老照片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09-17 00:30:47

老照片的故事

老照片的故事篇1

这是上幼儿园时的照片,那时应该在上小班。里面有32个人,我在第三排左数第五个,照片里的我们都还太小,为了让我们都好好照相老师费了好大劲。

尽管大家都老实的站到了那里,可是好像都各做各的。有叼着背心斜视左上方四十五度的;有低下头看着脚下的;有扭过去看着后面的;有搂着去前面的人的脖子的。两个老师看到这么糟糕的场景,脸上露出无奈的表情。就这样,大家完成了这场无聊的照相。

在这张照片里,有我熟悉的也有我陌生的。我们曾一起经历了三年时光,那段时光是美好的,那时的我们都很天真,充满童真童趣,充满欢声笑语。我们会因上课说话被老师的唾沫星子淹没;我们会因美味的“七彩饭”一遍一遍举手打饭;我们会一起扮爸爸妈妈和宝宝。

曾记否?你作业本上的一个个红叉和一个个笑脸;曾记否?放学后爷爷给你买的冰棍的甜味;曾记否?玩老鹰抓小鸡时你纯真的笑声;曾记否?看黑猫警长是你曾哼的调子;曾记否?滑梯上还有你滑过的痕迹;曾记否?幼儿园的一切。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当我在踏上去往幼儿园的那条路时,马路两旁的树已经被锯倒了,马路两旁的房子也已经不复存在了,而马路的尽头那个幼儿园也变成了一栋空房子。尽管幼儿园没了,可是我还会伴着夕阳的照耀静静地望着那条路,那条我走了三年的路。

老照片的故事篇2

湖北省宜城市汉江中学七(1)班 潘凌霄

我的家里,有一张古老的黑白照片。上面有3个小孩和我的外公外婆。这大概是二,三十年前的照片,边角已经破损了,画面早已泛黄了。二三十年的岁月,经过无数次迁移,无数次风风雨雨,无数个春夏秋冬,还能完整的保存下来,真是一个奇迹。

照片上,外公依然那么严肃,如同一位国王,大权在握,审视着自己的国家;旁边是他的妻子,也就是我的外婆,外婆微笑着,似乎对生活充满无限的希望,那双清澈的双目,像月下深深的潭水;那三个小孩分别是我姨妈,妈妈与舅舅。舅舅还是个小婴儿,正依偎在外婆怀里;妈妈和姨妈站在前面。后面则是金黄的稻田,这是一张朴素的黑白照片,竟展现了这样一个美丽的家。

照片上的外婆很端庄,也非常年轻漂亮。我太震惊了,现在的外婆脸上满是皱纹,饱经风霜。外婆那乌黑亮丽的头发,现在也变的黯淡无光,剩下的只是一根根,一缕缕的银丝。外婆那丰润饱满的嘴唇,现在变得地干枯。外婆那双温柔,纤细的手,变得粗糙了。变了,一切都变了,外婆的美丽容颜随着时光的消逝改变着,但那对儿女无私的爱则是随着岁月的延伸而浓厚的,我至今赞叹:外婆的爱,那不熄的火呀,那不朽的心呀。

作为一个妻子,外婆是个好的贤内助。爷爷从前是县里的医生,平时很忙。外婆就在心血和汗水中疲惫不堪地撑起了这个家。她不光要照顾三个儿女的衣食住寝,还要辛苦的工作。我真为外婆这个鲜活的生命感到敬佩。

作为一个母亲,外婆是个好妈妈。在冬天,外婆怕自己的儿女受凉,三更时,外婆借着微弱的烛光缝衣服,做棉袄,不觉得辛苦。每当自己的孩子生病,外婆总要背着他,小跑快跑几里路,给孩子看医生。外婆为自己的孩子会出太多了,太多了!是什么,什么?让她如此情愿地为儿女付出这么多?我想我们都会很吃惊,但是,只有做为母亲才能感受到这平淡的责任。

我尊敬照片上这个女人,不,这个伟大的母亲,就是我敬佩的外婆。

老照片的故事篇3

第一个“革命化的春节”

那是1972年1月,我由重庆市来到邻水县向阳公社大光明七队落户,告别熟悉的城市,来到偏僻的山村,由热闹的大都市来到孤零零的土墙屋。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由于寂寞而引发内心孤独,不由得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独自在煤油灯下翻看日历,期盼春节早日到来,好回到亲人身边。

几天后,我们接到镇里通知,号召知青尽量留下来参加镇宣传队文娱演出活动,与贫下中农一起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这个通知来得太突然,正犹豫不定时,镇宣传队队长找到我,拿出他创作的一个独幕剧本给我看,并详细地介绍了剧情,邀请我参加演出。我把剧本看了两遍,被剧情深深地感动了。话剧反映的是我们大队年近6旬的老书记彭锦堂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带领社员战天斗地,改田换土,经过几年的大干苦干,把座座荒山改造成良田,创高产、夺丰收,把我们大队建设成为全镇先进大队的动人事迹。

我被推选为支书老伴的扮演者,这下可把我难住了。一个刚下乡的十七八岁女知青来演50多岁的支书老伴,能演好吗?但宣传队长一直鼓励我,大家也信任、支持我,被大家的热情感染,我毅然决定放弃回家过节,参加到演出中去。

离春节不到一个月了,为了把老支书的感人形象搬上舞台,宣传大寨精神,鼓舞社员斗志,宣传队的队员们热情很高,积极投入到紧张的排练中。为了让群众过好春节,除了独幕剧外,我们还准备了独唱、表演唱、京剧选段等节目。

春节那天我们第一次在公社礼堂演出,社员们从四面八方携儿带女赶来观看,人山人海,场面非常壮观,演出获得圆满成功。

春节后,邻水县委又组织全县文艺调演,我们的独幕剧和京剧选段被选中参加汇报演出。演出结束后,宣传队全体同志异常高兴,即刻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下乡第一年,我与山村农民和大批知识青年一起过了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春节,至今回味无穷。

老支书教我学犁田

立春气节过后,春寒料峭,路边的树枝还没有发出新芽,人们也没有脱下棉衣,但勤劳的农民就开始做春耕育秧的准备了。

一天早晨,我正准备出工和大伙去铲草积肥,只见大队老支书彭锦堂走到我身边说:“你戏演得好,愿不愿意跟我学犁田,成为既是搞宣传的好手又是生产上的能手?”我痛快地答应了。心想,犁田有什么难的?男同志能办到的女同志照样能做好。

60岁的老支书挽起裤腿稳稳地下到水田里,我学老支书的样子往田里伸腿,没想到脚刚下到田里就被稀泥淹没到了膝盖。我没有站稳,身子一歪往水田里倒去,幸亏老支书一把拉住我。接着,老支书教我怎样握犁把,怎样拿牛鞭,怎样招呼牛走犁道,一犁到了尽头,怎样吆喝牛停下并转身。我学着老支书的样子,握住犁把,挥着牛鞭,没走几步,冰冷的田水就冻得我直打哆嗦,迈不开步子。我好几次差点跌倒,都是老支书眼明手快,将我扶住。真没想到犁田还这么难,这么艰辛。几次坚持,几次给自己打气,我艰难地扶着犁把往前移动。

老支书见我吃力的样子,硬把我扶上田坎,笑着对我说:“你们太年轻,犁田这活是太苦太累了,还是让我们来吧!”听着这朴实的语言,看着他犁田远去的背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老支书的话语反而激发了我要学会犁田的决心,我再次跳进水田,坚决让老支书再教教我。在老支书的悉心指导下,我终于掌握住了犁田的要诀,把一行行泥土从底层翻了起来。到中午收工时,我虽然耗尽体力精疲力竭,心里却异常高兴。

秋收时节,我看到田土里黄澄澄的谷穗,吃着自己种出来的香喷喷的新米,感到格外踏实。正是因为春天辛勤耕耘,才换来秋天丰硕的成果!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犁田,我看到了老农民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也真正体会到劳动创造价值的快乐。

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每当我看到这张发黄的照片,就想起当年老支书教我犁田和农村生活的种种场景,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老照片的故事篇4

当我踏入原来的旧房子,看着这张照片时,我笑了,可是这幅照片远超出于我的记忆范围。照片里的场景是哪里呢?我们在那里干什么呢?当时是什么时候呢?沉浸于一大堆的问题的围绕中……

迫不及待了,我马上找到妈妈,问她一切一切关于这张相片的秘密……

妈妈和蔼地坐了下来,开口讲了——

当年你才4岁,我和你爸爸决定带你去动物公园,增长你的见识,让你看看动物世界,看看这世间的缤纷多彩,看看生活的美好前景!

当时,我们带着你和你的堂姐一起到广州动物公园!那里有艳丽的孔雀,结实的大象,威猛的老虎……尽头还有一口水波粼粼的金鱼搪。你们走不过去的地方,我和你爸爸就蹲下来背你们。

你们还真是懒啊!背了一段路程,能走了,又说累,结果我和你爸爸背着你们走完了整个动物公园,哈哈,想起来,还真的有点辛苦啊,但是当时,想起只要对你有益,一切都无所谓了,于是就这样走遍了整个动物公园。

眼光随着照片望去,一切仿佛重临我心头:与堂姐一起在鱼塘边捞金鱼,喂猴子吃香蕉,催孔雀开屏……等。

老照片的故事篇5

照片上的孩子睁着一双无神的大眼睛,她和别的孩子唯一的不同,她好瘦。抱着她坐在竹椅上的女人就是我妈,她笑的是那样的灿烂。当然,那个孩子就是我。

那是我六个月大时拍的一张照片,藏在那儿十几年了,它就那样静静地呆在那儿,好像它自己已经沉睡了亿万年了,一直被人遗忘……

直到今天,它才被我想起。

看见那张照片,我仿佛回到了那段往事……

妈妈对我说,我很小的时候,家里环境不好,又是夏天,晚上睡不好,又刚断奶,一直不太吃饭,胖胖的小脸便一下子凹了下去,显得两只眼睛很大。妈妈为了这事操碎了心,慢慢得,愈来愈憔悴,但,依然笑得很灿烂。也许,是因为,她有了我而感到欣慰吧。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长大了,不再是小时候那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了,但,妈妈年轻的面容上却添了几道生命的足迹。

现在,那张老照片早已发黄了,却饱含着心中的那份永远讲不完,道不明的的爱——亲情。

“妈妈,你为什么笑的那么灿烂呢?”

“就是因为你啊,你个小傻瓜。”

汤山初级中学初一 成尘

老照片的故事篇6

第一张照片是一个小女孩,满脸面粉,衣服上、头发上也白花花的。她鼓着小嘴,皱着眉头,马上就要哭了!这个既可爱又可笑的小姑娘就是我。当年,我才三岁。

那年三十的晚上,叔叔婶婶们都到我家来过年。他们个个打扮的十分好看,叔叔们西服领带,两位婶婶皮肤白白的,再略施脂粉,好看极了。我见他们都打扮的那么漂亮,决定给自己打扮打扮。拿什么打扮呢?我在房间里巡视一圈,发现墙角有一袋面粉,心想:面粉也是白的,抹在脸上一定很好看。

于是,我走过去,用小手抓起一大把面粉开始往脸上涂。一把不够,再抓一把,直到把自己的头发上、脸上、手上全抹上面粉,也还不够,恨不得把自己的头都伸进面袋子里。不一会儿,一个“小雪人”出现在大家面前,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我却被吓得要哭。叔叔见我这副样子,急忙按动快门,拍下了这张满头、满脸、满身都面粉的我。到现在,大家一看到这张照片,仍禁不住地捧腹大笑呢!

还有这张毕业的照片。我身边的那个小女孩是我的闺蜜,可谓从小到大的小伙伴。只要看到这张照片,我就会想起我们一起度过的愉快的时光。我们曾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群小孩子,在蓝蓝的天下,自由地奔跑,无忧无虑。虽然毕业了,我们在不同学校里学习,但是我们还会时常约出来一起聊天,学习,共同努力!

一张一张地看,一件一件事地回忆,童年是多么有趣啊!我合上影集,睡着了,在梦里,我梦到了我那金色的童年。

老照片的故事篇7

1977年恢复高考,当时我在农村插队。那会儿特别缺老师,高中毕业的我算是“人才”,教育局派车把我从村子直接拉到师范学校培训了一个月,听了几堂老教师的课,就分配到学校教初二语文。

因为刚从农村抽调上来,学校不让我参加高考,我也不好意思提。一直拖到1978年来了新老师,学校终于同意了。说起来不好意思,我虽说是高中毕业,但真正在教室里听课的时间并不多,不断地被拉出去学工、学农、学军。那两年,学会了编草袋子、打靶射击、看图纸车零件。因为学校经常搞文艺汇演,我顺便学了唱京戏、说快板,什么都学了,就是没学文化。

1979年冬天,我每天下班后在路边小店买个面包直接去补习班上课,晚上7点~9点。补习班少,人多,记得在借用的大学阶梯教室里,好几百人一起上课,老老小小一起念“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场面蔚为壮观。我同桌是个上高三的小男生,他不爱学习,上课偷偷看小人书。他妈妈站在门外盯着他,透过玻璃不时用手指着他,那意思是“好好听课”。我们上几个小时,她就站几个小时,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学校高三有个文科班,我很想去听课,但没时间。因为我不但是管着50个学生的班主任,还教两个班语文。作业、作文、测验压得我抬不起头来,广播操评比、歌咏比赛、卫生大检查弄得我团团转。同事小王老师的孩子才一岁,身体很弱老生病,我还得帮她代课。那些日子经常连着上6节课,下午嗓子充血说不了话。

一次全区高考模拟考试,我偷偷得空儿去文科班听试卷分析。教数学的吴老师已经退休了,因为经验丰富被请回来带高考班。

对高考,其实我没信心。从小就是个智力平平的女孩儿,脑子不灵活,学习成绩从没进过班里前10名。吴老师看我态度挺诚恳,每次练习题都多印一份给我。不好意思总麻烦吴老师,偶尔拿做好的卷子让他看看,总是红××一片。他安慰我说:“数学要多做题,题型看多了,怎么变化都没关系。”

我给自己规定:每天做20道题,背10页书,记50个英语单词。为了完成任务,上班骑车背历史,晚上安静的时候做题,差不多要熬到后半夜。咬着牙坚持着,究竟做了多少题,实在数不清了。上大学后我才知道,我的数学成绩居然是全系第一名,这得感谢吴老师。

高考在7月,最热的时候。考场在另一所学校,早上我骑自行车去。上午11点考完,找个树阴靠着吃块面包,喝点水,静静心,背下午的科目。晚上找个小饭馆随便吃点,然后找间教室看书,就这么连考三天。

高考后的日子真难受。每天晚上做同一个“估算成绩”的梦,总是很差,吓醒,一身冷汗。分数公布了,与估的差不多,不太好。再接着“热锅上煎”般的等待录取分数线,谢天谢地,高出3 分。

等待的日子茶饭不思,出门走路溜边儿,“怕熟人问”。发榜那天,我不敢去上班,躲在家里。下午,同事小梅在楼下大声叫我的名字,听她的兴奋劲儿知道是“好事”。我冲到阳台上,她手里挥着一张白纸――录取通知书。

一想起高考就想起小梅那天的样子、衣服、声音、表情。可惜,她刚30岁就得重病走了,今天不能与她分享回忆。

报上说,那年全国高考录取率是4%,同桌男孩没考上,我校文科班20个学生全落榜了。

老照片的故事篇8

其中有张是彩色的,在众多“灰色”的包围中显得十分扎眼,让我的目光锁定了它——是我,很小时候的我,当然还有我的家人,所有家人,我们站在一扇大门前,脸上无不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望着这有些熟悉的景色,我却怎么也回忆不出它来,就去问家长。

“这是你参加国际象棋比赛时候照的啊!”马上就有了回答——我的比赛,家长的印象却如此深刻。

“哦……”一段段画面渐渐涌上了脑海——大概4岁时吧,迷上了国际象棋的我开始拼命学习棋艺,不久竟获得了去市里比赛的资格,要知道这对于现在的我来说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啊——兴趣和坚持相加,成功在等式的右边。

赛场上,望着从10岁直至70岁的各种各样的人们,我没有胆怯,而是专心地下着每一场棋,战绩还不错。最后一场了,赶上了严寒中的一个雪天,我哆嗦着走进棋室,随着“啪”的一声落定,比赛开始以来的最艰难的一场棋便开始了。对手,是个10岁左右的女孩。我们对峙了大约2两多小时,甚至更长——人在高度紧张中时间总过得很慢。真是场持久战!何其激烈!现在的我甚至还能清晰地回忆起一些步骤来。结果,自然是我赢了。这可是场决胜局!我小小的脸上荡不禁漾起了灿烂的微笑。走出仿佛带了一个世纪的赛场,雪大了,身子却不冷了。

咦,照片上我的家长呢在这里做什么?他们的身影唤起了我另一段回忆。不同的是,这段回忆已经残缺不全了,如果不是这张照片它一定就石沉大海了,这才勉强与上一段接上——全家人,一起在最重要的时刻送我,并在雪中等待消息,一刻不曾离开,直到我出来。听到好消息,他们哆嗦着为我祝贺,而这些,沉醉在快乐中的我所没有看到的……

我仅仅是在开足暖气的室内,便觉得过了那么久,那站在鹅毛般大雪中的家人们呢?瑟瑟发抖地熬着么?但他们没有一丝一毫的抱怨,听到好消息比我还要开心,笑得那么真实。能做到这些的,只有家人、亲人!时隔多年,我所记住的,是赛场上奋勇拼搏的过程、是比赛的结果,却忽略了原本更应该记住的、更为重要的东西。而家人呢,记住的居然和我一样,而并非在雪中颤抖和零下的温度。也许,这就是家人吧……

望着相片中家人们头顶上的斑斑白点,我把相册紧紧贴在了胸前……是的,照片是老,会泛黄,会掉色,但这份情,将永远不老,不会掉色!

上一篇: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范文 下一篇:策划案例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