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走一步作文范文

时间:2023-09-26 20:20:04

多走一步作文

多走一步作文篇1

关键词 走 行 词义

一、“走”,《说文•走部》:“走,趋也。”《释名•释姿容》:“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在上古汉语中,“走”为“跑”义,当“走”受到兵败或情形危急等语境因素的制约时,就由“跑”引申为“逃跑”,这是“走”使用较多的两个义项;

(1)百人舆瓢而趋,不如一人持而走疾。(《战国策•秦策三》)

(2)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荀子•王制》)

(3)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

(4)攸服奔走,臣我多逊。(《尚书•多士》)

(5)循墙而走。(《左传•昭公七年》)

(6)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韩非子•五蠹》)

而同时期“行走”义,则通常是“行”来表示。“行”,《说文•行部》:“人之步趋也。”《释名•释姿容》:“两足进曰行。行,抗也,抗足而前也。”甲骨文作 ,本义是道路。罗振玉以为“象四达之道,人所行也……许君释行为人之步趋,谓其字从彳从亍,盖由字形传写失其初状然。”

(1)已丑王不行自丑。 (《小屯殷墟文字乙编》)

(2)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诗•唐风•杜》)

(3)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墨子•公输》)

二、到了汉代,“走”开始表示“行走”义:

(1)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张衡《西京赋》)

薛综注:“索上长绳系两头于梁,举其中央,两人各从一头上,交相度,所谓者也。”“走索”是古代百戏之一,也称高、踏索、履索、走绳等。演员在绳索上来回走动,表演各种动作,相传始于汉。该句中的“走”如果仍用“跑”来解释的话就与实际不相符了。

三、时至唐代,“走”的“跑”义有所减弱,逐渐开始向“行走”义项转移,用例明显比前代增多。在《全唐诗》中出现了29处用例,《敦煌变文集》中也出现了27例,如:

(1)焉能心怏怏,只是走。(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一日踏春一百回,朝朝没脚走芳埃。(孟郊《济源寒食》)

(3)静愁惟忆醉,闲走不胜眠。(姚合《九日寄钱可复》)

(4)陵有老母,八十有五,走待人扶,食须人喂,负天何辜,也被诛戮!(《敦煌变文•苏武李陵执别词》)

(5)老人言讫,走出寺门,随后看之,并无踪由。(《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

更为重要的是新词“跑”的出现,大大加速了“走”表示“跑”义的退化。如唐诗有云:“红缰跑骏马,金镞掣秋鹰。”(马戴《边将》)

四、及至宋元,“走”作为“跑;逃跑”义时,较少单用,而是以短语的形式出现,如“逃走”、“奔走”、“走马”、“走报”等;单独使用时己基本同现代汉语中的“走”义了,在口语化程度较高的文献当中更为明显,如话本小说、元杂剧等。

(1)只见翠莲走到爹妈面前,观见二亲满面忧愁,双眉不展。(《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

(2)年方一十八岁,未曾婚娶,每日只在莲女门前走来走去。(《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

(3)出门来信步闲行走,遥瞻远岫,近俯清流。(元杂剧•关汉卿《杜蕊娘智赏金线池》第二折)

(4)千人万人走不滑,偏是你走便滑?待我先走,若是不滑呵,我打折你这腿。(元杂剧•李行道《包待制智赚灰栏记》第三折)

(5)把这马军摆在一边,把步军摆在一边,中间里留一条大路,我若输了好跑。(元杂剧•郑光祖《虎牢关三战吕布》第二折)

(6)我望着这石灰道上飞跑。(元杂剧•郑廷玉《崔府君断冤家债主》楔子)

可见,直到元代,“跑”出现频率才渐多并趋于固定,而“走”的“跑、逃跑”义项开始由新词“跑”来承担,而它的“行走”义项的使用亦较为稳定,趋同于现代汉语。

五、到明代,“走”基本承担了表示“人的脚步向前移动”这一动作。据温静《行为动词研究》 统计,《醒世姻缘传》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走”,共1010次,占96.56%,“行”共有36处,占3.44%。如:

(1) 只得叫小尼走到韦美家里,借了一副梳栊前来。(第八十六回)

(2) 胡旦说道:“叫他先走不妨,我们慢慢行去。”(第五回)

(3) 又行了一日,走了一百里路,宿在弯德地方。(第六十九回)

(4) 狄希陈拿了这两套衣裳往家行走,心中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第六十五回)

值得注意的是,“走”基本取代“行”表示“人的脚步向前移动”这一动作,但这既不意味着“走”不再表示“跑”,也不意味着“行”在表示“人的脚步向前移动”这一动作上完全消失。

事实上,“走”一直有表示“跑”义,直至清代:

(1)(进)为人勇悍,走及奔马。(《新五代史•王进传》)

(2)阴山健儿鞭急,走势能追北风及。(《阴山画虎图》)

(3)用一根枯藤当了轿子,把人络在里面,抬了飞走,这做软座肩舆。(《比目鱼•伪隐》)

同样,“行”也并没有完全消失,也一直表示“走”之义:

(1)怀揣着雪刃刀,行一步哭号。 (《宝剑记•夜奔》)

(2)夜已渐深,行三四里,寂无一人。(《八月十六夜纪游》)

到了今天,人们更多的是把“行”“走”合成一词,表示“走”之义。但其产生是在宋代,苏轼《小篆般若心经赞》云:“忽然使作大小篆,如正行走值墙壁,纵复学之能粗通,操笔欲下仰寻索。”

总之,“走”义为跑,“行”义为走,这是上古及中古汉语的特点。汉代虽出现了“走”单用表示“行”义的用例,但仍以“跑”义为主。大约到宋元时期,“走”的跑、行义项基本分别开来,前者由唐代出现的新词“跑”来承担,而“走”则逐渐取代“行”表示“行走”义。

注释:

罗振玉.增订殷墟书契考释.

西南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参考文献:

[1]向熹.简明汉语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多走一步作文篇2

强度:每天至少快走40分钟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武文强认为,通过走路健身的方式肯定是好的,但走路分为散步和快走,散步无法达到健身效果,只有快走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锻炼的作用。

作为一种运动强度不大的健身方法,快走对老年人和有慢性疾病的人有着较好的效果。美国匹兹堡大学一项研究发现,走路快的人比走路慢的人死亡率更低。

西安体育学院运动医学教研室副教授苟波认为,为保证锻炼效果,快走应至少每次40~60分钟。不少国家提出每天要走“6000步”或“10000步”的口号,其实就是对锻炼时间的量化处理。按每秒走约两步的频率计算,“6000步”大概就是快走40分钟,而“10000步”则需要一个多小时。

姿势:脚步正,曲臂摆

“人正常走路时,都会略微有一点‘外八字’。”苟波说,轻度的“内外八字”都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但如果走路“内外八字”的状况严重,就需要及时调整甚至就医。因为习惯“内外八字”走路的人,会由于发力点和着力点与正常走路的人不一样,造成髋关节和膝盖的过度磨损。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陆一帆表示,快走时,还应配合正确的摆臂姿势,即曲臂摆,因为直臂摆容易使胳膊充血,引起不适;而在走路步幅上并没有太多要求,只要自己觉得合适就好。

方式:正走、倒走、踮脚走混着来

不少老年人喜欢倒着走,这是个不错的锻炼方法。武文强说,倒走可以锻炼平时很少用到的腰部和背部肌肉,平衡锻炼效果。另外,踮脚走也可以锻炼到腿部肌肉,尤其是让小腿肌肉更紧致。但无论是倒走还是踮脚走,都属于非正常的走路方式,容易对髋关节和膝盖造成损伤,因此,它们可以作为辅助练习,却不能时间过长,以每次5~10分钟为佳。

陆一帆提醒,最好不要在鹅卵石上做快走锻炼,因为这样很容易崴脚,有糖尿病的老人更要避免,以免造成脚部损伤而不自知。

时间:傍晚四五点最好

不少人习惯早上锻炼,但在陆一帆看来,傍晚四五点钟会更好。因为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早晨锻炼是一个诱导疾病发作的高危因素,且早晨空气湿度大,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很多地点的空气质量并不好。

如果选择在晚饭后锻炼,则应在饭后半小时,并将锻炼结束时间控制在睡前两小时,比如晚上10点睡觉,8点就要结束锻炼。

地点:操场地面松软有弹性,公园空气好

多走一步作文篇3

对外文化交流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不断繁荣发展的同时,对外文化交流事业也不断进步开拓,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外文化交流的规模和影响空前扩大,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渠道和层次更加多样。进入新世纪,我们坚持公益性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贸易相结合,鼓励文化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文化贸易在交流中的比重从小到大,由弱渐强,贸易额逐年增加。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已成为当代中国与世界沟通情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成为当代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渠道和途径。

当代中国文化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当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在艺术观念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日益丰富多样的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催生出一大批体现国家文化形象的艺术精品,催生了一大批知名的作家、艺术家。

经过近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当代中国文化艺术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并且在世界当代艺术舞台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成为推动世界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强劲力量。当代中国文化在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文化走出去的成绩令人鼓舞,但是,我们还需要清醒地认识,当代中国文化走出去面临严峻挑战。由于种种原因,国际社会对于当代中国文化的认知存在偏见与盲点,提到当代中国文化,要么想到反映落后、愚昧的中国封建文化遗存;要么将一些“非主流”思潮的文艺作品视作当代中国文化主流;要么热捧那些畸形表现、格调低下、哗众取宠的艺术人士。一些西方媒体和文化艺术评论常片面地认为这就是代表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精神的作品。由此,国外对当代中国文化艺术的认知匮乏,当代中国文化艺术作品与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欠缺,对外文化传播力度、广度与深度的不足,以及文化产业、对外文化贸易刚刚起步等等,构成了推动当代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困难与挑战,更折射出当前要大力推动当代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中国当代文化是我国社会走向现代化进程中所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成果,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推动当代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帮助世界了解当代中国发展的直接路径。我们应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和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当代文化领域的新现象、新发展,加快推动当代中国文化更好更快地走出去,加快实现从文化资源大国到文化强国的转变。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时展的大局出发,从国内外客观形势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客观规律出发,要求我们从战略高度推动中国当代文化走向世界,更多以当代文化为视角,展示当代中国人民旺盛的创造力和文化艺术成果,通过当代文化反映当今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和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体现时代精神风貌,全面树立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的形象。在推动当代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应秉承对外文化交流多年积累的经验,把握原则,创新作为,内外兼顾,努力提升当代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要进一步重视反映具有时代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全方位、多角度的传播。对外文化交流应该是全方位的,既要有传统文化,更要有当代文化。在对外推介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文化品格的当代艺术作品和优秀艺术家的同时,要重视对外推介和宣传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民族精神,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作品,使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当代性有整体性的了解。在政府组织的大型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坚持将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并重,重点推介、筹组有代表性的中国现当代文化艺术优秀作品,权威性地展示中国现当代文化艺术发展现状。

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当代文化走出去市场机制建设,完善走出去体制和机制保障。要大力统筹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鼓励创新,走精品战略,实施“文化中国品牌战略”,鼓励对外文化更多地以民间和商业的方式走出去,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贸易企业,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积极搭建对外文化贸易平台,加强国际营销网络建设。改进文化出口奖励机制,构建完整有效的投资信息平台和文化贸易统计系统,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方式的对外文化贸易新格局。

多走一步作文篇4

——⒈⒉⒊齐步走,建设企业文化见成效

进入企业文化建设误区的企业需要“正步走”,尽快走出误区;

准备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需要“正步走”,一开始就走对;

希望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需要“正步走”,将会又快又稳。

企业文化建设自世纪年代引入我国以后,在一些企业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许多企业因为没有形成科学的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和观念、意识,没能采取适应、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法,导致这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没有产生应有的作用,还有的走入了误区。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呢?

笔者结合多次指导大型国营施工企业、农业产业化的养殖、种植企业、粮食加工企业、股份制化工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研究、总结出了“企业文化建设正步走论”的观念与方法。所谓“企业文化建设正步走论”,是借用部队军人训练正步走时常用的“⒈⒉⒊”口令。

学习“企业文化建设正步走论”,主要意义有两点:一、可以准确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观念、思想,并以这种”正步走“(规范性)的观念、思想作为建设企业文化的正确指导;二、可以依循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律,结合企业实际,进行规范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企业文化建设。

经实践运用,证明了这种观念与方法具有实效性,《中国企业报》年月日发表的“和威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推陈出新”文章,对本人应用这种思路和方法指导的案例给予了很高评价。

“企业文化建设正步走论”中的“⒈⒉⒊”分别代表:“一化、二划、三画、四话”。

一化:潜移默化(首先是潜、移:企业文化建设一定是在企业成立之日起就有潜在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一定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一定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树立这一观念说明了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立足与于企业实际,一方面要依靠企业的全体员工这一主体来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又要作为客体来研究和训练、提升,同时说明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期性、过程性、阶段性,也说明了一定需要规划和策划。其次是默、化:⒈领导的榜样力量时刻默默地影响着周围员工,需要及时有效发现和产生默默的榜样和典型,显现并用好榜样的力量;⒉企业文化建设的牵引力和推动力须与员工自我发展的源动力默契结合;⒊企业文化中的组成部分是不能分割开来的,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尤须默契结合;⒋优良的企业文化能化作企业的生产力,劣质的落后的企业文化阻碍企业发展;)

二划:规划:

⒈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如何与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相结合:企业文化发展规划一定要服务和服从与企业发展战略,建设企业文化的发展规划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是促进其他系统战略规划实施的重要纽带。

⒉企业文化规划一定要有机地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拟订企业文化发展规划的主要依据之一,企业文化发展规划同时也是促进员工制定和实施员工职业规划的方向和平台。

策划:建设企业文化一定需要策划,但策划不一定能造就企业文化,有时不合适宜的策划会损害企业文化的建设,所以选择策划人,选用策划方案,一定要慎重。

举例:潍坊富瑞德化学品有限公司“旅游企业文化建设团队训练”活动的成功运作案例。包括如何从企业文化的角度产生旅游人员?如何从体现企业文化、进行企业文化培育的目的出发来设计旅游景点?如何从培育企业文化、团队训练的角度来设计旅游过程中的项目或节目;如何在旅游景点设计合影;如何在整套活动过程中大做代表企业的“旗帜”的文章,如何帮助员工通过活动接受企业文化的洗礼和提升自己,等等)

三画:企业环境(绿色管理、定置管理、艺术手法等方法的运用);徽标(建立企业识别系统须注意的问题);书法、摄影、幽默画(如何从建设企业文化的角度来用好这些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表现手法;图画幽默图画是生动活泼反映理念的灵活方式,这种图画可以由员工来画,可以通过总结员工的语言请他人来画,书法、摄影、山水画也可“托志”而反映企业精神)

四话:企业文化的适用概念(企业是企业文化概念的实践者和创造者;企业如何引用适用的企业文化概念尤为重要,企业文化的概念有多种,但在特定时期里一个企业只应选用适用的概念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导,切忌在概念上争论不休和模糊甚至没有概念)企业理念(企业使命、企业精神、质量方针、经营理念、管理理念等一系列的理念性语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提炼与梳理);

多走一步作文篇5

一、剖析文题,激趣触及重点导入

课文的标题,往往与内容有着紧密联系,它有时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有时是文章内容的浓缩。在导入环节中,也可依据情况,从标题中寻找新颖生动的方式。我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直接在黑板上写下“走两步”,学生立即嚷道:“老师,错了是‘走一步,再走一步’。”我则反问一句“走一步,再走一步,难道不是走两步吗?我们的作者好像连‘1+1=2’都不知道,还把题目写得这么复杂。是不是啊?”“不是!”学生肯定地回答道。“既然这样,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做标题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此问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即理解作者在悬崖石架上遇到困难时,父亲不抱他下来而让他一小步一小步地自己走下来,以此来告诉作者也告诉读者“遇到困难,要学会自己去解决,要学会把困难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地去克服,这样即使有巨大困难,也会容易战胜”这样一个人生哲理。导入之后,自然过渡到文章的学习中来,使原本较为深奥的哲理变得通俗易懂了。

二、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导入

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1937年11月17日,在日本一个偏僻的乡村诊所里,来了两个不速之客――两位中国记者。他们递给一位苍老的医生一份报纸,报纸头版头条刊登了“鲁迅先生逝世”的内容。老人抬眼看时,两眼发直,拼命摇头、不敢相信而后潸然泪下。你们知道这个老人是谁吗?他为何有这种反应?这样一来,学生的热情一下子高涨了,急不可待要进入课文的学习。

三、巧妙设置圈套导入

无论是道理还是知识的学习,如果能让人亲身体验,定会长久不忘,难以忘怀。这种注重学生体验的思路,也是新时期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闪光点。因此,如能在导入环节中运用新奇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一番知识的内涵,势必会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快乐。在教学《山中访友》一课前,我先做了个调查:“孔子教导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也就是说在学习中要实事求是。下面请本着实事求的是态度,没预习课文的请高抬贵手。”几个同学怯生生地举起了手。我叫起了其中一位:“很好!请根据文章标题猜猜本文的内容。“他果然中了我的圈套,说写了作者到山中拜访了一位隐居的好友,并和他作了愉快的交谈……我郑重其事地总结道:“说得很好,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流畅生动。可是大家说本文作者所拜访的朋友是人吗?”“不是,是自然界的景物!”……这样一来,那些没预习的同学都恍然大悟,明白了今天所学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引用故事导入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教师课堂中如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讲些有趣的故事来导入课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皇帝的新装》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丹麦有位著名儿童文学家安徒生,今天,老师讲个有关他的故事。有一次,他被邀请去参加舞会,一位小姐对他仰慕已久,于是大献殷勤,问他:“你觉得我这件衣服怎么样?你喜欢吗?”安徒生冷冷地说:“谈不上喜欢。”小姐又问:“那你觉得我穿什么样的衣服好呢?”你们猜猜安徒生怎样回答的?(语惊四座)他说:“皇帝的新装。”今天,我们就一齐来欣赏《皇帝的新装》。在一片欢笑声中,学生们被引入进新的教学情境。

五、承前启后,串联导入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启动原有认知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如我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春夏秋冬,四时更替,我们伟大的祖国四季如春,景色美不胜收。上一课我们领略了《春》的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美景,现在让我们再来观赏一下老舍老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的美景吧!”

六、巧设情境导入

平时的生活和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将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多走一步作文篇6

借题发挥,一步之遥是多远

《一步之遥》并不神秘。早在2012年第65届戛纳电影节概念海报就已曝光,人们陆续得知姜文这一新作剧情改编自民国奇案“阎瑞生案”。再以后是姜文、葛优领衔,王志文等老戏骨加盟,洪晃、那英等社会名流的客串等一系列招人眼球的信息。2014年12月18日,《一步之遥》上映在即,姜文借题发挥,来了一个火线寻人,声称《一步之遥》的创意是在2007年的北京太庙,一位神秘女士向姜文导演推介的“阎瑞生案”。辗转7年之后,《一步之遥》从历史故事变成3D大电影。美中不足的是工作人员留下的文字资料意外丢失,而姜文“只记得她的外号”。历时三夏二冬拍摄即将上映,在为影片制作字幕时,这一“功臣”却了无踪迹,姜文导演特此寻人。 “不仅要重金酬谢,更要把名字放在《一步之遥》片尾字幕中。”

这种出场方式注定了姜文不会规规矩矩讲故事。虽然《一步之遥》是以几十年前真实的“阎瑞生案”为蓝本,讲述马走日帮武七洗钱,举办花域评选;完颜英逼婚马走日,与之狂欢;马走日“误杀”完颜英,一路逃命;武六逐步接触马走日,产生爱慕;马走日遇上王天王污蔑已死的完颜英,气愤不过寻仇被捕;武大帅为保声誉,决定处决马走日;武六助马走日逃亡…… 一个很清晰的故事本该很细腻地讲,却被姜文加进去了很多自己的“想法” ――石挥式的旁白甚至语气、《教父》的开场、中国影史第一长片《阎瑞生》的原型、法国卢米埃尔、苏联库里肖夫效应、美国百老汇歌舞片、上海滩文明戏百乐门、欧洲歌剧话剧、奇女子赛金花、日本战国武士史……正如影迷所说,不了解这些文本信息就如堕云里雾里,觉得如此的支离破碎。

艺术的功能永远不是用以消费,而是予人启迪。姜文不希望将自己的思考结果灌输给每一个观众,而是希望他们能借影片中的思考,揉进去大众熟稔的作者风格,美国有非线性叙事的昆汀,香港有搞怪刘镇伟、无厘头周星驰等。与“革命寓言”式的《让子弹飞》故事连惯性不同的是,一心想把《一步之遥》拍成“文化寓言”的姜文采用“荒诞手法”,目的是用荒诞呈现出《一步之遥》不是“再现生活”,也拒绝附庸于生活的幻象。观众只要抓住《一步之遥》中的故事脉络,其中每一个叙事桥段之间的衔接都有理有据,清楚明显。影片中所存在的象征并不少见,至于每一个“暗喻”所义为何,无非是希望激发观众更多的思索。

大把花钱,能否笑着挣钱

“站着把钱挣了”,不仅是姜文的工作方式,也是电影语言。20年来,作为导演的姜文一共拍了5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三部作品都证明了他并不认可“电影是娱乐时代的消费品”的电影观。站着赚钱的片子姜文其实早就拍过,他导演的第一部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艺术和票房双丰收。但2000年的《鬼子来了》花了2700万元,却因没有通过审查而无缘公映。2007年投资1000万美元的《太阳照常升起》,因为“没人看得懂”而票房惨败。《让子弹飞》7亿 元的票房收入,终于让这个男人出了一口硬气――站着把钱挣了。其实,按照世界电影的商业运作模式,姜文本该乘胜追击来一部《让子弹飞2》或者演绎成《让炮弹飞》,达到商业与艺术的双保险。姜文之所以是姜文,在于他的不安分。“保守其实很容易,我更愿意去做一点儿有价值的东西。”姜文说此话的目的,是想超越自己,从站着把钱挣了到笑着把钱挣了。没有想到的是《一步之遥》先是传来审查没过的消息,一度令人担心影片能否如期公映。尽管片方发声承诺,公映日期不变,但《一步之遥》此前逼近2亿元的预售票房仍旧带来巨大“压力”,电商和片方共同面临“退票潮”。姜文毕竟是姜文,所有合作电商都力挺《一步之遥》过审,并未撤销预售。提前购票的观众也“奇迹般”无一退票,反而有不少观众在“过审待定”期间继续预购电影票。

电影制作是一回事儿,市场营销是另一回事儿。从2014年年初到电影上映,片方一直持续制造各种热点,寄精美的影片明信片、微博上“赢双飞去戛纳”都吸引了众多网友参加。在影片举行第一场媒体见面会时,片方更是别出心裁地以一支户外广告秒杀了传统的投放公交车、地铁站灯牌的广告形式,片方大手笔砸下上百万元在北京机场附近一百亩的空地上撒草籽、育草,并用白线勾出“3D大电影《一步之遥》12・18姜文”的字样,在首都机场数以千万计的客流量冲刷下迅速升温,霸气十足。

对电影拍摄技术的重视,姜文首次把IMAX双机3D数字摄影机运用于《一步之遥》。还在短短5天内,将北京奥体中心体育馆改造成临时IMAX影院,以举行全球首映礼。这块临时搭建的IMAX银幕专门从美国运来,26米宽,14.5米高,配备IMAX专有3.0高增益金属银幕。临时搭建IMAX3D影院,整个亚洲只有香港为《变形金刚4》首映搭建过一次,而《一步之遥》这块临时巨幕,无论是面积还是工艺都更加出众。值得一提的是,这张造价超百万的临时巨幕,因为无法折叠后运输,将于首映礼一次性使用后拆除封存。《一步之遥》片方为保留首映礼场地,一天的场租超过20万元,加上人工费用,首映礼延期一周多支出200万元。与此同时,跨界的“钩姐”那英、“覃老师”洪晃在各种场合与社交媒体不断的放风,让观众充满期待……

一地鸡毛, 电影市场的泡沫四溅

当郭敬明携青春文学的苍白四处卖弄,再玩票电影《小时代》吸金“90后”,出版人路金波自信只要有韩寒这张牌,《后会无期》拍成“一坨屎”也不会赔钱时,姜文邀请了国内最王牌的编剧团队联手打造《一步之遥》。除了姜文领衔编剧,《让子弹飞》的老搭档郭俊立鼎力助阵之外,更是请来了王朔和廖一梅加盟。王朔与姜文的合作缘起于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姜文看完小说《动物凶猛》之后,就“闻到了味道,内心有一种强烈的涌动”。 十年之后,把《让子弹飞》拍成有劲的电影和想把《一步之遥》拍成有趣的电影的姜文又一次与王朔联手,再度打造了一个充满力量和荷尔蒙的传奇故事。廖一梅则与姜文首次合作。活跃于话剧舞台上的廖一梅一直以来担任丈夫孟京辉的编剧,风行一时的话剧《恋爱的犀牛》 《琥珀》 《柔软》剧本都出自她手。有了廖一梅的加入,《一步之遥》在台词、爱情、女人戏上,自然会有黑色的冷幽默与无限回味的可能性。

“人生是一袭华丽的袍子,下面藏满了虱子。”这是张爱玲的经典名言。姜文对《一步之遥》也是这般演绎的――你可以看见虱子,也可以被袍子的轻浮幻灭惊艳。以完颜英为例。连续两届民选的花域总统,其真实身份却是一个强迫嫁人的高级。对应电影场面华丽的选举,你可以想起民国的总统选举……完颜英说自己是完颜阿骨打的孙女,马走日说,那我还是完颜阿骨打本人呢!完颜英因此爱上了马走日。如果是个人对话,这是对祖宗的不敬,最大的侮辱。那么,马走日和完颜英一样,应该不是隐喻一个人。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完颜英的花域总统除了明面上是马走日操作上台的,实质上也有着两届的传承和渊源的。钩姐儿是完颜英的经纪人,是为完颜英服务的。完颜英是总统,那钩姐儿是什么,没错,你可以理解为政府。她支持完颜英初嫁权的承诺,因为政府本身就是为总统的行政纲领服务的。她时刻关注着总统的一切,包括私密空间。完颜英和马走日之所以都没有反对,因为这是政府的职能。但他把完颜英开枪声听成马走日摔暖水瓶,数量是五个,此处有深意……明白了钩姐儿的寓意,项飞田寓意什么就比较顺当了。项飞田在电影中了钩姐儿,钩姐儿却是代表政府。

所有的揶揄都是对历史的一种嘲弄与回击。项飞田这个人物对于解密《一步之遥》的隐喻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项飞田和马走日都来自清末,一起忽悠过武七选花域总统,却把要洗白的钱花没了。他曾被带上缰绳马鞍钳制,被马走日救出了牢笼,回头就追捕马走日……被恶搞的武大帅,《一步之遥》中那个唱歌剧的光头,用诙谐的河南话为自己娶小老婆辩解的武大帅,不由得让人想起袁世凯跌荡起伏的一生。其实,姜文想说的是无论是君主立宪制还是总统制,都是一种政治制度。每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制度不取决于当时社会精英的理想,而在于这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与民族性格……面对毁誉交织的种种解读和非议,姜文似乎早有预料,否则不会煞有介事地安排一场庄严的饭前军歌来应对,“我们知道就是知道,绝对不能装,不能装,不能装!我们不知道就不知道,也不能装,不能装,不能装!绝对不能装!什么不能装?统统不能装!”这就是姜文,一个满身都是幽默与机智的导演,一个自我感觉永远良好的导演。在恶搞与荒诞的背后,姜文也不忘冷幽默自己一下:当面对完颜的逼婚时马走日找了个理由:你不应该嫁给我这样的人!我呀,还是个孩子,孩子不分老少。这看似马走日的戏谑之语,何尝又不是姜文的内心独白?

戒躁用忍, 时间是经典的敌人

闫瑞生案之所以成为民国的传奇大案,并不是因其罪行本身,而是因其在当年所引发的轰动效应,不仅成为上流社会的闲话谈资,还作为一个盛极一时的主题而催生了无数舞台剧、相声小品和音乐剧,乃至成就了中国首部长故事片。不难看出,《一步之遥》之所以取材于该案正是为了讽刺当时的芸芸众生面对闫案的消费至上娱乐至死的心态与行为,并试图隐喻现实。

多走一步作文篇7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4―0031―01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开始后,甘肃省教育厅积极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的要求,实施伊始就提出了“走班制”教学的要求。省教育厅也对“走班制”教学给以理论指导,省教育厅领导在多次讲话中就选课指导、行政班和教学班的关系、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建议。本文就“走班制”教学相关问题做简要介绍。

一、“走班制”教学

“走班制”教学是目前我国许多高中选修课程开始推行的新型授课模式,与大学选修课相似。这种模式为:日常管理在一个固定的班级,称行政班,但选修课程由学生自由选择上课内容和学习的教室,学生走班后上课的选修课教室为教学班。不同班级学生,根据自己所选课程的不同到相应的教室上课。

“走班制”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由于学生的选修课程是通过自己选择决定的,选择的结果体现了学生的真实个人意愿,所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由于学生们对于选修课程会有不同的选择,修习不同的课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了学生自信心。学生对于自己喜欢学的课程,一般情况下,学习成绩会比较理想,优良的学习状态会促进学生自信心的提升。促进了学生发展,选修课程具有多样性,学习内容的多样性会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升,从而达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组织方式沿革

“走班制”教学是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依据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不是以固定不变的形态存在。随着社会进步、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以及对培养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组织形式也不断充实发展。在教学史上出现的影响较深远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道尔顿制和文纳特卡制等。我国普通高中采用的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班级授课制的缺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加之欧美等西方国家先进经验、理念的冲击,教育工作者们也不断地在改进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最大的缺陷在于不能因材施教、缺乏课堂互动交流、不利于学生个性化与创造力培养。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多方面有创造力的人才,对完全的班级授课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对教学组织方式的改革,曾有人以古代个别教学到近代班级授课的变革为线索作过概括,其线索为:个别教学――班组教学――导生制――班级授课制――道尔顿制――以班级教学为基础的能力分组――开放教育――小队教学――自学。

从目前来看,班级授课制的突出优点体现了其存在的价值,其在教学组织形式中的地位还是不可取代的。但是,其制约学生个性发展的局限性必须要得到改变。因此,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了“走班制”教学这一教学组织形式。“走班制”教学在根本上没有打破班级授课制的特征,还属于班级授课制,依然有班级授课制 “班”、“课”、“时”的基本特征。“走班制”教学特别之处在于让学生自由选择任一“时”、“课”、“班”,学生按自己水平、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有利于促进个性和能力发展。“走班制”教学是对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和提高,顺应了当今时代的要求,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

三、我国普通高中“走班制”教学的发展过程

国内的“走班制”教学发展过程经历了从单科“走班”到多科“走班”,从单纯地为“分层教学”而实行到逐步成为全面的教学组织方式的发展阶段。从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走班制”教学组织方式起步于华南师大附中“高中物理按程度分班教学”,是国内“走班制”教学最早的尝试,同时也是“分层教学”的产物。90年代末,“走班制”教学逐步发展,由单科“走班”教学发展成为多科“走班”教学,例如长春外国语学校外语和数学学科的“走班制”教学。21世纪初,“走班制”教学方式得到更多的尝试。上海晋元高级中学建成了“套餐式课程,走班制学习,学分制管理”的“走班制”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体系。虽然“走班制”教学还只是个别学校的初步尝试,属于个案。但“走班制”教学的优势已经逐步走进人们的视线。

四、甘肃省普通高中选修课程“走班制”教学

多走一步作文篇8

2009年11月11日

在人生漫长的道路中,我们不免要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这些困难有时在自己的努力下迎刃而解,有时却让人绞尽脑汁。在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作者莫顿·亨特是这样解决困难的:

在费城7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我”和其他5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决定爬一座二十米高的悬崖。小伙伴们飞快地往上爬,而“我”却全身颤抖、冷汗直冒。“我”好不容易爬上了一块岩石架,看着同伴们继续往上爬,“我”吓得几乎晕倒。他们左折右转爬了上去,把“我”落在了岩石架上,“我”一动也不敢动。天渐渐黑了,“我”哭了起来。后来父亲找到了“我”,“我”仍然不敢往下爬,“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就这样,父亲指引着“我”——“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一步又一步,“我”终于爬下了岩石架,投入了父亲的怀抱……

文中的作者之所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成功地解决困难,就是因为作者在父亲的指引下,把爬下悬崖这个大困难分解成了一步又一步的小困难,并把这些小困难逐一认真地解决,终于帮“我”战胜了困难,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在生活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往大了说,比如中国航天器的制造,表面上遥不可及,但是我们把航天器分解成许多微小的零件,再逐一把小零件研制出来,战胜一个个小困难,终究会赢得最后的成功。往小处说,我们每天的家庭作业,看起来似乎很多,但把家庭作业分解成一项项小作业,再把一项项作业逐一写完,就等于克服了大困难。

上一篇:四德工程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拔苗助长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