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自由读后感范文

时间:2023-09-22 03:18:45

爱和自由读后感篇1

母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金色花》是印度大文豪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选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该诗借助金色花这一具体形象抒发孩子对母亲的爱,表达母子之间的至爱亲情。教学中,应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诗歌教学的要求,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思想感情,品味形象和意境,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现就一节《金色花》课堂实例进行简要的评析与反思。

一、案例描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文的感情基调,掌握朗读技巧,通过有表现力的朗诵读出人物形象。

2.通过比读法品味语言,更细腻地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3.体验人间至爱的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有表现力的朗诵读出人物形象。

2.理解作品的最后一段。

教学过程:

1.导入。

2.生字词注音释义。

3.听示范朗读,注意朗读技巧。

4.评点朗读,感知全文。

5.问题探究,细腻地感受情感。

6.作业布置:这首诗诗人想象“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你还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请用“妈妈,假如我变成了……”的句式或自由的句式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倾诉对母亲的爱。

课堂教学实录:

师:母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美好的感情。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我们更要向母亲表达纯真的爱意。印度有一位大文豪泰戈尔,他用一种很特别的方式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亲密感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他的这首散文诗――《金色花》。首先自由朗读3分钟。(学生轻声朗读)

师:把诗读好要注意什么?

生:要注意感情。

师:这首诗写了什么感情?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讨论一下。(学生轻声交流讨论)

师生交流共同明确:孩子对母亲的爱。

师:下面进行配乐朗读。老师这里有两首配乐曲,哪一首适合这首诗,并说说理由。(教师播放配乐曲。一首为低沉的二胡曲,一首为舒缓的钢琴曲)

生:选钢琴曲,因为和诗的感情相配。

师:对!配乐曲的选择一定要和诗文的感情基调相符。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选舒缓的钢琴曲是合适的。现在听老师的配乐朗读。(教师范读课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点评一下老师读得怎么样。

学生异口同声:读得好!

师:好在什么地方?

生1:读出了孩子的天真;

生2:读出了孩子的调皮;

生3:读出了感情!……

师:老师是通过什么读出这些来的?

生:通过轻重缓急的语调来体现。

师:对!老师有什么读的不足的地方?

生:第七段为叙述段,可老师在读的时候配乐旋律已进入高潮,和老师读的语气不相符。要注意配乐旋律和读法的相配。

师:说得不错。听得真仔细!朗读时是要注意节奏、音调和配乐旋律相符的问题,这一点老师疏忽了。

师:现在先请全体女同学朗读,男同学点评;然后男同学朗读,女同学点评。(男同学点评女同学朗读的感情是“深情的”; 女同学点评男同学读出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母亲对孩子的关爱”的情感。)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学生自由朗读)

师:通过朗读、点评、交流我们明白了把诗读好要注意重音、语速、节奏和感情。(教师板书“朗读要注意重音、语速、节奏和感情”)

师:现在进行问题探究。看屏幕上的两个问题: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生1:作者为什么让“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而不写变成其他事物?

师:谁能帮助解答?

生2:人们常把孩子比作花朵。

师: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师生同声)。还有什么问题?

生:“‘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这句话中“我不告诉你,妈妈。”明明是孩子对母亲说的话,怎么变成“你(母亲)同我(孩子)那时所要说的话了”?不理解。

师:有谁能回答?(学生沉默)

师:可以从“你同我”和“我同你”的角度来思考。(学生继续沉默)

师:那我们一起把课文最后两句读一遍。(学生齐读“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师:现在有谁能回答?(学生还是沉默)

师:那我们一起把课文最后两句再读一遍。(学生齐读)

师:有谁能说一说?(学生依旧沉默)

师:看来有难度,那老师来说一说。可以理解为“母亲学孩子的话”、“母子异口同声说的”。(师生如释负重)

师: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温馨、默契的亲情。现在让我们走进泰戈尔(屏幕出示有关泰戈尔主要情况简介)。

师: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同学们还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请同学们回去后用“妈妈,假如我变成了……”的句式或自由的句式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倾诉对母亲的爱。(下课)

二、评析与反思

一节语文课好不好总体来说要看以下三点:看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看是否符合语文学科不同文体教学的基本规律;看是否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这节课总的来说是一节好的语文课,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教学目标准确。本节课确定了“把握感情基调,掌握朗读技巧,品味人物形象,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感情”的教学目标,定位是准确的、科学的。

2.教学设计合理。整个教学流程均围绕教学目标展开,问题的设置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课中教师先提出“把诗读好要注意什么?”接下来通过反复朗读领会如何读诗,最后归纳出“把诗读好要注意重音、语速、节奏和感情”,教学流程脉络清晰。

3.教学风格民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本节课体现了师生平等对话的新课程理念,整节课都是在对话中进行,有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亦有学生和学生的对话,师生们在对话中品味文本,在对话中交流情感,在对话中提升素养。课堂上教师让学生选择朗读的配乐曲、教师让学生点评自己的朗读等,都体现了教师教学的民主风格。

4.朗读教学突出。课堂上,有范读、有仿读、有齐读、有女生读、有男生读、有自由读。教师的配乐朗读有示范作用,有一定的感染力,把学生带入到孩子与母亲这样一个嬉戏的世界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中。学生自由朗读,以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来读,找到了自己的生活体验。

5.学法指导到位。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学生在读中掌握了读诗的技巧,明白了把诗读好要注意重音、语速、节奏和感情。

6.学生表现突出。课堂上学生展示了良好的语文素养,主要体现在朗读和点评环节上,尤其难能可贵是学生能指出“第七段为叙述段,可老师在读的时候配乐旋律已进入高潮,和老师读的语气不相符。要注意配乐旋律和读法的相配”。

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要注意进一步品味文本。诗歌教学有两项基本任务:一是读懂字面上的意思,理解所写的内容,即疏通文意;二是体会字面背后的情感、形象,领会写诗的目的,即感受欣赏。本节课学生通过朗读大致了解了诗歌所写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感情,接下来就要注意品味归纳人物形象,可通过重点品读“三次嬉戏”(三个“当你……”)和三句对话让学生归纳孩子和母亲的形象(孩子的天真、活泼、可爱、调皮、懂事、孝顺等特征;母亲的宽容、慈祥、疼爱孩子等特点),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和体会母子之间的至爱亲情。

其次,要注意几个关键句子的朗读。本节课朗读教学突出,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应不同。上课中有几个关键句子的朗读没有处理好,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如“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等句子,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重音、语速、节奏来读,通过不同的读法比较所包含的不同情感,最后用课文的感情基调来读,在读中深入体会人物情感、品味人物形象。

再次,要注意“质疑”和“释疑”环节的处理。本节课安排了【问题探究】环节。电子屏幕上出示了两个问题: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一学生问:“‘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这句话中“我不告诉你,妈妈。”明明是孩子对母亲说的话,怎么变成“你(母亲)同我(孩子)那时所要说的话了”?不理解。这一问题没有学生能回答,师生“纠结”在此太久,费时太长。遇此情况教师应创设模拟情境,帮助学生顺利领会;若难度较大,教师可直接阐述,快刀斩乱麻,不可纠缠。

如果有些重要的问题学生未“质疑”,教师应主动提出,以利于全面品味课文的深刻内涵。如:课文为什么选“金色花”?不选“黄色花”?“紫色花”?这一问题很有价值,本节课上学生未提到。教师应主动进行阐述(“金色”代表母爱的光辉……)。

最后,要注意“想象”知识的介绍。这篇课文运用了一个很重要的写作手法――“想象”。课文第一句写道“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本节课布置的作业是“请同学们用‘妈妈,假如我变成了……’的句式或自由的句式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倾诉对母亲的爱”,应该说是紧扣本课的知识点“想象”来安排的。但教师在课堂上未对“想象”进行相关知识的介绍。应在布置作业时加入“想象”知识的介绍,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联想”和“想象”的区别,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更好地掌握“想象”写作手法的运用。

爱和自由读后感篇2

课程改革后,学生上课的有效时间逐渐减少,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来高中语文课堂的实践探索,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案进行分析,希望对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有所启示。

一、创设情景,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在激情导入中提高效率。兴趣往往是阅读的先导,“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须着力点拨学生“好之”“乐之”的浓厚兴趣。为此我利用多媒体营造的情境氛围,加深学生对情境的内心体验,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下面的课例:

导读《我与地坛》

(上课前轮流播放大提琴曲《天鹅之死》,借以营造气氛)

师:请大家看看大屏幕上这个“人”字,你们知道它为什么会稳稳地站着吗?因为它有一撇一捺,因为它有两条“腿”,正是这两条腿撑起了每一个人,每一个健康的人。而著名作家史铁生,在他“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属于他的世界轰然坍塌了,他一度失魂落魄,痛不欲生,但他最终勇敢地站了起来。那么,到底是什么给了他人生的支点,使他走出了人生的低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史铁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用心灵去丈量他从痛苦之中挣扎而出的脚步。(与此同时,大屏幕上频繁滚动着残奥会的一些感人画面)紧随话音,那轻悠哀伤的音乐再次响起。在音乐中学生随着我一起轻声慢语地朗读,共同走进作者的文字世界。

二、品味语言,由感知到感受,在民主对话中提高效率

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坏教师奉送真理,好教师教别人发现真理。”对话作为阅读教学中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在设计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研读《我与地坛》的第一部分,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韵味。

师:这几段景象描写,有些语言非常具有独创性,而且富有深义。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好?它们好在哪里?(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生:我觉得,“剥蚀”“淡褪”和“坍圮”这三个动词用得不错,极富概括性的表现了地坛由盛到衰的历史沧桑变化。

生:“浮夸“和”炫耀“这两个形容词也用得不错,一是让我们联想到它当年的鲜艳和气派,二是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色彩。

生:“蜂儿像一朵小雾”最有创造性。把蜂儿比作“小雾”,反映了蜂儿轻盈的特点;用“朵”字来描写“蜂儿”,不能不使人联想到花儿,从而凸显了蜂儿娇美的特点。

生:一滴露珠的滚落,本来是微不足道的,但作者却用“轰然”和“万道金光”来加以形容,我们耳边仿佛有了巨大的声响,眼前仿佛有了无限的光明。露珠滚落的情景给了作家极其深刻的印象和巨大的震撼,他仿佛从中看到了生命的力量,露珠这样普通的事物都在不断积蓄自己的能量,然后在合适的时间展现自己的美,那么自己呢?

三、点燃情感,由感受到感动,在诵读教学中提高效率

情感是思考的催化剂,只有在积极健康的情感驱动下,学生才能在阅读中获得乐趣。著名的教育理论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精神的领域,触及学生的需要,则这种教学法必然是有效的。”

诵读《我与地坛》的第二部分。

教学设想

课型定为诵读课,采用的手段以诵读为主。目的是通过诵读让学生在情感和认识方面得到提升。

过程摘录

(播放背景音乐满文军的《懂你》,营造一种气氛)

师:一个人可以没有朋友,没有妻子,没有儿女,但他一定有过母亲。史铁生从残疾的阴影中走出来,不再去问“我”为什么要出生,不再去想“我”为什么要活着,不再去抱怨命运的不公。这当中除了地坛给予的启示之外,还有“母亲”伴行他走过了最艰难的一段路。这是一段很长很长的路,“母亲”用她的爱和生命支撑起史铁生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今天我们与作者一同去感受母爱的伟大与艰辛吧。

(ppt:呈现教学目标:诵读课文,感受母爱,读懂母亲,感悟生命,启迪人生。)

师:大家先自由朗读选文(二),把你认为最能感动你的句子或细节找出来,然后请同学们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找出的令其感动句子)

师:从同学们找的句子看,我们可以发现,你们找的都是“母亲”这条线,“母亲”是如何爱儿子的,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先来看看“母亲”的爱都体现在哪。

生:“母亲”的爱主要体现在对“儿子”的理解上。

师:具体说说。

生:如第二节中,写“母亲”无言地帮“我”准备,又目送“我”去地坛时,连用了五个“知道”和一个“不知道”,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理解和深爱,“无言”二字包含着浓浓的爱意,一切皆在不言中。

师:是啊!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一节所体现的是“母爱”的深沉,在朗读时应把握怎样的语气和语调?

生:应读得深沉含蓄,充满深情,五个“知道”和一个“不知道”应略读重音。(生有表情朗读第二节,同学们评价说他语气语调都把握得不错。)

生:“母亲”的爱还体现在矛盾、痛苦之中。如第三节,“我”到地坛以后,“母亲”一个人在家里胡思乱想。

师:“我”怎会知道“母亲”在家想些什么?“母亲”对“我”的爱,是否一开始“我”就明白,就有深切的体会?

生:不是的,是“母亲”去世以后,“我才有余暇设想”,“母亲”在家里担忧“我”,是“我”猜出来的。

师:“母亲”在家怎样,日日夜夜怎样想,这是看不到的。不去设想,那是体会不到母爱,也不能完全懂得母爱的。通过对“母亲”的矛盾、痛苦、担忧的描写,来体现出“母亲”的坚忍与伟大。“母亲”的爱有多深,“母亲”的痛苦就有多深。母爱总是毫不张扬的,母爱的方式总是平凡的,母亲的心总是深沉的,往往要靠做子女的去体察,去设想,去感悟,才有深切的感受。来,试着用你觉得对的语气语调读一下这些句子。

四、深挖内涵,由感性到理性,在自主探讨中提高效率

要充分利用课文中艺术形象的感人魅力,“点燃起许许多多火堆”(苏霍姆林斯基),吸引学生去钻研、理解,激发他们强烈的爱憎感情,培养他们正确评判社会现象的积极情操。

还以教学《我与地坛》为例。

在学生声泪俱下的阅读之后,我给学生提出了下面的问题:史铁生用他的苦难提高了我们对生命的认识,请谈谈你们阅读全文后获得的最深刻的感受好吗?

﹙学生讨论﹚

生:生命是不朽的。

生:生活经历简单、情感经历平淡的人是幸运的,少了烦恼和痛苦,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又是一种不幸。

师:说得好。“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现在请写下你最深刻的一点感受。

……

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找到打开学生思维的金钥匙,为学生探究学习牵线搭桥,基于学生阅读水平,找到学习的切入点,由旧知到新知,由感性到理性。

爱和自由读后感篇3

秀德幼儿园是一所由港商兴办尔后华丽转身的公办幼儿园,也是一所以高分通过评估验收的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该园复办只有两年多的光景,却以优质的办园资源、独特的校园文化、丰硕的办学成果赢得了赢得社会公众的良好口碑,诗意充盈的办园理念和书香满园的办学特色更是令其脱颖而出。

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传递爱心

信步于童话般的秀德幼儿园,“秀形于外,德馨于内”八个大字赫然夺目,这不仅是该幼儿园新颖别致的办园理念,而且是该幼儿园厚德载物的文化内涵。对此,吴志青园长是这样解读的:“我园从园名入手,寓秀德以文化内涵,‘秀形于外,德馨于内’指‘外有秀、内有德’,内外兼修。我们办园的理念是希望培养健康、秀美的外在以及真诚、感恩、自信的内质的教师与幼儿。”

秀德幼儿园的“园标”是以茶花为基本元素而设计的。据悉,其创办人对茶花情有独钟,而为了感念这位热衷公益、捐资办学的港商,秀德幼儿园特地将茶花作为园标,以昭显他们知恩图报的感恩情怀。园标中的茶花是由五片花瓣组成的,象征着“五心教育”,即“爱心”“用心”“关心”“信心”和“全新”。园刊《秀德天地》,以“爱”为纽带,连接着家长和社区,传递着教育的大爱。而他们的吉祥物“秀秀”和“德德”,象征老师们如同辛勤劳作的“园丁”,用爱心浇灌着祖国的花朵。吴园长深有感触而又充满诗情地说道:“我们办园的宗旨就是尊重个体――每个个体都是一片朝霞,满怀期望,值得仰视;读懂个体――每个个体都是一本书,百读不厌,其义自现;等待个体――每个个体都是一朵花,花开花落,顺其自然。”是啊,教育就是要有静观花开的坦然心态和淡泊功利的思想境界,把快乐还给孩子,这是秀德幼儿园献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在秀德幼儿园,爱心的涌动无处不在。每个空间,都是美的显露;每个角落,都有爱的播洒。幼儿园还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生态和谐的环境:在前置艺术花园里,巧妙地运用艺术大师莫奈的《绿色和谐》和《维吉尼亚的玫瑰花拱门》两幅作品,使孩子从小接受艺术的熏陶,并创设光、影和水的科学空间,让孩子们在涓涓细流中嬉戏,感受美丽的阳光及绿色的光点,感受老师们的融融爱意;在中庭文化花园里,绿草青青,流水潺潺,孩子们置身其中,与植物、动物共处,构筑了一幅山、水、花、草、人合一的和谐世界;在后设爱心花园里,有一个用爱心织成的七彩花园,孩子们辛勤地呵护每一株花苗,保护每一个生命,他们的天真和快乐在这里跳动。此外,秀德幼儿园还借助“爱的环境”“爱的节日”“爱的活动”“爱的绘本”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将爱心教育播撒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幼儿园通过开展爱长辈的“感恩活动”“重阳敬老活动”;爱自然的“护绿活动”“我是小花农劳作活动”;爱同伴的“我们都是好朋友――大带小”“爱心超市”“爱心义卖”等活动,让孩子们感受来自各方的温暖,学会感恩,从爱身边的小朋友、父母和老师做起,将爱的种子深深根植于幼小的心田里。

在爱心传递的同时,秀德幼儿园也十分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因为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的道德资本和行为准绳,是幼儿教育不可缺失的思想元素。为此,每年的秋季开学,幼儿园就针对孩子开设“好习惯,好孩子”的行为习惯训练营活动;针对老师开设“好细节,好老师”的礼仪训练活动;针对家长开设“好习惯,好品格”的专家课堂讲座;在平时的一日活动中,主要运用“隐性教育观”,通过隐性提示和隐性信号,将教育渗透至一日里的每个环节和细节,有效帮助幼儿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秀德幼儿园还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积极为孩子的优雅自信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他们创设“每日播报”“小小导览员”“礼仪小天使”“才艺大舞台”“我是好宝宝”等平台,供孩子们秀风姿,展自信,练才艺。他们深刻地意识到,每个孩子都需要获得成功的舞台,每个孩子都有自信张扬的一面。

爱心传递,滋养着孩子们的高尚情操与进取之心,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感受幸福、学会尊重、懂得感恩,并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秀德幼儿园正是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来传递爱心,为孩子们创造出一个健康、快乐、和谐的教育环境,这也给我们一个启迪:教育不仅为儿童明天的发展奠基,还要为他们的童年获得快乐和幸福。

以书香校园为特色阅读快乐

秀德幼儿园从复办伊始就确立了以阅读为载体,打造书香校园的办学特色之路,并从宏观上制定了四个目标:让阅读成就孩子幸福的童年、让阅读成就教师快乐的职场、让阅读成就家长成长的教育、让阅读成就幼儿园书香的校园。

阅读,在秀德幼儿园里,已经成为目之所及之物,触手可及之事。走近幼儿园,扑面而来的是清新而浓郁的书香,就连幼儿园的大门也是以书本为造型,走进独具匠心的“书门”,仿如畅游于知识的海洋,享受着阅读所带来的乐趣。

步入“花园书屋”,孩子们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书本芬芳的气息伴随着轻柔的音乐不时传到孩子的耳畔。书屋里的书籍按不同年龄进行分类,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和索取,经典的绘本向他们讲述着美丽的童话故事、奇妙的神话传说和神奇的科幻知识……

来到“森林书吧”,孩子们躲在虚幻的“森林”中,想象着自己是森林中的一员,他们沐浴晨光,在清风的习习中,感受着植物的声音和动物的快乐。“森林剧场”中用抽象风格表现的森林,架构的生意盎然的大舞台,为家长、幼儿、教师提供绘本、表演的天地……

在“爱爱书屋”里,孩子们的爸爸妈妈可以利用早晚接送的时间自由进入,亲子共读,在阅读中亲近感情;在阅读中塑造品格;在阅读中提升品位。同时,幼儿园也会向家长传递一种“崇尚阅读”的理念――爱是亲子关系唯一的路。幼儿园的每一个“留言板”,也是一个个“爱爱交流站”,老师和家长留下和孩子相处的每一分钟的爱,记下与孩子一起快乐学习的每一个美妙的瞬间,镌刻着阅读的美好和幸福的滋味……

此外,每个班还设置了阅读区,为孩子们建立了温馨、清雅的图书角,在安静且光线充足的角落摆放书架、书袋、地垫、小桌子, 在开放式的书架上有序地摆放着各个年龄层幼儿的阅读书籍,供幼儿利用早晨来园、自由活动、午饭后、点心后、离园前的各活动间隙时间或区域活动时间自由阅读,尽情浏览……

“我们围绕‘秀形于外、德馨于内’的校园文化,致力打造清心、静心、养心的生态式阅读环境,使园内处处有美景,美景中处处有故事。走进幼儿园的每个角落,都有书的影子,都有书的香气,让建筑、装饰、人文相得益彰、融为一体。幼儿园的各个角落都成了书的家,孩子们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空隙都能自由地与书相伴,尽情地和绘本大师进行着心与心的交流,享受一份宁静安然的阅读时光。”不难看出,吴志青园长此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秀德幼儿园不仅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舒适和谐的阅读环境,还竭力培育孩子们井然有序的阅读习惯。他们深知并坚信:好习惯铸就好人生。在幼儿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上,他们坚持正面教育、积极影响,运用儿歌、故事、游戏、示范作用等方法,培养幼儿做事持之以恒、善始善终的品德。在拿书收书的习惯培养方面,老师运用了故事的方法,让孩子们逐一地把“书宝宝”送回家;在有序摆放图书的习惯培养方面,老师运用了游戏的方法,和孩子们做排队游戏,让他们说出每一本书最显著的特征部分,孩子们一个挨着一个,认真排好队,从小就知道按顺序摆放有利于取放图书;在正确的看书姿势习惯培养方面,老师运用儿歌“身体坐直,书放平,不要离眼太近,预防眼病发生”进行引导;在爱护图书的习惯培养方面,老师运用了示范作用,设立了“图书医院”,让孩子们在同伴互助、师幼互助中潜移默化地养成爱书的 习惯。

秀德幼儿园阅读的重头戏,就是树立“大阅读”观的意识,以节日活动为载体,让孩子们在视、听、演、动、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下,点亮孩子们的阅读之灯。

四月的“读书节”,通过“读书俱乐部”“漂书活动”等形式,开启了孩子们、家长们的阅读之旅。在“读书俱乐部”活动中,家长们根据自愿原则加入俱乐部,填写“读书俱乐部会员手册”,定期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并记录过程,抒发感想,记载趣味,共同享受着阅读的快乐。“图书漂流”活动,即以学期为单位,选择各年段幼儿适宜的书,让幼儿园的书、孩子们家里的书在每个孩子间进行漂流,实现了好书大家共读的美好愿望。这种分享和交往不仅使孩子享受到共读的快乐,也充分发展了孩子的社会性。

六月的“运动节”,“阅”发奇想地让孩子们在绘本的情境中,利用绘本角色体验游戏和运动。在《胡萝卜火箭》中,孩子们热火朝天地玩着投掷游戏;在《我的爸爸》绘本中,为爸爸贴上五官的游戏带动了现场的气氛;在《好饿的毛毛虫》中钻爬过障碍的游戏让幼儿在模仿毛毛虫的愉快情境中活动了四肢。孩子们通过游戏更加深入地了解经典故事,在摄取书中文化精髓的同时,零距离接触绘本,了解绘本。

十月的“故事节”,通过绘声绘色地讲述和认真的倾听、创意的制作,增添了孩子们的自信,激发了“悦读”的兴趣和乐趣。在“好故事大家说”中,抑扬顿挫的语言、惟妙惟肖的神态,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把孩子们带进了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不由自主地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同时充分锻炼了孩子们的沟通表达能力。在图书DIY活动中,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而创作出的故事情节,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孩子们自信地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创作的图书内容,大胆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快乐与成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幼儿园还成立“秀德妈妈故事会”,招募了近20位妈妈,分期分批地到幼儿园来给孩子们讲故事,通过不同说故事的主体,让孩子们听到不同的故事,感受不同声音讲述所带来的不同的语言魅力。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我来到秀德幼儿园,幼儿园正在举行第三届“读书节?好书分享会”,家长、孩子、老师分享同一本书《我想要爱》的读书心得。让我饶有兴趣的是家长组的读书心得交流会。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来不及发言的家长就把自己的心得写在心字形的小卡片上。家长们对这样的做法非常认可和支持,所以每一次活动都踊跃参加。为了更好地激励家长增强读书意识,改善家庭的阅读环境,秀德幼儿园还首次评选“书香家庭”。不仅如此,秀德幼儿园还致力于幼儿早期阅读课题的研究,探讨阅读活动的多元互动模式,使阅读在校园里蔚然成风,成为常态化和日常教学活动的一种模式。

秀德幼儿园书香校园的办学特色,摇曳着是一种睿智之光,托举着是一种教育之梦。他们的阅读之旅,让孩子读出童年生活的快乐,让家长读出为父为母的责任,让老师读出幼儿教育的精彩,也让“秀形于外,德馨于内”的办园理念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爱和自由读后感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生字,并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剃头”、“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

引导学生趣味读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过程与方法:

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观看歌曲视频,揭示课题。

二、自由读文,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学习第一层,体会孩子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1、默读2——5自然段,找出与老师有关的语句,读读这些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有趣讨论:

语句:

(1)“我们的老师是个从城里来的女学生……又漂亮。”

(2)“她用好听的嗓音教我们唱……小歌剧。”

(3)“我还和姐姐争论过……还是我们老师唱的好听。”

(4)“我说,……天下第一好。”

感受:“我们”这些山乡的孩子对老师非常热爱。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孩子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第二层,进一步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1、自由读6、7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感悟:

(1)明知进山有危险,还要进山为老师采药,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爱。

(2)老师嗓子哑了,学生很着急,想尽一切办法为老师治病,感受到学生爱老师。

3、练习有感情朗读。

同桌分角色对读第7自然段,读出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三)学习第三层,感受师生情。

1、指名读8——10自然段,交流感悟。

2、全班交流,趣味分析:

(1)“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把它们一条一条的穿起来。”

“老师是南方城里人,爱吃鱼”——学生的心多细呀!

“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为老师抓鱼不顾一切。

“摸、捉、追、堵、甩、穿”——想尽一切办法抓小鱼

教师小结:从学生的一连串抓鱼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老师浓浓的爱。

自由读——指名读

(2)第9自然段。

教师:孩子们为老师抓鱼忘记了一切,全然没有发现自己身边隐藏的危险,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

(3)当孩子们委屈地献上自己为老师采的草药、抓的小鱼时,老师为什么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

有趣的变换角色体会:

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看到学生这样的表现,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呢?

学生自由汇报。

教师小结:是啊,学生们的童真感动了老师,感动了家长,也同样感动了他们自己,以至于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依然是那样的美好。

四、学习开头和结尾,体会写法。

1、阅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2、文章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作为题目呢?

小组讨论——全体交流

(要点:歌声是老师留给我们的,但那遥远的歌声已化为美好的记忆,那诚挚的师生情感留在了同学们的心里,永生难忘。)

五、联系实际,寻找感动。

回顾教过你的老师中,哪一位老师让你最难忘,说说你们之间感人的故事,或者你为老师做过什么有意义的事。

六、布置作业。

爱和自由读后感篇5

不知道在谈论这部作品的简介是不是有些多余,或许很多人已经读过了。不过,为了那些没有读过《简爱》的人,也为了让自己对这部作品理解的更透彻些,也就只好不厌其烦的写下上面的文字。 说实话,这本书我在读到100多页的时候,她悲惨的经历并未深深触动我。我觉得,她的舅母之所以不喜欢她,纯粹是她自己造成的,她自尊自强,这并没有过错,错的是她的表现方式。一个才只有10岁 的小女孩,没有其他孩子的天真活泼,反而是一副老练的冷冰冰的面孔,用仆人的话说就是:确实很难让人喜欢这个又小又执拗的家伙。最能深深触动我的是,简爱 与罗彻斯特先生分离后又重逢的场景。不管是在情节上,还是在情感上,我都不得不认同简爱的果断与坚强。她的爱是不掺杂任何杂质的爱。因为爱,所以爱。这才 是读者更喜欢的简爱吧!

——————————————————

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这是对一个孩子的尊严的无情践踏,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

简爱,她追求独立的人格,追求男女之间精神的平等。虽经历不幸却热爱生活,并把爱带给每个需要她的人。简爱的一生,虽谈不上轰轰烈烈,但却是平凡而不平庸。在我心中,简爱就像一个充满智慧、充满爱心并努力使自己生命得到最大张扬的人。她的生命,有如彗星的闪亮和美丽。

3.从中我了解到了作者夏洛蒂.勃郎特的许多事。她出生在一个年经济困顿、多灾多难的家庭;

《简爱》这本小说,主要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女性。

最后,简.爱得知,罗切斯特为了拯救在活中的妻子不幸双目失明.躯体严重残疾,完全丧失了生活能力,而同时又妻亡财毁.简.爱全身心的爱再次投入了他的怀抱......

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它塑造了一个体现新兴阶级的某些要求的女性形象,刻画了工业革命时期的时代精神

4 。《简爱》读后感

它需要一种彻底的勇气,就像简爱当年毅然离开罗切斯特一样,需要“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返”的豪迈和胆量。我想,这应该才是最关键的一步,也应该是走向独立的决定性的一步。而夏洛蒂笔下的简爱却把她倔强的性格,独立的个性留给我们一个感动。所以她是成功的,幸福的女性。

简爱已作为独立女性的经典,我希望阳光下,有更多的简爱走出来,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美貌,还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灵和充实的心胸,都能以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个性生活。

简爱读后感200字

文/张瑀晗

可怜的简·爱,从小就没有人喜欢她,没有人照顾她,没有人疼爱她,她只能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在这个世上。还好,他遇到了先生,先生给了简·哎想要的生活,想要的一切,可就在他们要美满是,另一位先生把简·爱屡走了,先生很生气,他愤怒,他不平,他四处寻找简·爱,终于找到了,她好开心呀,见到先生了,可这一切太迟,最后会怎样拿?……

简爱读后感200字

我今天读完了《简爱》心里由衷的敬佩简爱。她是我的榜样。简爱虽然不够漂亮,但人不是因为漂亮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漂亮。高雅的气质,温柔活波的个性,有自己的见解。这些都是女人最可贵的东西。

我喜欢看简爱在罗奥德学习的那段。她努力向上的精神鼓舞着我。

还有同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情故事,这是真爱的过程。人一生有一次这样大的爱就足矣。

让人感觉了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人为什么活着与人怎样活着。

读后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要读一读这样的着作,以提高我们的修养、志趣、心德、能力。

简爱读后感200字

简爱从小失去父母,住在舅舅家,她百般努力舅母却不喜欢她。后来,她被送进慈善学校,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学习。毕业后,简爱鼓起勇气迎接新生活,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她忍受着高贵小姐对她的嘲讽,最终获得了爱情,幸福的生活。我懂得了有快乐,有伤心,这才叫幸福。

文章描写了简爱的人生,我感到她的人生很美好。

简爱读后感200字

《简爱》这本小说,主要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女性。主人公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然而,她并没有绝望,她并没有自我摧毁,并没有在侮辱中沉沦。所带来的种种不幸的一切,相反,换回的却是简。爱的无限信心,却是简。爱的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

简爱读后感200字

有的人在恶劣的环境下会绝望、崩溃、疯掉甚至自杀。但有的人越是环境恶劣越能锻炼她坚强的意志,和永远打不垮的精神,遇事更加沉稳冷静。简爱非常的有爱心,也非常自信,他的自信感染者身边每一个人,包括男主人公、小女孩、管家……让他们觉得家里有这么一个自信而乐观的人,感觉非常踏实和安全。

简爱读后感200字

然而通过这件事,简·爱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高大起来了。她善良而又宽容,那种视金钱如粪土的精神更是当今社会的人所应该学习的。简·爱的身上到处都有闪光点。

所以我觉得简·爱就像一个巨宝盆,它教会了我们许多,而且还向我们展现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

简爱读后感200字

在我的心目中,《简·爱》是一部完美而伟大的着作,因为它使我懂得了什么是善恶美丑,学会了怎样做人;而书中的主人公简·爱是我学习的榜样,她的聪明、善良、坚强、有主见,是最令人敬佩的。简·爱的一生有悲欢,也有离合。她遭遇了许多挫折和坎坷,可以说是不幸的,但是她却从不向命运低头,任何困难在她面前都会感到恐惧。

我们向您推荐更多精彩内容: 女巫读后感200字

读后感200字

名人传读后感200字

西游记读后感200字

爱和自由读后感篇6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采取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通过自由读、全班读、个别读等方式读通课文。

3.初步感知珍珠鸟的可爱、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相处的境界,从而产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听鸟鸣引出课题,初识珍珠鸟

1.(播放鸟儿的录音)这声音好听吗?这么如音乐般动听的声音就是鸟儿们发出的。你们喜欢鸟儿吗?

2.今天也有一只可爱的鸟儿飞进了我们的课堂,它就是“珍珠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下面就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认识一下珍珠鸟。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家冯骥才笔下的珍珠鸟。

2.课件出示: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遇到难读的长句多读几遍,再想想课文围绕珍珠鸟写了什么。

3.读了课文,大家知道课文围绕珍珠鸟写了什么呢?

4.大家通过讨论交流,大体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按老师的提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出示:

课文先写“我”为珍珠鸟创造了 的生活环境;接着写小珍珠鸟的 及它由怕人到 的过程;最后揭示 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再读课文,读通课文

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接下来老师想细细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读书识字的情况。

1.这里有一组词语考考大家。

出示:笼子 一卷干草 垂蔓蒙盖

学生读。

(1)这里加点的三个字都是多音字。引导学生读正确。

(2)那什么是“垂蔓”“绿蔓”呢?(课件出示图片)让我们看着图来想一想。

学生说,教师点拨。

(3)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三个词语。

在课文中这三个词都和珍珠鸟的巢有关。这是一个怎样的巢呢?谁来读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大家说说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巢。(舒适、温暖、安全)

(4)这舒适、温暖、安全的巢是“我”送给鸟儿的一份礼物。从中你看出作者对珍珠鸟怎样?让我们把作者这份深深的爱告诉给鸟儿。一起读读第一、第二自然段。

(5)不久,绿蔓丛中传出了清脆的鸣叫。有小鸟了,这需要我们一起“拨开”绿蔓来看看。

(课件出示“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拨”这个生字。用手拨,因此“拨”字是提手旁,右边特别要注意是个“发”字。“拨”和“拔”这两个字同学们在书写时要区分。请学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跟老师一起写。(教师边板书边提示书写要点)

2.“拨开绿蔓之后”,我们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第三自然段中有两个词语比较难读:“雏儿”“蓬松的球儿”。谁来读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2)这样读这两个词语让我们感受到小珍珠鸟的可爱和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让我们再到课文中去看看它。齐读第三段,把我们对它的喜爱和它的可爱读出来。

3.过渡语:小家伙长得小巧可人,它的胆子也挺小的。在与作者相处的日子里,它会有哪些变化呢?请大家看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起先,这小家伙只在……我用啄两下我的手指。

这段话中有一些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你发现了吗?(“一会儿”“起先”“渐渐地”“后来”等)有了这些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这段话层次就非常清晰了。谁来读读这段话?大家边听边注意感受小珍珠鸟是怎样离“我”越来越近的。

4.过渡语:有了小家伙的存在,小屋也变得充满生机了。引读:白天,它淘气地陪伴着我――;傍晚,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到笼子边,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绿叶钻进去。再后来,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出示课本插图)。课文哪一段是描写这一幅画面的?谁来读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1)多么和谐宁静的一幕啊!“案”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引导学生理解“案”的意思。

(2)让我们把这个词放到课文中去,一起给这一幅图片配音。(指导读到后面要轻一点,不要把小珍珠鸟惊醒了)一起来读一读。

(3)看着图,读了这一自然段,联系下文想一想:可以用文中的哪句话来表达你的感受呢。

出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4)“信赖”是什么意思?

刚刚同学们都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词语。但是理解不够准确,老师在这教给大家一个方法――用逐字解词法来理解。“信”是指信任,“赖”是指依赖。在生活中你对什么人依赖?“信赖”就是信任并且就像对父母一样依赖。

四、小结

课文是指谁信赖谁呢?在鸟儿与“我”相处的过程中,“我”又是怎么做的,从而让它这么信赖“我”呢?下节课我们将从这一角度进一步展开学习。

爱和自由读后感篇7

关于《飞鸟集》读后感范文最新   读书使人明智、深邃而达观;读书让开阔眼界、增长智慧;读书使人灵秀优雅、谈吐不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可以使人一生受益。

  近日我读了飞鸟集,虽然还没有看完,却也是收获颇多。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创作的'诗集,它虽然是以一些常见事物为题材的简短小诗,却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和人生哲理,让我受益匪浅。诗集中的小诗简短明快,初读时会被那清新明快、优美隽永的表现风格吸引,再仔细品味就会慢慢的在诗句中看到诗人对于生命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

  比如诗集中的“这天空中没有鸟的踪迹,但我已经飞过。”看似简短,但其实却蕴含着许多人究其一生都难以参透的道理。

  人生就像一场没有回头路的旅程,一路上有秀丽壮观的风景,自然也会有穷山险滩;有花团锦簇的春季,自然也会有风雪交加的冬季;有功成名就的时刻,也会有人生低谷。

  无论我们最后的目的地是哪里,无论我们最后进入的是繁花似锦的春天还是寒风凛冽的冬天;无论我们最后是成功还是平庸,其实都是人生中的无法复制且难能可贵的体验,我们又何必纠结于结果如何,而忽略曾经努力的过程,又有多少人只专注于所谓的成功的彼岸,而忽略了沿途的美丽风景呢。

  “鸟翼系上了黄金,这鸟儿便永远不能在在天上翱翔了”古人云“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有多少人不能明白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贪心的既想要吃鱼又要得到熊掌,殊不知世上许多事情是无法兼得的。如果偏执的都想抓到手中也许会顾此失彼,竹篮打水一场空。

  飞鸟集这部诗,写满了对哲理的考量,对人生的感悟,犹如一杯淡淡的清茶,初入口生涩,再仔细品味,却能感悟到里面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诠释,如茶本性,最后唇齿留香。

  关于《飞鸟集》读后感范文最新

  泰戈尔说:“让我设想,在群星之中,有一颗心指导着我的生命,通过不可知的黑暗。”一这颗最闪亮的星星,想必就是这本泰戈尔的《飞鸟集》吧!

  没有华丽的语句,没有起伏的情节,以自然为背景,泰戈尔独特的见解和过人的智慧造就了这本经久不衰,轻灵洒脱的《飞鸟集》。

  从前,我并不爱看诗集,觉得没有童话故事的精彩生动,也没有散文的抒情缥缈,那些文字空洞,枯燥。

  而《飞鸟集》给我的却是不一样的感受:“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他告诉我们人生有得必有失,要懂得把握机会;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告诉我们人生要展示和拼搏,这样当生命逝去时才能毫无遗憾;“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更道出了人生要有奋斗目标,应时刻准备着,因为最好的机会是留给最有准备的人……

  短短的几句,道出了人生的真谛。朴实的语言,表达出对自然的爱,对人生的爱。

  《飞鸟集》中有这么一句话,弓要在射出之前,低声对剑说:“你的自由就是我的自由。”是啊,人们都渴望自由,不希望被束缚。弓和箭,在一起时互相束缚,并不能实现彼此的价值。只有把剑射出的一刹那,放手,两者才能获得自由,拥有自己的一片天。

  我常听到同学在耳中抱怨:成绩一时的下降,父母就紧张,复习题排山倒海地袭来,常常复习到深夜,第二天上课又没精神,成绩自然一落千丈。甚至报了许多补习班,整个周末,安排得满满的,别说玩了,连学校布置的作业也没时间做。

  何尝不是这样呢?父母累,我们也辛苦,就像弓和箭,不仅没有实现价值,反而使我们厌倦学习,成绩越来越糟糕。倒不如放手,让我们自由拼搏,自由创造,反倒更能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放手吧,就像弓与箭的组合,弓拉得再紧,箭终究在弦上,束缚着自由;只有放了手,箭才能自由地冲向天空,摆脱弓的纠结,直冲天空,如同一只翱翔的飞鸟!

  在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听到了诗人的吟唱。

  也许,这就是《飞鸟集》的真谛吧!

  关于《飞鸟集》读后感范文最新

  在我的童年时期,看过许许多多的书,而让我最喜欢的一本就是泰戈尔的《飞鸟集》。

  在生活中,有的人善于营造虚幻缥缈的意境,善用那华丽的辞藻,将你引入其中,内容却是显得苍白而空洞,有些无病呻吟。而有的人,却善于长篇大论,洋洋洒洒数千字,读来却晦涩枯燥,毫无文字之美感。不如翻翻泰戈尔的《飞鸟集》吧,纵使多么冷漠的人,也难以抵抗这默默无声的爱和清灵洒脱的智慧。

  大爱无声,泰戈尔用他沉默的文笔勾勒出对自然的爱,对人生的爱。在自然中追求真理,在人生中崇尚高洁,这是泰戈尔超出常人的智慧。“世界上的一队小小的漂泊者啊,请留下你们的足迹在我的文字里。”他记录了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记录了千变万化的经历。“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他道出了生存的真谛,人性的价值。“我投射我自己的影子在我的路上,因为我有一盏还没有燃点起来的明灯。”他反省自我,谦虚谨慎。“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他耐心追求,无怨无悔。

  泰戈尔用简洁的语言,构造了一个真理的殿堂。不可否认语言的简略使得《飞鸟集》难以理解,但这并不影响其蕴含深刻无价的真理。从泰戈尔的文笔中,我感受到的是一种热爱生活的认真的态度以及对爱的思索。毫无疑问,泰戈尔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他热爱生活,因此也隐去了生活中的苦难与阴暗,保留的是光明与欢乐。泰戈尔对爱的思索,更是深切,更是执着。男女间纯真的爱情,母子间温馨的亲情,人与自然间微妙的感情……一切人类可以体会的情愫,都被泰戈尔原原本本,又及其含蓄地表达出来。泰戈尔尤其崇尚爱情,他毫不吝惜地运用了大量比喻来赞美爱情的伟大与永恒,就像他写的那样:“我相信你的爱,就让这作为我最后的话吧。”他把爱与真理恰到好处地放在生活这架天平的两端,没有丝毫的偏差。

爱和自由读后感篇8

课前要求学生阅读老舍《想北平》,并做批注,发现学生概念化解读文本、为文本“贴标签”的现象非常普遍。

如何让学生在解读文本时不再“贴标签”?如何帮助学生走进文本深处体味到文本细腻深厚的情感?当我从老舍传记中读到,一些编辑经常随意修改作者文稿,老舍先生就此公开发表声明:“请不要改我的稿子,我稿子里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仔细斟酌,只是你们不懂,不是我的错。”我似乎窥见了帮助学生解读《想北平》的一条路径。

阅读教学之佳境,也许就体现于教师引导学生仔细斟酌文中的一句话、一个字乃至于一个标点,从而不断走入文本最幽深精妙之处。

【教学目标】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来体会老舍对北平难以言说的深情。

【教学重点】品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老舍对北平难以言说的深情。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自读课文并作批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位作家,他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他的很多作品都将北京作为故事发生地,如《四世同堂》《茶馆》;他还被称为“语言大师”,他曾说过“请不要改我的稿子。我稿子里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经过仔细推敲。只是你们不懂,不是我的错。”他就是——老舍。今天我们就从他的语言文字来感受体悟他对北平的思念。

二、整体阅读,把握主线

1.学生朗读,其他同学作圈画,思考前三段文字核心内容是什么?

明确:我爱北平。

2.对于这种爱,作者反复强调了什么?

明确:“说不出”。

3.说不出的爱是怎样的爱?

明确:“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4.当你在欣赏一幅画,耳际回荡背景音乐,画面与音乐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觉?也就是说它们是通过什么来唤起你心中的爱?

明确:音乐营造了某种氛围,图画是直观地展现在眼前的画面。两者交织在一起,共同营造了一种意境,让人沉浸其中,产生心灵的激荡。这就像他对北平的爱。

5.小结与过渡。

前三段总的来说写的是我真爱北平,但是说不出来——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怎么意会呢?在文中,作者郑重其事地用“像由音乐与图画引起的爱”来表达。因此,这句话是全文的情感总线,需要认真体会。

那么,“由音乐与图画引起的爱”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音乐引起的爱,总是带有某种氛围与情韵,图画引起的爱应该更具画面感。老舍在《想北平》一文中着力描摹了这样两类情感。现在,让我们认真揣摩这些句子,品味、体悟作者对北平这份深沉的爱。

三、细读文本

1.品读第四段,体会“像由音乐引起的爱”。

(1)整体理解

①同学朗读“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又有个边际,……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一段,其他同学圈画关键句。

②讨论:哪些主要景物构成了这画面?明确:老城墙、红酸枣、嫩蜻蜓、小蝌蚪。

(2)细读理解

①解读虚词“或”。

A.什么样的人会注意到“蝌蚪、蜻蜒”,而不是花草树木这些美景?

明确:小孩。当作者回忆起北平,第一幅场景就一下子拉回了童年时光——仿佛变成了一个小孩,面向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小蝌蚪和嫩蜻蜓。

B.用“或”与用“与”有何不同?

提示:a.用“或”与“与”分别是什么关系?

明确:“或”是选择关系,“与”是并列关系。

b.用“或”句子表达了什么?用“与”又表达了什么?

明确:“或”表明看这也行,看那也行。随意、自然、放松的状态,且专注。用“与”则容易使人感觉到一定要看嫩蜻蜓,同时还要看小蝌蚪,于是强迫感就多了点,自由感则少了一点。

c.“随意”与“专注”矛盾吗?

明确:“专注”则是充满喜爱地欣赏它们。所以“随意”不是漫不经心,而是随心所欲,无所拘束,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但每看一样东西时,都是充满好奇、充满欣赏地去看。

C.小结:我们不妨想象一下,老舍安适地坐在水潭旁边,当蜻蜓落下时,他很有兴趣地赏玩又嫩又可爱的蜻蜓;当蜻蜓飞走时,他又饶有兴味地看看水潭里游来游去的小蝌蚪。有什么就看什么,看什么都是喜欢。所以这个“或”有专注,有自由,有快乐,有安适。一个不起眼的连词,表达出如此丰富的情味!

②解读形容词“小”和“嫩”。

A.形容词“小”“嫩”,给你怎样的感觉?

提示:a.作者没有用“黑”“黄”“游来游去”“飞来飞去”来强调颜色与动感,为什么?b.注意到“小儿”。作者似乎反复强调小与嫩的感觉。c.将“老城墙、红酸枣、小蝌蚪、嫩蜻蜒”四个景物构成一幅画面,这幅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在整个意境中去理解“小”与“嫩”。

明确:a.整幅画以“老城墙”作为背景——古老、踏实、安详、平和。b.有了“红酸枣”“小蝌蚪”“嫩蜻蜒”,有了生命的感觉,有生机。c.“摸着老城墙”给人踏实、保护的感觉;对应之下,“小”“嫩”是柔嫩、弱小的。但在老城墙的保护下,那么安适,安稳,“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B.小结:这种随意自在又安适安稳的感觉是在北平所特有的。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老舍,在呈现这幅图画时,耳际回荡的是什么样的音乐?——柔美、缓慢的。如小夜曲。

2.品读第六段,体会“像由图画引起的爱”。

(1)整段理解

全班齐读,这一段写了北平的什么?

明确:“花多菜多果子多。”

(2)分层理解

①品花。

A.读出写花的句子。

明确:“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

B.说说“花”有何特别之处?

明确:长得随意、自由而且多。一眼望去满院都是花,一院子花。北平家家都有院子,仿佛生活在花的环绕中。想象下,到了春天,所有的花都绽放开来时,是多么色彩斑斓的一幅画呀!

②品菜。

A.找出写菜的句子。

明确:“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雨后,韭菜叶子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

B.为何句中用逗号而非用顿号?

第一步,朗读体验:用不同的标点读一读文句,体会不同标点在节奏上、情感上的不同感觉。

第二步,设计体验:如果把这句话拍成一个电影镜头,你做导演,你会拍什么?怎么拍?并说出理由。

提示:a.因为是“,”,所以每个镜头停留的时间要长,慢慢地浮现而非一闪而过.b.镜头里除拍出菜的形状、颜色之外,可以来个特写,比如“泥点”“白霜”、水珠;c.老舍不是导演,他在用文字勾勒出这一幅幅画时,为什么不厌其烦地一一列举菜名,甚至还要来个特写“泥点”呢?

明确:写此文时作者已经离开北平十年之久,可是当他想起北平时,对于这些很平常的菜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C.小结:正如作者所说“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这些带着童年记忆的物象,深深烙印在作者心里,所以当这些鲜明的物象慢慢浮现时,每样东西,老舍都要凝神细想,细细品味。如果给这些一一浮现的画面配上背景音乐,用什么样的音乐昵?——慢节奏的音乐。

3.总结。

老舍用他的文字让我们沉浸在图画与音乐所创造的意境之中,体会这难以言说的思乡之情,“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四、升华情感

最后,作者写道:“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此时,心绪戛然而止,眼前的图景也烟消云散。作者不愿再说,为什么?

提示:因为再想也回不去了,反而越想浮现的东西越多,思念越强烈。情到深处,不能自己,“要落泪”才能表达;照应文章开头,作者反复强调的“说不出”。

五、作业

老舍文章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饱含着对北平的深情。请同学课后再继续品味其语言。

上一篇:公司劳动纪律范文 下一篇:岗位说明书范本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