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赏析范文

时间:2023-10-24 05:28:24

行路难赏析篇1

我选择 我明智 1.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能欣赏别人,是一种取之不尽的人生财富B.能欣赏别人的人生活得很快乐,那是因为他们是在用“心”去生活C.欣赏别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D.能欣赏别人,会使生活充满乐趣和希望思路解析:欣赏是审美能力的体现,也是积极人生态度的体现,只要有一颗欣赏的心,一双懂得欣赏的慧眼,就会使生活充满乐趣和希望,对我们来说,将会是一种取之不尽的人生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答案:ABCD2.历,虽然有一段时间,法拉第的突出成就引起戴维的嫉妒,但两人的友谊仍被世人所称道。法拉第未和戴维相识前,就给戴维写信:“戴维先生,您的讲演真好,我简直听得入迷了,我热爱化学,我想拜您为师……”收到信后,戴维便约见了法拉第。后来,法拉第成了近代电磁学的奠基人,名满欧洲,他也总忘不了戴维,说:“是他把我领进科学殿堂大门的!”根据这个故事,下列说法你赞同()A.这份情缘的取得少不了法拉第对戴维的真诚赞美这个原因B.法拉第的赞美增加戴维的自大和傲慢C.有效的赞美增进了两人之间的交流D.赞美增进了双方的友谊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赞美作用的理解。法拉第与戴维之间之所以建立了友谊,与法拉第在交往中赞美的艺术是分不开的。赞美能够增强交流,增进友谊,给对方带来好感。戴维并没有因为法拉第的赞美而自大傲慢,因此选项B的说法不正确。答案:ACD3.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关于交往的观点和行为正确的是()A.听别人说话时,可以东张西望,漫不经心B.赞美就是要虚情假意地说好话C.说话滔滔不绝不一定表明表达能力强D.在交往中,应学会倾听、表达和赞美他人的技巧思路解析:此题是对交往方式问题的考查。?A项?中听别人说话时东张西望、漫不经心的做法是不尊重他人、不礼貌的做法。B项中认为赞美就是要虚情假意地说好话的观点错误,因为赞美一定要真诚,而不是虚情假意地说好话。答案:CD4.学会赞美别人是与人共处的重要内容,把赞美的阳光慷慨地施予别人,既鼓舞了他人的心,又愉悦了自己。下列说法中属于赞美他人的语句是(   )A.好朋友考试成绩有进步,对他说:“你真行。”B.同桌穿了一件新衣服上学,对她说:“真漂亮。”C.班里某位同学出手打人,对他说:“真勇敢。”D.竞选失败的你对成功者说:“祝贺你。”思路解析:此题对如何在生活中正确运用赞美的问题进行考查。赞美他人,必须是真心实意,不能阿谀奉承。特别要注意的是,赞美他人要讲究原则、把握尺度,赞美要合情合理,对于出手打人的同学大加赞美“真勇敢”,显然是不符合做人的要求和准则的。答案:ABD5.少年史蒂夫•莫里斯眼睛不好,但是天生耳朵敏锐。有一次,老师拜托他听声辨位,找到从学校实验室逃走的老鼠。老师对史蒂夫的认可,开启了他新的人生。后来史蒂夫成为顶尖的热门歌星和作曲人。这一故事告诉我们()A.欣赏和赞美他人是使人不断完善的美好的途径B.史蒂夫的成就来自于他的眼疾C.交往相处中要学会欣赏和赞美D.耳朵敏锐的人能够成为歌星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史蒂夫的成就与老师的欣赏和积极引导是分不开的,它是使人不断完善的美好的途径。因此在交往中,我们要学会积极地欣赏和赞美他人,帮助他人不断取得进步。B、D两项本身说法错误。答案:AC我判断 我独立6.在合作交往中,只有懂得欣赏别人,才能理解他人和愉快地接纳别人,也才能获得他人的理解、尊重与信任。()思路解析:如果我们不懂得欣赏他人,就难以接纳和理解他人。当我们以欣赏的眼光看人时,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因此,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答案:√7.人际交往需要欣赏和赞美。()思路解析:欣赏和赞美是人际交往的需要。欣赏赞美别人,就是肯定别人,鼓励别人,就是提高对方的价值,使他们增强信心和勇气;欣赏赞美别人,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感激,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答案:√8.赞美就是要虚情假意地说好话。()思路解析:赞美他人,必须是真心实意,不能阿谀奉承。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虚情假意地赞美他人,赞美是要讲究原则、把握尺度的,不真诚的赞美没有意义,只能给对方带来反感。答案:×9.学习交往的技巧,只要学会倾听、表达和赞美他人的技巧就足够了。()思路解析:交往的技巧有许多,如欣赏赞美、尊重理解、宽容真诚等,需要我们灵活地加以应用。学会倾听、表达和赞美他人有助于我们和谐相处,但不等于说学会了倾听、表达和赞美他人就足够了。答案:×我思考 我快乐10.观察周围的同学,如果以欣赏的眼光看人,每个同学都有自身的长处。让我们在欣赏别人的同时,交流所获得的积极而丰富的情感体验。我最欣赏同学的勤奋,具体表现:  我最欣赏同学的机智,具体表现:我最欣赏同学的爱心,具体表现: 我最欣赏同学的勇敢,具体表现: 我最欣赏同学的细致,具体表现: 我最欣赏同学的谦和,具体表现: 我最欣赏同学的韧劲,具体表现: 我最欣赏同学的正直,具体表现: 思路解析:我们的身边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更深一层就是缺少发现美的心灵。欣赏赞美别人,就是肯定别人,鼓励别人,就是提高对方的价值,使他们增强信心和勇气。在别人身上发现美好,你便发现,在你生活的周围充满了乐趣和希望。学会欣赏他人,欣赏我们的同学,是我们健康成长的需要。答案:根据实际情况作答即可。11.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十分喜欢玩弹弓,总是把玻璃打碎。幼儿园的阿姨说他是“捣蛋鬼”,可他的妈妈却告诉他:“宝贝,你射得真准!”并且给他买了靶子,让他练习。结果,小男孩刻苦练习,成了全国有名的射击冠军。幼儿园阿姨眼中的“捣蛋鬼”为什么会成为全国有名的射击冠军?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欣赏和赞美作用的理解。我们都愿意成为一个受人尊重、被人喜爱的人,假如有人尊敬并欣赏我们,我们就更乐于此,我们就可能变得越来越完美。小男孩的成长离不开母亲对他的欣赏、赞美和激励,说明了赞美是促使人不断完善的美好的途径。答案:小男孩在其母亲的赞美、激励下,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并不断挑战自我,完善自我,最终取得了成功。说明了赞美是促使人不断完善的美好的途径。12.有A、B两个求职者面试题都是“请赞美主考官”。两人的表现方式截然不同,A的赞美是实事求是、适度的,让人听了舒服。而B则是夸大其词,有意恭维,给人的感觉是俗气、虚伪,让人讨厌。(1)谁会赢得主考官的认同?如果你是主考官,你会有什么感受?(2)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思路解析:此题是对赞美他人艺术问题的考查。我们在生活中要积极去赞美别人,第一,必须要真诚,发自内心,必须是实事求是,否则容易造成误解。第二,中肯。简单说就是要理智地赞美别人,感情色彩太浓或太淡都会影响赞美的效果。第三,新颖。赞美别人要新颖,善于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亮点,才有新意。第四,具体。赞美别人要具体说,不要太笼统。第五,区别。赞美要根据对象不同有所区别。第六,灵活。赞美可以视情况不同灵活采取不同的赞美方式。第七,适时。赞美别人也讲求时效。第八,兼顾他人的感受。针对第(2)问,通过主考官的感受对比,不难看出不同的赞美方式会有不同的结果。答案:(1)求职者A的赞美很实在,比较贴近主考官,比较自然。求职者B的赞美太空,有一点虚伪的感觉。所以求职者A会得到主考官的认同。听了求职者A的赞美心里比较舒服,不会尴尬,使人更加自信。而B的赞美很不真实,难以接受,让人如坐针毡,浑身感觉不自在。?(2)适当的赞美会让人舒服、开心,给人信心、勇气;不适当的赞美会令人不舒服,适得其反。我们要学会赞美他人,掌握赞美的艺术,让赞美更有魅力。我评析 我公正?13.联欢会上,小君唱了一首《深呼吸》,唱得虽很投入,但是明显跑了调。同学们都鼓掌表示欢迎。小明对小君说:“你唱得太棒了,简直比雨泉唱得都好。”小明是个很善于赞美他人的人。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思路解析:生活中需要欣赏和赞美,但是赞美别人是一门艺术,是有讲究的,否则赞美会适得其反。赞美必须要真诚,发自内心,必须实事求是,不是无中生有、言过其实,否则有拍别人马屁的嫌疑,而且容易造成误解。小明对小君的赞美,很明显言过其实,对于小君来说,小明的赞美未必接受。答案:不同意。因为赞美别人是一门艺术,赞美他人必须是真心实意的。小明对小君的赞美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夸大其词。阿谀奉承与发自内心的赞美完全是两回事,也不会收到真诚赞美的效果。因此,小明并非善于赞美他人的人。我参与 我成长 ?14.公园里有个小女孩在伤心地流泪。她想自己怎么不能去唱歌呢?难道自己就唱得真的那么难听吗?想着想着小女孩就低声唱了起来,一支又一支,直到唱累了为止。“唱得真好,谢谢你,小姑娘,你让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小姑娘惊呆了,说话的是个满头白发的老人,说完自己就走了。第二天,小姑娘去公园,老人还在原来的位置上,满脸慈祥地看着她微笑。小女孩又开始唱,老人聚精会神地听。最后他大声喝彩,说:“谢谢你,小姑娘,你唱得太棒了。”过了许多年以后,小女孩成了一位有名的歌星。她一日特意去公园找许多年前的那位老人,可惜很遗憾,他早就死了。可一个知情人告诉她:“他是个聋子,都聋了20年了。”原来那个天天聚精会神听一个小女孩唱歌并热情赞美她的老人竟是个聋子。根据上述情境,请自己设计问题并作出回答。思路解析:此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主要考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赞美就像照射在人们心灵上的温暖阳光,它无需你付出什么,但却可以获得出人意料的收获。马克•吐温说过:“靠一句美好的赞扬,我能多活上两个月。”让我们也对身边的人或事多加留意,对他们发出由衷的赞美,使我们的社会氛围变得平和友善。让我们都竭力去赏识他人、赞美他人、帮助他人吧,世界会因此变得更加美丽!答案:根据材料提出相关的问题并结合教材回答即可。问题如:你从中受到哪些启示?小女孩为什么能够成为有名的歌星?请对老人的行为进行评析等。我突破 我提高15.某校八年级(1)班在思想品德课上开展了如下活动:(1)模拟场景①晓博在回教室的路上,看见校道上有一汽水罐,他自然地拾起放进垃圾桶。②在校运会中晓荣以12秒94的成绩,拿下了初一年级100米冠军。③小辉虽然成绩一般,但班级的事,他事事关心,今天他又主动为班级做清洁。④晓雁期中考试进步很大,四科总分提高了60分。⑤小婷期中考试成绩退步了,她很失落。你能激起她的信心吗?(2)活动方式:①分组选择情境内容。②各组讨论赞美的话。③各组代表说出自己小组的赞美话语。④评出的赞美话。(3)各抒己见:通过评选,请你总结出赞美的话怎样说才能让听者接受、开心。思路解析:设计此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开展实践探究活动,以此来加深对如何赞美他人的认识。赞美是一门交往艺术,需要我们在生活中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应用。为此,要认真准备,充分进行讨论交流,在此基础上,集大家智慧,探讨出使听者容易接受的赞美话语。答案:(1)模拟场景。(2)活动方式答案略。?(3)赞美的话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赞美要真诚,发自内心;想说就说,自然地赞美;注意观察,用词得当,注意分寸;挖掘他的优点;赞美他的努力;回顾成功的过程。

行路难赏析篇2

古典诗歌语言的凝练性、情感意蕴的含蓄性、思维的跳跃性,决定了诗歌鉴赏的难度很大。另外,高三各科都进入了复习阶段,语文学科在学生心目中又是一个不亲不离、淡然处之的一个学科,那么,我们怎么在课堂40分钟内,以事半功倍的效果去复习呢?怎么运用“短平快”的手法,快速拿下诗歌鉴赏的复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呢?这样我们就先从学生应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入手进行分析,然后确定对策,进行复习。

在正式复习之前先让学生理解意境分析的思路和答题模式: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不同的命题形式有不同的答题方式。如果是笼统地简要分析意境,必须遵循答题的一般思路:①描述诗歌的意境;②概括意境的特点;③理解意境中作者寄托的感情。 如: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请简要分析本诗的意境。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①)。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②),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③)。

众所周知,诗人常常用具体的意象来营造诗歌的意境,表达抽象的思想情感,可以说诗歌的意象鉴赏是开启诗歌大门的一把重要钥匙,抓住了诗歌的意象也就能很快领悟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情感,从而与诗人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也是鉴赏诗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元素。诗歌的意象鉴赏是开启诗歌大门的一把重要钥匙,可以说抓住了诗歌的意象也就能很快领悟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情感;传授给学生意象鉴赏的方法也就可以让学生拿着钥匙去打开诗歌殿堂之门,这是语文老师共同的心愿。教师只有授之以“渔”,教以方法,才能让学习主体以不变应万变,切实提高鉴赏能力,积极应对高考试卷中变幻莫测的试题。而艺术还原法是诗歌意象鉴赏的一种有效且常用的方法,因此,本课试图通过意象鉴赏示例,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艺术还原法,切实提高鉴赏能力、审美能力。

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这一首诗时,我就尝试了这种方法,让学生还原《天净沙·秋思》的意象,想象诗的情境,把还原的情景绘制成图像,并用语言描述情境,分析把握诗的意境(要求学生讨论交流,推荐优秀图片)。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在学生讨论后,我巡视作图情况,表扬优秀图画作品,请部分同学描述诗歌的情境。

最后我给予点评: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在一个深秋的傍晚,牵着一匹瘦马,于瑟瑟秋风中走在有“枯藤老树昏鸦”的古道上。猛一抬头,看见潺潺的水流上横着的小桥和炊烟缭绕着的人家,一种酸楚的流落感和着人生的失落感一起涌上心头,这滋味是难以诉说的。作者借助九个富有表现力的意象用蒙太奇的手法构织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画面,再加上“断肠人在天涯”,便把萧瑟之秋与游子之思有机结合起来,把悲秋推向了极致;用暗淡阴沉的色彩渲染了秋日的肃杀与悲怆。难怪有人因这首词而称马致远为“秋思之祖”。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诗歌的意象鉴赏并不难,只要我们能根据诗歌的语言提供的信息,充分调动我们的生活积累,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艺术地还原出符号所指向的形象、声音、色彩、线条、画面,从而准确把握诗的意象与意境,领会诗人的内心情感与写作意图,那么,我们的鉴赏活动可以说已迈出了一大步。

行路难赏析篇3

幼儿时期是学习音乐的关键期,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重在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其中,对音乐的感受力是培养音乐素质的基础。音乐欣赏是借助乐曲的旋律来诠释意境的,必须通过静静地欣赏才能感受它特有的魅力。但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这要求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往往难以安静下来,也不会仔细地倾听。所以必须采取各种生动有效的方法,让孩子把心“静”下来,让耳朵“动”起来,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二、案例描述

1.跟着手鼓的节奏学各种小动物走路进入活动室。

师:今天森林里开动物狂欢会,我们一起去参加吧!请跟着手鼓的节奏走。

评析:让孩子们跟着手鼓的节奏走,目的在于为下面倾听音乐的节奏作铺垫。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倾听音乐的节奏是个难点。一开始,大部分孩子未能跟上节奏。教师就一边拍打手鼓,一边喊口令“一、二、一、二……”,等孩子们走整齐了,教师就减轻口令声音,逐渐以手鼓的节奏为主。从喊口令到听手鼓节奏,就是从手口一致过渡到纯倾听的过程,使听节奏这个环节化难为易。

2.初步感知A与C段音乐,学狮子、小狮子有节奏地走路,能区分高低音。

师:(出示图片)森林里住着狮子大王和它的孩子小狮子,它们长得怎么样?你能用手的动作来表现大狮子和小狮子吗?

生:大狮子身体大大的,重重的,小狮子身体小小的,轻轻的。

师:这里有两段音乐,听一听哪一段音乐是大狮子走路,哪一段是小狮子走路?

生:第一段是大狮子走,第二段是小狮子走。

师:为什么第一段音乐是大狮子在走路,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生:第一段音乐很重很低,好像大狮子重重地走。第二段音乐比第一段音乐高、轻,好像小狮子走路轻轻的。

评析:图片中,大狮子和小狮子的外形区别明显,孩子们一下子就说出大狮子和小狮子的特征。同时,引导孩子用动作表现大狮子和小狮子(大狮子:双手尽力张开放低,表示走起路来重重的;小狮子:双手作爪子状放在脸前,表示走起路来轻轻的)。有了手部动作作基础,当听到不同音高的两段旋律时,孩子们很快能区分高音和低音了。

3.用故事引出音乐。

师:今天是狮王的生日,小动物们都来庆祝,它们吹起了喇叭。看!威武雄壮的狮王大摇大摆、威风凛凛地走来了(哼唱:A段低音旋律)。它一边走,一边大声吼叫着。听了吼叫声,小动物们吓得发抖,喇叭也只吹了两下。小狮子也来了(哼唱:C段高音旋律),小狮子和小动物们一起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庆祝狮王生日。

评析: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同时把动作、音乐结合在音乐中,让孩子们沉浸在森林狂欢会的情节中。

4.完整欣赏音乐。

师:这个故事还有一首好听的曲子,叫《狮王进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图谱,播放整段音乐,教师指图谱,幼儿看图谱欣赏音乐。)

评析:结合图谱欣赏歌曲,有助于孩子理解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

5.分段欣赏理解音乐,并用动作表现音乐。

A段

师:谁出来了?你会学大狮子走吗?(幼儿跟着音乐节奏学大狮子走路。)

B段

师:听听下面的音乐中,大狮子和小动物又在干什么?大狮子是怎么叫的?大狮子一叫,小动物怎么样了?(分角色进行表演,体会音乐所表现的场景和形象。)

C段

师:现在又是谁来了?小狮子是怎么走路的?(幼儿跟着音乐节奏学小狮子走路。)小狮子和小动物在干什么?(表演小狮子走路和小动物一起跳舞。)

评析:ABC三段欣赏的重点和方法有所不同。

A段:小动物吹喇叭、狮王走路的图谱都比较形象直观,重点在于让幼儿跟着节奏做大狮子走路。

B段:欣赏之前,我有意识地问:听听下面的音乐中,大狮子和小动物又在干什么?通过这个提问,提醒幼儿认真地去倾听音乐,在音乐中发挥想象,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感受音乐。

C段:区别大狮子和小狮子不同的走路方法,同时体现游戏的快乐性。

6.做音乐游戏,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师:音乐结束时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声音可能是谁发出来的?想干什么?

生:肯定是狮王在叫,想吃小动物了。

师:狮王突然感到肚子饿了,忍不住大吼一声,要去抓小动物。所有的小动物都吓得找个地方躲了起来,再也不敢出来了。你们想不想参加森林里的舞会啊?狮王邀请所有的小动物一起来听音乐游戏吧!

(集体表演音乐游戏,最后,教师扮演大狮子大吼一声,小动物们都吓得躲到椅子背后去了。)

评析:最后大狮子一声大吼,吓跑了小动物,使游戏的趣味性大大增强。这个游戏表演既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更是孩子领会乐曲的一种升华。

三、活动反思

1.以情导入,带领孩子们走进音乐的情境中。

一开始,带领孩子学做小动物走,引导他们进入到森林狂欢会这样的情景中。随后用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孩子,使他们对接下去的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急着想听听故事里的音乐到底是怎样的。同时,生动的故事也为孩子理解音乐打下基础。

2.“音、形、义”结合,帮助孩子区分高低音。

这首曲子A段和C段有着相同的8小节旋律,但是音高不同。对于孩子来说,这样抽象的音乐元素,是难以感受的,必须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更轻松有趣地理解。首先,我选取了大狮子和小狮子两个形象,来表现音高的不同,这是“形”。其次,借助手势的高低来表现音的高低,是为“义”。最后,我在说“大狮子走路重重的”这句话时故意把声音放低放粗,来表现低音;在说“小狮子走路轻轻的”这句话把声音放轻提高来表现高音,这就是“音”。通过“音、形、义”三方结合,使抽象的音高一下子变得具体生动起来,孩子在欣赏中轻松地区别了音的高低,对音乐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3.视听一体,运用图谱教学法,变抽象为具体。

图谱教学法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它以形象的图案直接刺激幼儿的视觉器官,能使音乐教学活动由难变易。在这个图谱中,小动物吹喇叭、狮王走路、小狮子走路等都比较形象直观,一看就知道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更好地帮助孩子理解了音乐内容,感受到了音乐所要表达的意思。

4.恰当的引导语,让孩子们“静”下来听。

每次欣赏前,我都会有意识地问:哪一段音乐是大狮子走路,哪一段是小狮子走路?下面的音乐中,大狮子和小动物又在干什么?小动物吹了几声喇叭?音乐结束时,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引导提问,提醒幼儿带着目的认真地去倾听音乐,同时在音乐中发挥想象,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感受音乐,最终促进欣赏能力和感受能力的提高。

行路难赏析篇4

【关键词】高校音乐 教育课程 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07-01

一、中日两国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思路对比分析

(一)两国都非常重视人的发展

中日两国属于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关系,两国在文化上具有很多相同点,尤其是对于两国高校音乐教学来说,都非常重视人员的全面发展。在两国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中,都将音乐看做是人类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都非常重视人类的活动,非常注重对人文内涵的理解,而且,两国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时,都深刻意识到了音乐在传统本民族文化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两国高校音乐教育都是在对本民族音乐文化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不断吸取国外优秀的音乐文化,朝着音乐文化多元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将学生们培养成为综合性人才。

(二)两国对音乐教育本质存在不同的认识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根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认为音乐的审美价值跟音乐审美是相同的,不带任何功利性。我国高校音乐教育都认可美学跟哲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说;我国高校音乐教学主要是以“审美音乐教育哲学”为根本理念,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而发展的。而日本高校音乐非常注重实践性,更多的是通过一系列的音乐鉴赏活动,开展高校音乐教育课程的,日本高校音乐教学者认为,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必须通过音乐的聆听和制作来逐渐掌握音乐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他们认为音乐经验带有一定目的性和功利性,学生们通过一系列音乐鉴赏活动,不断获得相应的音乐经验和实践经验,从而在达到提高自己、丰富自己的目的。由此可见;“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是日本高校开展音乐教学课程的主要宗旨。

(三)中日高校音乐课程内容之比较

1.存在相同的教学领域分类,但具有不同的表述方式

通过对我国高校音乐教学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主要分为以下几种领域:即创造、感受与欣赏、表现以及跟音乐有联系的文化四个主要领域;而对日本高校音乐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发现,日本高校音乐领域主要分为鉴赏和表现这两个方面。由此可以;中日两国高校音乐教学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存在一定的不同,但是却有着基本相同的领域分类。

2.欣赏教学内容的表述不同

中日两国高校音乐都是采取聆听和感知音乐要素的方式教学生们欣赏音乐,不同的是,日本高校音乐教师认为,只依靠聆听和感知来欣赏音乐要素,很难将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音乐进行准确、详细的分析、理解和解读,因此,日本高校音乐教育者会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来讲解世界不用民族、不同地区的音乐;而我国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对本民族教育、还是对不同民族的教育,仍采用靠聆听和感知来欣赏音乐要素,进而导致我国学生在学习一些外国音乐作品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很难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二、日本高校音乐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更注重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发展

中日两个高校音乐教育虽然都非常重视人才的综合性发展和培养,但是,日本高校音乐教育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日本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非常重视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多思考、分析和创新,激发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我国高校音乐教学很少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基本上都是以统一的标准培养学生,很难激发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因此,我国高校音乐教育要加强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视程度,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提高学生们的音乐创造能力,这项技能对学生今后融入社会具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会起着非常重要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采用多种欣赏教学的表述方式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日本高校音乐教育过程中,会针对不同民族音乐特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来欣赏,进而使学生们更容易接受、理解、体会。因此,我国高校音乐教育要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创新欣赏教学内容的表述方式,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这样会使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认识,能够深刻体会到不同民族音乐的风俗和特征,这对学生们学好高校音乐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结论

通过对中日两国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思路对比分析,觉得我国高校应该尽快提升音乐教育理念,学习邻国的先进教育思路,取其他国之长处,来弥补我国高校音乐教育课程理念的欠缺与不完善,所以,我国高校音乐教育者,要加大对音乐教育改革的速度,积极有效地吸取日本高校音乐教育的精华,使学生们对学习音乐充满兴趣,为提高高校学生音乐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行路难赏析篇5

【关键词】 古诗鉴赏 提高 高考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11-075-01

古诗词鉴赏的切口很多,标题、作者、背景、小序、注释等都是有效的切口,下面我们就从不同角度谈谈如何借助切口,进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效鉴赏。

1.借用“标题”,巧妙切入

古诗词中,有些思乡送别之类的诗,往往在标题中就会作提示,鉴赏时,抓住“标题”,巧妙切入,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2007年高考江苏卷。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从题目“送人”可以看出,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抓住标题――“送人”这个切口,思考一下诗人如何写送别的,送别中有什么样的情感,诗人是如何写对友人的祝愿,告诫的,就不难看出:诗人借景抒情,用“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把自己送别友人的惜别、关切、郁闷之情曲折地表达了出来,诗人在词的下片用反问等修辞告诉友人不应把“离合”视为人世间唯一的“悲欢”,要认识到“人间行路难”远比“江头风波”恶。借助标题这个切口,就为我们解答试题找到了着力点。

2.抓住“小序”,条分缕析

有些思乡思亲、怀古类的诗词, 在正文前有背景、小序之类的简介,鉴赏时,抓住“小序”,条分缕析,就会轻松答题。如:2006年高考江苏卷。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试题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考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从小序“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可以看出:妻子生日,自己无法回家为妻过生日,只能写词寄怀,表达思家思亲之情。鉴赏时抓住小序这个切口,看看诗人是怎样写思家思亲的,后面的题目就不难解答。词的前两句拿“去岁今辰”与“今年”、“却到家”与“又天涯”对比,更现思家思亲无法满足的愁苦与无奈。“满林残照见归鸦”拿“鸦归巢”与“人有家难回”对比,更显情真意切。词人饱尝思家思亲之苦,只能想象一家人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朴实的语言,温馨的画面,让读者倍感词人的情感之真之切。

3.品析“注释”,化难为简

有些写得含蓄隐晦的诗词,让人读了如坠雾中,不知所云。这类诗在考查中,命题人总有会有意设置一些“注释”,学生答题时,切不可放过这些注释,要知道,这些注释,就是打开全诗的钥匙。如:2008年高考全国II卷。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品读注释,不难看出,诗人之所以把这首诗写得这么伤感,是因为自己这个仕途失意之人,寂寞惆怅,饱尝了世态炎凉,通过这个切口,去理解全诗,就能化难为简。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这些凄冷的景色暗寓了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诗的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可罗雀,十分冷落,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不难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鉴赏古诗词时,切不可粗心大意,对注释不闻不问,要知道,这些注释大部分都是命题人精心为考生设计好的“切口”,弃之不用,岂不可惜!

4.把握“诗眼”,吃透全篇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有些古典诗词,诗词中有浓缩主旨,情感的词句,这些词句就是全诗的诗眼,把握“诗眼”,领悟诗词的主旨、情感,就能很好“吃透”全篇,理解诗意。

5.傍依“作者”,静听回声

行路难赏析篇6

【关键词】高考 阅读 类型 方法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整合信息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历年来,这道题在高考中的得分率一直不高,师生们都有一些畏难情绪。其实,只要我们留心,便不难发现一些命题规律及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试题的设计,一般说来,对作品词句的理解拟题一个,对内容的理解与归纳拟题一个,对艺术形式的鉴赏拟题一对,整体的鉴赏评价拟题一个。我们发现大致可以归为三类:一是理解分析,二是概括归纳,三是赏析评价。

一、理解分析类

这类题包括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分析两种。

词语理解

命题形式:句中的含义是什么?

答题思路:分析测试词语所在的位置,是主干成分还是附加成分,以此确定词性或短语结构,解释含义时要尽量使用同类词性的词语或短语。

重点考查的是词语的使用效果,主要考查动词、形容词。解答时要明确指出描述对象,解释作者着意表现的特征;指出情感或主旨,点明对其表达的作用;指出效果,即它与使用其他词语的效果有何不同。

语句理解

主要指:文眼句、主旨句、衔接句、警策句等。

命题形式: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作者的体会或感受是什么?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如何理解句子。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考查类型

一是解释句子所蕴含的意义。这类句子本身在表达上显得比较含蓄、形象生动、内蕴深刻,主要是在联系上下文基础上对句子内部进行理解和阐释。这类句子常会运用一些艺术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等。

二是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这类句子本身的内容并不难理解,其思维指向范围是句子所在的段落、层次甚至全篇,思维的角度涉及文章的内容与形式。

答题思路

遇到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的题型,一定要把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回答。一般可以从四个角度来分析,即:手法技巧、内容主题、结构安排和情感表达。

首先,判断该句是否运用了某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指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记叙的考查,要注意记叙的顺序和角度的变化,如人称的变化;描写方面要注意白描和细节描写。

文学作品运用比喻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化深奥抽象为浅显具体。运用拟人可以使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生动。运用夸张,可以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对偶的作用是表意凝炼,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排比的作用是一气呵成,突出强调。反复的作用是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

表现手法指象征、对比、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要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

其次,回答该语句表达了什么内容,与文章的主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三,这样写在文章的结构安排上有什么巧妙之处。结构安排指开头结尾、承上启下、烘托铺垫、前后呼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等。注意这里的回答要具体分析出来。

最后,思考语句对文章情感表达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二、归纳概括类

—般方法有:摘取原文,找到与题干相关的词语或句子。筛选信息的方法是:根据题干的指向寻找关键词(从原文筛选);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从筛选信息中进行再筛选)。解答现代文阅读试题有一个总的原则,不允许不从原文找依据,只以自己的意思去解释原文意思的瞎猜式答题。概括、归纳,实际上是对有关信息进行整合的方法。整体把握作品的思路,弄清楚文章主要是写的什么内容,主题对象有什么特征或品质,然后弄清楚作者行文的思路,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逐段、逐层进行分析,合并同类项,提炼出要点。整合的方法是:归纳信息,把相同的组合起来,形成要点;梳理条理,把信息概括起来,分点作答。

主旨:由写什么(主要内容)和为什么写(写作意图)两部分组成,整体把握,高度概括主要内容(人、事、物);深入研读,全面理解写作意图(观点、感情)肯、否定,该、不该,表现体现—精神品志,感悟思考—人生现实、感慨呼吁、爱与恨、忧虑与无奈、坚信和憧憬,歌颂赞美、批判揭露……关注标题、首尾和背景。

三、赏析评价类

这是纯粹的主观题,有时相当于一个小作文。形象性鉴赏评价,往往涉及到表现技法。一般来说题目只会要求从某个方面(或主题、或构思、或艺术特点等)来进行赏析。写作时只能紧扣一个方面,从某一角度赏析,选准角度,不求面面俱到。具体鉴赏角度包括:遣词造句、修辞、语言风格、情感表达、选材、剪裁、线索安排等。哲理性鉴赏评价,往往涉及到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的概括和认识。

平时阅读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1.学会勾画圈点

阅读时对文章中心句、过渡句、关联词等作勾画圈点,既能增加对内容的印象,又能大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行文思路。

2.学会审题

①看问题。要看清题目中有几个问题,如果题目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一定要逐一作答,切不可漏答问题或将两个问题合而为一作答。

②看要求。题目上除了提出问题外,往往还对考生答题作出一些要求。题目中的一些要求往往限定了答题的范围、角度、形式等,

③看分值。要看清并揣摩题目的分值。试题的分值往往提示了答案所必须的要点,因为高考阅卷中是“踩点给分的”。

3.学会定位

①借助题目本身的指定。有时题目上明确指定了答题的阅读范围。

②根据高考命题原则确定区域。高考命题人在拟定阅读题时一般遵循这样一些原则: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尽量照顾考生的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努力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入深的系列。

③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中的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的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

4.学会作答

①尽量用原文中的语句整合。

②弄清答案和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要增强用逻辑思维解题的意识,答案表述中因果关系要准确完整。

③选择合理的表达形式。答案的表达形式是用句子还是用短语?是用单句还是用复句?是用偏正短语还是并列短语?

我相信,只要我们克服畏难心理,加强训练,我们这道题在高考中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

行路难赏析篇7

第一种模式 词句切入型

1. 提问方式

2009・浙江・13题:指出三处画线词语“似乎”在句中所起的作用。(3分)

她忙着又给我倒了点热气腾腾的茶,接着端坐在安乐椅上,默默地注视着我――似乎①在思索着如何选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一定感到奇怪,是吧?”贝格斯太太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这么一个似乎②是无用的东西。不错,这里头的确是空的。”

灯火在神奇地闪烁着,这地方似乎③变得亲切得多了。

2009・四川・14题:小说主人公称自己是“实习医院”,请谈谈它的意思和表达效果。(4分)(答案:“实习医院”是主人公自认为百病缠身的形象表述,它运用比喻达到幽默的效果。)

2. 提问变体

2007・四川・17题: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请对此简要赏析。(6分)

3. 解答分析

这是“鉴赏”类比较常见的题型。对于语句中的关键字眼或句式,明考暗考都有。作答时,要眼中有句子,心中有句意;对于关键字眼,要知道其词典意义,更要知道它在句子中的特定意义甚而作者临时赋予它的意义。如“似乎”一词,有时是“好像”的意思,如“似乎①”,强化了人物情态的表达;有时是一定程度上的否定,如“似乎②”,暗示魔盒不是无用的东西,即肯定了魔盒作用;有时是可能,弱化语气,如“似乎③”,暗示“我”的情感和心理已经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对于句子,首先要理解它表达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作者采用某种特定句式(独词句、倒装句、整句、排比句、比喻句、反问句等)的特殊表达效果。如“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基本意思是对“这样的烟花”的充分肯定和热情赞美。而“这样的烟花”不仅有形状、颜色与光亮的美丽,更是和平团圆的象征。赞“这样的烟花”就是赞美和平,传达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搞清楚句子所用的表达技巧,如独句段、反问句、卒章显志等。然后思考其表达效果,即强化抒彩,让意蕴深远,便于激发人们思考。最后,根据自己的表达习惯,全面、准确而简洁地表达。

4. 答题步骤

⑴认真阅读鉴赏词句,对词想起词典意义,并借助文中有关语言推想它在文中含意;对于语句,要全面思考其中“炼字炼句”的具体体现者。

⑵准确理解词语所在句子或句子本身的基本情感信息,并能做到意会言传。

⑶借助对各种句式的基本表达功能,分析这一具体语句的表达效果。

答题套路(推荐)

①该词本来是(什么意思),这里是说(),()地表现()。

②该句表现了(),运用()句式,或铸炼( )词语,把()表达得(),给人( )。

第二种模式技巧切入型

1. 提问方式

2009・四川・16题: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8分)

我坐在那里呆呆地发愣,陷入绝望之中。我看了看自己的舌头――我尽量把舌头伸得长长的,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来检查。

2. 提问变体

2008・浙江・20⑵题:文中反复写她的歌声有何目的?(3分)

3. 解答分析

这也是鉴赏比较常见的题型。鉴赏对象所用手法,题干已经明确告知,如四川卷的“细节描写”,浙江卷的“反复手法”。这就需要我们深悉这些技巧的表达功能,如“细节描写”的基本功能是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细腻,生动地刻画人物性格,“反复手法”的基本功能是渲染气氛强化信息表达。但是有了手法,还要看具体语言材料,理解语言材料的表现力。如四川卷第一处细节“呆呆地发愣”写神态,“绝望”“伤感”写心理,这些描写重在刻画主人公的脆弱;第二处细节“闭一只眼”“睁一只眼”“看伸长的舌头”写行为,突出他检查自身症候的专注与仔细,由此刻画了他的敏感与多疑。这正如前文所说:“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往往是很难分开的。”

浙江卷的答案为:“①更充分地表现乌米复杂的内心世界,有利于揭示乌米的性格;②唤起读者对她的深切同情;③渲染气氛,使全篇笼罩在明亮与灰暗交织的基调中,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此类试题的答案应该含有的成分为“写了什么”和“写得怎样”。

4. 答题步骤

①审清题干,明确手法,回忆该种手法的基本表达功能(效果),这是平时不断感受以形成记忆的结果。

②认真品味具体鉴赏对象,通过抓关键词语的解读方法,明确它们表现的主题侧面或层面(是小说,还要答出它对人物性格的表现作用)。

③本着突出“写了什么”和“写得怎样”这两个要素的原则,准确全面概括表达。

答题套路(推荐)

分析手法【如“伤感”写心理;用()和( )构成对比,或用()比()等】+概括信息【】+表达效果【手法的类效果和具体语言材料的效果】。

第三种模式 全面鉴赏型

1. 提问方式

2007・浙江・20题: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5分)

2. 提问变体

2007・浙江・21题:联系全文,就“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7分)

2009・四川・14题:结合小说主旨,你怎样理解医生为“我”开出的“处方”?小说以“处方”作结有何妙处?(6分)

3. 解答分析

这是鉴赏最常见的题型。它是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综合鉴赏,要求考生能比较全面地捕捉对象中所运用的各种表达技巧,并对每一种技巧都能准确指认分析,对技巧所表达的信息和效果有明确的感悟和表达。这里请看浙江第21题所涉及的阅读文段:

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幢幢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遒劲古朴的石刻。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象它们的风采了。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得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而泰山的雾太粘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

三个“只有”句构成排比,“影影幢幢”和“岩岩叠叠”则是叠词,这些技巧突出了泰山“多古树山石”的特点;“雾中的楼台”和“泰山的雾”构成对比,而“人几乎抬不动睫毛”则是想象夸张,突出了泰山雾气的浓重,强化了此次登临遗憾之情的抒发。

至于其后两个试题,赋分更多,作答更要全面深刻。浙江第21题要求鉴赏的只是一句话。这时我们要首先观察句子本身,看其有什么特点。这个句子是个递进复句,是个以实写虚的句子,强调了思想探索的艰难;再看其在全文中的地位,它照应前文,表现泰山之雾浓密;收束全文,点明主旨,突出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进而对民族文化、民族命运作更深层的思考。最后答案应是这样两个部分的有机结合。

四川题的答案为:这“处方”是针对“我”敏感多疑的心病开出的“心药”,目的是劝慰我解除思想负担,轻松愉快地健康生活。小说以幽默的“处方”作结,巧妙地揭示了作品的主旨。

4. 答题步骤

①观察到句子,看其运用的技巧,要多角度思维,保证对技巧的识别比较全面。

②注意理解句子的含意,理解要到位,即深入到文章的中心思想。

③考查对象在文本中的地位,考查其在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答题套路(推荐)

行路难赏析篇8

关键词:鉴赏妙处;领悟感情;品位语言及手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094-02

在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中,古诗词鉴赏的试题年年出现,并逐渐的规范化,其分值一直在6~8分之间。取材上,唐诗宋词一枝独秀,但有时也会出现曲或现代诗;题型上,由客观题向主观题倾斜,以简答为主,有时兼有选择和填空;内容上,更注重个性化的鉴赏能力的考查。新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我们的《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中,也明确规定:“能够阅读浅显的古诗词,学会鉴赏古诗,了解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语言特色、常见的表现手法等。”可从考生历年来的考试情况看,许多考生在古诗词鉴赏这一领域失分还是比较多,凭感觉或一概不知者大有人在。对于接触古诗词的初中生来说,可以说诗词鉴赏确实是个难点,但只要找对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就可以化难为易,取得实效。为此,我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粗略的谈谈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以期对中考的考生在鉴赏的思路和方法上起到一定的指导性作用,最终达到提高考生的中考成绩、增强文学鉴赏能力的目的。

一、把握诗歌的内容及主题,鉴赏名句(词语)的妙处

在鉴赏古诗词时,反复的体会诗词的内容及主题,循着一定的思路,就能鉴赏名句(词语)的妙处。如2011年遵义中考试题,陆游的《诉衷情》第1题中请你鉴赏:“觅封侯”一词用得好,请简析其妙处。做这类鉴赏题,首先要把握住单个词“觅”的意思,“觅”是“寻求”、“执着追求”的意思;然后再看这句诗或这个词是否有用到典故、修辞手法等,如果有,那就要答出来,显而易见,这句话中有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最后结合内容及主题,看诗句(词语)表达(抒发、表现等)了什么愿望(抱负)等,“觅封侯”一词表达了诗人执着追求、渴望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同样,2012年遵义中考试题,李白的《行路难》第2题中也是请你鉴赏:“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诗写得好,请做简要的分析。这两句诗和前面的《诉衷情》第1题一样,都用到了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再联系内容及主题,表达了诗人希望有朝一日能得到君主的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这类古诗词的内容和材料均来自教材,那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要准确把握每一首诗或词的内容和主题,减少学习中的盲目性,相信在中考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反复朗读,领悟诗意,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反复朗读,领悟诗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诗的内容即反复朗读,体会作品中所叙述之事及所绘之景(物),然后在脑海中呈现所展示的相关画面,再根据这些画面去联想和想象,感受作者处于其中的某种思想或感情。如2010年遵义中考试题“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第2题”与2012年贵州安顺中考试题“《蒹葭》第2题”,均考到了同一类问题: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的情感大致可以分为:友情、思乡(思念亲人或朋友)及爱国之情等,要领会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思想感情,还要了解作者写作诗歌、抒发感情的背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第2题在反复的朗读中,我们体会到诗歌抒发的是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了诗人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蒹葭》第2题反复朗读,联系诗意及背景,就能领悟到诗人抒发的是对美好爱情(意中人、恋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诗词是在反复朗读中发现美的。的确,经过反复的朗读,我们能体会到诗词的内容,进而明确诗词抒发的思想感情。在中考中也就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利用鉴赏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深挖细究,品位诗词的语言及艺术表现手法

细细的探究,领会诗词运用的语言及诗词运用的技巧。古典诗词语言精练,意境隽永,因此对诗词艺术表现手法的鉴赏,可抓住抒情方式的鉴赏,抒情方式包括两种: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事)、情景交融,还有表现手法中的以动写静、以小见大、虚实结合等,修辞手法中的比喻、夸张、用典等。如2011年遵义中考试题,陆游的《诉衷情》第2题:“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首先确定抒情方式为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其次判断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同样,2009年遵义中考试题,李清照的《如梦令》第2题:这首诗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有了上面的事例,我们不难分析得出:《如梦令》第2题用了间接抒情(或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惜春、伤春的感情。2008年的遵义中考试题,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第2题:结合诗句简析本诗抒情手法上的特点。这道题同样是鉴赏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只要细心的审题,就不难发现与上面两道题的异曲同工之处,抒情手法是间接抒情(或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特点是本诗使用“杨柳”、“扬花”等词,借“柳”、“留”的谐音,抒写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或离愁别绪)。可见,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深入地探究,才能更深入地领会作者的语言及艺术表现手法,才能让全诗(词)了然于胸,理解起来自然就更为得心应手了。

上一篇:地基与基础工程范文 下一篇:母亲与我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