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关系范文

时间:2023-11-03 04:36:26

海峡两岸关系

海峡两岸关系篇1

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香港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10年来,香港成功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繁荣稳定的局面,国际社会对此予以高度评价。

就在这全国人民共同欢庆之即,台湾却仍有部分人在大搞“”,破坏祖国统一大业。

2005年3月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完全没有反对票的情况下,通过《国家法》。中国总理在记者会上强调,这是一部遏制势力的“和平统一法”,而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战争法。《国家法》充分体现了祖国大陆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诚意和善意,对维护台湾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及和平统一,具有重大意义。划台“”底线有利台湾和平。

《国家法》对少数“”分子是威慑和压力,对于海峡两岸人民,特别是台湾同胞的利益则是更有力的保障,相信会得到越来越多台湾同胞的理解和认同。台湾和大陆自古以来就有血缘亲情。福建和台湾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福建和台湾之间在血缘上的密切关系从海峡两岸宗亲谱牒和来自两岸的调查资料中可得到充分的印证。据美国犹他家谱学会的调查,台湾民间存有新旧谱20000多种,其中有10613种记载大陆24个省市251个姓氏向台湾移民开基祖的资料。这些足以证明台湾和祖国大陆特别是福建间的血缘关系密切。

海峡两岸关系篇2

一、时间上渐进式发展

海峡旅游合作与两岸政策紧密相关,两地旅游合作的实现需要两岸的政策支持,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而应分步骤、有计划地选一些旅游合作开发条件较成熟的地区作为开发试点合作,一方面可以在建设初期集中人力、物力、精力以取得较好的发展成效,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优先发展的地区总结出一套较好的发展经验,为日后海峡旅游合作面的拓展和合作深度的加深奠定良好的经验基础。海峡旅游合作区建设初期应以闽台两地间城市合作交流为主,比如将厦门和马尾作为闽台旅游合作的先导与台湾地区的金门和马祖进行旅游合作开发,合作内容可以市场互动、企业交往、游客互通等为主要形式,通过城市旅游合作的试点,寻求闽台旅游合作的理想模式,为中后期的合作打下基础。

随着合作的深入,在中期继续稳步推进福建省沿海地区的莆田、泉州以及内陆的南平(武夷山)等城市与台湾的合作,而台湾地区的合作也将不仅仅局限于台北、高雄等城市,与台中、台南、新竹、嘉义、花莲等地的合作也将提上议事日程。

通过合作将闽台地区打造成又一重要旅游目的地;待时机成熟时再将合作面推广至整个大陆地区与整个台湾地区的合作,合作内容也将不仅限于旅游,还可以加强闽台两地在经贸、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通过合作增进闽台两地的相互沟通与了解,进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闽台两地的合作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地缘优势为闽台旅游合作提供客观条件

从地理位置看,闽台两地之间的咫尺海峡为双方旅游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成为相互联系与沟通的纽带。福建是台湾人的主要祖籍地,在台湾人口中,闽南话、客家话语系的人口占88%,构成了台湾移民社会的主体,两岸民众血缘相亲,语言相通,民情、风俗相近,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为闽台旅游合作提供了天然的纽带和桥梁。尤其是闽东南与台湾的地缘关系更为密切。例如,厦门与高雄有165海里,距离嘉义仅120海里,福州距基隆仅149海里。它们是两岸经济交流的结合部。从历史上看,以厦门和高雄两城市为例,厦门历史上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也是两岸贸易的重要港口。清朝初期,两岸间贸易往来曾限制在一条路线上,这就是厦门至台湾鹿耳门港的航线,从此厦门就成为当时祖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一个重要的贸易通道。现在厦门至高雄之间的航线又是两岸货轮试点直航的第一条航线。厦门还是台胞、侨胞的重要祖居地,厦门与台湾有着密切的地缘、血缘关系。

高雄位于台湾西南海岸,北依半屏山,东临屏东平原,西扼台湾海峡南口,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高雄已成为台湾西南部的重要门户与货物集散中心。高雄与大陆之间特殊地理位置,使它又成为两岸交流的重要港口。目前高雄至厦门、高雄至福州的货轮航线成为台湾直航到大陆的试点航线。

闽台之间不仅地理区位临近,而且拥有同宗共祖的血缘关系与同音共俗的传统文化这一天然纽带,因而在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胞到大陆探亲以来,台胞游客就成为福建入境的最重要客源之一。由表1的数据可知,2000―2005年,福建接待台胞人数由47.8万增加到58.9万,占福建入境总人数大致稳定在30%左右,2006年,台胞来闽人数呈更明显增长趋势,全年福建接待台胞人数74.0万人次,占来闽境外旅游者的32.2%。

(二)中央赋予闽台旅游合作政策优势

中央赋予福建一系列对台特殊政策,推进了对台旅游的稳步发展,使福建成为台胞进出大陆特别是东南沿海省市的重要通道。2007年以来,《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可在厦门直接审批、制证、发证,金门旅行社在厦门市的银行设立账户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厦门市旅游局、财政局已经出台对福建全省赴金门旅游组团社的奖励政策。赴金门旅游扩大到外省的问题也正在争取解决之中。金门方面已经同意大陆领队可多次办证,并制订了相关的规范措施。

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在对台工作中提出“五缘六求”的基本思路,把“求闽台旅游合作与发展”作为重要内容,成立对台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把对台旅游摆上重要的工作日程。通过开展一系列文化交流、旅游论坛、节庆活动,以及全力做好赴金门、马祖、澎湖地区旅游(简称“金马澎”旅游)等工作,为两岸旅游交流与合作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二、合作区域采用圈层模式

海峡旅游在合作区域上可以通过圈层模式及圈层内部的点轴模式来实现海峡旅游合作区内部地域之间以及海峡旅游合作区作为一个整体与长三角、珠三角等旅游合作区之间的互动发展。在分析、综合考虑海峡两岸的旅游资源特色、经贸往来关系、历史文化脉络、交通格局等旅游发展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构建包括核心圈、拓展圈、辐射圈的“海峡旅游合作圈”。其中核心圈涉及台湾海峡、海峡东岸的台湾和海峡西岸的福建全省,可以福州厦门为主节点,莆田、泉州为副节点,同三高速等交通线路为轴线。实现与台湾的马祖、金门等城市的互动对接,通过客源互送、节庆共办、线路共组等形式,形成以妈祖朝圣游、滨海度假游、寻根访亲游为主体,以商务旅游、观光旅游为补充的综合旅游圈;拓展圈将地域范围扩展到了浙江南部温州地区、广东东部汕头地区,并以温州、汕头为门户,以沿海高速公路为通道,使海峡旅游与北部的长三角和南部的珠三角两翼得以连接,在有效互动的前提下形成以滨海休闲、娱乐、文化、商贸、度假旅游为特色的海峡旅游拓展圈;辐射圈则囊括了整个大陆以及香港、澳门两大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三大旅游增长极。

(一)核心圈层――闽台区域旅游合作

推动闽台区域旅游合作,构建“海峡旅游区”的核心内容是双方要打破行政体制和区划的限制,共同整合和优化旅游系统各个要素的配置。《福建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中提出,构建“海峡旅游区”,要“遵循‘平等互利、循序渐进、对应需求’的原则,实现闽台旅游互动,与台湾在资源开发、市场互动、产业投资、企业管理、信息交流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提升区域整体的竞争力水平,把海峡两岸旅游区建成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同时,闽台两地“共塑海峡旅游形象,共

同打造海峡旅游品牌,形成海峡两岸旅游市场的一体化,……将海峡两岸旅游区建成全国旅游合作示范区。”

从海峡西岸入手,联合东岸,打造“海峡旅游”品牌,共筑合作双赢平台,携手将海峡两岸旅游区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福建省已敲定打造海峡西岸旅游产业方案,明确将加快闽台旅游合作区建设:构建以福建、厦门为轴心,以湄州岛、东山岛、平潭岛、崇武古城、闽东霞浦三沙、武夷山为支撑点的对台旅游格局;打造妈祖、陈靖姑、关帝等对台民俗文化旅游品牌;推出一批高档次的对台招商项目,吸引台商来闽投资旅游项目;以金、马游为基础,拓展对台旅游。

1 闽台签署相关协议

早在2001年,“两马”与“两门”就先后签订了《福州马尾一马祖关于加强民间交流与合作的协议》及《关于加强厦门与金门民间交流交往合作协议》,为金、马地区与福建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在两岸旅游界的共同努力下,福建居民赴金门地区旅游已于2004年12月7日正式实施。福建省旅游协会与台湾金门方面,曾为此签署了《福建居民赴金门旅游原则协议》。福建居民赴马祖地区旅游也于2005年6月27日正式开始实施。

2006年以来,厦门市积极加强与金门联系,建立了厦金旅游合作恳谈会制度,讨论《赴金门旅游品质保障规范》。通过共同举办黄金周新闻会,形成了互联互动的格局,在旅游推介、品质保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7年3月泉州旅游协会与澎湖县旅游发展协会签署了《建立旅游市场合作和交流关系协议》,以推进泉澎两地加强旅游文化合作,构建泉澎旅游共同市场。此外,自2006年以来,为配合落实国家旅游业“十一五”规划,福建省积极推进《海峡两岸旅游合作规划》的编制,以进一步完善闽台旅游合作机制,推动闽台旅游合作深入开展

2 加强闽台旅游业界的交往,开展旅游景区对接。

2005年1月,福建省旅游局邀请台湾120家旅行商来闽考察旅游线路;2月份又在厦门成功举办第八届海峡两岸旅行同业联谊会,来自大陆旅游业界的880余位代表与台湾348家旅行社代表参加了会议。在全国率先开展两岸旅游景区对接工作在业内引起较大反响。两岸名山武夷山与阿里山签署了《福建武夷山和台湾阿里山旅游对接合作备忘录》,福建著名旅游品牌泰宁大金湖与台湾著名旅游景点日月潭就两地旅游的对接与交流签署了旅游合作意向书,使两岸旅游业界的交往更加频繁。

在2005年首届海峡旅游博览会上,签署了武夷山与阿里山、大金湖与日月潭“两山两水”的旅游合作意向书,首次实现了海峡两岸旅游景区的对接,使闽台旅游合作在企业层面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深化闽台旅游合作的基础上,将海峡西岸旅游拓展到包括浙江温州和广东汕头地区,构建一个更为广阔的泛西岸旅游区,进而推向整个大陆地区。

(二)拓展圈层――将地域范围扩展到了浙江南部温州地区、广东东部汕头地区、并以温州、汕头为门户。以沿海高速公路为通道,使海峡旅游与北部的长三角和南部的珠三角两翼得以连接,在有效互动的前提下形成以滨海休闲、娱乐、文化、商贸、度假旅游为特色的海峡旅游拓展圈。

海峡旅游拓展圈主要省份接待台湾游客数(见表2)

以2004年为例,广东接待台胞人数占大陆2004年接待台胞总数的34.75%,浙江占9.00%,福建占8.29%。在上述三省中,一些主要城市又集中了主要的台湾游客,尤其是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集中了福建省73.75%的台湾游客,显示出福建与台湾一水相隔的特殊关系。

加强旅游合作,共谋海峡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海峡旅游圈内各个省市的共识,由于福建在地理位置、亲缘的特殊关系,福建非常重视与台湾相关部门开展旅游合作,借助海峡两岸旅游博览会平台,大力发展滨海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借助武夷山与和阿里山姐妹山、大金湖和日月潭兄弟湖对接的契机,推广福建旅游品牌,推进闽台旅游线路对接,资源共享,构建两岸一体旅游线路;继续作好福建居民赴金门、马祖旅游工作,使福建成为两岸旅游双向对接合作的基地。

汕头旅游规划(2001―2020)将侨胞探亲作为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旅游市场开拓的重点,目前珠三角、闽南、华东、港澳台、东南亚都是汕头旅游的重点客源市场。汕头区域旅游合作也初见成效。自与闽粤赣13市和珠三角建立旅游合作关系以来,到汕头的厦门、泉州等地游客也逐渐增多。

海峡旅游拓展圈(广东、浙江、福建)的各个省市要在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上认识和对待将海峡旅游业的发展,不能仅仅将旅游观光业作为当地的重要产业,更重要的是将海峡旅游圈的形成和发展作为推进两岸交流、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战略途径。基于这一战略定位,各省市要根据国家的宏观政策,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共同构建海峡旅游合作区,打造海峡旅游品牌,积极推动海峡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发展两岸关系,促进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同时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作好海峡旅游圈在泛珠三角和长三角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福建、浙江、广东各省之间的互动合作,共同营造海峡旅游圈。

三、与海峡两岸各种交流互惠共赢

海峡两岸交流不止于旅游的交流合作,在经贸、文化、服务业等方面,交流也日渐频繁。在各种合作蔚然成风的大背景下,两岸的旅游合作不能孤军奋战,而应通过联合、协调等方式实现与旅游以外各部门的互惠共赢。

旅游活动的综合特征决定了旅游业的综合性,涉及到以六要素为主的方方面面。区域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合作”的发展战略。所谓“大旅游”至少应包括三层的内容:一是旅游活动项目不仅包括传统的观光游览和度假产品,而应包括商务、消遣及其他各类的专项旅游产品;二是旅游业不仅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六大主要直接服务部门,而且包括银行、保险、电信、文化、体育、教育等诸多间接部门;三是旅游者、旅游活动项目、旅游业及旅游环境共同构成大旅游的整体概念。“大市场”旨在区域旅游发展中,各个分区(或组织)依据自己的特色和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联合,形成合力,共同开拓旅游市场,只有开拓广阔的旅游市场,“大旅游”才能落到实处,这样旅游“大产业”自然就形成了。区域的大旅游不仅是旅游部门、旅游企业的联合,而是一个跨部门、多行业的联合与旅游要素的全面优化整合的过程。区域大合作也不仅仅是旅游方面的合作,而是一个经济区、文化区的概念,包括经

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

(一)海峡旅游合作要突出文化交流

海峡旅游合作要面向民族统一大业,发挥两岸同根、同种、同源的优势,以文化为魂,以情感为纽带,推进两岸区域合作,是两岸旅游区域合作最大的特点和亮点。两岸亲缘、血缘、神缘共融,地理相连、历史同源、文化同根、语言相通、习俗相近,旅游相互作用程度相对较高、潜力相对较大,完全有潜力、有条件建设成为一个旅游联系相对密切的功能性旅游圈。

深度挖掘妈祖文化,发挥其连接海峡两岸感情金色纽带的作用,妈祖文化的内核如热爱祖国、热爱和平、除暴安良、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等,凝聚了中华传统美德。台湾的妈祖信仰主要是从福建传人的,妈祖代表着“根”,“妈祖朝圣游”现在已是福建省吸引台湾游客的一大“品牌”。妈祖文化是联系福建和台湾民众的纽带,两岸妈祖同根同源,是两岸民众割舍不断的情感寄托。莆田的湄州岛是妈祖的故乡,随着湄州岛至金门和马祖岛不定期航线的开通,湄台民间交流日益密切,每年有10万人次的台胞到湄洲岛进香朝圣。2006年9月下旬,台湾妈祖联谊会暨大甲镇澜宫组织4300名妈祖信众来湄洲岛谒祖进香,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场面之壮观、影响之深远,都是海峡两岸开展妈祖文化交流以来前所未有的,大大拉近了两岸民众的距离。在湄州岛,一年一度的中华妈祖文化旅游节成为福建旅游业一大亮点。自1994年以来,湄洲岛成功举办了8届妈祖文化旅游节,以突出的和平主题、深厚的文化内涵、鲜明的地域特色、丰富的活动内容,吸引海内外游客、台湾妈祖宫庙和信众前来参加,在海峡两岸产生了轰动效应。目前妈祖文化旅游节已经升格为由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的部级旅游节庆活动,大大提升了妈祖文化在海峡两岸的影响。

加强两岸各种文化交流,还可以举办各种文化论坛,如:海峡两岸关帝文化论坛;海峡两岸观音文化;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论坛;海峡两岸佛教文化交流。

(二)全面开放两岸直航,实现旅游交通便利化

跨区旅游线路的形成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促使区域旅游合作形成的重要因素。旅游线路的基础是旅游交通。跨区旅游线路的形成必须要以完善的区域交通网络保证。

旅游交通是为旅游者由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往返,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各处旅游活动而提供的交通设施及服务。旅游交通使客源地和目的地的空间相互作用的产生成为可能,它同整个交通运输体系联系在一起。旅游交通提供旅游者的也是旅游产品的一部分,就旅游者主体来讲,影响其行为的时间、距离等因素往往通过交通便利程度表现出来,影响着其决策与选择;从旅游目的地来看,旅游交通联系客源地,使旅游地接待旅游者、发展旅游经济的愿望得以实现。因此,旅游交通便利程度,或称可进入性(可达性),不仅是开发旅游资源和建设旅游地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衡量旅游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旅游交通包括两部分,一是旅游地与客源地和集散地的交通联系;二是旅游地内部景区之间的交通联系。旅游交通整合就是要畅通旅游地与客源地和集散地的进出通道,让游客不走回头路,根据旅游产品整合要求,在中心城市、重点景区和一般景区形成环状线路和网络状线路,减少旅游时间比,增加信息拥有量。

旅游交通整合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骨架。大旅游呼唤大交通,区域旅游合作要素的流动必须建立在完善的旅游交通体系上,没有旅游交通的整合,其他要素的整合就难以完成,旅游地域综合体也最终难以形成。特别是旅游产品整合和旅游市场整合更是以旅游交通整合为基础的。

旅游交通整合主要是点、线、环的整合。“点”的整合是指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的建设和中心城市之间交通干线的建设;“线”的整合是指按照旅游线路整合的思路,进行旅游精品线路和主题线路的交通通道建设和整合,并按照等级向一般景区辐射;“环”的整合是指进行重点景区和一般景区环线建设。

在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已实现由春节包机到节日包机到周末包机。2008年6月13日,根据《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附件,海峡两岸周末包机时段为每周五至下周一计4个全天,自7月4日起正式开始实施。双方同意初期每周各飞18个往返班。

根据海协海基签署协议。大陆方面同意先行开放北京、上海(浦东)、广州、厦门、南京五个周末包机航点,并陆续开放成都、重庆、杭州、大连、桂林、深圳,以及其他有市场需求的航点。台湾方面同意开放桃园、高雄小港、台中清泉岗、台北松山、澎湖马公、花莲、金门、台东等八个周末包机航点。

两岸周末包机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2008年7月4日正式启动,这是具有跨时代的重大之举,有助于增进两岸人民相互了解和拉动台湾经济发展。但这两项进展还只是“第一步”,两岸同胞都盼望加快推进两岸直接“三通”的进程,以造福两岸人民。

交通事业就是要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选择。目前两岸周末包机仍有局限,台湾旅行业者表示,现在的两岸周末包机每周共36个往返航班,相较于两岸人民往来的荣景仍是“大大的不足”。台湾民众每年到大陆的约有490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的约有30万人次,节日包机加上周末包机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况且,两岸周末包机目前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直航,仍须绕经香港飞航情报区。业界和旅客希望尽快实现两岸客运包机的常态化,不断扩大规模,并且尽快实现两岸空中直航,这既有惠于往来两岸的旅客,也有惠于两岸的民航业者。

另外,两岸“小三通”扩大,也让两岸同胞更加感受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火热新局。人们同样期待进一步拓展“小三通”航线,使之向台湾本岛延伸,进而实现“大三通”,为两岸人员往来开辟更为直接、便捷、经济的海上通道。海峡两岸旅游业界携手合作,资源共享,对接整合,必将带动两地旅游业的繁荣发展,推进海峡旅游区的崛起。

(三)海峡旅游合作区的形成对于两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两岸在旅游业的发展上都具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据相关测算数据,目前旅游观光业对台湾GDP的贡献率只有1.6个百分点,大陆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也仅有2.4个百分点,而美国是4.1%,西班牙是7.3%。同时,台湾和大陆旅游业所创造的就业率也非常低,都只有2%左右,而西班牙是8%。可见,海峡两岸的旅游业与欧美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从产业发展来看,台湾和大陆都面临着经济转型。由于人力成本的提高,台湾制造业曾向大陆转移,然而大陆近年来人力成本也在不断上涨。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特别是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旅游业将成为台商在大陆投资的新热点,如果能形成两岸互动的局面,将会给两岸创造许多机会和市场。旅游作为一个朝阳产业,是一种综合性循环经济,它将使海峡两岸双方全面受益。

海峡两岸关系篇3

汇聚民意 共谋福祉

第四届海峡论坛于6月16日至22日举行,主会场设在厦门,分会场设在福建省其他八个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论坛以“汇聚民意共谋福祉”为主议题,举办大会活动、界别交流、基层交流、文化交流和经贸交流等5大版块29项活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等领导,国台办等国家有关部委和福建省领导出席了海峡论坛。

台湾方面有中国副主席洪秀柱、新党主席郁慕明、亲民党秘书长秦金生、无党团结联盟主席林炳坤,中国统一联盟主席纪欣,人民最大党主席许荣淑等重要人士,全台22个县市代表,32家主办单位代表,31个界别代表和涵盖北中南部的基层民众上万人出席了海峡论坛。

本届海峡论坛继续坚持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因应两岸关系继往开来的新形势,在前三届的基础上巩固、创新、提高,突出民间性,办成了“顺大势、利两岸、惠民生”的盛会、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平台和著名品牌。

四大特点

第四届海峡论坛在活动设计方案安排上主要体现以下四大特点:

一是培育两岸民间交流特色品牌,不断扩大参与面。继续组织两岸青年、职工、妇女、科技专家等界别,以及影视、新闻出版、音乐、武术等行业举办论坛等交流活动。首次举办两岸乡镇交流对接系列活动,广泛邀请台湾基层农会、渔会、农田水利会、乡镇市民代表会、基层司法调解委员会、社区发展协会和乡镇公所的代表参加。

二是丰富祖地文化内涵,扩大两岸民俗交流。举办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陈靖姑文化、郑成功文化等两岸民间民俗文化交流。举办两岸民间宫庙叙缘交流会、开漳圣王文化节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活动,进一步密切闽台同缘、根脉相连的渊源关系。

三是进一步拓展两岸经贸交流合作,推动海西先行先试。举办海峡物流论坛等区域和行业交流合作活动,进一步深化两岸区域间、业界间对流合作,邀请台湾部分县市举办推介会,促进两岸经贸互惠合作,共同发展。

四是打造两岸民众嘉年华,营造浓郁的节庆氛围。继续办好台湾特色庙会、名优特产展销、闽台民间民俗表演等民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使海峡论坛真正成为两岸乡亲欢乐祥和的喜庆节日。

新的亮点

短短一周时间,万余两岸同胞一起逛庙会,祭“国姓爷”,“谈婚论嫁”,论道共同家园,商两岸乡镇交流合作……到处洋溢着浓浓的乡情、友情、亲情,到处充满着欢乐祥和的喜庆气氛。海峡论坛的动人景象,映射出两岸民间交流渐入佳境的喜人局面,也激发两岸同胞“长风破浪”“直挂云帆”的壮志豪情,作为两岸基层民众面对面、手牵手、心连心的“草根嘉年华”,海峡论坛连续4届成功举办,活动不断创新,内涵不断丰富,机制不断完善,成效日益彰显,书写了两岸民间交流史上的华丽篇章。

与往届相比,本届论坛呈现新的亮点:

一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岛内各大媒体聚焦的话题。第四届海峡论坛引起岛内各大媒体热切关注,并获得高度评价。台湾媒体纷纷表示,海峡论坛已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平台。台湾《旺报》刊发了《海峡论坛构建两岸和平平台》文章。台湾《联合报》关注到海峡论坛开幕晚会上两岸明星联手演出,飘出了浓浓的“台味”。文章还引用国台办主任的话表示两岸目前良好的局面,是由两岸同胞共同创造出来的,成果也由两岸同胞来共同享受,大家都是海峡论坛的主人,都是两岸民间交流的主人,也都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人。

二是论坛品牌效应在台湾日渐凸显。“我的祖籍在福建漳州”、“我来自台湾嘉义”、“我是第一次来大陆”、“我是曾在大陆念书的台商子弟”……这样的自我介绍在第四届海峡论坛上仍像往年一样不绝于耳屡屡听到。历经风雨洗礼,两岸民众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般紧密,台湾乡亲的热情参与,是海峡论坛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如今,海峡论坛已成为两岸民间交流的年度盛事,成为两岸之间参与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的交流盛会,在台湾的品牌效应深植民间。台湾村里长联谊会总会会长郭云辉认为,海峡论坛为两岸基层民众提供面对面沟通的大平台,特别是一些传统文化项目的交流和展示,让论坛成为一年一度两岸民众踊跃参加的交流盛会。

三是论坛为两岸同胞架起一座“心”桥。从互通有无到情牵一线,在这场汇聚民意、关注民生、深入民心的盛会中,两岸同胞的心已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综艺晚会上,任贤齐、巫启贤、蔡国庆、李玲玉、赵传等众多两岸知名演艺明星亮相,倾情演绎“中华情?海峡缘”;具有强烈时代感的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特色节目精彩上演,以乡音乡情唤起两岸同胞共同的美好记忆,拉近了彼此心灵的距离;两岸佳偶熊天平和杨洋夫妻双双参加论坛活动,在综艺晚会上献演精彩节目,更是两岸同胞心心相印的生动范例。海峡论坛每年都有新的主题涌现,每年都会带给民众新的惊喜。本届新增的在平潭综合实验区举办的首届“共同家园论坛”和“海峡两岸婚姻家庭论坛”等就是很好的例子。至此,海峡论坛中不仅关系亲情、友情,更多了甜蜜浪漫的爱情。大到家园,小到家庭,不可不说这是一种心的融入。从“心”做起,以和为贵。福建省省长苏树林在欢迎晚宴上说,海峡论坛是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平台,台湾乡亲到福建就是回家了。“水要流动,人要走动”,相信海峡论坛会越办越好,两岸同胞会像一家人一样越走越亲。

海峡两岸关系篇4

论坛大会由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常务副主任郑立中主持。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顾秀莲、陈云林、宋秀岩、林军、梁绮萍,以及来自台湾的亲民党荣誉副主席钟荣吉、无党团结联盟主席林炳坤、新党全委会顾问陈癸淼、中国统一联盟主席纪欣、人民最大党主席许荣淑等两岸嘉宾共1700余人出会。

本届论坛围绕“聚焦基层、共享成果”的主议题,规划了5大板块、13大项活动;内容更加贴近“草根”需求,包括百个家庭联谊、亲子阅读交流、烹饪大赛、体育竞技、影视展映展播等基层民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其中,台湾特色庙会、台湾县市推介、两岸乡镇对接等活动是本届论坛适应台湾基层民众需求的特别安排。

作为迄今为止两岸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参与界别最广泛、涉及范围最广的民间交流盛会,海峡论坛的“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定位,获得两岸基层民众的广泛认同。论坛期间两岸还有100余个乡镇进行产业合作对接,在两岸海洋、邮政、金融、科技、商会等界别间建立对口合作机制,在两岸交流合作发展中凸显福建的先行先试作用。

11日晚,论坛在福建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开幕式,并宣布第三届海峡论坛开幕。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致欢迎辞,中国副主席曾永权也在开幕式上致辞。

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顾秀莲、孙春兰、陈云林、宋秀岩,以及亲民党荣誉副主席钟荣吉、无党团结联盟主席林炳坤、新党全委会顾问陈癸淼、中国统一联盟主席纪欣、人民最大党主席许荣淑等两岸各界人士共80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其湾乡亲6000多人。福建省代省长苏树林主持开幕式。

12日上午,论坛大会在厦门海峡会议中心举行。贾庆林出席并致辞。

受总书记委托,贾庆林代表中共中央,对第三届海峡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贾庆林说,三年来,论坛聚焦“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主题,坚持民间性、大众性、广泛性的特色,内涵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影响不断扩大,已成为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知名品牌。参加本届论坛的台湾民众超过1万人,近90%来自基层,还出现了台湾庙会等新形式。

贾庆林表示,海峡论坛的动力在于基层民众,两岸关系发展的活力在于基层交流。基层交流源于不能割舍的亲情、乡情和友情,有着天然、朴素的内在动力;根植于既有的千丝万缕联系,遍及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牵动社情民意,惠及千家万户。20多年来,不管台湾海峡是晴是雨,两岸民众都积极开展交流合作,致力于实现直接“三通”,反对“”势力倒行逆施,终于迎来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春天。特别是最近三年,两岸民众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交流,基层交流更是深入社区、乡村,遍及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两岸基层民众的直接来往与交流合作,拉近了彼此距离,增加了相互了解和理解,减少了隔阂和误解,增强了亲近感和认同感,扩大了共同利益,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也有利于为两岸进一步化解分歧营造良好的民意氛围。

贾庆林指出,我们一直高度重视两岸基层交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要靠两岸政治家的共识与推动,更要靠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参与;要靠工商企业、社会团体的交往,更要靠普通百姓的互动;要靠人流、物流、资金、信息的畅通,更要靠基层民众心灵的沟通。我们始终坚持制定发展两岸关系的政策措施面向台湾基层民众,千方百计为两岸基层交流创造更好的条件、提供更多的便利、搭建更多的平台,为台湾同胞在大陆的正当权益提供切实的保障,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广大的基层民众。今后,我们将继续依靠基层、服务基层、造福基层。在制定和实施具体政策时,更多倾听基层民众的声音,了解基层民众的需求。

贾庆林强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也是两岸同胞的历史责任。和平发展的局面,要靠两岸同胞同心同德、一道打拼;和平发展的成果,要让为之作出努力的两岸同胞特别是基层民众共同享有、共同维护。贾庆林为此提出五点希望:

第一,切实打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只有保持两岸关系的稳定,巩固反对“”、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排除对两岸关系的各种干扰因素,才能使两岸关系保持正确方向,才能让和平发展的成果不至得而复失。

第二,不断扩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当前,要切实落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加快后续协议的商谈,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扩大文化教育交流,让基层民众更多受益。

第三,努力推进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大陆的“十二五”规划将民生放在优先位置。两岸双方都需要采取更多亲民、便民、利民的措施。两会商谈也应该继续把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更多地考虑保障就业和增加收入等民众的切身利益。

第四,着力促进两岸基层的对接与互助。两岸基层应加强交流、扩大合作,让更多的民众直接受益。两岸基层组织和社团应创新合作方式,多出主意,多结对子,多办实事。两岸各类民间团体和中小企业,应该发挥自身特长,在促进两岸贸易投资以及旅游观光等方面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第五,积极把握海峡西岸经济区大发展的难得机遇。包括大陆和台湾在内的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包括海西海东的海峡两岸都是两岸同胞的创业天地。以福建为中心的海西地区与台湾有着地缘、人缘、文缘等密切联系,拥有先行先试的政策,面临大开发、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希望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一道,投身包括平潭岛在内的海西建设,施展自己的才华与抱负。

曾永权在发言中代表对第三届海峡论坛的顺利举办表示祝贺。他说,本届论坛充分体现了多元、草根的特色,贴近民生议题,契合两岸需要。顺应民心是两岸关系稳定的根基,增进民利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目标。两岸关系正迈向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时代,大家要非常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成果,不应该也不可以再走回头路。当前,要尽速完成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协商,搭建更多两岸民间交流平台,推动两岸产业合作,加强海西与台湾各地的经贸合作。两岸要继续走和平繁荣的大道,让双方经济互惠双赢、人民安居乐业,让我们的子子孙孙在和平、繁荣、幸福中成长。

第三届海峡论坛由两岸60多个相关机构及社团共同主办。参加论坛的台湾同胞既有代表性又具广泛性,其中大多数来自基层、来自中南部。论坛广邀台湾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台湾工会、青少年、妇女、红十字、民间信仰、商会、佛教等界别都有代表人士参加。台湾各界参会总人数超过

1万人,比上届有所增加。

贾庆林会见出席第三届海峡论坛两岸各界人士

6月11日下午,贾庆林在厦门会见了出席第三届海峡论坛的两岸各界人士。

受总书记委托,贾庆林首先代表中共中央,向出席第三届海峡论坛的各界朋友特别是来自海峡对岸的乡亲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问候。

贾庆林指出,过去三年两岸关系取得可喜进展,总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这表明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策,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是正确和可行的。下一步两岸关系发展面临很多机遇,我们主张加强大陆“十二五”规划与台湾“黄金十年”政策蓝图的连接,同时落实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全面扩大和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更好地实现两岸经济互惠互利,让台湾千家万户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贾庆林强调,未来一段时间是两岸关系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能否在此期间维护好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局,积极把握机遇,有效排除干扰,妥善处理问题,是摆在两岸同胞面前非常现实和重大的任务。我们主张两岸同胞自觉行动起来,共同呼吁四个“一定要”:

一定要前进。两岸关系正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必须保持下去。一定要稳定。两岸关系的稳定,关键在于进一步巩固反对“”、坚持“九二共识”这一共同的政治基础。一定要团结。两岸双方应多尽融洽感情的心力,不做影响团结的事情。一定要共赢。两岸各界更应发扬互利共赢的合作精神,尊重对方实际情况,照顾彼此合理关切,不仅自己过得好,也想着让对方过得好,大家都获益、都开心、都幸福。

(综合6月12―15日《人民日报》和6月12日“中国政府网”)

链接

第三届海峡论坛・海峡妇女论坛举行

12日,第三届海峡论坛・海峡妇女论坛在福建厦门举行。这次海峡妇女论坛以“两岸姐妹携手、共促和谐发展”为主题,围绕《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顺利实施的形势要求,突出了两岸同胞的深情厚谊,凸显了妇女群体的鲜明特色。

本次论坛首次组织闽台两地300个家庭结对联谊,表达两岸家庭期盼大团圆的心声。论坛同时举办了“两岸女企业家发展分论坛”和“两岸妇女与信息技术分论坛”。

第三届海峡论坛・两岸邮政发展圆桌会议举行

12日,作为第三届海峡论坛的重要内容,以“深化合作、促进发展、共创双赢”为主题的两岸邮政发展圆桌会议在厦门举行。国家邮政局副局长王渝次表示,国家邮政局将积极支持两岸邮政企业不断加强交流、扩大合作;进一步拓展业务合作的领域和层次,深入探讨降低服务价格、提高服务水平的措施,使两岸邮政业务更具市场竞争力。

第三届海峡论坛・两岸侨联和平发展论坛举行

13日,第三届海峡论坛・两岸侨联和平发展论坛在厦门举行。这次论坛是中国侨联与台湾侨联总会自2006年以来第六次共同举办的年度活动,论坛的主题是“共谋侨胞福祉,建设共同家园”。

中国侨联副主席董中原、台湾侨联总会理事长简汉生在论坛上讲话。董中原说,两岸侨联应坚持共同基础,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发挥侨界的优势,进一步推动两岸大交流更加深入持久地开展,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更为强劲的动力。

海峡两岸关系篇5

关键词:海峡两岸 图书馆学 情报学 教育比较 交流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a)-0252-01

海峡两岸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之间一直相互隔离,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有相关教育工作者进行图书馆学情报学相关学术问题的交流与探讨,打破了海峡两岸图书馆情报学教育的隔离现状。但是,由于海峡两岸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已经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学科建设等都存在着一些差异,影响着海峡两岸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进一步交流与融合。因此,笔者希望可以通过比较两岸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异同点,来促进交流,达到互进互补的目的。

1 海峡两岸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比较

20世纪20年代,我国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始迈入正轨教育轨道,并经历了五十几年的起步时期与调整时期,才发展成现在具有自己教育特色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台湾地区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发展较晚,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8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并逐渐形成自身的教育教学模式与管理模式。基于海峡两岸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发展的比较,笔者将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学科建设等方面分析海峡两岸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异同点。

1.1 教育理念

自我国大陆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迈入正规教育行列之后,一直将“培养多相关学科基础的综合素质人才”作为主要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为目标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以促进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理念的实现。台湾各个大学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目标略有不同,但是都是以“提高学生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水平,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高”这一教育理念为基础的。

通过对海峡两岸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学目标的具体研究与分析得出,教育理念都涉及到信息技术,都希望以先进技术推动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发展,以进一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对于专业规划方面,台湾地区主要以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法进行规划,而大陆方面则是以统一规划的方法促进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改革。在培养人才方面,海峡两岸的教育理念也有所不同。大陆方面希望学生的综合能力都能够得到提高,已成长成为复合型人才,而台湾方面则希望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使其成为专业人才。另外,台湾教育理念中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一条,这值得大陆方面学习的。

1.2 课程设置

受到各自教育理念的影响,所以海峡两岸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也有所不同。大陆方面主要是以图书馆学基础、信息管理概论等课程为主,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增加了计算机网络、信息检索、经济学等课程,形成专业口径宽的新课程体系。而台湾方面由于各个大学对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有不同的教育理念,所以在设置课程上也有差异。一些基础课程,如图书馆学导论、人文/社会科学文献等是各个大学必开设的课程,而其他的专业课程则由各校特色教育理念影响,辅设不同的课程以供学生选择。

1.3 学科建设

随着我国大陆对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的学科建设论文也很多,提出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的学科建设应该要体现层次性,并根据社会需要创新改革,以形成研究与教学相融合、学科建设与课程设置和谐统一等发展模式,促进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学科建设的有效进行。而台湾方面对此的研究略有欠缺,需要提高重视。

2 促进海峡两岸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交流的策略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促使着海峡两岸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交流的频繁,也使海峡两岸图书馆学情报学以互进互补模式发展成为可能。那么,如何促进海峡两岸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进一步交流与发展呢?

2.1 网络环境下建立信息共享系统

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隔空交流成为可能。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相关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先进技术建立信息共享系统,并积极地与台湾相关教育人员进行学术沟通与信息交流,以达到信息共享、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2.2 发挥闽南对台优势,构筑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平台

闽南地区临近台湾,两个地区的教育、经济、政治等交流较为频繁。因此,大陆地区可以发挥闽南地区的地理优势,针对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的特点,构筑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平台,促使海峡两岸的专业人员进行交流与合作,以促进海峡两岸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互进互补发展。

2.3 促进海峡两岸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教育改革

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着我国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教育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因此,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将教育改革作为工作重点,以创新的思想进行教育教学的创新,从而提高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教学效果,培养出专业能力强并具有人文素养的综合人才,满足市场对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海峡两岸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已经形成各自的教育教学模式并以各自的管理模式发展着。随着海峡两岸科技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教育技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着海峡两岸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工作者不断地针对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学科建设等问题进行比较与分析,以促进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向着统一化、社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提供有效助力,并促进海峡两岸教育事业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桑培铭,周珏.我国大陆地区情报学教育改革刍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7).

[2] 杨瑞英.为海西经济区建设构建图书馆服务新平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8).

[3] 何汶,邱均平.网络环境下海峡两岸图书馆信息共享系统探讨[J].图书馆杂志,2005(24).

[4] 高树庆.发挥闽南对台优势,构筑两岸图书馆交流合作平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7).

海峡两岸关系篇6

一、海旅会新增52家赴台游组团社

1日,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在北京正式公布第四批指定经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业务旅行社名单,52家旅行社榜上有名,大陆赴台游组团社增至216家。

二、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贵阳举办

6日,主题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互信、夯实基础”的第二十一届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贵阳举办。

三、到2016年两岸双向旅游交流将达1300万人次

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会长邵琪伟6日率大陆旅游业代表团抵达台湾,参加在高雄举行的第4届海峡两岸观光交流圆桌会议。邵琪伟表示,两岸旅游交流合作前景广阔,据预测,2016年两岸双向旅游交流将达1300万人次,2020年将突破2000万人次。

四、两岸联手摧毁两个拐骗强迫妇女犯罪团伙

6日,在公安部统一组织指挥下,福建警方与台湾移民部门联手开展行动,成功摧毁两个拐骗大陆妇女到台湾强迫犯罪团伙。

五、“两岸和平创富论坛”台北登场

7日,以“推动陆企来台投资、两岸经贸龙年创新局”为主题的第三届“两岸和平创富论坛”在台北圆山大饭店开幕。

六、陈云林与江丙坤举行第八次会谈

9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举行第八次会谈,双方签署了《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及《海峡两岸海关合作协议》,公布了《海协会与海基会有关〈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人身自由与安全保护共识》。

七、钟鼎邦被依法遣送回台湾

因涉嫌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犯罪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的台湾居民钟鼎邦,于11日被依法遣送回台湾。

八、两岸合编《两岸常用词典》在台湾出版

两岸合编《两岸常用词典》台湾版于13日在台北正式,台湾当局领导人在新书会上表示,两岸合编辞书有助于消除彼此隔阂,深化两岸交流。《两岸常用词典》台湾版由台湾中华文化总会出版,全书1600余页,收录两岸常用字5700个,词条2.7万个。

九、沪台首次举办两岸中学生科技创新夏令营

来自台湾岛内10所高中的近200名师生,13日在上海参加了“2012沪台高中生科技创新夏令营”,这是上海与台湾两地之间首次举办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中学生夏令营。

十、2012台北·上海城市论坛在台北举行

16日,2012台北·上海城市论坛在台北开幕,上海市和台北市签署了有关体育交流、老人照护交流以及台北市信义区与上海市黄浦区交流、台北市北投区与上海市徐汇区交流等4项合作备忘录。

十一、台湾名家吴念真著作《台湾念真情》首次引进大陆

16日,台湾知名文化人吴念真所著、“讲述普通台湾人的奋斗史与平常日子”的《台湾念真情》一书,由译林出版社首次在大陆引进出版。

十二、要求全面检讨翻修“两岸人民关系条例”

16日,台湾当局领导人表示,“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是在1992年时所订立,迄今没有太多更动,需要配合现在时空环境全盘翻修。

十三、两岸人士研讨深化台湾南部地区与大陆交流实务问题

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与台南市两岸公共事务交流协会于20日在北京共同举办“深化台湾南部地区与大陆交流”研讨会。与会人士围绕加强台湾南部与大陆经济、文化、教育交流及民间往来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就大陆采购台湾南部农渔产品、共同拓展台湾南部旅游市场、扩大台湾南部民间团体与大陆交流等问题提出了建言。

十四、江西省省长鹿心社率团抵台参访

20日,应台湾工业总会的邀请,江西省省长鹿心社率团抵达台北,开启了为期6天的“赣鄱文化台湾行”活动,旨在进一步促进赣台两地的经贸、文化全面交流。

十五、海峡两岸首条直通光缆建成

21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厦门举行“海峡两岸第一条直通光缆建成庆典”仪式。这条厦门至金门直通光缆的建成,使两岸信息“高速通道”成为现实,结束了海峡两岸通信业务必须承载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联合建设光缆上的历史。

十六、两岸和平发展法学论坛在北京举行

22日,由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主办的两岸和平发展法学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两岸法学界、法律界的180名学者围绕“法治经验回顾与前瞻”主题,进行为期两天的交流探讨。

十七、两岸媒体人呼吁推动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

26日,由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与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联合报系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海峡媒体峰会在福州开幕。两岸多位媒体人呼吁推动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

十八、两岸青年在京共话创意产业合作

27日,由民革中央主办的“第三届两岸青年创新创业高端论坛”在北京举行。

十九、郑成功350周年纪念展在北京开幕

8月27日是民族英雄郑成功诞辰纪念日,当天,“成功在两岸——郑成功350周年纪念展”在北京台湾会馆开幕。

二十、2012海峡两岸旅游观光研讨会在京举行

27日,2012海峡两岸旅游观光研讨会在北京开幕,来自海峡两岸学术界、产业界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代表围绕“旅游促进文化繁荣与发展”主题展开研讨。

二十一、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协会在京成立

28日,在民政部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的共同指导下,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协会成立大会和第一次会员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据了解,截至目前,已有32万多对两岸同胞喜结连理,这一群体还在以每年1-2万对的速度增长。

二十二、贾庆林会见世界台湾商会联合总会参访团

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世界台湾商会联合总会参访团全体成员,充分肯定并勉励广大海外台商为反对“”分裂活动、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二十三、2012年海峡两岸海上联合搜救演练举行

30日,2012年海峡两岸海上联合搜救演练在台湾海峡的厦门、金门海域举行。据悉,两岸双方初步商定,今后两岸每两年轮流主办联合搜救演练,轮流主办搜救学术研讨会,以推动海峡两岸海上搜救合作的常态化和制度化。

二十四、两岸货币管理机构签署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

31日,两岸货币管理机构签署《海峡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双方同意以备忘录确定的原则和合作架构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

9月

一、政协委员与台湾民意代表共议推动两岸文化交流机制化

3日,由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和台湾海峡两岸民意交流基金会共同主办的“推动两岸文化交流机制化”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人士围绕深化两岸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快推进两岸文化关系机制化建设,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

二、贾庆林会见台湾民意代表交流参访团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4日下午在全国政协礼堂会见了海峡两岸民意交流基金会董事长饶颖奇先生率领的台湾民意代表交流参访团。

三、台湾破获“祈福金光党”诈骗案

台湾警方4日破获大陆“祈福金光党”成员借“考察”来台诈财案,依诈欺罪将嫌犯送检。来自广东的主嫌陈木旺等12人,专门在大台北地区的传统市场、医院等地寻找高龄妇人进行诈骗。台湾警方指出,目前以“个人游”或商务考察为名来台湾诈骗的案件增多,今年仅大台北地区至少就有20余人受害。

四、台湾外汇储备量居全球第四

据媒体6日报道,截至今年8月底,台湾外汇存底为3942.3亿美元,台外汇存底数量位于祖国大陆、日本及俄罗斯之后,居全球第四。

五、总投资15亿元:两岸共建海峡现代农业研究院

7日,两岸出资共建的海峡现代农业研究院在厦门动工,标志着两岸农业合作步手推进尖端科技创新与商业化开发的探索阶段。总投资15亿元的海峡现代农业研究院去年8月注册成立,位于厦门市科技创新园内,占地113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研发与建设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台湾21世纪基金会合作承担。

六、总书记会见连战

中共中央总书记于当地时间7日上午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会见了中国荣誉主席连战。强调国共两党领导人2005年共同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提出的主张,大多都已实现。两党选择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方向是正确的,前景是光明的。两党和两岸双方应该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向前迈进,不断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阐述了三点看法。第一,要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第二,要不断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第三,要在世界格局变化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把握两岸关系的前途。

七、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生效两年产生良好效益

12日是《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生效两周年。两年来,在两岸特别是在台湾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得到大多数民众的肯定与支持。

八、国台办:根本不存在陆资在台炒作房地产的问题

12日,国台办发言人表示,据大陆方面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大陆企业赴台投资金额总计3.24亿美元。总共129个项目中70个投资于服务业,47个投资于制造业,12个投资于农业。由此可见,根本不存在陆资在台炒作房地产的问题。

九、冯明珠出任博物院院长

13日,台湾当局任命冯明珠为博物院院长,接替今年7月底去职的原院长周功鑫。原任博物院副院长的冯明珠今年62岁,1978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十、台湾成立专门机构推动“陆资赴台”

13日,台湾陆资来台投资采购服务协会(以下简称“陆服会”)在台北成立。该协会旨在为来台投资的大陆企业提供服务,增强陆资来台投资意愿。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张平沼当选为“陆服会”首任理事长,他表示,“陆服会”成立后,将提供渠道让大陆企业了解如何进入台湾市场,特别是如何与台湾中小企业合作。

十一、台商权益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召开第四次会议

14日,由中央和国务院33个部门共同参与的台商权益保障工作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委员戴秉国希望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继续切实把维护台湾同胞的合法和正当权益放在首位,用实际行动不断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局面。

十二、两岸警方合作破获一起两岸跨境走私案

利用大陆警方提供的情资,台湾警方于15日宣布破获一起两岸跨境走私案,捕获两名嫌犯,并起获安非他命117克及运送用的手机壳等犯罪工具。

十三、连战夫妇向云南地震灾区捐款

中国荣誉主席连战16日表示,将和夫人向云南地震灾区捐款一千万元新台币,为遭受自然灾害的朋友、同胞尽绵薄之力。

十四、台湾省农民代表团参加第七届全国农运会

16日,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在河南南阳隆重开幕,32个省区市代表团的3000多名运动员参赛,其中包括了由39人组成的台湾省农民体育代表团。

十五、两岸邮政速递(快捷)业务开通

17日,台湾“中华邮政公司”宣布开办两岸邮政速递(快捷)新业务,以满足两岸邮递市场日益增长的需要。据“中华邮政”统计,目前两岸速递邮件数量每个月约有2.5万件。

十六、贾庆林会见海峡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代表

1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亲切会见了前来出席峰会的两岸企业家代表和经济界人士。贾庆林说,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是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巩固深化新形势下举办的一次盛会,为两岸企业家和经济界人士搭建起一个沟通对话的新平台。

十七、贾庆林会见中国荣誉主席连战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18日下午在南京会见了中国荣誉主席连战。

十八、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宣布将请辞

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19日中午召开记者会宣布,他将在海基会预定9月27日召开的董监事会上请辞。79岁的江丙坤从2008年开始担任海基会董事长。

十九、海峡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在南京举行

19日,海峡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在南京紫金山庄会议中心举行,贾庆林出席并宣布峰会开幕,连战出席峰会并致辞。

二十、台湾进行旅游安全大检查

台湾观光部门于19日进行本年度第二次旅游安全大检查,因应即将到来的大陆游客来台旅游旺季。这次旅游安全大检查由“观光局”结合相关部门就大陆观光团旅游重点地区的旅馆、餐厅、购物店及游览车进行大规模且全面性查核作业。

二十一、中国银行将提供2000亿元融资支持台资企业发展

中国银行与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20日在江苏昆山联合举办“中国银行——台资企业金融服务推介会”。推介会上,中国银行总行与台企联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未来3年,中国银行将再提供2000亿元人民币融资,支持台资企业的业务发展。

二十二、吴国祯当选台湾同学会会长

23日,台湾同学会第十一届会员大会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第十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吴国祯当选会长,杨思泽、韩嘉玲当选副会长。

二十三、在京台胞举行中秋联谊活动

24日,台盟中央、全国在北京共同举办“2012年在京台胞中秋茶话会”,在京生活、工作、经商、求学的台胞、台商和台湾学生约300人欢聚一堂,畅叙亲情乡情,喜迎中秋佳节。

二十四、外交部发言人:两岸同胞应齐心合力,共同维护国家和领土完整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2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在民族大义面前,两岸同胞应齐心合力,以各自的方式,共同维护国家的和领土完整,共同维护民族的整体和根本利益。

二十五、黄埔军校同学会呼吁海内外黄埔同学及亲属齐心合力“保钓”

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林上元25日在北京表示,黄埔军校同学会坚决拥护和支持中国政府采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领土,并呼吁海内外广大黄埔同学及亲属秉承先辈爱国、革命的精神,在民族大义面前齐心合力,共同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尊严。

二十六、国台办:大陆赴海域公务船将为台湾渔民提供服务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26日表示,海域是中国渔民的传统渔场,海峡两岸渔民前往捕鱼天经地义。大陆公务船已经并将继续在该海域巡航执法、护渔维权,为两岸渔民提供服务。

二十七、今年前8月祖国大陆居民赴台游人数已超去年全年

26日,据祖国大陆方面统计,今年1至8月,祖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达132.39万人次,已超过去年全年赴台旅游总数。

二十八、国台办高度肯定江丙坤为改善两岸关系所作贡献

26日,国务院台办发言人在应询发表评论时说,我们高度肯定江丙坤董事长任内为推动“两会”制度化协商、改善与发展两岸关系所作出的积极贡献。

二十九、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26日,以“祖国大陆、港、澳、台和海外华人共同捍卫”为主题的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祖国大陆、港、澳、台和海外的50多名专家学者在问题上达成了多点共识。

三十、办、国台办在鄂召开涉台投诉协调工作会议

26日,办、国台办在湖北武汉召开涉台投诉协调工作会议。会议以推动落实《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为主题,要求进一步扎实做好台胞合法权益保护工作,为广大台胞多办好事,多办实事。

三十一、林中森新任海基会董事长

27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举行会议,接受江丙坤辞去董事长职务,并选举林中森为新任董事长。

三十二、台盟中央、全国在京举行国庆63周年招待会

27日,台盟中央、全国在北京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3周年招待会,来自台湾岛内、港澳和海外的台湾乡亲与部分在京台胞约300人与会。

三十三、台湾地方农会首度承办大陆“农交会”台湾展区

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台湾农业精品馆于27日在北京亮相,该展区由农业部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与台湾嘉义市农会合作主办,这是台湾地方农会首次承办“农交会”台湾展区。

三十四、会见江丙坤

28日,办主任在北京会见了海基会前董事长江丙坤。

三十五、2012年央视中秋晚会在福州举行

30日,中央电视台“2012中秋晚会”在与台湾一水之隔的福建省福州市举行,来自内地、港台、东南亚的众多一线华语歌手参加晚会。

三十六、北京电视台与港澳台电视机构共同举办中秋晚会

30日,北京电视台携手香港亚洲电视公司、澳门广播电视公司、台湾中天电视公司共同打造了一台“天涯共此时——卢沟晓月2012年中秋晚会”。

海峡两岸关系篇7

CEPA本质上也属于自由贸易协定(FTA),其精髓在于把内地与港澳的经济合作-q交流提升到制度化建设的层面,减少和消除了内地和港澳投资贸易方面的制度性障碍,为内地与港澳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机遇和空间,提高经贸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促进经济融合,实现共同发展。海峡经济区的构建可以借鉴港澳CEPA在洽签和实施过程中累积的丰富经验,有前例可循,推动起来事半功倍。

一、推动构建海峡经济区,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的原则

两岸应通过某种适当渠道,就构建海峡经济区全面经济合作机制进行协商,共同制定长远发展规划,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合理布局,引导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在制度性的沟通管道尚未建立之前,可以民间对民间、行业对行业的方式进行沟通协调,灵活、务实地处理有关事宜。同时,也可通过国共两党所设立的两岸经贸论坛以及双方建立的保护台商权益工作平台与两岸产业标准论坛等取得积极成果。

2.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同步推动的原则

在海峡经济区内,实行更加宽松开放的文化交流政策,推动两岸文化的实质性对接和深度融合,实现两岸同胞对中华文化在更广、更深的领域和层面上的共同传承。这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增强台湾 同胞对祖 国大陆的认同感和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信心 .为海峡经济区的构建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3.向台湾“三中”(中低阶层、中小企业及中南部)倾斜的原则

在目前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中,从具体的项目、参与的对象和获益的程度来看,普遍存在上层人士多中下阶层民众少、大型超大型企业多中小企业少、北部泛蓝地区多中南部泛绿地区少的情况。这不利于我们全面开展争取台湾民心的工作,应该加以改变,让更多的台湾企业和岛内民众从两岸的经贸交流中受益,共享经济合作的成果。在构建海峡经济区、推动海峡西岸地区与台湾的经济整合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扶助台湾中小企业,更多照顾中南部地区和中低阶层民众。

二、推动构建峡经济区的若干具体建议:

1.加强重点产业和领域的合作,特别是农业和金融合作

海峡西岸地区和台湾的农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近年来,在大陆惠台农业政策引导下 ,海峡西岸地区内的两岸农业试验区、林业实验区、台湾农水产品集散基地 、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建设不断推进,一批台湾先进农业技术设备得到推广应用,合作水平逐步提高,在两岸农业交流合作中走在了前列。双方应在已有合作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双方的各自优势,扩大农业合作。

可以在海峡经济区内开展两岸金融合作试点,逐步开展两岸货币直接兑换 ,在区内协商成立金融监管机构;参照内地与港澳 CEPA的规定 ,放宽台湾银行 、保险和证券业进入门槛;允许两岸银行业共同提供担保、融资等服务;在平等互利 、互惠共赢的原则下,商讨开展两岸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交流与合作。与此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台湾服务业进入海西市场,积极推进在机械、石化、电子信息、旅游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2.密切与其他 区域经济体之间的合作

目前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和东亚的重要经 济、金融和贸易区 ,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基地,而珠江三角洲是全球性的外向型制造业基地和广深高新技术产业带。海峡经济区耍明确自己的目标定位,并加强同这些地区的合作,积极拓展发展空间,着力实施项目带动 ,加快实现产业的集聚,增强综合 实力和竞争力。

3.加强重大项 目和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要设立相应的资金扶持和融资渠道,可以考虑设立海峡经济区发展专项基金,来源可以包括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国际和地区性金融机构援助、企业和个人捐助等多种渠道。要加快交通、能源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是大力推进海峡西岸基础设施建设。然后逐步实现海峡两岸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4.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海峡两岸关系篇8

一、举办“溯源与拓展――岭南画派特展”

“溯源与拓展――岭南画派特展”1日起在博物院登场,展出晚清民初岭南画派9位代表画家的90幅经典画作。

二、国台办慰问台湾南投地震灾区乡亲

2日下午,台湾南投发生六级以上地震,国台办发言人希望灾区同胞早日战胜灾难,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只要台湾方面有任何需要,我们愿全力提供协助。

三、内蒙古开通直飞台湾航线

3日14时35分,承载177名乘客的BR728航班平稳降落在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标志着内蒙古直飞台湾航线开通。

四、江苏到账台资逾610亿美元大陆居首

江苏省台办主任王荣平6日介绍说,截至2013年4月底,该省实际到账台资超过610亿美元,居大陆之首。

五、广州可手机办理港澳台通行证签注

6日,广州市公安局推出“警民通”智能手机应用软件二期,市民可以直接在手机上办理港澳台通行证及签注预约等公安业务。

六、外交部发言人: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是两岸同胞共同责任

7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表示,维护对及其附属岛屿的和在东海的合法权益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立场,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责任。

七、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实施4年成效显著

国台办发言人9日表示,《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生效实施近4年,执行成效显著,有效保障了两岸同胞权益和交往秩序。

八、两岸共庆端午晚会台湾新竹登场

两岸合办的共庆端午大型综艺晚会12日晚在台湾新竹市登场。

九、首例台湾被害人财产返还司法互助案件成功办结

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最高人民法院与台湾地区法务主管部门联络,顺利完成了一起被害人财产返还司法互助案件,成功向17名台湾居民被害人返还财产共计人民币237万余元。

十、会见吴伯雄

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国荣誉主席吴伯雄和他率领的中国访问团全体成员。

十一、俞正声会见吴伯雄一行

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中国荣誉主席吴伯雄和他率领的大陆访问团。

十二、900余名台湾信众在妈祖祖地湄洲岛谒祖进香

福建莆田市湄洲岛14日上午在祖庙天后广场举行妈祖祭典活动,来自云林、嘉义、台南、高雄等地的179家台湾妈祖宫庙的970名信众代表与大陆妈祖信众共同谒祖进香,同祈两岸福祉。

十三、两岸首次联合主办郑成功文化节

作为海峡论坛的重要配套活动,两岸首次联合主办的第五届郑成功文化节14日起在台湾和厦门两地同时举行。

十四、两岸气象同仁共建海峡安全走廊

15日,海峡两岸民生气象论坛在厦门拉开帷幕,两岸气象同仁以“深化气象交流,惠泽两岸民生”为主题,为共同构建“平安海峡、和谐海峡、活力海峡”献计献策。

十五、两岸农业交流进入“合作社对接”新阶段

两岸特色乡村对接暨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交流会15日在厦门举行,福建50个农民合作社和台湾50个农业产销组织面对面交流,并签订对接合作交流协议。

十六、俞正声会见出席第五届海峡论坛两岸各界人士

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厦门海峡会议中心会见了出席第五届海峡论坛的两岸各界人士。

十七、第五届海峡论坛在厦门举行,俞正声出席并致辞

第五届海峡论坛16日在厦门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十八、大陆宣布31项对台惠民新政策措施

16日,在第五届海峡论坛上,大陆方面了31项对台惠民新政策措施,内容涉及两岸人员往来、赴台旅游、就业、基层调解、文化交流、版权交易、两岸直航、台企融资等多个领域。

十九、海峡两岸公益人士联手“温暖远征军老兵”

16日举行的两岸公益论坛上,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台湾中华文化推广协会等两岸公益组织联手启动“温暖远征军老兵”项目。

二十、两岸民航业者聚首台北共商未来交流合作

17日,数十位两岸民航高层主管聚会台北,对过去10年尤其是最近5年两岸航空运输发展进行回顾与展望,希望促进深化合作,实现两岸民航全方位发展。

二十一、逾7成台湾民众赞同两岸“两会”互设办事机构

台湾当局两岸事务主管部门18日的最新民调显示,逾7成以上台湾民众赞同两岸“两会”互设办事机构,直接服务与协助两岸人民;75.4%的民众认为这有助于两岸相互了解。

二十二、台湾高校毕业生到福建平潭创业享受四项优惠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出台政策,将对到当地创业的台湾高校毕业生实施四项优惠。

二十三、“北京会谈”两岸关系研讨会在京举行

以“强化认同互信、探索政治安排”为主题的“北京会谈”两岸关系研讨会20日在北京开幕,来自两岸百余名学者与会。

二十四、陈德铭与林中森签署两岸服务贸易协议

21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德铭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林中森在上海举行“两会”恢复协商以来的第九次会谈。双方签署《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就“两会”已签协议的执行情况交换了意见,并确定了“两会”下一轮会谈协商议题规划。双方还就有关解决金门用水问题达成共同意见。

二十五、首届两岸侨商发展峰会在台北举行

25日,以“交流合作、发展共赢”为主题的首届两岸侨商发展峰会在台北举行。

二十六、国航开通呼和浩特至台北直飞航线

25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开通呼和浩特至台北直飞航线。

二十七、国台办:顽固坚持“”立场没有出路

国台办发言人26日表示,一些人出于自身政治目的,顽固坚持“一边一国”的“”立场,执意干扰、破坏两岸交流合作。这种行径违背了两岸关系发展潮流和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更损害台湾同胞的利益福祉,是没有出路的,也和他们先前所谓“要改善与大陆关系”的说辞自相矛盾。

二十八、中国建设银行台北分行开业

27日,中国建设银行台北分行正式开业。台北分行的设立,标志着建设银行正式进入台湾市场开展业务经营,将更好地为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提供金融服务。

二十九、吴经国:中国人绝对有能力执掌国际奥委会

国际奥委会执委吴经国27日在台北举行的记者见面会上表示,作为首位参选国际奥委会主席的中国人,他对自己充满信心。也希望借此让全世界体育爱好者知道,中国人绝对有能力担当世界体育组织的最高领导。

三十、董建华宴请“两岸关系发展与创新”研讨会与会嘉宾

“两岸关系发展与创新”研讨会于29日至30日在香港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28日晚宴请与会嘉宾,台湾维新基金会董事长谢长廷、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亚夫等出席。

三十一、张志军会见台湾维新基金会董事长谢长廷

国台办主任张志军30日在深圳会见了台湾维新基金会董事长谢长廷,双方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问题交换了意见。

7月

一、陆资企业已在台雇工逾6700人

台湾经济主管部门1日表示,自2009年6月30日开放陆资赴台投资以来,截至去年底,在台陆资企业已雇用台湾员工人数达6771人。

二、2013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在北京开营

2日,全国2013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在北京开营,千余名来自台湾及海外的台胞青年参加了这一两岸青年交流品牌活动。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于2004年首次举办,至今累计已有13000余名台湾青年参加,有力地推进了两岸青年的交流往来。

三、海峡两岸快递企业合作助推“跨境网购”

2日,大陆快递企业圆通速递与台湾地区快递公司统一速达签署合作协议,将共同推进海峡两岸跨境网购快递业务的发展。

四、银联卡“入台”四年

自2009年8月10日首次在刷卡成功,银联卡进入台湾市场已近四年,累计在台消费逾450亿元人民币。四年间,小小银联卡见证了两岸经济的良性互动。

五、台湾大中学生与大陆英雄航天员北京相见欢

参加“2013年杰事杰・台湾天文与太空体验营”的36名台湾大中学生,6日在位于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见到执行“神舟九号”任务的3名大陆英雄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大家合影留念,航天员们还为他们签名、寄语。

六、两岸企业家峰会在北京成立

两岸企业家峰会成立大会1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峰会会员、顾问、特聘专家共约150人出席。大会通过《两岸企业家峰会章程》,选举产生峰会理事、常务理事和领导机构,选举曾培炎担任峰会理事长,盛华仁担任峰会副理事长,邀请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等8人担任顾问,吴敬琏等9人担任特聘专家。

七、两岸婚姻家庭子女畅游北京

为期一周的首届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子女夏令营13日闭营。寻访故宫长城、参观北京市25中、体验室内滑雪、观看功夫表演等行程,让60多位营员大呼精彩,对即将告别“母亲的娘家”恋恋不舍。

八、去年大陆游客在台购买力位居赴台游客榜首

台湾观光局15日公布最新数据显示,大陆游客以日均157.37美元的购物花费占据赴台游客榜首,团体游客最爱购买珠宝、玉器。

九、外交部发言人就美总统签署支持台参与国际民航组织活动法案答记者问

16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台湾同胞参与国际组织,包括国际民航组织活动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外国政府、组织或个人插手。

十、两岸设计人才养成计划启动

17日,北京两岸文创人才发展中心与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在北京签署了海峡两岸设计人才培养计划。这标志着该计划正式启动。作为“两岸人才开发”项目的一部分,两岸设计人才养成计划将在未来3年内在大陆和台湾共培养10000名设计师。

十一、大陆游客“井喷”5年成就台湾旅游增长“第一动力”

7月18日是大陆居民赴台游正式开放5周年的日子。2008年以来,大陆游客稳居台湾入境游客第一位,成为台湾旅游增长第一推动力。这一动力,源源不断,“井喷”持续5年,堪称全球旅游经济的奇迹。

十二、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让两岸交流合作引领全球

正在山东参访的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林中森18日在济南表示,台资企业近年来在大陆投资兴业非常顺利,希望两岸交流合作引领全球,让全球刮目相看。

十三、中国农业银行两岸人民币清算中心在厦门挂牌成立

中国农业银行两岸人民币清算中心19日晚在厦门挂牌成立。

十四、厦门银行成为大陆首家新台币现钞清算业务参加行

厦门银行与台湾银行上海分行日前签署《办理大陆新台币现钞兑换业务协议》,成为大陆首家新台币现钞清算业务参加行。

十五、中共中央总书记电贺当选中国主席,复电表示感谢

20日,当选中国主席。当晚,中共中央总书记向中国主席发出贺电。同日,中国主席复电,向表示感谢。

十六、富士康第四代产业基地将落户贵州

台湾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上表示,下一步将选择贵州省贵阳市贵安新区作为第四代产业基地,并将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建设。

十七、两岸合作在长春建设汽车电子工业园

22日,吉林省长春市政府与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长春南部地区规划建设100万平方米的长春(台湾)汽车电子工业园。

十八、海峡两岸及港澳共寻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相融之道

如何让“老建筑”成为城市生活的“新名片”,是当今世界各地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新课题。23日,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文物主管部门及专家、学者齐聚天津,探讨中华历史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和谐相融之道。

十九、海峡两岸将共同两岸语文报告

两岸中华语文工具书合作编纂工作第八轮会谈在北京举行。从今年开始,除了合编中华语文工具书、共建网站、开展科技名词对照工作以外,双方将共同反映两岸词语趋同变化等内容的两岸语文报告,共同建设两岸语料库。

二十、第八届海峡两岸石油化工科技经贸交流大会在宁夏召开

第八届海峡两岸石油化工科技经贸交流大会24日至25日在宁夏召开,来自两岸石化行业组织、石化企业代表以及石化专家400多人相聚,探讨两岸石化行业在中西部地区的深入合作。

二十一、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开幕

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24日在广东省中山市孙中山纪念堂开幕。此次论坛以“弘扬中山精神、携手振兴中华”为主题,来自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共500多名嘉宾出席论坛,围绕“孙中山思想和精神”,就凝聚两岸“共筑中国梦”的力量展开对话。

二十二、“海峡两岸记者西北行”联合采访在甘肃敦煌启动

24日,“海峡两岸记者西北行”联合采访活动在甘肃敦煌启动,20位台湾记者和13位大陆记者将在为期12天的行程里走访甘肃、宁夏、陕西,感受和报道西北发展新貌。此次活动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局和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台港澳办公室主办。

二十三、台“两岸企业家峰会”举行首次会员大会

台湾“两岸企业家峰会”25日在台北举行首次会员大会,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当选峰会理事长。

二十四、福建平潭可自行制定促进与台湾地区及对外交流合作的规范性文件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快推进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的决定》25日通过审议。平潭综合实验区今后可根据发展需要,制定促进与台湾地区和对外交流合作的规范性文件,在实验区范围内先行先试,并报福建省政府备案。

二十五、全国台胞企业联谊会走进宁夏

由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会长郭山辉率领的百名台商25日赴宁夏银川市考察当地投资环境。在当天举行的项目签约仪式上,台商与银川市签约4个项目,投资金额总计36.1亿元。

二十六、国家京剧院17次赴台演出

上一篇:安全生产检查通报范文 下一篇:借款条怎么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