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作文范文

时间:2023-11-20 03:01:32

学无止境作文

学无止境作文篇1

可是如果你真的假装这一切从来都未发生过的话,你是否真的对得起你曾经您说的那些梦想,还是说你早就已经被一件事折磨的没有什么精力去在幻想,梦想是什么啦?

只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中去追求一种安静而理想又安稳他们的生活。

至于你曾经一直奋力去追去的自由,到底是什么,似乎现在也没有那样的活力和动力了。

他们他们总是会说在这样的生活环境当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没有办法去想象的困难去和挫折,但是如果真的能够去度过了,到最后的结果也是很让人有什么旧版的就好像在这一条路上,到最后得到的那些理想,信念,学是完全不一样的吧。

你应该知道你在参加这些部门的过程当中

浪费掉的呢?时间和精力,到最后是无法弥补的。

学无止境作文篇2

柯南之前是一个高中生侦探--------工藤新一。在一次与毛利兰(新一的青梅竹马)的约会中,因偷看黑衣人交易被黑衣人击昏,被喂下新研制的毒药,变成小孩的模样后,在阿笠博士(一个自由发明者,新一的邻居,自称博士)的帮助下化名为-------江户川柯南,骗过小兰(既毛利兰)并寄住在-------毛利小五郎(一个糊涂侦探)的家中,便于调查黑衣人的真实身份。

我最喜欢每一章节的推理部分,尤其喜欢柯南用新一的声音来推理,,在那么多的推理中,我也学了几招-------由特点,知职业:手上有水泡的是运动员,手上起小茧的是教师,手上的消毒水味十分浓重的是外科医生……不错吧!

我喜欢名侦探柯南中的钢琴奏鸣曲月光杀人事件,在这一章中发生了四起命案,讲麻生圭二的儿子麻生尉中用两年时间杀死川岛、黑岩、西木、龟山四人为十二年前死掉的父亲报仇的事,利用自己的验尸医生的身份捏造死亡推测时间,男扮女装逃过盘查,最后被柯南推出事实后,自杀……

我好佩服柯南,佩服他的沉着冷静、敏捷思考、谨慎推理、不畏顽敌。为什么我不能成为这样的人呢?

我从书中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用上了呢!有一次,我和妈妈在市场买菜,一个男人鬼鬼祟祟走了过来,悄悄地跟妈妈说,由于家有急事,急需钱用,要卖手机,问要不要,环顾四周后从怀中拿出几部手机,其中一部金立手机上有许多划痕,开机后,只有两格电了,而且IC卡中有许多东西是旧的,当我们向他要发票时,他一会说忘记带了,一会又说丢了,支支吾吾,我便马上判断出这部二手机-------- 是偷的。当我用怀疑的眼神瞪着他,问他手机里的电话记录的某某人跟他是何关系,能否打一个电话问一问时,他说,不卖了,我说,你这不手机是不是偷来的,他脸色一变,赶快从我手中夺过手机 ,一溜烟地跑了----------

当初,看这部小说时,怎么也没有想到里面的推理知识今天能派上用场,因此,我们平时不仅要学习课本中的知识,同时也要广博地吸收课外的有用的知识,把它应用到生活中来解决各种各样问题。

学无止境作文篇3

1、根据学校建设的标准化要求和学校整体规划,有计划地分步实施。努力净化、绿化、美化校园,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促使学生在优良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2、按班级划分清洁区,落实后勤人员卫生包干表,抓好班级值日生工作,坚持经常性的清洁卫生工作,保证校园风无长的杂草、墙壁无涂划、无球印、无脚印、无悬灰,地面上无纸屑、无烟蒂、无果皮、无杂物、无痰迹、垃圾箱内及时清除,屋角屋顶无蛛网灰尘,桌面无新刻刀痕,学校内无卫生死角。

3、校园内环境布置简朴、美观、大方,教室、办公室以及其它各室的门窗玻璃齐全,室内窗明几净,光线充足,桌椅排列放置整齐,各种物品放置有序,楼梯、走廊及校内道路、操场清洁整齐。

4、厕所每天要打扫,定期冲刷,并喷洒药水,使用厕所要讲文明,讲卫生,保持厕所的整洁,减少臭味,消灭蛆蝇。

5、黑板报、画廊、宣传橱窗的布置要落实专人负责,1个月不少于1期,保持美观整洁,内容健康,适合儿童趣味,富有教育意义,开工生动活泼。要定期更换版面,并注意正确使用简化字,注意字体工整,文体规范。

6、绿化、美化校园要有计划,逐年分期实施,校园内要做到一年四季都能见到常绿植物,对已有的花草树木要指定专人养护管理,全校师生要人人做到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

7、学校各类用房应每月全面检查一次,发现不安全因素,应及时上报中心学校,采取措施进行维修。校园内墙壁、物品要定期粉刷油漆。

8、学校要有健全的校园卫生制度。由少先队组织检查小组和校值日每天两次对全校各室、各清洁卫生区进行检查评比。

9、教育全校师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医生配合下,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校要逐步添置卫生设备,完善学生的卫生保健档案。

校园环境管理“十三个禁止”

1、禁止随地吐痰。

2、禁止随地大小便。

3、禁止乱扔果核(壳)、瓜皮、纸屑、烟蒂、塑料袋等废弃物。

4、禁止乱倒污水和粪便。

5、禁止乱倒垃圾和在露天场所、公共垃圾容器内焚烧树叶、杂草、垃圾。

6、禁止乱涂、乱写、乱画、乱张贴。

7、禁止在公共场所,尤其是主干道路上乱堆放物品。

8、禁止带宠物进校。

9、禁止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在非指定的地点乱停乱放。

10、禁止损坏一切公共财物和环境卫生设施。

11、禁止在教学区、办公室烧饭和乱倒剩菜剩饭。

12、未经批准,禁止在校内设摊摆点。

13、禁止攀树、折枝、摘花和践踏草地。

校内张贴物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加强校园管理,优化育人环境,保持校园的整洁,特对校内的各种张贴物(包括布告、公告、通知、宣传品、标语、海报、启事、广告、指示等)做如下管理规定。

1、所有张贴物必须张贴在学校指定的布告栏内。

2、张贴物要真实、简要、工整、干净、不许覆盖刚贴上的重要通知。

3、张贴物必须写明单位名称和日期。布告、公告、通知要盖部门公章。未有部门公章,或者贴在公布栏以外的和过期的各类张贴物品,将立即清除。

4、在校园内不准张贴不利于学校安定团结或不利于校园文明建设的张贴物,创建办除及时清除外,并追究书写人和张贴人的责任,严重者给以处罚或依法处理。

苗圃管理制度

1、苗圃是校园培植苗木、花卉、制作盆景的绿化基地,贯彻以绿养绿方针,逐步减少学校投资。

2、苗圃必须为美化校园服务,同时也要为社会绿化活动服务。

3、苗圃不准存放私人花卉。

4、苗圃工作人员严禁私自将各类花卉、盆景带出苗圃,违者罚款。

5.苗圃努力为教职工服务。

校园环境卫生工作管理制度

一、环境清扫

1、工作量:每班环卫清扫人员承包的责任片块,包括路边绿化地及其中小径。

2、清扫时间:每天至少清扫一遍,并全天候保洁。

3、负责拾清绿化地上的果皮、纸屑等垃圾,并负责清倒垃圾筒。

4、严格控制蚊蝇孳生地,做到责任片无蚊蝇孳生地。

5、责任片内发现乱倒的垃圾,要及时处理,遇到难题即报上级管理部门出面处理。

二、日常管理规定

1、禁止随地吐痰。违者批评教育,就地清除。

2、禁止在食堂、教师、走廊、窗外、道路、绿化和操场等公共场所乱扔果皮、纸屑、烟头、饭菜等。违者就地清除,批评教育。

3、禁止向校园内投掷石头、丢弃废物、排放污水,禁止在室内外乱倒污水、乱扔各种垃圾。违者批评教育,就地清除、捞出。

4、禁止在各种建筑物、设施、树木上张贴大小字报和乱刻画,各部门的通知、海报、广告、启示等必须在指定的广告栏内张贴。违者批评教育,就地擦洗干净。

5、禁止在办公室、走廊、厕所内用火处理废纸、杂物,严禁将火种倒人垃圾箱内。

6、禁止在室内、走廊和绿化地带、建筑物周围以及道路地区打球、踢球。违者没收其体育用品,造成门窗损坏的,按原价两倍赔偿。

7、不准在绿化地带或空场上随意大小便、乱倒污水、粪便、垃圾等,违者批评教育,就地清除。

8、不准在校内外、门口等地任意设摊。如经职能部门同意临时设摊,摊主应保持摊位周围场地的环境整洁卫生。

学校环境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学校环境治理工作,促进校容校貌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结合学校实际规定如下:

一、保护树木花草及园林设施

1、严禁攀登假山和雕塑。不得用砖头、石块、木棒等器物敲打或用脚踏雕塑等设施。严禁在校园及这些设施上涂抹乱画。

2、爱护花草树木、严禁践踏草坪、折枝摘果,教学楼区域内不许打排球、篮球、不许踢足球。

3、不得在教学区内追逐打闹和进行可能损害橱窗、树木等设施的各种活动。

4、保持校园清洁,不随意乱扔纸张及各种废弃物,随地吐痰,负责卫生的各班要按时清扫。

5、凡有破坏学校花草树木及教学设施的,除进行赔偿外,要视情节轻重给予必要的处分。

二、维护楼内秩序

1、上下楼梯和在楼内行走要靠右侧,不得多人并排行走或勾肩搭背,不准在楼内追逐奔跑。

2、楼内须保持肃静,不准大声喧哗。

3、不准乱扔废弃物和随地吐痰,废弃物要投入垃圾箱。

4、做完间操或全校大会结束后,各班须按秩序进入楼内,不得拥护,以免发生伤亡事故。

5、爱护楼内设施,不准坐、踩管道,不准破坏桌椅。放学后,值日生要及时关闭门窗和关灯。如因门窗未关,玻璃损坏,按规定赔偿。

6、要注意保护楼内标语牌。不得在墙壁上乱写乱画,更不准破坏。

7、不准在楼内玩任何球类或从事其它体育活动。

创建“绿色学校”规章制度

1、建立校长领导下的学校环境教育分工负责制。环境教育和创建绿色学校列入学校的年度工作目标。学校工作计划,日常工作安排,部门工作考核必须把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作为必要内容。该项要求列入学校工作常规考核。

2、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美术等学科教师必须完成教材和大纲要求的环境教育教学任务,做到有机结合,巧妙渗透。每学期至少有一个专题讲座,考试试卷中要有明显的环保内容,该要求列入相关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常规考核。

3、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工作人员要做好环保宣传图片、图书、音像、报刊等资料的收集、保管工作,积极配合学校做好环保知识的宣传推广工作。

4、学校教导处、少先队、班主任要把开展各种形式的环保活动作为学生德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纪律,每次活动要求有总结,有台帐。

环保教育制度

1、师生自觉学习环保知识,认真写环保读书笔记,提高环保意识。

2、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在实施学科教学教学的同时,根据学科自身的特点,有机地向学生渗透环保知识。

3、利用节日庆典和少先队活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绿色创建活动

4、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资源,随手关紧水龙头,随手关灯,不开无人电风扇,电脑长时间不用,必须关闭主机和显示屏。

5、不用一次性物品,不乱扔纸屑、果皮、塑料袋、废电池等,班级做好垃圾分类回收。

6、爱护花草树木,不折树枝、不摘花、不踏草坪。

7、与破坏环境的一切行为做斗争。

8、课间不追跑打闹、不大声喧哗少制造噪音,共创宁静环境。

9、旧物巧利用,让有限的资源延长寿命。

10、少用一次性制品,节约地球资源。

11、买环保电池,减少环境污染。

12.拒吃野生动物,不买野生动物制品,善待生命。

13.认绿色食品标志,保障自身健康。

14.买无公害食品,维护生态环境。

15.维护绿化,捐资种树,做绿色小卫士。

16.做环保志愿者,积极参与环保宣传。

节水节电制度

一、节水制度:

1、洗水水龙头不能开得太大,用水后关好水龙头,杜绝长流水。

2、厕所内的水龙头定人开关,其他人员不得开关。

3、食堂工作人员要有节水意识,不得随意浪费,发现严重浪费用水者,每次罚款5-10元。

4、后勤要经常检查水管和龙头,发现漏水现象及时修复。

二、节电制度:

1、严禁学生和其他人员私拉私接电器,不得使用电炉、水茶壶等耗电电器。

2、师生要养成节电习惯,杜绝长明灯现象,做到人走灯灭,人走风扇灭,饮水器及时关闭。

3、夏天室外温度低于30℃,冬季室外温度高于5℃时,不使用空调。夏天空调、冬季采暖前要关闭门窗,人员离开时必须及时关闭电源。夏季办公室、会议室等办公区域的空调温度不得低于26℃,冬季的空调温度不得高于20℃。

4、晴天白天不开电灯,教室尽量开窗通风,不开电风扇。电脑及时关闭,教室电视不用时关闭;放学后电子备课室要切断电源,以减少待机能耗。

绿化管理制度

1、常年有人对树木、花草进行修剪。

2、抓住时机,及时浇灌、追肥、灭虫,对认为造成损坏,根据情节轻重,扣除班级考核分1----5分。

3、对学校的一草一木,落实到班,人人进行保护。

4、学校的大面积绿化,要有实施方案,并要全体师生参与设计,广泛征求意见,让人人植树,个个爱花。

5、由门卫人员监护,对外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防止对花草、树木的破环,出现问题追究门卫的责任。

6、各式的盆景花,全部落实到专人进行负责管理,保持常年枝叶茂盛。

7、绿化一草一木,需要移栽的要报请学校绿化领导小组批准。

禁烟制度

1、全体员工应自觉学习健康知识,人人懂得吸烟危害健康的道理,积极开展禁烟宣传教育活动,吸烟教师应自觉戒烟。

2、学校齐抓共管学校的禁烟工作。利用健康课、团队活动、班队主题活动、广播等各种形式,经常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使不吸烟成为教师员工的自觉行为。

3、教室里、走廊上、办公室等学生集中的场所,一律不准吸烟。

4、休息室、会议室在会议时间里,与会者一律不得吸烟。凡学生和家长集中的地方,本校教师一律不得吸烟。

5、在学校内的醒目处张贴禁烟标志等,安排专人进行不定期地检查、劝阻吸烟者。

6、全体师生员工把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长期进行下去,向无烟学校的目标迈进。

创办“绿色学校”奖惩制度

一、全校教职工要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投入到此项活动中来,并起到率先垂范作用。

二、各任课教师,要把环保教育活动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不断丰富自身环保知识,并教育学生。

三、班任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宣传活动。

四、各班级要严格执行卫生管理制度和评比标准,每天检查,每周评比,评出优秀班级。

学无止境作文篇4

(一)主要目标:在年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全面禁烟的基础上,2012年启动全区各级政府机关、教育系统、公交系统无烟环境创建工作。在此基础上,推动全区所有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禁烟。

(二)主要任务: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无烟办公楼标准》、《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标准》、《无烟学校标准》、《无烟出租车标准》、《无烟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标准》的要求,各级政府机关、卫生系统、教育系统、公交系统全面开展无烟环境创建工作。

(三)具体要求: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做到无吸烟现象、无烟具、无烟头、无烟味;倡导单位区域内商店、小卖部不出售烟草制品;单位工作人员吸烟率明显下降,外来人员吸烟得到有效劝阻。

二、具体措施和做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无烟环境创建工作,对于保护群众生命健康,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推进“健康重庆”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各无烟创建单位要增强对无烟环境创建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认真开展无烟环境创建工作。

(二)广泛宣传,全员参与。各单位要采取办公会、职工大会、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无烟环境创建宣传活动,动员单位干部职工及其家属积极参与控烟工作。都市报社、广播电视台、三峡传媒网等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与导向作用,开展经常性的控烟宣传报道,广泛宣传烟草危害,吸烟和被动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时报道控烟工作推进情况,为创建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三)制订方案,细化措施。各单位要在区烟草控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技术指导下,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制订控烟方案,细化各项措施。一是要召开无烟环境创建动员部署会,迅速启动创建工作,对本单位的吸烟人员进行摸底登记,劝导戒烟。二是要建立健全控烟制度,完善考核奖惩机制,严格奖惩。三是要做好控烟环境布置,在单位有关区域设立明显禁烟标识。四是要设置室外吸烟区,引导吸烟人员在室外吸烟区吸烟。五是要建立控烟监督巡查长效机制,设立控烟监督巡查员或劝导员,加强监督检查,制止公共场所吸烟的现象。六是取缔在公共交通工具、站台设置的烟草广告,禁止在单位对外窗口出售烟草。

(四)强化督查,确保实效。各单位要切实做好无烟环境创建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对本单位的禁烟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通报情况,提出整改要求。

三、明确职责,多部门协作,全面推进全区无烟创建工作

区烟草控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具体负责控烟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检查、评估等工作。全区各级政府机关、卫生系统、教育系统、公交系统及区政府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机构,负责本辖区、本系统控烟工作。

区政府办公室负责协调相关部门、相关单位开展全区无烟环境创建工作,并组织督导检查各街道办事处和政府所属各部门和单位的机关无烟环境创建工作。

区文明办负责组织新闻媒体开展控烟文明知识宣传、文明行为引导工作,并将控烟和无烟环境创建工作纳入我区各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任务内容。

区卫生局负责全区医疗卫生系统无烟环境创建工作,指导、督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无烟环境创建活动;负责全区各系统、各部门无烟环境创建工作的技术指导;依法监督各类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工作;承担控烟办日常工作。

区教委负责全区教育系统无烟环境创建工作,指导、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无烟环境创建活动和开展创建无烟学校工作。

区交委负责全区公交系统无烟环境创建工作,重点开展全区各类公共交通工具及室内等候厅、售票厅的无烟环境创建工作。

区公安局负责对在禁止吸烟场所吸烟且不听劝阻引发的治安案件依法进行处理。

区文广新局负责牵头组织文化娱乐场所无烟环境创建工作。

区文化执法支队负责文化娱乐场所无烟环境创建日常监管工作。

区体育局负责系统内体育场所无烟环境创建及监督管理工作。

区商务局负责在各类商场、超市和餐饮场所开展无烟环境创建工作。

区工商分局负责取缔在公交站台、出租车顶灯等处设置的烟草广告。

各相关单位要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做到协调、配合,步调一致,全力推动全区的无烟创建工作。

四、工作进度安排

学无止境作文篇5

环境管理制度

1、根据学校建设的标准化要求和学校整体规划,有计划地分步实施。努力净化、绿化、美化校园,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促使学生在优良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2、按班级划分清洁区,落实后勤人员卫生包干表,抓好班级值日生工作,坚持经常性的清洁卫生工作,保证校园风无长的杂草、墙壁无涂划、无球印、无脚印、无悬灰,地面上无纸屑、无烟蒂、无果皮、无杂物、无痰迹、垃圾箱内及时清除,屋角屋顶无蛛网灰尘,桌面无新刻刀痕,学校内无卫生死角。

3、校园内环境布置简朴、美观、大方,教室、办公室以及其它各室的门窗玻璃齐全,室内窗明几净,光线充足,桌椅排列放置整齐,各种物品放置有序,楼梯、走廊及校内道路、操场清洁整齐。

4、厕所每天要打扫,定期冲刷,并喷洒药水,使用厕所要讲文明,讲卫生,保持厕所的整洁,减少臭味,消灭蛆蝇。

5、黑板报、画廊、宣传橱窗的布置要落实专人负责,1个月不少于1期,保持美观整洁,内容健康,适合儿童趣味,富有教育意义,开工生动活泼。要定期更换版面,并注意正确使用简化字,注意字体工整,文体规范。

6、绿化、美化校园要有计划,逐年分期实施,校园内要做到一年四季都能见到常绿植物,对已有的花草树木要指定专人养护管理,全校师生要人人做到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

7、学校各类用房应每月全面检查一次,发现不安全因素,应及时上报中心学校,采取措施进行维修。校园内墙壁、物品要定期粉刷油漆。

8、学校要有健全的校园卫生制度。由少先队组织检查小组和校值日每天两次对全校各室、各清洁卫生区进行检查评比。

9、教育全校师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医生配合下,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校要逐步添置卫生设备,完善学生的卫生保健档案。

校园环境管理“十三个禁止”

1、禁止随地吐痰。

2、禁止随地大小便。

3、禁止乱扔果核(壳)、瓜皮、纸屑、烟蒂、塑料袋等废弃物。

4、禁止乱倒污水和粪便。

5、禁止乱倒垃圾和在露天场所、公共垃圾容器内焚烧树叶、杂草、垃圾。

6、禁止乱涂、乱写、乱画、乱张贴。

7、禁止在公共场所,尤其是主干道路上乱堆放物品。

8、禁止带宠物进校。

9、禁止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在非指定的地点乱停乱放。

10、禁止损坏一切公共财物和环境卫生设施。

11、禁止在教学区、办公室烧饭和乱倒剩菜剩饭。

12、未经批准,禁止在校内设摊摆点。

13、禁止攀树、折枝、摘花和践踏草地。

校内张贴物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加强校园管理,优化育人环境,保持校园的整洁,特对校内的各种张贴物(包括布告、公告、通知、宣传品、标语、海报、启事、广告、指示等)做如下管理规定。

1、所有张贴物必须张贴在学校指定的布告栏内。

2、张贴物要真实、简要、工整、干净、不许覆盖刚贴上的重要通知。

3、张贴物必须写明单位名称和日期。布告、公告、通知要盖部门公章。未有部门公章,或者贴在公布栏以外的和过期的各类张贴物品,将立即清除。

4、在校园内不准张贴不利于学校安定团结或不利于校园文明建设的张贴物,创建办除及时清除外,并追究书写人和张贴人的责任,严重者给以处罚或依法处理。

苗圃管理制度

1、苗圃是校园培植苗木、花卉、制作盆景的绿化基地,贯彻以绿养绿方针,逐步减少学校投资。

2、苗圃必须为美化校园服务,同时也要为社会绿化活动服务。

3、苗圃不准存放私人花卉。

4、苗圃工作人员严禁私自将各类花卉、盆景带出苗圃,违者罚款。

5.苗圃努力为教职工服务。

校园环境卫生工作管理制度

一、环境清扫

1、工作量:每班环卫清扫人员承包的责任片块,包括路边绿化地及其中小径。

2、清扫时间:每天至少清扫一遍,并全天候保洁。

3、负责拾清绿化地上的果皮、纸屑等垃圾,并负责清倒垃圾筒。

4、严格控制蚊蝇孳生地,做到责任片无蚊蝇孳生地。

5、责任片内发现乱倒的垃圾,要及时处理,遇到难题即报上级管理部门出面处理。

二、日常管理规定

1、禁止随地吐痰。违者批评教育,就地清除。

2、禁止在食堂、教师、走廊、窗外、道路、绿化和操场等公共场所乱扔果皮、纸屑、烟头、饭菜等。违者就地清除,批评教育。

3、禁止向校园内投掷石头、丢弃废物、排放污水,禁止在室内外乱倒污水、乱扔各种垃圾。违者批评教育,就地清除、捞出。

4、禁止在各种建筑物、设施、树木上张贴大小字报和乱刻画,各部门的通知、海报、广告、启示等必须在指定的广告栏内张贴。违者批评教育,就地擦洗干净。

5、禁止在办公室、走廊、厕所内用火处理废纸、杂物,严禁将火种倒人垃圾箱内。

6、禁止在室内、走廊和绿化地带、建筑物周围以及道路地区打球、踢球。违者没收其体育用品,造成门窗损坏的,按原价两倍赔偿。

7、不准在绿化地带或空场上随意大小便、乱倒污水、粪便、垃圾等,违者批评教育,就地清除。

8、不准在校内外、门口等地任意设摊。如经职能部门同意临时设摊,摊主应保持摊位周围场地的环境整洁卫生。

学校环境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学校环境治理工作,促进校容校貌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结合学校实际规定如下:

一、保护树木花草及园林设施

1、严禁攀登假山和雕塑。不得用砖头、石块、木棒等器物敲打或用脚踏雕塑等设施。严禁在校园及这些设施上涂抹乱画。

2、爱护花草树木、严禁践踏草坪、折枝摘果,教学楼区域内不许打排球、篮球、不许踢足球。

3、不得在教学区内追逐打闹和进行可能损害橱窗、树木等设施的各种活动。

4、保持校园清洁,不随意乱扔纸张及各种废弃物,随地吐痰,负责卫生的各班要按时清扫。

5、凡有破坏学校花草树木及教学设施的,除进行赔偿外,要视情节轻重给予必要的处分。

、维护楼内秩序

1、上下楼梯和在楼内行走要靠右侧,不得多人并排行走或勾肩搭背,不准在楼内追逐奔跑。

2、楼内须保持肃静,不准大声喧哗。

3、不准乱扔废弃物和随地吐痰,废弃物要投入垃圾箱。

4、做完间操或全校大会结束后,各班须按秩序进入楼内,不得拥护,以免发生伤亡事故。

5、爱护楼内设施,不准坐、踩管道,不准破坏桌椅。放学后,值日生要及时关闭门窗和关灯。如因门窗未关,玻璃损坏,按规定赔偿。

6、要注意保护楼内标语牌。不得在墙壁上乱写乱画,更不准破坏。

7、不准在楼内玩任何球类或从事其它体育活动。

创建“绿色学校”规章制度

1、建立校长领导下的学校环境教育分工负责制。环境教育和创建绿色学校列入学校的年度工作目标。学校工作计划,日常工作安排,部门工作考核必须把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作为必要内容。该项要求列入学校工作常规考核。

2、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美术等学科教师必须完成教材和大纲要求的环境教育教学任务,做到有机结合,巧妙渗透。每学期至少有一个专题讲座,考试试卷中要有明显的环保内容,该要求列入相关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常规考核。

3、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工作人员要做好环保宣传图片、图书、音像、报刊等资料的收集、保管工作,积极配合学校做好环保知识的宣传推广工作。

4、学校教导处、少先队、班主任要把开展各种形式的环保活动作为学生德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纪律,每次活动要求有总结,有台帐。

环保教育制度

1、师生自觉学习环保知识,认真写环保读书笔记,提高环保意识。

2、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在实施学科教学教学的同时,根据学科自身的特点,有机地向学生渗透环保知识。

3、利用节日庆典和少先队活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绿色创建活动

4、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资源,随手关紧水龙头,随手关灯,不开无人电风扇,电脑长时间不用,必须关闭主机和显示屏。

5、不用一次性物品,不乱扔纸屑、果皮、塑料袋、废电池等,班级做好垃圾分类回收。

6、爱护花草树木,不折树枝、不摘花、不踏草坪。

7、与破坏环境的一切行为做斗争。

8、课间不追跑打闹、不大声喧哗少制造噪音,共创宁静环境。

9、旧物巧利用,让有限的资源延长寿命。

10、少用一次性制品,节约地球资源。

11、买环保电池,减少环境污染。

12.拒吃野生动物,不买野生动物制品,善待生命。

13.认绿色食品标志,保障自身健康。

14.买无公害食品,维护生态环境。

15.维护绿化,捐资种树,做绿色小卫士。

16.做环保志愿者,积极参与环保宣传。

节水节电制度

一、节水制度:

1、洗水水龙头不能开得太大,用水后关好水龙头,杜绝长流水。

2、厕所内的水龙头定人开关,其他人员不得开关。

3、食堂工作人员要有节水意识,不得随意浪费,发现严重浪费用水者,每次罚款5-10元。

4、后勤要经常检查水管和龙头,发现漏水现象及时修复。

二、节电制度:

1、严禁学生和其他人员私拉私接电器,不得使用电炉、水茶壶等耗电电器。

2、师生要养成节电习惯,杜绝长明灯现象,做到人走灯灭,人走风扇灭,饮水器及时关闭。

3、夏天室外温度低于30℃,冬季室外温度高于5℃时,不使用空调。夏天空调、冬季采暖前要关闭门窗,人员离开时必须及时关闭电源。夏季办公室、会议室等办公区域的空调温度不得低于26℃,冬季的空调温度不得高于20℃。

4、晴天白天不开电灯,教室尽量开窗通风,不开电风扇。电脑及时关闭,教室电视不用时关闭;放学后电子备课室要切断电源,以减少待机能耗。

绿化管理制度

1、常年有人对树木、花草进行修剪。

2、抓住时机,及时浇灌、追肥、灭虫,对认为造成损坏,根据情节轻重,扣除班级考核分1----5分。

3、对学校的一草一木,落实到班,人人进行保护。

4、学校的大面积绿化,要有实施方案,并要全体师生参与设计,广泛征求意见,让人人植树,个个爱花。

5、由门卫人员监护,对外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防止对花草、树木的破环,出现问题追究门卫的责任。

6、各式的盆景花,全部落实到专人进行负责管理,保持常年枝叶茂盛。

7、绿化一草一木,需要移栽的要报请学校绿化领导小组批准。

禁烟制度

1、全体员工应自觉学习健康知识,人人懂得吸烟危害健康的道理,积极开展禁烟宣传教育活动,吸烟教师应自觉戒烟。

2、学校齐抓共管学校的禁烟工作。利用健康课、团队活动、班队主题活动、广播等各种形式,经常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使不吸烟成为教师员工的自觉行为。

3、教室里、走廊上、办公室等学生集中的场所,一律不准吸烟。

4、休息室、会议室在会议时间里,与会者一律不得吸烟。凡学生和家长集中的地方,本校教师一律不得吸烟。

5、在学校内的醒目处张贴禁烟标志等,安排专人进行不定期地检查、劝阻吸烟者。

6、全体师生员工把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长期进行下去,向无烟学校的目标迈进。

创办“绿色学校”奖惩制度

一、全校教职工要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投入到此项活动中来,并起到率先垂范作用。

二、各任课教师,要把环保教育活动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不断丰富自身环保知识,并教育学生。

三、班任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宣传活动。

四、各班级要严格执行卫生管理制度和评比标准,每天检查,每周评比,评出优秀班级。

学无止境作文篇6

读比拉-马塔斯的《巴黎永无止境》(尹承东译),正好也在读扎加耶夫斯基的《自画像》(黄灿然译)以及刚出版的海涅的《佛罗伦萨之夜》(赵蓉恒译),看到那些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诗人,拿起笔来都要情不自禁地提到巴黎,赞美巴黎。

波兰诗人说:“我喜欢在巴黎街头长时间散步……”德国诗人说:“巴黎使我十分高兴,这是由于它那欢快的气氛……”而西班牙作家说起他的“喜欢”来,用上一连串排比句:“我喜欢巴黎,喜欢福斯坦堡广场,喜欢弗勒吕斯街二十七号,喜欢莫罗博物馆,喜欢法国诗人和随笔作家特里斯坦・查拉的陵墓,喜欢纳德哈街的玫瑰色连拱柱廊,喜欢‘抽烟的狗’酒吧,喜欢瓦什饭店的蓝色正面墙,喜欢码头上的书摊……我对巴黎所有一切都是如此地喜欢,以至于这座城市对我而言永无止境。”

如果读者有兴趣,可以把这三个文本找来,将上面引文中的省略号补全。说巴黎的好,自然是海涅说得好,他从剧场里遮挡其视线的某女士的“玫瑰红罗纱礼帽”写起,让巴黎的欢快蒙上一层“玫瑰色光”,笔调亦庄亦谐。海涅到底是海涅,毒舌毒可敌国,美言仪态万方,此乃大诗人的本色。他不像十九世纪的斯拉夫先知,总嫌花都轻佻浮薄,不像二十世纪的后殖民理论家,理直气壮地心怀不满,而是懂得那里的“空气”给予外来者的甜美祝福,欣然领受其“大度包容、广施仁爱、殷勤好客的祥和气氛”。哪怕此行收获的是空气,带回的只是一点空气,也没有理由不让自己提笔赞美一番。

好吧,让我们一起赞颂巴黎!这倒不是因为最近那个让巴黎受难的事件而必须再次予以声援。赞美巴黎本是诗人和艺术家的老生常谈,不讲国籍,不分时代。海明威的名著《流动的盛宴》,让那些还没有去过巴黎的人心生羡慕,以为“盛宴”永在,只等着你去入座,时间无论如何总还是来得及的。“一切都会结束,唯独巴黎不会”,比拉-马塔斯的书中这样写道。

此言是在呼应海明威的追忆和叙述。海明威说,他在巴黎过得“非常贫困,非常幸福”。《流动的盛宴》记录了这种贫穷而幸福的波西米亚生活,显得魅力十足。海明威之后,任何想去巴黎满足流浪癖的青年艺术家,没有理由不读这本书,一般说来也不可能不受其影响。《巴黎永无止境》便印证了这一点。

作者说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第一次去巴黎,某日在一家酒吧避雨,意识到这个场景是在重演《流动的盛宴》的开篇,于是他像海明威那样,点了一杯牛奶咖啡坐下来写作,这时一个姑娘走进来坐下(像海明威曾经看见的那样),而且像海明威描写的那样,她模样俊俏,“脸色清新,像一枚刚刚铸就的硬币,如果人们用柔滑的皮肉和被雨水滋润而显得鲜艳的肌肤来铸造硬币的话”。作者说,他把雨天和姑娘都写进了正在创作的故事中(像海明威做过的那样),等到走出那家酒吧时,他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新的海明威”。

《巴黎永无止境》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读来让人惊讶,因为到处都有那种真假难辨的“神奇的巧合”。主人公第二次到巴黎,打算做一个定居的波西米亚艺术家,在圣贝努瓦街租了一间阁楼,房东居然是玛格丽特・杜拉斯。没错,是那个戴黑框大眼镜的小个子女人,《印度之歌》的作者,说一口让人听不太懂的“高级法语”(因为我们的主人公只能说一点让房东听不太懂的“低级法语”)。

有点奇怪是吧?但也不尽然。那间阁楼许多人曾住过,有作家、画家、异装癖女性、女演员等,“甚至还有未来的总统密特朗―在一九四三年全面抵抗时期,他曾在那间阁楼里躲藏过两天”。某日早晨,我们年轻的主人公经过房东的楼梯口,看见一个“非常漂亮的中年女子”在打扫房间和楼梯。她的名字叫索尼娅・奥威尔。是乔治・奥威尔的遗孀,那段时间住在玛格丽特・杜拉斯家中。年轻人打算告诉孙辈,他是“那个看到乔治・奥威尔的妻子打扫楼梯的男人”。

难怪他要说“巴黎永无止境”……

这本书有特别的亲和力。这倒不是说我有过相似的经历或愿景,而是说,由于职业和兴趣的缘故我读过一些书,记住了一些典故、轶事和名字,偏巧在读这本书时它们像老朋友一样纷纷露面了。海明威、菲茨杰拉德、马拉美、兰波、玛格丽特・杜拉斯、于连・格拉克、让・科克托、本雅明、罗兰・巴尔特、博尔赫斯、马尔克斯……一份很长的名单。像是在某个文学共和国中游历,或者说像是收到一份阅读书单。如果你对这些名字不仅眼熟,而且还怀有一份敬仰,你自然会觉得别有一番趣味―它们忽然都失去了距离,在书中变得格外亲切了。

说来也是,巴黎若不是和一连串文学传奇联系在一起,那还叫巴黎吗?

丁香园咖啡馆的“绿牛魔鬼”,杰拉德・奈瓦尔的故事里出现过的妖魔,能让空房地窖里的酒瓶跳舞;他化身为“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幽灵,和“新的海明威”说话―“你应该记得我曾是你的保护人……”他的笑声低哑,声音有气无力;他记得菲茨杰拉德和海明威之间的恩怨,他们那种关系的所有细枝末节。这个司职记忆的幽灵,住在几度拆迁的老地方,历经沧桑而不会老去。可爱而古怪的“绿牛魔鬼”!

还有电影和时尚。一大群异装癖女性。毕加索的女儿帕洛玛开着敞篷车在巴黎狭窄的街巷招摇过市。我们的主人公还在玛格丽特・杜拉斯举办的家庭晚会上见到了伊莎贝尔・阿佳妮,当时她刚出道。事实上,他是一见钟情!并且当众出洋相,遭到大美女冷若冰霜的奚落。“天花板上的电扇在不停地转着,但是慢得如噩梦一般”,众人将目光投向他,禁不住纵声大笑,“仿佛那个噩梦般的电扇居然转得更慢了这件事让他们很开心”,而他面对美人那道“冷冰冰的可怖目光”,只能瘫痪在沙发上。可怜的年轻人!他以为只有他才有本事发掘未来的大明星,夸口说要马上给她一个角色演演,“试图以深邃的目光目不转睛地死死盯着她”……

伊莎贝尔・阿佳妮可不像“绿牛魔鬼”,把他看作是“新的海明威”(“非常贫穷,非常幸福”),在他耳边絮叨丁香园咖啡馆的前尘旧梦。我们年轻的主人公,为晚会上的可笑举止感到痛苦,却也能找到安慰。因为葡萄牙诗人佩索阿说过,“只有那些没有体验过难忘聚会的人才是滑稽可笑的”。请注意:重点不是“滑稽可笑”,而是“难忘”。他牢记这句格言。

《巴黎永无止境》确实是在讲述各种形式的聚会,只有那个年代的巴黎才能体验到的过剩的希望与绝望。哪怕是西班牙来的无名小卒,兜里没钱,作品写得还不像样,只要房东碰巧是玛格丽特・杜拉斯,在文艺聚会上叨陪末座的机会还是有的。如果运气好,不仅可以遇见伊莎贝尔・阿佳妮,还可以从她嘴里听到冷冰冰的讥嘲:“谢谢您这么会献殷勤。”

比拉-马塔斯被译成中文的三本书,《巴托比症候群》(蔡琬梅译)引起较大反响,网上可见到的书评多一些,其他两部,《巴黎永无止境》和《似是都柏林》(裴枫译),似乎应者寥寥,而这两本书写得都很有趣,值得一读。

一种可以称之为“引文写作”的写作,构成比拉-马塔斯作品的叙述动机乃至叙述织体。可以说“引文写作”是这位作家的主要特色所在,是维系并伸展其灵感、思想和情感的媒介。它大致包含两个层面的运作:一是叙述的主导动机源于对其他作品的引用,使之适用于新的语境,例如,《巴托比症候群》的主题是出自麦尔维尔的一个短篇小说,演变成对当下群体生存状态的一种喻指,而《巴黎永无止境》也是如此,它的主题和海明威的作品密切相关;二是各种引文的嵌入,小到某句格言,大到某个段落的摘引,穿插在故事情节中,而且往往是在引导或编织叙述,其密度之大,让人感到这位作家的写作极易辨认,说白了他的风格就是在掉书袋,有时会让人觉得,这是蒙田在写后现代小说,或者也不妨认为,这是本雅明的设想终于变成了现实:写一部纯然用引文和碎片构筑的作品。虽说比拉-马塔斯的作品并没有那么极端,但是一部没有大量引文的比拉-马塔斯小说则肯定会让人觉得陌生,甚至有点难以设想了。

作者谈到阿根廷流亡作家埃德加多・科萨林斯基的小说《巫毒之城》,“充满了铭文和题词式的引文,读来让人想到戈达尔那些充满引言的电影”。这本书对他影响很大,他承认他的某些作品是由戈达尔的电影引申而来,也借鉴了《巫毒之城》的结构。他认为,“这种结构中那些看上去随心所欲、别出心裁的引文和移植成分赋予语言一种绝佳的感染力:引言,或者说文化垃圾,以奇妙的方式进入作品的结构,它不是顺畅地与作品的剩余部分相衔接,而是与其相碰撞,上升到一个不可预见的强势高位,变成作品的又一个章节”。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他的风格就是掉书袋。“引文写作”的旨趣不在于卖弄博学,而是试图在作品中加入新的成分,产生某种结构性的活力和趣味,在“随时策划情节”方面对叙述产生特别的影响。这在比拉-马塔斯的小说中是不难感受到的。

以《巴黎永无止境》为例,“绿牛魔鬼”的故事富于妙趣,如果没有典故的引申,就不会有这个段落。寻访“秘密书店”的插曲也是如此,那扇让人迷乱的“白门”,是对“神奇的博尔赫斯的空间”的一种巧妙戏仿。即便是写到母亲,也会适时卡夫卡的一段引言,在叙述中造成奇突的结蒂(变得和卡夫卡一样有才气的母亲),一种颇为机巧的喜剧性。写这种插曲式故事是比拉-马塔斯的拿手好戏,看似信手拈来,实为精心结撰,并且由于巧妙的引申、随机的策划或成功的杜撰而显得乐此不疲。

被各种引文阻断、穿插和诱导的叙述,成了一盘后现代“大杂烩”,有哲学和文艺学,有自传和杜撰,有此消彼长的情绪和体验,有奇想怪谈和轶事;通篇读来似乎没有一个气韵完整的故事,说不清是一种什么味道;像是在没有重力的月球上练习升降动作,摆脱了寻常的紧张状态(叙述的推进所必需的精神状态)。如果是在阅读扎加耶夫斯基的一首诗,那种被空气般的冥思所抚触的景观,无论多么细节化和散文化,我们会感到其内在的法则也都不同于叙事。而《巴黎永无止境》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它的着眼点与其说是叙述,还不如说是在叙述被打断的地方;换言之,作为叙述的一个基本法则,即记忆的还原(也包含心理的还原),是被有意削弱了,而这种现象在格拉斯、库切和阿摩司・奥兹等人的同类创作中是看不到的。

书中引用博尔赫斯的一番陈述:“我努力不去想过去的事情,因为如果我去想,我知道那是我在进行回忆,脑子里出现的不是第一批形象。这让我感到悲哀。一想到也许我不会有对我青年时代的真正回忆,我就不免伤心起来。”作者对此引申道:“过去永远是一种回忆的集合体,而且那些回忆是非常不牢靠的,因为它们绝不会符合原来的事实。”

普鲁斯特之后的文学,这种对记忆还原论的质疑不能算是新鲜,而类似的质疑用之于一部自传体小说则还是不多见的。比拉-马塔斯给出的是一种独特的处理,它不是在叙述,而是在叙说,打破记忆的统一性的逻辑,使得写作和生命被片段化。将“回忆的集合体”以看似任意的方式粘贴起来,实质也是在裁定“记忆的统一性原则”所具有的任意性。因此,这个写作主体已经不是通常的传记作者或自传体小说作者,而是更接近于书中自我界定的“讲座作者”(他交代说《巴黎永无止境》是他的一个讲座笔记)。我们看到,它是完全由他本人的阅读和幻想、分析和记忆编织而成,是一种杂糅性的叙说;其文类的性质似乎改变了―用罗兰・巴尔特的话讲,它更像是主体的区分化、片段化和碎裂化的写作中导入的一种“传记素的东西”;有关巴黎生活的追忆,凸显的是写作主体的位置,渗入大量反讽和评注式的补述,而那个写作主体没有和他过去的体验完全融合起来,结果是我们并没有读到一部我们想要阅读的自传类作品,而是进入一种“你不知道它会在哪儿停下来,也不知道它是不是要结束了”的散漫叙说,一种在织锦般的“引文写作”中自我繁衍的话语体系。

一个西班牙文学青年,在巴黎度过两年的波西米亚生活,他是“新的海明威”,是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房客……这是一个让人期待的故事。对自传而不是对文艺学感兴趣的读者,也许会感到某种程度的失望,因为书中多的是评析而非浪漫的体验。作者声称,写这个故事主要是“以讽刺的心态回顾我的青年时代,驱除那个时代的邪气”。也就是说,他是以理智和反讽的距离,处理写作主体的内部所纠结的、仍然过剩的希望和绝望。

将《巴黎永无止境》和库切的《青春》对照阅读,会发现这两部作品有不少相似之处。两位年轻主人公都是文学朝圣者,去大都市学习写作,而且都想离开“狭窄的民族主义小道”,逃离自己的国家,到“世界的中心”去做一个流浪汉,永远不要回去。他们有着相似的自我关注和疑问―“为什么现在我还不是一个优秀的作家,而是要等到将来?我还缺少什么?缺少生活和阅历吗……如果我永远成不了一位优秀的作家怎么办……”两个人的绝望感也相似―“青春是美妙的,而我的流浪生涯将一无所成,我在扼杀自己的青春”。而且他们最后都承认自己是“失败的诗人”―“本来想写出伟大的诗篇,现在已经压低了雄心壮志,甘愿做一个讲故事的人”。总之,两者的相似度之高,让人有理由认为它们是在处理同一个精神主题。

《青春》英文版出版于二二年,《巴黎永无止境》西班牙语版出版于二三年,差不多是同一时期的创作,只能说是巧合,不存在相互影响或借鉴的问题。因此,其相似性显得耐人寻味。

两者都是在写一个试炼的主题―年轻的主人公为了成为作家所经历的痛苦和考验;为了逃离母国的文化生态,为了寻找价值的确定性,不得不经受严酷的精神考验。

这个主题的基本意涵在乔伊斯的创作中可以找到,《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便是表达“试炼”主题的自传体小说的先例。扩大一点看,乔伊斯、贝克特的创作都构建了“流亡”和“试炼”的主题关联,尤其是在“分离”和“焦虑”的层面上探讨“唯我主义者”的精神体验;他们为这个主题的写作开辟了路径。库切和比拉-马塔斯的笔下都出现乔伊斯、贝克特的名字,绝非偶然。

这是一群孤立于社会而以自我为中心的作家,因其自由的选择而处于流离失所的状态。作为新生的一代人,库切和比拉-马塔斯还遭遇这样一种境地:神话已然结束,“流动的盛宴”差不多收场;事实上,“新的海明威”在那个传奇的中心过得“非常贫困”又“非常绝望”。我们看到,《巴黎永无止境》的叙述尽管充满“神奇的巧合”,却也伴随着忧郁的自嘲:青春是虚幻的,阁楼里的绝望倒是实实在在;绝望尽管高雅,街头的持续徘徊却总是灰头土脸。问题在于,波西米亚艺术家的生活即便是如其所愿,我们年轻的主人公就一定能够想当然地“如其所是”吗?别忘了,逃离母国的目标不只是为了自由,还要试图成为“优秀的作家”。

母国(政治和文化生态)的分离虽已实现,而其自我意识的确定性却变得疑窦丛生。此种情形有点像是从天主教转移到新教,在缺乏有效(或外来)指导的状况下,内心的焦虑却大大增加了―你不知道如何被救赎,你也不知道是否确定会被救赎。在抵御陈规陋习的个人体验中,你不得不专注于价值的确定性,也就是说,不仅仅要成为能够写作的作家,更重要的是如何“成为其所是”。

寻找价值的确定性,其前提也就意味着“价值的未定性”,意味着“自我保证的欠缺”。用罗兰・巴尔特的话讲,这是在进入语言活动“无证据的领域”。非但自我保证没有着落,自我认识难以定型,就连写作本身也在疑虑中延宕,在希望和绝望之间徘徊。没有一种意义是充分的,没有一个标准是可靠的,没有一种意志是稳固的,没有一个时刻是入眠的……这是典型的“自我主义决疑论”的孤独。

也许疑虑本身会有助于深化,在作家身上培育敏锐的道德意识,一种绝不陈腐的感性力量,甚至在其阴郁而圣洁的精神火花中,催生神秘的召唤……但是从青春体验来看,这是一种巨大的孤独和磨难。与其说“巴黎永无止境”,还不如说“试炼永无止境”,而这就是我们在两部小说的主人公身上看到的那种压倒性的绝望和忧郁,一幅沉重的青春自画像。

同样是回溯青年艺术家生涯,构建一幅不成熟的肖像,库切的还原式叙述(尽管精简),对于孤凄情调的传达是要感人得多,而比拉-马塔斯的笔触则含有诙谐和游戏的意味,是在一个透彻的层次上所作的种种夸张,其魅力是在于保持一种清醒和反讽的距离,而其无序的实验风格仍是在呼应着卡夫卡日记中的一句话:“只有写作是无助的,它不安居于自身,它既是游戏也是绝望。”卡夫卡、乔伊斯和贝克特之后,此种“无助感”的传达逐渐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文化面向。无助,却也不乏执着,那种自我突围的英雄主义的昂奋,还有那种看似永无止境的试炼和自我救赎……

比拉-马塔斯的创作意识根植于他的世界主义立场,和现代主义美学思潮保持亲缘关系。后来他定居巴塞罗那,出版了近三十部作品,却始终声称自己是西班牙文学的“陌生人”(stranger),与现实主义和乡土观念格格不入,正如《巴黎评论》的采访人所言,其著作的中心主题是旅行(journey)―“作家总是在旅行并讲述其流离失所的状态……”而这种“流离失所的状态”(displacement)亦可视为“价值未定性”的延续而非完结。作家在垂暮之年创作的这部自传体小说,讲述的不只是年轻时代的经历,巴黎特有的文化和魅力,同样包括精神上尚未终结的流亡状态。它是一份鲜有怀旧色彩的自叙状,一种像是永远处于组合状态的解构与重构的行为。

罗兰・巴尔特在《小说的准备》中所描画的那个徘徊在“各种风格的苦恼”中的写作主体,也可以说是《巴黎永无止境》的写作主体。游离于希望和绝望、实然和应然之间,在“无证据的领域”中感受“自我保证的欠缺”,这当然是不成熟的文学青年所为,也何尝不是成熟的作家所应该做的,如果他(她)是一个真正的作家。

其实,《巴黎永无止境》的叙述并不散漫,也非无序;其复杂的“引文写作”所具有的流畅、和谐与精确,让人领略到作者掌控文体的能力。他的文学修养是引人瞩目的。他不仅善于引用,也善于评述,包括文学评论。对自传和文艺学均感兴趣的读者,会从中获得乐趣。谈到海明威的那个颇难诠释的短篇《雨中的猫》,他总结说:“我不喜欢把事情都写得清清楚楚的短篇小说。因为理解可能成为一种判决,而不理解则可能是一扇敞开的门。”谈到科萨林斯基的《巫毒之城》,他认为,作者舒舒服服地安于“局外人”的位置,这是其“混合结构”得以施展的秘密。

学无止境作文篇7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探讨职业学校内外部环境因素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希望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进而促进提高技校生的培养质量。人性是受环境影响的。

职业学校教育培养的是从事第一线工作的中高级技术工人,在注重培养学生一技之长学会做事的同时还应当注意训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如何与他人共事,具备良好的个人道德素质,也就是进行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所谓养成教育在这里主要是指学校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培养符合社会主流道德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学生的活动,涵盖了思想道德修养、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性、吃苦精神、坚强毅力以及沟通表达能力等方面内容。在当今社会,踏实稳重、诚信执著、文化素质、文明礼仪等“软性因素”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这些“软性因素”的优与劣往往成为左右学生就业成功与否的关键。而学生就业的好坏必将影响学校的社会信誉度,进而影响学校的招生和办学前途,所以抓好学生养成教育对职业学校来讲很重要。

学生养成教育的好坏主要通过学生在学校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等个人品德行为来体现。人的品德不仅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也是外部影响的结果;他是个人内部状态与外界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所以外部环境的好坏对学生的行为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劣币驱逐良币”效应足以说明后天的环境因素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力不可低估。正鉴于此,我在这里讨论一下学校环境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我们将学校环境分成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硬环境主要是指学校所具备的教学硬件设施及为学生学习、休息提供配套服务的物质设施基础,它是一种看得见的,可以适时调整的因素。而软环境主要指教学、管理人员对学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润物细无声,它是一种文化氛围,一经形成就难以改变的因素。

我们大多数人常有这样一种经验体会,每当我们进入环境高雅整洁的场所时,常常情不自禁地因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那种场合一个平常即使表现得比较遴遏的人也会尽量掩盖自己的粗俗,表现得谈吐文明、举止得体,一派富有教养的模样,好象换了个人似的,这大概就是所谓环境改变人的效应吧。而目前我们的校园环境整体上是不尽如人意的,无论是教学区还是生活区,虽然我们每天组织人员清扫卫生,但总能见到一些让人感觉不爽的场景。教室、楼道走廊的地面上永远有扫不尽的废弃物,清不干净的污水渍和随处可见的灰土痕迹.道路上不时有赫然可见的痰迹和行人随手丢掉的垃圾,裸露的花坛泥土上星罗棋布地点缀着各种废弃物,整个校园环境拖泥带水。空荡荡的校园里,见不到多少宣传文明礼仪的名言警句挂图和横幅,文化休闲娱乐设施少而单调,缺乏浓厚的人文教育气氛。人如其物,不能说我们学校不重视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学校各种制度和行为规范要求被反复强调向学生灌输,但是我们的学生吸烟、打架、不守纪律、衣着发型怪异等违犯校纪校规的行为现象时有发生,学生给外界的整体素质形象不是很佳。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随意的环境里,没有明显的外在因素来约束引导他们的言行举止。

即使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硬环境)条件,如果没有文明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软环境)来支持,那么学生的养成教育将大打折扣。人的美德是后天获得的,人没有现成的善性.人在完善人性的最初努力中需要成年人的帮助和指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职业技术学校,因受招生条件的限制,学生入校要求并不是很高,招进来的大多数学生是所谓的初高中升学无望的差生,他们正处在人生的转折期,尚未形成固定的是否观念标准,自身控制力相对比较差,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全体教职员工要为学生带好头,树好样,发挥正面的影响力,才不至于出现“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强调了教师不仅要学识高而且要品德端正、率先垂范,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道德价值观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正处于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期,我们要贯彻“教育即使人为善”的基本精神,遵循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目的,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养成。说到底,道德最后落实在行为上,教师的行为示范比语言指导对学生更具教育力量。如果说语言是最经常性的教育手段,那么榜样就是最有效果的教育手段。学生通过观察榜样在一定情境中的行为及其结果(如受到奖励或惩罚)无需要直接的强化,往往就会习得类似的行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试验表明,学生通过模仿榜样的言行举止可以习得其中隐含的道德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对比之下,我们当前的“软环境”不容乐观,我们的教师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实习车间,常常是无所顾忌地在学生面前吞云吐雾,各种不雅举止和言谈随时表露出来。师生之间缺乏基本的礼仪礼节,校园盛行的是所谓的“草根”文化。上梁不正,下梁歪。教师自身底气不足,那能去严格要求学生的行为养成。学校德育的成功,最终取决于教师的人格和行为的表现,没有教师的“身教”,就没有真正的德育,学校教育就不可能实现它的道德目的。

学无止境作文篇8

环境污染民事责任是指因人(公民、法人)的活动,致使生活环境或生态环境受到污染,从而损害一定区域人们的生活权益、环境权益或其他权益的行为人所应承受的民事上的法律后果。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属于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在我国古代就有萌芽,国外许多国家法律中都有详细规定。本文通过比较中外环境污染民事责任,提出我国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应坚持“二要件说”,即“行为违法性”不作为构成要件之一。指出我国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的弊端,建议完善无过失责任原则。针对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制定《公害防治法》,明确规定举证责任转移和因果关系推定原则。另外,将“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作为《公害防治法》的几种主要民事责任方式,并提出对污染受害者进行救济的几种途径。旨在预防和防止环境污染,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污染民事责任;无过失责任原则;举证责任转移;因果关系推定原则

前言

环境问题己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大问题,环境污染民事责任与环境污染行政责任,环境污染刑事责任并称为当代三大环境法律责任体制,其中环境污染民事责任是最薄弱的体制。研究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立法目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责任方式、救济途径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比较中外环境污染民事责任,指出我国环境污染民事责任中存在的缺陷,本文将对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抗辩事由、举证责任转移、因果关系推定等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1.民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1环境污染概论

环境,按照《环境保护法》第2条规定:“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污染,则是指由于人为的原因致使环境发生化学、物理、生物等特征上的不良变化,从而影响人类健康和生产活动,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现象。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污染越来越成为全球问题。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实现人类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1.2民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环境污染涉及面广,危害十分严重。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海洋、噪声等污染,严重危害了当代人的健康权、生命权、环境权、财产权等,同时还会影响胎儿发育、动植物生长,造成基因突变,直接威胁着后代人的生存。

本文认为,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完成这一系统工程,需要运用政治、经济、科技、伦理、法律等多种手段来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进行综合保护。其中,法律无疑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环境保护工作应纳入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而保护环境的法律手段也是综合的,需要运用全部法律手段对环境资源进行综合保护。刑法、行政法在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仅靠刑法与行政法来保护环境是不够的,因为刑法和行政法在防治污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刑法只是保护环境的辅助手段,它既不能消灭危害环境的根源,也不能补偿受害者的损失。环境法中有关环境行政方面的法律规范其着眼点是环境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依法行政,主要执行政府的社会公共职能,在侵权受害时,无法回复和填补受害人被损害的权益,民法在防治环境污染中可以弥补刑法与行政法在环境保护中存在的局限性。

民法在环境保护中有其独特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在环境保护方面,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因污染致害而引起的民事关系,解决一部分人污染环境导致另一部分受到损害这一社会问题,通过追究加害人的民事责任,实现社会公正。(2)通过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使污染行为得到及时制止,污染危害被停止,排除,受污染的环境尽快得到恢复。(3)通过对侵权者进行惩罚增强企业事业单位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广大群众,使全体公民更加自觉地保护环境,使环境保护真正成为公民的一项义务,从总体上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4)通过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既可以排除环境污染危害,又弥补了受害人的损失,实现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民法在调整因污染致害而引起的民事关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民法中某些规定在司法实践的处理环境污染案件中难以把握尺度,其中对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常用过错责任原则代替无过错责任原则处理事件,使污染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本文将从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入手进行研究,借鉴国外经验,对我国环境污染民事责任提出完善性建议,期望有益于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

2.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

环境污染民事责任,是指因人(公民,法人)的活动,致使生活环境或生态环境受污染,从而损害一定区域人们的生活权益、环境权益或其他权益的行为人所应承受的民事上的法律后果。

民法理论将民事责任分为两大类,一是违约责任,二是侵权责任。《民法通则》第三节侵权民事责任第124条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可见,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属于侵权责任中的一种,但与一般民事责任比较,它属于特殊侵权民事责任。

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以过错责任原则代替无过失责任原则处理环境污染案件,使受害人的损失无法得到赔偿,也不能很好的预防污染的发生。对于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中的民事责任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民法学者多有论述,本文也将着重论述这二个方面问题。

2.1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归责的涵义,是指行为人因其污染行为致人损害的事实发生之后,应依据何种标准确认和追究污染行为人的民事责任。这种法律价值判断因素,即是法律应以行为人的过失还是应以已发生的损害结果作为价值判断标准,从而使行为人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使受害人的损失得到填补。

归责原则在整个侵权法中居于重要地位。侵权法的重要功能之一在于对受害人所受损失的填补,因而如何解决损失的分担问题是整个侵权法的重要问题,而归责原则是确定行为人的侵权民事责任根据和标准,是侵权责任的核心,决定着侵权行为的分类、构成要件、举证责任的负担、免责条件、损害赔偿的原则和方法、减轻责任的根据等等,可以说,侵权行为法的全部规范都基于归责原则之上。[1]环境污染民事责任是侵权责任的一种,因此,确定合理的归责原则,建立统一的归责原则体系,对确认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十分重要。

2.2我国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归责的弊端

环境污染民事责任以环境侵权行为为前提,而这种侵权行为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在民法上,侵权行为有一般侵权行为与特殊侵权行为之分。一般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因过错实施某种行为致人损害时,适用民法上的一般责任条款,主要是过错责任原则;在举证责任上,通常采用“谁主张,谁举证”的方式。[2]而特殊侵权行为是指当事人基于与自己有关的行为、事件或其他特殊原因致人损害,依据民法上的特别规定或特别法的规定而应负民事责任,特殊侵权行为适用民法上特别的责任条款或特别法的规定,主要是无过失责任原则:在举证责任上,采取“举证责任倒置”方式[3];在免除责任方面,有着严格的限制。

这是因为过错责任原则坚持“无过错即无责任”的原则,要求受害人必须举证,证明加害人有过错,方能获得补偿,是以制裁加害人为目的的一种责任原则。这种措施常常使无辜的受害人难以寻求补偿,因而显得对受害人极不公平。而环境污染民事责任是以消除污染危险、排除污染行为,对污染受害人进行补偿为目的。

我国环境污染民事责任是以这种特殊侵权行为为前提,在民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对没有过错,造成污染环境的致害人应承担什么责任也有规定,但存在不足。尽管多数学者认为,我国环境侵权行为在归责原则上采取无过失责任主义,无论《民法通则》还是环境保护法都有所体现,但内容过于简单,而且在程序法中也缺乏相应的配套性条文。例如,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的第2款和第3款“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124条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可见环境污染致人损害适用无过失责任原则,但这种无过失责任是以“行为违法性”为前提的,国内大多数学者都把“行为违法性”作为环境污染侵权的构成要件之一,这就容易在司法实践中造成用过错责任原则代替无过失责任原则,给司法实践带来诸多的不便。因此,实践中存在着名为无过失责任,但实质上是按过错责任来操作的情况,无法实现无过失责任的法律目的,这是我国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的弊端。下面本文将就“何仕秀诉邓大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4]来说明。

此案中邓大友经镇政府批准建农副产品加工房,该加工房内产生的噪声、废气、粉尘等严重影响了何仕秀等邻居的休息。四川省间中市人民法院审理中要求被告何仕秀负责举证.因被告对粉尘、废气等污染是否超过了国家标准缺乏有利证据而不予支持。本案争论的焦点集中于环境污染致人损害责任的性质究竟为过错归责还是无过失归责。

《环境保护法》第41条第1款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以此规定可判定环境污染致人损害适用于无过失责任原则没有异议。

此案中邓大友的加工房开工后,其噪声、废气、粉尘、震动已影响了何仕秀及其他村民的正常生活,应认定其行为已构成环境污染并且造成了损害后果。这时候,应由邓大友举证证明(即被告负责举证)根本不存在污染损害,或者该污染损害后果是由不可抗力,受害人自身过错或第三人的过错造成的。否则,邓大友应当承担环境污染损害的民事责任。本案中由原告何仕秀负举证责任,这是与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无过失责任原则相悖的,是不正确的。分析造成这种不正确判断的原因:

(1)我国无过失责任原则虽然在《民法通则》、《环境保护法》等实体法中有规定,但大多以行为违法作为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

(2)在司法实践中容易造成用过错原则处理案件,或者名为无过失责任原则,实际仍是过错责任原则,例如本案中间中市法院仍按过错责任原则实行“谁主张,谁举证”。

2.3制定《公害防治法》促进可持续发展

我国近年来公害事件增多,酸雨、大气、河流等污染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但以往的环境保护法在司法实践中容易出现按过错责任原则处理事件,使受害人损失无法得到补偿。为了更好地防止污染行为的发生,弥补受害人的损失,进一步实现代内与代际公平,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需要制定一部《公害防治法》,将无过失责任归责原则体现于这部法律之中,更好地实现防止污染、治理公害,清洁环境的目标。本文中所指的公害是指“以由于日常的人为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或破坏为媒介而发生的人和物的损害”这一概念包含二层意思:(1)公害是人反复进行的日常活动所产生的损害。(2)公害必须是以地域性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为媒介而产生的损害。

2.4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由于环境污染属于环境侵权行为,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又可称为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也就是指构成具体侵权行为必须具备的条件。

2.4.1违法性与否作为构成要件的不合理性

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的主要代表为二要件说和三要件说,两者的分歧是应否以行为的违法性为其构成要件。三要件说大致可以表述如下:(1)污染环境的行为具有违法性;(2)有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害事实;(3)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与污染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5]而主张二要件说的学者认为,环境污染侵权的构成要件是:(1)须有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事实;(2)须损害与污染环境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6]

国内大多数学者都赞成三要件说,但本文认为二要件说更合理。在工业社会,人们的行为更多的受到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约束。违反了强制性标准就是违法,符合标准的行为就是不违法,但是没有违反标准造成损害的情况也很常见,特别是在环境污染方面。如果多家企业向同一条河流排污水,尽管每家企业排污都不违反标准,但可能导致该河流污染,也同样造成了环境污染的事实。并且损害事实与排污行为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尽管排放污水行为不违法,也要承担环境污染民事责任。

我国《民法通则》第124条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该条规定似乎认为承担民事责任必须行为要违法,这与“二要件说”不相符,建议修订《民法通则》时将此条进行修改。

首先,将行为违法性作为独立的责任构成要件的观点,不符合我国现行的民法观点。根据《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的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此可见,我国民法并没有仿造德国民法的规定,将“不法”、“违法”作为侵权行为责任构成要件;其次,由于污染防治法不可能像刑法那样采取法定主义,对各种侵权行为做出集中的举例规定,尤其是因为侵权行为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法律上不可能全面列举各种侵权行为,特别是因为民事侵权行为大多为过失行为,许多损害是因为人缺乏注意和足够的技术等原因造成的,对这些过失行为很难判定其是否具有违法性;再次,由于环境污染侵权纠纷错综复杂,各种致人损害的行为难以用违法性标准进行判断,若把行为的违法性作为责任构成要件,极易使许多致人损害的行为人因其行为的违法性难以确定,而使其被免除责任,这时对于保护受害人利益,充分实现环境污染的补偿职能是不利的。所以本文认为,行为违法可不作为环境污染致害的要件之一。

对于大多数学者提出的二要件说中的“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害事实”,本文也有不同看法。提出将“污染环境的损害事实”用“污染环境的危害”来表述。环境污染具有复杂,潜伏时间长等特点,“污染环境的危害”既可以包括污染行为发生之初潜在的危险又可以指己经造成的损害事实。所以二要件说可以表述如下:

(1)污染环境的危害,这里的危害指潜伏的危险和造成的损害事实两方面

(2)污染环境的危害与环境污染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下面针对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分别进行论述。

2.4.2污染环境的损害事实作为构成要件的不合理性

国内很多的学者都把污染环境的损害事实作为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这是因为:损害事实是侵权行为损害赔偿法律关系赖以发生的根据,是构成侵权行为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环境侵权适用于无过失责任原则,不以过错为其构成要件,但也必须遵循“无损害,无赔偿”的准则,必须以损害事实的存在为基础。污染环境的损害事实主要是指污染或危害环境的行为致使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公民的财产、人身受到损害的客观事实。但本文认为将污染环境的危害作为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要件之一更确切。这里的危害既包括了污染环境的损害事实,也包括污染行为发生但未造成严重后果之前的潜伏危险。如果仅以“损害事实”作为环境污染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则只能在损害事实发生后采取补救性的损害赔偿或恢复原状等救济措施,或对正在继续、反复发生的环境侵权行为采取除去侵害等防范性措施,而无法在有造成损害之虞、但尚未造成实际损害结果之前就采取防止侵害的预防性措施,不仅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环境危害,而且往往会使危害后果严重化、扩大化,对公众生命、健康、财产、环境资源等造成严重损害——这已为发达国家公害泛滥的沉痛历史教训所证实。所以在民事责任方面强化预防手段的运用十分必要。

环境污染的损害事实具有复杂性、潜伏性、广泛性等特点,因此把损害事实分成潜在的危险及己然的损害事实两类。潜在的危险适用于民事责任中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排除潜在的危险应该成为环境污染防治法的研究方向。发达国家对环境的治理己逐渐从“末端治理”转移为以“预防为主”,这也是保护全球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果我国仍然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对全球环境将是极大的破坏,也不符合时展趋势。中国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承认,中国过去所采用的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目前正在由污染物的“末端处理”政策向预防性环境政策转变。以“危害”作为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可以在有造成损害之虞时受害人即可要求侵权行为人或环境行政机关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达到防止和减轻实际损害的目的,所以把污染的危害作为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更有利于保护环境。

2.4.3因果关系的认定

在环境侵权领域中,因果关系是指污染环境的损害事实与环境污染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果关系的认定比一般侵权损害因果关系的认定更要复杂。例如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某些“公害病”,在科学上难以很快做出说明,有的至今尚无定论,有的需要很多年才能查明事实真相。20世纪50年生的日本熊本水俣病的致病原因,就是经历了十年之久其真相才大白于天下的。由此可知,证明污染环境损害事实与环境污染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难度之大。我国没有关于因果关系推定的法律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这一原则在环境污染案件中得到承认。我国最早的一起环境民事案件:1980年青岛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王娟诉青岛化工厂氯气污染案中,就运用了因果关系推定原则。该案中王娟因吸入青岛市化工厂泄漏的氯气而患病,就此损害事实王娟诉讼到法院要求青岛化工厂赔偿损失。

法院查明:大量医学旁证证明了吸入大量氯气,可以引起支气管哮喘病,而且有的可持续多年;职业病医院认为“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既可能是由氯气中毒引起的,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调查表明王娟在此之前没有患过支气管哮喘病,且其近亲属中亦未发现此种疾病。据此,法院推断青岛化工厂的氯气外溢是王娟患“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病的原因,两者具有因果关系。这是我国环境侵权案中最早运用因果关系的典型。

2.4.3.1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举证责任转移、因果关系推定

由于环境污染因素复杂,潜伏时间长,举证涉及到很多的科学技术问题,因果关系也不是普通方法所能确定的,如果固守传统因果关系理论,势必因证明的困难而否定被害人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因此,举证责任转移的原则和因果关系推定便应运而生。

举证责任是指民事诉讼中一方当事人提出主张,对这种主张应由谁来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

在环境侵权方面,只要原告提供初步证据,证明自己受到的损害是由被告造成的,这时举证责任就转移到被告一边,这就是举证责任转移原则。如果被告不能证明损害不是其造成的,那么就可以推定被告的侵害和原告所受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被告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与此紧密相关的举证责任倒置原则是指在侵权案件中,原由原告承担的举证责任,改为由被告举证,或者原告只需提出受到损害的证据,如果被告否认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则必须提出反证。[7]举证责任的转移或倒置目的都在于减轻原告的举证负担,加重被告的举证责任,从而提高原告请求损害赔偿的成功率。

我国立法上没有规定举证责任转移或倒置,在举证责任上坚持“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原则。我国1991年《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但是最高人民法院于1992年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的第74点规定:“在诉讼中,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但在下列侵权诉讼中,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被告否认的,由被告负责举证:(1)因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2)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3)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这是一个典型的关于举证责任转移的规定。其列举的适用范围基本上都是属于适用无过失责任原则的领域。根据这一规定,原告的举证责任主要是提出侵权事实,包括自己受损害的时间、地点、程度及被告的相当程度的关联性,被告否认侵权的话,必须举出相反的证据,即能证明自己的行为与损害发生无因果关系的证据,否则,被告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可见,《意见》中规定的举证责任转移是因果关系证明责任的转移,这一转移又直接导致因果关系推定的适用。

尽管在司法实践中我国已经运用了举证责任转移、因果关系推定,但是环境保护基本法和单行法并没有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下来,所以在执行过程中多有偏差。例如在前文中所提到的四川省间中市人民法院审理何仕秀诉邓大友一案,本应由被告邓大友负举证责任,但法院仍按一般侵权责任举证的方式要求何仕秀负举证责任。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要尽快完善环境污染防治法。本文认为,有必要在《公害防治法》中明确规定举证责任转移和因果关系推定原则。负举证责任由原告转移给被告,可以更方便受害人得到补偿,制裁致害者,有效保护环境。同时在司法实践中能够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3.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方式

环境污染致人损害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其侵权责任方式有独特的一面。我国《民法通则》第134条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1)停止侵害;(2)排除妨碍;(3)消除危险;(4)返还财产;(5)恢复原状;(6)修理、重作、更换;(7)赔偿损失;<8)支付违约金;(9)消除影响、恢复名誉;(10)赔礼道歉。由于环境污染损害是特殊侵权行为之一,因而即使是适用于一般侵权行为责任方式,也未必适用于环境污染致害的侵权行为。我国《环境保护法》第41条第1款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水污染防治法》第55条第1款、《大气污染防治法》第90条、《环境噪声防治法》第61条第1款等都作了类似的规定。这些法律中,把“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作为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但是,结合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司法实践,《民法通则》第134条列举的承担民事责任的十种,适用于环境污染的有五种,即: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所以本文认为,为了预防和防止污染行为,消除潜在的危险或已然的危害,应该更多适用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这几种民事责任方式。通过这几种民事责任方式,将污染行为防患于未然,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面结合环境保护法律的具体规定分别论述。

3.1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停止侵害是要求环境侵权的加害人立即停止侵权的民事责任方式。停止侵害的责任形式可适用于各种侵权行为。这种责任形式的主要作用在于:能及时制止侵害行为,防止扩大侵害后果.停止侵害适用于污染、破坏环境者正在对受害人实施侵害的情形,受害人依法请求停止侵害,以便恢复受害人的环境权益。停止侵害既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与其他四种民事责任合并适用。我国目前的环境污染防治法中还没有关于停止侵害责任方式的规定。

排除妨碍适用于环境污染行为给受害者已经造成妨碍或将要造成妨碍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受害人得依法请求排除妨碍。妨碍也可以是势必要出现的,所谓势必会出现,是指确实构成某种危险,而不是受害人的想象和揣测。排除妨碍可以更好地防止已经发生的污染行为继续扩大,应该成为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主要形式之一。本文认为,在制定《公害防治法》中,应该适用排除妨碍这种民事责任方式。与停止侵害一样,排除妨碍既可单独适用,也可与其他民事责任方式合并适用。

消除危险指要求侵权人消除因其行为给他人合法权益带来危险的一种责任方式。消除危险适用于环境侵权行为给他人的人身、财产以及环境权益构成威胁时,并非指已造成实际的损害,而是指极有可能造成危害,如,某企业违反环境法律法规,排放的污染物严重污染了周围环境,威胁着近邻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时,受害人有权要求该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危险。消除危险与停止侵害、排除妨碍一样,既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3.1.1三种民事责任方式在环境案件中的适用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三种民事责任方式在环境案件中经常适用,在环境纠纷处理的实践中,环境污染的大多数受害者首先提出的要求就是要污染者立即停止并排除己经发生的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行为。这些责任方式是侵害行为发生还没有造成危害后果或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的情况下,要求行为人采取措施以制止或排除侵害。这些责任方式对于环境侵权来说,是一种积极的更能起到预防和防止作用的有效手段,有的学者称之为“防止性的方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62条的规定:“在诉讼中遇有需要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的情况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先行做出裁定。”先行裁定在性质上是人民法院确定民事责任的一种具体方式,它一般是在侵害正在进行,不采取裁定将导致损害扩大的情况下采取的,并且仅适用于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三种民事责任方式。采取先行裁定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正在进行或延续的损害,防止损害进一步扩大,维护权利人的权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具体体现在环境保护法中,是为了预防和防止污染行为的发生,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我国环境保护法中并未明确规定这三种民事责任方式。

环境污染防治法仅规定了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这二种责任方式。《环境保护法))第41条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大气污染防治法》第62条规定:“造成大气污染危害的单位,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遭受损失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其它的污染防治单行法也有类似规定。

本文认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这三种责任方式应该成为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防止污染在前,治理污染在后,我国不能再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所以在污染行为发生时,要求致害人采取措施消除因其侵权行为给受害人的合法权益造成的损害是十分必要的。这三种责任方式有利于消除潜在的污染环境的危险,防患于未然,更好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议将这三种民事责任方式在制定《公害防治法》时规定下来。

3.2赔偿损失

赔偿损失是指加害人因自己的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人身、财产和环境权益损害时,加害人应依法以其财产赔偿受害人的经济损失的一种责任方式。既定的损害事实可以分为财产损害、人身损害、精神损害(又称无形损害)和环境权益的损害。民事责任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受害人的损失进行填补,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财产责任。而在环境污染案件中,也涉及到精神损害的赔偿问题。在环境侵权案件中,经常出现侵权行为对受害人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使受害人遭受巨大的精神痛苦。

精神损害又称无形损害,是指行为人侵害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环境权等使公民产生恐惧、悲伤、怨恨、绝望、羞辱等精神痛苦,以及使公民神经受到损伤等。精神损害虽然具有无形性,不能以金钱来计算和衡量,但损害事实是可以确定的,而抚慰受害人的精神痛苦的物质条件是以金钱来衡量和支付的。在英美法中,受害人死亡,其近亲属得主张精神损害,而在对人身或人格侵害的案件中,受害人可就疼痛,痛苦或其他方面的精神损害主张救济。日本的公害判决,是承认精神损害赔偿的。我国对精神损害赔偿,民法中尚无具体规定。由于环境侵权常常导致受害人精神损害,确实有在法律上加以规定的必要,建议在制定《公害防治法》时加入精神损害赔偿。

3.3恢复原状

环境污染的民事责任中恢复原状是指将损害的财产或权利基本上恢复到被侵害前的状态。适用此种责任形式要求具备两个条件:第一,须有恢复的可能。这主要是指环境被污染破坏后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恢复到被侵害前的状态的情况。第二,须有恢复的必要。这主要是指恢复原状的代价须合理。如果环境的污染、破坏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恢复,或者恢复原状以经济代价过高,明显的不合理,则应采用其他责任方式来代替恢复原状。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害往往难以逆转,无法完全恢复到被损害前的原初状态,因而适用这种责任形式,只能要求大致恢复了原状。恢复原状主要是用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方面,当加害人破坏环境或自然资源时,如果能够恢复原状,应当尽量使加害人承担这种民事责任,这样有利于环境保护。

如何掌握恢复原状的尺度是个难题。我国的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中没有规定恢复原状这一责任形式,只是对污染致害者处以罚款规定的较多。《大气污染防治法》第48条规定:“违反本法,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并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建议制定《公害防治法》时将对致害者罚款的一部分用作治理污染,由受害者代为恢复原状。

结论

“民法为众法之基”,本文选择民法与环境法的交叉点《环境污染民事责任之我见》作为论文题目,旨在完善环境保护法律,预防和防止环境污染发生,给污染受害者以必要补偿,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通过比较中外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笔者认为我国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应该借鉴国外经验,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应该指出,我国目前环境污染归责原则存在弊端,不够完善。虽然环境保护单行法及某些特别法都体现无过失责任原则,但规定的不明确,在司法实践中常常出现以过错责任原则代替无过失责任原则,要求原告举证,不利于对受害人的救济。对于举证责任转移,因果关系推定等原则也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关于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的举证责任转移问题,只有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1992年《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至于因果关系推定原则,既缺乏法律规定,又没有司法解释,目前只是在一些判例中得到运用。在环境污染侵权案件中,举证责任转移、因果关系推定原则,对保护受害人的人身、财产、环境权利至关重要,应该规定在环境保护法中。

国内很多的学者认为把行为违法作为环境污染侵权的构成要件,但笔者认为只要污染损害事实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违法性与否可不作为构成要件之一。我国《民法通则》第124条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该条规定似乎认为承担民事责任必须行为要违法,这与环境污染民事责任作为特殊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不相符。建议修改《民法通则》时将该条文改为:“有污染致害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针对环境污染日益矛盾,有关法律不完善的情况下,有必要制定一部《公害防治法》,明确规定无过失责任、举证责任转移、因果关系推定等原则。使司法实践中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更好地保护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注释:

1.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19页

2.王利明,民法侵权行为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24页

3.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55页

4.中国审判案例要览,1994年综合本,822页

5.曹明德,环境侵权法,法律出版社,2000,164页

6.王利明,民法•侵权行为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455页

7.中国环境法制,国防工业出版社,1994,290页

8.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I996,267页

9.王明远,环境侵权制度法律救济,法律出版社,2001,292页

参考文献

1.乔世明,环境损害与法律责任,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2.王曦,国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3.韩德培、肖隆安,环境法知识大全,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4.曹明德,环境侵权法,法律出版社,2000。

5.文伯屏,西方国家环境法,法律出版社,1998。

6.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7.(德)拉伦茨,德国法损害赔偿之归责原则,参见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5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60-261。

8.国际比较法百科全书•侵权行为•为自己行为之责任。

9.陈泉生,环境法原理,法律出版社,1997。

10.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11.中国审判案例要览,1994年综合本。

12.王利明,民法•侵权行为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13.刘景一,环境污染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14.中国环境法制,国防工业出版社,1994。

15.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

16.解振华,中国环境典型案件与执法提要,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上一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范文 下一篇:魏书生班级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