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和做课文范文

时间:2023-09-15 09:41:31

说和做课文篇1

关键词:课前预习;学习乐趣;团队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性的教学课程,要求打下扎实的语文知识基础,这将为以后的语文创作提供很大帮助。那么,应采取什么有效方法让小学生学好语文呢?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就是说,要想做好一件事,必先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也就是说小学生要想上好课,课前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小学语文课前做好预习的必要性

有句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虽然说小学语文教学属于基础教学,许多人简单地认为,小学语文学习主要是靠多记点字词,多背点课文就可以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与简单教会他们知识相比,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和思考显得更重要。而如果小学生课前在老师、家长、同学的帮助下预习课文,认真思考,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减少学习困难,也能够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同时有助于小学生从小养成做事前做好准备的良好习惯。因而做好小学生语文课前复习理应受到老师、家长的引导和支持。

二、高效做好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策略

1.强化学生课前预习的意识

只有充分认识到做好预习工作的重要作用后,才能真正投入到实际行动中。同时,也只有真正投入实践中才能理解课前做好预习的重要性。这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家长的全力配合。事实上,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教师都强调要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但效果不佳。很多学生不以为然,认为课前预习浪费了自己宝贵的课余时间。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妨转变做法,与其重复强调纯理论,还不如通过实际行动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效果。比如,安排两个平时语文水平相当高的学生来进行课文讲解。一个课前不预习,一个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让同学亲眼看看这两位学生的表现。最后教师做出总结,强调课前做好预习的重要性,这样就能让学生看到课前做好预习的良好效果。对于家长来说应做好一名指导者和监督者的身份,在家里应该时刻提醒子女做好课前预习,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帮助他们做好预习工作。我相信,通过教师和家长的精心努力,学生逐渐会意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并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2.从实际出发,科学布置预习内容

在现实情况下,学生的能力水平存在着高低差别。这就说明教师在安排预习内容时应该考虑清楚,对于那些学习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若给他们分配到较难的内容,不免会挫伤他们的自信心。所以教师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安排复习内容。同时,在内容安排上应该做到系统化和层次化,让学生由浅入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学习乐趣。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对那些课前预习做得好的学生,教师应该提出高度赞扬,这也体现教师对学生努力的鼓励和对课前预习的重视。

3.多方式预习,趣味学习

处于童真时代的小学生对事物充满了探究心和乐趣。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突出特点,灵活转变多种方式,让学生寓学于乐。课前预习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啃书本或者做几个题目。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说,让学生亲近大自然,仔细观察一种植物,然后随兴写下自己的一点感受,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鼓励召集附近的几个同学围绕课本知识一起搞个知识竞答大赛,获胜者有奖,这必然能够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总之,对于课前预习不能一味让学生埋没在书海中,不能让他们感到这是一份无聊的任务,而应该成为他们的习惯,甚至是一种乐趣。在我看来,只有这样的课前预习才能算得上是高效的。

4.合作预习,分享收获

有句话说得好,交换一个苹果,还是一个苹果;而交换一个思想就拥有了两个思想,甚至是更多思想。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懂得交流讨论,这对于学生间的进步具有很大帮助。因而在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中同样可以运用这种理论。我们可以把一个班分成若干个单位,让他们合作预习。在小组中让他们尽情交流各自的想法,共同解决一个难题。如此一来,既能达到很好的预习效果,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达到预习的增值效果。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作为一种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不单单只是一种加强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的手段,更是对语文课堂知识的延伸。它对学生的自学、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帮助,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珊珊.在规范下自主:小学语文的课前有效性预习[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1(11):25.

[2]贺青山.重视语文复习环节,提高学生自学能力[J].教育革新,2010(09).

说和做课文篇2

[关键词]小学;表达;能力;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教师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实践中体会、掌握语文规律。”根据这些要求,在日常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未雨绸缪――课前充分准备

在Z文课堂上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准备。教师的课前准备主要是备课和上课用具的准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考虑到识字后进行表达练习的总体要求。在设计课堂学习环节的时候,安排相应的内容和环节。确定教学环节后,还要准备上课必备的教具。如在设计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做什么事最快乐》的时候,除了安排朗读课文、随文学习10个生字外,可以设计“我会演”“我会说”两个实践运用环节,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做对别人有用的事情,就会感到快乐”的道理。然后,让学生说说在班级中做什么事情最快乐;在家里、在公共场所做什么事情最快乐。为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增加表演的趣味性,除了针对课文准备青蛙、啄木鸟、水牛和蜜蜂的头饰外,教师还可以准备马、狗、蜻蜓等动物的小头饰,让学生在表演时能选择使用。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军人站岗、环卫工人扫地等图片,让学生在说话练习的时候,思维从动物角度拓展到社会生活角度。总之,教师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语文课堂上带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二、躬行实践――课上注重表达

尽管语文学科是母语教育学科,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词汇贫乏,使用的句式少,因而常常会出现一些表达不明确、不完整或不规范的情况。语文教学除了积累字词,还需要教师从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这两个方面注重训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习汉字,学习语言运用,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1.结合阅读课进行情境口语表达指导和训练

阅读教学除了随文学习字词外,还应该结合阅读教学的内容,创设口语或书面语表达的情境,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表达方面的指导和训练。如在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的时候,根据单元主题自然风光,除了感受课文介绍的黄山奇石、黄果树瀑布和日月潭的秀丽景色外,还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景色,了解家乡,渗透爱家乡教育。因此,在学习这一单元课文的时候,我设计了随文说话练习,请学生向没到过黑河的人说说家乡哪里最美。

为了让学生说得通顺流利,我指导学生说话的方法:模仿句式说话或者独立进行说话练习,无论哪一种,说之前要想好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在口语表达前要先构思,安排好说话的顺序,培养思维的条理性。我告诉学生,可以借鉴课文的句式,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句子向大家介绍。指导后,学生仿照课文的句式,抓住家乡景物的特征进行说话练习。学生自豪地向大家介绍:“我的家乡就数五大连池最漂亮了。这个地质公园里的火山形状奇特,有的像一个大圆锥,有的像一个倒扣的大锅,还有的火山石像奔腾的海浪。”这样的练习既能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句式进行说话,又能渗透爱家乡教育,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目的。

2.结合写话练习进行书面表达指导和训练

教科版教材还安排了“能说会写”板块,主要是结合阅读内容,进行语文实际应用方面的练习。教师可以根据写话练习的要求,在口语表达的基础上进行书面语表达的指导和训练。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能说会写的题目是“我想去……”在做练习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通过给学生播放PPT图片,看各地风景的照片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我国各地景色之美。然后,先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然后再次强调写之前要先想好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在动笔写。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进行了口语表达练习,在写话前又进行了口语表达练习。在动笔写的时候,就能够有条理地说清自己想去的地方是哪里,那里的什么景色最吸引你,向大家说清楚。一年级下册能说会写“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时,我也先让学生结合本单元阅读课文的学习,说一说小鹰、小猴等都自己做了什么事,然后,再想一想自己能做什么事,是怎样做的,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这样的要求就是引导学生在表达之前要先想清楚,就是构思过程,无论是口语表达还是书面语表达都进行这样的指导,然后再练习。学生在具体说话、写话的过程中就会养成表达之前构思,养成说话、写话有条理的思维习惯。

3.结合“语文七色光”进行综合表达练习

“七色光”是根据单元主题设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包括基础值和基本技能练习、日积月累、知识窗、综合学习活动。一般包括开心一刻、听力练习、大家一起来等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内容,进行表达的指导和训练。如在学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时候,语文七色光就安排了介绍的实践活动,根据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介绍物品的综合练习。先让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小物品或小玩具,然后和前后桌同学带来的物品互换,说说你怎样介绍。然后将这些物品随意组合,根据自己的想象编写一段话,说清一个故事情节。这个练习,体现了综合活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有的学生将几个小动物玩具放在一起,组织动物运动会;有的学生以笔筒等物品为话题,述说了礼物的来历……最后,教师让学生将活动中自己说的话或者看到的事情写下来。这样的综合活动课既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玩具等物品进行说话练习,说话之后再进行写句子练习,说和写巧妙地结合起来。说和写的内容是学生熟悉的,说和写的方法,教师也在具体的活动中,结合学习内容进行了指导,学生就能够说得出、说得好了。

4.结合学校活动进行表达练习

除了运用教材内的阅读课、写话练习和综合活动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班队会,结合学校的活动进行表达练习。如结合“六一”儿童节组织的活动、学校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利用班队会课组织相应的主题班会,给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能根据情境要求,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在实践中进行表达运用练习。

三、日省月修――及时反思调整

为了提高小学低段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要结合日常语文教学,在识字、阅读、写话和综合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口语和书面语表达的指导和练习。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不同形式的说话或写话练习。在课后,教师还要及时反思、总结,反思在教学实践中,什么样的方法效果更好,什么样的形式学生更加喜欢。如学习第四册14课《快活的小河》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和同学一起分角色表演,主题是作为小学生,你愿意和课文中的谁做朋友?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兴高采烈地和同学练习着。表演的时候,有的学生愿意和泉水做朋友,也有的学生愿意和小河做朋友,因为,它后来变得更加勇敢了。课后反思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文的具体内容,设计比较开放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口语表达,真正做到说得出、说得顺、说得好,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其他类似的课文中,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只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准备,课上结合阅读教学有意识地进行口语和书面语的指导和训练,低段学生的表达能力就能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鑫.语言表达能力训练[J].西南交通大学,2011,(02).

说和做课文篇3

为了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小学语文课提供了许多口语训练的素材和形式。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优势,构建口语交际模式的阅读课。经过探讨,我总结了以说为主线的模式:预习自说──朗读仿说──讨论互说──总结评说。

1.预习自说。阅读总建立在学生对课文预习的基础上,而预习情况反馈,提供了交流学情空间,拓展新知。应让学生自说预习中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疑难。

2.朗读仿说。阅读课就是教师指导下的读书课,训练任何一种语言能力都离不开读,特别是“对话”可让学生自选角色朗读,读中感悟真情。通过模仿表演反复训练,自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讨论互说。阅读是一种个性色彩极强的活动,通过对课文感知,学生有了“第一印象”,教师放手让学生解疑问难,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学生畅谈对课文的理解,创造乐说、会说、能说的氛围。

4.总结评说。阅读教学中对问题探究,课文朗读,习题训练等都要指导小结评说。让学生在分析、梳理、归纳的思维训练中培养口语表达的具体性,严密性,提高表达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尽情倾吐内心的感受,实现同学间的信息沟通与启迪。

这一教学模式把阅读和听说融为一体,学生说中感知课文,说中感悟课文,读中积累语言,说中品析课文,真正学会语言。

二、开展活动,创设口语交际的氛围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动手、观察、体验、想象、创新。开展活动,能丰富口语交际的内容,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技巧,提高听、说、交往的能力。

1.引导“玩”中说。学生的自我表述只有在自由自在的空间才得以孕育、诞生。如《踩气球真有趣》活动课,让学生在草地围圈而坐,蓝天白云,绿树草地,鸟鸣蝉叫,孩子们回到大自然的境界里,进入最佳氛围,学生互相追逐,出现许多不同的有趣场面。这时引导学生自主看说,选择观察对象,摄取说的素材;生生互评,师生互评(评语言,评内容,评仪态)。这种自由、和谐、愉快的氛围成了学生表现自我的最佳“土壤”。

2.引导“做”中说。凡学生自己经历或亲手做的事,说起来总是那么绘声绘色,感情丰富。如《比比谁的手巧》活动课,课前让学生利用废弃材料自制小作品,做做说说;课中介绍作品,互相评说;课后开展销会,产品推销,创设交际过程。

3.引导“议”中说。教师根据训练要求,设计话题,让学生根据话题,发表看法。提出见解,如上《我心中的老师》口语交际课,可设计:①创设情境,激发说趣;②老师示范,提出要求;③小组讨论,相互介绍;④相互采访,自由评议。

三、关注社会,寻找口语交际的源头

生活是口语训练的主要源泉。因此,教师要主动帮助学生巧搭“说”的舞台,创设富有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情趣的语境,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舞台’冲,观察表达。如开展“爱”的系列口语交际活动可作如下设计:

系列一:《爱我家庭,从真做起》说话课,以学生孝敬长辈为材料进行同桌互说,汇报评说,培养学生关心长辈的真情。

系列二:设计《爱我校园,从小做起》说话课,以学生做好事为材料进行练说,激发学生爱校的情感。课前开展“我们的校园我们爱”的活动,课中分小组汇报交流自己所见所闻。同时在别人说话中参与评价,最后去采访做好事的同学。从而使口语交际成为交流心得,增进情感的教育活动。

系列三:开展“爱我环境,从近做起”调查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家乡环境的污染情况,明确环保重要性。

课前阅读有关环境知识书报,使学生心有环境。并按水源、空气、居民小区三方面调查记录。课中以水源为例,明确说话要求,先说污染,再说危害,最后说想法,同桌互说,巩固要求。然后分组自由讨论“空气”和“居民小区”的情况。课后延伸,进行跟踪调查,做“环保小卫士”,评选“环保小卫士”。这样让学生调查社会、多角度观察,学生纷纷把改造家乡环境的想法说出来。

四、展开想象,拓展口语交际的视野

小学生对未来总是充满着神奇美妙的幻想。利用小学生这一特征,设计幻想语场,拓展口语交际的视野。

说和做课文篇4

关键词:语言;积累;实践

我国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四次提到了语言积累,特别强调通过阅读进行积累,通过生活进行积累,通过运用进行积累。语言积累是形成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丰厚的语言积累必将转化为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说则“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写则“文思泉涌,妙笔生花”。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语言积累做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立足课内,认真做好、做细课堂教学教材、课堂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主阵地,因此教师要做好、做细课堂教学

首先是适当的说话指导。在现行教学实践中,低段积累没有引起多数老师的重视,认为积累应在中高年级中进行。孰不知,没有坚实地地基是不会有高楼的。因此,我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词句训练,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利用教材中的每一幅彩图,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达到从词语到短语,从短语到句子,从句子到段的运用。新课标课文,每篇都富有童趣,而且很多课文都留有很大的空白,教师应该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为学生提供说话写话,再创造的情境。比如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我设计了这个环节:青蛙跳出洞口以后的故事。

其次是重视朗读与背诵。朗读是一种眼、耳、口、脑同时并用思维和语言的综合活动,它有其他学习手段不可比拟的作用,它能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语言,记忆语言,积累语言。所以我在阅读课的时候,重点抓好课文的朗读。强化初读,有重点地指导的精读。在初读、精度的过程中,用有声有色的范读来引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同时运用同桌读、小组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增加学生接触语言的机会,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有所获,读有所乐。加强背诵。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黄金时代。趁着小学生的记忆好,在他们的小脑袋里装点诗文佳作,并为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做好一定的铺垫,尤其是对于学生“不会表达”的缺憾是一种很好的补偿。因此,低年级的语文课我尽量做到精讲多练,挤出时间指导学生背诵。

二、放眼课外,认真做足、做细课外积累

语文教育专家崔峦认为:“语文是最开放的,最容易和社会发生联系的学科,应该打破课内和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使其成为一泓活水,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而小学低年级教材中的课文数量较少,这样的阅读量,对于处在语言发展最佳期的小学生来说是不利的。为此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首先是激发学生课外积累的兴趣。这学期我从每节课里挤出五分钟时间,声情并茂地读文章给学生听。读书给学生听,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显得兴趣盎然。这一次又一次读书给学生听的活动,创设了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学生读书的兴趣上来了,热情高涨了,产生了“我要读”的强烈冲动。

其次是采用家校结合的方法。根据低年级的学生大都爱听故事,表现欲强的特点,我就借给学生讲故事的机会,向学生推荐好书,并引导他们自己讲故事。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奖励。把读书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家庭作业,要求每位学生天天要读书半个小时以上,在每天早读前的五分钟进行汇报,以赠送“智慧早餐”的形式,来反馈看故事的情况,讲得好的可以成为班级里的“智慧娃娃”。

第三,在教室墙壁上设计一块积累墙,用来张贴好词好句。这些好词好句,鼓励学生来提供。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积累好词好句,让学生在教室里共阅读,在班级里创造一个积累的大环境。

第四,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传播媒介。小朋友们爱看的电视有很多丰富多彩的语言;爱吃的东西,爱玩的玩具,大多有很多好的广告词;爱游玩的旅游胜地,都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古诗、对联、解说词等。我要求学生平时有意识地关注这些内容,并注意积累。

三、注重运用,引导转化、内化语言积累

学生在课内、课外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文字,但这些语言文字都是死的,消极的词汇。应该使这些消极的词汇,转化为积极的词汇,被学生消化吸收。

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些运用课内外词语表达的练习。这种表达练习可以模仿课文的语言说一段话或者写一段话,可以创设新的情境,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说话和写话,还可以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说话写话。比如二年级的课文中像《黄山奇石》《看雪》等文中,都有很多的好句段,我让学生来模仿着说一说,练一练。

此外,针对低年级的小朋友特别赋有想象力,特别喜欢交朋友,又特别喜欢告状这个特点,我在教室里开辟一块“说话墙”,学生可以把自己看到的,想跟同学老师说的,都写在一张纸条上,贴到“说话墙”上面去。如果发现有新颖的词语,创新的句式,我给予优先关注,刺激学生用词的积极性。

总之,学习语言文字重在积累,有了丰富的语言文字材料,学生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真情实感;才能准确理解文章。但是积累是个漫长的历程,只有基础打牢了,一切才能顺理成章。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 任长松. 走向新课程.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4.

[3] 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 语文教育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说和做课文篇5

良好的教学环境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能为教学创造良好的氛围。因此,教师应当将“微笑带进课堂”,尽量使自己做到六个“一点”:教学语言“甜”一点,教学过程“活”一点,教学媒体“多”一点,教学关系“融”一点,教学方法“新”一点,训练过程“放”一点。让师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教与学,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

下面,我就以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的六个“一点”来谈谈。

一、教学语言“甜”一点

斯大林说: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教师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教师必须熟练驾驭语言。

低年级语文教师的语言要儿童化,模仿儿童语言。通过富有表情的配乐范读,有声有色的描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观,调动其兴趣以利于激感,培养兴趣,易于掌握知识。

课堂语言要有情有境,有条有序,节奏抑扬顿挫,起落有致,做到妙语连珠,妙趣横生。因此,教师语言要做到“甜”,必须注意语言的“美”“理”“韵”“趣”。教师语言要美,有条理和哲理。

教师语言做到“美”“理”“韵”“趣”,不但关系到教学任务的完成,还关系到对学生语言的塑造。教师语言的魅力在于使学生享受到美的乐趣,能够使学生语言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活”一点

“活”主要体现在教学的形式“活”,课堂内容的安排“活”。

1.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记忆规律

采用编儿歌,做游戏,讲故事等手段教学。让孩子们把枯燥机械的语文知识变成趣味浓厚的游戏,在笑声中学习,在欢乐中记忆。

如在教学韵母“a”时,编儿歌,“圆圆脸蛋,拖小辫,张大嘴巴‘aaa’”

2.创设活动空间,保证活动时间

低年级小学生注意是随意性的,思维随时都会抛锚,要创设“奇特”“神秘”“热闹”“新鲜”的氛围激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富教学于情趣之中。

(1)教师喊“一二三”,学生答“坐端正”,注意课堂常规。

(2)运用课堂律动,舒缓疲劳。

(3)课堂一分钟脑筋急转变。

(4)用轻音乐让学生“闭目养神”。

3.注意变换环境内容:“新”“适”“奇”扩大视野

(1)注意环境的动态性,环境要不断变换,适应心理和课堂需要。

(2)注意环境的教育性和启发性。

三、教学媒体“多”一点

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制作生字词卡片,动手制作教具。

我在教《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时,准备了蜻蜓、小鱼和小羊的头饰,并布置相的场景,学生熟读课文后,自己来表演内容,进入故事情境,把课文改编成了童话剧。

还可以根据不同课文内容,配以相应的声乐促进小学生的脑神经兴奋,促动他们伴随着悠扬和激昂的乐曲,捕捉课文传送的美的信息,激发他们的储存记忆。

四、教学关系 “融”一点

教学相长,教与学密不可分。教学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师生的合作关系。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师生之间要密切合作。

2.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要和谐。让小学生在友好的情感中获取知识,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一种自然的氛围中享受,从而乐学。同时要注意和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不能轻易打骂学生,刺伤学生,要与学生交朋友,做游戏,谈谈心增进情感。

五、教学方法“新”一点

低年级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模式,创新教法,符合现代儿童的心理。

1.多做实验,让学生自己演示课堂内容,激发兴趣。

2.把“考分教学”变为“协同教学”。让学生争做课堂的主人,采用“争夺小红旗”“聪明小一休”“谁先拿到金钥匙”的竞赛方法,用一块小橡皮,一只红铅笔做奖品,看谁听讲最认真,谁的知识最牢固。

3.板书设计要课文内容形象化,采用简笔画,让学生直观感知,有时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课文画面。

4.注重说话训练,开展“争做小小播音员”的评选比赛。

六、训练过程“放”一点。

训练过程要注意“准”“改”“练”。“准”即准确。掌握重难点,要准。“改”就是改革传统模式,“练”则是以训练为主线。

1.训练要有选择性

精心设计训练练习,使练习有针对性。

2.训练要注意趣味性

一是开展趣味练习如生字教学中的“找朋友”组合生字部件。

二是“开火车”问答比赛,看谁的火车开不动。

3.训练要注意开拓性

低年级教学把字、词、句顺成“一条龙”的练习,环环相扣,进行多形式的说话训练,如唱唱说说、画画说说、玩玩说说、做做说说,寓说话训练于游戏活动之中。

情境愉快教学法除创设课堂氛围,还要创设教学的物质环境,课前做好必要的准备,如布置教学,发动学生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等,以达到渲染课堂气氛的目的,在教学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教学于情趣,情理之中。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愉快教学法实施必须做到上述六个“一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根据个人的特长,教出自己的特点。而且还要根据教材特点,必须顾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懂得扬长避短,全面设计,精心构思。

说和做课文篇6

摘要:目前,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不能得以体现,究其原因,是教师放不开手脚,对学生不放心。总以为不讲得细致一些、透彻一些,学生就不能理解。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教师细致、透彻的讲解养成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养成了学生怕动脑筋的习惯,难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难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 能力方法

一、把握好中学语文教学的理论基础

目前,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不能得以体现,究其原因,是教师放不开手脚,对学生不放心。总以为不讲得细致一些、透彻一些,学生就不能理解。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教师细致、透彻的讲解养成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养成了学生怕动脑筋的习惯,难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难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弥补这一不足,不少教师施以课后的题海战术。这种强化训练虽使学生有"事"可做,说不定也能获得一时的"高分"成绩,但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消化,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实在是遗害无穷。

一般地说,对于老师的课堂讲解,学生能百分之百的听的恐怕没有,能百分之百听懂的,则恐怕更是不可能的;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也不是都能认真、独立地完成的。这说明,学生有一部分,甚至是相当一部分,学习是被动的。

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教师示范性的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日后离开老师能自己学习。作为教师,一定要搞清楚教与学的关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改变对学生的看法。不能以为无论什么事情只有我老师能行,学生不行。老师应打破一切包办代替的陈腐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应明确职责,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第三,老师应凭借教材这个"例子"来培养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当然不是靠老师逐字逐句的讲解来养成的,更不是靠课后的题海战术来养成的,而是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搞清楚了教与学的关系,就不难发觉,一个好的教师应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基于对目前语文教学现状的感受和初中学生学习语文实际情形的了解,我进行了发挥口的功能,以“说”为总枢纽,说课文为主要内容,带动听、读、写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改尝试。

二、处理好教材与学生的关系

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书面语言虽占不少比重,但口头语仍是最为普遍的。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既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重要途径。 说话训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随意说,也可以按照一定的要求说。还可以说课文。说课文,就是让学生在充分研读课文、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的内容,讲述自己对课文中字词的理解,分析课文的主题及其表现方法、课文的结构安排及过渡照应,等等。概言之,学习该课文应由学生理解、掌握的,都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现行初中语文教材,设计了一整套的助读系统,为学生自己研读课文,并进而说课提供了可能性。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是不是能真正当好这个主人,老师的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导"得不好,学生则一发不可收拾,那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很可能适得其反。因此,教者应从多方面给予疏导、指导、诱导、引导。首先,教师要重视思想认识上的疏导。要让学生端正思想,明白做学习主人的重要性,明白开口讲话的作用,理清听、说、读、写的关系,并帮助一些学生克服怕说话的心理障碍。其次,教师要重视方法要求上的指导。在整个说课过程中,教师不是无事可做,应在纪律、速度、效率等方面全过程的作宏观调控。第四,教师要注意时间安排上的引导。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任务,教师应有一个规定,并及时地对学生的说课进度进行调节。基础好的,速度快的,可增加一些其他方面的学习任务,或钻研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基础差的,速度慢的,可适当放低要求,免去一些说课内容,使他们迅速赶上去。这样,不仅能确保全班整体向前,还有利于部分优等生拔尖。

三、处理好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一)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在以教师分析为主的课堂上,文质兼美的课文被肢解得七零八落,教师虽然意趣勃发,学生却兴味索然,极难默契配合。做教师的总是担心时间不够,觉得这也要讲,那也要说。现在,教师少讲甚至不讲,就让学生有事可做:学生为了说课文,就必须去读课文,去认认真真地研读课文,从而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过去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学生很少去认真完成,大多以抄代做,或干脆不做。现在虽然没有什么书面作业,但为了说课文,学生必须把该弄懂的知识,弄懂记住,还要考虑如何把它清清楚楚地说出来。另外,不少学生拥有教学参考资料,让他们说课,也能使他们充分利用参考资料,使他们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扩大了知识面,也提高了检索资料、学习语文的能力。这样,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学生都行动起来了,把握了学习主动权,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促进了听、读、写的同步提高。让学生讲话不仅改变了学生学习的被动状态,使他们成为学习的 主人,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质。以\"说\"为总枢纽,带动了听、读、写。说,一定要有人听,听者要认真,才能辨别出正误、优劣。说话不仅要考虑到听者,为听者改善说话技术,也必须把自己的说话与听话结合起来。无疑,说提高了听的能力。说对于读的促进作用前面已经论述。说对写的促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说和写都是语言表达,而表达的基础都是思维,表达的对象都是事物,表达的目的都是理解。二者之能力构成因素和思维转化过程基本相同,说的能力提高了,写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三)实现了全班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认真的、自觉的、基础好的能学到一点知识,反之则收效甚微,甚至可能一点收获也没有。这样必定会造成学生极端分化的语文成绩,极端分化的语文素质。而说课,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好的会更好,基础差的也不会一点不懂,也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这样,全班同学的语文素质得到了整体的提高。

说和做课文篇7

关键词:课堂笔记;适宜时机;恰当方法

一、寻找现实意义:新课程背景下为何要记课堂笔记

小学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这样一些情况:在课堂上激烈讨论之后,课本上没有留下正确答案的只字片语;在学生读有所悟后,课本上没有及时记录孩子们的所感所思;在探讨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后,课本上也没有对方法的整理积累。事实表明,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语文课堂上学生说的确实多了,但记的却少了,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记。

二、把握适宜时机:阅读教学中何时记课堂笔记

(一)在品读重点词句时

1.在学生自读自悟时做好批注

阅读教学中,写下自己的阅读体验,恐怕是每位老师都会注重的事。对某个句子、片段、场景、局部进行读悟交流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边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使之谈感受时有理有据,有感有情。学生就会组织语言,选择恰当的词句来表达,这样就会将模糊的感受变得清晰。这不正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吗?

2.在文章关键词句处写上笔记

每篇课文都有关键语句,教师也往往抓住这些句子和学生一起理解课文,走进文本世界。如果每次都是嘴上说说,而没有留下只字片语,岂不是走了一条形式化的花哨之路?那么,如何让“说”提质呢?那就是“写”。

(二)在学生疑难困惑处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里有几篇比较难的课文,还有一些课文个别句子语言凝练、含义深奥,这对小学生来说理解是有难度的。老师如果仅仅停留在读读说说的步骤上,我们心里都会很清楚,大部分孩子还是糊里糊涂,难以消化。这时候,帮助孩子一起整理自己的理解然后记在书上,不失为一种保险而有效的做法。

(三)在领悟写作特色时

阅读教学倡导不仅要搞懂“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更要搞懂作者是“怎么写的”,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那么,我们就要让学生记一些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说明方法、写作顺序等写作方法。

(四)在进行板书小结时

语文课堂上要记老师的板书,因为老师的板书一般都是很重要的内容,反映了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并且简洁明了、条理性强。韩愈在《进学解》中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案例链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风筝》板书设计:

三、指导恰当方法:今天我们的学生该怎样记课堂笔记

(一)不妨统一记笔记的符号

指导小学生使用各种标点符号,无疑是一种便捷有效的课堂笔记方法,圆圈、直线、波浪线、方框、三角形、五角星、问号等是我们常见的符号。

当然,符号确定以后,就应该经常运用,形成自己的符号系统,相同类型的知识都用相同的符号勾画,这样便于知识的归类,但在标记时不能太多太乱,要醒目,要突出重点。

(二)试着确定记笔记的地方

记在课本上的笔记也应该有一定的习惯,即把什么知识记在课本的什么地方,要心中有数。如:课题空白地方记作者代表作品和文章中心,插图旁边记老师的板书,课文后面的空白处记写作方法等,对生字词、句子、重点段落的理解,则可直接记在行文中或旁边。这样井然有序的笔记对学习语文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大胆掌握记笔记的技巧

简明扼要地记。记笔记是为了帮助孩子们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而且我们要求小学生写字工整规范,记笔记相对来说比较慢,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下最重要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引导学生做到简明扼要地记笔记。

(四)大力倡导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笔记是课堂学习的重要方面,是听课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克服记不记笔记无所谓的思想,在思想上真正重视做听课笔记。要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高度去认识做听课笔记的意义,把做听课笔记作为一种自觉的行动。而不能高兴就做,不高兴就

不做。

四、遵循重要原则:如何发挥教师在记课堂笔记中的指导作用

(一)用温情的言语暗示和明示来点拨

小学生一开始还不能判断哪些知识点是要记录的,教师可以直接明了地提醒他们:“请把这句话(这个词)写下来。”遇到难写的字或者内容较长的笔记,教师应该及时写在黑板上,言传身教,保证孩子们笔记的正确和笔记的时间。

(二)用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顺序来指导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识字写字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小学生要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指导记笔记。一二年级,引导学生做简单的标记符号;三年级开始,在符号标注的基础上,做简单的文字笔记。到了五六年级,符号笔记和文字笔记双管齐下,笔记的内容也由内容的理解到表达方法的领悟。

(三)用一个符合实际的“度”来把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把重点放在“读”字上面。应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入手。因此,要把握好在课堂上记笔记的一个“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钻研文本,吃透课文的知识重点和难点,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教学节奏,把时间用在刀刃上,笔记做到精炼有效,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朗读、品味、领悟语文的魅力。

总之,希望课堂笔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朴实地回归并踏实地前进!

参考文献:

[1]郭媛.课程改革背景下充分发挥课堂笔记的生成作用.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1).

[2]阳超.别忽视了学生的课堂笔记:浅谈新课程下课堂笔记的意义和指导.语文学习之友,2007(5).

[3]朱惠兰.课堂笔记新记法.教学与管理,2004(33).

说和做课文篇8

一采取“聆听”、“说话”分别陈述的方式

值得说明的是,相对于内地语文课程标准中“口语交际”这一将听说“合二为一”的提法,香港在其语文课程标准《中学中国语文课程指引》 (2001年)中,则将“聆听”、“说话”作为语文学习中的两大范畴,采用分别陈述的方式,与“阅读”、“写作”相并列。很显然,香港语文课程标准对听说部分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使其在整个课程标准中真正占据了“半壁江山”。笔者翻阅了建国以来内地各时期的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发现“听”、“说”虽属于两种语文能力,但在这些课程文件中却毫无例外的都放在了一个名为“听说能力”的版块进行陈述,使其在课程标准的实际地位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压缩。

内地在之后的课程标准中将“听说能力”调整为“口语交际”,其初衷虽然是为了强调日常口语交流的“情境性”、“交际性”、“互动性”、“逼真性”,其理念可谓先进,而初中阶段性目标中仍然发现在有关口语交际的八条目标中,实际上有五条目标是在单独陈述“说话教学”、有一条目标是在单独陈述“听话教学”。而其余的两条目标:一条笼统地陈述了交流应“注意对象和场合”以及“文明得体”;另外一条则单独一句谈说话教学,一句谈听话教学。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口语交际”这一提法虽然理念先进,但实际上却并未将理念转化为实际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因而就更难以落实到教学之上。

故而,笔者认为将“听”、“说”分为两个版块更为恰切。首先,“听”、“说”分开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听说教学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我们知道,教学是一种目的明确、目标清晰的活动,即便日常口语交际活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整合性,但教学不能将其照搬到课堂上来,而是要从现象深人本质,将其分解为小的目标和任务,并设计出相应的课程内容将之实现。“听”、“说”无疑在整个口语交际中占据主体地位,分开进行教学有利于任务的分解、目标的明晰,而将之混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势必会降低教学的效率。其次,在实际的口语交际活动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场合都是“听”、“说”对等的,比如,收听广播、做报告等,其中有的侧重于“听”,有的侧重于“说”,对于这种情况自然是“听”、“说”单独进行教学为宜。

二听说课程设计与学术界相关学科研究现状相适应

尽管内地的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培养进行了强调,但如果与培养“口语交际”相关的学科没有提供相应的知识,那么诚如王荣生博士所言“这也许只是提供一个翻新的话题而已”。在此,香港的听说课程设计对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吸纳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

首先,香港听说课程引人了“话语”这一概念。在听说课上,究竟让学生“听什么”、 “说什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它是构成听说课程内容的直接基础。然而,内地的课程标准对此并未做出明确的回答,只是有诸如“表达自己的观点”、“讲述见闻”等零星存在。这种表述无疑过于笼统,不能让教师对听说教学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直接导致了听说教学流于随意。相比较而言,香港在课程标准中则予以了明确而具体的陈述。作为《中学中国语文课程指引》的重要补充性文件, 《中学中国语文建议学习重点(试用)》 (2007年) (以下简称为《学习重点》)在聆听范畴、说话范畴的起始部分中,引入了语言学中的“话语”这一概念,并对聆听的范围、说话的范围做出了细致的界定与划分。如下表所示:

表中的话语(discourse)一词是个“时髦”的概念,它指称比句子更大的语言单位。在专门研究话语及话语分析的分支学科――话语语言学看来,话语分析关心的不仅是一个人说的语句,而且更常涉及的是两个或更多人之间的交往互动,以及用来操持和控制特定语境下的话语之语言规则与准则。由此可见,将聆听与说话的范围从话语的角度进行定位,不但有利于扩大听说教学的外延,而且突出了听说教学情境性与交际性的内涵。

其次,香港听说课程融人了媒介教育。媒介素养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媒介素养为目的的教育。它旨在培养现代社会的公民建立获得正确媒介信息、信息产生的意义和独立判断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由于媒介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我们遇到的很多听说交际的情境都是在媒介环境下完成的。因此,在听说教学中吸纳媒介教育的相关成果显得尤为必要。为此,在香港的《学习重点》中的聆听部分特别将“掌握视听资讯”作为“聆听能力”的一大部分,并给予了细化,即“比较、分析、综合来自不同媒体的资料,评价资料的呈现效果(如语言文字、画面、影像)”等;同时,在“说话策略”中也提出了“结合多种媒体(如图表、声音、影像),加强表达效果”。可以说,媒介教育的融人,突破了原先教学声音符号的单一性,整合了其他类型的符号,培养了学生应对媒介事件的综合素养。然而反观内地,媒介教育在听说课程的设计中仍处于缺失状态,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面前,不免有些滞后。

三从三个维度系统阐述听说课程的学习重点

课程标准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要依据,应具有系统性、清晰性的特点。而内地的课程标准则显得笼统、无序,难以对课程设计起到操作性的指导作用。在此,香港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香港《学习重点》将课程建议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从“能力”、“策略”、“兴趣、态度、习惯”三个维度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以说话能力为例,包括以下具体的课程内容:

从上表我们不难看出,《学习重点》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说话能力做出了较为细致的阐述,使说话课程的设计有据可循。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知识可以分为三大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在强调情境性、交际性的听说教学中显得更为重要。香港的《学习重点》将听说策略作为课程内容单列出来,体现了香港听说教学中带有了一种明显的“策略意识”。以“聆听策略”为例,《学习重点》歹0出了“联系生活经验及已有知识以理解话语”等策略。相比较而言,内地课程标准并未对听说策略做出单独的阐述,而是将能力、策略、态度诸种维度的内容杂糅在一起陈述。此外,即使是听说的“兴趣、态度、习惯”维度,《学习重点》也予以了分解,使看似“虚”的目标不再只是“空中楼阁”。在此,不再赘述。

上一篇:描写音乐喷泉的作文范文 下一篇:今年国庆中秋祝福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