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的样子范文

时间:2023-10-26 10:08:29

悠闲的样子篇1

1、轻轻快快:轻松愉快。

2、如释重负:释:放下;重负:重担子。象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

3、若释重负: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

4、谢天谢地:表示目的达到或困难解除后满意轻松的心情。

5、安步当车: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6、拄颊看山:形容在官而有闲情雅兴。亦为悠然自得的样子。

7、蛟龙戏水:比喻刀枪棍棒等武器使得轻松自如,灵活多变。形容武艺精湛纯熟。

8、闲情逸致:逸:安闲;致:情趣。()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9、安闲自得: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10、清闲自在:清静空闲,无拘无束。形容生活安闲舒适。

11、龙言凤语:比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

12、飘飘欲仙:欲:将要。飘飞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多指人的感受轻松爽快。亦形容诗文、书法等的情致轻快飘逸。

13、舒舒服服:身心感到轻松愉快舒适。

14、樽前月下:酒樽之前,月亮之下。指对酒赏月的悠闲情境。

15、举重若轻: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悠闲的样子篇2

喝出来的闲情底蕴

或许我们还可以从成都人爱喝茶的生活方式中找到一点端倪。四川据史载是最早利用和栽培茶树的地区,自古就有“蜀土茶称圣”的美誉。拥有这样悠久的产茶历史,拥有这样上佳的饮中仙品,四川人当然爱茶善饮,而成都人尤甚。成都人喝茶,不在乎是价值万金的名茶还是五元一碗的花茶,不讲究茶具的精致和复杂的排场,成都人喝的,就是生活里的那一份悠闲随意。

要想体验成都人的悠闲生活,不妨从喝茶开始。成都人喝茶,多在茶馆。一碗茶,可以是在文殊院、武侯祠、望江公园、杜甫草堂这样的千年古迹里,竹林中,回廊上,遥想历史,揣摩古人心情;一碗茶,也可以是在小巷子里那只有两三张桌子的无名茶馆里。院子里,街沿上,放得下一张茶桌,就会有一桌茶客。成都人爱的就是这种敞开的随意,便于四处打望,还能享受阳光。

老派的茶客喜欢去人民公园鹤鸣茶社。这是一家有着九十多年历史的老茶馆,至今还保持着原汁原味的老成都风格。长廊回旋,绿树成萌,竹靠椅,小方桌,盖碗茶,一杯香片,可以坐一个下午。茶博士有时会表演他的拿手绝技,他一手托着十多套茶碗,一手拎着长嘴开水壶,游刃有余地穿梭于茶客之中,一边招呼着客人,一边熟练地掺茶,动作之优美不亚于舞蹈表演。你还可以请人为你掏一盘耳朵,这可是地道成都人的享受。

成都画院也是一个不错的喝茶地。它就在宽巷子的东头,却没有宽巷子的人头攒动,还保留着市区里难得的一份宁静。四合院里,有假山有池塘,塘里还有锦鲤游动,几株百年银杏带来满院萌凉,在这里喝杯茶,感觉像回到了上世纪的老成都。有兴趣还可看看两边画廊里展出的画家作品。

年轻人也爱喝茶,不过他们热衷于追逐那些富有情调的私人性质的小茶馆。成都近来年有了不少这样的茶馆,它们多数隐身于小街深巷,规模不大,不求热闹,只爱清静。最近有家“不远·树下的院子”在成都就很有名。其实,“不远”是茶馆名字,“树下的院子”是地址。主人是四位年轻人,他们各有职业,却因缘际合租下了一个院子,开起了茶馆,招待朋友也传播茶道。院子不算大,装修简洁明快,质朴的门窗桌椅衬着白墙,室内的陈设精致温润,富有艺术气质。在这里喝茶,的确能感受到一种悠闲的韵味。

说到底,成都人喝茶,喝的是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喝的是阳光下的自在随意,喝的是性子里的淡泊宁静。这应该就是悠闲生活的最体验。

三条老街的气质

成都人的悠闲,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吃喝玩乐,都是一种慢悠悠的节奏。成都的悠闲地标宽窄巷子就是这种生活节奏的代表。“老成都的新名片,新成都的老客厅”。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三条老街,缀连起数十座四合院,收藏了“千年少城”的记忆,沉淀了市井生活的安逸。

走进宽窄巷子,你会惊叹于宽巷子的闲,窄巷子的慢,井巷子的新。宽巷子两边,不少四合院被辟为各具特色的茶馆或餐厅,宽三、可居、香积厨、宽云窄雨、成都映象,它们几乎代表了成都最顶尖、最新潮、最美味的饮食文化。在这里,可以喝茶,可以喝咖啡,可以吃甜品,可以吃饭,可以发呆。但同时,你也能在这条巷子里吃到传统的成都小吃,糖油果子,刮刮凉粉,小笼粉蒸牛肉,感受一下地道的老成都民俗生活场景。资格最老的那家叫茶马古道的小茶馆,开了好多年,能喝到正宗的盖碗茶。

坐得有些闷了?那就起身逛一逛,三条古巷,三种风情。潘豆专卖店的大熊猫玩偶、锦华馆的羌绣制品、创意盒子的奇趣小玩意儿,都是值得带走的纪念品。与之平行的窄巷子是“慢生活”区,以品牌商业为主题,最成都也最国际。星巴克,法国手工巧克力,英式下午茶,慢摇酒吧,聚集在这里,为你留驻时光,品味悠闲。井巷子是“新生活”区,以时尚年轻为主题,是成都的新生活区域酒吧区。甜品店、小书店、杂货铺、创意餐吧,一应俱全,适合闲逛,更适合血拼。

那是成都人的小资范儿

不过,现在的宽窄巷子外地游客太多,本地人更喜欢去那些小街小巷,度过他们的悠闲时光。支矶石街、泡桐树街、黄瓦街、小通巷,它们与宽窄巷子相邻很近,却没有那份喧嚣,还保留着老成都的生活气息,绿树成萌,安安静静,近年来,巷子里多了不少富有创意的小店,已经成为成都小资的去处。

有人说,小通巷是成都的丽江飞地,更是成都慢生活的新坐标,因为这里全是风格各异、悠闲好玩的小店:四号工厂、牛奶书铺、飞鸟鱼餐吧、柒月、珠子好玩、普洱房……几乎每家店都有你会喜欢的某个角落。尤其是晴好的下午,整条街都沐浴在阳光之中,靠窗处总是坐着悠闲的人们,一杯咖啡,一本书,或者只是发发呆,看阳光一点点挪到对街……

泡桐树街如今与小通巷齐名,街边的小店也很多,多数都是简餐小店和咖啡馆。像旧物志咖啡馆,就是其中非常舒服的一家。店内装修就像名字一样,带着怀旧的气息。木头桌椅,小饰品也很可爱。店家拿手的是自制的甜品,像慕斯、奶冻、酸奶,都很不错。这里的下午同样能晒到暖暖的阳光,你可选一张靠窗的沙发,像店里的奶牛猫一样,慵懒地躺一个下午。

如果想体验一下成都人的音乐氛围和文艺范儿,就去东郊记忆看看。东郊记忆由原红光电子管厂旧厂房改建而成,充满怀旧气质的红砖办公楼和多层结构厂房,摇身变成了音乐酒吧、小剧场、录音棚等时尚文化据点,组成了目前“国内唯一的音乐体验主题公园”和“比肩世界的音乐产业聚集园区”。你可以在朋客(PK)音乐书吧参加音乐沙龙,在中央大道找到最经典的黑胶唱片,免费体验到最顶级的发烧音响,还可能欣赏到一场精彩的现场音乐演出。

灯火阑珊处

成都的夜,同样充满悠闲味道。夜色降临,拉开另一场狂欢的序幕,蠢蠢欲动的心已经出发寻找下一个节目。

锦里是一条24小时不休息的街。白天,这里是民俗小店,是民间小吃,是各种茶馆。一到晚上,锦里摇身一变,成为全成都最热闹的酒吧街,灯红酒绿,人头攒动,歌舞升平,夜色让人不知胆怯,那就尽情投身其中。

成都东边的九眼桥,也是夜色喧嚣之处。灯火辉煌的安顺廊桥,一头连着兰桂坊,一头连着酒吧一条街,这里集中了成都最热闹的酒吧、最好喝的酒,当然还有最漂亮的粉子。九眼桥酒吧一条街是成都较早较出名的一条酒吧街,位于音乐广场和九眼桥之间的锦江南岸,像声狗、蓝莲花、铜马车、井介等酒吧培养出了成都最早的泡吧族。一到夜间,整条街就热闹起来。不少酒吧都在河边安置了桌椅,隔着栏杆,一边畅饮一边看流水东去,感觉特别爽。

兰桂坊则是成都最新打造的一条夜生活街区,就在合江亭对面,两江交汇之处,夜景尤其漂亮。这里汇聚了众多餐吧、咖啡馆和酒吧,如兰桂坊酒吧、新唐酒吧、览虫书吧、露斯茶餐厅、碎碟音乐咖啡等,一到夜里,美食、美酒、美女,还有劲爆的音乐,在这里通通都能找到。

如果你厌倦了这样的声色喧闹,还可以投入到另一种成都的夜。你可以走进成都那些著名的苍蝇馆子,像成都人一样吃一回地道的成都夜宵,钵钵鸡,冷锅串串,乐山烧烤,或者是一碗老妈蹄花。这是冬夜里成都人最爱的夜宵,没有之一。老妈蹄花有很多家,家家大同小异,招牌菜都是那一碗热气腾腾的蹄花汤,汤以猪蹄为主料,炖至汤色雪白,皮肉酥软,肉嫩入口即化,汤浓香而不腻,再配上店家秘制的一碟香辣蘸酱,几大口下肚,暖胃消乏,外带美容养颜。以这样的满足结束一天,你就会真切地感受到,成都人的悠闲,24小时不打烊。

TIPS

鹤鸣茶社:青羊区少城路12号人民公园内。5、13、47、58、64、81、905路公交车人民公园站下。

不远·树下的院子:成都市青羊区市西华门街西二巷10号。

宽窄巷子:成都市青羊区同仁路以东、长顺街以西处,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小街组成,多路公交车到达。

小通巷、泡桐树街: 坐62路、70路、93路、126路、127路、163路、340路公交车在青羊区长顺上街站下。几条小巷呈南北向平行排列,很好找。

兰桂坊:成都市锦江区水井街兰桂坊酒吧街区。

东郊记忆: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支路,180路、342路公交车可到达。

悠闲的样子篇3

但是近期却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统计,有人研究发现: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近20年来每年闲暇时间折算天数为154天,而中国人在2000年的闲暇时间折算天数就有195.3天。以勤劳为传统的中国人居然在闲方面实现了超英赶美,是不是说明我们已经一步跨入休闲社会?

以前人们为了表现一种奋发图强的精神,没事也要装得很忙,好像不这么忙一下,不好意思闲。那些当初很忙的成功忙人,后来也闲不下来了,一歇下来浑身不带劲。现在,人们精明了,发觉这样瞎忙一辈子,很不划算,而且老土。有个姓陈的朋友把MSN的ID改成了“陈会闲陈可辛”,表明了一种既要努力又要休闲的态度,所以,尽管破事一大堆,也要想办法忙里偷闲。

国家法定三个长假令这种想放飞自己的心情得到理论上的实现可能。可是把大家弄在一起休假,跟没放假也没什么区别,走哪都是乌泱乌泱的。拥挤的人群、繁忙的交通、低质量的旅游产业,又令人望而生畏了。相比起来,还是外国人更自在,他们好像天天都很闲。反正电视里的外国人都是那样的。前几年我去国外玩的时候,也老担心走路会踢到前面的外国人。他们走路慢悠悠的,一看就知道很悠闲,不像我们,满腹心事。摇滚歌手张楚多年前曾唱我们“双腿夹着灵魂,赶路匆忙”。也许这是中国大城市人的节奏,不知道国外的大城市人是不是也这样?如此心灵匆忙累得半死的中国人,突然间变成了国际领先的休闲家,多少还是令人生疑的。

且不管疑不疑,现在人家列出了数据,说不定是有依据的。至少现代中国人的确比以前自由了,有那么多时间可不用上班。但如何把休闲变成悠闲,这是一个学问。百无聊赖的闲跟效率低下的忙一样无趣,三个把人堵在家里的黄金周真能让这些闲暇变得更有质感吗?我们不想要一个一连七天的懒觉、麻将、电视、扎堆闹猛子的长假,何况三个。

摘自《南方都市报》

悠闲的样子篇4

每次出海,面对每一条上钩的鱼。我总会想着这条鱼何年何月出生的?那天有没有暴风雨,水温是多少,遇没遇到过不测?一道出生的兄弟姐妹情况如何,有多少幸存下来并长大成鱼?回到家后,一旦我把冰箱的鱼送给了朋友,或者自己把鱼剖好洗净,再把渔具用淡水冲洗且收拾好之后,我便再也不理会鱼的事情了,好像鱼与自己从来就没有什么关系。

接连两个礼拜六,出了两次远海,每次都没钓着鱼。我当时就想,是不是该考虑钓竿入库,立地成佛了。当然,没钓着鱼并不是我自己的原因,是因为鱼都被捕鱼者弄干净了,大到渔船作业,小到下网捕抓,更恶毒的是有船在夜晚偷偷摸摸往海里下毒药、电击、爆炸,用尽下作之能事。你想,鱼能侥幸逃脱一次,能逃脱得了二次三次吗?即便不用此方法,也便在你钓鱼的地方下网,里三层外三层围个严严实实,对着下网人怎么喊怎么骂,他就是不搭理,下完了网,开着铁壳船噼噼啵啵走了。叫人气愤的是,他们偏偏在你钓鱼的地方下网,你不钓鱼的地方他也懒得去。他们想得不无道理,既然你在这里钓鱼,说明这里有鱼,不在这里下网在哪里下呢?所以说钓鱼人越来越灰心了,如此几次,渔夫竟萌生了修心养性的想法。

某日,我正想到书城去买两本书,或者看看有什么好音乐碟,在横过人行道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来来往往的人多么像一条鱼啊,鱼行走在大海里,人却行走在大街上。于是我站在那里想着这件事,我得把这件事想透,否则窝在心里不知道多么难受。从状态上看,往来行走的人的确像游动的鱼,人的悠闲和鱼的悠闲并无两样。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鱼的悠闲并不是中国大陆架的鱼,而是指大洋中的鱼或者文明国家的海疆的鱼。在中国大陆架上的鱼是没有这分悠闲的,不仅没有悠闲,而且还有几份恐慌,它们一听见渔船的声音就吓得乱窜,好像草原上受到侵袭的羚羊,撅着腚,撒开蹄子没命地跑。它们知道渔船的声音越来越近,也就意味着危险也一步一步临近,它们不跑还在这里等死吗?所以说中国大陆架的鱼在进化的过程中,终将会把鱼与生俱来的那份悠闲进化掉,或者它们在保持悠闲的状态中也会出现领头鱼甚至敢死鱼,在众鱼们觅食的过程中负责安全工作,一发现苗头不对立刻发出警报,然后成群结队蜂拥着离开这片该死的海域,甚至以自己的死亡捍卫众鱼的生命。

鱼的悠闲当然与人的悠闲不同,人首先是强者,他们的悠闲中保存着一种驾驭或者支配的自负。可是鱼呢?它们驾驭谁?它们支配谁?当然,这些人基本上与鱼的非正常死亡,与渔夫钓不着鱼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是,这些人与自己的生存环境有关系吗?

悠闲的样子篇5

悠闲就是做事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绷紧的弦容易断。因为没有你,地球照样旋转。没必要把自己搞得像陀螺似的,没必要什么事都自己扛,没必要对自己的青春年华透支,没必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没必要自己跟自己抬杠,没必要任何事都追求尽善尽美,更没必要上今天的班、睡昨天的觉、花明天的钱。要知道,只知工作而不知休息的人犹如没有刹车的汽车,其险无比。

悠闲,既不是生活的奢侈,也不是物欲上的奢华:既不是权势的奴仆,也不是金钱的俘虏;既不是时间的宽松,也不是空间的障碍;既不是物资的多少,更不是艺术的高低。

悠闲,是保持均衡和淡泊,增添自信和活力,给精神充电,给底气充气,重新瞄准目标的关键。又是体力的恢复、思维的调整,凝聚力量,造就风骨,以静滋养动,以无提携有,是养精蓄锐的最佳办法。

悠闲,是坦荡与从容,是周期性的休止符,是放下背负重物的歇一歇,是横过马路左顾右盼的停一停,是自己的奉献所得到的一份回报。

悠闲,是喧嚣中寻到的一种孤独,遗憾后取得的一种达观,紧张中得到的一种自由,痛苦中换来的一种解脱,忙碌中偷得的一种从容,窘迫中转变的一种潇洒,生命中一种状态的转换,也是一种身陷红尘俗世时的超脱,一种什么事都拿得起放得下的姿态,一种给心灵腾出更太空间以便更多接纳的人生真谛。

腾不出时间让自己放松时,正是你最需要放松的时候。欲速则不达,有时。慢一些比快一些更能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只要有理想,只要朝着目标前进,总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生活,不光是奋斗与拼搏,也要有休闲与放松,也要有收藏、绘画、摄影、剪纸、雕刻:不光是苦难与积累,也要有物欲、消费、欣赏、舍弃,也要有饮酒、品茶、旅游:不光是坎坷、泥泞、跋涉、攀登,也要有打拳、习剑、下棋、弹琴、跳舞、唱歌、钓鱼。让生活过得好一些、潇洒一些、快乐一些。精神内涵更丰富一些。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转换平衡的过程,该快就快。该慢则慢,该忙碌时就抓紧时间忙,该休闲时就给心灵放几天假,让思绪放飞,得到一处净澈澄明的心灵境地。

悠闲的样子篇6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样的成都,是怎样的色彩呢?

茶:悠闲的源泉

成都人爱茶,成都人瞳茶!茶,在成都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当你漫步于成都这座“西部之心”城市时,面对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茶楼,千万不必惊讶!坐茶馆,已经成为成都人的一种嗜好:嫩嫩的茶叶打着转儿地在杯中欢快地游弋,映衬着满眼的绿波。暖暖春日下,依依杨柳旁,泡一壶茶,约三五好友叙叙旧,天南海北侃侃而谈,是何等的惬意?此时,茶,不仅仅是茶。恐怕只有成都人才能想出如此绝妙的配合——满眼、满口、满心的愉悦!

美食:感觉的盛宴

“民以食为天!”——食在中国,味在四川!作为享誉世界的川菜代表地之一,成都,被授予了“美食之都”的称号。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整个街道都被各色各样的车拥满,各食府生意火红火爆的场面,印证了成都人对美食的热爱。成都人认为,享受美食,即是享受生活。在成都人看来,真正的美味,更多藏身于市井之间——辣在嘴里,爽在心里。到成都,不抽个时间来专门品尝美食,实属浪费:陈麻婆豆腐、双流兔头、夫妻肺片、二姐兔头、传统锅魁、担担面、龙抄手、钟水饺、韩包子、叶儿耙、甜水面、三大炮、赖汤圆、三合泥、蛋烘糕王婆荞面……

历史与现代的交融:悠闲中崛起

当你穿梭于曲径通幽的宽窄巷子抑或锦里,呼吸着强烈的文艺气息,感叹于墙边那几竿翠绿的竹,气定神闲地慵懒着,在这座永远令人耳目一新的锦绣之城,曾创造出闻名古今的蜀锦蜀绣,如同这座城——给人轻快而舒适的韵律。当你流连于诗圣故居——杜甫草堂,品味竹树成荫,绿水萦回,一派自然天成的清幽景色:“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林塘幽。”至于是什么年代,已不再重要了。

当星空灿烂,立于人民南路,看着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景象,惊叹于现代都市的气息,竟是如此热烈!现在的成都致力于构建中国中西部的金融中心,执中西部总部经济之牛耳。成都作为中国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拥有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世界500强企业有200余家落户成都。目前,她正以飞的速度前进着,以崭新的面貌傲立于世人前。成都,这座奇妙的城市,悠闲,却绝不怠慢!

悠闲的样子篇7

这个关于“科学”和“精确”的话题让笔者联想起语文教学。语文不属于科学学科,在有些人的心目中,不可靠的“非定量表述”是语文的常态,特别是阅读理解,结论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教师也常常说不出所以然。语文和“追求精确”的科学精神无关?笔者却不这么认为。

笔者对“精确阅读”的定义是: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文本细读,借助严密的分析和归纳、演绎、类比等推理手段及阅读者合理的联想、想象,对和文本相关的问题形成自己确定见解的阅读。和一般阅读相比,它更重理性分析而非感性的感悟。也就是说,对阅读者个人来说,这个理解是“逼近绝对真理”的,是非“A可B亦可”的。可以这么说,正因为精确阅读更强调理性分析,更强调形成个人的确定见解,所以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下面,笔者借对一次语文研究活动中三堂课的比较,具体说明精确阅读不同于其他阅读的特点。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曾举办了小学、初中、高中“语文同课教学比较研究”活动,笔者承担了高中的教学任务,上课篇目是宋朝赵师秀的七言绝句《约客》。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从理解的难度看,这首诗最适合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低年级学生。现在,小学、初中、高中都要以这首短诗为教学内容,该怎样定位以彰显高中和小学、初中的差别呢?反复琢磨“课程标准”后,笔者把教学目标定在了精确阅读和诗歌鉴赏指导上。

比较“课程标准”对三个阶段的要求,我们会发现小学、初中都注重将诵读作为阅读理解古诗的主要途径,小学要求的“体味”和初中要求的“感悟”因学习个体“体味”“感悟”到的内容不同而较多地带有主观、感性、多元的成分。高中要求的“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则更多地带有客观、理性的色彩,因为“内涵”“意蕴”“艺术魅力”主要依附于文本而存在而不是阅读个体。

鉴于这样的课程要求,小学和初中的古诗词教学势必会将目光对准“诵读”“体味”“感悟”“欣赏”,以诵读为线索构建课堂,鼓励学生激活思维、大胆想象,鼓励学生多元解读,说出自己体味到、感悟到的东西。

当小学和初中不以精确为目标,而是从学段特点和文本价值出发,以“体味”“感悟”诗人的内心世界为主要教学追求时,笔者认为,高中教学就应该以学生已有的、对诗歌的敏感和欣赏能力为基础,借助文本分析,精确把握诗人的内心情绪,探索并形成自己独立、确定的见解。美国SAT考试中的批判性阅读和国内高考的阅读考查实际上都在考查精确阅读,前者是选择题,后者很少给我们宽广的空间,最常见的就是根据规定答案采点给分。当然,培养学生精确阅读的能力主要不是为了应对考试,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形成明确见解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思维不仅具有广度,更具有小学生、初中生没有的深度,如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一、对小学《约客》教学中两个讨论的分析

小学的这堂《约客》上得很成功,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很好。笔者注意到,执教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上以赞美、肯定为主,只要学生能说出其理解的原因。课堂上对两个问题的讨论引起了笔者的兴趣。

【问题讨论1】

师:你是如何理解“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闲”字的?

(幻灯片展示“闲”的基本字义:①无事,与“忙”相对;②安静,清静;③平常;④空虚。——《百度词典》)

生1:选①,因为在等待的过程中,诗人是没有什么事的。

生2:选②,安静、清静。从前两句的雨和蛙声看,景色很美,“闲敲棋子”自有一份惬意,诗人并不是没有事情的,他在静静地欣赏。

生3:选③,诗人等朋友等到半夜,朋友还没来,他的心里应该是空荡荡的,很失落。

生4:选④,因为只有在空虚时,诗人才会注意到平常不会注意的寻常景物——雨、蛙、灯花。

【问题讨论】

师:你能否用一个字传递诗人的心境?

生1:幽。细雨蛙鸣的环境是清幽的,诗人的心境也是幽幽的。

生2:郁。朋友迟迟不来,诗人很无聊,内心肯定是郁闷的。

生3:忧。约好下棋,朋友却没来,外面又下着雨,诗人会为朋友担忧。

生4:逸。虽然朋友没来,但诗人听着蛙鸣,敲着棋子,看着灯花,自有一番闲情逸致。

生5:悠。这个夜晚的诗人是悠闲的,整个等待的过程是享受悠闲的过程。

生6:妙。因为朋友失约,诗人注意到了以前不曾注意的景物,享受到了平常不曾享受到的妙境。

生7:醉。朋友来或不来都没关系了,诗人早已沉醉在这幅细雨蛙声的美景图中了。

生8:静。在这个夜晚,诗人心静如水,蛙声一片衬托出的正是他内心的静。

对这12个学生的回答,教师都给予了肯定,并且将回答后一问的8个学生选定的字(学生是将答案写在纸上的)贴在了黑板上。从精确的角度来审视他们的回答,当然并不都是正确的。如第一问选②“安静、清静”,语法上无法修饰“敲”,不一定对;第二问选“忧”“妙”也不合适,即使从开放的角度解读这首诗,诗人的主要心境也不会是“忧”,而“妙”根本就不是一个适合概括心境的字。但是笔者很赞成教师肯定学生的做法,因为她的上课对象是小学生,孩子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体悟”并且说出了自己这样理解的原因,这就应该得到肯定。我们希望这个阶段的学生对文学作品充满兴趣和想象,没有语文教师愿意从小学起就封堵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对文学的兴趣被对错评价粗暴地扼杀。

二、对初中《约客》教学中一个教学环节的思考

在初中的《约客》课堂上,执教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两次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道具表演“敲棋子”的动作,这个教学环节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和思考。

【第一次】

师:在漫长的等待中,诗人是无聊而寂寞的。那么,无聊、寂寞的诗人是如何敲击棋子的呢?请同学随便选一样文具做道具试一下,并说明你为什么这样敲。(之后,老师请了三个学生表演。)

生1:(缓慢地一下一下地敲)无聊时都是这样的。

生2:(敲一阵,停一阵)边敲边等,听听有没有脚步声。

生3:(比较快地敲)因为心里很烦,等得心焦。

【第二次】

师:因为有细雨、蛙声、灯花的陪伴,等待也成 了一种享受,以至于不知不觉中时间已过夜半,此时的诗人是寂寞的,也是愉悦的。那么,悠闲、享受的诗人又是如何敲棋子的呢?请同学再用道具试一试并说明你为什么这样敲。

生4:(敲得比较快)心里愉悦,敲棋子的节奏也是欢快的。

生5:(敲得比较缓)这样敲和蛙声的节奏相同,合着蛙声更和谐。

生6:(敲着敲着慢慢停下来)诗人完全沉浸在雨声蛙鸣的清幽意境中,忘记敲了。

生7:(做出下棋的动作)“敲”代表下棋,诗人兴致盎然地自己和自己下棋,消磨等待的时光。

教师设置这个环节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通过想象诗人的动作来进一步体味诗人的情感。对这7个学生的回答,教师也以赞美、肯定为主,只是说生7的想象很特别。这个设计在课堂上的呈现很热闹,似乎体现了“开放”“体验”“感悟”的新课程理念,但深思之后,笔者却认为这样的设计缺乏实际意义,甚至有害无利。

(一)“验证”不是“体味”

根据自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个人经验,想象诗人的敲击动作,从而“体味”诗人的内心世界,这是合乎逻辑的也是有价值的教学顺序;先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定位(第一次是无聊、寂寞;第二次是享受、愉悦),再去想象诗人如何敲,这就谈不上“体味”,只能说是“验证”,而这样的验证无关学生的思维培养。

(二)“经验各异”不等于思维上的开放多元

教师对所有学生的回答未作对错评价,事实上也无法评价,因为每个学生在想象诗人怎么敲时,都把自己的经验放入了其中,学生回答[专业提供论文和论文,欢迎光临]的其实不是赵师秀会怎么敲,而是他们自己会怎么敲。根据科学研究,不同的人由于DNA的不同,在面对外界压力时的反应是不完全一样的,所以敲快敲慢理论上的确都是可能的。教师错把经验的不同和思维上的开放多元等同了起来。

(三)简单的肯定评价不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

研究学生的回答可以发现,生3和生4都敲得比较快,但生3用“快”表达烦躁,生4用“快”表达欢欣。生1和生5都敲得比较慢,但生1用“慢”表达无聊,生5用“慢”表达内心的和谐。当然不能说学生表演的动作是错误的,但是对动作的说明却关联着其对作品的理解。生3、生4和生7所作的说明反映了他们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把握是欠准确的,教师如果一味作肯定评价就不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甚至会错误地认为语文课上的分析理解本来就是模糊的,这会导致其语文阅读走入不求精确的误区。

初中是小学和高中之间的过渡,初中的语文教学除了也要强调想象、体味外,还应超越小学的高度,逐步培养学生准确分析文本得出结论的能力。如果以“验证”替代“体味”,以表面的不同替代思维的开放多元,以简单的肯定代替严谨的评价,那么就无法较好地完成过渡,更无法完成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高中《约客》教学的过程及思考

笔者尝试的是精确阅读,力图通过细读文本,认真分析、合理想象和推断,尽可能使学生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把握达到“逼近真理”的境界,至少是有理有据的、个人认为“逼近真理”的境界。为达到这样的目标,课堂设计大致如下。

(一)布置预习

根据你对全诗的理解,合理想象,写一段有关诗人当时内心活动的心理描写。注意:想象不可漫无边际,要建立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

(二)选择学生的典型理解作为课堂讨论的原点

从预习作业中选择三篇理解有明显区别的典型作业,包括认为诗人心情沉重、焦躁的,轻松、悠闲的,淡淡的怅惘和烦躁的。课堂上请作者说明自己写这段心理描写的文本依据。

(三)作品解读

从学生谈到的文本依据出发,以他们对诗歌中“敲棋子”的动作和景物描写的不同理解为切入点,探讨诗人的内心世界。

1.“敲棋子”反映的是烦躁心理还是悠闲?

学生讨论后得出观点——“敲棋子”是烦躁心理的反映。

理由梳理如下:

(1)人在焦虑的时候,往往会下意识地做单调机械的动作去打破沉寂、化解情绪。比如一些人转着圈地来回踱步,面对难题时不停转笔或咬笔头都属此类。诗人等人等得百无聊赖,此时轻敲棋子的动作细节,反映的应该是诗人内心的烦躁。——联系自身,经验迁移。

(2)“敲棋子”也可以是闲适时的举动,但这一动作出现在“有约不来过夜半”后则不宜作此理解,因为该句有潜台词。它传达给读者两个信息:一是“我”与客是约好的,并非枉自多情等到夜半;二是时过夜半,“我”已等了太久太久。话里话外多少传达出一份焦虑、一丝埋怨。所以“敲棋子”这一动作反映的内心情绪不可能是悠闲、闲适的。——紧扣文本,前后联系,合理推断。

(3)如果把“闲敲棋子落灯花”改为“闲弄棋子吹灯花”,会有什么区别呢?“弄”有“把玩摆弄”的意思,把玩把玩棋子,再吹吹灯花,这才有悠闲、自得其乐的味道;而“敲”透露更多的是个“烦”字。——替换比较,加深理解。

2.诗歌中的写景反映的是烦躁心理还是悠闲?

讨论后得出观点——“景物描写”是烦躁心理的反映。

理由梳理如下:

(1)“家家雨”“处处蛙”虽然实写了黄梅时节阴雨连绵、蛙声阵阵的恬静之景,但也暗示了到处下雨以致客来不便,只听见雨声蛙声却听不到客叩门声的怅惘烦躁之情。也许蛙声之所以听来是“处处”,也和始终等不到叩门声因而显得蛙声特别频繁有关。——双向联想,思虑周全,合理推测。

(2)如果把“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改为“黄梅时节雨,青草池塘蛙”,又会有什么区别?①后者音节利落干脆,适合传达轻快的氛围、悠闲的心情;“家家”和“处处”则使诗句在音韵上增添了一种绵长之韵,更适合传达惆怅之情。②李清照在《声声慢》中连用七个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不是没有原因的[专业提供论文和论文,欢迎光临],如果真想表达一点都不烦,不如去掉“家家”和“处处”。——经验迁移,替换比较,因声求气。

3.“闲”是“悠闲、闲适”之意还是别的意思?

(幻灯片展示“闲”的意思:①闲暇;②空阔宽大;③安静;④悠闲;⑤止息;⑥无关紧要……——《汉语大词典》)

这里①③④⑥在语境中都可解释,我们应该结合全诗去选择最恰当的释义,而非想当然地取“悠闲、闲适”之意。如果过于专注某个字的意思而置诗歌的整体于不顾,就会犯“以辞害志”的毛病。——抓住字义,着眼根本。

继续讨论,进一步明确诗人的内心世界:如果不是悠闲之情,那诗人有多烦躁?是愤怒、焦躁还是淡淡的烦躁和怅惘?(阅读的进一步精确)

4.“敲棋子”反映的是焦躁、愤怒心理还是淡淡的烦躁和怅惘?

讨论后得出观点:淡淡的烦躁和怅惘。

理由梳理如下:

把“闲敲棋子落灯花”改为“闲击棋子落灯花”,会有什么区别?“击”字传达的力量大,表现出的是焦躁甚至是愤怒之情。如果用“击”,从情、景和谐角度看,那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就不能是“家家雨”“处处蛙”,而需暴雨、雷声与之相合,“落”灯花也要改为“震”灯花了。——替换比较,加深理解。

5.景物描写反映的是焦躁、愤怒心理还是淡淡的烦躁和怅惘?

讨论后得出观点:淡淡的烦躁和怅惘。

理由梳理如下:

(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景色整体上透露出乡村的恬静气氛,如果内心是焦躁的,笔下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景色。——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2)“家家雨”可以激发这样的联想——约的客他家那边也在下雨吧,是否正因此而未能如期赴约?如果是这样,“黄梅时节家家雨”就暗藏担心和原谅之意,那诗人的内心就不该是“很烦”的情绪。——着眼文本,联想想象,合理推断。

(四)结论

由此可见,这首小诗在表达内心情感上分寸拿捏甚好,重一分会变成怨、恨,轻一分则显得本身对这次约会就不 重视。全诗景物和动作共同传达出的是淡淡的惆怅、孤独和烦躁,别具审美情趣。

总结这堂课,笔者觉得自己对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有意识的追求,这几个方面也是精确阅读的特点。

(一)追求精确,力图通过严谨全面的分析论证,对问题形成精确的、个人认为“逼近真理”的见解

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对诗人的内心世界是烦躁还是悠闲作出判断,还要进一步对是焦躁还是淡淡的烦躁、怅惘作出判断。而每一个判断,都必须建立在严谨分析和合理推断的基础上,这是一个追求精确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锻炼的过程。

(二)将思维训练的过程看得比结果重要

《约客》这堂课最终形成的结论是——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淡淡的惆怅、孤独和烦躁之情。课后有教师认为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这样把结论唯一化是不是显得太狭隘了?”其实笔者倒并不认为这个课堂结论真的就一定是最“逼近真理”的那个,笔者想呈现给学生的是通过分析形成自己明确结论的过程,而不是这个结论具体是什么。换言之,只要学生能学习这样一个形成结论的过程,并将之用于证明诗人的内心是悠闲的,笔者的教学目标就达到了。“精确永远是相对的,不精确是绝对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没有明确的看法,或者有想法而说不出能够服人的依据。精确阅读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对问题形成明确结论的能力,笔者个人认为,这一过程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习惯。

(三)始终把文本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对文本的推断以文本为主要依据,以个人感受为次要依据

精确阅读“逼近真理”的程度首先取决于师生对文本的尊重程度。文本阅读的最终完成需要读者的想象,但过多的个人想象会破坏阅读的精确性。小学和初中阶段,保护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是语文教学的追求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有时强调的并不是准确,而是多元化解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高中,如果我们仍然一味地沉浸在个人对文本的想象中而忽视文本本身,过多地依靠不可靠的经验,那么我们就无法以“科学精神”逼近“真理”,也无法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严谨性。

(四)“放”“收”结合,持之有据

不简单粗暴地否定学生的任何一种理解,选择学生的三种理解作为讨论的出发点,这是“放”;在充分讨论后,将三种理解精确到一种,这是“收;。即使通过讨论,仍不能确定何者是最精确的理解,那也是“收”,因为此时的三种理解表面上看虽仍然是三种理解,但已经经过了一个解构的过程,持其中任何一种见解的学生现在都清楚:和另外两种理解相比,自己的理解并不具有绝对优势,当然也并不一定是正确的,这就是解构后的重构。此外,这个“收”“放”的过程其实也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学习个体个人的取舍过程,当学习者的脑海中存在三个结论时,他必须具有根据证据的多少和有力度选择出最可靠结论的能力。

(五)重视思维方法的训练

新课程注重“探究”,探究的过程是一个形成结论的过程,但结论的得出靠的不是感性,而是理性的分析和推断,即使面对的探究对象是文学作品也是如此,否则就成了不靠谱的主观臆测。

为了获得一个相对精确的结论,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各种分析方法的能力。在教学《约客》时,师生共同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形成结论,除了缘景明情、因声求气等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外,还采用了通过替换词句以比较差异来加深理解的方法,联系自身、迁移经验以理解文本的方法,联系前后文本合理推断的方法,以及走入文本、联想想象以合理推断的方法等,运用这些方法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

因此,高中的《约客》和小学、初中的相比,其不同处不仅在于诗人的内心世界不再是“心事浩茫”,而是被精确到了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更在于整个讨论不再是一种浅层的热闹,而是深入到对思维的训练中;也不止停滞于“体味”“感悟”,而是高举分析判断的大旗。这是高中语文课应有的高度,这个高度是为学生日后的深造作铺垫的。

悠闲的样子篇8

于是,效率登上了至高无上的宝座。“忙”也随即变成了一种令人羡慕的生活状态和赞扬他人的方式。“嘿,你最近挺忙的”,就等同于说“嘿,你最近混得真不错啊”。人人羡忙的结果就是人人愈加忙碌,而这些忙碌大多指向物质世界。诚然,这无可厚非,但一方的绝对倾倒代表天平另一端早已高高翘起,醉心于物质世界的后果就是忽略了人人内心的精神家园,岂不悲哉?

物欲泛滥,举世碌碌忙成病。然而,究竟如何才能获得治本良药?

往事可追亦可鉴。铺开历史的画卷,你会发现,其中不乏忙里“偷”闲的好手。正如海思特利所道:“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他们在物质世界中忙碌的同时,性灵却在精神世界里获得永恒的安逸与悠闲。

广受当代人喜爱的汪曾祺老先生就是这样一位“闲人”。他的文字平淡质朴,看似朴质无华,细细品味却能发现字里行间满溢的闲情和恬淡从容的心态。与行色匆匆的现代人不同,恰巧在路边看到一朵野花时,他会欣赏半天,或者干脆坐下抽支烟,喝杯酒。捡到一块石头,好,这是宝贝,放在口袋里。蓝天,白云,蜻蜓,蚂蚱,放羊娃,乘凉的老头,养蜂人,哇哇乱叫的孩子……他总能在忙中得闲,从细微之处挖掘生活中的纯、真、善、美,将其一一印刻在内心世界里,丰富了整片心空。

那位在瓦尔登湖畔离群索居的思想者梭罗坚称:“如果我像大多数人那样,把自己的上午和下午都卖给社会,我敢肯定,生活也就没什么值得过的了。”我想,他所追求的大抵也是这样一种悠闲的心境,沐浴在午后温暖的阳光中,徜徉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里,尽情地呼吸着每一口轻松清新的空气……

活在当下,我们的手脚不可避免地会被物质所束缚,我们也无法像梭罗一般远离尘世,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总还可以在心田里种下整片蓊郁的森林,在为外界生活忙得焦头烂额之际,忙里偷闲,躲进这片天地。在这里,你可以坐在时间的溪水里垂钓天上的星星,不必终日忙碌奔波于风尘;在这里,你可以看大地寒来暑往,四季变换分明;在这里,你可以看种子播撒信念,古树撑起苍穹……

简评

上一篇:小年吃饺子范文 下一篇: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