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被你感动作文范文

时间:2023-11-21 21:59:59

就这样被你感动作文

就这样被你感动作文篇1

1.自读感知课文内容,在词句理解中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了解人物内心活动,初步感知尊严的具体含义和现实价值;感受文章的表达特色。

3.联系词句理解,指导读好重点句段。

教学过程:

一、走近人物,感受变化。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把尊严这篇课文读了一遍,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怎样的逃难人啊?(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的的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可怜)

那个年轻人也是这群逃难人中的一个,可他却在-------

二十多年后,这个年轻人果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是谁啊?(接着出示)他就是世界石油大王哈默。

导入:同学们,哈默,他曾经是一个无名小卒,曾经是一文不值,那是什么使他从一个无名小卒走向成功的呢?这节课学完这篇课文,我们也许能够找到一点点答案。

二、研读课文

过渡:文中的那个年轻人和杰克逊大叔你们喜欢吗?

再读课文,找出感动的地方。

文中的杰克逊大叔被这个年轻人的一言一行深深地感动了,震撼了。这个年轻人的哪些言行让杰克逊大叔甚至我们也感动了呢?请你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找,并用“~~~~”划出来。

交流体会,品读感动的句子。

(一)句子研读一: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1.齐读。

2.哪里让你感动了?

{劳动获取食物,(获取尊严),用自己的双手获得的食物吃起来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轻松,自然,坦然,心安理得,为什么?用自己劳动得到的呀。}3.坚持要用劳动获取食物,的确让我们感动。我们一起来感动一下他说的这句话吧。引读

4.你们注意到这个年轻人当时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神态很动作了吗?

(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这个神态,这个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需要食物)他需要食物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目光顿时灰暗:

当一个人充满了希望时,他的目光是那样的发亮,变得炯炯有神,而他此时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你感受的了什么?希望破灭了?什么希望啊?(以劳动,干活换取食物的希望)

为什么一定要干活,不劳动还是可以吃啊!哦,他想通过劳动换取食物,那样子吃的时候(心安理得)

是呀,他多么需要食物,可他想要以劳动换取食物,难怪杰克逊大叔告诉他没有活干的时候,他的目光

那从他的动作中你是怎么感受到他需要食物的?

喉结上下动了动:

A.喉结在那儿?用手摸摸,你能让他上下动起来吗?你刚才是怎么让他动起来的?有什么东西往下吞吗?

B.你们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C.这个年轻人当时就怎么会喉结上下动了动呢?是呀,口水都往下吞了,他是多么想吃啊!

5.这个年轻人这么地需要食物,他却对杰克逊大叔说

6.他坚持要以劳动换取食物,让你感动吗?让我们再来感动一下吧!(齐读句子)谁愿意来感动一下?(评价语:你读得真是投入啊,看来他是深深地感动了你啊。你的感动不仅停留在语言上,从你的表情上,我就能看出你被感动了。读得真好。)

(二) 句子研读二:

文中这个年轻人还有哪些言行让你感动了?

“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齐读

你是怎么被感动的?(他想先干活再吃饭)在他看来,干活得到的食物吃起来(心安理得。更有味道:这个味道是从劳动换取的食物中得到的呀!)

他在什么情况下问这句话的?(面对食物,饿的情况下)他当时需要食物吗?你能结合上下文来说说他当时确实需要食物吗?

如此需要食物,他却和别的逃难的人不一样,他要以劳动换取食物,这样有骨气的年轻人,让你感动吗?我们也一起感动一下他此时虽然饿却那么有骨气的话吧!

这个年轻人身上仅仅是刚才的两个地方让你感动了吗?

(三)句子研读三: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你再来读读,哪里你被感动了?(先干再吃)

是啊!当善良的杰克逊大叔最终答应给年轻人一些活做,但要求他先吃完东西再做,可是他却说――(齐读读)

你读出了什么?(这个年轻人说话时很坚决)谁能读出他的坚决来?

讨论:哈默可以先吃再做,也许这样会做得更好。

(劳动换取的食物,吃起来会更心安理得)

(四)研读杰克逊大叔的句子

1、师:这个年轻人宁可忍饥挨饿,也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决不不劳而获,他的这种行为既感动了我们,也感动了可敬的老人杰克逊大叔,面对这个年轻人的询问和坚持,我们来看看杰克逊大叔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当这个年轻人说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时,杰克逊大叔说“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忙。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派活儿。”

你觉得杰克逊大叔真的有活需要他干吗?为什么要让他干活?(保护他的自尊)

当这个年轻人坚持要先干活再吃东西时,杰克逊大叔时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他真的需要捶背吗?(保护他的自尊)

杰克逊大叔蹲在这个年轻人跟前。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

引读:捶了几分钟,杰克逊大叔感到十分惬意。重点理解“惬意”:什么意思?联系下文理解。

仅仅是身体上的惬意吗?(心里惬意)心里为什么会感到惬意?心里的惬意是被年轻人感动的,年轻人是怎么感动杰克逊大叔的?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

(板书)尊严

就是这个年轻人身上的尊严感动了杰克逊大叔,最后,杰克逊大叔做出了两个重要的决定。哪两个决定?说说从这两个决定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杰克逊大叔对年轻人尊重和信任

2、小结:哈默的成功固然有许多因素,但他那种拒绝不劳而获的做法,不仅使他得到了一顿饭,而且使他获得了打理庄园的这份工作,还使他获得了一份美好的爱情,更重要的是让他获得了别人的尊重与信任。我们再一起来读读哈默与杰克逊大叔的对话,感受一下哈默强烈的自尊。

3、读对话部分。

三、理解重点句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我们来看看杰克逊大叔对他女儿说的这句话?(齐读)你是怎么理解的?

总结:尊严使人心灵挺拔,尊严将人生命升华,尊严让人品质高贵

四、课外资料,升华主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时候,我们会碰到挑战尊严,面临抉择的情况,老师相信你们学了这篇课文,你们会做出你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

历史上有许多维护尊严的故事流传至今,被传为佳话,我们一起来看一段维护尊严的故事?

出示资料:见外国使节

讨论:哪些地方写出了维护尊严的?仅仅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吗?(从个人尊严到国家尊严、民族尊严)

五、写话

金老师在生活中经常用这样的一句格言勉励自己,提醒自己:自尊者自强,自尊者自立。相信尊严会使我生活的更加有意义。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用一句怎样的关于尊严的话来提醒自己。

附板书:

就这样被你感动作文篇2

这是民歌。

听到这首歌时,我的心被一种美丽的忧伤笼罩,好久都没有这样的心境了。它是民歌,因为它通俗明白;它是民歌,因为它浸满了生活的汁液,让你闻到花香,看见姑娘的倩影,听见士兵们的笑声,再面对墓地苍凉的风;它是民歌,因为它把我们感受到的所没能说的一切,用最简单的形式展示出来,让你体会内涵的丰厚与深沉。

它说的是今天,但从古到今的男人和女人,不也有相似的人生?它说的是美国的民情,但哪个国家的骑士和美女没有这样的故事?它在讲述爱情,同时我们也感到诗人在慨叹命运。它在述说看到的景象,却叫我和你联想到许多看不见的生息相扣、首尾相连的环链。它在喟叹美好的事物是那么脆弱、那么短暂,而在我的心里却引出对美的礼赞,我感受到美好的事物是那样顽强,那样生生不息。

这就是诗的力量,这就是民歌的魅力。

你也许会说,这有什么奇怪的,不就是剪子、锤子和布吗?不就是杠子、虫子和鸡吗?从抽象的相克相生环节来说,它们都是一个道理;但同样在一个循环性的表述形式下,剪子、锤子和布是游戏,杠子、虫子和鸡是酒令,而这束鲜花、姑娘和大兵就是诗。引出其中区别的,就是诗的本质。

诗就是美,就是人生,就是情感。如果一首诗没有张扬人性的力量,不让人接近人生的意义;如果一首诗不最后在感情上引起共振,不能用情感打通人与人之间的隔膜――那么它不能称为好诗,至少不是一首完美的作品。

我从来不反对向民歌学习,因为民歌是最接近诗本质的诗歌形式。但这里要讲一个现实,我们所说的民歌在与你和我接近之时,往往已经被现代文明“污染”了。对民歌污染还至少在这两方面是人所共知的:一是出于权力的要求,而对民歌实施的改造,最典型的例子是中的XX庄歌谣之类;二是由于金钱的引诱,对民歌实行了商品化的包装。商业化了的民歌就从“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的粗野生动,变成了“妹妹坐船头,哥哥你在岸上走”的精致虚假。

真是,“原野上的鲜花到哪里去了……”,听到这首民歌的时候,我也在想念那些曾经感动过我的民歌。

【阅读训练】

1.文章开篇为什么由一首听来的美国民歌兴起?

2.第六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而这束鲜花、姑娘和大兵就是诗”?

3.第八段中“我们所说的民歌在与你和我接近之时,往往已经被现代文明‘污染’了”,请结合上下文说说“污染”一词具体指什么?

4.从全文来看,民歌作为诗歌的一种形式,它具有怎样的特点?

就这样被你感动作文篇3

我的概念里男人多数是被设计的对象,这就意味着女人在中既是女一号,又是大导演,你有多他就有多沦陷,你有多温柔他就有多阳刚,你有多他就有多享受……而在文学领域里,男女还是不平等的,“骚”这个词用在男人身上,文人骚客便是文化人了,用在女人身上则会起化学反应,公众场合你说一个女人“”就成了贬义词,而在卧室里床榻翻云覆雨时伏在耳边轻唤她“”,她会“变本加厉”的服侍你,特定的场合里,“骚”便成为了性感、、撩情的生动代言,如果你在卧室里不够“骚”,那作为大导演和女一号的你,就别指望有票房成绩啦。

如何“独领”也许是我们每夜爱爱都会探究的话题,分享几条仅供参考:

1.重温“”:或许你们已经结婚多年,或许孩子已经快打酱油了,或许你们的爱爱已经成了例行公事,但我想作为女人而言,再大的年纪自己与他的总会像“胸口的朱砂痣”一般深深记忆吧,而你并不知道其实不止女人看重第一次,男人也同样在意,为平淡的生活加点料,找出那条当初很难解开的连衣裙或胸衣,带他到第一次爱爱的房间,如果有可能稍许用细节改造恢复一下原貌,比如床单、墙饰或者灯光、音乐,再然后你可以半推半就,甚至可以模拟当初的娇羞,你的男人或许会抓狂的,因为他尽管年纪长大了,但笨手笨脚的技能不见得有长进,所以为你宽衣解带让他满头大汗的情境是很有趣的,不过别笑他,悄悄帮帮他,可以复制当初同样的话,你会很快被意想不到的战士征服的……

2.敏感袭击:男人的敏感部位也是遍布全身的,大导演一定要很聪明才会发觉,他难得下厨为你烹饪美食,女一号则可以从后背轻轻环抱住他,他的敏感部位也许已经在你酥软的胸前了,无需多言左右轻蹭、前后轻压,他就无心做菜了,如果他猛虎转身要抱起你去其他房间,请记得关掉灶台上的火哦,激情燃烧千万别带动火灾;他陪在你身边看电视,看到惹火的演员或者亲热的镜头,其实他是有生理反应的,所以你可以像小猫一样顺势猫进他怀里,然后轻抚他的手臂,冷不丁把他的手指放入你温软的口中,用舌头在他指尖绕圈,然后可以来回轻吮,你的他便会瞬间全身通电,接下来的结果可想而知,再惹火的影星也成了浮云,你才是他心中真正的性感明星!

3.文书传情:现在这个被电子产品淹没的年代,实在少了太多温暖的人情味道,其实恋爱与婚姻的优质除了床上风情的演绎,还是需要心理互动的,太久没有写过情书的你们,偶尔可以用复古的钢笔、飘着墨香的文字彼此传情达意,会有意想不到的情感作用。如果你的文采实在不怎么样,转发经典的语句也未尝不可,你可以告诉他:“对于世界来说你是一个人,对于某个人而言你却是整个世界,那个人就是我……”作为大男人的他会立刻心理膨胀起来,为你撑起一片天空是他当下唯一的使命。男人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表达爱意,在妻子被家庭琐事、工作压力折磨得没有“”的阶段里,一条短信:“你看那往事如风,不留痕迹将岁月轻轻送走,不在乎是否活在掌声中,只求心与你相通……”回家之后你会发觉,这些文字在她心里起了化学变化,进门后日常的小怨妇迎上来就是一个香吻,晚上哄孩子睡着之后,你一转头会发觉你的她卸下围裙竟然已经穿上了情趣朦胧纱裙,接下来她会把自己变身礼物犒赏你……

就这样被你感动作文篇4

不过,我们还是愿意追随巨人走出来的道路,即使这条路哪里稍有偏差。巨人的眼界高而广,只要我们不限于亦步亦趋,那么在巨人所领的方向上,我们多半会发现奇美的景观。侏儒看不出三步之外,即使他没走错路,也不会把我们引到哪儿。所以,我们还是愿意在前贤指引的方向上稍事摸索,在艺术和感人之间稍事停留。

我们经常受到感动。大到青年人为理想捐躯,小到母亲的眼光,快乐或忧伤。

你的行为举止感动我,因为我和你怀有共同的关切。你勇敢临阵,我受到感动。我们原是并肩作战的战友,生死相托。如果我根本反对这场战争,原被强迫入伍,我可能觉得像你那样子冲锋陷阵,简直傻冒。当然,即使这样,我仍然可能被你的勇敢感动。我的感动来自另一层次上的共同关切,超出这场战争之外。有人说,有一些行为品质,如勇敢和诚实,具有超越一切实际关切的价值,无论我们身处何方,都会为之感动。这里的争论也许只是字面上的,因为在我看,‘关切’这个词指的总是实际切身之事。‘祖国’这个观念可以十分抽象,但它也会成为非常实际的关切,实际到让人舍家撇业,更不说工资奖金这些实际关切了。唯因为它可以是非常实际的,人们才能没事儿拿它来空谈。关切总是以它有多实际来衡量的。对超越性质的价值的关切也一样。

感人不仅基于共同关切,而且它也增益和培育共同关切。我本来不大关心邻人。但我碰到难处,你总伸出援手,久而久之,我培育起了帮助邻人的热心。

英勇和善良感人,讲述英勇和善良也可以感人。你从激战之处来,目睹英勇行动,激动不已,迫不及待地讲给我们听。你讲述的事情感人。甚至讲述本身也感人。不在于你讲得艺术。差不多正好相反:我们不在乎你由于激动而没有把要讲的事情讲得足够清楚。你身处英勇战斗的环围,从而具有感人的力量。你作为事中人感动我们。

事过之后,你平静下来,原原本本把英勇行动讲给远离现场的我们听。你不再是感人场景的一部分,感人力量端来自所讲述的事情。非必激动不已才能感人。你刚刚离开英勇献身的战士,讲得声泪俱下。事隔多年,你经常讲到这番英勇事迹,每次都声泪俱下语无伦次,不是有点奇怪吗?让我们感动的方式有无数种,但它必须是‘自然的’。只有已经变得矫揉造作的灵魂才会被矫揉造作的方式‘感动’。

你自己并不富裕却解囊帮助另一个穷人,会感动我们。感动我们的是你的真实关切,对那个穷人的关切。若我们得知你这样作,目的就在感动我们,我们的感动会大打折扣,我们可能根本不感动,我们可能反而生出反感。你的善良感动我们。但你不是为了感动我们才善良。只有自身具有真实关切的行为,才可能感动我们。

意在感动我们的行为不再感人。一个人怎么会平白无故要感动我们呢?除非他别有所图。如果你确切了解到,我经常帮助你的孩子,目的是要感动你,从你那里谋取一个职位,你当然不会感动。因为这里没有对孩子的真实关切。我想谋取职位,而这不是你我的共同关切,最多我们会在这一点上互相利用。

有人可能会说,无论他的目的是什么,帮助孩子这个事实并没有变。不然。我们从来不孤立地看待一种行为。我们说到‘目的’,也不指行为者的心理活动,而指他的这个行动和其它行为举止的联系。

感人的行为不可以意在感人。然而,讲述英雄的故事,目的总是感动我们吧?出于这个目的,讲述者使用艺术手法,有所增删有所虚构。艺术的目的在于使人感动。技术和艺术的区别在于两者的目的不同。为了感动人服务的技术就是艺术。

只有在贬义上,感人才会成为目的。艺术也是人的行为,它从哪里获取特权?意在动人的艺术不再动人。这个根本之点当然不会逃过托尔斯泰的眼睛:‘观众、读者和听众一旦感觉到作者的写作、歌唱和演奏…是为了他们──为了感受者,…那么就会产生一种反感。’[1]

这倒不是说,讲故事的人预料不到我们会被感动。我抽烟,并且知道抽烟会引起咳嗽,但我仍然不是为了咳嗽才抽烟。你帮助我,你知道我会感谢你,从这里却推论不出,你一定为了我会感谢才帮助我。在很多事情上,我们不被目的领着走,而被爱护、关心、癖好、恶习推着走。如果我们不曾堕入目的手段的行为本体论,这原是明明白白的。并非任何行为都为目的规定,也非任何有意的行为都为目的规定。感人从来不可能是目的。所谓把感人变成目的,无异于说把感人变成手段,像大多数宣传和广告那样。宣传和广告本来不是什么坏东西。广告可以把所要介绍的产品介绍清楚。但它常常动用感人的手段,于是变成了坏东西。

我们从本性上抗拒感动我们的企图。我们不‘要’被感动,这是我们能被感动的先决条件。为了感动人而作点什么让人厌恶,为了被感动而作点什么一样让人丧气。我们能追求刺激,我们无法追求感动。使我感动和使我受到刺激稍有不同。

真的没有人追求感动吗?难道你不曾见过男女老少要出门去看一场内容悲惨的演出,兴致冲冲备足了手绢。是的,他们准备好了大受感动。是的,人什么都可以追求。渥仑斯基追求卓越,追求安娜。他都失败了。所以葛里高利什么都不追求,他爱他恨他生活他战斗。你也可以不追求安娜而追逐女人。你可以把什么都当作刺激来追求。那还有谁挡得住你追求感动。

我们因为怀有某种目的而行动。我们也因为怀有某种关切而行动。这岂不提示出关切本来就是一个目的吗?

我们有时被领着走,有时被推着走,有时就那么走着。目的在前面引导我们。还在起作用的目的总是未完成的目的。未完成既然是目的的明确规定,就不必再说‘潜在目的’了,除非我们是在一种极为寻常的意义上这样说:别有用心。‘内在目的’也不是一个良好的用语。不过,黑格尔所说的内在目的,的确接近于我们所说的关切、关心,因为他说内在目的无所谓完成不完成,它在,它就完成了。这正好是关切的特点。目的在前面引导我们因而可以是未完成的,冲动在后面推动我们因而可能受阻,而关心就在当前,能做的时候就去做,不能做的时候就惦念。

我当然关心我的目的,关心它的实现,因此也关心实现它的手段。然而我也可以关心他人的目的,他人的作法。我也可以没什么目的却有关心。他关心母亲的墓地,每个月都去打扫。我们设置目的,却不设置关切。关怀生长起来。并非说,关切是盲目的,而只是说,我们不从目的性方面来规定关切。

我可以目的明确,却不明白什么是正确的手段。你我合伙做买卖,目的是要挣钱,有一桩买卖,你想做,我不想做,你证明了做这桩买卖合算,最终把我说服了。你可以有十种办法说服我,没有一种需要感人。

我可能没有明确的目的,而你说服我设置一项目的。其实,你劝说我同意做的那桩买卖,说是手段还是目的,本来只是角度不同。为目的而设置手段,这个手段本身又需要手段,于是它成了目的。人们骄傲地宣称这里有一种目的和手段的辩证法,而且在这种辩证法里苦苦寻找人生的‘最终目的’。

理由可以打动我,但不能感动我。你基于我的既有利益使我改变了计划,但你并没有改变我的关切。只有通过感动才会改变爱与恨,关心与冷漠。感动具有深度。这话的意思是:只有打到深处的,我们才称之为‘感动’。同理,关切处在深处。只有受到感动,才可能转变关切,才可能生长出新的关切。你的英勇感动了我,增进了我对我们共同事业的忠诚,增进了我对你的敬佩,增进了我对某项事业和某些人的关切。胆小的变得勇敢了,新的热情生长出来。说服改变了我们所挑选的东西,感动改变我们本身。

感动一定会改变我们吗?詹姆士说到,太太小姐听了歌剧,为穷苦人眼泪汪汪,出门碰上要饭的,赶紧拿手绢捂了鼻子,登上奔驰车扬长而去。我们打哈歉是因为困倦,但我不困倦也可以打哈歉。我们握紧拳头,是准备狠狠一击,但我根本没打算出击也可以晃拳头。太太小姐不改变什么,但受到感动,在包厢里流眼泪。她伪装感动吗?伪装总是装给别人看的。但她深夜里独宿闺房,读《苦儿流浪记》读得泪流满面。伪装只是不真实的一种。由于这种形式比较简单,我们会经常用它作范式来说明不真实。虚伪非必装给别人看,它可以在血管里流动。有人流泪,既不是伪装,却也不曾真被感动,这我们见得多了,简简单单说那人爱哭。也许我们该说感而不动。只不过,感本来含有动,所以感而不动,就不该说是真有所感。我们也许可以界定某种‘纯粹的心理感受’,像个小小的黑洞,只受不出。只不过须记住,感动并不是由纯粹的心理感受加上行动合成的。因感而动是常态,纯粹的心理感受是感动的一种残缺形式。在当代的都市生活中,我们深怀关切的事情那么少,制造感动的动机又那么丰富,乃至于感而不动成了常态。假使语词没有历史,我们简直就要说,卡拉OK里的歌词才是真正‘感人’的,而那些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事情,倒是感人的一种变式,是在纯粹感情之外又加上了点见诸行为的变动。

你爱小动物,我有相当的把握认为你是个慈爱的父亲。你迷莫扎特,我有相当的把握认为你不是个刽子手。然而,我只能有相当把握,我不能断定。一个儒雅的日本将军从百般抚爱的小孙子身边转过身来,向下属指示怎样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四个法西斯军官像捕杀耗子一样射击地窖里的犹太人,然后回到宿营地奏起莫扎特的美丽的四重奏。没有哪条定律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然而,这不可置信,这难以置信。这几乎违背逻辑。

我们的各种关怀之间是有联系的。但别一下子断定,我们关心的事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爱小动物和爱孩子是有某种共同之处。但它们没有必然的联系。‘必然’这个词已经被数理逻辑和力学抢走了。那么,它们该有一种或然的联系啦?它们有很高的正相关系数?竟有人认为模糊数学和概率论表征自然科学终于向人文领域退让了一步。它们是在进一步侵夺心灵的领地。社会科学变得越科学,它的方法论越完善,它就离开心灵越远。

爱护幼儿和屠杀平民互相矛盾。矛盾是对人类心智的挑战,它要求解答,呼唤解决。我们这么说,本来没什么错。然而今天,自然科学──更确切地当然该说‘不自然的’科学──统治了我们的思想的今天,我们怎样聆听这种说法?逻辑不再努力贯通人生的各种基本关怀,它正忙着建立五花八门的符号学。矛盾不再是对健康心智的挑战,它不过是哪个公式里出现了差错。为了深入了解人心的矛盾,我们指望社会学提供更多的统计数据,仿佛四个军官屠杀犹太人之后去演奏莫扎特还不够我们思考。如果不满于社会学所提供的或然联系,我们还有精神分析呢。它会提供具有科学根据的解答,在演奏莫扎特和屠杀犹太人之间建立必然联系。

托尔斯泰明言,科学要求认识的统一,艺术要求感情的统一。是的,正如人类认识不断面对矛盾并努力建立统一,人也始终面对感情和关切的矛盾并努力建设统一的精神世界,只不过在这里,矛盾来得愈加错综复杂,融会贯通愈加艰巨。当然,融会贯通带来的‘快感’就愈加深邃基本。谁面对心灵的矛盾?谁建设精神世界的一统?我们后来称之为‘艺术’的那种人类活动。然而,艺术已经奄奄一息,虽然艺术家还在活动──他们正扛着他们的艺术产品在外国使馆门口游弋。

人生的基本关怀,欢乐与忧愁的统一,爱与爱的矛盾,这是一个久已遗忘的领域。最聪明的头脑都去做股票生意和基因分析了。一个歌颂天真的青年怎么会用斧头砍杀他的妻子,一个性情高傲的女人怎么会流落烟花,没有谁还把这些当作对人类心智的挑战接受下来。这些不过是些生活琐事,最多让记者们热闹一番而已。我们对这些现象熟视无睹,却还在研究美学,研究艺术,研究逻辑。

逻辑,从它的高贵出身来看,旨在建立对世界的统一认识。不是靠把不合逻辑的现象砍掉。对矛盾掉头不顾,留下的当然是统一。然而,只有我们不合逻辑的,哪儿有世界不合逻辑的?正是在矛盾的现象面前,逻辑必须扩大自己的眼界,变换自己的视角,让那些隐匿的环节浮现出来,让整个现象呈现原形。

我们建造了数不清的炼油厂,但谁也没有发明过提纯感情的设施。也许有些感情会像油滴那样漂在生活的海面上。但感情愈真实,就愈深愈密地绞缠在责任、生计、欲望的一团乱麻之中。良心和纪律孰先孰后?亲情和博爱是否兼容?自然是我们的母亲还是我们的奴隶?没有任何推理能够提供解答。我们亟需心灵的逻辑学。它身怀关切来认识,梳理种种关切的盘根错节。一个歌颂天真的诗人向妻子举起斧头是一幅荒谬的图画,画面上一定多出了什么,或缺少些什么。谁能为我们提供完整的图画?谁来洞见真诚下的虚伪,虚伪中的无奈?谁摆明爱与爱的冲突,并指点出路?谁为心灵的困惑求解?曾经常被称为‘艺术’的人类活动。那岂是心无所系游手好闲之徒所能成就的?这些活动曾召唤科学家的智力,苦行僧的赤诚,探险家的勇敢,隐者的高洁。非此就无能在这个领域里作出成就。这种活动可以取消,但无法替代。你要我们保护自然吗?如果我们不是热爱大自然的人,如果我们不变成热爱大自然的人,我们怎么会保护自然?你可以说服我们,为了更有效地掠夺自然,我们必须放慢掠夺的速度。掠夺者的寿命可能延长了一千年,但他还是掠夺者。一万种理由也无法让我们热爱自然。只有热爱自然的人通过他的行为,只有理解人和自然的深邃联系的人通过他的艺术,能让我们热爱自然。艺术曾经充满理解,远不是低能儿特有的自娱。回头看看我们今天的作品,智性的光华流失殆尽,还剩下什么──一点温馨;噢,有时还有一点吊诡。

没有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家。他生活在我们的关切之中。由于天职的敏感,他比我们更不安于各种感情的冲突。他关切得更深更广,也更为统一。

那种被称作‘艺术’的事业,像所有重要的事业一样,要求健全的头脑和人格。那不是一个稀奇古怪的领域。它从我们的日常生活生长出来,并始终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你教我物理。你借助于我关于物体的既有知识,把我引向新的公式,新的答案。你向我指明我真正的利益何在。你不能对我的既有利益一无所知,因为你必须借助某些显而易见的利益才能让我明白某些我不明白的利益其实是我的利益。以一种可以类比的方式,你可以把我引导到某种感情──从我已经具有的感情和关切出发,通过我所能承认的方式。艺术从寻常之事出发,感动不期而至,我们因感而动,进入从前对我们陌生的感情。

我们熟悉的世界和陌生骇异的世界接壤。能够找到通向陌生世界的道路,需要智性。能够踏上这条道路,需要勇气。震撼人心的艺术背靠常情,展现出骇异的景象。平庸的作品从常情到常情,一团温馨,无所触动。这样的作品,容易得到公认,容易流行,但不会被人记取,原是当然之事。

非必激动不已才是关切,非必大声疾呼才见真情。鏖战正酣,将军却仍然冷静,这不表明他较少关切。心怀深切关怀的人不见得一脸严肃,或者镇日愁眉苦脸。出于关切,可能讲得声泪俱下。出于关切,也可能娓娓道来。在峡谷激腾,在平原缓荡。已经到了平原,还激腾不已,不是很奇怪吗?

这是老生常谈。谁不爱说自己的艺术是真实感情的自然表达?

表现和表达可以是有意的。该同志一向争取入党,表现积极。表达也可以是无意的吗?我们说,落泪是悲伤的表达。那是我们说。落泪人却不表达什么。谁通过流泪表达?谁流泪流给别人看?敏感的诗人大为警惕。他说,我不为读者写作,我为我自己写诗。你不知道诗发表在诗刊上,会有人读到?你不曾希望有人读到它?当着人,你却尽量不流泪。的确,有时候你竟当着人流出泪来。你可能顾不得是否被人看见,但你肯定不曾希望被人看见。眼泪若不是挤出来的,它就不在意它表现了什么,怎样表现。诗人,你真的也不在意吗?你的诗歌像眼泪那样流出来吗?不是为了要让人看,你才完成自己的诗歌吗?是的。

我们对‘自然的表达’已经疑问重重,而‘真实的感情’同样游移不定。你既有高尚的感情又有低贱的感情。如果你单挑高尚的表达给我们看,是否有点不真实?很好,我把我低贱的也拿出来给你们看。且不说你可能没有那份勇气,就说你有,那算什么勇气?那些低贱的东西,留着自己享用还不够,谁希罕看?

归根到底,你的感情,高尚也罢,低贱也罢,干我们什么事?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喜欢谈论自己的程度,大致和他的无聊程度成正比。还没见到警察和大夫,干吗要谈论自己的借条、床上习惯、写作习惯,自己的失眠和痔疮?艺术怎么就给了我们特权,可以让絮絮不休地谈论自己的感情成了美好事业?流露出来的感情也许会动人,成心把自己的感情表现给别人看,不是只能惹人厌恶吗?当然,惹人厌恶也挡不住暴露癖把自己的感情表现给人看,否则怎么还有惹人厌恶的人呢?不仅如此,这种表现自有市场。因为有人专好窥人隐私,因为我们多多少少都爱窥人隐私。但这些精神病学上的案例,和艺术有什么相干?古典时期,即使自传也只限于心灵的共同关切。今天,诗歌、小说、绘画、散文竞相成为表现,进入了兜卖隐私和收购隐私的市场,这不过表明,从晚期浪漫主义到今天的市场经济,所谓艺术已经堕落到什么程度。幸亏我们还有一点感想化的艺术,感想化的学术,在把隐私打扫出来兜卖之前尚在徘徊。

“自然的表达真实的感情”这话并不错。但一个理解力低下的时代,只把随地大小便理解为自然的,只把我自己的东西理解为真实的。这种理解让不入流的才子横行霸市,让诚实的艺术家不知所措。他们只好悲叹艺术没有标准,甚至迂尊附和那类论调。他们甚至不敢想一想,我的不一定真实,随地大小便也不一定自然。

创作之际心里有没有读者,要不要有读者?如果这话问的是艺术家的心理活动,我们对这个问题就毫无兴趣。我们谁会关心芬奇在落下画笔的时候心里在想些什么?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出于特定的目的我们才会琢磨作者的心理。

也许作者潜在地想到了读者?思路仍然指错了方向。读者不是守在前头等待读到作品的一群,等待作者去讨好他们的一群,而是站在后面支持作者的动力。作者从时代汲取灵感。他并不面对读者,而是生活在读者之中,分享他们的关切、感情、逻辑。他向时代关怀的深处多走一步,即使得不到时代的反响,他也仍然属于时代,为他的时代创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普希金告诫:诗人,请不要关注群众的好恶。

诗不是眼泪,诗人知道有人读到他的作品,诗人关心他表达什么,怎样表达。所以他通过时代可以接受的方式──当然这也是他真实了解的唯一方式──表达时代的共同关切。知道有人看而仍然作,并非弄虚作假。明知有人看却装作自言自语,那才是弄虚作假。

托尔斯泰为艺术总结了三条标准:独特、清晰、真挚[2]。这是形式方面的标准。从内容方面说,艺术传达‘前人所体验过以及现代的优秀和进步人物所体验到的一切感情’[3]。

细加领会,艺术的形式特征只有从内容方面来看才有意义。母亲怀念远隔重洋的儿子,每来一封信,必捧读数过,感动落泪。她终于忍不住把这些信拿给她的二三好友读。她们读到的东西,文不成句,细琐凌乱。她们暗暗希望她不要再让她们受这份洋罪,丢开无礼,捧读无味。

只有那些能够引发共同关切的事情才是艺术的题材。这些事情只有通过对大家都有效的机制才能形成为作品。真挚,就是具有真切的关怀。独特,就是这种关怀虽然从我们既有的关怀中生长出来,却还没有成为共同的关怀。只有这种意义上的独特对艺术具有价值。你对自己腰间的小瘤子情有独钟,喔,独特倒也足够独特了。清晰,就是通过对大家都有效的机制成形。

诗人为谁写作?没这么问的。──眼泪为谁流淌?既不为别人,也不为自己。是的,诗人知道有人读到他的作品。知道有人看,未必有意作给人看。你说话,总是说给别人听,你照样大大方方说就是了,你无须有意说给谁听,也无须因为有谁在场就装腔作势语无伦次。我们从别人的习惯那里学会怎样说话,但我们不必专说别人习惯听到的话。读者教给诗人怎样开始写诗,诗人教给读者怎样读诗。

句里春风自剪裁,溪山一片画图开。诗既不是为自己写的,也不是为别人写的。诗自然涌现。

天文学家要观测一颗彗星,最自然的就是走到望远镜前面。莫扎特在钢琴上弹出生命的快乐和临终的弥撒,就像伏尔加纤夫唱起他们的劳动号子一样自然。对我们人类来说,不止生理活动才是自然的。她笑得多么自然──却没有哪种动物会笑。他愤怒地握起拳头,骂将出来──握拳和骂人都是后天习得的。农妇在丰收的田野上歌唱,那是自然,也是艺术。荷马在炉火边吟哦,那是艺术,也是自然。别一提艺术就只想到挂在画廊四壁标着高价的油彩。那是不是艺术,还有待探讨。一个舞姿,一句隽语,随手编织的花环,却是艺术。一笑复一歌,自然在哪里结束?艺术在哪里开始?形立则章成,声发则文成,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丢勒说,艺术深藏在自然中。这话实在表达了所有伟大艺术家的共同经验。所谓理者,原是玉石的纹路;所谓文者,原是鸟兽的色彩。论理和艺术,到了至极之处,无非是让万物自身的理路和文采现象。艺术家的伟大,因此也无关乎皇室的奖掖,甚至无关乎百万群众来送葬。他像一片春风,所经之处,冰融花放,自己却消逝于无形。荷马,莎士比亚,曹雪芹,科尔乌坷夫,诗人中之最伟大者,只剩下空名,我们不知道他们的生平事迹,甚至不知是否确有其人,这绝不会是偶然的。就像我们每天都见到听到的艺术,一个舞姿,一句隽语,一曲高歌,没有谁去追索作者为谁。曲方终,人已不见。

我们这些俗物,自然不敢望此高远。即使不至于急功近利,难免还想以真正的艺术家之名传世。这也罢了。可是,还是让我们当心艺术。艺术就像一切最珍贵的品质,稍稍脱离自然的肌体,就立刻变成矫揉造作。一种感情可以自然流露。也可以用矫揉造作的方式表达出来。它也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吗?我们不“用”艺术。我们生活在耕耘收获晨炊晚钟之中,我们也生活在艺术之中。为孩子准备好过冬的衣服,清扫母亲的墓地,劝说,歌唱,伏在显微镜上,写诗。是的,艺术是一种生活形式,是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所以它才可能既是自然的又是艺术的。而且它也必然是艺术的才是自然的,自然的才是艺术的。就像一种思想,必然是真实的才是自然的,自然的才是真切的。

艺术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自然的。因为它是形象,而不是象征。形象的意义就写在形象上,一览无余。形象的意义可深可浅,这只在形象本身塑造得有深有浅。形象不再象征什么,不再有什么隐秘的设置,不再通过神秘的含义来联系具有某种特别信仰的人群。

当然,作品必须通过某种机制成形。所以从悲伤中涌出来的,不是眼泪,而是作品。流泪依赖一种生理机制。作品也通过艺术的机制成形。艺术机制和语言机制一样,唯在传统中定型变化。语言的基本机制只有通过训练才能掌握。感谢传统在这一点上那么明智,它不会把基本机制设计得过于复杂,要我们大半辈子也掌握不了,不给我们留下运用机制的时光。艺术家掌握艺术机制,就像我们这些俗人学说话——我们要学习的只是基本的语言机制,至于话该怎么说,端由要说什么决定。说话人没有义务关心怎样改变语言机制,我好好把要说的话说清楚,语言机制自己知道它会因此产生何种改变。艺术家只学习艺术的基本机制,千奇万态的艺术手法自会应境而生,把太多精力花在艺术上的人,不会成为艺术家。

艺术机制经历生长成形积重的循环。一种艺术形式,只在一个时代允许一大批卓越作品涌现。和姜夔周邦彦相比,苏辛简直不谙音律,然而苏辛却是词坛盛世。艺术机制像所有体制一样,有自增生的倾向。艺术变得越来越精美,所能容忍的感情也越来越精细易折。到了清代,没有哪个进士举人不通文章词赋,没有哪个字不饱含典故,那时写就的文言诗词,却只能从文人雅士的小圈子里汲取关切,其为作品,大致只能由文学专家来欣赏了。广阔深厚的关切,则在白话文或半白话文的作品中成形。

奇尔科廷人的筐子编得很美。我把它当作艺术品买了回来。首先,人家都叫它艺术品,我也的确是在艺术品商店买到它的。其次,它很漂亮,据说,漂亮的东西就是艺术品。我把它摆在蔟新的组合矮柜上,既表明我曾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又表明我具有艺术鉴赏力。它是否含蕴什么关怀,它是否有感人之处,这些和我了不相干。是的,那个辽远的世界和我们这些旅游人了不相干。我想,他们也在生活,也在劳动。我们也劳动,我们在装配线上把同一零件装配到同一机壳的同一位置上面,或在电脑屏幕上紧盯着瞬息万变的股票行情。我们也爱美,我们在时装店里挑选今年夏季的国际流行款式,我们出入音乐厅和美术馆。美和劳动没有什么矛盾,它们只是风马牛不相及罢了。在一个辽远的世界里,橡树荫下,围坐着几个中年妇女,手里不停编织着箩筐,嘴里轻轻唱着。轻唱的旋律通过灵巧的双手编织到箩筐的形状里。他们从早到晚劳动,经常是十分累人的活计。然而,劳动不只累人,其中自有愉悦?编筐人的愉悦,用筐人的愉悦?生活从来不是田园诗,但也很少会是不堪忍受的重负。生活世界有它的方方面面,但它却是同一个世界。艺术沟通这方方面面,所以它不仅宜人,而且带着力量──如果我们不只把氢弹的爆破力称作力量。男人从女人手里接过筐子,转动着,微微一笑。他今天要到远处山里去采集果实,但他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那笑容也许和我在艺术品商店用半价买下这只筐子时的满意笑容不一样?我不知道。我们甚至不知道它是不是艺术品。我们只能遥遥猜想,有一个社会,有一些关怀,他们在关心把筐子卖给旅游者之前,曾关心怎样把筐子编得美丽。

感动是人生至深至极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改变世界,但我们只有在感动之中才能改变自己。所以,没有什么比动人更加动人。只有真实的关切会感人。意在动人就不再动人,打算受感动就不再受到感动。所以,只有自然能感动我们,而艺术必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才会感动我们。

就这样被你感动作文篇5

下面我们先对常规教学与语感教学作一个比较。

1883年3月17日,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遗体被安葬在英国伦敦郊区海格特公墓。在葬礼上,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作为马克思的挚友,两人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并肩战斗近四十年,对马克思的了解,最深刻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最悲痛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最清楚的莫过于恩格斯。在这篇悼词中,恩格斯总结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无比崇敬和哀悼之情。演说是这样开始的: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对于这一段文字,常规教学要问学生:“这段文字表达了恩格斯的什么感情?(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无限怀念之情)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为什么连“三刻”也交代出来?(因为马克思的逝世,给世界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是全世界革命人民的不幸,时间写得非常详细具体,是为了突出这一时刻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影响,为的是使人们永远铭记这一刻)写马克思的逝世,用“停止思想”,而不用“停止呼吸”,或“心脏停止跳动”,这是为什么?(“停止呼吸”对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停止思想”则是对马克思这样一位伟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逝世时所用的最恰当的语言,其中饱含了作者无限痛惜的感情)“还不到两分钟”“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突出了马克思逝世时的什么情景?(“还不到两分钟”写出了恩格斯未能在马克思生前与他见最后一面的极大遗憾;“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委婉地写出了马克思的逝世;“永远地睡着了”既是对上文委婉含蓄的解释、说明,更是作者感情上的递进、加深,倾注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无限痛惜、深切怀念之情)(以上引自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

我们运用语感教学,只需采用“替换法”读一读,便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热情,从而充分彰显学科的魅力:

3月14日下午,当代最伟大的革命导师与世长辞(死?走?逝世?)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仅仅一小会儿,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逝世了---确实是永远地逝世了。

学生在比较中一品味,马上体悟,在革命导师的葬礼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导师逝世的准确时间,强调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永远难忘的时刻,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赞扬之情;突出强调“还不到两分钟”,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深感遗憾的惋惜之情;因为马克思是个“思想家”,所以用“停止思想”较准确;“去世”“走了”显得太一般化;“与世长辞”“逝世”不合具有演说性的悼词的语体色彩;“停止思想”“永远地睡着了”突出了马克思与世长辞时从容、安详的情景,修辞上叫做“讳饰”,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深切哀悼之情。

笔者在教学鲁迅的名篇《拿来主义》一文时,采用中间开花的教法,引导学生深入品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导入课文、介绍背景之后,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把握思路,我说,文章第七自然段劈头一个“所以”(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没有“因为”啊,删去这个“所以”,不是更简洁些吗?学生一怔,继而迅速投入到找“因为”的阅读中,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前面六个自然段都是属于“要自己来拿”的原因:“因为”只是送去,有往而无来(有悖于交往原则))(1-2段),“因为”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要正视历史逻辑)(3段),“因为”听凭“送来”,大受其祸害(应重视现实教训)(4-6段),“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7段)先生首先由“闭关主义”导致“送去主义”,“送去主义”实质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要造成严重的后果:从长远看,是亡国灭种;从现实看,是招致帝国主义的进一步侵略,使中国更加殖民地化。原来先生在这里用的是因果论证法,逻辑非常严密。这里的品读涉及到文章的整体思路,学生探究得兴味盎然。

如果说“感知――理解――运用”符合学习知识的普遍规律的话,那么“感受――领悟――积累――运用”则反映了学习语言的规律。感受、积累是学习语言的前提,领悟、运用则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明确这一点,在教材文本解读时,我们就应扣住语言材料,引导学生感受语言,品味语言,从而领悟语言,积淀语感,内化为语文素养。

从表面上看,品味语言似乎就是辨别语言运用的正误、优劣,是在字词上下功夫,似乎就是“咬文嚼字”,但“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朱光潜语)。这种推敲并非玩文字游戏。品味语言是品味作者如何在一定情境下用准确传神的语言传情达意,体现了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基本理念。

我们再来看一个教材文本解读的案例片段。

在武汉市教育学会举办的“传承与创新:语感教学演示报告会”上,来自武汉市43中的青年教师沈嵘执教毕淑敏《珍惜愤怒》一文,进入自由品读环节后――

师:通过对文章语言的解读我们一步步揭开了愤怒看似丑陋的面纱,如此微妙的人生道理被毕淑敏书写得浅近而睿智,拨开了我们对愤怒憎恶的乌云,点亮了我们的心灯。相信这篇文章中一定有不少精彩的语句、段落你也很喜欢,请放声诵读,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试着用你的声音有感情地传达出来;也可联系现实生活,说一说这些语句让你想到了什么。

(1)当你的尊严被践踏,当你的人格被玷污,当你的家园被侵占,当你的亲人被残害,你难道不滋生出火焰一样的愤怒吗?当你面对丑恶,面对污秽,面对人类品质中最阴暗的角落,面对黑夜里横行的鬼魅,你难道能压抑住喷薄而出的愤怒吗?

师:排比句是不是每句朗读时情感处理都得完全一样?把两个反问句改成“人一定会滋生出火焰一样的愤怒”“你的愤怒一定会喷薄而出”,可以吗?大家各自朗读体验一下,如何处理才能最好地表达情感。

生:两个排比段汹涌而来,而在每一段中又用排比句来加强这种愤怒所带给我们的冲击。修辞技巧的巧妙运用,使得情感与文字紧密融合,带给读者极大的震动。朗读时排比句情感的堆叠,情绪逐渐激动,最后在反问句“难道”“火焰”等词蕴含的感情中爆发。一气呵成,语感强烈。

师:第一个排比段中的人称变化也是值得注意的。“当你的”能换成“当人们的”吗?分两组朗读,比较表达效果。(两名学生示范朗读,其余学生聆听体悟。)

生:用第二人称,对话式的交流,更加深切地使读者感受到伤害和冲击,直接叩问灵魂,激起读者的共鸣,为下文的反问铺垫、蓄势。从情感上让人体验到愤怒的确是人的正常的情感之一,若此刻仍无动于衷,那就不是正常人了。

师:既然是排比,为了更加增强语势,能否将两组排比混编在一起呢?“当你的尊严被践踏,当你面对丑恶,当你的人格被玷污,当你面对污秽,当你的家园被侵占,当你面对人类品质中最阴暗的角落,当你的亲人被残害,当你面对黑夜里横行的鬼魅,你难道不滋生出火焰一样的愤怒吗?你难道能压抑住喷薄而出的愤怒吗?”

生:不能,因为这两组是有各自的主题的:第一组“当你的……被……”是围绕自己的切身利益展开的,当人自身受到损害时往往是会被激怒的;第二组“当你面对……”自身可保,但面对社会的不公、黑暗,有正义责任心的人也是会愤怒的,这才是正常的人,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两组之间是递进关系,不能混编。这里也表明作者提倡的是源于正义,源于对历史、民族、社会的责任感的愤怒。

学生联系现实拓展探究:曾经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东亚病夫”,刺痛了多少中国人的心,终于国人愤怒了,东方睡狮清醒了;面对麻木的看客,鲁迅愤怒了;面对崇洋懦弱的政府,五四青年愤怒了;面对日本人地篡改教科书中的侵华历史,我们愤怒了;面对从地震中幸存下来,但良知却被震垮的范跑跑,我们愤怒了;面对唯利是图,而置他人生命安危于不顾的“三鹿奶粉”,我们愤怒了;面对网络上肆无忌惮的“虐猫事件”“虐狗事件”,我们愤怒了……

(2)当高度的物质文明像软绵绵的糖一样簇拥着我们的时候,现代人的意志像被泡酸了的牙一般软弱。

师:把这个句子改成“当高度的物质文明簇拥着我们的时候,现代人的意志变得软弱了”,可以吗?为什么?(教师范读,学生体味)

生:朗读时突出“软绵绵的糖”“被泡酸了的牙一般软弱”,用形象的比喻直指社会现实,人们在物质文明的刺激下,渐渐学会了营造甜、软、腻的氛围,隐藏起自己的锐气和血性,最终丧失了愤怒的能力,就像泡软了牙一样啃不了硬骨头了。作者正是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现实社会太缺乏充满勇气、血性、正义感的愤怒了,人们渐渐麻痹了自己。

(3)城市人的意志脱了钙,越来越少有倒拔垂杨柳强硬似铁怒目金刚式的愤怒,越来越少见幽深似海水波不兴却孕育极大张力的愤怒。

师:“脱了钙”比喻什么?两类愤怒的区别是什么?大家各自体验一下如何在读中体现出来?

生:紧接上文,作者又用了一个比喻“意志脱了钙”,“脱了钙”要重读,可想而知,缺钙的人是什么样子,脆弱,绵软,不堪一击;同样,精神上缺少了愤怒在意志上也是不堪一击的。下文“越来越少有(见)”要拖长音,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感慨和担忧。作者举了两种形式的愤怒:一种刚强,血性;一种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这两种形式的愤怒在朗读时的节奏是不一样的。

学生联系现实适当拓展:公车上,商场里,小偷横行,路人冷眼旁观;当被拖欠工资的民工走投无路爬上高楼意图轻生,围观的人群却一脸兴奋喝彩叫好……可悲可叹。

(4)犹如跳跃的麋鹿丧失了迅速奔跑的能力,犹如敏捷的灵猫被剪掉胡须。

师:这组比喻能否从本段中删掉?(学生对比朗读。)

生:不能。奔跑能力之于麋鹿,胡须之于灵猫,就如同愤怒之于人是生存的能力与证明。比喻形象直观,让人容易理解。试想一个人对任何事都可以平静处之,无动于衷,这个人的“活”和“死”又有什么分别呢?他的生命已是“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的死水了。这种死亡是精神上的麻木和冷漠。因此作者说: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

(5)惟有愤怒,那是不计后果不顾代价无所顾忌的坦荡的付出。在你极度愤怒的刹那,犹如裂空而出横无际涯的闪电,裸地了你最隐秘的内心。

师:第一句几个同义并列的词语之间,能否加顿号?(学生分两组试读比较)后文比喻该如何读?

生:“不计后果不顾代价无所顾忌的坦荡的付出”,几个同义词语不加停顿的罗列,更显出愤怒的不可阻抑、毫不掩饰的特点。

生:比喻的修辞,如“裂空而出横无际涯的闪电”,正是用极富气势的画面形象地传达了愤怒强烈的爆发力,不可阻挡也无法掩饰。形象阐释了前文,要重读。

从以上案例,我们可以概括出有效阅读教学的一般策略:

首先,教师要紧扣文本语言,将“品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应当有一种高度的言语素质,有一种对词的高度敏感的气氛。”这里所指的“一种高度的言语素质”就是现时所说的“语感”。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表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新课程标准也反复强调,语文课程应“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条),“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二条)。《新课程标准》尤其提出要多读书,少做题,通过整体感知、感悟、积累和熏陶,培养良好的语感,丰富语言的材料。培养语感,必须遵循语文实践性的特点,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反复接触语言、感受语言,品读则是学生接触和感受课文语言的最经常、最重要的方式。

有位老师根据自己的阅读教学经验总结出“七读经”:“讲课之前必须读,不必讲处一般读,关键要害重点读,不得要领反复读,答题困难深入读,讲解不清共同读,时间有余欣赏读。”读,好比爬山,虽然要受累、流汗,但真正进入了文本,体验到了酸甜苦辣,积淀了语感,丰富了自我,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阅读。

语感教学的课堂切忌教师以“讲”代替学生的“读”,过分偏重“语感分析”。长此以往,不但学生的语感能力得不到提高,怕是连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失去。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起教材文本语言和生活经验、表象的联系。

脱离了生活经验的“语感培养”是苍白的。语感的丰富、深刻、敏锐、美妙,必须建立在开启个人经验的基石之上。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对言语的感悟中,将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各种经验调入前台。这样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感悟就会更加深刻。

品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谈自己类似的经验,将语言文字与生活经验连接在一起,从而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内化和丰富语感素养。

第三,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挖掘和体验教材的情感因素。

培养语感,必须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某些情感因素很强的地方,反复咀嚼、深入品味。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情感基调,积极发挥教师自身的情感传导作用,要做到少一点分析讲解,多一点有感情地朗读和指导。

以上就教材文本解读的案例谈了一些有效阅读的策略,介绍了一些品味语言的方法,但具体来说,因文体特点的不同,教学目的的不同,因而品味语言的侧重点也各有所不同。比如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多义性、音乐性的特点,宜从诵读入手,品味诗歌和谐优美的音韵美和含蓄蕴藉的意韵美。而议论文则宜在默读中细细推敲体会准确的语言、缜密的论证,读小说则要抓住人物语言把握形象,抓住叙述语言体会风格等。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文体在关摄全篇的关键字、词、句上做文章,以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精妙之功。

在技术操作层面,可采用“加一加”、“减一减”、“调一调”、“联一联”、“换一换”、“改一改”的办法。如可品味句中的修饰语、关键字词句,可品味特殊句式,可品味修辞手法所造成的独特韵味,可品味特殊的标点符号,等等。

就这样被你感动作文篇6

新作文第九届放胆作文大赛现在已经截稿,并且进入到整理稿件阶段,你也想参与2010年7&8期的放胆作文专号的策划吗?如果你有什么好的主意、好的建议,可以与我们联系,写信、发邮件、贴吧发帖、给小编留言,各种形式都可以,如果你的建议被采纳,将免费获得由新作文杂志社提供的放胆专号和其他礼品,还在犹豫什么,赶快行动起来吧!

来信回复

各位编编好(英俊也好):

听说英俊大概有两三岁了,长得好可爱哦!太喜欢它了!我们家也有只小猫,噢,不对,应该是老猫了吧,大概比英俊大……十岁吧!惊讶吧,很难得的啊!我想如果按猫龄来算,应该可以算作百岁老头子了吧!应该可以当英俊的爷爷啦,哈哈……

说正经的,我觉得《新作文》真的很不错,不过如果能够加上旧版“作文大擂台・妙语插花”栏目,就锦上添花了,不知道我的意见,会不会被采纳呢?

(广东佛山/张蕾)

笑笑回复:

看来你们家的猫是老寿星呢!不知道老寿星是不是也像英俊一样优雅?是不是天天躺在阳台上晒太阳,偶尔还哼几声京剧?呵呵。

你的意见我们会认真考虑的,如果被采纳,会有类似的栏目,但是不会再叫这个栏目名称了。你说的“旧版”可真是太旧啦,都好几年前了!这说明你是《新作文》的一个老读者,谢谢你长久以来对《新作文》的支持,也谢谢所有支持《新作文》的星星们!

临杰哥哥:

你好,很喜欢你们的杂志,每次看时,都喜欢得手舞足蹈。看看有些文章后的“临杰寄语”,感觉临杰哥哥就像一个邻家大哥哥一般,很亲切。

希望新作文越办越好!

(浙江嵊州/谢书芳)

临杰回复:

首先感谢你来信,也感谢你对《新作文》的一份情谊,听到你称我“临杰哥哥”,我同样感到很亲切,因为我一直被星星们称为叔叔或者是伯伯的(汗一个),你让我找回了丢失已久的年轻时代,嘿嘿。欢迎继续向《新作文》投稿!

你们好!我是你们的热心读者,很高兴能够给你们写信。

初中以来,我一直在订《新作文》,觉得这种杂志非常实用,对写作文有很大帮助。后来又把《新作文》推荐给几个朋友与同学,他们订了几个月后也都交口称赞,写作文的技巧也掌握了不少,成绩突飞猛进。曾记得2009年第1期上,我的同班同学的作文发表了,使我们都非常敬佩。

如今,我是我们学校的小记者,我需要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我加入你们的QQ群,并将萧泊零羽加为好友。可是后来我上QQ发现,新作文群里的网友谈的内容并不是关于写作文的,而是游玩、玩游戏之类的。而且萧泊零羽也没有给我回复过,也许是太忙了吧。最后,还是要谢谢你们!

(浙江金华/周晨欣)

笑笑回复:

很高兴收到你的来信,也感谢你给同学和朋友推荐《新作文》!

《新作文》的放胆交流QQ群,并不是一定得聊写作的,星星们可以在里面畅所欲言,只要能够起到交流的作用就对了。如果你想讨论写作的问题,你就引个头,相信会有不少朋友跟你交流的。零羽和其他小编都比较忙,大事大家尽量会给星星们回复留言的,可能你那次是他遗漏了吧?

亲爱的小编:

你们好!我又杀回来啦!你们有没有激动和兴奋呢?

只是这一次没有饼干了,是不是很失落?我想不会了,小编们怎么可能向饼干折腰,当然更不可能为了吃不到饼干就跟我这么可爱的星星生气了(小小地自恋一下吧)。

最近比较忙,已经进入第一轮复习了,所以被禁网了(无奈)……初三以来很浮躁,于是一本一本地看小说,越看越觉得空虚,总是进入不了学习的状态,有时候真的很着急,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编编们可以给些建议吗?

(河北承德/龙欣宇)

临杰回复:

呵呵,小编们当然不会失落,而且还很高兴。感谢你上次给我们寄的饼干,真的很好吃,不到十秒钟就被小编们瓜分完啦!我们不提倡星星给编辑部寄零食或者其它比较贵重的礼物,因为毕竟这些得花一下钱,给我们写信我们就很高兴啦!

关于你的问题,我觉得首先你应该学会自律,并且给自己制定一下学习计划。不过估计你现在已经恢复过来了吧?祝你的成绩像《新作文》的人气一样,越来越高!越来越旺!

对了,寄给你的《八零后诗歌报告》收到了没有?

特别鸣谢

就这样被你感动作文篇7

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愿,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父亲张枫霞阅读题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父亲张枫霞

①虽然我是家里惟一的女孩 , 然而 , 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等到上了初中 , 看到别人的父亲殷殷地关怀女儿 , 心里便有了比较 , 认为我这只知道春耕秋收的农民父亲不懂得什么叫“ 爱 ”。

②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 , 上学和放学就像他出工和收工一样 , 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亦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学习和收成原本没有太大的联系。

③可是, 我考上了县一中 , 这就意味着父亲的大半年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吃掉。母亲望着已不年轻的父亲幽幽地说:“ 要不 ,别让妮子上了 ?” 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生动地一跳 : “ 哪能 ! 儿子娶媳妇花钱比妮子上学花钱多多了 , 咱们不能太偏心。” 就为这一句话, 我第一次被感动了 。

④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 , 父亲一头挑着我的行李 , 一头挑着一筐桃子送我去上学。我跟在父亲身后 , 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 , 我又一次被感动了。 在心里默默发誓: 不学出个样子来 , 无颜面对父亲 。等翻过两座山 , 骄阳更加炽烈 , 找到一块小树阴劝父亲休息一会儿。 A.我随手抓起两个桃子 , 还不及放到嘴里 , 便被父亲劈手夺去 , 他瞪我一眼 说 : “这是卖的 , 有你吃的。” 说着他从兜里掏出几个歪裂的小桃子 , 在衣服上蹭了蹭递给我 : “ 这不一样吃吗 ?” 停了停又说 :“ 住校可不比在家里 , 动一动就得花钱 , 饭可以吃差点 , 但一定得吃饱。星期天不要往回跑 , 家里也不指望你干活 , 钱和干粮我会给你送去的。”B.接着他自个笑了 :“ 没想到俺妮子还挺聪明 , 比你两个哥哥强多了。 我寻思把桃园好好侍弄侍弄 , 兴许能挣几个钱 , 你要有本事啊 , 考个大学让爹光荣光荣。” 这是父亲对我说得最多的一次 , 看得出他心里非常高兴。

⑤到学校门口 , 父亲让我一个人进去 , 他则去卖那筐桃子。等到报到完去城里找他 , 父亲已经走了。我想 , 他肯定是饿着肚子走的 , 翻山越岭 , 还得走二十里地啊 !

⑥三年高中 , 我真的很少回家。父亲总是隔三差五地给我送干粮和桃子 , 当然都是些歪七裂八卖不出去的小桃子。冬天天短 , 父亲每次来得起大早 , 见到我 , 往往是胡须上结了一层白霜 , 掏出母亲烙的白面饼 , 硬邦邦的全是冰棱茬。中午 , 我们爷俩把饼泡在开水里 , 就着父亲带来的咸菜 , 吃得有滋有味。夏日 , 父亲捎带着卖桃 , 二十里的山路把父亲的脸膛晒成了酱紫色。 赶到学校已近中午 , 我把早已晾好的白开水递过去 , 父亲一口气就喝了一大缸子。父亲向来都是当天来当天走 , 三年里 , 他走了他原来几十年走过的路程。我对父亲的情和爱也在这三年里变得缠绵与圣洁。

⑦三年后 , 我由县城读到了省城 , 甭说父亲的大半年收成 , 就是他的全部收成也难以应付我的高额学费了。父亲说 : “不要紧 , 先到处借借。不就是四年吗 ? 我用六年时间 , 六年不行十年 , 赶我死之前咋也能把它还清。 ” 我无言 , 我只是在心里对父亲说 : 我决不会让您用六年十年时间去还债 , 您就等着我慢慢地还您的债吧。

⑧也和三年前一样 , 父亲挑着行李送我上学 , 所不同的是这天不是骄阳似火 , 而是阴雨霏霏 。 火车上父亲递给我的桃子又红又大 , 我倒有些不习惯 , 怪他过于奢侈。C.“ 你都成大学生了 , 吃个好桃子 , 配!” 并且不停地催促我快吃。我双手捧着桃子 , 一口一口咽下去的却是父亲的心啊 !

⑨安排好住宿已经很晚了 , 我要送父亲到学校的招待所往下 , 他说什么也要自己去。他说他怕我回来找不到自个的宿舍 , 我知道 , 那样父亲一夜都不会安心 。所以 , 也只好随他去了 。下过雨后 , 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 , 再加上一天的颠簸我实在太累了 , 躺在床上不一会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突然 , 辅导员刘老师把我叫醒 , 她说 , 我父亲为了省 15 元的住宿费 , 竟然睡在外面的水泥乒乓球台上。此刻 , 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被感动。我扑过去 , 抱住他 , 哭着求他 : “ 为了我 , 爸爸 , 请您爱惜自己。” 宿舍的七姐妹齐刷刷地站在身后 , 哽咽着说 : “就住在我们宿舍 , 我们可以两个人睡一张床。”

⑩ “ 可是你们是女生宿舍呀 ?” 刘老师还很年轻 , 和其他人一样 , 眼里已经含满了泪水。“ 。”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⑾是啊 ! 他是父亲 , 他是勤劳又拙朴的农民父亲。

16.文章第①段作者就写"父亲不是特别地喜欢我""不懂得什么叫爱",这在全文有怎样的作用

(2分)

我的理解:

17."我"对父亲看法的改变源于"我"的两次感动.请结合文意概括出让"我"感动的具体内容.(4分)

我的概括:第一次感动是:

第二次感动是:

18.文中对父亲的语言行动进行了多次细腻而生动地描写,使父亲的形象栩栩如生.请从文中画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两处,简要分析这些描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或心理

(4分)

我选( )处,我的理解:

我再选( )处,我的理解:

19.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不仅感动了我,也感动了我同寝室的姐妹.请你结合上下语境,在第⑩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使之充分表现姐妹们这种发自内心的感动.(2分)

我补写的一句话:

20.其实每个家庭生活中处处充满父爱,只是我们缺少感悟的心,读完本文后,请从你与父亲的生活中选取一个感人的小片断写在下面的方格内,与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感动吧!要求情感真挚,不少于50字.(3分)

阅读答案

16,作者这样写有欲扬先抑的作用,为下文写父亲深深的爱作铺垫.

17,第一次感动:父亲不偏心,在家境困苦的情况下坚持让我这个女孩子读书;第二次感动:父亲送我上学时在烈日下看见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

18,A处:动作和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节约克己的性格;B处: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因我考上县一中高兴的心情和对女儿的殷切希望;C处: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因我考上大学心中的无比自豪和对女儿深切的爱.

19,"那又怕什么,因为他是父亲!"(意思切合上下语境,即可.)

20,写出自我对父爱的感悟即可

就这样被你感动作文篇8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重点: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格言导入。

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中大家积累了许多名言、警句,是吗?其中一定有你最喜欢的,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名言有感情地说给大家。

1.学生说自己最喜欢的名言,教师点评。

2.教师出示自己喜欢的人生格言。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tuì)变为一只五色斑斓(lán)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

--杏林子

这是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大家自由读一读这段名言,想一想有没有什么问题?(生:为什么说生命是一桩迹?)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杏林子的作品《生命生命》。

二、理清事例。

1.自由通读全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文中有没有读不准的字音?老师想考考大家,谁有信心读准这些词?(学生领读)

骚扰动弹挣扎

鼓动欲望茁壮

即使震撼糟蹋

2.指名读。4名学生每人读一节,思考:作者写了哪几个事例?用自己的话简练地说一说。(板书:飞蛾求生瓜子生长心脏跳动)

3.作者就是通过这三个事例感受生命的。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这三个事例,看看哪些语句能让你感受到生命是一桩奇迹?把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三、精读细品,感悟生命。

(一)飞蛾求生

语言点1: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语言点2: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飞蛾为什么能够创造生命的奇迹?(点评:飞蛾被捉,居然能死里逃生,真个是奇迹!对这个事例谁还有补充?)

(1)自己顽强,极其珍爱生命。

师:从哪些词语感受到顽强?读出奋力抗挣的精神。(你们知道飞蛾能活多长时间吗?平均寿命只有9天,只有9天啊!可它却为了这短暂的9天拼命地挣扎着,无论怎样危险,无论能否成功,它都没有放弃。同学们,我们共同感受飞蛾那强烈而鲜明的生命力。伸出手来,五指用力,握空拳。有一只飞蛾就握在你们手中,正在拼命地挣扎,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这句话,读时注意加重这些词的语气。)

师:大家想一想飞蛾能创造生命的奇迹?除了自己珍爱生命,还有什么原因?

(2)作者被生命而感动。

小结:是的,作者被生命震惊了,被感动了。在作者眼里,这飞蛾和一草一木、鱼虫鸟兽,与在座的老师、同学一样,都是鲜活的生命,它也有生存的权力,理应受到尊重。

(二)瓜子生长。

你还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生命是奇迹?

语言点:“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1.具体说一说你是怎样感受到瓜子的生命是奇迹的?(点评:在不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下,仍然能够创造生命!这不能不说生命是奇迹。)

2.思考:瓜子为什么能创造生命的奇迹?(生:它具有顽强的意力和不屈的精神。)

⒊生生合作朗读。谁能读出瓜子这种不屈的精神? 指名(画线部分全体读)

过渡:飞蛾面对死亡,拼命挣扎,起死回生;瓜子身处黑暗,没有泥土的滋养,凭着不屈的精神创造了生命的奇迹。那么,作者自己的生命又在哪呢?

(三)心脏跳动

语言点1: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1.请大家都来读读这句话,品一品有什么感受。

2.心脏跳动也是奇迹吗?我们来听一听自己的心跳,(播放心跳的声音,教师旁白)这鲜活的心跳已经伴随你10年了,足足3650个日子;这强烈的心跳已经属于你近9万小时,500多万分钟,也许你从未关注过它;这活跃的心跳在你的胸膛里已经跳动了约4亿次,你又注意过多久呢?

3.听了这鲜活的心跳,你有什么感受?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指名读--自评、他评--师范读--全班齐读

语言点2: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tà)它。

过渡:是的!生命只属于自己,所以作者才说--(出示句子)

1.齐读,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什么了?

2.想一想,句中的“糟蹋”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什么词?(浪费、损害……)

3.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浪费生命、损害生命的现象?

4.通过读课文,你来猜一猜作者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的?

还是用这个句子,请你在()里填上合适的词表明作者的生命态度。

我()好好地使用它,()白白地糟蹋它。

5.作者是怎样好好使用自己生命的呢?我们听听作家杏林子的故事(出示杏林子简介)

6.杏林子创造出怎样的生命奇迹?听了这段介绍你对“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有什么认识?

四、感悟生命,写格言。

1.你还还知道哪些珍爱生命、善待生命的人物?

师:类似这样的生命还有当代保尔张海迪、海伦凯勒、歌手丛飞。

2.这些都是平凡世界里的不平凡人物。那么,作为普通人,我们的生命该如何度过?你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又有哪些思考?请大家拿起笔,也像杏林子,张海迪那样,写一句关于生命的格言。

(1)学生写。(2)交流。

上一篇:祝你圣诞快乐范文 下一篇:开工第一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