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慢慢长大作文范文

时间:2023-09-26 11:19:30

就这样慢慢长大作文

就这样慢慢长大作文篇1

我是在快乐中慢慢长大的:

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草坪上放风筝。因为,那时我还很小,我放的很矮,每当我看见妈妈放得很高时,我不禁的难过起来。这时,妈妈似乎已经发现我难过的表情,她就故意将放得很高的那只风筝给了我,当我拿过那只飞得很高的风筝时,我不禁有蹦要跳。

我是在老师的鼓励中成长的:

小学时,我的成绩不是很好,老师多次找我谈心。老师见到我,严肃地说:“你要努力呀,只要你好好努力,你就是可以学好的,如果有不懂的问题,你可以来问我,知道了吗?”我说:“嗯,知道了,我会努力的。”为此,在老师的鼓励下,我的成绩果然提升了不少。从此我变得不再那么懒散,我开始勤奋;不再那么滥竽充数,开始精益求精。

就这样慢慢长大作文篇2

——题记

笔直的街道上,络绎不绝的行人在行走,各式各样的店铺映入眼帘。但是,你还是可以很容易地就发现他——在街上到处闲逛。他的着装亦是那么与众不同,没有人见过这样的服饰,奇特而少见。奇特的服饰使他那么地吸引人,街上行人的目光几乎聚集到他的身上。这一刻,他第一次感到做人的快乐。

失魂落魄的他,不愿再回到那个家,那个破碎的家。什么家是幸福的港湾,他全都不在乎。孤独的他,只能在这无情的街头混。深夜,仅有一轮与其同样孤独而寒冷的明月相伴,一切皆是那么地让人心寒。

直到那个不争的事实改变了他,使他整个人都脱胎换骨。从此,寒冷的月少了一个伴儿,无情的街头难以发现他的踪影,而真正的他在一家普通的水果店的深处,做着一个普普通通水果店员工的职业。这虽普通,但他已不是昔日在街上闲逛的他,过去的他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死去,现在的他仅是一名不起眼的水果店员工,虽平凡,但他不再会感到惭愧,因为如今他的生活完全是靠他自己所争取的,付出后得到的一切,使他倍加珍惜。

从此,他慢慢地开始了自己另一个不同的灿烂人生,也慢慢地有所理想,有所追求。羽毛渐丰的他,决定去追逐他梦中美丽的朝阳;活力四射的他,决定去跳过理想的龙门;慢慢长大的他,决定去攀登那看似遥不可及的高山。

他,就这样慢慢长大。

就这样慢慢长大作文篇3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当代西方的一种设计观念:慢设计,指出它的出现是基于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它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是通过淡化产品的功能,增加人和身边的世界之间额外的情感交流,从而帮助人们徜徉于精神生活的世界。本文认为,慢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精神。

在当前追求高效的社会,任何慢的事物都被认为是低效率的。“慢”可能更多地让人想起无能、愚蠢、贫穷、落伍,遭到人们的摈弃。人们只认同“快”。“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是现代生活的口号。现代社会公认聪明、有为、富足的人,—定属于那些“与时间赛跑”的人。以“快”为重要特征的工业文化把效益当作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一个“效益-财富-真实”的等值关系得到确立。对“快”的认同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虽然,高效率的生活和工作会大大提高社会的物质财富,但是,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不高。在生活上,人们在家里吃饭的时间越来越少,交通拥挤和购物等候令赶时间的人心情烦躁,孩子和父母一样忙碌,家长一致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结果孩子们几乎没有时间享受童年该有的一切;在工作上,很多人为了保持精力和速度,依赖的已经不是午休和喝茶,而是更有危害性的卷烟和安定药。人们忙于或被迫赶着快节奏生活和工作,早已忘记了享受生活。在“快”的世界里没有清风明月、朝露晚霞。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严重忽视情感的存在。单方面地追求物质财富,无法为心灵找到可以停泊的港湾。

朱光潜先生曾在《文艺心理学》中说过这样一件事:在阿尔卑斯山谷里,有一条汽车路上风景很好,在路边有一个标语牌,上面写着:慢慢走,欣赏啊![1]阿尔卑斯山的管理者希望那些赶路的人们能够驻足流连一会儿,体验一番绝美的景致。通过这件事,朱先生指出,在生活中,若我们超越当下,和手头正在做的事情暂时分割开,控制行为节奏的惯性,慢下来,我们就有机会体验生活中的美好。

朱先生的著作是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他或许没想到他提及的“体验生活需慢下来”的主张,竟成为时下西方“慢活”运动的宗旨。慢活运动是一场抵制现代快节奏生活的全球运动。它源于1986年意大利人卡洛·佩特里尼(carlo petrini)推动“慢食运动”,后来逐渐发展壮大。慢食运动原本是抵制快餐及超市文化的——认为快餐饮食是粗糙的、缺乏关怀的——后来其主张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变成反对现代饮食文化的一场健康运动。慢食主义者除了放慢饮食的速度、体验饮食乐趣外,还关注食品的材料和制作过程:他们不吃配种和转基因处理的食物,不吃人工饲料和激素喂养的食物,喜欢缓慢而精心制作的食品。这种“慢食”风潮从欧洲开始席卷全球,并由此发展出一种“慢”的生活方式——慢活。慢活主义宣称慢活不是偷懒、低效、缓慢的借口,而是希望人们能够掌握自己的生活节奏,不受物质生活的牵绊,找回在忙碌的、快节奏的生活中遗失的自我,多关注身边的事和物,花些时间享受精神生活。

如今,世界各地都有慢活组织机构,例如欧洲的时间减速协会、意大利的慢食组织和“懒人俱乐部”、日本的树懒俱乐部以及美国的今日永存基金会等。慢活有一系列的表现途径,除了慢食和慢走,还有慢写(好好读一本书,写一段感受,寻回失落的人文精神)、慢爱(反对和快餐爱情)等。瑞士建筑师阿特利·彼特(atelier peter zumthor)响应慢活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慢设计概念。和其他“慢”运动一样,慢设计也得到了西方人的热情响应。

慢设计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理念。

它不是指设计时间的长短,而是强调设计师在设计创作中应处于一种平和、放松、随性的感知状态,即遵从内心最率真的状态。在这样状态下,慢设计的作品以一种令人惊讶又可亲的形象展现出来。它就像一首古老的慢歌,触摸人们内心最容易被感动的情结,使人忘记时间的流逝,感受生命刹那的静穆。天地万物周行不止,只是随我慢下来了。当看到这样的作品时,其功用是不会被人们一目了然地知晓。因为,它正是通过这种功用的模糊性慢慢使观赏者淡忘该产品的使用“目的”,也就是说,在人与产品的实际用途之间产生距离,从而使得欣赏者遗忘现实生活中的琐屑与忙碌,品味产品的生趣,体验到轻松和缓慢的感触,从而达到享受生活的目的。

谈到享受生活,古今中外的学者向来强调“超越当下”。这种超越在西方人眼中必须要产生“距离”,在中国人笔下则是进入“虚静”。但不论是“距离说”——要人们暂时摆脱实际生活的约束,把事物放在适当的“距离”去体验,还是“虚静说”——通过“澄怀”去“味象”,即“澄观一心而腾踔万象”[2],我们都必须首先学会“慢”。只有我们慢下来,不盲从日常事务运作的节奏,我们才有可能忘却外在的一切缧绁之苦,才有可能忘记自身世俗的存在,在陶然沉醉中,进入美的体验境地。在人的情感体验中,慢是由“返虚入浑”,静静体味对象的起始。

慢设计的宗旨并不宏伟,只是希望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过程中,有那么一刻,在倾听心灵,关怀生命,享受生活。在设计与功能之间关系出现更多弹性的今天,慢设计理念在现代设计界得到许多设计师的认同。许多现代设计团体都有慢设计的作品。例如,2006年3月,荷兰的droog设计团体在上海举办了名为“人文触觉”的设计展,展出了大量具有慢设计理念的作品。这里,仅举两件设计作品为例:脂肪灯和玻璃珠椅子,看看慢设计怎样表现它的理念。

droog设计的脂肪灯的造型只是一个放大的灯泡,外形简单,线条柔和。灯内盛着油脂。灯的光源藏在油脂中。开灯后,油脂受热慢慢融化,呈现出明媚的橘黄色。熄灯后,油脂慢慢变冷变暗,直至脂肪凝固成乳白色。灯又返回原先的状态。这盏灯的设计目的不只是为了照明,更多的是为了展现光亮变化的过程。灯的慢慢变暖变亮,慢慢温暖着我们的心灵,舒缓了我们的疲惫。光线的缓慢消逝,又让我们拥有温暖的回忆,体验到一种宁静和温情。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不自觉地应和着灯和光线的细微变化,放慢生活节奏。

慢设计有时会故意制造一些小麻烦让我们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慢下来,和身边的世界有额外的交流,体验到情感的存在。droog的玻璃珠椅子就是这样的一款设计。这款长椅(凳)的椅面上铺满了透明的玻璃珠。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移动圆椅面,随意调整。当圆椅面移动时,玻璃珠随着你的位置滚动、碰撞。当朋友移向你时,玻璃珠滚动的噪声也能成为一种情调,拉开情感交流的帷幕。这款椅子对于讲究功能的人而言,显得复杂且没有必要,但它改变了长期以来长椅给人们僵化、冷漠的感受。这种将生活复杂化的设计承载着心灵交流的温馨和乐趣。

慢活运动呼吁我们应该把生活节奏慢下来,因为“快”让人错失了很多美好的事物。慢设计的目的也是利用设计使我们放慢生活和工作的节奏,有机会“偷得浮生半日闲”,体验超越世俗之外的纯净心灵。当越来越多设计师为了商业利益或为了使生活更加高效,而孜孜不倦努力的时候,慢设计却抱着另一种情怀,帮助人们徜徉于精神生活的世界。我们不难看出,慢设计的观念中贯彻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精神。

*注:本论文为2007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艺术设计批评方法论研究(07sjd760015)阶段性成果。

注释:

[1]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2005,第12页。

就这样慢慢长大作文篇4

关键词:“慢慢吃” “吃慢一点” 语法 语用

一、引言

上海师范大学范开泰教授在湖南师范大学一次学术讲座中提到这样一个事例:在一次外交宴会上,负责招待的同志对外宾说“您慢慢吃。”外宾听了之后很尴尬,结果吃饭吃得很慢。这是因为外宾把汉语对应成英语的时候出现了信息的偏差。

二、“慢慢吃”和“吃慢一点”翻译情况调查

在汉语中,“慢慢吃”或“慢吃”和“慢走”一样,都寄托了说话者的美好愿望,表达的是一种祝福。我们都知道“慢慢吃”和“吃慢一点”是不同的,但是在翻译成英语的时候或许并不能正确、完整地传达信息。网上流行的几种自动翻译软件,其中“百度、有道、Google、必应”都将“慢慢吃”和“吃慢点”翻译成“Eat slowly”,而且只有这一个义项。海词软件翻译成“Take your time”,爱词霸翻译成“Eat slowly,Take your time, Enjoy”。笔者认为只有爱词霸翻译的是全面、正确的。因为“慢慢吃”有时也用来表达“吃慢一点”的意思,可以翻译成“Eat slowly”。范开泰先生提到的事例中应该翻译成“Take your time”或者“Enjoy(your meal)”。如果外宾理解成“Take your time”,一定不会尴尬的。

三、现象分析

在汉语中,有的形容词既可以作状语,又可以作补语。状语位置的形容词调换到补语位置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变换前后意义相同,一种是变换前后意义发生改变。大多数形容词作状语和作补语是不同的,变换之后出现第二种情况。这是因为语言具有象似性,语言象似性的主要形式是句法的象似性,也就是“一个形式对应一个意义”的趋势。(刘振平,2007:58)

关于形容词作状语的语义研究目前已经有很多,学术界大多认为形容词作状语是描写动作的方式或状态的。熙在《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1956)一文中指出:“由形容词构成的状语表示的是动作的方式或状态;就性质来说,这种状语是描写性的,不是限制性的。”丁声树等也认为形容词的重叠式作状语表示的语义是描写动作的方式和状态。状语位置是主观性表达的语用位置,能够反映说话人的情感、视角和认识,表示情态的词语和表示事物状态的词语具有比较强的主观性,因而也能够比较顺利地进入状语位置。形容词作状语的时候多数表示施事主语希望达到的一种状态,主语具有[+意志性],表示一种主观情绪。但是,形容词在补语位置上的时候,更多的是对结果的评述,具有客观性。(刘振平,2007:190;王邱丕君、施建基,1992)认为,形容词作状语,句子表达重心在动词,不在状语。而形容词作补语,句子的表达重心在补语,不在动词。

通过这些规律性的结论,我们不难做以下分析:“慢慢吃”中的“慢慢”更多地传递了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慢”的实际意义被虚化,强调“吃”的状态是慢的、悠闲的,至于速度是不是真的慢并不在意。但是在有些特定的语境中,比如:家长对吃饭狼吞虎咽的孩子说“慢慢吃”,这时“慢”的实际语素义又会被凸显出来,这时和“吃慢一点”的意义几乎相同,只是在语用效果上前者传递出的对孩子的关心、疼惜的意味更浓厚。

当然,“慢慢吃”和“慢走”作为表达说话者的美好意愿的祝福语的用法,并不是仅仅由于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差异决定的。同样是作状语,“慢慢吃”和“慢点吃”表达的意思不一样。我们把这种现象放在语用中进行考察,可以认为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使“慢”这个语素的意义更加虚化,但是语素“点”表示程度,反而强调了“慢”的语素义。从另一个方面可以看出,用“慢慢吃”而不直接说“请享用”体现了中国人说话的含蓄。

四、结语

对母语是汉语的人来说,“慢慢吃”和“吃慢一点”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可以根据语感自由选择和使用。但是对于母语是非汉语的人来说,二者区分就有难度。语法和语用方面,细致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相关问题提供很好的注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能简单地用“对译”的方式,尤其是面对有特殊表达意义的词或词组,要尽可能采取“意译”的方式,避免语义信息遗漏或错误对应。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汉语体现着汉民族的文化心态,蕴含着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将语言的“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是一条重要的原则。由于英语中的形容词通常作补语和定语,在汉语应该用形容词作状语的时候,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常常会把它放在补语位置,造出不符合汉语规范的句子或者错误理解汉语句子表达的意思。因此,如何在教学中避免这样的偏误,是对外汉语教学应该关注和思考的。

参考文献:

[1]蒋可心.谈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

报,2006,(2).

[2]刘从文.现代汉语形容词状补位对比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刘振平.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对比研究[D].北京:北京语

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王邱丕君,施建基.补语与状语的比较――从《实用汉语课本说

起》[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4).

就这样慢慢长大作文篇5

我可以停下来——米兰·昆德拉《慢》小感

浙江省新昌中学越新文学社张晗

在看昆德拉的《慢》之前就时常被告诫道:不可以停下来。

师说:一旦停下脚步,就会有你无法想象的敌人和对手赶超上来;友说:只有紧绷在弦上才能保证发射的那一瞬间产生强大的动力;父母说:只有不停止,才能保持相对的平稳,才会不跌倒。

老师们偶尔会说我是个痴子,因为他们认为我不懂得把握时光,一直给自己放着长假;朋友们偶尔会觉得我是个另类,当大伙都在为人生打拼,听着时间滴滴答答地在教室后墙上游走的时候,我还有闲情雅致在操场的跑道上遛遛我的人生;父母们偶尔会觉得我不争气,一直在路上拖拖沓沓,不懂得把握机会。

我只是笑笑,不否认,却也不觉得羞愧。

我记得弗朗索瓦·里卡尔说《慢》是一部用“最直接、最不花哨”的语言写成的。现在想想其实我也是属于慢调子的享乐主义者,活在当下,享受生活,即使是站在大家都不认同的最不正经的舞台也无妨。我愿意停下来,去剖析自己的过去,去发现自己的丑陋并感到羞愧。

看完《慢》后我就更加确定,偶尔我是可以停下来的。

很多时候,人们相信,那些步履匆匆的人,是为了把握金钱与时间甚至是生命。而我更愿意相信,那些缓慢的交通工具,是为了方便人们看风景。

早些年的时候,是喜欢打车的。喜欢那样快速直接地到达目的地,顾客与车主不需要过多的交谈,目的地,价格,钱,谢谢。车门一关,便是最终的风景。可后来心境变了,想停下来多看看,便渐渐喜欢上了公交车。我总认为慢吞吞的工具是诗意的,就好像有句话说得很漂亮:我们不一定要作诗,但心中不能没有诗意和诗境。

所以很是羡慕古时候那样的日子,悠悠长长,缱绻不知终曲在何处。

关于对慢的解读和生活步调行走的真谛,木村拓哉在《悠长假期》里说过一句话:有时候我们需要停下来,充个电,之后才能重新上路。我只是单纯地喜欢放慢脚步,为了遇见更多的人和风景。张悦然在给《蒂凡尼的早餐》作序时说过,最好的年华才能和烟云相配。

看《慢》的时候,虽然沉醉于昆德拉的文字中,但仍旧会有一种透过书本看社会照镜子的感觉:

那是一幕幕荒诞滑稽的剪影。舞台上有着迫不及待地要涌上的一批批手舞足蹈乐此不疲的舞蹈家们:乐于作秀的政客贝尔克、自我陶醉的捷克学者、虚荣可怜的文森特……他们都迷失于自己自鸣得意的泥淖中。就好像蓬特万对于舞蹈家的定义:专门指在公众生活中有裸露癖的人。

很精确。那样赤裸裸地表现自己,必然自信,却也让我相信这是一种悲喜交加的真实。这样的袒露,这样迫不及待地参与了公众生活,用这样的方式生存,未免残忍了。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是勇气及自我魅力的展现,但我却觉得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加剧了人性中对自我经历神圣化的欲求。

有本很喜欢的插画漫画《天才大笨猫》,出自彼得·克林顿。书中那只天才小猫,为了可以继续肆意享受午后在台阶上晒太阳的日子,宁可伪装成一个没有智慧的笨猫。

所以更觉应当慢得有必要,不需要过分地表现自己,当只天才大笨猫没啥不好。

想成为一个时间的旅客,只是单纯地看着时间的流逝,也许极尽奢侈,但是却妖娆得美好,因为我拥有猫的灵魂。其实猫本身便是随心所欲的动物,它从来不会因为一个事物而永远停下来。

我想也许我真的是朋友们眼里的异类,我的行为和想法都过于理想化,所以才会痴想自己能够拥有一只猫的灵魂。但我是一直相信的:年少时候囫囵吞枣吃下的没有细细品味过的时光才是最美的。我不想在无知的时候尝到自认为很甜美的糖果,也不要在不成熟的时候让青春流逝,我很愿意为了眼前的美景慢慢来。不用那样着急地去成为一个舞蹈家,在每个年龄段做应该做的事情。慢慢沉淀自己,慢慢寻找自己。

也许真的是梦,却也飘渺得美好。

在这个匆忙而喧闹的世界里,还有多少人,在慢慢地走路,独自陶醉一番?恐怕是所剩无几了吧。

余杰在《铁屋中的呐喊》中,通过米兰·昆德拉的作品——《慢》描述说:“现代人,为何失去了从容不追的生活乐趣?外部生活是那么可怕,工具也是那么可怕,人的内部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已经受到严重损害。……昆德拉解释了现代人紧张、快速的生活节奏的本质:是用‘忙’的借口来回避生命的本真状态。这样,人被锁定在‘现在’之中,‘过去’和‘将来’都被抽空了,‘回忆’和‘眺望’也都消失了。昆德拉对‘缓慢’的发现,希望能警醒现代人重新审视生活观,重新建构一座轻与重名副其实的天平。现代人认为重要的东西:汽车、别墅、权势、金钱,真的比宁静的心灵、自由的空间、温馨的情感和从容的境界更重要吗?”

慢是记忆,把光阴分成互不相连的不同板块,使时间具备了形态;是文火细炖,既吊足鲜味又使骨酥肉烂,卫生又富有营养。

记得某个寒假的清晨,刚起床便拎着卡机去大街上游荡,想要去挥霍一下我年轻的生命。半路的时候遇见了一个同学,手里捧着大叠的辅导资料。他成绩极优,却很少笑,也很少见他和朋友在一起。和他打招呼之时我脱口而出:买那么多资料一定会浪费很多休息时间。他却带着极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我反问:像你这样在街上瞎逛不是更暴殄天物?

一下语塞,无话可说。

慢慢来,慢慢走,挥霍时光又如何呢?

在繁忙的时候给自己放个长假,停下来也是有必要的。偶尔放个假,充充电,调整下生活,这样的生命轨迹才真是圆满极了。

我对老师说,对手和敌人毕竟是人生旅途的过客,我愿意慢慢走,去寻找一起看风景的人;我对朋友说,泰戈尔说:弓在箭欲射之前,低声对它说,你的自由,是我给的。这样经过地狱的磨练才拥有的创造天堂的力量过于作茧自缚,我可无福消受;

我对父母说,我能停下来,必然不会跌倒。

我是可以停下来的,当一只慵懒的肥猫,晒晒太阳,捋捋自己的毛,太阳下山之后,我便继续上路,继续流浪。

就算是肥猫一只也要提醒朋友们,如果你正在飞速奔跑,请对自己说一次:我是可以停下来的;如果你是一只忙碌的燕,但也请别忘了回家的路,不要错过千山万水,不要像法国电影《云上的日子》里的一句台词所说:人们走得太快了,把灵魂都弄丢了。

你,弄丢过自己的灵魂吗?

(指导教师:何文魁)

教师点评

在网上曾经看到过这么一句话:“我用一眼记住,用一生怀念”。作者用自己清新细腻的文字,表达了对生活的一个理念:用慢的灵魂去过日子,享受当下的美景。很多沿途的景色就不会因为匆匆过去而忽略。

慢悠悠的心情应该就是这样,当人生大巴前行时,也许只能看一眼那些匆匆的美景,却因为你这一眼,而永世不忘。

生活中的我们,在积极进取的同时,也应该学会偶尔停下来,偶尔看看沿途风景,享受当下的美景和别致的风情。偶尔遛遛自己略显疲惫的心,放飞心情。

就这样慢慢长大作文篇6

我们时而脚步匆匆,我们时而安静驻足,我们时而被要求迅速快捷,也时而被要求缓慢沉稳。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高一议论文快与慢9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议论文快与慢900字1天地之间,皆有节奏。

快有快的节奏,慢有慢的节奏。快,有如疾风迅雷,立竿见影;慢,则有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而日有所长。

我国的核武器,从无到有,只有六年,从原子弹到氢弹,只用两年,这是快的节奏。袁隆平种杂交水稻,度年如日,慢工细活,这是慢的节奏。

“大跃进”时,号召“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也是快的节奏,最终却被证明是犯了严重错误。朝鲜战争时,美骑兵第5团行军节奏慢,最终晚到阵地五分钟,被志愿军堵在三所里,落入包围圈,导致了联合国军最终溃败。

快,可以抢占先机,却有时暴露弱点,半途翻车;慢,可以精打细磨,却有时贻误时间,错失良机。

我国经济发展,节奏很快,但背后却是经过各方面综合考虑的长期整体规划,这是慢节奏的,急不得。我国在三线的火箭生产车间,每道工序严格精密,慢而慎重,却能快速反应,及时高效地生产航天配件,背后一定离不开高效的管理、调度机制,这是快节奏的,慢不得。

快与慢,有如人之左右手,阴阳互补,协调配合,快起来提高效率,慢下来,细致谨慎,不失为一种更好的处事方式。超级工程FAST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作为国家九大科技基础实施之一,FAST的建设时间长达22年,其中,从提出设想到工程立项,中间的研究论证便足有7年,立项后工程的选址作为工程建设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它的考察与选择持续了十年,在这一切都敲定后,项目组就只用了5年时间,便完成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可以看出,在建设过程中,FAST项目进行论证、考察与准备工作的时间远长于建设施工的时间,这便是快与慢的结合。对于项目的可行性,项目选址及其他长期规划与整体规划,工程人员采用慢节奏,一丝不苟,步步为营,万万不肯急于求成。而一旦规划完成,进入具体施工,快节奏的施工方案又可以省出大量时间。这样,FAST作为快慢结合的典型,展现了一种迅疾的施工速度与厚重的整体规划,它足以在相关领域,在未来20-30年保持水平。

不仅是宏观的工程,就微观上个体的生活,有劳有逸,快慢结合,也是很有益处的。快节奏的高效的工作可以带来更高的工作成效,由此,更多的时间可以用于闲暇的休息,更恰当的休息又可以提升工作效率与积极性,两者可以说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快与慢,看似对立,实则一体,欲速则不达,过慢也使不得,需得两者结合,才能趋于圆满。

高一议论文快与慢900字2快与慢是一对反义词,其实正正是我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快,我能捷足先登,先拔头筹;慢,可明察秋毫,统筹全局。快与慢各具特色,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好快与慢的节奏,实现智慧人生,精彩人生,灿烂人生。

人生需要效率,需要快,正所谓效率是成功的生命线。因此,在人生追求的确需要讲究效率,但要坚持适当的度,不能陷入盲目的“快行”行列,否则人生就会趋向失败。目看当今社会,人心浮躁,拜金主义,官僚主义一路欢歌,“唯速度主义”日益成为人们追求人生,实现成功的不二法门。于是乎家长们将“成名要趁早”作为万事金典,兴致勃勃地牵着儿女走进娱乐圈;社会大搞“孝子工程”,倡导五年内造百万孝子;城市精神创建也凑凑热闹,名城兴起精神创建热潮……无可置疑,家长的孩子成长梦需要速度,孝子需要尽快培育以挽救当今社会的道德沦陷,城市精神需要快建立一渲染市人;但我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一旦过分催促孩子成才则会渐渐将孩子的天真和稚趣抹杀掉,孝子批量造最终无疑成了道德绑架;精神的过程过快植入大脑,最终只是“竹篮打水”……因此,在快速发展中把握适当的度犹为重要。

人生发展同样需要慢。当我们静下心来,切合外界的宁静,我们的感知和能力就能发挥到极致,再利用这种极致的感知能力认真思索,观察细致,从而实现人生事业的突破。就拿曾荫权先生的经历来说,众所周知,他是一个慢主义者。无论做任何考察工作渠道任何地方,都会细细观察,慢慢品味当地的人情品味,渐渐地,他培养出一种能感受人间呼声的能力,这也是就为他成功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作了很好的铺垫,他也是凭着蛮火出细工实现事业的辉煌。由此可见,成功需要慢慢来。

生活中,难免有些人会唾弃慢而崇山快,其实,他们没有意识到慢是为了更好地突显快。从卡梅隆先生在漫长人生道路上不断创造奇迹,我们可得知慢是现实快的辅助器。十二年前,成为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赢家的卡梅隆没有沉溺于掌声和盛赞,更没有顺着这加速度的成名浪潮快速把自己捧上高峰;他而是静下心来,重新慢慢研究,细细咀嚼下一部作品;十二年后,《阿凡达》的引爆全场突显了成功的快,卡梅隆的人生又快速向精彩迈向一大步了。

其实,当我们善于处理好生活中的快与慢,并且致力于这么做,我们的人生将充满韧性,更精彩不断。

高一议论文快与慢900字3高山流水,各有其姿;宇宙空间,奥秘无际;人生世态,千姿百态,各有境界;只有和谐相融,才能共进发展。

——题记

静水流深,蕴藉无穷,平静如镜,波光粼粼,怡神养性;飞瀑奔涌,气势磅礴,壮丽瑰奇,激扬飞越,进奋昂扬,张显生命。

自然,宇宙,人生,虽是各不搭界,实则相融相通。自然界是由静与动、慢与快构成,而人生过程实则也是由慢与快构成的和谐乐章。

慢如蛟龙潜藏于深渊静水,如美玉蕴含于顽石;

慢如陈年佳酿,如珍宝藏于泥沙黄土。

快如飞湍瀑流,如流星飞逝;

快如宝剑出鞘,如喷泉溅涌,美不胜收。

人生应由慢与快构成,该慢则慢,该快则快,二者相辅相成,互激互促,共奏人生和谐旋律,共谱人生辉煌篇章。

垂问远古,孔子安坐学馆,传道授业,清灯相伴,孤月相守,教三千弟子,传儒家道学,不求显达于仕途,君子安贫乐道,衣衫褴褛,瘦影独行,奔波于列国,游说于诸侯,不求高官厚禄,但求治国安邦平天下的主张播扬列国诸侯,这是一种静心传道治天下的至极修炼与提升,是一种静默期盼的追求。静水流深,蕴治国安邦思想主张于传道授业的言传身教之中,这是一种深内敛、高修养的哲学品质。

遥望西方,马克思,一位传世伟人,四十年的求索默想,于比利时的一个小广场的侧旁,伴着白天鹅的飞翔,大智大慧深入欧洲大陆,远播亚洲各国,《共产党宣言》如一个幽灵在全世界徘徊。如果马克思没有一种静水流深的蕴藉内炼,又怎能成就《共产党宣言》如此思想之精品;如果马克思没有潜心摩揣人类历史之过程又怎能揭示人类经济政治发展之规律。由此可见,精神,世纪伟人,实乃苦心修炼,潜心揣摩之结果,这就如人生旅途慢赏景观之过程,慢则慢矣,实则收获和快乐尽在其中。

人类文明发展如此,艺术长河流淌亦不乏慢索蕴藉之范式。

世界的雕刻家米开朗基罗为了一幅幅的艺术精品之不朽,他旰衣宵食,焚膏继晷,足不出户,拒绝别人参观干扰,心无旁鹜,精雕细刻。整整六年的日日夜夜,路漫漫其修远兮,艰难探索而上下,《最后的审判》雕刻手法与构思的创新与高妙,令人叹为观止。西斯廷教堂顶棚大型壁画《创世纪》一经问世,就连他的竞争对手拉斐尔也不得不由衷赞叹道:“米开朗基罗是用着上帝一样的杰出艺术天才和人格内蕴,才创造出这个世纪的!”如若米朗基罗没有细琢慢研的静观心态,又怎能产生出如此精妙绝伦的艺术奇葩。

以上圣贤先哲,艺术奇人,实乃是在追求一种求索过程的收获,这是一种内敛的蕴藉,这是一种哲学修养,慢步人生路,其乐无穷,途中风景无限,美不胜收。

再观飞瀑喷泉,电闪雷鸣,壶口黄河,飞涌奔流,却又是另一种人生追求,她激越飞扬,壮阔瑰奇,气度不凡。这是快马加鞭,这是快车飞奔,这是宝剑出鞘,这是刀光剑影。如果说人生理同宇宙万物,都是由慢与快构成的和谐乐章的话,那么人生既需要静观默想的修炼过程,需要心平气和的人格修养,需要养气炼德的哲学蕴藉;而同时人生又还需要箭头穿越靶心,需要急风伴着暴雨,需要百米冲刺……请看华夏国度里出现了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飞越太空的昂扬进取之奇迹,是他们,实现了中国历史的飞天梦想!这是他们跨越时空隧道的极致追求,这是超越自我,翱翔宇宙的大气魄与大精神。

总之,如果人生旅途,只是一味求快,乃会错过很多美好的风景,甚至会出现心浮气躁的心态,会缺少内敛的品德积淀,缺少精、气、神的积累过程;而如果人生过程一味求慢,则又将过于静态,缺少生气和气度,缺少冲劲和追求之极致。所以说人生乃由慢与快构成,该慢则慢,该快则快,时而静水流深,时而飞瀑奔涌。只有这样,才能互激互扬,和谐共振,相辅相成;只有这样,人生才能稳步发展,社会才能和谐进步。

因为人生本来千姿百态,丰富多彩,既需要潜心钻研,静心垂钓过程的收获,默观细赏旅途风光无限的美不胜收,也需要叱咤风云,穿云透雾,飞天观月的精神气度。因为慢是一个过程,一种修养;

慢是一种人生蕴藉,一种哲学品质。

快是一种气魄与气度;

快是一种追求、一种极致、一种奋进的精神状态。

高一议论文快与慢900字4时常与友人探讨一个问题:中国人为什么变得那么没有耐心,无论开车还是排队,谁都想往前挤,做什么事喜欢追求快节奏,恨不得今天种树明天开花后天结果。其实,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人素来讲究中庸之道,阴阳调和,顺天应人,张弛有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似的恬淡生活,历来是不少国人心中的世外桃源。也许中国人贫穷落后太久,一旦有了机会,就显得有点迫不及待,要重振旧山河,找回昔日千年大国的荣光。一如伟人贵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于是乎,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式的城市发展口号几乎俯拾皆是,但结局往往事与愿违,城市的高楼大厦的确可以短时期内建立起来,但城市的风土人情、人文脉络却远非三五年能达致,有时反而遭到了野蛮拆迁的严重破坏,变成了一堆堆石屎森林,冷酷无情,淡而无味。许多匆匆忙忙立项上马的所谓宏大面子工程,由于缺乏严谨细致的调研论证,不分白天黑夜赶工献礼,施工质量低劣而造成了一大批的豆腐渣工程。像佛山某建陶市场,由于建设工期太短,地基不牢导致展厅倾斜,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中国建陶卫浴产品品质为何一直无法跻身水平?不是说中国人没有能力,关键还是缺乏精雕细刻的专注精神。偏面追求速度与产量,脑袋里只想着如何赚大钱,不顾一切降成本,盲目缩短烧成周期,没有足够的时间投入能产出精品吗?为什么每次国家质量抽检总有那么多的国产陶卫产品不合格?去年笔者带团去意大利博洛尼亚观陶展,期间抽空去了一趟维罗纳小镇,宴请了部分团友品尝一顿正宗的意大利西餐,那家餐馆非常古朴优雅,有上百年历史,曾吸引了不少意大利名流捧场。我们只是简单点了几样意大利面条、沙拉,也足足等了近一个小时,但吃完后仍然心满意足,不仅仅享受到了美味,而且有一种品味意大利饮食艺术的感觉。现代人普遍对快节奏的工作生活越来越厌烦,但有时候身陷其中又无可奈何。没完没了的加班,没完没了的应酬,白天与黑夜时常颠倒,有不少陶业精英,常年劳累过度、饮酒过量,引发身体健康每况愈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演化成有命赚钱、无命享受的悲局。

中国建陶业,是时候该适当放慢脚步,让疲惫的身心恢复元气,让哭泣的大地休养生机,让灰色的天空重见光明,让躁动不安的灵魂有所归依。因为赚钱是为了生活,而生活却不仅仅是为了赚钱。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这就是苏东坡如诗如禅的人生境界。

高一议论文快与慢900字5你有多久的时间,没有好好品尝一杯咖啡?多久的时间没有好好享受一餐美食?又有多久的时间,没有与自己对话,倾听内在的声音?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不知不觉当中,我们已习惯了〝快〞,而且还要追求〝更快〞,快速阅读、匆促进食,因着快,我们错过生命中许多的美好,而我们要的生活真的是这样吗?

最近在西班牙发生了一件高速火车的意外,造成数十名旅客当场死亡,许多人受伤。从这一件事让西班牙政府有了许多的醒思与讨论,最后除了检讨技术性的问题外,有一件事引起大家的反思--『追求高速彷佛已成为21世纪的毒药,大家为了争取快几分钟的高速,而忽略了生命的价值,付上惨痛的代价。

科技发展目的,是要让我们的生活更便利,为要增加我们的效率.但结果我们却越来越忙,时间越来越紧凑,生活越来越紧张,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寻找更高速的工具,来处理我们的问题。随着手机的发达,网络的普及、通讯方式的多元,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快速联系。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管道变多了,但沟通的问题也并未减少,我们不禁要思考,『多真的一定好吗?『快对我们的意义在那里?

现在有许多人追求快速,所以我们可以听到:『如何快速赚到100万『如何快速减肥『如何快速学会英文『如何快速成功如何…快速……说穿了只是懒,想要抄快捷方式,不想一步一脚印,不愿意等待,不想付代价,不愿下苦工,想要一飞冲天,一举成名,一夕致富,这是人的本性,所以常在快中迷失自己。忘了自己初衷。

如果静下心想一想,我们到底要的是什么?在快速达成目标的同时,我们常忽略要享受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因为在追求『快速的同时,我们也『快速失去许多。事实上『快的目的是要让我们有多一点的时间可以享受,有多一点的时间可以与家人更好的互动,但如果『快不是让我们享受;而是去忍受,那就需要好好思考一下,值得与否?

俗话说:『慢工出细活,伟大的艺术需要耗费时日,生活的艺术,更需细细品尝,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其实有时『慢也是一种享受,一种安全、一种放下的心境。如慢慢地品尝美食,体会厨师的用心;慢慢地开车,欣赏沿途风景;慢慢地开口,倾听别人生命的智慧;慢慢地下重大决定,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取舍。所以,学会放慢才不会觉得遗憾;学会沉淀才能有更多空间。

因生命中有许多事,是快不得的,是需要花时间体会,更需花时间慢慢品味,关键是花在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上。

花时间思考,它是力量的来源。

花时间阅读,它是智慧的基础。

花时间安静,它是更新的时刻。

花时间关怀,它是助人的良机。

花时间梦想,它是未来的蓝图。

花时间大笑,它是心灵的良药。

花时间休闲,它是年轻的秘诀。

花时间放慢,它是享受生命的关键。

人要先慢下来,静下来,然后才能快起来,静中明心见性,因此知道需要快的是什么——不会盲目。当目标清晰,少做生命的无谓消耗,才能集中能量,做好需要做的事。

就这样慢慢长大作文篇7

“慢生活”起源于1986年的罗马。当时,一些人抗议在著名的西班牙广场纪念碑的台阶旁建立快餐店。相对于“快餐”,反对者们以“慢餐”命名自己的组织,提倡放慢脚步,享受生活,慢慢品味食物的美味,随即,兴起了风靡世界的“慢生活”运动。对此,有人在网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感觉身边的一切都在快速地运转,自己想停、想慢也没法。”“有钱就慢,没有钱怎么去慢呢?有钱的懂得享受生活!没有钱的,今天不知道明天事!”

纳西族老人的观点听起来似乎有些偏激,贡蒂贾尼的做法看上去有些好笑,但他们却提出了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一个尖锐问题(生命的终极关怀问题)。怎样的生活才能真正体现出人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呢?“慢生活”运动究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一)现代人,“快”生活

北京某报社记者 王丽丽 以前的我片刻不得闲:日程排得满满当当。早上晨练时要带着mp3,打着手机时还要浏览着网页,和朋友聊天时还看着报纸,同妈妈买东西时还考虑着明天的会议……各类资讯让我目不暇接,各种事情让我绞尽脑汁。我忙得几乎不能呼吸。静心沉思,这样忙碌的生活又为自己赢得了什么呢?身材日益横向发展,而心灵却没有得到同步提升。我分不清什么是我自己想做的,什么是别人期待我做的。我真的很累,疲惫不堪,从身体到精神。“慢生活”运动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同时提醒着我,不要再做速度和效率的崇拜者。放慢生活的脚步,也许会失去金钱,但却可以丰富生命。慢下来,仔细欣赏每一朵花的盛开,沉醉于掠过的一阵微风,我开始发现生活中最精彩动人的细节。

天津市第三中学教师 谭辉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我每天都是在六点多起床,七点钟到学校,然后开始准备当天的课,批改作业……我的一天忙忙碌碌,似乎有很多干不完的事。我也总是在和时间赛跑,且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从早上起床到晚上休息,我忙碌的生活大约要经过18个小时。在这段些时间里,我如同投身于一个涌动的大漩涡之中并与之同旋转,一旦有了和它节奏不一致的地方,就可能会受到“惩罚”。不过好在我们有寒暑假,这时我的生活又慢了下来。我可以开始有条不紊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充分享受生活,因为我知道当假期结束了,我又会被抛入这个生活的大漩涡之中,并等待着下一个假期的到来……

目前,人们越来越厌烦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向往着能够过上一种“慢生活”。我不禁会想,如果人们过上了这种“慢生活”,是否又会去怀念往昔的“快生活”呢?是否又会去搞一场轰轰烈烈的“快生活”运动呢?我认为,快与慢只是生活的节奏,生活不能以快慢区分,因为生活本身不是一成不变的,张弛有度的生活才是真实的生活。我的观点是,“慢生活”无论从名称上还是从实施上,都是不切实际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人有生就有死,有紧张忙碌就有悠闲自得。人的本性是不安分的,如工作时盼退休,而一旦退休,又觉得生活无聊,并千方百计地让自己忙起来。其实,生活本是有忙有闲,这是规律,我们都在受着它的制约。如果非要将生活一分为二,则势必会削弱生活加于我们的责任和给予我们的快乐。

(二)古今视阈下的“快”“慢”生活之辨

甘肃陇东学院政法经管系副教授 吴点明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如此解说“快”和“慢”的:“快,喜也,从心声”;“慢,惰也,从心曼声”,而且将“快”“慢”二字均放在“心”字部。如果这种解说真能代表中国人所理解的传统“快”“慢”概念的话,那么,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祖先甚或我们自己是将“快”“慢”作为一种心理、心情、心态、心境来理解的。能把握好“快”“慢”的分寸,做到“中庸”“中和”“中正”即为圣贤君子(当然这只是“圣贤君子”的标准之一)。就连孟子也如此评价孔子,说他是“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意思是说,孔子该离开(快)的时候就离开,而且走得快快的;该待着(慢)的时候就待着,而且待得长长的;该隐居(慢)的时候就隐居,而且决不贪图名利;该出来做官(快)的时候就做官,而且也决不自命清高。总而言之,生活、工作、学习、处世,该快就快,即效法“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该慢就慢,即效法“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句话,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与时俱进,这才算得上是“圣之时者”(圣人中最识时务的),也即鲁迅先生所说的“摩登圣人”或易中天先生所谓的“文化超男”。

那么,怎么才能在生活、工作、学习、处世的“快”“慢”选择中做得恰如其分,过得如鱼得水呢?诸如 “有钱就慢,没有钱怎么去慢呢?有钱的懂得享受生活!没有钱的,今天不知道明天事”等看法,都未必真正抓住了处理生活、工作、学习、处世中“快”“慢”节奏的本质,或未必真正掌握了其中“快”“慢”节奏的技巧。正如前面所说,我更倾向于将生活、工作、学习、处世中的“快”“慢”节奏作为一种心理、心情、心态、心境来看待和理解。只要我们能做到因事制宜(儒家),道法自然(道家),因缘而起(佛家),我们就会做到在忙中“偷”闲,以便在繁杂的事务中享受属于我们的那一片宁静;也会在闲里找忙,驰骋于属于我们的那一片天地,也即在快中求慢,在慢中求快。这正是生活、工作、学习、处世中的“快”“慢”辩证法。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 周勇 昆德拉曾专门以“慢”为主题对现代人的命运展开过思考。六年前,他的哲理小说《慢》被引入中国。在本书的开头部分,可以看到一位骑摩托车的巴黎年轻人只想超车,在高速公路上狂奔,藉此获得“”。昆德拉从现象学的角度揭示了现代人难以抗拒的命运,即成为摩托车、高速公路等现代“文明”产物的附属品,并由快速的现代“文明”产物来确立生活的内容和意义。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文明”产物一直在增多,其力量所指恰恰是要现代人完全丧失自主决定生活内容与意义的能力,变成一种只是在快速地“消费”现代“文明”产物的存在。早期现代人尚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自由追求的知识、爱情与婚姻,但现在也逐渐被“学习机”“相亲机构”等新增的现代“文明”产物接管了。现代人何止是无法“慢”下来自由追求知识与爱情,如社会学家鲍曼所揭示的那样,希特勒的命令通过快速运转的科层体制,瞬间即可以让成千上万的“军人”丧失自由与良知,变成疯狂的“大屠杀”制造者。

不过,昆德拉、鲍曼等人的存在却表明,现代“文明”产物即使再多,也不足以磨灭人类自由、深刻的洞察、反思能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创造真正美好文明的愿望。海明威也相信这一点,他说,人可以被打败,但绝不可能被消灭。而涂尔干早在上世纪初便清楚地指出了什么才是现代教育应该努力的方向,那就是教会学生认识“束缚”现代人的社会机制,看清它所塑造的生活方式,在它面前保持“社会学”意义的思想独立,进而寻求突破其“有限性”、再造自由生活的可能性。

(三)“慢生活”运动背后的反思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 王小飞 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高歌猛进为我们带来了物质上前所未有的富足与骄傲,但也就是在鼠标轻点的瞬间,在利益交织的宽带阡陌上,曾几何时,快与慢之间变成了不可化解的悖论关系。快教育、快生活成为时代膜拜的发展观,你我疾行的生活脚步似乎早已忘却了“慢”的记忆与教化。第一,慢是一种心态。时下,什么都在快速发展中“进步”:快速生长的作物,快速出栏的禽畜……教育因生活而起,在快速生活的要求下,教育哪敢怠“慢”?“快”无疑代表着进步、发展与发达,但恰恰是物极必反,快极必慢,功利化的“快”往往带来基因的“突变”――教育的变异、心灵的荒漠以及生活的浮躁。第二,慢代表理性。教育是一门慢的科学,生活本身就是实践。“理之于诗,如水中盐,有味无痕,性存体匿”,说的就是理性的事情。盐之入水,味之销痕,直至体藏性留,这需要一个“慢”的实践过程,表面看似“非理性”,但实则又有理可循。教育的“慢”佐证了生活的实践性,体现的是“心服口服”“入情入理”的教化过程,反映的是“晓之以理”“人文化育”的渐进式教育理想。非理性的教育最终只能如同一首缺乏思想的诗歌,或一杯淡而无味的白开水。第三,慢代表常态。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生活更像是农业。违背了自然的农业过程,必然会让爱成为害,或让常态成为变态。教育的“批处理”必然剥离“产品”的质感与内涵,也必然带来教育的“变态”与生活的“工业化”。

朱熹曾对“欲速则不达”做过这样一番精彩的诠释:“宁详毋略,宁近毋远,宁下毋高,宁拙毋巧。”但愿这番“快/慢”观的经典诠释,能对今天我们化解“悖论”、劝导功利、平抑浮躁、消除心灵的荒漠起到些许的帮助作用,使教育真正“慢”下来,为普通人带来正常的好生活。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博士生 张桂 过于快节奏的生活容易让人产生疲惫、厌倦、压抑,甚至绝望的情绪,也容易使人远离生活本身的逻辑。然而,生活之慢,仅仅是通达生活真理的一个入口。如艺术创造需要有一个缓慢的酝酿过程,也往往体现为一个灵感爆发、思如泉涌的过程;爱情,不仅有闪电式的激情袒露,也有细水长流式的温柔;教育,不仅需要持久的爱与关注,在倾听与理解中让学生自由地成长,成其自身,而且也需要在激烈的交流与碰撞中,使其展现生命的激情与热力,最终成为一个成熟的个体。这都需要快和慢的和谐与统一,或者说,快和慢只有在接近生活之道、生活真理本身时,它才是真实的,有价值的。在城市生活中,这种对生活真理的追求,是否仅仅只是一种梦想呢?我以为,它是可以具有现实性的。生活从来就不是只具有一个方面。比如,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度过方式,有人忙忙碌碌,而有人则会静下心来细细品生活中每事每物所蕴涵的滋味。

慢,对于生活的必要,并不在于去享受生活,而在于它是一种回想,感受,领悟,最终是一种反思――反思人生的意义,反思自己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真正值得一过的。在沉思中,我们打断生活的快节奏,从外在世界回到自身。之后,我们又重新进入世界,通过行动,加速生活的节奏,燃放人生。正是在这种一张一弛的舒卷之中,生活的真谛才真正显露出来。因此,面对“快餐式”的现代生活,“慢生活”虽然是一个很有针对性的提法,其本身却不是真理。然而,每个人对生活的追求,都要经历这一个关口才能踏上人生的通衢大道。

山东临沂师范学院教科院副教授 张洪高 “慢生活”运动是人们对快节奏现代生活方式的反思,反映出人们对于生命的关怀,包括对身心健康的关怀,对生命意义的关怀。而对生命的整体关怀反映了人们对人生幸福与否的叩问。每个人都可以追求自己独特的幸福,而不必拘泥于具体的模式。从表层原因来看,“慢生活”运动之所以迅速风靡全世界,是因为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使人们身心憔悴,并导致各种身体和心理疾病,而通过减速则可有效预防对人身心的伤害,从而提升生活的质量。从深层原因来看,“慢生活”运动是人们对在“生产力”名义下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的现代生活的一种反思。人们发现,在自己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理想的生活却渐行渐远,物质和名誉上的富有并没有带来意义的充实和幸福的体验。盲目的“忙”和“快”仅仅带来继续不断的“忙”和“快”而已,而人生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幸福。无论什么样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最终的旨归都是幸福。因此,“慢生活”运动是在现代社会工具理性张扬、价值理性式微的背景下对人生幸福这个亘古命题的叩问。

从“慢生活”运动的幸福旨归来看,可以发现人们对“慢生活”的种种误解。有人认为在社会快速运转的背景下谈个体的“慢生活”是不可能的,这是典型的宿命论。个体完全可以主动调整心态并追求自己的幸福。有人认为有钱才能慢,才能享受生活,这种观点过于看重物质享受在幸福生活中的作用,而忽视了幸福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主观感受。有人认为“慢生活”就是放慢生活的节奏,这是对“慢生活”的肤浅认识。无论是快节奏还是慢节奏,本身都不会必然带来幸福,生活在前现代社会慢节奏中的人不是都幸福,而生活在现代社会快节奏中的人也不是都不幸福。“慢生活”运动提醒我们要经常对工作和生活进行反思,关注生命的幸福指向。至于追求幸福的具体方式则千差万别,每个人都可以自己的方式追求独特的幸福。

(四)开展“慢生活”运动的建议

就这样慢慢长大作文篇8

关键词:慢练;儿童;教育;练琴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1;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8-0086-02

在当今社会,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自身素质也在逐渐提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有很多儿童会选择学习钢琴。儿童弹奏钢琴,需要十个手指各自独立活动,使左右手都能得到均衡训练,使大脑和小脑获得同等的锻炼,增进双手相互协调的能力。学习钢琴要接触和阅读大量的优秀钢琴音乐作品,通过长期训练和作品的熏陶,不但可以丰富儿童情感,而且对儿童优良心理素质p道德品质及个性特征的形成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实践证明,从小学习钢琴的儿童,入学后在理解能力p接受能力p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都高于其他孩子,这都应归功于儿童早期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

一、实施“慢练”的重要性

刚开始接触钢琴的儿童,音乐对于他们是一张白纸,他们不像成年人那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这就需要老师手把手地去教他,并耐心细致地讲解练琴的每一个步骤p每一个指法和每一个技巧。在这一过程中,少不了“慢练”。如果忽略了这一过程,就会使他们形成错误的练琴方法,甚至走弯路。所以在儿童学习钢琴的初级阶段中,“慢练”是必不可少的。

“慢练”就是慢速练习,是相对练习的正常速度而言的。对于刚学琴的儿童来说,他们只有通过“慢练”,才能练好每一首曲子。在课上经过老师的正确讲解,在课后通过“慢练”完成好老师所讲的每一个指法技巧,儿童琴技就能得到提高。儿童的接受能力和改错能力不如成年人,这就更需要用“慢练”,使儿童的运动神经有充足的时间,并根据视觉p听觉反馈来的信息,认识和调整练琴中的不足,使之更快更好地学习每一个技巧。

作为教师,要培养儿童运用正确的p科学的“慢练”方法来练习指法。因为儿童没有分辨能力,很多自由“慢练”方法都是错误的。他们认为只要把速度放慢了,就是“慢练”,或是将每一个音符慢慢抬起来,再慢慢放下去,这样会导致手指动作幅度很大p下键速度缓慢p弹奏呆板的结果。并且他们还会因为在“慢练”中放慢了速度,因而有空加入了许多多余的动作,形成错误的动作组合,会把连贯而正确的动作改得面目全非,久而久之,酿成钢琴弹奏的顽固性错误。还有一些儿童会把“慢练”当作机械性动作,使优美的音乐枯燥乏味。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儿童花费大量的时间“慢练”,却没有效果的原因,科学的“慢练”对他们来说是多么重要。科学的“慢练”是思想认真、积极“用脑”的“慢练”。“慢练”就是将音与音之间的距离拉大,而每一个弹奏的手指应是积极主动的p灵敏有力的,弹奏出的每一个音符都是清晰p富有弹性和独立性的。经过这一过程的练习,弹奏的速度会逐渐加快,手指的动作会变得连贯。

二、钢琴“慢练”实施方法

对于儿童来说,每首曲子都要“慢练”,对于刚接触钢琴的儿童来说,每一首新曲子都要踏实“慢练”。否则,不连贯的快,只能得到一种混乱的音响和节奏。例如,《拜厄》练习曲,如一开始就用原速度弹奏,儿童是没有这个能力的,指法和音准p节奏都会不准确,事后再来改正这些错误是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的。如开始就让儿童放慢速度练习,那么眼睛就来得及看,脑子就来得及思考,手就来得及准备,就可以弹奏出正确音符,并做到指法正确。

儿童一首曲子练熟以后,还需要“慢练”。一些儿童认为一首曲子练熟以后,就不需要“慢练”了,也不愿意做一些枯燥无味的“慢练”了,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在一首曲子练熟以后,如果不在“慢练”中反复加强和巩固练习,下意识的动作会逐渐变得模糊,不准确,就会出现弹奏错误,也会使音乐的表现力丧失。作为教师要把这一点讲给儿童听,让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在练熟以后,进行再一次的“慢练”,才能更好地提升弹奏的技巧和速度。

对于儿童来说,要通篇进行“慢练”。儿童不像成年人那样接触钢琴时间长,只需要把一首曲子的重点p难点部分用“慢练”进行练习。但对于儿童,一首曲子的每一个部分都是重点p难点,这就需要全曲进行慢练,这样既可以强化正确的习惯,又可以从作品中得到新的启迪。同时,儿童练琴的时候,要兼顾到谱子和正确指法,为下步弹好曲子打下扎实的基础。有了这一过程,再加上通篇的慢练,可以使儿童在逐渐成熟的练习过程中,技术p方法得到相应的提高,能够达到熟练掌握曲子的程度。

要注意分手“慢练”与合手“慢练”的结合。对于一个初学琴的儿童来说,分手练琴也是很重要的。儿童的思维比较缓慢,进行分手练习可以减轻他们大脑的负担,让注意力集中于一只手。在单手“慢练”时,也是不能急躁的,要按照谱子上所给的任务明确p清晰地完成,一只手完成任务再练另一只手。两只手的技巧难度不同,对于任务较重的那只手应给予更多的时间来练习,直到每只手都能准确p快速p流畅地弹奏,之后再把两只手结合起来,进行慢练。虽然单手已经弹奏清晰p准确,但两手合起来难度会增加,如不放慢练习会感到很困难,所以两手合起来还要耐心地进行慢练,使双手协调,再加快速度。例如,巴赫的《小步舞曲》,初次遇到这种复调乐曲,儿童会感到很困难,就算两手都弹熟了,也很难配合到一起,因为这种曲子的左右手都是旋律,这就需要儿童更好地进行分手慢练与合手慢练。

“慢练”解决儿童钢琴弹奏中的“放松”问题。所谓“放松”是指声音一旦发出,手就不能再追加压力,在弹长时间的音时,手可以在发音后自然保持在琴键上。而很多儿童在弹奏钢琴中不放松,会使手指p手腕p手臂僵硬,导致手掌发酸,一首曲子弹不完整;要不就是过度放松,松懈不成形。而放松是针对手不要紧张和不要压缩而言的,这就需要用“慢练”来解决这个放松问题。如果从小学琴学不会放松手腕p手臂p手掌,对于以后弹一些大型乐曲是很困难的。“慢练”是让手腕p手臂p手掌有一个休息时间,不要一直保持紧张状态。要让手指独立上下,触键动作要快,要敏捷,在触键的一瞬间,手腕p手臂p手掌放松。儿童在慢练的过程中能做到这些,一步一个脚印地练好每一个音,就会为以后的弹奏打好坚实的基础。

要通过“慢练”训练儿童手指的独立性和平均性。不同儿童弹出音的效果是不同的,有些儿童弹得清清楚楚,有些和则是浑浑浊浊,这就是所谓的“颗粒性”。手指没有独立性和平均性的儿童,音的时值有时会掌握不好。比如要在拍子中弹出四个音,要求儿童弹出这四个音的时值应是一样的,但如果独立性和平均性不好,弹出的音就会有快有慢,手指不受大脑控制,每个音都会黏在一起,以至于当儿童弹到快速或大曲子的时候让人感觉很不清晰,表达不出音乐的感染力。要培养儿童手指独立性和平均性,就要慢练。“慢练”要把每个音的时值放大了练,就像放大镜一样,原来是一拍的,可以放大到三拍p四拍,到手指完全独立为止。

让儿童掌握好“慢练”与原速度之间的关系。儿童因为年龄较小,很难正确把握“慢练”与原速度之间的度,他们会认为一首曲子只要慢练就可以练得好,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正确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慢练”只是练琴的手段,是方法而不是目的,如一味追求慢练,强调慢练,长时间不用作品的原速度去弹,就体会不到作品的真正情感,是练不好琴的。所以,在“慢练”中,可以做到除速度以外的一切要求后,逐渐加速曲子的练习,达到曲子的正常速度。在按照正常速度弹奏的同时,还会发现自己存在的其他问题,比如曲子弹到某个地方就会停,或者某几小节时值不对,这就需要儿童适当放慢速度进行慢练,把容易出错的地方多练习几遍,然后逐渐加快。儿童学习钢琴,只有经过这样快慢结合的反复练习,才能促使儿童更快p更好p更完美地弹奏乐曲。

三、结束语

总之,儿童学琴需要课上经过老师的正确讲解,课后则要用“慢练”来练好老师所讲的每一个技巧。儿童的接受能力不如成年人,这就需要通过“慢练”来使儿童的运动神经有充足的时间,并根据视觉、听觉反馈来的信息,认识练琴中的不足,使之更快更好地学习每一个技巧,从而建立运动神经的正确的习惯反应和条件反射。希望所有学习钢琴的儿童能通过“慢练”,逐步掌握钢琴弹奏技巧,最终达到成功。

参考文献:

[1]张颖.关于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若干思考[J].当代音乐,2016(22).

[2]滕明薇.再谈慢练在钢琴学习中的作用[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02).

[3]李文正.浅谈钢琴练习中的慢练[J].咸宁学院学报,2009(05).

上一篇:分手就在那个秋天范文 下一篇:父亲节日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