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海内经范文

时间:2023-11-26 03:46:15

山海经海内经篇1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近30年来,《山海经》研究迭起,然而其性质等基本问题仍然扑朔迷离,文章通过对历代史书关于《山海经》认识变迁的分析,从文本之外的角度证实《山海经》确乃“古之巫书”。借重读历代学者对《山海经》的认识,会发现其实所谓“巫书说”、“地理说”、“神话说”、“信史说”等诸种说法并不相悖,对于《山海经》的认识其实是与巫文化的发展变迁是全然一致的。这种历史记载的变迁实际上反映的就是中国巫文化的不断衰落。基于这种观点,文章提出探索构建完整的中国古代巫文化体系对打破目前《山海经》研究困境的重要性。

关键词 :《山海经》;史料;巫文化

中图分类号:1206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8—0223—03

近30年来《山海经》研究以及其所引发的中国神话学研究持续加温。关于《山海经》的讨论内容已经从传统的文学类问题:性质、篇目、作者、时代等延伸到其他包括天文学、气象学、古医药学、历学等在内的众多学科的众多方面。虽然山海经》研究价值《山海经》学科综合性等已经得到了一致认可,但在更多的问题上各家观点都还保持着分庭礼抗,不能互相说服。有学者认为《山海经》己然成谜,我们只能对它进行猜测而再无法得到证实,这种观点实际上已经宣布对《山海经》的认识永远无法达成一致。另外,虽然围绕《山海经》不断有新的研究出现,但实际上并无突破性的进展《山海经》研究似乎走入了一个争执不休、原地踏步的困境。既然如此,我们不妨暂时忘却今天诸家对文本繁杂的研究,换一个角度重读历代学者对《山海经》的认识,会发现其实关于《山海经》性质的所谓巫书说”:地理说”:神话说”、“信史说”并不相悖,是与巫文化的发展变迁全然一致的。

自《史记·大宛列传》始,《山海经》(或者说《山经》)就进入了历代文人的视野,诸家史书对它的记载应当能较大程度地反映当时人们对《山海经》的认识定位。由于《山海经》的综合性和奇特性,它在各书目中所属的类别历来都存在极大差异,及至今天各派仍然固执己见。而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暂且不考虑山海经》究竟是什么书,抛弃派别之见,将历代史书对《山海经》的归类作一个尽量客观的梳理。

以目前所有的资料来看《史记·大宛列传》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是对《山海经》书名最早的记载。袁珂先生根据东汉王充的引言分析指出司马迁所言乃是《山经》并且明确提出是指《五臧山经》,但无论如何这段记载说明司马迁至少是见过《山海经》部分内容的。恐怕还不止于此《史记·五帝本纪》中所记载的历史人物伏羲、黄帝、颛顼、蚩尤等均载于《山海经》并且谱系一致。虽然并不能就此将神话和历史画上等号,但我们可以推测至少在西汉时期《山海经》的内容已经深入人们的认知之中并且被当做真实的历史——如果不能找出更早于此的同类谱系记载的话。也就是说,虽然司马迁对《山经》中的诸多怪物持不敢言”的态度《山海经》的部分内容仍然被当做史料得到了本书产生前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人们的普遍认同。在原始时期由于种种原因,巫很容易获取一个首领或者国王的身份和权势,那么记载和传承部落或者国家历史的任务由他们来完成自然毫无不妥,另外巫是最早掌握文字的一批人,这一点已经得到公认,也只有他们有能力完成这项任务。由此看来,我们可以揣{《山海经》确实与巫文化有莫大的关系。而《史记》的种种记载也从不同角度证明:自《山海经》被发现开始,其史料价值的认同就更多程度上是对巫史”的认同。

最先整理校定并命名《山海经》者,是西汉刘秀等人,刘秀《上山海经表》中提出,《山海经》作于唐虞之际,其内容“皆圣贤遗事,古文之著明者也”,又说文学大儒皆读学以为奇,可以考祯祥变怪之物,见远国异人之谣俗。”不论他所谓的远”是指地域还是时代,至少刘秀对《山海经》中内容是持相信态度的,并且当时的诸多文学大儒也认为需要了解《山海经》才可不惑焉”。值得注意的是,刘秀提到圣贤遗事”?圣贤”是指什么人昵?且看《史记·日者列传》中记载:“贾谊日:‘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可见在极遥远的某个时代,卜医地位相当高,可与当朝大臣国之栋梁相提并论。在朝廷”产生之前,”卜医”地位就更毋庸置疑了,称之为圣贤恐怕毫不为过。那么“卜医”又是什么人昵?与我们所关注的巫”在原始时期同样地位超然,二者有何渊源?接下来我们先讨论‘卜医”中医”之一字与巫”的关系。

《山海经·海内西经》日:“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寞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

郭璞云:“皆神医也。《世本》日:‘巫彭作医。《楚词》日:‘帝告巫阳。’”袁珂认为解释为皆神巫”更恰当,但无论如何,巫者与医者古为一体是没有质疑的了。问题在于,袁珂认为群巫之职任,乃在上下于天,宣达神旨人情,采药疗死,不过其余技耳”,并且援弓《大荒西经》的相关内容,认为“十巫从此升降”是上下于天,宣神旨达民情。但事实恐怕并不尽然,袁珂先生作此判断恐怕与中国自古十分强调教化,文学政治意图也极明显相关,但要由封建社会时期的思想推导得出最初的群巫职任乃是以宣达神旨为要,窃以为还很勉强。毕竟原始时期,生存才是摆在初民面前最重要的问题,初民的生命随时都面临威胁并且他们无能为力,只能通过不断繁衍来变相抗议不断的死亡,这也是早期生殖崇拜产生的原因。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更关注的恐怕不是缥缈的神的旨意——除非这旨意真正能帮助他们生存。既如此,巫作为医”的功能在初时一定是十分重要甚至可能占据首位的,正是因为他们能采药疗死”才得到了尊重和崇拜,才成为了神”的代言人。换言之,“采药疗死”绝不是余技”,最初的巫恐怕就是通过疗死”虽然这种救治很可能有极大的偶然性确立了自己无可取代的地位。当然这是延伸的话题了,此处仅作一个猜想。也就是说贾谊所提到的“卜医”,其实就是指巫,这种说法既是对巫的职能的阐释,贾谊这句话也是对巫医在原始时期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的认可。关于卜的部分,我们想在下文中单独讨论,但卜和巫亦关系暧味这一点也毋庸置疑,毕竟他们都宣达神的旨意。

总之我们想要说明的是,早期关于《山海经》的种种记载,既表明《山海经》的产生与巫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也说明了在其逐渐产生的过程中,人们对《山海经》的认可来源于对巫尤其是巫所具备的史、医职能的认可。

自西汉刘秀等人校定《山海经》后,《汉书·艺文志》第一次有了正式名为《山海经》的记载,班固将其载于数术略形法类,有六家百二十二卷、《山海经》十三篇《国朝》七卷、《宫宅地形》二十卷《相人》二十四卷《相宝剑刀》二十卷、《相六畜》三十八卷。由于除《山海经》外其余均不可见,我们只能根据序言及其余五本书名猜测:班固恐怕认为《山海经》与卜卦、相术之类有关,他保留了前面所提到卜医”中“卜”的认识。仍然是《史记·日者列传》中,贾谊对宋忠说圣人如不在朝廷则必在卜医”之中,于是他邀请宋忠一起试之卜数中以观采”,司马贞《史记索隐》日卜数,犹术数也。”班固的认识是有其理由的,他并非否认《山海经》乃是巫书”,只是在他看来?卜筮”才是巫最重要的功能?巫书”根据巫最重要的职能来定位并无不妥,所以班固对《山海经》作了这样的安排。(有关《山海经》和巫术占卜之间的关系前人已有研究,可以参考叶舒宪先生2003年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发表的《司南(山海经)方位与占卜咒术传统》。)那么为何班固会对卜”如此重视昵?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古受命而王,王者之兴,何尝不以卜筮决于天命哉。其于周尤甚,及秦可见。代王之入,任于卜者。’(《史记·日者列传》)而汉文帝卜得大横之事更由不得这位唯君命是从的史学家不对占卜之事心怀敬畏了。也就是说,班固对《山海经》的归类说明,在两汉时期,人们虽然还沿用《山海经》中的一些史料记载,但他们已经开始重视其中所包含的其他信息尤其是卜数的内容了,至于对巫医职能的认可,已经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被主流所淘汰。

此后,《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旧唐书·经籍志》均将《山海经》归入地理类,对此分法持反对意见者最有力的证据来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道里山川,率难考据,案以耳目所及,百不一真。诸家并以地理书之冠,亦为未允。”关于《山海经》所言诸地域是否真实.各家历来争执不休,但我们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将《山海经》归于地理类不在于它所指究竟是否荒诞不可考,而在于撰史之人是不是认为《山海经》中所言真实。既然山海经》归地理类自《隋书》始,我们不妨先看看《隋书·经籍志》史部地理类之序节选):

《书》录禹别九州,定其山川,分其圻界,条其物产,辨其贡赋,斯之谓也。周则夏官司险,掌建九州之图,周知山林川泽之阻,达其道路。地官诵训,掌方志以诏观事,以知地俗。春官保章,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之域,以观袄祥。夏官职方,掌天下之图地,辨四夷八蛮九貉五戎六狄之人,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周知利害,辨九州之国,使同其贯。司徒掌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教,以佐王扰邦国,周知九州之域,广轮之数,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及土会之法。然则其事分在众职,而冢宰掌建邦之六典,实总其事。太史以典逆冢宰之治,其书盖亦总为史官之职。汉初,萧何得秦图书,故知天下要害。后又得《山海经》,相传以为夏禹所记。

《隋书》将地理类列于史部之下,本身就肯定了地理与史的关系,这一点毋庸置疑。那么,我们恐怕可以怀疑将《山海经》列于地理类自然不仅是因为书中多地名方位之属了,同样,如果简单理解以《山海经》为冠也仅因其产生年代早、记录较广之类,未免误解了当时史学家们的良苦用心。结合序中所言再与同属地理类的其他书相比对《山海经》之所以能列地理类之首,恐怕是因为它能帮助平定以及治理四方。这一点今人也有破具信服力的研究《山海经》中诸多方位实际上与远古占卜巫术相吻合,黄帝轩辕氏正是利用它们获得了权力和地位。而将《山海经》归入地理类说明魏徵等人对其史料价值真实性)仍然有一定的认可,当然这种认可已经相当保留,只停留在赞同其记载有远国异人之谣俗”的层面了。之所以如此,首先,《山海经》本身语句虽然简单其内涵却着实令人费解,其中很多话我们至今也只能对字面做出解释,知其然而未能知其所以然。《北次三经》有一种鸟其鸣自詨,食之不饥,可以己寓”,这个寓”大概是一种病,但究竟是什么病?郭璞、郝懿行等人均是臆测,今人亦无更有理有据的认识,实在无法说是读懂了。此种情况在《山海经》中比比皆是,要真正弄懂它恐怕还需要所有助力,大家都十分关注的己然失传的《山海经图》恐怕就是这助力的一部分,它们只掌握在特殊的群体中,就如同打开一扇门的钥匙,这个群体我们认为,就是巫。那么为什么整理此书的刘秀等人未曾提及昵?很简单,鬼神之事不可妄言,事神使者——巫的秘密自然也不可随便讨论。在流传过程中,随着解读《山海经》钥匙的遗失,人们对它的了解也只能日渐趋于表面,而这种遗失,正是与巫文化进一步退出历史舞台息息相关,此时期的巫”,己然暴露出其巫术中的种种谬误,不再受到尊崇,其内部传承自然很容易出现大量断裂,《山海经》也就此真正成为了不解之谜。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得不就此开始流于表面。换言之,到了这个时候,巫的史”、“卜”、“医”等其赖以生存的重要功能已经无可避免地被逐渐淘汰《山海经》的真正内涵也随着巫文化的逐渐萎缩而退出人们的视野。那么他们为什么又相信《山海经》确实记载了夷险时俗”昵?这与当时中国面向世界的态度有关,盛唐之时唐朝与别国的频繁交流已有诸多记载不需赘述,此时的唐朝人接触了很多异域人情风俗,大大拓宽了他们的眼界,这就促使他们相信还有未知的远国异人之谣俗”,也相信《山海经》在这方面内容的记载。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的限制,再加上《山海经》独特的阅读困难,书中的山川道里暂不可考,而记录民俗风情作为地理类书籍的一项重要功能,我想这才是《隋书》将《山海经》归入地理类的首要原因。

综上所述,隋唐之人对《山海经》的归类一方面出于尊重,极隐晦地保留了前人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当时的各种条件提出的新看法。这种认识对《山海经》本身是一种倒退,然而却是符合巫文化退出历史舞台这一历史潮流的。

随着巫文化日暮西山,此后对《山海经》的认识也越来越偏离正统”,以至于到《四库全书》时将其移出史部归子部小说家了。纪昀等人的说法不无道理,但他们这一认识的前提在于巫文化已经完全脱离人们的知识结构,他们提出“实乃小说之最古者耳”,这一观点其实是源于后人对《山海经》中众多题材的运用,这绝不是《山海经》产生之理由,至多是这本书对后世的影响之一罢了。袁珂先生认为《山海经》历代的分类之不同体现了人们认识的不断进步,因为他们改列的小说”终于接近神话了。除他之外,今天也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四库全书》的观点表达了肯定,这是因为今人的知识结构和清代差异不大,就好比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更容易互相理解互相认可。但这种知识结构实际上是偏离了其产生时期的以巫文化为主的知识结构的,因此愚以为与其说是认识的进步,不如说是巫文化影响力的逐渐衰弱。

概言之,历代史书中对《山海经》归类的变迁,体现了不同时期人们对巫”的态度,也是巫”文化衰落的缩影。至于清人张之洞在《书目答问》中将《山海经》列入古史类,重新将其性质定位成史料,也只是表达个人的学术观点而不再与巫文化的兴衰有关,毕竟此时,巫文化己然完全衰落了。

山海经海内经篇2

【关键词】蓝色经济区 SWOT分析 山东半岛

2013年山东省生产总值5.5万亿,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约占全省GDP的18.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同时海洋资源日益匮乏,海洋环境污染加重,科研转换能力滞后等一系列问题突显出来,严重影响了山东省蓝色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内部优势分析(S)

(1)海洋资源丰富。山东省近海海洋生物资源丰富,鱼类155种,藻类植物131种,无脊椎动物479种。矿产地多达459处,矿物资源102种,矿产分布较为集中,东营富产石油、天然气,烟台盛产黄金、铜,集中分布利于大规模、低成本的开发。海洋旅游资源丰富,沙滩众多,沙质柔软,是极佳的海水娱乐场。有大东胜景铁槎山,海上第一仙山崂山,胶州三里河文化遗址,甲午海战遗址刘公岛,海上仙境蓬莱阁等,沿海景点数居全国第三位。

(2)区位优势明显。山东海岸线达3121千米,天然良港众多,年吞吐里达到5.7亿吨,优良的港口为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提供窗口。山东省北依环渤海经济区,隔渤海经大连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相通,南望长江三角洲,向东与韩国、日本相邻。2013年底,全省的公路里程达到25.2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有4992公里,内河航道达1150公里,在鲁北、莱州湾、渤中等地建立了6个海上千瓦级的风能发电站,在乳山、荣成等地建立潮汐能和波浪能发展项目,太阳能、生物能等项目也逐步推进。

(3)海洋科研力量强,人才储备丰富。山东海洋科技创新体系较为完备,有近60个国家和省属涉海科研、教学事业单位,29个省部级海洋重点实验室,20多艘各类海洋科学考察船,10个部级科技兴海示范基地,23个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数量上看,海洋界院士共有36人,而在山东工作的就有18人。另外海洋灾害监测预报、海洋防腐关键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海洋药物技术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二、内部劣势分析(W)

(1)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从人均GDP这个角度看的话,山东省各地级市前五名排名依次为东营、威海、青岛、烟台、淄博,前四名都属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可见,山东省的经济形态是东部富裕西部贫穷,沿海地区富裕内陆地区贫穷。

(2)政府职能定位不清晰。政府在市场调控中投资过度抑制了新经济力量的崛起,政绩工程层出不穷,造成资金、人才、信息等巨大浪费。社会服务职能不尽人意,主要注意力仍然在经济指标,2013年月11月,青岛市石油运输管道炸裂,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以及严重的环境污染,可见对于环境保护并没有足够的注重。政府做好平台建设和监督工作,创造一个包容、平等、有序的环境才是最重要的。

(3)海洋资源利用粗放,环境污染严重。科研转化能力不强,以生产初级产品为多,渔业生产多小作坊式生产,渔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强,主要的经济鱼类小黄花鱼、带鱼等,因过度捕捞已严重退化。胶州湾地区的经济虾、鱼类分别从80年代的7400T、1000T下降到现在的490T、374T。据《2010年山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数据显示,全省近海岸轻度污染海域面积1840平方公里,中度和严重污染1680平方公里,同时赤潮发生次数不断增多,海洋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三、外部机遇分析(O)

(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成为国家战略。2009年4月,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11年1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指出要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聚集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研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改革先行区和全国重点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此规划为山东半岛经济的腾飞开启了新的篇章。

(2)海洋经济发展理论逐渐成熟。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海洋经济发展理论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趋势,“三位一体”理论指出蓝色经济不仅仅是渔业经济,应该还包括海洋产业经济,即以海洋水体资源为基础,将科研成果实物化的经济,包括区位经济,以沿海的地理优势发展旅游和海上交通运输业。海洋产业绩效考评理论,海洋灾害经济学,海洋资源测评方法创新机理等等一系列的有关海洋建设的理论“在深入探讨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内涵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利用中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并构建了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动态模型和海洋经济计量模型。”

(3)海洋产业处于蒸蒸日上的发展时期。中国海洋经济年均增长13.5%,海洋产业的经济总量占到全国GDP的9.7%,海洋传统企业在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的同时,海洋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海上风能发电技术进入商业化运行阶段,潮流能、波浪能发电技术进入示范运行阶段,以海洋高技术为支撑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超过20%,海洋可再生能源业增加值近49亿元,同时邮轮、休闲渔业、涉海金融及航运服务业等一批新型服务业态加快发展。

四、外部风险分析(T)

(1)区域竞争激烈。国家制定了“三大”“五小”沿海经济发展区,三大指的是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三角经济区,五小指的是辽宁沿海、黄河三角洲、江苏沿海、海峡两岸、广西北海五大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以北京、天津为龙头,逐步成为北方最大的文化、经济、交通、人才中心。长江三角洲区域和珠三角区域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支持,经济迅猛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结构更为合理,这都对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出了挑战。

(2)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从国内的经济环境上看,中国经济改革进入深入区,房地产市场降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入还债高峰,化解产能过剩面临下岗失业难题,金融银行业面临着巨大的调整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从国外的经济环境上看,石油价格波动大,中东地区战事不断,国际资金流动变得更加复杂,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可能抬高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利率,促使国际资本从新兴经济体向发达国家回流。国际市场需求减少,中国从外贸到内销的转变尚未完成,市场需求仍然存在很大的未知。

五、战略制定

(1)SO战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紧紧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机机,迅速完成蓝色经济模式的转变。将海洋生物资源进行深加工,利用国家政策,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方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大海洋产品的宣传,使海洋产品走大众化平民化的道路,打开市场。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加强与韩日两国的贸易往来,开展海洋科研、生产、开发利用、生态保护方面的交流,加快自身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完成与韩日海洋产业的对接,按照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合理化商品的生产与销售。

(2)WO战略。国家的发展更加注重海洋资源的利用率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利用此契机,加快山东省海洋资源粗放型利用向集约型利用的转变。完善海洋环境的监测设施,及时做好保护工作,取缔一些生产规模小,污染严重的小型海洋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用海洋经济发展理论指导政府工作,从经济主要参与者向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者、经济违法犯罪的打击者、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者转变,搭建平台为外资、民营等各种类型的企业生存发展做好保障。

(3)ST战略。面对区域竞争激烈的问题,应明确自身的竞争优势,找到打破威胁的竞争点。环渤海经济区以高科技产业、服务业为主,东北老工业基地主打重工产业,长江三角洲是以金融、服务业为主,珠三角地主打外贸和高科技产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打海洋蓝色经济,这是突破点,应打造特色蓝色经济带,构建核心竞争力。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意味着有挑战也有机遇,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常态,蓝色经济区的产业应进一步建立相对稳定的商业合作关系和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学会在变动中生存与发展。

(4)WT战略。统畴山东省内各地级市经济发展,从金融、信息、人才、资金等要素方面,加强蓝色经济区与黄河三角洲发展区的交流与合作,迅速完成对接和各方面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打造以海洋经济为龙头,由黄河一线向内陆纵伸的经济,加快黄河一线南北经济的联合,特别是鲁南地区的经济崛起。打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减少与主要海洋经济区特别是高度发达的海洋经济区的直接对碰,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走以海洋经济为主的蓝色经济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姜秉国,韩立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5).

[2]张广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战略思考[J].环渤海经济望, 2011,(8).

[3]张燕京.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11,

[4]孙松山.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11.

[5]王雨晴,刘爽.关于建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探讨研究[J]. 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 (4).

山海经海内经篇3

关键字:半岛蓝色经济区 海洋服务业

一、海洋服务业概述

服务业是指生产和销售服务商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在国民经济核算的实际工作中一般将服务业视同第三产业。海洋服务业包括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等。海洋服务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和知识密集型等特点,海洋服务是全面开放式的服务。发展海洋服务业是使海洋经济社会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契机,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准,解决沿海渔农民转业转产的需要,不仅能为其他海洋产业和部门生产性的资料,增强海洋渔业和海洋制造业等海洋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升级换代,促进海洋一、二产业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提升优化海洋产业结构,而且能够为人们提供生活性的资料,促进服务业市场发育和完善,缓解就业压力,从而促进整个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山东省海洋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山东省于1991年提出了"建设海上山东"的战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山东省海洋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率,海洋产值占全省GDP的比重逐年提高。作为海洋经济大省,近年来,山东省海洋经济总产值占全国海洋经济总产值的比重也稳中有升。2008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5346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占全省GDP的17.2%,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居全国第二位。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海洋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32:29:39,调整为2007年的18:38:44。2010年,山东省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出6808.1亿元,比上年增长25.3%。海洋服务业较快增长,滨海旅游业产出1609.7亿元,增长22.7%;海洋交通运输业产出526.7亿元,增长8.0%。但总体看,我国海洋服务业发展比较落后,具体表现如下:

1、海洋服务业总体规模相对偏小。山东省海洋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规模与发达省份相比还是较小。同时,我国是人口大国,陆地资源优势并不明显,因此需要海洋经济提供发展空间和动力,海洋服务业的发展规模相对国家战略需求来讲仍然较小。

2、海洋服务业竞争力不强。一是新兴海洋服务业培育发展不足,如缺少能对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产业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形成有效支撑的产业。二是海洋服务业的现代化不足,竞争力不强,如旅游业中滨海旅游仍然是主体,深度海洋旅游发展不足;如海洋运输服务业发达,但是基于海洋运输发展起来的现代航贸业发展不足。

3、区域特色不明显。目前,山东省海洋服务业布局不合理,区域同构性强,没有形成差异化发展的格局。主要是因为海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同构性明显造成的,同时也有海洋服务业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

4、科技利用不够。与海洋服务业相关的通讯技术、交通、供水供电系统、安全系统、娱乐设施等的科技含量不高海洋服务业科技利用率低,科技附加值不高。

5、没有充分利用特色文化。山东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但是由于没有加以充分利用,使得山东海洋服务业的特色不鲜明,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某些地区的海洋服务业仍然未能跳出传统模式,使得服务项目单一,档次较低,品位不高,不利于海洋绿色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6、环境污染。随着海洋产业的发展,吸引大量涉海人员,使得人海矛盾日益突出。由海洋服务业以及与其相关的工业引起的入海排污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黄河入海口海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胶州湾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

三、山东省海洋服务业发展建议

发挥滨海优势,以滨海旅游、涉海人才职业培训和总部经济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以海洋综合物流、研发服务为战略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建设特色鲜明的滨海度假目的地、区域性海洋企业总部基地,可重点发展:

1、滨海旅游业。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在近海规划建设离岸岛屿,集中开发建设邮轮停靠港、游艇俱乐部、海洋嘉年华、海上乐园、海上餐厅等高端旅游项目,提升滨海旅游的整体水平和档次。

2、现代商贸物流业。以港口为依托,以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枢纽为节点,规划建设一批特色物流产业园,做大做强物流企业,提升物流业竞争力,融入全球物流供应链体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构筑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3、海洋人才培训及研发服务业。围绕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加快培育、引进一批工业设计企业,着力发展各类设计。大力吸引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围绕海洋产业创办科技研发、交易、服务机构,引入国内外知名科技中介机构,积极发展海洋专业人才教育与培训业,争取成为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的专业服务基地。

4、海洋博览会展业。围绕发展蓝色经济主题,科学规划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型现代化展览场馆、国际会展中心,培植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展会,形成与青岛联动、错位竞争,适应山东省海洋会展业发展需要的区域标志性会展中心,打造国际品牌。

5、金融服务业。积极发展创业投资、信托等业务。加强政策引导,大力引进国内外商业银行区域总部和分支机构。积极引进保险、证券、融资租赁、理财服务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四、发展海洋服务业重要意义: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在新一轮的国际海洋竞争中抢占先机,拓展发展空间,已成为沿海国家和地区的重大战略,这对于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建设、促进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有利于推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积极发展现代海洋产业,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智力资源,更高层次参与国际海洋经济合作。

2、有利于探索蓝色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建设。大力发展海洋服务业是发展蓝色经济,向海洋进军的重大战略行动,有利于探索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模式,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有利于探索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新模式,提升开放型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探索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模式,推动我国海洋科技创新,促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

3、有利于加速形成蓝色经济增长极,推动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海洋服务业有利于促进知识、技术、人才在一定区域集中,有利于促进海洋新兴企业的成长壮大,将山东半岛海洋经济的科技优势转化为生产力,推动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五、结束语:

山东省应以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为契机,以建设现代海洋服务业为目标,争取经过10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将山东省建设成为以海洋经济为显著特征的区域经济示范区。充分发挥山东海洋资源和区位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海洋服务业体系,为山东省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马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分析[J].区域经济,2012,4

【2】徐珊珊,孟庆武.山东海洋经济发展分析与发展[J].海洋发展与管理.2012,3

【3】韩立民,陈明宝.海洋服务业: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J].海洋世界,2010,6

山海经海内经篇4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滔滔江河必有其源。中华民族文化之源,根在昆仑。那么昆仑山在何处?

昆仑山不是孤零零矗立在大荒之中,它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山水神灵。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念头:这里是古羌繁衍生息最近的地方,举手抬足之间就能摸到昆仑文化的脉络主旨

(一)瑶池,历史上称谓“西海”、“青海”、“鲜海”、“卑禾羌海”。蒙语称“库库淖尔”,藏语称“措温布”,与《山海经》中“其清洛洛”异曲同工,意为青色的湖,今指青海湖。从藏族传说中也可佐证这个结论。青海湖在藏语中读“措温布”。日本学者白鸟库吉曾经认为这个名称与“西王母”系一音之转,因为“王”字在古汉语中读“温”音。由此他认为西王母是远古时代游牧于青海湖边的一位女酋长。其实,藏文文献中便有与西王母极其相近的传说。清代佑宁寺名僧松巴・益西班觉在其文集中记述道:青海湖在古代叫“赤秀洁莫”,意思是万户消失的女神王。青海湖本来是一片美丽富饶的草原,有十万户帐房人家,后来海心山下的泉水涌出,淹没了草原和帐房,幸亏有神运来海心山压住泉眼,才使整个草原免于沉没。这个传说至今在蒙藏群众中流传,只不过有些变异。“赤秀洁莫”的含义正与西王母的名称相对应,不难想象,最初的传说中必有一位女神的形象。其实,寻根溯源,谢佐先生在《昆仑神话与西王母》一文中提出:西王母瑶池就是今天的青海湖。赵宗福先生在《论“虎齿豹尾”的西王母》一文中提出“青海湖地区就是西王母的故乡”。董绍宣先生的《周穆王、西王母相会处――青海湖》一文提出:瑶池就是青海湖。“青海昆仑断”是说由于昆仑山阻挡,青海湖才没有向东淹漫。“乍来青海畔,昆仑最上头”,说明昆仑山与青海湖相近咫尺,昆仑山就在青海湖东。《昆仑山探寻西王母古国》一书直截了当指出“真正的瑶池大约像是烟波浩淼的青海湖,因为中国古文字里池与湖的概念是相近的”。

(二)赤水,历史上称“浊河”。今称“黄河”。《山海经》中有“赤水之后,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昆仑之丘在西北,河水出其东北隅”。《庄子》中有“黄帝游手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是说昆仑山在黄河之北,过黄河就是昆仑山。有“黄河直与昆仑通”之说。

(三)弱水,史称“尉迟川”,今指倒淌河。“弱水自西海之山”,发源于昆仑山(今野牛山)并在此山环绕西流,注入青海湖,有“凄水出焉,西流于海”的记载。《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有“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渊环之”,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三》也说:“昆仑之墟,地首也。是惟帝之下都。故其外绝以弱水之深。这里说的是常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神境,有道防线是常人难以逾越的,其下有条护城渊,名叫弱水。“四面有弱水绕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连鸿毛都沉底,人怎能过得去?《忆・禹贡》:“弱水既西”下注柳宗元话说:“西海(今青海湖)之山有水焉,散涣无力,不能负芥,投之则委靡填汲,及底而后止,故名曰弱”。《书・禹贡》:“弱水既西”下注引苏氏话说:“弱水出吐谷浑界穷石山(今野牛山)”。韩邦奇《禹贡详略》记载:“弱水自西海之山。西海今西宁卫城西,穷石之山,当在其左右”。《汉书・地理志》金城郡临羌县:条下有“西北至塞外,有弱水昆仑山祠”。徐文靖《禹贡会笺》在“弱水既西”下笺云:“按《山海经》阴山北五十里曰劳山,弱水出焉(弱水发源于今野牛山西)”。《淮南子》曰:弱水出穷石。清胡渭《禹贡锥指》在“弱水既西”下强调指出:“正义曰:诸水言既导,此方既西,由地势导之,使西流也。郑云:众水皆东,此水独西,故记其西下也。程氏曰:弱水初必壅遏而东,既导之西侧逆者顺矣”。以上文献中可以看到:弱水就在青海湖周围的佐证。据“众水皆东,此独西流”和“诸水既言导,此言既西”判断,弱水似乎是公元前二十一世纪时今倒淌河的前身。《丹噶尔厅志・艺文》中有“山高则力接天光,河水倒流一线长”。这里山指昆仑山,河指倒淌河。《昆仑神话与西王母》中有“其山之下,弱水九重”。《昆仑山探寻西王母古国》中有“弱水,当指青海湖东岸日月山向西注入青海湖的倒淌河”。是说弱水,今倒淌河就是昆仑神话中的护山河。

(四)炎山,古称“日月山”,隋唐称“赤岭”,元代以后又复称“日月山”。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有“昆仑之丘,其外有炎火之山”。《昆仑山》中有“下浮弱水波晶晶,傍绕炎火光熊熊”。“炎山”火焰山之意。“土质多红砂”,“由古老的火成岩石构成”。“山上无石,土为紫色,远看如喷火,近瞧似血染”。无疑古时称“赤岭”就源于此。《水经》言其高为三千多丈,为赤山。南北朝的宋云说:“赤岭者不生草木,因此以名”。清人吴延伟在《定藏纪程》中记述:“北边岭口土黄色,南边岭中土红色”。由此可见,远古时期的日月山寸草不留,树木不生,是赤之炎炎的“火焰山”。如今笔者多次在赤岭(今日月山)附近看到还有红山、红岭之称的山丘,皆为赤色,历史名城石堡城就坐落在红褐色的悬崖峭壁上。华石山西头,至噶尔藏岭(今分水岭)满山满深沟与高台,全为火红色的断层石崖,与《山海经》中所言“昆仑之丘”“炎山”完全吻合。其中还有一个洞,洞口石阶崎岖,洞前有一片近3000多平方米的开阔地面,可容纳数千人聚会站立,入口处有两道门隘遗址。走进洞中,洞内还有耳洞、顶洞、窑洞、前洞,当地人称“房子洞”,流传的民谣说:“洞中洞,洞连洞,洞中还有王母洞”。西王母选择这一群穴洞妙处而居,高高大大,王者气派,每在洞中出现,羌民便俯身跪拜,一片欢呼“赤雪洁莫,赤雪洁莫”!她的神秘力量能不让羌民俯首拥戴?

在宗家沟还有高耸云霄的天洞,有形似桃儿的桃尔洞、有拴嗥天犬石柱的二郎洞……。众多的洞群,优美与壮丽同在,幽旷与奇景并存,使游人叹为观止。宗家沟上哪座山不是历史,哪一个洞不是故事!

今青海湖东沙山,在《大荒西经》中有“西海之南,流沙之滨”。《离骚》中有“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杂感》中有“吾闻青海外,赤水西流沙”。是说流沙之滨有昆仑之丘。

(六)石室,在《大师宗》中有“黄帝得之,以袭昆仑。王母得之,坐乎少广”,“少广自是仙灵宗”。“仙灵”指神仙,“少广”指西王母石室。《大荒西经》中有“在昆仑丘穴处,名曰西王母”。《水经注・河水》中有“南有湟水出塞外,东经西王母有室”。《仙人篇》中有“骚风游四海,西过王母庐”。以实地考证,早期西王母石室就在昆仑山(今野牛山)下宗家沟,那里有古老岩洞一百多个。晚期的是天峻县关角西王母石室。西王母石室其古朴、其自然、其斑澜、其众多,其鬼斧神工让造访者心魄驰动。

(七)盐池,今指茶卡盐池。不管怎么说,食盐匮乏如金的年代,盐池的发现为古羌的生存铺平了一条康庄道路。《汉书》、《汉书・地理志》中有“金城郡―临羌西北塞外,有西王母室、仙海、盐池、北则湟水所出”。从临羌(今湟源县)开始,至东向西即临羌―塞昆仑山外―西王母石室―仙海―盐池。昆仑山与盐池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八)黑水,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有“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以湟源山水考之,符合这个地理方位的一处便是发源于黑山峨博中的寺脑河水。《丹噶尔厅志・地理》中有:初名称“大阿察”向东南流,汇“小阿察”,这里水草茂盛,灌木丛生,土质黑黝,河水流经时,暗淡无光,故称“黑水”。另处是发源于祁连山冰川,流经默勒沼泽,绕过夏格日山,穿过河西走廊,注入居延海。据史记载:居延海又称“西海”,晋代在那里设过西海郡。

(九)翠水,又称“羌水”、“顺羌河”发源于昆仑山(今野牛山)。在《神异典》、《昆仑神话与西王母》中有“左带瑶池,右环翠水”。瑶池青海湖昆仑山(野牛山)翠水(顺羌河)左右分明,昆仑山居中,方位清晰,贴切入题,紧密联系,浑然一体。

(十)山,《辞海》中有“”音“龟”。《山海经》云“山去太华二千八百五十七里,是注于西海(今青海湖)凄水出焉,西流注于海,则是山在西海之东”。《西宁府新志・地理・山川》中有“山在县治(今西宁市)西,而为西宁境内之山也”。按道教说法,西王母位于西方,在西方五行中西方为金、将西王母称为金母,把金母住所龟山称作金山。说来也巧,今青海湖东野牛山就是历史上的山,那里的父老也将野牛山称金山。昆仑山为何称野牛山?根据神话传说,野牛山众多神灵的佼佼者是先民古羌宗称的图腾。

(十一)白水,今指白水河,发源于翠山,又称华石山、南屏山,属昆仑山(野牛山)系。在《离骚》中有“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是说屈原早上渡过白水,然后就登上昆仑山,把马拴住。说明白水与昆仑山相近。白水在《昆仑山》中说它在昆仑山的山腰,《淮南子》又说在昆仑山下,现实的白水恰在昆仑山(野牛山)下华石山,庄叫白水村,水称白水河。

(十二)药水,《海内西经》中有“昆仑山西北有甘泉,晋代郭璞认为这个甘泉就是丰泉,丰泉水质甘甜,饮后延年益寿”。有首诗写道:“自有一泓圣水泉,爽口心明醇香甜。无忘王母德义重,至今颂扬在人间”。是说药水泉恰在昆仑山(今野牛山)之西北,就是西王母沐浴健身的丰泉,泉内有灵丹妙药,增添了此泉显赫的声名,故峡称药水峡,村称药水庄,河称药水河,山称药水山根,庙称药水寺。

(十三)湟水,郦道元《水经注》中有“湟水出塞外,东径有西王母石室”。黄河最大支流湟水古称“拨洛充克克河”,发源于今海晏包呼图山,从塞外流入临羌(今湟源),出于东峡又称戎峡。从湟水流经的地域看,西王母石室(今宗家沟)恰在东经方位,且临羌古城又在湟水和药水河交汇地方。

(十四)西海郡,今指海晏县三角城。《论衡・恢国篇》中有“汉遂得西王母室,因为西海郡”。据史记载:安汉公王莽为实现他逐步篡汉的目的,刻意显示他“四海一统”的伟大功业,向当地羌族首领良愿利诱威逼,劝其率部离开青海湖,把青海湖献给汉王朝。良愿答应了王莽的条件,率部迁徙到盐池(今茶卡盐池),于是王莽上奏,在汉元始四年(公元4年)冬天,西海郡正式建置。郡治龙夷(今海晏三角城),实现了北海、东海、南海、西海(今青海湖)四海一统的局面。

(十五)临羌县,在《后汉书・郡国志》中有“临羌有昆仑山”。《逸周书・王会解》云“临羌在今甘肃西宁县西”,《释文》云“昆仑山临羌西”。《湟源县志》中有“汉时置临羌县(治今城东南)隶金城郡,神爵元年(前61年)后将军赵充国进军湟水流域,平定和招抚羌族,同年在今湟源县东筑临羌县城”。此城西临羌族,故称临羌。《青海通史》中记载:“临羌治在今青海湟源县城东南”。近代著名史学家顾颉刚曾在《从古籍中探索我国西部民族--羌族》中说:“临羌治湟源南古城”。周希武在《宁海纪行》中明确指出:“余疑县城东南湟水南岸之古城,当即临羌城也”。《唐纪十》中也有:“汉金城郡临羌县西有卑禾羌海,世谓之青海”。《十三州志》云“青海在临羌县西”。《西宁府新志》亦云“临羌古城在县治西,汉置,属金城郡”。《西宁府续志》也有“治西宁西九十里”。不言而喻,临羌县就在今青海湖东,西宁市西,这样西王母的羌族王国的方位就十分明确了。

临羌县城位于今青海湟源县城关镇万丰村,这是湟水与药水河交汇处,古城北距湟水500米,西距药水河700米,南依松蛾山,又称戎峡山,土人呼大峨博。古城略正方形,东西长250米,南北宽245米,残高18米,底宽15米,顶宽2米,面积约61250平方米。

古城南北各开一门,外有瓮城,每面城墙及四角都有马面,共有13个。城内南高北低,原有布局已看不清楚,城面地面散布砖瓦石块,泥质陶灰片,曾发掘出汉代的五铢钱币,唐代的开元铜币等珍贵文物。

在两千多年前,汉王朝将军、官吏、军队和平民便以这座生土构建的城池为守身之地,在当时诸羌林立、兵戈不息的时期,临羌不过是弱势弹丸的古城,想要立足,只有凭借险阻,以挡羌氐。定地在今湟源县城南古城,便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在两汉长达二百多年的历史中,汉王朝上千名的屯田士卒也凭于此,数万诸羌围攻数年不下,只好引部西遁。由此可见,临羌古城固若金汤,为汉王朝守住这座西陲的政治、军事要冲,建立了不朽的功劳。

临羌,这一古老的汉代王朝的最西边陲古城,尽管它在中原文明血脉中跳动的声音不够宏亮,但却以古羌文化毛细血管般的丰富,以它涓涓细流,使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脉得以延续畅通,并发扬广大。

(十六)昆仑山,昆仑应是北方游牧民族的语言,意为“天”,昆仑为胡语,“喀喇”之转音,犹言“黑”也。《晋书》中有“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昆仑”。《黄河志》中雪山即昆仑山。《青海志》记》中有:“雪山一名昆仑山也”《一统志〉中有“昆仑山,其巅极峻极,经夏积雪不消,也呼雪山”。此山山势极峻,海拔高4898米,终年积雪,候夏不消。

昆仑山是遥远、神秘而恐怖的,它险境魔幻,峥嵘万状,奇特诡谲,概括起来有如下八个地貌特征

(一)“是天上、人间、地狱三界的联系之处”。先说“天上”。《穆天子传》中有“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昆仑之丘,是唯帝之下都”。“甲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在《昆仑记》中有“昆仑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增城,一名为天庭,是惟太帝之居”;《遁甲开山图》中有“天下神仙,治在昆仑山上”。《拾遗记》中有“有云色从下望之,如城阙之象。四面有风,群仙常驾龙乘鹤游戏其间”;《庄子・天地篇》中称“黄帝古天神也”。从地上说,在《大荒西经》中有“大荒之中,有方山者,上有青树,后曰柜格之松”。“有山名曰丰沮玉门”;从地狱说,以蛇作象征,在《海内经》中有“赤蛇在木上,名曰毒蛇,木食”。《海外西经》中有“四蛇相绕”。《大荒北经》中有“有神人面蛇而身赤”。

(二)“宇宙中心”。在《地理上的青海》中有“青海虽在吾国之西北部实居全国中心。由省内青海湖算起,东岸经线为东经101度,东距东经135度的黑龙江口和西距东经73度的葱岭,正好在中央部分。横断青海水面的纬度37度,北距54度的萨彦岭和南距20度的海南岛,都不过17度,所以青海居中国的中部”。环青海湖属于青藏高原一部分是世界屋脊,也是亚洲中心,太平洋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海高原寒冷区的交汇点。据《昆仑山探寻西王母古国》中提到“青藏高原是人类的发祥地”。

(三)“四面环水”神话。昆仑山西有弱水(倒淌河)环绕、南有赤水(黄河)流经,东有翠水(顺羌河)流淌,北有湟水源头。四面环水,山青水秀,是昆仑山仙主西王母聚仙会众的最佳境地。无疑,四水之美,不是“青海江南”所表述,它那山山水水也非“西双版纳”这样称号能够企及,只有走过地球的角角落落,才能领悟到它的独一无二。

(四)“其山顶正对着北极星”,无巧不成书,登上昆仑山(今野牛山)顶向北眺望,北极山映入眼帘。北极山座落在临羌(今湟源),山形正好呈北斗七星形,《丹噶尔厅志》中有“状如北极,故名焉”,此山与昆仑山正好在一视线之内,昆仑山“正对着北极星”。

“亦为日月出没之处”,在《大荒西经》中有“大荒之中,有山名日月山,天枢也……日月所入”。因为这里是日月出没的地方,所以称“日月山”。《拾遗记》中有“昆仑山有昆陵之地,其高处日月之上”,昆仑山海拔高4898米,日月山海拔3523米,昆仑山高日月山之上。

(五)“山顶有一棵树”。湟源地貌很像一棵无影大树,它的根部在东峡,县城为树头,从树头上分西乡、小南乡、大南乡等几个树杈,在西乡这一大杈中又分左右、上下,纵横的好多小枝杈,这种地貌正好是昆仑山无影大树。《青海风土调查集》中有(湟源)“全境地形,南北长二百余里,东西不过百里,形略海棠叶”。这朵海棠叶上地球上所有地貌诸如山地、平地、阶地、丘陵景观类型齐全,为这棵树具有繁殖力和四季长青的内涵特征,故与创造、生殖、造物、终极、真实等长生观念相联系,可谓“钟自然之美,显人文之浑澳”。

(六)“宇宙山上住着天帝和各种神灵,为天堂”。在《昆仑文化集》中有“视西方为净土,被称之为极乐世界”。《庄子・外杂篇》提到黄帝“黄帝游手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山海经图赞》中有“昆仑月精、水之灵府:惟帝下都,西老之宇”。《海内西经》中有“昆仑之墟,百神所在”。《海内十洲记》中有“(昆仑山)真宫仙灵之所宗,天人济济,不可具记”。《博物志》中有“昆仑山,神物之所在,圣人仙人之所集也”。《淮南子・地形篇》中有“昆仑山,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以上历史文献所述,昆仑山就是“帝之下都”、“众神之府”的天帝和神灵的天堂。中国的奥林匹斯山,至今在那里的山顶供奉着“阿妈索日苟”意为“大家的阿妈”其实就是昆仑主神的西王母。

(七)“宇宙多产异兽、奇形草木以及金银铜柱玉等”。如今野牛山,夏格日山在《南山经》中有“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西山经》中有“其阳多铜,其阴多铁,其草多条,其善多葱笼”。《山海经》中有“其阳多为黄玉,其阴多为牛、羚、麝”。《西宁府新志》中有“谓此山多为牦牛、羚、麝。今此山间有山豹、猎者每获之”。其实何止这几种,据笔者游此,发现山鸡、野兔、旱獭、豺狼、梅花鹿、麝子等。据不完全统计,这里有兽类20余种、鸟类30余种,被国家列入保护的动物有10余种,被世界野生动物组织列入濒危物种的至少有5种。植物有树、草、花等上百种,其昆仑神话中传说的西王母不死之药,诸如人参果、灵芝、党参、黄芪、羌活、麻黄、大黄、柴胡、冬虫夏草等,都出于此山,丹邑人称此山为动物的资源宝库和植物的“西双版纳”。

(八)故有时与“天”、“太阳”、“雷电”、“光明”、“焰火”、等诸多联系”。《海内十洲记》中有“昆仑”,锦云烛日,朱霞九光”。《拾遗记》中有“昆仑山,南有赤坡红波”。《搜神记》中有“昆仑之墟,又环以炎火之山”。《大荒东经》中有“一日方至,一日方出”。《史记・大宛列传》引《禹本纪》中有“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说文古籀补》中有“日出土则光大”。《文源》中有“像日光芒出地形,日出地,视之若大”。有“日为宝镜天天照,月作明灯夜夜光”之说。

说到这里,有位先哲说过“人一思索,上帝就会发笑”。的确,有关昆仑文化,还有许多说不清楚的东西,许多学说也具有猜想性质,没有经过也无法经过实践的检验。没有定论,充满神秘,正是昆仑文化的魅力所在。然而,从以上历史文献及曾经产生过以昆仑山为载体的昆仑神话中凡涉及到的瑶池、赤水、弱水、炎山、流沙、石室、翠水、黑水、山、白水、药水、湟水、临羌等在环青海湖地域包括今湟源县域内都有地望所指,对号入座,而且与昆仑神话中的原型恰如其分,天衣无缝。神话中的昆仑山,就指青海湖雄峰野牛山,是昆仑神话借以发生和衍化的中枢地带,是神州大地的主脉,是中国神话的摇篮,祖国灿烂文化的富矿区,中国神话中百神的所在地和中心,也是昆仑文化无可争议的发祥地。文化是民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融和积淀的产物,没有文化,历史上不会有永存的事物。而诞生在这一奇特神秘地域声名远播的人物西王母,则无疑奠定了昆仑文化的人文基础。惟其如此,它才在世世代代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心上,树立起对自已民族昆仑文化的自豪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热情,并留下永远不灭的达观与神秘,复苏与重构,唤醒与勃发,崇拜与向往,执着与追求。

参考文献:

①《山海经・大荒西经》

②《后汉书・西羌传》

③《汉书・赵充国传》

④《淮南子・地形坠》

⑤《水经注》

⑥《神异典》

⑦《史记》

山海经海内经篇5

[关键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海洋文化产业 SWOT分析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批复实施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有利于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山东半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海洋经济持续的增长。

一、海洋文化产业的内涵

海洋文化产业,是与海洋文化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文化是海洋文化产业的基础和核心,曲金良教授在《海洋文化概论》中表述:“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加强海洋文化的研究与开发,是海洋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s)

(1)海上交通运输便利。山东省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占全国的1/6,拥有海湾200余处,其中优良港湾70余处,海岸2/3以上为基岩质港湾式海岸,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唯一拥有三个亿吨级大港的地区,海洋运输便利,为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2)海洋科技实力雄厚。山东省拥有海洋科研、教学机构55所,包括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一大批国内一流的科研、教学机构,1万多名海洋科技人员占全国同类人员的40%以上,为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劣势(Weaknesses)

(1)思想保守,意识落后。山东作为“孔孟之乡”,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与中国其他较发达的沿海开放地区相比,山东半岛受中国几千年来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较深,在经济发展上求稳而不求变,缺乏创新性和进取性,这与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不相契合。同时,由于山东半岛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人们对海洋文化的认识存在着较大的偏差,从而制约了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

(2)海洋文化资源过度开发,海洋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存在着急功近利和缺乏保护意识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海洋文化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保护程度不足等方面,造成了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严重制约了海洋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缺乏科研实力雄厚,创新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从事海洋文化产品开发的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对海洋文化资源的开发程度不足,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创新力,尚未形成一个龙头企业带动多个中小企业的完善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造成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活力和海洋文化资源的闲置及浪费。

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Opportunities)

(1)国家政策的扶持。2009年4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11年1月4日,国务院又以国函一号文件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整个山东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世界经济发展趋势。21世纪第一个十年,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文化和经济的关系也更加密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海洋文化产业的壮大。相反,蓝色经济区的建立也为海洋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

4.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威胁(Threats)

(1)周边新的强势区域迅速崛起。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处于长三角、京津冀两大经济区的南北夹击之中,尤其是在江苏、辽宁等沿海地区的发展先后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之后,江苏沿海经济区、天津滨海新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快速发展对山东半岛在环黄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威胁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

(2)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近年来,尽管山东半岛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实现了海洋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但与江苏省、浙江省相比,第三产业的比重依然较低,产业结构的不尽合理将会影响海洋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注重区域合作,转变发展方式

山东今后在产业布局的分工方面,必须要注意到周边经济区的发展走向,尽量与其错位或者配套发展,加强与周边经济区的合作,避免重复建设的竞争.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的发展方式转变。

2.协调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对滨海旅游业开发比较充分的基础上,应加强对其它相关海洋文化产业的开发,打造属于自己的海洋文化品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研发能力的海洋文化企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合理开发利用海洋文化资源,实现海洋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减少对海洋文化资源的盲目过度开发,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海洋文化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

山海经海内经篇6

发展海洋经济的“蓝色引擎”

嘉兴全市海岸线总长121公里,其中嘉兴港所辖岸线74.1公里,可建港岸线26.5公里,其中可供建设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岸线23公里,由东向西依次为独山港区、乍浦港区和海盐港区。

独山港区距上海洋山港仅40海里,是杭州湾北岸唯一具备建设5万吨级码头深水港条件的区域,具有独特的海河陆联运条件,是开展集装箱喂给、分流的理想港址。

原乍浦港是浙江省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浙北地区唯一的出海口,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近年来,嘉兴港相继建成了一批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货物吞吐量快速增长。到2010年底,嘉兴港拥有外海生产性码头泊位32个,其中万吨级泊位22个,年货物吞吐能力3054万吨。2010年嘉兴港实现货物吞吐量4432万吨,接卸集装箱35万标箱。

海盐港是嘉兴港三大港区之一,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海河联运港,是长三角港口群中独一无二的海河联运枢纽中心。

嘉兴早已把发展目光投向了广阔的海洋,早在“十五”末就提出了滨海开发战略。2004年,嘉兴召开了第一次海洋经济工作会议。2005年,嘉兴又作出了实施滨海开发的重大部署,并把滨海开发列入全市“十一五”六大发展战略,推动嘉兴从“运河时代”迈入“海洋时代”。

同时,嘉兴还先后制定了《嘉兴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环杭州湾产业带嘉兴产业区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涉海规划,通过规划的引领和控制,提高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滨海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成为嘉兴市最具发展潜力的新经济增长极。2010年,滨海新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89亿元,滨海新区以全市近二十分之一的土地,创造了全市近十分之一的工业产值。

目前,嘉兴发展海洋经济的“蓝色引擎”已经启动,港口物流、临港产业等方面已取得累累成果,煤炭、石油化工品、钢材、石(木)材、粮食、生产资料等6个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已纳入全省“三位一体”港航服务体系建设中。

发展海洋经济的“动力燃料”

近年来,水运在嘉兴的综合运输体系中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过去只能承担建材、煤炭等大宗工业原材料的运输,不具备大规模运输工业产成品的条件。而嘉兴“两头在外”的经济模式使得本地企业辗转于上海等地运送工业产成品,要承担高额的公路运输成本。这些都成为嘉兴港航部门勇于探索,积极开辟内河集装箱运输的客观因素。

自2004年开始,嘉兴港航部门先后与新加坡奥斯集团、马来西亚第一大道集团与香港保华集团开展合作意向洽谈,并于2006年9月正式与保华集团旗下的嘉兴内河港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合资经营合同,引资1.16亿元人民币,率先引资建设内河基础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2010年底嘉兴内河港多用途港区建成投产,该港区总占地面积32.6万平方米,拥有1000吨级的码头泊位10个,设计年吞吐能力250万吨,其中集装箱年吞吐量18万标箱。远期全部经营集装箱后,可达35万标箱的作业能力。该港区可实现码头装卸、物流服务、海关三检和保积仓储“四合一”,企业物流链得到大幅度地整合优化。

目前,嘉兴内河货物年运输量已相当于长江干流航道的运输量,是全国内河航运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嘉兴基本建设所需建筑材料的90%、生产和生活用煤的85%、石油的80%均由内河运输完成。

去年,嘉兴内河吞吐量达到9400万吨,位居全国第八,而嘉兴港吞吐量达4000多万吨,两者相加已超亿吨。

嘉兴内河港多用途港区是嘉兴市第一个引进外资建成的内河码头项目,同时也是交通运输部第一个实行建设项目管理绩效考核的内河码头试点项目和全省首个建成的内河集装箱码头和精品示范工程。

发展海洋经济的“黄金通道”

在嘉兴市“十一五”总体发展战略中,有这么一个规划:“进一步发挥嘉兴港海河联运优势,建成长三角粮食、煤炭、液体化工等大宗物资的物流集散基地。”但是,在实际运作中,海河联运的优势并没有为企业所充分认识和利用。据海关有关人员介绍,嘉兴地区每年至少有100万标箱以上的生成量,洋山港开港后,经由乍浦一洋山支线进出口的集装箱运输要比原先走外高桥缩短88海里,所以苏南、浙北地区的货物选择从嘉兴港进出均有较大的成本优势,而且嘉兴港周边有便捷的公路和内河通道,一个集装箱走乍浦一洋山支线要比通过公路运输抵达洋山港节省约1000元人民币。

有权威统计显示,每年杭嘉湖地区的粮食缺口高达120万吨,而这部分粮食缺口需要外地的粮食输入来解决。

目前,外地输入到杭嘉湖地区的粮食主要有三种渠道:铁路运输、经宁波港转公路运输和经上海港转内河运输。其中,通过铁路运输的粮食占绝大部分,但每吨运输成本要比水运高出70元左右。即使经宁波港和上海港运输的方式也因需要多次中转,运输成本也不低。

如果将来海河联运实现,从独山港粮食码头经嘉兴内河航行直接运输到杭嘉湖各城市,成本会大大降低。

海河联运也为嘉兴市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提供了广阔空间。从集装箱运输的组织来看,内河集装箱运输的经济性体现在一次性运量大、成本低、便于管理等方面。如果借助嘉兴得天独厚的内河水网条件和嘉兴港的港口优势,大力发展集装箱内河运输业务,可以使嘉兴市逐步形成“客运走公路,货运走水路”的交通运输新格局,并扩大嘉兴港的辐射范围。

发展海洋经济的“产业蓝图”

实现真正的“滨海”,嘉兴首先要打通“海运联动”的屏障。

杭嘉湖地区内河等级航道里程达5000多公里,三市平均每100平方公里中有20公里内河航道。与嘉兴港直接相连的内河航道,独山港区有黄姑塘和独山海河直达南排枢纽,乍浦港区有乍嘉苏航道,海盐港区有长山河南排、杭平申线、何家桥线等,通过这些河道,都能与密布的杭嘉湖航道网相沟通。

目前,乍浦港区一期围堤陆域已建有内河港池,嘉兴山、乍浦、海盐三大港区海河联运项目均启动。乍浦港区内河航道(东段)于2010年3月开工建设,计划年内完成东段航道工程和桥梁工程。海盐港区何家桥线改造工程于2010年12月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海盐港区连通腹地的海河联运大通道。独山港区南排应急航道将于今年主汛期前全面竣工。独山港区黄姑塘改造项目正积极推进,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嘉兴港在独山港区的海河联运。

山海经海内经篇7

关键词:莫高窟;三清宫正殿;彩画;山海经

中图分类号:K879.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3)06-0023-09

On the Paintings of Shanhai Jing in the Main Hall of the Three Purities Palace at the Mogao Grottoes in Dunhuang

WANG Zhengyi1 ZHAO Xiaoxing2

(1. Textual Research Institute, Dunhuang Academy, Lanzhou, Gansu 730000;

2.Editorial Department, Dunhuang Academy, Lanzhou, Gansu 730000)

Abstract: The Three Purities Palace (also called Sanqinggong), is a Taoist Temple built by Wang Yuanlu in the Qing dynasty. Paintings depicting people and animals are on the wooden structure of the main hall. This paper argues that 14 of these paintings were made according to the Shanhai Jing (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if compared with the illustrated version of Shanhai Jing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t also attempts to identify and interpret some of the images.

Keywords: Mogao Grottoes; Three Purities Palace Main Hall; Paintings; Shanhai Jing

一 引 言

敦煌莫高窟“三清宫”为王道士所创修的道观。其坐落于莫高窟南区北段三层楼前,坐北朝南,平面呈矩形。由面阔三间的正殿、东西两排厢房和倒座房组成四合院(图1),西厢房中段朝西开小门通往莫高窟三层楼,倒座房中间朝南开山门。山门置匾额一方,正中刻书墨涂三个大字“三清宫”,右侧小字题“楚北云游沐浴住持王圆禄……创修”,左署 “光绪戊申(1908)……”三清宫也称“太清宫”,俗称“下寺”。1998年敦煌研究院在纪念藏经洞发现100周年之际,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保护原建筑风貌、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和遗留壁画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落架维修。因陈列展览的需要又在正殿后面加盖了后殿,辟为“敦煌藏经洞陈列馆”。

关于三清宫的历史,主要有沙武田先生发表的《莫高窟“三清宫”漫谈》[1]和潘玉闪先生在《敦煌学大辞典》对“下寺”的名词解释予以梳理和介绍。对于三清宫清代古建筑的彩画内容,一直以来未曾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实际上,三清宫清代建筑的彩画内容丰富,主要保存在山门屋檐、正殿屋檐和梁柱上。现存的装饰彩画大致有:正殿上层梁架均用墨色沿木纹理绘波浪线,在前廊抱头梁中间绘长方形包袱;山门、正殿挑檐桁施浅红色地,绘墨线填白色卷草花纹,斗拱采用闸扣踩法构件组合[2],施青色地,绘浅青卷草花纹;正殿檐柱头绘有虎头衔穗及龟背纹,额枋和平板枋采用苏式风格的枋心式,枋心均绘有花卉、动物和人物;额枋以下木构件仅施红色涂装。为甘青地域文化圈中颇具特色的建筑彩画。其中,正殿前廊抱头梁和前屋檐多处彩绘动物、人物(图2)。

笔者经实地考察,认为彩画中的这些动物、人物均出自于《山海经》,故在此不揣冒昧,对三清宫正殿彩绘内容试作考释。

《山海经》被誉为“上古奇书”,开中国古籍图文并茂的叙事先河,经千年流传,宋代以前的《山海经》古图已佚失不存。目前,我们能见到的《山海经图》主要是明清绘制与流传的图本。马昌仪先生先后共收录了16个《山海经》图本[3-4],主要为:1.明蒋应镐绘本18卷《山海经(图绘全像)》,存74图(以下简称“蒋本”);2.明王崇庆《山海经释义》18卷,1函4册,第1册为《图像山海经》,存75图;3.明日本刊本《山海经》18卷,存74图,与蒋应镐绘本同;4.明胡文焕《山海经图》,存133图(以下简称“胡本”);5.清吴任臣注《增补绘像山海经广注》近文堂藏本,图5卷,共144幅(以下简称“近文堂本”);6.清汪绂释《山海存经》(以下简称“汪本”);7.清毕沅氏图注原本《山海经》,图1册,共144幅(以下简称“毕本”);8.清郝懿行撰《山海经疏笺》,6册线装,存144图;9.清《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中的异禽、异兽部(以下简称“禽虫典”);10.清《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中的神灵(以下简称“神异典”);11.清吴任臣注《山海经广注》,康熙六年(1667)图本,收图144幅(以下简称“康熙本”);12.清吴任臣注《增补绘像山海经广注》,乾隆五十一年(1786)图本,收图144幅;13.清吴任臣注《山海经绘图广注》,四川成或因绘图,四川顺庆海清楼版,咸丰五年(1855)刻印本,收图74幅(以下简称“成本”);14.清《古今图书集成·边裔典》中的远方异民(以下简称“边裔典”);15.《山海经图说》,上海锦章图书局民国八年(1919)版,以毕沅图本为摹本,收图144幅(以下简称“锦章本”);16.日本《怪奇鸟兽图卷》,日本文唱堂株式会社2001年版本,收图76幅,该图本是江户时代日本画家根据中国的《山海经》与山海经图所绘的山海经图本(以下简称“日图本”)。本文在考证过程中,经文部分以袁珂先生的《山海经校注》[5]为底本,图像部分以马昌仪先生的《古本山海经图说:增订珍藏本》[4]为参照,依图2所示彩画分布之序,分释如下。

二 三清宫正殿前廊抱头梁彩画

1. 凤皇。绘于三清宫正殿前廊西起第二组抱头梁东侧。图像为一彩绘凤鸟(图版24),展翅翘尾,俯颈回望,双爪分于前后平抓一戟。

此鸟应为“凤皇”。《山海经》中有四处提到凤皇:(1)《南次三经·丹穴山》:“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5]16(2)《南次三经·南禺山》:“又东五百八十里,曰南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穴焉,水出辄入,夏乃出,冬则闭。佐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海,有凤皇、鹓雏。”[5]19 (3)《海内西经·开明西凤皇》:“开明西有凤皇、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5]299(4)《海内西经·开明北不死树》:“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凤皇、鸾鸟皆戴瞂。”[5]299在现存的《南次三经·丹穴山》条中“汪本”为飞翔的凤皇[4]86-87,在造型上和三清宫凤皇很相似,但不执戟。清“禽虫典”的凤皇为站在山林怪石上的两只凤皇,与三清宫凤皇构图相差很大。《海内西经》的“蒋本”与“成本”(图3)中,可见凤皇持戟的图像[4]891-892,与三清宫彩画凤皇相似,因此三清宫凤皇可能为《海内西经》中所说之“戴瞂”的凤皇。只是“蒋本”和“成本”中的凤皇一足独立、一爪执戟,而三清宫彩画凤皇为两足站立、双爪执戟。

2. 应龙。绘于三清宫正殿前廊西起第三组抱头梁西侧。图像为一彩绘行龙(图版25),龙首回望,龙身主体蓝色,背上红色双翼向外展开,龙身周围有祥云数朵。

此龙应为“应龙”。《广雅·释鱼》根据不同特征来识别龙,有翼曰应龙[6]。《山海经》中有三处提到应龙:(1)《大荒东经·应龙杀蚩尤与夸父》:“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5]359(2)《大荒北经·夸父追日》:“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5]427(3)《大荒北经·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5]430在现存的“蒋本”“胡本”“汪本”和“神异典”中都有应龙的形象[4]967-968,均为生有双翼的龙。其中,“蒋本”所绘应龙(图4)与三清宫彩画非常相似,都为回首顾望、双翼上展之龙,只是三清宫之应龙四肢扩展,动态更强。

三 三清宫正殿前屋檐彩画

三清宫正殿前屋檐檐枋及平板枋用料较细,檐柱间跨度较大,可能是受木料粗细的影响和审美需要,每个檐柱间的檐枋及平板枋均绘了2个枋心,12组枋心均各绘一个动物或人物(分布见图2)。

3. 人鱼。位于三清宫正殿前屋檐西平板枋,西侧枋心绘折枝花卉及一动物(图版26)。此动物为鱼身,腹下生有四腿,腿下有人足。

此四足鱼应为“人鱼”。《山海经》中有七处提到人鱼[5]25,86,131,138,140,164,169。其中,《北次三经·龙侯山》云:“又东北二百里,曰龙侯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决决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鱼,其状如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5]86《尔雅·释鱼》注:“今鲵鱼似鲇,四脚,前似猕猴,后似狗,声似小儿啼,大者长八九尺。”[7]现存的“蒋本”“成本”“胡本”“近文堂本”“禽虫典”“汪本”均有人鱼的形象[4]120-123。

人鱼是四足之鱼,马昌仪先生已注意到人鱼可分为“似人足”与“似兽足”两类[4]119。三清宫彩画人鱼属“似人足”之类,“蒋本”和“成本”所绘人鱼亦为人足,但“成本”人鱼为两足,其中“蒋本”所绘人鱼(图5)与三清宫彩画最为接近。更为接近的是《山海经》图本之外清代所绘的“尔雅音图”,鱼腹下四人足非常清晰,鱼头、鱼尾与三清宫彩画也非常相似。与这两幅人鱼最大的不同是,三清宫彩画人鱼嘴部绘出了长长的鱼须。

4. 文鳐鱼。位于三清宫正殿前屋檐西额枋,西侧枋心绘折枝牡丹及一动物(图版27)。此动物为鱼身,背生两翼,展翅作向上起飞状。

“鱼身而鸟翼”的动物在《山海经》中有四种:“文鳐鱼”、“蠃鱼”、“鱼”、“飞鱼”。具体如下:(1)文鳐鱼,《西次三经·泰器山》云:“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观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5]44(2)蠃鱼,《西次四经·邽山》云:“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蠃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5]63-64(3)鱼,《东次四经·子桐山》云:“又东南二百里,曰子桐之山,子桐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余如之泽。其中多鱼,其状如鱼而鸟翼,出入有光,其音如鸳鸯,见则天下大旱。”[5]115(4)飞鱼,《中山经·牛首山》云:“又北三十里,曰牛首之山……劳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潏水。是多飞鱼,其状如鲋鱼,食之已痔衕。”[5]120《中次三经·山》云:“又东十里曰山,其上有美枣,其阴有琈之玉。正回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飞鱼,其状如豚而赤文,服之不畏雷,可以御兵。”[5]127

由上可知,泰器山的文鳐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邽山的蠃鱼“鱼身而鸟翼”、子桐山的鱼为“其状如鱼而鸟翼”,经文与图本[4]187-189,279-280,542-544均与三清宫所画“长着两翼的鱼”形象基本一致。但从图像上看,“蒋本”和“成本”的子桐山鱼有光环而无双翼,与经文描述“出入有光”一致;“汪本”的鱼为竖构图且翅膀很小;“胡本”“毕本”“禽虫典”的鱼图像和三清宫的非常相像,三图几乎一样,可能同出于较早的“胡本”,与经文“出入有光”有差异。“飞鱼” 两处经文描述均与三清宫彩画不符,但是牛首山“蒋本”和“成本”的“飞鱼”图[4]558-559为“鱼身长双翼”; 山“胡本”“毕本”“禽虫典”和“锦章本”的“飞鱼”图[4]585-587为“豚身长双翼”,与三清宫彩画图像相似。笔者认为,三清宫所绘双翼之鱼最可能为文鳐鱼,因为文鳐鱼是象征丰年的吉鱼,而蠃鱼和鱼则是象征“大水”和“大旱”的灾鱼。在所有存世图本中,“蒋本”所绘文鳐鱼(图6)与三清宫彩画最为接近,只是“蒋本”中鱼腹下有鳍,而三清宫彩画鱼腹平滑无鳍。

5. 人面龙身神。位于三清宫正殿前屋檐西平板枋,东侧枋心绘折枝花卉及一动物(图7)。此动物为人面龙身,呈“几”字形,类“行龙”状。

人面龙身的形象在《山海经》中有三种,即“山神”、“鼓”、和“雷神”,具体如下:(1)山神,《南次三经》云:“凡南次三经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其神皆龙身而人面。”[5]19《中次十经》云:“凡首阳山之首,自首山至于丙山,凡九山,二百六十七里。其神状皆龙身而人面。”[5]163(2)鼓,《西次三经·钟山》云:“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崖,钦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鼓亦化为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则其邑大旱。”[5]42-43(3)雷神,《海内东经》云:“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5]329

根据经文描述,《南次三经》《中次十经》两条为“龙身而人面”的山神,《海内东经》为“龙身而人头”的雷神,《西次三经》钟山神的儿子经文描述“状如人面而龙身”的“鼓”,文字描述均与三清宫彩画相符。从图像[4]94-96,181-183,665,946-948上看,“蒋本”“神异典”中《南次三经》的山神,“蒋本”“神异典”的鼓,及“蒋本”“近文堂本”的雷神均为直立的龙身人面神,与三清宫彩画明显不同;“汪本”的鼓、山神和雷神虽为竖构图,但龙身弯曲呈竖“几”字形,与三清宫彩画较为接近;“胡本”和“近文堂本”的鼓,“成本”《中次十经》的山神虽为横构图(图8),但与三清宫彩画形象在人面部分有很大的区别。特别是三清宫正殿前檐东平板枋东侧枋心编号13的彩画(图版28)也为一人面龙身之神,与编号5人面龙身神图像最大的不同是此神头顶又出两耳。两相对比,编号5彩画所绘面相清秀,类女性,编号13彩画面相类男性,因此笔者认为这两幅所绘可以代表山神和雷神,或者为一阴一阳的两位山神。

6. 九凤。位于三清宫正殿前屋檐西额枋,东侧枋心绘折枝及一异禽(图版29)。此异禽为鸡(鸟)身,人面多首,现存八头。

此异禽应为“九凤”。《山海经》中只有一处记载,即《大荒北经·北极天柜》云:“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天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5]426马昌仪先生已注意到现存的九凤图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九头人面鸟,另一类是九头鸟。三清宫彩画应属九头人面鸟之类,与现存的“蒋本”“成本”(图9)和“汪本”图像[4]1042-1043一致,但这三个图本中人面均为3—3—3排列、尾部类凤尾,而三清宫彩画现仅见八头,为3—3—2排列、尾部类公鸡尾。从姿态上来看,最为接近的为“成本”,但“成本”的九凤双足并立,三清宫彩画双足前后分开呈行走状。

7.。位于三清宫正殿前屋檐中平板枋,西侧枋心绘折枝花卉及一鸟人(图版30)。此鸟人为人面鸟身人足,展翅欲飞。

此鸟人可能为“”。《山海经》中人面鸟身动物较多,如禺强、禺、弇兹、句芒、等。它们的图像都与三清宫彩画有些差异,只有人面鸟身的“”[4]50-52最为近似。《南次二经·柜山》云:“南次二经之首,曰柜山,……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鴸,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5]8-9三清宫彩画鸟人生有人足,而长有“人手”,特别是“胡本”和“毕本”中的都和三清宫彩画形象接近,除了人手与人足的区别外,前两者为收翅,三清宫为展翅。

8. 柔利国人。位于三清宫正殿前屋檐中额枋,西侧枋心绘折枝花卉及一人(图10)。此人全身而立,一面一臂一腿,类似人的侧面像。

此人应为“柔利国”人。《山海经》中记载一手一足人身者,只有半边形象的人,有“一臂国”和“柔利国”。《海外西经·一臂国》云:“一臂国在其北,一臂一目一鼻孔。有黄马虎文,一目而一手。”[5]212《海外北经·柔利国》云:“柔利国在一目东,为人一手一足,反膝,曲足居上。一云留利之国,人足反折。”[5]232从经文上看,一臂国人与柔利国人最大的区别在于一臂人有“黄马虎文”,而柔利国人“反膝”。相应地,在现存图本中一臂人[4]749-750要么骑马,要么围虎皮裙;而柔利国人[4]800-802则以裸身出现。三清宫彩画之人为裸身,故应为柔利国人。现存“康熙本”“汪本”和“边裔典”的“柔利国”与三清宫彩画都非常相似,均为裸身站立,手臂前身,面向外略侧的人物形象,唯一有点差别的是三清宫彩画柔利国人后背略躬。

9. 相柳(相繇)。位于三清宫正殿前屋檐中平板枋,东侧枋心绘折枝花卉及一动物。此动物为多首人面蛇身(图版31)。

此动物应为“相柳(相繇)”。《山海经》中人面蛇身者很多,如女娲、共工、相柳(相繇)、窫窳、贰负神等。但除相柳(相繇)多首外,其他各神均为一首。《海外北经·共工之臣相柳氏》云:“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5]233相繇与相柳为同一动物而两名,《大荒北经·共工臣相繇》云:“共工之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5]428可知相柳(相繇)[4]804-807为“九首蛇身”,与三清宫彩画相符。现存的“蒋本”“胡本”“成本”“毕本”“汪本”和“日图本”中的相柳,都大同小异,均人面九首蛇身,除“成本”九首呈1—5—3排列外,其他均呈3—3—3排列,从三清宫彩画现存情况来看原来也应呈3—3—3排列。这些传世图本的相柳均呈立式,而三清宫彩画为卧式,这是最大的不同。从绘画方法来看,“汪本”(图11)与三清宫彩画最为接近,头部及腹部画法一致。

10. 开明兽。位于三清宫正殿前屋檐中额枋,东侧枋心绘花草及一动物(图12)。此动物为九首人面虎身,呈行走状。

此动物应为“开明兽”。山海经中人面虎身的动物有三种,即陆吾、开明兽和人面虎身神,实际上为同一种神,都是昆仑山的守护神[5]48,294-295,299,408。如果进行细分的话,陆吾“九尾”、开明“九首”,人面虎身神“文尾”。从文字上看,三清宫彩画与开明兽一致。《山海经》中两处提到“开明兽”: (1)《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5]294(2)《海内西经·开明兽》: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5]298。在现存的图本中,“毕本”“胡本”和“日图本”的“陆吾”[4]195-199也被绘为九首虎身一尾的形象,前两者为一大头之上八小头环绕如冠式排列,后者头为3—3—3排列。“蒋本”“成本”“汪本”“禽虫典”的开明兽[4]887-890均为九首虎身一尾的形象,除“汪本”头部呈3—3—3排列之外,其他三本均为一大头居中、八小头环绕的形式。其中,“汪本”(图13)与三清宫彩画最为接近,两者在头式与姿态上较为一致,只是前者对虎毛有表现,而三清宫彩画只表现了虎皮纹。

11. 鸟身龙首山神。位于三清宫正殿前屋檐东平板枋,西侧枋心绘折枝牡丹及一动物(图版32)。此动物为龙首鸟身,展翅站立。

《山海经》中有两处记载“鸟身龙首”的山神:(1)《南山经·箕尾山》:“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5]8(2)《中次十二经·荣余山》:“凡洞庭山之首,自篇遇之山至于荣余之山,凡十五山,二千八百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5]179在现存图本中,这两种山神[4]42-45,700均被绘成龙首鸟身的形象,其中以“汪本”所绘形象(图14)与三清宫彩画最为接近,均为展翅站立的姿态,所不同者惟三清宫龙首平视前方,“汪本”之龙首向上仰望。

12. 羽民国人。位于三清宫正殿前屋檐东额枋,西侧枋心绘折枝牡丹及一人(图版33)。此人侧面而立,肩生羽翅,腰系羽裙,头略侧向外张望。

此人应为“羽民国”人。《山海经》记载身生羽翼的人有两处:(1)《海外南经·羽民国》:“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5]187(2)《大荒北经·苗民》:“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颛顼生头,头生苗民,苗民釐姓,食肉。”[5]436-437羽民国人与苗民最大的区别是羽民国人“长头”,“身生羽”,但现存图本中也有不绘“长头”特征的,现存图本中羽民国人[4]705-707突出翼上有羽,而“苗民”[4]1057-1058之翼未绘羽毛。因此,羽民国人形象与三清宫彩画更为接近。现存各本除了两者都绘有双翼这一特征外,各本所绘形象出入较大。各本羽民国人与三清宫彩画也不一致,传世本没有侧面的形象,也没有穿羽裙的。

13. 人面龙身神(见图版28)。位于三清宫正殿前屋檐东平板枋,东侧枋心绘折枝及一动物。此动物为“人面龙身”,呈“几”字形,类“行龙”状,除人面龙身外,头顶有两立耳。

考证见第5条“人面龙身神”。

14. 骄虫。位于三清宫正殿前屋檐东额枋,东侧枋心绘折枝牡丹,花卉中坐一人(图15)。此人双首,颈下围物,左手抚左膝,右手置胸前,腰上似围裙,全身其他部位。

此人应为《山海经》中的“骄虫”。《中次六经·平逢山》云:“缟羝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谷城之山,无草木,无水,多沙石。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骄虫,是为螫虫,实惟蜂蜜之庐。”[5]136三清宫彩绘双首之人与骄虫“状如人而二首”的特征相符。现存图本中的骄虫[4]607-609均为立姿,可分穿官服者与仅着短裤者两种。其中“胡本”“毕本”和“锦章本”仅着短裤,这三本人物的两个头一大一小;“汪本”腰下围叶裙,与三清宫彩绘颈下围物相似,这两组人物的两个头大小一样。坐姿的骄虫仅三清宫彩画一例,传世各本均为立姿。

四 三清宫彩画与相关问题

从以上对14处彩画的考证可以看出,这些图像均出自《山海经》,与现存《山海经》各图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中“人头鸟”和“人首龙”,在甘肃省环县明清时所修的兴隆山庙宇建筑砖雕图案上也有发现。柳庆龄在其《环县兴隆山清代砖雕艺术研究》中考证“人头鸟”“人首龙”为禺和龙[8]。环县兴隆山砖雕上的“人头鸟”为人面鸟身鸟爪,与三清宫“人头鸟”人足不同,和《山海经》中的人足也有差异。“人首龙”砖雕,柳文中说有数块,“造型相差不大,均为人面龙身,面部表情是怒目圆睁,或竖眉,或张口,或者头上有双角,或无角”[8]26。从他的文字描述看,其可能为《山海经》中的山神或雷神,与三清宫编号5和13的彩画相似。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甘青之地与雷神素有渊源,雷神是当地汉族中最受崇拜的神灵之一,名山之上多有雷神庙[9]。甘肃省永登县连城镇现存一座雷坛,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是六世土司鲁经及其子鲁东为了祭祀道教龙门派雷部尊神而建[10]。王圆箓曾在“肃州巡防营为兵勇。奉道教、后离军、受戒为道士”[11]。王圆箓所师承教派属全真道龙门派,依据龙门派谱系,“圆”字辈为第19代[12]。其所修三清宫梁枋彩画绘《山海经》图像,与环县兴隆山砖雕《山海经》图像相似,或可佐证他所习道法可能与陇东地区道教同出一脉。

至于《山海经》与道教之间的关系,历来众说纷纭。《山海经》最初在《汉书·艺文志》中列于数术形法家。甄鸾大周天和五年(570)上《笑道论》,称:“道士所上《经目》,陆修静《目》中见有经书、药方、符、图,止有一千二百二十八卷,本无杂书、诸子之名。而道士今列二千余卷者,乃取《汉艺文志》目八百八十卷,为道之经论。”[13]北周武帝时玄都观道士上《玄都经目》,始将《山海经》一书收入道教经目。又据南宋尤袤《山海经传·跋》所云“始予得京都旧印本三卷,颇踈略。继得道藏本:南山、东山经各自为一卷……”[14]可知宋道藏中已编有《山海经》。陈国符《道藏源流考》认为官方编撰道藏于唐开元年间,后经多次焚毁、补修和编撰,直至明英宗正统九年(1444)北京内务府经厂刻印成明版《正统道藏》[15]。现存的道藏本《山海经》,即为明《正统道藏》[16]所收残存《山海经》16卷,每卷后附有残《图赞》,其版本与南宋馆阁所藏刻本同源[17]。清代,道教演变的最大特点是日益走向世俗化、民间化[18]。三清宫道观建筑装饰彩画有《山海经》图像,既能体现道教崇尚仙学羽化思想如羽民国人,《正统道藏·山海经》羽民国经文条注解为“能飞不能远,卵生,画似仙人也”[19],又可与当时社会流行的传统民间信仰相契合(如雷神、凤皇、相柳等)。利用人们比较熟悉的内容弘道,这种方法既简单又直接能被广大民众所接受,这是明清时期宗教社会化的一种重要表现。

五 结 语

现存三清宫《山海经》图像虽仅有14幅,但却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一)三清宫《山海经》图像为彩绘,国内传世本多为墨本,所以三清宫《山海经》图像为传世的《山海经》图像增添了彩绘本。(二)现存传世《山海经图》各本以纸本为载体,多属于独立的汇编奇禽异兽的“图经”;三清宫《山海经》图像以木构建筑为载体,属于木构建筑上的装饰画,这为传世《山海经》图像增添了建筑装饰画的实用形式。(三)与传世本相比,三清宫正殿前廊抱头梁(1、2)与正殿前屋檐(3、4)的4处彩画与“蒋本”图像较为相似,正殿前屋檐(6、8—11)的5处彩画与“汪本”图像较为近似,正殿前屋檐(5、7、12—14)的5处彩画与传世各图本均有很大的差别。这说明,三清宫《山海经》彩画在绘制过程中可能参考了较为流行的明代“蒋本”与清代“汪本”图样,但也有存世本中所没有的图像。这5幅新图样使三清宫彩画代表了《山海经》的一种新图本,为传世的《山海经图》增添了新版本。(四)与以往的传世各图本相比,三清宫彩画作为敦煌当地道观中的建筑装饰画,体现出敦煌地区在晚清时期《山海经图》的流行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敦煌当地民间信仰中的《山海经》内容。(五)三清宫彩画《山海经图》可能是王道士指定绘制的,虽只占主体建筑彩画很小一部分,但因绘在建筑装饰最重要的梁枋上,其意义可能为崇拜仙箓道法的一种体现;也可能是由当地建筑画师依据明清《山海经图》再创作的民间建筑彩画新图样,并由建筑画师师徒传承,这点同样能够反映当时民间信仰的情况。

综上所述,对三清宫《山海经》彩画的考证,既为《山海经图》的研究增加了新内容,也为晚清敦煌民间信仰的研究增加了新资料。

此文是在赵声良先生鼓励下并蒙惠赐相关资料而撰写成文,又承蒙他和孙儒僴先生提出修改意见,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参考文献:

[1]沙武田.莫高窟“三清宫”漫谈[J].敦煌研究,2000(2).

[2]李江.敦煌莫高窟清代及民国时期窟檐研究[J].敦煌研究,2011(2):56.

[3]马昌仪.古本山海经图说[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

[4]马昌仪.古本山海经图说:增订珍藏本[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6]张揖.广雅[M].北京:中华书局,1985:134.

[7]李学勤.十三经注疏·尔雅注疏[M].郭璞,注.邢昺,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03.

[8]柳庆龄.环县兴隆山清代砖雕艺术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25-27.

[9]吴葱,李洁.甘肃永登连城雷坛探赜[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195.

[10]张军胜.简述明清时期全真道龙门派在甘青地区的传播及其影响[J].新西部,2012(Z4):140.

[11]李正宇,赵和平.王道士[M]//季羡林.敦煌学大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87.

[12]樊光春.敦煌道士王圆箓评传[J].中国道教,2008(5):44.

[13]甄鸾.笑道论[M]//大正藏:第52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152.

[14]尤袤.山海经传·跋[M]//古逸丛书三编:第4册·山海经传.北京:中华书局,1983.

[15]陈国符.道藏源流考[M].北京:中华书局,2012:112-181.

[16]任继愈,钟肇鹏.道藏提要·道藏书名索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1465.

[17]张春生.评《正统道藏》本《山海经》[J].宗教学研究,1990(Z2):20-22.

[18]马西沙,韩秉方.中国民间宗教史:上册·序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4.

山海经海内经篇8

世博会让上海成为2010年举世瞩目的焦点,借世博东风,上海的发展悄然以“双引擎”提速-2009年公布的大虹桥商贸中心规划,使大虹桥CBD(中央商务区)有望比肩浦东新区。

源起于北京、拥有15年别墅开发经验的纳帕地产,敏锐地看到了其中的商机,把进军上海的第一站,选址位于西上海的淀山湖滨水国际社区,纳帕地产总裁李威说:“纳帕尔湾・西上海纯别墅项目,距离虹桥商贸中心仅仅20分钟的车程,未来升值潜力无限。”

有数字为证:2009年纳帕尔湾・西上海完成180套精装修别墅销售,销售金额6.8亿元,被圈内人士誉为“长三角的别墅热销传奇”。

“大虹桥”将成上海西部经济引擎

大虹桥商贸中心正在抓紧建设中,专家已将其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联系起来。目前,上海市政府正制订以虹桥地区为中心的“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规划。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把建设虹桥CBD与世博会筹办等并列为推动上海结构调整、促进新一轮发展的六件大事。上海市市长韩正也明确提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今年必须破题。他表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要借鉴纽约、伦敦等城市走过的路子,也要具备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主任沙海林表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将定位于六大功能:口岸货物集散功能、大宗产品交易和定价功能、贸易营运和控制功能、国际展览和跨国采购功能,国内市场流通功能,国际化购物天堂功能。

面积达26.3平方公里的大虹桥商贸中心,成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最好落脚点。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有关课题研究人员张天明说:“‘大虹桥’将形成上海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浦东十几年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上海经济的发展:而从未来来看,浦西也需要有一个‘抓手’,以形成东、西均衡发展的态势。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虹桥’出现了。”

辐射长三角的“黄金西大门”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高骞认为:“大虹桥”应建设成为上海西部高能级城市中心和辐射长三角的服务业中心。从上海发展历程看,上海存在着一些城乡发展不平衡、东部和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受市中心辐射相对较少,缺乏高能级的城市中心。“大虹桥”的建设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弥补这种不足,使得上海西部也有一个城市中心,当然,也要成为连接长三角和泛长三角2小时经济圈的中心。

届时虹桥将作为上海的黄金西大门,对长三角企业的辐射能力将大大增强。对于贸易发展、商务、物流、专业会展、贸易相关的金融服务业,或者是以国际贸易为主的经营性企业,“大虹桥”区域将是一块投资宝地。不管从交通规划(虹桥交通枢纽即将建成),从产业集聚和产业基础,还是从商务配套设施(商业配套、会议展览配套),“大虹桥”都已经具备了非常成熟的先发优势和后发推动力。

纳帕尔湾・西上海的相关领导说:“虽然中国房地产市场比较复杂,区域化表现各异。但就上海而言,长线上讲,短期调控政策产生不了根本性影响。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上海良好的经济表现,让它向国际经济中心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可以大胆预计的是10~20年内,上海将不断聚集高端人群,这期间房价还会继续上涨。大虹桥商贸中心500万平方米的商业布局,能让上海市的人口西移,虹桥会是上海另一个城市副中心,而纳帕尔湾・西上海项目距离虹桥如此之近,投资的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淀山湖滨水国际社区与虹桥CBD无缝对接

对于建设豪华别墅区而言,十里洋场上海,其实是一个自然资源相当贫瘠的地方:虽然东临大海,但水浊浪黄,没有和海做亲密接触的柔软沙滩:在上海境内,自然资源强度最集中处,在“一江(黄浦江)一山(余山)一湖(淀山湖)”。

近3年来,淀山湖国际滨水社区的交通环境大幅改善,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8国道,312国道交汇其问,苏沪机场路,苏沪高速穿境而过:它东距上海虹桥机场仅28公里,距离浦西的繁华核心人民广场仅40多公里;未来4年内,这里将与上海城市轻轨20号线直接贯通。

交通的便捷带来了无限商机,目前淀山湖国际滨水社区已有20家国内知名房地产商入驻,板块内以高端别墅为主,如意大利风情别墅区“纳帕尔湾・西上海”、单幢售价过亿元的纯独栋别墅项目“大自然花园”……

有人担心众多的地产项目扎堆,会导致竞争白热化。但纳帕地产看到事情的另一面:肯德基、麦当劳总是紧紧相邻,沃尔玛、家乐福常常相依为伴,餐饮喜欢扎堆形成餐饮一条街、电脑数码公司也喜欢形成电脑城……现代商业,强调规模效应,在竞争中有合作,地产项目尤其如此,一个板块如果形成规模化效应,整体配套都会完善,社区大环境也更加成熟。

经纳帕地产的首创,在政府部门的认同与推进下,辖区企业最终形成合力,2009年4月26日,淀山湖滨水国际社区启动仪式隆重举行,2009年11月12日,纳帕尔湾・西上海米兰汇会所热闹非凡,当地政府官员和一批知名开发商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搜房网淀山湖购房圈这一历史性时刻……这些举措结束了板块内开发商单打独斗、板块形象定位不清的局面,大上海唯一的湖岸高端别墅区――淀山湖滨水国际社区已现雏形。

该板块拥有顶级休闲配套:除了纳帕尔湾的意大利风情会所一米兰汇和游艇码头,另外还有马会,高尔夫球场、帆船俱乐部等众多休闲度假场所,其中旭宝高尔夫俱乐部位列全国高球场前三甲,是国内唯一连续6年举办中国富豪公开赛的球场;大自然游艇会也是中国内陆屈指可数的顶级游艇俱乐部……

湖与山的较量――淀山湖将越余山而上

自然资源优越的地方,向来是豪宅密集之地。在上海,黄浦江两岸,早已高楼如麻,集中了汤臣一品等公寓式豪宅:2000年以后,一批高端别墅项目开始扎堆佘山,虽然佘山海拔仅98米,但作为上海境内唯一的一座山,受到市场追捧。余山别墅区2万多亩地,从8年前最贵的单价9千元/平米,到如今超过10万元/平米,短短九年,余山板块的别墅价格上涨了十倍。

近两年新崛起的淀山湖滨水国际社区,让业内人士联想到5年前的余山,其潜力和后劲正得到认可。

广泛考察国内外地产市场后,纳帕地产敏锐地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位于淀山湖滨水国际社区的纳帕尔湾・西上海别墅区,距离虹桥商贸中心仅仅20分钟的车程。已然通车的苏沪高速,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中的虹桥商贸中心各项交通设施,将极大地提高交通的便捷和效率。作为距离上海最近,而且是唯一的湖泊资源,淀山湖带给纳帕尔湾的不仅仅是自然的恩赐与湖居生活的完美呈现,更是为纳帕尔湾的未来升值增加了一块坚实的砝码。”

上一篇:白马篇翻译范文 下一篇:诚实守信的名人名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