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究生范文

时间:2023-11-16 18:29:07

读研究生

读研究生篇1

关键词 理工科研究生 阅读现状 阅读价值

“国际阅读学会在总结阅读对于人类最大益处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份报告,报告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①随着近几年国家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的投入,研究生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理工科研究生又是研究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理工科研究生的阅读时间、频率、种类、书源、对阅读价值的认识以及影响阅读的障碍是怎样的,他们的具体阅读方向、对阅读价值的理解、网络对阅读产生的影响、阅读量降低的原因等等有关阅读现状的问题,是本文探讨的范围。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问卷调查和访谈,其中以浙江师范大学理工科研究生及部分文科生为问卷调查对象,随机抽样,共计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1份,回收率为95.5%。

1 阅读现状

1.1 文理科学生阅读时间、频率

在阅读时间上,理工科受访者中21%一周的阅读时间有6小时及以上,23%有3~6小时,38%为1-3小时,18%几乎没有阅读时间。在阅读频率上,21%的受访者几乎每天阅读,25%每两三天阅读,31%每周有一两天阅读,23%几乎没有阅读。由此可知,理工科研究生阅读现状存在两级分化,喜欢阅读的学生会投入大量时间,对阅读不感兴趣的学生则几乎不阅读。

相较理工科生,文科一半以上学生的阅读时间在3小时以上,几乎没有阅读的学生所占比例在10%左右,与理工科生的阅读现状相比,文科生阅读量与阅读频率都比理工科生高。可见,文科生的阅读现状相对较好,但阅读量也不容乐观,仍存在部分学生几乎不阅读,较多学生阅读量偏低的情况。

1.2 理工科生的阅读方向

如图1所示,流行畅销书、文学类以及报刊杂志为学生感兴趣阅读种类的前三项,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流行畅销书,文化类、生活类、学术类等其他类别书目的阅读量较为平均。

由此可见,理工科生的阅读方向偏向趣味性,比如流行畅销书、文学类以及报刊杂志。对于趣味性并没有那么强的文化类、生活类、学术类,阅读兴趣则不显著。

1.3 理工科生的阅读方式

如图2所示,49%的学生阅读方式为纸质书籍,47%的学生阅读方式为电子书籍。

44%的学生选择在图书馆写作业,35%的学生选择在图书馆自习,只有14%的学生阅读书籍。每月借书频率5、6次的学生占5%,每月借书频率3、4次的学生占16%,每月借书频率1、2次的占35%,很少借书的学生有44%。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电子书籍成了年轻一代阅读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也在另一种程度上对传统阅读方式带来了冲击。作为在校学生,高校图书馆可利用资源丰富,但根据调查可见,学生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图书馆充当自习室的情况也非常普遍。

相较于理工科学生,被调查的文科生中有70%的学生选择纸质书籍,有将近50%的学生在图书馆时选择阅读书籍,且其借书的频率也相较高些(图4,图5)。

1.4 理工科生对阅读价值的理解

如图6、7所示,绝大部分理工科生阅读的目的基于自身兴趣,其次是为了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提高个人内涵及修养。在阅读的作用上,41%的学生认为阅读对自身的影响很大,45%的学生认为阅读有积极影响但是不明显,14%的学生认为没什么影响。

1.5 影响阅读的障碍

有趣的是,在“影响你阅读的障碍”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了“学习忙,没有时间阅读”(图8),而在“课余时间会如何”调查中,有57%的学生选择了“上网”,只有2%的学生选择阅读课外书(图9)。

另一项有趣的调查发现,在“阅读量最大的时期”调查中,64%的学生在高中时阅读量最大,只有11%的学生认为大学时期的阅读量最大。就目前的教育现状而言,高中时期的学习压力、阅读时间、阅读条件等都不如大学,而理工科生的阅读现状却更为悲观,不得不令人反思(图10)。

2 存在的问题

为进一步探明可能存在的问题,我们就问卷调查的结果,将访谈提纲设计为两类,一类针对“对阅读感兴趣的学生”,另一类针对“对阅读不感兴趣的学生”。据此,选择了两类访谈对象,并分别标记为A1、A2、A3、A4、A5(对阅读感兴趣),以及B1、B2、B3、B4、B5(对阅读不感兴趣)。本次访谈形式为半结构式,并录音。

2.1 阅读兴趣匮乏

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使得学生从迈入学校开始,就担负着学业压力。从小学开始,教师开启阅读的倡导,初中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上升,可以读懂大多数书籍,这是进一步发展学生阅读兴趣的好时机,但此时课业量开始增加。高中阶段,既是课业最繁忙的阶段,同时也是人成长成才需要大量阅读的阶段,但能够保证学生阅读的条件却非常匮乏,如表1所示。

到了大学阶段,阅读条件能够保证了,而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特别是理工科学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缺少了最重要的动力:兴趣。

表2是对阅读感兴趣学生的访谈记录,可见,对阅读感兴趣,相应付出的阅读时间则比较长,这与问卷揭示的不容乐观的阅读现状形成较大反差。由此可见,兴趣对阅读行为具有较大影响。

2.2 阅读价值认同与行为缺乏的矛盾

在访谈中,对两组学生进行了阅读重要性的提问,有趣的情况是,无论是对阅读感兴趣的学生还是不感兴趣的学生,都认为阅读是重要的(表3所示)。但据对阅读现状的问卷调查,现实的情况并不乐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理工科学生在阅读价值认同上与阅读行为之间的不匹配。

2.3 对网络的不合理利用对阅读存在的影响

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有57%的学生在课余时间选择上网,只有12%的学生会将课余时间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互联网在当今社会所发挥的作用及体现的价值不言而喻,它甚至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但学生对互联网的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显现(表4)。在课余时间,大部分学生选择网络而放弃阅读,不得不引起反思。

3 建议

3.1 开展培养阅读兴趣的活动

通过问卷及访谈,了解到阅读兴趣对阅读行为的作用后,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高校有必要也有条件开展一系列以阅读为主题的活动,以培养和发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诸如读书交流会、书籍分享会等,通过一系列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阅读的氛围。

3.2 初高中的教育中重视阅读

建议在初高中的教育中重视阅读,给学生适当的时间阅读课外书,同时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开设一个培养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的模块。同时,建议建立或改善初高中学校阅览室,给学生阅读提供良好的条件。

3.3 大学课堂上对阅读进行适当引导

加强课堂引导,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为读书而读书”而不是为功利性目的而读书。布置课外阅读作业,让阅读成为学业的一部分。

还可以开设阅读课公选课,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4 结语

本次调查旨在研究理工科研究生的阅读现状,发现理工科生阅读存在的问题,并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是一种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于学生提高眼界、改善心境、改变思考方式、提高应对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现今,课程改革、高考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措施都在改善我国的教育现状,相信随着这些改革,学生阅读现状存在的问题都将会有所改善,对全民阅读的倡导也终将实现。

注释

① 朱永新.全民阅读应成为国家战略[N].光明日报,2013-04-21:009.

参考文献

[1] 胡幼慧.质性研究: 理论、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实例[M].台北:巨流,2002:129.

读研究生篇2

扩展资料

第五条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博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2000元,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

第六条地方所属高校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会同教育部门确定。中央财政按照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10000元、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6000元的标准以及普通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分担办法,承担地方所属高校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

第七条各级财政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建立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资助标准。

读研究生篇3

关键词:心理动机;阅读心理;高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1-0108-01

如今是高科技信息时代,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宽,每个社会成员都渴求更多的知识来武装自己,高校大学生更是如此,只有深入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才能更好地确定工作方法及服务内容。

1学生阅读心理动机

阅读动机是反映阅读需求、引起阅读行为、满足阅读愿望的内部动力。分析研究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表现,掌握他们的阅读动机,从而支持满足或启发引导,是对读者高度重视的正确态度。从这方面分析,大学生阅读选择中反映的阅读动机有以下几种:

1.1 解决问题动机。有些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遇到了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寻求有关改善现实状况的方法、原则等重要文献,求得实际问题的圆满解决。

1.2 求知阅读动机。这类读者是想通过大量的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才干。具有求知阅读动机的读者除了偏爱各家或代表某一学派、某种学说的著作外,还特别喜欢内容深刻、观点新颖的新著作,这是现代大学生读者的普遍阅读动机。

1.3 猎奇阅读动机。这种阅读动机的核心是求新和好奇。刚入学的大学生由于绝大多数在整个学生时代知识面相对狭窄,家庭和社会对他们学习的要求压力过大,使他们没有时间和机会接触过多的课外信息。大学图书馆馆藏丰富,阅读空间更自由,因此,他们凭一时兴趣,大量读书,盲目性很大。具有这种阅读动机的读者,其阅读主要不在求知,而在于看一看听说过而未曾看过的书、有争议的书,或者是不论其内容如何只要是新书。这是新生读者层中较多见的阅读动机。

1.4 被动阅读动机。在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读者中,由于专业内容的需要,专业教师指定学生阅读的一些专业有关的图书资料,他们必须进行阅读。因此,学生必须阅读那些相关的参考文献,表现为被动阅读心理。

1.5 兴趣阅读动机。阅读兴趣也是随着专业兴趣的变化而变化。学生在一年多的基础课学习基础上,对专业知识开始有所了解,并随着专业课的深入逐渐提高了专业兴趣,为了毕业论文撰写或课程设计的需要,在阅读兴趣上明显的地表现出集中于本专业书籍的倾向。另外,也有某些读者具有特殊爱好,他们阅读的范围与个人兴趣有关,如男生偏重于逻辑性较强的书籍,而女生偏重于情感类、生活类小说。

1.6 隐秘阅读心理动机。这种动机算是一种个人心理隐私,是一种不愿被人知道的心理动机。如低年级的学生阅读一些婚姻、恋爱、青春期卫生的书籍等。

2高校图书馆学生读者阅读行为的分析

阅读行为是阅读中读者生理和心理过程的表现形式,它是实现阅读活动内容、目的、效果的手段。目的不同,所选读物和阅读方法也就不同。

2.1 欣赏娱乐型阅读。大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为了丰富精神生活,进行轻松愉快的阅读,由于读者的具体情况不同,欣赏角度、欣赏情趣和欣赏层次因人而异,各有特点。有的欣赏文学艺术佳作,有的欣赏名人传记。他们借此增长知识,陶冶性情,通过消遣和娱乐得到美的享受。

2.2 解疑型的阅读。这类大学生读者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疑难问题,需要查阅有关图书资料,寻求具体知识、情报或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这类读者占学生读者的很大比例。

2.3 研究型读者。这类读者一般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已有了较一定的了解和研究,但需要进一步拓展知识面,加深对本学科前沿领域的了解,并为学业查据论证,他们既要了解学科领域的先进动态,又要掌握世界最新的科技情报以作参考。

3针对高校图书馆学生读者心理应采用的方法

针对高校图书馆学生读者心理的需要,同时也考虑当前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应该采取以下工作措施:

3.1 广泛开展宣传,推荐优秀图书。图书宣传是帮助读者了解图书馆的基础工作,是图书馆发挥藏书作用的一项重要工作。利用好网络,在网上进行宣传也是有效的一项重要工作。图书宣传是图书流通的先导,是阅读辅导的基础和起点,没有图书宣传工作,图书馆对读者就无法实现阅读辅导。通过图书宣传,推荐优秀的书刊资料,激励广大学生读者多读书,读好书,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还可以起到教育的目的。

图书宣传方式有以下几种:(1)新书展览。是图书馆向读者推荐图书的一种日常工作。(2)新书通报。图书馆分编工作人员把新到馆的书刊、资料编成新书目录,发放给广大师生,将新到馆的图书信息传递给广大读者。(3)编制书目索引。书目索引是图书馆宣传图书、指导阅读的工具,是揭示馆藏的一种手段,是知道读书的途径,是学生阅读的指南。学校图书馆编制的节目索引主要有推荐书目、参考书目、专题书目、专题索引等。

3.2 加强阅读辅导工作。通过阅读辅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科学的阅读方法,指导他们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阅读方法。要掌握读者检索心理,主动了解他们的要求,使他们逐步掌握文献检索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增强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使文献检索知识在读者中得到普及。

3.3 热情指导,跟踪服务。图书馆不仅要把所藏的专业藏书宣传推荐给有关读者,还要努力为各种读者准确及时地提供最新、最好的文献资料,满足读者多种多样的阅读要求。

3.4 调整图书馆内部结构,适应新形势下服务工作的开展。高校图书馆要加强网络化建设,这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最基本的条件。要做到管理手段的自动化,服务方式的便捷化,馆员素质的优质化。要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增强其文献信息的识别能力,工作人员自身也要加快知识的更新。同时,要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要使图书馆的体制改革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相结合,建立一种灵活、高效的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总之,只有深入了解图书馆的读者心理,才能做好深层次的服务工作;只有转变服务方式,才能针对各种读者的需求,开展不同内容的服务,进而为图书馆创效益,为经济建设作贡献。

参考文献:

读研究生篇4

制定读书计划在研究生入学时,要求每位研究生详细地以学期为单位制定一份“研究生期间读书计划单”,并且将书单的内容分为专业部分与人文科学部分,在研究生与导师积极沟通的情况下对书单的内容进行修改,使该书单中所涉及的读书计划详实可靠,切实可行,对今后的研究生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实行读书计划入学之后,要求研究生逐步完成读书计划单中的内容,并且每两周举办一次读书报告会,每次报告会由专业指导教师参加。此举不仅有利于导师对该计划的执行进行有力的监督,亦使研究生对读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充分保证研究生对所读书目真正有所收获。在报告会进行过程中,由研究生依次进行读书内容的汇报,并且不拘泥于形式,演讲、演示文稿、声频、视频等均可应用于其中,研究生不仅要述明所读内容,更要对其进行提炼总结。研究生报告结束后由导师进行点评,并对今后的读书计划进行指导。学期末总结每学期结束时,研究生应对本学期所读书目内容进行总结,分析自己在其中的长处与不足,之后与导师进行沟通,对下学期的读书计划加以修改完善,力争在三年的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读书报告会的意义

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众所周知,随着网络技术和医学技术的发展,更多的医学理念与知识结构应运而生,因此医生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继续学习能力对于其今后的发展与提高具有相当大的意义。由于研究生教育的独特性,该阶段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黄金时间,而读书报告会活动正为此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研究生通过制定实施读书计划从而逐渐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读书计划制定的过程让研究生真正明白自己知识领域所欠缺的部分,从而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此项活动的开展为今后即将步入临床工作的研究生打下自主学习的基础,为他们在专业学术方面的发展做好准备,使其不仅能够赢在起跑线上,而且赢得更加长远。完善医学知识体系过分注重临床实践以及专业知识体系的单一化是医学研究生教育的不足,但是医学从来都是多元一体化的知识体系,任何一部分知识的缺失均会为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带来困扰,进而导致研究生在步入临床工作后可能会面对医学知识过于狭窄的问题,甚至出现“专科看专病”的情况,培养了许多“专家”,难以成就“大家”。读书报告会使研究生可以弥补医学知识不够全面的缺陷,从而能够建立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既能独当一面,又能全面体系化的治疗临床疾病[4]。扩展人文知识视野当今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学科综合模式”,掌握丰富的社会人文知识能够为今后临床工作中提供人文关怀式的医疗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国现行模式下医学本科阶段教育缺少这部分内容,因而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应当及时补充。人文科学部分的读书计划,则使研究生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同时,充分扩展人文知识视野,提升人文知识素养[5]。高尚的人文素养使其可以关注器质性疾病之外的因素,例如心理、家庭、社会等等,为其诊治疾病、维护患者健康提供新的思路。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随着当今时代国内乃至国际的学术交流会议开展的越来越频繁,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变得尤为重要。读书报告会中要求每位研究生都要进行汇报,这对研究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逻辑能力都是一种锻炼;并且汇报时可以借助视频、音频、演示文稿等多种形式,使研究生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软件;而且有的导师提出研究生应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要求,这就使得研究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了相当的提升空间。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研究生参与度不够高在读书报告会开展过程中有的研究生对此不够重视,不能按时完成所指定的读书计划,或者有的研究生只重视专业课部分,忽视人文部分。对此我院决定在今后将读书报告会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分量化,并且将分数计入最终的评优,从而加强研究生对于此项活动的重视程度。同时加强人文素养重要程度的宣教,使研究生意识到人文知识在其今后事业生涯中的重要性。不同专业之间联系程度不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各个专业科室“各自为战”,缺乏专业科室之间的交流,此现象不利于研究生将自身专业知识与其他专业相联系,使知识局限化。今后我们将定期组织全院专业科室共同参加大型读书报告会,会上不同专业科室之间可以进行充分的互动,以加强研究生知识的相互联系性与整体性。总之,通过开展研究生读书报告会活动,极大地调动了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文献检索和论文撰写能力得到提高,研究生创新性思维得到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为培养全面、综合、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起到推动作用,是对现阶段研究生教育模式有益的补充和扩展。我们需要在内容和质量上提高读书报告会的水平,在实践中探索完善。

读研究生篇5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阅读;阅读动机;阅读兴趣;阅读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1-0105-03

一、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

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较早期的学者认为,大多数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是明确的,读书观是正确的,学习知识、完成学业扩大视野是大学生的主要目的,这些都表明他们在不断努力地攀登知识的阶梯。而为娱乐消遣、消磨时间、寻求刺激和安慰的,所占比例很小。[1]大多数人的课外阅读目的是正确的,对课外阅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近年来也有学者发现,在问卷表中“课外阅读主要目的”一栏,有45℅的学生是为了休闲娱乐,42℅的学生是为了修身养性,12℅的学生是为了增强专业知识。由此可见,“休闲”、“娱乐”或“消遣”成了当今大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2]也有学者认为,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存在多样性,主要有满足学生所需的“学习型”、满足扩大知识面的“实用型”、满足消遣和休息需要的“娱乐型”等,且这些阅读目的比例相当。[3]

从时间上看,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有所变化,即从以拓展知识、扩大视野为主要目的到日益多样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课业负担也随之加重,因此需要利用课外时间,选择轻松愉快的书刊来调节紧张疲惫的身心;而激烈的竞争、日益增大的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无法只专注于拓展知识、修养身心这些高层次的需求,由此赋予课外阅读更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色彩。[4]

二、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对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调查方面,研究者多持一致意见,认为文学类作品较受大学生的欢迎,是他们课外阅读的首选;也有少数研究者指出,“娱乐消遣”类书籍越来越受大学生的欢迎。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学者还特别指出性别差异、专业差异以及年级差异对大学生兴趣的影响。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图书馆所作的调查发现,文学类书籍特别是青春文学比较受在校大学生欢迎,其中青春文学饶雪漫的系列小说成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作品。[5]郑惠生在对中国人民大学、汕头大学等高校的调查中也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喜欢阅读文学书籍,不论是什么年级和专业,大学生喜欢阅读文学书籍的人数远比不喜欢的多。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历的提高,学生对文学书籍的喜欢程度也越来越高。文学类书籍之所以成为大学生的课外主要读物,这与文学自身的优势有关,同时在阅读时也不像阅读专业书那样需要非常专心,因此可以作为一种消遣。尽管文学类书籍在大学生中的影响较大,但是一些娱乐性书籍也渐渐占据一片天地。犹如一位研究者所说,“学生该读多读的书读的不多,不该读的书倒读的不少,正经做学问的书读的不多,杂书和闲书倒读的不少”。例如,学生读武打和言情小说的数量远远超过了读文学名著的数量。[6]现在的高校学生被称为“90后”,他们标新立异,喜欢不平凡的生活;他们渴望紧贴时代的脉搏,热衷于追求、引领时尚;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体验新生活。于是,各种时尚生活类书籍也理所当然地成为生活在大都市中的高校学生课外阅读的首选,对这类书籍的购买与阅读逐渐成为他们日常阅读中的一种习惯。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类图书大多属于快餐类读物,文化含量相对较低,对构建完整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无实质性的帮助。

一些研究还发现,性别差异对大学生课外阅读的选择有重要影响。男、女生由于生活观念、心理及性格的差异,在阅读兴趣上有很大的差别。总体而言,女生乐于学习外语和文史哲、小说类书籍,而男生则热衷于计算机类、经济类等热门专业书籍。[7]黄震洲在“大学生课外阅读情感研究”一文中做了较为具体的阐述:男、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受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在课外阅读情感倾向上的不同,男生在探索真理方面高于女生,而女生在提高文学修养方面则高于男生。[8]女生对杂志和报纸的“认同”率均超过了男生,但在经典名著的“认同”率方面女生却低于男生。男生对电脑科技类图书、武侠、军事类图书的兴趣远远大于女生,对休闲旅游类的图书兴趣则小于女生。

专业差异也对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产生影响,不同专业的学生在阅读兴趣上有所偏重。如理工农医类专业学生,虽对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书籍均感兴趣,但又各有侧重,具体表现为:理工科的学生较喜欢看经济学方面的书籍,而农业专业的学生则喜欢看植物学类书籍。湖南医科大学的调查表明,他们的学生(即医学院的学生)往往热衷于涉猎与医学相关的伦理学、心理学书籍,理工科的学生对这方面书籍的兴趣则较小。在对军事院校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更喜欢科技类、成才指导类以及与政治和哲学相关的书籍。这与他们所学的专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更加关注现实社会,关注国防事业,关心个人情感,因而他们对书籍的选择更加理性。[9]

此外,大多数研究都表明,年级差异对大学生课外阅读有重要影响。低年级大学生比较喜欢娱乐性、消遣性的课外读物,高年级大学生则比较喜欢知识性、专业性和学术性的课外读物。[10]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低年级大学生的理论素养较差,学术水准较低,专业理想尚未完全形成,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方法,因而对专业性、理论性、学术性的课外读物难以产生兴趣,只能把读书兴趣主要放在消遣、娱乐性的读物上。相比之下,高年级学生求职意识明显增强,学习类书目逐渐占主导地位,又因为此时专业素养已经形成,能很好地判断选择哪些读物有利于自己专业课的学习和未来职业的发展,所以课外阅读的专业性、知识性较强。

三、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

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大多数研究者认为,通过图书馆借阅的方式阅读者较多,其次是网络阅读、同学间相互借阅以及购买等方式。对武汉科技大学的调查发现,图书馆借阅排名第一,比例高达62.97℅。可见,大学图书馆在大学生求知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这是因为图书馆藏书量大,内容广泛,且可免费阅览。大学图书馆是大学生课外的最佳去处,其科学文化环境、优秀的文献资源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阅读条件。选择“同学借阅”的比例也接近一半,直接反映了大学生在课外阅读书目的选择上呈现趋同性,易受周围同学、朋友的影响。[11]

也有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网络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正在逐渐取代图书馆的重要地位。周立军在对华南农业大学的调查中发现,网络阅读排第一位,其后依次是图书、期刊杂志、报纸、电子图书。网络阅读的兴起对传统纸本阅读有很大的冲击,所以网络阅读的方式位居首位是必然的趋势。据调查,华南农业大学学生个人电脑拥有率达74℅,上网率97℅,这为网络阅读提供了便利。[12]研究者们指出,我们应当理智地分析网络阅读这一新兴方式:一方面,它是顺应时展的产物,读者能迅速地从网络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因而有其方便快捷的优势;另一方面,网络阅读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网上信息量大,读者很难筛选出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尤其是大学生,他们的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很容易受错误信息的影响。因此,应当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深层次的网络阅读,同时发挥纸本阅读的传统优势,使网络阅读和纸本阅读相互补充。

四、改善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途径

关于如何改善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研究者提出了如下建议:高校图书馆是改善大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途经,为此要加强信息检索教学、文献资源保障、网络监管的力度,通过开设导读课、提高导读人员的素质等途经,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引导大学生读好书、指导大学生把书读好、联合举办系列讲座;高校应当加大专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优化人才培养的结构,提倡引导性阅读;加强新生入馆教育,发挥大学图书馆的作用,要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鼓励教师参与“导读”,发挥专家和学者的作用,开设“公选”课程,发挥各种工具书的作用。还有学者较全面地从学生个人、图书馆、学校、社会等角度提出了建议:首先,大学生自身的努力是从根本上改善其课外阅读状况的关键,应当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图书馆应当了解大学生现状,激发其阅读兴趣,并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为其阅读创造优越的条件;再次,高校应注意整治浮躁散漫的学习风气、改变淡薄的阅读氛围。同时,社会的其它部门应做出相应的努力,如文化部、教育部等部门应加大对大学生阅读的关注力度,增加大学生阅读活动在全民阅读活动计划中的比重;出版界应为大学生提供种类齐全、内容丰富的健康读物;传媒界则应大力宣传阅读的重要意义,引导大学生走近阅读,争取各界更多的支持和关注。[13]

五、结论

通过分析近十年来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文献,可以发现,我国研究者对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研究涉及的问题较为全面,其中,课外阅读动机、阅读兴趣、阅读方式以及如何促进大学生阅读诸问题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随着时代背景不断变化,网络阅读等新的问题也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从研究方法上看,研究方法以调查研究为主,因此,研究结果较有说服力。但就总体而言,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首先,要进一步拓展研究的内容。如,情感体验在大学生课外阅读中是一个重要因素,而以往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再如,要更多地关注新的时代背景对大学生阅读的影响,以便提高研究的针对性。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研究的方法。如,从总体上看,对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研究尚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问卷设计多客观题,尤以选择题的比重偏大,缺少主观题,因而调查的灵活性不够,不能够深入地了解大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些特殊情况;现有研究的样本选择范围一般局限于部分地区,为此,需要更大范围的研究,以提高结论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参考文献:

[1]王继坤.高校开设阅读学课势在必行——当代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报告[J].上饶师专学报,1999,(2).

[2]钱承军.关注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倾向[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3).

[3]张环.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综合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1989,(5).

[4]吴平.大学生课外阅读倾向的偏颇与引导对策[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0,(4).

[5]潘旭,马力,石浩,邓斌.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及图书馆对策——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J〕.高教研究,2010(12).

[6]赵秀山,李素环.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4,(1).

[7]张国飞.西南林业大学学生课外阅读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5).

[8]黄震洲.大学生课外阅读情感研究[J].高校图书馆,1989,(1).

[9]康梅英等.军校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J].信息管理导刊,2002,(1).

[10]何军.对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调查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2,(5).

[11]戴建陆,张岚.大学生课外阅读行为调查[J].图书馆学刊,2008,(5).

[12]周立军.大学生课外阅读行为调查与研究——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农业图书馆情报学刊,2008,(12).

读研究生篇6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延伸与实践,是课内阅读的延续拓展。为了总结经验,摒弃不足,使课外阅读指导更趋于系统化和科学化,更好地完成新阶段的实验任务,现将这一阶段的课题研究活动工作总结如下:

1.了解小学生阅读的现状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方式,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调查,调查过程中不但对学生的阅读数量有所了解,还对学生的阅读质量进行分析,为后期的研究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制定阅读实施计划

为了使课题实验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有关课程,资源开发资料及相关理论后,通过集体讨论制订出一份课题实施计划。

3.开展阅读活动,实施阅读计划

围绕课题,我们按时开展了实实在在而又卓有成效的活动。上阅读方法指导课,结合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实效针对学生好读书却不得要领,或只看热闹,或纯为猎奇,读书不少收效却不大的现状,除课外指导,还进行了课外拓展,课题组老师进行了"如何阅读科学小品文","如何做读书笔记"的课堂教学。教学中向我们展示了指导学生阅读的步骤及方式方法,我们感受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中,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活动后教师们积极进行有效地教学评价,在研讨中探索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实际指导方法,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展示阅读成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让学生定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巩固阅读成果,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展、定期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交流读书心得。(二)、写、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本期举行了征文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说、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三)、说、考查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掌握情况,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老师们利用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讲故事比赛,交流读书收获、读书方法,开展课外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跃跃欲试的竞赛中,愉悦的交流中掌握大量的课外知识。

4.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对阅读教学理念有了初步的了解,逐步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总结"的科研习惯,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自信心得到维护,学习积极性也进一步加强。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不同程度提高了我们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一定能力,在课题研究中,教师又采用了多种手段加以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所以积极性更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一定的提高通过开展阅读活动以后,学生读书更多了,阅读面大大开阔了,分析理解能力也有了提高。在语文课堂中常常有学生说我从某本书上读到了什么知识;好多同学的独立解题能力也提高了。读中学写,加强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写作水平也有了提高。

5.学生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

部分学生阅读面窄,在选择书籍时,喜欢故事类书籍,这样,所得就有限了。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素质不同,阅读的现状出现了较大的不平衡。由于平时工作的忙碌,老师给予学生阅读的引导和指导做得不够。

6.下一步研究学生阅读工作的设想

读研究生篇7

【摘要】目前,高中生的汉语阅读能力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日益突出。文章从英语教师的角度调查高中生汉语阅读能力的现状,以期为英语学科的教学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文章首先叙述了汉语阅读与英语教学之间的联系,然后介绍了目前国内对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状况的研究。

关键词 汉语阅读;英语阅读;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8-0104-02

基金项目:本文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课题“汉语阅读能力和英语词汇量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关联性研究”(编号:110701116)的阶段性成果。

一、研究背景

从小学到高中,汉语阅读能力一直是语文学科重点考查的内容。近些年来,对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的关注已经不再局限于语文教师,汉语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在其他各个学科的学习。

以英语学科为例,汉语是英语教学中的母语基础,英语与汉语同为语言学学科,两者都有对阅读能力培养的要求。汉语环境下的阅读习惯、阅读技巧等要素会迁移到英语阅读中去;另一方面,学生在汉语阅读中所积累的知识体系能为英语阅读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因此,笔者在探究“如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问题上,首先想到的是:当前学生的汉语阅读状况是怎样的?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英语学科的教学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

二、相关研究

目前,国内的教师与学者对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的调查研究,主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怎么样、怎么会、怎么办。“怎么样”是指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的现状,“怎么会”是成因,“怎么办”是解决方案。

1.怎么样?以近年的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为例:阅读题的得分情况常常垫底,得分率甚至还不到50%。学生普遍反映阅读题不会做,缺乏综合分析能力。为此,从2009年开始,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提高了阅读题的分值;2011年在现代文阅读中取消了相对简单的“选择题”。“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汉语)阅读水平”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2.怎么会?在“怎么会”的问题上,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观察角度。经过整理,集中在以下几个观点:①学生阅读量少,缺乏阅读兴趣;②没有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③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3.怎么办?针对“学生阅读量少,缺乏阅读兴趣”的现象,常见的做法有推行名著阅读和课外阅读、加大阅读量、用鉴赏阅读提高学生的兴趣等。

出于应试教学的需要,更多的教师会选择在阅读方法、阅读技巧上进行专项培训。如将阅读能力分层,总结、归纳出各种应对阅读考查的基本技巧等。

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应试教育对阅读时间的压缩,对阅读兴趣的制约。有学者提出“应该以教师讲解为主,还是形成学生的自主阅读?”关于这方面的讨论,还仅仅是纸上谈兵,实际措施很少。

三、高中生汉语阅读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

1.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选择苏州市某中学高中二年级以上的学生。这个阶段的高中学生,开始形成各自的阅读习惯,已经掌握了部分阅读技巧。在语文和英语这两门学科上,他们都经过长期的学习,初步完成了双语体系的建构。但是,这个阶段的高中学生也有明显的弱点:语言基础知识还不牢固,仍需大量练习和纠错;图式知识体系主要来自于母语环境(汉语阅读的作用特别明显)的阅读量和阅读面差异性很大。

2.调查方式。本文的调查方式分为四步走:第一步,对现有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把各种学术观点分门别类,构建理论框架。第二步,在教师中进行专项座谈,广泛听取意见。笔者主要关注两类教师的意见:一是有班主任工作经验的教师意见;二是语文学科的教师意见。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对学科之间的平衡性理解最深,可以最大限度地涵盖各个学科。语文教师的意见专业性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第三步,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能力的试卷考查。题型以阅读理解为主,选取历年高考卷中有代表性的试题。第四步,对学生进行语文(汉语)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问卷的设计以现有的各种学术意见为总体框架,以教师意见为关注重点,并补充了一些与学生阅读相关的事务。调查采取无记名方式,内容涉及阅读方式、阅读技巧、阅读习惯、阅读的深度和广度等。

3.调查结果。从试卷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成绩成正态分布,分布曲线的中轴线位于试卷总分值的60%左右。问卷调查的统计情况呈现出一些热点问题:①学生对阅读时间普遍表示不足;②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广泛;③学生的阅读长度偏向于短篇幅;④学生的阅读媒体偏向于网络工具,传统的书本式阅读大幅减少,多媒体式的阅读内容更能引发兴趣;⑤对名著阅读的理解度不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⑥学生阅读缺乏科学、有效、规范地引导。

四、结论与思考

1.研究结论。

(1)阅读时间。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平时的阅读时间不足,教师也有相同的看法。高中阶段有着明确的终极目标——高考,高中生的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在高中三年的学习计划中,高一到高二会进行文理分班,学科的偏向性会逐渐显现;高二学生要参加会考,高三学生要高考,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不同,导致教学计划的连续性无法保证。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让学生有足够的课内和课外阅读时间,是强人所难。寄希望于学生自身的阅读积累也不现实。目前来看,学生在高中阶段阅读时间不足的状况将会长期存在。

(2)阅读兴趣。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高中学生的阅读面非常广泛,涵盖文学、历史、地理、自然、科技、影视、时尚、体育、军事、计算机等诸多领域。但从个体而言,学生阅读的选择具有偏向性,而且往往带有情绪化色彩,容易跟风。有些学生的阅读内容偏向于动漫化。笔者认为,不能一概地认为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阅读仍然是高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引导学生的兴趣才是关键。要了解青少年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3)阅读平台和阅读篇幅的缩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计算机、移动通讯(手机)等电子阅读工具开始替代纸质媒体。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主要的阅读来源之一,网络资讯简短而快捷,各种多媒体效果也比图文版的书籍更具吸引力。高中生由于学习紧张,越来越倾向于这种快餐式的阅读,长此以往,学生将失去阅读长篇著作的耐性。而这些智能化终端的另一个副作用,是很多学生把本来就不充足的阅读时间耗费在了电子游戏上,甚至出现对智能手机的痴迷、依赖症状。

(4)名著阅读。笔者不完全赞同当前大规模推广名著阅读的方式,特别是对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阅读。调查发现,学生对此也是怨声载道:不得不读,读又读不懂。徒生逆反、畏惧心理。

经典范文、美文的阅读是需要的。但动辄大部头的名著阅读,超越了高中生的接受能力,时间亦不允许。名著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其反映的时代问题深刻而尖锐,需要长期研读和知识储备。高中生的社会经验普遍薄弱,对当代的事情尚不能完全搞清楚,怎么能够在短短的三年内达到名著文学的理解深度?名著阅读看上去轰轰烈烈,实际上流于形式。笔者建议,应根据高中生的实际情况,节选导读。

(5)阅读指导。针对上述的各种问题,科学、规范、有效地阅读指导必不可少。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着手,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的尴尬状态。应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关联性,加大阅读的深度,使学生在阅读后形成自己的个性观点。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应该定期就阅读情况进行交流,可以用读书会的形式交流阅读心得、阅读技巧,互相补益。汉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从学校、家庭、教师、学生多方着手,统一思想,统筹兼顾。笔者建议,应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推荐优秀读物,适时与互联网阅读相结合,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阅读质量。

2.对英语阅读现状的参照。对比高中生汉语阅读能力的现状,英语阅读就显得更为窘迫。阅读量少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同样存在。汉语阅读尚且如此,能长期坚持阅读英文读物的高中生就更少了。有部分学生所能接触到的英语阅读材料仅局限于英语课堂上。汉语阅读能力的缺乏,直接影响英语阅读中阅读技巧的掌握。更为重要的是,英语阅读需要有广泛的背景知识支撑,这些只能来源于汉语环境。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再把汉语阅读能力的培养看作是语文学科的事,需要各学科教师共同关注。多学科的交叉影响,是提高阅读兴趣、改变阅读环境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吴诗玉,王同顺.结构建构框架下的外语阅读机能迁移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6,(2).

[2]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读研究生篇8

一、挖掘“潜在信息”

在阅读课文时,如何让学生从课文中挖掘隐含的信息?一位老师是这样教《狐狸和乌鸦》的。

师:第一次,听了狐狸亲热的问候,乌鸦“没有回答”,她可能在想些什么?

生:乌鸦可能会想:“狐狸以往对我不怎么友好,今天却对我这么亲热,真有些奇怪,我不能理他。”

生:乌鸦可能会想:“狐狸今天对我特别亲热,肯定是看到我嘴里的肉想打坏主意,我不能上他的当。”

师:第二次,当狐狸表示自己对乌鸦孩子的关心时,乌鸦虽然“还是没有回答”,却“看了狐狸一眼”。这一次,乌鸦可能是怎么想的?

生:乌鸦会想:“狐狸不但对我很亲热,还对我的孩子这么关心,看来狐狸是真心对我好。”

生:乌鸦会想:“还是狐狸最了解我,知道我最疼自己的孩子,狐狸真好!但是我不能讲话,我的嘴里还叼着肉呢!”

课文中有两次狐狸对乌鸦的问候,这是“显信息”,而乌鸦什么也没说,可并不等于没有想。乌鸦会想些什么?这个“潜信息”非常重要,挖出这个潜信息,无疑会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大大向前推进。现在,学生思考了这个问题,并从不同角度作出了表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提取显性信息、处理隐性信息与反复诵读课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

二、学会超越信息

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习得新信息、转换、评价。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为了使学生学得好,提供信息是必要的,但是,掌握这些信息本身并不是学习的目的,学习应该超越所给的信息。

如我执教古诗《大风歌》,在课始导入后,屏幕显示汉高祖刘邦创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情景等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屏幕阅读。通过屏幕阅读信息学生所了解的已不仅仅是这首诗,而是把汉高祖刘邦领到了学生面前,将诗与人很好地结合,让学生感受刘邦的南征北战、削平群雄的威猛,感受他“威加海内”而“归故乡”的豪情……有了这样的感受,理解这首诗就不费力了。

然而,以上信息的阅读已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他们探索的热情。这些信息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他们会更多地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会对历史人物刘邦有更深的了解,会更深刻领悟写作的真谛。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已超越所给的信息,锻炼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结合课内外信息

研究性阅读在理念和操作上强调让学生从自身的认知经验和生活阅历中去收集、分析、加工和运用信息。一位老师教学生字:“肾”时,提问:这个字中对你来说是不是生字?学生思考后作全班交流。

生:这个“肾”对我来说不是生字,我在电视广告上看到过“汇仁肾宝”的“肾”就是这个“肾”。

生:这个肾对我来说也不是生字,因为我小舅舅患有慢性肾炎,我听到过这个“肾”,也在病历上看到过“肾炎”的“肾”。

生:这个“肾”对我来说更不是生字了,因为我妈妈经常给我卖猪肾吃,给我补补身子,我还请教过当医生的爸爸,知道了人的肾跟猪肾差不多,都是重要的器官。

师: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既认识了“肾”字,还知道了“肾”的形状和作用,真会学习,真会研究。

从这个交流片断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学习生字绝不是一项单一的机械识记的活动,还是结合课内外信息综合地处理信息、研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无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信息素养。其实不仅是识一个字,在句子、语段等语言文字的教学过程中都可结合课内外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沟通学科间信息

研究性阅读过程的开放性,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供了开放的界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感悟,往往需要沟通其他学科的信息,为深入学习提供契机与支撑。一位青年教师教学《林海》,学生对“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没有云横秦岭的感觉”这段话诵读再三,只对“温柔”一词有了字表意思的理解,就是找不到“温柔”的感觉。在学生的迷茫中,他随机启发:“还能找哪些相关的资料信息来帮助我们体味林海的‘温柔’?”课后学生找来了文学作品中描写林海的词句,常识学科中有关林海的介绍资料,甚至还找来了美术课本中的水墨画《林海》……然后学生把检索来的有关“林海”的信息在课堂里通过朗读、介绍、欣赏进行相互交流,并再次诵读了课文中描写大兴安岭的语句。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在研究性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把信息素养的培养与人文情感的熏陶相结合,教学才能走向成功之道。

上一篇:少年故事范文 下一篇:停车入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