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惆怅范文

时间:2023-12-05 16:36:26

帝国的惆怅篇1

金龙狂舞浪滔天,一丝兰草凌泗年。

千里江水百世魂,国安思危吊屈原。

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

金戈铁马关山度,梦里红颜几回逢

凭栏空叹望海潮,九歌离骚故乡瑶。

兴酣落笔伤心处,诗成笑傲孤灯老

今日圣神家四海,戎旗长卷椅歌笑

平生不解楼兰意,虚住南山唱离骚。。

屈原(现代诗)

你是谦谦的君子,摘一把香草。

你是漫漫的诗人,吟一首离骚。

你是红红的烈日,用光拯救了黑暗。

你是那古老的祭坛

没人可以遮蔽你的双眼

祭奠以香草,聚魂以离骚。

只是这穿越的沧桑

凋落,三皇五帝的圣望。

飞奔,荆楚苍凉的辉煌。

寻觅,华夏最后的希望。

最后,汨罗梦的太久。

千年,一点一滴的盼望。

百世我不停地惆怅。

只剩端午,一日的回想。

屈原向着香草美人的方向。

千年之后在我们的时代绽放。

你不要再惆怅,

不要再彷徨

梦已经绽放,就在家的方向

就在家的方向

吊屈原现代诗

不停地念

不停的念

离骚兰香,

艾草粽行。

不停地划

不停地划

汨罗翻滚

美人泪洒

不停地望

不停地望

楚风狂潇

舞剑南天

不停地唱

不停地唱

古词难歌

盛世难量

不停地走

不停地走

青山之峩

寻你之眸

不停地笑

不停的笑

金粉浮华

四海为家

五月五日

兰花依然

汨罗潇洒

扑鼻粽香

离骚未挂

以你之名

兴我中华

凭你之心

佑我万家。

以你之名

兴我中华

凭你之心

帝国的惆怅篇2

关键词:炼字;空字;高考诗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296-01

“空”字在咏史怀古诗、思乡怀人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这几大常见的诗歌题材中多被诗人援引。在不同题材的诗歌中,担任了不同的抒情角色。较好地掌握古人对“空”字的灵活运用,是有助于我们把握诗歌的主题的。

一、“空”字所寄寓的情感

1、抒发对社会人生盛衰无常而自然宇宙永恒的慨叹

这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对比。例如王勃的《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高阁之中的滕王李元婴现在在什么地方?此地只看见栏杆外的长江水波涛汹涌,不舍昼夜地永恒流淌。人生的短暂与江水的永恒使得诗人生发慨叹。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凤凰来寓意着朝廷的兴盛,凤凰去象征着朝廷的衰落。社会人生是盛衰无常的,唯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2、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

这种“今衰”是由统治者的昏庸腐朽造成的,所以也蕴含着规劝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历史覆辙的思想。这一点在咏史怀古诗中较为常见。例如姜夔《扬州慢》,昔日的扬州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繁华之极。而今却是“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萧条冷落。韦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六朝三百年的历史恰如一场梦,“鸟空啼”暗含着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同样地主题还有欧阳炯《江城子》“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诗人凭吊六朝古迹,怀古而伤今。这也是在警告当朝者该如何治国理政,才能避免政权的倾覆。

3、寄寓着羁旅漂泊的愁思、思念家乡的惆怅、孤独寂寞的哀怨、壮志未酬的愤懑

这一点在思乡怀人诗、送别诗中多有体现。柳中庸《听筝》:“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只能与灯影为伴,是何等的寂寞!“空”更增添哀伤的氛围,离愁别恨之意呈现纸面。同样地,如王维的《秋夜独坐》:“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空堂”表达的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哀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空”蕴含了绵绵无尽的不舍之情。陆游的《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报国之志得不到伸张,空有一腔爱国热忱。一个“空”字将诗人壮志未酬的愤懑倾泻而出。

4、热爱山水、渴望归隐、淡泊名利、超然脱俗

这在山水田园诗中多有体现。例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里的“空”就是一种闲适、一种宁静。《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大山幽静,不闻人语。《过香积寺》:“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描写了水潭清幽。《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环境的清洁空明,也是诗人淡泊名利心态的有效折射。再如常建的《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大自然的山水能够去除内心的杂念、纯洁心灵,超然脱俗。

二、答题技巧与示例

释含义,点手法+描景象,摹情态(结合特定诗句翻译)+谈感情,明作用(艺术效果)

例如:《湘中》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萍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注:该诗写于贞元末年(804)韩愈无端被贬连州阴山(广东县名)的赴任途中。相传屈原贬逐,遇一渔父到:“举世混浊,和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说罢,“鼓而去”。

问题:请简要分析最后一句中“空”字的妙用。

分析:有效理解诗歌,我们需要从宏观与微观处着眼。从宏观处着眼,即抓住诗歌的题目、作者、诗句以及背景介绍等环节。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诗人无端被贬,那么这种情感或者是乐观豁达的或者是壮志未酬的。需要我们再做进一步的确认。从微观处着眼,就是抓住诗歌的典型意象。中国古代文人都有“渔父”情结,其背后蕴含着两种情感:一是渴望归隐、淡泊名利;一是壮志未酬,被迫归隐的无奈。下一步就是抓住诗歌的整体去分析,第一句出现了“愁”的心绪,第三句描写的是寂寥的情境。综合以上分析,诗人想要表达的是壮志未酬的情怀。而一个“空”字将那种怅然若失的心理展露得淋漓尽致。

本题参考答案:“空”字是“只”的意思,“空”字所在的诗句为用典艺术手法。一个“空”字形象地写出了空阔的汨罗江畔只留下渔父扣弦而歌的寂寥情状。这里用“空”字写出诗人面对茫茫水天的怅然若失,含蓄地抒发了那种无端遭贬、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三、高考真题汇编

(2009年安徽卷)

《小重山・端午》[元]舒颉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问题: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04年全国卷)

《江城子》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帝国的惆怅篇3

卢阳山上流光一闪,有两人出现于此,一人青衫长摆,一人皮夹克运动鞋,年纪都是二十三四,模样英俊潇洒。

穿青衫的说道:“文昊,兄弟就送你送到此了,前方的路还需你自己去走。”

穿皮夹克被叫作文昊的这位回道:“我明白!兄弟就此回去吧!”

青衫男子顿了一顿,一伸手,不知道是怎么变的,竟然弄出来一枚青铜戒指。他将戒指送到文昊面前,又说道:“此一别怕是会十年二十年也不能见上一面,这枚储物戒是兄弟送你的,请务必收下!”

文昊看了看青衫男子,说:“其实徐帮主已经送过……”

但他话没说尽,那青衫男子就接嘴道:“徐阳送你的当然是高级货,但兄弟的也不差,难道你看不上?”

“不不,没那个意思!”

“那你就拿着!总有用得到的时候!”

文昊只好接过,眼里尽是感激。

青衫男子环顾四方,嗟叹不已,不知是对文昊说呢,还是自言自语,开口就是:“天玄大陆方圆不知几何,有人口千亿,帝国王国、宗门家族不胜枚举,看似混乱不堪,实则井然有序。要想立足于此成就一番事业,非有非常人之能不可!若要达成徐阳的要求,那更是难上加难!”

文昊也随之油然而生一股惆怅,但望及这大好河山,也不再总是惆怅,好像也有一些豪情。壮志于胸,文昊当即赋诗一首:

“三尺龙泉万卷书,

上天生我一何如?

但能报国平天下,

敢笑男儿不丈夫!”

卢阳山树也森森,山也伟壮,山溪潺潺,鸟鸣悠悠,生机盎然,本来一派祥和,只听这文昊一首诗赋来,鸟鸣乱成喳喳响,清净祥和之相也没有了。

青衫男子听了这诗后点了点头,其实是为文昊有这番雄心壮志而叫好。他扭头问文昊:“这诗名字叫什么?”

谁知文昊一愣,当即没有回答,等了一会才扭捏着说:“呃……其实这是我以前听过的一首诗,后面两句我还改了,具体叫什么名字我哪知道?”

“咳!好吧!”

青衫男子折了一条树枝,手腕手指绕花一样动了几动,树枝便如剑般挽成几束剑花,真气运行自树枝上散发开来,光晕犹如剑芒。

他倏地将树枝一指前方,只见那树枝激发出一道水桶粗细雾茫茫光柱,前方荆棘遇着便断碎一地。光柱实为真气,将前方百米杂物清理得一点不剩,就这样,二人前方出现了一条并不长的道路。

“兄弟,上路吧!”

扔掉因为承受不住真气运行而断了的树枝,青衫男子对文昊摆手送行。

帝国的惆怅篇4

关键词:古诗鉴赏 “景语” “诗眼” “文化意象”

一、从“景语”入手

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特点,就是讲究意境,讲求情景交融。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代诗人善于通过写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诗中的景物明显地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而且景与情和谐统一,水融。这就是古代诗人所追求的寓景于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境界和表现方式。所以古诗鉴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从“景语”入手,来剖析诗人所寄寓的“情语”。

例如,王安石的《菩萨蛮》:“数家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一两声。”

这是王安石罢相后隐居江宁半山后的词作。词中勾画了一幅的画面,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一幅动人的田园风光图。时间是从白天到入夜。画面中有临水的屋舍、劳动的农人,有红花,有绿杨,清风微拂,黄鹂婉转,新月如钩,这恬静、安逸、秀丽的乡村环境怎不令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完全可用“怡然自得”来形容。当然联系到他当时的处境,也许他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故作放达以求超脱的因素在里边。

二、从“情词”、“情事”入手

古代诗歌除了通过景物的描绘来寄寓和表现思想感情之外,很多的诗歌还在写景的同时穿插着叙事或在景物描摹之后直接抒情和议论的。这些叙事或抒情议论的成分带有诗人强烈的感彩。所以,品味诗中的“情词”或“情事”也是我们能够迅速把握诗中的形象和题旨的重要途径。

例如,苏轼的《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树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诗人见“惆怅东栏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惆怅”是诗中的“情词”,充分表现了当时诗人的心情。要了解惆怅的原因,我们可以从诗人所见的景物的变化中得知。柳树由浅绿变为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也暗示盛极将衰,一二句写景中满蕴了伤春之情;最后一句是“情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短暂的感叹。因此,我们抓住“情词”和“情句”的感情线索,在联系景物中探测到了诗人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的情怀。

三、从“诗眼”入手

“诗眼”是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句,犹如这首诗的眼目,即全诗的主意所在。古人写诗讲求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被称为“红杏尚书”的宋祁的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就使静中显动,把杏花怒放、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大自然活力跃然纸上。即便普通一字,而境界大不相同。而这也正是我们鉴赏古诗的突破口。

例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诗题中的“幽”字是本诗的“诗眼”,全诗都围绕“幽”字展开,请简析“幽”字的作用。首联写居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为突出一个“幽”字,诗人以响衬静,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睡觉,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都更显出环境的清幽来。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开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最后一联才明白地透露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表示不负诺言,一定与友人长期归隐。一个“幽”字浓缩了全诗的意境,隐含了全诗的主旨。

从“诗眼”入手透视全诗,确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唐元稹的诗句“遍绕篱边日渐斜”,一个“遍”字,虽用语平淡,但仔细咀嚼,便能体会到诗人为赏而流连往返的举止和心情;唐许诨的诗句“一上高楼万里愁”,一个“愁”字笼盖全篇,奠定了全诗的基调,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愁”,下面则交代因何而愁,唐严维的诗句“一别心知两地秋”,“秋”字语意双关,既交代了送别的季节,又着重透露出分别的心情。

四、从“文化意象”入手

“意象”一词最早见于刘勰的《文心雕龙》,宋代梅圣喻《续金针诗格》中说:“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内外意含蓄,方入诗格。”这是对白居易“意象”一说的补充和发挥。基本揭示出了“意象”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近代西方曾经出现过被称作“意象派”的文学艺术流派,“意象”一词曾风靡一时。根据现代诗评家的整合、诠释,“意象”包括抽象的主观“意”与具体的客观的“象”两个方面,是“意”与“象”在文学的第一要素――语言中的和谐交融和辨证统一。“意象”前冠以“文化”一词,旨在说明这类意象带有浓厚的文化含义,它并非诗人的临时创造而是对带有共同文化认知和文化心理的约定俗成的特定物象的选用。譬如说到杜鹃,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神话中的带有悲剧色彩的蜀帝杜宇,据说他死了之后,化为杜鹃,到了春天,总要悲啼起来,使人听了心酸,而且它的啼声,似在说“不如归去”。

目前,虽然直接以“文化意象”为内容的题目不多,但我认为,通过对“文化意象”的积累和把握,并以此为切入点,对分析鉴赏古诗中的景物形象、所形成的氛围及作者的心境,进而深入理解诗歌主旨是大有裨益的。

五、从“艺术手法”入手

艺术手法主要表现在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个方面。因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内心感受的叫直接抒情;而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面蕴涵或表达诗人感情的叫间接抒情。这两个方面前面都有涉及,这里不再赘述。

弄清表现手法也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我们首先要了解古代诗歌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如以静写动、以小见大、虚实结合、衬托对比、象征讽喻等。还有一种情况是借用修辞手法来表现。抓住了表现手法,我们就能依此探求诗人运用表现手法的真实意图、诗歌内涵及诗人内心的情感。

例如,欧阳修的《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帝国的惆怅篇5

当平羌江上的半轮秋月,倒影在流动不停的江水中,是谁在小船上恋恋不舍,怀着惆怅的心情去了渝洲?

当黄鹤楼旁阳春三月,杨柳如烟繁花似锦,是谁仍徘徊于滚滚流逝的长江旁,望那一叶小舟,久伫不肯离去?

拥有一身才华,本可在官场上展现他的智慧,然而他却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不屑混于那黑暗的官场,目睹帝王权贵荒淫奢侈,难以容忍社会的腐败.一洒衣袖,毅然带着他满腹的才华与世隔绝,归隐山林,字号青莲居士.

他,"天生我才必有用, "那是对自信的不羁.

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是对寂寞的自得其乐.

他,"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是对自然的无限向往.

漫漫红尘外,飘飘天地间.

身为诗仙的他,如那闲云野鹤,遁手山水之中.

念人间无情,唯愿与山水为伴.

他,浪漫,潇洒,孤傲.却有一腔报国热情.长年颠沛于异国他乡,痴念故乡的一草一木.

帝国的惆怅篇6

他,自出胶庠,心疏利禄,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思追巢许之余生,远慕夷齐之高义,他眼中,国乃“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的繁昌。兴趣盎然地看这段历史,叹他心无朝政,但偏偏被推上政治舞台;叹他只想在名缰利锁之中做一个脱巾独步的逸士,却偏偏被国事所困,成为不了一代风流才子。

作为昔日一国之君的他,故国已土崩瓦解,一切辉煌、幸福都随之已经成为不可触摸的往事。旧事如梦,不堪回首,历史涛声,无限惆怅。兴趣盎然地看这位被囚之君,内心却常想:假如历史可以重新来过,那位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的千古词帝,是否还能不问政事,专修词艺?

不曾识干戈,不曾意料到自己变成任人宰割的“臣虏”,他不忍目睹破碎的山河,不忍面对逝亡的百姓,于是独上西楼,剪不断心中的似水柔情。他被拒于汴京,日夕以泪洗面,泪泣琵琶间,抚奏一曲千古帝王的凄凉,于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道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春花秋月的美好,囚徒生活的凄惨,故国山河依旧,可人事已非,江山虽美却不能归,抚今追昔,何得肝肠寸断涕泪双流?亡国之恨,故国之思,汪洋恣肆又绵尽无期。他一袭白衣立于窗前,问自己,人生终究是痛苦的,那么人生的慰藉何在?人生的归依何在?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火光扬,朱阁上,饮一壶镶琉璃的觞,而又杯尽人亡……

对历史感兴趣的我,感叹他悲凉一生中的千年遇难,感叹他彷徨的身影被淹没在历史的风尘中,感叹他悲哀地随着牵记而去。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以读史为乐,倾听历史的回声,心有所悟,趣味无穷。

帝国的惆怅篇7

夜很静,秋很深,人很累,味很乏。哎,又到秋天了,心灵又变得如此憔悴,记忆是悲伤的,刺痛了我的筋骨。我等待这上帝的施舍,她没有给我什么,也许只是期盼,但我已经满足!

飒飒秋风,袭卷着半丝惆怅带这落叶一起飘过,她预示给人们的是那分离的苦,哀悼的伤。生活就是如此残酷,我深知任何人都躲不开命运的割据,因为走过的路只是梦境,至少我希望梦境里充满爱的永恒,聚的希望!然而时间这个魔鬼却将一切剥夺。曲折的路啊,你为什么在秋季彰显出你的迷茫。难道你不可以依然保持着你的执着与顽强,绊脚石算不了什么,因为有他,挫折才会升华,回忆才能永恒!可是你为什么偏偏远离我们即将胜利的轨道,通向那使人精神萎靡地万丈深渊呢?记得我们曾许下诺言,不管未来多么残酷,但我了解用意志去克服平庸,用爱去书写永恒是你也赞同的!至少记忆不会被时间所磨灭,心灵也不会被寒冷所冻结!现实如此残酷,你也走了,她也去了,就只剩下孤零零的我存在!难道无穷的沧桑就不能化作一道又一道的光芒照耀那黑色帝国,让充满荒碎与离别的痛苦沉默,让沉睡已久的黑暗与永恒苏醒!我深知自己选择的路就是跪着走也要走下去!我不会止步。刀山火海算不了什么,因为有这样挫折的存在!人类最本质的光辉才能被体现。人生只是一场梦。梦醒一切皆空,但是她抹去的只是人类的毫无价值的点滴,永恒仍将亘古于心!就让她在我被毁灭之后,深深地被镌刻于脑海,随我长眠于天堂!

天又凉了,可心火依然在燃烧,因为生命还存在希望,就像这悲秋一样没有她四季怎能轮回?花儿又怎么会重开呢?

帝国的惆怅篇8

摘要:《辋川集》是王维的重要代表作,人们对其诗作中包含的禅宗佛理做了很多研究,本文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并从文中的一些意象来浅析诗人的创作主旨。

关键词:王维;辋川诗;忧虑

王维是我国文学史上继陶渊明、谢灵运之后以山水田园诗见长的又一大家,因为他精通音乐擅长绘画,这无疑又与他的诗作相映成辉。其著名的《辋川集二十首》是在他隐居辋川别业时写的一组小诗。这组小诗将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的极为透彻,在明秀的诗境中处处氤氲着禅宗佛理的气息,然仔细品味便觉其有一股淡淡的忧患、悲伤之情。雅景与忧情交融在一起构成了辋川诗歌的基调,本文便从这组诗歌的字里行间去寻找它的灵魂所在。

一.学者们对《辋川集》的评析

王维在《辋川集并序》中言:“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沜、宫槐陌、临湖亭、南土宅、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土宅、竹里馆、辛夷坞、漆圆、椒园等,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1]一直以来人们对这组诗评价极高,明胡应麟《诗薮》云:“右丞辋川诸作,却是自出机轴,名言两忘,色相俱泯。”,近代大家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云:“世称妙语,亦即此诗之意境”,黄叔灿的《唐诗笺注》中云:“辋川诸诗,皆妙绝天成,不涉色相。”但都是重在强调其意境优美、韵味深远,关于诗的主旨却未做深究。目前学术界对《辋川集》的研究偏重于对其禅理禅趣的探讨。如刘丽的《空寂之趣——读王维》[2]、谢旭斌的《美的邂逅与重构——论王维》[3]等。而方晓峰的《禅意与担忧——王维论析》[4]一方面分析了辋川诗的禅意另一方面又结合当时政治道出了王维当时隐约担忧的心态,分析的十分有理,我在此便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以辋川诗为一个整体来简析这组诗的主旨所在。

二.从文本中读主旨

《辋川集》是以王维在辋川的二十余个游止为题写的一组写景绝句。仔细研读,可发现其感情可分为三个基调:前三首诗表露了诗人入世的忧虑;第四首到十八首展现出诗人出世的淡然自在;最后两首表现了诗人入世的痛苦心情和无法改变现状的哀伤。

《孟城坳》是第一首,也是整组诗的引子:“新家孟城口,古木馀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5]岁月轮回,这里曾经是何等的繁华,而今只余几棵衰败的柳树,我为先主悲伤,而多年后也会有新主替我悲伤吧。时空流转,有如官场,今天我退明日你进,其实大家都是过客,都是悲哀。“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上下华子岗,惆怅情何极”[6],飞鸟无穷、秋色连绵,游荡在华子岗处,惆怅之情也绵绵无绝,直言诗人心中惆怅之情。《文杏馆》中“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诗人对文杏命运无常的感慨增添了心中的哀伤之感。司马相如在《长门赋》中有“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长门赋》是相如受失宠的陈皇后所托之作,曾经有金屋之宠的阿娇今也避居长门宫,世事变幻,翻云覆雨,此时诗人深感忧患与惶恐。诗人本想积极入世做“雪尽马蹄轻”那样的官来兼济天下,然而现实却很残酷,此时诗人倚重的张九龄被李林甫所谗贬出长安,他的前途渺茫,欲罢官又不能……面对这样黑暗的现实,在辋川半隐半官的诗人内心无疑是十非忧惧的。

辋川诗的第四到十八首,诗人准确而又生动的描绘了各处景点的美丽。其感情也由惆怅转为悠然、淡远。既然现实不尽人意,那么就只能避世自保。诗人像陶渊明那样选择了“归隐”,但出于政治上一些迫不得已的原因,又不能彻底的归隐。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中说:“王维无法以自然的感叹和激情反对宫廷诗的虚假感叹和热情”[7]可见诗人无法把对朝廷的不满言之于口,所以寄情山水,以求心灵出口。

王维说自己“中岁颇好道”,他母亲信佛,自己也与当时许多僧人都有往来:“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这样的生活环境与人生经历使得其对“道”情有独钟,在辋川诗中也体现出了极多的禅趣。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8]这样幽静的环境体现出诗人内心的禅意。又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想照。[9]”在这里诗人与外界环境融为一体,空寂的世界,诗人内心却不寂寞,佛家“禅”里的静与空化在了诗人的心里。他刻意保持着与现实的距离,甚至抛开了田园这种与现实政治联系不太紧密的生活,精心营造出一个与现实隔绝的世界。因为他无法大声疾呼对这个现实的不满,只能在其诗作中摒弃现实社会来委婉表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们表面上看到的那么悠闲自在。《南垞》:“轻舟南垞去,北垞淼难即。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10]诗人在这里遥看世俗红尘,却淡然不识,不是不识,而是不愿意去识。因为诗人醉心山水,无意于朝廷纷争。在《辛夷坞》中“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11]芙蓉花自开自落、高古冠华,无须他人的赞誉与怜悯,正如诗人也不需要世俗的繁扰。芙蓉以及与后两首中“杜若、椒浆、佳人”组成的香草美人的意象让人不得不想到屈原。诗人在此是否在芙蓉和香草美人身上也像屈子那样寄托了渴求贤主与救世济民的愿望?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这一部分诗作虽描摹了景色之美,显示了诗人已融情山水中,心境似无波澜,然这无波无澜也是十分的无奈。

最后两首《漆园》和《椒园》。“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枝树。”[12]诗中诗人以庄子自喻,庄周不愿出世做官并非因为傲慢,而是自知缺少治理事物的能力,诗人虽为“微官”,但其心里依然向往“婆娑枝树”的现实生活。《椒园》中“桂尊迎帝子,杜若赠佳人。椒浆奠瑶席,欲下云中君。”[13]诗人想到了屈子,欲效仿屈子进入幻想中的仙境,然而他又不能忘怀现实。就像屈子对楚国无望的爱,诗人与现实的联系是终究割不断的。

总的来说,王维在辋川半官半隐的生活,表面上洋溢着宁静与超然,其深处却充斥着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担忧与不满。辋川,只是诗人为自己创造的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让自己的灵魂栖息其中,借以逃避现实的不安。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含禅味的悠游自在,但仔细体味,悠游背后的担忧与恐惧正是这组诗中潜含的深意!

三.小结

纵看全篇,《竹里馆》中的幽篁和琴有嵇康的影子,暗示了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欹湖》、《柳浪》中箫与柳的显示出诗人不愿与友人分离;《辛夷坞》、《椒园》中香草佳人意象是屈原的代表;《漆园》中“傲吏”出自郭璞《游仙诗》,用不愿出世的庄子的典故含蓄说明了诗人对人世、官场的不满。在辋川二十景中可以看到诗人自觉的避世,并于悄然中传递出他内心的苦闷与忧惧,不安与担忧的情怀以一直存在。正是:都云禅意深,孰解屈子心?(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参考文献:

[1][5][6][8][9][10][11][12][13] 王维,王右丞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2, 241-251

[2]刘丽,空寂之趣——读王维[J].宜宾学院学报,2005.01

[3]谢旭斌,美的邂逅与重构——论王维《辋川集》[J].文学界(理论版)2010.06

[4]方晓峰,禅意与担忧——王维《辋川集》论析[J].新乡学院学报,2009.10,95-96

[7][美]宇文所安,盛唐诗[M]贾晋华.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4.

上一篇:小学黑板报范文 下一篇:仙姿佚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