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黄土高原范文

时间:2023-12-03 14:19:12

游黄土高原

游黄土高原篇1

据统计估算,黄河的泥沙年平均数是16亿吨。

将黄河一年的泥沙量,堆成高宽各一米的土堤,其长度是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地球赤道27圈。(图1)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最后经山东北部注入渤海。从空中俯瞰黄河,它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又像一条黄色飘带。(图2)

黄河含有大量泥沙,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多的河流。

据统计,黄河年均流量580亿立方米,其中输沙量16亿吨,约有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道里。黄河的泥沙是从哪里来的呢?

王守春(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院研究员 长期从事黄土高原的研究):黄河泥沙是其中上游从黄土高原侵蚀而来。黄土高原属季风气候,降水少,且集中于夏季,常以暴雨形式降下。黄土结构疏松,垂直机理,植被覆盖率低,遇有暴雨,极易造成严重侵蚀。

图1 壮观的黄河壶口瀑布

图2 洁净的黄河源头

尤联元(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院研究员 主要从事河流地貌的研究):根据历年测量统计,黄土高原每年有16亿吨泥沙冲到黄河里。

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来到中国,对黄土高原有这样一段描述:“有的山丘像巨大的城堡,有的像滚圆的馒头,有的像被巨手撕裂的岗峦,上面还留着粗暴的指痕”。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图3)

黄土高原每年被冲刷掉的表土有22亿吨,侵蚀强度是全世界平均数的3.36倍。63万多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面积就达43万平方公里。最严重的地方,一平方公里的土地,每年冲掉2万到3万吨泥沙。一立方米的黄河水,就有35公斤泥沙。而我国第一大河长江,一立方米只有不到1公斤泥沙。黄河的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35倍。

那么,每年源源不断地向黄河输送泥沙的黄土高原,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王守春:我国西北是从半干旱过渡到干旱的地区。蒙古高原和新疆以及欧亚大陆中部大部分为气候干旱的沙漠戈壁。每到冬季和春季,寒冷空气从沙漠戈壁腹地,把沙尘卷扬起来带到东南地区。它在前进途中,风速逐渐减少,尤其遇到东面比较湿润的空气,就沉降下来。经过700万年的沉积,形成了黄土高原。

由戈壁滩的沙尘堆积出的黄土高原,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一个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达太行山,面积63万平方公里,范围包括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六省区,厚度50米到300米的黄土覆盖层。黄河的中游,就穿进了这个黄土覆盖的高原地带。

尤联元:黄河分成上、中、下游三段。以内蒙与山西交界的河口镇为界,以上称为上游;河口镇到河南的桃花峪一段称为中游;桃花峪以下称为下游。有一句“天下黄河贵德清”的谚语,贵德县在青海省,这个地方水是碧绿的,清澈见底。黄河上游泥沙少,水很清。从河口镇开始,泥沙急剧增加,水即变浑,沿途不断有泥沙汇入。(图4)

黄河进入中游后河水逐渐变黄,皆由中游的支流造成。众多支流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使支流裹挟着泥沙流进黄河主河道。在注入黄河的支流中,哪一条河流泥沙含量最大呢?

进入黄土高原后的黄河,正值它的中上游河段,长达3009公里,约占全长的55%。整个黄河流域的76条一级支流,有73条在这一段汇入黄河,让原本清澈的黄河水改变了颜色。

从甘肃刘家峡入黄的洮河,是黄河接纳的第一条输沙河。每年有2900多万吨泥沙,从洮河进入黄河水系。洮河水汇入黄河处,浑黄和青绿分界明显。

尤联元:有时洮河的含沙量比黄河还高,一立方水里竟有一吨泥沙,完全是泥浆河。黄河泥沙就是从这儿开始来的,黄河水就是从这儿开始不断地变浑。(图5)

图3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卫星图

图4 天下黄河贵德清

黄土地上的大量泥沙由大小沟壑冲入支流,由支流带入干流,使黄河由一条原本并不浑浊的河流,变成了一条浊浪滔滔的泥河。从战国时起,黄河就有“浊河”之称。西汉时,产生“河水一石,其泥六斗”的说法。到明清时期,泥沙更是与日俱增,在暴雨季节常出现浆河现象。高含沙量河段,浮力很大,以至于小孩跳入河中,可躺在水面上玩耍而不沉没,因而有“掉进黄河淹不死”的戏说。

孙关龙(《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员会委员):黄河这个名字是汉代才有的。在春秋和春秋之前,黄河水在许多地方都是清的。《诗经》之《魏风·伐檀》里写到:“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诗中所指之河就是黄河。

在黄河中上游河段,沿途季节性河流切割着的地表,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有时一条山洪沟,一次就能把上亿吨的泥沙灌进黄河。一条原本清澈的河流变成浊浪滔滔的泥河。而这正是黄河中下游地区自古以来经常决口,造成河水泛滥的主要原因。黄河的泥沙究竟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有没有办法把这种危害降到最低呢?

据文献记载,从先秦到民国的3000多年间,黄河下游漫溢、决口、改道约有1500多次,印证着“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两岸百姓的苦难而无奈的感受。

王守春:泥沙的危害主要是把下游河道沉积得越来越高,使黄河变成地上河。因而河道很不稳定,容易决口,造成在下游地区洪水泛滥,淹没土地和村庄。

黄河在三门峡冲出峡口,向东130公里后,流经河南省中部的桃花峪,进入平原地区,这是黄河地上悬河的起点。站在郑州邙山顶上向东望去,河面宽度由300米剧增至3000米,最宽处竟达20公里。河道变宽,造成河水流速减慢,输沙能力降低,泥沙开始形成堆积,使河床不断抬高。滩面一般高出堤外地面3至5米,部分河床甚至高出地面10米以上。

悬河是黄河下游特有现象。郑州到开封的河段,历来是悬河最危险的段落,河床每年抬高10厘米,河床的抬高使两岸堤坝随之加高。(图6)

地上悬河一旦决口,河水就会从上而下倾泻而出,大的决口还会形成改道。

悬河上的航行能力,常被泥沙阻碍。枯水时,河床上满目黄沙,流水如线,泥沙在宽达20多公里的河道上,堆积成许多厚厚的沙滩。

“治河先治沙”,这是人们对黄河泥沙治理的普遍认识。我国对黄河泥沙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后研究更加系统。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在泥沙运动、工程泥沙、水库泥沙理论方面,都已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泥沙专家钱宁提出的黄河粗沙、细沙分类理论,对黄河泥沙治理作用巨大。之后对黄河泥沙的研究和治理,都是在钱宁教授所做研究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

图5 洮河与黄河交汇处的浑黄与青绿

图6 黄河河水、河床、堤坝、地面示意图

曹文洪(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所长 长期从事泥沙的研究):泥沙的大小使用专门仪器设备测出,对于黄河泥沙来讲,大于0.05毫米是粗沙,0.025到0.05之间为中沙,小于0.025毫米就是细沙。细沙的大部分都被河水输送到入海口。对黄河下游危害最大的是粗沙,淤积就是由粗沙造成的。

在黄河上,真正把黄河变成地上悬河的,是平均每年4亿多吨的粗沙。为揭开粗沙的真实面目,研究人员在显微镜下做了个简单实验:用一根特制的探针,拨动从黄河下游取样的泥沙,结果发现,它们表现出很强的黏性。

黄河粗沙在土壤学中仍旧是一种细腻的土壤颗粒,由它们组成的淤积层,其实就是一层黏性很强的胶泥。在黄河下游,正是这种黏性很强的胶泥,像牛皮糖一样粘在河底一层层地累积,直到形成非常顽固,能抗拒水流冲击的特殊淤积层。在流速缓慢的河湾地段,这种淤积会变本加厉,使河道宣泄洪水能力受到限制,形成卡口河段。

黄河粗沙区的面积大约有86000平方公里,分布在陕西北部、中部、西部,甘肃北部,内蒙古南部等,来自粗沙区的泥沙是导致黄河下游灾害的主要原因。为减少黄河泥沙的不利影响,让黄河泥沙更好地造福人类,人们采取了很多治沙的措施。

人工扰沙和调水调沙,是黄河泥沙治理中比较常见的办法。人工扰沙主要是通过机械手段将淤积在河底的粗沙搅起,喷向黄河主河道,并最终流向大海。

人工扰沙使一些卡口河段的过流能力,从原来的每秒2000立方米,提高到每秒2900立方米到3000立方米,从而提高了卡口河段抵御洪水的能力。

1999年10月正式蓄水的小浪底水库,平均每年淤积来自上游的泥沙3亿5千万吨。在不到6年时间里,淤积大约20亿吨黄河粗沙。为延长水库使用寿命,用调水调沙的办法,将水库淤积的泥沙送入大海。2005年6月,小浪底水库喷出几条浑黄的泥龙,以每秒1500立方米的流量,把淤积在水面下六、七十米深的泥沙,痛快淋漓地宣泄了出来。同一时刻排沙洞上方的泥流洞也打开闸门,顷刻间水雾蒸腾,泥沙俱下。截止到2010年底,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共计12次,冲刷下游河道淤积的泥沙累计4.04亿吨。

黄河粗沙一向桀骜不驯,曾给沿河人民带去很多灾难。科研人员多年不懈努力,逐渐总结出治沙的规律,并且找到很多治沙的措施和方法,如今,人类已经将黄河泥沙的威胁降低了许多。

其实,黄河泥沙还有另外一面,就是在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在造福人类。在整个黄河流域,黄河泥沙冲积出一个又一个的平原,给沿河人民创造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黄河裹挟着半路进入它体内的泥沙滚滚向东,经甘肃出黑山峡,孕育出它的第一大冲击平原——宁夏平原,美丽富饶,被誉为塞上江南。除了宁夏平原,黄河泥沙还冲积出很多小平原,如现在青海省的西宁市、甘肃省的兰州市、宁夏的银川市,其实都是黄河泥沙冲积出来的小平原,这些平原地带成为人类最早开始生产、生活的地方,也成为当地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图7)

从宁夏平原腰间穿过的黄河进入内蒙古地区后,到托克托的河口镇,结束了它的上游流程,进入中游,掉头南下,沿晋陕峡谷,穿越黄土高原东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马蹄形转弯,由黄河泥沙冲积而成的河套平原由此得名。

尤联元:河套平原非常富庶,“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流传久远。引用黄河水灌溉农田,使得河套地区农业很发达。(图8)

黄河东出晋豫大峡谷,在中下游河段,形成辽阔的黄淮海大平原,又称华北大平原。

尤联元:为什么叫黄淮海平原呢?黄河、淮河、海河是华北平原的三条最大河流,华北平原之所以形成,与这三条河流密不可分,其中黄河的功劳属第一位。黄河泥沙从远古年代就源源不断地带到中下游。从地质历史上说,几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以前这个过程就已经开始,不断地从黄土高原上下来的泥沙,通过黄河流到下游堆积起来,形成华北平原。当然海河、淮河也有泥沙带过来,但它们的泥沙没那么多,黄河第一。(图9)

几幅不同时期拍摄的卫星图,清晰地显示出现代黄河三角洲疆域不断延展的奇观。每年,黄河将黄土高原10多亿吨的泥沙裹挟,在河海交汇处形成气势壮观的填海造陆运动,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从这里向大海延伸。

今天,在黄河正常流量年份,陆地以每年向大海延伸2.2公里,年平均造陆32.4平方公里,每天淤出一个足球场面积的速度向大海推进着。

图7 塞外江南——宁夏平原

图8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图9 华北平原小照

图10 100年来黄河三角洲造地示意图

图11 黄河三角洲景色

孙关龙:新沉积形成的陆地每年都在往外扩展。有人预计,到了若干万年后,渤海可能被填平,这是可能的。历史上看,从郦道元到现在,就1000多年,黄河冲积扇缘130多个湖都被填平,就剩下一个东平湖。

这预计并非空穴来风,近100多年,黄河已日复一日地在入海口造就了6000平方公里的平原,这在整个世界的大江大河三角洲造地史上,都是首屈一指的,而这一奇迹的创造者,就是随河而来的泥沙。(图10)

现在,在黄河入海口,黄河泥沙冲积出大片的新淤地,造就了近现代的黄河三角洲。三角洲内人口180万的东营市,拥有总面积1200万亩的土地,人均占有土地近7亩,数倍于山东省的平均水平,十数倍于长江、珠江三角洲。如今,这新生的土地依然处在增长之中。

其实,黄河泥沙的功劳不仅在于缔造了新生土地,在黄河三角洲,如果缺少泥沙的及时补充,就会形成海蚀现象,即大海向陆地推进,从而造成土地流失。

刁口流路是黄河1976年以前的入海口,由于黄河改道,这里失去了泥沙补充,大海对海岸的剥蚀作用占了上风。在海动力的作用下,从1981年到1991年10年间,这里损失土地面积达202平方公里,大片已形成植被的林带与湿地,再次没入海水,或变成盐碱地。

有人曾这样形容,黄土高原上纵横交错的沟壑,是母亲身上一道道带血的伤痕,这话不无道理。因为在水土流失作用下,随河流到入海口的泥沙,都是经过改造的熟土,土壤中腐殖质含量较高,加上结构比较疏松,并含有大量氮、磷、钾等有机肥,非常适合于植物生长。

孙德祯(山东省东营市政府文史委主任):有一句俗话,叫待要吃饱饭,围着黄河转。黄河丰水期每年新淤大约3万亩左右的土地,枯水期每年也得有一两万亩。为什么这里能养着这么多人?有从寿光过来的,有从鲁西南过来的,也有从其它地方过来的,新淤土地后他们马上就追逐着去开垦,种上庄稼,当年就可获得丰收。

据说在黄河入海口的渤海湾,鱼虾特别丰富肥美,主要原因就是黄河泥沙带来了大量有机物质。(图11)

游黄土高原篇2

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曾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从地图上看,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有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有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么,我们将怎样看待黄河的呢.

黄河流经地区,一般降水不足.黄河水,使一块块干涸的土地展现了生机.

黄河的下游早有"地上河"之称!那"地上河"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原来,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层疏松的黄土高原,支流也比较多.由于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据观测,黄河仍以平均每年10厘米的速度向上升高.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因为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黄河泥沙百分之九十来自中游,因此,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

游黄土高原篇3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国的母亲河。可是黄河现在的污染特别的严重,现实的黄河与我心目中的黄河越离越远了。

其实原来黄河的名字不叫黄河而是叫大河。因为当时的黄土高原植被茂盛,没有水土的流失,黄河的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显得黄河生机勃勃。可是由于近来大量的砍伐树木,使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增加,大量的黄土被带到了河中。清澈的河水一下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浑黄的泥水。每年黄河下游处会积存上顿的泥沙。河中也不再有鱼儿活泼的游动,而都是漂浮在河面上的死鱼。

不仅黄河水变成了浑黄的水,甚至有的工厂将化学废水排入河中,1995年6月下旬,断流四十多天的黄河济南段盼来了一次过流的机会,然而缓缓而来的并不是人们盼望已久的甘甜河水,而是一股黑乎乎的污水,河面上漂浮着大量白沫和被毒死的鱼类,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臭气。

现在人们认识到了黄河的重要性,已经开始了对黄土高原的绿化。黄河的河水一定会变得和以前一样清澈,这便是我心目中的黄河。

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三十二中学初一:薄一博

游黄土高原篇4

关键词:泥沙成因;历史技术;综合技术措施

Abstract: The succession of the Yellow River sediment treatment history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measures to control, management, use of the Yellow River silt, ensure the Yellow River Centennial not silt, safe for long-term use.

Key words: sediment origin; history of technology;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145+.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1、黄河泥沙形成主因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上游。上游河段全长3472km,流域面积38.6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占全黄河总量的51.3%。上游河段总落差3496米,平均比降为10‰;河段汇入的较大支流(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43条,径流量占全河的54%;上游河段年来沙量只占全河年来沙量的8%,水多沙少,是黄河的清水来源。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中游,河长1206km,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45.7%;中游河段总落差890m,平均比降0.74‰;河段内汇入较大支流30条;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占全黄河沙量的92%,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河南郑州桃花峪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河长786km,流域面积仅2.3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3%;下游河段总落差93.6m,平均比降0.12‰;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3.5%。由于黄河泥沙量大,下游河段长期淤积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黄河约束在大堤内成为海河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除大汶河由东平湖汇入外,本河段无较大支流汇入。

综上所述,黄河泥沙主要来自黄河中上游的泥沙也就是说黄土高原的泥沙。由于黄土高原地区本身固有的自然环境脆弱;黄土土质垂直节理发育,土壤疏松,加上长期以来土地利用很不合理,植被遭受破坏,且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季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在暴雨的冲刷下,滔滔洪水挟带着滚滚黄沙泻入黄河。

2、历史处理泥沙技术措施

在二十一世纪黄河泥沙的治理对策中以“拦、排、调、放、挖”为处理黄河泥沙的总方针。

“拦”主要靠中上地区水土保持和干支流控制性工程拦减泥沙。中游黄土高原的严重水土流失是造成当地贫穷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在下游河道淤积的泥沙来自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拦减泥沙有利于下游治理中的泥沙处理。

“排” 是利用下游河道的输沙潜力将中上游拦不着的泥沙输送入海。目前,黄河泥沙即使减少一半、10亿t,还有8亿t,有6亿,仍是一条多沙河流,减少河道淤积排沙入海仍是必要的。

“调”即“调水调沙”是针对黄河下游河道目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规律与不同水沙组合塑造不同河槽形态,改变水沙搭配,使泥沙主要由洪水输沙,塑造窄深河槽,有利于利用洪水输送高含水流输沙入海。

“放、挖”是“拦、排、调”处理泥沙主要措施的补充。针对利用河流自身能力无法解决的“死角”,属处理泥沙的附助措施。

控制洪水容易,控制河道淤积难,刘、龙、三门峡水库投入运用后,淤积河道更严重,调水调沙是有力措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迈入新世纪后,水库调水调沙的代价就是损失库容。随着库容的损失,造价昂贵的水库也进入了生命的倒计时。

3、“保、储、调、排、淤、用”综合技术措施

截至2010年汛后,小浪底全库区断面法计算淤积量为28.225亿m3,其中干、支流淤积量分别为22.395亿m3、5.830亿m3,支流淤积量占总淤积量的20.7%;库区干流呈三角洲淤积形态,并逐步向下游推进。①

2012年黄河汛前调水调沙于日前结束。最新数据显示,自7月4日小浪底水库异重流排沙出库至7月9日结束,小浪底水库出库泥沙达7280万t,最大出库含沙量0.398t/m³,排沙量及最大出库含沙量均为历次之最。

新世纪下的黄河泥沙治理理念在历史的基础上,应该进行综合技术措施处理:

3.1保——源头水土生态保持建设

在源头地区,采取源头水土生态保持建设;采取:1、修水平梯田,打坝淤地,引洪灌地。2、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分水岭防护林。3、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耕地大于30。坡地实行草灌间作,25。~30。坡地实行了草粮两轮间作,小于25。坡地水坡地水平沟种植,在缓坡地丘陵地尽量增加人工草场,发展畜牧业,在川地、坝地、发展耕作。

3.2储——晋陕峡谷储沙

中游段晋陕峡谷,河段内支流绝大部分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全河多年年均输沙量16亿吨中有9亿吨来源于此区间;该河段比降很大,水力资源丰富,是黄河第二大水电基地。扩大现有水库面积,兴建峡谷型溢流坝水库,建立粗砂储备库网,改变发电模式由库房式转向溢流坝地表式。改善该地区土壤情况,淤积田地。

3.3调——小浪底减负调沙

在源头水土保持建设,晋陕峡谷储沙的基础上继续发挥小浪底水库的重要作用,将汾河、洛河、泾河、渭河、伊洛河、沁河等重要支流携带的泥沙进行调水调沙。

调水调沙可以长期发挥调沙库容的作用,利用窄深河道“多来多排”的输沙特性,多输沙入海;为了适应黄河来水来沙存在着丰平枯的特性,小浪底等水库应进行泥沙多年调节,使排沙用水集中到丰水年洪水期,平、枯水年取消输沙用水,使黄河水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通过水库泥沙多年调节,可提高洪水期含沙量,大量节省输沙用水量;通过水库调水调沙,增大洪水的造床输沙作用,不仅对下游河道有利,同时也可造成河口河段主槽的冲刷,减缓比降,减弱河口延伸对下游河道的影响。

3.4排——加大排沙力度

在制定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运用原则时,虽然按照冲积河流形成的原理,选择了最优的水沙组合对宽浅河道进行改造。但艾山以下河道距离小浪底水库较远,多种调水调沙措施演进到艾山以下河道其减淤作用都较微弱。因此对艾山以下河段减淤措施需要进行认真研究,采取多种措施解决本河段的淤积。

3.4.1增大本河段洪水的造床输沙流量,减小小水挟带沙量,从而减少枯水期对河槽的淤积量。

3.4.2利用南水北调多余水量,冲刷艾山以下河道,减缓河床淤积速度;采取挖河与放淤固堤相结合人工措施,挖沙放淤;引海水冲刷河口河段等综合措施,解决本河段的泥沙问题。并进行经济技术比较,选取经济合理方案。

3.4.3合理安排河口流路,利用海洋动力因素尽量把泥沙带往深海,减缓河口延伸对上游河道影响。

3.5淤——改良黄河下游墒情

历史上黄河下游频繁的决口泛滥,使黄河大堤外形成了大量坑塘和盐碱涝洼地。利用黄河泥沙淤改这些坑塘、涝洼地,不仅可以有效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农业收益,缓解黄河下游耕地资源紧张的局面,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民生水利、人水和谐的一项具体实践。

3.5.1山东黄河河务局和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开发整理中心联合对距黄河大堤15公里范围内的涝洼地进行了调查统计。经初步统计,沿黄距大堤15公里范围内的涝洼地共有7.59万公顷,涉及26个县(市)区、105个乡镇、2188个行政村。其中:菏泽市3.21万公顷,面积最大,占涝洼地总面积的42.4%;东营市1.15万公顷,占15.1%;济南市1.0万公顷,占13.2%;滨州市0.92万公顷,占12.1%;济宁、泰安、聊城、德州、淄博5市合计1.30万公顷,占17.2%。

3.5.2 复垦采煤塌陷区的实际需求。山东、河南两省煤炭资源较为丰富,山东省济宁、菏泽、泰安等以及河南焦作、濮阳等地采煤塌陷地由于缺少土质资源而无法复垦利用。采用吸泥船或组合泥浆泵抽取黄河泥沙进行放淤改良和填淤塌陷地区。

3.6用——发挥黄河泥沙经济作用

虽然目前国家“三农”、保护耕地、建设节约型社会等政策,为综合利用黄河泥沙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但对于远距离输沙、利用黄河泥沙制造墙体材料等,由于成本较高,导致社会综合利用黄河泥沙的积极性不高。鉴于综合利用黄河泥沙具有降低黄河主河槽、保护耕地等公益性的特征,在国家公益投资机淤加固黄河堤防工程、淤改沿黄涝洼地、盐碱地等基础上,应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各界综合利用黄河泥沙。建议国家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一是对超过15公里以上的远距离输沙予以补助,降低输沙成本,提高社会各界综合利用黄河泥沙的积极性;二是对利用黄河泥沙建设新型墙体材料的予以财政补贴,降低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成本,提高新型墙体材料的竞争力,逐步将粘土烧制砖排挤出建筑市场,切实保护耕地。

综合处理利用黄河泥沙,利国利民。通过“保、储、调、排、淤、用”,可有效解决黄河泥沙的归属,能维持黄河下游河道百年不淤,确保黄河下游现河道长期安全。在黄河泥沙治理的道路上,我们做的仅是沧海一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黄河认识的加深,黄河泥沙在未来或许将得到彻底治理。

游黄土高原篇5

发挥黄河下游土地资源优势,有关单位多年来已经进行了有益尝试,并且从过去的计划开发向各单位自主进行土地经营方面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一项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黄河下游有充足的土地资源,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顺应人们的消费观念,营造自然景观,搞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土地开发步伐。

二、要有原则性地开发利用黄河土地资源

基层河务局开发利用黄河下游土地资源应综合考虑全局利益,要有利于防洪工程的全面管理,使其保持良性循环运转;要有利于单位机构改革和人事管理,合理使用富裕人员,保证工作秩序安全稳定;要有利于提高集体经济效益,增加职工收入,稳定职工队伍。

三、充分利用黄河土地资源开发旅游业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很多,但由于过去对发展黄河旅游业重视不够,几个已建成的黄河旅游景区因为规模小、景点少、设施落后,没有对游客产生大的吸引力,除了周末和节假日外,很少有游人光顾。特别是外地游客,随旅游团到黄河景区游览的很少,不能形成规模。近年来新兴的生态旅游为黄河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发展黄河旅游业创造了新的契机。黄河下游拥有著名的郑州花园口、开封柳园口、东坝头百年险工等旅游景点,黄河大堤更是颇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为发展黄河旅游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加大对黄河下游旅游景区的建设力度,充分利用标准化堤防新增的土地资源,营造适合人们生态旅游的优良环境,加大对黄河旅游景区的宣传力度,尽可能多地吸引外地游客,是发展黄河旅游业的当务之急。

四、开发黄河土地资源要综合经营,多元化发展

从我国种植、养殖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任何一种种植、养殖业都不能按照恒定的增长方式去发展,因此开发黄河下游土地资源,除了认真收集、分析、研究市场产品供求信息外,必须坚持综合经营、多元化发展,走种、养、加工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道路,减少市场风险,使土地开发利用增收增值,实现良性循环。种植、养殖要想实现效益最大化,必须开展规模经营,形成产业化格局。

开发利用黄河土地资源进行产业化经营不能脱离黄河的实际情况,必须立足实际发展生产,引进竞争机制,实行科学管理。首先,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规划,加大调整力度,引导基层发展高科技种植,种植经济林、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提高种植、养殖经营效益。其次,经营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种植、养殖、加工、生产过程中储运、营销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拉长产业链条,延长产品市场寿命,真正使基层单位在种植、养殖方面形成规模,走专业化经营之路,从而实现产品增值。再次,在经营形式上,要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明确责、权、利,鼓励职工承包经营。

游黄土高原篇6

高原的血脉是丰腴的,但并不是源源不绝、坚不可摧的,甚至还有一点脆弱。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特别是人们急于脱贫致富的心理膨胀,对地下及地表的矿产资源进行了无序的甚至近乎于疯狂的开采,而对于水资源,更是陷入了一边是需求量急速上升,一边是浪费和污染加剧的怪圈之中。在黄土高原上流淌了百万年的“血脉”,一时间竟面临着岌岌可危的境地。

在高原血脉需要守护、畅通、清洁和延续的关口,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挺身而出。

成立于1980年的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按照国家授权,负责黄河流域省(区)近70万平方公里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预防监督、管理和黄河上中游4200公里(现为3616公里)黄河干流及2400公里主要支流的水行政执法、河道建设项目日常监管、水事纠纷协助调处、取水许可日常监管等方面的水行政管理与执法工作。

而承担这么一个艰巨任务的竟然是一个目前仅仅拥有28人的黄河上中游水政监察队伍。其中包括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直属晋陕蒙接壤地区水政监察支队和天水、西峰、绥德3个水政监察大队的18人,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水政水资源处10人。

对黄河上中游水政监察队伍近年来的工作,现任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副局长王银山用了8个字进行概括:“立法、普法、维法、执法”。

他们先后制定了《黄河上中游河道管理巡查报告制度》、《黄河上中游流域水行政执法检查办案制度》、《黄河上中游河道水行政管理工作责任与考核办法》、《黄河上中游流域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从制度上尽可能理顺流域与区域管理相结合这一具有创新型管理体制的关系,进一步推进了水行政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近年来,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先后荣获水利部“四五”普法先进集体、黄委“五五”普法先进集体等荣誉。

执法是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水政水资源工作的重点,也是黄河上中游水政水资源工作中的亮点。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用水需求量的猛增,黄河上中游流域出现了诸如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省际水事纠纷、违法水事案件频发等许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涉及省份多、水事关系复杂,河道管理上还存在着干流河道管理有待规范,重点支流河道管理相对滞后;源头控制薄弱,造成违规建设项目较多;河道建设项目防洪评价论证及审查过程缓慢,个别省(区)存在越权审批现象;水事活动频繁,省际水事纠纷矛盾突出;执法手段单一,执法措施和力度不到位以及基层执法单位缺乏正常工作经费拨付渠道,执法装备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履职管理可谓难题重重!

而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通过加强河道巡查和加大对重点河段监管力度,规范河道建设项目管理,有效预防和处理水事纠纷,取得了令人惊异的成就。据统计,自1992年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行使水行政管理职能以来,在黄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共受理、审查河道建设项目100余项,颁发施工许可证60多套,均按审查批复意见得以顺利实施。2008年联合有关省区组织开展并完成了重点省际边界河段违规建设项目调查和现场查处工作,并配合黄委圆满调处了甘陕界泾河长庆桥省际水事纠纷;2009年配合黄委开展了黄河干流晋蒙河曲准格尔河段、陕甘界渭河干流凤阁岭河段省际水事纠纷的调处工作,妥善解决了有关省区间水事矛盾,及时预防和控制了矛盾的发展和激化,对黄河沿岸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面对重要而棘手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工作,近年来,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以贯彻落实取水许可制度为重点,完成了黄河上中游取水许可登记、发证工作,实现了各取水口由无序管理向有序管理的突破。先后组织开展了黄河上中游水电站执法摸底排查及渭河流域等重点支流用水情况调研,督促黄河上中游干流16座水电站办理了取水许可证,启动了黄河上中游水电站的日常监督管理。完成了渭河流域4个农业取水口取水许可证的填报及发放工作。目前,由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实施监督管理的取水口已有105个,涉及黄委审批发证的66套取水许可证、54家持证单位,许可取水总量4200多亿立方米,退水总量4000多亿立方米,耗水总量110多亿立方米。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配合黄委开展取水许可和入河排污口现场执法检查,完成了黄河干、支流年度水量调度督察及对有关省区水权转让实施监管调研工作,逐步建立起了按总量控制、省区平衡只减不增和与沿黄省区联合年审的取水动态监管机制,初步实现了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规范管理。

而在这些亮点和业绩背后,却有着这批守护者说不尽、倒不出的尴尬。尴尬从何而来?

原因就是受执法权限限制,执法强制力有限,监管效力有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局直属4个水政监察支队都是事业单位,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未取得执法主体资格,发现问题后只能上报,不能对违章行为采取强制措施,对违法对象没有足够的约束力,使得执法力度很有限。二是地方水行政执法部门有顾虑,由于流域内的建设项目多为国家或地方的重点项目,地方政府对这些项目高度支持,并且要求相关部门也要给予大力支持。因此,当对违规工程依法查处时,地方各级水利部门普遍有畏难情绪,导致该停工的施工单位停不下来,该整改的建设单位不积极去落实,使执法查处工作大打折扣。此外,由于执法工作线长面广,环境复杂,难度大,执法工作受到影响,执法无法到位,执法效果大打折扣。

西峰水土保持治理监督局水政科副科长、西峰水政监察支队副支队长慕鹏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2009年冬天,西长凤高速公路泾河特大桥趁枯河之际,未经河道管理部门许可便擅自开工建设。2010年汛前,西峰水政监察支队在对泾河进行河道巡查时,发现桥墩已浇筑到设计的三分之二左右,慕鹏立即与建设单位甘肃省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办进行了沟通,开始对方还比较客气,还能坐下来与慕鹏等人面谈。可是当了解了西峰水政监察支队的来意后,态度当即就冷淡了。慕鹏等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八条、第二十七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十一条之规定,于2010年4月29日向该工程工地下发了现场处理通知书,要求限期办理施工许可手续。之后慕鹏打电话,该项目办便再也不接。慕鹏等人硬着头皮又来到该工程工地,却见不到建设单位的人了,就连施工单位也以工地安全为由不让慕鹏等人在现场查看,并且对水政监察队员们视若不见,照常施工。

屡屡受到如此冷遇,水政监察队员们却束手无策。“我们能做的,只能是监督检查,不能直接处罚,唯一能显示一点执法权力的就是下达一张现场处理通知书,但也经常不被人家当回事。”慕鹏感叹道。

天水水土保持治理监督局管辖的渭河上,自2008年3月开始兴建天定高速公路10座跨河大桥,天水水政监察支队曾多次前往督促建设单位办理河道建设项目许可手续,可是建设单位甘肃省交通厅拒不办理,天水水政监察支队眼睁睁地瞧着这些大桥建成通车了,对一直没有办理许可手续的建设单位却无可奈何。

在如此的尴尬中,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的水政水资源工作者们,依然不辱使命,负重前行。

在黄河流域省(区)近7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和黄河上中游3616公里黄河干流及2400公里主要支流这么广袤的地区上,他们始终担当着救火队员的角色,哪里有违章案情、哪里有水事纠纷、哪里有突发性事件,无论距离有多远,道路多难走,时间有多紧迫,他们都要“打起背包就出发”,有时紧张得甚至连背包都来不及打就要上路,要尽快赶到出事地点,开展执法行动。

绥德水政监察支队几个人每一年要巡查15次左右,跑上6万公里的路程。用绥德水土保持治理监督局水政水资源科科长、绥德水政监察支队副支队长张金慧的话说,“每年都要绕地球跑一圈儿多!”一年中,他们大致10个月在巡查途中。管辖河道最长的,要数天水水政监察支队,他们管辖的黄河干流河道长达2481公里,支流湟水和渭河1595公里,总长度超过了4000公里,涉及青海、四川、甘肃、宁夏4个省区,这些地方他们每年至少也得跑个七八趟。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水政水资源处处长、黄委直属上中游水政监察总队副总队长张孝亲,负责水政水资源处工作已经13年。13年间,他在黄河上中游流域的山山水水间跑了多少个来回,亲自主持和参加了多少次对违法违章事件的处理,吃过多少苦,遭过多少罪,受到过多少白眼,遇到过多少危险?他自己根本记不清了。“我只能说,这些问题每年都会遇上几回。”张孝亲淡淡地对记者说道。

游黄土高原篇7

关键词:黄土高原 淤地坝 发展思路

一、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的发展和建设现状

淤地坝是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在长期同水土流失斗争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既能拦截泥沙、保持水土、减少入黄泥沙、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淤地造田、增产粮食、发展区域经济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最早的淤地坝是自然形成的,有记载的人工筑坝始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发展历史。1945年的黄河水利委员会在西安荆峪沟建设了一座淤地坝,这是黄土高原地区修建的第一座淤地坝。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水利水保部门总结、示范和推广,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的试验示范,60年代的推广普及,70年代的发展建设和80年代中期以来完善提高的坝系建设阶段。淤地坝建设由重点试办到全面发展,由农民群众为主打坝到政府组织和出资建设,由分散到以小流域为单元按坝系建设,由缺乏规划、设计到不断完善前期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由重视建设到建设与管护并重,取得了显著成就。据统计,黄土高原地区已建成大、中、小型淤地坝11万余座,淤成坝地30多万hm2,累计拦泥210多亿t,减少黄河年输沙量3亿t。

二、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的地位与作用

几十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淤地坝建设在拦截泥沙、蓄洪滞洪、减蚀固沟、增产粮食、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淤地坝是拦减泥沙的关键措施

主要表现在拦泥、减蚀和滞洪三个方面。在拦泥方面,淤地坝不但能拦蓄沟道本身产生的泥沙,而且能拦蓄坡面汇入沟道内的泥沙。在减蚀方面,淤地坝工程被淤积后,抬高了侵蚀基准面,具有防止沟岸扩张、沟底下切和沟头前进的作用,减轻了沟道侵蚀。在滞洪减沙方面,主要是拦截了洪水,减轻了坝下游的沟道冲刷,从而减少了输入下游的泥沙。

据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保站对南小河沟流域三座淤地坝的测算,沟道比降由打坝前的11%~15‰下降到淤积后的0.5%~1‰。据对陕北绥德、子洲、靖边、横山四县1000多座淤地坝的调查,每公顷坝地拦泥5.9万m3,拦泥效益非常显著。从淤地坝分布最集中的黄河河口镇-龙门区间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入黄泥沙量分析,1970~1996年的27年间,沟道坝系工程减沙量占水利水土保持措施总减沙量的59%,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坝系减沙占到总减沙量的76.7%(见表1)。

由此说明,沟道坝系工程是实现黄河快速减沙,减轻黄河下游粗沙淤积,实现黄河河床不抬高的关键措施,在小流域治理中具有对泥沙的绝对控制性作用。

2.淤地坝建设在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中有突出作用

(1)增加耕地面积,荒沟变良田

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沟壑密度一般为1~4km/km2。在沟道内进行坝系建设,将原来被洪水冲走的水土资源拦蓄在沟道内,就地得到充分利用,使荒芜、起伏不平的大小沟道淤成良田,增加了水土流失区的耕地面积。一座坝或一个坝系所淤成的坝地,从数公顷到上百公顷,成为山沟里的小平原。特别是在人多地少的严重流失区,打坝淤地成为增加基本农田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表2列出了黄委绥德水保站对典型沟道的淤地调查。

(2)坝地土壤肥沃,耕作方便,提高了粮食单产

由于坝地拦蓄的都是小流域坡面上流失下来的表土,含有大量的牲畜粪便、枯枝落叶等,土壤肥沃;坝地地下水位高,土壤水分充足,墒情好,耐干旱;坝地平坦、宽阔,耕作方便。据测算,一般坝地土壤含水量比坡耕地高1.5倍,比梯田高1倍;单位土壤中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坡地高1.2、4.0、5.2和1.3倍。表3为绥德水保站实测的不同土地类型的土壤水肥含量对比资料。

由于坝地具有良好的水肥条件,与其他土地类型相比,产量较高。据统计,坝地单位产量一般为5000kg/hm2,有的高达8000kg/hm2,是坡耕地产量的4~6倍,甚至10倍以上,是梯田产量的2~3倍。从表4可看出,坝地面积虽然占总粮田面积的比例不大,但坝地粮食产量却占很大比重,说明坝地农业在黄土高原地区农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淤地坝建设可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和农业结构的调整

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采取的重大决策,必将推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事业的整体发展。淤地坝建设,为山区农民增加了优质耕地资源,做到生态建设与富民增收并举,生态环境改善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得益彰,从根本上可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对促进退耕还林还草,推动农业结构乃至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将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陕西省吴旗县薛岔乡湫沟,由于人均达到了2亩坝地,群众对退耕还林很容易接受,2000年冬季一次性退耕32hm2,人均退耕0.27hm2。这样的例子很多,足以说明淤地坝建设对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和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4.以坝代路,改善交通条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淤地坝建成后,坝顶成为连接沟壑两岸的桥梁,改善了当地的乡村交通条件,便利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物资、文化交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据统计,治沟骨干工程的约20%成为当地的主要交通道路。定西县花岔小流域坝系建成后,连通了50km村庄道路,全流域村与村、组与组之间都可以通汽车,沿途先后办起了8个农副产品加工点和商品代销点,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5.防洪减灾,保护下游生产安全

尽管淤地坝在遭遇超标准暴雨洪水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坏,但对于沟道坝系工程特别是达到相对稳定的坝系或有骨干坝控制的坝系,在滞洪、减轻下游灾害方面还是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的。据调查,1994年汛期黄河中游地区暴雨洪水频繁发生,但修建的骨干坝无一出现水毁灾害,在许多小流域内,众多中小型淤地坝由于受到骨干坝的有效保护,不但没有发生水毁灾害,而且在灾害之年取得了粮食大丰收。延安市麻庄流域,自1986年以来,建成的5座骨干坝有效保护了流域内的23座淤地坝,仅保护的80hm2坝地,总产量就达50万kg。

6.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用水

一是增加了沟道长流水。据绥德水保站对韭园沟流域观测,1954~1964年沟道常流水量平均为28L/s,1964~1968年平均为36L/s,增加了28.6%;到1965~1988年平均流量达到了65L/s,比1954~1964年时段增加了1.3倍。二是调节水资源,使水资源充分合理利用。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年内分布不均,70%~80%的降水集中在7~9月份的汛期,而作物生长需要水分的5~6月份,则往往干旱少雨,无水可利用,而坝系把汛期多余的降水拦蓄起来,可实现合理调节使用。三是利用淤地坝前期蓄水,发展养殖业和灌溉。甘肃省定西县道回沟坝系,利用骨干坝前期蓄水,每年给中河灌区补充水源灌溉60hm2,发展水地55hm2,投放鱼苗30万尾。四是解决农村生活用水需要。内蒙古川掌沟流域地下水资源贫乏,每年春季干旱少雨,河道断流,饮水十分困难,长期制约着农牧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建设沟道坝系工程,目前,该流域内已有6个村利用工程前期蓄水解决了饮用水困难。

7.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由于沟道坝地的高产稳产,为发展高效农业和农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阿布亥流域,建成骨干坝12座,中小型淤地坝35座,初步形成了以坝系建设为重点的流域综合治理格局,带动了特种养殖和旅游业的发展,农业总产值由532万元增加到768万元,人均收入达2430元。

三、今后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的发展思路

根据黄土高原地区的实际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今后淤地坝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大规模的淤地坝建设,拦沙蓄水淤地,有效利用水土资源,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为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大面积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改善,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

1.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统筹安排淤地坝建设

7.86万km2的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年均输入黄河泥沙达11.82亿t,其中粗泥沙3.19亿t,分别占同期输沙量和粗沙量的62.8%和72.5%,是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泥沙的集中来源区,对黄河的危害最大。多沙粗沙区大部分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壑密度达3~7km/km2,以沟道侵蚀为主,沟谷地产沙占总量的70%,是淤地坝建设最为适宜的地区。同时,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也是黄土高原地区乃至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因此,加快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淤地坝建设,不仅是有效减少入黄泥沙、实现黄河长治久安的需要,同时也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在保障以多沙粗沙区为建设重点的同时,要兼顾黄土高原其他地区,进行全面安排。

2.以支流为骨架,以小流域为单元,按坝系进行科学布设

以小流域为单元,科学地进行小流域坝系规划和建设,是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按照小流域坝系进行布设,可充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坝系整体防洪标准,保证坝系的安全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挥淤地坝的综合效益。小流域坝系布设要根据小流域的自然条件、水沙运行规律、社会经济情况等诸因素,统筹考虑,合理规划。以骨干坝为重点,大、中、小型淤地坝结合,蓄水、拦泥、生产、防洪各效益兼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排淤结合、效益稳定的淤地坝坝系,达到改善生态、发展生产、减少泥沙的目标。这样一条小流域一条小流域地进行坝系建设,逐步扩大覆盖范围,直至整个支流最终形成小多成群、有骨干控制的沟道坝系工程。

3.加强淤地坝建设的科学研究及防洪安全,提高淤地坝建设的科技含量

淤地坝建设特别是小流域坝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要求高。通过多年的发展,淤地坝建设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但尚未形成支撑区域性大规模开展淤地坝建设的系统、完善的技术体系。要加快小流域水沙运行规律,小流域坝系建设规模、布局、配置和建设时序,坝系配套与施工技术,坝系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等重大问题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创新和推广应用,在沟道侵蚀机理和沟坡治理耦合机理尚未弄清,沟道工程布局设计缺乏可靠理论的情况下,开创侵蚀模拟及坝系布局的实体模型试验和数学模型研制,尽快建立黄土高原沟道坝系建设的技术体系,为大规模淤地坝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大规模淤地坝建设开展后,其防洪安全,特别是大中型淤地坝的安全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必须加强安全监测及系统调控,提高淤地坝建设的科技含量。

4.加快淤地坝前期工作进度,为大规模淤地坝建设创造条件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规划》已基本完成,各地各部门要在进一步完善规划的同时,结合本地的实际,在深入调查、摸清淤地坝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分析、充分论证,加强小流域坝系可行性研究和单坝初步设计的工作,提出切合实际的淤地坝发展目标、工程布局和建设管理措施,为大规模淤地坝建设做好项目储备。

5.搞好小流域坝系示范,推动大规模淤地坝建设的开展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成了一批相对较好的小流域坝系,但目前已建成的这些坝系,无论在建设布局上、整体数量上,还是在类型区代表性上,还远远不能满足大范围示范推广的需要。为了推动大规模淤地坝建设的顺利实施,需要在不同省(自治区)、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建设一批示范坝系,在规划设计、施工组织与方法、建设管理、运行管护机制、监测评价和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示范,总结经验,为淤地坝建设提供示范和样板。

6.制定有关政策法规,规范淤地坝建设行为

游黄土高原篇8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珠江下游、广东省东南部 B、毗邻港澳台,靠近东南亚C、濒临东海,海陆空交通便利 D、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属于亚热带地区2、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说法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的轻、重工业都非常发达B、珠江三角洲利用土地、劳动力优势和港澳地区紧密合作C、珠江三角洲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带动作用D、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对港澳地区有威胁,彼此是竞争对手,不再紧密合作3、珠江三角洲的工业产品主要销往:( )A、南亚 B、俄罗斯 C、东南亚 D、日本4、关于珠江三角洲的城镇建设,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镇化发展迅速,城镇化水平较高 B、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C、城镇化发展较快,城镇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张D、城镇化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5、下列不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的是:( )A、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靠近港澳和东南亚,交通便利B、许多地方是侨乡 C、这里平原广阔,水网密布,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发达D、珠江三角洲地区有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6、关于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能够增加就业机会和人均收入 ②能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③能改善城市面貌,减少城市污染 ④能推动商业、房地产业的发展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7、我国原始热带森林保存最完整的省是:()A、台 B、琼 C、滇 D、闽8、西双版纳主要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山气候9、西双版纳景区主要位于云南省的:()A、大理市 B、昆明市 C、腾冲市 D、景洪市10、目前西双版纳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是:()A、农产品出口 B、矿产品出口 C、旅游业 D、木材出口11、从我国地势的阶梯位置看,西双版纳位于:()A、第一阶梯B、第二阶梯C、第三阶梯D、第二、三阶梯交界处12、云南到广西的一条重要的铁路干线是:()A、贵昆线 B、成昆线 C、南昆线 D、滇藏线13、下列各省区域中,黄土高原没有跨越的是:( )A.陇 B.秦C.鲁 D.甘14、从我国西北地区到黄土高原,地表物质分布规律是:( )A.戈壁—黄土—沙漠 B.戈壁—沙漠—黄土C.沙漠—黄土—戈壁 D.黄土—沙漠—戈壁15、对于黄土高原生产生活产生危害的自然灾害是:( )A.沙尘暴 B.旱灾 C.涝灾 D.泥石流16、关于延安的气候,叙述错误的是( )A.此城市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B.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都很大C.在这个城市中,发生旱灾的频率远远大于涝灾 D.此城市位于非季风区内17、下列加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不合适的是( )A.植树种草 B.修筑梯田C.打坝淤地 D.大力开垦耕地18、读贺敬之的诗歌《回延安》,回答问题:"羊羔羔吃奶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头坐。满窑里围的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1)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 )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谷子(2)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是(  )A.高架屋 B.冰屋 C.窑洞 D.四合院(3)诗歌中描述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本区有一条重要河流流经,此河流注入的海洋是( )A.渤海B.黄海C.东海 D.南海19、可以看到“独木成林”自然景观的地区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西双版纳 C、黄土高原 D、长江沿岸20、西双版纳与东南亚水路相连的河流是:( )A、怒江 B、澜沧江 C、雅鲁藏布江 D、沅江21、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特区是:( )A、深圳 B、汕头 C、海南 D、厦门22、关于上海的城市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A.全国商业中心 B.全国政治中心C.全国港口 D.全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23、下列钢铁工业部门与所在城市组合正确的是( )A.湖北—武汉钢铁 B.上海—马鞍山 C.四川—宝山钢铁 D.安徽—攀枝花钢铁24、长江沿岸地带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 B.地震 C.泥石流 D.洪涝灾害25、长江沿江地带的酸雨区是:( )A.华南酸雨区 B.西南酸雨区 C.华北酸雨区 D.华中酸雨区26、下列城市与河流搭配正确的是( )A.岷江—重庆 B.汉江—武汉 C.九江—湘江 D.辽河—西安27、下列有关长江沿江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较低平,以盆地、丘陵为主B.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C.长江"黄金水道"纵贯南北,水运便利 D.长江中游段水力资源异常丰富28、关于我国的地理国情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充足 B.是以汉族为主的单一民族国家C.经济建设成绩巨大,是一个发达国家 D.自然资源丰富29、我国耕地和人口占世界的比例是:( )A.10%和20% B.7%和20% C.5%和25% D.7%和22%30、在经济走向全球化21世纪,中国应怎样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 B.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C.实行对外开放,努力开拓国际市场D.不与其他国家往来,依靠本国的力量发展经济二、综合题:1、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A._______(高原) B._______(山脉)C._______ (山脉) D._______ (河流)(2)写出数字代表的城市。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⑤___________(3)黄土高原上最富集的能源矿产是___________。(4)黄土高原从温度带看,属于___________带;从季风区看,属于___________区;从四大区域位置看,位于___________地区;从阶梯位置看,位于___________阶梯。2、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回答:(1)东线从江苏 (城市)提水,主要是利用 作为输水渠道,在 省穿越了黄河;最终到达 、 两个直辖市;中线从汉江上的 水库引水,在河南 (城市)附近穿过黄河,最终到达 直辖市;西线从 、 等河将水引入黄河上游。(2)北方地区缺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自南向北沟通的河流是:A.长江、淮河、黄河、海河B.长江、黄河、淮河、海河C.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D长江、钱塘江、淮河、黄河(4).中线方案由南向北经过的省区是:A.川、陕、冀、京 B.鄂、陕、冀、京C.鄂、豫、冀、京 D.渝、鄂、冀、京(5).中线方案的优点在于:()①建设投资省 ②充分利用地势条件自流调水③充分利用三峡电力 ④沿途人口、城市密集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除南水北调工程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华北平原的缺水问题?4、完成下列问题:(1)填写下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的后果有:① ③ (3)应采取的治理措施有:① ③5、读长江沿江地带图回答:1、A城市是________,是长江与____江的交界处,有________铁路经过。E是________湖,D是________湖。2、在C处建三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峡水利枢纽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长江中游城市群以________市为中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________为中心(填字母)4、在G市发展钢铁工业的资源条件________________,B市发展轻纺工业的资源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防治长江水污染,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措施?6、在长江沿江工业带的城市中,A C 为中心的是_________ _________等工业基地,以B为中心的是______ 、 ______ 等工业基地。7、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还必须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对于人口方面应控制_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_;植被方面要营造 ___________,改善______________;水利方面要____________,增强调洪能力,在工业方面要消除 ______________,保护环境。

上一篇:十二芭蕾公主范文 下一篇:我和我的传奇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