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上青天范文

时间:2023-09-19 18:41:23

白鹭上青天

白鹭上青天篇1

最美丽的白鹭在秋末,一行白鹭飞翔在天际,时而向南,时而向北,在铁一般青山的背景下徘徊,衬着最耀眼的白。能抱一只白鹭在怀中,成了青春时最美的希冀。

缘于工作关系,我的车子有幸经常穿行在青山绿水、袅袅炊烟、绿浪田野间。每天的清晨,呼吸着最为清新的空气,聆听着最可爱的声音,品尝着最为美丽的风景。与最年轻的生命为伴,用稚气的语言与她们交谈,我早已忘记了工作的劳苦与艰辛,忘记了人生的纷扰与名利,忘记了春还会去,冬还会来。

但春还是会去,冬还是会来。当炎热代替了春暖,当寒冷代替了秋凉时,心中不免产生一种异样的情愫。此时,我的车还是如旧的穿行。某一天的傍晚,我的车速慢了下来,我的视线被路旁田野里的小白点吸引过去了。我忘记了我的工作,我把车子停在田野中的小路上,任路上说笑,任陪同的老师指责,我也已忘了我自己。那不是小白点,而是一群,一群白鹭,一群只在诗行中出现过的白鹭,一群曾画在青山之间的白鹭。那是梦,那是儿时最遥远的梦,那是青春时最美的希冀。岁月已老,可梦仍如儿时般年轻——我想拥抱白鹭。

她们似在嬉戏,又似在觅食,浅浅的田水戏耍她们唯一的黑。在春华的艳中,在秋实的黄中,多了这一群白白的鸟儿,实在是大自然的恩赐。先哲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何德何才拥抱这一幅美景。从此后,我每天与白鹭擦肩时,我总会把车速慢下来,只为多看一眼这一群白鹭,只为让那儿时的梦想再清晰一点,再现实一点。

时间演绎,我明白她们飞离的时候越来越近了。我很想拥抱儿时的梦想,哪怕只要触摸一下那白白的羽毛也可。前几天的早晨,我携相机,向着自己的梦想靠近。我蹑手蹑脚地走在田间的小径上,生怕惊吓了白鹭,也生怕惊吓了自己的梦。 越来越近,我的心也越来越紧张,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如年青时看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女子一般,还有点心悸。我不时地用相机拍着,很想定格这永远的梦。白鹭天生丽质,身体修长,她们有很细长的腿及脖子,嘴也很长,脚趾也是如此,她们全身批着洁白如雪的羽毛,犹如一位位高贵的白雪公主。我欣喜不已,仿佛把全部的力量都用在了相机上。不知是相机的咔嚓声打破了田野的宁静,还是我的不期而至让她们感到不安。她们时而飞翔,时而落下,细腻的鸟鸣掠上了天空。

我止步了,我不能这样的自私,我不能为了自己的梦而打破了白鹭的梦。我们的梦很复杂,而白鹭的梦很简单,他们只希望自然地生活在有希望的大自然中。

白鹭上青天篇2

正月刚刚过去,沉寂一个年岁的桐江便睡眼朦胧地苏醒了过来,雾岚朦胧春寒料硝之中,桐江的白鹭便在这时开始了报春的舞蹈。

长脖细腿,白羽飘飘,金鸡独立,美丽的白鹭低头于江中石间海边滩涂之处悠闲地觅食。倘有人走近之时,它便“哗啦啦”有力地振动雪白的翅膀迅速仰天起飞,直冲云霄,单腿忽然变成两根,垂直悬挂于身后,细腿伶仃的白鹭,仙鹤一般掠过天际,让人兴奋激动惊喜不已。

去年在增坪小学工作,“增坪渔火”是旧时“桐城八景”中较为优美的一景。增坪背山面海、山青水秀,竹树环绕、滩涂较广、是桐山溪进入东海的海口。因此,白鹭喜欢聚集在此觅食、休息、寻偶。

每天早晨,骑车经过江滨大桥,一阵阵和煦的江风夹杂着鸟儿的啁啾和鱼儿的雀跃扑面而来,精气神为之一振;远远地便望见了江水当中,滩涂之上那停歇的只只白鹭了。

有的静若处子般,歇于江石之上,一动也不动,让人惊奇:不知何时,江中又添新景,平添众多硕大、雪白而美丽的梨花了;有的单腿独立,昂首立于江水之间,以水为镜,回头低首心满意足地梳理着浑身的羽毛,似青春女子精心打扮,以吸引更多“君子好逑”;有的从滩涂水草中,忽地扑腾着翅膀直冲云霄两翅上斜张开自由自在地滑翔,让观者顿生羡慕之心,希望一飞冲天,自由翱翔;有的徜徉于浅水江石滩涂之中悠闲自在地觅食、追逐和嬉戏,悠然自得,浑然忘我……

令人更加兴奋的是不时可以欣赏到白鹭优美的舞蹈,高超的舞技 。

银衣白裙飘飘,身材修长流畅,长腿长颈灵巧敏捷,灰褐色的眼睛含情脉脉,随着天籁的音乐,伴着江水击打石块的节奏,从容优雅地展开雪白的羽冀,然后轻盈地弹跳,凌空扑转,白鹭们尽情地舞着。

一只白鹭高雅的踮起脚尖,将长喙伸向金色的阳光,一次又一次,踩着华尔兹优美的节拍,与其他白鹭擦肩而过,然后一个华丽转身,深情地回眸凝望,潇洒的在浅水之中奔跑翻腾,掀起一阵阵忧郁的水雾,高傲而又孤独,这是白鹭的单人舞。而双人舞呢?两鹭颈项相绕,四足灵巧地此起彼落,每一个动作都彼此呼应,缠绵绯侧,难舍难分,如拉丁舞者般如影随形,扑朔迷离,足以令世间追爱者为之倾倒。当所有的白鹭一同起舞时,更犹如风起云涌,电闪雷鸣,一场气势磅礴而壮美的集体舞开始了。整个江面都为之沸腾,四溅江水为之鼓掌,摇曳水草更是激动地为之伴舞,江风捋过银衫使之更掠人心魄。

在群鹭的狂欢中,我如痴如醉,如癫如狂,竟也随鹭欢呼,舞动双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成了群鹭中的一只了。

当我从群鹭的狂欢中醒悟之时,才蓦然发觉先前的桐江并无鹭啊!短短几年的旅游城市建设,桐山溪改造,山青了,水秀了,江间的白鹭竟也来了,多了,多如现在令人惊喜的与鹭共舞的局面了。

白鹭上青天篇3

关键词:文天祥;白鹭洲学院;启示

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1-0119-02

千年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中,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概被后人万世敬仰。千年绵绵不绝的江西地方书院中,白鹭洲书院以其浓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和崇尚气节而闻名于世。文天祥与白鹭洲书院,二者在宋理宗宝三年(1255年)发生了交集,这一年,文天祥20岁,入白鹭洲书院就读。尽管在书院学习的时间只有一年左右,然而,文天祥思想抱负的形成,生活道路的选择,与他在书院受到的熏陶教育密切相关,其后来常自称“某青原白鹭书生耳”[1]23。后人访谒白鹭洲书院,诗文多感慨系之:“自昔庐陵地,名贤史册香,文章宗永叙,节义重天祥,滟滟清波漾,振振白鹭翔,江公风范在,千古仰遗芳”。

一、白鹭洲书院的教育造就了后来的文天祥

江西地方创建书院,始于中唐而盛于宋。南宋时随理学的发展,书院逐渐成为学派活动的场所。书院大多是“民办公助”的形式,或由地方政府出面筹建。书院教育采取自学、共同讲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书院教学与官学的不同,在于它的特点是为了教育、培养人的学问和德性,而不是仅仅为了应试获取功名(当然也不反对科举)。

白鹭洲书院由江西吉州知州江万里于南宋嘉熙五年(1241)创办。江万里,字子远,号古心,江西都昌人。他是朱熹再传弟子,出林夔孙门下,“少神隽,性峭直,遇事敢言”[2]22,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正直官员。白鹭洲书院,位于今江西省吉安市(古称庐陵或吉州)东面的赣江中,因其地处江心,双水夹流,早在北宋,人们就借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诗句,称赣江中的这一块沙洲为“白鹭洲”。白鹭洲江水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幽静别致,是求学穷理之佳地。书院创办后,江万里明白,育人目标与教师遴选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他给书院确立了读书做人的标准:要求学子诵书须心领意会,切莫为应付课试而心浮气躁,做人应坦荡廉洁,切莫为贪图名利而丧志失节。在没有合适的人担任山长(书院里主持讲学的人)的情况下,作为知州的江万里就亲自授课。后离任时正式聘名儒欧阳守道做白鹭洲书院山长。此后,接任书院山长的,也都是品德高尚的名硕醇儒,不只山长,邀请到书院讲学的也都是各界大儒名家。自江万里创办白鹭洲书院后,首开庐陵良好学风,使得学子能以读书穷理、针砭时弊、振兴国家为己任,这影响和促进了庐陵人忠直不屈品格的形成。白鹭洲书院开办以来最为成功的是培育了以文天祥为代表的一大批爱国志士,如刘辰翁、邓光荐、罗开礼、刘子俊、王炎午等。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天祥,又字宋瑞,自号文山。南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年)五月初二日出生于江南西路吉州庐陵县顺化乡富田寨(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乡文家村)。文天祥自幼就在父亲文仪“蓄书山如”的“竹居”书斋接受着严格的家庭教育。理宗宝元年(1253年),文天祥18岁,在家乡参加了科举乡试,成绩优异。20岁那年,文天祥因为仰慕江万里而进入其创办的白鹭洲书院学习深造。

文天祥进白鹭洲书院学习时,正值欧阳守道为书院山长。欧阳守道字公权,号巽斋,吉州人,他品行正直,学识渊博,是南宋著名的教育家,曾任吉州白鹭洲书院山长,长沙岳麓书院副山长。在白鹭洲书院,欧阳守道继承并发扬了江万里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品格,坚持倡导务实学风。在欧阳守道看来,把理想寄托于个人入仕而忘记国家民族的耻辱,是气节丧失的表现。他鄙视那种醉心科场,逐名图利的士风,认为学子们如果自幼在这种以追求个人利益为目的氛围中成长,自然为日后不能保持名节留下隐患。假如学子都以科举致仕为治学之鹄的,必将忘记求学之真谛,必然会成欺世之伪士。欧阳守道认为知识分子沦为游末之士、吏青之士与盗窃之士,成为蚕食百姓、鱼肉乡里之人,这是读书人的耻辱与国家的不幸。因此,他在讲学中一边抨击时弊,一边要求学子们培养浩然之气。他认为这种浩然之气人人有之,不必外求,只需内养,它能使人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面对物质利诱和困苦磨难而毫不屈服动摇。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责任感,被深深地烙印在门人弟子身上。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白鹭洲书院一年来的求学,文天祥在经史方面受到了严格、规范的训练。欧阳守道的教益及其高尚道德与精深学识让文天祥耳濡目染,日夜浸润,获益匪浅。其后来在给欧阳守道的祭文中赞扬先生之学“求为有益于世用,而不为高谈虚语,以自标榜于一时”[1]23。可见欧阳守道的思想对文天祥产生了深刻影响。

二、文天祥用自己的言行扩大了白鹭洲书院的声誉

宋代是个奢靡而积弱的社会。尽管当时的科技、文艺、经济非常发达,可从皇帝至士民,都崇尚纸醉金迷、肉林酒海的生活,国防实力却羸弱不堪。尤其到了南宋,国家更是处于内外交困之中。

宋宝四年(1256年)正月,在白鹭洲书院受业的文天祥赴京城临安(杭州)参加省试。临行前,文天祥写了一首《次鹿鸣宴诗》。“礼乐皇皇使者行,光华分似及乡英。贞元虎榜虽联捷,司隶龙门幸缀名。二宋高科犹易事,两苏清节乃真荣。囊书自负应如此,肯逊当年祢正平”[1]24。诗描写作者取得了贡士,但其抱负不在于徒取空名(高科),而是保持住清节。这与一般只以猎取功名为目的的考生相比,确实不同凡响。经过省试,二月初一日,礼部发放初榜,文天祥榜上有名。五月初八日,21岁的文天祥参加了集英殿殿试。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文天祥“读书不忘报国”,面对朝廷的内忧外患,在回答理宗皇帝殿试题中的“人才乏而士习浮”这一问题时,他痛陈时弊,指出了士习不正、气节沦丧与国家人才衰败的重要关系:“何谓人才乏乏?士习蛊之也……士习厚薄,最关人才。今之士大夫之家,有子而教之,方其幼也,则授其句读……父兄之所教诏,师友之所讲明,利而已矣!其能卓然自拔于流俗者,几何人哉?心术既坏于未仕之前,则气节可想于既仕之后……厚今之人才,臣以为变今之士习,而后可也。”这个论述是深刻的:在唯利是趋的教育制度下,有几个能自拔于流俗呢?结果只能培养出趋炎附势之徒,而不是安邦治世之才,只有改变学风才能造就真人才。应该说,文天祥这一番对于人才与教育的论述与其在白鹭洲书院的亲身体会密切相关。从“心术既坏于未仕之前,则气节可想于既仕之后”的论述中,不难看出江万里与欧阳守道的教育思想对他的深刻影响。由于文天祥的“御试策”切中了时弊,提出了改革方案,表述了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是卷古谊若龟镜,忠肝如铁石”[1]32。凭借这篇策论,文天祥被理宗皇帝亲点一甲第一名――这造就了吉州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理宗感怀于白鹭洲书院培养了文天祥这样优异的人才,特御书“白鹭洲书院”匾额赐给书院悬挂,自此,白鹭洲书院名扬全国。

尽管在白鹭洲书院就学的时间只有一年,但书院和先生对文天祥的影响却从未中断。作为江万里的再传弟子,文天祥后来在给江万里的信中说:“某在门墙诸孙辈行中,而所以蒙钧天造就,知爱绸缪,出乎诸先生之右。”[3]95这说明文天祥深受江万里思想的影响。后来江万里任湖南安抚大使时,仍不忘对时任湖南提刑的文天祥进行勉励:“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1]69。江万里感叹自己年事已高,不能为国效力,把挽救危局的希望,寄托在文天祥身上。文天祥没有辜负先生的期望,用自己的言行践行了老师的教诲:在国家危难、外族入侵、人心涣散、社稷将倾的严峻形势下,作为一介书生的地方官,文天祥毁家纾难挺身而出,以九死一生的气概,与元军展开了殊死的斗争。当他不幸兵败被俘,又以浩然正气,顶住了敌人的威逼利诱,死节不降,文天祥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什么是“正气”。正是因为培养出了名动天下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白鹭洲书院后来更是名震天下,与庐山白鹿洞书院,铅山鹅湖书院并称江西三大书院。

在白鹭洲书院的榜样引领下,遍及吉州城乡的千百书院相继建立繁荣起来。在千百书院培育下,“庐陵士子科举成名,学者成林,作家成派,仕宦成群,著述成山,志士成仁,使庐陵文化千年昌盛,成为江西文化的重心所在。因而世人称吉安为‘文章节义之邦’”[4]124。仅南宋宝四年一科,全国举进士360人,吉州就占39人。兹后一发不可收拾,仅状元就出过17名(自文天祥起),进士出过2700名。正如《白鹭洲书院志》所言:“自文忠公创书院,而后制科飙举,名硕云蒸,几宇内之半。”[3]94

三、启示

尽管当代大学面临的现状与古代书院已经大不相同,但在人才培养以及学校发展的目标上与古代书院基本是一致的:那就是争取培养一流的人才,争取成为一流的大学。白鹭洲书院的教育理念,培养了一大批像文天祥这样的爱国志士,影响了一代代后辈学人;以文天祥为代表的后辈学子们所表现出来的浩然正气与爱国之举,对当时社会和后世均产生了巨大影响,反过来又让白鹭洲书院享誉全国。从白鹭洲书院与文天祥相互影响、相得益彰的史实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书院这种中国古代大学形式中,书院大师们的办学胸襟与识见在人才培养与书院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培养出的优秀人才反过来又对书院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这种书院教育对我们当前大学的人才培养与学校发展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一是大学需要洞悉教育规律的教育家以及大师才能培养出拔尖人才;二是好的大学校长能有力地促进学校的发展;三是优秀毕业生有助于提升母校的声誉,大学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校友。

参考文献:

[1]修晓波.文天祥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高立人.白鹭洲书院志[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3]尹波.南宋臣相――江万里[J].文史知识,2000(2).

白鹭上青天篇4

大河向北

我一生未离开过河流,但我从不关注河流的方向。

从西洞庭到东洞庭,这条百里大河纵贯我的故乡。

儿时,我到码头边乘船,先要有小木船递送,穿过洪水泱泱的杨树防浪林,才能登上喘着粗气的慢班船。顺流而下,我不知道它的流向,也不知道它的远方还有多远。

它叫赤磊河,在我成长的版图上,一路向北。

多少次漫步河堤,望河中终年不停的各种船舶,大大咧咧来往,望两岸长堤上的行人、堤坡上的牛羊,都如同老树干上的嫩芽。

因为亲近,我觉得它窄了、细了、静了,甚至于躺在河坡的草地上,感觉大河如同身体中的一脉血管。

人到中年,大河忽地又从我心中复苏:半生的坎坷,无非大河清浪之几行!

在这个壮丽的黄昏,河的上方金鳞闪闪,河堤下是辽阔的平原和村庄。我默立于河岸的水泥码头上,风从河那边吹过来,有点青草、炊烟、米饭的香味。我知道河那边还是平原和村庄。

如果波浪只是河流的心情,不需要倾听,止住一念就能感受河流的深广——在古老的洞庭大水系,哪怕是一截哑河,都是水的精灵,向北,然后改道归于东海!

仅仅是一河之隔,有多少东西从不过河!

这时,我仿佛听到了儿时宏阔的涛声——大河依然向北,我的逝水,在河上方!

资江口

江水千里迢迢,穿过湘西南莽莽大山,穿过湘中漠漠平原丘陵,一路赶到洞庭湖边。

一闻到湖的呼吸,江水就静了,一层层清波列队走进湖口。

迎接她们的是滩头茂密的青草,以及几株残留的杨树桩。

那个老渔夫也走了,摇走一叶窄窄的乌篷船,拖走一挂黑黑的旧网,就像扯去了江口的一块补丁。

远远的江堤上,青青草丛间,矗着一块石碑,石碑中央刻着几个猩红的字:资江口。

这是在提醒不相信的人:看啊,这静的水、深的草、堤脚凌乱的麻石,就是资江口!

一只白鹭从浮云与苇荡之间穿飞过来,谁说她不像一万年前的那一只?

她不一定落在资江口,但一定是来看望资江水!

运河长满水草

那个年代,挖一条运河,只需要一句口号。也许是一万个农民的汗水太咸,运河多年不怎么长水草。

河水清亮活泼,运粮的木船在纤谣的牵引下沉稳前行,浣衣姑娘的长辫柳条一样探入水中,牧鸭人的竹竿,指挥一个大合唱团……

三十年水路,四十年陆路。

当水井和车轮催生新的乡村时代,故乡的运河什么时候成了一条青青的草河:各种水草从两岸拥挤过来,长长的河道只露出零星的水面。

当河水不再需要走出故乡,水草们像当年开挖运河,齐唱一个“绿”字,浩浩荡荡将运河改版!

运河两岸是树林,是人家,是菜地。清晨,河边轻雾缭绕,我看到一个老者在提水浇地。他弯下腰去,草把他淹没;他直起身来,草把他托起。就像河水,涨退之间,都把水草暖在心口。 (下转第108页)

(上接第37页)

岸边还有不少坟地,亡者们年青时一定参加过开挖运河,现在他们都匿藏在草中,像水草一样与运河亲切交谈。

在洞庭水乡,所有水一样的光阴,可以行船,可以长草,都一样恬淡、素净!

午后的羊群

午后,河滩边的小树林里,一群羊在默默吃草。

夏草高出羊的头,小树高出草的头,风高出小树的头,蓝天高出风的头。

所以,羊的幸福还未一层层剥开。

然而,认真吃草的羊群已经完成了对幸福的咀嚼。它们偶尔抬起头,将嘴角的草香撒进小小的一阵风……

宁静的午后,一只羊忍不住咩了一声,只是清亮的一声,就像给时光拉了一下刹闸——那流动的阳光、暖风、草叶都停下来,欢喜谛听。

那样的快乐准是在心中停不住了,像不远处河叉内的红莲,在碧叶间轻轻一闪,就把浅水中的心事透露。

这时候,我们去亲近一群羊,心里不要有金属,手里也不要有花朵,否则,在一只被羊群惊起的蝴蝶看来,都是可笑的!

就变成一朵白云吧,站在羊群的上方,让羊群悲悯我们:喔!还有兄弟,尚在天空寻找青草!

一只白鹭飞起

一只白鹭飞起。

一大片阳光乱了,一大片湖风亮了,一大片水波重新起步。

一只白鹭或许太孤独,它带着原始的光明,在同一片水域飞起、落下,仿佛是一朵忧郁的浪花,让天空和湖水都心痛。

一只白鹭展开双翅,就像光焰忘情地一闪!

我们倾听湖面千年潋滟的行吟,那天的蓝、云的白、水的碧、草的青……是一只白鹭豁亮的音符!

一只白鹭飞起。

空间,好像被撕开了什么。

白鹭想打开一扇门,张开翅膀以后,它发现根本没有门。

它撕开的是胸膛、是天空、是湖水、是草滩,是亘古流动的恩泽。

一只白鹭仍将飞起。

冷冷的月、暖暖的星、失眠的风,梦中的水花,擦亮第一缕晨光,好像是白鹭温柔的翅羽。

白鹭上青天篇5

张志和的《渔歌子》是一首格调、意趣、境界俱佳的词作。这首词的动人之处就在于――既融情于景,又以景写情,在描绘诗情画意的同时,表达作者对悠闲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诵读中了解词的音韵美;在想象中构建词的画面美;于抒情表达中感受词的意境美。紧扣词眼“不须归”,巧抓“白鹭飞”,感悟白鹭所蕴涵的情感美,从而悄然领悟词人所赋予本词的“情”与“志”。

一、诵读诗词,感受音韵美

诗歌和音乐是密不可分的,诗歌宜于诵读。目视其文,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通过诵读,可让学生领悟诗歌美的旋律,融入美的情感,感受美的意境,达到审美愉悦的良好境界。《渔歌子》这一词牌是唐代教坊曲,全首平仄配合协调而有规律,又用四平韵,朗读起来也很顺畅上口。但顺当之中又有变化。因此,在教学中,我以“读”贯穿始终:一读,通过反复诵读,读出词的音韵美;二读,想象画面,读出词的意境美;三读,巧抓白鹭,品出词的情感美。旨在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诵读,让学生走进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之中,悄然领会作者的情感。因此,在学生读准、读通诗词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尝试为诗词划分节奏练习诵读。学生们初步感受到古诗词所具有的节奏感。接着,我按“平长仄短”指导学生诵读,让学生有意把“前、飞、花、肥、笠、衣、风、归”这些字的读音拉长,反复吟诵。在整齐、悠长、和谐的韵律中,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情感的音符,诗词的生命力就跳动起来。学生们读得是抑扬顿挫、有滋有味,不仅感受到古诗词所赋有的节奏感、音乐感,也朦朦胧胧地感受到了词人平和、悠然、自由的心境。

二、想象画面,感受意境美

诗词是情感与意象的完美融合。《渔歌子》这首词,意境很美。作者精心挑选,将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春景图,体现了中国文化殊的美学,也反映出了作者脱俗的意趣、旷达的心胸。因此,让学生想象这首词中所描绘的意境美,感受作者的情感,成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在熟读诗词的基础上,我向学生提出问题:在斜风细雨之中,渔翁为何不须归?经过思考,学生说出种种猜测:因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所以不须归;因这儿鳜鱼正肥,想钓到更多的大鱼,所以不须归;因这里景色优美,渔翁陶醉在美景之中,所以不须归……这一叩问,犹如一把钥匙,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隔阂之门悄然开启,自然而然地将他们带进“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美景之中。接着我请学生静观文字,配乐想象:在斜风细雨中渔翁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美景呢?有的说:在斜风细雨中,渔翁看到了在青青的西塞山前,一群白鹭在自由地飞来飞去。在清澈的河水里,鳜鱼活蹦乱跳。有的说:在斜风细雨中,渔翁看到了在高高的西塞山前,一排排白鹭展翅高飞。春天到了,桃花开了,有的粉如霞,有的红如火,美丽极了。许许多多的鳜鱼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还有的说:斜风细雨中,微风轻拂,粉红的桃花瓣被吹落下来,飘飘洒洒,犹如人间仙境一样……学生们在悠扬的古典音乐声中,徜徉在想象的海洋中,想象西塞山前色彩明艳、动静结合、充满生机的春景图,感受着大自然美丽的风景,不知不觉中进入了美妙的意境之中,体验到了作者当时自由、旷达的心境。

三、巧抓词眼,感受情感美

以诗言志,以诗言情。张志和在词中所描绘的渔夫,实为词人的自我形象。词人不满于官场的浑浊,隐迹于江湖之间,寄情愫于大自然。从词作表层意象透现出来的旷达情趣,又要借助于形象化的艺术画面加以显示。“西塞山前白鹭飞”中,“白鹭飞”振起词意,使画面跃动起来。白鹭,一身洁白如雪,气度不凡,犹如一位高贵的白雪公主。白鹭无暇品自高,在文学作品中,它是纯洁、高雅的象征。在这青山绿水之中,在这蔚蓝广阔的天地之间,白鹭展翅高飞,尽享眼前美景,显得那样悠然自得,那样快活舒畅!词中明写白鹭上下翻飞,自由自在,实为寄托自己无所拘束的情怀。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巧抓词中的“白鹭飞”,让学生展开想象,构建画面,通过“说白鹭,赏白鹭,写白鹭”的梯度设计,让学生走近白鹭,感受白鹭的纯洁高雅、悠然自得。然后适时抛出疑问:春天是个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季节,作者为什么单单只写了白鹭,而不写其他鸟儿呢?引导学生向纵深处进行思考。此时再拓展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白鹭、作者、景语、情语,学生们似乎找到了四者之间的契合点。通过作者资料的介绍,学生从中明白,其实词中的渔翁就是张志和本人,这是他隐居山林的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作者想借描写纯洁高雅、悠闲自得的白鹭来抒发自己闲适平和、自由脱俗的心境。我们看到的诗词,表面上写的是景,其实质上是在抒发作者的情感。学生们顿时明白了词眼“不须归”的含义,领悟了作者的内心情感。

白鹭上青天篇6

王步(1898-1968),字仁元,号长湖、竹溪道人,晚年又号陶青老人,斋名愿闻吾过之斋。祖籍江西丰城,生于景德镇,自幼学绘青花,喜画极为工细的鸟食罐、小文房等。1919年应聘入瓷业美术社担任仿古瓷的制作,朝夕临摹明、清官窑名品,深得古瓷画意构图之精髓。继之同景德镇陶瓷实业名家吴霭生合作,研制青花仿古,大有心得。1926年吴氏病逝,王步始启自身创作之端,采用水墨画的若干技法绘制青花,制作出雅致清新的作品,一洗晚清瓷画的繁琐陋习,为当时的陶瓷艺术界开启了一种崭新的风气。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直至建国前夕,瓷业萧条,青花瓷器产量尤少,王步只得终止探索,改弦易辙,舍青花而从事釉上粉彩装饰。故对于王步本人艺术创作历程而言,1926年至1937年前后的十余年里是他个人青花风格形成并臻于成熟的巅峰时期,由此诞生出许多工笔绘画、极见精致的艺术作品,例如香港敏求精舍会员、著名收藏家关善明收藏的《青花东坡赏研图》瓷板,正是这一时期的精绝之作,是王步青花技艺发挥臻至炉火纯青之化境的见证。

而与之水平相当的此次拍卖的《青花灵禽写生图四屏》亦是当中绝无仅有的隽品,其笔法生动,料色丰富,色泽妍丽莹澈,所绘灵禽四态逼真而富有自然气息,尽融王步青花诸类技巧、特色于其中,堪称独步一时,予人赏鉴之际不禁叫绝。

第一屏:“芦雁觅食图”

画面展示出芦雁觅食浮萍前的瞬间动态,但见芦雁振翅俯首而下,双翅雄劲而轻盈,目光犀利有神,专注水面之浮萍,动态优雅,清逸之气悠然而生。其羽毛以非常写实的手法表现,以青花浓淡的变化突出羽毛色泽与质感的不同,依旧闪现出西洋绘画当中的光影特性。水面浮萍点点,致密而

富有莹澈之质感,与芦草淡淡的倒影相叠,生出亦幻亦真的视觉之美。

王步对布局设计予以巧思构造,以大面积的留白映衬水面的安谧,巧妙将芦草以倒影的方式融入水面从而为主角的出现铺垫了所有的场景要素,更以芦草的密集零乱之姿映衬画面的轻逸飘渺,将芦雁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特性置于眼前。

第二屏:“古溪鹭鸶图”古树之下,溪流安谧,水草茂密。两只雪

白的鹭鸶悠然漫步其中,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止移步悠哉游哉;王步笔下的鹭鸶姿容端庄荡漾出一股仙骨神韵,双双倩影令人神往,展现出“窥鱼翘立荷香里,慕侣低翻柳影中”之诗意。构图虽较第一屏饱满但不凌乱,主次分明,虚实相生,以苍雅的古树、细密的芦草和湛蓝深邃的天际来衬托鹭鸶双双的悠闲与惬意。

所绘鹭鸶形象虽小,有别于其余三屏,然细究之,绝非王步失误,显然王步于此屏之中所表达的是一份意境,由鹭鸶的日常生活所启迪出来的平凡而又宁静的意境,而鹭鸶形象正是此番意境的核心要素,引人遐想而得以体会。

此四屏可谓“质精色良艺美”,质地温润如凝脂,色调清新淡雅,绘画精妙非凡使人领略到王步青花瓷绘的神韵所在,由此可感受王步“青花大王”之美誉绝非虚言。

佳作必为良工心血之凝合,这次拍卖之《青花灵禽写生图四屏》为王步罕见之隽品,如此四屏一套完美保存,甚为难得,当下能求得王步一物已是万幸,何况成套之作更是至罕!检阅已知的公私收藏未见可与之匹敌者,唯是香港敏求精舍会员叶氏攻玉山房收藏王步《四屏三挖青花雀鸟写生图》可以相媲美,叶氏所藏者从未示人,也不曾出版展览。

王步青花艺术的成就在于其娴熟的青花绘制技巧和中国文人画之间的巧妙

第三屏:“鹭鸶夜宿图”

所展示的是鹭鸶“夜宿”一幕:“相聚水为家,机藏浅草,共倚蒹葭。”图中芦草丛密,两只鹭鸶相偎依,闭目安栖,另有一只仰察天空,目光警惕,以防天敌。鹭鸶跟前的水面上映照着芦草的淡淡倒影,皆以凸显鹭鸶的主角形象。其构思巧妙,王步在绘画鹭鸶之时为了避免描绘形象的重复,将第三只值警的鹭鸶绘以白色为主,既如实反映不同的光线下个体的不同视觉差异,又突出值警鹭鸶的形象,生动描绘出鹭鸶的生活实况,此情此景充满关爱与温情,人世间所追求的幸福亦不过如此而已。

凡的昂扬之气,好似英雄独步天下,驰骋江山。

结合,二者不可缺失。其将国画的雅逸墨趣,诗、书、画、印的艺术形式,融入瓷中,运用青料的特性,通过分水技法,构成点、线、面的组合,讲究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挥洒自如,独树一帜。其擅长从美的角度取景,描绘自然景物中精粹之处,加以自己淳朴的思想感情的陶铸,表现出情景交融“雅尚”的境界,此《青花灵禽写生图四屏》每一屏皆予人以无限之美感,其艺术意境深邃,情趣感人,画中每于空灵处见苍润,在疏略中显精致,寓苍茫于清润,融雄浑于冲和,已臻青花艺术之化境。

白鹭上青天篇7

八点过的时候,我吃完早饭,便沿着一条鲜花和绿草护着的小径来到了镇政府后面的田野里。田野里显得空旷,夏日的太阳此时已经升得老高了,不像刚醒过来出山时那么鲜嫩,那么清新,田野里暖洋洋的。如果不下村或进城办事,这片田野是我每天清晨和黄昏必来的地方。

包谷、稻谷,齐戳戳青森森地长满了田野,都出缨窜穗了;红苕、花生、黄豆的藤蔓和枝叶,像一层厚实的深绿色的被子,把地面遮盖得严严实实,寸土不露。山坡上有一片青油油的小树林,是前几年退耕还林时造的,此时正是枝叶茂盛的时候,风吹枝叶脆脆的响,好听极了;一片西瓜地,此时西瓜已熟,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香味;一片蔬菜地,开着五颜六色的小花。然而,最令我惬意的是一块没有耕种的荒地,杂草很茂盛;茂盛的杂草从中突兀着几块大石头。清晨或黄昏的时候,我就坐在石头上,看着田野里景色,进行思索。

但是,这天是个清晨刚刚逝去的时候,我就背着手站着,看雀儿飞翔、蝶儿飘舞。就在这时,两只白鹭落在田野的荒草丛中,开始我并不在意,但过了很久它们还不出来,也无半点声息。这才引起我的注意,我悄悄地走进那片草丛,蹲下身子拨开草丛偷窥它们。只见它们双双并行卧在地上,相互啄着洁白的羽毛,啄累了,它们便头挨着头喁喁私语。一会儿它们又互相啄起对方的羽毛来,如此反复不肯分离。

我轻轻地咳嗽了几声,它们惊恐的目光朝我看来,但没有如我想象的那样,迅疾地离开地面,飞向空中,而是“咿呀—咿呀—”叫着,表示它们的抗议。

我在这片田野或静坐或转悠过无数次了,最喜欢的是四周空无一人的情景,那样就可放纵自己的思绪,让精神驰骋在心灵的家园。很久以来,我一直把这片田野视为自己享受孤独思索人生、构思素材甚至思念我那远在小城的妻儿的领地,容不得任何人侵犯,好在大多数的清晨或者黄昏,这里虽然寂无一人,却有树木、庄稼、鸟雀、蝴蝶陪伴着我,使我并不感到寂寞。

某日黄昏,我来到这片田野时发现一对情侣坐在草丛中说着悄悄话,我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就固执地坐在距他们十几米远的地方看着他们。那时我的思索一片混乱,心情极为烦躁,我感觉到自己的思维空间被人侵占了,孤独的精神家园出现了不和谐的画面。同时在内心深处,我对他们非常嫉妒,那嫉妒源于一个女性——那是我深深思念着妻子,在家的时候,我们经常一起漫步,一边漫步,一边交流感情;可是,此时我却不能与她在这片田野里,交流心灵和感情。我敌视(这是一个多么恶劣的词啊)着他们,希望他们能理解我的心情,尽快地离开这片田野。然而,他们却仍然旁若无人地继续着他们的窃窃私语,还不时地相互拥抱亲吻。好像我根本不存在似的。这还得了!我终于忍无可忍,于是站起来勇敢地朝他们走去……那对情侣十分惊讶地看着我发怒的脸,怏怏不快地站起来走向远处,直至从我的视野里消失,我才静下心来。

现在,这两只白鹭公然侵犯了我的领地,而他们无疑也是一对情侣。看着他们“咿呀—咿呀—”叫着,朝我瞪着不友好的眼睛,我气愤极了。不就是谈情说爱么?!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弯下腰,捡起一块土块,使劲地朝它们掷去;土块落在距离它们一米远的地方,两只白鹭相互凝视了片刻,便毅然双双飞起,朝着镇政府所在地的方向飞去……

我胜利了。但就我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中时,我发现了一只白鹭在飞向天空的过程中,行动十分艰难,同时伴随着痛苦的呻吟。我突然怜悯它来,心头一阵疼痛,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果然,那只白鹭从空中坠下,随着一声悲泣的叫声,便跌落在地上,而另一只白鹭立即回过身来,朝着伴侣跌落的地面府冲而去……

天啊!原来那只跌落的白鹭受了伤。

我走到那两只白鹭曾经呆过的地方,发现草丛中有一片血,一片殷红的血,染红了草,浸红了地……

我惊呆了!

那一时刻,我浑身颤粟着,一种犯罪感遍及我的整个身心。不容多想,我赶紧朝白鹭跌落的方向冲去,在那里一遍遍地寻找,我刨遍了所有的草丛,甚至趴在草丛上寻找,然而我没向找到它们。它们到哪里去了呢?是它们因为惧怕我再一次伤害它们,躲了起来?这时,起风了,我木然地伫立在田野里。我被风包围着,风,就像千万根无情的鞭子猛烈地抽打着我,打得我好痛、好痛,我的泪水悄悄地涌了出来。

本质上,我是一个善良的人啊!可是那天,我却做去了多么卑鄙的事啊!我连一只受伤的白鹭都不能包容,又怎么能包容万物?假如是一个曾经伤害过我的人,我又将怎样面对?

那天的情景就永远如浮雕一样定格在我的脑海里。从此,每天的清晨或者黄昏,当我不由自主地走向那片田野的时候,心灵就再也不像以前那般纯洁、安静了,灵感也滞钝了许多,我的所谓的人生思索和作品构思也就十分艰难了。

每当我置身于那片田野时,我就恍惚听见了那“咿呀—咿呀—”的啼叫声和悲泣的哀鸣声。我在想:那只受伤的白鹭跌落在地面上死了么?而另一只白鹭呢?

白鹭上青天篇8

全诗原文如下:

绝句

作者: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解释:两只黄鹂的鸣叫声在柳树翠绿的枝叶之间传出来,突然一行白鹭排着队就飞过天边。窗台前的西岭山顶还积着几十年的白雪,门前驶过从万里之外的东吴开来的船。

赏析:全诗对仗工整,精致考究,自然流畅,一句一景浑然成为一个整体。景物的描写有小到大,特别是最后一句将视线转到门前驶过的船只,更是使得全诗意境画面豁然开朗,也表现出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开阔胸襟。

上一篇:金钱是不是万能的范文 下一篇:神秘新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