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最遥远的距离范文

时间:2023-11-07 20:40:42

谈最遥远的距离篇1

终于她明白,所有的痴心,都是孤单的,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你不懂我的深情,当你不懂,咫尺就是天涯。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并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你明明知道我爱你却无动于衷。

(来源:文章屋网 )

谈最遥远的距离篇2

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意识过彼此,哪怕自己以为生命也曾经轰轰烈烈,但其实也不过是千千万万个轰轰烈烈中的一个。生活和生命一样在踏着我的身躯,一点一点漫长有序地踏过去。当某一天我冰冷地躺进棺材,我想那时候我的心的距离一定还在我所爱的人那里,依依不舍。

其实距离从出生到死亡,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这些可怜的人类。从不知道万物是何物的春节到洞彻别人心中的污秽。我们一点一点拉开了彼此,或许某个时刻回想起来,已经再也跨不过那高筑的墙,那是用自己的心一块块堆叠的。

我和父母,其实距离很远。从小时候他们手拉手带着我出门去,到后来因为工作的繁忙叫我自己去玩,再到后来留下钱叫我不要去打搅他们。我一个人在房里看书,他们在房外忙碌。虽然只是一扇房门,却把我们的心隔得如此遥远。连我也不知道,我以后是不是也会这样去对待我的孩子。其实最美丽的距离只不过是伸出一只手,可是因为生活,我们失去了。

我和朋友的距离。从大家无话不谈到见了面生疏得仿佛初见,再到后来的形同陌路,容若空气。彼此因为一些可有可无,甚至不知道存在与否的误会开始疏远。而我的生命遥远得足够无数个朋友曾经萧郎是路人。其实最美丽的距离不过是一句话,可是因为生活,我们还是失去了。

在以后甚至未来准备死亡,我们还会失去无数个美丽的距离。为了生活,我们牺牲了很多很多。其实他们还在,爱也还在,只是距离太过遥远,所以看不见朦胧的尽头,是不是大家还是和好如初。

而我们是否曾经拥有,如果曾经拥有,就不要后悔,因为是我们亲手失去了那些距离。或许有一两个下午,也会发现自己还有着彼此,还拥有了失去的距离。

只是失去的裂痕还在。

自己用锁锁住了心,自己越走越远,自己固执得像个老头子,那又能够怎么办呢。

如果一切的一切还有着距离,如果可以自己选择,那我们的距离可以是大地上看似肮脏的土壤,不关于长度和多少,只要不像云和云一样,虽然很干净,虽然看似很近,隔着的遥远从来不曾接近过。

谈最遥远的距离篇3

好的数字电视化共享方案需要做到这几点:

1、不需要移动机顶盒

不需要移动机顶盒是最基本的要求,否则就谈不上什么方便性。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信号传输的问题,如何把客厅机顶盒的信号传输到卧室的电视机上,这需要有相应的解决办法。

2、不需要重新接线

如果每使用一次就要重新接线,这是无法容忍的,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到打开电源就能使用,让家里的老人小孩都能够操作。 文章内容:

3、可远程控制机顶盒

必须实现在卧室自由控制客厅里的机顶盒,就如同机顶盒在你面前一样,否则就没有实用性可言。

4、实现成本低

好的数字电视共享方案应该是用最低的成本解决问题,如果实现成本过高,那还不如另外买一台机顶盒。

方案01有线与无线的结合

数字电视机顶盒通常带有两组AV接口和一个S-Video端子,可以同时连接两台电视机,充分利用机顶盒的两组接口就可以实现数字电视共享,本方案的音视频信号采用有线传输模式,视频信号采用复合视频线或者S-Video线传输音,频信号采用普通音频线传输,两者的成本部不高。如果你的家里还未装修或者正在装修,可以考虑这种方案,但是需要考虑AV插座在墙上的安装位置尽量做到兼顾连接方便和美观。如果是与客厅紧邻的卧室而且机顶盒的位置在靠近卧室的一侧,也可以在墙上直接开个洞,虽然比较野蛮,但算最简单的方法了。

音视频信号传输的问题解决之后,我们就需要考虑如何远程控制机顶盒。方法其实很简单,一个红外遥控信号转发器就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点。红外遥控信号转发器的原理是接收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控制信号,然后转换为无线信号发射出去,远端的接收器接收到无线信号后再把它还原为红外线信号,进而控制机顶盒。在机顶盒看来,和直接用遥控器控制没有区别,红外遥控信号转发器仅仅是扮演了一个控制信号传递的角色。

优点:成本低,效果好,使用最简单

缺点:需要布线

适用性分析:模拟音视频信号最大传输距离根据所选择的线材质量及信号源的强度等综合因素所决定,但距离实在太远的话,信号就会出现明显的衰减,扰的可能性也会增大,容易导致画质和音质劣化。因此本方案主要针对短距离传输,尤其适合与客厅相邻的卧室,布线的难度和成本非常低。

AV线的错设应该注意什么?

本方案的音视频信号均为模拟信号,容易受到干扰,因此在布线时不要和电源线走同一个线槽,一定要遵循强电和弱电分离的原则。如果AV线和电源线槽平行铺设两者至少要保持50cm的距离。

如果机顶盒只有一组AV输出怎么办?

使用三根1转2转接线或者转接头,就可以把一组AV端子变成两组,同时连接两台电视机。

红外遥控信号转发器有几种?

红外遥控信号转发器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有线转发器的接收器可以直接安装在墙上,不占空间,适合正在装修的家庭采用。无线转发器的优点是使用灵活,不需要布线,成本略高。

使用了红外遥控信号无线转发器,机顶盒为什么还没有反映?

首先要确认遥控器本身是否工作正常,其次要确认红外遥控信号转发器是否安装正确。红外遥控信号转发器是由接收器和发射器组成发射器是接收遥控器的红外信号并将其转发出去,通常标有“Emitterer”字样,接收器负责接收无线信号并还原为红外信号,通常标有“Receiver”字样,一定不要把这两个东西放错了地方。另外,接收器的红外发射窗也要对准机顶盒的红外接收窗。

方案02无线输免布线

方案一虽然简单而直接,但需要布线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尤其当两个房闻相距较远时,布线的复杂程度和成本都会急剧上升,而且模拟信号远距离传输后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而方案二则是采用双向无线影音收发器,它利用2.4G无线信号传输音视频,不受空间阻隔,无需布线,使用非常方便。无线影音收发器由一个接收器和一个发射器组成把机顶盒的AV信号输入发射器,远端的接收器连接电视机的AV输入接口就可以了。无线影音收发器是纯硬件设计,使用时不需要设置,打开电源即可。更有意思的是,无线影音收发器可以对多使用,也就是说一个发射器对应多个接收器,如果你在两个房间中都设置一个接收器,那么就可以选择在任意一个房间收看数字电视。

无线影音收发器有两种,一种不带红外遥控转发功能需要配合红外遥控信号转发器才能控制远端的机顶盒,另外一种双向无线影音收发器本身就集成了红外遥控转发功能,只需要把发射端的红外发射窗对准机顶盒的红外接收窗就可以了。因为红外遥控信号的传输方向和AV信号是相反的因此这种产品称为双向无线影音收发器。

优点:无需布线,灵活性极高

缺点:价格相对较贵

适用性分析:本方案采用2.4G线传输方式,信号质量高,传输距离远,可以穿透墙壁等障碍。无线影音收发器本身就集成了红外遥控信号转发功能,可以自由控制远端的机顶盒。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无线影音收发器的传输距离足以满足使用要求,非常适合在布线难度高或者费用昂贵的地方使用。

使用无线影音收发器后电视机没有显示怎么办?

无线影音收发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外观一样,如果接错了就收不到图像。发射器的AV端口标的是“Viedo in”接收器的AV端口标的是“Video Out”,掌握了这个特征就不会把两者弄混了。

无线影音收发器能否用于其他播放设备?

无线影音收发器适用于一切支持复合视频和模拟音频输出的设备,包括影碟机,卫星电视机、摄像机、数码相机等等。只要发挥你的想像力,就可以实现很多有趣的应用。

我想在家里同时使用两对无线影音民收发器,信号会不会干扰?

谈最遥远的距离篇4

近大远小看风景

刘磐幕

宋・许元信

山悬翠幕几千丈,我疑山顶即天上。

扪萝蹑蹬到山巅,犹如平地上青天。

始知天高应无极,幕阜苍苍一卷石。

洞庭八百古所传,对此遥看一镜圆。

当此再上三千丈,那知天下有山川。

《刘磐幕》这首诗的作者叫许元信,我们只知道他是宋朝人,其他信息就不知道了。在《全宋诗》中收录了他的两首诗,这是其中之一,另一首题为《幕阜山》,也就是本诗提到的“幕阜”。幕阜山,在湖南省平江县南江镇东面,海拔1 596米,为湘、鄂、赣三省边界最高峰,风景秀丽。本诗题目说的“刘磐幕”中的刘磐是三国时代割据荆州的刺史刘表的侄子,他曾经率军攻打东吴,与吴军将领建昌都尉太史慈在此对峙。后人把刘磐立营之地称为“刘磐幕”,太史慈驻兵之处为“营幕坪”,“幕阜”之名也由此而来。

吐槽:其实“阜”就是山,估计后人忘了“阜”的意思,于是今天变成了“幕阜山”,幕山山。

作者览胜访古至幕阜山,登上山顶之后产生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想象。往上看,“天高应无极”,往下看,庞大的幕阜山成了小小的“一卷石”,远处方圆八百里的浩渺洞庭湖变成了“一镜圆”。作者非常准确地描写了视觉上“近大远小”的几何学规律。其实,这就是遥感技术的科学原理啊!在天文学上,同样也适用几何学规律,只不过由于天体离我们实在太远,以至于看起来都太小了,遥远的行星、恒星看起来都只是一个光点儿,只有太阳和月亮能够看出圆面。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中秋无月既望月甚佳二首

宋・杨万里

其一

中秋无月莫尤天,月入秋来夜夜妍。

且道今宵明月色,何曾减却半分圆。

其二

月到中秋故故无,今宵月好莫渠孤。

旧传月径圆千里,影落金杯只粒珠。

同样为宋朝人的杨万里,名气要比许元信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他号“诚斋”,是一代诗宗,光流传下来的诗作就有4 200首,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古人云“文章憎命达”,可杨万里诗文写得好,官儿也做得顺,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又受封庐陵郡开国侯。更难得的是,杨万里写的诗语言浅近明白,描写景物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号称“诚斋体”。我们最熟悉的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两首描写中秋月色的诗词同样极具“诚斋体”的特点。在这一年的中秋节,八月十五当天没有见到月亮,第二天月色却甚好。夏历把每月初一称为“朔”,十五称“望”,十六称“既望”,月相变化周期因此称为“朔望月”。这首诗的题目让我们不禁想到有句俗话叫作“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虽然按照日子来算,十五是夏历一个月(29天或30天)的中间,但由于月亮最圆,也就是月亮、地球和太阳排成一条直线的时候,实际上大多数出现在十六。

“月入秋来夜夜妍”,秋季天高气爽,空气的透明度好,大气层对光线的吸收也少,所以秋季的月光显得格外皎洁,大概这也是为什么八月十五的月亮最适宜观赏的原因了。所以杨万里非常豁达地说,十五没有月亮也不要紧啊,“今宵月好莫渠孤”,今晚不要辜负它就好了。孤,通“辜”,渠,是方言“它”。

日月的大小

最后两句诗非常罕见地谈到了月亮的大小:“旧传月径圆千里,影落金杯只粒珠”,以前的传说认为月亮有千里之大,但是落到酒杯里看起来小得像是一粒珠子。这句诗其实揭示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月亮的大小应该怎么形容呢?

对于月亮的形容,常见的“玉盘”或“宝镜”,如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不过,如果我们真的拿一个盘子或拿个镜子来跟月亮作对比的话,会发现其实月亮并没有那么大。其实我们伸长手臂,一个手指头就可以把月亮挡住了,普通大小的盘子或镜子会比手指头大十倍以上。可见这个说法略带夸张,不过由于夜空里月亮最亮,我们感觉上会认为它挺大的。

在天文学上谈论月亮的视大小是用几何角度来描述的。我们伸长手臂,小指宽度约等于一度,而月亮大小其实只有半度。张衡在《灵宪》里谈到,(日、月)“其径当天周七百三十六分之一”(有现代学者认为应该是730分之一),也是半度。可见天文观测不能单凭印象去判断,一定要借助科学仪器来测量。

根据这个数据,结合“月径圆千里”,其实我们可以计算月亮离我们的距离。也就是1千里对应半度的张角,这样可以计算出来距离为11.5万里。实际上,在中国传统天文学“天圆地方”的模型里,认为天的高度是十万里或者八万里,并且认为日月的距离跟天的高度是一致的。(也许,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这个数字就是从这里来的吧,猴哥可是经常上天呢。)

谈最遥远的距离篇5

那时候,我们真的以为月亮伸手可摘。你瞧,它就那么弯弯地挂在树梢,只要我们爬上那棵大树,摘到它如同探囊取物。有时,它会朝着地平线的方向落下去,我们只需走到路的尽头,就能与它如期而遇。年轻的时候,我们没有太空和宇宙的概念,以为世界再辽阔,宇宙再深邃,也不过是在自己的眼底。只要我们能看到的地方,就一定能抵达;只要我们能看到的东西,就一定能得到。

梦想之所以那么迷人,就是因为它看上去从来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就像天空中的月亮一样,从视觉上看,我们与它不过一步之遥。我们心甘情愿被梦想迷惑,为了一弯看似近在眼前的月亮,我们始终都不曾放弃努力,用几十年的时间,朝着一个方向奔跑,比逐日的夸父还执著无畏。

是谁说的?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想说的是,正是有了这个丰满的梦想,生活才充满了光亮,人生也因此多姿多彩起来。梦想很丰满,现实才有了质感。

的确,梦想那么近,其实又那么远,好似捉摸不定。我们看上去一步之遥的距离,可能穷尽一生都走不到头,永远与梦想隔着一条浅浅之河的距离,可望而不可即。

记得学生时代,我们班有个写诗的同学,大家都叫他“徐诗人”,他很享受这个称呼。他几乎整天处在癫狂的状态,动不动就开始豪情万丈地抒情。他的诗写了一首又一首,灵感像火花一样迸发而出。他曾挥着手臂对大家说:“给我十年的时间,我要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青春本身就是一首激情澎湃的诗。

十年过去了,徐诗人在一所乡村小学教书,他写的诗偶发表。又一个十年过去了,徐诗人依旧在乡村小学教书,他写的诗偶尔发表。又一个十年过去了,徐诗人依旧在乡村小学教书,他写的诗依旧是偶尔发表。他没有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那个当初在他看来一步之遥的梦想,或许他真的用一生的时间也无法抵达了。

大家在聚到一起的时候,有人谈起他曾经的誓言。他听了,脸红了,之后又笑了。其实,谁不曾像他一样,欲上青天揽明月,有过那么多高远的梦想。我们幻想登临人生高峰,手可摘星辰,享受万丈荣光。可是,平凡如你我者,大都在岁月的磨砺中收起高高的心性,开始安守一份平淡的日子。最终,那些摘星揽月的梦想成了青春时代的华美点缀,我们平淡到老,安稳一生。

谈最遥远的距离篇6

要说明暗能量情况,必须先从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谈起。他在1915年11月发表的论文中,描述了物质和时空(包括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是用一个重要的方程式表达,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方程。用此方程预言;在一个物质分布大致均匀的宇宙中,空间不可能是静止,不是膨胀就是在收缩。而当时的天文学观测水平,还没有发现遥远星系的运动,看起来宇宙好像是静止的,这就使爱因斯坦感到困惑。为了能说明宇宙是静止的,他没有宣布根据场方程所得宇宙不是膨胀就是收缩的预言,而是大胆地在场方程中增加一项,其系数是常数。它代表宇宙中单位体积包含能量的总和,后来此常数得到公认,就命名为“宇宙常数”或“宇宙学常数”。他在1917年的论文中说明,此常数有一个特定的非零数值,可使宇宙保持静止。

但是到1922年,一位俄罗斯数学家弗里德曼证明,爱因斯坦提出的这种静止宇宙是不稳定的,一点轻微的干扰或波动就会被破坏,使宇宙膨胀或收缩。爱因斯坦先发表申明,认为弗里德曼错了。不久又正式发表文章,收回这个申明,公开宣布弗里德其实是正确的。

对静止宇宙看法的致命打击是在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用当时世界上最大望远镜多年观测的资料,发现遥远星系都在离开我们向外运动,而且运动速度与星系的距离成正比。用公式表达为:v=HD

其中v代表向外运动速度,H为常数,D就是星系同我们的距离。此公式得到公认后,就命名为“哈勃定律”,H就命名为“哈勃常数”。这个定律成为膨胀宇宙的观测证据。爱因斯坦得知后,曾对熟悉的科学家说,他自己引入非零宇宙常数是‘最大错误’,并多次建议取消宇宙常数。但当时不少著名科学家认为不能取消,也许非零宇宙常数有另外的物理意义。果然在70年后(1998年),这个非零宇宙常数,同暗能量挂上钩。

在这70年间,天文学有迅猛的发展。人们还建立了接收天体无线电波辐射来研究天体的“射电天文学”;开创了将天文仪器放到人造卫星上观测研究天体的“空间天文学”等;发现了大量的不同距离的遥远星系和由很多星系组成的集团;又发现很多比一般星系更遥远的天体――‘类星体’,我们能观测到的距离达140亿光年。

现在大多数科学家都支持宇宙起源于大爆炸,在不断膨胀和冷却过程中逐步形成基本粒子、化学元素、化学分子、星系、恒星、行星等。首先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是宇宙大范围空间是平坦或是弯曲的?因为按照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密度较大物体的引力使得附近空间弯曲;但这仅是局部情况,对大范围宇宙空间而言,密度很低,引力弯曲效应可能微不足道。故大范围宇宙空间仍可能平坦,与常人直观感觉一样。这种结论最好有较明确的证据。描述弯曲程度的量是曲率;曲率为正是正向弯曲(像椭圆);为零是平坦,为负是负向弯曲(像双曲线)。1979年,在美国工作的物理学家古思根据直线加速器的实验,提出宇宙大爆炸初期有暴胀期,在极短时间内(不到万亿分之一秒)暴胀1050倍。这个结果经几位科学家做少量补充修正后。逐步得到大家承认。暴胀理论可以说明宇宙是平坦的,曲率为零。

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曲率为零的膨胀宇宙平均密度有确定的数值,称为临界密度。可是由已知宇宙全部物质得到的平均密度,比临界密度小得多:加上所估计的暗物质眉,得到的密度还不到临界密度的1/4。到1990年以后。一些科学家重新提出,若宇宙常数不等于零,它就是单位体积包含的能量大小,可称为能量密度。按照爱因斯坦的著名公式:

E=mc2

其中E代表能量,m代表质量,C为光的速度,即每秒30万千米。也就是说,质量为1克的物质,对应于9万亿亿尔格的能量,则这部分能量所对应的质量也可以为宇宙平均密度作出贡献。由于这部分不是由已知物质或暗物质提供的,因此称为暗能量。它的大小能否由观测资料算出来呢?

设临界密度为D,由已知物质和暗物质提供的宇宙平均密度为A,由暗能量提供的平均密度为B。再设a=A/D,b=B/D。根据现在所知的物质和暗物质资料,可算出a=0.25,问题是怎样算出b值。

暗能量起什么作用呢?宇宙在不断膨胀,由于宇宙内物质(包括暗物质)的相互引力作用,应该阻碍膨胀,故宇宙的膨胀速度应逐渐减小。哈勃在1929年提出哈勃定律时,因星系资料不多,得到的宇宙膨胀速度接近常数。如果用70多年来积累的更多更精确的观测资料,证明宇宙膨胀速度真的在不断减少,暗能量作用就不明显。假如情况相反,观测资料证明宇宙在加速膨胀,则暗能量就起了与引力相反的作用,加速宇宙膨胀。

要证明这点,需要得到更多遥远天体的准确距离。20世纪90年代初,很多人注意到超新星。这是由原来看不见暗弱恒星突然增亮到看见,好像新出现的星,故中国古代人取名为新星:如果亮度增加超过一千万倍,现在就称为超新星。当时在美国成立了两个超新星研究组,一个在哈佛大学,另一个在加州大学伯克立分校。他们互相竞争和监督,同时研究一种特殊类型超新星,它们是由高密度的白矮星(表面温度高,但体积很小的恒星)质量超过临界值时爆炸而成,最亮时的绝对亮度几乎一样。同用观测得到的视亮度比较,就可以算出超新星的距离。两个组独立地用人造卫星上望远镜的精确观测资料,发现了几十颗这种类型的超新星,分布在各个遥远的星系或其他天体中。算出距离后发现,这种超新星的距离比用哈勃定律算出的更远。这说明宇宙在加速膨胀!而且他们还根据膨胀速度的变化,估算出a,b的差值为b-a=0.46。即b=0.46+0.25=0.71。

1998年2月,两个研究组同时公布彼此独立研究的结果,引起轰动。当然这些数值存在一定误差,其中a+b=0.96。同1的差别也在误差范围之内。这说明已知物质、暗物质与暗能量提供的宇宙平均密度,同平坦宇宙的临界密度相等。以后几年用其他的观测资料算出的a+b=1.02,与1更接近。这表明,宇宙是平坦的,暗能量是存在的,而且是加速宇宙膨胀的主要因素。

以上结果还不能算最后结论,需要用更多更精确的观测来证实。即使暗能量真的存在,也还有下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要弄清楚暗能量的实质,它既然不是观测到的物质或暗物质,究竟是什么玩意儿?是一种什么样的能量?

其次是要弄清楚暗能量加速宇宙膨胀的机制,怎样起加速作用?有人认为是一种斥力,因为它与引力作用相反。即使是斥力。也需要建立相应的理论和作用规律。

另外还要考虑以后的变化。粗略看来,随着宇宙不断膨胀,由物质和暗物质提供的宇宙平均密度会不断减小,即a值在减小。但整个宇宙保持平坦,即a+b=1;则b值要不断增加,也就是暗能量增加,更加速宇宙膨胀。这种循环会产生什么后果?

谈最遥远的距离篇7

遥视亿万里

在西方,《敏豪生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其中谈到,有一个人能在千里以外看清柏林钟楼上的一只小小麻雀。这和我国神话中的“千里眼”一样,都是人类杰出想象力的产物。

但是,实际生活却永远是远近地超出了人类的最大想象力。1973年4月27日,美国的一位艺术家英戈・斯旺宣布,他在著名的斯坦福研究院实验室里遥视到了木星,他的遥视结果被报道了出来,以后“先锋10号”太空探测器证实了他的遥视结果,而木星距离地球是6亿4千万公里!1974年3月11日,他又把人们最不了解的有关水星的资料告诉天文学家,当时天文学家掌握的资料与他所见完全不同。可是几个月后,“水手10号。探测到的资料,证明他说的完全正确。不仅如此,这位艺术家还能“看见”太平洋水底五千米的沉船,为美国中央情报局找到了苏联一艘因突然爆炸而沉没的潜艇,打捞到了苏联海军的密码和高级破译机。面目前,还没有其它仪器能够探测到水下五千米深的物体。据说,另一个名叫哈罗德。谢曼的美国人,也有与英戈・斯旺相同的遥视本领。

透视人体内脏

河北有位名叫于瑞华的16岁小姑娘,她能够“看穿”你的皮包,正确指出皮包里装着什么东西。东北一个25岁的妇女牟凤琴,她能透过衣服“看到”别人阑尾手术后的刀痕,或是留在体内的弹片。武汉市11岁的谢朝晖,不仅能看见胶盒,铁盒里的物品,还能指出别人心、肝、肺、胃的位置、大小和颜色,以及别人的肝脏是否有病,胎儿是否在活动,骨头有无折断。无独有偶,美国也报道,有一个名叫黛安的妇女能够透视人体和远距离地诊断病人。苏联的一个姑娘,更说能清楚地看到别人的心脏在跳动,血液在奔流……

心有灵犀一点通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实际生活居然给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这些名句加上了活生生的注脚。

贵州省惠水县有个名叫董长江的孩子,现年只有4岁半,直到一年前才开始会说话。但是,他却有一种奇特的“遥感”功能,不用询问,他能知道父亲董文豹心里在想些什么。例如,在大家的监督下,父亲默默地按测试要求做算术5+914、5×5=25、乘方、开方,然后做更难的代数题,父亲想到哪里,小长江马上就会在黑板上把父亲心里所想的每一个数字连同符号写下来,使测试的人目瞪口呆。

不久前,苏联科学工作者做过一次有趣的测验;让生物物理学家卡缅斯基在莫斯科,演员尼古拉耶夫在列宁格勒,两人相距数千里。但奇怪的是,几乎在同时,尼古拉耶夫就知道卡缅斯基手里正拿着圆规,另一个香粉盒并没有被认出来,可他已经正确地说出了粉盒的许多特征。据说,卡缅斯基有远距离传送形象的本领,可尼古拉耶夫又是怎样接收到这些信息的呢?他的“心灵感应”途径究竟是什么呢?

厉害的生物能

营养性溃疡是一种不好治的疾病,溃疡灶老是湿湿漉的,很难收口痊愈。但是,只要苏联的朱娜・达维塔什维利用手在上面照几下,20分钟内就可使伤口烘干,并且长出表皮组织。

达维塔什维利是位30多岁的咖啡馆服务员,8年前才发现自己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据说,她只要把她的手放在离患病部位12厘米的地方,就能“听和感觉出”患者得了什么病。由于她声名很大,谣传她竟给勃列日涅夫医疗过。受过达维塔什维利治疗的病人说,当她的手在自己身上舞动时,他的头部“热得出奇,象是着了火一样,头也痛得厉害。可后来这些感觉消失了,病也就好了。”苏联科学院的学者证实达维塔什维利有这种妙手回春的本领。

妮艾尔・库拉基纳14岁就上前线作战,曾被德军炮弹所伤。她回忆说:“有一天,我的心情不好,又怒又烦,我向着碗橱走去,不料一个罐子自动溜到架子边缘,然后跌下来,摔破了”。她常常发现,灯光会无端地忽明忽暗,门户竟能自动开关。最初她也觉得莫名其妙,后来她终于明了;那移动物件的力量,就来自她的体内。现在,已有60余套影片记录着妮艾尔的各项试验,其中一次是;把生鸡蛋打破,浸在玻璃箱里的盐水内,然后,她站在离箱数尺以外,努力集中注意,结果远远地将蛋黄与蛋白完全分开了。

在苏联,还有一个名叫瓦连京娜・库拉金娜的女人,假如她正在施展“法力”,那末,谁遇到她,即使相距达两米远,身体也可能被烫伤起泡。还有的人用手指指向植物,就能使植物“增加营养”,植物会长得快而壮实。以色列有个叫尤里・杰勒的“超人”,在19岁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有超乎常人的绝技,比如能迅速找出金属球里装的物品,将遮盖着的图画描绘出来。而最令人惊讶的是,他眼睛里那股神奇的力量。1972年,他在德国的一次表演中,先是全神注视着一把汤匙,汤匙的柄折断了;他又朝着餐叉走去,那餐叉慢慢地弯曲了。在表演过程中,观众的手表莫名其妙地停了下来,有的手表竟被拆得七零八落。尤其难以解释的是,1973年他应邀在英国电视台表演,事后数以百计的观众打电话给电视台,说家里的金属物品有的弯曲,有的折断了,坏了多年的手表不知为什么又忽然好了,而且走得很准……。有的科学家认为杰勒可能是在玩魔术,也有人认为他确实具有“神力”。是神眼还是魔术?人们至今尚未有定论。但科学家研究过许多神秘现象后倾向于认为,这些现象和奇特的生物能有关。根据检查,具有这种奇特生物能的人,两手会发出浅蓝色的光环。据说我国某些气功家“作功”时,也能从身上发出特殊的能量来。

人体的未知数还有90%?

谈最遥远的距离篇8

一、空间的远近

1.空间距离的变化

1.1空间距离由近及远。新海诚动画电影中的主人公往往会出现分别与再次重逢的情形。在《秒速5厘米》中,远野贵树与?原明里在东京上小学时就相知相恋了。然而,由于父母工作的缘故,明里不得不到?木县读初中,两人的空间距离因为现实的无奈被拉开了。但是空间的距离隔不开两人彼此相爱的心,两人依然靠着书信与电话来联系,两个心的距离并没有因为空间距离上的变远而改变。不幸再次降临,贵树也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而将要搬到偏远的鹿儿岛上高中。贵树与明里在空间上的距离再次被拉远。虽然两人之间的联系逐渐消失,贵树依旧对明里念念不忘,以至于陪他整整三年高中时光的女生澄田花苗也被他无视。贵树的心中始终装着明里,没有再接受任何其他女孩。贵树经常一个人独自写着向明里表达爱意的手机短信,却因为担心打扰到明里新的生活,就一直没有发出短信,便养成了一直写没有收件人地址的短信习惯。直到高中生涯结束,花苗看出了贵树的内心真实想法,他从来就没有在意过自己,一直在思念远方的恋人,也就放弃了向他表白的最后机会。到工作岗位后的贵树与公司同事水野理纱交往了整整三年之久。然而,这段恋情依旧以理纱主动提出分手而告终。按照理纱的话来讲:虽然他们两人曾经发过上万条手机短信,但是内心的距离从来没有靠近过。因为距离的遥远并没有使贵树对明里死心。

1.2空间距离回到原点。如果影片只是一味地描述了贵树对明里的不畏空间距离阻隔的思念,那么影片的人文内涵高度就不会显得较有深度,而且和新海诚的成名作《星之声》重复了,没有实现新影片的主旨突破。故在《秒速5厘米》的结局中,新海诚再次缩短了贵树与明里在空间上的距离,安排了他们在小时候常常见面的地方再度偶遇。当两人偶遇时都回头一看,但是飞驰过来的火车挡住了两人的视线。贵树一直等到了火车驶过,却发现明里早已经离开。此时此刻,放在贵树心中的一切心结都被瞬间解开了,他终于明白了明里的内心想法,明里已经放弃了这段曾经美好却有缘无分的爱情,她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两人即使再度重逢,时间也不会因此而倒流,与其面对一场尴尬的双目对视,倒不如将当初美好的共处永远深埋心中,随后重新踏上自己幸福的人生。贵树在影片接近尾声时终于展开了久违的笑容,而他也踏上了寻觅自己幸福生活的道路。影片最后一段的剧情安排令人惊叹,实属神来之笔,新海诚将两人的距离拉近后使男主角懂得了放手迎接新生活。

2.空间与内心距离的反差。新海诚的动画电影中的人物之间总是表现出空间与内心距离间的巨大反差,即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近时,他们的内心距离甚远,而当两个情投意合的人空间距离被拉远后,他们的心反而走得更近了。

2.1空间距离近,内心距离远。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非常近时,并不代表他们内心能靠得很近。在现实生活中亦如此,两位靠的很近,或者经常交谈的的人可能只是利益上的伙伴,也有可能是两人都彼此兼顾着交际的礼节,不想冷落对方,所以才交流。这样的两人即使在一起,尽管表面看起来非常亲热,但是一离开后就不会再会以为对方,不会再有任何多余的情感了,因为他们的内心是遥不可及的,不能触碰在一起。在新海诚的动画电影《言叶之庭》中,女主角雪野百香里是一位高中的古文老师,因为被学校的女生集体欺负而不敢再到学校上班了,还心生了辞职回家的念头,她失落至极,甚至还丧失了味觉,只能感觉到啤酒与巧克力的味道。每当下雨天,百香里就以此为理由翘班,到新宿御苑中的亭子内休息。虽然,百香里老师身边有许多关心她的同学与老师,当她向学校提出离职的时候,还有许多学生簇拥到她身边,表示依依不舍的感情。虽然这些学生看起来与老师亲热,喜欢老师,但是百香里并没有在她们的关爱下找回生活下去的勇气与信心,因为这些学生没有走进老师的内心,不明白她内心的痛苦,无法分担她心中的惆怅。所以,包围在百里香老师身边的学生没有一个人能走进她的内心,他们内心间的距离是遥不可及的。

2.2空间距离远,内心距离近。与百里香老师在同一个高中的秋月孝雄是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年仅15岁。虽然年级非常小,但是由于他的父母离婚,而母亲已经有了男朋友,从来不回家照顾孩子,而哥哥也有自己的生活,所以他已经过上了独立的生活,常年的艰辛生活使他拥有着与他年龄不相称的成熟感。与百里香老师相同的是他们内心都很孤独,两人都会在下雨天不约而同地到新宿御苑中的亭子里。百里香老师不是秋月班上的老师,所以两人即使见了多次面,彼此间依然一无所知,秋月对她的年龄、职业、住处等都不知道。两个陌生人之间却产生了超越年龄、身份的好感,因为他们同样孤寂,两人彼此慰藉着对方的内心。在这一刻,老师不再是老师,放下了老师的沉重负担后,百里香尽情地依偎在秋月的怀中,感受到了来自秋月的鼓励,她重新振作起来,再次踏上了校园,走上了工作岗位。而秋月也不再是学生,他为百里香老师亲手设计了一双精美无比的鞋子,给了她继续走完人生路的勇气。于是,两个原本遥远的陌生人之间的内心贴在一起了,互相温暖着对方受伤的心灵。

二、时间的蔓延

上一篇:难忘的暑假范文 下一篇:最美的时光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