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的资料范文

时间:2023-11-19 07:28:46

趵突泉的资料

趵突泉的资料篇1

关键词:语文 网络教育 创新培养

一、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各种信息以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方式呈现,形象逼真,生动新颖,从而为学生创设了生动、形象、多样化、接近实际的学习情境。网络所带来强烈的外部刺激,使学生处于一种强烈的感受之中,他们在看到情境的同时,脑海里就对它产生了初步的认识。如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我发动学生利用家里的电脑,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从互联网上搜集了各种大自然现象的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料,让他们欣赏、品味大自然的美。同时,我也进行了精心准备,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设计出精美的课件,并适时地在各教学环节当中展现。尤其是在教学学生比较陌生的图片知识和教学中的难点知识时,如“化石”“三叶虫”“为什么说喜马拉雅山曾是一片”等知识点时,作为教师的我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并根据资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特点设计了相关形象、生动的动画片段,通过课件的展示,把抽象的、古板的知识通俗易懂地展现在了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很容易地就理解了这些难点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仅使课堂教学的难点顺利突破,而且还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在这样愉悦的氛围中,大大提高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需的运用事物表象进行分析、综合的想象能力。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和需求,创设愉快的、有趣味的学习情景,从而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

二、以网络为载体,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其资源极其丰富,在互联网上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各式各样、方方面面的信息,从而使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书本内容,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广阔空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由此可知,学习是从疑问开始的。心理学家也认为:“发现问题是思维的第一步,回答问题是第二步。”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媒体,根据互联网中收集的资料,创设各种条件,引导学生在认真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找到解决问题最为简捷的做法。例如,《趵突泉》一文,老舍先生对趵突泉的描写是十分细致和传神的,但是小学生很难从课本图片和字里行间了解到趵突泉的真正魅力。所以,在课前我先让学生对趵突泉提出疑问,如趵突泉在什么地方,趵突泉是什么样的等等,然后把这些问题写在家庭作业本上。然后,我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和学习趵突泉相关的知识。这样通过学生自学,学生对老舍先生的生平以及对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在讲授这课时,我再利用制作的课件,带领学生一起去山东济南的趵突泉旅游,观看趵突泉的美丽景观,同时加上了我的讲解,这样就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泉中冒出的气泡”“泉中涌起的三个水柱”等形象,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浏览了一次泉城。这个过程中,信息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演示图像、声音和动画传递给学生的,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知识进行了有效的记忆。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以提出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辅助学习。同时,教师也要精心利用网上的教学信息资源,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观察、联想、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发挥网络优势,加强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还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从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实施等每个环节,大多时候都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而如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学生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索、积累、筛选有用的学习素材,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学习的方式共享搜索的学习资源,这样不仅节约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增加了课堂容量,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文应用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如在教学《夜莺的歌声》一文前,我发现学生对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背景了解甚少,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是,学生的信息来源之一――学校图书馆这方面的资料很少,因此我直接组织学生上网查询,以苏联卫国战争为线索,上网进行拓展阅读。当学生坐在电脑前,带着各自的问题用心地搜集资料时,就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有了更独立的思维空间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学生的自主精神得到了体现,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活泼了。

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是新世纪人才的最核心素质。创新教育是教学的主旋律。因此,在优化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努力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借助网络技术的强大功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探索欲、求知欲、发展创造力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在创造力的不同层面上得到不断发展,逐渐成为拥有现代创新人格的人!

趵突泉的资料篇2

时光易逝,泉水隋深

八年过去了,留下的是一串串寻泉的脚印和一张张尽显神韵的名泉图片。

《泉城泉韵――济南七十二名泉摄影展》先后在泉乐坊商业街、趵突泉公园、五龙潭公园展出。看到八年来行走泉畔的成果和观众的认可,王晓明欣慰地笑了。

王晓明,省城一位青年摄影家,一位泉城爱泉之人。八年时间,他遍勘济南泉迹,寻访名泉300余处,拍摄了4000余幅图片,记录下10000多字的寻访笔记……

爱泉接为中走上拍泉路

2001年,王晓明遇到了20多岁的陈衍涛老人。老人常年骑着自行车奔波在路上,拿一架相机拍摄济南的名泉。陈衍涛老人说,他拍泉几十年了,有的名泉不复喷涌,有的名泉已经消失,他拍摄的一些图片成为很好的记录名泉的资料。“当时我触动很大,都那么大年纪了,对泉还如此情有独钟。出于一种责任,当时做摄影记者的我也开始陧慢拍起了泉。”王晓明说。

于是,王晓明上路了。他要用镜头记录下济南的每一外泉。

此后,寻访名泉成了王晓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有闲暇时间,他必定背上相机,踏上寻访名泉的路途。每到一处名泉,他用镜头定格名泉的迷人风采与独特神韵,用镜头记录下泉水人家生活的场景;每到一处名泉,他还遍访居民,了解名泉的来历和关于名泉的美丽传说。

8年时间弹指一挥,王晓明的足迹遍及济南大大小小的泉,他经常自己驾着车,穿行在市区以及章丘、平阴、长清的山间野地、泉水泽畔。上万公里的路走下来,总共拍下300余处泉水。有名的、无名的,大的、小的、城里的、乡村的……

“望着洗印出来的每一幅关于泉的照片,心里那个恣啊。”王晓明称,耗费大量精力拍泉的过程虽然很辛苦,但其中的快乐和欣喜更让人欣慰,过后回忆起来感觉余味无穷。每次驾车行驶在寻访泉迹的路上,心里都像吹进了一股股温润的春风,那分不老的心情就像去赴一个美丽的约会。王晓明说,正是出于对名泉的热爱,激励着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将泉城的文化风貌百过镜头刻进了记忆里。

融进情感拍出不一样的泉

说起来有点风花雪月的味道,可真正拍起来,一年四季地坚持着,则需要很大的毅力。

有时候,一个泉需要去拍很多次,才能达到效果。王跷明说,夏天的泉、春天的泉、雪后的泉都不一样,需要一次又一次拍摄,才能表现其各具特色的神韵。比如说,拍趵突泉,春天,有柳枝吐绿的衬托,能拍出趵突泉的“生机勃勃”;夏天,泉水喷涌量大,能拍出趵突泉“水涌若轮”;秋天有金黄树叶的映衬,能拍出趵突泉的“雍容华贵”;冬天,泉池水气袅袅,能拍出趵突泉的“云雾润蒸”……

拍摄名泉还需要长时间的仔细观察,才能捕捉到动人的画面。王府池子北岸,居民临泉而居,是典型的泉水人家的代表,王晓明多次到王府池子拍摄反映泉边居民生活的照片,一直感觉不理想。2004年的一天,他照样背着相机来到王府池子北边的张家大院,他看到两个老人正坐于石桌旁喝茶聊天,旁边小女拉一把二胡,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王晓明立时举起相机,将这一充满生活情趣的动感画面拍摄了下来。“泉水易得,生活亦无处不在,而泉与生活情趣的结合,瞬间意蕴的捕捉则需要摄影家的些许灵性才能得到。”

如今很多人在感叹当年的“家家泉水,户户杨柳”早已不复存在,王晓明说那是“缺乏了解,这些老济南的泉城特色如今依然生动地‘活’在民间,只是少些而已,但只要你细心去观察、去体味,浓浓的泉情泉韵依然撞击心头。”

拍泉拍出沉甸甸的责任

泉拍得多了,就好似一下子有了那么多可以把涵言欢的“朋友”,可以与之欢乐、与之哀愁,而对于“朋友”的命运,王晓明也开始关注起来。前几年济南拆迁特别多,有些泉被埋了、毁了,每一次,王晓明都感到好以一个朋友突然离他而去。

2003年,县两巷拓宽,一居民院子里的鉴泉被埋掉了。鉴泉被埋掉后,已经没有人知道它的确切位置。几经打听,王晓明终于找到了鉴泉原来的主人――山东艺术学院的老教授单应桂。在单应桂的带领下,他终于找到了泉的位置。之后,他又把鉴泉的详细隋况弄得一清二楚:上世纪20年代,单应桂外祖父张印干将自家院子里的一处泉眼取名为鉴泉。由于“鉴泉”已经被另外一眼名泉所用,2005年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改名“步月泉”并列为被保护名泉之一。

每当有泉消失,王晓明都感到莫名的惆怅,好像多年相伴的老友突然故去,忍不住哀婉叹息。“这些年来,有几十处泉已经彻底消失了,我拍的那些照片也就成了绝版,永远不可复制。”说这些话的时候,他脸上显出落寞的表情。

拍泉的时间愈久,对泉的了解愈多。对泉的感情也愈深。王晓明发现很多济南人对于泉水缺乏基本的了解。“人们经常逛趵突泉,却不知道趵突泉是谁给它起的名,住在黑虎泉边,却并不知道黑虎泉的来历。很有必要让大家加深对济南泉文化的了解。”也正因为如此,王晓明在拍摄名泉的过程中,采访专家和居民,记录了10000多字的寻访笔记。

趵突泉的资料篇3

趵突泉西侧南北走向的是花墙子街,剪子巷,其东西两侧分别与篦子巷、盛唐巷、五路狮子口以及大,小板桥街相连。花墙子街早先以手炉,香炉、蜡扦等铜锡业著称,篦子巷以竹木制梳篦和作针线活的顶针为特色,大、小板桥街则是做纸盒子和白铜首饰的业户聚集地。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街长不过200余米、街宽也只有4至7米的以制作剪刀出名的剪子巷。

剪子巷的格局形成于明中叶,繁荣于清康熙、乾隆时期。到了清末,这一带已是真正的繁华之地了。这时,山西交河和北京东郊以及本地章丘的铁匠纷纷来到济南,多集中在剪子巷内,多时近20家,主要制作剪子,菜刀、锅,铲、勺,铁柜、水车及锄、镰、锨、镢等小农具。我小时候铁作坊的生意虽已落败,但街两旁的青砖黑瓦或青石垒砌的两层房舍中除了住家就是一个挨一个的铁匠铺,或前店后坊,或下店上宅。老式的店门白天四敞大开着,店有多宽,门有多阔。门口都是早上卸下的一扇扇门板,到了晚上打烊后再一扇扇上上。铺面前各种五金工具琳琅满目,码放在货架或案板之上。

打铁时,铁匠炉子在手拉风箱吹动下炉火通红,青烟缭绕。一件件被烧得通红的铁毛坯放在铁砧子上,由一人用大铁钳夹着铁块,另一人或抡大锤或举小锤敲敲打打,叮叮当当、火星四溅,富有鲜明的节奏感,常常引得好奇心很强的孩子们驻足观看,大人们不叫是不会自己离开的。

剪子巷由清一色的石板铺成道路。街的四周有众多泉眼,皆属趵突泉泉群。花墙子街路西一酱菜铺的北邻的北煮糠泉(今杜康泉),水势十分旺盛,清冽甘美,全街的居民来这里取水饮用,城内的一些商家和住户也来此用水车或肩挑扁担取水。原花墙子街57号院内的登州泉、87号院内的“花墙子泉“与街西万竹园内的东高泉,望水泉和白云泉一道,形成暗渠,一路北流至西护城河。因这一带地下水位高,泉水丰沛时暗流涌动,走在街上便会听到地下的流水声。既使不下雨,一块块青石板的缝隙中也常常是溢流出的清泉水,打湿行人的脚面。在这条街上,晴天晾晒被泉水打湿的鞋是家家户户的常事。走在巷子里的人要看着地面,否则就可能能踩到石板缝中溢出的泉水里。一些孩子在巷子里踢足球,球总是湿乎乎的。

已故台湾著名作家、美食家唐鲁孙在他《济南的泉水和鱼》一文中记述了作客济南的短暂经历,文中写道:

“城南有条叫’剪子胡同’(即剪子巷)的路,不论天旱天雨,这条街总是积水盈寸,路人都得自两旁骑楼下绕道而行。当年张宗昌为山东督办时,曾命人在剪子胡同加铺一层三寸厚的石板,怪的是三寸的石板铺上了,水却依然漫出一寸多。这石板下的泉水,夏季凉透心扉,可冰水果;冬季蒸汽迷漾,有如温泉。掀开石板,水中密密长满绿如青苔的长水草,成群的青草鱼悠游其间,其肉既鲜且嫩,毫无腥气,其外观与台湾的草鱼类似。我的朋友王筮谦曾任山东电报局长,他家就住在剪子胡同。有一回我在他家做客,他带我到后花园,吩咐用人把花圃中的石板撬开一块,只见其中泉水淙淙,垂手一捞便是两条生蹦活跳的青草鱼,那情景真是又有趣又神奇呢!”

当年老残是从南门进得城来,在王府池子、曲水亭一带发出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感叹。如果他能到剪子巷一带转一转,更会觉得他给济南的定义一点儿也不为过。

与剪子巷相连的大板桥街和小板桥街的西头各有一座石桥,又因桥的结构均为用大石板块铺成,故而被称为“大板桥”和“小板桥”。大板桥又称广会桥,是单孔小拱桥,半人高的桥栏杆的抱鼓石上有精细的雕刻。为了便于附近居民下河洗衣、洗菜,昔时在桥边还铺有通往水面的台阶。在清末府城墙还没有开通坤顺门之前,城里人要想去趵突泉,必须出西门,途经广会桥;西南关的人进城,这桥也是必经之地。

大板桥百米之外,是几乎与水面平行的小板桥。小板桥不起拱,原名众会桥,“众会”和“广会”的含义相似,也一同将这里的水巷、小桥、流水和人家联系在一起‘,会聚成老济南特有的市井风俗画卷。当你走到这里时,但见小桥拱背,小河淌水,小女人捣衣浣纱,小孩子水中嬉戏,加之走街穿巷的锔盆子锔碗的小铜锣声、挑担子卖豆腐的梆子声、以及拉水车的驴叫声与铿锵的打铁声混响在一起。那美妙的景致比起江南来毫不逊色。恰如明代济南诗人王象春《齐音》中那首题名为《北溪》的七言绝句所描绘的:

“一曲溪流一板桥,浣衣石面汲泉瓢。家家屋后停织女,树底横舟手白摇。”如今,“广会”与”众会”的桥名渐渐被人们遗忘,但大板桥和小板桥却始终是“老济南”们解不开的情结。

旧时的趵突泉周围是商贩云集的街市,也是打把势卖艺的、说书唱戏的“杂八地”。南面又有药王庙,遇有药集,人山人海。加之剪子巷经花墙子街南通人气鼎盛的劝业场(后来称国货商场),剪子巷曾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由于途经此地的人多,巷子里还有一些规模不大的旅店和餐馆。解放后,街北首与共青团路交界口处还设立了济南火车站售票处,预售两天以内的火车票。很多济南人都有到剪子巷排队买票的经历。至今这里经过翻建的楼房,仍是济南地区客票中心代售处。

趵突泉的资料篇4

每个校区风情各异,满满都是青春的回忆。如果山大搬迁,那些属于校友们的“山大记忆”是否将失去依托?“山大迁校”成为广大市民热议的新闻之时,本刊记者探访了山大的各大校区,力图呈现一份2017版的山大不动产地图。

半个世纪的名校坐标

假如时针拨回到上世纪50年代,山大地图上我们只能看到济南中心校区和洪家楼校区两个坐标。

洪家楼老校区,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5号。1958年10月,山大迁校至济南,就在这个古老的院落里扎根,旁边便是建于1904年的洪家楼天主教教堂。洪楼教堂成为老校校园中最具标志性的景观,被评为20世纪中华百年建筑经典,并赋予了校园独特的人文气息。

山大外国语学院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在山大学子拍摄的众多校园风景中,洪家楼教堂是上镜率最多的。尤其是在冬季雪后的夜景中,从山大校园中仰望,教堂在冰雪的映衬下展现出童话般的轮廓,就像美轮美奂的中世纪古堡”。

作为山大使用时间最长的校园,该校区最早为始建于1936年的教会学校――济南私立懿范女子中学,由美国的天主教玛利亚修女会所创办,其主要建筑为教学楼、学生宿舍和修女院,均采用灰砖,坡屋顶上覆以红瓦。不过,现在洪楼校区大部分建筑是后来山大建造,历史并不算久远。目前包括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等等。

由于该校园内花木繁多,被学生形象的称为“植物园”。此外,该校区位于济南洪楼商圈,周边有银座、大润发、乐购等大型商超,各大银行聚集,公交线路丰富,一直以来都是地产商们争夺的黄金地段。据了解,学校附近的广厦聚隆广场均价1万4,此外,金桥国际、路劲东城等楼盘均价也都在万元以上。

洪楼校区一直有老校的叫法,与老校对应的新校就是现在的中心校区,位于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2009年改为现名。两个校区相距不远,共占地1600亩。

据山东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山大自青岛迁校到济南之后,从1959年开始兴建新校舍,到1966年“”前7年,共建成文史、化学两栋教学楼,6栋学生宿舍,3个食堂,13栋教工宿舍呛筒糠指ㄖ用房,总面积五万平方米。

现在的中心校区是整个山大的核心所在,该校区聚集了山大最引以为傲的文理学科学院总部和山大的行政中心、地标建筑、重点实验室。

2月15日,记者从山大北路走进中心校区,道旁的参天古木传递着山东大学百余年风雨的沉淀。沿路东行便来到山东大学体育馆,该馆为乙级体育馆,集体育项目比赛、训练和群众体育锻炼、师生集会等功能为一体,总座席数为7263个,设有32个观众出入口,并设有标准游泳池一座,篮球训练馆两座及中央比赛场地一处,可供国内大型赛事使用。

再往前走就看到齐鲁新地标知新楼,知新楼高139.1米,由A、B、C、D四个区组成,总建筑面积127455O,是山东大学建校历史上体量最大、高度最高的建筑。知新楼有藏书几十万的蒋震图书馆、山大最舒适的自习室、各种学术或思想上的饕餮讲堂。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知新”二字出自于《论语》“温故而知新”句,同时也寓意《礼记・大学》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意境。据悉,钟楼在每天的八点、十二点、十八点分早中晚三个时段整点报时的同时,也会同步播放一首精选的中外名曲,四年一循环,让每一位山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经典,陶冶情操。

对于每个山大的学生甚至老师来说,中心校区还有一处“神一般的存在”,那就是小树林,学名“文渊林”,它坐拥校园主轴线弘德大道西,西邻文史楼,东毗老图书馆,占地约3000平方米。小树林以近百棵参天白杨围聚而成,林中还点缀着数张桌椅。“刚开始建设时,这里还是大片农田。记得最早的一张关于小树林的照片,是一群穿着五六十年代绿色军装的学生在军训,到现在有50多年的历史了吧。”一位山大教授告诉记者。颇为感动的是当小树林修剪时,有一位老师带了一截树枝回家,作为纪念。

从趵突泉校区到千佛山校区

山大趵突泉校区位于济南市文化西路44号,背面隔文化西路与齐鲁医院相对,南面隔经十路与泉城公园相对,东邻山东省中医院,西邻南圩子壕,占地约1400亩。若单纯按时间算,山大最老的校区是趵突泉校区无疑。趵突泉校区1952年以前为教会齐鲁大学,整体设计建造于1904年,历经十几年建造完工(包括齐鲁医院)。最老的一栋楼建成于1893年,此栋楼在建设之初即作为教学楼设计,这在全国大概也是最老的。

20世纪30年代老舍从英伦回国后,曾执教于齐鲁大学,并在教书之余写过不少关于济南风土人情的散文,在发表于《齐大月刊》上的《关于济南之六:齐大的校园》中曾这样描述:“齐大在济南的南关外,空气自然比城里的新鲜,这已得到成个公园的最要条件。花木多,又有了成个公园的资格。确是有许多人到那里玩,意思是拿它当作――非正式的公园。”

趵突泉校区整体设计者为美国Perkins Eastman 建筑设计事务所,由美国工程师佩利姆(G.H. Perriam)设计,巧合的是,一百多年后山大青岛校区的整体规划也是找该事务所做的。现任Perkins Eastman 建筑设计事务所主席的祖父即为当时趵突泉校区的设计者。

主校园教学区南北轴线长达200多米,轴线最北端为办公楼,最南端为康穆礼拜堂,往南两侧依次有考文楼与柏根楼相对、葛罗神学院与奥古斯丁图书馆相对,六栋建筑围合成长200米,宽100米的中心花园,八条卵石铺成的道路呈放射性布置,为西方园林式布局。校园内的主要道路均以两旁栽植的花木命名,由北向南为杏林路、槐荫路、丹枫路、松音路、青杨路、长柏路。

1952年齐鲁大学解散,文科并入山大,2000年合校,山东医科大学并入山大,趵突泉校区也正式划归山大名下,称山东大学西校区,2009年5月4日改称趵突泉校区。2013年,包括趵突泉校区的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1905-1924年)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样在2000年合校大潮中并入山大的还有山东工业大学,也就是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位于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千佛山对面,南北校区被经十路隔开。校区占地面积 1763 亩,建筑面积 43万平方米。工科是该校区的主要特色学科,其中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电力系及其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在千佛山校区走一圈就会发现,整个校园就是贯彻了对称的和谐。自动化系的四号楼和电力学院的五号楼、机械和材料学院的六号七号楼,这四座苏式的老楼都是东西完全对称的,后来的九号、十号教学楼也是对称的,甚至篮球场和排球场,都是互相对称的,更不要说后来才建设起来的主楼和东西配楼了。

在校内体育场,一位正在健身的孔女士告诉记者:“住在一路之隔的历山名郡小区,我们经常到学校操场锻炼,还办了学校食堂的餐卡。”在孔女士看来,千佛山校区位于济南市中心,“衣食住行都很方便”。据了解,孔女士2009年买房时,小区房价在7000元上下,如今均价已经过了30000元,并且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将来这一片如果再建新的小区,价格至少得3万吧?”这个校区的1763亩若不保留,也是房地产商眼中的黄金之地。

“用于置换”和即将“归还”

在山东大学一系列迁移校区的消息之后,当属兴隆山校区和软件园校区的校友们反应最大。据了解,目前学校的基本思路是,原有兴隆山校区部分土地房产用于置换、租用的软件园校区归还济南市高新区。

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又称山东大学南新校区,位于济南市南外环路南侧,占地面积1153亩,2004年建成使用。2月16日,记者来到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尚未开学的校园中空无一人。兴隆山校园内有美丽的人工湖,四季有绿,花香袭人,锦鳞悦目。

2008年,王娟(化名)考入山东大学国贸专业,被分到兴隆山校区。毕业后,她又在山大合作的山东高速和山大道路桥梁研究中心工作,如今她就职的技术中心就在山大兴隆山校区内。从2008年至今,王娟一直生活在“兴隆山校区圈”。

据王娟回忆,当年刚入校的时候,校区周边的配套跟不上,“简直就像山沟沟一样。”直到2012年之后,兴隆山校区才渐渐繁华起来。“尤其这一两年,高架修好之后,交通就非常方便了。” 现在兴隆山校区周边有商场、华润商业综合体、公交线路,甚至叫外卖都很方便了。

2014年,王娟与爱人在距离学校不远的领秀城买了房子,当时均价9300元/平方米,现在已经涨到了一万八九。如今,与兴隆山校区紧紧相依的中铁十四局开发的兴隆山庄,均价在一万至一万二三。而紧邻兴隆山校区的华润置业均价则在一万九到两万之间。一位房产界人士向记者透露:“有开发商已筹划在兴隆山校区开发楼盘。”相关数据显示,济南鲁能领秀城占地5000余亩,而山大在济南的六大校区占地6000余亩,假如全部用于房地产开发,相当于再建一座领秀城。

不过,对于山大公布的校区选址,王娟基本持肯定态度。“章丘那边挺好的,因为我老公是章丘人,所以我经常去绣源河那边,景色很好。如果地铁开通的话,对学生来说也比较方便。”上学期间,因为所修的课程,王娟经常要在周末穿梭到山大在济南的其他校区去上课。“包括社团活动等,非常不方便。所以如果能最大限度将校区合并,对于在校生来说是好的。”

山大最小的校园当属齐鲁软件学院 ,面积仅有400亩,是济南6个校区中最小的校园。

软件园校区以前是个职专,后来被山大租下,2001年建成山大一个校区。计算机和软件两个学院迁入,初名山东大学齐鲁软件园,经常被外人误解为专科,于是2009年更名山东大学软件园校区,该校区位于济南市舜华路中段。

近年来,山大软件园校区的周边地价随着商圈的开发不断攀升。截止到2016年中旬,山大软件园校区周边楼盘的均价在一万每平米左右。而来自搜房网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该校区周边,位于舜华路东时代总部基地以北的龙园小区别墅均价已经超过1万3。

与王娟同年进入山大的老袁在山大软件园校区度过了两年的求学时光,就读经济学专业,是2+2留学班的一员。2010年6月底,她顺利考入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此后一直“想跟同学们回母校聚聚”,如今看来,“如果校区卖给了开发商,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让老袁印象深刻的是,软件园校区一进大门直通教学楼的楼梯,还有校园内那几栋砖红色的大楼也成为老袁记忆深处最温暖的回忆。

62个足球场与最年轻的校区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创建于1984年,规划用地1600亩。是山东大学与威海市政府联合共建的多学科、开放式、综合性大学校区。

据该校宋乐永教授回忆,三十年前的校园,到处还是树丛和杂草,人烟稀少,除松树外草木一片枯黄,偶尔还有野兔与黄鼠狼出没其间。曾任该校宣传统战部部长的董以山老师在其撰写的《董千里记事》也有过这样的描述:“好在威海市已为大学修了一条由市区通往校区的土公路。那土公路出威海市经神道口南首,在荒原上一直西伸到毕家疃村后,再向北海边拐去,向北500米左右,在一处养貂厂西首又向西拐去,经过一座刚修的跨过一道港叉的短石桥,便进入校区。越过一片布满荒草的滩涂和沙地丛林,那尽头便是所谓的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了。”

1987年,首批学生入校,在校学生150人,教职工170人,学校只有一座教学楼(文学楼)。据相关负责人给出的数据,那时学校建筑面积25815.94平方米,相当于4个标准11人足球场的面积。截至2013年,学校建筑面积达443720平方米,相当于62个标准11人足球场的面积。

学校现有10个学院和2个教学部,44个本科专业,61个硕士专业,23个博士专业,涵盖文学、艺术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和工学等七大学科门类,已形成了培养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留学生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此外,山大威海校区的天文台,和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并列,是中国的三大天文台。

处于鳌山湾畔的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是山东大学最年轻的校区。2016年的大年初七,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工程开始筹备启动。2016年6月29日,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学生公寓工程全面竣工。70天后,第一批“住客”,即当年录取的生命、环境、信息、计算机、法学、政管六个学院的新生就入住了。

2016年9月,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正式启用,之前在济南的生命学院、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环境学院、法学院、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等6个学院和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等8家科研机构整体搬迁到青岛校区发展。

青岛校区规划总用地3000亩,教工住宅规划总用地720亩。2月14日19时许,山东大学通过官方微信消息表示,主校区的建设对青岛校区的发展进程没有影响。青岛校区二期工程将于今年开工建设,2020年之前全部完成。

趵突泉的资料篇5

关于地下水位的升降对泉水的影响,随便一个济南人都能说个通透,专业程度直追专家。

吃饭的时候嚼上两根章丘大葱,在济南人看来那是很高级的享受。

济南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更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在历史上,济南文人辈出,济南人长期受到传统文化熏陶,显得敦厚阔达,但又极好面子。一城的泉水,给了济南人得天独厚的美景与资源,也让他们精擅菜肴,烧得一手好鲁菜……

敦厚重义的“硬骨头”

虽然济南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和其他能称为“古都”的城市相比,总感觉少了些什么——究其原因,济南虽然在历史上是天下名邑、北方重镇,但却从来没成为一朝一国的都城,撑破天也不过就是一省首府,所以总是缺乏那么一份“王者气度”。

尽管如此,济南也有着自己的特点。作为齐鲁文化的中心、儒家文化的诞生地,济南历史上最不缺的就是文人,从唐朝开国丞相房玄龄,到著名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再到元朝散曲家张养浩、明朝“后七子”之首李攀龙,都是从这座不是国都的城里走出来的。千百年来,济南人受到太多优秀的诗文熏陶,显得敦厚阔达。

在为人处事上,济南人总是显得很厚道,有些憨憨的意味。任何地方的外地人到了济南,都会受到热情对待。即使在公共场合有什么磕磕绊绊的矛盾,只要说上几句好话,济南人也会不了了之,绝不会不依不饶地揪着不放。如果要问路,不管费多少口舌,济南人也会对你说清楚。做小买卖的也随和,商品让你随便摸,不会跟你斤斤计较……归根结底,孔夫子的“仁义”二字对济南人影响深远。

济南人好面子,爱讲究身份等级,相当在意名誉和表面形式的东西。在济南人看来,义气和面子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有时候宁可在经济上吃亏,义气和面子也是决不能丢的。谁要是在这上面和济南人过不去,绝不会得到好脸色,不仅会挨骂,甚者直接就掳袖子上来动手。这种重义轻利的脾气,让济南人成为不折不扣的“硬骨头”。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到,田横守济南,率五百壮士拒不降汉,最后拔剑自刎以保忠义;明朝时的铁铉,在济南城大城门上设铁闸,差点砸死朱棣,被俘后骂骂咧咧地用背影对着这位永乐皇帝……为了纪念他,济南人还在大明湖畔修建了铁公祠。

济南老城西门里篦子巷的“贾家楼”,就是当初瓦岗寨“三十六友”的聚义处;五龙潭畔还有秦叔宝的老宅,“罗姑泉”旁是冷面寒枪罗成的故居……这些节臣义士、草莽英雄无疑都是济南人“硬骨头”的最好写照。这就是老话说的:自古以来,济南城不出响马,就出英雄。

一脉清泉养活一城人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句话用在济南人身上是最合适的。济南被称为“泉城”,拥有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等七十二名泉,城中心更有泉水汇聚而成的大明湖。这一城的水,自然就成了济南人赖以生存的资源,甚至有人说济南是“一脉清泉养活了一城人”。

说到济南的众多泉水,最出名的要算趵突泉,老舍先生的同名文章尤其让人印象深刻。但实际上,趵突泉并不只有趵突泉一眼泉水,而是由漱玉泉、马跑泉、金线泉、老金线泉、花墙子泉、柳絮泉、洗钵泉、无忧泉、望水泉、白云泉等一系列泉眼组成的。现在,这些泉眼都被一个公园圈起来,供人游玩观赏。

趵突泉名气虽然大,但如果说到和济南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程度,却远不及南护城河上的黑虎泉。黑虎泉是免费对公众开放的泉水,泉水旁用告示标明了允许接水的时间,它和附近的琵琶泉、白石泉等组成了一个泉群,是济南人接用泉水的重要地方。多年以来,济南人都有接泉水回家喝的习惯,他们认为自己取回家的泉水,喝起来清冽甘甜,比任何矿泉水、自来水都要好喝。所以在黑虎泉周围,你经常会看到很多老头老太太,拎着大桶小壶在泉里汲水,准备带回家饮用。也有不少豪爽的年轻人,直接抄起瓶子灌满,“咕噜咕噜”一口气喝个干净。

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济南城还有不少专门靠卖水为生的“水夫”。这些“水夫”每天都早早地赶到泉眼旁取水,然后走街串巷把泉水卖给那些不能自己取水的人家和店铺。如今济南城的东南方向,还保留着一条叫做“水胡同街”的巷道,就是当年“水夫”们进出取水的地方。

除了水夫之外,泉水还养活了其他行业的济南人。在黑虎泉的琵琶桥西边,有一眼泉水直接就叫“豆芽泉”,顾名思义,以前这一带的豆芽作坊,都是用这口泉水来发豆芽的。在护城河的泉水边,当然少不了渔夫的身影,此外许多磨豆腐、做粉条的济南人,也大多会选择靠近泉水的地方扎下自己的营盘。

泉水对济南人生活的影响,几乎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以至于济南本地的媒体都会在头版刊登当天的地下水水位情况,而这也是济南人每天必看的信息。关于地下水位的升降对泉水的影响,随便一个济南人都能说个通透,专业程度直追专家。更夸张的是,济南市政府在城市预警系统里,甚至有一套“泉水预警”系统,每当水位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相关部门就会启动“源头灌溉”、“人工降雨”等措施来保护泉水的充盈。

大葱甜沫造就的鲁菜香

山东人喜欢吃大葱是出了名的,而作为山东首府的济南,对大葱的嗜好更为强烈。济南市的章丘县盛产大葱,济南人管那儿的大葱叫章丘大葱,也称“北方葱王”,吃饭的时候嚼上两根章丘大葱,在济南人看来那是很高级的享受。

大葱之外,济南人还喜好吃甜沫。但济南的甜沫比较特别,是济南人所独创,叫做“五香甜沫”。五香甜沫看起来很浓稠,有些像粥,是用小米粉、青菜叶、盐、花生、红小豆、豆腐泡、粉条等食料做成,然后胡搅一通,是个不折不扣的大杂烩食品,很符合济南人混而不清,大大咧咧的口味。

据说清朝时,乾隆和纪晓岚游大明湖,乾隆曾出一上联:“咬口黑豆窝窝,就盘八宝咸菜,可谓岗赛(好);纪晓岚对的是:“吃块白面馍馍,喝碗五香甜沫,不算疵毛(差)”。这黑豆窝窝、八宝酱菜、白面馍馍、五香甜沫都是老济南城的小吃,虽然上不得台面,却是济南人生活中最常见、最离不开的食物。

甜沫之外,草包包子、油旋、散子、鲁味斋的扒猪蹄都是济南有名的小吃。不过,爽快利落的济南人,更喜欢的还是呼朋引伴,叫上三五个知己好友,去街角小摊烤上几串烤串和大梁骨,然后点一堆扎啤,谈笑无忌,很有一股水泊梁山众兄弟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味道。不过要问济南小吃最多的地方是哪儿,济南人肯定撩着指头跟你说:“芙蓉街”。这条清末民初建造的老巷子,云集了小丸子、云南米线、北京爆肚、炸鸡、奶茶、臊子面等全国各地的小吃,是济南城里年轻人最常去的地方。

虽然小吃众多,但济南城里真正闻名的,还是鲁菜。作为鲁菜的发源地,济南的鲁菜可谓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典型,曾在清末民初一度称霸北京城。那时候但凡北京城上得了档次的馆子,都会有从济南请来的大厨子坐镇操刀。早些年,济南城内还有号称“四大鲁菜馆”的饭馆,不过可惜大半在历史中由于各种原因没落。如汇泉楼的“活鱼三吃”一度名闻省内外,但却在后来被拆除,并入饭店;燕喜堂以各种汤菜见长,不过后来经营不善,卖给了银行,也就这么名存实亡了……

如今的鲁菜,虽说不复当初的兴盛,但在济南城内却依旧流行。济南人提到鲁菜,都会哈哈大笑着自豪地说:“还是鲁菜好吃”。就拿老城区县东巷的崔义清鲁菜馆来说,虽然只是由两开两进的老房子装修而成,面积也不大,但店内做的“糖醋黄河鲤鱼”和“清炒里脊丝”却堪称一绝,每天到这里吃饭的人摩肩接踵,就差不能踏破门槛,而且一般都得等半个多小时才会有席位。

趵突泉的资料篇6

美丽传说,结识“济南兔子王”

相传古时济南疾病蔓延,月中捣药神兔于中秋之夜口噙药饼下凡,将仙药撒至济南72口泉眼中,济南百姓自古饮泉水而生,药随泉水流遍泉城,病者饮下融仙药的泉水后不冶自愈,后人为感念神兔,便用济南北郊的黄河泥为神兔塑像并膜拜,这就是关于兔子王起源的美好传说。

杨峰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从小听着“兔子王”的传说长大。在他的概念里,济南的“兔子王”有很多泉城特色。过去中秋节圆月时,济南家家要摆月饼、水果和兔子王。那时人们有购买兔子王馈赠亲友的习俗。从小爱玩泥巴,经常看着爷爷做泥人的杨峰,谈起怎样和“兔子王”结缘时一笑:“我早就忘记为什么了,就是从小特别想拥有一个。”从中学时代,就一直有个关于兔子王的影像在杨峰的脑子里徘徊。每当过年过节,少年杨峰的身影总是会出现在老济南天桥周围的街道胡同里,寻找着济南兔子王的美好踪迹。杨峰毕业后从事设计装潢工作,淹没在了商业社会中,追寻纯粹创造和设计的梦想被无情打破。但关于“兔子王”的梦想一直萦绕在大脑中,也鼓动着他寻找有关兔子王的资料和书籍。工作之余,他尝试着设计兔子王的草图,一有时间就描描画画。

探索之旅艰辛依旧坚持

在内心深处那分对传统文化执著以求的促使下,杨峰开始了他的“兔子王”探索之旅。1993年,一心弘扬泉城文化的杨峰就试图创作出既有济南地域特征,又富于时代感的旅游纪念品。他尝试制作趵突泉微缩模型,却还是觉得无法代表老济南的文化风貌。

经过无数个日夜思索后,他找出了中学时代好友送的一块上好泥料,开始“泉城兔子王”泥塑的创作:没有网络,鲜有书籍,看到一幅相关的草图都惊喜万分。终于,杨峰推出了兔子王的定稿——新一代济南“兔子王”的代表:兔子王、兔小儿、兔妮儿、兔宝儿。慢慢地,杨峰不断创新,兔宝中增加了“鼓乐兔宝”和“击鼓说唱兔宝”;兔王中又增加了“黑虎泉兔子王”和“卧牛泉兔子王”……作为“七十二泉系列”中的兔子王,每尊均能展现该泉的特色且作品背面还题有咏泉古诗和绘有泉名印章,亦可算作集诗书画印于作品一身,凸显济南特色文化。杨峰创作的“泉城兔子王”系列作品处处烙刻着济南这座古城的文化印记:金盔金甲的兔子王,外着锦袍,身插护背旗,持玉杵携金钵,端坐在祥云上;祥云下是以趵突泉等名泉为代表的泉水景观……2008年春节,杨峰在济南芙蓉街上开了属于自己的店面,专营“泉城兔子王”,成为这条老街上别具文化气息的一处风景。

“每个人都可以是文化的传播者。我最想做的,是让济南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我们宝贵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技艺。”他认为,中国民俗文化扎根于人民生活之中,传统文化是否得到弘扬,在于是否融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传统文化之美,是经过一代代艺人的实践、探索,一代代认同、确定之后沉淀而来的。

“兔子王”艺术:生命因追逐而精彩

作为文化载体的兔子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用兔子王感召人们找寻自己内心深处对历史、对故去时代的缅怀。如今,杨峰创作的兔子王类型多达十几种,每一个兔子王的制作需经十几道工序三十多个步骤。“每一件作品的创作都融入了我的心血,我是在用心创作,你看这些可爱的兔子王是不是印着我的影子?”从一个传说出发到目前承担着传承泉城文化的重担,无论是杨峰本人还是兔子王,都在彼此的磨合中发展。面对下一步兔子王的走向是否会贴上商业标签的问题,杨峰表示,“不论商业标签如何粘贴,兔子王的精髓依旧是文化和艺术的载体”。

趵突泉的资料篇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科书编者”是阅读教学中对话关系的新成员,这就构建出师、生和教科书编者两方面对实施教学及落实教科书设计的责任关系。而落实责任的最佳方式就是沟通与合作,沟通的前提是理解,双方的“隔空对话”甚至更进一步的“亲密接触”就此展开。

一、从“听话”到“交流”――教师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指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是对教师正确、科学使用教材的基本要求。而在实际教学中,教科书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针对新课标的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设计意图与内容要求,结合学校、学生和教师自身的实际和优势创造性地用好教科书,是落实新课标要求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与保障。

从当下的教学关系和教学过程来看,教师与学生谁更早接触教科书,谁更准确或从某个角度能够更深入、更发散地理解教科书已经很难界定。但是,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作为教师一定且首先要树立这样的观念:要更加积极,尽量全面、深入地研究和理解教科书。努力构建与教科书编者的联系,展开对话和沟通成为教师需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从这一角度阐释,教师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可以进一步分为深入理解编者意图和创造性使用教材两个层面。

(一)深入研究内容设计,准确理解编者意图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教科书编者的意图是通过教科书中的单元导语、课文插图、注释、课后资料袋、小练笔、课后练习等体现出来的。这些或多或少的文字,或大或小的图片,或充分或简洁的习题,分别传达着不同的信号和目标意图。教师要仔细研读每一处的资源,努力思考编者意图,并在这一过程中与编者尽可能深入地展开“对话”。这样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出真正能够落实目标的教学过程。反之,如果教师不明其意,不知其理,以其昏昏,当然不能使学生昭昭。

《太阳是大家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七组的首篇课文,也是一首诗歌。新课标明确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本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题也提示了“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还要背下来”。所以,笔者在备课时首先认真分析和结合以上两点要求,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所体现的快乐氛围,领悟诗歌大意,并背诵课文第二小节。笔者在教学时还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增强朗读兼理解的实效性。如在第一小节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在第二小节让学生自主设计朗读形式,快乐朗读,并领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在第四小节中,笔者特别强调让学生轻轻地、慢慢地读。在整个过程中,每一次朗读都是学生自学自悟的过程,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充分感悟。有了充分的朗读,学生的背诵便不再困难。

(二)科学理解教科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话的前提是平等,对话的实质是心灵的沟通。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仅仅理解和落实编者意图,只能是“我(教科书编者)说你(教师)听”,就完全称不上是真正的对话。对于课程目标的落实任务,教师与教科书编者其实是处于同等地位的,这就构成了对话的基础――平等。教师如果能基于课程目标,根据本地、本校、本班实际,合理地选择教材内容,进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直接参与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构建,教师与编者真正的对话关系也由此建立。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主题选编课文。这组课文中包括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单元训练重点首先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了解大自然给人的启示”。根据单元重点,笔者首先在分析教科书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采取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思路,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对比课文,梳理本单元课文在内容与表达上的异同点,适当拓展训练,学会单元整合对比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科素养和学科学习能力。具体操作如下:

(1)学习本组导语,明确本组学习任务。通读本组课文,学会课文的生字词,整体扫描,初步了解这四篇课文的内容。

(2)精读课文《自然之道》,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先把整篇课文读一遍,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精读文章的每一部分,了解每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什么;最后再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想一想,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接下来自主学习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学会运用连接各部分重点内容的方法概括课文。

(3)学习精读课文《蝙蝠和雷达》,掌握抓住课文重点语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然后对比阅读,对比三篇课文的异同,归纳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4)自主学习《大自然的启示》。对比四篇课文的异同,总结比较本单元课文,落实本单元训练重点。

重组后的教学策略和过程,在符合教材编者意图的前提下,更尊重了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使得教学有教师的典型指导,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总体的宏观把握,有重点的逐个击破;有现有经验的应用,有高层技能的引领。这样的教学策略逐层深入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使其能够形成终身受益的素养和思维方式,最终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也更加扎实地落实了课程目标。

从上述过程不难看出,教师对教科书内容创造性的重组是一种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策略,而这一策略的展现就体现出了“交流”与“对话”的价值。只有有价值的交流,才能形成双方有意义、深层次的“对话”。

二、从引领到自发――学生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

教科书编者精心编写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备“教”和“学”两个方面的价值,教科书不仅是“教本”,更是“学本”。其实就学生的本性来讲,他们是很愿意参与到与教科书及编者的对话活动中的:当新课本发到他们手中的时候,几乎没有一个学生拿过来就放进书包里,往往都是饶有兴趣地翻一翻、看一看,这就是对话的前提。但是,仅仅有意愿是不够的,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和引领接下来的对话的意义和价值,将“无意”转化为“自觉”,让意愿的效用更大化、最大化。

(一)看得更多――引导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和关注教材

许多教师在教学前都会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包括认字读词、朗读课文等。这些只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语、课文插图、“泡泡语”、课后练习题、资料袋等,先全面了解每一课、每一单元的所有内容,哪怕只是表面的了解,仅仅是“脸熟”而已。但是就是这种“脸熟”,已经构成了深入交流和沟通的基础。而且这种更广泛地看、有目的地看,将原来无意识的“随手翻翻”转化为清晰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让学生明白看中的别有洞天、学中的曲径通幽。在此基础上,教师更要善于在教学前、教学时和教学后将这些关注点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让广泛的看发挥更广泛的学习效用。

(二)走得更远――鼓励学生更广泛地选择和拓展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中“教材编写建议”的第9条提到:“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这里的开放性和弹性包含内容,也包含目标。学生各有特点,能力各具千秋,相同的内容对于不同背景和经验的学生来说,接受的程度、理解的深度、达成的精准度都是不同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依据这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目标。我们在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一课的课例研究中,就试图清晰、明确地体现这个要求。

编者在课后“阅读链接”中补充了《威尼斯之夜》,意在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再次感受原文人、事、景结合描写的表达方法。教科书设计的课后“小练笔”要求:用一段话,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某个物,要写出特点来。我们认真揣摩编者的意图,反复思考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不可以不选择“阅读链接”中的《威尼斯之夜》作为对比阅读的对象呢?如果不读此篇文章,又有哪些是更合适的呢?有没有一种途径可以更好地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将课文与拓展结合起来,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呢?通过与教研组其他教师的讨论,大家达成一致:独具特色的小艇是威尼斯的象征,而趵突泉则是泉城济南的骄傲。将《威尼斯的小艇》与老舍笔下的《趵突泉》做对比,可以使学生发现两篇文章表达方法的不同。于是,笔者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在深入理解、对比阅读的基础上,初步领会作者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并尝试方法的迁移。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就会发现《威尼斯的小艇》是将人、景、风情结合起来写的,而《趵突泉》只进行了景物的描写。这时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学习《威尼斯的小艇》的这种表达方法来写趵突泉的特点,可以写哪些方面的内容呢?这对生长在济南的学生而言并不是陌生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已是习作成功的一半。以口头交流为基础,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笔下的趵突泉就较好地将人、景、风情结合在了一起。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学生实现了对学材的选择和拓展,真正发挥了教科书与学生对话的作用,在达成课程目标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趵突泉的资料篇8

济南南湖玉露茶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经过多年不断探索发展,生产的“南湖玉露”、“泉城红”、“泉城绿”等系列产品逐渐成为济南的一张新名片,成为泉城印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南湖玉露茶得到大家的认可,获得很多荣誉,被评为“山东省消费者满意品牌”、“泉城口碑茶王”、“好客山东旅游商品十佳品牌”,同时还成为第七届国际园博会指定用茶、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指定用茶。

茗茶香,飘万里

南湖玉露茶叶基地地处济南长清及周边山区和泰山山脉,区域内气候四季分明,早晚温差较大,土质水质优良,具备天然的有机茶产地环境。良好的气候条件使茶叶鲜叶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汲取充足的养分,因而茶叶叶片肥厚,茶原料采用一芽一叶初展鲜叶,成品紧细显毫,色泽翠绿,冲泡后滋味鲜醇,香浓持久。

南湖玉露茶的主打品牌是“泉城绿”、“泉城红”系列,原料均精选一芽一叶初展鲜叶,泉城绿采用不发酵加工工艺精制而成,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醇厚,香高持久,饮之回味悠长,沁人心脾。泉城红采用全发酵加工工艺精制而成,汤色红亮,滋味醇厚甘爽,鲜嫩甜香。

济南有茶园,何必下江南

济南南湖玉露茶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于2013年下半年已经完成“泉城茶博园”规划方案,并投入施工。茶博园根据园区功能定位、建设任务和思路要求,运用都市农业生产、生活、休闲、生态理念,并考虑园区的自然资源因素,形成“一坊、一馆、一心、一街、一带、二环、二场、六园、七区多点”的总体格局。

园区以“茶能降魔,乃作道祖”为建园主旨,融合茶文化和禅文化,适当掺与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利用长清茶深厚的茶叶文化积淀,引导游客体验种茶、采茶、制茶、品茶等茶乡文化生活,感受茶艺、茶经、茶道的浓郁氛围,获得独特的身心放松、提升精神修养、提高生活品质,形成“茶业+旅游业+文化体验”的生态观光茶园模式,着力体现“济南有茶园,何必下江南”的建园理念。

有实力,魅力自然绽放

公司秉承“品泉城绿茶,交天下朋友”的经营理念,着力发展茶经济,大力弘扬茶文化,突出发展特色农业观光茶产业。公司采取“公司+科教单位+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市场”的综合发展模式,规划在未来几年内建设一万亩有机茶园,让几万茶农长期增收致富,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逐步满足泉城人民对本地高档优质茶叶的需求。

上一篇:第一演播室范文 下一篇: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