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民与妻书范文

时间:2023-11-27 15:00:29

林觉民与妻书篇1

这封信最让我感动的是开头的第一句话“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时,泪珠和笔墨齐下。”对我的感受是林觉民在开头时就告诉其妻子,直抒胸臆,表达了他对其妻子不舍却不得不离开的心情。

《与妻书》语言很真,富有感情,很快就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场景——林觉民是含泪写着《与妻书》的;而妻子看《与妻书》时,哭红着的眼睛,时不时哭着,一手拿着书信,而另一只手却用袖口擦着时不时从眼睛里流出的滴滴泪珠,抽泣着,而在她身旁的孩子也在哭泣着,哭红的眼睛很让人心疼,林觉民的妻子还怀着孩子,还未出生,但我却似乎已经感受到了她肚子里的孩子也在一边听母亲诉说,一边也在哭泣,而林觉民的父母也在一旁哭得已经不省人事了。这便是我读《与妻书》感受最深,最真的感情了!

当然,在我的脑海里浮现的也不止这几幅,也有林觉民和妻子相爱的场景,在画面中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十分幸福。真让人羡慕嫉妒恨啊!但我同时又为这个结局感到可惜和惋惜,对上天的不满,为什么结局是这样的?真让人为之一颤。

在林觉民的笔下,有句话让我很深刻:‘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我而死。’其意思为:与其让我先死,不如让你先死。当我刚看到这句时,有些惊讶。但后来才理解涵义,发现她其实是为他的妻子着想的。好感人啊!

最后林觉民是为了国家而牺牲的,我也理解他的做法,在那抗日时期,在国家和家庭之间,他毅然的选择了国家,因为他知道没有国家,就没有家庭,这也是为了千千万万的家庭着想啊!看出他伟大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也有他身为中国人的那种伟大的爱国精神,深值我们去学习!

林觉民与妻书篇2

在开幕时已经放映过的《与妻书》,在国产影片竞赛单元放映时,依旧座无虚席。导演王小列和演员肖聪及其制片人蒋译霆在影片后出席见面会时,在场的观众面对影片也给予了肯定。但是在接近尾声时,也有激动的观众提出了质疑,认为影片冲淡了爱情的主线。但这部影片背后要展现的内容绝对不止爱情这么一点点。

【大主题和新尝试】

接受采访时,王小列导演谈到一个真实的事件:在广州一处公园,林觉民烈士拆除后的头像被遗弃在草丛中。当年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除了林觉民,如今已经再想不起其他人,而被大家记住的林觉民,也是因为中学课文中那封感人的《与妻书》。而让人重新想起当年的英雄,也是片方和导演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所以,这种从小焦点切入的大主题使得整个影片跳脱出来一个纯粹的爱情电影,而展现新旧年代中,国人浓重的家国情怀。

谈起《与妻书》,很多媒体和观众都把它定义为“穿越电影”,但是不得不纠正一下,这不是一部穿越电影,而是所谓的“戏中戏”。女主角夏珊沉浸在那段历史中,把自己当成了陈意映,也就是这样一种错位,将那场战役从一个女性的角度展现给观众。

观众的第一反应都是这部《与妻书》的取材角度非常独特,大家已经习惯了从第三方的角度看这个历史事件,却从来没有人切身的站在一个悲伤的、失去爱人的女性角度来解读整个事件。而导演也在片中做了新鲜而大胆的尝试,运用动画手段来表现人物的心里活动,虽然在两次观影会后,观众对动画的反映贬大于褒,导演也决定在正式上映的时候剪掉动画部分,尊重观众的选择。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这种做法还是很值得敬佩的,因为首先勇于尝试就是一种值得鼓励的行为,无论成败,只要敢做,就是迈出了第一步。其次,尊重观众的反映,就是尊重了整个电影市场,这是一个电影人应有的姿态。

【备受争议的电影】

很多观众就是冲着《与妻书》这个装载着太多情绪的主题而来的。大家满怀期待的不仅仅是一部影片,更是对一种纯粹理想主义的致敬和追忆。也许因为《与妻书》的文字太没,在大多数人的想象中《与妻书》应该是唯美和浪漫的,至少也应该类似《秋之白桦》或者《山楂树之恋》的影像风格。而王小列导演的《与妻书》让人熟悉却又陌生。情节在现实与过往之间交错,让观众的情绪也随之投入和抽离,这是一部着眼于历史,却又跳脱出历史的影片。

选择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制片方考虑更多的是影片题材本身就是与青年相契合,而获得如此多的评论和意见,却是意料之外。较之其他影片,《与妻书》大概是争议最多的一部了,在佩服导演和片方的淡定的时候,也能看出来,这部凝结着全剧组工作人员心血的影片着实是被认真对待的,只不过有时候,认真的听取意见也会被非议,甚至不如那些早已策划好宣传策略的,迎合大众口味的,单纯为了收获好口碑而作的影片。

【历史与现实】

之所以大学生观众关注《与妻书》,除了那段历史留下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更能激发大学生情感的是浓厚的家国情怀。演员肖聪扮演的文盛开,是林觉民的好朋友,也是热血、进步年轻人的写照,相比理想主义的林觉民,文盛开身上有着当今大学生的影子,包括台词,放到现代剧中也是社会现实的写照。历史就是这样,不断地重复,周而复始,但是却不断进步。

制片方和导演其实都在传达热情与积极的精神,这也是中国年轻人一代接一代所传承的内涵。大学生即将面对社会所带来的所有负面影响,但是热情和进步却始终是年轻人内心应该保有的一种精神。《与妻书》题材和剧本,可以说从投资方到演员都是非常认可的,这样一个汇集着众多共同点的影片,也是中国电影人理想主义的一个写照。

都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也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认真的剧组也能直面观众的非议和面对影片自身的不足。很显然《与妻书》也是敢于面对各种挑剔的眼光和负面的非议,而从导演到演员都具有相当的勇气和倾听的姿态。我们也不妨带着宽容的心态来看待这样一个勇于把自己一片赤诚之心完全展示给观众的影片。因为毕竟肯带着吸取意见的心态来面对观众,这样的影片少之又少,这样肯担当的勇气也是少之又少。

林觉民与妻书篇3

学生时代正是看书的黄金时期。有的学生看了许多书,往往是“只知外表不懂内涵”,过分追求语言的华丽而思想内容空洞的书不会使人进步。当然看这些书的人也不会“达理”。常常在生活中“我行我素”。

另一些人从亲朋好友处得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他们把这些付之于行动了。当这些人看书时,会看到书里有他们的“影子”,他们的思想也渐渐升华,心灵也变得净化。

当前的应试教育使一些学生喘不过气来,尤其是中、高考对学生犹如“两座大山”般压在学生身上。毕业班的学生尤其有这种感受:一本本的习题书,一张张的习题卷,已使人心力交瘁,何况这种情况正渐渐向非毕业班蔓延。在这样的形势下,有必要谈“知书与达理”的关系吗?再谈也是无济于事呀!

我们没有能力去回避中高考,我们也知道学习是“苦海无涯”的,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发现在细微处也体现了能使我们“达理”的东西呢?

学习不能太功利,在语文的课本中有许多值得回味的文章,其中蕴含着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比如林觉民的《与妻书》,在当时的战争背景下,林觉民与他妻子之间的爱情,林觉民诉爱妻之情在信中具有充分体现。我们学习课文的目的就是汲取精神。像林觉民临死之前还如此惦记着妻子,还不让人感动吗?而感恩之心是我们每个人所必备的。

所以,“知书”的过程中可以达到“达理”的效果。即便是抱着功利的心态也如此。

现在有这样的一种状况:一些“知书”的人却做出一些违背道德的事,而且自己还未意识到这一点。今年夏天,上海正在大力整顿行人闯红灯这一陋习时,一位拥有大学文凭的女士竟然在犯错的前提下暴力抗法,最终她受到了刑事拘留的处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在一生中必须阅读书籍。如何将书中的精神真正地体现在生活中是一个很难做到的事情。我们有时候会想:就犯这一次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一次犹豫也就算了,但是两次、三次、四次……长久下来就形成思维的定式,自然就会犯错。

林觉民与妻书篇4

他曾在副厅级领导岗位工作了11年,先后获得省优秀共产党员、省青年改革开放立功标兵、全国高新区突出贡献个人等众多荣誉。然而,在亲情关系的处理上,他却严重超出了法律允许的范围。他本以为可以承担起男人的责任,结果却给各方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

把感情交给未婚妻,把金钱交给前妻。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政府原市长助理王雁为了补偿妻女,疯狂受贿近500万元,心甘情愿地把每一分钱交给即将分道扬镳的妻子。他以为这样就可以完美地尽到男人的责任,却不料事与愿违:他最终无法让深爱他的未婚妻穿上美丽的嫁衣,而他的前妻从此只能留在异国他乡。

忽视家庭经营,愧疚成了受贿借口

1955年出生于青岛的王雁,与妻子林云原是山东省青岛市建设银行的同事。1985年,30岁的王雁调到市外经委外国管理处任处长。他准备外派时,已是建设银行中层干部的林云被安排在青岛进出口公司。

此后的十几年里,王雁工作很忙,林云因从事外贸工作常驻海外,两人没有筑起属于自己的爱巢,一直挤住在林云的母亲家。

王雁以为洁身自好就是表达男人对妻子的爱与对婚姻的承诺,忽略了妻子的事业心。林云原本也有雄心壮志,只因为丈夫职务不断升迁,她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遵守回避制度。王雁将全部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无视情感丰富的妻子对丈夫时间、精力还有温情的需求,也看不见妻子幽怨的眼神和慢慢冰凉的心。

1998年3月,43岁的王雁成为山东省青岛市高科技工业园管理委员会主任、青岛市崂山区党委书记。从普通的银行职员一步步走上副厅级领导岗位,王雁踌躇满志。他压根儿没有想到,自己一直没有时间去经营的婚姻会在这时亮起红灯。

不久,山东省准备从青岛市选调一名干部,王雁被列入选调范围。

正在海外的林云得知消息后对丈夫说:“女儿已经8岁了,不能老是让她跟着外婆。如果你被确定,我准备将女儿接出来读书,不再回去了。”

王雁反对:“那怎么行?你在国外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你要女儿也和你一样住在南斯拉夫难民居住的公寓吗?”

林云语气冷若冰霜:“那又怎么样?在国内你也没有给我们属于自己的家!”

王雁听出了妻子深深的失望。这么多年来,他没有对妻子和女儿尽一点儿责任,而随着他的职位升迁,在事业上雄心勃勃的妻子不得不降低调子。他突然发现,夫妻十几年,他和妻子在一起的时间竟是那么短暂。浓浓的失落和内疚刹那间包围了他。

不久,名单下来了,王雁因为工作需要仍然留在青岛。然而,这并没有缩短他们夫妻间的距离。

回国探亲的林云看见娘家人及女儿时笑容满面,但独自面对丈夫时脸就阴沉下来。王雁想开口说出心中的愧疚,但面对妻子冷冷的眼神,口才极好的他竟不知如何开口。

入夜,林云和女儿依偎一处亲热地说话。王雁无可奈何,只好抱走铺盖睡客厅的沙发。

林云的冷漠、绝望如同子弹一样,瞬间击中了王雁的心房。王雁久久不能入睡。这是岳母家简陋的居室,女儿做梦都想拥有属于自己的、贴粉红色壁纸、摆满洋娃娃的房间,现在却只能和外婆挤住一屋……那一刻,王雁对妻子和女儿只有一个念头――补偿。

1999年4月,青岛永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看中了高科技工业园内的一块“蔚蓝海岸”土地,找多年的朋友王雁帮忙。结果,作为高科园的主任,王雁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话,便使李永顺利取得了土地的使用权。李永心怀感激,于11月给王雁送去50万元人民币。

五大捆百元面额的钞票小山似的堆在面前,王雁感到从未有过的激动和恐惧。案发后,王雁说:“我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在就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青岛分会副会长时,擅长搞外向型经济的我促成了数百家韩国企业前来投资,总投资额高达十几亿美元,使青岛市成为当时韩国对华投资最集中、最成功的地区,在国内外经济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面对李永送来的50万元人民币,我仍然看得心惊肉跳,因为我明白这笔钱是打开潘多拉盒子的钥匙,转动了它,就再也收不回放飞的欲望。一直以来,我生活节俭,不抽烟,不喝酒,不消遣,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练字。因为工作突出,我先后被授予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高新区突出贡献个人、青岛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当时我觉得,钱对我来说并无多大用处。”

李永见王雁沉默不语,便说:“像你这样没有自己的房子,还住在岳母家里的副厅级领导,在青岛绝无仅有。你也该买套房子了。不为朋友,也得为嫂子着想啊!哪有出嫁十几年了,还拖家带口住在娘家的呀!”

王雁心里一热,被人理解的感觉在他全身荡漾。李永的话击中了他那根最柔软的神经――自从林云提出要带女儿离开后,他总想补偿妻子和女儿。婚姻看来已经无法挽回,将来女儿会跟妻子去国外读书,没有经济基础,她们会备受委屈和欺侮的,这是他无论如何也不愿看到的。想到这里,王雁紧绷的心开始松动:这是多年朋友的馈赠,只要不是索要,又没有任何具体事由的约定和承诺,就算不上什么严重问题吧!他终于在自我安慰下洞开了贪婪之门。

王雁将钱全部交给了妻子,看到妻子收拾整理那些收受来的钱财时,他有一种尽到责任的充实和安慰。他第一次受贿的忐忑不安很快就在妻子的默认中烟消云散了。

因为爱理解了痛,为补偿妻子疯狂受贿

2001年年初,王雁升任青岛市崂山区区长,兼任崂山区区委书记、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委书记、青岛市高科技工业园管委会主任和党委书记、崂山风景区管委会主任、崂山区武装部政委,被当地人称为“七个一把手”,是出镜率相当高的政治明星。

也是在这一年,位高权重的王雁结识了他生命中的另一个女人。

那是在青岛的一次招商会议上,精通英语和韩语的王雁往来穿梭于外商之间。他睿智得体的谈吐、精明能干的风度,吸引了一个美丽女人的目光。这个美丽女人名叫白洁,当时33岁,是香港人,到青岛考察投资项目。

四目相对,王雁心里暗叹:白洁出水芙蓉般的美貌使得那些被珠宝装饰起来的女人成了庸脂俗粉。一番寒暄、简短交流之后,两人觉得彼此像是心仪多年的知交好友终于重逢。整个会议期间,他们钦慕的目光始终互相追逐,再也无法移开。

招商会议后,他们开始交往。在白洁的眼里,王雁是儒雅而有才气的男人,身上没有一点为官者的飞扬跋扈和自命不凡,更没有所谓成功男人的不良嗜好。得知王雁与常驻海外的妻子感情破裂、离婚在即,白洁心里有了微妙的变化。从不相信一见钟情的王雁,也被白洁超凡脱俗的美丽和真诚打动。一切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发展着,两人很快堕入了情网。

与白洁在一起,46岁的王雁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激情和热烈。原来,爱一个人竟能让人魂不守舍、牵肠挂肚;原来,真正的爱情竟没有一点儿功利的色彩,愿意为对方生、为对方死。想到十几年来自己和林云白如开水般的生活,沉浸在爱河中的王雁心里涌起说不清的滋味。如果没有遇见白洁,他这一辈子可能都不知道情为何物,也不知道人世间竟然真有这样一种让人生死相许的情感。当他被爱的幸福包裹时,他才发现林云很可怜――作为女人,她没有被爱情滋润过。

也许是与白洁相爱的幸福在王雁的心里放大了妻子林云的情感不幸,王雁觉得自己欠林云的太多太多。如果说第一次收受贿赂是为了向林云赎罪的话,那么,遭遇轰轰烈烈的爱情后,他对林云的愧疚和怜悯更加厉害了。好多个夜晚,当怀抱柔情似水、激情似火的白洁时,王雁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自己和林云的过往,想到林云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的孤单、情感上的需求和渴望……火焰般熊熊燃烧的爱意给了另一个女人,自己拿什么补偿被冷落的妻子林云和濒临破裂的婚姻呢?王雁思来想去,只想到了一种替代品――金钱。

从此,当有人以关心帮助家人的名义送来钱物时,王雁都照单全收,然后毫不犹豫、心甘情愿地把每一分钱都交给即将分道扬镳的妻子。至案发前,收受贿赂高达497.5万元的王雁,个人存款竟不足3万元。

2001年上半年,青岛环宇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蔚想在崂山区开发房地产项目,打算参与三姜一湾的旧村改造。在王雁的一再关照下,刘蔚得以与国土局签订土地出让合同。2001年8月,刘蔚邀请王雁在丽晶大酒店吃饭。席间,她听说王雁的女儿将要随母亲出国读书,便马上表示,自己现在有钱了,可以资助王雁的女儿一些读书费用。几天后,她通过王雁得知林云在加拿大的账户,往加拿大汇了40万美元。

4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多达320多万元!王雁没想到自己不经意间的一句话,竟让刘蔚付出如此巨额的金钱,他不禁有点惶恐。不过,想到女儿读书的费用有了着落,他又涌起补偿了妻女的充实和快乐。

2003年10月4日,王雁与林云协议离婚。之后,林云带着女儿和家里几乎所有的财产去了美国。离婚前,心怀愧疚的王雁为自己住了十几年的岳母家重新装修房子,并陪林云到北京做了多年想做的肾结石手术。在林云住院的半个月里,已是青岛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的王雁抛开所有工作,在医院陪护她,料理她的起居,收拾整理。他希望为失败的婚姻画上圆满的句号,然后从此“金盆洗手”,不再收受一分钱贿赂,不再过担惊受怕的日子,和白洁双栖双宿。

就这样,王雁把真挚的感情交给白洁,把物质和金钱交给前妻。他认为自己对这两个女人都尽了责任,内心充满男人的成就感。

“完美男人”梦碎,终结了两个女人的幸福

离婚不久,王雁和白洁确定了未婚夫妻关系。然而,他还没来得及将婚戒戴在未婚妻的手上,受贿之事已东窗事发。

2003年10月18日,山东省人民检察院以立案侦查王雁,并将王雁刑事拘留。当时,在青岛市政府楼前,坐在不远处车上的白洁亲眼看着王雁被山东省检察院人员押上车带走,她不禁泪流满面。几小时前,刚从香港返回的她接到王雁的电话,说检察院要找他,今天可能没时间为她接风了。白洁一心想见到未婚夫,急忙打车赶到市政府,没想到目睹了王雁被抓的场面。她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一种不祥的预感从她的心头掠过。

王雁被抓之事很快在青岛传得沸沸扬扬,白洁无论如何也不相信王雁被抓的原因是受贿,因为她没拿过王雁一分钱,而且从山东省检察院的“扣押物品清单”看,王雁家里也没有钱。

为了弄清真相,白洁与王雁的母亲商量,然后给国外的林云发了一封电子邮件。林云很快就回复:“我和王雁没有经济上的事,我也没拿他任何钱。相信王雁会处理自己的问题。”白洁长长地舒了口气,认定有人陷害王雁。她天真地以为,王雁只要讲清问题,很快就能回来。然而,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依然没有王雁的任何消息。白洁心急如焚,开始在香港与青岛之间来回奔波,动用各种关系打探。2003年12月,她终于得知王雁被关押在东营市看守所。经过两个月的折腾终于有了回音,白洁又喜又悲,一边哭一边写了一封信:“究竟发生了什么?你都干过什么事?如果你真正爱过我,为何不告诉我真相?现在不管怎样,我对你一如既往,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我都会等你。”

2004年1月4日晚上,白洁在东营市的一家酒店里见到几个联系人。他们彼此不认识,但为了表示感谢,只要别人敬酒,白洁就喝。白洁不知道自己喝了多少酒,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只要能有王雁的消息,喝多少都行!酒精的剧烈反应使她不停地呕吐,整整两小时,她趴着一动也不能动,只是重复着一句话:“王雁,有一天你出来了,你要给我补偿!”

第二天,白洁终于见到了东营市看守所民警张某。张某带来了王雁写的一张字条。王雁在字条上说明了自己收受贿赂的几笔主要事实。直到此时,白洁才明白传闻都是真的。她一阵心悸,眼泪不由得流了下来:出了那么多事、收受了那么多贿赂,王雁竟对她只字不提!她是王雁最爱的人,如果王雁真的需要钱,凭着她的经济实力,完全能够承担得起呀!500万元,弄不好就要掉脑袋呀!

张某转告白洁:“王雁最信任的人就是你,他曾给省检察院写过一封信,让你先设法筹款退赃。你能凑齐吗?”白洁像是溺水的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她连连点头:“能,一定凑!”

东营市之行,让白洁既痛且悲。王雁最大的一笔就是收受刘蔚的40万美元。回到香港后,白洁把自己名下的一些物业拍卖,兑换了40万美元存在账户上,打算随时还给刘蔚。然而,刘蔚始终不愿见她。

2004年1月22日是正月初一,家家户户沉浸在过年的喜庆之中,白洁再次来到东营市,交给张某1万元:“过年了,用这些钱给王雁买些最好的东西吧!”张某拿出一张字条。白洁一看,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感动,放声大哭起来。原来,王雁得知白洁不仅没有变心,还想方设法筹款退赃、帮他减轻罪责,不禁感慨万千。他填了一首《念奴娇・相思》:长路望断,苦相思,难遣心事件件。悲离愁别,月如钩,岂知已是新年……心相印,苦甘尽是真情。否极泰来,春光总是好。万紫千红辞旧迎新,团圆可择佳期?

2004年2月13日,情人节的前一天,白洁最后一次去东营市,给王雁带去了情人节巧克力。四天后,白洁接到消息,王雁不知被押往何处。没有了王雁的消息,白洁夜夜都在噩梦中惊醒。山穷水尽的她再次找到王雁的母亲,希望能联系上林云。现在,只有带走大量受贿款的林云才能救王雁一命了。

王雁的母亲给林云发去第二封电子邮件:“两条路给你选择,第一条路是你把钱从原路返还给别人,我们在香港或加拿大把钱再汇给你;第二条路是把女儿安排好,你回来投案自首,无论是北京、上海、香港,我们准备好钱在机场等你,你带去给检察院,救王雁一命。”

林云的回复让白洁最后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钱退不退于事无补,我回去只会更糟。你们做好最坏的打算吧。”随后,林云的邮箱关闭了,再也没有回音。

“如果不是因为林云,王雁也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白洁愤愤不平。她没有想到林云竟会见死不救,更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系列行为早已引起检察机关的注意。2004年2月28日,依然到处奔波的白洁因涉嫌干扰司法公正,被山东省检察院传讯。

2005年1月11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判处王雁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林觉民与妻书篇5

苍茫大凉山,险峻彝山寨。四川省大凉山甘洛县二坪村已经融化于那片浩渺的云海中,李桂林和陆建芬的“夫妻学校”就像云海中的航船,满载着彝家人的希望,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扬帆驶去。从大渡河上过吊桥,走羊肠小道至岩脚,再爬山崖,攀5架木制的云梯才能到达二坪村。这里好像一切都与世隔绝,只有一处透着文明的曙光和希望,那就是村里的小学。

高崖上的坚守 花开彝家

1990年,四川省甘洛县乌史大桥乡党委、政府决定恢复停办已10余年的二坪村小学,让当地的孩子重新获得受教育机会。“二坪”是大凉山最边远、最艰险的彝族山寨,位于大渡河峡谷海拔约1800米的悬崖上。

由于环境险恶,公办教师调不去,当地又找不到识字能教书的,只好到外地去聘请。乡村领导通过各种途径四处打听,终于找到这位当时25岁,高中毕业的彝族青年李桂林。

当年快开学时,李桂林对父母撒了善意的谎言“我去看看,如果路实在太险,条件实在太差,马上回家!”父母答应了。

听说老师到来,二坪山村沸腾了,同时惊呆了初到这里的李桂林。“此时,一幅凄凉的景象映入我眼帘:老大爷们光着脚,披着毡子,叼着烟斗;老大娘们披着羊皮,背着孩子,衣服破烂,袒胸露乳;七、八岁的孩子不论男女,大都光着屁股,晒得黝黑发亮……”李桂林说:“一股莫名的心酸让我落泪,大家都是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中国人!即将进入21世纪,我们的同胞还如此贫穷落后,在强烈的同情心和民族责任感的驱使下,我坚定了扎根二坪搞教育的决心。”

由于停课时间太长,很多适龄儿童未能入学,1991年急需招进一班新生,学校再次面临缺少老师的困难。整个暑假,李桂林为找老师,几乎跑遍汉源,对方有的嫌工资低,有的说彝族娃儿不好教,有的被山“路”吓退,甚至有人讥笑说:“没人敢去,你只有去请探险家……”

快开学了,李桂林心急如焚,只好动员妻子陆建芬(懂彝、汉语)去二坪代课,妻子深明大义,答应了他的请求。

从此,陆建芬背着才两岁的大儿子到二坪开始了相夫教子、教学育人的工作,学校就成了他们的家,在二坪一呆就是18年。18年来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只有放假才能回去一趟。从老家走到学校整整要花10小时,每次回来,他们总是丈夫背包、妻子背小孩,吃力地爬向二坪。孩子哭大人饿,深一脚、浅一脚爬到攀上木梯时,早已头昏目眩,此时稍有闪失,就会摔进万丈深渊。

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不能阻挡前进的脚步。朗朗学子读书声中,二坪这个昔日“文盲村”变成今天的“文化村”,谈到这些变化,李桂林激动地说:“当我看到这组数据,总是感到无比欣慰,我们做的一切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这种荣誉不能用金钱衡量,是至高无上的。”

有一种感动叫无言情暖大地

18年的教学生涯,他们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情谊。

阿木以哈是全村出名的调皮鬼,学校上门报名时,他父母说:“孩子太调皮,恐怕惹祸,不能让他读。”别的家长也说:“如果这个娃儿要读,我们的孩子就不读。”李桂林夫妻三番五次动员他家长,做通其它家长的思想工作,让这孩子报名入学。阿木以哈家是村里特困户,李桂林一家把衣服改小给他穿,为他交学费,如今孩子长大成人,在外省打工,常来电话慰问老师。他说:“要不是你们,我就没有今天!”

一个才7个月母亲就离开人世的孩子,父亲在外地结婚安家,全靠爷爷奶奶拉扯长大,家庭非常困难。姐弟俩同时入学后,“我们不知为他俩贴了多少书学费。”李桂林说:“最辛苦的还是妻子,做饭、洗衣带孩子都是她,还要教书。刚进校的小学生,她手把手地教,有的把大小便拉裤子里,要给他们洗,再换上自家孩子的鞋裤。”

1998年,李桂林准备修复危旧校舍。他们夫妻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向乡政府报规划、报预算。他们夫妻配合村民,利用早、晚和星期天义务参加劳动,手上磨起大泡,从山顶背沙子、从大渡河边背水泥和石灰。乡干部开玩笑说:“二坪村把你们当民工了……”经过千辛万苦,一座崭新的水泥砖混小青瓦房于2000年1月竣工,校舍、厕所仅花10800元。

新学校建成那天,二坪村上空才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孩子们见到真实的国旗,无比激动和自豪。村民们兴奋地说:“农业学大寨时见到过红旗,几十年过去了,李老师又让我们见到了……”

奉献背后的故事 辛酸满怀

李桂林和陆建芬都是能人,丈夫以前曾经担任过工厂管理工作、带队承建过公路,也有开矿山的朋友高薪邀请他加盟。妻子聪明伶俐,是经商的好手,她在西班牙定居的弟弟,几次劝她放弃工作,过去帮助管理宾馆,开出的条件是月薪600欧元。为了山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为了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神,他们同时拒绝金钱的诱惑,在二坪坚持教学到今天。

18年前,李桂林对父母说:“人各有志,我要用自己的力量和热情去改变山村愚昧落后的局面,实现人生的价值与追求。”为此,父母感到困惑。李桂林刚到二坪那阵,经历了一次可怕的遭遇,一天,李桂林走进寝室打开水,突然发现一条锄把粗的毒蛇正往床上爬,爬向他还是婴儿的小儿子,李桂林惊呆了!双方对峙中他小心抱起孩子,在附近村民帮助下,才打死毒蛇。从此他们睡觉也提心吊胆,再不敢放儿子到床上,由妻子背着他上课。

有次山洪暴发,陆建芬在校看管学生,李桂林去接路上的孩子,当他抱起小学生到水中央时,被急流冲倒,情急中把孩子抛到岸边,自己被冲进水沟,被一个树桩挂住才脱险;冬季,山崖滴水结冰,遇上晴天,磨盘大的冰块往下掉,砸在孩子们上学的路上。为了学生安全,李桂林总是早接晚送。

长年的教学生涯,给他们带来满身病痛。有一次李桂林去中心校开会后,为了赶第二天上课连夜上山,急急忙忙到木梯下,腿突然抽筋,又没有手机联系,只好独自呆在高崖下生火取暖,次日早晨才到学校。有次肾炎突发,弓在讲桌前直不起身,妻子扶他回寝室,看得孩子们泪花流。去年骶骨痛,经医生诊断是骨痨,因长期久坐而致。陆建芬带两个孩子,每天除了上课,批改作业,还要做饭、洗衣,晚上备课,身体很差并患颈椎炎。一次她病得实在厉害,坚持上完课就卧床不起,两个孩子哭着叫饿,只好叫去村民家找吃的。

直到今天,陆建芬还是招聘教师,每月领230元工资,而他们为了赡养老人和照顾孩子,还负外债6000多元。他们有说不出的苦衷:妻子未转正,工资较低;两位老人需要赡养,要供两个孩子读书。

从历史渊源和自然条件看,二坪人是不幸的,他们和大峡谷地区其它彝民一样,历史上饱受剥削与压迫,同时遭受大自然的无情肆虐;今天的二坪人是幸运的,有李桂林夫妻这样的老师,为那里的教育发展做奉献。

李桂林夫妻说过:“中国教育的难度主要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很落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果我们千千万万人民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大家都具备这种忧患意识,都具有这种奉献精神,中国就不会产生新文盲,中华民族就一定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行走大渡河峡谷,看波涛弄情,任烈风拂面。回首高高峭壁上,在白云生起的地方,有一对可敬的夫妻,那朗朗学子读书声,是他们的青春在歌唱!

林觉民与妻书篇6

林永健、王志飞剧中冲突

《正午阳光》由中央电视台电视剧管理中心、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联合出品,全剧以安和县的发展过程为缩影,以质朴的方式展现了两种不同发展理念的激烈碰撞。

《正午阳光》中,王志飞出演沉稳儒雅的安和县县委书记康民生。康民生正直、沉稳,为了地区的持久发展,他面对困难与挫折,面对误解与非议,迎难而上。

林永健在《正午阳光》中饰演精明的前安和县县委书记刘重,他政绩斐然。剧中,林永健和王志飞上演了激烈的冲突。二人本是多年好友,而在工作中,刘重坚持发展“大干快上”的焦化产业,让安和县迅速摘掉贫困县帽子,而康民生主导绿色农业,决心关停重度污染的安和经济支柱焦化厂。两个男人展开重重较量。刘蓓在剧中出演了康民生前妻文雁。文雁是一位精明能手的女强人,她与康民生青梅竹马,离婚后到了美国,却对前夫难以忘情,因此回国希望与康民生再续前缘。而董维嘉饰演康民生的未婚妻、副县长林晓岚。

大家都盼望刘蓓笑场

谈到这部电视剧,林永健表示,他和制片人刘燕军是好朋友,“当年我在当北漂的时候,曾拍摄过他的戏。我是一个感恩的人,所以一定要报答。”他表示,和王志飞是好朋友,但是他调侃:“我之前刚和刘蓓合作完‘毕有才’,演夫妻,到了《正午阳光》,有一天,我从门外看见王志飞和刘蓓演前夫和前妻在一起的情感戏,很亲密,我突然心中有点别扭。”王志飞则马上回应:“在《正年阳光》中和林永健演夫妻的那个女演员之前也和我演过夫妻,这次我心中也别扭着呢。”

林永健还不忘调侃刘蓓,“拍摄其他的戏,谁笑场,一定要被导演骂,可是拍《正午阳光》是个例外,刘蓓是剧中的开心果,拍摄时,大家都盼望她笑场,给大家带来欢乐。”

董维嘉 演副县长有经验

曾经主演过《婆婆来了》、《野鸽子》的董维嘉在剧中饰演副县长林晓岚,董维嘉告诉记者,这部戏是在山西拍摄的,“我当时上一部戏也是在山西拍,于是我在山西待了快一年。《正午阳光》很多戏在山沟中拍摄,很辛苦,但是也拍摄得很愉快。”

董维嘉表示演副县长并不是特难,“我从小到大,在学校中都当‘干部’,什么中队长、大队长,因此还是有点‘千部’的样子。”董维嘉遇到的难题是,剧中有一些专业的术语,“我和王志飞对这些术语都不熟,所以之前重要的是要熟悉这些语言。”剧中董维嘉和王志飞的情感戏很多,董维嘉夸奖王志飞演戏的投入,“只要一开机,他马上能进入状态,情绪很饱满。”

林觉民与妻书篇7

当然,无论将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怎样组合,作者都是想树立一个好的典型,以此来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但是如果作者选取新闻事件不当,或者用陈腐的观念去演绎新闻事件,就会削弱乃至丧失宣传效果。笔者以为,目前英模人物宣传中就存在用陈腐观念演绎新闻事件的现象。

新中国脱胎于一个具有漫长封建历史的社会,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虽然今天的新闻从业人员绝大多数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但无疑也会受到封建意识的侵染。这种意识会不自觉地在工作中表现出来,并反映在新闻作品中。在此试举三例:

“几十年,郑培民的职位一直在变,而他的妻子杨力求的工作单位只变动过一次,就是从湘潭市新华书店调到了省新华书店,职务仍然是一名普通职工。”(《公仆本色》新华社北京2002年10月13日电)

“老温(湖的妻子温淑琴)退休前是吉林省水利水电设计院卫生所的一个普通护士,多年来与丈夫默契相守,从无违章。”(2001年10月22日《中国青年报》,作者为人民日报、新华社记者)

“方工的妻子叫牛凤琴,两人是在工厂当工人时相恋并结婚的,夫妻之间的感情很深。牛凤琴跟了丈夫20多年,从没有沾过老方一点光……在妻子最期望于他帮着找一个工作的问题上,方工就是不吐口。……后来,妻子在社区通过竞聘,在街道居委会干了一份工作。”(2002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

“调动一次”就是调动一次,“只”个什么?“是一名普通职工”就是一名普通职工,“仍然”个什么?这里作者在不经意间暴露了一种潜在的意识:丈夫升迁了,妻子也应该升迁;丈夫当官了,妻子也不应该再干护士一类的工作了。其实这是毫无道理的。

如引文所言,湖南省委副书记、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妻子杨力求、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副院长的妻子牛凤琴、吉林省水利厅厅长的妻子温淑琴这三人所从事的都是普通工作,也没有一官半职。如果我们把她们与自己丈夫的职位分开来看,那么她们从事什么工作应该都很正常。但是她们是领导干部的妻子,在记者的眼中,她们的身份就不一样了。与此同时,在记者的笔下,她们也失去了作为新中国女性的独立人格,变成了丈夫的附庸。她们所从事的普通工作,不再是自己立足于社会的外在表现,而是变成了丈夫高尚道德的一部分――即丈夫没有以权力为她们换一个更好的工作,或者给她们提拔个一官半职。

我们假设以上三人的配偶不是领导干部,只是普通群众,或者下岗职工,那么她们从事普通工作还有新闻价值吗?毫无疑问,记者在这个问题上的新闻取向,不是定位于这些女性本身对社会的贡献,而是定位于她们配偶的职位。即,配偶的职位高,这件事就有新闻价值;配偶的职位低,或者没有职位,就没有新闻价值。在这里,看不到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各行各业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文字背后隐含的是“夫贵妻荣”的封建意识。

公平地说,郑培民、方工、湖都是党的好干部,是响当当的男子汉,他们没有(或者很少)封建意识。正因为他们好,所以他们才理解妻子,深爱自己的妻子。正如郑培民,“托人为妻子买鞋,指明买那种柔软的、平底粘胶的鞋子,他要让妻子在风吹雨打的路上,走得舒服些”;方工“会在妻子不注意时,悄悄地把妻子爱吃的零食放在她的包里”;湖会感叹“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是摊了一个好老伴”。

这就是英模的境界,也是英模的本色。他们不以为自己是妻子的靠山,他们把自己当作生活伴侣。正因为如此,他们更多的是关怀妻子,鼓励妻子,而不是当妻子的拐棍。就像方工,鼓励妻子去参加居委会的竞聘。在这里,主人公与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相映成辉。我以为,就这几个事例而言,夫妻和美、互帮互助才是值得大力宣扬的,而不是他们不拿公权当私用。

林觉民与妻书篇8

明清建筑文人居

流传千古的门牌号码――杨桥巷十七号,这栋知名的故居,座落在福州市三坊七巷中。福州是建城二千二百多年的古老城市,历代名人辈出,许多文人雅士和社会名流,都集中居住在三坊七巷中。因此,这个古老的街区,早已是福州这座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地段。

三坊七巷,顾名思义即知是十条坊和巷的总称。位于福州市中心,占地约四十公顷,长久以来即被简称为三坊七巷。这十条坊巷所组成的街区,如今已成为福州市重要的文化观光景区。由于大多是明清时代的建筑,而且保存完好,因此,又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分别是衣锦巷、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官巷和吉庇巷。这些巷弄中,住着历代许多达官贵人,如林则徐、沈葆桢、严复、左宗棠、郑孝胥、陈宝琛、邓拓、甘国宝、冰心、林觉民、林徽因等人。时代巨轮滚过,三坊七巷也在岁月中流失了一坊两巷,后来又增建一坊,所以目前共有三坊五巷。

原位于深巷中的的杨桥巷,如今已改成杨桥路。这条杨桥路,是条车水马龙的大马路。从南向北走完规画完整,整修精致的三坊七巷,来到北边出口牌坊外的杨桥路,小小拐个弯,就能见到门口左右各一的“林觉民故居”和“冰心故居”两个长形挂牌。这就是著名的"杨桥巷十七号"。

林长民、林觉民、林徽因和冰心故居

杨桥巷十七号,这栋素朴的宅第,跟三坊七巷其他名人官邸一般的地灵人杰,先后居住着林长民、林觉民、林徽音和冰心。

林长民是林觉民的堂兄,为名噪一时的文人逸士。年少时曾赴日留学,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一九二一年,林长民曾作为中国首席代表出席世界国联总会。他的女儿林徽因是文坛才女,其创作的诗歌、散文、小说和剧本都脍炙人口。林徽因才华洋溢且风华绝代,跨足文学与建筑界,且都成就非凡。她在诗和建筑艺术上所散发的光华,至今深植人心。

林觉民,号"抖飞",他的命运正如同他的名字一般,像大鹏鸟那样抖动双翅一飞冲天;他为自由、为民主而参加革命,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的牺牲,成就了自己,是点燃革命圣火的先烈。

林徽因是林觉民的堂哥林长民的女儿,林氏家族同居此宅,是理所当然。但是冰心和林家并无渊源,为何也居住在此?这是有故事的。

林觉民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黄花岗之役惊天地泣鬼神,林觉民以二十四岁年纪从容就义,壮烈牺牲。革命失败后,清廷开始追捕革命党人,林觉民岳父暗地里通知亲家赶紧逃亡。林觉民的父亲为保全家人,忍痛出售宅邸,逃至乡下避祸。

购买林宅的买主,姓谢,名銮恩。谢銮恩是住在三坊七巷南后街的望族。辛亥革命后不久,谢銮恩的儿子即当时烟台海军学堂监督谢葆璋罢官回乡,带着家人住进杨桥巷十七号的房子。谢葆璋的女儿谢婉莹,就是后来著名的女作家冰心。

林家搬走了,谢家住了进来。而黄花岗之役则是林谢两家先后居住此屋的牵线人。

故居风华依旧在

杨桥巷十七号,如今受到良好的保护,且成立展览馆,展出林觉民、林徽音和冰心的相关文物图片。中学时读林觉民的《与妻诀别书》,其中有一段写道:"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此书信中所描写的"双栖楼",至今犹在,且仍保存原状;而楼下那棵梅花,亦欣欣向荣,见证林觉民与陈意映鹣鲽情深。

故居内几丛修竹前,有林觉民和陈意映的铜制雕像。林觉民面带微笑坐在圆桌石凳上看书,意映深情地为他披上一件外衣。从细微的动作和人物表情中,就可看出觉民和意映夫妻恩爱情深。

在故居宅邸中走一回,一边参观展览,一边回忆着冰心在《我的故乡》里所描述的这座房子:"具有很典型的福州民宅特点,除中轴建筑外,左右两旁还有许多自成院落的房屋,每个院落都有水井;北院之西还横亘着一列坐西朝东的双层楼房,楼房之西为花园。"

这栋曾经有过三进院落的大宅邸,已不复从前规模。宅第的第一进院落、北边小院与花园,已经不敌时代的变迁,被分割并改建成楼房和辟建成马路,幸好第二进及第三进院落,仍然维持旧时模样,供人缅怀。

遥想当年,陈意映轻声呼唤着夫婿林觉民;林长民耐心地督促着文采斐然的女儿林徽因读书写字;谢葆璋罢官归来,与爱女谢冰心在花园内游戏赏花鸟;这些名人在故居内生活的点滴景象,似乎仍历历在目,呼之欲出。

上一篇:陈力就列范文 下一篇:欲望的点滴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