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的歌声范文

时间:2023-10-17 16:11:49

流淌的歌声篇1

谁说的没关系,河照样在不动声色地流着,从山的深处流来,夕阳下泛动粼粼的光。清清的河水,水里的石头明晰动人,飘摇的水草历历可见,河上立着古朴的石桥,河岸是一排排柔软的杨柳和一片片绿荫。“此生如小河淌水,一世归大江奔流。”一块石头上刻着尹宜公的字。尹宜公的名字,知道的人不多,但《小河淌水》却是唱响了大江南北的一支歌。

尹宜公是《小河淌水》的收集整理者,这里就是他的故乡。

河在流着,穿越着所有的时间和空间。此时虽然没有月光,但我想像得出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它流动的情景:“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像月亮天上走,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一支优秀的歌所营造的场景,所孕育的情感,所唤起的记忆,是超越时空,永远与听者同在的。不同时代的听者,都能够在歌声中凭着自己的想像,感觉出那条在月光下清悠悠流淌着的小河,和那种亘古不变汩汩奔流的情感。

这河的历史是悠久的。在山的深处,有一株千年古桂,它的树龄据说已有1790多年。它树干粗壮,树叶浓密,挺拔高大,一条清冽得让人艳羡的溪水从古桂后面不远处一个洞穴中汩汨涌出。我们在古桂下盘桓了很久,摘食了山里黄得诱人的黄泡,唤起了对童年的记忆。乡里的人说,这就是小河的发源地。当桂花开时,一条山箐弥漫着桂花的香气,溪水穿透桂花的香气汩汩流淌,箐因此得名“桂花箐”。我吃惊于一条涓细的小溪,来到密祉小镇,竟然变成了一条河。乡里的人解释说,刚才古桂下的小溪,只是这条河的一个源头,此外还有其它源头,这河是由无数的溪流汇聚而成的。但我却不无固执地认定,这河的源头,就是那棵千年古桂下的溪流,它才是小河之源的正宗。

我开始想入非非,《小河淌水》这支歌,一定是在山里千年古桂的香气袅袅传入山下的夜晚,被一个纯情的少女唱响的。唱歌的时候,一定在中秋月亮最圆的时候,这时正是桂花开花的时候,桂花最香的时候,也是月亮最白的时候,人最能触景生情的时候。

这歌的历史应该是悠久的。河里的石头的颜色,让我想起了在太极顶看到那些石头――那些由赭红色的石头建成的,雄踞在弥渡、巍山、南涧三个县的交界处的古老建筑。在太极顶,义龙曾突然问我,这些建筑的特点是什么?我还来不及回答,他便抢着说,“是石头,所有的庙宇全部用的石头。”

是的,是石头!它们的颜色是一样的。这样的颜色意味着古老。极顶之处有一座遗世独立的石头阁子,叫转石阁。据说围绕转石阁上转三圈,就可求得好运。但我怯于心力,只由一位乡干部牵着手战战兢兢绕了一圈。绕到石阁背后,只见远的山近的壑,静静地铺展在眼底,像一袭硕大无比色彩斑斓的绣花毯,无端地便想起了前人“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正待细细观赏,突然间起风了,便有一种虚空感像飘忽的雾向我袭来,远山近壑在眼底飘了起来,一种飞升感不期而至。心跳突然加剧,头开始发晕,我抓紧乡干部的手,移开眼睛,一步一步绕回到转石阁的前面,心里暗自惭愧缺少“我欲乘风归去”的豪情。

站在太极山上,突然想到太极顶之名显然来自道家的太极之说,是一个极具文化色彩的名字。道家的太极,其实就是无极――既可超越时空无限大而不至于失度,也可以超越时空无限小而不至于归零。太极顶是一种高度,太极顶上的转石阁是一种高度。这种高度,一定来自这里历史的古老,文化的古老――这种古老,有万历《赵州志》记载的“传说细奴逻避难耕牧于此”为证,有享誉中外的世界名曲《小河淌水》发源于这里为证。

我们在太极顶上由古老的石头建筑而成的或道、或佛、或儒的石阁、石庙、石殿中流连,见到很多简陋而古朴的石头雕像,姿态生动、表情有趣,一块简陋至极的石头,因为艺术而有了生命。同行的小左,是搞美术的,看到那些石像,喜欢得不行,让我用相机给它一一拍照下来,带回去作资料。他说这些石像的风格有唐人的风韵,历史一定很古老。小左的话让我怦然心动,历史古老的地方一定有文化,有文化的地方历史一定是古老的。一个地方有了古老的历史、古老的文化,就能厚积薄发,在不经意之间产生出惊世骇俗的艺术精品,这是势所必然的。

带着这样的印象,我们在《小河淌水》的故乡密祉乡文盛街上漫步,一路上我看到了历史的痕迹,石头铺成的街道,两侧古老的店铺、庭院深深的马店,石头或土筑成的墙,饮水的井,喂马的槽。特别是临街铺面人家门前的楹联,文辞典雅,对仗工整,含义丰富,寓历史、文化、民俗、风景于短短的联语之间。一个地方历史和文化的底蕴,大抵是可以从民间的楹联上看出端倪来的。密祉所属在弥渡县,称得上是滇西古地。境内新石器遗址出土的战国铜鼓,证明了它历史的古老。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在西南边陲设置益州郡,益州郡管辖下的云南县名册中有祥云、弥渡、凤仪、宾川,弥渡当之无愧是云南名称渊源最早的四地之一。

沿着文盛街一路走,我们来到尹宜公的故居。故居为土木结构、青瓦屋顶,为典型的明清时期走马转阁楼格局。经过炭化处理的木头,涂上防腐的桐油,在阳光里发出诱惑人的金黄光泽,四壁尹宜公的照片,以及各类字画,在金黄的光晕里焕动着灵异的色彩。虽然经过修复,故居少了很多历史的痕迹,但仍然能够感觉得到当年的气势和氛围,尹宜公就在茶马古道上这样一个书香世家出生、长大,他所受到的历史、文化的浸洇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在故居里走来走去,不断拍照。话题最多的自然是尹宜公。我一边拍照一边听到泽文在与当地干部交谈尹宜公把《小河淌水》的著作权捐献给家乡管理的事,心中随即闪过对《小河淌水》著作权争议的一些记忆。记得有人曾言辞凿凿地提出,《小河淌水》的原曲是他根据伊克昭盟民歌《蒙古小夜曲》引发灵感而创作的《大田栽秧秧连秧》,《小河淌水》著作权曾为此而两度被撤销登记。尹宜公以无争的事实证明,《小河淌水》是1947年在云南大学读书的他,参加云大“南风合唱团”活动期间,整合了故乡的《月亮出来亮汪汪》、《放羊调》的音乐素材,再配以歌词而发表出来的,这首歌的音乐调式、旋律等音乐素质来自弥渡民间自不待言,歌词中的“亮汪汪”、“清悠悠”,也是弥渡乃至整个大理地区方言中的常用语汇,其中“月亮出来亮汪汪”一句就原封不动采用了原来的歌词。

我相信尹宜公的话。至今,《月亮出来亮汪汪》、《放羊调》还在弥渡的山乡里传唱,与我们同行的弥渡县文联的彝族作家李毕,他的母亲就是一位民间歌手,她演唱的《放羊调》,与尹宜公收集的一模一样。这次争议,确立了《小河淌水》本来的“民歌”属性,它确实来自民间,来自素有“花灯之乡”美誉的弥渡,我们此时就站在小河淌水的源头。

离开尹宜公故居,眼前一直浮动着墙壁上他照片里的微笑,那是一种明净、睿智、超越的微笑。突然记起几年前,在一次关于把《小河淌水》改编为电影的座谈会上,有人提出把《小河淌水》中的男主角“阿哥”定位为一位地下工作者。这一说法立即受到了来自我多年来听《小河淌水》所形成的习惯性思维定式的障碍。我认为这样的处理无疑把这首民歌的时空变得窄逼了。在我的印象中,《小河淌水》是穿越时空的,它所表达的那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情愫,是贯通古今的。

我的想法在文盛街上进一步得到了印证。在街上行走,石头上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马蹄印,无声地告诉我这是一条通往古代的道路。这个地方,曾叫做“马食铺”,顾名思义也就是马帮吃饭、歇宿的地方。在唐代南诏时期,这里是云南普洱茶通往藏区的茶马古道的一个重要驿站。到了明代万历年间的《赵州志》、天启年间的《滇志》中,“马食铺”又演变成了“弥只铺”。尹宜公的父亲尹域,是个知书识礼的斯文人,却也曾经与妻子的弟弟在文盛街――也就是昔日的“马食铺”,开过“郁盛祥”商号,组织过马帮从事运输经商,尹宜公的堂哥尹宜仁就是一个地道的马锅头,有着长年累月穿行在崇山峻岭间的茶马古道上的人生经历。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使得“走夷方”成为这里青壮男子所熟悉的一种生活常态,离愁别恨成为当地青年男女爱情生活中的一个主题。

所以,从小在密祉长大的尹宜公,一定在故乡的小河边,无数次听过“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一类抒发相思之情的情歌;

所以,《小河淌水》中的男女主角,应该是一对跨越时间、空间的人物。

我无法猜度这位“阿哥”是什么人。但我想,“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阿哥”,是一位身份难以确定的人。他不仅在山的深处、云的深处,更在时间的深处,也许是马锅头,也许是狩猎者,也许是一位商贾,也许是一介书生,也许是戍边的兵士,也许是在逃的犯人……他不是一个生活中的常数,而应是一个不确定的变数。比如A,代入不同的方程式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代入“A+5=6”中,“阿哥”是1;代入“A+4=6”中,“阿哥”是2;代入“A+3=6”中,“阿哥”是3;代入“A+2=6”中,“阿哥”是4……由于人生际遇的不同,生活的方程式是多种多样的,尽管结果都等于6,但“阿哥”这一特定角色所占有的时空却是无限的。

我也无法想像那位“阿妹”是什么模样,但相信她一定就是这条从桂花箐流出的小河边长大的一个乡野少女,只有在这样明净的小河边,只有在这样明媚的山野里,只有在这样有着漫长历史的古驿站,才能够发出这样一种如月光下的小河一样明净无邪的吟唱,这样的姑娘一定是绝世少有的。

在小河边一家花木扶疏的农家小院等待吃晚饭的时候,我又与义龙闲聊起《小河淌水》。在密祉参加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的他,正在酝酿着把《小河淌水》改编为长篇小说。我说起了《小河淌水》电影改编会上曾经发生的事。义龙笑,他说:恐怕是因为尹宜公曾经从事过地下工作的缘故,改编者一厢情愿地把“收集整理者”当成了“主人公”。

晚饭后,我们再次来到小河边,垂柳依依,怪石磊磊,绿草萋萋,小河静静地流淌着一片夕阳,美得让人心醉。我能够想像得出它在月光下流淌的模样。在尹宜公之前,之前的之前,它一直就这样流着――这是一条穿越了古老的历史和文化的河水。桥头一棵上了年纪的歪脖子老槐树,正在偏着头等待,我不知道它是在等待什么,是等待歌声,还是等待月亮?

歪脖子老槐树的旁边,一个小小的广场上,一群“大脚婆”在跳花灯舞。舞者列成方队,舞动着彩扇,把夕阳的余晖扇动得五彩缤纷。老人们优美的旋律、幽默诙谐的舞姿,让所有的同行者都驻足观看。她们唱出的歌声,像夕阳中的小河流水一样古老。乡里干部夸耀地说,“十个弥渡人,九个会唱灯”,这些乡里老人们,每晚都要到这里来唱花灯呢。

流淌的歌声篇2

当你的第一声啼哭嘤嘤回响时,白云深处,山山随着你附和,水水流过你深情的眼睑。这个时候,你开始了另一种语言,你开始笑,轻轻地笑,咯咯地笑,放声地笑,笑透了青山,笑清了流水。

你把整个身心融入了山山水水,你的心灵开始了最崇高的洗礼。

你开始用心望着窗外的青山。你开始琢磨她何以绿得那般透亮。你定睛于苍松,眺望那翠林,当你的眼神定格时,她们开始朝着你微笑,静静地诉说。你忽然听到了轻轻地声音,夹杂着微风,柔和,慢慢地,你也展开了笑魇,因为你听懂了,青山向你微笑。

你亲吻青山的芬芳,溢出的清香。

你开始喜欢倾听,倾听美好的声音。这个时候,你亲近于流水,亲近于那曼妙的流水声。你喜欢清澈和空明,喜欢簌簌而淌的流水。你开始分辩天堂落下的声音和流淌于山野的清泉声。你听懂了“滴嗒”,还有那田野里的流淌,灵动的波浪。你惊诧于流水流出的华彩与奔放,惊诧那汩汩清泉悠悠的韵律和激荡的灵魂。

你倾心于流水,读懂了那淌过心田的悠悠灵水。

碧水流过青山,留下清新的淋漓酣畅,淌过悠然文雅的那片新绿。青山刻下了岁岁苍凉,碧水流过了朝朝红尘。弹指间,山山又青,水水又明,又有谁窥见青山之枯老,听闻流水之缠绵?远处的那片新绿,走过了多少红尘。远处的那湾清水,凉透了多少人心。青山易老,碧波而逝,冥冥间,山山水水,哀歌荡漾。

山水空明,溢满馨香。

四季年轮,苍老红尘。青山依在,碧水仍流。幽幽青山,涓涓流水,入醉,入醉。自然的歌声,悠然婉转,山自空明水自流。这刻,自然便透出芬芳。山水自逝去残花,落叶,重归芳华,欣欣向容,萋萋摇绿。山水和着灵动,和着幽雅,和着美好年华,唱响自然的灵韵。

水寒江静,满目青山。

山,自当以空明。

水,自当以空灵。

流淌的歌声篇3

我喜欢小溪的流水声,从山间弯弯曲曲地流淌下来,发出冬冬的响声,好象是小朋友们在唱一首顽皮的儿歌。

我喜欢小河流水的声音,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哗哗的流水声好象在唱着春天欢快的歌。

我喜欢海浪的声音,它发怒的时候,咆哮如雷,后浪猛击前浪,犹如千军万马在怒吼,象一首雄壮的军歌。夜晚海浪轻轻拍打着岸边的岩石,正在演奏着一支摇篮曲。

大自然真是个音乐大师,水发出的声音是多么动听,多么美妙!

流淌的歌声篇4

今天,我们去姥姥家玩耍,在去姥姥家的路上,我享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大自然中的画面,歌声,深深的吸引着我。

走在田野上,玉米好像是来迎接远客,一个个争先恐后的探出头而来,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好朋友;而歌声呢,是必不可少的,蟋蟀们一个个都在弹琴唱歌“吱吱吱,吱吱吱 …… ”虽然歌声呢,是有点太单调,但心意呢,可不少。

走在小桥上,低头看流水,水缓缓的流淌,但也有调皮的小水珠,会一个个向上跳。在小河里,孩子们在捉鱼捕虾,我呢,是一边替孩子们高兴,一边又为鱼,虾们呢叹息。孩子们呢,是争先恐后的用小网子,小水桶捉鱼捕虾,而鱼,虾们呢,有的

:“难逃魔掌”,被孩子们带回家去了,从此,失去了自由。有的呢,则“逃出魔掌

”,到一边为自己的朋友们难过去了。唉……

流淌的歌声篇5

黄河一次又一次地改道,汹涌的河水一次次向人类张开血盆大口。黄河边上满目疮痍,遍野都是饥民。然而,水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也赋予人类以灵性。大禹治水,惊叹于自然,慑服于天地。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明智的渭河水啊,早早就弹起了秦亡的前奏。一统天下的功高盖世终究湮没在渭河东去的流水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悲壮的旋律,让我们仿佛又觉置身于当年那浓烟滚滚,旌旗纷飞,杀声震天的壮丽场面中。是可歌可泣的历史,赋予了水无尽的雄浑;是水,演绎了一曲曲英雄颂歌。

南北朝久远的笛韵笙歌都消散退去了,只有秦淮河水依旧汩汩流淌着四朝的繁华。但一声声的丧国之钟却永远打破了秦淮河晓风残月的美景。只留下一丝惆怅,供后人去凭悼,去哀念。

“尽道隋亡为此河”京杭运河早早地就敲出了隋朝的末音。“水殿龙舟事”结束了这个短命的王朝。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一声炮响,滚滚的珠江水也要为汹涌的铁骑让道,中国的河流开始流淌出悲哀的泪水。

有人说,三四十年代,中国河流流淌的是血水,是泪水,殷红的鲜血染红了大江,却也渲染出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

曾几何时,一个主题为“环境污染”的民谣在河南一带流传开来“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工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却也玷污了河水原本澄澈的面容,掩盖了它的丽姿。

然而,新世纪,中国又重新流淌出清流,秦淮河、西湖的治理已初见成效。中国的水,在经历了一番磨难,一朝洗礼后,又恢复了它的源源本本,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洗涤了它的容颜。

水,流过历史,穿越了它时光的沉淀,流淌出它的变迁与更迭。我们面对着水,悼古怀今,从水中汲取灵性,又去激发斗志,那么,这水又将怎样穿越今天,奔向未来?我们的子孙又将面对一个怎样的世界?

流淌的歌声篇6

我陪远方的客人

坐上洱海一号游船

神游洱海

碧波撩拂着心境

海风飘扬着兴奋

客人由衷的赞叹

哟,大理

神话般的家园

汽笛长鸣 碧波如绸

苍山十九峰是十九支神奇的彩笔

蘸着十八条甜蜜的溪水

书写着风花雪月动人的传说

滋润着白族儿女清脆豪放的嗓子

唱得金花花哟遍地开

茶马古道是亚洲文化的长廊

嘹亮的口哨传递着爱情的悠扬

月儿弯弯小河淌水

汗水和智慧浸泡成三道茶

一苦二甜三回味

诠释着白族独到的人生哲理

这山一川 这水一方

阿鹏的弦子弹到你门前

金花千呼万唤始出来

如镜的洱水倒映着三塔的倩影

验证了白族的爱情燃烧如火

是亘古不变的美丽神话

我陪远方的客人

航行在洱海之上

我听到客人由衷的赞叹

哟,大理

神话般的家园

一生不能不到的地方

大理抒怀

乘坐绿色的4路公交车

从下关出发

到大理终点站去

苍山的残雪辐射出东坡先生的词韵

洱海的碧波荡漾着李白先生的情怀

凉风诉说着天龙八部的风云叱咤

三塔挺拔着魅力城市的多元文化

我们踏歌而来

金花花哟让我们心花怒放

我们邀友而来

马铃叮铛让我们心驰神往

我们乘兴而来

三弦铮铮让我们殊途同归

我们尽兴而歌

风花雪月是心底一幅绝美的图画

这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大理――人们梦中的仙境

长长的洱河水流淌着世人的钟情

悠悠的洋人街传播着白州的文明

南涧的跳菜粗犷豪迈

小河淌水的旋律陶醉了四面八方

乘坐绿色的4路公交车

我们在大理徜徉

我们脯伏在这片多情的土地上

放飞彩色的梦想

洱河之水

长长流淌的洱河之水

奔腾不息入注洱海的洱河之水

我的家安在你的身边

你风声水起

与你涛声依旧

我日看你流淌成歌

歌载风城的喧嚣与繁华

山舞银蛇 花开四季

三塔挺拔 溪水长流

这个以风命名的城市被你陶醉

异乡的游人找不出颂扬你的词汇

我夜看你流淌成诗

诗抒蓝天的梦想群星的闪烁

皓月千里 水波荡漾

灯火辉映 杨柳婆娑

点苍山深情地向你倾诉

下关风梦一般为你吹箫

洱河之水是沧桑之水

黑龙桥上镶嵌着历史的伤痕

洱河之水是幸福之水

美登桥上奔驰着现代文明

洱河之水是吉祥之水

泰安桥上闪耀着白州吉祥

我手捧洱河之水

莺飞草长苍山叠翠

我脚戏洱河之水

碧波万顷洱海蔚蓝

我折叠魅力城市

用风传送 向世人宣言

至爱的洱河之水

流淌的歌声篇7

弹奏一首幽幽的歌谣,然后用流淌的心事,抒写生命里飘落过的痕迹。在时光的剪影中,剪辑过往的烟云,往事瞬间爬满我的诗歌,舞动我潮湿的双眸。??

喜欢一个人走在清凉的石板路上,聆听清脆的脚步声散落在身后的余音,溅起一串串忧伤的文字。弯腰拾掇记忆的碎片,抚摩还在颤抖的幽幽心事,我的心弦瞬间凝重清凉,蓦然惆怅。.让心事平铺在石板上,一任流浪的脚步踩踏,岁月的足迹在跳动的心弦上且歌且舞,碎了一地的落寞。我看见一只鸟在芦蒿尖上怯生生的张望着远方,一如我的惆怅。??一片竹林,兀自陈列在前方,

竹叶上挂满晶莹的水珠,叮咚着缠绵的心事。那一枚枚叶子,割着流淌的往事,微微的在风中颤抖,不时纷飞一片,犹如纷杂的思絮。当斜斜的阳光柔柔的洒满竹林,在微笑的阳光里,谁的眼睛里流淌着弯弯柔柔的梦?

流淌的歌声篇8

中国的钢琴音乐在近一个世纪里不断发展,作品无论是从音乐素材到表现内容,还是从作曲技法到演奏方法,都充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风貌及审美情趣。它以清新的艺术格调,独特的民族风格引起了中国乃至世界乐坛的关注,尤其根据中国传统音乐改编的钢琴曲,更是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现代气息赢得了广大钢琴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小河淌水》是我国20世纪40年代末创作的一首云南民歌。歌曲通过舒缓、起伏的旋律,描绘出一幅在月光流水相伴下,美丽的阿妹思念远方阿哥的动人画面。20世纪50年代,作曲家朱践耳以《小河淌水》的旋律为素材,写成了钢琴独奏作品《序曲第二号“流水”》,至今深受钢琴爱好者的喜爱。 这首钢琴作品虽在主题上使用了《小河淌水》的旋律素材,但并非单纯的改编,而是进行了重新的组织与整理,抒发了不同的音乐情感。

《序曲第二号“流水”》是1955年朱践耳留苏时受到古琴曲《流水》的启发,以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曲调为素材,描写了一幅音画,而又非单纯写景。初次听到朱践耳的这首钢琴作品,并没有深入的去了解其创作的背景,和表达的感情,只是觉得和声有民族音乐特点,旋律线条流畅,就像潺潺的流水声。但是要想完美的弹奏这首钢琴作品,只熟悉它的旋律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了解音乐的内在的情感,这就需要演奏者不断地推敲,反复的深入分析,才能将这首钢琴作品弹奏的更加完美。

本文将从《序曲第二号“流水”》的曲式结构、和旋结构、和声织体、调式调性、复调等方面入手,分析整首音乐作品的音乐特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以此让演奏者更好更准确的把握这首钢琴作品的音乐思想,弹奏时能够完美表现整首音乐作品的音乐内涵。

一、创作背景

朱践耳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音乐创作是朱践耳音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创作时间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他早期(留苏时期)的钢琴音乐创作主要作品有:《序曲第一号“告诉你……”》,《序曲第二号“流水”》、《主题与变奏》、等五首作品。第二个时期是“”之前的作品,主要有:《云南民歌五首》,这五首分别是:《山歌》、《牧羊腔》、《猜调》、《红河波浪》、《西厢坝子―窝雀》。第三时期(20世纪80―90年代)的钢琴作品有:《摇篮曲》、《小诙谐曲》,组曲《南国印象》等。

《序曲第二号“流水”》是朱践耳早期的钢琴音乐作品,在这时期的音乐作品中,他的基本观念就是要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为了在这首钢琴作品中体现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朱践耳深入了解民族音乐,选用《小河淌水》这一具有地域性的民歌曲调做为旋律素材,并结合了古琴曲《流水》的音乐特点,运用传统的音乐创作技术进行重新的组织与整理,创作出了这首独特却又不失民族音乐特点的钢琴作品。

(一)、受到古琴曲《流水》启发

古琴曲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一笔珍贵遗产。《流水》留传至今已成为我们熟悉的名曲之一。这首作品通过对涓涓山泉的描绘和对奔腾江河的刻画,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赞美了人类一种百折不挠、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流水》结构精密,音色悠远而富于动感,有着独到的艺术表现魅力。它以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相结合,产生了一种美的意境,从而感动每一位听众,这样的音乐作品才会如流淌的小溪具有生命力,成为千古名曲。

朱践耳运用了传统的音乐创作技术,将《流水》的音乐特点运用到他创作的这首钢琴作品中,使整首作品结构精密,内容富有情意,像《流水》般富有诗意。

(二)、选用《小河淌水》的曲调为素材

《小河淌水》是一首非常优美的中国民歌,出自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是当地最为著名的民歌之一,因被西方人称为“东方小夜曲”而享誉海内外。

《小河淌水》全曲采用了中国的传统五声羽调式,由五个乐句组成,乐思优美清晰、质朴恬静,速度稍慢,以舒展、自由的节奏和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爱情故事。

这首云南民歌地域性特点明显,又运用了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再加上旋律悠扬动听,表达的感情柔婉而细腻,恰好与古琴曲《流水》的音乐特点不谋而合。朱践耳借用这一首民族特点浓郁的云南民歌曲调作为《序曲第二号“流水”》的主题旋律,使这首钢琴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音乐表达更加生动。

二、音乐特点

从《序曲第二号“流水”》的创作背景来看,这首作品的基本材料来源于民间,旋律主要以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旋律为素材,并运用中国五声调式而作,这就足以体现这首作品民族性的音乐特点,下面我们就从整首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弦结构、和声织体、调式调性、复调等方面入手,分析这首音乐作品的音乐特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曲式结构

全曲采用了中国的传统五声羽调式,是具有再现特点的三段曲式结构。

第一段(1-18)的主题是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的。上句4小节(1-4),下句4小节(5-8)。右手主题旋律,左手分解和旋六连音音型,以c-降b-a-g-降a-b-c的和声进行形成主题倒影旋律,轻快流畅,描写了小桥流水边,阿妹盼哥的景象。第9小节是过度,10-18小节是主题的变奏。

18(一小节叠入)-20小节是间奏。

第二段(21-40),21-26和27-32小节构成两个模进乐句,给人以此起彼伏的感觉,随后以两小节C大调的×.×音型推波主流的将音乐推向高潮。

41-46小节是过渡,第44小节的渐快后,转入第45小节的三连音织体,仿佛急流盘山而下。

第三段(47-63),从第47小节开始,乐曲回到c羽调式,主题在左手旋律再现,右手是平行三、四度的三连音织体,并且左右手采用了双重调性并置的和声手法,分别是上声部的A宫和下声部的降E宫,51-54小节是两句旋律一样的主题旋律,但是和声有变化。其中出现的色彩性和旋,仿佛是描写夕阳的余辉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的美丽景象。

随后进入尾声,音乐平静下来,减慢减弱,流水渐渐远去,留给人们给意犹未尽的美好回味,也象征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二)、调式调性的特点

在《序曲第二号“流水”》中,整体为c羽五声调式,但是,我们在乐曲内部还可以看到不同宫音系统的调式调性复合处理的情况,这也是这首钢琴作品的独特之处,如下例:

这是这首钢琴作品第5小节首段主题呈示的下半句,旋律在主调c羽调上展开,但前四小节的和声依次使用了降A宫(f羽)―降D宫―降A宫(f羽)―c羽的调性设置,每小节的后半部分又为下一小节调性得引入做好准备。这样,加前句的c羽调式,整个后半句以t-s-s/s-s-t的连续向下属方向的和声织体离调进行。通常,作品中出现调性复合的和声进行,两个调的宫音成四五度关系,而这首钢琴作品中出现了连续离调的情况,为了使旋律音与调性协调,作者将旋律音作为偏音处理,这也是这首钢琴作品的独特之处。

(三)和弦结构的特点

在《序曲第二号“流水”》中,以传统三度叠置的和弦结构并不多见,而更多地使用了五声纵合化的和弦形式和四五度叠置的和弦结构。下例(谱例2)为乐曲的第一段的主题句,在左手流水般连续的分解和弦织体的衬托下,右手呈示出主题旋律。

此外,在《序曲第二号“流水”》中,还运用了基于线性原则的各种平行进行发展的手法,如在35小节开始的连接部分(谱例2),伴随着旋律线条的下行,各声部碰撞出了不少偶合和弦与复合性质的和弦结构。

(四)、和声织体的特点

“‘全方位思维’是一种纵横相结合的综合的思维方式,强调音的纵向结合的变化(和声、织体等),同时也强调横向的流动方式(旋律声部的进行),讲究清晰的层次感,着重于结构的整体性、均衡性和统一性,具有建筑式的严密性”。①朱践耳将这一创作技巧也巧妙地运用到他的音乐创作中,尤其是钢琴作品中,他大胆利用钢琴多声性的特点,使乐曲更加丰富。

《序曲第二号“流水”》以旋律表现为主,和声随音乐情绪变化的需要而逐渐变化,强调横向的多层织体流动性,构成连绵不断向前传递的线形轨迹式。

此外,这首钢琴作品是从单音旋律的云南民歌改编而成的,同时继承了民族音乐的传统,主题旋律和音乐结构都着重于音乐横向的流动与变化,讲究线条的流畅和结构的连贯。但是钢琴本身的多声特点使作品具有典型的多声性,横向的旋律、纵向的和声及多变的节奏所构成的丰富的音乐织体,仿佛是一个“立体化音乐造型的缩影”。

(五)、复调的特点

在这首钢琴作品中,朱践耳运用了许多复调音乐的技法,他的技法不是为了炫耀技巧,而是为表现音乐内涵为目的,所以在这首钢琴作品中流露出真挚而自然和谐的感觉,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作品中,不仅运用到传统复调技术(如:对比复调、模仿复调等),而且结合了西方的音乐复调技法,突破单一调性的束缚,运用双重调性的复调结构,使音乐织体复杂而丰富。

1、对比式复调

朱践耳在这首钢琴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复调技法,对比是复调技巧的重要形式,它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旋律以对位法的原则结合起来,在音乐创作中起到发展音乐的作用。在的作品中不同个性的对比复调结构是指形成对比复调结构的不同旋律在音乐性格、节奏、语言等方面的对比,它们或是性格不同、或是节奏不同、或是风格不同、或是调式调性不同。在《序曲第二号“流水”》中,乐曲从一开始(谱例2)就运用了这个技法,右手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的主题旋律,而左手则是节奏比较欢快的六连音的组合,使音乐如流水般流动,轻快而自由。

2、卡农模仿式复调

卡农模仿式是复调音乐的重要技法,也是作者常用来将音乐发展的技法。

在《序曲第二号“流水”》中第47小节(谱例略)主题在现实时左手是主题旋律c小调,而右手则是在同名大调C大调上展开的,直到第59小节才又回归到c小调上,而音乐进行到这里,调性回归主调,全曲完美结束。这种相同调式不同调性的卡农进行是卡农模仿式复调的重要技法之一,是指构成卡农的两个声部在相同调式中,分别在不同的调性上进行,这样拓宽了音乐的表现力,同时发展了音乐材料。

3、卡农与对比相结合的复调

这是模仿复调与对比复调技法的综合形式。这种技法以三个声部以上构成,因此它的结构比较复杂,音响丰满,音乐更富表现力。在《序曲第二号“流水”》中的35小节(谱例略),乐思集中统一,而上三个声部与下两个声部对比结合,在结构中起到丰富音响,烘托氛围的作用,使音乐达到高潮。

三、如何准确表现音乐内涵

以上对这首音乐作品的特点做了简要的分析,那么,怎样才能把握这首钢琴作品的音乐特点,更好的表现这首作品的音乐内涵呢?我请教了几位钢琴老师,参考了《朱践耳〈序曲第二号――流水〉的音乐及演奏》,我认为,在演奏这首钢琴作品时,必须具有良好的音乐素质,娴熟地掌握钢琴演奏的基本技术和技巧,并且还要多注重音乐情绪的表达及演奏思维的把握。

(一)、扎实、熟练地钢琴弹奏基本功和技巧

在演奏钢琴作品时,娴熟地掌握钢琴演奏的基本技术和技巧,是每一个钢琴演奏者必备的条件。尤其在弹奏中国钢琴作品时,更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

1、灵活的指法

这首钢琴作品中,连续出现平行四五度式各种音程,弹奏时运用相邻的手指弹奏小三度级进旋律,灵活的运用隔指和临指,如1、2指,2、3指,3、4指,的灵活交替运用。

2、节奏和速度的掌握

弹奏这首钢琴作品要注意速度的变化,全曲不是以一个速度标记贯穿始终,各段都有不同的节奏和速度要求,而每段也都有自己统一的节奏和速度。在弹奏时要细心研究各个速度标记所蕴含的音乐情绪和内涵,选择一个正确的节奏和速度,同时还应注意自然地各个速度标记之间的对比表现出来,不能随意弹奏。

3、音色和力度的控制

这首钢琴作品的旋律是欢快与抒情的对比。弹奏欢快的旋律时,需要灵活的指法,指尖要有弹性的触键,旋律要流畅均匀有颗粒性感;抒情的旋律需要弹得柔美、如歌,要用手指慢而深地触键,力度随手腕转动自然转移,这样才能弹出流水清澈流动的感觉。

结语

朱践耳创作这首钢琴作品时,巧妙运用钢琴展示了中国独特的民族风格,也将中国民族传统音乐融入其中,展示了我国民族传统音乐的艺术魅力。在分析这首钢琴作品时,更以作者在作品中和声织体的丰富运用和巧妙连接,以及作者的音乐创作能力感到骄傲和自豪!

独特的音乐风格才有音乐艺术价值,每一首有价值的音乐作品都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在弹奏任何钢琴作品时,都应当了解作品的创作思维、音乐特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这样,才能把每一首钢琴作品的音乐内涵完美的表现出来。同时,希望即将从教的钢琴专业毕业生,要注意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熟练钢琴的弹奏技巧,同时要多注重培养学生对钢琴作品的音乐特点的了解,和音乐内涵的理解,以及钢琴作品的感情处理。

参考文献

[1] 卞萌/著 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 [M].华乐出版社1996.8

[2] 饶余燕/著 贵在探索――朱践耳钢琴创作简析,刊于《朱践耳钢琴作品选集》[M],上海音乐出版社

[3] 武增文/著 朱践耳〈序曲第二号“流水”〉的音乐及演奏 [M].原载于《音乐研究》,2004年第1期

[4] 修海林 罗小平/著 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4第一版

注释

① 桑桐/著 桑桐和声论文集 [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② 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4第一版

上一篇:等式的性质范文 下一篇:关于劳动的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