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手评价范文

时间:2023-11-15 11:55:32

狙击手评价

狙击手评价篇1

朱巴在美国大兵那里已接近于传奇。美国大兵说,他们从来没有看见过“朱巴”,他们只是听见过“朱巴”,但是当他们听见“朱巴”的时候,一切都晚了:一颗子弹呼啸而来,又一名美军士兵一头栽倒在地――死亡或者血流不止。朱巴狙击有个很特别的习惯,那就是从来没有第二枪,从来不给美军机会寻找子弹射来的方向,只开一枪就消失。没有人知道“朱巴”的相貌、国籍,也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但是“朱巴”的名字却在美军中如雷贯耳,枪法也令美军胆战心惊。

一位22岁的美国狙击手这样评价朱巴:“他枪法很好。每次下车的时候,我敢肯定每个人都担心他会从背后放冷枪。他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大的威胁。”这个狙击手所在的军营有时会在行进的路上遭遇雨点般的子弹袭击,不过这不是他们害怕的,他们最害怕的就是来自“朱巴”的那声枪响。

朱巴的出现并不是偶然因素。早在萨达姆当政时,就专心培养过数百名狙击手。当时这些狙击手装备的主要是从苏联购买的SVD狙击步枪。这种枪是AK-47的“狙击版”,威力很大。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美军几乎没怎么遭遇狙击火力,因此许多人认为伊拉克的狙击手部队已经被摧毁了。后来,反美武装成为袭击美军的主要力量,但其狙击手对美军的威胁十分有限。在2005年11月之前阵亡的2000多名美军官兵中,只有26人死于狙击手枪下。2006年1月份,驻巴格达美军也不过遭遇了11起狙击手袭击。因此美军狙击手对伊拉克同行颇为不屑,常讥笑他们一点专业性都没有。可这是个幻觉,自从朱巴出现后,仅在4个月的时间里,驻巴格达美军遭狙击手袭击的事件就猛增到46起,并导致8名美军丧命。虽然对美军来说最大的威胁还是路边炸弹袭击,但那些躲在暗处的狙击手同样令人警惕。

伊拉克的狙击手十分善于伪装,这是美军无法查找出来的一个原因。他们曾捕获过一名反美武装狙击手,发现这名狙击手竟然把一辆小轿车改装成了移动的“狙击隐蔽所”。这辆小轿车的后备厢处被开了一个洞作为枪孔,后挡风玻璃处装了一架摄像机用于观察目标,而车中的其他地方塞满了厚厚的垫子,以隔绝狙击步枪开火的声音。

朱巴的狙击通常是潜伏在暗处,等待着美军下车,或者在塔楼上出现后,瞄准防弹衣的缝隙――脊骨下部、肋骨部位,或者胸部以上,从200米以外的地方射击。美军的一名军官叹息说:“(朱巴)枪法真是太准了。有时候能把一个人的整个脊骨炸开花。”

也许根本就没有人知道,伊拉克到底有没有“朱巴”这个人。即使真的没有这个人,美军还是制订了很多方案来诱捕“朱巴”,负责人说:“我们运用了各种技巧想要把他引诱出来,但是他老奸巨滑,极具耐心,从来不放第二枪。”

于是有人出主意说,让神埋伏在屋顶上,监视着供应路线(那里通常是“朱巴”袭击的地方),一旦发现“朱巴”就上下夹击把他消灭。但是负责人却否定:“这实在是个蠢办法,因为‘朱巴’是个非常狡猾的狙击手。我想狙击手的责任就是追捕狙击手,但是要抓住‘朱巴’,我们恐怕要出动全部人马。”

朱巴书写的“伊拉克狙击手传奇”今天还在继续,“只开一枪”也成了他的标志,美国大兵想要取消他的标志,就必须捉住他。可惜的是,谁都不知道朱巴是谁。他是空气还是传奇,还是很多反美人士共同谱写的传奇,就不得而知了。

狙击手评价篇2

随着战争形式的转变,以前大规模的集团对峙战争已经很少发生,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小规模的特种作战。另一方面,当前武器装备水平日益提高,战场上各种高价值的器材目标逐渐增多,如装甲运兵车、直升机、雷达站、防空导弹、通信设备、油库和弹药库等,且交战距离不断拉大,而传统的中、小口径狙击步枪无法满足远距离上的战术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如何用最经济、最快捷的方式在远距离上对其实施精确打击,是世界各国努力寻求的方向。

美军于海湾战争中首次使用了M82 12.7mm系列半自动狙击步枪,并在历次作战中取得了不错的战绩。近年来随着反恐战争的升温,加上、犯罪分子的装备越来越先进,国际上对大口径狙击步枪的需求量也明显增大。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边境防御及反恐作战需要大口径狙击步枪,如在登陆与反登陆及守岛等作战中,大口径狙击步枪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因此,我国急需研制自己的大口径狙击步枪,填补我国在这一武器装备领域的空白,并满足实际作战需求。

回望研制历程

早在1999年,项目组就已开始了大口径狙击步枪的方案论证工作,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储备进行了多个总体技术方案的论证,先后设计了多个不同结构原理的方案,试制出原理样机并进行了必要的验证试验,2006年4月,确定了最终研制方案。

2006年5月大口径狙击步枪开始正式立项研制,研制工作充分发挥行业优势,走军、地结合与厂、所结合的道路。 整个研制过程历经方案阶段、工程研制阶段(分为初样机和正样机两个阶段)、设计定型阶段。2006年12月通过方案评审,2007年11月通过初样机评审,2009年4月通过正样机鉴定,2009年12月通过设计定型试验和部队试验,2010年5月通过设计定型审查,2010年8月批准设计定型。

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主要发射狙击弹、多功能弹,也可使用现役各型12.7mm制式枪弹,配装测瞄合一白光瞄准镜或红外瞄准镜,具备昼夜作战能力,环境适应性好。其可实现对1000m距离内重要的有生目标的精确打击和对1500m距离内的轻型装甲车辆、飞机、油库、通信设备等器材目标的高效毁伤,作战用途广泛。

结构特点揭示

结构组成 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采用导气与枪管短后坐混合式自动原理,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半自动发射方式。全枪由枪管部件、机匣部件、枪机部件、发射机部件、枪尾部件、弹匣部件以及附件组成。

枪管部件由枪管、枪管簧组成。枪管采用精锻工艺制造,通过改进枪管镀铬工艺,提高弹膛、线膛尺寸公差要求,确保了射击精度及寿命要求。枪管簧位于枪管后部上方,枪管后坐时可有效吸收后坐能量,进一步保障射击精度。

机匣部件采用前钢后铝结构,机匣体上部嵌有钢制瞄准镜座。两脚架可伸缩,长度可调,且可前后折叠。机械瞄具由准星、表尺组成,分别设于机匣前后方。准星可进行高低调整,表尺可实现方向调整。表尺和准星在使用时竖起,不使用时可折叠。

为便于精确瞄准及在夜间瞄准射击,该枪配套使用白光瞄准镜和红外瞄准镜进行精确瞄准射击。机匣上设有光学瞄准镜接口,白光瞄准镜和红外瞄准镜通过瞄准镜座连接在机匣瞄准镜导轨上。

枪机部件由枪机框、枪机等组成。枪机的开闭锁凸笋与枪机框的开闭锁曲线槽配合完成开闭锁动作。枪机头部设有3个闭锁突笋;枪机框上安装有复进簧筒、复进簧、枪机缓冲装置及导气装置,枪机缓冲装置由枪机缓冲簧和橡胶缓冲垫共同组成,起缓冲作用,以保障射击精度。导气装置包括活塞、活塞簧及气体调节器。

发射机部件由握把、发射机、保险等组成。该枪采用击锤回转式击发机构,设有二道火功能。该枪具有枪机不到位保险、手动保险及击针惯性击发保险。

枪机不到位保险确保枪机未闭锁或闭锁后复进不到位时不能解脱击锤,从而起到保险作用。手动保险机构由保险手柄、保险杠杆、保险杠杆簧等组成。当保险手柄扳至“0”位置时,保险杠杆限制住阻铁,使其不能转动,无法实现击发,起到保险作用。只有当保险手柄扳至“1”位置时,杠杆让开阻铁,阻铁才能回转,实现击发动作。击针惯性击发保险确保枪机未回转闭锁时,击针被枪机阻挡而无法前移,起到保险作用。只有枪机回转闭锁后,击针才可以前移,实现击发动作。

枪尾部件由肩托、贴腮板、枪托、支撑杆、背带环等组成。其中贴腮板、枪托底部的支撑杆高度均可调。

该枪采用双排双进弹匣供弹,弹匣容弹量5发。弹匣侧面设有余弹观察孔,底部设有漏沙孔。每支枪配2个弹匣。

随枪附件包括通条、气室清除器、耳塞、油壶、内六角扳手、毛刷及其他备用工具。

自动原理 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采用导气与枪管短后坐混合式自动原理。击发后,在膛底压力作用下,枪管、枪机首先压缩枪管簧和复进簧一起后坐;当弹头通过枪管导气孔时,部分火药燃气进入气室,冲击活塞并推动枪机框向后运动。枪管、枪机一同后坐一段距离后,枪管受枪管固定栓限制而停止后坐,并在枪管簧作用下先行复进到位,枪机则单独后坐;与此同时,枪机框相对枪机走完开锁前自由行程后,迫使枪机回转开锁,并带动枪机一起后坐。枪机框带动枪机继续后坐完成抽壳、抛壳等动作,同时压倒击锤待击,压缩复进簧。当枪机框后坐到位后,依靠枪机缓冲簧、复进簧储备的能量推机框并带动枪机复进,完成推弹入膛和迫使枪机回转闭锁等动作。枪机闭锁后,枪机框继续复进走完闭锁后自由行程,压下不到位保险,复进到位。

代表轻武器研制新水平

狙击手评价篇3

M806机枪与重量为58千克的M2机枪相比,重量减轻了18千克,后座力减小了60%,同时有效射程也增加了170米,达到2000米。

美国陆军将把一部分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将45000挺M2机枪升级到M2A1标准,升级后的A1型机枪能够快速更换枪管。同时,通用动力公司还会另外制造9758挺M2A1机枪。

美国陆军还有许多其它轻武器项目被削减,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投资3000万美元的为期3年的卡宾枪评估计划。美国陆军已经承诺用特种作战司令部的M4A1增强型卡宾枪替换50万支M4卡宾枪。M4A1增强型卡宾枪枪管比较重,因此变形和腐蚀较少,性能比较好,寿命比较长,同时能够自动射击,持续射速也比较高。

美国陆军还在进一步改进特种作战司令部的M4A1增强型卡宾枪,增加了灵巧的控制装置,改进了枪机、枪机框和前扶手,从而提高了有效性和射击精度。M4卡宾枪的升级预计需要10年的时间。

美国陆军还想以M4A1增强型卡宾枪或者更好的卡宾枪替换60万支M16。目前有6种卡宾枪在进行为期18个月的极端试验和广泛测试,胜出者再与升级版的M4A1增强型卡宾枪竞争,以决出未来的卡宾枪。

美国陆军面临削减危险的其它轻武器开发项目还有以下诸项:

XM-25新型榴弹发射器

XM-25新型榴弹发射器在阿富汗战场叫做“惩罚者”自动榴弹发射器。美国陆军在今后的18个月里将给一个营配发36具XM-25,并从2014年开始部署,估计总数为12500具,也就是每个班1具。XM-25具有一个目标搜索系统,通过推动按钮来计算距离。计算得到的数据传给电子引信,使25毫米的榴弹在目标上空爆炸,将弹壳碎片射向敌人。

M26模块化的霰弹枪

美国陆军计划采购35000支M26模块化的霰弹枪,这种枪的近战性能广受宪兵、工兵和陆军士兵称赞。M26模块化的霰弹枪的重量只有现在陆军士兵携带的莫斯伯格(Mossberg)霰弹枪的一半,可以在几秒钟的时间里加装到M4卡宾枪上。它拥有包括致命、非致命和破门在内的3种射击模式,它是一种标准口径的霰弹枪,运动部件的数量比半自动霰弹枪少。它也有容易装填的3发和5发的弹夹,使士兵可以改变射击选择。M26模块化的霰弹枪的枪管只有20厘米长,因此配有吸收后坐力的液压枪托。它能够在25米的距离提供显著的弹药散布,一次射击就能清扫一个房间的空间。在坎贝尔堡的突击队在2月份第一个得到了M26模块化的霰弹枪。

精密狙击步枪

雷明顿枪械公司长期以来一直把持着军用狙击步枪市场,现在想以模块化狙击步枪来维持其垄断地位。制造“巴利斯坦”精密狙击步枪(Ballista)的FNH公司是雷明顿枪械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

两家公司的狙击步枪都是模块化的多口径狙击步枪,都能够发射口径分别为0.338英寸、0.300英寸和0.308英寸的子弹。当此防务经费削减的时候,能够以低成本的0.308英寸的子弹进行训练对于所有的竞争者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两家公司的狙击步枪的重量都是7.7千克左右,射击距离都在1500米以上。

美国陆军于2011年年底批准全面装备雷明顿枪械公司的XM2010精密狙击步枪,该型精密狙击步枪的能力招致了不少人对装备的合理性的质疑。

M320型40毫米榴弹发射器

M320型40毫米榴弹发射器曾一度被考虑取消,但是此型武器的价值在阿富汗得到了验证。它是2009年美国陆军轻武器的10大发明之一,用来替换M203型榴弹发射器。M320是一种双作用的榴弹发射器,具有整合在一起的昼夜瞄准系统和激光测距仪,提高了首发命中率。其侧面装填的无限制后膛也是它的一个成功之处。它既可以加装到卡宾枪的枪管之下,也可以作为一种单独的武器使用,受到了士兵们的称赞。

M240L轻型中型机枪

M240L轻型中型机枪亦是2010年的美国陆军轻武器的10大发明之一,具有短枪管和可折叠的枪托。M240L的重量比M240B轻2.5千克,但是可靠性和射程都没有减低。而且,M240L轻型中型机枪操作平稳,寿命达到50000发。

XM205轻型三脚架

XM205轻型三脚架的重量比20千克的M3少6千克,折叠以后的高度不足展开时的50%。XM205轻型三脚架在整个运动范围内均能够可靠稳定地升高和降低,而且可以单手操作。

军用手枪

狙击手评价篇4

本剧内容概要

展翰涛(马德钟饰)是“飞虎队”A队的指挥官,带领的队伍成员出身背景不同、性格各异。其中,既有长期在“飞虎队”服务的老队员,如叶树辉、庄卓源等,也有新加入的新人俞学礼、邱俊轩等。新人俞学礼的体能在全队最强,并且出身香港富豪家庭,因而显得有些自负、有个人英雄主义倾向;与他一起入队的邱俊轩出身警察世家,背负着家人的巨大希望而感到压力很大,他也因为性格原因而显得有些不够坚强;作为内勤的女警员苏文强则一心想通过考核成为正式的女“飞虎”。队伍内部常常因队员出身不同、资历不同、性格不同等等问题出现一些误会和隔阂。展翰涛在庄卓源的协助下,最终将大家紧密团结在一起,消除了误会和隔阂,从而形成了一支有坚强战斗力的特警队。

女督察庄卓桦(宣萱饰)是庄卓源的姐姐,作为有组织罪案和三合会调查科(俗称O记)的负责人,在工作方面与展翰涛负责的“飞虎队”多有配合。庄卓桦因未婚夫被罪犯放置的遥控炸弹意外炸死而深受刺激,从此变为工作狂人,并不时显露出自残甚至想结束自己生命的倾向。但随着与展翰涛的工作交往增多,双方由互有误会逐渐发现对方都是以工作为重的人,进而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感情,最后两人终于种下了爱情的种子。

从工作职责上来看,O记一般负责重要罪案的侦查取证工作,但往往因面对拥有较强火力的匪徒而力不从心。作为侦查部门,O记的警员一般配备自动手枪,无法与拥有诸如AK突击步枪等武器的匪徒对抗,需要拥有更强火力和受过专业训练的“飞虎队”支援。而“飞虎队”则专门负责对拥有“重型火力”的匪徒进行武力突击,有时也负责对重要政治和商业人员(VIP)以及重要的会议等活动执行护卫、侦察监视任务。本剧中,“飞虎队”与O记相互配合,先后破获了以“贼王”杜天宇为首的劫匪团伙进行的抢劫大案、秦森等人进行的珠宝抢劫案、针对俞学礼父亲的绑架案、对制毒工厂的监视和突击行动、商场人质劫持事件、对亚洲各国富二代参加的投资课程培训的护卫行动、仿真枪杀人案、前“飞虎队”成员洪坚参与的“黑吃黑”事件等等,最后以破获当年炸死庄卓桦未婚夫的炸弹杀人案件,并将逃出监狱的“贼王”杜天宇团伙消灭而画上了句号。

在本剧的这些行动当中,不仅展现了“飞虎队”拥有的各种装备,而且对于其进行武力突击时的战术运用也有很多的细腻表现。

“飞虎队”武器装备的运用

从军事角度来看,本剧在武器装备方面的表现整体上还不错,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当然也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瑕疵。

本剧中出现的武器装备总体上来说都是警匪片中经常出现的典型装备,如MP5冲锋枪、格洛克系列手枪、AK系列突击步枪等等。匪徒方面仍然是以AK系列突击步枪为主,间或出现了TMP冲锋枪、TT-33手枪等武器。

作为从前英国殖民地回归的香港,其社会治安管理体制延续了原来英国统治时期的框架,在武器装备方面的特点则是“飞虎队”主要使用西方主流反恐部队的武器装备,基本装备当然是大名鼎鼎的MP5冲锋枪。MP5冲锋枪动作可靠,射击精度很高,在反恐怖作战中屡立奇功。不过,本剧中“飞虎队”上至指挥官展翰涛,下至除狙击手外的每一名队员全部都使用MP5冲锋枪,这样的武器配属似有欠缺。众所周知,特警队通常要面对复杂的作战环境。如在作战中,有时可能会面对拥有较大威力的突击步枪的悍匪,这时MP5冲锋枪的威力就显得不够了。MP5冲锋枪使用的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在对付无防护的有生目标时停止作用较强,但对付防护力较强的有生目标,或匪徒依托某些遮蔽物时威力就不够了。如在《飞虎》第1集中,“飞虎队”追击杜天宇等匪徒到达一个看起来像是棚户区的居民区后,双方展开枪战。在这种地形条件下,匪徒使用的AK突击步枪所发射的中间威力步枪弹可以轻易穿透板房仍可以保持一定的杀伤力。而“飞虎队”使用的MP5冲锋枪就难以做到这一点。在交火中,杜天宇的AK火力对“飞虎队”形成了明显的压制作用,并且将2名身穿防弹衣的“飞虎队”队员击倒在地。西方国家的特警队装备,通常在战术小组中减少1支MP5冲锋枪,而增加1支自动步枪或卡宾枪,以此来增强对有防护目标的杀伤力。因此,本剧中的“飞虎队”全部使用MP5冲锋枪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

除了全部使用MP5冲锋枪而没有配备发射步枪弹的突击步枪外,本剧中的“飞虎队”似乎对于霰弹枪也有忽视的倾向。大家都知道,霰弹枪在警用领域通常用于破门作业,在使用时对门的铰链进行射击就可以顺利将门打开。此外,霰弹枪还是一种强有力的近距离作战武器,通常在整个战斗小组内居于打头的位置,一旦与敌遭遇,可以利用其火力覆盖面更大的优势概略性地指向目标就可以迅速开火,而且打击效果非常好。“飞虎队”往往会面对拥有自动枪械的严重暴力犯罪分子,使用霰弹枪则可以在室内近战(CQB)中提供更强的火力,有利于迅速克服罪犯的抵抗,以更小的代价制服罪犯,使得作战行动对周围环境的破坏被限制在更小的范围内。本剧中没有使用霰弹枪的“飞虎队”破门手段只有2种,一种是依靠爆破方式炸开门窗,另一种则是依靠破门槌撞开门,手段显得不灵活。 “飞虎队”狙击手对怀疑是制毒工厂的酱园进行监视

狙击步枪也是特警队的标准装备之一,在反劫持等行动中往往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剧中的“飞虎队”共装备有3种不同的狙击步枪,分别是G3/SG-1狙击步枪、PSG-1狙击步枪和SR-25狙击步枪。这3种狙击步枪中,PSG-1狙击步枪出现得最少,只在第9集处置仿真枪杀人事件时出现了一次,由庄卓源使用击毙一名疑犯。G3/SG-1狙击步枪和SR-25狙击步枪则是经常一起出现搭档使用。G3/SG-1狙击步枪和PSG-1狙击步枪都是德国出品的警用狙击步枪,在很多警匪题材的影视作品中都经常出现。SR-25狙击步枪则是由AR系列枪械的设计者尤金・斯通纳设计、奈特军械公司制造的狙击步枪。其大量采用AR系列枪械的部件,其中有60%的部件来自于AR15/M16自动步枪,主要包括扳机、小握把和枪托等,枪管则采用M24狙击步枪的高精度枪管。该枪采用半自动射击方式,发射7.62×51mmNATO弹,可使用5发、10发和20发弹匣供弹。按照维基百科提供的资料,“飞虎队”确实装备有SR-25狙击步枪,且从1990年代末装备至今,应该说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但是,在本剧第4集中,“飞虎队”在处置俞学礼父亲――香港富商俞世棠绑架案时,却出现了SR-25狙击步枪打出貌似“连发”的情况。作为半自动狙击步枪,SR-25是不可能进行连发射击的,只能以非常快的速度反复扣压扳机才能出现类似片中那种射击效果。当时,庄卓源通过劫匪所在房间的排风扇缝隙监视室内情况。俞学礼本来负责进入屋顶的维修管道监视劫匪动静,但他看到劫匪已发现“飞虎队”正在展开行动时就跳入室内与劫匪交火。一名绑匪企图拉来一名人质作为挡箭牌,正要进入人质所在房间时被庄卓源用SR-25狙击步枪击毙。绑匪头目让另一名绑匪再去拉人质时,庄卓源打出一个“连发”射击(从墙上的弹孔来看,至少发射了4发枪弹),将这名绑匪压制住,为“飞虎队”突入室内消灭劫匪争取了时间。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庄卓源是利用快速连续扣压扳机射击的,那么就存在着射弹因连续快速扣压扳机而散布较大。当时屋内的3名人质全都位于房门附近,如果弹道稍微偏移就可能穿透墙壁误伤人质。这对于反劫持行动来说是不可能接受的风险。所以,剧中出现这样的镜头无疑是不符合实战要求的。

此外,片中展翰涛在对俞学礼进行狙击训练时也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在俞学礼使用G3/SG-1狙击步枪击中目标后,展翰涛又要求他将光学瞄准镜卸下,然后用机械瞄具对200m外的一个目标进行射击。当时,俞学礼表示目标在200m以外,没有光学瞄准镜怎么打?随后,展翰涛拆下瞄准镜使用机械瞄具实施射击并准确命中了目标。一般说来,机械瞄具是可以保证步枪在有效射程(一般为400m)内保持较高的命中率,俞学礼提出使用机械瞄具对200m外目标无法射击的问题,让人感到不能理解,这恐怕只能用以此衬托展翰涛高超射击能力的剧情需要来解释了。另外,展翰涛将光学瞄准镜拆下后实施射击时,却没有将枪身上的夹具拆下,而这个夹具却正好挡在了狙击步枪的照门和准星之间,无法进行瞄准。展翰涛能用被挡住视线的机械瞄具打中200m外的目标,这样的射击能力也不可思议。

本剧中另外一处与狙击有关的细节发生在第10集,处置前“飞虎队”队员洪坚企图黑吃黑抢劫珠宝一案时。当时,洪坚带着手下夺取珠宝后沿着暴露的走廊逃窜。走廊对面几十米处,由庄卓源和邱俊轩组成的狙击小组在监视其行动。庄卓源随即开枪进行拦击,迫使洪坚他们躲在掩蔽物后面。洪坚一面派人夺路去开车,一面与另一名同伙用手枪向庄卓源小组所在位置开火。庄卓源和邱俊轩被火力压制后,只好向临时代替展翰涛负责指挥A队的“飞虎队”指挥官梁日峰报告说遭到狙击,需要暂时撤退。之后,两人就利用堆起来的钢管作为掩护撤了下来。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狙击小组在武器配备上一般是采取同时携带狙击步枪和自动步枪的方式,观察员使用自动步枪可以对狙击手起到有效的支援作用。同时,狙击手和观察员除了主武器外通常也需要携带手枪作为辅助武器。剧中,庄卓源小组遭到洪坚等2人用手枪的压制而选择撤退就有很大的问题。作为世界一流的特警队,“飞虎队”的武器配备是应当非常完善的。当时,庄卓源和邱俊轩除狙击步枪外,起码还应携带冲锋枪或自动步枪,形成与洪坚等人的火力对抗态势,从而将其遏止在原地以等待其他队员赶到后聚歼之。

片中值得肯定的一点是,在实施作战行动时“飞虎队”全体队员都头戴头盔、面罩和护目镜,这要比陈嘉上版电影《飞虎》和电视剧《飞虎雄师》中显得更真实一些。后者片中多数时候“飞虎队”队员都是光头或仅戴面罩,一方面防护力差,另一方面也难以遮蔽室内交战时产生的有害气体,有可能影响队员的观察能力。不过,与陈嘉上版作品相同的是,本剧中“飞虎队”队员在使用伸缩枪托结构的MP5冲锋枪射击时绝大多数时候也是不打开枪托,仅仅依靠双臂的力量控制枪支的稳定性。这样的射击动作无疑是危险的,抵肩射击可以大大提高射击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射击精度特别是连发射击的精度。不知这些影视作品中为何偏偏要自造这种不抵肩射击的方式。

“飞虎队”的战术运用

电视剧《飞虎》中出现了大量关于警匪对抗时警方的战术运用情节。如果从行动类型上来看,本剧中“飞虎队”遂行的主要行动类型可以归结为反劫持行动、对匪巢的突击行动和对制毒工厂的长期监视行动等。

电视剧《飞虎》一开始就展现了一次反劫持行动的细节。这次反劫持行动发生在一个商业大厦内部,4名持枪劫匪劫持了9名人质,位置在8楼的珠宝店内。“飞虎队”赶到现场后,第一时间就展开了侦察行动。但是,布置在3个点上的狙击小组却因为大厦外层玻璃反光,无法观察到内部情况,只得动用红外探测仪才查明绑匪和人质的具置。

搞清楚情况后,展翰涛随即布置攻击行动。从片中的表现看,展翰涛的攻击部署是从三个方面展开的:第一路是从楼顶索降到8楼窗户外,准备炸开窗户突入室内;第二路从珠宝店正面炸开房门突入;第三路则是由3个狙击小组组成,分别配置在3个不同的地点,以精确火力支援前2个突击组,并随时准备对绑匪实施狙杀。由于珠宝店所在楼层外玻璃和玻璃房门都是钢化玻璃,因此“飞虎队”使用了聚能爆破切割装置。这种预先安装在长木杆上的装置,一般是由柔性切割索和吸能防护套以及相应的起爆装置和辅助器件组成的。其中柔性切割索实际上是一种装在柔软材料内的爆破索,可以按照所需要的破孔大小弯曲为正方形、长方形或其他形状,起爆后可以按照预先设置好的形状在房门或玻璃上炸开突入所需要的孔洞。因为在反恐作战或反劫持行动中,往往劫匪与人质混杂在一起,所以需要控制爆破时对室内环境造成的伤害,吸能防护套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飞虎队”使用聚能爆破切割装置炸开门窗后趁势突入室内,劫匪同时遭到两个方向上的突入攻击和震撼弹袭击,立即陷入被动应付的境地,很快就有3人被击毙。就在“飞虎队”搜索第4名劫匪时,突然从人质中冒出一个劫匪,用枪顶着一名人质的头要挟警方让他安全离开。带队攻击的展翰涛在对峙过程中发现这名“劫匪”显得极为紧张满头是汗,而被枪指着头的“人质”却显得更镇静一些。展翰涛正在怀疑之时,通过桌子上的镜子反光看到“人质”手中拿着1支手枪顶在所谓的“劫匪”身上。也就是说,所谓的“人质”其实才是真正的绑匪,他是想借助互换身份来达到逃出去的目的,甚至更希望警方狙击手将假人质打死,自己趁乱逃走。展翰涛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通过无线电通知狙击手庄卓源:“老鹰是小鸡,小鸡是老鹰”――在这里,“小鸡”和“老鹰”分别是人质和劫匪的代号。庄卓源也通过光学瞄准镜发现了这一情况,随即开枪击中了假扮人质的劫匪,展翰涛随即补上几枪,将其击毙。至此,此次反劫持行动获得圆满成功。这里同样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就是人质的处理问题。一般来说,攻击队突入将罪犯制服后,应该将人质迅速疏散出去,由布控的警察负责甄别其身份,以防有罪犯混在其中逃出去。如果情况允许和警力足够的话,也可以原地展开甄别工作。

“贼王”杜天宇在实施声东击西而抢劫珠宝店成功之后,又利用绑在人质身上的手机遥控炸弹要挟警方而成功逃脱。展翰涛和庄卓桦通力合作,最终锁定了杜天宇等人的藏身之处并准备实施攻击。由于杜天宇夫妻和手下都躲在一个同伙的家里,因此此次行动是以突击匪巢为主要特征的,但因为匪徒有要挟警方的人质,所以从整个行动性质来看也明显带有反劫持行动的特点。“飞虎队”预先潜入的队员使用光纤软管内窥镜发现屋内有老人后,也不敢贸然攻击。此时,狡猾的杜天宇感觉到,连平时经常出现的狗叫也听不到了。他立即察觉出情况不对,发现“飞虎队”正在接近后就试图引爆预先布置好的炸弹,但作为引爆信号的手机信号已被警方干扰而未能成功。杜天宇只好以老人作为人质要挟警方,然后一群人蒙着被单从屋内出来。

由于“飞虎队”搞不清楚被单内是否有人质,也不敢进行攻击。此时,在远处布置的狙击手发现老人仍在屋内,立即通知展翰涛发出警告后准备攻击。但杜天宇等人负隅顽抗,几个人分成几路夺路而逃。这时的俞学礼因为性情浮躁,被展翰涛有意安排在狙击队内担任观察员以磨练其性格。当狙击手发现一名匪徒劫持了一个小孩逃窜而没有人及时拦截时,狙击手邱俊轩几次试图实施射击也没有找到机会。眼看匪徒就要逃出“飞虎队”的包围圈,俞学礼不顾没有命令就对匪徒进行追击。追上匪徒后,经过一番搏斗,俞学礼将匪徒击毙救下了孩子。回到驻地后,俞学礼因放弃自己职责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擅自出击,而遭到展翰涛的严厉斥责。俞学礼辩解说,当时匪徒逃跑的方向没有人可以拦截,因此才主动出击。但展翰涛则强调作为“飞虎队”队员纪律的重要性,以及一旦离开自己的岗位形成缺口也会导致匪徒找到机会逃走。应该说,展翰涛的批评不是没有道理,如果每个人都看到战机而擅自行动,那么整个行动部署就会被完全打乱,以至于到处出现空当和缺口。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俞学礼的出击也是一种主动弥补现有部署漏洞的积极行为。当时,展翰涛的意图是以狙击手的精确火力弥补各攻击小组之间的空隙,同时对整个作战区域进行观察和获取情报工作。后一项任务狙击小组完成得很好,发现了劫持小孩逃跑的匪徒。但是,由于匪徒紧紧抱着小孩,使得邱俊轩几次试图进行狙击都没有成功。如果再任由匪徒逃窜,很快他就能利用“飞虎队”部署的间隙逃出包围圈。俞学礼的主动出击事实上及时弥补了这个部署上的空隙,制止了匪徒逃跑的企图。实战中,当改变既有部署而主动出击,应该事前得到上级批准,如果情况不允许等待上级命令,那么就应该边展开行动边向上级报告,以使上级能够切实掌握整个战场态势的变化,从而调整部署更好地适应战场形势。

《飞虎》第2集和第3集讲述了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秦森是广东东莞人,因儿子患有重病而借了高利贷,最后为了送儿子到香港治病铤而走险,决定抢劫珠宝店搞一笔钱。秦森并不是像杜天宇那样的杀人狂魔,他从本意上来说不想伤害任何人,但却被形势所逼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在抢劫珠宝店的过程中,秦森的手下开枪射杀了1名报警的店员。抢得珠宝后,秦森得知儿子病情恶化正在医院做手术,就不顾手下反对赶往医院探视并坚持留下等儿子手术完毕后再走。侦办此案的庄卓桦顺藤摸瓜找到了在医院的秦森和手下,“飞虎队”随即赶到将他们堵在正在给秦森儿子做手术的手术室内。手术室内的一名女护士因惊吓过度而昏厥过去,秦森只得要求再派一名女护士来替换。负责A队内勤一心要选入攻击队,并且学过护士专业的苏文强自告奋勇,进入手术室代替女护士。苏文强头发内藏有微型摄像头,从而获取了手术室内的实时图像(手术室内的监控此前已被秦森破坏)。

手术室是一个四面密闭的房间,惟一的房门也被秦森的2名手下手持AK突击步枪守住,况且当时里面正在进行手术,进行强攻的条件是不足的。因此,“飞虎队”决定改变强攻的策略,改为答应秦森等人提供车辆的要求,并将车辆停放在离门口20m以外距离。为了抢救秦森儿子,苏文强主动要求留下来作人质,使其他医生和护士推着秦森儿子离开了手术室。秦森等3人挟持着苏文强离开手术室时,有2人在交火时被击毙,只剩秦森带着苏文强逃窜。就在秦森打算跳窗逃走时,苏文强出手阻止,但被秦森打倒在地,露出了藏在头发里的摄像头。本不想杀人的秦森见状举枪欲杀死苏文强。关键时刻,及时赶到的队友开火将秦森击毙,从而结束了这一次的反劫持行动。在这次行动中,由于手术室内的特殊情况,“飞虎队”放弃进行强攻的处置是非常正确的。“飞虎队”答应提供车辆从而将劫匪从手术室内引诱出来,利用其脱离依托后再寻找战机予以攻击是很恰当的。

本剧中,直接利用狙击手狙杀目标解决战斗的情况并不太多,更多的时候是突出狙击手的观察作用。剧中有多处由狙击手观察并发现情况及时报告指挥官的例子。如上面提到的邱俊轩和俞学礼狙击小组发现杜天宇手下挟持小孩逃跑的情况、狙击手发现杜天宇声称已经绑架的老人仍在屋内以及庄卓源和邱俊轩在围剿洪坚一伙时持续监视其动向等等。

本剧中,“飞虎队”还执行过一次针对疑似制毒工厂的长时间监视任务。庄卓桦所在的O记怀疑一处在山谷中的停业酱园是制毒工厂,但几次派人前往侦察都未能获得足够的情报。庄卓桦因此决定对酱园进行长时间监视,以获取足够的情报。但酱园位于人烟稀少的山谷中,O记人员难以接近酱园并进行持续监视。这时,“飞虎队”的狙击手就派上了用场。“飞虎队”的狙击队成员分成若干组进行轮换,通过迂回路接近酱园潜伏下来,对酱园进行持续的昼夜监视。通过监视,“飞虎队”发现虽然看不见有人进入酱园,里面却无端地多出一些人来。据此,庄卓桦推断酱园下面可能有地道通往外界,这就为后来的突击行动奠定了情报基础。

本剧中还表现了有关狙击手的训练。展翰涛和庄卓源为了锻炼俞学礼的耐性,对他进行长时间搜索目标的训练。目标迟迟不出现,有些内急的俞学礼要求离开解决,被庄卓源以万一你离开时目标出现怎么办为理由制止,要他要么忍着要么就地解决。俞学礼只得强忍着继续观察,直到发现代表目标的一个土狗标靶升起来后报告发现右腿负伤的白色土狗为止――这一情节一方面表现了狙击手所应该具备的长时间观察和监视能力;另一方面则表现了狙击手对于目标性质和特点敏锐的观察力――目标性质和不同的特点必须报告清楚,这样才能给狙击手迅速找到和识别目标创造条件。剧中也出现过狙击手在没有观察员配合的情况下射击的镜头,有时2名使用狙击步枪的狙击手还被配属在一起。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警察部门的狙击手一般射击距离比较近,目标所在区域也比较小,有时并不一定需要观察员,而在没有更合适位置的情况下也可能将2名狙击手配置在一起,这也是警察狙击手作战时的一种战术。

狙击手评价篇5

负责人之一:迈克尔·J·史密斯上校,“士兵项目执行办公室”(PEOsoldier)下属士兵武器组(PMSW)项目负责人。他出生于华盛顿特区,少年时代在密西西比河畔的布恩维尔长大,1980年时,已考入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的史密斯加入后备军官训练队(ROTC),并成为其预备役军官,之后又成为陆军现役军械部队军官。完成大学学业后,史密斯获得了核工程学的工学学士学位。之后,他又获得了海军研究生院的科学与工程学硕士学位,同期亦选修了陆军战争学院的战略研究学士学位课程并获得相应学位。

记者:您何时开始在士兵武器项目组(PMSW)任负责人?

史密斯:2002年8月2日。

记者:在您的任期内,您认为您所领导的小组所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什么?

史密斯:老实说,很难说出哪项是最重要的。我们小组工作的目标就是为所有士兵们验证、试验值得他们信赖的武器系统,这既包括利用现有技术为他们提供可靠的、适用的武器,也包括验证如何采用新兴技术拓展他们的单兵战斗能力,这是底线。我想我们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在我任职期间的最后几年,我有机会主持实施“快速列装倡议”(RFI)项目,这一项目将为美国陆军的40万官兵提供适应新交战环境的轻武器系统。这是一项了不起、无与伦比的成就。我们几乎难以想象,自越南战争后陆军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如此规模庞大的换装项目。

记者:请您详细介绍一下您所提及的“快速列装倡议”(RFl)项目。

史密斯:要明确的一点是,这个项目是现实所驱动和加速的,众所周知,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事件使美国启动了遍及全球的反恐战争,美国武装力量也开始了一系列转型,甚至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美军以及它所具有的能力和特点,都源于9·11事件及其所带来的后果。在9·11之前,对陆军作战平台的看法仍聚集于诸如坦克、直升机和先进的野战火炮系统上;但在那之后,一切都变了,我们的主要作战单元则转变成了单兵和他手中的枪械。这实际上意味着,为适应反恐战争,陆军武器系统除其他方面的发展外,还必须关注轻武器领域。道理很简单,与的交战重心并不在于大型作战平台之间的体系对抗(像传统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那样),而在于类似单兵这样的作战单元是否拥有适合军战场环境,配备有更强威力的轻武器。

基本上看,我们在反恐战争初期为单兵配备的轻武器都是几十年之前的老产品,它们当时的设计标准和应用环境与后来士兵们所投入的战场并不一致。因此,迫切需要检视我们的整个轻武器体系。反恐战争爆发后,考虑到我们在其他军事领域所取得的巨大进展,比如高度兼容性和标准化的电子信息系统的大量应用,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模块化部队的广泛编组,也从另一个方面凸显出轻武器体系变革的急迫性。

记者:您怎么评价你在士兵武器项目组任职时的团队?

史密斯:我的团队非常出色,如果缺少了这一前提,我想在我任内很多事务都无法完成。所有他们的付出和努力,对于成功都是不可或缺的。

负责人之二:马太·T·克拉克中校,史密斯上校所领导士兵武器项目组下属的单兵武器项目(PMIW)负责人。单兵武器项目组致力于维持并提升陆军士兵现有的轻武器系统性能(杀伤力、射程和枪械可靠性等),比如步枪、卡宾枪、手枪和榴弹发射器等,具体而言,就是为单兵提供性能卓越的、适应当地作战环境的轻武器系统。同时,该项目小组还致力于验证和发展新一代单兵武器系统,如XM29一体化空爆武器系统和搭配在轻武器上由单兵使用的昼/夜间目标识别火控装置。

记者:我们知道采用1 2号弹药的XM26模块化军用霰弹枪系统(MASS)于2005年3月被决定延期采购。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该项目的采购被延期呢?

克拉克:我们最初的目标是在2005年3月底与相关供应方签订供货合同,但由于中间出现各种插曲,导致我们最终延期了对这型武器系统的评估。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为该型枪械配套的霰弹弹药无法及时交付。因为这个原因,该枪械的整体评估和其他程序都被打乱,再加上当时我们的验证、评估日程都已安排得非常满,事实上,我个人倒是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尽快完成相关评估和试验程序,但种种原因使我们推迟了对它的评估。

记者:因为某些弹药的延期交付就会导致特定武器系统入役时间大幅延后?

克拉克:是的。因为任何一种即将进入现役的轻武器系统,在其真正走向战场前都要经过我们的评估和审核。为了确保一切都有章可循,我们制定了严格的评估和审核标准程序流程,每一种轻武器只有在完成了最终的发展测试(DT)和作战测试(OT)之后才能进入陆军用户的选择视野。

记者:那原本预期XM26模块化军用突击霰弹枪系统(MASS)准备何时投入战场呢?

克拉克:通常,一种参与测试评估的武器系统,都要经过我们所说的“测试程序和评估委员会”(TSARC)的流程,在我们的试验场会有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兵参与武器测试,他们会在模拟的各种作战环境中以各种可能的方式操作待测试的枪械。正常情况下,这一过程将持续近6个月时间,但在战争状态下,这一过程也会大幅缩短。MASS作为一套非常出色的近战枪械,最终于2005年6月20日完成了与供货商的合同签订,也就是说,XM26的评估及采购均后延了一段时间。

记者:HK公司赢得了为陆军提供XM320模块化榴弹发射器的合同,那么它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很快装备部队?

克拉克:我记得当时我们为缩短评估与测试时间,采用了并行测试的方式,即同步进行相关的发展测试和作战测试,这节省了大量时间,最终我们在2006年的前两个季度将其供应给了前线部队。通常,我们会采取按部就班的方式完成测试和评估工作,但某些情况下,比如战时紧急情况,就会采用并行测试的方式以缩短周期。

记者:因为当时战事紧急?

克拉克:是的。首先,前线部队迫切需要一种威力更强、也更加可靠的榴弹发射装置;其次,HK公司提供的解决方案采用了相对成熟的技术和系统,并经历了很多实战考验。所以在经过适当的改进,加上我们也缩短了测试评估周期,就能很快进入现役。

记者:您的小组在评估25mm口径的单兵XM25空爆武器系统时是否顺利?

克拉克:现在看来,这种一体化的武器系统仍是非常前卫和先进的,它的火控系统非常关键,因为要实现弹药的空爆需要引信在空中精确引爆,而这依赖于火控系统。此系统在具体使用时也较为简单,首先,使用该系统的士兵激光测距仪测出目标的距离;然后,火控系统通过其内置算法解算出枪械射击的仰角和弹药到达目标上方实现最大杀伤的时间,并将引爆时间写入弹药的电子引信中,同时将射击仰角参数显示出来。这样,射手将枪械调整到特定仰角和射向后,就可以扣动扳机了。由于整个系统各个设计环节都非常完美,空爆精度也达到很高的水平。在测试时,弹药通常都可在瞄准点上方lm以内爆炸。

当然,在测试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射手在使用时的瞄准误差比我们预期的要低很多,也就是更容易取得预期的杀伤效果。后来才知道,具体实施该枪实战性试验的陆军研究试验室招募的试验人员,大多是前特种部队士兵,他们有着丰富的误差评估和判断经验,使其更容易掌握和发挥这种枪械的优长。后来,正是根据他们的使用经验,将其大量修正经验和数据也集成到枪械的火控系统中。对研发团队来说,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都堪称非常出色的体验。

记者:那你们在XM25空爆武器系统测试期间就没有遇到什么特别的挑战?

克拉克:是的。在实弹测试的最后阶段,也就是整个项目即将进入到系统发展演示(SDD)阶段时,我们需要提交完整的书面和理论分析材料,包括之前的测试数据和分析,以证明系统开发的成熟度达到了进入下一阶段的程度,这是一项繁琐但不得不面对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准备大量文档资料。在理想单兵战斗武器(OICW)项目进行过程中,各具体项目都要经过3个阶段的转换,即通常所说的“增量1”、“增量2”和“增量3”阶段,期间都配合有大量文档文本。因此,单兵武器项目组所提交的关于此型空爆武器系统的“增量1”阶段发展需求文档,即能力发展文档(CDD),就需经过陆军需求监查委员会(AROC)和联合需求监查委员会(JROC)的审查,这也是标准流程。

当时,单兵武器项目组正在制定关于XM25空爆武器系统的“增量2”阶段需求文档,在我看来,“增量2”阶段需求文档就是“再研发”阶段。而“增量2”阶段的需求文档编制起来的挑战性较高,要提出这一阶段的需求目标,而又要使需求目标不能脱离实际。因此,在此过程中,将面临大量设计修改、工程试制和文字撰写工作。到最后3个增量阶段完成时,可能需完成的文档报告多达数10份,比如测试和评估主计划、武器生产和使用环境评估计划、采购战略与计划、系统人机工效研究、系统生产和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等。

记者:“增量2”阶段何以称为再研发阶段?

克拉克:在“增量1”的基础上,单兵武器项目组重新撰写此阶段的需求文档,以使其充分体现在该武器项目发展的第2个阶段所做的工作,并预期未来“增量3”阶段开发完善后将达到的性能标准。具体过程叙述起来可能较为枯燥,简单说就是武器性能分析、确定当前实现的性能与预期的差距,以及具体采取的实现研发目标的措施和途径。比如,XM25系统,其“增量1”阶段着重武器系统特别是弹药的动能(KE)性能,“增量2”阶段则聚焦于弹药的电子引信与火控系统的性能,而“增量3”阶段强更注重系统的集成,即实现各子系统的整合,以达成整体设计目标。为遵循上述流程并实现预期设计目标,在开发过程中仍有大量工程细节和问题需要解决,这很好理解,开发中设计和使用的很多技术在单独使用时可能非常完美,但一旦需要与其他子系统配合或整合在一起,就会因工程制造、使用时的限制及约束而出现种种问题,而这些也都要形成文字资料。

记者:在今天的反恐战场上,我们的士兵仍使用哪些“遗留”下的武器系统,而您所在的士兵武器项目组(PMSw)如何影响着他们手中的武器?

克拉克:我认为你所说的“遗留”下的武器,也就是我们的项目组在9·11之前评估、测试过的武器系统,或者说士兵们走上战场后所正在使用的那些单兵武器。无论它们是否适应全球反恐战场,它们对士兵们的重要性仍勿庸置疑,正如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对形成未来的轻武器家族同样重要一样。之前我们验证、测试了这些武器,使之成为士兵手中的可靠伙伴,现在我们仍在不断发展、评估这些“老式”系统,使其不易被变化中的战场环境和敌人所淘汰,或者说更好地适应当前的任务。

同时,我还要说的是,我们所发展、强化和测试中的系统,可以说是最为优良的轻武器产品,否则它们就失去了继续在此项目组存在的价值,更不会被交到我们准备浴血战场的士兵手中。

从一个方面看,战场和敌对环境的变化,确实又不断使某些武器系统变得过时和不堪使用。因此,我想我们的工作目的,就是使士兵们手中的武器更安全、更具杀伤力、更加耐久和可靠。另一方面,在与前线使用这些武器的官兵们交互影响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不会主动地说,而更多是倾听,倾听他们对手中武器的抱怨和需要。比如,在我们测试和评估某型武器的不同阶段,都会向前线、测试单位派出调研小组,实地接触各种使用者,去听他们如何评估、看他们如何使用。这样,我们才能理解武器在一线官兵手中如何被使用,而我们则竭尽所能满足他们对武器的需求。

在尽可能满足前线官兵对武器的需求方面,我们的项目组总体上倾向于保守,有时候对这类需求反应过快并不是好事,我们得确定对某型武器的每个修改或决定是正确的。有时流程、程序是关键且重要的,但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在于少犯错误一次就做对。过去在越南战场上,我们曾有过惨痛的教训,不负责任的和草率的轻武器评估、定型和审核程序,曾让当时临阵换装的M16步枪遭遇了普遍的抵制,更多时候我们的士兵甚至要使用缴获的AK系列步枪作战。因此,我们必须确保为官兵配备的轻武器能在战场所涉及的各种极端使用条件和环境下都正常可靠,它们要能使用得更久;而且,在枪械模块化的时代,还要确保各种通用枪械与各类附配装置能够很好的兼容。同时,我们在改进现有武器系统、发展未来武器系统时还必须兼顾一定的前瞻性,毕竟我们处在一个动态的战略环境中,我们开发的系统更不是静态的系统。当代,要将一套单兵武器成熟地推向战场,它必须是一套高度整合的、与现有单兵装备高度兼容,还必须充分考虑未来可能发展的系统。比如之前我们提及的XM25空爆武器系统,它的火控系统也可能整合到其他单兵枪械上,而XM25未来也可能会配备更多用途的弹药,具备更广泛的用途。

另外,现代轻武器设计理念已进化到了新高度,我们不仅是要验证一件走向战场的单兵武器,还要确保它们成为使用者的一部分,这在武器系统的人机工效和易用性、易维护性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最后,不论是单兵轻武器还是其他大型武器系统,都面临着的一个难题就是成本。我们必须尽可能精准地平衡每套武器系统的经济性、性能和使用寿命,使之达到较为理想的平衡点。这看起来似乎并不费劲,但很多时候却是制约我们设计的重要因素。

负责人之三:凯文·P·斯托达德中校,士兵武器项目组(PMSW)下属的班用武器项目负责人(PMCSW)。与克拉克中校领导的单兵武器项目组类似,班用武器项目组致力于维护和提升前线部队现有的班用武器系统,包括轻、中、重型机枪,班用自动榴弹发射器、狙击枪械系统及其他附配设备和产品。此外,该小组还担负有一项额外的职责,即对所有轻武器弹药的开发和研究实施管理。

记者:为什么新狙击步枪,也就是采用7.62mm口径的XM110半自动狙击武器系统(sASS)会放在您所在的项目组下进行评估和测试,这种枪械不是由单兵操作和使用的吗?

斯托达德:这不奇怪,狙击任务通常都是团队任务。一个狙击小组里不能只有射手,还必须有一名优秀的观察员,即便射手使用的是5.56mm口径的狙击步枪,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可以将狙击小组视作一个团队,而不是单兵,特别是考虑到狙击小组通常都是步兵班组作战行动的重要支援,从这个角度看,狙击步枪系统放在我们的班用项目组里也很正常。在我们眼中,狙击系统绝不仅只是单兵手中的一支高精度步枪,它还包括其光学瞄准组件,还有观察员手上的测距装置等。

记者:您能详细介绍下您负责的XM110狙击系统这个项目吗?

斯托达德:之前,在XM110项目开发的初期阶段,我们将新系统预期的性能指标与M107狙击系统进行了对比,后者源自于陆战队之前使用的M82狙击系统,也是我们经过多次性能提升和改装后的成果。接着在我们选定以M107狙击系统为基础开发XM110项目,而进行的技术试验过程中,我们逐步发现要使现有系统达到预期指标需要实现性能提升。但如果XMl 10项目进行技术试验时并未达成预期目的,可能就需要更进一步的评估和需求分析。至少在狙击系统改进所涉及的人机工效、可靠性、精度及射程等方面,提出实质性的提升措施和途径。

记者:对于XM307和XM31 2先进班用支援武器系统,据称也是采用了快速升级改进方案,能否具体介绍下相关情b27

斯托达德:XM307项目最初是为未来战斗系统(FCS)配套开发,主要是作为未来战斗系统中预期设计的8种地面车辆(包括有人和无人车辆)的主/副武器系统。就系统发展和演示阶段的情况来看,整个项目进展的较为顺利,基本都达到了预期的改进目标。为加快开发进度,我们选用了成熟产品,重新设计了其引信、火控系统的微处理芯片,并着手提升弹头本身的性能。此外,由于XM307武器系统具有安装在各类车辆上的需求,因此,我们还将其与未来可能的车辆,比如斯特赖克装甲车,进行了深度整合。至于XM307系统未来的发展,除了作为车载武器系统外,不久将设计出非车载的型号,或者说可由班组使用的型号。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仍会高度重视两个版本型号的兼容性、互换性问题,这一方面使项目能充分利用已有的成熟组件,另一方面也可大为加快开发进程。

记者:两种版本的差别大吗?

斯托达德:当然,在美国国防工业协会(NDIA)的轻武器研讨会上的讨论发言中,我就说过,这两种型号自成体系,虽然它们共用同样的枪械和弹药,但是否安装在车辆上对其火控系统的影响极大。因为两种版本的使用方式和环境差异显著,比如车载系统,它的火控系统可能要和车辆整合到一起,而非车载的班用支援系统其火控系统就不再需要了;另外,车载系统可能会使用两种供弹系统,而非车载的绝对会简化供弹系统的设计,以减轻结构质量。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新机载M240班用机枪系统的发展情况。

狙击手评价篇6

影视艺术是一种精彩纷呈的艺术。它既能展示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又能展示祥和平静的田园生活。它既能够把你带到几千年、几万年前的远古时代,领略那远古时代的风云变幻;又能够把你带到几千里、几万里远的异国他乡,领略那异域的风俗奇观。

银幕璀璨,荧屏闪烁。《铁道游击队》会让你融入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中,《我们村的年轻人》会让你融入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中,《五朵金花》又会让你融入到那恬静、祥和的美丽生活中。

一部《亮剑》展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不断壮大的历史;一部《女人的村庄》展示了农村多姿多彩的生活和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部《奋斗》展示了青春的勃勃生机,年轻人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欣赏影视,我们激情澎湃;欣赏影视,我们豪情满怀。影视影响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享受影视带来乐趣的同时,去创造明天的辉煌……

阅读前沿一

《叶问》,为功夫片问路

潘笑天 尹晓宇

在影院里看《叶问》,久违的掌声不绝于耳。《叶问》究竟有着何种魅力?让我们一一解读影片三大招式。

招式一:咏春妙拳

作为一部功夫片,《叶问》的打戏多而不杂。影片细致地展现了咏春拳等拳法的制敌手段,使人能赏心悦目地领略搏击套路。全片十余场打戏赢得满堂彩。咏春拳那雨点般的拳法让观众目瞪口呆:一秒里十几拳的短打极具杀伤力。叶问与南下“踢馆”的金山找应战那场戏,引来了观众的第一次掌声。南北两派功夫的对决,彰显中华武术的美感,叶问轻轻松松地教训了目中无人的金山找,让观众解了气。雷鸣般的掌声更是献给了叶问“以一对十”击溃日本士兵和“一对一”完败三浦这两场戏。

招式二:家国天下

影片营造的“小家”的细节十分温馨。“没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这句台词,透着浓浓爱意。叶问舍命拼斗后将红薯带给妻子果腹,印证“患难见真情”。叶问用印着“老婆大人”的人形木桩练功,细微处透着铮铮男儿的侠骨柔肠。

而片中关乎民族兴亡的家国情怀有着十足张力。日军占据佛山后,日本军官三浦以白米为诱惑,让中国武馆的师傅们和日本武者对打,美其名曰“教日本人功夫”。眼看同胞惨死,叶问挺身而出,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要为同胞讨还公道。在日本武馆他以一敌十获得完胜后,三浦问他的名字,叶问坚定地回答:我是一个中国人!观众无不为其民族气节叫好。

招式三:诙谐幽默

观众紧绷的神经时不时因逗趣的情节而得到舒缓。当金山找冲进叶家挑战时,叶问先是只守不攻,难免打碎不少家当。你来我往的一招一式中,影片来了个突然休止――儿子阿准骑着小车出来说:“妈妈说你还不出手的话,咱们家里的东西就全碎了。”这把大伙儿都逗乐了。而叶问拿鸡毛掸子痛打金山找也极具“笑果”,打斗戏的节奏张弛有度。

拒绝吊着钢丝的蜻蜓点水,不要电脑合成的花拳绣腿。这一次,《叶问》把功夫电影拍得真实好看,造型、节奏和动态的美感充分展现。《叶问》的武术指导洪金宝表示,影片只有1%的特技,99%的真功夫都是在表现咏春拳连环快打的节奏和近身搏击的美感。

除了实打实的拳法之外,功夫片要再塑辉煌,还要在“功夫”外下工夫。《叶问》中甄子丹不只是个打手的形象,彰显的还是一代宗师的大家风范,每一次出拳都代表正义和责任。按洪金宝的话来说,“叶问就是在用拳头来捍卫自己做人和做事的原则”。

田卉群副教授认为,拥有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底蕴的功夫片才符合观众的期待,除了除暴安良等传统题材外,民族豪情和家国情怀等中国气概更能打动人心。“不论是对功夫动作本身的重视,还是对主人公成长历程、个人魅力的表现,抑或是对民族意识的激发,《叶问》在这些方面的渲染相对比较完整。”

(选自2008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鉴赏评价

《叶问》是一部功夫片,但同以往的功夫片有所不同,它不是机械的打打杀杀,而是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一个有着高超的武艺、崇尚正义、具有民族气节的、集武德与仁德于一身的一代宗师叶问。

文章抓住影片的关键之处用小标题的形式论述,思路清晰,主题鲜明。评论叙议结合,并没任意拔高,虽是客观而又平实的评价,却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

题型示例

1.影片中的叶问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解题思路:本题属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题。做这类题的关键是“依文解题”。学生整体阅读文章后,把握文章所透露的信息点,然后根据题干进行“沙里淘金”,即排除多余的无用的信息,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并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咏春拳的一代宗师叶问,富有正义感和责任感,爱国爱家,有强烈的民族气节。

2.《叶问》这部影片为什么受到观众喜爱?

解题思路:本题属于把握作者的观点题。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是在文中直接表达或反复强调的内容。学生只要把握住直接表述的中心句或反复强调的内容,也就把握住了作者的观点。本题的答题区域在文章的后半部分。

参考答案:(1)本片拍得真实好看,造型、节奏和动态的美感得到充分地展现。(2)甄子丹不只是一个打手的形象,他彰显的还是一代宗师的大家风范,每一次出拳都代表着正义和责任。(3)民族豪情和家国情怀等中国气概打动了人心。

阅读前沿二

草根英雄的铁血战斗

周流沙

《我的兄弟叫顺溜》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狙击手的铁血往事。主人公顺溜是一个从山窝窝里蹦出来的神。他凭借着与生俱来的射击天赋,在司令员陈大雷的帮助下,在战火的淬炼中,由一个天生的神成长为一个神勇的狙击手。顺溜与《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相比,有一些地方是相通的,他们的性格都很固执,执著,有时候爱钻牛角尖。但他们却又有很大的不同,顺溜是在战场上成长起来的英雄,他比许三多更有主心骨,他总能在惨烈的战斗中保持清醒头脑,知道自己怎么做才能多杀鬼子。顺溜也不像许三多那么“肉”,他刚毅,坚忍,有自己的性格、脾气,有自己要坚持的东西。

如果说《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是一个质朴、憨厚、诚实的士兵,那么顺溜则在此基础上大大上了一个台阶,他除了具备许三多那种乡村娃娃的诚实品格之外,更多的是坚忍、顽强和战斗意志的坚定,他对侵略者的仇恨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作为一个喝狼奶长大的草根英雄,顺溜在面对国恨与家仇、民族情感与个人尊严、胜与败、生与死的抉择时,内心经历了痛苦、挣扎和迷茫,最后以一个悲怆的结局收尾。此举让人垂泪,发人深省。

《我的兄弟叫顺溜》之所以感人,是因为这部作品在欣赏习惯上更符合中国观众传统的审美心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环环相扣,跌宕起伏。作品一开始,便给观众一个不同寻常的开头:顺溜这样一个天才的神,在战场上误把自己的司令陈大雷当成了伪军,一枪击中了陈大雷的头盔。陈大雷事后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手举火柴盒让他射击,以检验他枪法的真假,在众人的劝阻和惊叹中,顺溜手起枪响,司令手中的火柴盒被洞穿后化作一个小小火球。于是,陈大雷与顺溜成了生死兄弟,此后便有了顺溜在抗日战场上精彩动人的故事,便有了三道湾战斗中,顺溜气吞山河的英雄壮举。在一次又一次战斗中,顺溜成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狙击手。在一次狙击鬼子中将石原的战斗中,为了完成任务,他眼看着自己的姐姐被鬼子坂田后投井自尽……于是,鬼子坂田成了他的下一个袭击目标。而此时,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军队接受了鬼子投降,并安排日本鬼子从连云港乘船返国。顺溜将自己的枪口对准了仇人坂田,打中了他手上捧的骨灰盒。不料,军队突然发现了顺溜,于是万弹齐发,顺溜倒在了血泊中壮烈牺牲。

作为第一次成功塑造的英雄狙击手形象,之所以创造了极高的收视率,还在于作品在表现英雄时自始至终的幽默风格。这一切,都使顺溜继《士兵突击》之后,成为广大观众倍加喜爱的士兵新偶像。

(选自2009年7月3日《报》,有删改)

鉴赏评价

《我的兄弟叫顺溜》以感人的情节、精彩动人的故事,塑造了一个由山村娃娃成长起来的,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狙击手的形象,是一首英雄主义的赞歌。评论运用对比手法,使顺溜这一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本文对该片挖掘很深,对电视剧收视率高的原因进行了探索,作者并不是把观点强加于人,而是以事服人,以理感人,鞭辟入里,深刻透彻。

题型示例

1.理解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深刻含义。

(1)在战火的淬炼中,由一个天生的神成长为一个神勇的狙击手。

(2)顺溜也不像许三多那么“肉”,他刚毅、坚韧,有自己的性格、脾气,有自己要坚持的东西。

(3)作为一个喝狼奶长大的草根英雄。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在现代文阅读中,此类题的考查是很频繁的。解答此类题,学生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领会文章的要义,然后借助有关的词语知识,凭借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对考查的词语加以揣摩、辨析,给它一个准确的解释。

参考答案:(1)淬,是淬火,就是把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浸入冷却剂(油、水等)急速冷却,以增加硬度和强度等。在这里指顺溜在血与火的锤炼中,逐渐变得勇敢坚强。(2)“肉”,在这里是形容词,性子慢,动作迟缓。文中指许三多质朴、憨厚、诚实的性格特点,贬词褒用。(3)草根,在这里指顺溜出生在贫苦的山村里,能吃苦耐劳,有顽强的生命力。

2.电视剧最后以一个悲怆的结局收尾,顺溜倒在了血泊中壮烈牺牲。你认为这个结尾好吗?

解题思路:本题是一道自由发挥题,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并正确把握文义的前提下,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言之成理即可。

狙击手评价篇7

比尔・鲁格最成功的设计

自从1949年威廉姆・巴特曼・鲁格和亚历山大・麦考密克两人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南部建立了斯图姆・鲁格公司后,就给了美国历史上一个杰出的武器设计师发挥伟大才能的舞台――这个设计师就是比尔・鲁格。

二战期间,比尔・鲁格成功仿制了一支日本南部十四式手枪,自此,便开始了他作为枪械设计师的传奇生涯。起初,比尔・鲁格的设计只是停留在改进大师设计的基础上,如他设计的半自动手枪和转轮手枪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不过很快他就从模仿中快速成长,独立设计出一款0.44英寸马格努姆口径的鲁格・迪尔菲尔德半自动步枪。这款步枪产量并不高,但却为他积累了很好的经验。1964年,比尔・鲁格在鲁格・迪尔菲尔德半自动步枪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出一款半自动步枪,因为该枪口径为0.22英寸,容弹量为10发,所以被命名为鲁格10/22半自动步枪。该枪一经推出便受到市场好评,因为当年狩猎市场上大部分枪械都是二战“剩余物资”,如M1伽兰德步枪、M1卡宾枪,这类武器不仅威力巨大,而且也不是为狩猎而专门设计的,尤其不适合女士使用。而鲁格10/22步枪采用0.22英寸LR边缘发火式枪弹,后坐力极低,且拥有10发大容弹量,很快就填补了市场上的空白。

从1964年第一支鲁格10/22步枪诞生开始,历经47年经久不衰,其产量超过500万支,是斯图姆・鲁格公司历史上最畅销的拳头产品。而对于比尔・鲁格个人来讲,该枪也是他职业生涯中最成功的设计。

主要组件剖视

鲁格10/22步枪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其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和惯性闭锁机构。

经过几十年的演变,鲁格1 0/22步枪已经拥有5种不同型号――卡宾枪型、紧凑型、标靶型、运动型以及战术型。

枪管

标准型鲁格10/22步枪全枪长940mm,枪管长508mm;卡宾枪型全枪长为940mm,枪管长470mm;紧凑型全枪长860mm,枪管长324mm;标靶型全枪长980mm,枪管长508mm;运动型全枪长940mm,枪管长480mm;战术型全枪长880mm,枪管长410mm。

无论哪种型号,枪管均通过鲁格10/22步枪独有的V形固定块来固定在机匣上,枪管尾端直接插入机匣前端。枪管尾端下方有一个凹槽,V形固定块卡在凹槽中。V形固定块上有2个圆孔,将2个螺钉穿过这2个圆孔,并拧在机匣前方凸出部上的圆孔中,这样,枪管与机匣即可固定住。这样的固定方式比较少见,但比起其他类型的枪管固定方法,此方法更加简易,且可靠性很高。

机匣组件

扳机组件靠两个固定销固定在机匣上。复进簧导杆与拉机柄呈一体式设计。拉机柄穿过枪机组件,这样就可以在向后拉动拉机柄的同时带动枪机。因为采用0.22英寸LR枪弹,所以复进簧导杆设计得很细,不过复进簧产生的张力绝对能保证完成射击循环。

由于0.22英寸LR枪弹是边缘发火式枪弹,所以击针不是装在弹底窝中心,而是装在弹底窝边缘,并且击针形状并非一贯的圆柱体,而呈片状。

机头右侧有个爪形抽壳钩。鲁格10/22步枪的抛壳挺很特别,其采用双重抛壳挺设置。第一个抛壳挺并不在机匣内部,而是设在弹匣顶部左侧;第二个抛壳挺设在发射机座前上部。在装有弹匣的情况下发射枪弹时,由第一个抛壳挺完成抛壳;如果未装弹匣而弹膛内有弹的情况下,则由第二个抛壳挺完成抛壳。

扳机组件前方设有弹匣卡笋,最初为按钮式,后期改为拨杆式,向后拨动弹匣卡笋就可以卸下弹匣。该枪还可为用户定制弹匣卡笋,其是把拨杆式弹匣卡笋向后延伸到扳机护圈的后部,这样有利于快速更换弹匣。

弹匣卡笋后面是个特殊的枪机锁,把枪机向后拉到底时,按压枪机锁,枪机就会被锁在后面,起到保险作用。再次按下枪机锁,枪机就会自动回位。这个机构有点类似现在的空仓挂机。

保险装置

横闩式保险设置在扳机前方,推向右侧时为保险状态,此时扳机无法扣动;推向左侧时为射击状态,此时保险左端的红圈露出,非常醒目。

除了这种保险装置外,斯图姆・鲁格公司还随枪附送一把安全锁,用来锁住枪机和挡住弹匣插槽。其可以保证家庭使用的安全性,防止儿童误操作。

一体式枪托

鲁格10/22步枪的一体式枪托最初为木制枪托,后来又生产了聚合物枪托。

而从枪托的类型分,有普通型、运动型、M4伸缩托型、拇指型等共计38款之多。枪托颜色更是各异,红、粉、黑、混合色等样样俱全,让人眼花缭乱。

多样的弹匣

鲁格10/22步枪标配的是10发转鼓式弹匣(枪弹在弹匣内旋转排列,不同于常规弹匣内的单排或双排排列方式)。不过,很多鲁格迷还是觉得10发不够多,所以就自行为共配备其他厂商生产的各式弹匣与弹鼓,其中既有20发和30发弹匣,也有50发转鼓式弹匣或弹鼓。这些各色弹匣与弹鼓上面也带有抛壳挺,完全符合鲁格10/22步枪的标准设计。

瞄具

早期的鲁格10/22步枪只配备机械瞄具,但这样的配置并不能满足精准射击的需求。现在的鲁格10/22步枪都带有韦弗式导轨,这种导轨多用于民用步枪上,可以兼容适用于皮卡汀尼导轨的瞄准镜。

第500万支鲁格

为了纪念第500万支鲁格10/22步枪的诞生,同时为表达对公司开创人廉姆・巴特曼・鲁格的怀念,斯图姆-鲁格公司推出了一支非同寻常的第500万支鲁格10/22步枪。

该枪的一体式枪托采用上等的美国黑桃木制造,凡是金属外露的部件都经过镀镍后,再用手工刻上精美的花纹,在机匣顶部则镶嵌上刻有“第500万支”字样的24K黄金片。枪托底板也镶嵌了一个“R”字样的24K黄金片,“R”即是“鲁格”的首字母。这支鲁格10/22步枪售价为4500美元。价格并不高,但意义不同寻常。

各种派生版本

斯图姆・鲁格公司除了生产各种鲁格10/22步枪,还由此派生了其他几种型号的武器。

第一款派生型,是采用0.22英寸马格努姆弹的鲁格10/22半自动步枪。这款步枪采用的0.22英寸马格努姆枪弹是0.22英寸口径弹药中威力最大的一种,也使该枪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不过0.22英寸马格努姆口径的鲁格10/22步枪从1998年开始推出后,到2006年就停止了生产。

第二款派生型号非常奇特,外形像一支放大版的手枪,鲁格公司为其取名

为“鲁格袭击者手枪”。该枪结构与鲁格10/22步枪基本相同,但一体式枪托改为了手枪握把,枪管也缩短了许多。另外,该枪还加装了两脚架。类似手枪的外形加上两脚架,再配上瞄准镜,使得该枪格外另类。

鲁格公司发现AR系步枪市场的另一个需求后,又推出0.22英寸LR口径的AR系步枪――这就是鲁格10/22的第三款派生型,也称SR-22半自动步枪。该枪外形酷似AR系步枪,但采用鲁格10/22步枪的核心机构。

鲁格迷的终极玩具

500多万支步枪数量并不是个小数目,但如果都是单调一致的步枪,则肯定没有这么大的市场。斯图姆・鲁格公司早已发现枪械配件的大市场,特别是彩色配件更是大受欢迎。彩色配件可以让使用鲁格10/22步枪的用户有着个性化的选择。所以,各种各样的彩色配件充斥着鲁格10/22步枪配件的市场,包括各种颜色的枪管、各种颜色的一体式拉机柄、枪托等。由此鲁格10/22步枪口径又成为某种“时尚步枪”。

虽然各种原厂配件使鲁格10/22步枪色彩缤纷,但还是不能满足一些鲁格迷的特别需求。所以,市场上出现了针对鲁格10/22步枪的“马甲”(特殊的枪托)。而鲁格迷们通过购买不同的“马甲”就可以自行将手中的鲁格10/22步枪改造成其他武器的样式,比如AK样式、AR样式、G36样式、M24样式、M1卡宾枪样式、汤姆逊冲锋枪样式,甚至有‘M249机枪样式等。不过这样直接购买“马甲”也不能让一些喜欢摆弄枪械的人满足,他们自行改造鲁格10/22步枪,甚至有人把自己的鲁格10/22步枪改成了某种类似加特林机枪的外形,使用某种传动装置,可以用手摇握把的方法,让鲁格10/22步枪连发发射。这种改造的鲁格10/22加特林型号并不违反美国法律,也受到了许多鲁格迷的追捧。可见,鲁格10/22步枪显然成了美国枪迷的终极玩具。

美国人的全民步枪

在美国,有许多射击运动爱好者。不过,对于大多数孩子和女性来讲,大威力步枪实在是承受不起,曾经发生过一名男孩在使用乌齐冲锋枪射击时不幸打中自己头部造成死亡的惨剧。所以,给孩子选用合适的射击娱乐步枪极为重要。而鲁格10/22步枪是一款枪身长度适中、质量很轻、后坐力很低的武器,特别适合孩子与女性进行射击运动,这一特点使鲁格10/22步枪成为许多美国人从孩童时代玩的第一支枪。一位非常有名的枪械评论者称,他小时候就是玩鲁格100/22步枪长大的。时隔20年后,他又为自己买了一支鲁格10/22步枪,让自己回忆起了美好的童年。而在美国民间靶场上,父亲指导女儿使用彩色枪托的鲁格10/22步枪进行射击的场景屡见不鲜。

历时47年经久不衰的鲁格10/22步枪已经成为许多美国家庭必备的步枪,可谓是一支全民步枪。

军队装备情况

由于0.22英寸口径的步枪威力不够,一般不符合军队的需求,甚至有人称0.22英寸口径的步枪是“苍蝇杀手”。但实际上,0.22英寸口径的步枪在城市巷战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其在100m内十分精准,近距离狙击毫无问题。早在越南战争时期,越南游击队员就使用0.22英寸口径的步枪在巷战中狙击美军士兵;而在车臣战争中,车臣匪帮也使用0.22英寸LR口径步枪狙击俄军官兵。

鲁格10/22步枪作为0.22英寸口径半自动步枪的典范,被以色列军方看中,并在1987年开始少量装备以军狙击手。以军的军事行动大多发生在城市中,巷战很多,因此将鲁格10/22步枪作为一种近距离的狙击武器使用是很好的选择。因为鲁格10/22步枪很轻,所以以军狙击手会身背一支CAR15卡宾枪或者M4卡宾枪、手持鲁格10/22步枪进行狙击作战。

狙击手评价篇8

抗战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抗外来侵略者的一次最大的胜利,抗战凝聚了中国的多方政治力量,民族国家的观念在外来侵略面前得到了强化和整合。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走向分裂,经过三年内战,在政治、地理上分割开来。因意识形态的分歧,在很长一段历史时间内,抗战题材的文学作品有很强烈的政治色彩,抗战历史被按照意识形态的要求删减、过滤,抗战历史的研究也有一些未曾解密的。近三十年来,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成为时代的主潮,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关系走向缓和,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活动增多,尘封的历史资料相继被发掘,战争亲历者口述历史及回忆录等开始大量出版,文学对抗战历史的表现与想象的空间大了,叙事的维度多了,抗战文学开始摆脱了简单的意识形态局限,其内容及表现手法也变得丰富、驳杂。

20世纪90年代开始普及应用的互联网媒体为抗战小说的繁荣提供了新的空间。在互联网上,在相对自由的言论环境中,对历史的解密,对军事的兴趣,对原生态历史复原的探讨,较之以往要活跃得多,大胆得多,自由得多。 20世纪80年代,自官方到民间,抗日战争中在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得到普遍重视和认可,“一九八五年八月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发出了个文件,大意是国共两党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群众,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包括海外侨胞在内,凡是英勇抗日的将领和士兵(包括中央军在内)都应该表扬和肯定。”{1}80年代中期拍摄的电影《血战台儿庄》塑造了官兵英勇抗日的光辉形象。在周而复的《长城万里图》、李尔重的《新战争与和平》等史诗性的长篇作品中,官兵的形象较以往的小说有根本的改变。网络小说写抗战,将官兵的形象作为小说的主角,是时代文化语境变化的结果。《抗战狙击手》集中笔墨写国名党51师守南京,主人公萧剑扬是一名兵,是正面刻划的神。这篇小说对抗战历史的描写超越了意识形态,有非常丰富饱满的细节,受到历史资料和历史档案解密材料的影响,如其中披露在南京保卫战中导致防御失败的各项军事因素,诸如防御工事的马虎,防御政策的失当,战略物资供给的不足等等,给读者一个更近距离走近历史的机会。小说与电影《血战台儿庄》中的惨烈是相似的,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抗战史上的胜利之战,作品表现了官兵誓死保卫祖国的勇气和行动,但《血战台儿庄》中内部的分裂与战场上的惨烈是令人震惊的,其中所隐含的意识形态色彩是十分明显的,这种惨烈的悲歌基调与充满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新儿女英雄传》《铁道游击队》的基调是根本不同的。

在《遍地狼烟》中,国军自身的腐败问题很突出,地方乡绅和军阀与日本鬼子相勾结,哄抬物价,发国难财。军统特务为所欲为,残害抗日将领。一身正气的牧良逢因“好管闲事”得罪了小人,不明不白地被军统抓走,也差点丧命。在延安,在共产党的部队里也有周主任这样的败类,因个人私情而不择手段。运动中冤枉了一些好人,一心革命的牧良逢的父母牧大明、余秀兰蒙受了陷害。小说没有刻意地去美化或丑化或共产党,淡化意识形态的色彩是明显的。

抗战题材的网络小说在写法上并未有根本性的突破,所不同的是农民出身的成长为优秀革命战士的主人公参加的不是共产党的队伍,而是的队伍。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载体是想象的传奇故事,主人公野性、生猛,有草莽英雄气。《遍地狼烟》的主人公牧良逢是国军战士,出身猎户,是个神,他勇敢、聪明、机智、豪爽、义气,“能打”,爱护士兵,有正义感。牧良逢既是一个勇敢的战士,也是一个有智有谋的将官。他有民间草莽英雄的血性,又有侠骨柔肠,还有江湖侠士的义气、豪气。他善于开动脑筋,因地制宜,展开战斗。“这个背起枪杆子没多久的新兵好像天生就是块打仗的材料,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关键时刻还能玩出不少鬼点子来。”牧良逢及其部队是部队的精锐之师,他们的行动为中国人争得了光彩。牧良逢善于反省自己,擅长换位思考,在危急中显英雄。他的部下称他:“我们连长不但枪法好,会打仗,而且心地也好,对我们就像自己兄弟一样,一点架子也没有……”

抗战题材的网络小说延续了80年代抗日故事的民间视角,民间视角打开了更加丰盈、饱满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当代网络小说的写作者没有亲历过战争,他们与莫言类似,在他们笔下,抗战是小说的背景,是一个历史舞台,人物故事是想象性的,是当代情感的投射。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小说《亮剑》以抗战为背景重新塑造了我军指战员李云龙的形象,李云龙形象似是对古典小说中牛皋、李逵、张飞等人物形象的呼应,人物回到了本原“原型”的意义,打破了被意识形态修剪的规整性。李云龙又是有缺点的“可爱”的人物,他身上有丰富的历史意味和当代现实意义,“亮剑”被解读为一种当代需要的“亮剑”精神,历史人物被时代精神激活。与此相对,将领楚云飞的形象也令人敬仰,淡化了过去作品中对将领的丑化倾向。《遍地狼烟》《抗战狙击手》的主人公身上有一股野性,牧良逢的兵都有一股血性,其张扬的人物个性也是一种时代需要的敢于担当的力量。狄德罗说:“力、丰盈、我无以名之的粗糙、紊乱、崇高、激动正是天才在艺术里的特征……”{2}网络精神的特点是自由,丰盈的野性,网民的娱乐精神,民间复活的历史想象,让抗战故事变得更好看了。

网络小说回归故事的传统,不搞隐喻,以实实在在的故事情节吸引读者,如戴维·洛奇所说:“小说就是讲故事,讲故事无论使用什么手段——言语、电影、连环漫画——总是通过提出问题、延缓提供答案来吸引住观众(读者的)的兴趣。”{3}故事好看,是网络小说的共同特点。在网络机制中,有人将网络小说的好看总结为“爽”机制,或者YY机制,就是让故事满足读者的潜在欲望。网络小说追求的不是思想的深度和文学手法的创造,而是如何吸引读者的眼球。

网络小说中,叙事的速度相对较快,入题快,叙事干净、简洁、明快,没有过多的心理描写,没有冗繁的细节。昆德拉认为:“在一部小说中有太多的悬念。那么,它就逐渐衰竭,逐渐被消耗光。小说是速度的敌人,阅读应该是缓慢进行的,读者应该在每一页,每一段落,甚至每个句子的魅力前停留。”{4}《遍地狼烟》和《抗战狙击手》故事性很强,读来有“阅读速度”的,与昆德拉所说的“缓慢”是相反的,网络小说在网络上连载,不追求微言大义,不追求语言的精致,不能让读者在“每个句子的魅力前停留”,这是消遣的美学,不是现代文学追求深度的美学。

YY机制的制造来自主人公的不断成长和步步胜利。叙事笔力集中在英雄人物身上,很容易让读者产生代入感,从而获得阅读的。阅读者随着主人公的步步胜利一起分享“变得强大”的感觉。《遍地狼烟》中的主人公牧良逢是一个成长的抗日英雄,但他非真实的历史人物。小说写主人公的步步进步,如何调动智慧与敌军周旋,类似《薛仁贵征西》《说唐》《岳飞传》之类的故事,作品中没有更深的人性刻画,没有繁复的故事线索。故事就是一条直线,让读者跟随叙述者向前推进。牧良逢的快速进步如同网络游戏者的闯关晋级,不断地挑战新的任务,读者和叙述人一起快意恩仇。写作者追求的是阅读者理解的便捷和轻松,阅读不构成对阅读者智力的挑战。

《遍地狼烟》《抗战狙击手》中,故事的戏剧性、喜剧性很强。英雄主人公也会遇到危险和麻烦,但最终总会以戏剧性的转折逢凶化吉。《抗战狙击手》所写的南京保卫战是惨烈的,但主人公的个人故事是传奇的,是侠客式的胜利。《遍地狼烟》中,牧良逢被削职,蒙冤,得罪小人受到报复,遭人打冷枪,被土匪伏击,受伤,坠入河中被老百姓所救等情节都很惊险,富有传奇色彩。主人公在关键的时候化险为夷,靠的是作者编故事的能力,如牧良逢被人暗算,差点丢了老命,柳烟及时出现,开了一枪,救了他。牧良逢被军统抓走,差点被处死,意外遇到了以前与之合作的军统特务,及时出手相救。这种逢凶化吉的故事节点是传统故事的写法,是“无巧不成书”的叙事设置。《遍地狼烟》实体书的封口上介绍说:“山村少年牧良逢本是猎户人家的孩子,天生擅长枪支运用,枪法奇准。一个阴差阳错的机会,他开枪击伤了一位欺压寡妇的国军军官,从而踏上了与日寇厮杀的征途:潜入沦陷区刺杀汉奸,与鬼子狙击手的生死较量,配合新四军摧毁鬼子小型兵工厂和印钞厂,收编土匪解救战俘……”这个叙述概括的是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小说正是以故事情节的快速转换让读者获得阅读。

《抗战狙击手》《遍地狼烟》故事好看,还在于人物的传奇性。萧剑扬和牧良逢都是猎户出身,天赋异禀,有着超乎常人的能力,善于在战场上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小说表现了正面人物的精神光辉,《遍地狼烟》中,牧良逢没有任何背景,他的步步进步是靠自己的能力打出来的,与那些靠关系升职的人有根本的不同,牧良逢身上体现的是精神“正能量”。牧良逢与陈德凯将军的相识很有传奇性,他意外成为陈将军的救命恩人。他与部下兄弟同心,他和他的兵都是有血性的,他们当官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抗日救国,他们有很强的人格魅力。牧良逢是岳飞、杨继业式人物的抗日版,身上流淌的是一腔忠良、正义的热血,小说的是非价值判断分明。

血性的主人公,草莽英雄气十足,但勇敢、诚实、聪明、能干、正直、坚忍,读来令人热血沸腾,是通俗小说神化人物的写法,主人公的性格并不复杂,在残酷的战争中人物的内心活动,乃至人性的挣扎并未得到深刻地表现。牧良逢的个性较丰满,有圆形人物的气质,但总体上仍属于扁平人物,牧良逢的兄弟们则都是扁平人物。如福斯特所说:“一个圆形人物务必给人以新奇感,必须令人信服。如果没有新奇感,便是扁平人物;如果缺乏说服力,他只能算是伪装的圆形人物。圆形人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种生活在书中到处可见。小说家有时只单独地利用他,但大多数情况是使他与扁平人物结合在一起,使人物与作品的其他面和睦共处。这样的作品才适应潮流的发展。”{5}《遍地狼烟》远未达到福斯特所说的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相结合的要求,牧良逢的生活也难以说是丰富多彩,牧良逢天生的机智、聪明帮他渡过一次次的难关,但最后他却陷入悖论之中,牧良逢作为国军将领,他的父母是共产党的高层领导,自己心爱的人柳烟投身到延安,在最后的抉择面前,牧良逢不知所措。牧良逢最后变成了《天龙八部》(金庸)中的乔峰,小说以开放的结局将悬念留给了读者。在已有的情节中,小说表现了牧良逢的深明大义。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抗战题材的网络小说追求的是梁启超所说的“浅而易解”“乐而多趣”{6}的叙事风格,小说的人物个性是相似的,缺乏多样性。对比现代文学以来的小说叙事,抗战故事在网络小说中的总体基调是娱乐化的,在写法上也是采取难度较小的写法,在艺术上还处于较浅的层次。

抗战题材的网络小说,以小说的形式重返历史,固然偏重的是想象,但不是戏说历史,小说写作者的写作态度是认真而严肃的。抗战题材的网络小说中,为增加小说的阅读趣味,大量增加相关的知识,读者阅读中享受的不只是故事的阅读,还增长了知识。这与西方通俗小说极其相似,在西方通俗小说中,为增加小说的看点,大量吸收科学知识,如19世纪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的小说涉及气球、蒸汽船、电报、神秘主义、天文猜测、政治黑幕、霍乱、原电池等现代多学科的知识,当代美国作家丹·布朗的《失落的密码》综合了宗教、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网络小说中对知识的运用与前代作家相比的优势是,网络小说作者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利用网络资料。网络小说作者也会通过采访、阅读获得对抗战的认识,大到当时的战略决策、作战地图,小到炮弹、枪支的种类,服装的质料,都会以知识的形式散布在作品之中。

《遍地狼烟》中,故事的大背景是武汉保卫战,长沙保卫战,常德保卫战,昆仑关争夺战等历史战役,相关的历史大事不虚,为增加作品细节描写的真实性,作者阅读了相关的大量史料,走访了抗战的老兵,做了大量的功课,前期准备十分充分。

《抗战狙击手》中对枪支、炮弹、军事术语的介绍,以词条的形式出现,构成了小说的特色。小说中对 51师、中正式步枪、濛江、对眼穿、响窑、掷弹筒、捷克造轻机枪、八二迫击炮、歪把子机枪、内爆效应等名词的解释非常专业,如小说中对中正式步枪的子弹的介绍是:“中正式步枪所使用的,是7.92×57毫米毛瑟步枪弹。该弹尖头、平底、铅心、黄铜或者覆铜钢被甲,弹头质量10克,初速870米秒,膛压304MPa。该弹的特点是:威力大,杀伤效果好,精度高,弹种齐全,用途广泛。”这样的行文方式满足了军事爱好者的要求,让读者在阅读故事时增长了相关的军事知识。

与小说对应的是,在电影和电视剧中,狙击戏、激烈的战斗场面、战术对抗形成视觉的冲击力度,构成了对观众(读者)的吸引,《遍地狼烟》的电视剧制片人王海斌认为,电视剧《遍地狼烟》的看点是“暴力美学”,“枪战场面真实、富有质感,对狙戏占到全剧30-40%”,“该剧全面展示狙击手成长史,枪战场面刺激、爆破戏份儿非常震撼,视觉效果非常震撼,是一部重口味的战争戏。”{7}这种制作方式或是受西方景观电影的启发,通过逼真的场面试图想象性回到历史,给读者以视觉享受。

抗战题材的网络小说出自草根作者,粗糙、简单但丰盈、野性,富有活力,它彰示了民间的创造力,也呼应了阅读的市场和消费的文化市场,与刀光剑影的屏幕形象相呼应,网络小说是消费时代的产物,又是民间草根写作者与读者展开历史想象的舞台。抗战题材的网络小说追求的是一种震撼、娱乐美学,是与时代文化语境相适应的。托克维尔在《美国的民主》细致地描述了民主时代一般读者的需求:“由于他们能够用于文学的时间很少,他们就想方设法充分去利用这点时间。他们偏爱那些容易到手、读得快且无须研究学问就能理解的书。他们寻求那些自动呈献的、可以轻松地欣赏到的美;顶顶重要的是,它们必得有新的、出乎意料的东西。”{8}抗战题材的网络小说作者没有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还难以驾驭更恢宏的历史场面,他们也缺乏严格的写作训练,但写作者和他们的读者之间有紧密的互动关系,写作者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欣赏到“出乎意料的东西”。

抗战题材的网络小说在小说美学追求上类似十七年时期的小说,采用的多是通俗小说的写法,富有传奇色彩,带有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英雄主义是小说的基本基调。但与十七年时期《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地道战》《小兵张嘎》等革命通俗小说又有根本的不同,抗战题材的网络小说在形式上更自由、多样,内容上冲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作品的内容更为芜杂,可读性也更强,更注重通过时代精神激活抗战故事。另一方面,抗战题材的网络小说作者也会在小说中写出自己的文化寄托,如对抗战的重新认识,个体人生的经验,社会现实的深层写照,如人心难测,如现实黑幕,等等。德里达认为:“文学的法原则上倾向于无视法或取消法,因此它允许人们在‘讲述一切’的经验中去思考法的本质。文学是一种倾向于淹没建制的建制。”{9}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没有固定的定规,也不因审美追求不同而有高下之分,抗战题材的网络小说打破了已有的叙述模式,有一种时代读者所需要的蓬勃与活力。

抗战题材的网络小说作者还缺乏深厚的史学修养和文化积累,还缺乏更饱满、更复杂的对人性的理解和对艺术繁复的追求,他们的作品还不那么厚重。周而复创作300多万字的抗战史诗小说《长城万里图》曾阅读了一亿字左右的档案、文献和资料,花去了十六年的时间。李尔重创作的《新战争与和平》,有8部,450多万字,花了整整10年时间。网络小说在网上连载,每天要更新数千甚至上万字,作者似乎没有这样的雄心和写作准备,他们在虚构和想象中去调动读者的口味,小说被卷入网站商业机制之中。“历史地看,媚俗艺术的出现和发展壮大是另一种现代入艺术领域的结果,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技术与商业利润。媚俗艺术由工业革命而产生,最初是作为它的一个边缘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工业革命带来的全面社会与心理转型,‘文化工业’逐步成长,以至于到了今天,在主要以服务为取向、强调富裕和消费的后工业社会中,媚俗艺术已成为现代文明生活的一个核心因素,已成了一种常规地、无可逃避地包围着我们的艺术。”{10}网络抗战小说受市场、读者的牵制明显,其快餐、时尚文化的底色是明晰的。抗战题材的网络小说不会产生如《第二十二条军规》(约瑟夫·海勒)、《弗兰德公路》(克劳德·西蒙)那样的艺术探索型小说,也难以产生《静静的顿河》、《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那样的史诗性的作品,与当代乔良的《灵旗》、尤凤伟的《五月乡战》、庄旭清的《炮楼子》等作品在深入刻划人性的力度上也相差甚远。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抗战题材的网络小说,因为,对于网络时代的文学来说,自由生长的文学因素,为时代读者提供新鲜的内容,让读者享受到阅读的震惊和,同样是有价值的,这也是抗战题材的网络小说的意义。

注释:

①周而复:《长城万里图·后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②[法]狄德罗:《论戏剧艺术》,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404页。

③[英]戴维·洛奇(David Lodge)著,王峻岩等译:《戴维·洛奇文集小说的艺术》,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第14页。

④[法]米兰·昆德拉著,谭立德译:《米兰·昆德拉访谈录》,见吕同六编:《20世纪世界小说理论经典(下)》,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第444页。

⑤ [英]爱·摩·福斯特著,苏炳文译:《小说面面观》,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第62页。

⑥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见计红芳编:《中国现代小说理论经典》,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

⑦《〈遍地狼烟〉卫视开播打造重口味战争戏》,《海南日报》2012年5月8日。

⑧⑩[美]马泰·卡林内斯库著,顾爱彬、李瑞华译:《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56页、第14-15页。

⑨ [法]雅克·德里达著,赵兴国译:《文学行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4页。

上一篇:七夕节文案范文 下一篇:微笑服务标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