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狙击”

时间:2022-06-12 08:50:14

2011年上半年市场行情低迷、业绩不尽人意、负面报道铺天盖地,让私募行业自诞生以来面临着首次大洗牌。

私募也曾有过光辉岁月。

2009年,新价值2期以192.57%的收益率跑赢大盘近100%,15只阳光私募超越最牛公募基金经理王亚伟116.19%;2010年,世通2期以96.16%的年度收益率引领阳光私募,同期沪深300下跌7.26%,587个非结构化阳光私募全年平均收益率为6.4%,分别跑赢公募基金和指数3.39%、18.91%。自2007年以来,阳光私募便成为了高端私人理财产品中的焦点,一个个神话般的业绩将阳光私募推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然而进入2011年,阳光私募却风光不再。

上半年上证指数下跌1.64%,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统计,905支非结构化私募证券产品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为-6.24%,而同期股票型公募基金的收益率为-8.03%,私募基金跑赢公募1.79%,但跑输大盘3.55%。市场上的其他理财产品也有不同程度的亏损,327支结构化私募证券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4.37%,是亏损幅度最低的理财产品;154支非限定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7.53%,28支一对多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7.01%,40支TOT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6.73%。

同时,去年排名前十的阳光私募上半年有七只陨落至行业排名末尾。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中小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的跌幅分别高达14,83%和25,64%,一直钟情于中小盘股的私募基金因此遭受重创。

与前几年相比,今年的阳光私募基金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惨淡的业绩、凄凉的清盘、困难的发行等。福州本土的私募基金经理周天(化名)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公募基金树大好乘凉相比,大部分私募基金因为规模较小,更经不起风浪。一些私募基金经理一朝成名,规模急剧膨胀,直接加大了基金经理操作管理的难度,而相应的投研实力难以跟上基金规模的疯狂扩张。

清盘与洗牌之冷

过去7年,阳光私募行业经历着高速增长阶段,处于最好的时代。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6月25日,国内阳光私募公司从1家增长到513家,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1043只,结构化产品634只,资产管理规模从不足2亿元增长至1500亿元。

山雨欲来风满楼,2011年上半年市场行情低迷、业绩不尽人意、负面报道铺天盖地,让私募行业自诞生以来面临着首次大洗牌。私募排排网对全国60家私募管理公司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74%私募认为私募行业会进行大冼牌,23%私募持否定态度,3%私募表示不确定。周天认为,私募基金行业经过了7年的快速发展之后,累积出来的问题开始显露,在疯狂之后必然要经历洗牌,也只有通过阵痛,行业才能完成蜕变。

截至6月25日,存续期阳光私募总数达1674中,累计净值最低的10只阳光私募中,4只产品跌幅超过50%,鑫鹏1期亏损幅度最大,最新净值仅有0.3124元/份。另外三只亏损超过50%的阳光私募产品为深国投一龙马、时策1期和中国优质1号,三只产品净值分别为0.4609、0.4631、0.4800元。

单位净值跌到0.8元以下的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达到78只,其中成立于2007的阳光私募为15只,成立于2008的阳光私募为10只,10只成立于2009年,39只产品成立于2010年,4只成立于2011年。

随着业绩的大面积亏损,上百只阳光私募产品净值也逼近清盘红线,今年上半年清盘的非结构化产品已达12只,而结构化产品数量更多。

今年以来,延期募集的阳光私募数量达16只,其中不仅包括尚雅、云程泰等明星私募,2011年上半年收益冠军呈瑞投资也遭到“冷遇”。

随着行业进入洗牌期,今年已发生4起阳光私募并购事件。周天认为,阳光私募进入门槛较低,行业内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很多私募公司在投研、产品等方面也未跟上行业的发展。

规模与风格之辩

2010年私募基金冠军经理常士杉这样描绘规模对于基金经理的影响:“管理2个亿和20个亿,难度肯定是不一样的,虽然上半年经历了下跌,但是我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方法”。对于阳光私募来说,城头变换大王旗是常态,每年榜单前列基本上都被新面孔占据,私募的持续盈利能力受到了―定的质疑。而规模的扩大则让原本“船小好调头”的阳光私募变得步履蹒跚。

周天认为,导致私募业绩出现天翻地覆变化的最根本原因在于规模的变化,每年业绩靠前私募都会受到市场和投资者的大力追捧,而追求规模是私募的天性,私募管理的规模会急剧膨胀,如2009年的新价值和2010年的世通资产,一战成名后,规模急剧增长到35亿元和20亿元。在规模快速扩张后,团队的建设没有跟得上脚步,操作难度加大,业绩也就开始随之下降。

市场一向存在追星的现象,根据名气选择私募,而不是选择符合自己投资理念的私募,是我国绝大部分投资者选择私募的方式,这就会导致两者投资理念相左的现象,矛盾出现也就不可避免。部分私募为了追求规模,对客户也是来者不拒,对培养客户对其投资理念的认同度努力也不够,导致后续客户挽留出现困难。

周天认为,私募基金应该摆正管理规模的心态,将业绩作为公司的准绳,了解公司能够管理的规模上限,将规模和业绩掌握在可控范围,不宜盲目扩张。在伴随着规模扩张的同时,需要加强团队的建设,增强团队的投研能力,使得管理规模和团队规模两翼齐飞,保持持续的盈利能力,才是最终的取胜王道。

此外,在基金的操作风格上,周天指出,私募需要充分考虑客户对亏损的承受能力,加强风险控制能力,立足于长久发展。反过来,对于投资者而言,必须加强对投资理念和风格的理解,寻找适合自己的对象才是上策。

上一篇:中国GDP总量真的可以超越美国吗? 下一篇:投资[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