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网改造意义范文

时间:2023-10-06 23:18:00

农网改造意义篇1

项目村组要认真保护电力设施,负责维护好电力线路通道走廊,积极组织群众做好辖区电力线路通道走廊内的竹木障碍清理排除工作,确保供电安全和畅通。农网改造升级除技工以外的劳务用工由项目村组统一组织,村民委员会与施工单位签订劳务协议并承担改造范围内的抬杆、打洞、配合立杆放线等劳务工作,施工单位按照工程定额并结合实际支付涉及的劳务费用,村、组根据用工情况进行合理分配。

二、明确原则,规范程序

(一)农网改造升级原则。一是坚持自愿申请原则,在统筹规划基础上,对主动申请的村组优先安排;二是坚持竞争立项原则,对项目村组及村民支持农网改造升级工作积极性高、支持力度大、成效明显的村组优先安排;三是坚持先易后难原则,对用电秩序好、工作推进好(抬杆、打洞、放线等劳务工作及电力通道走廊和占地青苗补偿等相关事宜顺利解决)的村组优先安排;四是坚持安全优质用电原则,对电能质量差、安全隐患严重、用电相对集中的村组优先安排。

(二)农网改造升级范围。一是对未实施农网改造的村组分年度安排;二是对已改造的村组,根据低压电网现状和用电量增长情况适时改造升级;三是改造范围应与县上下达的分年度农网改造升级投资计划有机衔接。同时,对产权属用电户的室内线路因老化或未达技术要求的,由村组负责组织用电户实施室内线路改造。

(三)农网改造升级程序

1.改造申请。由项目涉及村、组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征求意见,作出农网改造相关承诺、经涉及农户签字同意,由村组申请经镇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县农网改造升级办公室,由县农网改造升级领导小组研究确定。

2.规划设计。由能投电力公司根据农网改造规划的技术要求和县农网改造领导小组确定的改造范围开展规划设计。

3.制定方案。规划设计完成后,由能投电力公司编制实施方案并按程序报省级相关部门审批,同时做好协调工作。

4.项目实施。实施方案批准后,由能投电力公司与项目实施村组签订农网改造协议,约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等相关事宜,再由能投电力公司按程序会同项目村组组织实施。

5.项目初验。项目工程完工后,由县农网改造升级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组成验收组对项目进行初步验收,在完成消缺和相关资料后上报省上统一验收。

三、加强监管,确保质量

(一)加强工程安全监管。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谁实施、谁负责”原则,建立健全安全保障和监督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工程施工安全。

(二)加强工程资金监管。进一步建立完善农网改造升级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实行专项储存、专款专用、专项核算、封闭运行,严禁截留、滞留、挤占和挪用。严格资金管理和工程预决算管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确保资金安全。

(三)加强工程质量监理。认真执行项目法人制、资本金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按照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技术原则》(国能新能306号)规定设计施工,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强化项目检查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国家农网改造升级标准要求。

四、强化保障,全力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充实以镇人民政府镇长任组长的镇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领导小组(见附件),各村相应建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强化统筹协调,确保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二)强化宣传动员。各相关村部门、镇联系村干部、项目实施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农网改造升级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广泛宣传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重大意义,通过召开宣传动员会、征求意见会和印发农网改造相关惠民政策与安全用电常识等宣传资料,统一项目村组及群众思想,做到家喻户晓,变“要我改”为“我要改”,积极营造“政府主导、政企联合、村组支持、全民参与”的工作氛围,真正将这一惠民政策宣传到位,办好办实。

(三)严格目标考核。各相关村部门务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抓好农网改造升级工作宣传动员、组织引导、工程建设监管及和相关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镇政府把农网改造升级工作列入对相关村、镇级相关部门联系村人员的年终目标考核,严格考核,逗硬奖惩,确保取得实效。

农网改造意义篇2

一、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是电网企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三农”事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所以,我们一定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党的十七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中,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而电气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理念,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群众使用安全、方便、洁净的电能。电气化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对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控制农村污染物排放,都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依据朔州市“十一五”农网规划,编制了朔州市新农村电气化实施方案,对农村电气化建设总体工作进行了远景设计,提出了具体目标和工作要求,制定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标准,积极有序地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从2006年开始,朔州全面启动了1个电气化县、4个电气化乡、59个电气化村的新农村电气化试点建设工程,以全面提高农村用电水平,更好地服务当地新农村建设,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建新型农网夯实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之基

加强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建设新型农网,加大科技投入含量,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电气化建设。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中,朔州供电分公司积极推广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全面提高设备的科技含量,积极应用节能技术和设备,促进电网节能降耗。朔州怀仁县在完成一、二期网改投资7000万元后,2006年又投资1300万元完成了的二、三、四批县级城网改造工程,投资1250万元完成了老旧设备改造,投资365.48万元完成了大修技改工程项目。2007年投资3260万元的城北110千伏变电站开工建设并投入运行,完成怀仁站2#主变增容改造工程任务,更换了鹅毛口站2#主变。通过电网改造,老旧设备得到了改造,配网设备档次有了较大提高,优化了电源布局和网络结构,形成了以110千伏线路为支撑,35千伏线路为主网架的电网布局,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对电网的改造,提高了电网安全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据统计,2007年,改造后的怀仁县农网35千伏变电站主变全部为节能型主变、开关无油化率达到100%,县城6条10千伏线路实现了手拉手供电。怀仁35千伏以上电网全部辐射到了各个乡镇,电网所有变电站均实现了双回路供电。农村供电可靠性RS3达到99.839%,D类电压合格率98.52%,客户评价满意率达到98%以上,大力推进了电网自动化建设,对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三、走示范先行发展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之路

在电气化建设中,根据朔州供电分公司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不同的建设方案。制定了科学的农村电网发展规划,将电气化建设纳入新农村整体规划中,按照解决电网改造历史遗留问题、新农村电力配套建设以及满足农村负荷增长等进行分类规划实施,着力消除农网安全隐患、降低电网损耗,提高供电质量。依据怀仁县新农村建设规划,投入资金910万元,先后为海北头等32个新农村进行了路灯亮化工程,对农村负荷增长快的台区进行了重点整治,投入农村电气化改造资金800多万元,将基础条件较好的乡、村作为重点列入首批农村电气化乡村建设示范点。通过改造新增农村配变27台/2300千伏安,改造更换农村变台32台/3800千伏安,更换接户线75千米,安装更换电表集装箱3400个、安装更换终端保护8500个。并在工程施工中,结合实际认真执行国网公司《新农村电气化村典型供电模式》,对新规划建设的新农村坚持高标准电力配套,整体推进。按10-15年不落后的方案进行电力设计,积极采用箱变、电缆、玻璃钢表箱、电子脉冲表等先进设备,安装了电压监察装置和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率先建成了四个B类电气化乡,建成峙峰山村等49个高标准的电气化村。在大力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进程中,朔州坚持“政府发动、乡村主动、电力推动、百姓互动”原则,突出建管并重,逐步形成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管理体系。在加大对新农村电网建设投入的同时,加强农村用电管理和服务网建设,实行村企共建,在村里设立用电协调小组、增强了农电管理的规范性、民主性和法制性,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进程。基本实现了“电网建设适度超前、电气装置安装规范、电能质量符合标准、电能损失明显减少、电力设施保护责任明确、科学用电知识普及、供电关系和谐有序”的良好格局。

四、以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惠泽三农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提高了农村家庭电气化水平。使农民的生活逐步走向城市化,它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广大农民认识到,电力是最安全、最清洁、最可靠、最经济的能源。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给广大农村提高可靠、优质的电力能源,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用电的积极性,提高户均家用电器拥有量和人均生活用电水平,使老百姓流传的“变化哪里来?靠了电气化”得以印证。据统计,2006年怀仁县人均GDP达到1.91万元,其经济发展水平达到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电气化标准体系B类标准,全县年人均社会用电量1867千瓦时,人均年生活用电量171千瓦时,2007年怀仁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9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3亿元,农村家用电器每百户增加了10.8台,全县农村用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实践证实,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农村安全用电普及程度,提高全民爱电、护电、用电的积极性和农村家庭电气化水平。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为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用电环境,为农民、农村、农业提供了坚强的电力支撑。

农网改造意义篇3

关键词:新农村;电气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M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220-01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造福百姓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通过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县供电企业电网装备和供电服务质量将大幅提高,农电企业管理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登封市电业局积极落实“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始终坚持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工作方针,科学规划,规范管理,统筹安排,分步实施,顺利完成了A类新农村电气化县的建设,并于2012年2月顺利通了河南省发改委和河南省电力公司考评验收。笔者作为新农村电气县建设的参与者,结合自已的工作经验,现就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中应注意结合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供广大同行参考。

一、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规划应与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

发展县域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手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眼点和出发点是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城乡一体,社会和谐。按照这个要求,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规划要着眼产业布局,着眼经济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把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纳入地方政府经济发展规划。只有在县域经济发展下的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才能营造出城乡一体化的共同发展格局,才能有效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二、新农村电气化村布点应与县新农村建设工程总体规划相结合

在规划新农村电气化村具体布点时,应做到与县新农村建设工程总体规划相结合,要把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融入县新农村建设规划。县新农村建设工程总体规划中的新农村要作为重点电气化村来布局建设,并根据县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的建设进度计划,分步实施。在建设过程中,应坚持因地制宜,按照“示范先行、循序渐进”的原则,遵循“点面结合、适度超前”的思路。首先要选择乡镇企业集中、农村经济发展较快,新农村建设基本成型的村、镇作为电气化村镇试点,然后把其他乡镇、村列入今后建设改造计划,逐次开展电气化建设,逐步提高电气化乡镇、村的比例,使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井然有序。

三、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规划应与电网规划相结合

电网规划是电力发展的蓝图和建设依据,对指导电网建设,合理安排电网建设项目、建设时机、资金投入,满足国民经济对电力需求,保证今后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规划应与电网规划结合起来,要符合本地电网长远发展的要求。并根据电网规划的滚动修订情况及时的调整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规划,使之更具科学性、超前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应与农网升级改造和基建工程建设相结合

现在县级供电企业进行新农村电气化县工程建设,大都是依靠企业自筹资金。但是单靠供电企业自身的力量很难能可贵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中,会显得“力不从心”。在积极广泛筹措建设资金的同时,供电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可通过利用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和基建工程项目资金,使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与农网升级改造和基建工程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和基建工程项目融入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中去。这样即保证了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和基建工程建设,又保证了新农村电气化的顺利实施,避免了工程的重复投资。

五、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应与农村电网的实际状况相结合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要与农村电网的实际状况相结合,要把解决农村电网的难点、热点问题放在首位,着重完善农网基础设施,避免无序建设和盲目投资。要根据农村电网实际状况,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注重实际,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搞一刀切,不盲目求新。不是每个电气化村的电网设施都要推倒重来,凡符合国家标准的原有配电设施能利用的还是要尽量利用,要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用最小的投资换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六、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应与“四新”技术应用相结合

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中,不断推进观念和科技创新,把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应用到农村电气化建设中去,不断提高农网科技水平。按照《新农村电气化标准体系》,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要重点加强配电线路自动化、配电台区智能化、营销数据集抄化等试点建设。城区10千伏线路经逐步改造最终要全部实现配网自动化,达到多电源环网供电条件,完成由“手拉手”到网格式供电的优化升级。在新农村电气化试点村,可推行配电线路全绝缘化改造,推广使用非晶合金变压器,安装可投切式氧化锌避雷器,建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管理系统,逐步普及农村居民远程集中抄表系统,加大智能配电台区建设力度,逐步提高农村供电自动化水平。

七、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要与安全生产管理相结合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要认真贯彻执行上级部门对安全生产的指示、指令及规章制度,加强新农村电气化安全生产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标准化作业制度,完善标准化作业程序,加强施工作业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加强用电常识的宣传普及,提高用户正确用电、安全用电水平;要正确处理好安全与进度、安全与质量、安全与效益的关系,积极探索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安全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确保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顺利推进。

农网改造意义篇4

今冬明春,我镇将把植树造林工作当着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来抓,拟新建圩堤林12公里,通村公路林8公里,完善农田林网5万亩,重点建设关陈、孙伙、贺家驿、南环、凤翔等绿化示范村。目前已新开挖塘口2万个,计划全镇植树总量25万株,确保全面完成今冬明春的绿化造林工作任务。

精心构建农田林网全力打造绿色秦南

盐都区秦南镇人民政府

近年来,我镇坚持把搞好农田林网建设提高到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的高度,自觉地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绿化造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十一五”期间,根据上级规划精神,我镇应新建林网11万亩,农田林网控制率达22%。我镇根据规划要求精心编制了涵盖农田林网、道路绿化、圩堤绿化、村庄绿化等各个方面的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我镇绿化工作的重点是完成以全镇三大圩区为单元、以环绕四周的圩堤和纵横其中镇村公路为骨架,新建1.3万亩农田林网,培植3个生态示范村,形成覆盖全镇10万多亩的农田防护林。

为完成上述的目标,我镇的具体措施是:

一、统一思想,转换观念,致力形成建好农田林网的共识

长期以来,人们对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够,变动应付农田林网建设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林业产业化优势日益显现。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过去植树造林单纯是为了绿化的传统观念;必须把农田林网建设提高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来认识;必须把农田林网建设作为农村富民兴镇的重要措施来落实。我们将重抓宣传发动,统一广大干群思想,充分利用今冬明春植树造林的机遇,将在全镇开展规模较大的宣传活动,利用会议、画廊、板报、标语、橱窗等多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植树造林与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宣传绿化造林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关系,宣传植树造林与抵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内在联系,大力宣传林业产业的发展与提高农民收入的直接联系。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与群众算大帐、讲效益、提要求,进一步增强全镇群众植树的热情,同时,狠抓村组干部的思想统一,将召开有村组干部参加的专题绿化工作会议,部署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致力形成全镇动员、全民参与、人人动手,推进农田林网建设的浓烈氛围。

二、夯实措施,栽管并举,努力提高农田林网建设的质量

根据农田林网建设的新要求、新特色,我镇精心编制了“十一五”绿化建设规划方案,按照科学规划、逐年实施的原则,全力推进农田林网建设,遵循建设和管理同步的规律,夯实工作措施,努力提高农田林网建设的质量。

一是抓好林地的落实,层层分解目标任务。今年,我们将组织水务、林业、蚕桑等部门对全镇所有的圩堤、路边、实地等地段进行统一造册,按照当年植树造林的任务,统一测算分解到村、到组、到田块、到地段,以镇府文件的形式将植树目标任务、责任单位、责任人下发到村居,真正做到村村有任务,人人有责任。

二是继续加大林权改制力度。坚持将把林改作为农田林网建设的关键举措来抓,实行先改制后植树,不改制不栽树,不栽姓公树,实行栽树承包到人,管护责任到人,从根本上解决农田林网建设中投入难、栽植难、管护难、成林难的问题。

三是树立植树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今年我镇将在南片召开林业建设工作现场会,介绍加强农田林网建设的经验,推动全镇面上的林网建设工作。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加强工作指导和督查,激发全镇各村(居)干群植树造林的热情,引导广大农民积极投身到加快农田林网建设的工作中来。

四是制定林业发展激励政策。⑴资金投入政策。对上级明确规定的有关绿化建设投入的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将各种支农资金、项目资金、集镇建设配套资金涉及绿化的部分全部投入到林业生产,同时通过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及时发放小额农贷,支持农田林网建设。⑵鼓励民资投入政策。对愿意到我镇发展林业的各界人士,在土地流转、收费费用上一切从优。

五是推动义务植树活动。植树节前后,在全镇广泛开展全镇义务植树活动,从学生到工人、从干部到群众,全员上阵。2006年计划义务植树10万株。镇班子成员及全体工作人员将新建公仆林,镇共青团、少先队、妇联在倡议为全镇青少年、妇女发挥示范作用,在全镇新建青年林、先锋林、巾帼林。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全镇林网建设的进展。

六是千方百计筹集绿化建设资金。为了完成今冬明春的绿化任务,我镇除采取市场化的方式拍卖林地经营权等筹集林业资金外,镇财政将拨部分专项绿化经费,弥补投入不足,确保绿化任务按期完成。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确保农田林网建设各项任务的完成

为确保今年农田林网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我们将强化领导,努力提高工程建设的组织化程度。我镇将成立农田林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将专题召开绿化工作会议,布置落实绿化工作任务。各村(居)必须向党委、政府递交专项工作责任状,保质保量完成当年的建设任务。林业站、蚕桑站、水务站是今冬明春绿化工作的责任单位,必须强化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验收。各蹲点驻片人员将成为林业建设专项督查员,强化技术指导和任务督查,保证栽植的数量、管护质量、技术服务三到位。同时我镇还将制定农田林网建设考核意见,重点考核树木的成活率、保存率,与各村(居)主要干部和驻点干部的报酬实绩进行挂钩。

农网改造意义篇5

关键词:新农村 电气化建设 思考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国家电网公司相继提出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要统筹城乡电网建设,要求加强科学规划,提升装备科技含量,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适用、供电质量高、电能损耗低的农村电网。如何在原有薄弱的电网构架上更好的重新改造与新、扩建,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现探析如下:

一、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布局和结构不合理:农村配电网的难点主要体现在网架结构上。部分线路供电半径长,且供电线路少,装接配变数量多,导致线路负载较高。

(二)配电网改造工程的规划和工程配套不足:体现为配电网改造工程前期的规划负荷与实际负荷不尽相同;在改造接户线时,忽略了三相负荷的平衡工作,造成了线损高和电压不稳。以低压电网为例:农网改造导线按10年负荷发展考虑,截面选择偏小,出现了导线过载、线路末端电压过低,我县部分乡镇仍存在供电"卡脖子"现象。

(三)配电变压器配置不合理:体现为在某些地区出现不少有关配电变压器容量与实际用电负荷不匹配的情况,这造成配变小马拉大车现象。

(四)管理人员对新设备不够熟悉:由于城乡配电网改造后,配网上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但由于管理人员的知识有限,引发不少问题。

(五)边远乡村形成时段性用电高峰,瓶颈问题成为电力部门投资难点。这要求电力部门在建设中对农村电网的电压质量加以保证。然而,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大多受天时、季节性影响较大,用电需求也有着较强的特殊性。如解决不好,势必对当地农业发展带来损害。

(六)国家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家电下乡等政策,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农村用电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而农村电网建设已滞后于县域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的低压电网已不能适应负荷急剧增长的需求。

(七)新农村电气化资金缺口较大

当前县级供电企业进行新农村电气化工程建设,都是依靠企业自筹资金,对于效益比较差的或者亏损的县公司将无法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新农村电气化工程建设中。

(八)电力设施保护亟待加强

由于电力设施点多线长面广,且大部分在村外,电力设施被盗窃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且通讯线与电力线同杆架设问题严重,在电力杆塔附近挖坑取土等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严重影响线路的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

二、新农村电力建设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加强对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新农村电气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相关部门职责,按照新农村电气化县(区)、镇(街道)、村的建设标准,编制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各镇(街道)、村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协调小组,确保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加强新农村电网的规划、建设和改造。农村电网建设着重要在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先进、降低能耗、提高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的农村电网上下功夫。一是新建农村电网要以安全、可靠、合理为原则,并与农村环境美观相适应;新农村建设规划要统筹考虑农村电网建设规划,预留好线路通道及变配电设施建设位置。二是要按照农村用电发展情况,合理布点、合理配置配变容量、导线规格,彻底解决部分地区低电压及线路设备卡脖子问题。其中农村居民用电按6千瓦标准配置,接户、进户线全部改成铜导线。

(三)改造农村低压电网,按照"短半径、密布点、小容量"的要求,对低压电网进行改造;建立村级电工队伍,以便迅速解决突发性用电问题,尽量使农户家庭生产不受影响;安装触电保护装置。全县在试点的基础上,按照"政府牵头、村为单位、农民自主"的原则和"条件成熟一个、申请一个、安装一个"的要求,对农村触电保护装置采取政府财政一次性补助安装的形式进行全面整改,从而有效提高农村安全用电水平。

(四)不断加大建设资金投入。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解决工程建设资金问题是关键。一方面,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广泛筹措建设资金。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资金自筹力度,积极探索开拓农网发展投资渠道,可通过利用农网完善工程、企业自有资金或农网维管费等途径,千方百计增加农网投入。

(五)加强业务技术学习适应时展要求。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各种新工艺,新设备也层出不穷。要适应现在这种快速发展的时代,唯有与时俱进、找出差距、明确目标、不断加强业务技术的学习,才可以以适应时展的要求。

(六)加大电力设施保护力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通知》(〔2006〕10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公安等部门和电力企业政企紧密合作的长效机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建立和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公安机关要严厉打击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集中力量侦办危害性大,影响恶劣的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重点案件。把保护电力设施安全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围,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犯罪行为,集中整治影响电网建设和生产秩序的突出治安问题。电力系统要按照《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国务院令第421号)有关规定,设置与治安保卫任务相适应的治安保卫机构,配备专职保卫人员,组建必要的巡防队伍,依法加大对电力设施的保护力度,确保电力安全、稳定输送。

(七)积极做好电网建设宣传工作。供电企业要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作用,大力宣传电网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普及有关电磁辐射的科学知识,消除群众不必要的担忧,积极宣传正确用电知识,加强舆论引导,营造人人关心电网建设、人人支持电网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总之,新农村电力建设纷繁而复杂,涉及方方面面,农村台区数量众多,用户情况复杂,必须结合每个县的实际,按照"大经营、大农电的工作思路,树立上下一盘棋的思想,在电网规划和建设、电力生产与经营等方面从上到下做到统筹兼顾,不断探索新农村电力的新思路、新方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新民;电气化村的工程设计方案[J];农村电气化;2007年04期

[2]陈晓鹏;对农村电网线损技术措施及管理措施的探讨[J];广东科技;2007年S2期

[3]雷振明;"两改一同价"对县级供电企业的影响与对策[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4]刘艳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几个现实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信息;2008年28期

农网改造意义篇6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新农村建设;作用

信息是当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和条件,是各级政府部门决策的重要依据。准确、及时、全面地向各级各部门提供信息,是信息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也是发挥其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体现[1]。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利用农村信息化工程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调整生产结构,打造农业生产活动中产、供、销环节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拓展农产品市场,帮助供需双方有效交流,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对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意义[2-4]。

1农业信息化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关键点也在农村。农业信息化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结合点,是建设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推进农业信息化有利于实现生产发展;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信息占有和利用的差别;有利于促进农村市场的开拓和城乡协调发展。通过网络技术可以建立城乡间信息传递、互动、交换的平等关系,提升农村发展速度,有利于缩短城乡之间发展的距离,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民享受现代社会的文明成果,推进农村科技、文化、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5]。

2农业信息化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要求运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武装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农业信息化是保证农业科学技术快速武装到农业各个领域的必然途径。农业信息技术作为软支撑部分,通过收集、加工、传递应用各类信息,使硬支撑部分的潜力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将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农业产业经营者更快得到新的知识,加速科学技术的应用速度,促进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的全面推广和普及。农业信息化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技术培训和教育,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3]。

3农业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农民与市场的有机连接

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小农意识经营管理水平,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障碍。农业生产管理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农作物栽培管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禽饲养管理、养殖管理等方面。过去农民的种植、养殖,习惯在政府的计划安排下进行,缺乏市场信息观念。由于信息不灵而盲目种植、养殖、销售,造成农副产品的生产大起大落,卖粮难、卖猪难等问题时有发生。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随着农业信息网站的出现,发达地区的农民已经利用网上信息指导种植、养殖,利用网络推销农副产品,不再盲目生产,开始认识信息的价值,开始搜集信息,利用信息,围绕市场信息进行种植、养殖。由此可见农业实现了信息化,就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科学化、合理化和最优化,加快农业的全面发展[4]。

4农业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目标。在现代信息社会,农民素质主要体现在接受、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上,谁能最先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谁就能走在市场的前列,就能掌握生产经营主动权。如果信息不灵,反应不快,就会丧失机遇,陷于被动,遭受损失。高素质经营型农民正是以自身很强的信息意识,不断地搜集、筛选、利用信息,使有价值的信息成为生产经营决策的依据,不断地为自身创造发展机会。农业信息化要求劳动者具有更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互联网上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农民学习生活提供了广阔的新天地,有助于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6]。

5农业信息化有利于改变农民的消费观念

农业信息化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促使农民的消费观念和方式的改变。通过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可以实现电视网、电话网和电脑网的“三电合一”,农民可以利用这些网络,了解国内外农业、农民和农村生活的发展动态。农业信息化扩大了农民的视野,丰富了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还将促使农村居民的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变革,促使农民由注重物质文化生活的消费,向注重精神文化生活消费的转移。

6参考文献

[1] 陶长琪.信息经济学[M].2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 刘丽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信息化主体建设研究[J].理论月刊,2007(11):166-169.

[3] 闵文江,陈保华,侯亮.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J].农业图书学报情刊,2006,18(4):19-20,40.

[4] 谷春梅.我国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情报,2006,26(12):53-54.

[5] 冷崇总.农业信息化与增加农民收入[J].中国经济问题,2002(4):32-37.

农网改造意义篇7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楼区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建设协调指挥部专门负责调度、督查农网改造升级工作。相关乡、街道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机构,由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副职具体抓。

二、加大政策宣传和解释力度。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发动和宣传,使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深入人心,营造“人人关心、各方参与、共同推进”的良好网改氛围。

三、不得擅自变更工程设计

各乡、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居委会要配合电力部门做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现场查勘设计工作,提供相关数据资料。电力部门要根据各村、社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确定设计方案。设计方案一经确定,不允许随意改变。

四、大力优化施工环境

各乡、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居委会和区直相关部门要全力支持配合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一是改造前各相关村、社区与区电力部门签订网改协议。明确村(居)委会在配合前期查勘、组织承担简单劳务、施工协调等方面的具体职责。对于尚未向电力部门办理资产移交的未改造村,改造前要与电力部门签订资产移交协议,明确农村集体电力资产移交事宜。二是组织承担简单劳务工作。目前农村精壮劳力不足,农网改造任务重,时间紧,因此要求以村或社区为单位,根据工程需要,组织专业队伍,承包本辖区范围内所有抬杆、挖坑、配合立杆放线等简单劳务。电力部门要对各村和社区专业队伍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三是积极协助做好征地拆迁、青苗补偿及施工中的矛盾调处工作。35千伏及以上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青苗补偿费用执行省政府批准的各市州补偿标准。四是坚决防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严禁借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向群众摊派集资或者“搭车收费”,严禁向项目单位乱收费、乱罚款。电力局不得向农村居民收取农村电网改造户表费。区财政每年拨付适量资金用作农网改造工作经费,确保工作需要。五是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各乡、街道办事处和区直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电力部门及时收回废旧物资。对于阻挠废旧物资回收或者哄抢、截留工程废旧物资的行为,要做好劝阻工作,必要时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五、明确责任,强化考核。

农网改造意义篇8

为进一步加快供销社改革与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服务“三农”、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突出重点,加快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建设

供销社的改革和发展,要坚持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创新经营服务方式和组织形式,逐步构建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和农村合作经济服务体系。

(一)全面推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

各级供销社要以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消费便捷安全为目的,以现代连锁经营为主要形式,根据农村实际情况,以县域为基础,整合各种资源,建设覆盖整个乡村、服务所有农民、实施标准化和规范化服务的新型流通服务网络。

大力发展和优化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各级农资协会的组织协调和供销社农资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延伸网络终端,贴近农民,建设配送、信息、科技咨询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安全、放心、经济、优质的农资产品和技术服务。

建立畅通有序的农产品市场购销网络体系。围绕我市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大力整合现有供销社农产品流通、加工、仓储资源,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积极为农民提供综合性、系列化的经济、技术和信息服务,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增加收入。

加快发展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服务网络。按照“小超市、大连锁”,“小网点、大网络”的思路,巩固、改造原有网络、设施,整合社会经营网点,建立覆盖全市农村的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

建立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服务网络。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对供销社系统内外再生资源企业进行联合、重组,积极构建包括回收、加工利用在内的再生资源现代回收利用网络,大力扶持再生资源行业发展。

(二)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搭建为农民生活服务平台

各级政府要根据社区服务中心的发展方向,制定发展规划,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共同推进社区服务中心发展。根据村庄、人口分布和农村社区经济活动特点,合理布局选址;立足于农民的物质生活需求,从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安排服务内容和项目;采用新型经营服务方式,以专业化的经营服务,提高农民社区生活和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有效整合注入农村的相关资源,将各部门各系统相关的下乡项目纳入其中;各级政府要设置专项资金,制定政策措施,发挥各方优势,扶持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按照政府领导、供销社主办、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原则,搞好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运营和管理。

(三)建设农村合作经济服务体系,搭建为农民生产服务平台

各级供销社要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使其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自我服务、联合发展的平台。鼓励供销社参与农村金融创新,引导、推进农民信用合作。

二、深化改革,创新完善供销社组织体系

(一)加快基层供销社的改组改造。按照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兼顾发展的原则,结合小城镇建设,调整基层社布局。通过股份制、破产、兼并、重组等形式,进行改组改造,努力构建布局合理、产权清晰、功能健全、运作规范的供销社基层组织。

(二)深化社有企业改革,培育建设新型公司。对社有企业全面推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重点发展日用品、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和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建立提高农村专业化服务水平的其他各类连锁经营公司,以及为合作经济组织提供融资服务的信用担保投资公司。

(三)加强市、县(市、区)联合社的建设。各级政府要把本级联合社作为指导推动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部门,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必要的工作条件。县级联合社在供销社组织体系中处于关键环节,其经费要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县(市、区)供销社机关工作人员及其离退休人员纳入机关事业社会保险范围,要切实保障其组织机构的完整和队伍的稳定。加强各级联合社班子建设,要选拔具有实干精神和开拓意识的同志担任联合社主要负责人;对不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长期打不开工作局面的,要及时进行调整。为充分发挥联合社的指导作用,县(市、区)联合社主要负责人的任免,应征求上一级联合社的意见。

三、强化措施,加大对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政策扶持

凡国家和省、市对农业、国有企业、乡镇企业的优惠政策,原则上都适用于供销社。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加大在政策、资金、项目上的支持力度,切实解决供销社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一)切实保护供销社的合法权益。供销社的社有资产是在长期的经营服务中积累形成的集体财产,其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随意改变供销社及所属企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不得侵占或平调供销社的资产。各级政府在城镇规划、建设中,应尽可能保留供销社原有经营网点,确需拆迁的,要按“拆一补一”原则或市场价格给予经济补偿。

(二)加大对供销社发展的资金扶持。市政府要根据财力和事业发展需要加大对供销社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各县(市、区)根据情况,作出相应安排。在市、县(市、区)政府用于发展服务业的专项资金中,要安排支持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资金。同时,积极扶持农村合作经济服务体系建设。

(三)妥善解决供销社土地问题。各县(市、区)政府要优先安排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和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设施建设用地;利用供销社原有土地建设经营服务设施,如需由划拨土地转为出让土地的,土地出让金用于支持经营服务设施的建设;对资不抵债的改制企业,土地出让金的使用,可参照国有企业改制的相关规定处理。

(四)做好供销社下岗失业人员安置和历史经济包袱处理工作。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安置优惠政策适用于供销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稳妥处理供销社历史经济包袱,对已清理检查的地方政策性亏损挂帐,按照相关政策,明确责任,妥善处理。

四、加强对供销社改革发展的组织领导

上一篇:公输盘之攻械尽范文 下一篇:七夕节文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