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文君与司马相如范文

时间:2023-11-29 08:34:55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篇1

一、唐前史传:风流才女。卓文君作为文学形象虽然最早出现在《史记》中,但实际上大才子司马相如早已在《自叙》中提到了他们之间的风流韵事。司马相如在文中“不讳不诈”,大谈当初如何琴挑卓文君,字里行间充满得意之情。司马迁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对两人之间爱情的描写大体沿袭司马相如的《自叙》,一代才女卓文君的形象从此得以确认。《汉书》对此段故事的描写基本从《史记》摘抄过来。

《西京杂记》对卓文君形象的记录与《史记》《汉书》等正史不同的是,除了叙述文君与相如私奔之事外,还增加了对文君美貌和相如死因的渲染,显得更为丰满秀异:

“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成都,居贫忧懑,……既而文君抱颈而泣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贳酒!”遂相与谋于成都卖酒。……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华如脂。……长卿素有消渴疾,及还成都,悦文君之色,遂以发痼疾。乃作《美人赋》,欲以自刺,而终不能改,卒以此疾至死,文君为诔,传于世。”

此外,《西京杂记》还记载了一个关于卓文君的著名故事:“司马相如将聘茂陵女人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但后世多怀疑此诗并非文君所作,乃是汉代的民间歌谣。为什么会有如此之附会,黄仕忠先生在《婚变、道德与文学》一书中对这一问题的解释可谓得当:“这种附会本身也是民间口头传说的结果。而民间逸闻传说及稗官野史,虽不能作信史观,……其中所透露的观念,……更能代表一个时代的观念。故这首诗虽然不太可能出自卓文君之手,但诗作与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传说故事相配合,……从中也可以看出汉魏人的趣尚和观点。”这种趣尚就是对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事件的称羡,对男女大胆追求爱情的认可。

汉魏人对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私奔基本上持歌颂态度。对这一家喻户晓的风流事件的道德谴责意味如此淡薄,这是因为在封建社会的前期,礼教的道德尚未完全占据和腐蚀时人的思想,这就使汉魏时期的女性得以在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中追求自己的爱情理想,卓文君便是其中领风气之先者。

唐前的文君故事基本是通过史书记载和流传下来。中国古代的正史,肩负着道德说教和政治借鉴的任务,司马迁在《自序》中点明《史记》所传人物多是“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卓文君的形象及其风流韵事本不该在正史中被如此渲染,但司马迁在审美上具有“好奇”的倾向,卓文君这位放诞风流的女子,在太史公的眼中自是卓尔不群。

如果说《史记》对卓文君的描写仅具传奇色彩,而《西京杂记》则更加增饰渲染,其小说意味开始浓厚起来。与《史记》相比,《西京杂记》在正统史学之外驰骋其想像力,对文君的美貌做了更多的渲染,使得卓文君的形象更加丰满,从而拥有了不同的审美品位。

二、唐代诗歌:多层情感的寄托。卓文君在唐人的笔下,并非像汉魏时代一样只是作为史家所要记述的客观历史人物。她已经定型为一种意象,一种原型,并融入了作家个人的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成为诗人们多层情感和意绪的寄托,从而进一步扩大和丰富了其形象的内涵。其一,卓文君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意象已经凝成典故,可作多种比拟。其二,借“文君绝”“文君恨”“白头吟”以表现思妇的悲怨。其三:借《白头吟》以表现人生失意。

唐代的文君形象主要出现在诗歌中。在唐代诗人笔下不再像史书中那样进行文君故事的渲染,而是以此为载体,抒发各种情感和意绪。卓文君已经消逝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而她的美丽风流在唐代诗人们的回忆中则蒙上了一层岁月流逝的苍凉和怅惘。相比于文君的风流勇敢,敏感的诗人们似乎更关注的是那则“白头吟”的传说,更关注文君的哀怨与失意。在不断的描述中,文君慢慢沉淀为诗人笔下的固定意象,她可以象征美女、酒女,她可以代表蜀地,她被用来表达思妇的哀怨,更可以用来表达人生的失意。跟唐前史著相比,唐代诗人进一步扩大和丰富了文君形象的内涵。

三、宋元明清小说戏剧:赞扬与批评的交叠。宋元以来,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是小说家和戏剧家最喜欢的题材之一。周贻白《中国戏剧史》作过统计,文君与相如的戏多达16个,实际据现代戏剧家吴祖光说还远不止这些。

与前不同的是,宋元明清的文人创作和评论对卓文君形象的体认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对她大胆追求爱情的热烈赞扬,一种则是对她的越礼私奔的强烈批评。

宋代话本小说《风月瑞仙亭》中的卓文君,主动约司马相如一同私奔,在追求爱情方面表现得热烈、大胆,敢爱敢恨。

晚明的思想家李贽认为卓文君的私奔是“忍小耻而就大计”,是“正获身,非失身”。(李贽《藏书》卷37《儒臣传•司马相如》)

曹雪芹的《红楼梦》将文君誉为和贾宝玉一样禀正邪两气而生的“情痴情种”,“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

与以上赞扬态度不同的是,有些人则对文君私奔持批评的态度。

明清以来的戏剧中对相如文君爱情故事的处理上,有一种倾向,那就是竭力掩饰文君的寡妇身份,为她的私奔而开脱。清代椿轩居士彭体元所作《凤凰琴》可为代表。王承华为其作序云:“腐史(司马迁)诬以新寡,未闻文君先有前夫;诬以夜奔,相如已先为贵客;明明王吉作合于前,卓王孙嫌贫于后,致佳人才子蒙受不白之冤。”

宋元明清以来对卓文君的体认出现了赞扬和批评交叠的倾向,投射出了宋明理学与其反抗思潮之间的斗争,民间审美趣味与士大夫审美标准之间的冲突。

宋代以后,随着宋明理学家们“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理论对社会的逐渐渗透,人们对女性贞节的要求越来越严酷。于是,卓文君的私奔自然成为理学家们所批评的对象,诸如“越礼”“失节”等含有道德谴责意味的字眼开始被加在文君的身上。另一方面,晚明清初,与礼教相对抗的一股反抗的力量对传统的思想形成了极大的冲击。李贽等叛逆者以“情”对“理”提出了挑战,扛起了个性解放的大旗。他们宣扬“好货”“好色”,尤其赞扬对爱情的至死不渝的追求,风流大胆的卓文君自然成为他们心目中的“情痴情种”。

另一方面,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和士大夫审美趣味之间的冲突也是宋元以来对卓文君的评价出现对立倾向的原因。宋代话本小说中的卓文君敢爱敢恨,自主选择自己的幸福。这种对爱情大胆追求的精神是宋代话本小说中女性的共同个性,而此种精神风貌的普遍出现与市民阶层的兴起有极大的关系。“这一新兴的阶层……先天有着叛逆的因子。他们运用更多的是自己阶层的理想、愿望和道德准则,而与传统观念有着明显的区别。”( 黄仕忠 《婚变、道德与文学》)话本小说中的卓文君和其他的女性则成为此一阶层追求爱情和自由的理想载体之一。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篇2

司马相如捐钱谋了个郎官在孝景帝手下任武骑常侍时,不甚如意,就借口生病回到了一贫如洗的成都老家。在成都百多里外的临邛县当县令的王吉是相如交情很深的朋友,便去信约请相如:“你是蜀中大才子,长期在外不遂心,就到我这儿来散散心吧。”

相如刚到临邛,王吉派车马相随,招摇过市地在县城里转了一遭,骑在马上的相如容仪丰美,雍容闲雅,临邛的男女老少大大地开了个眼界。兜了一圈后,相如不住县府,却住在城外行客歇脚的一个凉亭里。王吉装作很恭敬的样子每天前去拜访。过了些天,相如推说有病,让随从谢绝王吉的拜访,而王吉照样拜访,而且显得更加恭敬……临邛城有许多财主,家有奴仆800人众的首富卓王孙与另一财主商议:县令来了贵客,我们应盛宴招待一番,并请县令大人作陪。

王吉应约准时来到卓家,来客已经上百,午间去请相如,相如却称病不来。相如不至,王吉不敢进食,于是就亲自赴凉亭郑重接请。相如佯装不得已,勉强赴宴。卓王孙之女儿卓文君,颜色姣好,通晓音律,“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西京杂记》),年纪轻轻正好新寡在家。宴席上酒酣耳热之际,王吉捧上一具琴对相如说道:“众人知晓你精于弹琴,大伙都希望你弹上一曲助兴。”相如略加推辞,终于弹了一曲《琴歌》。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夕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仔细检点、品味相如赴临邛的全过程,分明是王吉与相如背地里设计于先,明里有企图,有计划地糊弄趋炎附势的卓王孙,暗中则有预谋,有步骤地勾引秀婉聪慧的卓文君。席终人散,也就在这个晚上,实现了“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的终极目的。

滔滔爱河里,西方人吟的是玫瑰之曲,中国人唱的是凤凰之歌,诗经《大雅》中就有过“凤凰,之其羽”的歌唱。自从司马相如成功地弹奏了《琴歌》之后,“凤求凰”之所以会成为中国语汇中表示男子求偶的专门用语,正是由于卓文君的月夜私奔为这首《琴歌》添了画龙点睛的一笔。从此以后,“私奔”一词,惊世骇俗,自然而然地隐伏了东方女性追求爱情自由的强烈的叛逆色彩。

卓王孙是个老朽,哪里能听懂寓意微妙的《琴歌》呢?当他得知女儿与相如已经私奔到成都时,非常愤怒:“我女儿太不成器,我虽不忍心杀之,可我一文钱也不给她!”老财主自以为钱财是人生命脉,握住了钱财,女儿就翻不出自己的掌心。

成都相如家徒四壁,住了些时日,文君果然有点撑持不住了,便对相如说道:“我们一块回临邛吧,何必这样苦熬自己。”二人回到临邛,买了一家酒店,文君当垆卖酒,相如穿了犊鼻T和酒保庸役洗盘擦碗。卓王孙听到此事,大伤脸面,深以为耻,由此连家门也不敢出。城里的老兄弟们便来开导卓王孙:“你只有一儿两女,万贯家财怎么也用不了。文君业已许身,相如虽穷,却是个可依赖的人才,况且又是县令的挚友,你何必要这样地轻视人家呢?”卓王孙不得已,只好分予文君上百奴仆,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与相如目的既达,仍回成都过逍遥日子去了。

卓文君实在聪明,其父倘若是个没有脸面可顾惜的穷光蛋,她才不会怂恿相如回临邛卖酒呢。卓王孙虽是富有,灵魂里却又势利得很。后来,汉武帝看中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拜其为中郎将奉使西南,“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于是卓王孙、临邛诸公皆因门下献牛酒以交欢。卓王孙喟然而叹,自以得使女尚司马长卿晚,而厚分与其女财,与男等同”。直到这时,卓王孙才发觉自己的女儿委实是目光深远,识力过人。当年私奔,简直是巾帼英雄必有之壮举……

女色的诱惑力是非凡的。男人啊,一阔心就变,就连司马相如这等能上(曾任武骑常侍)能下(曾穿犊鼻T打杂)、早就打破了名利机关的大才子,似乎也有把持不住自己的时候。《西凉杂记》载:“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

且看《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kk。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相如在世61年,拟聘茂陵女为妾之时,卓文君很可能满头银丝了,当年私奔之际,她就立定了“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的意愿,相如之老年变心,留给文君心灵上的创痛是无可比拟的。此诗的基调是“怒而不伤,哀而不怒”,在感情的拦截上,能收到“相如乃止”的效果么?成都市有一琴台,据说是司马相如当年鼓琴之地。900年后的杜甫写下了一首《琴台》诗:

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野花留笑靥,蔓草见罗裙。

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杜甫落笔审慎,从这首诗里,看不出责难司马相如的意思。

“野花留笑靥,蔓草见罗裙。”杜甫对卓文君大胆追求爱情和自由的“私奔”行为却是暗中称许的。当今时代变迁,“私奔”一词正在泯灭和消亡,而作为历史美谈,卓文君的形象永远是青春活泼的,也是可爱可敬的,理应是中国女性最自然、最坦率、最真实的化身。

2000多年过去了,如果中国的女权主义者要在爱坛上推出一位自由女神,我投卓文君一票。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篇3

“东方伊甸园”成都,这里是青羊区也是我们成都的一条仿古街道,她透露出许许多多中国汉代的气息,也记叙了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我想你们都看过《泰坦尼克号》吧!她讲叙了一艘失事游艇上所发生的爱情故事,她的结局是凄惨的。而琴台路却讲叙的是一段两情相悦的故事。

老琴台路是成都市青羊区的中国古代文化一条街,它以众多的汉刻画记录了汉朝的一些思想与文化以及民俗风情,并且以记录了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段传奇的爱情故事闻名于全国。所以,在这里你不得不了解这段故事。

卓文君,西汉临邛人,汉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气,善长鼓琴,家中富贵。她是卓王孙之女,丧夫后家居。而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左右——公元前117年),字长卿,四川成都人,汉时文学家,擅长弹琴与写赋。司马相如早已听说卓王孙有—位才貌双全的女儿,他趁一次做客卓家的机会,借琴表达自己对卓文君的爱慕之情,他弹琴唱道《凤求凰》使在屏障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司马相如家里一无所有,卓文君和他私奔后,就开了个酒铺,亲自当掌柜,文君开店卖酒,司马相如则作打杂,不怕人讥笑。后来卓王孙碍于面子,接济二人,从此二人生活富足。后来司马相如终于成名天下。

听了刚才的介绍,想必对这“QinTaiPath”有了一定的了解吧!现在请看看你们左边的路上,是不是有一些可这话的地砖呢?他们就是“汉刻砖”,上面刻的画就展示着中国传统的思想与生活。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仙人”、“羽人”占了一定的比例,在古代人民的思想中,在很远很远的天上存在一个浮在云上的城市,那里的人都有着神力,掌管着日出日落,电闪雷鸣,呼风唤雨,惩妖除恶等等,他们长生不老,整天吃着琼瑶玉露,生活在那个极乐世界。就像希腊神话中所描述的宙斯与众神生活的地方。在右边是古代人们的生活,在以农耕文明为主的社会中,马车络绎不绝,商铺林立。请带着你们的想象去看看两边边这一路的刻画!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篇4

蔡文姬: 命运多舛的奇女子

东汉末曹魏初是一个充满血与泪的时代,但就是在这样悲凉的大环境中,一个激情澎湃的女子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一生饱尝战乱和别离之苦的女文学家蔡文姬。

蔡文姬博学多才,音乐天赋过人。她六岁时隔着墙壁听出父亲把第一根弦弹断,其父惊讶之余,又故意将第四根弦弄断,居然又被她听出。长大后的蔡文姬琴艺非凡,她在胡地日夜思念故土,回汉后参考胡人声调,结合自己的悲惨经历,创作了哀怨惆怅、令人断肠的琴曲《胡笳十八拍》。嫁给董祀后,因感伤乱离,蔡文姬又作《悲愤诗》,这是我国诗史上第一首自传体五言长篇叙事诗,激昂酸楚的诗风在建安诗歌中别具一格。

李清照:

擅写离愁别绪的婉约派词人

李清照是南宋杰出的女文学家,以词著称,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李清照的文词绝妙,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李清照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女子,她生于名宦之家,幼时就过目不忘,语出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李清照的创作灵性,她少女时期便名噪一时,崭露头角。

婚后,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情投意合,如胶似漆。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李清照与丈夫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后来金朝大军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赵明诚出师未捷身先死。晚年,李清照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完之作。

上官婉儿: 巾帼首相第一人

上官婉儿是唐朝著名的女诗人,也是巾帼首相第一人。她继承了祖父的才华,擅长诗文,天分极高。上官婉儿被武则天召见,当场命题,让其依题作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且书法隽秀。女皇连连惊呼:“此女绝非凡!”武则天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上官婉儿掌管宫中诏命。此后,武则天所下制诰多出自上官婉儿的手笔。

上官婉儿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儿的才华,下令收集其诗文,辑成二十卷。贞元时,吕温曾作《上官昭容书楼歌》,其中有上官婉儿文学生活的片段。上官婉儿在唐朝是一位极有魅力的后宫女性,在《旧唐书》《新唐书》的后妃传中都有专篇记载。

尽管上官婉儿曾一度享尽荣华与权力,但她仍要仰皇上、皇后、公主的鼻息,仍要曲意逢迎,这其中的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后来,上官婉儿未能逃脱厄运,成为皇权争斗的牺牲品。

卓文君: 倾国倾城的苦情诗人

卓文君是四川临o巨商卓王孙之女,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卓文君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她也有不少佳作,如《白头吟》,诗中“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堪称经典佳句。

司马相如在事业上略显锋芒,被举荐做官后久居京城,竟有了弃妻纳妾之意。卓文君写诗给司马相如:“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kk。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这首《白头吟》表达了卓文君的执着以及一个女子的坚定与坚韧。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篇5

非理组合的双音词在汉语复音词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但历史上很少有人措意,只是在注疏、笔记杂著及辞书中偶有一鳞半爪。近几十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研究重心多在方言俗语,往往忽略了传统典籍。本文试举“琴心”一词讨论之,聊为引玉之砖。

在古代诗文中,“琴心”一词十分常见,我们先择举一些例子。

上客光四座,佳丽直千金。挂钗报缨绝,坠珥答琴心。(南朝齐谢《夜听妓》诗)

神期谅交感,相顾乃如此。岂比成都人,琴心中夜起。(唐权德舆《杂诗》)

秋水莲冠春草裙,依稀风调似文君。烦君五指分明语,知是琴心佯不闻。(唐白居易《和殷协律琴思》)

王孙春望思寥寥,冠带常年盛八萧。花靥重重墙外是,琴心切切酒中招。(宋孙觌《次韵王子钦春望》)

星榆晴舞叶,月桂冷飞香。人澹琴心苦,林幽鹤梦长。(元金《秋夜》)

我们再看辞书的解释:

关于“琴心”,今四卷本《辞源》、台湾《中文大辞典》、《汉语大词典》等均收录,引本事,诗文以为书证。以《汉语大词典》为例,凡列三个义项:

1、琴声表达的情意。《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唐白居易《和殷协律琴思》:“烦君玉指分明语,知是琴心佯不闻。”宋晏道《采桑子》词:“试佛么弦,却恐琴心可暗传?”清魏源《别陈筠心》诗:“琴心既不存,操缦复安会。”2、犹春心。明陆采《明珠记・宫怨》:“春眉懒向东风展,幽意肯逐琴心斜。”清李渔《风筝误・嘱鹞》:“新诗为我逗琴心,更仗新诗索好音。”3、书名。(1)相传涓子所著。《文选・王俭(褚渊碑文)》:“参以《酒德》,间以《琴心》。”李善注:“《列仙传》曰:涓子作《琴心》三篇。”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2)《黄庭内景经》的别名。《黄庭内景经・序》:“《黄庭内景》者,一名《太上琴心文》。”元张仲深《金华洞》诗:“黄冠秀玉飘,《琴心》语胎仙。”不难看出,“琴心”一词的源头来自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缘此,我们有必要对原文进行剖析。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了历史上一个有名的风流而雅致的故事,说的是蜀人司马相如以琴声感悦临邛大富翁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文君于是弃家私奔,与司马相如配成佳偶。为便分析,节引原文如下:

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妒。

这个故事很有韵味,深为后世文人所喜爱,本来《史记》但记其事,并没有记载司马相如到底弹的什么曲调,寄托的什么言辞,而好事者却据此敷衍出《凤求凰》来,其辞云:“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邀四海求其皇。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见《玉台新咏》、唐司马贞《索隐》引曹魏张揖注等)并还有所谓卓文君《白头吟》,云司马相如欲娶茂陵女子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蓰蓰。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西京杂记》)而后形诸于歌咏者如上所列比比皆是。至于以此作为原始素材的话本戏剧,更是不胜枚举,且增饰出无数婉约多姿的情节。

然而,这个故事中最为核心的一句话即相如文君感情的媒介“以琴心挑之”一开始便理解有误,这多少有些遗憾,当然也就有辩说的必要了。

“琴心”本不成词。如果就“琴心”组合的表象看,它应是一个偏正结构,“心”在其中只能是“心思”、“隋意”或相近的义蕴。若然,这便成了问题,因为琴是一个无所知觉的客体,它只有通过人这一主体对琴的弹奏抚弄从而抒发寄托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所以,切分“琴心”为词,毫无道理可言。

事实上,“以琴心挑之”,其属读本应是“以琴/心挑/之”,就其内部结构分析来说,“以琴”是个介宾结构,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而“心挑”则是名状结构,“心”表示“挑”的方式。仔细品味,太史公的这个“心”字用得极妙,它包括了引诱者与被引诱者双方,云司马相如将自己“心”中的思慕之情寄托在琴声中去挑动卓文君的“心”,这就是“心挑”的内涵。之所以产生误解,是因为这个短句动词谓语前的状语太过复杂,在介宾结构后再加上一个名词,便导致了人们认知的错误。其实,这类结构在古代汉语中并不少见,《史记》中便有不少用例:

常以身翼蔽沛公。(《项羽本纪》)

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孙子吴起列传》)

不如以过法诛之。(《老庄申韩列传》)

今雍氏围,秦师不下敬,公仲且仰首而不朝,公叔且以国南合于楚。《樗里子甘茂列传》

冯骥曰:“闻君好士,以贫身归于君。”(《孟尝君列传》)

上例中的“翼蔽”、“阴见”、“南合”、“法诛”、“身归”,用法皆与“心挑”同。诸例中单音节的名词状语,对于意义的表达起到了言简意赅的作用,或使之形象,或使之精确,或使之周密,与“心挑”有异曲同工之妙。

追溯“琴心”为词,最早是旧题刘向所撰《列仙传》称仙人涓子撰《琴心》三篇,此书《四库总目》断为魏晋间人作。以“琴心”为书名,当然是受《司马相如列传》的影响。见于诗咏,则以上引谢眺诗为先。因此可知,“琴心”为词是习见于魏晋而下,最为典型的是刘勰《文心雕龙》的命名便来自于“琴心”。其解《序志》云:“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琴心”成词是由于对原始文献理解错误而误用,而在诗文中运用的“琴心”则已是《汉语大词典》所罗列的义项。这是对原文错误的截分而导致了新词的产生。

当然,古人并不是都错了,只不过没注意到正确的解释罢了。刘宋裴驷《史记集解》引郭璞日:“以琴中音挑动之。”琴中音,当然是指寄托于琴声。琴,是感情的载体;音,指相如的思慕之情。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张揖云:“挑,娆也。以琴中娆之。”比较起来,张揖的解释更为贴切,把“以琴心挑之”置换成“以琴中娆之”,属读则是“以琴/中娆/之”,想来,读者不至于分“琴中”为词。中,指心中;娆,戏弄,。这是用两个同义词分别替换了“心”和“挑”。中娆,是说寄思慕之意于琴声去撩拨卓文君的芳心。唐颜师古《司马相如传》注云:“寄心于琴声以挑动之也。”更是再明白不过了。

再者,《佩文韵府》也切“心挑”为词,古人诗文中,也间有分词和理解正确的,如:

卓氏心挑泪空淫,铁脚岂受魔女侵。(宋曾丰《淳熙丙午夏……托于琴为赋连韵》)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篇6

没哭没闹没上吊,可也是搏命的威胁。司马暂时放下纳妾的心思,过了些年,写了篇赋深得皇帝喜欢,赏了个官做。这一下心又野了,要人快马加鞭送了一封信给卓文君,只是一排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卓文君傻了,原来这回不是纳小了,是要休她,因为无“亿(意)”!于是回了一封信: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从一到亿,千声呼万声唤,只差说,你个没良心的!总之,把司马大人唤回来了。

这二位私奔之所以能成佳话,除了卓文君的才情经营之外,恐怕还得说一句,司马还算有良心。

旧时私奔,当然是不得已,一逃了之,会逃的逃成了佳话,不会逃的被打坏了腿。现在爱谁谁,全都明摆着,用不着费那事了,可时常还有私奔的事发生,奔得啼笑皆非。

举个例子吧,有人在长江大桥上发现了一封信,没有收信人也没有署名,用石头压着,大意是为情所困,生不如死。

这封信引来了记者,人文关怀一下,登了报纸,同时配了信的影印件,寻找信的主人和收信人……

见报当天一个年轻女人来了,大哭不止,说她害死了那个写信的人!原来,她约好了和他私奔的,没想到他那么极端……女子哭诉,爱上他时就知道他有家,他开始也犹豫,她懂他的心,说她什么也不要,只要爱。于是他们就爱了,爱得难分难解时,她的不满也越来越多,她要他离婚,他答应了,要她等。

等了半年,又半年,他没离,而她怀孕了,问他怎么办?他说想和她在一起。她灵光一闪说,那我们私奔吧!他兴高采烈,隔几天给了她一张银行卡,商量了私奔的地点,没想到他会走上绝路……

记者准备上那男人家里一探究竟,没想着接到了他的电话,说那封信是他写的,他也不想这样“假死”,可他没办法。他提过离婚的,可妻子说要是他敢的话就抱着孩子从21楼试一试两个人是否同时落地,他哪敢啊。他要那女人等,是想让她知难而退,可她紧抓不放,还怀了孕……私奔之前给了她卡,别的给不了她,钱是一点心意……

这女子身未动心已飞,而男人却无动于衷,逼急了,还来一出私奔未成先失踪的戏。

这是私个什么奔!

最好的爱情是,慢慢走,慢慢欣赏,如同沈从文说,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私奔的佳话已经远去,还想着要私奔的,套用股市常说的一句话私奔有风险,奔前须谨慎!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篇7

以往的苦日子里,患难夫妻,所有煎熬。我忽然想到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司马相如功成名就后,忘记了从前艰难时和卓文君的点点滴滴,忘记了卓文君为了爱他抛弃一切低眉颔首的青春模样,我开始幻想,我们的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你会不会是,第二个司马相如呢?

真的,我们也不会长久。

正如你那天伤感地对我说,我就知道,你不会永远爱着我的。但我会一直爱你。

你后悔过吗?你希望时光重来吗?你希望可以抓住那些在你面前白白流逝掉的机会吗?

爱与不爱,都在一念之间。

我曾经拼命地把心掏给你看,你却弃如敝履。如今我终于看淡了放下了,你却巴巴地来寻我,且不说我,这叫你情何以堪?

我收回我的希望,放入行囊之中。从此以后再也不交给任何人,只寄情于山水之间。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篇8

写作背景:

司马相如久居京城五六载未归,给妻卓文君信写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其意思是“无意”卓文君提笔复司马相如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三、四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吾一日倍思女友,一瞬,偶得一阕,与君把玩,见笑:

一日不见,两地情思;三更不能睡,四时长如水;五谷尝遍无滋味,六神无主空掉魂;七上八下心似落井水桶独摇坠,九醉十分身如墙头稻草任风吹。

上一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范文 下一篇:蚂蚁大作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