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观音范文

时间:2023-10-03 09:30:35

萧观音篇1

关键词:萧友梅 抗战时期 音乐教育思想

萧友梅是我国近代有名的音乐教育家。他早年在德国学习期间,先后就读莱比锡大学、莱比锡音乐学院,柏林大学和私立施特恩音乐院,所学专业涵盖西方传统学科的音乐技能和音乐理论,对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音乐美学等学科也有所涉猎,吸收了当时西方音乐教育的系统教学。回国后,致力于音乐教育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对当时音乐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抗战时期萧友梅的音乐教育思想

“七七事变”之后,在庐山发表了“抗日宣言”,要抱定牺牲一切的决心抗战,随后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中,也发表宣言支持抗战,全国上下进入了一致抗日的局面。各地抗战歌咏团和歌队的音乐活动十分踊跃,抗战音乐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相应地,音乐教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萧友梅作为当时国立音乐学院的院长也跟随积极响应,提出当时中国音乐教育的途径须三方面均顾到,即“一面培养音乐师资,一面奖励音乐天才养成专家,一面鼓励集团唱歌(为音乐比赛之一种)与音乐的团体生活(小规模的合唱、合奏等)。”①

首先,萧友梅将师范音乐教育放入了国立音乐学院等专业音乐机构中,并占有一定教学科目和课程设置的比例②;强调了音乐教师资格的严格审定并呼吁开设中、小学音乐教员的暑期补习班,以提高现有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③。其次,萧友梅注重因材施教。重视有音乐天赋的学生的培养,关心这类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奖励制度激励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不断进步。再次,“鼓励集团唱歌和音乐团体生活”,可以看出萧友梅支持学生艺术实践。一方面鼓励学生多参加音乐比赛、合唱团体等活动,支持学生参加各种抗日救亡的歌咏活动,为抗战进行的各种募捐的演出,体现了他在音乐教育方面注重学生的实践。尽管他并不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但他的行动却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有相似之处。

二、抗战时期萧友梅的音乐社会功能

1937年8月至12月底,《大公报》曾发起关于“战时教育”的讨论,首次提出“战时的中国教育要对抗战救国有直接效用,使教育适应战时需要”这一话题④,萧友梅反对颓废消沉、格调不高的音乐,提倡“能唤起群众精神”的音乐⑤。他将的抗战政策主旨“精神国防”⑥延伸至音乐教育中,从带领国立音专师生出版音乐特刊,创作抗日救亡的《从军歌》,到广播电台做播音演讲,均透露出他以音乐艺术服务于社会的拳拳之心⑦。此外,面对当时社会民众中高涨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他积极地表明了支持的态度。1937年12月,萧友梅发表文章《十年来音乐界之成绩》,高度评价了何士德、吕展青(吕骥)等人领导的抗日歌咏运动,表扬他们作为音专出身,能分别组织歌队“这真是最近音乐界一个最好的现象。”在文章中,萧友梅还特别对歌咏的指挥者提出了三条训练歌咏队的建议,即 “要注意歌唱队员的音质,各部声音分配比例要适当,唱歌教材要认真选择,并注意其用法。”⑧由此可见他对群众性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关注。

三、结语

在当时抗日战争的大环境下,萧友梅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音乐教育的途径,以期能培养出合格的音乐师资;倡导因材施教,注重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精通音乐的社会功能,大力支持“抗日救亡运动”,提高全体国民的音乐素质等教育思想一直贯穿于他的音乐教育理念当中。他的这些音乐教育理念和国民音乐教育思想影响着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发展,在抗战时期对当时的音乐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缅怀那些为抗日战争做出贡献的先辈们, 梳理宝贵的历史资料, 分析和总结前辈们所创造的文化艺术经验,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任务。

注释:

①萧友梅:《萧友梅全集》(第一卷),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第680页。

②金桥:《萧友梅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年,第168页。

③萧友梅:《萧友梅全集》(第一卷),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第661页。

④贾晓慧:《抗战初期“战时教育”讨论探要》,《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第20卷第3期。

⑤陈聆群等:《萧友梅音乐文集》,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0年,第430-432页

⑥李岩:《萧友梅“精神国防”与“非常期”(1937-1945)教育政策研究》,《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12年第3期。

⑦金桥:《萧友梅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年,第168页。

⑧李岩:《萧友梅"精神国防"与"非常期"(1937-1945)教育政策研究》,《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12年,第3期,第463页。

参考文献:

[1]陈聆群,洛秦主编.萧友梅全集(第一卷)・文论专著卷[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金桥.萧友梅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3]冯长春.中国近代音乐思潮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4]韩忠岭.音乐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5]汪毓和,胡天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卷[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6]陈聆群等.萧友梅音乐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7]管建华.音乐人类学导引[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选集(一卷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

[9]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萧观音篇2

夏子星一身白色的病医,虚弱地躺在病床上,睫毛轻轻耸动,睁开了眼睛。

“子星,你醒了。”萧流音深吸一口气,绽放出温柔的笑容。

夏子星牵起嘴角。

“子星,医生说你身体很虚弱,要多吃一些补品,把身体调整好。”

“恩。”

“子星,你要再住几天院,让医生观察情况。”

“情况?什么情况?”夏子星双眼瞪着萧流音,仿佛希望从他的眼睛里得知些什么。

“噢,没什么。”萧流音把头转向窗外,风拂过榆树,叶子刷刷地飘动,有些飘落到地面。“你身体还不是太好,需要多休养。”夏子星没有看见萧流音的表情。

“学长,我饿了。你去替我买点东西来好吗?”

萧流音点了点头,走出了病房。

夏子星轻轻闭上了眼睛,深呼一口气,半晌,她拿起枕边的电话,“喂,是凌星辰吗?可以请你帮我一个忙吗?……”

电话的那头,听到了一个平静如夜的声音。

秋天又到了啊。夏子星独自走在医院的林阴小道上,风刮过,树叶卷成小小的旋涡,向前转去。夏子星望了望湛蓝的天空,眼中有氤氲的雾气,睫毛微微湿润。她尽力平静自己的心,使眼睛和心情恢复平静。  “子星!”微微听到远处有呼唤她的声音。夏子星转过头去,“你不是饿了吗?回病房去吧。”萧流音已来到她面前。“好的。”两人缓缓向病房走去。

萧观音篇3

一、儒家诗教观念对四萧的影响

“诗教”一词最早出现于《礼记•经解》:“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①诗教,就是用《诗》进行教育的意思。温柔敦厚,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在古代,《诗》也是可以用来歌唱的。所以《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②《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③梁武帝建立梁朝后,“思阐治纲,每敦儒术。轼闾辟馆,造次以之”,非常重视礼乐教化,并多次下诏,修礼作乐。④《访百僚古乐诏》中说:“夫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所以移风易俗,明贵辨贱,而《韶》《濩》之称空传,《咸》《英》之实靡托。魏晋以来,陵替滋甚,遂使雅正混淆,钟石斯谬。”⑤《立学诏》中说:“建国君民,立教为首。砥身励行,由乎经术。”⑥这里强调的是礼乐教化,但从中可以看出,梁武帝提倡儒家的文学观念,并且受到了诗教观念的影响。昭明太子萧统在梁武帝的影响下,受到的儒家文学观念的影响更为明显。他在《文选序》中引《易经》的话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⑦将文学看作教化百姓的一种重要方式。并且他还进一步引《毛诗序》中的观点说:“诗者,盖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关雎》、《麟趾》,正始之道著;《桑间》、《濮上》,亡国之音表;姑风雅之道,粲然可观。”⑧由此可知,萧统也是提倡“发乎情,止乎礼仪”⑨的儒家诗教观的。他十分推崇“雅正”的诗风,从《文选》所收录的作品来看,典雅之作多于华靡之作。骆鸿凯先生说他是“黜靡崇雅”瑏瑠,这很好地体现出了萧统的诗教观立场。梁简文帝萧纲也受到了诗教观的深刻影响,他也是十分注重提倡诗教观的。他曾在《请尚书左丞贺琛奉述制旨毛诗义表》中说道:“臣闻乐由阳来,性情之本。《诗》以言志,政教之基。故能使天地咸亨,人伦敦序。……孝敬之德,化洽天下,多识之风,道行比屋。”瑏瑡这表明,他已把《诗经》看作治国的基础。梁元帝萧绎受儒家思想影响也极深,深信儒家的“三不朽”瑏瑢思想,这很自然地使他去提倡儒家的诗教观。他在《召学生教》中说:“吾亲承天旨,闻《礼》闻《诗》,方欲化行南国,被于西楚。”“化行南国,被于西楚”瑏瑣,这自然也就涵盖了诗教观在内。综上,从萧衍到萧绎,他们都深深受到了儒家文学观念,特别是诗教观念的影响。并且这种思想构成了四萧文学思想中非常特殊的一面。但是他们对此却没有正面提倡,而是经常在公共场合表现出相反的一面,这就形成了他们所提倡的儒家文学观念。这种实际态度当然不是他们文学观念的真正表现,可是我们却不能忽视它,因为这是他们文学思想中的一部分。具体说来,这种儒家文学观念自有其形成的原因。

二、萧氏文学思想中诗教观念的形成原因

梁朝当时上承魏晋宋社会思潮的余绪,受到了玄学与佛教思想的严重影响,这时儒家正统思想虽然有减弱的趋势,但这只是相对而言的。在封建社会的统治者那里,儒家思想仍然具有很强的主导性。也就是说,梁朝当时的思想是三教合流,而儒家略有优势。在这种情况之下,儒家思想对统治者仍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首先,在封建人才的培养模式中,儒家经典是必修课,并且是被作为立身之道来学习的。萧衍在《会三教诗》中说:“少时学周孔,弱冠穷六经。孝义连方册,仁恕满丹青。践言贵去伐,为善存好生。”①并且,这种影响很深刻的,因为即便在他沉迷于佛学时,所写的《净业赋》的序引用的也还是《礼记》中的语句,而且结尾的“永劫扬其美名,万代流于清风,岂伏强而称勇,乃道胜而为雄”②,更是体现了儒家经世致用的观念。萧衍对萧统、萧纲、萧绎的培养也是如此。《梁书》中说昭明太子:“生而聪睿,三岁受《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悉能讽诵。五年六月庚戌,始出居东宫。太子行仁孝,自出宫,恒思恋不乐。”③而简文帝萧纲在侯景之乱后题壁时写道:“有梁正士萧世缵,立身行道,始终如一,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弗欺暗室,岂况三光,数至于此,命也如何!”④俗语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从“立身行道”一句中,可看出儒家正统教育对他的影响之深。而梁元帝萧绎则是“聪悟俊朗,天才英发。年五岁,高祖问:‘汝读何书?’对曰:‘能诵《曲礼》。’高祖曰:‘汝试言之。’即言上篇,左右莫不惊叹。”⑤这里既可看出萧绎的聪明,也可看出梁武帝对儿子进行儒家教育的重视。萧绎自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五岁便能够背诵《曲礼》。从以上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学习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并且这种学习的影响是深远的。可以这样说,儒家思想对他们的一生都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倡儒家的文学观念,特别是诗教观念就顺理成章了。其次,除了可以立身行道作用外,作为统治阶级,必然还会注重儒家思想在封建统治中的重要作用。儒家思想中的伦理以及三纲五常观念是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四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必然会提出许多向儒家经典学习的言论。《礼记•经解》中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同上《礼记•经解》)同时,也可由此看出,儒家文学观念是与儒家经典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其中首要的就是诗教。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儒家的文学观念强调文学的事功价值,并且高度重视文学和学术对于维护政权及社会统治秩序的作用。这是儒家文学观念被提倡的现实基础。

萧观音篇4

关键词:萧氏父子 文学思想成因 文化环境 佛教文化 齐梁文风

南朝萧氏父子(萧衍、萧统、萧纲、萧绎)自由爱好文学,他们对文学的本质、艺术形态及其发展规律都做过较为深入的探讨。他们的文学思想虽然不像刘勰、钟嵘那样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但是其对文学理论的研究并不是只言片语的阐发,而是有着较为系统的论述,他们的主张、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引领了梁代文学的发展方向。萧氏父子热情地参与文学活动,他们的文学思想既有趋同的一面,同时又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闪耀着十足的个性光芒,在文坛上领一代,对当时的文学影响巨大。

通过对南朝萧氏父子文学思想进行整合分析,不难看出,他们的文学观在存在着共性的同时,又各具特色。萧衍的文学观念中正平和、兼容并包,萧统的文学思想与其父最为接近,萧纲的文学思想在萧氏父子中是最为激进的,萧绎的文学观则显得复杂而矛盾。他们对儒家的诗教说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接受,在文学与情感的关系上有不同层次的探讨,一致赞同文学由简朴到文华的“新变”趋势,其对“文笔之辨”的讨论在整个文学批评史上都有一定的影响。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父子四人如此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的文学观呢?我们知道,作家文学思想的形成一般深受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个人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在研究萧氏父子文学思想形成原因的时候,应将其放置到梁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文化中,分析时代文风思潮对其文学创作的熏陶,以求客观公正地遵循文学研究原则。

一.梁代社会文化环境的浸润

东晋南北朝是秦汉统一以来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南北分裂的时代,社会的突出特征是军阀割据、战乱频仍、人民流离失所。而梁代却是南北朝时期相对稳定的一个朝代,史传有记载“十许年中,百姓无犬吠之惊。都邑之盛,士女昌逸;歌声舞节,炫服华妆。桃花绿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无往非适。”

据史传记载,萧衍在前期的统治里励精图治,梁代的经济迅速发展。都城建康的城市发展具备相当大的规模,高门宅内建有“台池玩好,每暇日与宾客游焉”,“家庭穿筑,极林泉之致,歌钟,当世罕铸。”皇宫园林则修建得更加绮丽奢华而又各异其趣,园内奇花异草,舞榭楼台,文人们酒酣耳热中即席赋诗。一般而言,文人们向往那种相对宽松的社会及政治环境,喜爱悠闲自适的生活状况,这样他们能够从残酷的政治斗争中脱身而出,将自身更多的精力和志趣放在自然的审美中,从而潜心致力于文学创作。正是城市的繁华盛景、春风秋月,使文人们的情思得到浸润、感染,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审美观念,萧氏父子也是如此。

梁代偏安江南,杏花春雨,草长莺飞,秀美的景色、旖旎的风光时刻影响着梁代文人的文化气质和创作风格。他们情感细腻,思绪敏感,外物的变化容易引起他们内心的触动,产生情感的波澜,常怀伤春悲秋之叹,抒发一己之感伤。萧氏家族原籍是东海兰陵,大约是在今天山东省的的苍山和枣庄一带,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后,萧氏家族避乱过江,迁居到晋陵的武进县,也就是今天江苏常州和丹阳交界处的丹阳市境内,在《南齐书・高帝纪》上有记载:“晋元康元年,分东海为兰陵郡。中朝乱,淮阴令整字公齐,过江居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寓居江左者,皆侨置本土,加以南名,于是为南兰陵人也。”梁代的皇室和南齐同属南兰陵萧氏,由此可知,萧氏父子是典型的江南人,江南特有的地理环境必然会对他们的文学主张产生一定的影响,长期生活在明山净水之间,领略杏花春雨的美景,欣赏草长莺飞的韵味,自然而然让人生出细腻温婉的情感来。

二.南朝佛教文化的影响

唐代诗人杜牧曾经漫游建康旧地,写下一首流传至今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之际,佛教地位上升,大受人们的欢迎。

齐梁二朝,帝王多真心奉佛,躬亲笃敬,文人与佛教的关系愈发密切,他们纷纷研习佛学义理,热衷参与法事道场等佛教活动,对佛教的尊崇成为了一种社会风尚,佛教思想渗透到梁代政治、文化、生活各个领域。其中,萧氏父子称得上是典型的代表,从他们敬信的程度来看,萧衍第一,萧统其次,纲、绎随其后。梁武帝笃佛是出了名的,萧统、萧纲、萧绎受到父亲影响也虔诚地信奉佛教。父子四人大量解释佛法、钻研佛理,“高祖大弘佛教,亲自讲说,太子亦宠信三宝,遍览众经。乃于宫内别立慧义殿,专为法集之所”(《梁书・昭明太子传》)。佛家的“心性”、“悟性”理论,从哲学的角度拓宽了人们的思维想象空间,讲究内心的感悟,心领则神会,对万物的认知化于人的心灵之中,这是一种新的心理认知方式。萧氏父子对情感的深刻理解,自然运用了“心性”、“悟性”思维方式。

此外,佛教经典中有大量对女子体态的描述,如《佛所行赞》中“往到太子前,各进种种术:歌舞或言笑,扬眉露白齿,美目相眄睐,轻衣见素身,妖摇而徐步”,宫女们妖娆艳丽的容貌,摄人心魄的表情,极尽的动作,在佛经中被描绘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这是讲述了佛陀出家前为太子时诸宫女对太子诱惑的情景。萧氏父子在研习佛教教义时,或许对于佛经中关于女性的描绘多了一份关注和青睐。萧纲、萧绎尚华艳、绮丽的文学风格可以说也间接地接收了佛经中这些内容的影响,二人倡导的宫体诗对女性体态的描写和佛经中非常类似。此外,佛教的讲唱形式和梵文,讲究音韵,推动了文人对文学形式美的研究,萧氏对于音律的重视正体现于此。

三.时代文风思潮的熏陶

从文学接受角度来看,历代对于齐梁文风的评价是颇有微词的。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评价齐梁文风时这样论述道:“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1]个人文学思想的形成同样会受到时代文风的熏陶影响,研究齐梁文风的基本特点对于认识萧氏父子文学思想成因具有一定的意义。

随着魏晋尤其是南朝时人们对文学形式美的要求逐渐加强,齐永明之际人们在传统声律美的基础上,自觉地提出了一套以“四声八病”为内容的“声律说”,强调诗歌声调之美,其代表人物是沈约。文人们写诗虽未能做到篇篇都讲求声律,犯声病者亦不少。但是声律一说,实是诗歌形式的一种质变,此后近体诗在此基础上革新创作,日渐趋于完美。在梁代,受永明声律影响,当时的文坛普遍推崇音韵和谐、对偶工整的作品,追求文学的形式之美是衡量作品艺术高低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尺度,萧氏父子的文学思想及创作自然会受其熏陶,例如萧纲的《和湘东王横吹曲之折杨柳》:“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城高短箫发,林空画角悲。曲中别无意,并是为相思。”细观此诗,对偶精工,音律流畅,色调丽,体现了萧纲对文学形式美、音韵美的爱好和追求。

“诗至于宋,情性渐隐,声色大开。”情性未必全隐,但声色却为大开,这是较前代相比较为突出的一个特色。两晋时期,玄言诗人将关注的目光集中在浩瀚的宇宙时空和深奥的人生哲理上,从哲学思辨的角度进行文学创作。文学发展到晋宋,其代表诗派山水诗人则志趣自然山水,从天籁中探寻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齐梁之际,文人的兴趣爱好、关注目光却是发生了转移,他们醉心于日常世俗之物的把玩观赏和吟咏唱和,倾心于艺术上的艳丽和雕琢是齐梁文人审美观念的体现。刘勰称齐梁文风“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2]。艳情、咏物、写景是齐梁诗的三大题材。艳情诗多为描写女性的体态容貌,刻画精工,辞藻华丽。咏物诗一般描绘自然界的花鸟鱼虫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器物用具,虽然数量繁多,但是题材比较局限,如描写细杂的菟丝、湿润的青苔、袅袅的雨丝、明暗的烛焰等,这些事物常常带给人繁杂、琐细、柔弱的印象。齐梁诗的风格特质为追求诗思的奇巧、变化的趋新求异,体现在创作上则为用笔工细,体物赋形做到穷形尽相,有如池苑碧水,涟漪阵阵,给人的感觉是细腻妩媚却缺少慷慨深沉之气,气格温婉柔和。齐梁人的文艺观、审美观诚如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论》所云:“委自天机,参之史传,应思徘来,忽先构聚。言尚易了,文憎过意,吐石含金,滋润婉切。杂以风谣,轻唇利吻,不雅不俗,独中胸怀。”[3]在这种追求绮丽和雕琢的时代文风的影响下,萧氏父子的创作理论便容易“文采随之”,注重文学的形式美。

在齐梁文坛中,富有生命力的民间文学进入了当时的文学殿堂。南朝民间乐府体裁简短,多为五言四句,风格巧艳,描写男女之情,缠绵徘恻,语言活泼,意境清新。它们的产地一般在城市都邑,如“吴歌”盛行于建康,“西曲”源于荆、襄诸州之重镇。五马南渡后,士族豪门多贪恋城市,以男女之情为主的“吴歌”“西曲”在经学衰微、个性解放的思潮下自然为士族文人喜爱。当时的文人在创作时主动吸取吴歌和西曲中的写作风格,促使文学创作由功能化、政治化向抒情化、娱乐化的方向转移。齐梁文坛这种“趋新尚俗”的风气同样也影响着萧氏父子的文学思想,仔细阅读萧氏父子的文学作品,有很多模仿吴声、西曲风格的诗歌,如萧衍曾自创清商新歌,《玉台新咏》、《艺文类聚》、《乐府诗集》等均收录其诗歌,如:“陌头征人去,闺中女下机。含情不能言,送别沾罗衣。草树非一香,花叶百种色。寄语故情人,知我心相忆。”这几句诗歌都是五言四句,风格上清新婉转,和当时的吴歌子夜歌非常类似。萧纲则是南朝写乐府诗最多的诗人之一,并且他能够改变古辞原旨而自创新意,形式上句式渐趋齐整,更加追求声律对偶。

齐梁文坛,繁荣昌盛。这是个崇尚吟咏诗赋的时代,这是个追求绮丽和文饰的时代。在各体文学中,诗歌最受重视,成绩斐然,骄文和辞赋也有相当的佳绩。由于文学创作的繁荣,文学批评领域也非常活跃,萧氏父子文学思想正是孕育其中。

参考文献:

[1]林大志.四萧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博士论文,2003.5.

[2]萧子显.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221.

[3]王利器.文心雕龙校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16.

萧观音篇5

埙是一种可以和鬼神对话的乐器,埙的音韵如泣如诉,如怨如艾,来自浩茫的星空下,来自月夜的城墙边,来自荒凉的旷野中,来自沉沉的睡梦里……欲言又止,哽咽着,啜泣着,仿佛是幽灵的诉说,是孤魂的悲啼……萋萋荒草,萧萧柏杨,充满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落寞。

喜欢听佛家的诵经声,喜欢听寺院里的晨钟暮鼓,那种单调的声音让人有着说不出的感动。初春,在天目山昭明禅寺的大雄宝殿,我请开玄法师为我反复敲击摆放在释迦牟尼供案边上的磬,磬很大,铜质的,外面上了一层黑色的釉,款款的声音厚重而清越,颤颤地抖开来,弥漫在大殿的上空,悠悠地响彻山麓,有着直指人心的力量,我听着,在瞬间悟出了“大音希声”的道理……这是世间最美的声音,也是最深刻的声音,就那么一锤子轻轻落下去,便阐述尽了佛家教义,什么也没说,又什么都说尽了。

人们通常把大自然发出的声音称为天籁,指风声,雨声,松声,落木萧萧声,鸟啼声,蝉鸣声,蛙鼓声,水流声,鸡鸣狗吠声……许多用天籁之声命名的乐曲,反映的正是这样一种美,《雨打芭蕉》《旱天雷》《听松》《大浪淘沙》《高山流水》《寒鸦戏水》《渔舟唱晚》《春江花月夜》――用琶音模仿划桨和水流的声音,那鼓声由远而近,咚咚砰砰,由轻到重,由缓到急,一气击来,令人心跳加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萧萧”不仅是一种画面,更是望不尽的落叶被风扫落的秋声,长江轰然奔涌,“滚滚”可视也可听,江河涌流,从天而降,气势恢弘,声震天外。

小时在吕梁山,印象中最让人惊心动魄的是春天黄河解冻的声音,每每在夜半时分,能听到冰裂之声,闷闷的,回响在天地之间,传递着春的消息。继之,一块块碎开的冰块漂浮在水面上,随着河水的流动上下颠簸着,煞是壮观。有一首山西民歌,第一句就是“大河里流凌……”

这些原本习以为常的声音,如今成了追忆和旧梦,每日被高分贝的汽车喇叭声和嘈杂声折磨着,晚上还要继续看电视里的喋喋不休,上网去看看朋友们的博客,最害怕的是每点开一个,就会响起一种声音,流行音乐,民歌……全部交织在了一起,形成一种很个性的噪音,把你的脑神经要生生地扯断……于是,不看或少看电视,把自家博客里的音乐关闭……

声音里饱含着世道人心,承载着时代变迁,诠释着世相百态。

对声音的认识,即是对生活的认识,声音里有禅,声音里有道……

萧观音篇6

可还是能看见他的软肋,不论舞台大小,他的移动空间仅限于周围的几步之内。歌曲节奏再欢快,手脚还是小心翼翼,生怕不注意就露了怯,唱到高昂处不时踮一下脚。

“很多东西我也不晓得怎么去表达,”萧煌奇说。

安可曲《只能勇敢》他唱动情了,微微颤抖的声音格外清晰。他摘下墨镜,将毫无修饰的眼睛暴露在人前。所有人都安静下来,没人按快门,只听见隐隐的抽泣。这种时候,他又成了符合大家期待的励志人物。

“太多人赋予我身上很多(东西),”为此萧煌奇必须做造型、化妆、戴墨镜、参加宣传,维持良好的形象。采访那天拍照,经纪人事先准备了3套衣服。但镜头前的他看上去有些无措,摄影师把需要的感觉分解成几个动作,头、手怎么摆,脸上该有怎样的表情。这是萧煌奇习惯的拍照方式。他从小就不太会照相,跟家人出游拍照,大家笑得开心,只他一人束手束脚,好像闯入了禁地。

想象中他的生活有诸多不便,问他怎么感受时间变化,他动动嘴巴,房间里响起一串小鸟的叫声。又拿起手机秀语音报时,这个盲人语音辅助功能可以指导他上网、分享音乐、听微博和信件。预想中感性的话题打在了高科技的棉花上。

他甚至认为看不见给自己带来了另一个优势,除了视觉,其他感官都升级成加强版,跟人稍作接触,就能通过声音和谈吐判断是否值得深入交往,而对方往往浑然不觉。

这次去参加《我是歌手》,他毫无意外地唱了《你是我的眼》。这首歌2002年首发,2007年被林宥嘉唱红,2015年大陆观众才知道他的存在,萧煌奇觉得命运有些偶然。

不过和13年前不同,如今DV机充当了他的眼睛。他一有空就拿出来拍,以防哪天“不小心”又看见了。这几年萧煌奇攒下好多影片,每次打开,光听到声音就满足得不得了,要是能看见“哇,原来谁谁谁长这副德行”就再好不过了。

当世界突然关灯

萧煌奇眼前的最后一个可见物是篮球。

他有先天性白内障,4岁做了两次手术,好不容易“偷”来一点视力,虽然无法看清细微的颜色、线条和构造,总算能体会朦胧美了。

做水泥工的妈妈深知现实残酷,送他到普通小学上课,不希望他与社会脱节。萧煌奇把凳子搬到黑板面前,看起来还是吃力,常常问“这个字是什么?”老师不耐烦了,将他“发配”到最后一排,妈妈只好带他到台湾专门为视力障碍的孩子设立的启明学校。在这里,萧煌奇成了“盲人中的明眼人”。

那时他喜欢打篮球,高一的一个下午,和几个弱视的同学在操场玩,投篮没中,他跳起来接。突然篮球失去了色彩,变成一个小点。“那一瞬间我害怕了,不敢接它。”他强装镇定,眨眨眼睛,还是不行,这下心里慌了。

视力如退潮的水,几天之内,连那个点也没了。

正说着,经纪人突然把灯关了,萧煌奇隐入黑暗,但温柔的台湾腔仍在继续。也是,原本就看不见,又怎么会感受到明暗?当世界突然关灯,惟一的安全感只剩在四周飘荡的声音。

萧煌奇懊悔又愤怒,失而复得,再得而复失,他就像得罪了编剧的演员,咔嚓,戏份剪掉了。

那个当下,他不愿意承认事实,也不想告诉任何人。实在受不了就一个人拿起吉他躲到学校5楼去大声唱歌、呐喊,把自己和眼前的一片空茫关在一起。他轻笑,“我是一个非常逞强的人。”

家人还是发现了真相,爷爷骑摩托车载他去一家又一家医院,医生说他已经恶化成白内障加青光眼,视神经失去知觉。试探着问:以后也没办法了吗?他像早已准备好,“除非科技发展”,反过来安慰大家,“其实我已经习惯了。”

在学校也很快暴露。他不会打手杖,“踏出任何一步都是恐惧的”,只能听音辨路,一不小心就摔倒。那时的他以为学习打手杖就等于承认自己是盲人,彻底向命运低头了。可在一个看不见的世界里守着孤独实在太难熬,过了一段时间,他终于慢慢走出去,跟同学一起学习打手杖、刷牙、洗脸、叠被子、洗衣服,一点一点摸索盲人的生存方式。这时老师告诉他,看不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事实,然后封闭自己。

“如果我当时在一般的学校,可能会更惨,没人可以陪我啊。”

做音乐就是敲打社会的偏见之墙

他总想证明自己和一般人没什么不同。

四年级被武侠电视剧行侠仗义的热血感染,开始学习柔道。五年级第一次参加比赛,对手是明眼人,裁判把他们拉在一起,一喊开始,整个人天旋地转,“duang地倒在地上,我也不晓得为什么,比赛就结束了。”

教练带他们去别的柔道场踢馆,刚开始总是输,教练也不同情他们,“你要去适应社会,而不是社会来适应你。”这现在成了萧煌奇处世的基本态度。他适应所有人,尽力配合每个人的工作,让彼此都好,“尽管那些不一定是我想要的。”

摔到高中,萧煌奇产生了抗体。“我觉得身体有一个弹簧”,对方一做动作,弹簧就自动弹起来开始防备或攻击,运气好还可以摔倒别人。萧煌奇用两个字形容当时的感觉――“好爽”。

一摔就摔进了1994年的北京亚残会和1996年的美国亚特兰大残奥会,一次铜牌,一次第七名。

那时萧煌奇已经拿过不少唱歌比赛大奖,也曾在小酒馆、民歌餐厅驻唱,比起靠身体吃饭的柔道,他更喜欢用吉他、萨克斯、爵士鼓、声音和旋律去打动人。他和7名学长学弟组了乐队,成员全是视障人士,名字却野心勃勃――“全方位”。“我觉得别人都做得到,别人都可以组乐队,那我们为什么不行?”

只是“别人”不这么想。盲人做音乐,终归绕不开偏见的话题。眼前的萧煌奇看起来自信、风趣,每移动一步都有人小心搀扶,“好像身边充满了善心人士,整个社会一片祥和”。“但我明明知道人心不都是善良的。”对他来说,做音乐就是用手杖一点一点敲打社会厚厚的偏见之墙。 有时乐队去饭店表演,服务生看他们是盲人,害怕玻璃被撞坏,非要他们走狭窄的后梯;乐队应邀去台中演出,表演结束搭飞机回台北,飞机都快起飞了,航空公司突然要求他们全体下机,理由是盲人无自主能力,如果出现意外,机务人员将无法给予照顾。

“看不见就是宿命,就要遭受这些,为什么会这样?”萧煌奇的身上仍留有不甘的影子。

2002年,“全方位”发行第一张专辑《你是我的眼》,反响平平。乐队的演出酬劳依旧微薄,需要在其他地方驻唱、表演以维持生计。最失意的几年,萧煌奇通过做装潢的爸爸认识了黄小琥。“她就像一个帮助我的大姐,”多亏这个“大姐”,他有机会去一些pub表演。

谁也没想到,林宥嘉把《你是我的眼》唱火了。

“好像一夕之间从黑夜变白天,”萧煌奇的音调也跟着起伏。他的生活瞬间切换到忙碌模式,周末跑好几场活动。世界亦换上了友善的面孔,曾经不认同他的pub老板开始热情邀请他去表演。

2009年萧煌奇给黄小琥写《没那么简单》,又是意料之外的爆红,那段时间很多人的QQ签名改成了这句话,他听说后“就是一个过瘾”。歌手一个接一个向他邀歌,请他帮忙制作专辑,无论什么场合,遇到的人都恭敬地叫“煌奇老师”。突然从默默无闻、连音控都可以捉弄的盲人歌手变成受人尊敬的创作老师,萧煌奇说,“这就是人情冷暖。”

他不计较这些,只是现在回想起来,仍有些感慨。他最不想看到人性的丑陋,可惜,不用眼睛,有时反而“看”得更清楚。

如果不小心我又看得见

如果有一天“不小心又看得见”,萧煌奇最想做的是学开车,“应该会追求很多刺激性的、疯狂的事情吧。”云霄飞车固然刺激,但只能用身体感受剧烈下降时的失重,不够过瘾。在他的想象中,开车可以一边体验车辆奔驰的速度,一边用双眼捕捉前方快速移动的物体,这种快感现在没法体会。

他还想看看DV机里自己生活过的每一天,验证一下朋友、家人到底是不是想象中的样子。他的DV成了一个有声音、影像的日记本,记录了各地的演唱会、表演和生活趣事。去美国表演时,他拿着DV走遍纽约,煞有介事地为未来的自己讲解,“这是纽约的中央公园哎”,好多动物走来走去,有人骑马跑过来了,那边还有街头艺人在表演,不知道的还以为他真的亲眼见过。

住酒店也会遇上尴尬事。他住过一个有很多盥洗用具的酒店,洗澡时也不知道哪一瓶是什么,随便拿起一瓶就往头上倒,一闻味道不对,“啊,怎么是漱口水。”萧煌奇马上找来DV机,“今天是几月几日,我早上做了一件蠢事……”有次半夜醒来忘记房间门是左右滑动的,萧煌奇又推又拉,半天找不到锁,费好大劲才打开,他又把这件“趣事”记录下来,对着镜头骂自己,“你怎么那么笨呐。”

前段时间,在长沙的一个酒店,他的研究对象变成了淋浴开关,按照惯例左转右转、上扳下扳都不出水,最后终于发现秘诀在于往后一推。“弄会了之后,还蛮有成就感的。”

他兴致勃勃地描述这些“生命中的惊喜”,“有人听到会说好可怜,但我觉得很有趣呀。”小时候和伙伴们一起做坏事,大难临头人人各自奔逃,剩他一个人在原地跌跌撞撞。那时他就明白必须依靠自己独立生活,“想靠别人帮忙,是可遇不可求的”。

参加《我是歌手》也是惊喜,他没想到“这把年纪还要去参赛”。

突围赛那晚,萧煌奇唱了《夜夜夜夜》,1200平米的演播厅热浪滚滚,他的声音透着凉意,“想问天问大地,或者是迷信问问宿命”,观众擤着鼻涕,热泪盈眶,之前带起来的躁动随着他的声音渐渐平息。他记得多年前第一次听到这首歌,那时熊天平为他的演唱会做嘉宾,音乐响起,歌词、旋律、起伏一点一点打在他心上。“放弃所有,抛下所有”,然后去接受发生的一切,从孤独和伤痛中走出来,听起来就像《你是我的眼》的前传。

萧观音篇7

少女时候的萧蔷爱唱歌,梦寐以求的是进入音乐学院,可考音乐学院得满十八岁,而在她十五岁时,戏校看中了她甜美的长相和声音,她一不小心就唱起了越剧。比起很早就接受训练的同学来说她的基础比较薄弱,懂得天意的她开始“偷练”,即不让人知道偷偷地加练。妈妈给她出主意,晚上睡觉之前拼命喝水,这样睡到凌晨三四点就被尿憋醒了,她就绑上沙袋跑台步,练到六七点钟就回宿舍洗脸刷牙,像刚刚醒来似的,没人知道她半夜里在练功。很多时候,她练得皮开肉绽,肉粘在地上都是血,都是自己一点一点地收拾,从不吭声。

天籁公司在她身上投入两千万为她打造十一张发烧碟,这在国内乐坛是空前的,萧蔷明白在这么多好歌手中,天籁找到她是天意,因此倍加珍惜。她像分析越剧人物一样地分析歌词,找到歌者的感觉。在录制《我有一段情》时,她唱出一个过惯夜生活的风尘女子辛苦一天后孤零零地回到家里,心底生出懒散、空虚的情绪,她唱完后等着艺术总监提意见时,发现他已被歌声的氛围陶醉了。在唱《看丝丝小雨》时,她体会到那是一个少女怀着欢快的情绪,赤着脚在录音棚里边唱边跳,楼上楼下的工作人员都被她感染得打起响指扭起胯跳着迪斯科,仿佛在雨中狂欢。

当然她明白最深刻的天意就是她为越剧而生。记忆中最深刻的一场演出是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演出《状元未了情》,在演出前一晚她彩排到天亮,到正式演出时演员们都体力不支,晕晕乎乎的,演到最后一出状元哭灵时,萧蔷饰演的状元呆望着倒在血泊中的娘子欲哭无泪,观众们都被带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剧场里一片安静,处于极度悲情状态的萧蔷感到空前的孤独,她不知道自己在那几分钟里是怎样坚持下去的,只记得观众席里突然进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她才惊悉剧终,眼神恍惚中似乎又见到恩师尹桂芳临终时期盼的眼神老师希望她把越剧继承发扬下去。

双鱼座的女人

萧蔷其实长得很媚,怎么看怎么就是个典型的江南女子。我问她怎么在舞台上找男人的感觉,她笑嘻嘻地挥舞起一双粉拳,说:“其实我从小就是假小子呢!”

自从决定了在舞台上扮演小生,萧蔷就把长头发剪掉,一直保持着短发,少女时候的她一直都是穿裤子,没有裙子、耳环、项链、手镯之类的女儿家玩意,培养自己的男孩子感觉。可能正是因为这样,她比一般女孩子能吃苦。在戏校时练功很痛很苦,一天下来小姐妹们都在寝室里哭啼啼的。萧蔷睡在上铺,把被单往身上一裹.说“现在由萧蔷为大家表演唱歌!”她唱起甜甜的歌把小姐妹们都逗乐了,大家都叫她“开心果”。前几天在逸夫舞台演出《红楼梦》时,萧蔷头突然有些晕,一脚踏空,跌倒在舞台上,直觉告诉她出事了,后台的工作人员急得满头大汗,准备把她搀扶下台,她却不管,干脆坐在地上唱,一边唱一边试着扭动腿,看是不是骨折了,还好,能动,没骨折,虽然痛彻心骨她还是慢慢地一点一点地爬起来,戏照旧演下去。萧蔷说自己出国之后做了几年女人,那时远离越剧舞台,没有了小生的感觉。先生提供了优裕的生活环境,她做起了全职太太,开始学做女人的事。萧蔷在家最小,母亲很疼爱她,从小没做过一点家务,厨房的事更是一窍不通。为人妻后她开始做第一顿饭,那年她26岁,煮出来的饭是生的,炒的菜更是不堪入口。现在可不一样,萧蔷的烹调功夫很受表妹推崇。她回国之后在妈妈面前露一手,而妈妈吃着美味,却呜咽着哭起来:丫头在那边受苦了,以前她可是什么都不会做的。

生活在小生和女人之间,萧蔷不停地在各种场合转换着角色,而有时候她自己也会混乱,有一次在万人体育馆,她穿着时髦的皮靴上台唱邓丽君的歌,不知不觉间走的竟然是小生台步,经人提醒才想起切换状态,还原女儿步。还有一次演完折子戏后,观众想听她唱流行歌,她来不及换衣服,穿着贾宝玉的戏服走上台唱流行歌《我的初恋》,观众们忍俊不禁,报之以热烈的掌声。

其实在小生和女人之间没有明显的切换,萧蔷已把这两个角色融于一身,她说自己是双鱼座,有双重个性,但结合得很好。

不完美的女人

如今的萧蔷没有家没有孩子,大江南北地巡回演出毫无牵挂,觉得很自由,正是干事业的好时机。她说自己不像有的女人那样完美,事业家庭都能兼顾,她不完美,做不到兼顾,在婚姻和事业之间,她只能选择一个,而为了这个两难选择,她徘徊摇摆了七年。

二十六岁时萧蔷在香港的一场演出吸引了一个优秀的男人,他风尘仆仆地追随了她半年,萧蔷总是那么忙,他终于不能坚持这种奔波的爱情,说“萧蔷你再不能这样忙了,因为你要做我老婆了。”萧蔷就这样被他裹入了美国的生活之中。先生无论是外形还是内才都很优秀,在旧金山是个名气很大的华裔建筑师。他给她提供的生活是优裕的、闲散的。起初她觉得很幸福,可那毕竟是异乡,特别是当她在美国的家中收看到华语电视台,看到国内的一些歌曲大奖赛、戏剧表演时,她的心里就难过,那些辉煌的舞台是别人的,而她也曾经有过那样的舞台,并且她正当黄金时代,应该能有自己的舞台,可是她却在异乡等着吃等着睡,其实她心心相念的还有越剧。越剧的根在中国。她怎么能离开中国呢?为了越剧.为了心中酷爱的尹派艺术;她于1998年终于毅然离美回沪,重新融入观众之中。

对于已经在美国生活了七年的她还要回到中国来从事古典戏剧,英国BBc广播电台觉得匪夷所思,跟踪采访了她一个月,最后他们明白了萧蔷的根在中国。萧蔷回国后,把虚掷的光阴拼命地补回来,艺术上突飞猛进,萧蔷笑着说“女人有几个五年十年呀,我得抓住青春的尾巴做点事。”说着又拽了拽粉拳,也许是抓着了尾巴吧,她的脸白里透红,女人味十足。

萧观音篇8

一、音乐

音乐是戏曲的核心,张家口市口梆子剧院于2008年1月9日成立以后,相继排演了大型“口梆子”剧目《铡刀下的红梅》《合符釜山》《成败萧何》等,音乐设计可谓创新不断。如《铡刀下的红梅》运用山西民歌“交城的山”来贯穿整场戏的音乐,我们音乐创作者吴同老师等口梆子、山西民歌两者巧妙地融在一起,旋律优美动听,唱腔大胆创新,争取通过精品剧目来立足口梆子音乐,要让当地观众喜欢口梆子,音乐工作者要不断进取,创新作出老百姓更爱听,更爱看的口梆子剧目。

新编历史剧《合符釜山》的音乐更令人耳目一新,开场和过场都不以传统曲调过度,而是朗朗上口的戏曲歌声悠扬深远的曲调丰富了口梆子音乐元素。

为了突出远古战争的气势,加入了大型战鼓,鼓手的击打,打出了震憾力,体现了古代战争场狼烟滚滚、惨烈无比的场面,同时也打响了口梆子音乐向前发展的决心。戏歌战鼓的同时表现即描绘了黄帝蚩尤的雄心,又是口梆子音乐创作者的新安突破,同时也给发展口梆子音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口梆子剧院一团移植京剧《成败萧何》,在音乐创作方面完全采用的是变调演奏法,由G调变为D调,主奏乐器二胡由25变为51演奏的效果非常好,听者悦耳,旋律优美,吻合剧情所需,又能够体现口梆子音乐的独特性,这段音乐是全剧的灵魂充分表现出了萧何韩信的内心,情感世界。口梆子剧院建院两年以来,我们通过这三个优秀剧目使口梆子音乐有了一个新的突破,张家口的老百姓也逐渐地以张家口地域特色文化为基础来创作丰富我们的口梆子剧种音乐。

二、唱腔

口梆子音乐属于板式变化体,以清商乐七声音阶征调式构成主体旋律,包含着宫调式和商调式的音素,互相结合转换,使曲调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唱腔以[头性][夹板][二性][流水][介板][滚白]七种基本板式构成,此外还有“腔”――[三倒腔][五花腔]等等,与中路梆子相同。但是,口梆子的板式、调式和声腔一直是处于革新变化中,特别是建国后,为了解决传统音乐表现形式与新的戏剧内容不相适应的矛盾,为了处理好继承与借鉴的关系,以及使引入的其他剧种、民歌、民调的音乐元素与口梆子声腔音乐本体交融无隙,对口梆子声腔音乐多有改革。特别是1984年以来创作并先后晋京演出的《龙城二娇》《太阿剑》《梳妆楼》《天漠滩》等剧,声腔音乐创新程度更大。唱腔革新重点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打破各种板式传统的组板套数,灵活整合;二是改革引唱伴奏的“过门”,变换传统唱腔过门的节奏与尺度;三是吸纳外来戏曲声腔元素和民歌俚曲,使之与本剧种声腔如缀天衣,成为新声;四是创造新板式,如《梳妆楼》剧中萧太后所唱的“抒情慢板”和“剁板”则为新创。为有上述这些革新,形成了既丰富规范又多元融汇、自然流畅、新奇优美且地方韵味浓郁的口梆子声腔音乐形态。

什么是口梆子,近两年这一直是大家所争论的问题,口梆子剧院坚持走自己的路,根据狼山班前辈老艺人留下的宝贵唱段来改革创新张家口的梆子腔。建院以后,口梆子剧院领导、音乐剧作者、全体演职员遵循艺术发展规律,树立剧院品牌精品剧目《铡刀下的红梅》、《合符釜山》、《成败萧何》都是较成功的口梆子艺术精品,这三个剧目在唱腔方面基本能够代表张家口的梆子,演出后,广大观众比较认可,观众反映我们的唱腔和山西本土晋剧是有所区别,观众给予了充分肯定,这说明音创者吴同、张玉平、刘桂兴、吴际广的辛勤劳动得到了收获,口梆子唱腔改革初见成效。

《铡刀下的红梅》是口梆子剧院建院后排演的第一个剧目,吴同老师在音乐唱腔创作方面开拓思路,寻求树立张家口的梆子腔,拖腔结合山西民歌“交城的山”即体现了口梆子,又保持了故事发生地山西当地的地域风味。特派员在庙里的一段唱腔更具有口梆子特色,唱腔委婉动听节奏抑扬顿挫。

通过这段唱腔,给男演员在今后的口梆子演唱中寻找出新的演唱方法。

2009年8月,我院排演了自编自导历史剧《合符釜山》唱腔设计,继《铡刀下的红梅》之后又有新的突破,板式、调性都有变化3/4拍,G调、F调,在《合》剧中都运用的非常到位,使不同的演员都发挥出了自己的优势。口梆子的发展就是要多元化、多调式,根据演员的自身条件来创作适合每个演员的唱腔。立足创新是根本,《合符釜山》中的唱腔就证明了这一点唱腔,音乐是一个剧种的灵魂,发展中的口梆子通过《铡刀下的红梅》、《合符釜山》、《成败萧何》这三个剧目的唱腔音乐创新表现,为发展口梆子奠定了基础,同时张家口的老百姓也逐渐认识了口梆子。

三、打击乐

打击乐也称“锣经”,是口梆子伴奏音乐的骨架和剧种音乐构造的支撑点。锣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起唱锣鼓,如“七锤子”引头性、夹板等板式起唱;另一类是身段锣鼓,如“四击头”“乱家伙”,衬托舞蹈动作使用。此外还有开场锣鼓,如“头通”“二通”。口梆子艺人对锣鼓经多有改造,比如将京剧锣鼓点“四击头”“上天梯”“战场”“水底鱼”“走边”“起霸”等经过改造用于口梆子伴奏,成了口梆子打击乐特殊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铡刀下的红梅》《合符釜山》《成败萧何》中全部采用京剧打击乐来伴奏,它与晋剧打击乐有很多不同点,伴奏口梆子有很大的优势,不受调式的限制,这样使每个演员能够较好的发挥自己的嗓音,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来定调,所以用京剧打击乐更能对口梆子的长远发展具有极积的意义。

打击乐的伴奏方法它的随意性很强,可以单独伴奏也能和音乐结合在一起,衬托音乐的表现力,《成败萧何》唱腔前奏运用的合情合理。

发展中的口梆子打击乐,坚持两条腿走路,即不脱离口梆子打击乐的特点,同时又不保守,充分体现口梆子在打击乐运用方面的灵活性.比如最常用的”皮头”,用京剧打击乐来演奏就需要,京晋两者结合,如:打、仓才、才……打、仓才、仓才这种打法也是对口梆子打击乐的改革创新。其它打击乐“音锣、风锣、疙瘩锣、楠梆子、铜玲、马玲”等,都是很有特色效果的打击乐器。它们的运用非常广泛,独奏、合奏、伴奏,都能够很好的完成剧情所需要的特殊效果。发展口梆子打击乐需要这些辅助乐器的点缀。

上一篇:为自己喝彩范文 下一篇:描写夏天的古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