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英文范文

时间:2023-09-24 03:24:48

一直英文

一直英文篇1

【关键词】英语习语;翻译;直译法

1 英语习语的特点

英语习语一般都短小精悍,干净利落,易懂易记,大都具有鲜明的形象,适合用来比喻事物。为了说明一件事或比喻一种形象,如果恰如其分地用上习语,就能深入浅出,画龙点睛,寥寥数字就能把意义和神情传达无余,使人留下深刻印象。鉴于英语习语的这些特点,足以见得它的重要地位,如何比较准确恰当地翻译英语习语则是学好英语习语的关键所在。本文将着重探讨一下英语习语英译汉中重要的一种翻译方法:直译法。

2 直译法

采用直译法翻译英语习语,是在不违背汉语译文语言规范的前提下,将英语习语按照英文的字面意思直译过来。这样的译文不但可以保留原文的风格、比喻和形象,还照顾了原文的语言习惯、民族文化特色,使得译文忠于原文。此外,这样的译文不但有利于读者直接体会原文所表达的字面意思,更有利于读者了解蕴涵在文字里面的异国文化传统,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学习。下面分类举几个用直译法翻译的实例。

2.1 成功的英语习语的翻译就是使译文既能充分地表达出原文作者的意图,又不会引起误解,而且还有助于吸收一些新鲜生动的词语和新颖独特的语法结构及表达方法。如:

(1) Hitler was armed to the teeth, when he launched the Second World War but in a few years, he was completely defeated.

译:希特勒在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是武装到牙齿的,可是不过几年就被彻底的打败了。

在这句话中,“armed to the teeth ”就可以形象地直译为“武装到了牙齿”。这个直译就可以使读者自由地想象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而且能够使读者直接地感觉到作者说这句话时轻蔑嘲讽的语气。如果改译为“全副武装”,那种轻蔑嘲讽的语气就显得弱了许多,而且“武装到牙齿”比“全副武装”这个词更显得生动新颖。像这样可以直译的习语还有“sour grapes”,“wash one’s hand”,“new wine in old bottle”等。

这些英语习语虽然没有明显的比喻,但有着鲜明的形象。从字面上看,这类英语习语虽然不像明显包含比喻的习语那样直截了当地表意,但它们所要表达给读者的意思从字面上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所以采用直译法翻译这类习语能更加直观生动地将作者的意思展现给读者。

(2) She is always as busy as a bee.

译:她一直忙的像只蜜蜂一样。

原文中用“as busy as a bee”来形容忙碌的人,直译为“忙的像只蜜蜂”形象生动地保留了原文的比喻,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也符合汉语的文化习惯。我们完全能够想象得到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一刻不停地飞来飞去得有多忙碌,把忙个不停的人比做蜜蜂再也恰当不过了。如果意译为“她一直非常忙碌”就失去了原文比喻的形象生动感。可以这样直译的英语习语很多,像“as red as a rose”(红如玫瑰),“as blind as a bat”(瞎如蝙蝠),“as clear as crystal”(清如水晶),“as green as grass”(绿如青草)。

这些习语都是包含比喻的,直译可以很好地把原文的比喻体现出来,所以在文章中出现时通常采用直译的方法。

2.2 翻译本身就是两种语言、文化的相互交流。习语作为语言的精华与文化的浓缩,它的翻译将更能促进异国文化的相互沟通与学习。在英语习语中,除了以上包含比喻的一部分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习语都隐藏着一个经典而又广泛流传的故事,因此对于这种英语习语的直接翻译将更加有利于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吸收。例:

(1)Trojan horse ――特洛伊木马――比喻暗藏的敌人或危险(2) Achilles hell ――艾基利斯的脚后跟――比喻事物或人的要害(3) Sphinx’s riddle ――斯汾克司之迷――比喻难解之迷(4) as wise as Solomon ――像所罗门一样聪明――比喻非常有智慧(5) as Judas kiss ――犹大之吻――比喻背叛行为

以上前三个习语都来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经典故事,后两个来源于《圣经》。由于这两部作品在英语中的特殊地位,里面的故事或人物都已经家喻户晓,所以没有必要将它们的比喻意义意译出来,读者也能对其所表达的意思一清二楚,并且直译还可以达到保留原文风格、文化交流的效果。

2.3 英语谚语是英语习语的一部分,相当一部分英语谚语也可以直译。冯庆华先生曾说:“由于大多数谚语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只要不影响译文读者的理解,我们应尽可能地使用直译的方法,把原文的内容、形式精华都输入到译文中去,努力减少翻译的损失。”来看几个例子:

(1) Health is above wealth. 健康胜于财富。(2) Labor has a bitter root but a sweet taste. 劳动之根苦,劳动之味甘。(3) There is many a good tune played on an old fiddle. 旧琴也能奏出好乐曲。(4) Ignorance is the mother of impudence. 无知是之母。(5) The pot calls the kettle black. 锅笑壶黑。(6) Envy is the worst disease. 妒忌是最严重的疾病。

3 小结

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有很多种,上面提到的直译法是其中最重要并且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翻译方法。要贴切恰当地翻译英语习语,不光是正确选择翻译方法的问题,还要考虑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成功的习语译文不仅要体现原文习语的特点及其蕴含的文化色彩,还要符合译文的语言习惯和当时的语境,所以只有全面考虑了这些问题,才能使译文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增订本。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2]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

[3]罗时中:《简明英语常用成语词典》。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1月。

[4]赵政清:《英语言语范围手册》。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

一直英文篇2

关键词: 英汉成语 跨文化 翻译策略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的结果取决于译者对两种文化熟悉的程度。而了解两种不同文化远远难于掌握两种语言,这给我们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这一问题在英汉成语翻译中显得尤其突出。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句子。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吕叔湘,1998:160)。汉语成语多为四字词组,英语成语的词数虽然与汉语成语不同,但是其基本特点与汉语成语类似。

由于忽视成语负载的文化差异,英汉成语翻译的错误俯拾即是。以《中国日报》上的翻译为例:eat one’s words的意思是:承认错误(admit what one said was wrong),却汉译为:华盛顿曾说反对。该作者把eat one’s words误解为go back on one’s word;break one’s word/promise(自食其言/轻诺寡信)了。

上述错误是单纯理解成语的字面含义、忽视其承载的文化所致。因此,很有必要作英汉成语比较与文化翻译策略的研究。

一、英汉成语表达差异的溯因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无论是汉语成语,还是英语成语,都是语言的精华,反映一国的文化。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用同样的方式表达同样意思的成语不乏其例。但是,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地域、历史和宗教文化,这些文化差异导致英汉成语表达法的不同。

1.地域文化差异对成语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内陆国家,千百年来以农业为主,人与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产生了许多与农耕有关的成语(谚语、习语),如:瓜熟蒂落、瓜田李下等。英国是一个岛国,为了生存,不得不与气候恶劣的海洋环境抗争。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源于航海或与海洋有关的成语,因此,就产生了下列成语说法的差异:

汉:挥金如土(throw money like mud)

英:spend money like water

汉:狗尾续貂(patch up a sable coat with a dog’s tail)

英:write a deplorable sequel to a masterpiece(给名著写可悲的续集)

英:Love me, love my dog.

汉:爱屋及乌

2.历史文化差异对成语的影响

由于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而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体现为历史典故,因此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成语。汉语古典成语如:东施效颦、名落孙山等。英语典故成语如: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Penelope’s 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等。

翻译这类成语,必须首先考虑历史文化的转换。比较下列成语的表达差异。

汉:骑虎难下(unable to get off the back of a tiger)

英:have/hold a wolf by the ears(抓住狼的耳朵,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

汉:胸有成竹(visualize a bamboo to be painted)

英:have a card up one’s sleeve(袖中藏牌)

3.宗教文化差异对成语的影响

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表现在不同民族在崇尚、禁忌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对于中西宗教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汉英成语翻译时应该予以注意,否则就会导致文化失真。

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红楼梦》)(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杨宪益译)

英:Man proposes,God disposes.(Hawkes译)(谋事在人,成事在于上帝。)

汉:五体投地(lie down,head,feet and hands touching the ground)

英:take off one’s hat to sb.(向某人脱帽致敬)

二、英汉成语翻译的策略

一般认为,直译与意译侧重语言层次的处理,而异化与归化侧重文化层次的翻译。因此,在汉英成语翻译中,直译与异化、意译与归化还是有区别的。

例如: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直译:Three despised cobblers equal Chu Ko-liang. (采取完全相同的表达形式。)

异化:Three despised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Chu Ko-liang the mastermind.(在直译基础上,加上传输文化必需的内容。)

意译:draw on collective wisdom(采取不同的表达形式,虽意思相同,但不是成语,造成文化失真。)

归化: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套用对等的英语成语,使译文意明、流畅,可读性强。)

1.以归化或意译策略为主

对于英美人能够理解的中国文化,在汉英成语翻译中,我们采用异化策略,英美人确实能够理解其意思,例如:掩耳盗铃(plug up one’s ears when taking away a stolen bell)。但是,这样的英语是负载着中国文化的英语,显得不伦不类。如果采用异化策略英译汉语成语,则会导致文化的失真。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意义,负载中国文化的汉语是地道的汉语,负载英国文化的英语是地道的英语。例如:

我们可直译“锦上添花”、“雪中送炭”、“落井下石”这些汉语成语,把它们分别译为add flowers to embroidery,remember sb. with charcoal during a snowfall,throw stones on a person trapped in a well。可是,直译的汉语形象却会造成不该有的“异国情调”,误导英语读者离开对作者的本意去思考(潘绍中,2003:84)。

英汉成语跨文化翻译应采用归化策略,汉英成语跨文化翻译也应如此。例如:The man is the black sheep of his family.如果采用异化手法把这句话翻译为“那人是全家的黑色的羊”便会使人觉得莫名其妙,不知究竟是何含义。因为一般中国人并不了解,在西方文化中,喻体黑羊为魔鬼的化身。

英汉成语翻译采用异化策略的成功例子不能证明汉英成语翻译也应该采用异化策略。有些异化派人物提出质疑,运用反证法举出一些采用异化法从英语成语翻译成汉语的成功例子,来证明应该用异化法把汉语成语翻译成英语。确实,这样的例子不少。例如:Time is money.时间是金钱。(一寸光阴一寸金。);armed to the teeth武装到牙齿(全副武装),那是因为这些英语成语所负载的文化具有共性。

因此,笔者认为,汉英成语翻译有它的特殊性,应该注重跨文化翻译,一般应该以归化或意译策略为主。

(1)采用归化法:从汉语成语到英语成语。

①汉英成语具有同样表达法的,不存在直译/异化与意译/归化的区别。如:

良药苦口(Good medicine tastes bitter to the mouth. )

②汉英成语表达法大同小异的,应该采用归化策略。如:

汉:大海捞针(look for a needle in a vast sea)

英:look for a needle in a haystack(在干草堆找针)

③汉英成语表达法完全不同的,也应该采用归化策略。如:

汉:掌上明珠(a pearl in the palm)

英:the apple of one’s eye(眼珠)

(2)采用意译法:从汉语成语到普通表达法的英语。

有些汉语成语翻译成英语,找不到与汉语成语意思对等的英语成语,或者汉英词典提供的英语成语的意思不尽相同,我们只能采用意译法把它们译为普通表达法的英语。

汉语成语负载的文化与英美文化相冲突时,必须采取意译法。如翻译“自食其言”,应该采用归化策略,译为go back on one’sword。因为英语成语eat (或swallow,take back)one’s words的意思是:(被迫)收回前言,承认说错(徐元度等,1984:1154)。

2.以直译/异化策略为补充

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是互为补充的。恰当运用直译/异化与意译/归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可使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能从跨文化的角度正确理解汉语成语。

如果是翻译专门向外国介绍中国文化或者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书籍,例如:汉语成语故事、《双语成语词典》等,我们就可采用直译/异化与意译/归化相结合的方法。

(1)采用先直译后归化的方法。

例如,覆水难收:There’s no recovering spilt water.(lit.) What’s done can’t be undone.(英语成语) (韦少成,1978:201)。

(2)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

例如,东施效颦:Dong Shi imitates XiShi.――The ugly imitates the beautiful in such a way that the ugliness of the ugly.

(3)采用异化手法。

例如,东施效颦:Dong Shi,an ugly woman,knitting her brows in imitation of the famous beauty XiShi,only to make herself uglier.

直译/异化和意译/归化作为翻译手段并没有优劣之分,可是把它们当作翻译标准去评判某一译本时,我们常常说这个译本过度直译/异化了,或者那个译本过度意译/归化了。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把握好它们的度。

综上所述,造成英汉成语表达不同的是文化差异。英汉成语翻译时,首先应该考虑的不是文字,而是文化,不单是文字的转换,还有文化的交流,避免受文字的诱惑而掉入文化的陷阱。其次,以归化策略为主,尽量做到文化的对等交流,即把汉语成语译为英语成语。再次,如果没有与汉语成语对等的英语成语,或是汉语成语负载的文化与英美文化相冲突时就只得采取意译法。最后,在以专门介绍中国文化为目的的翻译中,可适当采取直译/异化策略或者直译/异化与意译/归化相结合的方法,但是必须考虑文化的可接受性,否则,就会影响文化的交流。最后,我们在翻译时,必须把握好直译/异化和意译/归化的度(熊启煦,2005:342-345)。

参考文献:

[1]柯平.第八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参考译文[J].中国翻译,1996,(6):47.

[2]李北达编译.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增补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李学禧.汉英成语和常用语[Z].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78.

[4]吕叔湘.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5]潘绍中.第十五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汉译英讲评[J].中国翻译,2003,(6):82-85.

[6]王东风.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J].中国翻译,2002,(5):24-26.

[7]韦少成.实用中文成语,英文成语,英文同义词辞典[Z].香港:实用英文出版社,1978.

[8]吴光华.汉英大辞典[Z].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9]徐元度等.综合英语成语词典[Z].福洲: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

[10]张美芳.翻译策略透视[J].广东外语艺术学院学报,2003,(4).

一直英文篇3

>> 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中国语境下的英语教学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谈英语教学中对思维的教法 汉语思维模式对英语教学的作用探析 试论隐喻思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浅谈隐喻思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英语技能大赛对中职英语教学的影响 英语儿歌对幼师英语教学的影响 英语语音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高考英语改革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影响 英语考级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分析 中国英语对中国英语教学影响的研究 家教英语对课堂英语教学的影响研究 新型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多媒体网络教学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游戏教学法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浅谈教学环境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中西思维差异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影响 文化模拟法在外国语学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国语思维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国语思维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英语是当今世界的通用语言,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沟通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英语也成为我国小学、初中,乃至大学的主要考核课程。近十几年我国在英语教学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但是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的思维模式的区别。笔者分析了国语思维和英语思维受到不同的哲学体系的影响, 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差异: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以人为本与以物为本;思维螺旋性与思维直线性;形象性与抽象性。国语思维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词汇、语法、篇幅结构上面。本文探讨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区别,分析国语思维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英语教学中规避这种影响的策略方法。 关键词:思维方式 英语教学 国语思维 文化差异

正文

一、概论

英语是当今世界的通用语言,在全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英语学习也成为我国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都必须要学习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的考试科目。近十几年我国在英语教学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精力,但是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生普遍存在着英语成绩不错,词汇语法掌握的很好,然而一旦涉及到听说的实际应用就不理想了。究其原因有两点:我国英语教育的重点在笔试上面;汉语思维逻辑限制了英语学习。由于我国国情的限制英语教学主要注重读写能力,对听说能力的考察能较少。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还是用国语思维来思考和理解英语,而英语国家的思维和国语思维是完全不一样的,这种思维差异很大程度限制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国语思维方式是导致英语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但很多教师和学生并没有意识到思维方式的影响。要想全面提高英语能力不仅需要完整系统的英语学习,更需要英语学习者减少国语思维的负迁移影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研究东西方思维的差异。本文集中讨论了国语思维和英语思维的差异,阐述了国语思维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

二、国语思维和英语思维的差异

思维方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普遍的结构性思维程式。思维方式是人看待和处理与世界关系的一种逻辑方式,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特点。不同文化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同时直接影响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研究不同文化的思维可以提高语言学习效率,研究各民族间不同的文化特点。反过来说,母语思维也会影响对其他语言的接受能力和运用能力。

总体来说,我国以“天人合一”为基础建立了整个哲学系统,而西方则是以“天人相分”为基础形成的世界观。这种基础差别是导致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从具体表现上说,中西方思维差异表现在: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抽象性与具体性;思维螺旋性与思维直线性;以人为本和以物为本等四个方面。

(一)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

早在战国时代庄子就在其著作《庄子・齐物论》中写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维一直贯穿我国哲学始终。不管是道家思想还是儒家思想都崇尚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正是这种朴素的整体思维一直深刻的影响着后世人民的思维方式,表现在语言上也是偏重整体性。思维方式直接影响语言语态的表达方式。国语在时间语态上没有任何的变化,比如说“我去上学”这句话可以表示过去式、现在式甚至将来式,他们在语法上没有任何区别。但是如果英语的话就有很严格的语法区分,过去式、现在式、将来式都有不同的表达方法。

西方哲学思想深受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的影响,将世界万物都看成对立统一的关系,认为世界是“天人相分”的。这在事物个体性描述上有明显的差距。比如英语中表示会将电话、电视、电脑的词语都是独立的个体,而在汉语中则都是围绕“电”这个词进行延伸。将大多数以电为基础产生的产品进行扩展和延伸,形成一个整体。

(二) 形象性与抽象性

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派生出来的形象思维一直贯穿着语言发展史。“尚象”就是提倡用整体的形象思维来看待事物,引导人们在整体性思维的基础上“悟”,感悟自然、感悟人生、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初的“象形文字”就是由此产生的,并不断发展至今。古语中更是将形象思维发挥的淋漓尽致,类比、比喻、比拟等几乎在每篇古文中都能看到。

相反西方则采取理性思维客观的认识世界、研究其共性,在通过抽象的思维概括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西方思维体系中具有抽象性特征,由于原有的感性思维方式不能完整的表达世界万物,需要借助抽象思维去研究事物的发展本质和规律。但究其本质西方思维还是以理性、科学、客观为主。这表现在语言表达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汉语中会用具有实际意义的名词来阐述复杂抽象的概念,以此来生动形象的体现其本质;相反英语中则会用抽象名词来表达。

(三)以人为本与以物为本

国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想可以说根深蒂固,孟子早就在战国时期就在其著作《孟子・尽心上》中写道:“万物皆备于我”,该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文化的思维将人作为思维主体,用人的思维方式去研究世界和自然。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表现在语言表达上同样带有很强的人本主义倾向性。

西方文化是以物为本的,他们客观、理性观察世界,善于通过推理、论证、辩证等方法来研究自然规律和本质。在这种文化思想的影响下语言表达具有物本主义倾向性。

这两种文化差异直接影响中英文的表达逻辑和顺序,尤其在主语运用上有明显的差别。中文常常将有生命力的人物作为主语,而西方则将无生命的人物作为主语。主语不同直接导致中英文在表达语态上的差异,中文常常是主动语态,惯常用什么怎么样,而英文则是被动语态,习惯表达什么被怎么样了。

(四)思维螺旋性与思维直线性

国学文化更加注重含蓄美,喜欢用隐喻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思维是螺旋性推进的。连淑能在《英汉对比研究》中讲到:“中国人凡是习惯于从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先全面考虑,之后缩小思路,考虑具体细节。”非常精准独到的表述了中国人思考问题的思维逻辑。在语言表达方面喜欢先经过层层渲染,逐步铺垫,最后点明中心思想,甚至最后也采用含蓄的方式暗示其本意。不管是在国画中还是在古文中可以常常看到这种“隐而不说”、“不言而喻”“水到渠成”的含蓄美。

西方文化恰恰相反,说话直接,先说中心思想或者重要内容然后层层分解,剖析论证其观点。他们擅长用理性的思维先总后分的层层推进。西方人不能理解中国人说话拐外抹角的方式,同样中国人也不能接受西方人直接大胆的方式。

三、国语思维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国语思维对英语教学有很深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汇、语法、篇幅理解上。英语词汇会出现很多同音形异词和同音异议词,在汉语中则没有。在语法上英语多采用被动语态、定语从句等。而国语中受到人本思想的影响多以主动语态为主。很多学生在英译汉的时候常常是大概意思明白,但是没有办法流畅的表达出来,在汉译英的时候又会出现汉式英语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一直在用国语思维学习英语,没有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

我国的英语教育,很多学校都是采用的中文说教法,也就是利用汉语去解释英语,但是解释和应用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应用必须身处其中,方能体会到英语的魅力;而解释只能够剖析英语语法或者词汇以及各种语态、时态之所以那么用的原因。所以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学生用解释的心理去“学习”英语,可想而知这种“学习”效率是低下的。同时解释和应用在学习者的对待角度上也有根本的不同,解释是站在学问之外对学问加以研究,得出其规律以及原委;而应用则是站在规律和原委之上,根据各种不同情况对知识加以使用,是与学问一体的,是站在解释之上的,与学问没有内外之分,这便是角度上的不同。

四、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减小国语思维的影响

思维和语言是一个统一体,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思维通过语言表达,是语言的灵魂;语言是思维的表达方式,是思维的表象。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培养英语思维,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将知识和文化结合起来。英语教师也应该从学生英语能力出发,结合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确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一)重视中西方文化思维的差异

英语教师首先要做到正确认识国语思维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英语学习者常常不自觉的受到国语思维的影响,出现一些汉式英语的错误,这种情况下就要英语教师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出并改正,而不是完全否定。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并帮助学生自己找到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找到纠正错误的方法。这种错误是潜移默化的,并不是短时间能立刻改正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找出错误根源,尽力避免其影响。

其次英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对比研究、辩论赛等多种形式,让他们自己认识到国语思维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激发学生主动研究的积极性。这些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关注两者文化差异,提高其学结能力。

(二)顺应语言发展规律,正确运用迁移规律

英语学习者长期受到国语思维的影响,自然而言的会在学习产生迁移作用。其实不管是英语还是汉语都是以语言为基础的,其本质都是一样的,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因此迁移作用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英语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这种现象,善加利用或引导,一定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英语教师应该建立在了解中西方文化和思维的基础上,让学生能主动认识到问题所在,主动去寻找差异,探究其规律,从而达到提高英语能力的目的。英语教师可以将两者差异作为一个课题进行专门讲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积极鼓励学生发挥正迁移作用,了解语言学习的本质,规避国语思维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三)培养语感

语感是一种复杂的多层次心理过程,是人在对以往的学习或经验不自觉的概括总结出来的无法直说的感觉特征。很多时候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尽管不知道明确答案,但是会直觉的认为句子的正误,这就是语感好的一种表现。语感需要长期学习和锻炼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英语思维中,避免国语思维的影响。因此英语教师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和积累英语知识,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语感。

(四)情境教学法,融入西方文化

英语学习不仅仅只是知识、语法、词汇的学习,更是西方文化的学习。现在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英语教师将英语教学局限在英语词汇、语法、结构等知识上面。对于更深层次的文化背景涉及的比较少。这种不平衡的教学模式极大的影响了英语学习者对于知识的吸收,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和效果。只有在了解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英语语法结构、词汇等。英语教师应该重视西方思维和文化背景的影响,通过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能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到西方思维文化的差异。

五、总结

尽管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国际间文化不断融合,不同的文化思维在不断包容、融合。但国语思维和英语思维在历史根源和本质上的巨大差距并不是简单的融合就可以改变的。就当前情况来说国语思维对英语教学仍然有很大的影响。从根本上来说,国语思维和英语思维的差别是哲学体系的差别,是“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的哲学基础的差异。国语思维是整体性思维,将世界看成统一的整体,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表现在语言上就是将形、音、义三者集于汉字一身,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在词汇创造上面也在具有同类特点的词汇会有某种程度的关联。与西方人的大胆直接不同,中国人出于礼貌会用委婉、螺旋性思维结构去表达想法。西方人则会用客观、理性的态度来看待问题,直指问题核心或者中心思想,然后在层层分析、步步论证。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人们注重悟性,重视理性思维,注重感觉经验而不是理性。汉字的象形造字法就是一个对形象性思维的一个很好的诠释。中国人提倡以人为本,在语法结构上倾向于主动语态,喜欢用有生命的物体作为主语,而这方面在英语中恰恰相反。

总之国语思维对英语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正确看待这种情况,重视对西方文化背景和思维逻辑的研究,积极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主动研究西方文化。

参考文献:

[1]季羡林.东西文化主义论集[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北京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3]敬南菲.浅析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成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6,(3).

[4]杨宏.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5]邱国丹.中西思维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7,(18).

[6]李荫华.全新版大学英语[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7]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1993.

[8]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一直英文篇4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言谱系,一个是表音文字,一个是表意文字,所以英语词和汉语词在词义上存在完全不对应或不完全对应的情况,而直接对应的词汇很少。本文将从汉语中单音节洗漱类动词切入,将其与英语中语义相对应的词汇进行对比研究,这里的对应指的是:汉语中的洗漱动词在英语中有其直接的或者相近的对应词汇,翻译的时候可以英汉互相转换。

通过语料搜索,查阅字典,将单音节洗漱类动词整理如下:

洗――wash。“洗”在英文中对应的词为“wash”。例如:wash clothes.

漱――gargle,rinse。“漱”在英语中有两个对应词:“gargle”, “rinse”。“gargle”意为“漱”,“漱口”;“rinse”与“out”搭配才表示“漱”的意思。因此,“漱”在英语中的对应词为“gargle”。例如:我想漱口――I want to gargle.漱口去掉异味――rinse the taste out of my mouth.

涮――wash。在英语中没有与“涮”字直接相对应的动词,根据其词义“洗涤”,其英语对应词为“wash”。例如:wash dishes.

涤――cleanse。在英语中没有与“涤”字直接相对应的动词,根据其词义“洗,洗去脏东西”,其英语对应词为“wash”。例如:cleanse your face.

沐――wash。在英语中没有与“沐”字直接相对应的动词,根据其词义“洗头发,洗涤”,其英语对应词为“wash”。例如:wash one’s hair.

浴――bathe。英语中其对应词为“bathe”。例如:bathe the baby.

淘――wash。在英语中没有与“淘”字直接相对应的动词,根据其词义“冲洗”,其英语对应词为“wash”。例如:淘金――panning for gold.淘米――panning for rice;wash rice.“pan for something”是作为固定搭配,所以“wash”为其对应词。

汰――wash。在英语中没有与“汰”字直接相对应的动词,根据其词义“清洗,洗濯”,其英语对应词为“wash”。例如:wash dirt away from the precious nuggets.

濯――wash。在英语中没有与“濯”字直接相对应的动词,根据其词义“洗漱,清洗”,其英语对应词为“wash”。例如:wash your feet.

荡――rinse。“荡”表示“洗涤,清除”之意,所以其对应词为“rinse”例如:Rinse your hands under running water thoroughly.

冲――rinse,flush。“冲”表示“冲洗”,其英语对应词为“rinse”和“flush”如:Rinse the cooked pasta with boiling water./Flush the pipe out with clean water.

浣――wash。“浣”的意思是“洗,洗涤”,所以其对应词为“wash”。例如:wash clothes.

漂――rinse。在英语中没有与“漂”字直接相对应的动词,根据其词义“洗涤,冲洗”,其英语对应词为“rinse”。例如:Rinse the towels immediately.

净――clean。在英语中没有与“净”字直接相对应的动词,根据其词义“洗净,清洗”,其英语对应词为“clean”。例如:clean hands.根据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1)这14个汉语词,在英语中对应的词只有7个,即“wash, rinse, gargle,bathe,cleanse, flush, cleanse”。2)“wash”对应的汉语词有“洗,涮,沐,淘,汰,浣,濯”,这些动词都带有“洗,洗涤”之意。3)“rinse”对应的英语词有“冲,荡,漂”,这些动词都带有“冲洗,洗涤”之意。“rinse out”才有“漱”的意思,所以“漱”的对应词为“gargle”, 而不是单独的一个“rinse”。4)“bathe”对应的为“浴”;“clean”对应的为“净”;“cleanse”对应的为“涤”;“flush”对应的为“冲”。5)英语中“荡”字直接相对应的动词为“swing”,有“摇荡,摇摆”之意;“冲”在英语中直接相对应的动词为“punch”,为“按压,冲压”之义,“swing”和“punch”都不属于洗漱范畴,故而忽略。根据两个词的洗漱意思来翻译,“荡”表示洗涤,清除;“冲”表示冲洗,因此“荡”的对应词为“rinse”,“冲”的对应词为“rinse”或“flush”。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这14个单音节洗漱类动词都不能在英语中找到其直接对应的英语词,只能根据词义找出对应词。这就使得汉语中某些近义词同义词,在英语中是同一个对应词。另外,某些单音节洗漱类动词在英语中不止一个对应词,明显存在不平衡性,这跟汉语词语本身的多种词义有关,也跟英汉词汇差异有关。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体,而英语则是以单纯词为主体,一样的词义则有不同的表达形式。英语中与汉语相对应的洗漱动词比汉语要少很多,存在一词对多词的现象,此文中未涉及的汉语双音节词汇,有些在英语中甚至没有相对应的词,由此,可以看出汉语词汇如此丰富以及两种语言在词汇构造方面的差异。

最后,这种对应考察对于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以及对外汉语教学、英语教学都有积极意义。一词对应多词,教师应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让学生领略两种语言的差异,更好地掌握英汉词汇,提高学习效率。

一直英文篇5

如果说语言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那么作为语言的核心和精华的成语更是文化的结晶,集中的体现了各自文化的差异。英语和汉语作为两门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现的是两种完全迥异的文化。

文化的最早定义是来自英国人类文化学家泰勒,他下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通过比较,英汉成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四方面。

(一)地理环境文化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自然环境对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中国属于典型的大陆环境,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耕气氛比较浓厚的国家,土地在人们的生活中显得至关重要,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和土地和农业生产相关的成语。如“挥金如土”“面如土色”“瓜田李下”等等。西方受海岛狭小范围的限制,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为了生存发展,航海业和渔业十分发达,英语中有很多关于船和水的成语,如plainsailing(一帆风顺)togowiththestream(随波逐流)、tokeepone’sheadabovewater(奋力图存)等等。

(二)风俗习惯文化

风俗习惯的差异是文化差异的一个主要方面,在成语当中有较多的反映,特别是在动物形象上。龙在中西文化中代表了两种完全相反的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象征着吉利,汉语中与龙有关的成语一般都含褒义。如“望子成龙”“龙凤呈祥”等。但在西方神话传说中,dragon是一种长着翅膀,能够从口中喷火的怪物,令人感到恐怖。因此,在西方文化中,dragon通常是邪恶的代表,adragon就常被用来形容飞扬跋扈、令人讨厌的人。

(三)文化

与有关的成语也大量地出现在英汉成语中。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有佛教关的成语有很多,如“借花献佛”“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在英国等西方国家,影响最大的宗教是基督教。在人们心中,God具有无上的法力。英语成语中有许多与God相关的成语。如Godhelpsthosewhohelpthemselves,Manproposes,Goddisposes。人们诅咒一个人常说Goddamnyou,危险过后常说Godblessyou。

(四)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指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是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汉语的典故成语多出自《四书》、《五经》或神话传说,如“东施效颦”、“名落孙山”等。英语的典故成语多来自《圣经》,希腊罗马神话或《伊索寓言》等,如:Achilles’hell,aPandora’sbox等。

2、英汉成语的翻译策略

一些翻译理论家,如兰博(LamBert)和雷恩(Robins)认为:与其把翻译视为一种双语之间的转换活动,不如把翻译看成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活动。由此可见文化必须纳入到英汉成语翻译的研究范围,王佐良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人们全说,他必须掌握两种语言,确实如此:但是,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

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成语翻译更应遵循这个原则。奈达说:“Thebesttranslationdoesnotsoundlikeatranslation”,鲁迅先生讲过:“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为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风姿。”就成语翻译而言,就是能直译的就直译,不能直译的就意译,尽可能在译文可读性和保留原语文化间寻求最佳平衡点,确保在最大程度上将原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呈现给译文读者,达到“文化传真”的目标。实践当中,英汉成语翻译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一)直译法

直译法,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原成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如:Agentleman’sagreement(君子协定);Wallhaveears(隔墙有耳);竭泽而渔(todrainapondtocatchallthefish);前人栽树,后人乘凉(Onegenerationplantsthetreesunderwhosetradeanothergenerationrests)。直译能够比较完整地保留原成语的比喻形象、民族色彩,可以丰富译语的词汇,使读者体验到一种新鲜感。

(二)直译加注法

有些成语,其历史典故文化比较浓厚,直译之外,还需加必要的注释。如aDonJuan唐磺。意为风流浪子。DonJuan是英国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人物,他是一个勇敢、风流的骑士。现在,他经常被用来指代具有这些品质的年轻人。这类成语如果不加解释地直译出来,译文读者一般很难理解其寓意。再如,汉语成语“班门弄斧”:showoffone’sproficiencywiththeaxebeforeLuBan,themastercarpenter。如在译文中不加后半部分解释语,只译LuBan,恐怕大部分英国读者不知道LuBan为何许人,自然对这一成语的理解会产生疑惑。

(三)意译法

意译法指翻译时仅保留原文的意思而不保留原文表达形式的方法。当由于文化差异而无法直译,直译加注释过长,会破坏成语的简洁性和可读性时,就用意译法,灵活传达原意。如英语成语Twofriendsarehandinglovewitheachother(亲同手足),tosnapandsnarlatakind-heartedman(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汉语成语具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很多情况下在英语中难以用直译法体现,也常采用意译法,虽难以保全成语的文化特色和形象,却能简洁地反映出成语的喻意。如事实胜于雄辩Factsspeaklouderthanwords。背黑锅holdthebag,汉语口语中“背黑锅”的说法意指某人干了坏事而责任却落在未干坏事的人身上。英语中把这种情况说成“捧着布袋子”(holdthebag),值得注意的是:英美人讲holdthebag既可能是同犯错误的人,也可能是没有牵连的人。

(四)直译加意译法

应注意到,直译和意译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在很多情况下,为保留原文形象,并使译文畅达,英汉成语可部分直译,部分意译。如成语“东施效颦”,如意译成Dongshi,anuglywoman,knittinghereyebrowsinimitationofthefamousbeautyXishionlytomakeherselfuglier,英文读者会由于不知道西施是何许人而无法理解其含义。若采用直译加意译的方法,在上文之后加上意译“blindimitationwithludicrouseffect”,其意便一目了然了。在英语中有这样一句成语“EvenHomersometimesnods”,在这句成语后面,译者会加上一句“Eventhewisearenotalwaysfreefromerror”,正好对应了汉语成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五)回译法

有一小部分成语,本来自于源语,翻译时可采用源语的成语,如以眼还眼aneyeforeye,鳄鱼的眼泪crocodile’stears,武装到牙齿armedtotheteeth等。

3、结束语

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文化现象,成语具有较大的文化信息负载量,是英汉民族语言中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部分。正如Lotman所说:“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植根于具体的文化之中的;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中心的。”在翻译成语时,关键是把握好汉语和英语各自的文化,运用文化差异的视角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恰当的译法,尽可能了解民族语言与文化,深刻理解成语本身的意义,才能使成语的翻译达到最高的境界。

参考文献

[1]NidaEugeneA.TowardaScienceofTranslating[M].Leiden;1964

[2]PeterNewmark.翻译问题探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包慧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4]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5]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6]鲁迅,“题未定”草[A],鲁迅杂文全集[C],洛阳,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7]孙会军、郑庆珠,译论研究中的文化转向[J],中国翻译,2000,(5):11-14

[8]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翻译通讯,1984(1)

[9]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论文关键词]文化文化差异成语翻译策略

一直英文篇6

【关键词】科技英语;科技翻译;直译;意译

科技翻译在社会发展别是科技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因此科技翻译在科技更新日新月异,科技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对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技英语有其固有的特点,只有在把握好科技英语基本语言特征的基础上,才能对科技文本进行较好的翻译。

一、英语科技文本基本特征

与文学英语相比较,科技英语总体来讲更为客观、准确、严谨和简洁。为更好的把握科技英语的基本特征,本文从词汇和句法层面分析科技英语文本的基本特征。

科技文本最显著的词汇特征在于大量使用专业术语,比如计算机领域的OneKey Recovery system, OneKey Rescue system, factory default, system mirror image,而且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用于特定的专业领域则被赋予新的意义,例如:“utility”一词,第六版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解释为“公共事业”,但是如果该词用在计算机领域则表示“(用于帮助查故障的)工具;实用程序”,用于经济领域则表示“效用”. “Technical translation primarily distinguished from other forms of translation by terminology, although terminology usually only makes up about 5-10% of a text.”(PeterNewmark)。既然术语在科技文本中占如此大的比例,译者在翻译时必须深入了解这些术语在特定专业领域的所指。除大量使用术语外,科技词汇另一重要特征便是的名词化(normalization)。

就句法层面而言,英文科技文本常采用被动语态,一般现在时,省略结构和长句结构。使用被动语态可增强文本的客观性。由于科技用语需要简明详尽,在不影响内容的准确性的前提下必须避免重复,因此在并列句,复合句和从句等长句中多采用省略结构以达到简洁的效果,此外,科技文本多使用一般现在时表达客观事实和操作步骤。科技英文还多使用长句通过紧密的语法结构和语义联系明确表明句内逻辑关系,“据统计,现代科技英语文献平均句子长度在20~30个词左右,而且学术性越强句子越长,多重复合句也越多。”译者在翻译时则需要仔细推敲句子结构,把原文本的长句拆分成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短句。

二、科技文本英译中策略

科学翻译,概略地说,是以传达科学信息为主的翻译活动,具体地说,是译者用译语表达原语科学信息以求信息量相似的思维活动和语际活动。

冯志杰在《汉英科技翻译指要》中说道“科技文章技术资料最为典型。翻译叙述性文字的主要对策是: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能顺译则顺译,不能顺译再作局部调整。在科技文章、技术资料、产品说明书等文体中,英汉语言的共相现象特别突出,翻译时,大部分顺译即可,以直译法为主;遇到个别差异时再作部分或局部的微调,以意译法为辅助手段。始终要把“准确性”放在首位。”闫文培也在其《实用科技英语翻译要义》中指出“就科技英语翻译而言,应尽可能采用直译为好;只有当直译无法准确恰当地传达原文内容是才采用意译,即“直译第一,意译第二””。

例1:“Seagate Expansion includes a USB 3.0 cable for faster transfer speeds. To maximize performance, connect your drive to the blue USB 3.0 port. Also compatible with USB 2.0” ”

译文:“SeagateExpansion附带提供更高传输速度的USB3.0电缆。为获得更高性能,请将硬盘连接到蓝色USB3.0端口。同事兼容USB2.0”。

例2: “Note: To protect your data, always follow the safe removal procedures for your operating system when disconnecting your product.”

译文:“注意:为保护您的数据,请在断开硬盘时,始终按照适用于您操作系统的安全卸载程序进行操作。”

上述例句引自“Seagate Expansion Portable Drive Quick Start Guide”(Seagate Expansion快速入门指南)。例1中译文基本按照字对字的直译方式对原文进行翻译,但是由于原句include一词指在提供主要的硬盘之外还包括USB3.0,译者在此巧妙的把include意译为附带提供。而例2在按照原文进行基本直译的同时在句子结构上做了一定的调整,把时间状语“请在断开硬盘时”按照中文表达习惯放在了句首。直译有效地保存了原文的风格特征,而意译使内容更贴近原文语境,更近符合中文表达习惯。

不管是直译还是意译,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都要尽量准确完整详尽的翻译原文内容,同时还要保存原文本的写作风格,对于科技文献的翻译,译者要尽量做到客观和准确,因此在强调直译的同时也应根据上下文语境采用一定的意译策略,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意译相结合”,完整准确展现原文内容和风格。

参考文献

[1] 冯志杰.汉英科技翻译指要[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8.

[2] 闫文培.实用科技英语翻译要义[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一直英文篇7

[关键词]名著影片;赏析;大学英语;教学

一、引言

当今世界正处在现代化信息时代,随着科学技术日益进步,外语教学中已开始更多地使用电影、电视、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手段。随着英文电影在我国的普及,人们在家里可随时享受高质量的影视作品。而现在的学生和老师对英文名著都略有所知,对英文名著影片也甚是喜爱,使得英文名著影片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大学英语课堂,而且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补充。据研究表明,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影视教学正成为一种主要的教学辅助手段。英文影片由于其语言所具有的自发性、无准备性、句式多变、直观性、语感强等特点,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材料。英文影片对于加强大学生文化教学,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具有现实意义,但是由于很多教师思想上不够重视,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不是很积极,英文影片并没有在教学实践中取得它应有的效果。本文通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适当通过多媒体播放英文名著影片,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改进提出一些设想,以期做出有益的探索。

二、现行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

《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信息交流,同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求。也就是说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摒弃过分注重分析、注重体系完整的教学思想,转为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运用能力。而近年来由于高校扩大招生,学生的特点是英语底子薄,文化基础较弱。大部分学生在中学不太重视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导致一些学生在理论和抽象思维上的欠缺。但他们的社会交际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较强,对实用性的东西较感兴趣。他们更喜欢直观、生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在多媒体、语音室运用的各种音像材料教学。

三、英文名著影碟的特征

近年来国内许多出版社为了辅助大学英语教材更好地使用。陆续不断地发行了许多英文名著影碟,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辅助作用。这些影碟直观、生动。它们结合声音、图像和一定的故事情节,传达了完整的意思,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提供了逼真的视听环境。通过这种直观生动的视听组合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这些英文名著影碟设计比较灵活、实用,它们可以根据学生和老师的需要选择和截取材料,并可以通过老师的反复操作加深学生对所学语言材料的印象和理解。通过这些影视作品还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四、英文名著影片赏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1 通过英文名著影片赏析激发并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探索某种事理的倾向。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兴趣及其他非智力因素始终发挥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作用。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对现在的大学生而言,要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是不大容易的。他们的文化基础较薄弱,对英语学习较被动,积极性也较低。传统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英语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所学的范围也只是停留在书本上有限的词句,他们往往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对于一些英文名著他们在中小学时都略有所知,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中适当地进行英文名著影片赏析渗透,利用多媒体播放英文名著影片,使他们摆脱单调的书本知识,融入到故事情节当中,与主角同悲同喜,对培养他们的感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学生们都比较熟悉的名著《简・爱》,讲述的是一个伟大女性的爱情故事。名著影片展现了简从困苦的童年到遇见罗切斯特并产生爱情的伟大历程,并通过人物感情的刻画和精彩的对白,原汁原味地展现了简的坚强与自信。毫无疑问,学生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刻画的兴趣远远超过语言本身,那么,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将其带入一个真实的环境中,间接地培养他们对语言的兴趣。学生在这种环境中不知不觉地捕捉语言信息,情感得到激发,想象和联想得以启迪,从而使他们进入作品意境,促进对语言的接受。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名著赏析让学生对影视作品产生兴趣,然后再结合观看的内容给学生讲述相关的语言点,慢慢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水平。

2 通过英文名著影片赏析渗透英美文化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很差。所以,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文名著影片是一种文化载体,是不同时代生活的浓缩与升华,是文化沟通的桥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人文、历史及思维方式的最直观、最生动的综合反映。它包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一面镜子。通过英文名著影片赏析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了解、理解英语民族方方面面的背景知识。这是我们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所不能达到的。要全面深刻地理解语言,必须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背景。英文名著影片赏析可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深入了解英美文化,而且通过播放声像并茂的名著影片使学生始终处在一个英美文化环境中,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再通过教师的点拨、赏析,学生就可以在真实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学会使用并巩固语言知识。它所展示的文化背景知识具体、全面、真实,这对培养学生的交叉文化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学生全面掌握和灵活运用英语奠定基础。通过观看英文名著影片中的人物表情、手势、说话的场景,引导学生了解英语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因素和行为。也可通过名著向学生介绍所学语言国家的社会状况、生活情景、文化教育、生活方式、地理历史、风景地貌、民俗风情与价值观等。例如,《乱世佳人》可把学生带到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硝烟中;《尼克松》则使学生了解美国的政治生活;《毕业生》则能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美国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问题以及了解美国大学生的心理情感世界,而且会在内心产生共鸣;《鲁滨孙漂流记》则使学生可以真切地认识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傲慢与偏见》,则让学生了解了不同的性格可促成不同的婚姻。通过观看英文名著影片,学生犹如进入时间隧道,置身于欧美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真实、感性地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政治制度、伦理道德、风土人情,以及不同年龄、职业、阶层人们的思想生活方式。因此,观看赏析英 文名著影视作品不仅是学生扩大英语语言输入量的重要渠道,而且是增进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了解的一个窗口。

3 通过英文名著影片赏析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直接理解能力,提升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适当播放英文名著影片,通过赏析,为学生营造一种最有利于语言“习得”的条件,提供更为丰富而直观的言语刺激。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了解东西方在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逐步培养出语言的直接理解能力、模仿能力、使用能力,最终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交际能力。通过欣赏英文名著影片,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自觉地接触英语本土化的语言,熟悉各种英文表达、句型句式,增强语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英文名著影碟资源,如选取名著影片中精彩的人物对话让学生进行角色跟读、模仿,也可以就整部影片或某一精彩片段进行剧情介绍、剧情分析、片断描述、片断评述、配音模仿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浓厚的英文环境中自主、自发地开口模拟练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步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现代英语教学理论重视和强调语境化教学。一个具体的语境会使学生联想到具体的语言,帮助他们正确全面地掌握语言知识,促进灵活使用语言的能力。英文名著影片所提供的语言信息丰富,其作用相当于为学生深刻理解、切实掌握、进而灵活运用英语创造了非常有利的语言环境,为改进英语教学奠定了基础。

4 赏析通过英文名著影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世界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英文名著影片赏析为学生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历史、社会、文学、宗教、伦理、民俗风情等提供更直观、更形象、更便捷、更全面、更易于消化吸收的资源。一部名著就是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学生在直接感悟语言的同时领略到语言赖以生存的不同社会、多元文化,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开阔视野,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如名著《威尼斯商人》《三个火》《乱世佳人》《红字》等,在大学英语课堂中适时通过多媒体手段赏析这些英文名著影片犹如在解读一部部文学作品,以一种有别于常规的阅读方式,接触、认识、理解、体会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世界的文化背景知识。

5 通过英文名著影片赏析,创造性使用大学英语教材

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选用的内容涉及各个领域,有人物介绍、风土乡情、生活常识、科学知识、文学作品等,与传统的听说教材相比虽然增加了“视”的内容,但是为了达到教学内容的要求,覆盖面太广,造成它的语言比较简单和单一,而英文名著影碟作为教学辅助材料,其优点就是它本身是说故事,语言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再加之其题材广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寻找合适的素材,剪接适合教学需要的片断。通过英文名著赏析丰富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创造性使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结语

一直英文篇8

关键词:直拼法;小学英语;单词教学

引言: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大多数都是让小学生学会记单词,但记单词是一个极为枯燥的过程,由于学生缺乏学习经验,常常都是采用死记硬背这种机械的方法记单词,导致学生记得快忘的也快,这样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觉得学习英语难度大,从而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如何解决小学学生记单词这一问题,成为了当下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直拼法的理解,提高记单词的效率,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直拼法的内涵

所谓的直拼法,是直接拼音法的简称,指的是对英语单词的直接读法,在英语中叫Phonics。众所周知,我们学习汉语的基本前提是要学会汉语拼音,掌握拼音中的声母和韵母,才能对汉字进行拼读和认识。同样,对于英语来说,要学会英语单词,首先要学习英语二十六和字母的发音和构成英语单词的辅音和元音。通过对二十六个字母和辅音元音的学习,让学生在听到英语单词的时候就知道该单词怎么写,看到英语单词的时候知道该怎么读,让学生在记住词形的同时掌握到该词的词义。

二、小学英语单词教学现状

在现阶段的小学英语单词教学中,存在着小学学生认为英语太难,需要掌握的英语单词词汇量过大以及对英语单词的发音不能正确掌握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受到中国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由于中国人比较偏向于用右脑来思考问题,所以我国的汉字大多数都是象形文字,是属于图像文字,因此学生在记英语单词的时候,忽略英语属于拼音文字系统的形式,偏向于采用右脑的图片式思维进行单词的记忆。这就导致了学生对英语单词的发音和拼字关系的认识不足,成为了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时的最大盲点,致使学生记不住英语单词。

另外一方面是传统教学的方法不合理。在中国的英语传统教学方法中,一般采用先教学生二十六个英语字母,再教学生四十八个音标,然后再是对英语单词和句子的学习,这对于处于小学的学生来说,要掌握这么多的知识,有点困难。

三、直拼法在小学英语单词教学中的实践

(一)加强对直拼法的重视

直拼法作为英语单词学习的重要方法,老师要学会使用直拼法教学,就要明白直拼法本身的优点,直拼法的优点较多,总的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音形结合,有利于记忆。英语作为一种有声语言,要掌握对英语的学习,最先要掌握的便是具有英语特征的语音,掌握对英语单词的拼读规则,而英语单词中的直拼法便是一种采用音形结合的方式,通过对直拼法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逐步达到看到单词就会读,听到单词就会写的最终目标。

2、是启发式教学的体现。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就是运用启发式教学,直拼法恰好就是一种启发式教学,通过对直拼法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英语单词拼写的规律,充分的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老师在教学直拼法的过程中,讲解直拼法的规律,让学生进行研究,通过这种规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我分析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3、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单词的效率。据相关研究表明,采用直拼法教学,是提高学习英语单词最简单最快速的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单词的发音规律的掌握,在学习英语单词的时候,就在使用汉字对英语单词的发音进行标注,理解单词发音和单词构成的关系,通过对这些规律的掌握,使学生看到单词就能读出,听到单词就能写出,从而提高学习单词的效率。

(二)如何在小学英语单词教学中渗透直拼法教学

1、从学习之初开始渗透

小学生处于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英语的学习对小学生的学习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老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在学生掌握对汉语拼音的学习之后,开始对学生进行直拼法教学,才用两者相结合的模式,有助于学生快速的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英语单词词组的划分,这样就可以为今后英语单词的学习和拼读打下一定的基础。从小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英语直拼法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拼读习惯,让学生看到单词就会拼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是一门乐趣,而不是沉重的负担。

2、在课堂中渗透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对于枯燥的单词学习来说,往往会产生厌倦,小学学生都具有比较爱玩的特点,因此在英语单词教学课堂中,采用直拼法和游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放松舒适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英语。例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学生积累一定的词汇量之后,可以选取一些单词做成卡片,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不同的音标,让学生合作找出那些卡片中的单词具有黑板上的音标,并进行分类,看哪个小组回答的正确答案最多。通过这种直拼法和游戏结合的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通过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检测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音标之后,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检测。老师可以通过听写的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总结出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学生的不足之处,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通过听写的形式,不仅可以检测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于此同时,学生要想听写正确,必然会在课下进行自我学习,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单词学习中采用直拼法的方法进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单词学习效率来说,是极为有效的方法。老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采用直拼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渗透直拼法教学,从而提高小学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爱红.直拼法在农村中学七年级英语单词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戴夏.论小学英语单词识记方法的趣味性[J].学周刊,2012,36:208.

[3]刘悦.新课改下小学英语单词教学策略探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10:167-168.

[4]陈春梅.浅谈培养小学生英语单词拼读能力的策略[J].学园(教育科研),2012,17:131-132.

上一篇:大意的小芳范文 下一篇:没有安全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