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堂挽联范文

时间:2023-10-05 20:55:54

灵堂挽联篇1

1949年3月25日,阎锡山在太原解放前夕逃到广州,任政府行政院长,12月,逃往台湾。1950年3月在逼迫下辞去“行政院长”一职,搬到台北市郊阳明山附近的菁山,仿山西农居,建一窑洞。从此深居简出,不问政事,埋头著书立说。

阎锡山原本身体很好,1959年,77岁的阎锡山忽感心绞痛,经检查为严重冠心病,从此身体每况愈下。1960年5月20日又发生心绞痛并伴气喘,延至5月23日,经抢救无效死亡,终年78岁。

阎锡山死后,原本似乎被人遗忘的他突然又红起来,台湾当局为他举行了隆重葬礼,着实热闹了一番。亲自致祭,并送一块匾,上写“怆怀耆勋”。

阎锡山生前效仿英国首相丘吉尔生前为自己安排葬礼的形式,但安排得颇为诡异。对家属的遗嘱有七点:一、一切从简,不宜奢;二、收挽联不收挽幛;三、灵前供无花之花木;四、出殡以早为好,不要久停;五、不要过于悲伤,放声大哭;六、墓碑刻他的思想日记第100段及第128段;七、七日之内每天早晚各读他的《补心灵》一遍。

思想日记第100段和第128段分别为――

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为做事之顺道,多少好事,因礼不周,言不逊,信不孚,致生障碍者,比比皆是。

突如其来之事,必有隐情,惟隐悄审真不易,审不真必吃其亏。但此等隐情不会是道理,一定是利害,应根据对方利害,就现求隐,即可判之。

对于灵堂的布置,阎生前也有安排,要求家人根据他写好的内容制作挽联,张贴于灵堂和住处。

1.贴灵前:

避避避,断断断,化化化,是三步工夫;勉勉勉,续续续,通通通,为一等事功。横幅:朽去化欲

2.贴檐柱:

摆脱开,摆脱开,粘染上洗干净很不易;持得住,持得住,掉下去爬上来甚为难。横幅:努力摆持

3.贴院中:

有大需要时来,始能成大事业;无大把握而去,终难有大机缘。横幅:公道爱人

4.贴院门:

对在两间,才称善;中到无处,始叫佳。横幅:循中蹈对

笔者理解,阎锡山的这些丧事安排和挽联的内容,对家属的嘱咐是丧事从简从速,不收礼,以示低调。其中第六条实际上是他一生的总结并以此告诫后人。如思想日记第100段讲义、礼、逊、信,实际上是标榜其做人的原则;第128段则是自己政治经验的总结,此中似乎也隐隐透露出自己一生中的无奈。

灵堂挽联篇2

斡旋张阿六部队

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沦陷后,上海郊县人民面对凶残的日本侵略军,同仇敌忾,揭竿而起,纷纷组建抗日武装部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了持久的艰巨的武装斗争。与此同时,当地一些地痞流氓,散兵游勇,帮会头目,也乘机打着“抗日”旗号,拉起队伍,拥兵自重,霸占一方。此类杂牌游击队在上海郊县武装林立,鱼龙混杂。尽管这些武装也曾不同程度地抗击日军,进行抗战,但这些地方武装旨在占地为王,称王称霸,终究是土匪性质,时而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发生冲突。浦东川沙县白龙港的张阿六(名张惠芳)就是一例,当时张阿六组建一支武装叫“边区民众抗日自卫总团”,又名“长江边区民众自卫总队”。1938年被收编为“忠义救国军”,挂上了第三战区部队的招牌。

上海的中共江苏省委负责领导上海郊县的抗日武装,并且八路军驻沪办事处(简称“八办”)也配合加强领导。1938年9月,“八办”派林钧(曾就读上海大学,参加过五州运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南昌起义)原籍川沙发展浦东抗日武装。为了便于在川南地区开展游击活动,借用了张阿六部队的牌子,组建了“边区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四大队”,简称“边抗四大”。1939年底“边抗四大”连续几仗击败日本侵略军,军威大振,队伍不断壮大。此时,张阿六派在“边抗四大”的心腹,却从内部进行破坏捣乱,扬言要“捉拿共产党”,“边抗四大”领导果断处决了张阿六的骨干,形势骤然紧张起来,“边抗四大”在川沙处境极为困难。“八办”为此决定派梅达君同志(地下党)去做工作,稳住张阿六。当时由于缺少与张阿六疏通的渠道,梅就请赵朴初帮忙,他俩既是同乡又是东吴的老同学。赵朴初知道吴企尧与人合开的三明纺织厂就在张阿六的地盘川沙高行镇,于是赵朴初与梅达君约了吴企尧叙谈,得知三明纺织厂当时还属受张阿六游击队“重点保护”的单位,逢年过节厂长即去张阿六家送礼孝敬(即送“保护费”)。于是赵朴初请吴企尧派厂长专去拜见张阿六,说有位第三战区特派员要来视察部队,请张阿六队长定个时间安排接待。吴企尧是位虔诚的佛教居士,与赵朴初交谊甚深,立即遵照赵的布置操办。

1940年春节过后,一天上午,梅达君由赵朴初陪同到高行三明纺织厂,原来“特派员”就是梅达君(生于1908年,1932年毕业于东吴大学获学士学位,1937年从事难民救济工作,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解放后任华东统战部处长,上海市政府交际处处长,市政协秘书长;1954年任驻苏大使馆参赞,归国后任上海财经学院院长)。在厂里吃过中饭后,张阿六派了两名身挂匣子枪的卫兵来接梅达君。“特派员”视察了张阿六部队后,在那里住了三夜与张阿六长谈抗战形势,晓以大义,劝其一致列外,团结抗日……。最后张阿六有所触动,答应与其他游击队(包括中共游击队)友好合作、不搞摩擦、联合抗日,狠狠打击汉奸武装。

此行对浦东抗日游击队的巩同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此中,赵朴初先生协助地下党,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功不可没。但赵朴老后来始终没有提起过。

独辟蹊径举行“四八”被难烈士追悼会

国共重庆谈判期问,经中共严正交涉,“皖南事变”中被扣押的原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在1946年3月4日重获自由。4月8日,叶挺携妻子李秀文和一女一子,随同中共代表王若飞、秦邦宪(博古),从重庆乘由美军4名上尉驾驶的C47式飞机回延安。同机返延的还有邓发、教育家黄齐生等7人。该机飞抵山西兴县时正值天空阴雨绵绵,气候恶劣,结果在海拔2000公尺的黑茶山失事,机上17人全部遇难。

噩耗传出,党中央成立治丧委员会,在延安和解放区各地分别隆重悼祭,17日延安举行了三万人的追悼大会,、、刘少奇、、任弼时、董必武、等30多位领导都发表了悼念文章和亲笔题写的挽词、挽联。国统区的重庆、北平都举行了追悼会,社会各界著名人士以及各地青年学生、工人、教师以个人和集体名义悼念文章和挽词,可谓举国哀痛。然而,全国最大城市上海此时却陷入了困境。“四八”飞机失事噩耗传到上海,上海地下党联合社会名流,由宋庆龄、黄炎培、柳亚子、马叙伦、马寅初、陶行知、叶圣陶、郑振铎、赵超构、许广平、雷洁琼以及赵丹、白杨等81人发起组织筹备上海各界的追悼大会。此81位发起人中中国民主促进会就占了20多位,所以也是主要的筹办单位。最初筹备组借了中国科学社的会场,定于4月30日召开“四八”被难烈士追悼会,并向上海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发出了通知。由于当局的阴谋阻挠,对中国科学社施加压力,结果,在临会前两天,中国科学社以“不是学术性会议”为由,拒绝出借会场。仅有两天的时间,再另借会场难以办到,即使借到说不定还会出什么新问题,这样追悼会日期势必一拖再拖,这是当时民情激昂的形势所不允许的。紧急之中,正忙于筹办“少年村”的赵朴初匆匆赶来,思索片刻,他灵机一动,建议以“超度亡灵”名义改在位于戈登路(现江宁路)槟榔路(现安远路)口的玉佛寺举行。筹备组一致同意,并委托赵朴初具体负责联系、布置等筹备事项。两天内日夜不停地布置,届时完满就绪。玉佛寺寺院的四壁挂满了白色的挽联,灵堂设在大雄宝殿的东厅,17位遇难者遗像悬挂在灵堂上,两侧悬着中共中央的挽联:“天下正多难,赖斗争前线,坚持民主驱除反动,不屈不挠,警听凶音丧砥柱”;“党中留永痛,念人民事业,惟将悲苦化成力量,一心一德,誓争胜利慰英灵”。中间悬柳亚子挽“精神不死”横幅。右侧悬宋庆龄所赐挽联;左删悬“中周人民救国会上海分会”所赐挽联。……中国国货公司、上海春雷剧艺社、上海野草出版礼、木刻作家协会、时代日报等单位团体以及工人、学生、市民各方友好所赐挽联哀词及花圈不计其数。赵朴初则以益友社名义题联敬挽,参加布置会场的吴企尧居士也拟了一副挽联,请赵朴初审阅,朴老略予润色后,并出于慈悲爱护,嘱吴用化名书赠。除会场灵堂布置外,赵朴初还在两天内安排印刷了《飞延遇雌诸先生事略》小册子和“英雄们向暴风雨飞去”(郭沫若作词、夏白作曲)歌曲,随同一朵白花在签到处赠予参加追悼会的各位。会场布置、仪式安排,赵朴初设计得庄严肃穆、井井有条。

4月30日九时正,追悼会开始,此时苍天先流下眼泪,细雨,无数

青年男女在哀乐声中肃立着,整个寺院及走廊都站满了人。大会公推马叙伦主祭,王绍鏊宣读祭文,黄炎培、陶行知等致悼词,潘梓年代表中共代表团致词……追悼会在一片要求民主的歌声中结束。

隐藏珍本古籍的“法宝馆”

1937年江南各省沦陷后,江南各地藏书家迫于兵戈扰攘,将所藏珍本古籍纷纷抛向旧书市场,被日寇和汉奸抢购,并流向海外。当时就有机关专事收购我府志、县志及有关史料文献,供侵略者用以研究地理形势、行军路线及资源情报。

郑振铎(1898年生、笔名两谛,燕京大学、甓南大学教授,解放后历任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1958年出访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先生平时以个人之力担负拯救中华文化典籍的重任,曾购获国家宝籍不少。但此刻国难当头,局势紧迫,深感个人财力势单力薄,即联络何炳松、张咏霓、张元济、张凤举4位专家,聚商挽救办法。1940年1月5日,郑振铎发起,5人联名发电报向重庆当局呼吁,要求拨款抢救民族史料及文献古籍。最初,重庆当局表面上虽表示赞成,但称“筹集巨款深感不易”而敷衍。在郑振铎等的力争之下及叶恭绰前辈的支持下,最终还是同意从“中英庚款董事会”(时称“中英文教基金董事会”)拨款抢救收购民族文献,随即成立了“文献保存同志会”。购书方式,除了以尚可公开几所大学名义外,也可以私人名义购书,以防日伪当局怀疑。

自此,郑振铎除了在暨南大学授课外,所有课余时间全身心地投入抢救工作。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郑振铎等为国家抢救、搜购了许多重要文献和珍本图籍,相当于当时国家原藏之数,成绩相当可观。结束购置工作后,即开始编制“善本书目”。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租界”,原在“租界”藏书的地方成了危险区,这让郑振铎焦炙至极。

抗战时期,难民工作是上海社会的热点,慈联会、收容所、佛教净业孤儿教养院都是当时民众皆知的机构,赵朴初在整个难民工作中忘我投入,才干出众,在社会上赢得了很高威望。郑振铎通过叶恭绰找到了赵朴初,两人一见如故,志同道合,赵朴初尊敬地称郑“西谛老师”。针对珍本古籍一事,赵朴初建议:“没有发现问题,鬼子兵决不敢乱闯佛门圣地。不妨尽快把文献古籍转移到我们觉园佛教净业社的法宝馆来,法宝馆本来就是珍藏佛经典籍的书库。”西谛先生高兴极了。赵朴初特别提醒,所来人员必须烧香拜佛,以免被人怀疑,并且西谛先生与他在公众场合尽量少接触,遇事约好室内谈。这样郑振铎很快将尚未编目入账的一批约3800余册珍本转移到了觉园法宝馆。赵朴初还特意安排了一个小青年叫李云章的,帮助开箱搬书做杂务,他原来是佛教净业社养大的孤儿。

抗战胜利后不久,1945年10月上旬,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郑振铎与知友王以中带着在暨南大学毕业的学生吴岩(学名孙家晋,1950年调中央文物局,t955年调上海译文出版社任社长兼党组书记,退休后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十大翻译家之一)和徐微,从赫德路(今常德路)的一个小门进入了觉园,绕过假山重叠、池水一泓、亭阁曲桥的花园,来到佛殿背后一幢僻静的神秘洋楼前。这就是佛教净业社的“法宝馆”。打开那扇积尘甚多的大门,一股特有的闷霉纸味扑鼻而来,成捆的线装古籍从地上一直叠到天花板顶,简直没有插足的余地。几个人开始对这批从日寇虎口中抢救下来的珍本古籍进行整理编目。他们在此尽量少走动,茶水、午饭等赵朴初早已安排妥当,还是那个小青年李云章来负责他们的后勤服务工作。

一年后,形势骤变,内战的爆发使郑振铎意识到,不能让这批古籍落到腐败的手里去,原规定这些古籍整理好应交予当时的南京中央图书馆收藏,于是郑振铎指示放慢整理速度,整理好的古籍也不再运往南京。随之,王、徐两位先后离开,只剩吴岩一人慢慢整理,好在“法宝馆”的藏书地点始终没有对外公开过。

1948年形势更为紧张,郑振铎再次拜托赵朴初协同掩护,赵朴初建议停止整理工作,还是干脆把铁门锁掉。郑振铎随即将铁门锁上,还贴上了自己亲笔写的封条,郑重地把钥匙交给吴岩保管,此后,郑振铎转道香港北上到解放区,参加新政协会议,地下党派了章文彩(即章汉夫同志)直接与吴岩联系,勉励他“人民会感谢你们的”。吴岩的任务是,不时去“法宝馆”看看动静,日复一日,吴岩到觉园坐在湖心亭里,如同一名卫兵准时上岗,坚持监守着“法宝馆”里的珍本“法宝”。直到1949年12月12日,董必武副总理率中央接收工作团到达上海,这批珍本古籍完满地交给了中央政府,终于回到了人民手中。

灵堂挽联篇3

茶童联讽周将军

清代有个姓周的武举人调到长沙做官。这天,他带领随从去天心阁游览,看见几只灰鸽落到天心阁的拱檐上,便挽弓发箭。不想未曾射中,便没精打采地步入阁内,丧气地坐下。有个善察言观色的随员见状,忙上前道:“将军刚才挽弓时,只怪游人喧哗惊飞了鸽子,想将军武略文韬,射鸽不中,何不吟诗咏对?”

周将军想,箭法出丑,来个当众卖文,也好挽回面子!于是想了一会,对众人道:“我有一联,谁对上了,本官赏白银十两!”当即以“鸽阁”为题制联:

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

随员及在场的游客们经过一番推敲后,均觉不易组句。恰好这时阁主的茶童给周将军端茶,开口道:“将军,您这对子没什么难处。”周将军轻蔑地笑道:“你对得上,十两银子便赏你!”

茶童听了,一本正经地诵出下联:

水绿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众人听了纷纷叫好。原来,这“水绿洲”也是长沙一地名,上下联语意与对仗均无可挑剔,周将军没办法,只好将银子赏给茶童本文由收集射鸽不着,失去一只羽箭;耀文卖才,倒送十两银子。周将军一时心中晦气,游兴全无,速命随员打道回衙。

见到夫人,周将军讲述了射鸽及应对赏银之事,不料夫人埋怨道:“这不是在讥讽你嘛!‘洲不行’是取‘周不行’的谐音,亏你堂堂将军竟没听出来,还给赏银,真是笑话!”这番话后被丫环们传出去,周将军便从此得了个“周不行”的绰号。

潘官联压诸才子

清代有个潘姓山东人,调到江南某县当县令,人们习惯性地叫他“潘官”。因“潘”与“判”近音,老百姓又叫他“判官”。

这个县的豪绅势力很大,对每届新上任的县令,他们都要借迎接之机给下马威,使当知县的不敢管他们。这次潘官由山东风尘而来,正式上任这天,豪绅们设宴接风。席

转贴于

间,一文士想试探一下潘县令的火候,恭谨又不无傲慢地以祝酒词向潘官道:

千山千水千才子

出联明显是要压压新官的威风。意思是说,江南山水秀美,人杰地灵,是出人才的地方,你潘官有多大能耐呢,竟来当我们的县令。

殊不知,这位潘官是进士出身,满腹经纶,根本没把这些豪绅文士放在眼里。他环视坐席一周,笑对众人道:

一泰一岱一圣人

灵堂挽联篇4

语文课程内容的交融性、语文学科知识的丰富性以及语文课堂思维的发散性都使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容易“跑题”。语文教师跑题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激情跑题,教师在讲解个人感兴趣或较有体会的知识点时,临时有感而发;另一种是“激趣”跑题,为引发学生兴趣,教师在既定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临时进行的阐述或补充。跑题不同于课前预设的教学拓展,它会使教学实践产生部分位移。为确保课堂教学结构的合理性(形式)和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内容),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不“跑题”为好。

课堂教学结构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清晰流畅的教学结构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作品内涵和教师用意的理解,是确保教学目标有序有效完成的基础。跑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开阔学生视野,活跃课堂气氛,但会使预设的课堂教学结构在实践中发生改变,甚至支离破碎。

曾听一位教师教授《金岳霖先生》,计划结合三处细节描写来看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在分析第二个片段“北京饭店聚餐纪念林徽因”时,教师即兴联系金岳霖倾慕林徽因之事,尽自己所知,详细地向学生介绍了金岳霖、徐志摩、梁思成和林徽因之间的感情纠葛,向学生大谈金岳霖如何在林徽因去世后写挽联、终身不娶等情况,甚至还展示了挽联的内容,要求学生酝酿情绪进行吟诵,表达“极赞欲何词”的悲痛……当时课堂气氛很好,但因为“跑”的内容过多,导致第三个教学片段无法按预设计划完成。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既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依据,又是教学的最终归宿,同时也是衡量、评价教学有效性的标准。课堂教学是否有效,要看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是否达成目标。对自己偏爱或者擅长的内容,教师往往会情不自禁,一不留神就“施施而行,漫漫而游”,使自己所讲的内容与既定的教学目标渐行渐远。如此课堂,教师最终要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就难矣,有时甚至会南辕北辙。

笔者对一堂观摩课《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印象颇深。该课的教学主题是“言为心声,语现其人――烛之武形象分析”,在讲授“临危受命”板块时,师生对烛之武从“辞”到“许”的态度转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分析,课堂上问答呼应,教学流畅,气氛活跃。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逐渐理解了烛之武“舍个人安危、以大局为重”的一面。此时授课教师突然引用《东周列国志》里关于烛之武的描述,说他虽然“口悬河汉,舌摇山岳”,却是个“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的老人,以致进宫时“左右无不含笑”。不仅如此,教师又对烛之武“临危受命”的原因做了说明,说烛之武当时已“年过七十”,却只担任郑国的“圉正”(弼马温而已),且“三世不迁官”。为了能让他出使,佚之狐建议郑伯“加礼而遣之”。于是郑伯许诺烛之武“将与子共国”“封子亚卿”,最后烛之武才“受命而出”。如此一“补充”,故事内容是丰富了,可是学生对烛之武形象的认识却模糊了:烛之武到底是爱国志士还是趋利小人?虽然教师后来说明不同的史书对同一人物的记录会有不同的侧重和情感偏向,但也难以弥补当时学生对人物形象没能清晰把握的缺憾。

学生需要激情的教师,但不需要冲动的课堂;课堂需要调节气氛的延伸,但不需要旁逸斜出的跑题。扎实、有效才是好课的基本,随意、不加斟酌的跑题往往会破坏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更是课堂效果与教学目标貌合神离甚至分道扬镳的起始点。

语文课堂教学还是不“跑题”为好。

灵堂挽联篇5

那么怎样才算“活”呢?教师首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了解他们学习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根据课文内容以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只有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一、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

语文学科是“交际工具,文化载体”,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向我们显示着全新的信息,只有抓住语文学科的丰富性和生动性这一特点才有可能将语文课讲“活”。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指导学生进一步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发展智力、个性和特长。其次,在教学内容上,教师不但要把语文学科的语言视为语法理论上的“语言”,而且还要将其视为语言交际中的“言语”,要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恰当地表达国语,要使他们能够掌握适应种种目的场合的说话方法和使用语言要领;第三,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教师要努力摆脱教学的模式化和教学方法的单一化。

二、灵活使用教材,激活课堂

教材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性才得以充分发挥。教师丰富的表情动作、富有感情的语言、积极良好的情绪,驾驭课堂的轻松自如,点拨知识的深入浅出,都可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好学、反应敏捷、思维活跃,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殿堂中流连忘返。

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时,济南铁路局第二中学的魏凤传老师是这样设计导语的:

“同学们,苏轼有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烟雨蒙蒙,远山近水,尽在画中,漫步湖边,荡舟湖上,令人如在画中游。而到了夏天,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景色最美: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同学们知道哪儿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吗?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泉城’济南。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先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

教师引古博今,讲得生动活泼,热烈精彩,妙趣横生,学生听得神思飞越,如痴如醉,欲罢不能,那么课堂上出现的将是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活泼热烈的教学场景。

三、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歌曲、图片等,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记一两纺车》时,可以设计以下导语:同学们,我们首先来听一首歌(播放《南泥湾》)。这首歌唱的是1942年延安大生产运动,歌颂三五九旅战士“又战斗又生产”,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建成“遍地是庄稼,到处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的英雄事迹。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开展大生产运动呢?那时是抗战最艰苦的岁月,反动派发动高潮,配合日寇重重封锁陕宁边区,想困死我们。当时边区经济极端困难:没衣穿,没鞋穿,甚至没饭吃。为了战胜困难,彻底粉碎敌人的阴谋,号召大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边区军民热烈响应,开荒种地,纺线织布。结果我们不但吃得饱,穿得暖,而且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接着用幻灯放映纺车图片)

我们的对象是十三四岁的少年,讲的是与学生思想、心理距离较大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很容易搞成枯燥乏味的空洞的说教,学生听得恹恹欲睡,更不用提课堂效果了。

借助现代化手段可以使课文的背景介绍变得生动形象。教师应尽力为学生的学习设置良好的学习情境,打破思维混沌的状态。听歌曲、放映幻灯能收起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强化优美的学习气氛。是千百万劳动人民的母亲,为文章结尾部分“升华”主题埋下伏笔。这样一个开场白,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沉浸在对“我的母亲”的深切怀念之中,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另外,教学中教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带着鲜明的感彩,学生置身于情感氛围中,不自觉地就会受到熏陶和感染。如讲“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时,教师加以手臂舒缓起伏动作和远视的眼神,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中,使之意会到草原的无边无垠。总之,教学一种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巧妙的使用好,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是大有益处的,往往能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充分发挥语言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活”的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语言艺术,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一要规范,教师要用普通话,切忌将方言、土语、口头禅带进课堂;二,要有科学性,教师对问题的分析和认识要完整、严密,对所教内容要准确无误,切忌含糊其辞;三,要富有美感,语文教师要适当选词,善于修辞,巧妙组合,口若悬河,出口成章;四,要抑扬顿挫,讲到哀痛处要用慢速降调,讲到激愤处要用快速升调,讲到一般叙述处则用中速平调。例如在设计《回忆我的母亲》一课的导入时,可以用以下导语:

[沉痛的语调]同学们,1944年2月25日,同志的母亲钟老夫人不幸去世。4月10日,延安各界举行公祭,挽联很多,党中央、、都写了挽联,其中党中央的这幅挽联是:“八路公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上联歌颂同志的丰功伟绩;下联是对钟老夫人勤劳一生的崇高评价,也表明伟大的共产党与亿万人民的母亲的血肉联系和鱼水之情。在这次公祭之前,同志已经深情地写下了《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感人肺腑的叙事散文。

灵堂挽联篇6

救赎3我们不能待毙,我们需要救赎,而且我们不能再奢求那些神灵了。视线转到了土家,但见无数的白绫恶魂般伏在这座大宅子上。土老爷走了。到底是大户家族,葬礼真可谓是壮观之极了。单是厅堂之中做法念咒之士不下百人,缟素之辈则在这偌大的宅子里形成了一股雪白的叹息。这叹息声中凝固着土家千年的基业亦诅咒了土家之内的败俗分子,当然也有作为告慰土老爷子的哀伤。可是那一句句只是无声的挑战,而厅中的土老爷子,似乎也在参与,故而露的凶煞煞、带有呆滞木纳的表情,那是愤怒与无奈。死者如此,何况生人。文爷拄着罗汉竹手杖,挪到土家门口,望着门口的挽联:“愿千载基业,百世流芳,正气浩浩然;痛古稀乾坤,默然仙逝,其痛了了乎”凄清的小巷,腾出一缕缕淡蓝的烟……很快,暮色降临了,凉风吹动小树林,叶片沙沙地响着,西边的天际残留着一片火烧云,那是对夜空的挑战。夜色浑浊,孤单咆哮。空心的梧桐树,还保留着多年以前的那片空间。夜色深沉,人去厅空。哀伤的猫头鹰缓缓地降到了灵柩上,黑色的叹息弥漫着整个土家。残月带起凄清的寒夜,冷风骤起,文爷索性坐在了地上,望着土家这座深色的宅子,大口地抽起旱烟,默默地等待着……但是都不知道文爷在等什么。第二天,文家的小庭院里也挂起了白凄凄的绫子,破败的宅门两侧贴着挽联:“泣血蝇虫笑苍天;孤帆远景锁白练”这是文爷生前为自己写的的挽联。灵堂布置也很简单,破旧的小屋子里放着一副杉木寿材,那侧头的朱红字褪成了浅红,五个所谓的法师在那里吹吹打打,念念有词,厅下分别跪列着:文宇、文华、文豪;厅侧站着许多嘉宾,有文家的亲友、街坊。此时的文爷,只能静静地躺在那个狭小的空间了。坟场上,飘起了漫天的冥币,文爷和土老爷是同一天下葬的。文爷本来就是文家唯一的支柱,文爷一死,文家算是彻底的完蛋了。当然,说到土家就更是让人心寒了。土老爷一死,土家那丰厚的家产定然不会让土家人安静的。土老爷死后一个月,土大少爷死了,死因却不是很明了。有人说是染了恶疾,不治身亡;又有一说法说是无法忍受父亲的逝去;当然还有更加令人心寒、令人发指的说法。就这样,又过了两年。文爷死后的第三年,土家二少爷入狱了,罪状是杀害亲兄弟,而这次掌案的恰好是文宇。似乎与当年土老爷和文爷的情景一样,但那永远不会是一样的。一个月后,土二少爷被枪决了。而后,再也没有土家的消息了。文家的情况也不大景气,文豪在四人帮最猖狂的那几年加入了革命,最后死在了林彪的手里;文华,对中国彻底的绝望,移居国外了;文宇依旧在政界打拼;文家其他的人也都不知去向了。尾音走不尽的山峦和起伏,河流和草原,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接连在原是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在忧郁的森林里有无数埋藏的年代。它们静静地和我拥抱:说不尽的故事是说不尽的灾难,沉默的是爱情,是在天空飞翔的鹰群,是干枯的眼睛期待着泉涌的热泪,当不移的灰色的行列在遥远的天际爬行;我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我要以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骡子车,我要以槽子船,漫山的野花,阴雨的天气,我要以一切拥抱你,你,我到处看见的人民呵,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一个农夫,他粗糙的身躯移动在田野中,他是一个女人的孩子,许多孩子的父亲,多少朝代在他的身边升起又降落了而把希望和失望压在他身上,而他永远无言地跟在犁后旋转,翻起同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祖先的,是同样的受难的形象凝固在路旁。在大路上多少次愉快的歌声流过去了,多少次跟来的是临到他的忧患;在大路上人们演说,叫嚣,欢快,然而他没有,他只放下了古代的锄头,再一次相信名词,溶进了大众的爱,坚定地,他看着自己溶进死亡里,而这样的路是无限的悠长的而他是不能够流泪的,他没有流泪,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在群山的包围里,在蔚蓝的天空下,在春天和秋天经过他家园的时候,在幽深的谷里隐着最含蓄的悲哀:一个老妇期待着孩子,许多孩子期待着饥饿,而又在饥饿里忍耐,在路旁仍是那聚集着黑暗的茅屋,一样的是不可知的恐惧,一样的是大自然中那侵蚀着生活的泥土,而他走去了从不回头诅咒。为了他我要拥抱每一个人,为了他我失去了拥抱的安慰,因为他,我们是不能给以幸福的,痛哭吧,让我们在他的身上痛哭吧,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一样的是这悠久的年代的风,一样的是从这倾圮的屋檐下散开的无尽的呻吟和寒冷,它歌唱在一片枯槁的树顶上,它吹过了荒芜的沼泽,芦苇和虫鸣,一样的是这飞过的乌鸦的声音。当我走过,站在路上踟蹰,我踟蹰着为了多年耻辱的历史仍在这广大的山河中等待,等待着,我们无言的痛苦是太多了,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灵堂挽联篇7

爱迪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学习音乐。因此,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就尤其重要了。课堂导入要力求新颖多样,富有诱导性和情感投入,实际教学中灵活选择,恰当导入,就会给整堂课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平淡乏味的课堂导入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产生厌学情绪。导入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不管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进行设计。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方式:

一、故事导入,启发心智

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利用故事导入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最佳的方法。讲一些精而短的故事,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如在教授《大鹿》这首歌曲时,我就对他们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这天清晨,有一只小兔吃完早饭正在树林里散步呢。突然远处出现了一只大灰狼,小兔连忙撒腿就跑。不远处是大鹿的家,大鹿正打开窗户享受着清晨的新鲜空气,小兔就连忙向大鹿求救:“鹿呀鹿呀快开门,林中老狼追来了。”大鹿也很热心地请小兔进门:“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接着大鹿和小兔就在一起挽起手跳起了快乐的舞蹈,大灰狼知道没有办法抓住小兔了,就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通过这样的故事情节,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歌曲的欲望,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歌词、记住歌词,一举两得。

二、谜语导入,激发想象

猜谜语也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孩子不仅好动,而且好奇。以此为契机,在教授某些歌曲时,我运用谜语引导学生积极的动脑思考,在寻求谜底中愉悦性情、激感。在教授《钟》一课中,我用生动的语言讲了一个谜面: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他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从他们闪闪发亮的眼睛里,我看到了思维的火花,产生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导入,激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种类不断丰富。它替代了传统教学录音机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教学情景,让教学形象变得更形象,更生动。要想使先进的教学手段更好地运用并服务于教学,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掌握操作相关技能与使用方法,还应该掌握或初步掌握一些音乐软件的使用和音乐课件制作的常识。教师在选择使用录音带、光盘、电脑软件时,应该精心挑选,细心操作,将最优质的声音效果与完美的画面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美妙、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例如我在教《大树妈妈》一课导入新课时,伴随着《大树妈妈》音乐的响起,在投影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大树妈妈的一个手臂像摇篮一样,轻轻地摇着沉睡的小鸟。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大树妈妈对小鸟的爱,从而联想到妈妈对自己的爱,思绪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从而顺利地将学生带入了《大树妈妈》一课的意境,在新课开始就为深情的唱好这首歌曲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

四、情境导入,引起共鸣

这种方法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地进入主题。它的特点是:形象、直观、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情境导入法是一种非常能引人入胜的方法。比如:在学习《过新年》一课时,我通过在中国传统的春节中常见形式,在教室里挂上了红灯笼、中国结,贴起了对联等,通过创设这种与课题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感官的刺激,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的教学,并调动起了学生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随后我及时地抛出课题,引入新课。当然并不是每节课都能成功运用情境导入法的,要视教学内容而论。

五、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音乐学习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游戏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教授《钻山洞》一课中,我设计了游戏“钻山洞”,两个同学充当山洞,一组同学充当火车,伴随着《钻山洞》的音乐,这列火车要跟上音乐有节奏地钻过山洞,等到音乐停止的时候,还在山洞里的同学就要表演节目,并且要与充当山洞的同学交换。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在一遍又一遍的听赏过程中,熟悉了歌曲旋律,达到了教学目的。

音乐课堂应该是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天地,是学生流连忘返的美的乐园,是最充满魅力的地方。就像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凡是我们在那里看得见,按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那就是美的。”导之有法,导无定法,让我们共同努力,积极开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引领学生走进音乐殿堂,体验生活、感悟精神、激发力量,点燃每个孩子生命中的激情。

灵堂挽联篇8

1.宣布某某某同志追悼会开始[接着宣读治丧委员会名单,宣布前来参加追悼会的党政领导干部职务、姓名,宣布有哪些人员参加追悼会和送了花圈。

2.鸣炮

3.向某某某同志遗像致敬,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4.向某某某同志默哀,奏哀乐,默哀毕

5.请某某同志致悼词! (可介绍其职务或身份)请某某某同志生前好友代表某某同志讲话!

7.宣读唁信、唁电!

8.请某某某同志亲属代表讲话!

9.向某某某同志遗体告别

在召开追悼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布置灵堂要本着节原则,从简办理

二是参加追悼会的人员要怀着沉痛的心情

三是放鞭炮要在灵堂外边放,不要引起火灾。

四是悼词要—先写致同时照念,抑制服伤。

五是逝世者生前友好的讲话要短精悍。

六是对唁信、唁电不要每篇都读,可说明收到篇数。

七亲属代表讲话,也要先写出底稿,主要讲逝世者生前的功绩,对领导、群众、亲.友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示感谢,并表明要承遗志,化悲痛为力量,搞好工作和学习,报答领导和亲友的。

八是向遗体告别时,由主持人带头大家跟着从右至左行动暇望着遗体,到友转向逝世者亲人握手安慰。

上一篇:英语短剧剧本范文 下一篇:泼水节的习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