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头盔范文

时间:2023-12-07 11:52:09

带头盔

带头盔篇1

2、电动车自行车,行车规则请参照:

电动自行车上不得载人,电动自行车须戴头盔;

必须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没有非机动车道,就在道路右侧行驶;

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0公里;

驾驶人必须年满16周岁;

横过机动车道,应当下车推行,有人行横道或者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从人行横道或者行人过街设施通过。

禁止电动自行车在市区禁鸣道路及其环线区域范围内鸣喇叭。

不按规定行使,交警可处以警告或20元罚款。

带头盔篇2

关键词:头盔式;消防用红外热像仪;设计

消防用红外热像仪具有将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能量转换成可分辨图像信号的功能,而被广泛用于火情侦查、被困人员搜救、泄漏位置确定、火场清理、火灾调查等消防作业,是一项重要的灭火救援实战装备。消防用红外热像仪按佩戴使用方式可分为手持式和头盔式(头戴式)。头盔式消防用红外热像仪(以下简称头盔式热像仪)解放消防员双手,有利于单兵战斗力的充分发挥,符合消防单兵装备“轻便化、集成化”发展趋势,得到消防部队认可,配备使用力度逐步加大。作者团队研制了一款新型头盔式热像仪,文章将就新型头盔式热像仪的技术指标设计和整体结构设计与读者交流探讨。

1 现状与不足

头盔式热像仪通常是指以消防头盔为载体,将红外热像仪与之集成整合的一种红外热像仪。我国消防部队配备使用的头盔式热像仪种类较多,国产产品和进口产品兼有。调研了解到,实战中头盔式热像仪携带便利、使用方便,但也存在不少需要进一步改进之处,主要包括:(1)灾害现场的高温和水易导致电子设备损坏,耐高温、防水两项性能须进一步提高;(2)重量较重,消防员头颈部易疲劳甚至损伤,须进一步减轻重量;(3)微型显示器作为目镜在实战中使用效果不佳,目镜的显示方式和结构急需改进。

2 总体设计原则

为更加符合实战需要,进一步提高使用效能,新型头盔式热像仪按照以下三原则展开设计:(1)参标原则。GA/T 635《消防用红外热像仪》标准对消防用红外热像仪性能指标及试验方法有明确规定,头盔式热像仪属消防用红外热像仪范畴,其设计性能指标应不低于GA/T 635标准。(2)舒适原则。头颈部是消防员相对脆弱的身体部位,头盔式热像仪要兼顾功能性和舒适性,减小体积、减轻重量、保持重心相对平衡。(3)头盔无损伤原则。消防头盔是消防员进入灾害现场必备的头部个人防护装备,头盔损伤意味着防护性能降低。

3 主要技术指标设定

新型头盔式热像仪按照总体设计三原则,以GA635标准为基础,并结合部队实战要求,确定了其主要技术指标参数。主要技术指标包括:采样帧速率、探测器类型、工作波段、重量、空间分辨力、噪声等效温差(NETD)、测温范围、温度测量允许误差、温度漂移、连续稳定工作时间、特定环境温度持续工作时间、抗跌落性能、外壳防水等13项。除“重量”指标外,其余12项技术指标参数均参照GA635标准设定。对重量而言,现有手持式消防用红外热像仪重量大都在3kg左右,头盔式热像仪大都在2kg左右,消防部队普遍反映现有头盔式热像仪重,长时间佩戴头颈部易疲劳。因此,作为新型头盔式热像仪的设计亮点,也是技术攻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将新型头盔式热像仪的“重量”指标设定为“不大于1.5kg”,高于GA635标准规定的“不大于3kg”。

4 整体结构设计

新型头盔式热像仪主要由主机、目镜、连接固定装置、电池和头盔共五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中,红外热像仪主机是核心部分,包括机芯组件、镜头组件等;连接固定装置是用于将红外热像仪主机与头盔相连的机构;头盔用于承载红外热像仪。研究发现,提高头盔式热像仪佩戴舒适性除了减轻重量外,头部负载重心平衡也十分关键。为此设计了三种结构进行比较:

4.1 一体式结构

一体式结构将机芯、目镜、电池等做成一个整体,再由连接固定装置固定在消防头盔上。使用时,将主机整体下翻至眼前方。如图1所示。

一体式结构的特点是:(1)结构简单,没有复杂的连接机构,易于操作,可靠性高;(2)可借鉴手持式红外热像仪的结构进行整体防护,实现整机的耐高温、防水、抗跌落等性能的技术难度相对较小,当前国内外军队、消防等行业头盔式热像仪大多采用此种结构。

该设计不足之处在于:体积大、重量重,固定在帽檐上不利于头盔重心平衡,容易导致头盔前倾,增加消防员负担。

4.2 目镜独立式结构

该设计是将目镜分离出来,主机和目镜分别由连接固定装置固定在消防头盔的不同位置。使用时,只需将目镜翻转即可,主机不需翻转,如图2所示。其特点是:(1)重量分布较均衡,有利于稳定头盔的重心;(2)使用时仅需翻转目镜,翻转部分体体积小,操作更方便且不易发生磕碰。

不足之处在于:部件、连接件增多,实现耐高温、防水、抗跌落等性能的技术难度较大。

4.3 三分式结构

在目镜独立式结构基础上,再将电源分离出来。该结构中,电源不再固定在头盔上而是挂在消防腰带上,进一步减轻了重量,主机和目镜的重量更加接近,重心也更加平衡。

经综合分析比较,三分式结构在减轻重量和平衡重心两个方面更有优势,故选定三分式结构作为新型头盔式热像仪的整体结构方案。此外通过试验对比发现,消防员佩戴空气呼吸器作业时,空呼器面罩会导致消防员眼睛无法贴近微显示器,图像效果大打折扣,故选用3.5寸液晶屏作为新型头盔式热像仪的目镜。以此为基础,完成了新型头盔式热像仪的结构设计,如图3所示。

图3 新型头盔式热像仪设计图

新型头盔式热像仪的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主机和目镜分别固定在消防头盔左右两侧,有利于均衡分布重量,稳定头盔重心;(2)电池挂在消防腰带上,减轻头部负荷;(3)为便于调整观察角度,主机可在±15°内俯仰调节,如图4所示;(4)目镜位置可调,不使用时可放置在头盔顶上,战时再放下,携带更方便;(5)颜色采用黄色、银色和黑色,整体效果协调美观。

5 测试与结论

为检验设计合理性及产品性能,对生产加工出的新型头盔式热像仪实用产品(如图4所示)开展了一系列严格测试。新型头盔式热像仪的测试结果全部达到设计指标要求,已于2013年通过了国家消防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验,截止到文章刊发为止,是当前国内外头盔式热像仪产品中唯一符合GA635标准要求并取得检验证书的产品,目前已配备消防部队使用,得到官兵认可。综上所述,新型头盔式热像仪的指标设计是科学的,基于三分式的结构设计是合理的。

参考文献

[1]贺宜亮.发展国产红外热像仪的挑战与机遇[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6,35(Z5).

[2]吴诚,苏君红,潘顺臣.非致冷红外焦平面技术述评(上)[J].红外技术,1999,21(1):6-9.

[3]张晓青,王丽敏.基于红外探测技术的器材在消防领域中的应用[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年(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8.

带头盔篇3

1975年的一天,沈阳冶炼厂的一个油罐发生了爆炸,裂开了一个1米多长的口子。

时任沈阳公安消防支队和平中队指导员的赵国运作为增援队伍赶到现场后,冲在队伍最前。就在这时,火情突变,油罐又一次发生了爆炸,罐顶被掀开。

赵国运被巨大的气浪推倒了。

“当时‘呼’的一下子,就看见火奔着脸来了。”赵国运回忆道。幸好,他所在的中队就在这一年换装了带有防护面罩的新型头盔。

浓烟过后,赵国运站了起来,他的脸被灼伤,眉毛也被烧掉,但并无大碍。

头盔上配置的防护面罩已经被高温炙烤变形,却替他挡住了热浪的炙烤。“现在想想,没有面罩,当时真就毁容了。”已是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高级工程师的赵国运记忆深刻。

“国盔”自强路

在清朝的上海,虽然经济比较繁荣,但在消防方面,仍和别的城市一样,依靠衙役、兵丁来扑救火灾。当时兵丁所戴的竹制头盔,也就成为我国消防头盔的始祖,被民间消防组织广泛仿用。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消防体制也随着坚船利炮一起来到了上海。面对火灾的威胁,各洋行纷纷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消防器材和装备,来建立和装备自己的队伍。就是在这个时期,铜质头盔分别从英国和法国引入上海,装备租界的消防队。

上世纪50年代,我国的消防头盔终于告别了金属材质,这种被称作“原用型”的消防头盔,采用玻璃钢帽壳,外形沿用了部队的钢盔形式,由六片三块人造革缝制成帽托,用铆钉和帽壳铆合。

赵国运介绍说:“当时的头盔,墨绿色,挺结实也挺沉,敲起来梆梆响。”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我国又对这种头盔进行了改进,配有有机玻璃面罩和披肩,降低了大火带来的辐射热以及火苗给消防员面部造成的伤害。

1984年11月,一种新型的消防头盔被研制出来,它结构设计合理,重量轻、防穿刺、耐冲击、防辐射热、防水、防风沙、防腐蚀。有的帽壳上还贴有荧光识别标志,便于消防员在黑暗环境中或夜间互相寻找和联络。

现在的消防头盔,由帽壳、佩戴装置、面罩、披肩和下颏带等主要部件组成,不但要保护头顶、保护头侧,强度要高,抗冲击性能要好,还要轻巧透气。用材多以玻璃钢为主,比较注重色泽的鲜艳。有的还附加装饰品,如队徽、队员号码等,甚至加设发光元件。有的还在耳朵位置上加设传声元件或透气装置等。

头盔的颜色有说道:不用看警衔,就能分清战斗员和指挥员,当然,各地情况不一。以沈阳消防为例,在应用F1头盔的几年里,战斗员为红盔,而指挥员为白色头盔。

当然,这些都是外在,而2004年的消防员头盔标准出台后,对防护性有了更明确的要求。

美国则采用玻璃钢制造消防头盔,造价低、轻便、有多种颜色。美国消防队以白色为头盔主体颜色,帽徽为红色或黄色,识别效果很好。有趣的是,国外的消防犬进入火场时也头戴头盔,以确保安全或加以识别。

头盔上那道深深的划痕

2008年9月29日,沈阳市区西北方向一座仓库燃起了大火。烟雾弥漫中,沈阳公安消防支队启工中队的中队长张继春和战友架起梯子爬上房顶准备破拆。

刚到屋顶,一声巨响传来——仓库发生了轰燃,巨大的气浪一下子将他们从7米多高的房顶上推了下来。

张继春下意识地打算抓住些什么,但手没拉住梯子,雨搭也没挡住身体。嘭的一声,他摔在了地上,着地的部位除了手,还有头。

袭来的眩晕,让张继春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也不知道都什么地方受了伤”,但他发现自己的意识依然很清醒,“估计可能没大事儿”。

这次意外虽然让他落下了颈椎挫伤的病根,但还算有惊无险,事后张继春发现,自己消防头盔的面罩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划痕。

他的头盔为他挡下了致命的伤害。

关于这个头盔的另外一个故事是:即便把几个相同型号相同颜色的头盔放在一起,张继春也能够一下子把它找出来。从2005年至今,这部头盔陪着他经历了皇朝万鑫、东北家电、767库等多次大型任务,和他一起屡立战功,头盔的颜色也由白色硬生生的烤成了黄色。 盔犹如此,那么血肉之躯呢?

上世纪90年代末,一种不加护目镜的消防头盔,装备到了沈阳消防。

“当时我们开玩笑的时候说,就像军用钢盔刷了一层白油漆,加上消防俩字。”沈阳市公安消防支队搜救犬中队指导员王作生说。

的确,别说护目镜,耳朵以下连防护都没有,难道是偷工减料?

当然不是。

虽然直到2008年,《消防法》才正式确定消防部队承担抢险救援的任务,但在当时,取钥匙一类的小事儿,包括车祸救援在内,消防部队也已经开始出警。但由于之前的头盔太大太重,而这类救援任务又一般不必进入火场,一些避火的设计无用武之地,于是,这种更轻便一些的救援头盔应运而生,也渐渐成为了消防队的标配。

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王作生和他所在的搜救犬中队,佩戴的就是这种头盔。

由于救援工作不需要进入火场,所以在设计上,“耳朵以下不需要防护”,但这种头盔有时也会专门配置一个耳包来护住耳朵。

而在2013年,同样有一种新的F2救援头盔戴上了沈阳消防员的头顶,红色,最显眼的是穿戴整齐后,一对大大的护目镜。

“在救援中,无论是钢筋速断器还是无齿锯这类的设备,使用时都会不可避免地溅起一些碎屑,如果没有护目镜,崩伤眼睛的几率非常大。”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指挥中心参谋闫力纲解释说,他之前曾是本溪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中队的一员。

专职救援任务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头盔外侧上方就有着一对硕大的护目镜,使用时,直接拉下来就好了。

宇航员、牛仔帽、未来战士

2005年,沈阳的消防队员们换了一身新“行头”,其中最惹眼的要算是来自法国的F1头盔,拉下面罩后,活脱脱一副宇航员模样,那叫一个酷。

当然,光靠外表也不成,它的“内涵”也相当丰富:头骨发射式通讯系统,具有高发射信号、高清晰音质,不受外界杂音干扰的性能,能跟100多种对讲机配套使用。

2013年,又一种带有帽檐设计的美制F3头盔戴在了沈阳消防员的头上。看过去,第一感觉就好像美国西部片中的牛仔帽,但不同的是,“捂”得更严实了。

“F1头盔的披肩偏短,对颈部的防护不是特别严密;F3头盔的体积更大,有帽檐,而且披肩要长一些。”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战训处处长柴[山][昆]皓说。

与F1头盔另外的一个区别是,F3头盔更宽了。“和欧美人比,亚洲人的头部更宽,所以这个头盔更多考虑了亚洲人的生理特征。”柴[山][昆]皓补充道。

显然,人体工学也加入了消防头盔的设计中。不光看着漂亮戴着舒服,这种头盔还具备帽壳自动分离设计,可帮助消防员在头盔被卡,下颏带勒住颈部的意外情况下,顺利地安全脱离。

以前进火场救援,消防员手上不但要拿水带,通话时还要拿对讲器,找人的时候得掏出强光手电,必要的时候还得把热成像仪拿在手里搜寻失踪者,恨不能有三头六臂。现在这些功能全被集成到头盔上,消防员不用再担心手不够用了,作战时也更加安全。

有人肯定问了,这么多功能的头盔,重量不轻吧。的确不轻。所以,减少重量就是头盔设计的下一步方向。一位以色列设计师设计了一款概念头盔,它可以让消防队员在浓烟密布的火场中保持清晰的视野并且及时、顺利的完成营救任务。戴上它,很像科幻电影中的未来战士。

带头盔篇4

所有伟大的发明都来自于对生命的坚强信念。自1997年起,瑞典神经外科专家汉斯·豪斯特就开始对安全头盔的结构发生了兴趣。经过五年对颅骨和头盔的全方位研究,他意识到头盔在保护大脑,防止脑震荡方面还远远不够。根据临床经验,头盔在某些方面的所谓保护会为佩戴者带来一系列不可知的后果。汉斯因此联系了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彼得·哈丁,共同进行研究,以人体工学的方式为大脑提供额外的保护。

传统头盔的设计和测试通常是针对垂直压力和冲击力进行。这就包含了一个理想的假设,大部分致命伤害的冲击都来自于垂直撞击。而人们在运动中收到冲击通常并不会来自正上方。有角度受力造成的旋转会对大脑会带来更大的损伤。经过不断研究和改进,汉斯和彼得对实际发生的危险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比对,用摩擦层的设计模仿脑脊液的作用,为特殊环境提供额外的保护。他们使用电脑辅助设计制作了FE设计模型。研究人员根据FE设计模型经测试和模拟分析后的数据进行改进和修正,设计了SLA模型。最终通过SLA模型和最先进的模具设备制作了FE模型。针对该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后的数据分析,设计师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最终推出了新一代全方位安全盔。新设计的头盔采用全方位抗冲击系统,不仅能轻松应付正面撞击带来的危险,也为各种复杂情况带来的危险也做出了充分保证。新系统的设计是模仿人体脑脊液通过降低摩擦保护大脑的方式设计,分为外壳、内胆和摩擦层三部分。当头盔受到来自倾斜方向的冲击力后可以利用低摩擦原理吸收冲击力带来的能量,通过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和头盔的特殊设计最大程度降低脑震荡的风险。

该项设计具有专利保护。经由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和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共同测试,新的头盔系统设计可以大大降低脑震荡的风险。两位创始按照新系统的名字注册了新公司MIPS。

新系统由POC登山系列开始,目前已经在滑雪、自行车和马术等项目上进行了市场化。每个不同专业项目产品的问世都广受好评,频获大奖。在自行车头盔中,POC在滑雪头盔上的全方位安全盔则获得了美国专利,并凭借黄色MIPS标志获得红点设计大奖。除了赫赫有名的POC,该系统同时也被应由于Sweet Protection、TSG和Lazer Sport等厂商的产品中。在马术护具的设计中,Back on Track凭借新系统的应用为新产品锦上添花。RED滑雪头盔也在使用新设计后有所突破,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护。Burton在去年与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将新系统纳入产品规划。厂商同时积极与美国冰球联盟、美国橄榄球联盟等联赛商谈相关合作事宜中。目前,公司正在为改写头盔产品的新标准做不懈努力。其中2012年上市的新产品包括:

Sweet Protection自行车头盔

Sweet Protection公司于1988年成立,创始人是热爱滑板的大学生。虽然创始人最初的产品设计以滑板为目标,但由于至1989年为止,挪威政府都将滑板运动列为危险运动,所以产品并没有多少销路。直至2000年公司正式注册,公司的另一位创始人将产品重点放在护具头盔上,公司的情况因此迎来了一个转折和飞跃。2003年,公司产品首次在ISPO展会亮相就获得最佳新品牌奖。由于公司产品注重实用,始终受到青年一代的欢迎。2012年,Sweet Protection与MIPS合作,根据全方位抗冲击系统设计四种不同的自行车头盔面市。

Scott滑雪安全盔

Scott公司成立于1958年,是历史悠久的滑雪品牌。公司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视,曾是第一个使用铝合金制作滑雪杖的品牌。Scott一直是使用新技术的先锋,多次突破传统,为滑雪产品带来勃勃生机。公司不仅在滑雪领域,在自行车、赛车、跑步等领域均有强势产品,是运动用品的领军企业。本季根据新技术设计的Chase和Rove已于九月面市。

TSG滑雪安全盔

TSG公司1988年成立于德国,不仅产品设计深受用户喜爱,也是护具行业的领军企业,在滑雪、滑板、自行车、滑水、登山等领域具有产品线。前沿的技术和精良的制作不仅成就了品牌,也让公司成为护具标准方面的专家,领导了相关欧洲标准的起草。同时,公司也是首个通过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严格认证的安全护具品牌。TSG公司的FlexTech技术与MIPS的全方位抗冲击系统可谓是强强联合。作为世界最具竞争力的安全护具制造商,TSG与MIPS联合推出了新产品Kraken+,该产品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最舒适,也是最灵活的安全头盔。头盔已经于今年春季对外,并于冬季前在ISOP展会上进行展示并正式销售。

图6:TSG滑雪安全盔

Burton R.E.D. HI-FI MIPS滑雪安全盔

带头盔篇5

网红矫正头盔或影响婴儿发育

近日,一种矫正婴儿头型的头盔走红,声称能让孩子“扁头”变“圆头”。医生介绍,婴儿在6个月之内头围长得非常快,这类头盔或影响头围发育,随着头围增长,头型会自然修正。

医生提醒:若孩子头围增长过快,或存在异常,才需到医院矫正。

头型矫正都是通过专业正规的医疗手段来矫正。很多不正规的矫正机构也在给家长制造焦虑,说什么不矫正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家长一着急就被忽悠了。我妈妈说刚出生的婴儿头颅没有定型,完全可以用手慢慢撸好,都不用带这个。

头型也和睡觉姿势方向有关。要经常换方向睡。要上上下下,左左右右,调整睡姿。不然容易扁头。

定型枕定型头盔有用吗

什么定型枕、定型头盔千万别给孩子用!头盔影响头型发育,所谓的定型枕,不仅容易让宝宝睡出很难看的大平头,而且可能会引起窒息。

小宝宝头型不对称很正常哈,2个月大的宝宝,75%都有偏头,睡得非常正的才是极少数。

为人父母绝大多数还是希望给自己的孩子最好的。所以哪怕一个小细节,都怕错过了,让孩子错失一个变完美的机会。这种网红矫正头盔正是抓住了父母这种爱孩子心切的心理。就如很多父母怕孩子鼻子不挺,孩子还在婴儿时就老去捏,怕孩子嘴巴长不好看,就在孩子睡觉时干预孩子的嘴巴张合……

只能说,父母的心是好的。不过,真的太盲目跟风了。这不仅仅不能给孩子带来好的变化,很可能还会适得其反,最后妨碍孩子的发育。

比如常常看到一些平台下面一些父母的奇怪言论,那只要稍微带点常识都知道是不科学的,可是架不住一堆人跟风。

为人父母,还是要多学点知识,那样对自己,对孩子都是好的。

带头盔篇6

骑士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之前。大约在11世纪中期,一批意大利阿马尔菲商人来到圣城耶路撒冷,向当时统治此地的法蒂玛王朝哈里发提出申请,希望建设一个意大利会馆。慷慨的哈里发将城内基督徒聚集区的一小块土地交给他们支配,而该区域正好邻近圣墓教堂和圣母玛利亚修道院。随后,意大利人重建了之前被战火摧毁的医院,并建立了另一所女子医院。在第一次前,一位本笃会的欧洲修士来到了耶路撒冷,他就是传奇人物――“被祝福的”杰拉尔德。他被医院的救死扶伤善举感动,打消了返回欧洲的计划,留在耶路撒冷并投入医院工作,最终成为男子医院的院长。他德高望重,乐善好施,积极救助基督教朝圣者,也医治穆斯林患者。

随着耶路撒冷被十字军攻克,杰拉尔德和他的医院受到了十字军战士的敬仰,声望日隆,于是杰拉尔德和几位修士脱离了原来的本笃会,建立自己的慈善组织,要求修士“安贫、禁欲、听命”,打造一支纪律严明的慈善、医疗和修道组织,并最终得到了教皇的官方册封。由于十字军控制的圣地并不太平,在保护欧洲朝圣者的过程中,医院自然而然地发展出了自己的军事组织――医院骑士团。1120年,杰拉尔德逝世后,法国人雷蒙・杜・皮伊继承了他的遗志,并第一次采用了“大团长”这个称呼。与悲天悯人的老团长相比,新团长更加冷静、干练,在他的带领下,医院骑士团逐渐从保护朝圣者的医生、慈善修士转变为骑士和职业军人。而与普通的为了救赎或是冒险获取财富的十字军士兵不同,医院骑士团更加安贫乐道,更加吃苦耐劳,很快就成为耶路撒冷王国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对其政局也有很大的影响力,并在之后十字军国家与穆斯林之间的征伐中大放异彩。

医院骑士团最鼎盛时,在耶路撒冷国拥有7座大的要塞,140多座其他建筑。但在1187年哈丁之战中,由于耶路撒冷国指挥上的失误,在阿拉伯强人萨拉丁大军的围攻下,包括医院骑士团、圣殿骑士团在内的基督教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圣城耶路撒冷更是被迫向萨拉丁投降。这段历史在电影《天国王朝》中有戏剧性的展示。此后,朝圣的时代逐渐远去,十字军运动也陷入低潮,随着最后的堡垒阿卡的陷落,医院骑士团于1291年从战火中的阿卡撤退到爱琴海上的塞浦路斯,后又来到罗德岛,将这座海盗出没、近乎荒芜的岛屿构筑成地中海东部最繁华的贸易口岸和坚固要塞。

当1453年君士坦丁堡落入土耳其人手里时,罗得岛上的医院骑士团是整个东地中海地区惟一的基督教力量。15世纪到16世纪初,医院骑士团独自在罗德岛上抵御了奥斯曼帝国和位于埃及的穆鲁克苏丹国的3次围攻。1522年,奥斯曼帝国的苏莱曼一世指挥20万军队乘坐着400艘战舰围攻罗得岛,而骑士团仅有7000余名士兵,在此实力对比悬殊的形势下,骑士团依然独立坚守了6个月,消灭土耳其军队达5万余人。最后,骑士团与土耳其人达成协议撤出罗得岛。

很快,骑士团在欧洲君主的支持下,来到了有着“地中海心脏”之称的马耳他。马耳他早在古罗马时代就得现名,是“蜂蜜岛”的意思,因为当时马耳他盛产蜂蜜而闻名地中海地区。1565年,来到马耳他仅43年的骑士团,再次面临苏莱曼一世的围攻,在又一位传奇般的大团长瓦莱特的指挥下,上演了荡气回肠的马耳他保卫战,令全欧洲惊叹,赢得了“欧洲之盾”的美誉。在随后的岁月中,马耳他的医院骑士团长期扮演着南欧安全屏障的角色,且长期继续着对穆斯林世界的“圣战”,以马耳他为基地,通过海上力量沉重地打击穆斯林海上贸易,遏制其向南欧的扩张。

瓦莱特和大团长宫

从国土面积来看,现在的马耳他仅有316km2,在世界各国中排名第184名,是世界上仅存的为数不多的袖珍国之一。马耳他是扼守大西洋通往地中海东部及印度洋的交通要道,也是连接欧亚非三大洲海运的枢纽。由于马耳他孤悬地中海中心,故有“地中海心脏”之称,因此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腓尼基人、迦太基人、罗马人、阿拉伯人、诺曼人、西班牙人、圣约翰骑士、法国人、英国人都曾经占据这片列岛。

笔者走在马耳他的大街小巷,感受着东西方文明在城市中的碰撞和融合。来到马耳他,首先要参观的就是位于首都瓦莱塔的骑士团“大团长宫”。马耳他的首都瓦莱塔位于大港区北部,正是马耳他保卫战中指挥骑士团奋勇抗敌的大团长瓦莱特主持建造的,城市也以其名字命名。瓦莱特本身就是一座坚固的要塞,在近500年的时光冲刷下仍然保持着当年的面貌。瓦莱塔建在希贝拉斯半岛的高地上,三面环海,仅一面通过地峡与陆地相连。主城门有高达47m的巨型棱堡进行防护,两侧分别是圣雅各内堡和圣约翰内堡,可以给来犯之敌形成交叉火力。海角顶端是在大围攻中坚决抵抗土耳其军队的圣埃尔莫棱堡要塞,已经和瓦莱特首都融为一体,互为犄角。

笔者来到瓦莱塔城市的中心――共和广场,广场前屹立着著名的骑士团大团长宫(Grand Masters Palace)。该宫殿建于1570~1580年间,是昔日骑士团大团长的官邸,今为总统办公室和议院所在地。与其他国家戒备森严的元首府邸不同,这里更像是向游客宣扬马耳他历史,特别是医院骑士团丰功伟绩的博物馆。

走进大团长宫,即可看到地中海式的海神庭园。其四周的回廊建筑极具特色,海神的雕像耸立在庭园中。骑士团在马耳他时期,从陆地骑士逐渐变成了一支专业的海军力量。参观大团长宫,就必须细细地欣赏宫殿中那些华丽的厅室。精美绝伦的壁画展现了骑士团波澜壮阔的历史,穹顶上那庄严的医院骑士团特有的八角十字徽章更增添了几分庄严。

其中有一副著名的奥斯曼军队围攻马耳他森格勒阿半岛的画作。画中无数土耳其士兵将两座棱堡要塞团团围住,中央是森格勒阿半岛,另一侧是比尔古半岛。为抵抗土耳其人的进攻,瓦莱特在两座半岛中间用木桶搭起了一座浮桥,可随时在两座要塞中调动兵力,提高作战的机动性。而另一幅画作显示的则是骑士团在独自抵挡奥斯曼军队进攻长达数月后,终于迎来了西班牙援军的登陆。这支多达8000人的西班牙精锐部队,在从意大利返回的部分医院骑士团骑士的带领下,彻底击溃了土耳其人,解救了马耳他之围,这就是发生在1565年的著名的马耳他大围攻事件。

还有一副画作描绘的是3艘医院骑士团海军长期使用的桨帆船,围攻一艘悬挂着土耳其新月旗的奥斯曼帝国盖伦大战舰,显然这艘奥斯曼战舰已经被骑士团海军所俘获。其实,在马耳他大围攻数年后的1570年,包括骑士团海军在内的欧洲基督教神圣联盟海军,以206艘桨帆船和6艘加莱赛战舰,与拥有216艘桨帆战舰、56艘桨帆快船和64艘小型弗斯特船组成的庞大土耳其海军,在希腊勒班陀以西64km的帕特雷湾交火,著名的勒班陀大海战打响了。医院骑士团派出3艘桨帆战舰与数倍敌军展开激烈的海战,最终寡不敌众,血染海疆。但神圣联盟取得了最终胜利,并且此战彻底击溃了奥斯曼帝国的海上实力,令马耳他在今后200年间再也没有受到后者的严重威胁,他们的战舰让穆斯林谈虎色变,八角十字旗飘扬在地中海蔚蓝的海面上。

此外,宫殿中还挂着多名骑士团大团长的画像,这些大团长或着戎装,或着黑色修士服,举手投足间都充满了自信。其中,有一名叫作曼努埃尔・平托・达・丰塞卡的大团长画作最为精美,他头戴银色假发,身着银色铠甲,身后是作为战利品的穆斯林星月旗帜。丰塞卡作为第69任大团长,于1741~1773在位,是18世纪统治时间最长的大团长,此时奥斯曼土耳其已经不再是欧洲最大的敌人了,对地中海也没有了野心,反而为了遏制俄国的发展,欧洲还需要依靠土耳其,因此,此时的地中海风平浪静,一片和睦。

但和平生活最容易让人腐化堕落,骑士团越来越奢华,大团长也安于享乐,丰塞卡更是首次采用了“显赫的殿下”这种称谓,并公开在纹章中添加了一个王冠标志,显示出此时的医院骑士团大团长已经将自己视为君主,而不再是“被祝福的”杰拉尔德院长所倡导的、瓦莱特大团长所坚守的谦逊的修士了。不过虽然丰塞卡挥金如土,但他对马耳他的贡献还是很大的,他创建了马耳他大学,将瓦莱塔港区设置为自由港,进一步刺激了马耳他工商业的发展,促成了科学和艺术的复兴。同时,他也是骑士团在马耳他岛后期少有的铁腕人物,带领骑士团抵挡住了西西里与那不勒斯王国企图对马耳他岛的兼并。丰塞卡之后的继任者或资质平庸,或缺乏魅力,作为军事组织的医院骑士团的光辉逐渐消散,而骑士们也在地中海的暖阳下丧失了斗志,最终被法国的拿破仑・波拿巴皇帝赶出了马耳他岛,渐渐淡化了军事色彩。

军械库中的铠甲珍品

在大团长宫的另一侧楼廊内,有两个军械展厅,展示着骑士团各种盔甲、刀剑、枪炮等,这里其实正是医院骑士团的军械库。

军械库以15~18世纪的盔甲和武器为主,这一时期正是医院骑士团从罗德岛大围攻中败退到马耳他,以及在马耳他抗击土耳其人入侵的时期。特别是1530年,查理五世向骑士团移交马耳他:“将马耳他岛、戈佐岛、科米诺岛赏赐与医院骑士团,以使他们能够安宁地执行宗教义务,保护基督教社区的利益,凭借其力量和武器打击神圣信仰的奸诈敌人。作为回报,骑士团应于每年万圣节向兼任西西里国王的查理五世进贡一只游隼。”这也是马耳他之鹰的由来。比较可惜的是,军械库中没有找到13世纪十字军时期经典的医院骑士团链甲。在那个年代,医院骑士们通常穿着全身锁链甲,头戴桶盔,外面穿着黑色修士罩袍、戴着头蓬,胸前绣有白色的八角十字,手持长剑和盾牌。这样的形象在许多影视、游戏作品中都有体现。

军械库中第一件盔甲是一套15世纪骑士团士兵的板甲。在文艺复兴时期,西方世界在盔甲工艺上也出现了重大变革,全身板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链甲。医院骑士团也接受了这样的改变,其主要原因是医院骑士的作战人员在人数上与土耳其对手相比始终处于劣势,因此更加倾向于追求装备的精良。由于骑士团自身生产能力有限,因此往往花重金从意大利、英格兰、德意志订购欧洲最精良的板甲。这些全金属板甲昂贵、沉重,但防护力更加强悍,在要塞防御战中,这样的板甲往往能够抵御土耳其人弓箭的射击,而早期十字军的锁链甲则会被长弓轻易击穿。这些板甲也为骑士团赢得马耳他大围攻的最后胜利打下了装备基础。

而在展厅中心线上的第一个展柜,展示了骑士团的敌人――奥斯曼土耳其人的铠甲。两个人偶模型身着马耳他大围攻时期典型的土耳其武士配备,尖尖的伊斯兰风格头盔、胸前带圆形板甲的全身锁链甲、金属圆盾以及长长的土耳其弯刀。展柜背后陈列着大量当年缴获的土耳其弯刀、圆盾和火枪,这表明了在15世纪时土耳其军队已经大量装备并使用火枪这种新型武器,给医院骑士团传统链甲带来严重威胁,也促使其更新更好的全身板甲以抵御土耳其人的进攻。

从这套早期的士兵板甲中已经能够看到后世的盔甲发展方向。其中肩甲和腋甲合为一体,在心脏等重要部位又与胸甲重合,拥有双重防护。而在板甲的活动连接处采用了双铆钉的设计,使其更加可靠和坚固。另外,盔甲下部有下部裙甲,可以保护臀部和大腿部。不过,这套士兵盔甲的头盔部分是一个无面甲头盔,在西方术语中有专门的词语“Morion”来表示,也是现代钢盔的始祖。

这里还有一套1500年的意大利板甲,处于分解状态,透过玻璃橱窗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板甲的组成,包括头盔、颈甲、前胸甲、后胸甲、肩甲、腋甲、腕甲、大腿甲、小腿甲、膝甲等。其中这套板甲采用的头盔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意大利或基督教欧洲区域广泛使用的一种典型的骑士头盔,面甲可以向上翻起,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全封闭头盔。这种头盔经常出现在波提切利(文艺复兴早期的著名意大利画家)等画家的画作中。在一侧的其他展柜中,还能看到许多头盔,有些将颈甲与头盔合为一体,这样既可以防止对方对颈部等重点部位的打击,还能够防止头盔因为重击而脱落。

在展厅当中有很多展柜,里面都是大量的头盔、铠甲、盾牌,包括大量长得像人脸一样的头盔,这些头盔都有一道或两道长长的帽檐,可能是在地中海地区强烈阳光下作战用于遮挡光线的吧。这些甲胄有些闪亮光洁,有些已经锈迹斑斑。由于骑士团从12世纪就形成了一个传统,当一位骑士去世或退伍时,他的全套装备往往要传给下一位骑士使用,而到马耳他后骑士团更是规定所有过世而退役的骑士的武器装备都必须上交到团部来保存,以便随时投入使用,这也是军械库存在的初衷。

在这些展柜中还有很多比较独特的铠甲,和制式铠甲相比有许多有趣的地方。这是马耳他大围攻时期的胸甲。在一套前胸甲上,其心脏部位竟然铸造了一个真实的心型构型突出于盔甲表面,犹如一块保护心脏的附加装甲。而这颗金属心脏上方铠甲表面又刻绘了两道纹路,犹如两条丝带悬吊着这枚心脏一般,似乎是一种宗教寄托,毕竟医院骑士团与其他骑士团不同的地方在于其是一个基督教修士团体。而在这套胸甲的旁边是一套已经锈蚀很严重的胸甲,正面刻着一枚医院骑士团标志性的“马耳他八角十字架”。这种十字早在第一次时期就已经被医院骑士团采用,又称“阿马尔菲十字架”,据说起源于更早的意大利阿马尔菲航海共和国,而阿马尔菲城也是主教教廷,十字军们正是从意大利坐船到达中东的。这个八角十字其实是由4个V字合并而成,8个锐角代表着8种美德――忠诚、虔诚、诚实、勇敢、荣誉、无惧死亡、对穷人和病人伸出援手、尊敬教会。这个八角十字已经成为医院骑士团的标志,广泛应用到制服、旗帜、徽章上,成为“守卫信仰,拯救苦难”的标志。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心脏纹饰的盔甲还是八角十字的盔甲,都布满了弹坑,说明这型盔甲的主人是马耳他大围攻中英勇抗敌的骑士们,这些弹坑明显是被火枪打中但未击穿,证明了全身板甲在防御上的优势。

在另一侧的展柜中有很多最开始提到的“Morion”无面甲头盔,顶部有竖起的冠状突起,整个头盔雕刻着非常华丽的花纹。这种带冠头盔叫“Chapel-de-Fer”或者“Hron Hat”,头盔旁边摆放着两块与展示头盔相同重量的木块,能够让参观者举起以体会这些头盔的重量。其中代表无面甲花冠头盔的木块竟然重达10kg,而传统的带面罩的全封闭骑士头盔只有2.5kg。

再往前是非常华丽的数套全套板甲,这些大多数都是历任大团长的铠甲,所以纹饰非常豪华。这其中最宝贵的是一角展柜中陈列的3个盔甲组件,包括颈甲、前胸甲、后胸甲,这残损的3个盔甲部件是骑士团传奇大团长瓦莱特的盔甲,1565年瓦莱特大团长就是身穿这身盔甲,身披红袍,威风凛凛地站在棱堡之上,指挥骑士团艰苦地抵御着土耳其人的围攻。

带头盔篇7

为响应公安部“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精神,营造平安出行的浓厚氛围,提高我县广大市民群众平安出行意识,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助力我县平安交通,团县委、县志愿服务联合会决定共同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常在  青春助力平安出行”活动,具体事项如下:

一、活动主题:一盔一带 安全常在  青春助力平安出行

二、活动时间:2020年  月  日

三、活动地点:   等

四、活动内容:向全县广大市民朋友、青少年朋友宣传骑行带头盔 驾车系上安全带等安全举措,对未佩戴头盔、乱闯红灯等行为进行交通劝导

五、拟招募人数:

共青团    县委 ***志愿服务联合会

带头盔篇8

NFL是“美国橄榄球联盟”的缩写,去年的2月和7月,先后有另外2名该联盟退役球星吞枪自杀!失败?协约纠纷?感情危机?当外界众说纷纭,NFL闪烁其词之际,西蒙的死,无疑使NFL再被推向风口浪尖!

橄榄球场的隐形杀手

一个月前,橄榄球场上的赛事热火朝天。

“尽管来吧!”西蒙一如既往地自我激励,并严防死守。对手气势汹汹地带球飞奔过来,准备突破这个阻碍他破门的第一道防线……“咚”的一声,试图夺球的西蒙扑向对手,二人的头盔狠狠相撞、双双倒地―“喔,该死!”二人奋力争抢手中的球,其他赶来助战的选手加剧了场面的混乱,很快,大伙像叠罗汉似地扑在一起,西蒙被牢牢地压在下面,承受着接二连三的冲击和挤压!

不难想象,橄榄球选手的“抗击打能力”都是逼出来的,何况是西蒙这样的老牌名将,可当压在身上的“大山”挪开之后,西蒙忽然一阵头痛,脑袋仿佛要裂开似的!长久以来,橄榄球队员的碰撞大多发生在头与头之间,并且大多作用于头的前部和后部。一个赛季中,职业橄榄球运动员平均头部碰撞可达900到1500次,许多脑震荡发生时的作用力达到100牛顿――试想两名运动员以平均32千米/时的速度相撞,所有减速在10~15毫秒内完成,头部要承受多大的冲撞力?

不只是一时疼痛

“快,拨打我医生的电话,号码是……让我想想……”

随着年龄的增长,西蒙的脑部机能出现退化,他经常记不清电话号码和人名,还时常伴有头疼。有一次,他在开车途中突然失去意识,趴倒在方向盘上,以至于连车带人从一处低矮的悬崖坠落,所幸捡回了一条命!从那以后,西蒙再次意识到可能是大脑出了问题,并且自己绝非个例,近年来有上千名NFL退役球员得了脑部疾病,虽然具体症状不同,但基本都可以判定为“脑部外伤综合征”,还发生了数起退役球员因抑郁等原因而自杀的悲剧!

尽管西蒙多次和好友谈起对于脑损伤的担心,却一直没有好的解决办法……西蒙死后不久,结合对他大脑的剖析和其他研究,NFL终于正式承认,职业橄榄球运动员有患上CTE的风险,尤其是防守队员的患病几率最高―CTE是一种慢性创伤脑部病变,由重复多次的脑震荡引起,会导致记忆力减退、痴呆、抑郁等症状!消息一出,举世哗然,一场强化运动员“第二头颅”的革命再次打响!

球员的“第二头颅”

图钉能在一根手指的力量下穿透墙壁,可想而知,一个点上的强烈撞击对于头颅的伤害会有多大?而“第二头颅”――橄榄球头盔的作用正好相反,是将集中在一个小区域的冲击力极大地疏散开来!因此,它的结构和材料既要够硬、也要够重,头盔内的笼子则为防止快速运动的球伤害到下颚和牙齿。所以,它是这项运动最重要的装备(没有之一),在赛场上可能意味着生与死的差别!

智能头盔,及时预警

尽管日新月异,橄榄球头盔仍不能完全杜绝脑震荡的发生,并且一次脑震荡发生后,运动员再次脑震荡的概率翻倍,再发生第三次脑震荡的概率为6倍!

目前,不少智能头盔已经问世。冲撞时,头盔通过不同分区的传感器进行测量,并通过前部的LED灯将冲撞力显示出来。力量大小决定灯光颜色,颜色表明脑震荡发生的可能性。包括撞击位置、时长、旋转角速度、线速度等数据,会通过应用,实时发送给球场内外的教练、医生或相关人员。此外,涵盖运动员具体数据的数据库也被逐渐建立,供教练或医生下载,以便为千千万万个“西蒙”对症下药!

橄榄球头盔发展史

最早的头盔由软牛皮制成,内里由布料填充,类似于冷兵器时代最简易的“护甲”,能起一定的保护作用(大概更多是心理作用)。

20世纪60年代开始,内里用泡沫填充的硬壳橄榄球头盔诞生了,它比皮质头盔更加坚硬,能减缓更大的撞击力度,并且也耐用得多。

现代的头盔加上了更多聚酯塑料结构和高科技减震系统,更注重材质的稳定性、抗撞击性,以减少球员脑震荡的风险。值得期待的是,有人正在研究利用强力的磁铁,在头盔的关键部位制造保护装置,借助其自然斥力来分散强烈的撞击力!

未来,头盔的发展不仅限于物理上的保护,而是更多先进科技的集合体,当然,运动员强化锻炼和危险意识,也是不可或缺的。

西蒙死后,一代又一代的新型橄榄球头盔被后世运动员放置在西蒙的墓碑前,祭奠这位不幸牺牲,却为改造橄榄球头盔、保护后世运动员而做出贡献的一代名将!

上一篇:歌词赏析范文 下一篇:财政学就业方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