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半表演范文

时间:2023-11-12 05:28:07

三句半表演

三句半表演篇1

(一)三句半的语言特点:

这个形式顾名思义就是三个整句加上一个半句,一共由四句组成。由几个或几十个「三句半组成一个节目。节目可长可短,要求合辄押韵,不受节奏限制。

三句半本身有个固定格式,容易编写,表演简单。可以现编现演,及时宣传好人好事,演员来不及背词可以写在纸片上,在舞台上偷看词句表演。

(二)三句半的编写:

三句半一共四句,但最后一句要用一个字或两个字,不得超过三个字。辄韵的要求是,可以一段一个辄,也可以几段一个辄。具体格式是

一、

二、四句都要入辄,第三句可以不入辄,或者用同辄仄声字。第二句和第四句要求用同声同辄。除第四句要一至三个字外,其余三句字数不限。但ㄧ般常用七字句。例如:

甲:锣鼓敲得响,

乙:上台新欢畅。

丙:今天节目多,

丁:棒!

***

甲:敲起鼓来打起锣,

乙:欢天喜地唱赞歌。

丙:新人新事说不完,

丁:真多!

***

甲:小王同志真热情,

乙:对待顾客像春风。

丙:服务态度人人夸,

丁:活雷锋!

以上所举的例子,就是第四个字为一个字、两个字和三个字的写法。但ㄧ般第四句的半句用一个字或两个字的为多。三段各用了「江阳辄、「梭波辄和「中东辄写实最好一个节目用一道辄。

(三)三句半的表演:

三句半由四个人表演,每个演员手中有一件打击乐器。可以用小扁鼓,小钹、锣、小锣。演员上台表演要打一个简单的前奏,即:

咚咚咚,呛呛呛,

咚咚咚,呛呛呛,

咚咚咚,呛呛呛,

咚,呛,

词员出场时可敲连续的快节奏上场,即「呛……呛。然后,在敲前奏,接着就停下锣鼓,甲讲第一句词,乙、丙、丁顺序接上。

三句半表演篇2

相传古时有一书生,自视甚高,恃才放旷,常自诩自己出口成章,可惜在实际写作中,就是一首绝句,也常常在念最后一句时卡了壳,只得匆匆用二个字结束,于是获得了“三句半”的雅号。有一次,“三句半”在野外碰到一农家姑娘,诗兴大发,出口吟道:

夕阳照山庄,走来一姑娘。

金莲只三寸,横量。

那农家姑娘一听,气得花容变色,叫来家人把“三句半”扭送到公堂,一上公堂,“三句半”一看县官是姓王的,不觉脱口而出:

县官本姓王,一心当皇上。

咔嚓只一声,命丧。

县官大怒,当即不分青红皂白,判“三句半”调戏民女,发配边疆。临行那天,“三句半”的舅父前来送行,“三句半”悲从中来,即景生情,开口吟道:

充军到边疆,见舅如 见娘。

两人齐下泪,三行。

两人下泪怎么会是三行呢?弄了半天,原来是“三句半”的舅父是个“独眼龙”。

小时侯,过六一儿童节我记性好,老师就总上我和其他同学表演三句半,三句半的内容是老师编的,现在基本上都忘了,但那种表演形式和表演所带给我的愉悦的心情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现如今用这种形式与兴趣相同的网友交流感情,交流思想,没有想到也是乐趣无穷。

每天总要看看迷糊、平平等网友是怎样回答我的提问,我又该思考如何接好他们的问题。这一来一往,感情在不断加深,友谊在不断 升华,知识在不断增长,思维在不断延伸。

以下这些是我对我们最近说的三句半的总结。如果你感兴趣,也写一段发来,让我们同乐。如果只想到一两句可以发到《的爱》的那篇文章下面,我和迷糊、平平及其他朋友为你接下句,并把接好的三句半回送到你的空间。

三句半表演篇3

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语言主题活动,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大班语言主题活动1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鸭宝宝成长变化的过程,感受成长的快乐。

2、在亲密接触蛋宝宝的过程中,学会照顾弱小,感受长大的本领。

活动准备:教学课件鸭妈妈头饰鸭蛋人手一个小鸭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亲亲鸭妈妈

1、观看幻灯,今天鸭妈妈带你们到一个很有趣的地方,看有什么?

2、我有什么高兴的事?

二、抱抱鸭妈妈

1、猜猜鸭妈妈生的宝宝会是什么样子的?

2、进一步亲近蛋宝宝,了解蛋宝宝

提问:刚才,你们都和我的蛋宝宝亲密接触过了,谁来说说这些蛋宝宝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3、抱抱蛋宝宝,说句悄悄话

4、时间不早了,该让我的蛋宝宝睡觉了,来轻轻地把我的蛋宝宝送回家吧(收蛋)

三、看看蛋宝宝的梦

1、瞧,这会儿我的宝宝们都睡着了,他们一定做起了世界上最美的梦。

他们会梦见什么?

2、看,美丽的梦开始了(播放动画片)

师小结:多美的梦呀,原来蛋宝宝就是这样长大的,原来小鸭子就是这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长大真是件奇妙的事!

四、体验成长的快乐

小鸭出壳了

幼儿园大班语言主题活动2【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中的内容,帮助幼儿理解同行的意义,知道故事的主要角色和他们同行的时候经过的地方。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故事中小火车和太阳的简单对话。

3、体验与同伴同行的快乐。

`

【活动准备】

1、故事《同行》。

2、电脑、PPT。

【活动过程】

一、听火车的声音,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同行的意义,知道故事主要角色。

师:听,是什么来了?(火车来了)。

师:真的是火车。这辆小火车停在哪了?(草原边上)现在是什么时候?(清晨)

师:他遇见了他的好朋友,(黄黄的、圆圆的,只探出了半个脑袋,是谁?)

幼:太阳。

师:太阳见到小火车会说什么?“嗨,你好”

师:看!小火车正在邀请谁一起去呀?那邀请的时候会对太阳说什么呢?(鼓励幼儿个别讲述“要不要一起去呀?”)

教师小结:原来两个好朋友一起去旅行、一起去玩有个好听名字,叫“同行”。

师:你有没有和哪个好朋友一起去同行呢?(个别幼儿讲述,帮助幼儿理解同行的意义。)

师:呜呜,停在草原边的小火车,开始准备上路罗。

二、结合PPT帮助幼儿观察,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故事中小火车和太阳的简单对话。

1、展示来到半山腰一段的情境图PPT,这一段主要是对花朵的描述。

师:呜呜,出发啦,太阳说“去哪?”小火车说“去山顶玩耍”。谁在欢迎他们呀。

幼:沿路的花儿正在热情的欢迎他们。

教师小结:高高的山,长满了绿绿的树。在太阳的陪伴下,小火车驶过大山,沿路的花儿都热情的欢迎着他们。

2、展示来到穿山洞和树林一段,这一段主要学习运用有__有__还有__的句子对树上果子的描述。

师:原来他们是要去山顶玩耍,穿过山洞,小火车和太阳遇见了什么?(各种颜色的果子),果子长得怎么样呢?像什么?(果子像小灯笼一样,挂在树上)这些果子都有些什么颜色呢?(引导幼儿用有__有__还有__的句子讲述。)

听见小太阳在悄悄的说“我是黄色”小火车会怎么说呢?(悄悄的说“我是红色”)

3、感受时间的变化,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大胆的讲述小火车和太阳的对话。

师:小火车和太阳一起快乐的同行着,什么时间到了?(中午),你瞧!小火车来到了哪?太阳也来到了哪里?(山顶)

师:原来她们一起同行到了山顶,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小火车和和太阳会说些什么?(和旁边的小朋友讲一讲。)

教师小结:告别了山顶的白云,小火车和太阳有、又驶过了一颗颗长得像巨人的树,快速地像山下前进。

师:小火车发现这里的树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火车说“这里的树好高呀”太阳说“像穿过一条隧道似的”

帮助幼儿体验火车穿过树林像穿过了隧道。(与幼儿一起用肢体动作表达)

4、师:小火车下山的速度怎么样?

幼:很快。

师:像我们平时在幼儿园里玩的什么呀?(滑滑梯)(与幼儿一起用肢体动作表达)

师:太阳会说什么?(等等我呀)你看,快要到山脚下了。

5、师:呼。

小火车喘了口气,慢慢的停下来,这时候,太阳也下山休息了,天渐渐的变黑了,小火车和太阳他们会说什么?(引导幼儿自己讲述)哇,走了一天,真累!晚安,明天我们还要同行。

三、与幼儿一起完整讲述故事,体验与同伴在一起同行的快乐情感。

1、完整欣赏,教师适时的放慢语速,鼓励幼儿运用刚才学过的句子来讲述故事内容。

2、听后提问:

师:故事中谁和谁一起同行了?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在休息的时候你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一看、想一想,太阳在早上、中午、傍晚的位置的变化是怎么样的?

幼儿园大班语言主题活动3活动目标:

1、感知三句半的形式美和韵律美。

2、能围绕“拜年”这个主题,尝试仿编三句半并进行大胆表达。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体验拜年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恭喜》的动画,锣鼓一副,三句半的图标、祝福的话汉字卡片。

活动过程:

1、播放《恭喜》动画,导入课题: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动画片,想看吗?师:好看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恭喜谁?恭喜什么?(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新年快乐、眉开眼笑、中头彩、乐开怀。

)

2、采用平行示范的方式引导幼儿讲述祝福语。

(1)教师:我也喜欢歌曲里“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恭喜恭喜”的祝福,(出示字卡)。

(2)你喜欢过年吗?你是怎样给人们祝福的?(学一学福娃祝福恭喜的样子,并出示相应的字卡),引导幼儿分别说说什么样的祝福话可以对谁说?

3、出示三句半的图标,初步感知三句半的形式美和韵律美。

(1)师:今天我带来了一首《拜年》的三句半,你们想听吗?如:新年到,新年到,敲锣打鼓真热闹,我们大家上台来,拜年啦!你敲锣呀我打鼓,来给爷爷拜个年,祝爷爷福如东海,恭喜恭喜!你敲锣呀我打鼓,来给奶奶拜个年,祝奶奶寿比南山,恭喜恭喜!你敲锣呀我打鼓,来给爸爸拜个年,祝爸爸工作顺利!恭喜恭喜!你敲锣呀我打鼓,来给妈妈拜个年,祝妈妈心想事成!恭喜恭喜!你敲锣呀我打鼓,来给小朋友们拜个年,祝你们学习进步,恭喜恭喜!

(2)老师刚刚念的是什么?给谁拜年的,祝福什么?你最喜欢老师念的哪一句?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带领幼儿念两遍)

(3)你有什么地方听不懂的话?让我们一起来帮助他。

(4)看图完整地朗诵二遍三句半。

4、看图标创编三句半。

(1)你们喜欢过年吗?那么你在过年的时候会给谁拜年、祝福什么呢?请你来编一段拜年的三句半。

(2)根据幼儿的回答,在原来的图标上粘上祝福的话。并让幼儿集体来念一念。(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创编的三句半。)

5、给老师拜年。

师:刚刚有的小朋友很主动,能大胆地告诉大家自己编的三句半。今天我们班来许多老师,你想给她们拜年吗?祝福老师什么?现在,请你们把自己编的三句半念给她们听一听。

6、延伸活动:三句半表演《拜年》。

幼儿园大班语言主题活动4活动目标:

1、能细心观察挂图,连贯完整地讲述画面内容。

2、懂得做事要动脑筋,要有条理。

3、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进行讲述。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教学挂图,组织幼儿自由讨论:

(1)、猴大哥在干什么?

(2)、为什么猴大哥做了卫生后还那么脏?

(3)、幼儿说一说做卫生的顺序,理解“先,再,最后”三个词的用法。

2、教师示范讲述,着重引导幼儿学习运用“先,再,最后”的用法。

3、请幼儿来讲述,鼓励幼儿

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讲述。

4、组织幼儿讨论:猴大哥应该怎么做才能把卫生做好?

5、结合日常生活教育幼儿不管做是什么都要动脑筋,才能把事情做好。

幼儿园大班语言主题活动5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学学的活动中,初步认识动词:吃、唱、喝、吹。

2、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识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材料及环境创设吃、唱、喝、吹字卡人手一套。

2、饭碗、杯子、吹泡泡玩具各一。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师扮演"谜语大师"出场)

教师:大家好,今天"谜语大师"又要给大家猜谜语了。

请你们仔细看我的表演,猜猜我在干什么?

二、感知认读。

1、表演吃饭。

提问:我在干什么?想不想和"谜语大师"一起来表演?

教师:我用小嘴吃吃饭,吃吃吃,幼儿边表演边跟说)

出示汉字,共同认读"吃"。

除了吃饭还可以吃什么?(幼儿边说边表演,巩固认识"吃")

2、表演唱歌。

提问:听到我在干什么?

幼儿共同表演并认读汉字"唱"。

3、表演喝水。

提问: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呢?

幼儿共同表演,认读汉字"喝"。

小嘴还能喝什么?(幼儿边说边表演,其余幼儿跟学,巩固认识"喝")

4、表演吹泡泡。

提问:刚才我用小嘴干什么了?

幼儿学习表演,认读汉字"吹"。

谁能和我表演不一样的动作给大家猜?(幼儿表演,巩固认识"吹")逐一跟读汉字"吃、唱、喝、吹"。

过渡:"谜语大师"的谜语猜完了,可还有一些难题呢。

三、游戏:找字宝宝。

1、幼儿拿出字卡,教师说:"我用小嘴吃吃饭,吃吃吃",幼儿找出"吃"字。

2、请个别幼儿说短句,幼儿找出相应的汉字。

3、教师提要求,如:"'谜语大师'口好渴呀,请你们给我喝喝水",幼儿找出相关汉字。

4、捉迷藏

方法:师逐一藏掉汉字,幼儿分别找找哪个汉字不见了,并从字卡中找出。

四、迁移小结。

1、请你们找找这四个字里的小秘密。

(引导幼儿发现"口"字旁)

2、为什么这些字宝宝都有一个"口"呢?

3、教师小结,我们刚才做的动作都与嘴巴有关,所以这几个字宝宝旁边都有一个"口"。

(结束)

三句半表演篇4

1.引子

引子部分的演奏風格为A capriccio随想的,由六句单音旋律半音的形式上行进入,犹如随风飞舞的落叶,带有摇曳的感觉,富有想象力。

开头要演奏出上行疑问式的音调,既要注意乐句内部的渐强,也要处理好每一句之间的渐强,表现出摇曳的感觉,仿佛一浪接着一浪,并随着左手的进入,慢慢加快语气的重复。到第8小节,变为徘徊式半音下行,由强到弱,逐渐平静下来,落在自由延长记号上。演奏的时候,要把握好指尖的控制力,既要奏出优美静谧的音色,也要同时注意远近距离感的变化,等待主题的出现。

2.变奏一

三连音以接近小快板的速度,很弱的力度下飘出,逐渐打破引子的静谧。在这一段,从第11小节开始,三连音要有四三拍的律动,柔和而均匀地演奏,左手每一小节的音头,力度可稍果断一些,不可每一组三连音都强调音头,以表现出乐句的连续与持续感。

16至17小节的四个小连线,在每一句中,单音进入力度稍弱,作小渐强落到双音,仿佛一浪推着一浪。胳膊的力量要随着手腕移动,演奏出方向感和层次感。同时注意左手的两组音程,也可采用此方法,奏出方向感交替,层次递进的感觉。

3.变奏二

由f小调转为A大调,主题由单音变为六度音程。调性和织体发生了变化,丰富的和声色彩更加丰富,和声力量得到加强。旋律也更加明朗饱满。

这一段是整首作品的难点之一。27和28小节六度音程的连续演奏对手指的要求较高,不仅要下键整齐,还要连贯,富有表现力。练习的时候,一定要从慢练做起,手掌和三关节要撑住,手指要有张力。同时突出外声部。要注意右手大指的控制,不要太强,避免影响旋律的律动和表现力。

第31小节进入连续三小节的半音上行模进,这三组模进是为过渡到第34小节的热情的(appassionato),演奏时要把握好情绪的过渡,即已接近热情,每组模进内部做渐强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三组模进整体的渐强,一组比一组强,以推动音乐达到一个小高潮。左右手逆行的半音对比,加上右手下行回旋半音,以及每一组模进尾音的戛然而止,仿佛要拉住高涨的情绪,给人以期待。

第40小节,连接变奏二和变奏三,装饰音快速下行,指尖立起,轻盈奏出,有滑翔的感觉。注意进入第40小节的力度要稍强,在下行结束处开始做渐弱,到diminuendo molto处大幅度减弱,自然地进入下一段。

4.变奏三

进入作品的第四部分,左手三连音对右手的六连音、七连音和八连音。三连音对七、八连音的不契合节拍一定要严谨,也是从慢练入手,严谨的节奏才能完美的演绎音乐,奏出精致、纤细的旋律线条。另外,要注意左右手的力度配合,在这一乐段中,右手音量应稍收,左手的三连音一直很连贯的奏出。此段是最能代表轻盈特色的段落之一,右手的快速跑动和左手三连音的配合要干净清晰,手臂一定要放松,旋律线条要保持歌唱,以流水般的音色给人以听觉享受。

5.变奏四和变奏五

53到70小节是这部作品的高潮部分,也是演奏技术要求最高的部分。主题由变奏二的双音变为分解六度单音,练习此段时,对手掌和手指的要求和变奏二相似,也是要注重手指的张力。因为这部分分解音程跨度较大,而旋律在上,又要演奏出优美雅致的感觉,所以对手指要求很高,容易漏音和弹不清楚,要掌握方法不断反复练习。另外要注意大指力度的控制,突出四、五指的旋律。左手的颤音也是技术难点,既要在颤地均匀的同时,又随着右手的旋律起伏,错落有致。

第57至59小节与前面所分析的第32小节相似,三组上行模进,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左手音的跨度较大速度较快,一定要注意手指触键要准确清晰。尤其是每一小节左手小指的第一个音,可做重音处理和层次上的渐强。

第61小节开始进入全曲最高潮,右手大量密集的双音半音阶在瞬间倾泻而出,排山倒海的气势将乐曲推向高潮。速度上要求更快一些。三度音程的快速跑动,要求三关节的良好支撑,手指要有足够的独立性,双音下键一定要整齐。左手为旋律部分,要做到marcato强调的、着重的,耳朵要听到左手的旋律,乐句清晰,同样富有表现力。

第65至70小节运用了远距离音程的快速跳跃,弹奏此处时,要求手腕放松,指关节支撑。小臂带动手腕运动,要注意力量的均匀平稳。练习时可以采用附点练习法,上方音加附点,小指主动去找上方音,对锻炼力量的平均分配有很好的效果。左手强劲的八度和弦与右手三度音程的琶音同时进行,分三次把旋律和情绪推到全曲的最高峰。强烈的八度音阶进行和高音区的震音,把李斯特音乐的疯狂之处表现得淋漓尽致。

6.变奏六

激情过后,逐渐恢复平静。70至74小节的过渡华彩乐段,由急板过渡到下一主题,经历了加速和渐慢的过程。演奏加速部分时要求两手的均匀演奏,渐慢不要太早,逐渐地将音乐从疯狂拉回平静。变奏六与变奏三相似,但音高上运用了高八度,音区更高,演奏上更加纤细,更加细腻。更要注意指尖的站立,音符颗粒性清晰又不失朦胧的感觉。

第85小节为本曲的技术难点之一。右手的三度双音在演奏的时候,要注意在手指框架固定的基础上,两音一组,可采用落起的方法练习,用手腕带出后面的音,严格按照指法慢练。

第92小节也为本曲的技术难点之一,六度双音的快速跳跃,此处要求手腕支撑,下键的一瞬间小臂肌肉紧张,手腕放松不能僵硬,手臂辅助手腕运动,固定指法慢速练习,力量的分配要平稳均匀。

双手半音阶的激情华彩瞬间引出乐曲的结尾,从第94小节开始,左右手交替演奏,要注意左右手的配合完美有序,仿佛大珠小珠落玉盘,将所有的激情都灌注到第95小节带延长记号的休止符上,延长是对前边激情瞬间的调整,恰到好处地引出补充终止。终止句中,三组询问式半音阶,与作品开头相呼应,最终安静地结束于f小调的主和弦上,连续的四个和弦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四个和弦看似相同但在处理上很细腻,力度、速度、触键和情绪的处理都非常讲究,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处理,给听众以无限的遐想。

三句半表演篇5

“三句半”本来是舞台上演出的文艺节目,怎么会和教学扯上关系呢?其实,它和很多师生互动极为相像。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形。如教师问:“这是什么?”一个学生回答:“这是苹果。”教师问全班学生:“他回答得对不对啊?”全体学生:“对!”这像不像“三句半”呢?这种师生互动方式到底有没有价值,单单从“三句半”的“半”上就一目了然了。既然学生都知道这个答案,那前面教师提出的问题岂不是多此一举吗?因此,像这种“三句半”式的师生互动真的该叫停了,新课改大背景下,不应该还有它生存的土壤。

一、“三句半”师生交流,嫌旧

“三句半”式师生交流,这在传统教学中是常见现象。特别是一些资深老教师,课堂教学中,总是难以舍弃传统教学的特点,这也是惯性所致。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也特别强调合作互动交流的方式,但这个合作互动绝对不是这种“三句半”的方式,而是针对一些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或者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研究,教师参与其中。这样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才是有价值的学习。

曾经去听一位同事讲课,学习的是《走,我们去植树》,教师从上课开始,就接连不断地上演“三句半”。“这节课咱们学什么啊?”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走,我们去植树。”这是两句。“走在路上都看到什么?”一个学生回答:“荒滩、沟渠、山坡、公路……”“他回答得对不对啊?”学生们齐喊:“对!”……到最后下课教师还不忘问:“咱们今天都学了哪些内容?”一个学生回答:“去植树造林。”“他回答得对不对啊?”“对!”假如下面坐的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许这样的教法就无可厚非了,可这是针对四年级的学生,设计这些没有技术含量的问题,还要学生都扯着嗓子喊“对不对”,这不是愚弄学生吗?应该说,是学生给教师面子,因为有人来听课,所以才这样卖力地喊,但学生心里绝对不会认同教师的做法,互动学习也只能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学生没有在互动中得到什么收获,这个互动就是多余的。

二、“三句半”互动过多,嫌泛

师生互动有多种形式,这“三句半”式的互动方式,如果偶然用一下也没有什么,特别是学生困倦了,让大家喊一喊,提提神,这是很有必要的。怕就怕,这种互动成为一种习惯,因为习惯成自然,教师教学行为落入泛泛的窠臼之中,学生也跟着形成条件反射,不管教师问什么,大家都会漫不经心地喊对,有时候教师感觉学生喊的声音不响亮,还要重复问,学生只好声嘶力竭地配合着。可和真正的“三句半”表演相比,我们的“三句半”太逊色了,学生最后这半句,永远就是一个字“对”。这哪里还有什么兴趣产生呢?说到底,这还是教师不良教学习惯所致,使本来富有探索性质的课堂变成了“三句半”专场。

有一位老教师举行公开课,因为这位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大家都希望从他的讲课中学习到一些东西。这天他讲授的内容是《三顾茅庐》,说实话,他讲课真的很有水平,教学思路很明晰,而且声音特别有磁性,学生都被深深吸引了。但美中不足的是,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泛问学生。他拿出一本书:“这是什么书?”“三国演义。”“知道四大名著吗?”“知道!”……如果只是这一个环节出现这么多的泛问也没有什么,问题是,大部分时间都是这样。这就会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刚开始学生还有回答的兴趣,一旦问多了就会招人烦了。学生更是没有耐心回答这些无聊的问题,教学效果当然就会受到影响。

三、“三句半”贯穿始终,嫌板

“三句半”式的交流方式偶然出现并不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可就怕多到让人无法承受。如果一节课教师总是这样不厌其烦地问,相信谁都受不了。课堂教学不弄点新鲜的,学生会厌倦,课堂秩序也会出现问题。这样的交流方式就会显得呆板教条。有些教师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某种心理暗示造成的。在他看来,如果听不到学生回答“对”“是”,就会感觉学生没有听懂、没有学会。这当然是自欺欺人了。为了让教师满意,学生不管会不会都喊“对”,传递给教师的信息也严重失真了,可教师依然自我感觉良好,这就是教师的悲哀了。教学需要互动,教师需要和学生心心相印,达成心灵的握手,这样的教学才是情感的交汇,学生获取的也才是感知、醒悟、启迪。如果教学互动交流只剩下一个形式,就像这“三句半”,那教学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我曾经在几个班级里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喜欢老师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你进行交流?”结果,有八成的学生喜欢态度和蔼、关心学生的教师,有七成的学生希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谈话式的交流。没有一个学生喜欢教师在课堂上问一些没有内涵的“对不对”“是不是”的问题。由此可见,学生希望和教师的互动交流是随和的、交心式的对话,而不是跟着教师表演这“三句半”。

现在的学生接受的新信息要比我们想象的多很多,他们对教学自然也有自己的理解和期待,教师如果不能给他们带来创新性的东西,真的难以引起他们的共鸣。“三句半”早已退出演绎舞台了,可我们还要念念不忘地搬到课堂上,这当然是不合时宜的,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也就成为必然了。新课改的很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都要求我们能够转变思想,回头看老皇历必然是行不通的。

三句半表演篇6

小学三年级

教学内容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五册第三单元《原谅我》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音乐教学的实践性,为使学生能在实践中习得技能、获取知识、领悟音乐的魅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将各领域的内容有机整合,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自主领悟到知识点及音乐的内涵。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五册第三单元人文主题为“好伙伴”,用《同伴进行曲》、《噢!苏珊娜》、《船歌》和《原谅我》四首作品来诠释友谊的珍贵。同时,这几个作品都可以渗透合唱兴趣培养的内容,不妨将“独奏、齐奏、合奏”以及“独唱、齐唱、合唱”这三种最基本的唱奏形式作为研究主线,让学生在即兴创作、口风琴演奏、聆听作品、体态律动和演唱歌曲等活动中充分感受不同唱奏形式的表现魅力。

教学板块

口风琴即兴演奏;聆听《船歌》;学唱歌曲《原谅我》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原谅我》及聆听《船歌》,感受友谊的珍贵,体验并表现不同作品的情绪起伏。

2.知道独唱(奏)、齐唱(奏)、合唱(奏)等不同演唱、演奏形式。尝试为歌曲加二声部,提高音乐表现力。

3.学习用口风琴进行看图即兴创作。为《原谅我》创编歌词。

教学重点

体验三种不同演唱(奏)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原谅我》加入第二声部后的唱奏。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和口风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同伴进行曲》律动进教室(该曲上课时已聆听,学生踏着节拍,自由表现管乐队中各种乐器的演奏姿势)。

师:刚才这首乐曲给你什么感觉?

生:欢快、热情……

师:任何一首音乐作品都能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情绪感受,让我们联想到一些美好的画面。如果老师给你一些画面,你能用音乐表现出来吗?

二、口风琴即兴创作“蝴蝶飞”,体验不同的演奏形式

(一)出示标题:看图用音乐“说话”

出示图片,请一名学生用口风琴吹奏:“5― ― ―”或其他单音均可。

1.一只蝴蝶按直线飞。

出示图片,全班一起吹奏一个长音。

2.一群蝴蝶飞来了。

出示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分别演奏。

3.又一群蝴蝶飞来了,但是它们的路线不一样。

4.提高:两群蝴蝶一起飞,请学生自己安排,一半表现直线飞的蝴蝶,一半表现波浪线飞的蝴蝶。演奏时教师要提醒学生相互聆听对方声部。

师:在刚才的演奏中,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用了三种不同的演奏形式,分别称为独奏、齐奏和合奏。独奏就是一个人演奏,齐奏和合奏有什么不一样呢?

学生意识到,齐奏是大家一起演奏相同旋律,合奏是大家一起演奏不同旋律。

(二)变换节拍,尝试不同演唱形式

师:老师把“蝴蝶飞”换成了三拍子旋律,让我们来试着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唱出来吧。

1.教师范唱旋律。

2.学生齐唱。

3.学生分声部合唱。

设计意图:在学生用口风琴即兴创作旋律过程中,能够直观形象在感受到三种不同演奏形式的不同。从演奏形式自然过渡到演唱形式。三拍子旋律的演唱能够为学习《原谅我》的三拍子节拍做铺垫。

三、欣赏《船歌》

师:同学们表现的这两群蝴蝶真是亲热又和谐啊。伙伴之间的友谊是很多音乐家爱表现的内容,就像一开始我们听的《同伴进行曲》是用器乐演奏表现,接下来我们来听用歌唱形式表现同伴友谊的歌曲《船歌》,听这首歌能带给你什么感受,里面有没有今天学的三种演唱形式呢?

(一)初听歌曲

聆听歌曲,发现有演唱变化时用手势表示,独唱单手摇动,齐唱双手摇动,合唱双手一高一低摇动。

师:一首歌为什么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

生:更动听、丰富、吸引人……

师:对,音乐的魅力在于变化无穷,每一次小小的变化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以后,许多歌曲我们都可以试着变换不同的演唱形式!

(二)复听歌曲,分组用动作表现

1.独唱:一人划船。

2.齐唱:集体划船。

3.合唱:一组站着划船;一组坐着划船(感受高低声部)。

设计意图:在明确三种不同演唱形式后马上对应欣赏《船歌》,学生能很快自己判断出不同的演唱形式,并能感悟出改变演唱形式带来的不同味道。

四、学唱歌曲《原谅我》

师:同学们配合得这么好,但是平时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会不小心做了对不起朋友的事,这时候你会怎么做?

生:请求别人原谅。

(一)读一读

提示学生附点八分音符要强调语气,突出“我”的真诚,念得稍重一点,稍长一点。

师:把这个句子配上四句不同旋律和动作来表现一下请求别人原谅的情景,你觉得分别是什么情绪?

教师用《原谅我》的旋律演唱同一句歌词:“

”,学生体验四个乐句的不同情绪:

1.诚恳

2.不好意思

3.急切

4.舒了一口气

师:从头到尾一句歌词太单调了,赶紧来听听原创是怎么用歌唱的方式来向朋友道歉的。

学生听后讨论总体情绪速度。

(二)口风琴学唱

师:请出我们的好帮手口风琴来学这首歌好吗?

1.找一找“”出现几次,请学生吹前半句,教师吹后半句

2.交换吹

3.齐奏旋律

4.齐唱旋律

师:用悄悄话一样的声音演唱歌词,注意弱起小节以及情绪的起伏,边唱边用手画旋律线。

师:如果朋友这样真诚地请求你原谅,你该怎么做呢?

集体创作第二段歌词:

我已原谅你一点错,我要说一声没关系。

只要你已经知道错,我们还是好朋友。

尝试有感情的表演唱,一组倾诉,一组倾听,分组对唱,并评价。

(三)口风琴演奏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独奏齐奏合奏,最后,让我们把这首歌也配上合奏吧!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有一定的口风琴演奏基础(二年级已学一年),能够很快将合奏演绎出来,然后以奏带唱,合唱也能较好地完成。

全课小结。

师:在美妙和谐的歌声中,老师希望人人都能成为亲密的伙伴,让友谊地久天长!最后,让我们同桌的两个小伙伴手拉手,唱着歌儿出教室吧!

演唱歌曲《噢!苏珊娜》,结束全课。

设计意图:《噢!苏珊娜》上课时刚学,在此用其欢快、跳跃的旋律作结尾,既巩固了歌曲,又符合全课的情感主题。

课后反思

本课在教学之后,学生特别爱唱这首原本认为较为平淡的歌曲,对几种不同唱(奏)形式更是能够准确区分,并在聆听别的歌曲时都会主动关注其演唱形式的变化,证明这种以操作实践为引领的教学,学生学起来是扎实有效的。

回顾全课,教师认为亮点如下:

1.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情感线、知识线、能力线以及学习的过程推进能够兼顾,目标明确,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方法多样,学生能够沉浸在音乐中主动学习。

2.有效利用口风琴辅助教学,充分发挥了学具的作用,不论在即兴创作、歌曲教学还是多声部演绎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助学作用,对学生合唱意识的培养功效显著。

3.注重创新。不仅是教师自己对教学设计的力求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十分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如即兴创作、用体态律动表现不同的演唱形式、用不同语气演唱相同句子、歌词及第二声部的创作等,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不断生成音乐体验,一路收获美妙的音乐感悟,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达到音乐的审美功效。

三句半表演篇7

【关键词】阿诗玛;叙事诗

中图分类号:J648.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077-01

《阿诗玛叙事诗》由四川音乐学院三位教授易柯、易加义、张宝庆创作于1982年。作者在昆明被撒尼人民纯粹的爱憎所感染,以叙事长诗《阿诗玛》为创作蓝本。故事情节选用了撒尼长诗中的有代表性的五首诗和云南民歌作为音乐的创作依据,创作时注重了语言的逻辑性,前后呼应。在和声的运用上颇为大胆,有些段落故意打破了传统和声的功能性,增加音乐色彩,使音乐更具表现力。

引子部分:6小节,散板。在弦乐低沉轻柔的震音的衬托下用巴乌奏出乐曲主要旋律,紧接着笛子演奏,对比之下笛子的明亮悠扬得以突出。相反,笛子在引子部分并没有演奏主旋律,而是用较长的篇幅作序,大量运用前倚音和半音阶递进,与伴奏音乐一唱一和,交替出现。最后用一个高音5的无限延长,奠定悠扬的基调。

第一部分:A(a6+a17)+B(b6+b17)+连接1+A1(A26+A36)+扩充25+尾声2

第一部分为再现三段式,小标题为《天空闪出一朵花》。开始就用笛子悠悠地奏出乐曲主要旋律,音乐柔美清澈,意图塑造一个美丽朴实的阿诗玛形象。主题音乐在一段平稳的叙述后,在下属调上开始了一段热情的呈示,将整部分音乐推向高潮。注重乐句的对称,采用云南民歌《留乐调》的基本音调为乐曲主题音乐的素材,再现一次强调主题。再现之后的一大段音符我将它归为旋律的补充,可分为三个乐句10+8+7。尾声十七连音和十二连音琶音的连续的上下行的应用既炫技又不乏华丽之感。

第二部分:间奏22+A(a7+b6)+间奏1+A1(a17+b16)+间奏1+B(c4+c14+c24+c34+b26)+间奏1+A2(a27+b36)+间奏1+A3(a37+b410)+间奏22

第二部分为再现三段式,小标题为《拒媒》。22小节的间奏用怪诞的音符试图表达阿诗玛长诗中的“麻舌的舌头动了,八哥的嘴张开了”,描绘媒人海热施巧言令色的丑陋嘴脸。笛子所奏旋律是主题音调扩大或缩紧处理的旋律,具有小调特点。B部分如歌的旋律如同阿诗玛的内心一样淡定坦然,不被媒人蛊惑。连续两遍A段的反复,是想表现阿诗玛绝不嫁给热布巴拉家的决心。运用连续的三连音后八分和后附点节奏,重音均在弱拍弱位。在乐句的最后两拍用音阶级进的十六分音符,使乐句间的连接自然合理。随后再次22小节的间奏,进一步烘托热烈的气氛,对下一个乐章起到情绪上的过渡。

第三部分:A(a8+b6+b17)

第三部分为一段式,小标题为《思念》。运用6/8、5/8、4/8的变换拍子,速度较慢,大量运用三连音营造凄惋的气氛。这个部分篇幅较短但乐思清晰明了,没有过多的装饰。独奏笛子直接引入,用大量的变化装饰音和三连音,节奏缓慢,凄惋的表达阿诗玛对阿黑的思念之情。最后一个长音的演奏时,伴奏为半音阶下行,最后四度震音pp的力度,连接第四部分的快板,有欲扬先抑之感。

第四部分:间奏27+A(a7+间奏1+a17+间奏1+b6+b16

+b26+b36)+扩充10+间奏15+B(c4+c4+c14+c14+d7)+间奏

7+B1(c24+c24+c34+c34+d17+d25+间奏1+d35)+扩充8+尾声6

第四部分虽然篇幅较大,但为二段式,小标题为《抢亲》。27小节的间奏可分为两个乐句,用模仿的手法写成。用长篇幅的十六分音符、三连音、半音阶级进造成紧迫感。这部分的音乐具有较强的戏剧冲突,阿诗玛和阿黑的主题音乐交替展开,在伴奏的衬托下,描绘阿黑在救出阿诗玛的过程中与热布巴拉家斗智斗勇的情景,更是体现了阿黑的反抗精神,歌颂了阿诗玛和阿黑忠贞不渝的爱情。

第五部分:间奏51+主题素材再现2+A(a12)+间奏2+尾声4

第五部分为再现段,小标题为《回声》。再现乐曲主要乐思,配器绚烂辉煌,笛子演奏整首乐曲的主题旋律,歌唱阿诗玛的胜利。主旋律之后趋于平静,笛子演奏一段散板,是对引子部分的呼应。后转为E调6/8拍,用一个12小节的长乐句对整个故事进行总结。最后,四级分解和弦的渐慢演奏,让我们仿佛可以听到阿诗玛的回声。

《阿诗玛叙事诗》在创作时将伴奏放到较为重要的位置,这首乐曲在四处用长段的伴奏来塑造音乐形象。乐队协奏时,用巴乌和月琴作为主要伴奏乐器,凸显云南风情。在笛子的选择上使用加孔笛演奏(八孔或十孔),更方便地演奏半音,借鉴了长笛的演奏技巧,使传统的乐器和丰富的演奏技巧有机地结合。全曲使用一只笛子演奏转调六次,大量的变化音和复杂多变的节奏型对于演奏者的技术有很高的要求。伴奏和独奏同样重要,除了大段的伴奏,更多地采用一唱一和或者用短小的伴奏作为连接,要求演奏者与协奏乐队或者钢琴伴奏有极高的默契。

参考文献:

[1]易柯,易加义,张宝庆.《阿诗玛叙事诗》创作札记[J].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84(04).

作者简介:

三句半表演篇8

关键词:钢琴 启蒙教育 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053-01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共八册。以“兴趣教学”的教育观念贯穿教材始终,将乐理知识、弹奏技巧、乐感培养融入到钢琴作品中。

1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3》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3》把乐句、触键、音阶与和弦连在一起,不仅仅是识谱、节奏、手型这些基础的内容,进一步表现乐曲的情感。

乐理知识:乐句的概念,乐句是乐段的基本组成部分,其长度一般为4―8小节,能够表达相对完整的乐思,就像我们说一句话一样。如《旋律》,是由两个乐句构成,《蜜蜂》,是由三个乐句构成,《无事生非》是由四个乐句构成;连奏是这一册的主要弹奏方法,连奏(legato)不同于非连音的区别是音符的上方有一条连线或用legato表示,落提是连奏的另一种形式,如《布吉乌吉》;跳音是断奏的一种,在音符上方或者下方的小黑点就表示跳音。如《动物展览会》;半音是指两个最近的琴键,全音是指两个半音的距离。运用大调音阶《杂技演员》;原位和弦、转位和弦和分解和弦,如《古老的曲调》;6/8拍子是新的拍号,如《你好吗?》,这一册新的内容比较多。

弹奏技巧:连奏是指一个手指下键的同时另一个手指抬指,使前后音紧密的连贯起来,落提是弹奏第一个音手臂落下,然后抬指弹第二个音,弹完后手臂提起来,如《红胸鸟》;跳音是用手腕跳音弹奏练习,和弦弹奏是三个音一起下键应该很整齐等,如《跳跃的和弦》。

乐感培养:这一册学习乐句,乐句是最能表现音乐的进行,音乐不是一个音一个音的弹奏,而是一句一句的连接,这样旋律才能动听,音阶也可以用作旋律,如《玩杂耍的人》、《杂技演员》;落提的弹奏中,落的这个音稍微重一些,提的这个音弱一些;切分音是把重音放在弱拍的位置上,打破原来强弱的关系,如《我喜欢节奏》;重音记号“”是表现重音的一种记号,《部落舞》是4/4拍子的乐曲,左手部分从头到尾每小节的第一个音都标有重音记号,表示这个音量要突出一点,再加上左手都是跳音,整首乐曲很有节奏感;三和弦是本册的新内容,它的出现使音乐声部加厚;不协和音《中国大戏院》,不协和音是音乐的另一个境界,它的音响效果非常独特,很多现代派的作曲家写的曲子都有很多不协和音;6/8拍子要弹出它的特点来,每小节的第一拍为强拍,第四拍为次强拍;这一册书有的乐曲之前有预备练习,是为后面乐曲的演奏技巧做铺垫,最后还有音阶与和弦的指法表、音乐术语和表情记号。

2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4》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4》如何富于艺术性的演奏每一首乐曲?不仅仅是坚强得毅力,而且是对音乐的完全理解。

乐理知识:低音谱表上加一线为中央C,上加二线相当于高音谱表第一线的音符;附点四分音符总时值是一拍半,弹得时候把1拍分成两拍来数,这样数到第三拍的时候已经是一拍半的时值,如《小河的歌》、《顽皮的精灵》;高音谱表下加一线为中央C,下加二线相当于低音谱表第五条线上的音符;在同一键上换指是改变手指的位置,能弹很多音,如《书中的故事》、《马车绕山奔驰》;分解和弦《高高的红杉树》;复习切分音《校园啦啦队》;保持音是要把音符的时值弹足够,如选自《戈帕克舞曲》;新调的学习E、bA、B、bB、bD、bG等

弹奏技巧:左手演绎旋律,如《在舞会上》;一首乐曲中既有连线又有跳音,要把连奏和断奏区别开,如《摘棉花的手指》;踏板是这一册的新内容,踏板是在弹奏长琶音的时候踩的,这样音乐就会连起来,踩踏板踩要踩到低,放要放干净,如《高高的红杉树》;断音练习是指用手腕或者手指断音弹奏,弹奏同一个音时用手腕跳音断奏,弹奏同音不同手指时用手指跳音断奏,如《跳舞的雨滴》、歌剧《威廉・退尔》选曲;两手交叉的时候一个手在下面一个手在上面弹奏,如《跳来跳去的小松鼠》;这一册书在弹奏上比前几册更综合化,连跳奏法的组合。

乐感培养:音乐的表现力不仅表现在强弱上,还表现在踏板的运用上,踩踏板会改变音色,音乐更连贯,如选自《蓝色多瑙河》、《水仙》;跳音能增加音乐的情趣,衬托音乐更活泼、生动、形象,如《跳舞的雨滴》、《顽皮的精灵》、《跳来跳去的小松鼠》;最后还有音阶与和弦的指法表、音乐术语和表情记号。

3 结语

本文主要围绕我国儿童钢琴教育的现状,以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3―4)册为例,分析乐曲结构、弹奏方法及音乐情绪,培养儿童在钢琴启蒙教育中做到更全面,更优秀。

参考文献:

[1]魏廷格著.钢琴学习指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2]李吉提著.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3]董梅.钢琴教学启蒙阶段体会点滴. 钢琴艺术,2008年10期.

[4]邵晓勇.探索钢琴教学.艺术教育,2007年11期.

上一篇:庆祝十一的祝福语范文 下一篇:中药苍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