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竹菊诗句范文

时间:2023-09-18 00:20:42

梅兰竹菊诗句

梅兰竹菊诗句篇1

关键词: 梅、兰、竹、菊: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人文内涵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鸢飞鱼跃、山花野鸟是中国古典园林自然美的象征。园林中栽梅绕屋、堤弯宜柳、槐阴当庭、移竹当窗、悬葛垂萝、折射植物与园林建筑的关系密切。这些花木的人文内涵广泛反映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中:通过对花木的栽植,以及对其装饰图案的运用,对建筑、庭院的命名等,体现了观赏与实用、精神与物质的结合 [1]。

一、中国古典园林中梅、兰、竹、菊的人文内涵

1.1 梅文化内涵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苍劲的梅枝,沁人的梅香,无不使人心潮澎湃,精神振奋。于是吟诗作画,使梅文化有了积累与发展。随着艺梅的发展,咏梅诗文不断涌现,浩如烟海。 宋·黄大兴集唐、宋以来咏梅诗词选编成《梅苑》,是我国第一部咏梅专集。近代咏梅诗集《中国咏梅诗词集萃》着重表现民族自豪感,赞颂民族凝聚力,弘扬梅花精神。梅树疏影横斜,最宜入画。 梅画始于南朝梁代,至宋代画梅较为普遍。元·王冕以墨圈画梅自成一体,《墨梅图》是他将诗、书、画、印结为一体的佳作。明、清画梅高手唐寅、刘世儒、金农、汪士慎、吴昌硕等均有名作留世。梅兰竹与菊成“四君子”,是绘画和雕刻中常用的题材,施之园林中的木雕、砖雕、书条石上。表明高洁不凡的品格,创造出耐人含咏的隽美意境和韵味[2]。

1.2兰花的文化内涵

我国人民自古崇尚兰花的品格,具有广泛的兰文化背景。“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这是孔子对兰花的描述。“竹有节而啬花,梅有花而啬叶,松有叶而啬香,然兰独并而有之。 ”这是王贵学在《兰谱》中对兰花的评价屈原有诗句“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晚清岭南名园———可园的园主张敬修,亦留下了不少有关兰花的诗词,如《题泉石蕙》、《折枝瓶蕙》等等,他曾写到:“予性喜蕙,绘者蕙,植者亦蕙. 可宅,予蕙之区,即可憩”。现今保存于世界各国明清时期的兰花画卷至少有101幅,而诗歌更是不计其数。国兰所展现的素淡、雅致、清幽的风格,与中国人推崇的恬静、廉洁、坚贞情操完美结合;而洋兰花形大、花多、花色艳丽和花期持久的特点,则与青年人热情、奔放的性格相符[3]。

1.3 竹的文化内涵

我国古代文人更将竹的自然特性上升为人格特质,“未出土时先有节, 至凌云处亦虚心”,“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 任尔东南西北风”,“高洁人像竹, 虚心世所知”,“贞姿曾冒雪, 高洁欲凌云”, 以此称赞竹的修直有节、坚韧不拔、清洁高雅、虚心向上[4]。

1.4 的文化内涵

别名菊华、秋菊、九华、黄花、帝女花等,是中国传统名花。不仅有飘逸的清雅、华润多姿的外观,幽幽袭人的清香,而且具有“擢颖凌寒飙”、“秋霜不改条”的内质,其风姿神采,成为温文尔雅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也被视为国粹,自古受人爱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这种自然、平和和超逸的境界,犹如千年陈酒,能让人品味出无限韵味。于是,也被称为“花之隐逸者”。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这些各具异彩,个性独特的草木花卉已成为某种文化符号,深深积淀在人们的审美心理中。在探求现代中国建筑风格的时候,不应该忘记这些能唤起美好情感,具有浓厚传统文化魅力的美丽生命 [5]。

二、梅、兰、竹、菊植物资源研究

1 梅种质资源的研究

1. 1 梅花品种资源的调查、分类及国际登录

安亨在以古梅和名梅为主,对韩国庭梅的历史进行了考察。罗康敏与华珊对昆明龙潭公园梅品种进行了观察记载,基本查明有9个类型96个品种,但有3个类型11个品种尚未确定。陈俊愉等自1943年起对梅花品种进行了长期而系统的调查、整理,按“二元分类”法(1999 年最新修正体系)将现有323 个梅花品种分为3系5类18型。陈俊愉自1998 年获得梅品种国际登录权以来,先后出版《梅品种国际登录年报》(1999 ,2000 ,2001—2002 双年报)三本(均中英对照),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公开发行,国际登录梅花品种261个[12—14 ];自2004 年起对已登录的品种按期在《中国园林》杂志上公开刊登彩照,促进了梅品种的交流和推广。

1.2中国蜡梅品种资源

蜡梅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范围广泛,品种众多,从花径来看,有花径小于1cm 的小花类,也有花径大于4cm 的大花类;从中被片颜色看,有冰色、白黄色、浅黄色、鲜黄色、金黄色和绿黄色的过渡;从中被片的形状看,有细长条形、披针形、长椭圆形、阔椭圆形、近圆形等的过渡;从中被片的着生状态看,有内含、直伸、舒展之分,其先端状态则有直伸、反转、反卷和内折等一系列过渡类型;从内被片的颜色看,则有紫心、红心、绿心、素心和晕心等多种类型;从花型来看,有碗状、钟状、磬口、荷花、盘状等。各种性状的不同搭配组合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蜡梅品种。目前在园林中广泛利用的主要就是蜡梅的品种,而蜡梅属的其它种在园林中则很少得到应用[6]。

2 兰花种质资源的研究

我国兰花植物种类有其特有的特点,即小属的比例大,其中60个属都只有一个种,有56个属只有2-4个种,有34个属有5 - 20个种,种数较多的有玉凤花属(Habenaria) 、石斛属(Dendrobium)等10个属。玉凤花属、兰属(Cymbidium)等地生兰类分布较北,而南方的广东、贵州、云南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则以石斛属、石豆兰属(Bulbophyllum)等气生兰为主。兰科植物资源中有许多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其中具有药用价值的有天麻、青天葵等150多种;具观赏价值的则更多,仅兰属、石斛属就有几十种。此外,万代兰(Vanda) 、鹤顶兰属(Haius) 、兜兰属( Paphiopedilum) 、贝母兰属(Coelogynn) 、蝴蝶兰属( Palaenop sis) 、虾脊兰属(Calathe) 、独蒜兰属( Plieone)等许多种类均具有花姿优美、花色鲜艳、花型奇特、花期持久等特点,石斛属的大部分种既是美丽的花卉,又是名贵的中草药。在我国,除天麻、石斛等供药用,兰属中的春兰、蕙兰、建兰、墨兰等少数几个种作为观赏栽培外,其余很多珍贵的种质资源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开发[7]。

3竹子种质资源研究

竹子是一种优良的园林植物, 历来受到人们的青睐, 尤其是在我国的古典园林设计中, 更是以其应用的广泛性和易植性, 成为园林设计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丰富、竹林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开发利用竹资源最早的国家。竹子品种有400多种, 毛竹、紫竹、箬竹、箭竹和凤尾竹等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应用广泛。现存江南古典园林中就有不少竹子造景范例, 在现代园林植物造景中, 竹景更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为现代园林带来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提升了园林的品位。

梅兰竹菊诗句篇2

一、送别类意象

1.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3.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思乡类意象

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西厢记》中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此外,还有莼羹鲈脍、双鲤,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

三、愁苦类意象

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2.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4.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

5.杜鹃鸟。杜鹃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

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四、抒怀类意象

1.。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宋人范成大《重阳后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3.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唐人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4.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

五、爱情类意象

1.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2.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西厢记》“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3.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六、战争类意象

1.投笔。“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4.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七、闲适类意象

1.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2.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梅兰竹菊诗句篇3

笋 竹笋以色洁白、质细嫩、味清鲜而被视为“菜中珍品”。白居易在《食笋》中对它赞道:“……紫箨折故锦,素肌擘新玉。每日逐加餐,佳食不思肉。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苏轼在《初到黄州》中也对它大加赞赏:“久抛松菊犹细事,苦笋江豚那忍说?”陆游以“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盛赞江西的“猫头笋”。郑板桥“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的诗句,对鲜笋烧鲥鱼的赞美之情更是跃然纸上。

松花 松花具有保健美容功能,在古代被列为贡品。苏轼爱吃用松花做的食品,他把松花、槐花和杏花入饭共蒸,密封几日后得酒,并歌咏道:“一斤松花不可少,八两蒲黄切莫炒,槐花杏花各五钱,两斤白蜜一起捣,吃也好,浴也好,红白容颜直到老。”

白菜 大白菜因其“青白高雅,凌冬不凋,四时长见,有松之操”,故又名菘。范成大(1126-1193年,南宋著名诗人)有诗曰:“拨雪挑来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苏轼也以“白菘类羔豚”、“白菜赛糕肠”来赞美它。他常用菘菜、蔓菁、荠菜等,加入米粉、少量生姜自制成“东坡羹”,并赋诗云:“开心暖胃闲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

梅花 梅花既是著名观赏花木,又是一味良药,药用以白梅为主,有 “除烦安神、止渴生津、疏肝解郁、理气和胃”之功用。杨万里(1127-1206年,南宋著名诗人)最喜欢用鲜梅花蘸蜜食用,并留下不朽的诗篇,其中《庆长叔招饮》诗云:“南烹北果聚君家,象箸水盘物物佳。只有蔗霜分不开,老夫自要嚼梅花。”

百合 百合由“数十片相累,状如白莲花,百片合成”而得名,自古以来被作为吉祥之物为人们所钟爱,是一种营养丰富、利脾润肺的食品。陆游喜食百合,曾作“更气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的佳句。

荠菜 荠菜具有独特诱人的清香和美味。苏轼用“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的诗句对它揄扬。陆游更是嗜荠成癖,咏诗赞其鲜润和香口:“ 手烹墙阴荠,美若乳下豚”;“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甚至“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勿忘归”了。

茼蒿 茼蒿具有开胃、健脾的作用。陆游视茼蒿为天赐佳蔬之一,其《初归杂咏》诗云:“小园五亩剪蓬蒿,便觉人间迹可逃”,竟将采摘茼蒿比喻为仿佛置身于远离人间的仙境。

在我国素有“延寿客”之称,不少地方都有食菊的习惯。“朝饮木兰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的吟唱或许是食菊最早的见证。李峤(644―713年,唐代诗人)的《九日应制得欢字》诗曰:“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仙杯还泛菊,宝馔且调兰。”王维诗云:“四海方无事,三秋大有年。百生无此日,万寿愿齐天。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无穷节,长奉柏梁篇。”郑板桥的“南阳菊水多蓍旧,此是延年一种花。八十老人勤采啜,定教霜鬓变成鸦”,描写的就是古代郦县一带饮菊延年益寿、返老还童的事。

葡萄 葡萄的营养价值很高,其果肉、根、叶均可作药用。《神农本草经》说葡萄“味甘平,主筋骨湿痹,益气增力”,而用葡萄酿制的葡萄酒更是具有滋阴补脾、健胃强身、益气安神的作用,唐代边塞诗人王翰喜欢喝葡萄酒,写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名句。李时珍说葡萄酒“暖腰肾,驻颜色,耐寒”,这说明对于长期驻守苦寒边塞的王翰,的确应该适量常饮葡萄酒。

芡实 芡实是睡莲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芡的种仁,因其茎上花似鸡冠,苞形类鸡,故有“鸡头”之称。芡实具有滋养强壮、补中益气、开胃止渴等作用。《神农本草经》说芡实有“补中,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的功效。苏轼养生之道中有一条就是吃芡实,吃法颇为奇异:时不时取刚煮熟的芡实一粒,放入口中,缓缓含嚼,直至津液满口,再鼓漱几遍,徐徐咽下。他每天用此法吃芡实10~30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据说苏轼还极喜爱吃用芡实煮成的“鸡头米粥”, 每日一碗,将其作为自己的食疗佳品,并谓“粥既快养,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也”。

茯苓 茯苓是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上品,说它“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如今,茯苓膏、茯苓饼、茯苓茶等都是有名的滋补食品。苏轼的弟弟苏辙小时候体弱多病,吃了好多药也不见好,后经名医指点,开始每天吃茯苓,一年后身体就变得康健了。痊愈后的苏辙对茯苓称赞道:“解急难于俄倾,破奇邪于邂逅”。这之后,他便开始研究茯苓养生。他认为,茯苓乃补肾脾之养生珍品,并在《服茯苓赋并引》中写道:“松脂流入地下为茯苓,茯千岁,举则为琥珀”。服茯苓“可以固形养气,延年而却老者”,若久服则能“安魂魄而定心志”,“颜如处子,绿发方目;神止气定,浮游自得。然后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乎无穷”。

梅兰竹菊诗句篇4

言必信行必果 视思明听思聪 演唱古今事 讴歌盛世情

英雄儿女事 丝竹管弦声 清歌凝白雪 妙舞散红霞

图书聚所好 竹柏得其真 和风吹绿竹 清韵入朱弦

弦中参妙理 曲里寄幽情 清游向天目 幽抱托风怀

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高枕随水流 轻帆任远飞

面山如对画 玩水爱临池 一山云作伴 千里月相随

书林含馥郁 艺海贮英华 闲情常品茗 豪气快登山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横琴弹流水 倚槛听鸣泉

寻山如访友 远游如致身 书镜照千古 笔花四时开

清风独爱我 修竹偏呼君 竹深留客处 荷静纳凉时

种花篱密护 接竹水遥分 若知天下事 须读古今书

摇竹一身雨 摘花满手香 掬水月在手 弄花香满衣

明月双溪水 轻波一钓船 水静鱼吹浪 花繁鸟狎人

明月一池水 清风万卷书 水影侵棋局 荷香入酒杯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书中乾坤大 笔人天地宽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云让木桨拨碎 舟在月旁穿行

杯中倾竹叶 人面笑桃花 酒中堪累月 身外即浮云

秋菊开三径 琴书萃一堂 梅花香锦砌 旭日漾金樽

酒熟菊还芳 花飘盏亦香 酣饮在云际 笑语落人间

酒醉琴为枕 诗狂石作筏 风云三尺剑 花鸟一床书

酒渴思吞海 诗狂欲上天 众山遥对酒 孤屿共题诗

独酌文君酒 新吹弄玉箫 日和春暖花开 云开风顺水流

笔架砚池辞海 诗花墨雨书林 荷花吹香气 松月生夜凉

适意琴三弄 抒怀酒一杯 捧杯消倦意 把酒长精神

清泉烹雀舌 活水煮龙团 扬子江心水 黄山顶上茶

兰香盈素室 岳色染书窗 松花飘鼎泛 兰气入瓯轻

玉盏茶生液 金瓯雪泛花 素瓷 静液 芳气满闲轩

竹风留客饮 松月伴宾茶 琴书多古意 水石澹幽居

煮沸三江水 共饮五岳茶 尘滤一时净 清风两腋生

香分花上露 水汲石中泉 演唱古今事 讴歌盛世情

松花飘鼎泛 兰气入瓯轻 一亭俯流水 万水引清风

舞台生异彩 艺苑溢芬芳 虎啸惊百鸟 瀑飞震万方

青山拥旭日 碧水泛春潮 雨过芳草润 春到杏花香

草色和云暖 梅花带月寒 笛奏梅花月 莺歌杨柳风

春归花不落 风静月常明 蝉鸣哀暮夏 莺转怨残春

水田飞白鹭 夏水啭黄鹂 落日波中没 秋风天外闻

谱翻新乐调 唱出大风歌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白露收残阳 清风散晚霞 秋河曙耿耿 寒渚夜苍苍

清风凝白雪 妙舞散红霞 秋水青铜镜 春山碧玉簪

山静松声远 秋风泉气香 荒城临古渡 落日满秋山

夕阳千岭秀 春水一江明 孤烟寒色树 白云夕阳山

万谷一泉唱 千山百鸟欢 明月临歌扇 新花艳舞衣

竹敲残月落 鸡唱晓云生 山中一夜雨 树杪百重泉

悬崖伏虎啸 茅庐卧龙吟 竹送清溪月 松摇古谷风

梧雨风苞润 松劲鹤韵高 水落鱼梁浅 天寒梦泽深

幽水通沧海 剑石柱碧空 和风吹绿竹 清韵入朱弦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水击海门石 云横天际山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暗水流花径 清风满竹林

幽情叙乃畅 乐事和而同 海霞生旭日 山翠染晴空

数点空阶下 疑神细雨中 辽海吞边月 长城锁乱云

花学红绸舞 径开锦里春 心窥天窍入 神枕海门听

野润烟光淡 沙暄日色曛 踏翻阶下月 揉碎树头霜

江碧鸡愈白 山青花跃燃 流泉依石转 远树接天青

悬崖标独操 绝壁抱孤芳 月涌长江白 云边大海青

春晚绿野秀 岩高白云流 江汉龙蛇卧 楼台云鹤归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素艳雪凝树 清香风满枝

山水含芳意 风云入壮图 余霞散成绮 澄江静如练

广泽生明月 苍山夹乱流 冷香残雪外 幽谱古梅边

美花多映竹 乔木自成林 竹因虚爱益 梅以静延年

梅花吐新意 松风含古姿 松性淡愈古 鹤情高不群

桂树生南海 芳乍隔远山 凤立丹山鸣日 龙潜沧海听雪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云来鹤自舞 花好鸟能歌

流泉依石转 远树接天青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风声在高树 月色荡中流 疏星浮竹影 皓月上树梢

浮香绕曲岸 圆影复华池 雨晴千峰碧 云起万松恒

白沙留月色 绿竹助秋声 风起花如雪 月升光似银

洁怜根是玉 清到叶俱香 水映临桥树 风出夹路花

林塘多秀色 山水有清音 花香粉蝶醉 水澈鲤鱼飞

骏马秋风塞北 杏花春雨江南 溪流清风拂面 月落繁星满天

波光先得月 山秀自生云 真气森喷薄 神功接混茫

折茎聊可佩 入室自成芳 柳占三春* 荷香四座风

江流横万里 天柱插三峰 撑天凌日月 插地震山河

春在江山上 人如画图中 仙冠裁样巧 彩笔费功深

浪击龙宫鼓 风敲梵杀钟 绿艳闲且静 红衣浅复深

峭壁千重立 藤萝百道开 魏紫吴国色 姚黄染天香

声驱千骑疾 气势卷山来 云帆疑峡走 卷浪骇江飞

辽海吞边月 秋色一天青 间洒阶前草 轻随箔外风

丛丛菊蕊堆黄 树树枫杨挂垂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妙手生白玉 沃土出黄金 声驱千骑疾 气势卷山来

笑谈天地古今 苦究字词句篇 养心莫如寡欲 温故乃能知新

室有山林乐 人同天地春 志同感情好 道合幸福多

云锦天女织 霓裳巧妇裁 善于正衣冠 岂止施粉袋

新妆花帕首 巧样锦缠头 若知天下事 须读古今书

鱼水千年合 芝兰百事荣 刚强是本心 柔软以立身

图书聚所好 竹柏得其真 秋菊开三径 琴书卒一堂

城阙夜千重 天秋月又满 泉声烟危石 月色冷青松

琴书多古意 水石澹幽居 春燕衔春泥 新婚树新风

雨过琴书润 风来翰墨香 品德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方眼观史诗 倾心拜墨皇 桅绾结同心 莲开并蒂花

夜眠人静后 早起鸟啼先 博学生才子 盛世造英雄

金银不为贵 知识价更高 学海凭游渡 书山任登攀

绿竹恩爱意 柳花新人情 着书惊日短 舞墨伴星稀

逢人觅诗句 留客听清泉 虎啸千山动 龙吟四海惊

看山晴入画 爱竹月当楼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鸟鸣雨后竹 书枕春前梅 秀句满江国 芳声腾海隅

推窗观天地 挥毫凌云烟 湖光与天远 山色上楼多

梅兰竹菊诗句篇5

18年前,1993年,温州桥头的一间普通民房,几名工人,格雅人的故事悄然开始了。

18年后,2011年的深圳,2000多平方米的厂房,近200名工人。格雅人已经勇立潮头,品牌故事开始演绎精彩的“中国风”。

18个春秋,格雅人只做了一件事――18年精炼一个中国自主品牌!

“GEYA・格雅”品牌始创于1993年,经过18年不懈努力,已成为国内高知名度的品牌,自主研发商务表、休闲表、运动表、时尚表和情侣表五大系列。“GEYA・格雅”品牌成为欧美专业人士推荐的极具成长力中国品牌手表之一。

格雅理念:自由真性情

品牌传播语是“自由真性情”及英文“Be yourself”,崇尚简洁、率真和潇洒。

格雅表品牌的目标消费群体定位于中国主流消费群体――工薪阶层。针对这一阶层工作忙碌和生活压力大的特点,以及他们对自由生活状态的强烈向往和追求,格雅的品牌理念 确定以“自由”为核心价值诉求。同时,该诉求也可以和竞争对手形成差异,更好地激起消费者的心理共鸣。

2010年7月2日至5日,第20届中国(深圳)国际钟表珠宝礼品展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展出,深圳格雅表业以全新企业形象亮相,提出了“自由真性情”的品牌核心价值理念,对品牌进行全新的诠释,展现格雅手表休闲、时尚、经典的形象。

明星代言和“中国风”

为了更好地表达主流消费群体的诉求,培育消费群体忠诚度,格雅人勇于摸索,塑造自身品牌形象。品牌战略方面,他们选择了明星代言,选择了著名主持人汪涵。这是一种有效的捷径,而且这个举措在国产腕表中充当了“先锋”的角色。汪涵作为湖南卫视的主持人,经多年历练,稳重、睿智、幽默的特质得到观众群体的赞誉,这种特质与“格雅”的品牌定义非常契合。

在2010年7月2日第20届国际钟表珠宝礼品展览会上,格雅表业了一组最新推出的富有浓郁中国文化内涵的“梅兰竹菊”系列,展示了独特风格的国产钟表的“中国风”。同时,汪涵作为品牌代言人在现场畅谈自己对手表的热爱,以及与格雅表的缘分,并讲解由他参与设计的格雅家族中的“天籁”表。

格雅品牌文化所追求的清新的“中国风”,来自于2009年初全球流行的“中国风”文化。格雅敏锐地抓住了“中国风”全球流行的历史发展机遇,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体现在手表设计上,专心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特色手表。

2011年,格雅还大大加强了产品的研发力度,逐步从产品源头树立自己的产品风格,并脱离重模拟、轻主创的产品研发模式,更多地将文化融入产品之中,赋予产品新的文化内涵,提高产品品位。“梅兰竹菊”手表系列就是从中国文化中提取 “梅兰竹菊”四君子元素,赋予手表全新的文化理念,这次尝试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肯定。“梅兰竹菊”系列是格雅手表“中国元素”探索之路的开始,也将成为未来国产手表的重要发展方向。

格雅表希望做出民族特色,做出中国文化内涵,让每一块格雅表能作为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见证,渗入至每一位中国消费者的岁月情感,让格雅表成为品质的代表,更是具有中国特色品牌的代表。

格雅表的品牌之路已经开始,这对进口腕表占据大部分市场的中国钟表行业来说,是一个希望。筚路蓝缕,任重道远,格雅创造国际大品牌之路还需要付出更多不懈的努力,这是格雅人的理想,也是钟表行业“中国制造”品牌崛起的共同愿望。

品牌文化“四君子”

如何在腕表上演绎中国元素,许多国内外品牌都尝试过。但是,让中国文化在腕表上尽显神韵,却非易事。格雅独辟蹊径,为品牌注入全新的中国气息,推出梅兰竹菊系列表,将博大精深的梅兰竹菊文化融入腕表设计。举手之间,谈笑之中,诗画般中国色彩的腕表对梅兰竹菊文化进行无言的传承和演绎。

梅兰竹菊,古人称“四君子”,是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梅花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最有骨气之花,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李清照赞叹梅花“此花不与群花比”。兰花代表淡泊和高雅,更是君子中的君子,孔子赞道:“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青竹的秀美高洁、刚正自信、不畏风霜历来为文人赞赏,郑板桥推崇竹子的气节,留下“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名句。高洁,历来被视为高雅傲霜的象征。元稹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坡一句“菊残犹有傲霜枝”更是勾勒出的超凡韵致。

将爱进行到底

格雅表业热心公益爱心活动,这对于丰富品牌文化是个画龙点睛之笔。回报社会,认真履行企业责任,这是最容易感动消费者的企业公益行为。沙林珍董事长表示,格雅表业将长期投身慈善爱心活动,并承诺每销售一只爱心款系列手表,将向深圳红十字会捐出20元人民币爱心款,将爱进行到底。

公益爱心活动,作为品牌文化塑造的重要一环,值得在战略高度予以重视。但是,企业的巨大投入也应当寻求更好更有效的爱心方式。比如,格雅目前爱心赞助的对象多数是小学生,这与自身品牌定位所指向的工薪阶层有一点疏远。如果将爱心捐助对象调整为高中生、大学生以及大学毕业创业者,或许能更好地集聚消费群体的关注度,进而提高品牌的美誉度,促进整体营销的稳步提升。

格雅钟表“四君子”

梅: 黑色的表带,红色的表盘,恰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所表达的韵味。

兰:素色表盘上透出几缕碧色兰草,纤纤中显出几分清雅。五片花瓣在旋转中散发着幽幽的兰花香,趣意盎然。

竹:借用苏州园林特色的花式景窗,将园林近景与远景的层次搭配糅合于表盘,翠色竹叶为表针,方形镂空为窗, 栩栩如生地将苏州园林一角移景过来,勃勃生气中不乏韵味。

菊:表盘设计源自菊的花瓣,大气亮丽的金黄色绽放华丽,雍容端庄。镂空的设计更展现出花瓣的层次感。

资料连接

部分品牌荣誉

2006年 格雅被评为中国十大风云品牌

2006年 格雅被评为最佳时尚品牌

2007年 格雅品牌被评为年度最受欢迎钟表品牌

2008年 “GEYA”,“格雅”商标被授予广东省著名商标

200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格雅手表G6128,G6129,G6131外观设计专利证书,这是格雅表业首次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专利

梅兰竹菊诗句篇6

语文既是生活的工具,又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应该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想观念等内容”。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如何,无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

小学生大多怕写作文,因为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对综合素质的考验,所以小学生写不好作文也不要过多地责怪他们。我对我的学生要求是宽松的,说来也怪,我的学生不但不怕写作文,相反地作文越写越好,以至于近来不断涌现出一些令人开心之作,我将其质量上乘者集结成集,谓之《名作》。今天,我又获得了一个极大的惊喜:我班怎么竟在瞬间出现这么多诗人?

写诗,对于小学生来说,我想都没想过,因为我总觉得离小学生太遥远,白话文尚且不能尽如人意,诗词创作岂不是天方夜谭?殊不知,今天的偶然撞见使我非常惊讶!这是一堂普通的练习课,我与学生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做着一道道《基础训练》中的习题。当我们做到一道知识拓展题——让我们写出描写“荷花”的诗句时,许多学生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古人的优美诗句填在了题中的横线上,按说本题学生已做得很不错了。可当时,也不知是我因被题中的“写出”二字弄混了头脑,还是想来一点课堂“游戏”舒缓一下课堂节奏,竟然提出了让学生尝试写一写“荷花”的混账想法,而且还随口说了一句“给三分钟时间”。结果三十秒后就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两分钟后竟有五名学生写完了,三分钟后我让学生念念自己的大作,真是“不念不知道,一念吓一跳”!请看:“雨后荷叶珍珠亮,风过荷花笑颜开。”(周林峰) “《风雨莲》 狂风暴雨荷花开,个个花朵散纯白。无需担忧碧莲碎,雨后玉瓣笑开颜。”(邱铭) “《咏荷》 风煞碧荷郁,骄阳照花艳。花绽引蝶来,污泥纵难染。”(董建) “《柔荷》 荷花池边微风起,亭亭玉立弄娇姿。不与桃李混融开,洁白无暇颜如玉。”(陈颖) “《赏荷》 漫步荷池朵朵绽,细闻清气绕花间。引入蜂蝶花叶笑,犹如霞光红半边。”(李彩虹)…...啊呀,太美了,太妙了,我忙不迭地边欣赏边抄录,一时间那兴奋、那陶醉使我近乎痴狂!雨过天晴时碧荷上的珍珠闪亮、风雨中荷花的洁白如玉、骄阳下荷花的坚贞不屈、丽日下莲花的娇首弄姿、荷池中流露出的半边红霞……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些初生牛犊竟能从“雨后”、“雨中”、“骄阳”、“丽日”等不同的天气环境中去描绘荷花的亮丽风姿,把荷叶荷花的碧绿、洁白、半红半白、娇柔的姿态和烈日下不屈的品性都出神入化地描绘了出来!这里既有七言诗,也有五言诗;既有新颖而贴切的题题,又有语言的锤炼与推敲,其诗情诗境俨然一位位脱颖而出的诗人!“麻痹,麻痹,实在麻痹”!兴奋之余,我责备自己,作为它们的老师怎么没有早点发现呢?其实,早在去年五年级我在教学《二泉映月》时,就有学生根据我的上联“你心,我心,他心,心心相应”,写出了“泉声,琴声,心声,声声相和”、“困难,苦难,灾难,难难齐发”、“友情,恩情,恋情,情情相生”等精彩的对联,已是初露头角,只是没有在意。如果早一点有这种意识,如果早几年从这方面给予引导,今天,我的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会又是什么样子?我不敢想像!

于是,我于第二堂课又让学生去写松、梅、竹、兰、菊等,结果我们的大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下了许多让人惊诧不已的诗作!请看:“《青松赞》 寒冬腊月仍青葱,飘雪积压更挺胸。待到来年雪化时,挺身依旧迎春风。”(陶经) “《雪梅》 忽然一夜大雪来,百花凋谢齐衰败。金秋离去冬风至,枝枝腊梅堆银白。”(邱铭) “《青松》 一年四季仍如春,百日长青与花分。骄阳大雪无奈何,唯它枝干穿贵衮。”(谢晋玄) “《赞竹》 破土而出冲直上,一节更比一节高。四季常青终不败,苍翠挺拔亦窈窕。”(陈颖) “《翠竹赞》 立足挺立风雨中,微风乍起舞姿弄。世人连夸剑叶葱,却留身躯供人用。”(邱铭) “《赞》 金风送爽绽,姹紫嫣红齐争艳。风过花儿轻轻舞,满地黄金炫人眼。”(周林峰) “《春兰》 桃红柳绿兰花绽,枝枝花朵色不艳。虽在深山遮蔽处,早逸幽香天地间。”(邱铭) “《兰花》 本在深山中,寂寞吐幽香。偶遇他人赏,移栽至高堂。”(陶树奎) “《桂赞》 八月桂花伴菊开,阵阵芳香迎面来。吴刚捧来桂花酒,醉得人人乐开怀。”(吴文钰) “《咏竹》 春至新笋拔石上,夏日引得百鸟赏。秋风疾过未曾伤,冬雪飞来节节长。”(董健)……“《卜算子.赞梅》 深秋快离去,暴雪早来到。动物已去冬眠了,仍有花俊俏。……”哎呀呀,我赏不完,也抄不完!有的学生写完一首,又写一首,诗兴勃发文思难收。这哪是一首首诗,这简直是万物的精灵闪耀,是心灵的鲜花绽放,是遍地的嫩芽萌生……我的脑中骤然有一个闪念:语文教学教什么?诗文教学怎么教?学生的语文素养又从哪里来?唔,我似乎感觉到了些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又是一个养成的过程,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让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不断的潜移默化和熏陶感染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梅兰竹菊诗句篇7

关键词:兰花;荷花;;梅花;唐诗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001-02

唐诗的海洋浩瀚无边,若想任意遨游真可谓“难于上青天”,再一次接触到唐诗意象便觉花之意象颇多,取一评述颇少,亦不敢妄自菲薄的全面剖析。前有吴经熊, 徐诚斌的《唐诗四季》,我便斗胆尝试下“唐诗四季花”。

一、春之雅兰

兰花,挺拔萧洒、香气四溢、清雅沁人,被誉为“香祖”、“国香”、“空谷佳人”以及“花中君子”等,是一种以香著称的花卉,具有高洁、清雅的特点。古代文人中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

新起的朝代仿佛初生的婴儿,清新、淡雅,又夹杂着兰花的幽香,便让人心旷神怡。在初唐文人的笔墨里,香兰大多被着色为闲淡优雅的意象。“幽兰生矣,于彼朝阳。含雨露之浸润,吸日月之休光。美人愁思兮,采芙蓉于南浦;公子忘忧兮,树萱草于北堂。虽处幽林与穷谷,不以无人而不芳。”杨炯的这首杂言诗《幽兰之歌》充分的将兰花的形象进行了定格,初唐的兰花是幽的、是香的、是美的,正如整个朝代正处于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如今的社会中,兰之贵是众人皆知的,并不是说它的价格有多昂贵,而是古人给予它的象征意义是高贵典雅,不与世人相融,纵使有杂多的纷争,它也依旧潇洒挺拔、独自品味着自己的淡淡幽香。正如太宗《芳兰》中所写:“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兰花的幽香正符合初唐的文学,淡淡的却不失雅致。

兰花是雅的,它不像脆弱的美人蕉,借艳俗的大红花彰显自己;它也不像孤傲的白玉兰,高高的站在半空俯视万物;它亦不像害羞的桂花,“暗地里”散发扑鼻浓郁的香气……正因为兰花的雅,初唐诗人才借用它来表现对事物的赞美。如沈期《拟古别离》中的“皓月掩兰室,光风虚蕙楼。”和王绩《咏枝》中的“妖姬饰靓妆,窈窕出兰房”。这里的“兰室”、“兰房”很明显就是借用了兰花的品性,它的雅得到了众多诗人的肯定,并合理的运用到了他们的诗歌当中。

感遇(其二)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诗中以兰、若自比,表达纵有千万的才华,却没有人赏识,无法实现生命价值的愤懑。在这首诗中,陈子昂既用兰花自比,可见兰花的品性是何等的受到诗人们的称颂。

二、夏之盛荷

荷花,明净清正、温文尔雅、飘逸灵秀,又被称为“君子花”、“凌波仙子”以及“六月花神”等,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它在淤泥中低调的展现出了灵秀。三国曹魏文学家曹植也曾在《芙蓉赋》中将荷花比喻成水中灵芝,可见荷花具有圣洁、高雅的特点,因此受到众多诗人的赞扬。

盛唐时期,自由的社会风气给了唐诗宽松的创作环境,使得这个时期的诗歌呈现出大片荷花一齐绽放的壮观景象,绚丽烂漫,光彩耀人。这一时期的文人多追求悠闲自得的生活方式,喜爱创作浪漫主义的诗歌,因此,催生了一些关于采莲的诗文,就《采莲曲》这一题目就有不少诗人争相创作。如王昌龄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崔国辅的“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相逢畏相失,并著采莲舟。”以及刘方平的“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等等,这些诗不仅都以《采莲曲》作为题目,而且都生动的表现了一幅幅少男少女采莲的画面,整幅图景充满了乐趣与情趣,给人清新、悠闲的感觉。所举这些诗的作者都是盛唐的大家,他们各有各的偏好与风格,可对于采莲这一乐趣,他们达成了共识。

这些大家为什么偏偏喜好与荷花发生交集呢?原因很明了,因为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虽然当时没有这么直白的表述,但我们可以从诗人们用荷花自比、以求托物言志的诗歌中,品味出他们对荷花的高度赞赏。如李白《古风》一诗:“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空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原托华池边。”诗中前六句详细的描写了荷花之美,先以“艳”与“鲜”总体表述,再从“花”、“叶”、“色”和“香”等细微入手,用“朝日”、“绿水”以及“青烟”作为陪衬,为读者刻画了一朵馨香扑鼻、新鲜艳丽的荷花。最后四句笔锋一转,写荷花因地处偏僻、无人亲睐,纵有万般红颜也只得孤独凋尽的无奈和乐意身处芳华三池的意愿。李白以荷花自比,不但让全诗充满了浪漫的情怀,还直白的表达了自己希望积极用世的意愿。

三、秋之冷菊

,清高绝俗、孤标傲世、坚贞冷清,是一种长期经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品种繁多。在古神话传说中被赋予了吉祥、长寿之意,因此也被称为“寿客”;陶渊明的“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又给予以“陶菊”之美称;也有别称“金英”、“黄华”或“秋菊”。并一直被历代的诗人、画家作为题材,留下许多佳作,广为流传。

安史之乱后,昔日的盛唐美景便已称为昨夜星辰,随着时代的变迁,诗人们的情怀也发生了转变。中唐的没有了初唐的锐气风发,也没有了盛唐的开阔奇异,反而多了悲秋的愁绪和清寒。如白居易的《酬皇甫郎中对新见忆》“爱菊高人吟逸韵,悲秋病客感衰怀。黄花助兴方携酒,红叶添愁正满阶。居士荤腥今已断,仙郎杯杓为谁排?愧君相忆东篱下,拟废重阳一日斋。”因“爱菊”而兴起的赏花饮酒,却因“黄花”、“红叶”的出现显得无比悲凉,反而也为染上了一抹苍冷之气。时代的因素决定了当时诗人的心境,文学从巅峰跌了下来,盛唐时“百花齐放”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在中唐诗人们的心中留下阴霾,怎么也自由不起来,快乐不起来。连他们笔下的意象也跟着失去了原有的那分欢愉与灵动,留下的只有孤独与清冷。如刘长卿《感怀》中的:“秋风落叶正堪悲,黄菊残花欲待谁。”白居易《晚秋夜》中的:“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以及刘禹锡《牛相公留守见示城外新墅有溪竹秋月亲情多往・兼命同作》中的:“堤艳露,岛凉松叶风。高情限清禁,寒漏滴深宫。”等等,这些诗都借来表达诗人心中的抑郁和哀伤,全诗都弥漫着清冷孤寂的意味,让人不得不为之一振,只感心中一丝凉意掠过。当然也有舍弃的清冷,赞扬它品格的诗歌,如: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首句便运用比喻,将环绕的房屋比作陶渊明的家,既得圣贤又拥,陶醉之意在所难免,以致夕阳西下都浑然不觉。将人们对百花的喜爱集于一身,只因它具有坚贞的品格,历经风霜依然清艳如初。

四、冬之傲梅

梅花,冰清玉洁、娴雅高贵、凌寒独放,是蔷薇科李属梅亚属的有名的观赏植物,有雅称“果香”、“一枝春”、“清客”以及“冰雪仙”等。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的道德标准,在民国时期曾被尊为国花,并以自身暗香盈袖的气韵和素艳高雅的风姿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

黄巢起义之后,唐代诗风再一次发生了变化,晚唐的诗歌进一步着重对现实的描写,几乎完全摒弃了盛唐时期的浪漫诗风,较中唐诗歌显得更加的悲凉、吊古伤今。虽然整个诗坛处于冰天雪地的寒冷中,但是却有那么几只琼葩傲霜斗雪,绽放出惊艳动人的一朵朵小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首联即以万木枯零与傲雪的梅树作对比,凸显出梅花的不畏严寒,一支独放。接着便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从香气、外貌以及品性上介绍了“寒花”。诗中也透露出丝丝的惊喜之感,将孤寂死死的压住,并用梅花的怒放掩盖住环境的悲凉。这首齐己的《早梅》很贴切的将晚唐时的文学风气彰显了出来,尽管社会是冰冷的,但唐诗依旧可以如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

说到晚唐自然不能错过“小李杜”,李商隐的《忆梅》“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和《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从诗中的“去年花”和“早秀”二词,可以看出梅花的孤独,因为开得过早,反而显得太单薄,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早秀先凋”更是诗人身世的自比,抒发其暗自神伤的痛楚和沉沦羁泊的不幸。杜牧在《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中也曾提到梅花,“梅花落径香缭绕,雪白玉花下行。”这首诗便和李商隐的有很大差别,全诗的基调是欢快的,所以梅花的意象便由“寒梅”变为了“香梅”。再如韩所作的《梅花》“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艳阳。龙笛远吹胡地月,燕钗初试汉宫妆。风虽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应笑暂时桃李树,盗天和气作年芳。”不仅表现了梅花不愿傍春光的孤傲,还彰显了梅花凌寒独放、香气四溢的品性。

五、结束语

初唐时的诗歌仍有宫体诗的影子,就像还未完全脱去厚重外套的初春,也如含苞待放、清新俊雅的兰花,淡却充满生机;

盛唐时的诗风浪漫豪放,文学蓬勃发展,近乎百花斗艳、草木丰茂的胜夏,好比亭亭玉立、飘逸娇媚的荷花,艳却不落俗套;

中唐时的诗歌受到社会的影响,由浪漫转向现实,宛如半掺寒意的肃秋,许是坚贞冷清、清高孤锦的,殇却毫不失望;

晚唐时的诗风再一次朝着悲凉前行,仿佛失去温度、满目荒凉的深冬,恍若傲霜斗雪、孤芳自赏的梅花,凉却依旧芬芳。

参考文献:

[1]彭定求.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第1版.

[2]陈菲,徐方芳等.唐诗花园――跟着唐诗学赏花.农村读物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3]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4]陈世作,黄云岩.情寓飘渺中――李商隐独特的诗歌艺术.

[5]郭艳灵.兰花意象简史――有唐诗兰花意象想到的.

[6]钟叔河.唐诗百家全集――初唐四杰诗全集.湖南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7]汤霞,邹丁丁.论唐诗中的“采莲”诗歌.

[8]徐韧.唐诗中荷花的文学意象.

[9]阚秋莎.论唐人笔下之菊.

梅兰竹菊诗句篇8

古诗词歌曲演唱的文化特质 文章 来 源 3 e d u 教 育 网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以气质典雅、文辞考究、音乐精美、意境深邃的个性风格,集声、形、韵、律之美感大成,句式错落多变,演绎出中国文化中的意境和气韵之美。所以,在演唱中国古诗词作品时,不仅要注意词句的表达,还要注重对意境和气韵的阐释。诸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轻拨三两下,未成曲调先有情。”在演唱这首作品时需要注意专业技术上的表达,更要注重理解本诗中营造出的一种江南水岸烟波朦胧的意境,烟笼翠染,水拍船沿,使演唱者仿佛身临其境:女子优雅婉约,琴音从指尖淌过,淋湿了江南的春景。此画面动静结合,显得气韵生动。以中国古代诗词《虞美人》为蓝本谱写而成的艺术歌曲《虞美人》,词虽短小,但余味无穷。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全词虽然是对春花秋月的哀秋之思,但演唱者在理解此作品时却不能仅停留于表面,应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历史的维度来进行思考。从纵向的维度去理解该词,实质是抒写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并将其提升到人生的存在性悲哀,从而体现出对人生命运中悲剧性一面的总体体悟和思考。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进行再次诠释,此曲便能显现出更为立体的一面。

由古诗词谱写的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此曲曲调悠长,富有浪漫气息;句尾伴以下行或向上的托腔,以自然调式的和声旋律,自由舒畅地表达一位女子对爱人的深情,词句之间自然流露出的爱恋确切不移。但如果从文学的角度去理解所知,中国传统文化是有别于西方的直接性、对应性的传统文化。传统诗词在此曲中更体现为一种含蓄、中和的美,运用大量的赋、比、兴的手法来表达。因此演唱者在演绎该曲时,应用一种含而不露的深情来诠释,才更符合传统文学赋予此诗词的意境。又如艺术歌曲《杏花天影》,作品分两阙,词意凝练,音节舒展。歌词表现词人的羁旅愁怀以及对恋人的深厚思念,以“起调毕曲”的创作原则,用同度或八度调式主音表现每阙的起与收,感情既细腻又奔放。这首作品的用意同《我住长江头》相似,含蓄地表达了旅人的一种“隐痛”。在中国古诗词的演唱中,情感表达至关重要。作为演唱者,只有深刻地领悟和体会古诗词中的意境、气韵和情感,驾驭整首歌曲的情绪发展,正确地诠释出文本所要表现的情感,进一步深化演绎的深度,才能真正将中国古诗词所承载的更稳固、更深层的意蕴演唱出来。

“一切景语皆情语”,寄情于景,托物言志。中国古诗词向来注重对意象的缔造。一方面,古代文人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品赏自然之美,达到愉悦心灵,超然物外。为增长见识,开阔胸襟,近有郊游踏青,远有游山观水,在游走观赏中道出对自然之美和内心世界的感悟,流露出对个人性情的娱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另一方面,中国文人深谙养生之道,往往把精神世界寄托在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身上。“心逐鱼鸟闲”便是诗人心境的写照。苏舜钦《沧浪亭》诗云:“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吾甘老此境,无暇事机关。”这些相似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诉诸于具体事物便形成了意象的高度统一。比较典型的如素有“岁寒三友”之称的松、竹、梅和“四君子”之称的梅、兰、竹、菊等。魏晋以前,诗歌以客观意象传情尚不明确,但已有萌芽。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自魏晋以降,此特质逐渐明朗。竹以其高风亮节深受文人喜爱。菊以其傲霜之姿深得陶渊明倾心。他遍栽菊花,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宋人周敦颐因陶渊明后真隐士不多,大发“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感慨。此外,如梅花、竹子、古松、月亮、杜鹃、鸿雁、春花、东风等意象,无一不在历代诗人反复运用、继承、发展的过程中积累起深厚的文化意蕴,成为民族文化和心理积淀的一部分。中国民俗有“花历”,八个节气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自小寒至谷雨,每五天为一花信,梅花争得“东风第一枝”,倍受文人瞩目。《论语》有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表达了对坚贞品格的赞扬。宋时诗人林逋写过多首梅花诗,自云“梅妻鹤子”,诗《山园小梅》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佳句。怀着对林逋咏梅花佳句的喜爱,姜夔自度《暗香》、《疏影》二曲为词牌名写作两词。词序云:“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肄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暗香》直写赏梅花之人:“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此词对往事的回忆中,含有一种今昔对比,同时也见出“月色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毕竟“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疏影》以美人喻梅花:“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亿、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疏影》则集中描绘梅花清幽孤傲的形象,寄托作者对青春、对美好事物的怜爱之情。梅花以其幽独之品性,高洁之情操,竟然如王昭君般被冷落,寄托了词人深沉的不为人重、时不我遇的感慨。范成大广置梅花、修建梅园以寄情以明志。中国古代文人对意象十分注重,运用得炉火纯青。只有了解了意象背后的深层文化底蕴,才能真正明晰诗人的本意。所以,对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演唱,不能仅仅停留于字面。演唱者只有体悟到古诗词歌曲中所使用意象的文化内涵并在演唱过程中通过情感表达出来,才能够真正使听众领悟。

中国历代文人,深受儒释道三家文化的影响,既胸怀天下,又渴望遁隐山林、回归自然。“以儒治国,以道治身,以佛治心”,因此,中国古代文人在热衷仕途的同时,寻求生活情趣,追求回归自我。特别在古代文人遇到仕途受挫、情感波折等人生失意之时,往往无力表达强烈反抗,而采取一种逃避态度,遁迹山林,回归田园,过着淡泊宁静、自然清远的隐逸生活,追求心灵的平静和闲适。这种隐逸文化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演唱者在演唱这类诗词歌曲时,应当注意到文人隐逸的多样性、复杂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作者的真实情境,力求再现作者的内心世界。

正如利奈尔在《菊花与诗酒———中国古代隐士的那些事儿》自序中写道:“隐士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谜。对于现代人来说,古代隐士那远去的背影恰恰是一抹永远也消褪不尽的残霞。每当我们在人生最彷徨的时候,他们的身影就会在天边浮现出来———那绯红的霞光虽遥不可及但却分明而清晰地昭示着另一种理想生活、一种远离尘嚣的无言之美!”①中国隐士的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避世阶段。如殷周的伯夷、叔齐,他们对当时的社会失望,包括对伦理、道德和现实政治秩序的失望,这种极度的失望让他们逃避这个世界,要和世俗的社会、政治权力以及道德观念作一种隔绝。后来,他们逃往首阳山,不食周粟,终被饿死。第二阶段是庄子提出心隐。②隐居未必要到山林、到荒郊野外去,只要不和政治权力发生关系,市井、乡村都可以。心中自有清、浊之分和美、丑之分,和世俗社会不同流合污。《史记》对庄周记载仅几百言,但高声称颂他与政治不合作,甚至是鄙薄的态度,实质在于称道他独立的精神典范和自主人格。这与司马迁自我独立人格与自我审美观照的价值观一脉相承。游世思想是庄子思想中一个重要部分。《庄子》内篇中多数篇章都涉及以游戏态度解脱人生羁绊的主题,谈论尤为深刻,如“曳途之龟”、“鲦鱼之乐”等。古人谈论庄子比较重视游世思想,其核心也是出世思想。第三阶段是朝隐阶段。以汉武帝时代的东方朔为代表。虽然生活在人群里,只要心灵依然高洁,不受政治权力影响即可。所谓“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上一篇:新郎致词范文 下一篇:茶叶小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