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中鳞甲范文

时间:2023-11-06 00:30:59

腹中鳞甲篇1

2、巴西彩鬼:原产于美州,背壳上有菊花瓣状放射花纹,正面看其游泳时,头背甲上会出现红、黄、白、棕、绿、灰、紫等七种颜色,人称"七色彩龟"。

3、中华草龟:又名乌龟、金龟,是我国著名龟类之一。中华草龟头顶部平滑,头部后方被粒鳞,喙缘的角质较弱。背甲有3条纵棱,指趾间全蹼。

4、金头闭壳龟:头较长,头背面呈金黄色,眼较大,上颌略勾曲。背甲绛褐色,散有淡黄色斑块。腹甲黄色,盾片上有排列基本对称的黑图斑;背甲与腹甲、胸盾与腹盾间均以韧带相连。四肢背部为灰褐色,腹部为金黄色,指趾间具蹼。

5、黄缘盒龟:头部光滑无鳞,吻前端平,上喙有明显钩曲,鼓膜圆而清晰,眼睛大,眼后有一条金黄色宽弧纹。背甲棕红色或棕褐色,显著隆起,正中脊棱蜡黄色,背面盾片具有明显的同心环纹。

腹中鳞甲篇2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15岁. 因四肢、躯干角化性鳞屑14 a于200709就诊我院门诊. 患者1岁左右时无诱因腰腹部、四肢出现散在斑片,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无水疱大疱,无自觉症状,未诊治. 之后随年龄增长,皮损面积逐年扩大,角化加重,鳞屑厚如盔甲,夏季自觉瘙痒. 患者病程中体质量无减轻,无发热,精神饮食睡眠均正常. 既往史无特殊. 父母非近亲结婚,其弟1岁时皮肤出现类似症状,余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智力正常,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皮肤科检查:双上肢屈侧、腰部、双下肢深褐色角化性鳞屑,皲裂,呈盔甲状(图1),汗臭味,夏季瘙痒明显,未见掌跖角化及眼睑外翻.

2讨论

板层状鱼鳞病[1],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其表皮细胞分裂率明显增加引起泛发性红皮症. 一般出生时或出生图1板层状鱼鳞病患者下肢皮损为深褐色角化性鳞屑,皲裂,呈盔甲状

不久即发生,其特征为大的灰棕色磷屑,四方型,中央黏着,边缘游离高起,严重者磷屑可厚如盔甲,常见掌跖中度角化. 可有臭汗症. 大多数患者毛囊口如火山口样,1/3患者出现眼睑外翻. 本例患者出生不久即发病,有家族史,皮损特点为角化性鳞屑,厚如盔甲,皲裂,瘙痒,汗臭症,故诊断明确. 治疗给予口服维胺脂50 mg,2/d,外用0.1 g/L维甲酸乳膏.

【参考文献】

腹中鳞甲篇3

(1)选择易饲养,繁殖率、成活率高的品种,如乌龟、黄喉拟水龟、七彩龟等。

(2)选择娱乐性强的品种。如平胸龟,可通过人工训养成打斗龟,或培养成高档绿毛龟:黄缘盒龟,古色古香,有灵性,久养之后,能随养龟者的口令做出多种动作。

(3)选择珍稀品种。如三线闭壳金钱龟和金头闭壳龟等。此外,缅甸龟、凹甲陆龟、四爪陆龟、四眼斑龟、鳄龟等,都是理想的家庭饲养品种。

(4)选择龟种时,还要了解不同品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如生长温带的龟,在亚热带、热带地区仍可饲养;但生长在亚热带、热带的龟,在温带、寒带地区就难以自然过冬,需要饲养在5℃~15℃的温室中才能安全过冬。

现在市场上卖得最多的是巴西龟,属于泽龟类。也有卖陆龟的,例如缅甸陆龟、星龟、豹龟还有水龟,例如蛇颈龟、猪鼻龟。要区分龟是属于哪一类有个很简便的方法,就是看看龟的爪子,水龟的爪子因为生活在水里需要划水所以都是有蹼连着的,而且蹼会长到趾甲的开始生长处。泽龟因为是又在陆上行走又在水里游泳,所以它的爪子趾甲很长,脚趾之间也有蹼连着,但蹼长得比较短,一般都是长到脚趾的一半处。陆龟只是在陆地上走路,所以腻趾之间是没有蹼的,而且它的腻上的鳞片长得是最大片的。

巴西龟:

巴西龟是近年来在我国南方主要养殖品种,如湖南、海南、广西、福建、广东等省都有规模化的养殖巴西龟。

巴西龟观赏性强,色彩非常鲜艳,其两眼后鼓膜上有显眼红斑,是目前宠物观赏鱼市场上的优良品种。巴西龟养殖生长快,对环境适应性强,容易进行人工饲养,且价格较低。但要注意不可随意放生巴西龟,以免造成外来生物入侵形成生态失衡。

中华草龟:

中华草龟又名乌龟、金龟,属龟鳖目、龟科,是我国著名龟类之一。中华草龟生长快、抗病力强、并有较高的观赏性。

中华草顶部平滑,头部后方被粒鳞、喙缘的角质较弱。背甲有3条纵棱,指趾间全蹼。野生中华草龟生活于江河、湖沼和池塘内,在向阳有荫的岸边松土处挖洞产卵,杂食性。

金钱龟:

金钱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金钱龟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龟类。动物性饲料有:鱼、虾、蛙、瘦猪肉、鸡肉、鸭肉、蛋、生熟碎骨、动物内脏、蚯蚓等。植物性饲料有:花生饼、马铃薯、番薯、大米饭、玉米、面粉、菜叶、瓜果等。龟池池水温度一般应保持在28℃~32℃左右。

金钱龟具有很强的抗病能力。

野生金钱龟过冬时会回到岸上,在室内亦可安全过冬。过冬期间此龟仍有饮水习惯,应给龟提供饮水。但过冬时最好不要把龟泡在水里,应合理使用水陆两便或龟池。

金头闭壳龟:

金头闭壳龟别名万金龟,分类地位为龟科、闭壳龟属、金头闭壳龟种。金头闭壳龟是国产观赏龟类中的极品之一,体态高贵,色彩亮丽,适应性强,体色艳丽,性格温和,然而由于它数量稀少,分布面窄,目前在市场上极难一见,求者甚众,但其野生资源几近枯竭,急需保护,人工繁殖是合法可行的唯一途径。金头闭壳较长,头背面呈金黄色,眼较大,上颌略勾曲。背甲绛褐色,散有淡黄色斑块。腹甲黄色,盾片上有排列基本对称的黑图斑:背甲与腹甲、胸盾与腹盾间均以韧带相连。四肢背部为灰褐色,腹部为金黄色,指趾间具蹼。此龟属水栖龟类,可生活于深水域。

黄缘盒龟:

黄缘盒龟又名黄缘闭壳龟、金头龟、夹板龟、驼背龟等。主要分布在安徽、河南、江苏、浙江、广西、湖北、江西、湖南、台湾、福建等地。黄缘盒龟为龟类良种,是高级的滋补佳品,其药用价值较高,还具有较大的观赏价值。

黄缘盒部光滑无鳞,吻前端平,上喙有明显钩曲,鼓膜圆而清晰,眼睛大,眼后有一条金黄色宽弧纹。背甲棕红色或棕褐色,显著隆起,正中脊棱蜡黄色,背面盾片具有明显的同心环纹。腹甲平坦,前后浑圆,着色为棕黑色或黑褐色,外缘与缘盾腹面鲜米黄色,腹甲中间有一横断沟纹将腹甲分为前后两半,当头、尾、四肢缩于甲壳后,腹甲的前后两半可闭合于背甲。四肢扁平,上有鳞片,指(趾)间具半蹼,尾较短。

黄缘盒龟为半水栖性龟类,常生活在池塘或山林溪涧边。喜群居,春、秋季在中午前后比较躁动,气温较高的夏季以黄昏后活动为主,白天多隐蔽在洞穴、沙土或林木中;当气温低于19℃时基本停食,低于13℃则进入冬眠。绿毛龟:

绿毛龟是名贵药用兼观赏动物,《本草纲目》中就载有其名。

绿毛龟作为观赏动物在广交会上俏销,供不应求,品级上档次的可售2000美元一只,国内售价数百元一只。绿毛龟是黄喉水龟、翠龟等背上附生基枝藻后形成的一种小型动物。

巴西翠龟:

巴西翠龟原产于美洲,外形美观、颜色艳丽,肉鲜美可口、营养丰富且可作药用,血可洽跌打损伤、脱肛等。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强,食性较广。

水龟的选购:水龟应选四爪伸缩有力,体表无伤痕的龟。根据经验,用沉水法选龟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选购时多将几个龟放入深水中,沉底并在水底漫游的龟的饲养成活率远大于浮水呆滞的龟。

陆龟的选购:

腹中鳞甲篇4

种类知多少

穿山甲属于哺乳纲中古老的鳞甲目家族,现存的种类一共有3属8个种,其中4种产于亚洲。它们分别是中国南部、印度北部、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缅甸和中南半岛北部的中华穿山甲,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和不丹的平原和丘陵的印度穿山甲,泰国、印尼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婆罗洲和小巽他群岛、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在内的东南亚地区的马来穿山甲,菲律宾巴拉望省的菲律宾穿山甲。

另外4种产于非洲,它们分别是几内亚、西非大部分地区、肯尼亚西南部和坦桑尼亚西北部低地热带雨林的树穿山甲,非洲中部的塞内加尔、乌干达和安哥拉等地的低地森林和农田的长尾穿山甲,乌干达、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草原和森林的巨穿山甲,广泛分布于非洲东南部15个国家的草原和干燥林地的南非穿山甲。

秘密武器

虽然在动物分类学上,鳞甲目与我们熟悉的豺狼虎豹、小猫小狗等食肉目动物是“亲戚”,但是穿山甲的身体结构却与这些尖牙利爪的家伙截然不同。

所有种类的穿山甲身上除了面部和身体腹面之外的部分,其余都覆盖着一层大而坚硬的鳞片,这些鳞片由角蛋白构成,成分与人类的毛发和指甲差不多,这是穿山甲赖以防身的“秘密武器”。当遭遇天敌攻击时,行动迟缓且缺乏攻击性武器的穿山甲便会就地缩成一团,变成一个被巨大鳞片包裹的大硬球,让敌害无从下口。如果这样还不够的话,穿山甲还能突然张开鳞片,利用锋利的鳞片边缘割伤敌害,或像黄鼠狼一样从肛腺释放带有恶臭味的液w。

穿山甲的眼睛很小,视力较差,外耳壳也很小,它们白天通常躲藏在地下的洞穴或树洞中,夜晚才外出活动,依靠敏锐的嗅觉寻找食物。穿山甲的嘴里没有牙齿,主要以白蚁、蚂蚁等小昆虫为食。中华穿山甲、印度穿山甲等地栖的种类主要以在地面和地下筑巢的白蚁和蚂蚁为食,而喜欢栖息在树上的树穿山甲、长尾穿山甲等则更喜欢光顾树上的蚁巢。

捕食时,穿山甲会用长着大而发达的爪的强壮前肢挖开蚁巢,再用布满黏液的长舌头舔食蚁类,穿山甲的胃壁厚且坚韧,在进食时常常会吞入一些砂砾、小石子等,像鸟类用吞食的砂砾磨碎嗉囊中的食物一样,利用它们磨碎吃进胃里的昆虫。

穿山甲这类以白蚁和蚂蚁为主食、昼伏夜出的小动物,与虎、白D豚等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大型食肉动物,和亚洲象这样的大型食草动物相比,对生存环境要求要低得多,对于人类的农业、畜牧业和渔业也不会造成危害,一些种类的穿山甲的存在甚至对于控制森林中白蚁的危害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寻找猎物的过程中还给土壤松土,这对庄稼是非常有益的。

灭顶之灾

穿山甲的繁育率很低,一般1~2年产1仔,这就使它们的种群数量由于过度捕猎而下降很快,恢复起来又很慢,特别是在失去其栖息地的时候,数量下降就更为严重。据估计,各个种类的穿山甲每一代的寿命大约为7~9年。同时,饲养穿山甲也比较困难。在过去的150多年来,100多个动物园和机构曾试图圈养穿山甲,鲜有成功。大多数穿山甲会在6个月到3年内死去,相关记录显示,大约70%的穿山甲在圈养的第1年内就会死亡。它们专吃活蚁的习性,对遭到捕获而导致的压力的极度敏感,以及虚弱的免疫系统,使穿山甲圈养的成活率极低。

更让人感到担忧的是,由于民间流传着“穿山甲鳞片能疏经通络帮助妇女下奶”“穿山甲的肉和血能滋补”这样毫无科学根据的谣言,现存的8种穿山甲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捕杀。

由于穿山甲行动能力弱且体表有浓烈的气味,遇到危险无法逃脱时会像刺猬一样本能地就地缩成一团,带着猎犬的盗猎者捕捉起它们来简直不费吹灰之力,穿山甲那赖以防身的坚硬铠甲,却给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

现在产于亚洲的4种穿山甲中,中华穿山甲已经是极度濒危物种,数量比大熊猫、滇金丝猴等“明星物种”还要稀少得多。由于每年可能超过1万只的捕杀量,中华穿山甲在其分布区内的绝大多数区域内都被捕杀殆尽,仅在如台湾岛等少数地区还残留着部分种群,随时可能灭绝。

马来穿山甲也没有逃过同样的命运,也被捕杀至极度濒危,而印度穿山甲和菲律宾穿山甲也由于相同的原因成为了濒危物种。相比亚洲的近亲们,非洲的4种穿山甲遭受大量捕杀的历史较短,但是近年来数量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其中南非穿山甲的种群数量在27年内下降了30%,和巨穿山甲、长尾穿山甲、树穿山甲一起被列为易危物种。

腹中鳞甲篇5

1 临床资料

患者之母,女,24岁。停经36周,腹阵痛8小时入院。该患者之母系初产妇,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为2004年3月24日。其母在孕期无发热、皮疹及不良用药史,否认毒物接触史;停经4个月自觉胎动,并渐活跃至32周后,近4周胎动不明显,孕期检查见近一个月宫高及腹围增长不明显,体重亦无明显增加,饮食睡眠良好。于2004年12月2日晨3时其母出现下腹部阵痛,于11时入院。其母既往健康,工作环境为电厂检验室检验员,接触试剂为各种酶类;否认近亲结婚,患儿父母双方家庭中无不良孕产史;患儿父亲无烟、酒嗜好,患有家族性美尼耳综合征,不定期口服培他定治疗。患儿母亲查体:鼻部及下颌可见痤疮,鼻头肥大充血,孕晚期腹形,儿头下方,胎心148次/分,无羊水波动感。B超检查:双顶径6.8厘米,胎心150次/分,胎动不明显,胎盘钙化Ⅱ级强,羊水指数为1.7厘米,股骨长6.7厘米,提示:晚期妊娠,单胎,头位,羊水过少。

该患儿为男性,早产。头皮布满胎脂,呈结节状,耳、眼睑、嘴唇为角质厚壳覆盖,小花脸样面容;眼睑外翻呈红色,口唇、眼睑不能张合,眼裂上斜呈倒八字;周身皮肤灰白色板状硬无弹性,躯干皮肤龟裂多呈横向波纹状,其边缘游离反翘高起;四肢皮肤片状边缘游离翘起,中央黏着,皮肤厚如铠甲,约0.3厘米;四肢短小,十指指甲增厚,四肢活动受限,手、足皮肤弥漫性红班、水肿、红亮,指、趾屈曲、并拢;阴囊干瘪,未下降;式哭泣,无法吸吮,体重2000克,新生儿自然死亡。

该患者之母又于2008年5月30日,因妊娠36周以臀位分娩一同样的男婴,体重为2700克,自然死亡。此次妊娠期间没有接触任何有害物质,并已脱离原来的工作环境半年后再次怀孕,患儿父母双方做性染色体检查均未见异常。根据两次分娩相同婴儿的皮肤情况并请皮肤科医生会诊诊断为:新生儿板层状鱼鳞病。

2 讨论

腹中鳞甲篇6

根据情况而定。冷藏可保存3-7天,冷冻可保存1个月以上。鲜虾入冰箱前用开水烫,使其外壳变红色后放置冰箱冷冻室,可使鲜味长存。还可以把鲜虾装入矿泉水瓶内,灌上少许冷水,盖上瓶盖儿拧紧,放冰箱内冷冻,可长时间保鲜不变味。

虾:

虾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节肢动物,属节肢动物甲壳类,种类很多,包括南极红虾、青虾、河虾、草虾、对虾、明虾、龙虾等。 虾具有很高的食疗营养价值,可以有蒸、炸等做法,并可以用做于中药材。虾是甲壳亚门十足目游泳亚目动物,有近2000个品种,大都生活在江湖中。都有胡须钩鼻,背弓呈节状,尾部有硬鳞脚多善于跳跃。许多种为重要食物。大小从数米到几毫米,平均4~8厘米。体型大者称为大虾。藉腹部和尾的弯曲可迅速倒游。吃微小生物,有的吃腐肉。雌虾可产卵1,500~14,000粒,附在游泳肢上。在成体前要经过5个发育期。它的子在腹外,味很鲜,人们喜食。虾体长而扁,外骨骼有石灰质,分头胸和腹两部分。头胸由甲壳覆盖。腹部由7 节体节组成。

(来源:文章屋网 )

腹中鳞甲篇7

关键词 叶菜类蔬菜;害虫;无公害防治技术;吴江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36.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2-0120-01

吴江地区种植的叶菜类蔬菜主要有甘蓝、白菜、青菜及蕹菜等,种植面积广,品种多,在蔬菜生产消费中占有很大比重。叶菜类蔬菜的种植比较分散且不连片,以露地种植为主,由于其自身特点、种植管理技术及环境因素的影响,虫害发生较重,其中又以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及黄曲条跳甲等害虫对叶菜类蔬菜的生产危害较大,历来是生产中防治的重点和难点。目前该文针对吴江地区叶菜类蔬菜主要虫害的发生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无公害防治技术,为叶菜类蔬菜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1 主要虫害的发生特点

1.1 小菜蛾

小菜蛾属鳞翅目菜蛾科,是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成虫翅狭长,头部黄白色,胸、腹部灰褐色,前翅前半部浅褐色,后翅银灰色,前翅缘毛长,翘起如鸡尾。初孵幼虫深褐色,后变黄绿色,整个虫体呈纺锤形,臀足向后伸长。成虫具趋光性,对黄色敏感。成虫产卵有较强的寄主选择性,喜在甘蓝、花椰菜、白菜等作物上产卵。初孵幼虫潜叶取食叶肉,残留叶面表皮,使叶片成透明的斑块,2龄后为害叶面,前3龄食量少,4龄为暴食期,可将叶片吃穿成孔洞或缺刻,虫口密度高时,可将叶肉全部吃光,只剩叶柄和叶脉[1]。小菜蛾在吴江地区一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每年的春末夏初和秋季有2个为害高峰,秋季发生常重于春季。

1.2 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成虫头、胸、腹均深褐色,胸部背面有白色丛毛,腹部前数节背面中央具暗褐色丛毛。前翅灰褐色,斑纹复杂,内横线及外横线灰白色,波浪形,中间有白色条纹,在环状纹与肾状纹间,自前缘向后缘外方有3条白色斜线,故名斜纹夜蛾。幼虫头部黑褐色,胴部体色因寄主和虫口密度不同而异:土黄色、青黄色、灰褐色或暗绿色。初孵幼虫在卵块附近昼夜取食叶肉,留下叶片的表皮,遇惊扰后四处爬散或吐丝下附或假死落地。2~3龄开始分散转移危害,也仅取食叶肉。4龄后昼伏夜出,晴天在植株周围的阴暗处或土缝里潜伏,在傍晚后出来危害[1-2]。吴江地区1年发生5~6代,世代重叠,盛发期为7—9月。

1.3 甜菜夜蛾

甜菜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成虫前翅灰褐色,基部有2条黑色波浪形的外斜线,并各有1个环形和肾形纹,后翅脉有黑褐色线条。幼虫体色变化大,一般为绿色或暗绿色,在腹部气门下有明显的黄白色纵线,此线一直达腹部末端,各气门后上方有明显白点。成虫白天躲在阴蔽处,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初孵幼虫在叶背取食,并拉丝结网,咬食叶肉,留下表皮,成透明小孔。集中危害至3龄后即分散危害,并进入暴食期,可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仅剩叶脉和叶柄[1,3]。4~5龄幼虫昼伏夜出,食量大增,占总食量的90%左右。吴江地区一年发生6代,世代重叠,7—9月是为害盛期。夏季连续高温、干旱,在天敌减少的情况下,该虫易大暴发。

1.4 菜青虫

菜粉蝶属鳞翅目粉蝶科,成虫体黑色,胸部密被白色及灰黑色长毛,翅白色,成虫常有雌雄二型,更有季节二型的现象,随着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其色泽有深有浅。成虫夜间栖息在生长茂密的植物上,白天露水干后活动,中午前后活动最盛,卵多散产于叶正面。春夏之交和秋季是幼虫主要发生期,幼虫青绿色,胴部腹面淡绿带白色,背中线黄色。幼虫2龄前只能啃食叶肉,留下一层透明的表皮;3龄后可蚕食整个叶片,轻则虫口累累,重则仅剩叶脉,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和包心,造成减产,此外,虫粪污染花菜球茎,降低其商品价值[1,4]。吴江地区一年发生5~6代,世代重叠,每年的3—6月以及9—10月是为害盛期。

1.5 黄曲条跳甲

黄曲条跳甲属鞘翅目叶甲科,主要为害甘蓝、花椰菜、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成虫鞘翅上各有一条黄色纵斑,中部狭而弯曲。后足腿节膨大,因此善跳,胫节、跗节黄褐色。成虫有趋光性,对黑光灯敏感,以中午前后活动最盛,高温时还能飞翔。幼虫长圆筒形,黄白色,各节具不明显肉瘤,生有细毛。幼虫需在高湿情况下才能孵化,因此近沟边的地里多。幼虫只为害菜根,蛀食根皮,咬断须根,使叶片萎蔫枯死。成虫食叶,以幼苗期为害最严重,刚出土幼苗,子叶被食后,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白菜受害,叶片变黑死亡,并且传播软腐病。成虫寿命长,产卵期可延续1个月以上,因此世代重叠,发生不整齐[1,5]。吴江地区一年发生6~7代,全年以春、秋2季发生严重,并且秋季重于春季,湿度高的菜田重于湿度低的菜田。

2 无公害防治技术

2.1 农业防治

合理布局,避免十字花蔬菜周年连作;蔬菜收获后,要及时处理残株败叶并立即翻耕,可消灭大量虫源;清除杂(下转第131页)

(上接第120页)

草,结合田间作业可摘除卵块及幼虫扩散危害前的被害叶;另外,施用有机肥也可降低黄曲条跳甲的种群数量[6]。

2.2 药剂防治

2.2.1 化学药剂防治。针对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根据幼虫为害习性,防治适期应掌握在卵孵高峰至3龄幼虫分散前施药,用足药液量,均匀喷雾叶面及叶背,使药剂能直接喷到虫体和作物上。在卵孵高峰期,可选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000倍液、24%氰氟虫腙悬浮剂800倍液、10%虫螨腈悬浮剂2 000倍液,任选一种均匀喷雾。针对黄曲条跳甲的防治,在翻耕后种植前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或52.25%农地乐1 000倍液进行土壤处理,防治幼虫可选用48%乐斯本乳油1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2 000倍液进行灌根;防治成虫可选用10%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喷雾防治。

2.2.2 生物药剂防治。防治鳞翅目害虫可选用苏云金杆菌(100亿芽孢/mL)乳油1000倍液、杀螟杆菌(100亿芽孢/g)粉剂1 000倍液、短稳杆菌(100亿孢子/mL)悬浮剂600倍液、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 500倍液、2.5%多杀霉素悬浮剂1 000倍液,选择其中一种药剂在初龄幼虫盛发期喷药防治,7 d后再喷1次。

2.3 物理防治

利用成虫趋光性安装杀虫灯进行灯光诱杀;使用24~30目防虫网,可防止外来虫源迁入危害;利用性信息素的引诱作用,在田间放置针对不同害虫的性信息素诱杀装置,可有效诱杀成虫,减少虫源[7-8];利用黄曲条跳甲的趋黄性,悬挂黄色黏虫板可诱杀害虫,减少农药使用[9];在菜畦床上铺地膜,能有效防止黄曲条跳甲躲藏、潜入土缝产卵繁殖。

3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植保站.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M].南京:江苏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56-259.

[2] 曹益明,高云,林双喜,等.斜纹夜蛾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J].上海蔬菜,2009(4):74-75.

[3] 王玉磊,赵传东,姚峰,等.甜菜夜蛾为害特点及其发生规律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124-125.

[4] 季月琴,魏栋梁.响水县菜青虫发生规律及综防技术[J].长江蔬菜,2009(3):35.

[5] 贺华良,宾淑英,林进添.黄曲条跳甲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及发生原因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683-10686.

[6] 梁宏卫,贤振华,龙明化.黄曲条跳甲无公害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蔬菜,2007(7):36-39.

[7] 侯有明,庞雄飞,梁广文,等.性诱剂对蔬菜大棚小菜蛾种群的控制效果[J].中国生物防治,2001,17(3):121-125.

[8] 黄超,卢会祥,凌兵.性诱剂防治大葱、卷心菜甜菜夜蛾与斜纹夜蛾的技术与效果[J].上海蔬菜,2012(2):63-64.

腹中鳞甲篇8

织纹螺科一新种记述(腹足纲,前鳃亚纲,新腹足目)张爱菊 尤仲杰(900)

中国光螺属一新种记述(肺螺亚纲,柄眼目,拟阿勇蛞蝓科)林晶 周卫川 陈德牛(903)

《台湾蜗牛图鉴》(笫二版)书评陈德牛(905)

中国马尾松木上伞滑刃属线虫新种记述王宏毅 张绍升(906)

中国壮蟹蛛属一新纪录种及其雌性新发现朱明生 单耀军(913)

中国叶刺瘿螨亚科一新属三新种一新纪录种(蜱螨亚纲,瘿螨科)谢满超 韦绥概 覃爱枝(915)

广厉螨属和裸厉螨属二新种及伊犁血厉螨特征补充(蜱螨亚纲,中气门目,厉螨科)马立名(920)

宁夏维螨属一新种记述(蜱螨亚纲,维螨科)李学智 马英 白学礼(924)

四川省蚱总科二新种记述(直翅目)郑哲民 王海建 石福明(926)

陕西束颈蝗属二新种记述(直翅目,斑翅蝗科)许升全 郑哲民(929)

中国彩蛾蜡蝉属分类研究(半翅目,蛾蜡蝉科)王应伦 彭凌飞(933)

曲板叶蝉属一新种及一新纪录种(半翅目,叶蝉科,片角叶蝉亚科)张斌 李子忠 齐宝瑛(937)

中国癞叶蝉属二新种记述(半翅目,叶蝉科,窄颊叶蝉亚科)李子忠 张斌(941)

悬铃木方翅网蝽在中国的首次发现李传仁 夏文胜 王福莲(944)

中国江西裸齿角石蛾属二新种(毛翅目,齿角石蛾科)袁红银 孙长海 杨莲芳(947)

中国跳甲一新纪录属及一新种记述王书永 葛德燕 李文柱 杨星科(952)

中国方颜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opacifrons种团和sellata种团二新种钟义海 魏美才(955)

中国发现侵姬蜂属(膜翅目,姬蜂科)及一新种盛茂领 孙淑萍(959)

中国的耕姬蜂属(膜翅目,姬蜂科)及一新种盛茂领 孙淑萍(962)

四突跳小蜂亚科中国一新纪录属(膜翅目,跳小蜂科)李捷 张彦周(966)

中国阳蝇属四新种(双翅目,蝇科)冯炎 叶宗茂(969)

中国伪安瘿蚊属一新种记述(双翅目,瘿蚊科)墨铁路 卜文俊 李强(974)

中国麦穗鱼属一新种(鲤形目,鲤科)肖智 蓝宗辉 陈湘舞(977)

福建吻虾虎鱼属一新种(鲈形目,虾虎鱼科)李帆 钟俊生 伍汉霖(981)

中国黑龙江水系茴鱼属一新纪录种(鲑形目,茴鱼科)马波 霍堂斌 姜作发(986)

中国蛙科一新种(两栖纲,无尾目)费梁 叶昌嫒 江建平(989)

中国河北省弱蛛科一新属新种记述(蜘蛛纲,蜘蛛目)佟艳丰 李枢强(35)

台湾管巢蛛和樟木管巢蛛的雄性新发现(蜘蛛目,管巢蛛科)张锋 朱明生 宋大祥(38)

中国南方隙蛛亚科蜘蛛四新种记述(蜘蛛目,暗蛛科)徐湘 李枢强(41)

广东米虾属一新种与一新纪录种记述(十足目,匙指虾科)郭照良 贺顺连(47)

湖南鳞[虫兆]属种类记述(弹尾目,鳞[虫兆]科)孙元 梁爱萍 黄复生(52)

中国东北原尾虫一新种记述(原尾纲,蚖科)卜云 谢荣栋(56)

中国云南畸螽属一新种(直翅目,蛩螽科)石福明 毛少利 欧晓红(61)

中国菱脊叶蝉属种类记述(半翅目,叶蝉科,小叶蝉亚科)宋月华 李子忠(64)

萤叶甲属一新种(鞘翅目,叶甲科,萤叶甲亚科)Ron Beenen 杨星科(67)

武夷山齿甲属三新种及一新纪录种(鞘翅目,拟步甲科,齿甲族)刘杉杉 任国栋 汪家社(70)

印度颊脊隐翅虫属中国的新种与新纪录(鞘翅目,隐翅虫科,隐翅虫亚科)郑发科 王仁蓉(76)

中国螳小蜂属一新种及二新纪录种(膜翅目,长尾小蜂科)赵亚雪 黄大卫 肖晖(80)

果螟属在中国首次记录及二新种记述(鳞翅目,螟蛾科)宋士美 武春生 杨再豪(85)

中国绒毛隧蜂亚属(膜翅目,隧蜂科,隧蜂属)分类研究牛泽清 朱朝东 张彦周 吴燕如 黄大卫(90)

东亚茎蜂科二新属(膜翅目)魏美才 聂海燕(109)

中国美广口蝇属(双翅目,广口蝇科)一新种及二新纪录种汪兴鉴 陈小琳(114)

中国、泰国和印度广口蝇科(双翅目)一新纪录属及二新纪录种陈小琳 汪兴鉴(118)

美根寄蝇属一新种记述(双翅目,寄蝇科)刘家宇 张春田(121)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分析宝贝科主要类群的系统发生关系王莹 苏成勇 潘鸿春 郝家胜(124)

从16S rRNA基因序列初步探讨拟壁钱属和壁钱属蜘蛛系统发生关系潘鸿春 吴宝山 郝家胜 朱国萍(131)

跳甲属(鞘翅目,叶甲科,跳甲亚科)同域分布种及其寄主关系探讨翟宗昭 薛怀君 王书永 杨星科(137)

叶甲科三亚科十三种叶甲酯酶同工酶的研究(鞘翅目,叶甲总科)聂传朋 李焰焰 崔亚东 郑哲民(143)

数学形态学在昆虫总科阶元分类学上的应用研究梁子安 刘飞 赵秋红 杜瑞卿(147)

DNA条形编码在蚜虫类昆虫中的应用王剑峰 乔格侠(153)

广西野生淡水鱼类的物种多样性及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赵亚辉 张春光 周解(160)

中国原哈格鸣螽科化石新发现(直翅目,哈格鸣螽科,阿博鸣螽亚科)李连梅 任东 孟祥明(174)

无指盘臭蛙体内寄生双睾虫属多盘吸虫一新种范丽仙 王重力 徐洪钧(182)

中国神农架国家森林公园苔藓中的缓步动物杨潼(186)

中国异饰肛螽属的修订(直翅目,螽斯总科,蛩螽科)刘宪伟 周顺(190)

云南波蚱属二新种记述(直翅目,蚱总科,短翼蚱科)邓维安 郑哲民 韦仕珍(196)

中国彩菌甲属分类研究(鞘翅目,拟步甲科)任国栋 高超(200)

中国方颜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种团二新种钟义海 魏美才(208)

六盘山克里姬蜂种类及一新种记述(膜翅目,姬蜂科)孙淑萍 盛茂领(212)

河南省锤举腹蜂属研究(膜翅目,举腹蜂科)孙淑萍 盛茂领(216)

中国澳彩带蜂亚属研究(膜翅目,蜜蜂总科,隧蜂科)黄海荣 张彦周 朱朝东 吴燕如(221)

云南石林洞穴金线鲃一新种(鲤形目,鲤科)李维贤 卯卫宁(226)

青岛伪角毛虫一新种及表膜下纤毛系(纤毛门:下毛目)胡晓钟 宋微波(361)

朝鲜潮虫属一新种(甲壳纲:等足目)唐伯平 归鸿(365)

中国沟颈螺属一新种记述(腹足钢:柄眼目:艾纳螺科)陈德牛 张国庆(369)

湖南下盾螨属一新种记述(蜱螨亚纲:革螨股)马立名 郑波益(373)

青海省犹伊螨属一新种(蜱螨亚纲:犹伊螨科)李超 杨锡正(376)

中国厉螨科二亲种记述(蜱螨亚纲:革螨股)刘井元 马立名(380)

吉林省下盾螨属一新种(蜱螨亚纲:革螨股)马产名(384)

虱矮螨属二新种记述(蜱螨亚纲:矮螨科)高建荣 邹萍(387)

中国叶刺瘿螨亚科四新种记述(蜱螨亚纲:瘿螨总科)匡海源(391)

广西十万大山Xiu目三新种(Xiu目:异Xiu科,Xiu科)陈树椿 何允恒(395)

山西雏蝗属二新种记述(直翅目:网翅蝗科)马恩波 郑哲民(398)

广西短翼蚱科的新属和新种(直翅目:蚱总科)郑哲民 蒋国芳(402)

凹距族飞虱一新属一新种(同翅目:飞虱科)陈祥盛 李子忠(406)

福建武夷山条大叶蝉属一新中(同翅目:大叶蝉科)杨茂发 李子忠(410)

中国短头飞虱属一新种记述(同翅目:飞虱科)陈祥盛 丁锦华(413)

负泥虫新种及新纪录种(鞘翅目:负泥虫科)龙建国(416)

中国弓石蛾科四新种和两新纪录种(昆虫纲:毛翅目)桂富荣 杨莲芳(419)

马来西亚瘤祝蛾亚科分类研究及三新种记述(鳞翅目:祝蛾科)武春生(426)

中国织蛾二新种记述(鳞翅目:织蛾科)王淑霞 郑哲民(431)

中国郑尾猛蚁属系统分类研究(膜翅目:蚁科)徐正会(434)

中国瘿蚊金小蜂属研究(膜翅目:金小蜂科)肖晖 黄大卫(438)

中国长柄茧蜂属亚长柄茧蜂亚属记述(膜翅目:茧蜂科)陈学新 何俊华(442)

中国心菌蚊属研究(双翅目:菌蚊科)吴鸿 郑乐怡(446)

中国铗蠓一新种及一新纪录(双翅目:蠓科)虞以新 徐政府(449)

中国阳蝇属一新种记述(双翅目:蝇科)杨德香 马忠余(452)

四川白角秽蝇种团二新种(双翅目:蝇科)薛万琦 冯炎(454)

原缨口鳅属一新种(鲤形目:平鳍鳅科)张春光 赵亚辉(458)

中国角蟾属一新种(两栖纲:锄足蟾科)田应洲 谷晓明(462)

上一篇:除夕短句范文 下一篇:及陈涉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