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课件范文

时间:2023-10-11 17:01:44

春课件

春课件篇1

一、活动目的: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最初的梦想,一个远大的梦想。但是在现实的中学生活中,很多同学却迷茫了,迷失了自己。探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了前进的目标,失去了学习乃至个人成长方面的动力。在听了今年央视《开学第一课》后,开展此次班会,旨在帮助大家托起梦想,为自己的未来绘制一幅理想蓝图,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同时增进班级同学彼此之间的了解,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二、活动意义:

通过此次班会的讨论,使同学们认识到梦想对于自己人生的重要性,进而寻找到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三、活动前准备:

1、班级同学讨论,结合同学们的实际问题,初步拟定班会主题。

2、班级干部讨论商定,确定班会主题,即激扬青春,放飞梦想。

3、围绕已定的主题,动员大家积极参与进来,搜集资料。回家上网查找相关视频资料和信息。

四、活动过程:(歌曲《梦想缤纷》上课前在教室播放,渲染气氛)

1、请陈心同学讲述《“宝盒”的故事》

通过讲述大家知道:不应该只沉迷于昨天的欢声笑语,那是过去,你可以把它作为你美好的回忆,但更精彩的欢声笑语在未来,在未来的梦想里。”

2、请黎冰心同学讲述《三个泥水匠的故事》

通过黎冰心同学带来的《三个泥水匠的故事》,让同学们意识到梦想的重要性。

3、展开讨论:《马云的梦想奋斗史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

李朝铭同学:马云说,这十年之内,他们至少有一千次失败,他们永远是倒下再起来,倒下了再起来,假如你的成功没有眼泪,没有汗水,你是不可能成功的,这个梦想也不可能走得很久。

薛斌同学:马云说自己和大家一样,小时候有过无数的梦想。想当过司机,想当过售票员,想当过警察,想当过解放军叔叔,没有一个梦想能够实现,然后不断地变化自己的梦想。最多的时候,马云一年内换了七八个梦想。但这些并不重要,梦想是快乐的,每个人在成长的路上一定要有梦想,一个人要想幸福一定要有梦想。一个人可以乱想,但是不可以不想。

卿悦同学:不同时期的马云有着不同的梦想,小学时想考好的中学失败了,中考也失败了,考大学考了三年,毕业后想考哈佛大学还是失败了。但是他还是愿意再试一次,只有一次次地尝试才有机会。“小时候其实变换梦想没有关系,你需要去不断地想,不断地去想快乐的事情,其实梦想不需要很大,你去想,你就会做得到。”虽然没有进重点班,但是不应该放弃,只要有梦想,一切皆有可能!

潘俊池同学:梦想最好不要太空太大,要现实些。马云叔叔做阿里巴巴时,因为没钱,去找投资商。一个投资商曾说,“阿里巴巴要做成功,相当于把万吨轮抬上喜马拉雅山”,后来他做淘宝,别人听到网上购物的商业模式,也觉得不可思议,有人甚至说“如果你能做成,我把名字倒过来写”。从马云叔叔的故事我知道:一个成功背后有1000个别人看不到的错误,要不怕失败不断付出。

4、手语舞《怒放的生命》,表演者:赵丹妮、吴泓霖等同学

歌词进取向上,给人以力量,手语舞让人分享到每一份成功背后都需要努力付出,由衷地感受到了一种向上的希望,和对生命的热爱。

5、背景音乐--《最初的梦想》响起。(收集梦想,制作于卡片上)

请同学们写出自己的梦想,并制作成卡片贴在桌子旁边。

歌声是美好的,时间是有限的。班会无限好,只是近铃声。

6、结束语:《梦想是什么?》

7、全体同学演唱班歌《明天会更好》

春课件篇2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时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2.学会分析记叙文段落中的细节,学习结合动作来描写人物神态的方法。

3.掌握说明文的逻辑特点,学习用有条理的表达方式表明自己的想法。

4.利用教材中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描写的春景,朗读并背诵古诗《春日》。

【教学重点】

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文本选择不同的阅读策略。

【教学难点】

分析段落细节,并学会根据不同的文本或不同的写作目的进行仿写。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带领学生梳理、回顾本单元学习的三篇课文,激发学生思考:你们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哪篇文章中的哪些细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1:在学习《竹节人》这篇课文的时候,有几个阅读任务是要找到与这个任务相关的段落去进行分析体会的。

生2:《竹节人》中,“我”和小伙伴们玩竹节人痴迷到上课都忍不住偷着玩的细节,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生3:《故宫博物院》篇幅很长,我学会了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去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阅读。

生4:在学习《宇宙生命之谜》的时候,我学会了与问题相关的内容要细读,关联不大的内容可以略读。

生5:我还知道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可以选取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整合概括。

2.看来,同学们通过这三篇课文的学习,学到了不少阅读方法。请同学们齐读交流平台中的三个同学的心得体会,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吧!

课件出示:

学习了这个单元,我知道了要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如,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

课件出示:

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如,带着“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读《竹节人》,有关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部分内容,浏览一下就可以了。

课件出示:

我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3.生齐读。

4.生交流。

5.师进行总结:

课件出示:

读书时,思考阅读目的,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选取合适的阅读材料。

阅读时,重点阅读、快速浏览、略读相结合。

二、词句段运用

(一)写话训练。

1.学生自由朗读以下三句描写人对某事入迷的样子的语句,圈出当中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

课件出示: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

课件出示: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塑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2.学生分组汇总圈出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每组派代表分享这些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1)第一段:

摆:表现玩竹节人的阵势大。

攒着:涌向一个点,说明大家都被竹节人深深吸引,围成一团。

跺脚拍手:表现了同学们观战时激动的样子。

咋咋呼呼:声音描写,表现同学们随着竹节人游戏的紧张气氛变得激动起来。

(2)第二段:(学生小组做动作演示)

伸长脖子:描写出后面的同学好奇张望的样子。

从肩膀上探过来:生动表现出大家唯恐错过游戏过程的样子。

(3)第三段:

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写出罗丹纠结的样子。

叽里咕噜:声音描写,表现罗丹的投入。

眼睛闪着异样的光:将眼神的变化写出动感。

踩得吱吱响:用地板的声音表现出罗丹激动的样子。

手不停地挥动:手脚并用,富有戏剧性。

痴痴地微笑:表现出罗丹的愉悦。

吁了口气:一系列激动过后,罗丹终于从“迷”的状态中走出来。

3.朗读这三段话,再次感受人物入迷时的生动场景。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分析三个场景当中的动作、神态描写,学习记叙文段落中的细节描写,让表达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4.播放一段有关人“着迷”的视频(2分钟左右),让学生根据这段视频,用3~5句话描写人物的状态。

【设计意图】

语文课堂将读写相结合,能让学生快速的学以致用。

(二)表达训练。

1.学生快速阅读例句,理解加点部分在段落中的作用。

课件出示:

人们认为天体上若有生命存在,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生:有了加点的词语可以使表达更有条理性和逻辑性。

2.师生总结出此类表达的特点:“观点

+

原因一

+

原因二……”

3.生根据“竞选班级体育委员”和“向妈妈请求,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儿足球”这两个语言环境,按照说明文的逻辑格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示例一】我觉得担任体育委员必须具备以下几点素质:一是要有良好的身体条件,体育成绩优异;二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热心地为班集体做贡献,能够为老师和同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三是组织能力强,声音洪亮。我觉得自己非常符合以上几点,可以胜任体育委员这一职务。

【示例二】妈妈,我希望每周三放学后能踢一会儿足球。首先,我特别喜欢踢足球;其次,踢足球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能锻炼身体;最后,我向您保证,我一定会按时完成作业,绝对不会影响我的功课。请您答应我的请求吧!

4.师点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熟读并背诵。

2.感受这首诗所描绘的春光美,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关于春的词语。

课件出示: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旖旎

春色怡人

春燕回巢

春色迷人

春色无边

春意盎然

2.出示关于春的诗句。

课件出示: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男女生互读。

【设计意图】

朗读这些诗句,既是对关于春天的诗句的回顾,也是对语文的一种积累。在进入课文之前,带领学生入情入境,感受春的气息。

3.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朱熹的《春日》。(板书诗题:春日)(齐读)

4.读了这个诗题,你能理解诗题的意思吗?

生:春天的日子。

5.春天的日子,是一番怎样的光景呢?让我们走进诗中去感受吧!

【设计意图】

让学生回忆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本诗的热情。

二、了解作者

课件出示:

朱熹,字元晦,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三、初读古诗,自主学习

1.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地朗读《春日》,注意读准字音。

注意熹(xī)、泗(sì)、滨(bīn)的读音。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纠正读错的字音。

四、了解诗意,感情朗读

1.生再次朗读,与同桌交流诗文的大意。

2.通读诗句。(借助教材中的插图读懂诗句)

汇报交流:

预设:本诗主要写了诗人朱熹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天。

课件出示:

胜日:好日子。

寻芳:寻找春天。

滨:水边。

一时:短时间。

等闲:平常、随意。

3.指导朗读。

(1)如果此时我们一起去寻找生机勃勃的春天,你会有怎样的心情呢?谁来读读第一、二句诗,把你的心情读出来。(指生感情朗读第一、二句诗,教师适当评价)

(2)诗人看到泗水河边的春景有焕然一新的感觉,你从中看到了什么?

生描绘画面,教师评价补充:“万紫千红”这个成语就出自朱熹的这首诗,原本是说色彩很丰富,现在还用来形容无限美好的景象和丰富多彩的事物。

出示万紫千红图:

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当你看到漫山遍野这么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会怎样呢?谁来读读诗文第三、四句?把你的心情读出来。

(3)读全诗,读出节奏。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设计意图】

通过理解诗意来感受诗境,并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

五、诵读古诗,以读悟情

1.多美的春天啊!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这首古诗,再次感受春天的美好吧!

2.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段轻快的音乐,请同学们先欣赏,再起立,和着音乐朗诵、吟唱这首诗,可以配上喜欢的动作。(配乐吟唱古诗,加上喜欢的动作)

3.教师小结:诗歌不但可以用诵读来表现,还可以用吟唱、绘画的方式来展示。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幅多美的寻芳图,其实春天就在这破土而出的小草上,就在这竞相开放的花朵上,就在我们悠扬的歌声里。

六、了解背景,升华内涵

1.其实,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正是因为朱熹爱读书、才识渊博,他才成为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2.泗水这个地方是春秋时孔子云游讲学、教授弟子的地方,因此诗人到泗水滨寻找春天,实质是在书海中求知,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师板书:书海求知)

3.今天,同学们怀着无比愉悦的心情跟随诗人朱熹去寻找春天,我们发现不光大自然的春天是万紫千红的,在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就让我们在大自然的春天、书海的春天里恣意行走吧!

【教学反思】

《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劝诫人们努力学习、多读书。在教学前,对朱熹哲理诗的特点进行讲解,使学生充分了解朱熹的写作特点,才能为理解《春日》的哲理含义做好铺垫。

古诗具有凝练含蓄的特点,诗人往往用跳跃的语言,创造出一种言外有言、意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情味既离不开学生的想象,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白。

春课件篇3

1 运用多媒体开展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件制作求新求异,忽视了对课程标准的尊重

传统中学语文教学属于语文知识层面教学,教师采用唇耕舌耘、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由于语文本身包罗万象的特性和学生认知心理尚未成熟,课堂里经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讲台下学生却听得兴味索然的景象。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畅游于互联网,惊奇地发现语文课件资源尤其丰富。带着无以言表的兴奋在五彩缤纷的语文课件中穿梭,一定要选择新颖、制作巧妙的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的课件必须能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一个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这样,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确立了这样的选择课件的原则,一些朗诵录音、视频,一些动感十足的Flash图片成了首选必选。

如教学《春》这一课时选择大量的艳丽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的图画,穿插了春风、春雨的视频。而对于本应作为这篇文章教学的重点诵读,几乎没有涉及。课程标准提到“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1.2 课堂上过度依赖课件,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自从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师用书就受到了冷落,大量的精力从钻研教材转移到选择课件上。大量地浏览、复制、粘贴,下了好一番“功夫”,看着自己奋斗的“成果”,成就感十足。上课时,课件成了指挥棒,课件指挥着教师走,学生跟着课件走。尽管课前再三斟酌,但到课堂上应用起来,还是有时明显感觉到安排失当,常常出现学生的思考和预先制定的课件不合拍的情况。每到此时,总感到非常尴尬,只好硬着头皮把学生生拉硬扯到课件上来。在这样的被多媒体“统治”了的课堂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已“目中无人”,人性化的师生人际情感交流已被冷冰冰的“人机交流”所取代,哪里还谈得上语文个性化教学?

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一课时,在读到“春花图”时,引导学生概括作者笔下春花的特点,很多学生回答的是多、艳、香,而课件上预先设计的是多、艳、甜。由于课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思考可能出现的情况考虑不足,笔者感觉极为尴尬。由于本节课内容安排较多,为了能按时完成任务,没有耐心地去引导学生比较“香”和“甜”的区别在哪里,哪一个概括得更好,而是简单匆忙地否定了学生的答案。

1.3 制作课件求多求全,忽视了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笔者在制作和选择课件时,对于课件内容力求多而全,从作者介绍、字词积累、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等全部整理到课件中,力求让课件成为解读课文的“大资料库”。这样制作出来的课件,少则30多页,多则50多页。上课铃还未响起,教师和学生就在课件的指引下一路狂奔,整堂课成了课件的独角戏表演,教师和学生成了课件忠实的观众。教师仿佛在欣赏课件,而学生在拼命地做笔记。一节课辛辛苦苦地下来,学生忙忙碌碌的眼神,课本上密密麻麻的笔记,造成了一种虚假的繁荣景象。冷静下来想一想: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充当了什么角色?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了哪些提升?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时间没有机会读书,没有时间思考,更没有时间去表达自己的思考所得。

看看课程标准对一堂语文课的要求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再反观这样的课堂,学生确确实实被摆在了被动学习的位置,整堂课演变成了借助多媒体形式的“满堂灌”,是名副其实的“填鸭式”教学。在课堂上,学生自由读书的权利被教师无情地剥夺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怎么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怎么形成?学生思考的时间被挤占了,没有了充足的时间去研读文本,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从何而来?长此以往,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考的习惯如何养成?

这样的一堂课下来,回过头来检查一下学生的掌握情况,生字不会读,文章读不通,忙忙碌碌的结果,不过是建成了一座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教师还经常埋怨:“学生的学习态度太差了!接受能力太差了!课堂太沉闷了!上课时学生简直像睡着了一样!”造成这一切现象的根源是什么?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存在严重问题才是问题的重要根源。

2 怎样有效运用多媒体开展语文教学

2.1 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形成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是指导语文教学行为的准则。语文课程标准努力将社会要求与学生个体发展统一起来,坚持社会主流价值。较之以往,它更强调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等。要想成为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意义,深刻领会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理清语文课程编排意图,并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唯有如此,才能在语文课堂上真正做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真正发挥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才有可能走出滥用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2.2 摆正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正确运用多媒体开展语文教学

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展开教学,可以增大教学容量,提高学习效率;可以突出重点,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多媒体具有这么多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能否充分发挥出来,取决于教师能否正确驾驭多媒体,能否摆正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只是一种手段的运用,就像传统教学中的粉笔、直尺、圆规一样,为教学服务,在教学中起辅助作用,当用则用,不该用则不可滥用。唯有如此,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才能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刘明祥.中小学信息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2]刘月雷.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文反思[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3]郝中超.对教育技术学在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价值的分析与评价[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春课件篇4

依兰县第三小学 张友成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记忆,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认知目标:认识春天的色彩,感受春天色彩的美丽。

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春天的色彩,感受春天色彩的美丽,尝试用水彩笔,油画棒等表现春天的色彩。

教学难点: 涂色方法以及色彩的整体倾向。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水彩笔、油画棒。

学生: 水彩笔、油画棒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一年有多少个季节?那么你最喜欢那个季节呢?为什么?春天的色彩都有那些?春天这么美,同学们想不想把它们画出来呢?好,本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来学习新课《春天的色彩》。(板书课题)

二、展开:

1、下面请同学们听一首儿歌,在歌声中你都听到了什么?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有会唱的学生可以一起唱,歌曲播放完毕,你在歌声中听到了什么?

2、春天来了,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变化?

(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课件图片),小组讨论,交流:小草钻出来了、桃花开了、燕子飞来了、柳树发芽了……

3、教师归纳春天的主要颜色,让学生感知春天。

4、看了春天的图片,你现在能用一句话或是一首诗赞美春天吗?同学们看了图片,听了描写春天的歌和诗,那么在你们脑海里是不是都有了一个属于你们自己的春天呢?

三、作画步骤方法

1、构思。

2、起稿。

3、着色。

4、整理完成

四、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品交流。

1、生生互评。

2、集体评。

3、师有选评。

六、课堂小结、延伸。

春课件篇5

这是赵晓春在哈尔滨市一所农民工家长学校里上课时,让农民工家长们坚持做的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让他们学会减轻压力,以快乐的心情来面对孩子,避免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第二件事是让他们遵守规则,珍爱生命,不要活得那么匆忙。

这些授课内容,让前来听课的农民工家长感到很受用。他们很喜欢赵晓春的课,再忙也要坚持来学校,听完课后的感受就写在留言簿上。一位家长这样写道:“以前,我对孩子简单粗暴,总觉得不听话、不好好学习就要打……听了课后,再回想自己小时候,忽然明白孩子都会犯错。我以后一定陪他多聊天,多了解他在学校的表现,不能只盯着学习成绩。我自己也要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妈妈,少看电视、少上网、多看书,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这位家长的留言代表了众多农民工家长的心声。赵晓春的农民工家长学校就是这样慢慢改变了家长,也间接影响了孩子。

有一次,赵晓春正在散步,一位在路边修剪树丛的工人突然跳出来对他说:“赵老师,听了你的课我感受特别多,现在我的孩子变化很大。”在赵晓春看来,这是对他最大的奖赏。不过,这种奖赏也让他有些不安,因为这所农民工家长学校只有他一个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加上一个U盘,就是学校的全部。”他希望能有更多的热心人加入进来,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家长学会如何教育孩子。

一个人,加上一个U盘,等于一所学校,但这并没有影响赵晓春授课的效果和他在农民工家长那里的受欢迎程度。

第一次开办讲座时,他就向大家承诺:如果有5%的家长听课中途离开,他就再也不来了。结果,5%的离席率根本没有出现过,他也始终没有机会提前离开讲台。4年来,6000多名农民工家长先后走进赵晓春专门为他们开办的免费流动学校,来听一门关乎他们自身幸福和孩子未来的课程——家庭教育。

赵晓春是谁?竟能让生活压力巨大的农民工家长们走进他的学校?

大学毕业后,赵晓春的工作场所就是一个接一个的街道办。在街道办,他养成了关注基层人物的习惯。

2008年春节前的一个清晨,赵晓春在上班路上看到一位农民工母亲正在水果摊边大骂自己的孩子,只因为孩子学习不好。接着,他又看到一位农民工父亲,一边责骂孩子学习差,一边在大街上打孩子耳光。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和孩子们委屈无助的哭泣刺激了赵晓春,他很快着手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民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存在“四无”现象:无时间、无心情、无方法、无目的,这种家教带给孩子们的伤害很大。于是,他决定为农民工家长们开办一所学校。

2008年3月,赵晓春第一次开办自己的讲座。面对前来听课的农民工家长,他讲了自己小时候因为学习成绩不如意,父亲习惯对他进行“巴掌教育”的事。有一次,他挨了父亲的打,回到家母亲默默地拿出平时很少吃的白面,专门为他做了一碗手擀面,端到他手里说:“春啊,以后好好学习啊。”“正是从这碗面和这句话开始,我的人生改变了。”赵晓春说。台下一些家长也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每次上课,赵晓春都会戴上一个标志着自己家乡和名字的“海伦·赵晓春”字样的胸牌,并介绍自己是农民工的第二代。对上课时穿的衣服,他很讲究,夏天穿白衬衫,冬天穿大棉袄,越普通越好。讲课前,他会给每位家长送上一瓶水。讲课时,全部用大白话,讲述的例子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就连怎样跟农民工家长握手、拍肩,他也认真考虑过。在课堂上,他允许农民工家长接电话,“因为家长们都忙于生计”。

在媒体上看到一些新的、好的案例,赵晓春会及时充实到课程里。他还把《弟子规》这样的传统文化加到课程里。掀开他的文件夹,“了解孩子”“适当赏识孩子”“做一个普通、健康、快乐的人比学习更重要”这样的标题就会映入眼帘。很多家长正是在他的课堂上听了这些理念,才明白自己的孩子哪怕成绩排在倒数第一,也是珍贵的。

“我不是专家,来听课的人也不是学员,我们都是兄弟姐妹。”赵晓春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春课件篇6

一、农家生活情植入多媒体课件

充满学生自己农村生活情趣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亲切感,让学生借助课件融入农村生活,为学习提供现实素材,积累直接经验;又借助课件吸收新知识,把生活常识和活动经验提炼上升为知识。

人教版《语文》第四册《春雨》一课,重点是让学生知道春雨对植物生长有哪些益处,教育学生积极参加种树、种花、绿化、美化祖国的活动。如果多媒体的素材来自网络,对我们农村学生来说会陌生无感情,无从探索和实践。在整册教材备课之始,教师带着学生利用相机、录像机、MP3等媒体设备到学校附近大自然中收集春雨的信息,再把收集回来的雨声、雨中桃花、雨中学生、雨中庄稼、雨中村庄等做成多媒体课件。由于课件里的素材是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学生能从课堂迅速退回到生活,提取生活信息,在探索中更加了解到春雨的美丽、春雨的特征。学生不但兴趣盎然,而且由于课件有了学生生活情趣,更加具体地了解了大自然的伟大,体会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从而通过自己的探索建构知识。学生的课后实践也就有的放矢了,知道身边的那些素材能成诗成画。观察起来目的性明确,写作起来取舍就更自如了。

二、乡野情植入多媒体课件

充满乡野情的课件制造的情境能给教师留下引领的空间,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探究的空间,有利于建设个性化课堂。如果课件无法植入师生情感的,教师课堂激情就会被多媒体课件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多媒体课件束缚,这是不可能建设个性化课堂的。多媒体课件如何实现教师游刃有余激情四溅,学生思维驰骋如何收放自如呢?植入师生的“乡野情”非它莫属。

人教课标版《语文》第九册《小桥流水人家》教学重点是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象与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制作课件所用的音乐素材就是本地的镇歌――《油田镇之歌》。在现代流行音乐充斥学生耳朵的时候,听到用本土方言演唱的歌,都觉得亲切,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个个脸上呈现出了开心的表情。课件中配以学校附近的“茂盛的树木掩映下的玲珑剔透的楼房。春风徐徐,柔柳舒展着腰枝,拂动着细长的手臂撩动水面。幽深的山中走出一条小径,借着一座玲珑的小桥,跨过一小溪……”和谐优美的旋律,感情真挚的歌词,深深打动了孩子们的心灵;那如诗如画的美景,更勾起了学生美好的回忆,写作激情陡然涌起。这样的课堂,就是一个油田镇特色的山区课堂,教师教得自如了,有了个性;学生学得轻松了,学出了个性。

多媒体课件素材的选取,切不可舍近求远,不能以可望不可及无感情的图片代替学生鲜活的生活和真实的感受。学生鲜活的生活和真实的感受才是活的多媒体。

三、农村是非情植入多媒体课件

身边是非分明的多媒体课件能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增强学生对说教的公信力,增强同学们爱国爱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心理品质。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枯燥的,从网上下载的课件素材没有说服力,因为这样的素材与学生毫无关联,无感情可言。这时的课件配上几张本校、本镇美德的图片,这些图片学生们熟悉,有的可能学生就是当事者,学生更能明辨是非。

涉及爱国主义教育的课件,用上本校的升旗仪式场景的图片,学生就能回到那雄壮国歌中、那鲜艳的国旗下,自己激情澎湃的情景,爱国思想会油然而生。

在《鸟的天堂》的课件中,展示的是本地农民在郁郁葱葱的林边架设密密的捕鸟网的图片。学生们通过对比知道了我们这里也能成为鸟的天堂,这里并不缺少“大榕树”,而是缺少爱鸟、护鸟的人。学生意识到建设家乡要从自己做起。

课件以农村是非事件为背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同时也起到了赞扬家乡美的作用,让学生“看景讲述”或“看景想象”,用学生熟知的美讲述,让课堂教学达到高潮,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悟也达到高潮。

情感是教学情境的灵魂,因此多媒体课件要用学生有感情的“农”味素材引起学生感悟书写。课件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经验且有感情的素材作为切入点,这样的素材就能使多媒体课件呈现出立体感,对学生来说没有丝毫的强迫意味,而是兴致所至的自然过程,这才能引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农”多媒体课件,以生动、真实的生活情境感染学生,渲染、浓郁课堂气氛,孩子们就会触景生情,自然而然地进入课堂。

春课件篇7

[关键词]美术综合实践活动 校本教学 整合 创新

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应特别注重对学生个性与创造精神的培养,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为的是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验探究的愉悦和成功的快乐。

一、新课程的改革加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综合・探索”的学习实践学生要达到以下目标:拓展想象的空间,综合运用丰富多样的美术媒材、形式、技能表达自己的创意;描绘春天是生活的好题材,又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好方法,新的课程改革加强了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无论是对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是对老师在更新业务和学习方面的提高,都是一个新的要求。如果不能在这些硬件方面有所保证,新课程的落实情况会不能有满意的效果。例如,在设计《春天的畅想》这一节时,把春天的话题进行跨学科整合,把这节课分为找春天、听春天、赏春天、画春天四个部分。并在导入时以做情景的方式,从猜谜游戏引出“春”字入手,通过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春”向我们传达了“春天即将到来”的信息来提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向生活学习,以拓展思维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说平时积累的词语:春雨、立春、暖洋洋、绿油油……成语:春风化雨、春暖花开……诗歌:《春晓》春眠不觉晓……诗词《卜算子・咏梅》的书法与朗诵录音,杜甫《春夜喜雨》朗诵录音和背景音乐《春游》……俗语: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满人间、满园春色……从而使学生在自我探究、自主学习中感知春天的美好。让学生在品尝了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的同时,了解春天的特点,热爱春天,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用音乐的韵律美来唱春天、激发、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强化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观察激思,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画面更加丰富。从中发现“造型?表现”的规律。观察,掌握审美的方法。

二、新课程的整合解放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收益匪浅

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的关联,能灵活运用各种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形成综合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美术课标给新的美术实验教科书带来什么变化?翻开美术教科书,我们看到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了,学生动手制作的内容多了。以尝试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我探究、自主学习。品尝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能够保护和珍惜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渴求,在教学《旅游节》这一节课时,充分利用大量的图片和电脑信息以及范图、图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等表现画面的工具,并使用《旅游节》教学课件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新课标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美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向生活学习。教学中我联系生活实际的旅游资源,突出教学主题,激思拓展。通过观察探索,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从中发现“旅游”的丰富内涵。对于学生也要做很多大量的课前准备,比如收集必须的资料准备更多的工具材料都将是实际的问题,如果能很顺利的把课前和课中的问题解决,新课程的整合让学生收益非浅的。播放课件出示厦门旅游资源图,通过学生的描述及搜集的资料了解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及景点概况。

师:厦门是很美,旅游资源也有很多,谁能说说厦门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生:“音乐之岛”鼓浪屿、海滨园林――菽庄花园、岛上的海底世界、万石园林植物……。

师: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厦门市气候宜人,风光秀丽,山海相依,四季花香,有“海上花园”、“中国最温馨的城市”之美誉。厦门自然旅游资源类型齐全,山、海、岛、城一体,是绿色人居之城。在人文旅游资源方面,厦门古今中外兼融,文化多元一炉,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主要祖籍地,也是闽台互通之门,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民众好客、开放、文明,城市氛围温馨,历史曲折性与延续性留下丰富多样的文化遗存。

生:来了厦门,别忘了去海上渔排,体验一下悠然垂钓的渔家乐趣。

三、新课程的活动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具有创造意识

新课程评价的多元化,不仅关注美术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审美情趣、态度习惯、兴趣爱好、构思创意、探索能力等全面的综合评价。以个人创造与集体合作的形式参与综合美术活动,发挥个性,学会合作,体验探究、发现的愉悦与成就感,激发美术学习的兴趣。新课标强调师生在互动中体现个性的发展。在美术教学画春天的环节活动中,让学生资源共享、自主合作、学会交流。技能演示、尝试学习,师生一起共同完成综合和探究的创想。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注重保护孩子们的个性,因为虽然孩子在互助中学习,但是真正的创作过程还是个人独立完成,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知识水平、审美水平等都不一样,老师引导就可以让孩子们创造出形状各异的新奇画面。一些学生可能画得不太好,但只要他们认真参与,积极动脑、勤于动笔都应给予激励性的肯定和评价,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教学《保护文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和大量的图片资源向学生出示很多祖国壮丽山河的图画:有雄伟的万里长城,位于我国境内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滚滚东去的长江、黄河,秀峰屹立的长江三峡……看到这么多生动的画面,学生为祖国美丽的山河、而感到自豪,师生通过交流自己对祖国的美好感受,从中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结合厦门丰富的文物资源,通过调查和走访,让学生切身感受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并且通过绘制宣传小报的方式精心编制文物的名录和鉴赏知识,从而达到既了解了文物保护的意义和意识、又增强了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目标。

春课件篇8

一、巧用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利用课件教学有着“粉笔加黑板”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地统一起来,能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因此选题得当,制作精美的课件,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我在教学《宇宙里有些什么》时,我查阅了大量的天文资料,下载了好多星座、星云、恒星、行星的图片,以及有关“神六”的飞行报道,做了二十几张PPT,并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遥想宇宙―感知宇宙―探索宇宙。上课时我从“两小儿辩日”导入,谈古人探索天空的梦想到现在的“载人飞船”的宇宙遨游,运用画面把抽象的文字描述变成可视实物图画,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化解了课文重难点,不少学生还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这堂课也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展示图片,提升学生审美观

优美的写景散文,不但字美句美,而且文美景更美。比如《七年级》上的第四单元“多彩四季”中的几篇课文《春》《济南的冬天》《三峡》《夏》,我认为若能从网上精选相关图片或链接网站,给学生直观的美的感受,不仅能让学生深刻领会作家语言文字的魅力,更能平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本学期我对语文组的公开课教学,我选择的课文是朱自清的抒情散文《春》。为方便学生把握学习要点和难点,我将整堂课设计成这样的环节:“会晤作者―快乐旅途―结构览胜―曲径探幽―放眼四望―归途拾贝”。为了实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导入新课时,我在PPT上连接了一首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的Flash,运用动画一上课就吸引学生注意,学生跟着画面找寻小朋友眼中的春天,然后引导学生跟随朱自清先生一起进行“寻找春天”的快乐旅程。加以配图朗读课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一幅幅画面声色并茂,学生就容易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再加上几张“曲径探幽――放眼四望――归途拾贝”的PPT,这样增加了文章的容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另外,在讲解《济南的冬天》时,我也找了几张图片,刮着大风的北平、雾气弥漫的伦敦、赤日炎炎的热带风光,然后是济南的风景图,一上课学生头脑中就有了比较,更能引发对冬天济南的憧憬。所以借助信息技术,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和把握,又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观。

三、获取信息,创设学习情境

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强得多。借助多媒体,可以有效地扩大学生知识面。教师引导得法,更有利于学生阅读面的拓宽,同时,也能有效地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创设情境还能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和情感。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观看影片《泰坦尼克号》,把冰山撞船的情节展现在屏幕上。相应的声响或音乐、图片,不仅带给学生全方位的视听感受,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时候,再讲解小说的三要素,分析哈尔威船长的人物形象就水到渠成了。接下来就诱发学生的表达热情:“观看了影片,学习了小说。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感想,假如你当时就是一名乘客,目睹了这么轰轰烈烈的场面,你心中一定有许多的话要说,那么请你把自己的感想表达出来……”通过情境的创设唤起学生与本次作文有关的情感积累,让学生提前进入写作的准备。我特意还将写作要求通过PPT巧妙地呈现出来。并且添加了这么一句,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将这次完成的作文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我。这样,对于学生来说觉得很新鲜,大大激发了学生去探究、去完成的激情。这次作文学生通过积极地挖掘、运用知识、积淀创作情绪,很好地完成了习作任务。传统的语文学习环境,往往局限于课堂内,这对培养学生运用课堂以外的语言表达技巧很不理想,因为学生缺少适当的示范和练习机会,而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它可以创设情境,从而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环境,提高教学效率。

可以说,信息技术在当今语文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但它不是万能的,运用它要注意适度,综上所述,只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尝试,但求抛砖引玉,使学生学得快乐、轻松、扎实。

上一篇:睡前故事女朋友范文 下一篇:端午节资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