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专业范文

时间:2023-09-25 15:50:23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篇1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水的社会循环,用科学的方法和工程技术手段保持良性的、可持续的水的社会循环,是水工业产业的支撑学科。 本专业培养城市水工程和水科学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研究型人才,主要从事水的社会循环过程中的市政给排水、建筑给排水、工业给排水、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节水技术、城市水系统、农业给排水等工程领域的规划设计、研究开发、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有水分析化学、水处理生物学、水工艺仪表与控制、水工艺设备基础、水工程经济、水工程施工、水质工程学等;

(来源:文章屋网 )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篇2

呼吸内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是部级重点科室,也是我国西部地区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中心。该科室设有一病区、二病区、呼吸病区、结核病区、呼吸内镜中心、肺功能检查室、纤维支气管镜室、肥胖与睡眠呼吸障碍诊治中心、高压氧治疗室及内科重症监护室(MICU)等诊室,拥有住院床位150余张,是我国大型医院当中床位数量最多的呼吸科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擅长诊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哮喘、肺炎、肺癌、气胸、胸腔积液等各种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尤其对需要进行呼吸支持的呼吸衰竭、胸膜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该科室拥有工作人员1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24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0人,年门诊量高达75000人次,年住院患者近4000人。

梁宗安医生简介:

梁宗安医生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四川省医学会呼吸专委会副主委、成都医学会呼吸专委会副主委、欧洲呼吸学会会员、美国呼吸治疗学会会员。梁宗安主任1984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前身),曾赴美国Case、Western、Reserve、University等多家医院进修老年医学、呼吸病学及呼吸病治疗学。他擅长诊治支气管哮喘、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睡眠呼吸障碍(鼾症)等内科及呼吸内科疾病,尤其擅长各种呼吸内科危重症的抢救。

董碧蓉医生简介:

董碧蓉医生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专科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理事、四川省医学会老年医学专委会主委、成都市医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分会主委、四川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是我国老年医学专业的学术带头人。董碧蓉主任擅长诊治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哮喘、老年心身疾病等呼吸内科疾病及老年呼吸道疾病,尤其在诊治老年呼吸道疾病、老年心理障碍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普外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是部级重点科室、国家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科室、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科室,在复旦大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5。该科室现有住院床位444张,年门诊量高达19万人次,年住院人数高达1.5万人,年手术量近1.7万例,位居全国各大医院前列。目前,该科室下设有胆道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肝胆胰外科、肝脏及血管外科、胃肠外科等5个大型专科,其中胆道外科拥有专业技术人才36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9人,甲状腺乳腺外科拥有专业技术人才42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7人,肝胆胰外科拥有专业技术人才45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10人,肝脏及血管外科拥有专业技术人才45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11人,胃肠外科中心拥有专业技术人才78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15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从1978年开始就开展肝移植手术,创下了中国首例“肝移植女病人术后3年怀孕生子”、世界首例“尸体活体合成肝移植”等十余项记录,并将肝移植手术的平均费用降低到15万元左右,其中单例手术最低费用为8.6万元,为全国最低。

胡建昆医生简介:

胡建昆医生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腹腔镜胃癌临床协作组秘书长、中国西部胃癌协作组副组长、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胡建昆教授是我国胃肠肿瘤外科专家,擅长诊治各种胃肠外科疾病,尤其在诊治胃癌、贲门癌、结肠癌、胃肠间质瘤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骨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是部级重点科室、部级临床重点专科,在复旦大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7,在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估中名列全国第6。该科室下设关节外科、手及显微骨科、脊柱外科、脊柱动力稳定性重建及脊柱退变性疾病科、骨肿瘤及骨材料科、骨运动医学及关节镜科、创伤骨科等8个临床专科,拥有在编职工16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56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33人。目前,该科室设有住院床位236张,年门诊量高达9万人次,年开展骨科手术近万例,位居全国各大医院前列。该科在“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功勋卓著,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尊敬。

裴福兴医生简介:

裴福兴医生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骨关节学组组长、四川省医学会骨科专委会主委、部级突出贡献专家、骨科专业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裴福兴主任1977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医学系,曾赴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骨科及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骨科进修,回国后一直从事创伤骨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他擅长诊治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骨科疾病,尤其擅长做髋、膝等关节的人工关节置换术。

麻醉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是部级重点科室,在复旦大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1,在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估中名列全国第1。该科室下设有小儿外科麻醉专业、骨外科麻醉专业、普通外科麻醉专业、神经外科麻醉专业、心胸外科麻醉专业等5个临床亚级专业,拥有在编职工14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40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24人。目前,该科室设有住院床位153张,年开展手术室内麻醉近7万例,开展手术室外麻醉近4万例,手术麻醉相关意外死亡率小于1/200000,医疗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刘进医生简介:

刘进医生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主任、危重病科主任及学科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分会主委、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委、中国心血管技术协作培训中心副主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专家、国际卫生组织安全用血及临床技术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刘进主任1982年毕业于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1988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曾赴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和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麻醉科进修,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是我国首位临床麻醉学博士。近年来,刘进主任主要从事医用吸入气体、血液保护、围手术期经食道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工作,迄今为止200余篇,曾荣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吴阶平医学奖等多种奖项。

肿瘤中心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是部级重点科室,是卫生部指定的全国影像引导调强放疗(IGRT)和容积动态调强放疗(VMAT)的研究及培训中心。该科室下设有头颈及乳腺肿瘤科、胸部肿瘤科、腹部肿瘤科等3个专科和放射物理技术中心,其中头颈及乳腺肿瘤科擅长各种头颈部肿瘤、乳腺肿瘤、淋巴瘤、骨软组织肿瘤的临床诊治及研究,胸部肿瘤科擅长各种胸部肿瘤的临床诊治,腹部肿瘤科擅长应用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及介入治疗等医疗手段对各类腹部肿瘤进行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放射物理技术中心拥有4台直线加速器、4套Pinnacle计算机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1台放射治疗模拟定位机等大型治疗设备,使该科室在放射治疗技术领域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该科室设有住院床位476张,年门诊量高达10万人次,年住院人数高达2万余人次,位居全国各大医院前列。

魏于全医生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篇3

C9联盟高校在中国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创新力表现上很具代表性[12]。因此,将C9联盟高校作为研究样本考察其创新活动中的专利合作行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对于我国进一步推进高校在协同创新体系中功能的发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文利用PIAS软件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文献数据库中下载了上述9所高校在1985-2014年间授权的发明专利(鉴于发明专利的技术含量和创造性水平最高,本研究只选择授权发明专利作为研究对象。若无特殊说明,文中提及的专利均特指授权发明专利),检索时间为2015年2月2日。将申请日、分类号、发明人、专利权人等著录信息以统一格式导入Excel表格中进行汇总,在对数据进行清洗、筛选和整理后,共得到45835条有效数据。本文中提及的合作专利是指高校和其他机构或个人之间联合申请专利的情况,以高校和其他机构或个人在专利权人一栏中共同署名作为标识。

2分析与讨论

2.1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高校合作专利网络特征分析

基于样本中合作专利数据构建校企专利合作网络,并运用UCINET软件以可视化网络图谱形式予以展示(如图1)。圆形节点代表C9联盟高校,方形节点代表与上述高校合作其他机构或个人,节点大小反映出该高校或其他合作主体拥有的合作专利数量,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着专利合作关系,连线的粗细表示校企之间专利合作强度(频次)的高低。由于样本数据中包含的企业和高校数量较多,无法全部显示,图1仅显示合作频次大于等于10次的节点及其合作关系。2.1.1专利合作网络宏观特征分析纵观整个C9联盟高校专利合作网络,参与到该合作网络的节点共有2109个,涉及2338组合作关系,共5908项专利。其中涉及两方合作的专利5025项,三方合作的专利792项,四方合作的专利82项,五方合作的专利6项,7方合作的专利5项,合作主体的地域分布遍及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6个海外国家(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法国和荷兰)。上述数据表明,C9联盟高校的专利合作网络已初具规模,高校和企业在专利技术研发方面已初步建立起跨组织、跨地区的合作关系,并以专利为载体形成了一个基本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合作网络。高校在推动创新要素合理流动、促进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另一方面,整个专利合作网络中有超过60%的节点只有1次合作关系,合作频次大于5次的节点占到总数的9.4%,合作频次在10次以上的节点仅占到总数的3.5%(见表1),这说明当前专利合作网络仍处于比较初级的发展阶段,高校与其他机构间的专利合作大多是偶发、零散和非系统性的合作,真正具有战略目标的持久深入合作关系数量还比较少。进一步分析该合作网络中各高校的合作广度和深度情况(见表2),节点度数表示与高校直接相连的组织个数,度数越大代表与高校合作的组织个数越多,高校在专利技术领域合作的范围越广。联结次数表示高校与其他组织进行专利合作的次数,与单个组织的合作次数越高代表高校与之进行的技术交流越频繁,合作关系越密切。由表2可知,从合作的广度来看,C9联盟高校中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专利合作范围最广,上述3所高校的专利合作机构数均超过了300家;从合作的深度来看,合作专利数量超过5项的机构数较多的高校依次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单节点的平均合作次数较多的高校依次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表明上述高校与企业的专利合作较为深入,校企之间往往通过签署战略合作框架、成立联合研究中心、设立专项奖学金、联合项目研究等多种途径开展全方位的技术研发合作,因而同一对合作关系能够持续产出较多的专利成果。2.1.2高校专利合作模式及特征分析基于图1可视化图谱呈现出的网络结构特征,并对每所高校与其密切合作企业的专利产出数据进行单独整理并进一步分析(见表3),我们可以发现当前高校与其他机构的专利合作主要呈现以下3种特征和模式:(1)高校———高校衍生企业通过表3可以发现,高校的主要合作对象列表中出现高校衍生企业的频率相当高,如清华大学与同方威视、博奥生物、维信诺科技,北京大学与方正集团,浙江大学与中控科技,南京大学与戈德环保,西安交通大学与西安瑞特快速制造工程研究有限公司等。当前,大学衍生企业与其母体大学间的专利合作已呈现出非常良好的发展势头,甚至已发展成为相互依托、合作共生的一种协同创新生态体系,成为当前高校专利合作网络的一大特征。随着研究型大学功能的不断演进,大学的发展也更加多元,利用自身科技人才优势创办大学衍生企业,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形式。大学衍生企业与其母体大学之间的研发合作具有天然的优势:一方面,大学衍生企业依托母体大学科研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通过与母体大学的技术合作、联合攻关,共建研究中心、技术中心等,使企业逐步积累研发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形成以研发为基础的产品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来自于高校的专利技术、研究成果离产业化、商业化还有相当距离,通过大学及其衍生企业共同参与,推动了技术的产业化前移,再根据市场和商业规律实施转移,有效地化解了技术和市场风险,实现了学校成果和商业推广的完美结合。(2)高校———周边区域企业表3列出的合作对象以高校所在地及其周边区域的机构居多,跨区域的密切合作关系比较少见。例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的专利合作机构均以该高校所在的省区或城市为主,说明高校在区域协同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辐射和引领作用,高校往往优先服务于本地企业,为本地区的产业科技进步提供强大的支撑力量。(3)高校———大型企业集团结合图1和表3可以发现,诸如华为、宝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国家电网等大型企业集团与多所高校保持着密切的专利合作关系,在整个合作网络中表现活跃。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牵涉到众多方面,需要丰富的技术创新支持和宽广的科研合作领域,必须站在更高起点上开展集群式合作。借助高水平大学的雄厚科研实力开展产学合作,已成为其重要的战略选择。大型企业集团正在逐步探索一条从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演变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路径。

2.2高校专利合作典型案例分析

由图1可知,清华大学与鸿富锦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富士康)的专利合作数量在整个C9联盟高校专利合作网络中位居首位,双方的合作模式与经验非常具有借鉴意义。本节通过分析其专利合作过程中的特点,为进一步推动高校与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提供借鉴与参考。2.2.1专利合作成果分析清华大学和富士康科技集团的校企合作始于2002年,双方于2002年4月签署了《清华-富士康纳米科技研究中心建设合同》,清华-富士康纳米科技研究中心于2003年12月18日正式启用,标志着清华和富士康的合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纳米中心是以信息产业为背景的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基地,其主要任务是开展这一领域中具有重要科学技术意义和产业前景的纳米科技研究。从时间维度分析(见图2),双方在近十年间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专利成果产出,并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说明双方在专利技术领域的合作具有连续性、长期性的特征;从发明人角度分析(见图3),排在前列的范守善、姜开利、刘亮等人均为清华-富士康纳米科技研究中心的核心研究人员,并且覆盖了双方合作的绝大部分专利,这表明清华大学与富士康的专利合作集中于某一特定领域,擅长在合作深度上作文章。从专利的技术领域分布来看(见图4),合作专利成果主要分布在电气装置、材料、光学、半导体、计算机技术和音像技术等领域。合作专利的内容覆盖了从原始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的各个环节,这其中既包含了碳纳米管阵列、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膜等基础研究阶段的专利,也包括纳米金属耳机、碳纳米触摸屏、碳纳米喇叭等商业化产品专利。此外,截至本文的数据检索日(2015-02-02),双方合作的专利全部处于有效的法律状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上述专利具有较高的质量和经济价值。经过双方10多年的合作实践,不仅产出了大量原创性的国内甚至全球领先的科研论文(在Nature、Science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同时也产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专利成果。此外,富士康也已将其中的某些科研成果(如碳纳米管阵列生长技术、碳纳米管拉膜技术)成功地产业化,由此形成了一种科研成果从创造到保护到转化再到创造的良性循环。2.2.2专利合作模式分析传统的校企专利合作模式通常是企业根据项目标的,寻找高校研发团队,签订委托开发合同,由企业出资,委托高校进行技术攻关,完成项目指标,开发出企业所需的技术或产品。在这种模式下产生的知识产权成果在合同未约定的情况下归高校所有。同时,高校也有就某些科研成果发表学术论文的权利,而其他项目成果则归企业所有。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是以“项目”为核心的,是一种短期的、零散的合作,不利于建立协同创新的良性循环。在这一校企合作案例中,清华和富士康充分发挥各自所长,开启了一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新模式。清华方面派出由范守善院士领衔的高水准研发团队,进行纳米技术领域原创技术的开发;而富士康方面长期派驻一支专业的知识产权团队,为纳米中心的研究成果进行专利挖掘和专利布局,提供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在科研方向尤其是基础研究的方向选择上,清华大学占有主导地位,而富士康也可以切合自身需求或根据对未来市场的判断提供一些应用研究方向上的建议。在整个运营过程中,清华大学负责提供科研人才和设备资源,富士康公司负责提供知识产权专业团队和资金支持。最终输出的科研成果包括学术论文和技术秘密归清华大学所有,而该科研成果申请专利的权利或专利权则归清华和富士康共同拥有,富士康可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选择性地实施某些合作专利技术。清华和富士康之间的合作是一种长期、稳固的合作,这种合作本身是一种科研合作,既能为清华培养人才,又能促进富士康的生产经营。因此,可以说是一种有机的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创新机制,为高校与企业的专利合作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成功范例。

3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C9联盟高校开展协同创新活动的专利成果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得出如下结论与启示:(1)C9联盟高校的专利合作网络已初具规模,基本建立起了跨组织、跨区域的合作关系,并以专利为载体形成了一个基本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合作网络。另一方面,当前高校的专利合作网络仍然处于比较初级的发展阶段,高校与其他机构间的专利合作大多数情况下是偶发、零散和非系统性的合作,真正具有战略目标的持久深入合作关系数量还比较少。(2)从具体高校来看,C9联盟高校中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专利合作范围最广,与之合作的机构最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单节点平均合作次数最高,在专利合作的深度上表现较好。要想全面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校企合作专利是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建议高校科技管理部门考虑将专利合作指标纳入科研项目的绩效考核体系。(3)高校与其衍生企业、高校与其所在地周边企业、高校与大型企业集团,这3种专利合作关系共同构成了当前高校专利合作网络的主体部分。在当前高校专利合作程度整体偏低的情况下,应充分鼓励和发挥高校衍生企业、周边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在推动专利合作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专利合作网络的深度和广度。此外,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数以千万计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才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未来的高校专利合作网络体系中,数量庞大的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理应成为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的制定方面,有关方面也应当向中小企业倾斜,引导和支持高校与中小企业间建立持续深入的专利技术协同创新关系。(4)源自于高校的专利技术、研究成果离产业化、商业化通常还有相当长的距离,需要校企之间进行长期的技术交流与联合攻关才有可能实现从实验室研究成果成功转化为商品化的产品。而传统的基于项目制的专利合作往往是一种短期的、零散的合作,不利于高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固的协同创新关系。清华大学与富士康集团的专利合作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创新机制范例,高校与企业应各自发挥在协同创新链上的长处,探索建立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篇4

目前,清华科技园主园区已有4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研发机构近150家,其中包括P&G、SUN、Schlumberger、NEC、Google、Microsoft等在内的8家世界500强研发机构;BROADCOM、Juniper、VERITES、SOHU COM等20家海外上市公司。还有同方、紫光、诚志股份等清华控股的上市公司,以及清华大学国家光盘工程中心、清华大学科技开发部、清华大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清华大学的成果转化机构。园区拥有专利和专有技术近一千项;国家各类科技项目近400项。清华科技园现已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建设速度最快、入驻率最高、入园企业质量最好、服务体系最完善的区域之一,展现出强劲的国际竞争力。形成了鼓励创新创业的园区文化和推进创新创业的园区环境,形成了包括企业孵化器集群、研发机构集群、清华衍生企业群、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群、创意产业集群、中介服务机构群等在内的产学研创新集群。企业、大学、政府、中介等创新要素在清华科技园的汇集和相互作用,形成了促进自主创新的“创新场”。清华科技园正在把“全力营造自主创新场,实现产学互动、聚集核心技术、培育钻石企业”作为园区自主创新发展的战略目标。

作为中国大学科技园的先行者之一,清华科技园自成立伊始,始终以“国际化”、“支撑平台”和“辐射发展”三大战略为指导。依托清华大学的智力、科技成果等资源优势,在管理理念、资源整合、经营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

打造高质量园区,全国辐射网络初具规模

清华科技园主园区占地25公顷,位于清华大学东南侧,地处中关村科技园核心地带。目前,主园区的空间建设已初具规模,已建成华业大厦、学研大厦、同方大厦、紫光大厦、创新大厦、同方科技广场、创业大厦、威新大厦、科技大厦等楼宇共计69万平方米的建筑空间。园区整体出租率达到95%以上;物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客户总体满意率达90%。

自主创新源于责任,辐射地方源于使命。清华科技园的使命是通过科技园的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区域经济和科技创新,为建构国家创新体系服务。目前。清华科技园依靠自身资源和品牌优势,通过合作建园、委托经营、管理输出等不同模式,已在广东珠海、广东番禺、江西南昌、江苏昆山、陕西西安和咸阳、河北廊坊、上海闸北、山东威海和辽宁沈阳等地建立了辐射园区。加上北京的玉泉慧谷,已经拥有10家辐射分园,初步形成了辐射全国的空间网络。

清华科技园“辐射战略”分为“硬辐射”与“软辐射”两种模式:“硬辐射”指清华科技园投入资金建立分园;“软辐射”则指清华科技园通过管理服务和品牌输出模式建立分园。随着品牌输出分园的拓展,清华科技园品牌输出模式已初见成效。经过14年的建设发展,清华科技园多模式辐射发展分园的格局目前已经成型,随着全国范围内多模式、立体化的分园网络体系的形成,清华科技园摸索出的“软、硬”结合的辐射发展之路。已成为全国大学科技园可资借鉴的创新发展之路的典范。

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支撑平台价值持续提升

2003年,清华科技园提出系统构建有中国大学科技园特色的创新服务体系的构想。至今,清华科技园已经逐步搭建起以创新型增值服务为核心的创新服务体系。

日前,园区400多家大、中、小型企业彼此共存、相互交织,构成了清华科技园庞大的创新网络,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和大学之间、企业与中介等之间的互动加强。目前,在IC设计、软件开发等方面,园区内已经开始形成较为紧密的产业集群形态,一系列产业链逐步形成。总的说来,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环保、生物医药、文化创意为辅,配以教育培训、法律咨询、金融等专业服务的产业格局已在清华科技园初步成型。

平台作用显著,推动校企间技术转移

清华科技园积极搭建平台,推进企业和大学的产学研一体化,利用大学的创新资源,企业的创新技术,促进企业高速成长,推动大学学科建设。2004年,由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和清华科技园合作共建的“清华科技园公共测试平台”挂牌,通过政府有限资源撬动大学的存量资源,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园内企业搜狐、蓝资凝石、凌汛、华天中汇、神州亿品等多家企业都与学校合作共建了实验室。

园区内的企业成长还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其中“钻石计划”的入围企业之一数码视讯有限公司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大额资金支持;蓝资凝石公司获得了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政府的资助对于创业和创新企业的成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外,清华科技园除了促进各方的合作,还积极搭建创业舞台引导学校学生创新创业。每年由清华科技园协办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全面培养了学生在竞争意识、创新意识、风险精神和团队精神等各方面的素质,促进了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在大学营造出创业的氛围。

孵化能力不断提高,创业企业服务逐步成熟完善

企业孵化是清华科技园创新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清华科技园下设有清华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致力整合各种资源,加强与政府部门、中介服务和投资基金等相关机构的联系,为创业企业提供包括创业培训、孵化器管理、小企业评估与投资、帮助企业争取各种政府资助、举办创业大赛等多方面的服务,与众多创业企业共同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目前清华大学创业园在孵企业已超过170家,企业注册资金超过7亿元。2005年被北京市人事局认定为“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园”。

此外,园区在改善园区融资环境、提供多样化投融资服务、促进大学技术转移方面也取得重大进展。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设的启迪创业投资公司和启迪孵化器公司与中关村管委会合作,开展科技咨询和政府资助专项评审工作,帮助清华科技园入园企业在年度专项评审中获得超过800万元的政府无偿资助,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园区企业完成项目融资1000多万元。清华科技园的孵化器工作已经开始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正在形成IC设计孵化器、软件孵化器、生物孵化器等。

人才培养充分实现服务社会功能

清华科技园是“清华大学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主办方之一,也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的实践基地。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和实践活动,科技园切实培养了一批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的新型人才。另外。清华科技园内有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等众多部级教育培训机构,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百余期。培训学员近万人,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基地之一。

总的说来,不断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使清华科技园内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环境,进一步促进了园区企业的成长――创新服务体系作为清华科技园的核心竞争力本质内容的作用正在得到加强。

国际化战略明确,搭建跨国技术转移和国际交往的桥梁

自建园14年以来,清华科技园接待了数以万计的国际交流访问。来访贵宾包括日本外相、瑞典科技部长和驻华大使、韩国国家科技咨询委员会主任和驻华大使、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校长等。日前,清华科技园已与韩国松岛科技园、德国海德堡科技园、西澳大利亚科技园、俄罗斯科学院、硅谷风险投资家、英国科技园协会等十余个国外园区、专业人士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清华科技园取得的成就正日益得到国际社会和国内外业界的普遍赞誉及认可:清华科技园获得了欧盟“2002科学孵化器最佳实践奖”、世界科技园协会首家中国大学科技园会员等多项国际荣誉和资质;2006年,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副主任、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陈鸿波当选为世界科技园协会(1ASP)亚太分会主席;清华科技园还与20多家硅谷著名VC公司建立合作关系,VC合作伙伴包括NEA,DCM,COMVENTURE,Partech等,基金合作伙伴包括ALPINVEST,IBM PENSION,MIT,HARVARDUNIVERSITY,COMMON FUND,HARBOURVEST等。通过明晰的国际化战略,清华科技园已成为重要的跨国技术转移和国际交往的桥梁。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篇5

为此,我国学者从不同学科与专业角度出发对清华大学和世界一流工科大学某些学科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比较,如林林、肖奕比较了清华大学与MIT物理学科课程;[1]夏薇、李冲则比较了清华大学与MIT的生物类课程;[2]朱汉城、穆礼弟比较了清华大学与MIT的普通艺术类课程;[3]冯建华比较了清华大学与斯坦福大学的“数据库”系列课程。[4]这些比较研究的共同点在于聚焦于清华与美国世界级一流大学之间的部分课程,而很少瞩目于与中国同为发展中国家、但在工科教育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的印度。

近年来,印度在信息技术、海洋、生物、军事、航空航天、原子能技术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印度“科学皇冠上的瑰宝”――印度理工学院密不可分。印度理工学院也因此在世界高等工程教育的领地里脱颖而出。印度理工学院的成功办学经验引起了我国一些学者的关注,他们从不同视角探析其迅速崛起的原因。如叶赋桂、罗燕从国际合作,黄俊伟、俞贵邦从行政管理体制,夏仕武、张松青从其课程设置的特点等方面探讨了其一流大学之路。[5-7]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解剖了清华大学和印度理工学院岳锓中#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lhi,IIT.Delhi)电机工程类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分析、比较和归纳了其课程设置的特点,为我国工科院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借鉴。

一、IIT.Delhi和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类本科课程设置情况

1.IIT.Delhi本科生课程

IIT.Delhi的COURSES OF STUDY,2011-12规定,本科生课程由本科生核心课程(Undergraduate Core,UC)和本科生选修课程(Undergraduate Elective,UE)两大类课程组成,[8]本科生只有完成106个核心课程学分和74个选修课程学分才能获得学位。其中,本科生核心课程由数学、物理及化学自然科学在内的基础科学课程(Basic Science,BS)、工程基础构成的工程艺术及科学课程(Engineering Art and Science,EAS)、所学学科相关的系核心课程(Departmental Core,DC)及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课程(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HU)四类组成。本科生选修课程由主干学科相关的系选修课程(Departmental Elective,DE)、人文社科管理类选修课程(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and Management,HM)和拓展类课程(Open Category,OC)组成。

考虑到学科与专业的差异,IIT.Delhi对不同学科与专业在修读上述课程模块时有不同的学分要求。一般说来,在核心课程方面,IIT.Delhi要求学生修读的系核心课程学分不少于54,基础科学核心课程不少于20学分,工艺及科学核心课程不少于20学分,人文社会科学核心课程2学分;在选修课程方面,系选修课程不得低于26学分,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程一般为14学分,拓展类课程不得低于25学分。2011-2012学年,IIT.Delhi对往年的COURSES OF STUDY进行了微调,电机工程系本科生课程发生了轻微变化,其核心课程及选修课程学分分配情况及其在总学分中的比例见表1。

IIT.Delhi电机工程系本科生选修课也由系选修课、人文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选修课和拓展类选修课组成。其中,系选修课27学分,人文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选修课14学分,拓展类选修课33学分。

2.清华大学本科生课程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要求学生修读完175个学分才能获得学位。其本科课程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专业相关课程、实践环节和综合文化训练五个模块组成。其中,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外语、文化素质课;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包括数学课、物理课及生物/化学课;专业相关课程包括工程技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其各模块学分分布及其在总学分中的比例见表2。

二、IIT.Delhi与清华大学本科课程设置特点比较

课程设置是大学办学思想、理念及价值追求具体化表现。透视IIT.Delhi和清华大学本科课程设置,不难发现,作为中印两国顶尖级工科大学,两所大学的本科课程设置具有很多共性。

1.精英教育理念统领课程设置

二战之后,受到国际因素及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印度的高等教育规模也迅速走向了扩充之路。扩充带来的冲击对印度高等教育的理念和行动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自成立以来,始终固守精英教育的理念,通过严酷的考试筛选、“斯巴达式”的教育训练,强调“通过卓越的科学与技术教育和研究,为印度及世界做贡献;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为产业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服务;保持学校的全印度人骄傲之源(的地位)”。这种精英教育的理念不仅体现在其倡导的办学使命及追求的价值精神的宏观层面,而且也反映在其课程设置的“广、难、精”的微观细节上。

清华大学是中国工程师的摇篮。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吹启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模式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号角。清华大学招生的幅度有所增加,但如从我国考生规模到清华大学录取名额考量,其筛选的严酷程度无亚于印度理工学院。一百多年来,清华大学始终秉承“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精英办学理念,为中国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工程精英。这种理念也渗透在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及其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广博、高难、精深”之间。

2.在追求技术理性的过程中反思和批判性地接受技术理性

如果说IIT.Delhi和清华大学对精英教育的卓越追求是通过校训、办学使命、校风和语言化的价值表述来彰显的话,那么两所大学对技术理性的追求则潜藏在其内隐的价值诉求里。技术理性是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在宣称知识就是力量、倡导用科学技术消除贫困而达到富裕,以及用理性讨伐宗教,追求人作为人的自由、平等和幸福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思维和实践原则。[9]就其典型特征而言,技术理性是一种追求合理性、规范性、有效性、功能性、理想性和条件性的人类智慧,是一种扎根于人类物质需求及人对自然界永恒以来的实践理性和技术精神。[10]在技术理性哲学的指导下,人类在短短的几百年间创造了前人难以趋及和想象的财富、繁荣和奇迹,催生了人类历史上空前辉煌的时代,但也给人类带来诸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资源短缺、物种灭绝、道德水平沦丧、技术依赖过强导致人类主体性丧失和人类异化等严峻问题。技术理性遭到了马克斯・韦伯、胡塞尔、海德格尔、马尔库塞、哈贝马斯、费恩伯格等大师的批判。

作为应用性、功利性很强的以解决人类现实问题为要旨的工科大学,IIT.Delhi 和清华大学的课程设置隐藏着“技术至上”的缄默价值,如其自然科学类核心课程、工程艺术和科学课程及专业课,无不潜藏着对技术理性的崇拜。但是,另一方面,IIT.Delhi 和清华大学通过开设一定比例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调和及弥补技术理性带来的危机,使学生反思和批判性地接受技术理性。

3.重视培养学生宽厚扎实的专业基础

IIT.Delhi和清华大学本科课程设置共同特点之三在于两所大学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宽厚的专业基础。如IIT.Delhi电机工程系要求学生必须修读41个学分由基础科学核心课程和工程艺术及科学核心课程组成的基础课程,其占总学分的23%;如果以同样的方式核算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系的基础课程,则其基础课程(包括自然科学基础课和工程技术基础课程)学分为72,占总学分的41%。这些课程层次性质要求这些课程大部分必须在专业课程之前开设,从而为实施“厚基础,宽口径”专业培养计划,为学生学习、掌握全面精深的专业知识打下了宽厚而又坚实的基础。

4.注重实验实践教学,强调能力的培养

IIT.Delhi和清华大学本科课程设置共同特点之四是两所大学都非常注重通过实验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在实验教学方面,IIT.Delhi不仅要求学生完成验证性实验,而且更加重视学生设计独立性、自主性和综合性的实验。此外,IIT.Delhi还要求学生完成专业设计、小型项目、辅修专业项目和主修专业项目。如IIT.Delhi电机工程系课程体系中,仅106个学分的核心课程中,就要求学生完成实验实践学分32个,占总学分的18%。再加上系选修课、人文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选修课、拓展类选修课以及暑期社会实践的实验实践时数,足可反映出IIT.Delhi重视实验实践环节在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作用。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的实践教学方式主要有计算机实践、电子专题实践、电子工艺实习、生产实习、综合论文训练等,积极利用学科及专业背景优势与电气行业的顶尖企业如上海电气、西安电气、内蒙能源基地、施耐德等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设实践实习教学基地。如以IIT.Delhi的方式核算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的实验实践学分,则其实验实践学分为31以上,占总学分的18%。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验、实践训练,以达到巩固和强化学生理论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目的。

参考文献:

[1]林林,肖奕.麻省理工学院与清华大学物理学科课程设置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3,(9):53-58.

[2]夏薇,李冲.麻省理工学院与清华大学生物学专业课程设置比较[J].中国轻工教育,2005,(4):69-71.

[3]朱汉城,穆礼弟.普通大学艺术类课程的设置与学科分布――清华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普通艺术类课程比较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

70-72.

[4]冯建华.斯坦福大学与清华大学“数据库”系列课程之比较[J].计算机教育,2004,(4):46-47.

[5]叶赋桂,罗燕.国际合作:印度理工学院的一流大学之路[J].比较教育研究,2005,(5):23-27.

[6]黄俊伟,俞贵邦.厚积薄发――印度理工学院的成功之谜[J].大学教育科学,2004,(3):82-85.

[7]夏仕武,张松青.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的课程设置特征及其启示[J].高教探索,2010,(5):37-49.

[8]COURSES OF STUDY,2011-2012[EB/OL].(2012-01-10)[2012-5-7].Produce by Publication Cell,IIT Delhi.iitd.ac.in/sites/default/files/semsch/Courses_of_Study_2011-12.pdf.

[9]贺晴.论技术理性的困境与重建[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4):134.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篇6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专业,以及部级特色专业和省级名牌专业;河海大学有水力学与流体力学中心、环境水利科学研究所等与该专业相关的机构;沈阳建筑大学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

建筑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创办,建筑学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该专业多年排名全国第一;天津大学的建筑学一级学科也为国家重点学科;南京大学拥有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博士点。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是最早开办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学校之一,拥有市政工程、环境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流体力学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建筑大学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是学校特色专业,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为省级重点学科;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为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为省级重点发展学科。

风景园林: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是我国建立最早、学科队伍最强的园林教育基地,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为国家重点学科;南京林业大学是华东地区著名的园林教育基地,全国排名第三,拥有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博士点;东北林业大学为东北地区园林教育最好的学院,全国排名第五,拥有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博士点。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我国仅有两所大学设置该专业,其中同济大学是首批设置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的高校;开设该专业的另一所高校是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中南大学拥有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博士点,优秀学生可本、硕、博连读;西安理工大学依托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等学科优势,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发展迅速;山东科技大学的“地下工程实验室”为山东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长安大学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底蕴长远,方向为道路,有交通部的大力扶持,号称亚洲唯一的专门公路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的桥梁与隧道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福州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为福建省重点学科。

城市规划:华中科技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办城市规划专业的三所学校之一,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重庆大学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华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是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

土建院校小知识: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篇7

继续教育学院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立于1985年,是面向社会,专门从事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的机构。

学院组织了一个全国较大的校友网,其中的校友多是在校的企业家或者是各个领域的骨干分子,这对于政产学研合作互动具有很大的推动力。

技术转移体系

1 清华大学与企业合作委员会,成立于1995年,国内已有148家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入会,国外33家跨国公司,大型企业入会,提供会员制服务(科研进展、成果推介、商情报告、技术诊断,管理咨询、发展战略咨询等)。

2 科技开发部,由校长授权,代表清华大学进行对外合作,成立于1983年,将清华大学的科技成果向社会进行推广转化;将社会的科技需求反馈回学校,组织科研人员进行研究:管理清华大学的横向技术合同管理清华大学的知识产权。

3 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成立于2001年6月18日,主要从事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法国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向国内转移,利用清华大学的技术实力,将国外的先进技术消化吸收(本土化)。

地方合作研究院

地方合作研究院是地方政府和清华大学共同创办的科技开发、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目前已有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清华北京工业开发研究院、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产学研互动平台。

校办产业

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2003年12月18日由学校全资企业“清华大学企业集团”改制设立的清华大学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人民币。其主要是以投资控股、收购兼并、上市等资本运作手段实施高新技术的产业化。现有控股公司28家(含上市公司5家),参股公司42家(含上市公司3家)。

2008年,清华控股总资产为353.2亿元,总收入为260.4亿元,利润总额达8.24亿元。自2003年国家统计局开始进行中国大企业集团排名以来,清华控股连续五届被列入中国最大500家企业集团前200名。在国家统计局仅有的两届中国大企业竞争力500强排名中分别被列为154名和138名。

清华科技园

清华科技园是历经10年打造的高科技孵化平台。2003年,清华科技园在全国大学科技园评比中被评为唯一的大学A类科技园。目前入驻清华科技园的企业约有400家,其中包括许多大公司的研发机构、工作总部和孵化器类型的公司。另外还在全国各地设立了若干辐射园区,如:清华科技园(陕西西安)园区、清华科技园(江西南昌)园区、清华科技园(广东珠海)园区,清华科技园(河北廊坊)园区,清华科技园(江苏昆山)园区等。

学校政产学研合作互动的几种主要模式

学校与地方政府建立长期稳定的全面合作关系

目前清华大学已经与24个省签订了“省校全面合作协议”,与70多个地级市签订了“市校合作协议”。2008年,先后组织了近20个省、市、自治区的出访与接待,出访100次、接待100次:进行项目60多次。

与地方政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把过去由学校某个教研组、课题组甚至个别教授与地方的某个企业、机构之间,比较盲目的、随机性很强的合作关系,上升为省,市政府与学校层面上的、与地方政府的长远发展规划结合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合作行为,提高了科技合作和成果产业化的成功率。

学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在当地联合设立清华大学产学研合作办公室

到目前清华大学已经设立了10多家产学研合作办公室,其中包括:常州、马鞍山、上虞、包头、无锡、徐州、苏州。张家港、盐城、塘沽等产学研合作办公室。产学研合作办公室实际上是清华大学与地方进行科技合作,以及清华大学的科技成果在当地实施产业化的推动、指挥,协调、服务机构。由于驻在当地,有地方政府相应机构(科技局、发改委或经委等)的参与,使学校相关科研人员对地方的产业发展规划、重大的科技创新及产业结构调整有较为直接的了解,而地方对学校的学科和科技成果也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这样由于“知己知彼”而往往会得到地方政府的经费、政策和主要领导的支持,大大提高了合作的达成率。

由地方政府或企业设立科技合作和成果产业化基金

近年来,清华大学开始尝试“高校与地方政府联合主导、学校与企业共同受益”的新的基金模式,多个省、市和企业建立了不同的基金,有力地推动了与地方和企业的科技合作。如:广东清华科技创业基金、河北清华科技合作开发基金、云南清华科技合作基金、鞍山清华研发种子基金、无锡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

此外,有些企业也开始在清华大学设立研发基金,支持清华技术向本企业转移,推动企业与学校的实质性合作。如华为基金,光大环保基金、铁道部基金等。

与地方政府的多层次合作。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基地,设立合作办公室并且有专项基金的支持,所以带动了清华大学的横向合同额稳步增长。

国内外企业在清华大学建立联合研发机构

自1999年起,依托清华大学科技,人才优势,由企业投资,清华大学与国内外企业建立联合研发机构90余个,借助大学的人力资源,科技资源优势,把企业的产品研发及技术创新放在大学里进行,不仅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技术支撑,同时每年还为企业培训数以千计的技术人员。几年的合作,建立了众多的联合研发机构,还形成了大批的专利技术,为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仅2008年一年,清华大学与国内企业新建和续签联合研发机构10个,合同金额1.21亿元。与涉外企业新建和续签联合研发机构6个,合同金额1.51亿元。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办为地方服务的清华大学研究院

清华大学与深圳市政府合作建立的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目前已经孵化科技企业80余家,被孵化企业的成长率是社会上一般创业企业的4倍,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已经有4家。与北京市政府共同组建的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目前已有17项科技成果孵化项目成功进入产业化阶段,同时还通过支持成果孵化等途径参与首都12家企业的重组或股份制改造,成为清华服务首都经济的重要桥梁。8年来,立项支持科技成果孵化项目共150项,涉及经费2.2亿元。除此之外,还有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等,这几个研究院都被地方政府确定为正局级的事业单位。

学校自己开办企业,投资进行成果产业化

清华大学有很强的研究力量,企业有很强的融资能力,这两者的结合,将造就产业化的机遇,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企业对学校的意义:(1)是学校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延伸(累计利税超过30亿元,就业人员超过2万人):(2)是学校技术资产(股权)的唯一持有和管理者:(3)是学校科研项目产业化的首要推动力量,实现科技成果和企业双孵化:(4)通过上交利润和横向科研合同等方式回报学校。

学校对企业的意义:(1)依托清华大学的综合优势,可快速发展(2)具有获得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先天优势:(3)清华大学是企业的“虚拟研究院”,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4)优秀的学生和教师构成人才资源库。

学校政产学研合作典型案例介绍

典型案例之一:超低剂量×线人体安检系统――应用于缉毒反恐

此项技术是引进俄罗斯的,但是清华对其进行了再创新。在核心技术引进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目前所做出的产品比俄罗斯的产品提高了一个数量级,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开发出了全部国产化的人体安检,填补了国内人体安检的空白,为缉毒反恐提供了利器。典型案例之二: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应用于海关缉私

此项目是清华大学的一个重点科研项目,由清华同方利用上市时的募股资金进行产业化后形成了很大的规模。目前该系统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安装,营业额超过2亿美元,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

清华大学以“特许独家使用,收取技术使用费”的方式得到回报,回报率为销售收入的5%。清华大学为企业设立专门的研究所,开发后续技术和更新换代产品。企业按“横向科技合同”方式支持研究经费,每年有近亿元人民币。

典型案例之三:生物芯片

此项目是生命科技前沿的生物芯片技术,由国家资本投入,再吸收企业资本实现产业化。项目研发中诞生了新的企业――北京博奥生物芯片有限责任公司,这是中国生物芯片产业的龙头企业。《财富》杂志称其为:“全球最有潜力的生物技术公司”。

典型案例之四:高温气冷堆

此项目是由清华大学研究开发的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反应堆技术,已经在清华大学的核基地建立了一座1万千瓦的试验反应堆,已连续运行近10年。

目前正在山东建设一座20万千瓦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这将是我国第一座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站。

典型案例之五: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

2006年8月,数字电视地面传输国家标准出台,融合了清华大学的DMB-T标准,上海交通大学的ADTB-T和广播科学研究院的TiMi三种标准。清华的企业已经以该标准为基础,专门开发并批量生产出自主技术和版权的压缩、解码芯片。在下游,已经由清华同方。清华深圳研究院等大批量生产数字电视广播发射机、机顶盒、平板电视接收机、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等产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典型案例之六:有机电致发光(OLED)新型平板显示技术研究

此项目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研究开发出多种高性能的新材料:获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阴极技术:研制成功单色、多色和全彩色点阵显示屏;开发出可实现动画显示的柔性显示屏等。获得国际,国内专利27件(包括4项国际发明专利);负责制定国际标准组织IEc的TC1100LED光电测试标准。目前已建成国内第一条OLED中试线,并在江苏昆山建成大规模生产线,产品已开始批量生产。

典型案例之七:人脸识别系统――应用于海关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篇8

华南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创建于1958年,现具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二级学科博士点和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一级学科硕士点,培养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生,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 水声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以及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博士研究生,为我国船舶工业、国防建设、海洋资源开发、交通运输等行业和部门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是华南地区唯一可以系统培养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学科。

专业特色: 船舶与海洋工程系是全面应用信息技术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及相近领域的设计、研究、制造、规划、经营与管理等的工程学科,长期以来奉行“厚基础、严要求、重能力、强适应”为办学宗旨。

师资设备:船舶与海洋工程系非常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现有专职教师18人,教授7人(其中6人为博士生指导教师、1人为华南理工大学“百人计划”特聘教授)、副教授6人、讲师5人, 84%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形成了老、中、轻相结合,知识与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在校本科生近200人,硕士研究生近40人,博士研究生近20人。在本科教学中不仅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计算机和外语能力的培养,还积极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多次在各种国内、校内大学生科技比赛中获奖。设有华南理工大学船舶海洋工程科学与技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基地。

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具有华南地区最大的船模拖曳水池实验室、海岸与近海工程实验室、船舶与海洋工程先进材料研究中心,并正在筹建水声工程实验室,可以进行船舶快速性、耐波性、船体节能装置、新型推进器、船舶与海洋新型材料、河道整治、工程泥沙及河流动力学、潮汐河口整治、海洋环境测量、防浪掩护与波浪对建筑物的作用等的试验工作,并积极开展产品研发、成果转化、科技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设有广东省甲级船舶设计资质的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所、广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州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船舶技术研发中心。

核心学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系经过5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新型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开发与设计、船舶节能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先进设计与制造方法、海洋能利用与水下系统、船舶与海洋工程振动与噪声、船舶与海洋工程先进材料、近岸与近海工程、水运系统等特色的研究方向。近三年, 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发表科技论文多篇,其中多篇被SCI、EI、CSCD收录,年人均科研经费40多万元。

上一篇:老妈学车范文 下一篇:高二生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