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龙舟的来历范文

时间:2023-10-22 00:56:48

赛龙舟的来历

赛龙舟的来历篇1

关键词 镇远 龙舟旅游发展 现状 对策

一、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

二、镇远龙舟概况

划龙舟在镇远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群众基础深厚。自80年代初镇远县政府与龙舟协会开始举办正式龙舟赛以来,至今已有28届,成为镇远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集文化、商贸、旅游为一体的最壮观、最奇特、最受群众喜爱的民间节日活动。镇远龙舟队还多次代表贵州省参加国内外的各级龙舟比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镇远多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最佳龙舟竞赛区”、并享有“龙舟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单位”、“贵州省龙舟训练基地”等美誉。

1.镇远龙舟的起源

镇远端午节的龙舟赛承袭了楚风,为了祭奠楚大夫屈原。但是在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流传着很多关于镇远龙舟赛的美丽传说:一个是相传以前在舞阳河边住着一对叫何大的渔民夫妇,他们的三个儿子在捕鱼时,大儿子、二儿子被城东中河山北洞内的水妖吃掉,三儿子阿旺借助于中河山南洞内化作青衣道人青龙赋予的神力为两位兄长报仇,击毙了水妖,但他本人也因精疲力竭二昏迷,被青龙救出水面,人们为报答青龙的恩德,在每年端午节划龙船以示纪念[1]。

2.镇远端午节龙舟赛的形式与流程

镇远的端午节龙舟赛只有由本地自然村寨和街道的农民组织的龙舟队参加,每年端午节的龙舟赛都从部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龙坛的祭龙开始,仪式举行时,盛装的苗、侗、土家族等各民族齐聚,鼓乐齐鸣,长号唢呐鸣鸣奏响。然后进行游行仪式,游行仪式有两种:一是陆上游行,届时军乐队、裁判员和各代表队及各代表队的表演队,在唢呐、锣鼓声中顺着民族风情街游行,有舞龙舞狮表演,旱船表演和各种故事人物表演;二是游江,具有镇远特色的龙舟、彩船在引航艇的导航下缓缓游行,各地区街道的龙船、战船紧跟其后,故事船以屈原问天等故事为主题呈现在游客面前。接着就是重头戏的龙舟赛,两岸的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江中船上队员的口令铿锵有力,十分精彩。

三、镇远龙舟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端午节期间的现状

早在明代嘉靖的《贵州通志》,便载有:“镇远府临氵舞 阳河水,舟楫便利,居人先期制造龙舟,绘画首尾,集众搬演剧戏……拽船争得先得渡者,是岁帮事俱利焉。”据历史考证,镇远属于荆楚地带,从纪念屈原而划龙舟的公园278年而计,端午节划龙舟在镇远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20世纪80年代初镇远县政府与龙舟协会开始举办正式龙舟赛以来,至今已有28届。镇远龙舟旅游在端午节期间开展的比较好。

(1)政府支持力度大

镇远政府领导每年早在三月份就开始进行筹备工作,寻求主办单位,成立组委会,筹措资金等。到了节日赛事的时候,邀请省内外各大旅行社、县内大型企业、各级领导来参与和支持活动。在宣传报道上,诚恳邀请各大报社记者和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黔东南电视台等多家电台进行现场报道。大量的内容展播了以世界古建筑园林奇观青龙洞为背景的镇远龙舟赛,镇远龙舟也随着展播走出全国,走向了世界。

(2)龙舟赛事精彩稳定

每年端午节镇远都有西秀区、顺城区、东关区等来自12个社区的男女15个以上队伍参与,且各队人才众多,实力不相上下,每年的比赛都十分精彩。

(3)节目内容丰富多彩

除了龙舟赛重头戏外,还有祭龙、游江、抢鸭子、放灯、民族演出等精彩活动,娱乐性、观赏性、参与性都非常高,节日氛围浓重,吸引游客众多,效果也非常好。仅端午节小长假,2011年镇远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4.41万余人次,其中以贵阳、湖南、重庆等周边省市线游客居多,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55.069万元,分别同比增长56.4%和106.4%,旅游经济效益明显增长。

2.其他现状

(1)举办龙舟旅游活动月

2006年,全国龙舟月即中国镇远第二十三届(国土杯)龙舟赛在镇远舞阳河上圆满结束,中央电视台4频道向全世界进行了现场直播,向全世界展示了镇远龙舟的魅力。镇远文体广电旅游局主办了此次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单位街道、厂矿有四十多个,参加龙舟比赛的船队共有十九支,其中有男队十四支,女队五支。届时每周周末举办龙舟赛,选出周冠军,再由每周的胜利者参加月冠军的角逐。

(2)举办全国龙舟邀请赛

为了响应08年北京奥运会,2007年6月镇远成功举办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全国少数民族龙舟邀请赛。此次龙舟赛的举办与镇远县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相结合,发扬了镇远传统民俗文化体育特点,提升了镇远的形象,促进了镇远旅游业的发展。据初步统计,赛事期间,镇远超市、商贩商品销售额100多万元,大赛期间镇远县总收入逾460万元,翻了两番。

(3)“古城水上游”游人必点菜

镇远龙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展现在全世界人眼前的同时,游人们就想亲身上阵去体验,而古城水上游的是为了圆游人这个梦想的。开始的时候是镇远民众自主出资的打造了十艘供游人体验的龙舟,在青龙洞到新大桥河段进行体验游,这样的体验游很受游客欢迎,旅游旺季时,每艘船每天可有六千多的收入,给镇远民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善。如今白天体验划龙舟、夜晚坐画舫观夜景的“古城水上游”已成为来镇远的游客的首选。

3.龙舟旅游对镇远发展的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镇远除了每年一次的端午节“屈原杯”龙舟赛(目前已举办了二十八届),也举办过几年的龙舟活动月,收到的效果也非常不错。龙舟作为镇远的“阳光产业”,它在促进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好处。笔者通过走访镇远县城的各社区及广电文化旅游局,得到以下的结论:

一是通过龙舟赛的对外宣传,来镇远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而镇远是犯罪率越来越低,环境卫生也越来越好,古建筑、河道的保护也越来越容易。这取决于镇远人民主人意识、保护意识的提升,他们不仅配合政府进行保护,自己也主动保护他们的物质文化财富。

二是通过龙舟旅游带动经济的发展,增加了人民大众的收入,使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物质和精神都能得到满足,文化素质也得到提高。近几年,镇远的旅社、民居宾馆随着游客的增加而暴涨,旅行社也增加很多。仅端午节一周,一般大小的民居可盈利两万元。镇远老街的门面由以前100元/月也很少有人租,而现在1000/月还租不到。

三是促进了政府的关注和投入,产生了镇远产业旅游公司、镇远白龙旅游营销有限责任公司等一些促进镇远发展的机构。早期镇远旅游的发展促使聪明的镇远人自造了游乐用的龙舟,政府的关注与投入,促成了公私合营的中型旅游公司等一系列单位企业的发展。

四、镇远龙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1.镇远旅游与龙舟的结合

贵州省被国家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只有遵义和镇远,她更是全州、全省的宝贵旅游资源。镇远龙舟赛历史悠久,龙舟队是部级乃至世界级的强队。近几年镇远对旅游资源的宣传方面在舞阳河和端午节龙舟赛做了重视,但从效果来看并不理想。

2.对本地举办的龙舟赛不够重视

镇远县至今已举办过国际龙舟邀请赛、屈原杯、民运会、和农民运动会,还有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本地龙舟赛等很多大、中、小型的龙舟赛,但这些龙舟赛自2009年后就很少有了,且对镇远县的名气也并没有带去太大的影响力。对所举办的赛事关注度和宣传力度不足,目标不明确等问题是导致镇远县的龙舟运动发展不足和旅游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

3.龙舟旅游形式单一

镇远目前拥有的娱乐产业只有古城水上游和小船游。龙舟旅游形式单一,没有很好的利用有利资源,不能遵循时尚地把文化传承、健身、游乐集中起来发展特色的旅游亮点,是镇远龙舟旅游发展的又一个阻碍。

五、镇远龙舟旅游的发展对策

1.加强宣传,镇远古城随龙舟队游遍江河。

2.体育旅游,重视本地主办的龙舟赛。

3.有游有乐,开发龙舟的娱乐产业。

参考文献:

[1] 吴萍,徐宜芬.黔东南龙舟活动的起源、现状与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9(5):64.

赛龙舟的来历篇2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归纳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并采用现代管理学的“SWOT”观点对我国中华龙舟大赛发展中的优势因素(Strengths)、劣势因素(Weakness)、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素(Threats)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为中国龙舟运动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SWOT分析 中华龙舟大赛 对策

龙舟竞渡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发展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并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民族魅力而备受人们的喜爱。龙舟运动集文化、娱乐和竞技于一身,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启发历史文化研究、渲染节日气氛、丰富大众生活、促进全民健身、增进友谊和促进团结、展示强健体魄和竞技水平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随着时展,社会进步,我国进入了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阶段,古老的龙舟竞渡也随之开始了自己的现代化转型。1976年香港举办的第一届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作为我国竞技龙舟运动的开端,到2011年代表着中国龙舟最高水平的中华龙舟大赛开始运作,我国的龙舟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中华龙舟大赛

中华龙舟大赛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龙舟协会和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主办。是国内目前赛事级别最高、竞技水平最高、奖金总额最高的顶级龙舟赛事。每年都在全国各地举行十多站分站比赛,根据成绩排名每年末举行中国龙舟大赛决赛。以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行业体协及承办地为单位均可组队参加,比赛项目一般分男子组22人龙舟200米、500米直道,女子组22人龙舟200米、500米直道。比赛执行中国龙舟协会《龙舟竞赛规则》。

二、中华龙舟大赛的SWOT分析

(一)“SWOT”分析

“SWOT”分析是指任何一个计划在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到计划实施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的比较,帮助计划制定者与实施者进行预测,并认识到计划面临的主要与次要问题,使建立在SWOT基础上的计划与战略充分利用优势,将机遇资本化,扬长避短,迎接威胁①。

(二)中华龙舟大赛发展的优势

1.政府制度的强力支撑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逐渐加大了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视,陆续出台了扶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龙舟运动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性支持。

政府还通过实际行动支持龙舟运动的发展。龙舟赛事的举办就得到了中国龙舟协会和各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的“全国龙舟月”系列赛事就是以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龙舟协会和各举办地人民政府为主办单位的市场开发,有效的保证了龙舟赛事的成功举行和市场开发工作的权威性和稳定性。此外,中国龙协还积极推动龙舟训练基地的多元化投资,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一批高水平的龙舟训练基地,如肇庆、顺德等国家龙舟训练基地,同时引导各地建立龙舟运动协会,这些协会的规范,为维护赛事体育道德、加强行业间的自律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龙舟运动魅力独特

龙舟运动富含竞技之美。来自民间的龙舟竞渡本身就含有鲜明的竞技特质,自古就有很多文学作品对这种竞技特质进行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如李群玉诗:“喧江雷鼓鳞甲动,三十六龙衔浪飞②。”而龙舟运动作为一项现代水上运动项目,目标就是在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因此,对竞争精神的宣扬则更加突出,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比赛也就更加精彩激烈,富含竞技之美。

竞技龙舟运动民族特色浓郁。竞技龙舟运动由民间的传统龙舟竞渡通过现代化转型而来,在演变的过程中龙舟的船体始终保留有龙头和龙尾,船身上漆有鲜艳的鳞状彩绘,船上配备着锣、鼓等,这些都使其饱含着强烈的民俗气息和巨大的象征意义,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

竞技龙舟运动娱乐性十足。观看过龙舟比赛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印象:随着一声令下,只见十几条龙舟头咬尾、尾接着头,从上游鱼贯而下。每条龙舟的颜色各异,龙头栩栩如生,船速快得劈波斩浪,宛如条条真龙戏水。此时鼓手坐于船头,手持鼓糙敲击鼓点,口中下达动作口令,桨手和着鼓点指示集体荡桨,而两岸助兴的观赛者人山人海,鼓声、水声、呐喊声、欢呼声声声入耳,气氛欢庆,场面壮观,具有极强的娱乐性。

3.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龙舟竞渡起源于中华民族对“龙图腾”的崇拜和对历史文化名人屈原的纪念,发展至今却没有被迅猛的商业文化所吞噬,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韧性,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已经超出了竞技和娱乐的范畴,而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彰显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而这种深厚历史文化至今仍然深深植根于竞技龙舟运动之中。

龙舟文化所蕴含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其成为了一种特殊的“精神粘合剂”,把中华儿女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现代社会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奋进的动力。

4.庞大的群众基础

赛龙舟的来历篇3

“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为否定所有历史的“破四旧”,龙舟是从未见过的。1978年以后,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家乡的龙舟队渐渐在各个公社和生产队建立起来了,农民们的业余生活也增添了一项重要内容。

后来,包产到户,接着实行生产责任制,再后来,农村人民公社制改为乡镇制,这期间,不管体制怎么变,家乡的龙舟队的活动不但未受任何干扰,而且逐年活跃。赛龙舟,看龙舟已经成为家乡人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应该说,看龙舟赛比看春节晚会的历史要早好几年,观看的机会也多得多。在某些人看来,观看龙舟比看春节晚会还重要得多,有意义得多。我从15岁到20岁之间,在家乡看过的龙舟赛已不计其数,几乎是有赛必看,有时候一天要看七八场。家乡在鄱阳湖东南岸的水乡,那里河网密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盛产水稻。家乡的龙舟赛频繁,热烈,队与队之间的关系也很友好和睦.几乎没有听过聚众滋事的情况.

年轻时,由于见的世面少,以为家乡有龙舟赛,全国各地便也有龙舟赛.后来才知道,龙舟赛就象北方的秧歌,是很有地方特色的.北方地区很少有龙舟和龙舟赛.随着走的地方越来越多,眼界渐开,知道了南方地区也不是处处有龙舟的,只有在水网密布的水乡才会有很多龙舟,才会有接二连三的龙舟赛.这时候,我更感到家乡龙舟的可贵和稀奇。是啊,物以稀为贵啊.那时,我已经离开家乡去往四百里外的横峰工作,可是,每到端午节,我都会请几天假去看家乡的龙舟赛.

横峰往东去六七十里地的上饶也有龙舟赛,可是,我觉得那里的龙舟,远没有家乡的龙舟看得过瘾.一来是心理因素,什么都是家乡的好啊.虽然上饶是个地级市,可是,那里没有我熟悉的人----老乡,同学,朋友.二来在上饶看龙舟有隔靴搔痒的感觉,那是因为上饶市的河面远远低于河岸,人们必须俯视龙舟.而在家乡,沿路跑着追着看龙舟的人几乎和龙舟保持同一水平位置,看得真切,细致,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很好的参与感.而在整个赣东北地区,除了家乡和上饶的龙舟,龙舟赛事很活跃的实在不多.整个赣东北的人口约有一千万,相当于不少国家的人口。如此说来,家乡的龙舟就更加显得珍贵.

赛龙舟的来历篇4

关键词:龙舟竞渡;地方故事;社会空间;底层视角;民俗体育嬗变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15)01-0081-05

将乡土民间的龙舟竞渡拓展为一项地方文化事件,将地方的区域赛事提升为国际邀请大赛,使得汩罗龙舟赛突显为当地的一个重大社会活动;对外宣传其浓郁的文化韵味,对内则规范其竞赛的章程与形式,从而逐渐转换了乡土龙舟竞渡的底层结构。随着赛事影响力的增大,越来越远离乡土的亲和与故事的渲染,剥离了民间的述事空间与乡土情怀,呈现出与民俗渐行渐远的形式化走向。本文拟采用社会空间的视角进行分析。所谓社会空间视角主要是强调空间的物质性、精神性以及社会性的统一的一种认识论。它重视空间与社会因素、行为因素以及文化、心理因素的关系。当代空间理论呈现出反客观主义、反普遍主义的基本特征。这对于民俗体育的传统与现代化的纠结有独到的启迪作用。由此探究汩罗龙舟从地方传统转向全球规制的各种涨落,理解民俗体育现代化中的各种沉浮,便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与实践意义。

1.从地方小事件到体育大事件

以社会空间而言,传承久远的汩罗龙舟竞渡,先前只是汩罗江畔的村社乡土民俗事件,多作为乡土的竞技民俗而烙印在历史长河中。乡土竞渡的民俗性,多扎根于一时一地之特质,不依赖或执着于大传统的精神文化的演示,而较少获得政府的扶助;有时反而因事端频出受到政府的压制,任其自生自灭。因此,汩罗民俗龙舟竞渡,仍是影响力有限的地域小事件。但随着龙舟竞渡的国际化推广与践行,体育部门的事件运营,地方政府的投入与打造,汩罗龙舟竞渡成为一项规范的竞技项目,而获得众多的社会与政治资源,成为极具外部影响力的体育大事件。

传统的汩罗龙舟竞渡,自2005年提升为国际龙舟邀请赛之后,民俗活动的多维性转换为体育赛事的单一性;从丰富多彩的内容、众多的地方小故事,到统一规范的锦标赛事,成为汨罗龙舟竞渡的基本走向。故此,从时空两个视角,尝试探析龙舟赛事的诸多意蕴。

1.1历史空间下的地方小事件,其熟悉情境构成了民众的情感呼应与记忆触动

历史空间(historical space)以一种前后传承的逻辑,将集体记忆贯穿于事件的过程之中,并积淀为每一个村民的内心情结。故以汩罗乡土的龙舟竞渡,均是与众多的故事叠加在一起,在故事中发酵,在故事中演绎,最后又成为别具风味的地方故事。民众对竞渡中所发生的点点滴滴,可以信手拈来聊上大半年。

2005年以前,汩罗龙舟主要以家族和村落为单位,在端午节前自发地进行龙舟的打造与龙舟赛事的训练,各种龙舟比赛也是民众自发而成。在龙舟大小、造型款式、参与人数、竞赛规则等方面均没有统一标准。各个村社凭自己的理解和资源特性,打造各具特色的龙舟来。因此,民众对自己所建造的龙舟,便有了深厚的感情,有了众多故事的点缀与渲染。湖南最长的龙舟,当前为东屯乡的隆科卫星,身长37.6米,比标准龙舟长了一倍多。外表还涂抹了猪油,非常光滑,能够极大地提高龙舟在水中的速度,取得竞渡的优势。这样的一艘龙舟,包括鼓手、划手一起能坐64个人,自然比当前标准的竞赛龙舟有优势。由此可以炫耀而张扬地四处邀请其他龙舟竞渡。从竞技公平的角度看,这是不规范的游戏而已;但从乡土的族群攀比考察,却是其村社规模、居民人口的投射,内含其乡土空间的博弈。从造船到祭拜,从试水到竞渡,便有太多的故事交融于其中,从而营造出故事耳口相传的传奇。

除了熟悉的龙船,竞渡的旨意也是具有乡土的各自特点和浓厚的地方情怀。汩罗作为屈原投江纪念地,不仅有缅怀爱国诗人之情,民间还将其作为地方神灵般崇拜,而获得心灵的皈依。如有些地方小传统,便有着送瘟神的意味;即采用巫术的手段送走瘟神:一种是用纸叠成小船,将瘟神像放人纸船,点燃蜡烛,让小船顺流而下。另一种方法是将瘟神放入小船,摆上粽子等供品,然后由人划船顺流而下将瘟神送走。这种习俗在一些地方逐渐投射到端午的龙舟竞渡中来。由此,龙舟竞渡,贴近着乡土的礼俗认同和乡民的故事寄托。

此外,在竞渡形式上,以前赛龙舟要比谁的动作齐,动作好看;比哪艘龙舟的装饰美,话题花絮多。而当前标准龙舟竞渡往往只是比快,成了追求物理指标的游戏,没有多少传统的故事意味了。传统龙舟赛每年在端午前后举办,各队均自由约战,延续当地习俗和村社故事中的做法。汩罗就有抢红的习俗;在彩竿上一般悬挂着红色的锦缎,名叫“红”;龙舟竞渡也就成了每年一度的“抢红”赛。有些地方为提高活动的趣味性与故事性,将“标”抛入水中,让各船争夺。标有“鸭标”、“铁标”等。鸭标是活的,投人水中即刻游走,不容易抓。铁标沉重,抛落便沉底,同样是难以轻易抢到的。所以,龙船上一般都要安排一两个水性极好的“标手”,专司夺标之职。由此呈现出龙舟竞渡的传奇色彩。

哈维认为现代社会将使空间同质化,全球空间将压制和打断任何空间的历史连续性,从而使地域文化失去了一致感。官方与民间的对弈,传统习俗与正统体育的抉择,使得五月端午划龙舟的诸多地方故事逐渐丧失,从地方情怀普及为体育事项,故事的多样性逐渐被规则的普适性所取代,熟悉的面孔逐渐陌生化。人们不去追问为什么要在这一天包粽子、划龙舟等小传统事像,只是简单地以纪念与弘扬屈原精神的大传统符号而施行。

1.2全球空间下的体育赛制,远离生活化的陌生引致居民的疏离

全球化下的所有大型赛事活动均应遵循严格而统一的规则,而提升其普适性。由此构建出一个抽象空间(abstract space)14]来。消除了地域差异,抹平了文化隔阂,使得龙舟竞渡具有体育赛事的规范与普适的特征。2005年,汩罗市政府正式举办了第一届“国际龙舟赛”。采用了2003年版的《龙舟竞赛裁判法》,将龙舟规格、乘坐人数、赛制赛程、航道标准等进行了统一化和标准化管理。同年6月,在汩罗江沿河大堤建成了中国汨罗江国际龙舟竞渡中心,成为近年汩罗龙舟竞渡的唯一竞渡点。汩罗也因此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愈加宽阔的江面,能容纳更多的赛队,但难以获得两岸观众的近距离呼应。不少传统仪式和习俗开始淡化。以前造龙船尤其雕龙头的神秘感不复存在;“偷木”造龙骨的习俗被遗弃;“抢红”仪式不再重演;关头、朝庙虽仍然存在,但每年龙舟节开幕式上的仪式大都是模仿秀,重形式轻内容,传统故事的意蕴已经慢慢消失。

现代龙舟的标准化,剥离了造龙船的民间传说,均是应专门比赛要求,规范建制而成。标准化竞技龙舟总长为18.40米,允许误差控制在3厘米左右。舟宽为1.10米,允许误差控制在1厘米,这样确保了竞渡的公平性。但对于乡民看来,“现在的龙舟赛只看重速度,年轻后生们对龙舟制作工艺、礼俗都不关心”。汩罗河市镇的孙师傅心里一直有个愿望,希望龙舟能从竞技的喧哗中回归传统。

汨罗现代龙舟赛在竞赛组织方面更为规范,也比较完备。设有组委会、仲裁委员会、裁判委员会等职能机构进行赛事的运作与控制。在赛制、赛道划分、起止点的设定以及精确计时等方面,完全与现代体育接轨。龙舟赛要求参赛队伍全部采用“国际标准Ⅱ型龙舟”,限载23人。各队竞赛完成后,按照时间成绩进行名次确定与排序,对竞赛优胜者给予一定的金钱和物质奖励。同时政府发挥自身资源配置优势和媒体宣传优势,把汩罗江国际龙舟赛打造成一项集城市建设、体育、商贸、旅游、文化、娱乐于一体的节日盛会。正如不少学者认同的,这是创建具有浓郁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龙舟文化产业之路。

由于龙舟竞赛的胜负全部由裁判员通过精密计时来掌控,一方面竞赛成绩没有直观、形象的手段进行大范围公示,加之没有本村龙舟队伍的参与,群众对龙舟胜负的结果表现出漠不关心。由于观众稀少,龙舟赛已经退化成为龙舟队员间自娱自乐的活动,胜负名次对他们来说不存在实质性的影响。此外,由于缺乏观众的参与,龙舟竞渡作为民俗体育而促进民众之间相互交流的功能也已削弱。

全球化普及的龙舟竞渡,替代了历史积淀的故事情怀,这种体育化取向的优势与特色,就是不断提升的规范性,不断增大的规模,不断赋予的外在符号。但其不足之处则在于:赛事活动的提升,逐渐远离乡土,忽略了地域的丰富多样性,而过度着眼于外部影响;赛道空间从自然转向人造环境,人们从熟知关系过渡为陌生群体。这种现象是现代化趋势下的必然,也是哈贝马斯所认为的生活世界走向系统世界的无奈。

2.从乡土大事件到政府小事件

以社会空间的精神性视角,对于龙舟竞渡中的民众心理感知进行审视,当地民众对其意义的赋予,是集体记忆的不断堆积。而对于政府而言,只是一个事件的行政运作而已。在行政逻辑与市场逻辑主宰下,龙舟竞渡剥离了情感的依附、故事的渲染,而只是一个科层理性的运作工具。

以社会空间的实践性视角,传统龙舟赛事运行的机制是乡土资源的协调运作,而政府主导的事件则是各个行政部门的科层落实,承担事件的资金投入和花销。在政府体制集权过程之中,层级化官僚制的支配、控制同化了社会运作的网络系统,造就了政府单一化、垂直式的龙舟竞渡与组织管理的模式。对于乡土而言的竞渡大事件,龙舟竞渡本身反而成为社会事件中的一个微小的程序化活动而已。

2.1乡土人际互动的网络形态造就了故事的丰富性

对于村社来说,每一年的端午竞渡,都是头等大事。汩罗一带曾经流传“宁荒一年田,不输五月船”的说法。龙舟活动从发木、造船到竞渡一个纵长的流程,从筹资、打倡仪式到活动组织等各个行当的横向关联网络,将众多的民众交融于竞渡活动中,成为地方的一桩话题迭出的节日述事。

传统的汩罗龙舟竞渡,从龙舟建造开工的第一斧,到龙舟建成和最后竞渡,有发木、接龙头、关头、下水、抢红、朝庙、端阳澡等一系列神秘而庄重的仪式。比如,龙头用一根粗壮的樟木细雕慢琢而成,在雕龙头期间,匠工师傅一人独处直到最后完工。龙头的咽喉部位有一个“龙口”,里面放有大米、茶叶、木炭与碎银子,另放两张红纸片,上面注明龙头、龙舟雕造的时日,此外还要放蝉壳、钩藤、连翘等三味中药,蝉壳喻龙舟轻如蝉衣能在水中快速前行;钩藤表示龙舟头、龙舟身紧密相连;连翘则预兆竞渡连连获胜。

村民为龙舟扮完靓装后,就为龙舟举行下水仪式,由村中男子将龙舟划到河涌进行演练,此谓“出龙”。此外,在端午龙舟比赛之前,村中都会择吉日进行下水游龙,让龙舟手进行练习。龙舟从下水到出游一路上吸引众多村民围观,每到一处,村民都燃放鞭炮欢迎。下水游龙主要是为龙舟赛作热身准备。据介绍,到了五月初五端午节,一大早,各村的龙舟健儿及村中父老,要到祠堂或庙里拜神,祈求在比赛中有好成绩,夺标耀祖,然后饱餐一顿,便划龙舟到比赛起点,准备参加比赛。比赛结束后,夺标的龙舟还能获得烧猪、烧酒等奖品,而村中男女老幼便呼应齐集,摆开宴席,待龙舟健儿上岸一齐饮宴庆祝,俗称“吃龙舟饭”。

吃龙舟饭也是五月端午赛龙舟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组织者、竞渡划手与观众亲密互动的场所。按传统的说法,吃过龙舟饭就会龙精虎猛,身体健康,顺风顺水。所以虽然龙舟饭并没有山珍海味,一般是节瓜、大豆等当地的时鲜瓜菜等,加上得胜获得的烧肉、烧酒等,但村民们欢聚一堂,推杯换盏。其实,村民都想讨个好意,吃什么并不重要;最主要是人们可以融洽地相聚在一起,将一年的热闹、开心酝酿成一坛有滋有味的乡土故事。

通过村民合作的互动,村社之间的竞比,汩罗龙舟赛将地方性故事一代代演绎,并获得日常生活的意义空间与地域情感的皈依。

2.2科层落实的纵向权威剥离了龙舟竞渡的主体丰富性

由于汩罗邀请赛的规模庞大,以及民俗性不强,民众的动力不足,因此连续9届的国际邀请赛,均由政府承担下来,以行政的手段运行龙舟赛事。行政管理的特点有其权威性,这样有利于组织内部统一目标,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能够迅速有力地贯彻上级的方针和政策,对全局活动实行有效的控制。因此,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这种行政管理方法使政府集中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龙舟赛事的政治效益、竞赛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实现,同时也迅速提高了龙舟竞渡的影响力,为龙舟赛事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肯定政府行政管理及其方法对于龙舟赛事运作所具有的优点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它存在局限性。政府过度的组织与管理压抑了民间竞渡的积极性,规范赛制削弱了民俗文化的丰富性。由于政府包办一切,统得过死,既束缚了民间举办龙舟赛事的积极性,也给乡土龙舟赛事的举办带来了经费不足,规模难以扩大、结构难以改善,质量下降等问题。龙舟竞渡本身也成为政府诸多行政事务当中的一个小事件而已。

据本课题组调查,2010年汩罗龙舟收入320余万元,支出260余万元。其中文艺演出耗费114万元,而龙舟竞赛消耗不过30万元。龙舟竞渡呈现边缘化趋势。2013年第九届中国汩罗江国际龙舟节,自6月10日开始至13日结束(农历五月初三至初六)。以“中华端午情・天涯共此时”为主题,以海峡两岸龙舟运动和民俗展示为主要内容。节庆期间主要有六大活动:1)开幕式暨“中华端午情”民俗节目汇演;2)海峡两岸中华龙舟邀请赛,邀请台湾、香港、澳门共9支龙舟队和大陆热爱龙舟竞渡运动的团队,举行200米和500米直道竞速;3)“屈子颂”海峡两岸知名学府学位授予仪式;4)端阳祝福龙瑞神州――梵呗之音2013端午祈福法会,邀请全国各地会员和居士,开展梵呗祝福音乐及法师洒净仪式等活动;5)屈原文化国际学术高峰论坛暨杨雨教授专题演讲会;6)台湾美食嘉年华。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龙舟竞渡在繁多的活动中,只是其中的一个符号而已,所占据的地位反而被各种其他文化活动边缘化。

每年划龙舟期间,政府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加强管理,全力以赴来应对各种突况。从前些年的情况看,划龙舟期间全市每天要出动公安保卫人员、水上救护人员、医疗人员,公安部门还需处置各类治安案件。因此,对于龙舟竞渡,还是谨小慎微的,尽量管制的。汩罗龙舟竞渡逐渐由民办走向官办,当地老百姓的角色由“导演”和“演员”变成了“观众”,民俗文化传统生命力由此减弱。为提高观赏吸引力,在近年龙舟竞渡的同时,还进行帆船、摩托艇花式、彩色单帆板水中滑行表演等,但只是增加事件的观赏性,而较少纳入民众的自主活动和乡土故事的那份期盼。故而,绝大多数人群意在观看文艺演出;演出结束后留下观看龙舟竞赛的群众反而不多。

3.竞渡事件的故事性意义与符号化价值

龙舟竞渡能够延续千年而活力依旧,不仅有扎根于地域的乡土信仰与习俗,而且也符合上层精英文化的圣人缅怀与精神追求。汨罗龙舟竞渡因与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相呼应,便突显出典型意义。

只是,回归于龙舟竞渡事件本身,她具有对内对外的不同取向。

对内,是故事的魅力,吸引民众的情感与投射他们的愿景,这是娱己的。五月端午前后,村民会在村口寨门拉起禁绳,通过饮用雄黄酒、菖蒲酒以及用艾叶、菖蒲、兰草煮水沐浴等办法祛病除毒;通过这些活动和想象,构建起健康生活的防护墙。还有诸多具有特殊意义的行为,如汩罗人眼中“晒桡”就是很有獒劲很有獒气的举动,有着“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文化内涵。竞渡获胜则以红轿接龙头,一路锣鼓鞭炮,夹道称贺;家境好的老板要为龙头鸣炮披红,临街敬酒,还会邀请赛手至家中摆酒宴接风。回村即将龙头放祠堂神龛上,焚香点烛,洒酒磕头,入夜请戏班搭台唱戏,甚是热闹。当地人以龙舟竞渡胜利为殊荣,自此说船话竞渡,至八九月不厌。

从社会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观看和扮演的欲望,一方面,我们希望以居高临下的视点观看别人在公众场合的表演与举止细节;另一方面,我们在潜意识里又有渴望在公众场所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在民众参与龙舟竞渡的过程中,不仅观赏精彩的竞渡场面,而且随着观赏的人流,融入到竞渡呐喊的狂欢中,一起吃端午饭的共享与情感共鸣当中。

对外,是符号的标识,拓展政治影响与经济收益;其核心是娱人的。为提升汩罗龙舟的影响力,融入到中国龙舟公开赛中,故汩罗赛点即由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中国龙舟协会、湖南省体育局、岳阳市人民政府主办,湖南省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湖南省龙舟协会、岳阳市体育局、汩罗市人民政府承办。此外,由于汩罗龙舟文化同屈原文化的紧密结合,当地政府以开展龙舟活动为契机,举办以湘楚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文艺舞会,邀请国内湘楚文化的专家们进行学术研讨,并在汩罗郊外的“屈子祠”开展了大型的祭屈仪式等文化活动。龙舟成为汨罗打出去的一张名片、一个龙舟故里的标识符号。

当前龙舟赛事通过现代传媒,获得了广泛的知名度。对于水平越来越高的龙舟赛来说,绝大多数人逐渐成为看客,直接参与的反而趋少。加上龙舟是世界上所有集体项目比赛单队人数最多的项目,主办者每组织一次这样的比赛就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财力。当地政府以龙舟活动为符号,通过各种途径汇集开展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商业企业的冠名费和赞助支持,以及来自于上级政府与体育局的财政拨款,也有部分通过市场运作得来的门票收入。因此,围绕着地方的政绩和经济利益,形式化的比赛成为政治与市场消费的符号。现代龙舟的规范运作虽摆脱了村社的局限,却失却地方事件的意义,而成为符号消费的事件。

那么,从故事到赛事,即哈维话语体系中的从身体空间走向全球空间,是一个生活空间不断抽象化、虚空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消费化的进程。从深度的价值情感到浅尝辄止的文化消费,是一个时代的走向。正如赵树凯所认为,底层视角是当前中国社会学进一步开拓的研究方向。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底层民众的感受,以一种民俗文化作为守护,能否延缓这种趋势?

4.结语

赛龙舟的来历篇5

关键词:中华龙舟赛;龙舟文化;经济文化

1.中华龙舟赛对龙舟文化内涵进行概述

龙舟文化是中国礼仪文化的一个具体表现,龙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力量,龙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广大民众起到了教育和感染的作用,让广大群众们知道自己是龙的传人、龙的后代。从此之后,很多祭祀都以中华龙舟赛的形式开展,所以中华龙舟赛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1]。人们在中华龙舟赛比拼的过程中,也会受到传统礼仪的制约。通过神兽祭祀活动,将中华龙舟赛与祭祀相结合,强化了广大群众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爱国思想,坚定了人们勇于探索坚强无畏的信念。同时,中华龙舟赛还具有娱乐观赏性,龙舟比赛可以让人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喜悦和凝聚力,体会龙舟文化独特的魅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理条件是中华龙舟赛的必要基础,所以中华龙舟赛的运动经常会在一些平原之乡盛行,由于当地的水系相对发达,所以为中华龙舟赛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这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模式。

2.中华龙舟赛对传承与发展我国龙舟文化的重要意义

2.1有利于继承龙舟文化的精华

龙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华龙舟赛当中展现了我国优良的传统[2]。在开展中华龙舟赛时,可以感受到积极向上的态度,将集体观念与自身的观念进行紧密的结合。中华民族的图腾便是龙的形象,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标志。如今全球化进程已经不断推进,我国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民族文化呈现趋同的趋势。文化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是我国一张特色名片。中华龙舟赛作为传统文化中精彩有趣的内容,不仅展现了龙这一图腾对我国人民的重要性,而且向全世界传递了我国“龙的传人”这一文化精神,有效地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让我国各个民族之间更加团结。继承了我国传统龙舟文化的精华。

2.2有利于发扬创新龙舟文化

中华龙舟赛这一项活动可以凝聚民族凝聚力和人们集体力量。真正的在践行我国传统文化活动的同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了我国生态可持续发展,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中华龙舟赛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具有一定的竞技性[3]。在鼓手、桨手、舵手相互合作,相互团结,共同呐喊的过程中,让龙舟不断地前进,获取良好优异的成绩。在赛龙舟的过程中,人们能够真正感受到团结的作用,强化人们公平公正的竞争意识。此外,传统中华龙舟赛中含有一定程度的封建礼教思想,当前中华龙舟赛作为一种现代的传统文化活动,更多的为广大群众们传递了不断努力、永不言弃的精神,祛除了传统龙舟文化的糟粕之处。

3.中华龙舟赛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3.1有利于加快特色城区建设步伐

在我国当前不断发展的社会当中,人们需要正能量团结合作,这也与我国核心主义价值观念进行紧密的契合。在城镇化不断发展的当下,想要展现出不同的地区的特色、促进地方区域的经济发展,就必须要充分的挖掘当地独特的文化力量和物质力量[4]。中华龙舟赛作为一项有趣味性、有文化内涵的活动,具备一定休闲性和观赏性,同时积极的带动了周边服务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在建设城区的基础上,能够让广大观众们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领略各个地方历史名城的风采,切实地推动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区建设的步伐,成为当地的独特文化特色。

3.2有利于促进休闲旅游产品开发

中华龙舟赛活动并不仅仅只能在五月初五端午节才有,在每年的夏季都可以积极的创办赛龙舟挑战赛。很多具有商业战略眼光的地区,都已经将赛龙舟作为当地休闲旅游的产品[5]。通过对中华龙舟赛旅游景点项目的开发,让游客们充分感受到龙舟文化的气息和历史底蕴。结合当地水资源的独特优势,带动了水上歌舞、水上餐饮、水上会议、水上娱乐等一系列文化产业发展,完善水上系列旅游产业体系,打造特色的旅游链条,为城市的发展,增强了更多的活力。此外,旅游产业可以直接推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增收,对地域经济增长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

4.中华龙舟赛对龙舟文化传承与发展策略

4.1对龙舟文化科学合理的扬弃

促进中华龙舟赛的内涵更加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内容进行,跳出传统的封建礼教制约。传统龙舟文化是在祭祀等传统礼教文化的基础上衍生的,在开展中华龙舟赛的过程中,积极的摒弃传统封建思想流程,融入具有时代内涵的内容。纵观我国当前龙舟竞赛规模,很多都是由广大群众们自发组织的,经常举办一些小型龙舟赛,最先达到终点的便是胜利者。充分的挖掘中华龙舟赛的文化内涵,并利用中华龙舟赛开展区域特色化发展战略。在保留传统中华龙舟赛模式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当地旅游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增添或减少参与中华龙舟赛的人数,让传统中华龙舟赛更加适应当前人们的文化体验的需求。

4.2协同其他文化活动多元化发展

最初开展龙舟赛是凸显治病驱瘟、崇拜祭祀的诉求思想。人们会头戴独立身披蓑衣像龙舟进行跪拜,其目的别人是保佑人畜兴旺,风调雨顺[6]。随着人们精神素质的不断提升,中华龙舟赛已经作为节日庆祝的方式,经常会在端午节来开展。五月初五人们会挂艾叶和钟馗像,佩戴香囊,喝雄黄酒,准备祭祀礼品等一系列民俗活动。当前中华龙舟赛能够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全面的发展,通过多元化的媒体宣传渠道,向社会宣传中华龙舟赛,真正的让我国龙舟文化走向全世界。将赛龙舟和当地的文化进行紧密的结合,促进龙舟文化与其他传统文化的共同发展。例如在广州地区将赛龙舟和水上粤剧、艇仔粥等传统优秀文化内容进行紧密的结合。此外,还可以综合多种文化主题共同宣传,例如“端午活动一条龙”等活动,切实地在加快龙舟文化传播效率的同时共同促进其他文化发展。

4.3将龙舟文化与地区旅游品牌融合

龙舟文化已经成为了我国文化的名片之一。为了有效地发扬并传递龙舟文化,必须要从资金上针对龙舟文化进行保护。整理和挖掘龙舟文化的资源,积极的将中华龙舟赛与当地的文化特色活动进行紧密的结合。创建中华龙舟赛文化体验、旅游资源、强大宣传力度,有效地调节龙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切实的利用中华龙舟赛,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让更多的人能感受到不同地区的民族风情、民俗习惯,切实的促进龙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保障龙舟文化的稳定发展。

5.结束语

赛龙舟的来历篇6

[关键词]东莞中堂 龙舟景 传承 发展

一、中堂龙舟景形成的自然条件

东莞市中堂镇位于东莞市西北部,北面与广州为邻,水网纵横,东江干、支流流经此地,河涌交错,水路交通四通八达,是珠三角地区典型的水乡。中堂初名“舂堂”,北宋立村,为旧时执棍在槽中舂米的地方,本是唐、宋时期的一种劳作场所,后来此地因各村多来此地买卖交易而发展成中心墟市,因“舂”与“中”同音,遂写作“中堂”。中堂镇因水网密布,自然环境优越,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水滋养着这里的一切,依水而生,依水而乐成为这里的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的全部。中堂人以身秉龙性、强悍、矫健、激情、昂扬、奋发向上龙魂犹在,作为其水文化传承的重要标志,赛龙舟就自然与中堂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堂也就成为了中国传统的龙舟之乡。

二、中堂龙舟景的历史渊源

而追溯起中堂的龙舟历史,明朝崇祯年间(1628―1644)张二果和曾起莘编修的《东莞县志》记载:东莞岁时:“五月初一日,饮菖蒲酒,食角黍,观竞渡。”。角黍是粽子的别名,竞渡即龙舟竞渡。明末清初《广东新语》载:东莞“乡人为龙舟之会,观者画船云合,首尾相衔,士女如山……广中龙船惟东莞最盛,自五月朔至晦,乡乡有之……”。由此推算,东莞龙舟盛事在500年以上,而中堂龙舟成“景”之日,亦当有500年的历史。中堂是东莞的龙舟重镇,东莞的龙舟活动中,凡上档次、有规模的,均有中堂龙舟参与。清朝咸丰元年(1851年)中堂出大标,鹤田村(中堂镇辖)夺冠,有人成诗并流传至今:“中堂出标是元年,果真扒出是真贤。到处龙舟来趁景,第一飞龙是鹤田”。诗中“元年”是指咸丰元年,距今亦有150多年了。

中堂龙舟“景”指的是“场景”,是当地人对龙舟民俗活动的描述和称呼,也叫“趁景”“招景”“应景”等。中堂镇的龙舟景在每年五月9个村轮流上演,素有“中堂龙舟九景”的说法,而镇里最大的龙舟景为“中堂龙舟景”,每年农历五月十三这一天,届时全镇人倾城出动,万人空巷,齐聚江边观看龙舟竞渡。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岸边各村乡亲齐齐呐喊助威,百十条龙舟在江面争先恐后地奋勇向前,劈波斩浪,百舸争流,甚是壮观。龙舟景期间除了龙舟竞渡,有寓意丰富、吉祥的各种仪式,还有龙舟饭、百围宴等民俗活动。这一盛事被当地人民传承百年,久而久之,便成为了一项传承性很强的民俗活动。

三、中堂龙舟景的传承与发展策略

(一)保护龙舟景的文化生态环境

文化生态是人类的文化积淀,是由特定的民族或地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构成的具有独立特征的结构和功能的文化体系。中堂的龙舟文化生态同样的,跟中堂的水网纵横、水路交通、村落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中堂人民生活在江边,探亲访友、赶集趁墟都离不开舟艇,孩子自幼喜爱弄水、戏龙船。水的文化便促就了这里形成赛龙舟、办龙舟景的风俗习惯,中堂龙舟景历代相传500余年,这要归功于中堂完整的氏族传承、。各村的宗祠里全年供奉着龙舟龙头,龙头被誉为是福运、健康、财富的图腾,接受者乡人的祭拜。每年龙舟景期间,更是要请氏族长者、长袍男巫诵经、作五供、燃香祭祀,再进行“安装龙头”仪式。可以说,正是中堂的地理位置、水网交通、宗族信仰、生活方式才形成了中堂浓厚的龙舟民俗氛围与文化底蕴。

传承发展中堂龙舟景就必须要保护好龙舟文化生态环境:1、传承龙舟竞渡的风俗,鼓励各村开展龙舟活动,组织龙船扒手训练与筛选,并给与经济补助与荣誉奖励。2、东江水不仅养育了一方水土,更是开展一切龙舟文化活动的基础,必须得保护好水道河网,加固堤坝保障龙舟活动的开展。3、宗祠是龙舟文化的根源,更承载着人们的龙舟信仰。保护好宗祠才能让传统的中堂龙舟景的习俗、礼节、仪式完整保留下来并传承下去。

(二)保护龙舟制作技艺就是保护龙舟景

中堂龙舟景是龙舟民俗的狂欢节,期间的民俗活动都离不开中堂龙舟,龙舟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两千年来一直不断演变延续至今天的中堂传统龙舟,然而伴随着龙舟在交通工具中被代替,传统龙舟制作技艺的传承也日益消沉,岌岌可危。另外中堂龙舟景是不能脱离中堂特有的传统龙舟的,保护龙舟制作技艺是就是保护中堂龙舟景。目前中堂的龙舟制作技艺已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两名传承人分别是冯怀女老先生以及霍灼兴师傅,虽然近些年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了重视,然而龙舟订单的减少、生产效率低下以及龙舟订单季节性的原因,从事龙舟制作的人越来越少,效益越来越低。

保护龙舟制作技艺,政府应该积极扶持与照顾,鼓励各村各地开展龙舟竞渡活动,刺激龙舟的购买需求;其次在遵循手工生产自身的规律的基础上,鼓励手工艺人创作龙舟工艺品,开拓销路;另外还可以适当给予资金扶持,拨付非遗经费以支持技艺传承,或减免税收、贴息贷款的形式将龙舟制作工厂做大。而对于传承人,应鼓励传承收徒,以老带新、有计划的选拔年轻一代的传承人,积极鼓励传承人进行创推广和宣传活动,把中堂的特有的龙舟制作技艺的保留下来。

(三)中堂龙舟景的丰富与发展

目前中堂龙舟景每年一届,每年的活动都非常隆重,各乡各村龙舟齐来庆贺,一派热闹和谐的氛围,参加竞渡的龙舟蓄势待发,斩风破浪,两岸观众齐声呐喊助威,人们通过龙舟景的节日热情表达对社会祥和的美好愿景,然而社会在进步,中堂的龙舟景也应不断的丰富自身功能与内涵,才能适应现代社会人们对文化多样化的需求与体验,收到的活动效果也更好。特此提出三点浅见。

1、丰富参与竞赛群体

目前中堂龙舟景的参与比赛的群体仅限于中堂各村的代表队,比赛方式也仅为传统58人龙舟1000米直道赛,参与群体较为单一,忽视了中堂镇的外来务工人员群体、青少年学生群体、女性群体以及企业群体,所以建议在保留中堂各村代表队的核心比赛项目外,可以适当增加青少年校园组的10人-18人标准龙舟的500米、800米比赛项目,促进青少年参与龙舟体育锻炼。另外还可以增加本地大型企业的代表队伍、外来务工群体代表队、政府机关代表队伍进行业余组的比赛项目,做到全民各界人士都能参与进来,促进外地务工人员的文化融入。

2、丰富民俗活动表演

目前中堂龙舟景的民俗活动表演有龙舟歌舞表演、龙舟巡游、应景犒船、赐福金猪、龙舟竞渡等,然而这些民俗活动却略乏仪式感,给人感觉自娱自乐。为此建议在项目上增加群众喜闻乐见的龙舟下水仪式表演,包括安装龙头、巫师祭祀、龙舟点睛、抬龙入水、旺船等完整仪式,并由主持人进行介绍。其次,让应景而来的龙舟在中心水域,伴随音乐进行摇声呐喊、燃放鞭炮、递送请帖、接授龙舟饼等“应景”仪式,表现出“应景”的热闹氛围;另外还可以排演一场龙舟情景剧表演,以小龙舟载着演员,演员穿着色彩鲜明的服饰,江面为舞台,剧情以幽默、喜悦的形式展现中堂的龙舟文化。

3、丰富观众的参与互动

中堂龙舟景的活动形式为竞渡比赛,观众的互动仅限于加油助威,建议增设销售点,销售龙舟粽、龙舟饭、龙舟饼、龙舟玩具、龙舟纪念品、加油助威物品等,既丰富了龙舟景的周边产品,也能使观众乐在其中,感受龙舟景的热闹与氛围。另外还可以开设龙舟制作展示区与龙舟小艇浅水体验区,让观众亲身体验制作龙舟,以及感受扒龙舟的刺激与喜悦,使龙舟景变成一个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进来的龙舟景。

(四)馆、校、基地的龙舟文化共建

为了让中堂龙舟景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传承下去,也为了让龙舟制作技艺更好的受到保护。建议中堂镇可以建立龙舟博物馆或龙舟展览馆,展示中堂镇的龙舟文化历史、历年的龙舟盛景、传统龙舟的制作技艺以及中堂的龙舟文化研究成果;另外要扶植龙舟制作生产性基地的建设,让制作基地不仅承担起传统龙舟制作的功能,更能担负起龙舟制作工艺的传承、龙舟制作知识的推广、龙舟作品的展示等功能;对于学校,可以让学生们来到博物馆、来到制作传承基地感受龙舟文化,了解龙舟文化,也可以多举办龙舟文化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如剪纸、墙报、绘画、征文等,师生共同创作龙舟舞蹈、开设3人小龙舟体育活动、进行龙舟文化知识竞赛活动、龙舟文化展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师生更系统的了解龙舟文化,让龙舟文化深深的扎根于孩子们的心中。

结语

中堂龙舟景是一个以龙舟为主题的民俗活动,它是属于中堂人自己的节日,源远流长,传承至今,要传承、发展好中堂龙舟景,就必须保护好这龙舟文化的生态环境、将龙舟制作技艺传承下去,赋予中堂龙舟景更多的功能和内涵,与时俱进,通过馆、校、基地共建,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堂龙舟景,参与进来,融入进来,使中堂龙舟景成为中堂的城镇名片,树立成东莞形象的新标杆。

参考文献:

[1]张波.中堂龙舟景.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

[2]东莞市中堂镇志编纂委员会.中堂镇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

[3]高培军.浅析江西九江龙舟文化的发展.九江学院学报,2009(6);

[4]黄衬安.东莞龙舟文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赛龙舟的来历篇7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端午节来历:纪念屈原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屈子祠内新塑造的高达三米的屈原像(拍摄于1981年)。湖南省东北部的汨罗江上,每年农历五初五“端午节”都要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纪念两千年前在这里怀沙自沉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据说,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也正是因为如此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屈平(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在我国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佳节,当然少不了粽子这个主角。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应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了。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盛唐时期,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一直到今天,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中国百姓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棕;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夏历五月初五日,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许多有河流的地方都举行龙舟竞渡,家家户户吃粽子,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棕子。端午节吃棕子,在中国已相传两千多年。据说,屈原死后,人民将粽子投在江里喂蛟龙,让它不要吃屈原的身体。另一说则是将粽子投在江里以祭祀屈原,包上箬叶可以不被鱼虾吞食。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在湖南汨罗市,赛龙舟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而在广东,龙舟竞渡之前,要首先进行请龙、祭神的仪式。

赛龙舟作为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除了端午节之外,也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如果从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个说法去理解,它现在已经超越了一项体育运动的范畴,变成了一种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精神图腾。

端午节戴佩饰香包之类的小物件也有着一段悠久的历史。香包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也有用碎布缝成的。

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颜色鲜艳,袋囊内的填充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端午节在中国是一项传统的节日,同时在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诸如韩国、日本、越南、新加坡等许多国家都会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一节日。

湖南省东北部的汨罗江上,每年农历五初五“端午节”都要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纪念两千年前在这里怀沙自沉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骚坛位于屈子祠右侧,坛址为一小丘,状如雄狮,面江而蹲(拍摄于1981年)。相传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九歌》即写作于此。

端午节来历:龙的节日

赛龙舟的来历篇8

1、端午节我们是要吃粽子的,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米中掺杂、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2、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3、岳阳汨罗市屈子祠镇屈子祠秭归县是屈原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端午节文化最为深厚的地方之一。在中国很多地方只过一个端午节,而秭归却有三个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头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为末端午。

4、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5、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屈原。这种说法流传的最广。楚王在宠信奸臣,排斥忠良,屈原屡劝不改,反被流放。在放逐途中,屈原听到秦国连败楚国,国家命运危在旦夕,于是在五月五日投河,就有了现在的端午节。

6、我瞪着两只眼睛茫然地看着奶奶,奶奶似乎明白了什么,慢悠悠地给我讲述有关端午节的一些知识: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是开端的意思。每个月有三个五日,即初五、十五、二十五。所谓“端午”就是头一个五的意思。

7、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

8、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9、中国历史悠久有许多传统节日,如:元旦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其他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端午节,因为我端午节过得最快乐。

10、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12、包粽子、登山、采艾蒿屈志从俗、阖家团圆、欢歌笑语、粽叶飘香、香嫩糯米、鲜美夹心

13、今天过得真快,让我明白了很多知识,也知道了许多民间风俗,让我感到很开心很快乐地过完这个端午节。

14、我们边吃边听老师给我们介绍端午节的由来,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我还知道端午节有包粽子、做香袋、插菖蒲、赛龙舟等习俗呢。

16、端午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

17、每到端午节,秭归人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纪念屈原,端午诗会吟屈原、赛龙舟纪念屈原、举行仪式公祭屈原,此外还有挂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等。

18、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源于古时候,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去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19、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有许多的活动,如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草、熏苍术、喝雄黄酒……据说是为了辟邪。至今,端午节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赛龙舟。

20、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而死。

21、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

22、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23、午日节、女儿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雄黄酒、赛龙舟、人声鼎沸

24、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25、赛龙舟比赛真是有趣极了。端午节这个传统的节日,因为有了这些活动而显得更加有意义了。

上一篇:人文生态景观范文 下一篇:古谚网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