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人物名字范文

时间:2023-09-30 09:24:42

传奇人物名字篇1

[关键词]晚明书籍;西学东渐;尚奇设计;动态设计观

[中图分类号]J524.5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2.05.017

纵览中国书籍艺术的发展史,明末的书籍已经非常接近现代书籍的形态,在文字、插图、版式、印刷术甚至出版与传播机制等方面,都显现了现代书籍形态的雏形。对于中国现代书籍形态的研究,可上溯到晚明,兼顾西学东渐的影响和传统社会内部变异的双重因素,故笔者在研究时选择了明万历十年(1582年)西方传教士将泰西“奇器”传入后至明亡(1644年)这一历史时期。现有学术成果对于中国书籍在这一关键历史时期的系统研究还是空白。本文将从社会因素、美学特征及设计理念等方面来论述晚明书籍的审美形态。

一、影响晚明书籍形态的社会因素

明朝前期的社会风尚是敦厚朴实的。明中期以后,商品经济的繁荣、封建专制统治的松懈以及思想领域的变革,使社会风尚发生了变迁,重利趋商、浮靡奢侈、违礼逾制构成了晚明社会风尚的主要特点。[1]这一风尚对晚明书籍形态有相当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1.重利趋商

自明初至万历年间,明朝已经享有了200年的和平与繁荣,社会安定,百姓富足,人口倍增。然而,明代的科举名额并未相应增加,再加上吏治的昏庸及官场的腐败,士人获得功名的机会愈来愈少。于是,大批落魄的士林文人和没落的官宦小吏便弃儒就贾,耕读传家的观念发生了转变。士与商的界限从此变得模糊了,一方面儒生大批加入商人的行列,另一方面商人利用财富进入儒生的阵营。[2]此时政府亦减弱了对经济的干预,商品经济不只是在城市和乡镇持续发展,同时也延展到乡村地区。

商业的繁荣,士人经商与士商互动,这些因素都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普通民众的识字率也随之提高,对于书籍的需求量也日渐攀升。这又推动了印刷业的兴盛。出版商和私家刻书坊为了满足和吸引各色读者群体的需求,倾其全力设计出版各式各样的印刷品来招徕顾客,结果就出现了中国印刷史上由讲求书籍质量到注重书籍数量的转变。晚明时期信息量激增,并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传播,这也同时改变了中国社会两千多年来的传统阅读方式,书籍的阅读群体也由之前的上层精英阶层拓宽到普通的市民阶层。这不啻是一场书籍出版的革命。

2.西学东渐

明万历十年(1582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了中国的广东香山澳,从而开启了中华文明与异质文明碰撞融合的时代。之后的200年间,可考的有141位不同国家的传教士来到中国弘扬耶教。这些传教士虽然主观上是要完成对于东方诸国民众的精神占领,客观上也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传播西方的艺术设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们携带了大量的西洋奇器,使长期处于传统工艺环境中的国人感到新奇,西方工艺品设计和制作的一些特点引起了皇室、精英阶层和普通民众的巨大好奇心,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产生了很大影响。

3.尚奇美学

明代中期以后,阳明心学崛起,主张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李贽的“童心说”、徐渭的“本色论”、汤显祖的“至情论”、袁宏道的“性灵说”都鲜明地反映出了明代后期万历年间所出现的以个性解放为中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晚明美学思想重个性、重独创、重主体情感的自由抒发,重视文艺的审美愉悦功能,追求对于文艺作品外部形式求奇、求异的恣意发挥。

城市文化的发达为尚奇的美学思想生发提供了土壤,而追寻“奇”本身就是当时城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商业活动集中的城镇,竞争促使商人和设计者制作有特色的新产品来迎合时人的趣味。城市文化培育了市井百姓欣赏戏剧性、追求感官刺激的品位。然而,当大众对奇特罕见的事物熟悉起来以后,商人和艺术家就必须玩出新花样以迎合变动的口味。[3]人们一旦开始对奇的追求,便陷入一场无休止的对奇的激烈竞争和不断超越的过程中,最终导致艺术家和商人的产品新新无已、愈出愈奇和愈奇愈出的现象。此外,由耶稣会传教士和国外贸易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思想和西方物质文化,对晚明形成尚奇风气也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晚明书籍设计就是处在这样一个社会文化背景中:一方面要吸引买家的眼睛,另一方面要满足其对于视觉感官刺激的需求。

二、晚明书籍形态的审美特征

1.戏谑经典

晚明印刷业的蓬勃发展,带动并壮大了一批新的读者群体——城市市民读者阶层,同时也促进了出版印刷业的繁荣。为了迎合日渐增多的阅读群体,攫取更大的商业利润,出版业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式来使用旧的书籍文本,表现形式常常为对古代典籍的任意剪裁和删改。

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曾这样痛斥晚明人擅改经典古籍:“万历间,人多好改窜古书。人心之邪,风气之变,自此而始。”[4]一些古代经典作品经过剪裁后,通常与时下流行的通俗文本混杂在一起,编辑成能满足市场猎奇心理的书籍。晚明的许多出版商常常宣称其出版的书是根据珍版古籍翻刻,然而他们宣称的这些古代版本往往早已散佚不传。[5](P217)在这一时期的通俗读物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套用前代经典标题、彻底地篡改其内容的现象,传统经典剩下的仅仅是空壳而已。更有甚者,一些经典作品被篡改后,成为有娱乐效果的顺口溜,原有的教化功能丧失殆尽。这种现象反映了晚明人在对待经典书籍的态度上的重大转变。

晚明印刷业的发展使古代经典书籍的大量出版成为可能,然而数量的激增反而使人们对唾手可得的经典失去了往日的敬重。删节古书、调侃或戏谑经典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

2.尚奇的书名与内容

晚明时期人们不仅对古代典籍任意剪裁和删改,为了取得标新立异的效果,书籍题名还多用“奇”字吸引顾客。万历年间何镗辑录《高奇往事》收录了一些古代的奇人奇事,是晚明文人追寻“奇”的行为;王徵编译的《远西奇器图说录最》,虽以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但书中所附西方奇器的插图迎合了当时人们对于异国风物的好奇心;文人之间为书作序亦少不了使用“奇”字,汤显祖为丘兆麟的文集所作的序就以《合奇》命名。在通俗文化中,晚明文人们尤其表现出了对于“奇”的偏爱,当时的通俗小说就常以“奇”为题名,较著名的有《今古奇观》和凌蒙初的《拍案惊奇》。即使在日常生活类的书籍中,也常在书名中标榜“奇”字,以此来招徕顾客。

晚明书籍不仅仅书名多以“奇”字吸引顾客,在其通俗书籍的内容中也往往充斥着奇闻逸事。在晚明诸多日常生活类书籍中一般都有《诸夷门》和《山海异物类》这两部分,主要是描述域外的奇人异事,内容纷繁芜杂。此类书籍的广泛流传,有助于形成一个鼓励标新立异的文化氛围。[3]明末许多流传甚广的、通俗的日常生活类书籍,其内容常常是真实与幻象并存,真实是其实用功能,幻象是其娱乐功能。晚明书籍对于娱乐功能的开发,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晚明书籍设计中“为人”设计思想的出现。

3.新奇的版式

明代晚期的书籍设计为了迎合读者尚奇的审美趣味,在版式设计上呈现出了一种花样翻新、求变求异的风格。同时,由于晚明商业出版的繁荣,大量书籍进入人们的生活,使得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即由精读转向浏览式的泛读,这种阅读习惯的变化也推动了新的版式风格的形成。

晚明时期,市井阶层需要的通俗书籍(日用类书和戏曲小说)大为流行。这类书,“皆以诗词、笑话、新话、谜语、小曲等等为增饰,以期引起读者的更浓挚、更复杂的趣味。他们大约都是将全书的页面,分为上下两层,或上中下三层。上层所载,与中层、下层所载不同”[5](P146-147)。出现了同一页面分两层版式、三层版式的现象。每页分两层的版式或许可以追溯到更远的时候,分三层的版式却是明代万历年间流行起来的,尤其是用在小说戏曲集上,如《新锲精选古今乐府新词玉树英》(万历二十七年闽建书林余泗崖刊本)的版式(见图1)。晚明通俗书籍中这种分层的版式设计与当时的阅读习惯密切相关,与我们今天阅读杂志、文摘的方式相似,是跳跃式的和非线性的,是传统阅读经典书籍方式的嬗变。这种分多层的版式设计孕育了现代版式设计的雏形。

这种分层的版式设计一方面使缺乏组织的文本井然有序,另一方面使不相关的文本放置在同一页面上成为可能。在三层版式中,上下二层通常是连续着的小说或戏曲,而中层则混合了谜语、插图、江湖切口、笑话等各种完全相异的内容,如万历年间刊行的《尧天乐》(见图2)。这种版式使读者在阅读长篇的间歇时浏览中层新奇之事,调节阅读的情趣,保持阅读的兴致。这种版式在有限的空间内容纳了更多的内容,不仅充分利用了书籍内的有限空间,而且节省了费用,也迎合了当时人们猎奇的审美趣味,可谓一举多得。

一些版式设计为了吸引读者,甚至在书籍的页面四周镌雕竹节纹、花草纹、波浪纹、博古纹等花栏。这些奇特的版式往往是为了迎合时人尚奇心理、适应市场竞争的一种表现。

4.多姿的插图

晚明是我国古代书籍插图艺术的黄金期。晚明的书籍插图形式因书籍类型的不同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除自宋元沿袭下来的上图下文形式在明代晚期继续有所发展外,还出现了下图上文、左图右文、右图左文、图嵌文中、单页方式、对页连式等样式,其中上图下文形式因图文比例的不同又可分为图占1/2式、图占1/3式、图占1/4式等类型。

相较于文字,图像作为更有力的视觉传达符号,在书籍中的作用是文字无可比拟的。版面上插图面积的大小会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单页方式、对页连式插图使插图在书籍中所占的分量明显加大,给读者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增加了书籍对读者的吸引力,达到促销的目的。有些插图在图上方标出图目,左右两旁联句,便于受众解读。有的插图人高超过画面2/3强,这样的“人物动作有强烈的舞台演出意味”,如万历十五年富春堂刻《绨袍记》插图(见图3)。郑振铎对这种插图形式评价道:“隆庆及万历之初,版图作风突转入一新时代……其插图,易狭长之小幅而成全页之巨制,实为宋元版画之革命。”[6]

在插图形态上,明代晚期开始流行圆形、扇形、屏风形、卷轴形等多种形态,如《古本演义三国志》《花莹锦阵》中的插图(见图4、图5)。这些插图形态以其新颖别致取胜,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猎奇的需求,另一方面,“大概是在引诱未读书的购读,增加阅读者的兴趣和理解”。[7]

三、晚明书籍形态具备了现代书籍设计的理念

当代书籍设计师认为书籍整体美应是多种因

素、多层次构成的动态系统,人与书的关系应是动态的而不是僵死的。笔者通过对晚明书籍形态的研究,认为晚明书籍具备了这种动态设计观的部分特点。下文从文字、版式及插图这几方面略作分析。

文字是书籍的主要构成要素。晚明书籍封面上的书名、书坊名号、刊刻时间以及扉页、序言等一般使用不同种类、型号的手写体来表现,正文文字则使用横细竖粗、方正规范、视觉传达功能良好的宋体印刷字,注释则大多使用比正文小的字体双行夹注,字体一般与正文同。这样,晚明书籍手写形态的字体与印刷形态的字体同时寓居书中,恣意的美和秩序的美并置。晚明书籍字体的形态和大小变化,更加明确了人与书之间距离变化的运动性,具备了书籍审美合适视点的多元性,丰富了书籍的多种距离合

适视点的心理感受,如图6、图7所示。

万历中期以后书籍出现了分三层的版式,这种版式使不同的文本内容存在于同一页面成为可能,与分节版式相呼应的是多样的插图形式。此外,晚明批书之风盛行,出版商竞相出版当时的文化名人批点的书籍,一些书籍往往有多人批注,为了方便学习与阅读,书商多采用三色或四色套印,每种颜色代表一家的批注或评点。分层的版式、多样的插图形式和分色分版套印这些因素的并举,更加丰富了晚明书籍与人的关系。

晚明书籍在上述设计元素共同的合力作用下,打破了明代中期以前单一的直线性阅读方式,转变成为非线性的、跳跃式的阅读方式,也改变了明中期以前书与人的静态关系,使之转变为一种动态关系,具有现代书籍设计中“动态的视觉时间性”和“动态的多层性”的设计理念。

四、结语

晚明是一个文化发展飞扬跌宕的时代,它躁动

不安、尚奇求新、重利趋商,给明代文化带来了全新

的内容。书籍艺术作为一个时代的社会镜像和文化载体,其物质形态必然要反映这个时代的文化特征,晚明尚奇的美学也必然在书籍艺术的各个方面烙下印痕。这一时期,书籍出版完成了由讲求质量到注重数量的转变,这一转变使书籍开始真正从精英阶层走向一般民众,书与人的关系从来没有如此亲近。从设计的角度看,晚明书籍形态求奇、求异的审美特征,反而促成了书与人的动态交流关系,而这种动态关系正是当代一些优秀的书籍设计师所追求和强调的。

[参 考 文 献]

[1]

邵金凯,郝宏桂.略论晚明社会风尚的变迁[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1(2):62.

[2] 余英时.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66.

[3] 白谦慎.傅山的世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23.

[4] 顾炎武.日知录集释[M].黄汝成,集释.长沙:岳麓书社,1994:672.

[5] 郑振铎.西谛书话[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

[6] 郑振铎.郑振铎美术论文集[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9.

传奇人物名字篇2

但有一物却容纳山川海河之魂魄,饱揽彩云大树之神韵,并可收藏,这就是上帝赐予我们的大自然之宝贝――石头。

不要以为只有人是有生命的,你去问问那些玩石家,哪快石头不是有生命的?哪块石头不与他的思想灵魂相亲相连?是的,石头是有思想的,而且有历史,有记忆,甚至有语言,有呼吸。你说:“我怎么没有感觉到呢?”玩石者摇头,弃你而去。玩石者,爱石者,懂石者,靠得是一个字――悟。

曹雪芹可谓聪明者中之极品,他的小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几百万字的一部书,引得多少人为其哭、为其笑、为其生、为其死,鸿门巨篇,却起于一块石头,起名就叫《石头记》,流传千古。这世上还有谁能像他一样让石头活过来,让石头讲故事吗?还真有一人,此人就是早他几百年的宋代大书画家――米芾,人称“石痴”或“米癫”。

米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后定居镇江。宋徽宗召为内庭书画学博士,曾官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史传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米芾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收藏宏富,涉猎甚广,眼界宽广,鉴定精良。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虽然画迹不传于世,但书法作品却有较多留存。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首屈一指。

据悉,米芾爱石成癖,玩石如痴。某日外出时曾见到一块奇石,欣喜若狂,绕石三天,搭棚观赏,不忍离去。后人在他搭棚拜石处修建了一座“拜石亭”,还在奇石与亭子之间修建了“绕石桥”。他在江苏涟水为官时,因为当地毗邻盛产美石的安徽灵璧县,便常去搜集上乘奇石,回来后终日把玩闭门不出。他的衣袖中总是藏着奇石,随时随地拿出来观赏,美其名曰为“握游”。

据说一日,他出外游玩,路遇一块奇形怪状的巨石,欣喜若狂。马上整理衣冠,伏首大拜其石,口中还念念有词:“石兄,受我一拜。”

米芾知无为军时,初到官衙,见立石奇丑,石状峥嵘,甚喜,口称“石丈”,着朝服持笏便拜。此事记载于比米芾小26岁叶梦得写的《石林燕语》中。

有关他的传说流传甚广,一日,他得知城外河岸边有一块奇丑的怪石,便命令衙役将它移进府衙内。米芾见到此石后,大为惊奇,即跪拜于地,口称:“我欲见石兄二十年矣!”另一次,他得到一块端石砚山(一种天然形成的状如峰峦的砚石),爱不释手,竟一连三天抱着它入睡,并请好友坡为之作铭。

爱石爱到这个份上,对石称“兄”道“丈”,见石便拜,实在是“癫”是“痴”了,从这痴癫中,透出的是米芾的“大智”“大灵”,他从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中,看到的是奇异、怪诞、夸张、灵动、美丽和魅力无穷。这需要的不仅是独特的审美意识、超凡脱俗的灵气和感悟,更需要的是与石头的“缘分”。

米公爱石懂石,总结出“瘦、透、漏、皱”的赏石标准,至今仍是爱石人的赏石准则。

米芾玩石,也影响了他的仕途升迁,一生只得“三加勋,服五品”,有史记,米芾因为整日醉心于品赏奇石,以至于荒废公务,好几次遭到弹劾贬官,故一生宦途失意,就是因为“好石废事”招致上司不满而致。但他并不后悔,一生都在藏石赏石,与奇石结下了不解之缘,把石头看得比名利仕途更重,这才是真爱石者。

据说米芾当年所拜之石今天尚存安徽省无为县“米公祠”。这里是当年米芾知无为军时的衙署,他的书斋“宝晋斋”原也在此。原斋已毁于兵火,后多次重建,现存建筑主要是清光绪年间所建。1981年被定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米公祠”现有宝晋斋、墨池、投砚亭、石丈、历代名家碑刻等景点。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无为州志》记载:“旁有石丈,即米芾具袍笏拜者。”其石表已风化很厉害,岁月沧桑感强烈,斑驳难辨,不复往日的光彩。形同老翁,一人多高,皱漏透兼备,颇具丑态,却惹得万人喜爱。可见美与丑也是相辅相成的,大丑乃大美也。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在题画《石》中称:“米元章论石,曰瘦、曰皱、曰漏、曰透,可谓尽石之妙矣”。

并不是什么人都与石有缘的,许多所谓画家都在画石头,画米芾拜石,但因为与石无缘,最多也不过是照猫画虎罢了。

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钟情于石头,传为佳话。

诗人白居易是唐代最有名的石迷,他对收集石子很有兴趣,并以石为伴,他在《双石》诗中写道:“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

宋代大文学家坡也钟情于石,他仕途坎坷,颠沛流离,所到之处广泛收集奇石,还写了许多咏石诗文。一次,他在扬州获得两块奇石,一块为绿色,一块为玉白,石上山峦迤逦,有云穿于山脊,他十分珍爱,就借杜甫“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诗句命名为“仇池石”。

明代大书法家米万钟也是个石迷,他的诗画名噪一时,在六合县当县令时,“自悬高赏”搜购雨花石。他家中贮石众多,公务之余,常于“衙斋孤赏,自品题,终日不倦”。他藏有18枚绝巧的奇石,分别以诗句命名,如“三山半落青天外”、“门对寒流雪满山”等,还请画家吴文仲作成《灵岩石图》,请胥子勉写成序文《灵山石子图说》。他每请人观赏这些石子,都要“拭几焚香,授简命赋”,才叫书童捧上奇石,继而把客引至石斋,端出上乘美石,最后才从袖中亮出极品。

现代画家张大千也酷爱收藏奇石,他客居美国洛杉矶时,曾在海滩上发现一块巨石,张大千视其为珍宝,题名“梅丘”,并吟出“独自成千古,悠然寄一丘”的佳句。

米芾嗜石,《宋史》本传也记有其事。元倪镇有《题米南宫拜石图》诗:“元章爱砚复爱石,探瑰抉奇久为癖。石兄足拜自写图,乃知癫名传不虚。”据说米芾曾自写《拜石图》,后人纷纷效仿,千年来,多少名家、大家都留有“米芾拜石图”,明代陈洪绶,近代任伯年,现代张大千、李可染及范曾等人,均有“米癫拜石”的作品存世。可谓数不胜数,美不胜收啊!

在2007年1月13日杭州西泠印社举办的2006年秋季大型拍卖会上,“中国书画古代作品专场”中的一幅从海外征集回国的明代陈洪绶《米芾拜石图》以792万元成交,成为本次拍卖会的“标王”。据悉,与米芾有关的书画作品近年来涨幅明显。

笔者也酷爱石头,可惜无钱收藏那些昂贵的美石怪石,闲来无事,翻了些名家画的“米芾拜石图”把玩,倒也十分的惬意。

在陈洪绶的《米芾拜石图》中,人物表情生动而诙谐,造型夸张而诡谲,线条兼取古代人物画家的线描特长,形成了“高古奇骇”的精神特质。这种奇、古的造型方法属于陈洪绶所特有的形式语言,带有强烈的象征主义色彩。他用侧笔中锋勾勒出奇石的轮廓,以干湿浓淡的皴擦表现奇石的质感,画出了清奇古怪造型、丰富多变层次的奇石。

近代任伯年的《米芾拜石图》,以90.2万元成交(估价60~80万元)。此作为设色纸本(150×74厘米),落款“伯年任颐写”。边有现代岭南画家扬善深题跋。人物形象传神,勾线干净利索,洒脱中有一股“痴气”。任伯年(1840-1896年)绘画线条工夫极深,运用自如,他曾不止一次地画过《米芾拜石图》,虽然人物神态大同小异,但其中的奇石形象却差异甚大。

大画家范曾笔下的《米芾拜石》图生动有趣,几笔粗线条就勾出了一块怪石,这石也真怪,弯曲着身子,作谦卑状,像是对米芾的“拜”作出回应,衬托着那憨态可掬笑眯眯的米芾更加可爱。整幅画并没有多少笔墨,区区几根线条,把个活灵活现的米芾呈现了出来,那石头也似乎在说:“知己,知己。缘分,缘分。”

当代著名画家刘国辉的《米芾拜石图》别有风味,画的虽然是背面,却把米芾对石的一番虔诚、崇拜、敬仰、热爱展示得淋漓尽致,米芾躬身下拜,似乎还能听到他嘴里念念有词。那石头是典型的瘦、皱、漏、透。奇的是石头也似乎有头有身有腿,活像个人似地站立在前。

画家马炳五笔下的米芾与范曾截然不同,瘦小老态,石头却画得活色生香,采用泼墨的手法,既潇洒又大气,衬托得米芾更加谦卑。

陕西著名画家秦惠浪画的“米芾拜石”可谓气宇轩昂,和他的其他作品一样,让人感到刚劲洒脱一气呵成。他笔下的米芾一改其他画家弯腰鞠躬的形态,而是像一位老将军一样直立而拜。那石头则像一匹活生生的战马,调转头来与他对视,更奇的是那“马背”上还题了一些字,这当然也是有典故的,那米芾确有给石头题字的记载。可惜这位画家英年早逝,死于非难。

江苏画家,原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亚明(1924-2002年)在1981年画的“米癫拜石”也很有特色,人物憨态可掬,生动活泼,一脚在前一脚在后,让人联想到是老远看见石头飞步而来,恭敬而拜。那石头画得看似简单,斜着笔锋画了几笔,但却颇有非凡气势,不由得人不爱,难怪米芾爱得痴,爱得癫。

张大千笔下的米芾寥寥数笔,勾画出石痴米芾的生动形象。显然石头是主角,高大挺拔,傲视人间,其俊美,其雅致,其大气,其怪诞,惹得大画家不得不拜。

上世纪40年代就以画连环画出名的江南画家颜梅华在国画创作上也颇有功力,他画的米芾题石别出心裁,淡墨粗笔勾出一块石头,重点是人物米芾,一脸虔诚,百般认真,手拿毛笔,精心构思,虽然我们看不见他写了些什么,但却给人留下浮想联翩的空间。更奇的是米芾身后还有一柱香,渺渺青烟熏香了一幅画。可见米芾对石头的敬仰和虔诚,题字前还要净手熏香,让自己沉浸在仙境中随性而画。

陕北画家王生才,可谓天生一怪才,喜欢用泼墨的手法画山水人物,似有似无,亦虚亦实,似山似水,天人合一。所画米芾拜石也是既奇又怪,两片浓淡相宜的墨团,便描出了一石一人。最妙是他的题款:“两块墨团一般黑,哪是老米哪是石”。一时间,石头与人物与天地融为一体,人定格为石,石活成了人,其乐无穷。不禁让人想起老庄笔下的“梦蝶”,亦真亦幻。

画家在表现“米芾拜石”题材时,其人物形态或敬畏、或痴迷、或虔诚、或迂腐、或天真、或严肃……奇石形象也是千差万别,毫无雷同,总之一个字――怪。可以看出,这些人物奇石形象都是作者臆造出来的,因为他们谁都没有见识过米芾当年拜石是怎样的场景,凭着传说和想象,创作出多少美妙的图画。可见每一个画家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米芾和自己的石头,画的都是自己的理解和心得罢了。

说到底,还是要感谢这个题材。

“米芾拜石”这个题材对于画家来说,就如同爱情对于作家一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了这个话题,画技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意境,这个如诗如歌如神如仙的意境,千百年来造就了无数画坛佳作。

意境是作品的灵魂,也是一个画家的成功之本。这是我读画的体会,也应该是画家追求的目标吧。

传奇人物名字篇3

修路的人很害怕,但经过研究,还是决定按原计划进行,通过“七色蛇”的山峰。这一天,修路大军兵临峰下,又发现了奇迹:有白黄红绿4条蛇尾部相接,组成“十”字,其中白蛇与黄蛇尾部相接,红蛇与绿蛇尾部相接,4条蛇的尾部又对在一起,蛇头朝着东西南北4个方向。

这种奇怪的“十字蛇”现象,使修路人畏惧不前,他们停工向上级领导做了汇报。然后工头将4管炸药点燃,扔在“十字蛇”附近,转身疾跑。一声爆炸之后,“十字蛇”仍然安然无恙。这位工头大惊失色,又将这一难解之谜如实报告领导。上级领导从保护珍稀动物角度出发,批准了工人们提出的改变路线的要求。不知谁提议,将这座无名峰起名为“聚龙峰”,得到了附近百姓的认可。

上述“十字蛇”现象,不是神话传说,而是许多修路工人亲眼所见。这里有许多难解之谜。首先蛇的颜色稀奇,白色和黄色蛇很少见,红色蛇更是闻所未闻,4条蛇尾对尾组成十字形,十分罕见,原因不明。用4管炸药没炸着,则更是不可思议了。

罕见长腿蛇

白蛇传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虽说白蛇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在现实中,也的确有白蛇存在。

蛇是不长腿的,否则不会有“画蛇添足”的成语典故。然而事实是,地球上确有长腿长脚的蛇出现。1994年初夏,长白山下一个小镇的居民,在长白山中捉到5条蛇,两条是白色的,3条是黑色的。如果说两条白蛇稀奇的话,3条黑蛇就更奇怪了,它们均长着鸡爪子似的腿,而且每条黑蛇竟然长了4只腿,跟传说中的龙近似。

消息传出,引得一些人到这位居民家参观。蛇被关在铁笼子里,3条黑蛇卧在铁笼子底部,见到来人后,均将4条腿直立,身体离开地面,一步步往前挪。参观的人离去后,黑蛇们又屈腿趴下。

这两条白蛇,是自然属种还是动物的白化病,不得而知,这3条长足的黑蛇,是返祖现象,还是出现了新的属种,也未可知。

遗憾的是,这位捉蛇的人不久后就将世界罕见、有着极大研究价值的长腿蛇卖掉了。

珍稀蛇的出现,为本来就不凡的长白山,更增添了神秘色彩。

传奇人物名字篇4

穷蛤蟆想吃唐僧肉

奥运会降临中国,以活生生的事实告诉我们:唐僧和唐僧肉这种事那可并非妖言惑众。自2001年7月13日北京成功申奥以来,奥运会就像是佛法无边,上可通达九天、下可普度众生的唐僧。它不仅到那而都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且引无数企业竟折腰。

可唐僧肉并不是你像狼一样瞪了血红的双眼,流了一地口水就能吃到的。你必须多金,而且是巨多金,才能成为赞助单位,才能堂而皇之地享受这长生不老之物。若是穷蛤蟆,或者不穷但却交不起、或不想交赞助费的家伙也要强行吃唐僧肉,则会被奥组委这个势力无边的“齐天大圣”,以金箍棒撵出十万八千里去。

2006年9月18日,蒙牛集团、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和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联合举办的“蒙牛城市之间”的活动,因在广告中使用了类似奥运五环的图案等,被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市场开发部叫停。

2007年9月26日,鸟巢业主——国家体育场有限公司诉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10家企业侵权。因为他们在刊登户外广告和做影视广告中使用“鸟巢”建筑形象作为广告宣传背景。

2008年3月安利公司因在广告中使用了鸟巢形象涉嫌侵权,而不得不将电视及平面广告上的鸟巢换成了长城。

2008年4月28日为了表达支持北京奥运的态度,家乐福北京各分店为员工更换了印有中国国旗的上衣和带有奥运标识的帽子。由于帽子上印奥运标识属于侵权行为,奥组委联合有关部门以行政指导的方式叫停了家乐福的做法。

……

现实是如此残酷。商业时代穷蛤蟆想吃唐僧肉,纯属痴心妄想。可难道落选的“穷蛤蟆”们就只能这样被“侵权”这支金箍棒阻挡在外,眼巴巴看着“唐僧”全被“巨多金”们独享吗?

奇瑞五娃偷食奥运始末

总有不死心的穷蛤蟆。

2008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的机会,奇瑞五娃就成功的玩了一把偷食唐僧肉的把戏。

让我们的记忆回到4月20日的北京车展上。此次车展共有2100多家企业,890多款汽车参展,奇瑞公司共有29款汽车参展。其中有五辆车在同一级别的车型中,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它们分别是:BB、JJ、HH、YY、NN。它们共同的名字是:Faira(奇瑞五娃)。

看到这组名字,大家可以惊奇的发现,这些名字与奥运五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的名字是何等的相似,甚至就是奥运五福娃名字拼音保留第一个字母的缩写版! 而且奇瑞五娃的外形和颜色也和五福娃的色系基本一致。

隐隐约约中,2008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竟然成了奇瑞五娃的隐形代言人!

2008年4月20日,奇瑞五娃在车展上一亮相,便得到了众多记者的关注。奇瑞五娃在展出后不久,便被《京华时报》、《华商报》、《南方都市报》、《南方日报》等20多家国内一流媒体及搜狐、新浪、网易三大门户网站竞相报道。几天后,奇瑞五娃参展的从同类型轿车中脱颖而出,被100多家媒体网站争相报道,成为同时参展的890款汽车中被媒体报道率最高的汽车之一。如今,在百度输入“奇瑞五娃”等字,就会出现多达718000千篇涉及相关内容的网页,而且数目还在不断的扩大中。

令人惊讶的是,各种媒体的报道竟将“奇瑞五娃”与奥运,紧紧地搅和在一起,让人浮想联翩,此起彼伏。如《最奥运:奇瑞“五娃”车展“最”字惹人醉》、《奇瑞五娃系列亮相北京车展 为奥运助威》、《奇瑞“多彩五娃”:可爱的“奥运宝宝”》等等。甚至在有些报道中,直接将“奇瑞五娃”变成了“奥运五娃”。

在奇瑞新闻会现场,一位记者更爆出惊人之语,“如果我有钱,就把这五款小车都买了,从周一到周五分别开不同的车,就当是为奥运做贡献了。”这位傻记者,已然将买奇瑞五娃视作如同支持奥运——我们可别了,奇瑞并不是奥运会赞助单位。

好明显,奇瑞五娃正在大口大口地偷吃“奥运会”的唐僧肉。我们不经要问:“齐天大圣”的金箍棒哪儿去了?奥组委为什么不以“侵权”之名将奇瑞送上法庭呢?

“奇瑞五娃”究竟有没有侵权?

一切要看奇瑞五娃是否侵犯了奥运会的相关合法权益。

2002年国务院颁布的《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明确指出,受法律保护的奥运会标志有:(1)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奥林匹克五环图案标志、奥林匹克旗、奥林匹克格言、奥林匹克徽记、奥林匹克会歌;(2)奥林匹克、奥林匹亚、奥林匹克运动会及其简称等专有名称;(3)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名称、徽记、标志;(4)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委员会的名称、徽记、标志; (5)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的名称、徽记、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吉祥物、会歌、口号、“北京2008”、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及其简称等标志;(6)《奥林匹克宪章》和《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城市合同》中规定的其他与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有关的标志。

比照《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我们可以判断:

(1)奇瑞五娃除了与奥运吉祥物有些暗示性的联系外,没有明确涉及到其他任何受法律保护的奥运会标识。

(2)奇瑞五娃与奥运会吉祥物的联系,是通过产品的名字、车型的组合、专用颜色等相似,使人产生和奥运五娃高度相关的联想。它并没有直接使用奥运五娃的形象和名称。

因此,我们可以判定:“奇瑞五娃”借势奥运会不够成侵权行为。

正如一位资深律师在展会现场所说出:“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作为一种受法律保护的特殊形象标志,所有使用该形象的商品包括使用范围、使用时间等都要经过奥组委正式授权,并且需要交纳不菲的授权费用。但是奇瑞绝对没有侵权,他们顶多算是打擦边球。”

穷蛤蟆如何成为奥运会的赞助商

君子故穷;君子勿呆。

奇瑞囊中羞涩,或不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式赞助单位那样慷而慨之。但奇瑞不呆,它不仅利用奇瑞五娃的创意,让社会大众把它和奥运会的赞助商混为一谈,而且也不像其他穷蛤蟆那样给奥组委留下确凿的侵权依据,让我们不得不赞叹奇瑞作为“神偷”的精湛技艺。

结合更多“偷食”、“打擦边球”的案例和实践经验,笔者拱手托出如下“神偷”基本法:

“神偷”基本法第一条,避免明显的侵权行为,杜绝与法律的直接对抗。

非奥运会赞助单位若想搭乘奥运营销的快车,最关键的就是不要使用受法律保护的奥运会标志、标识和相关知识产权元素。明确受法律保护的标志仅仅供奥运会赞助单位以及非盈利性机构享有,而对于非奥运会赞助单位来说,则是一片“雷区”。触及“雷区”的结果只有一个,便是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轻则招人耻笑,重则死无葬身之地。

如某所民办学校在招生简章中使用“到北京求学,看奥运盛会”来吸引学生报名,由于未得到奥组委授权,该学校的行为已经构成奥标志侵权并被处罚2万元。还有的餐馆广告中使用了中国印图案等,或打出该企业“预祝2008奥运会圆满成功”字样。经北京奥组委法律事务部认定,这一侵权行为也被叫停并处罚。引得教育界同行一片唏嘘,其学校的老师出门见人都得耷拉着脑袋,一看就是相当羞愧的样子。

反观奇瑞五娃在整个推出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没有涉及“奥运”“福娃”等敏感性词语,因此就不会有侵权的行为。可以“厚颜无耻”地坦荡做人,完全不用上街被人吐口水。

“神偷”基本法第二条,制造与奥运相关、相似或容易引起高度关联性联想想的概念、形象和元素。

非奥运赞助单位如果不提及与奥运相关的词语,就会显得与奥运的距离很远,没有达到借势奥运的目的。但若提及相关词语,则会进入“雷区”。

因此,想搭乘奥运营销快车的非奥运赞助企业,就需要塑造出一些与奥运相关或相似的概念和形象,利用社会大众下意识的联想,让它们通过这个形象或概念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奥运。从而加深对产品及品牌与奥运会的关联性印象,最终消费大众的脑海中刻上“奥运”赞助商的烙印。

比如Google偷食奥运会,几乎成为习惯。

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Google的营销“神偷”技能即开始显山露水。当时网民们发现,不知怎么地,它的标识上就多了一只举着火炬的袋鼠。2006年都灵冬奥会期间,Google更让其出色的的Logo图案与冬奥会的赛事保持惊人的一致。当冬奥会主项目是滑雪时,Google上就一定会出现滑雪的卡通人物。当冬奥会主项目是跳水时,Google上就一定会出现跳水的卡通人物等等。随奥运会而改变标识的创意,让数以亿计的网民想不误认Google与冬奥会存在合作关系都难。简直堪称营销神偷界的经典楷模。

第三条,利用新闻和广告做误导性传播,“诱导”消费者产生相关联想。

奥运营销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人们在关注奥运会的同时,能够关注并记忆与奥运相关的产品和品牌。“巨多金”的奥运会正式赞助商们,可名正言顺、堂而皇之地宣告这种关联性。而囊中羞涩的穷蛤蟆们则不能。它必须在塑造完与奥运相关的形象或概念后,进行快速的、大量的以新闻为主的关联性传播工作,以达成无名有实的关联性认知效果。

奥运营销史上恰恰有很多这种“地下情人”赛过“正房太太”的现象。

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举办的冬季奥运会期间,联邦快递在阿尔贝维尔市竖起了大量的广告牌,并且通过媒体进行了高密度的广告轰炸。这使得61%的观众认为联邦快递公司是冬季奥运会指定的赞助商。而其“明媒正娶”的合法赞助商却是美国邮递服务公司。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美国邮递服务公司因为忽视了对市场传播的投入,几乎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最终仅有13%的观众认为它是赞助商。

这就好比一个财主,用贵重的彩礼娶回来了美妻,在洞房之后却对之吝啬之极,冷淡之极。但凡遇有偷心技艺高超的菜花大盗,被人抄了后路,落得个美妻跟人私奔,还卷走了满屋的金银财宝。所谓人财两空是也。

君子神偷而不为窃

可见,奥运会并非只是“巨多金”们的推广天堂。“穷蛤蟆”们只要有那份营销智慧,掌握上述“神偷基本法”,也可大显身手。

很多的“巨多金”企业的营销主管相当鄙视像奇瑞五娃的打奥运会擦边球的企划。他们习惯了扛着银行的保险柜来做事,不习惯动脑筋做事,也不习惯省钱做事,甚至都羞于在世界500强以外的企业里做营销。拼命三郎爱成的认识却绝然相反:有钱做营销和会做营销是两码事。君子故穷,穷而不志短。君子故聪,聪而不呆。君子神偷,神偷而不为窃。

所以,《京华时报》给奇瑞颁发“车展奥斯卡之最佳擦边球奖”,理当其所,

传奇人物名字篇5

关键词:安阳苏奇木版灯笼画;包装设计;品牌塑造

阳苏奇木版灯笼画是河南省安阳县永和乡苏奇村民间艺人苏三德于清朝末年创作出的一种灯笼画,它是在方形灯笼的三面印制戏曲故事、人物等内容的小型装饰性年画,是木版年画的一个独特品种。2009年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探讨苏奇灯笼画的包装设计与品牌塑造有利于苏奇木版灯笼画更快、更好的发展,同时对于打造区域文化产业,争创全国知名文化品牌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安阳苏奇木版灯笼画的艺术价值

安阳苏奇木版灯笼画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一种,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首先在制作工艺上选用花梨木等为雕版,采用“类似木刻水印”或多版套色工艺进行印制。其次在表现内容上主要有三种:一是人物故事,如猪八戒(图1);二是吉祥图案,如“松鹤延年”、“鲤鱼跳龙门”等;三是折子戏,每盏灯笼上几个面的内容相互关联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白毛女、杨子荣等人物成为苏奇灯笼画中的主角。另外在人物造型上遵循了民间木版年画“年画得要好,头大身子小”的规律,形象夸张,刻线简洁流畅、形神俱现,具有典型的中国农民画淳厚与朴素之美感。再次色彩上,苏奇灯笼彩画色彩多以红、黄、绿、紫为主,多用红与绿,黄与紫等色彩相搭配的对比色[1],从而给人以醒目、鲜明、活跃之感。最后在整体构图上,苏奇灯笼彩画采用“一窗一景致”的竖构图及“有意味”的留白的构图方法。每一平面突出一个事物形象,四周留白,有时在空白处勾勒花草,画面紧凑严密。

二.苏奇木版灯笼画包装的包装设计

(一)苏奇木版灯笼画包装的设计定位

包装设计定位的主要意义在于把自己优于其他商品的特点强调出来,从而确立设计的主题和重点。因此在苏奇木版灯笼画包装的设计定位过程中,应首先把握的一点就是这是一项经过百年积累下来的具有深厚文化价值的民间工艺品,在具体的设计过程可从苏奇灯笼画的艺术特色角度中寻找设计灵感,或结合所处的殷商文化中寻找特点。

(二)苏奇木版灯笼画包装的装潢设计

商品的包装装潢设计离不开文字、图形及色彩这三大要素,只有将这三大要素紧密结合,才能有效的发挥包装的宣传作用。

首先,在字体设计上,不同风格的字体会显现出不同的性格和属性。苏奇木版灯笼画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一项民间工艺品,因此在字体设计中应寻找既能体现古老传统文化又能与时代相结合的形式,例如书法艺术的应用。中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极易感染消费者,也必将会对灯笼画形象的塑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又例如由于苏奇灯笼画所处的地域安阳是甲骨文之乡,因此在字体设计中我们可以借鉴甲骨文这种独特的象形文字,对其进行再设计,创造独特的视觉形象,这对于品牌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在图形设计上,我们可从其艺术特征中吸收借鉴,选用最鲜明,最具代表性的图形作为主要制作元素。如夸张的人物造型。构图上,“一窗一景”的竖构图,四周留白的形式,提醒我们在图形设计中我们要注意恰当的处理好留白,这种“有意味”的留白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此外在设计中还应注意通过合理的布局来引导观者的视觉流动,使其按照设计者的意图快捷有效的获得信息,这对消费者有着很大的影响。

最后,在色彩设计上,色彩在包装中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恰当的发挥色彩的心理作用,才能加深人们对包装的记忆,激发购买欲。在苏奇木版灯笼画的包装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其色彩特点,如红与绿、黄与紫等色彩相搭配,这样不仅彰显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而且也使消费者的感官受到恰当的刺激,增强包装吸引力,有利于品牌的塑造。

(三)苏奇木版灯笼画包装的材料设计

民间工艺品包装材料的选择,既要符合民间工艺品的乡土气息,又符合现代社会的环保意识[3]。目前,在包装中常见到的是纸质材料。纸质材料不仅便于在包装上作一定的装饰和装潢而且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和冲击,此外其本身就是绿色环保材料。环保材料的使用对于其品牌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除此外还有塑材、金属材质、木材等均可用作包装材料。包装材料的选择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用以区别不同档次和风格的包装。在这里需要注意的两点:一是在材料的选择上应尽量选用绿色环保材料。二是包装后期工艺的恰当使用,可以使其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再生纸凸压(图2)。

三.安阳苏奇木版灯笼画的品牌塑造

品牌是厂商或经营者为自己生产经营的产品或服务所起的名称,用于区别不同经营者的产品,体现所有权的名称、标记,并且代表着对应的产品、服务。防止混淆,利于销售[4]。现代社会是一个品牌的社会,安阳苏奇木版灯笼画要想激烈的品牌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强化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品牌内涵,传播其民俗文化底蕴。这一切离不开包装设计,好的包装推销品牌的信息形象,传递传达品牌价值,使消费者对品牌与产品产生好感,刺激购买欲。

苏奇灯笼画包装品牌的塑造除了可以在传统的视觉形象识别中实现外,还可以借助设计识别来实现。通过包装结构造型的设计,创造独特的包装形象无疑将使品牌的特征更加明显。如图3在保护内在产品的同时独特的造型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包装形成极大反差从而更将品牌形象具体化,更有助于消费者的快速识别和认同。

苏奇木版灯笼画的品牌塑造是在对其艺术价值及民族文化价值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无论是视觉形象识别还是设计识别,其目的均是为了激发消费者古老民间文化的怀念,从而促进销售,使其走上品牌化的营销之路。

四.结语

安阳苏奇木版灯笼画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品种,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因此,开发具有高品位的包装及加强品牌的塑造,将保护、弘扬民族文化与发展市场经济相结合,与时俱进,这对继承和发扬苏奇灯笼画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品牌塑造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打造自主品牌,使其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宁.安阳苏奇彩画灯笼及其艺术价值[J].装饰,2009,07:108-109.

[2] 故宫博物院.清代宫廷包装艺术[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0.

传奇人物名字篇6

1、高台对映月分明 (打字一) 谜底:昙

2、层云隐去月当头 (打字一) 谜底:屑

3、家家迎元宵 (学校用语) 谜底:第二节

4、白糖梅子真稀奇 (打一食物) 谜底:元宵

5、赶制元宵闲不住 (五字口语) 谜底:忙得团团转

6、元宵节前后 (现代小说) 谜底:二月

7、园外隐约闻猿啼,星月小桥听萧声 (节日纪念日) 谜底:元宵节

8、此时此地 (剧目) 谜底:元宵谜

9、一夜鱼龙舞 (民俗风俗词语) 谜底:元宵灯会

10、新春佳节话元宵 (报刊名) 谜底:半月谈

11、婚期定在元宵后 (打一成语) 谜底:喜出望外

12、煤球和元宵一样 (打一成语) 谜底:混淆黑白

13、元宵 (打一成语) 谜底:一朝一夕

14、元宵节后捷报多 (打一成语) 谜底:喜出望外

15、元宵同返家 (打一成语) 谜底:众望所归

16、元宵之后柳吐芽 (打一成语) 谜底:节外生枝

17、万家灯火闹元宵 (电影名) 谜底:不夜城、乡情

18、灯谜会猜庆元宵 (古文句) 谜底:破题儿第一夜

19、元宵莫来缠·上楼格 (篇目) 谜底:望勿纠正

20、元宵灯火已阑珊 (谦辞礼貌用语) 谜底:望多关照

21、观赏元宵灯谜 (打人名二) 谜底:张节、文虎

22、谜题:元宵虎会 (打字一)

谜底:夤

23、谜题:元宵节后 (打字一)

谜底:完

24、谜题:元宵节后东陵行 (打字一)

谜底:院

25、谜题:元宵前后共团圆 (打字一)

谜底:期

26、谜题:元宵前后共相聚 (打字一)

谜底:期

27、谜题:举头望明月 (打一词语)

谜底:仰光

28、谜题:十五的月亮悬庭前 (北京地名)

谜底:圆明园

29、谜题: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打一财经词语)

谜底:调资

30、谜题:元旦元宵捷报频传 (打一成语)

谜底:节节胜利

31、谜题:层云隐去月当头 (打字一)

谜底:屑

32、谜题:家家迎元宵 (学校用语)

谜底:第二节

33、谜题:白糖梅子真稀奇 (打一食物)

谜底:元宵

34、谜题:赶制元宵闲不住 (五字口语)

谜底:忙得团团转

35、谜题:元宵节前后 (现代小说)

谜底:二月

36、谜题:元宵回暖 (韵目带数)

谜底:十四寒

37、谜题:元宵之夜遇徐娘 (《射雕英雄传》人物)

谜底:胖妇人

38、谜题:正月十五晨炊忙 (中骊双珠)

谜底:元宵·早点·火烧

39、谜题:正月十五打牙祭 (打一成语)

谜底:一年一回

40、谜题:十五日 (打字一)

谜底:胖

41、谜题:元宵出门赏灯 (常言俗语)

谜底:外行看热闹

42、谜题:园外隐约闻猿啼,星月小桥听萧声 (节日纪念日)

谜底:元宵节

43、谜题:此时此地 (剧目)

谜底:元宵谜

44、谜题:一夜鱼龙舞 (民俗风俗词语)

谜底:元宵灯会

45、谜题:新春佳节话元宵 (报刊名)

谜底:半月谈

46、谜面:从小浑身白,长大变毛色,若要分男女,看它头顶就晓得。 (打一动物)

谜底:鸡

47、谜面:顶上红冠戴,身披五彩衣,能测天亮时,呼得众人醒。 (打一动物名)

谜底:公鸡

48、谜面:头戴珊瑚笔架,身穿五色衣裳,一声高唱,日出东方。 (打一动物)

谜底:公鸡

49、谜面:一朵红花头上戴,一件花衣身上盖。天还没亮就起床,唱得太阳升起来。 (打一动物)

谜底:公鸡

50、谜面:头上一朵红花开,花衣不用剪刀裁。虽然不是英雄汉,一声叫起万门开。 (打一动物)

谜底:公鸡

51、谜面:稀奇稀奇真稀奇,外生骨头里生毛,有朝一日稀奇转,里生骨头外生毛。 (打一动物)

谜底:雏鸡

52、谜面:小小哥儿嗓子妙,早上昂头把鸣报。 (打一动物)

谜底:公鸡

53、谜面: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亥 (打一成语)

谜底:鸡犬不留

解析:“酉戌”对应的生肖是“鸡狗”。

54、谜面:个子不高,全身长毛,站着不走,躺下乱跑。 (打一物)

谜底:鸡毛掸子

55、谜面:雀儿栖树间 (打一字)

谜底:鸡

56、谜面:树中栖鸟闻叽声 (打一字)

谜底:鸡

57、谜面:鸿江别后又重逢 (打一字)

谜底:鸡

58、谜面:又见伯劳向东来 (打一字)

谜底:鸡

59、谜题:煤球和元宵一样 (打一成语)

谜底:混淆黑白

60、谜题:元宵 (打一成语)

谜底:一朝一夕

61、谜题:元宵节后捷报多 (打一成语)

谜底:喜出望外

62、谜题:元宵同返家 (打一成语)

谜底:众望所归

63、谜题:元宵之后柳吐芽 (打一成语)

谜底:节外生枝

64、谜题:万家灯火闹元宵 (电影名)

谜底:不夜城、乡情

65、谜题:灯谜会猜庆元宵 (古文句)

谜底:破题儿第一夜

66、谜题:元宵莫来缠·上楼格 (篇目)

谜底:望勿纠正

67、谜题:元宵灯火已阑珊 (谦辞礼貌用语)

谜底:望多关照

68、谜题:观赏元宵灯谜 (打人名二)

谜底:张节、文虎

69、谜题:小毛头约会:元宵节晚八点 (诗词句)

谜底:少年十五二十时

70、谜题:元宵 (诗词句)

谜底:数问夜如何

71、谜题:元宵前后 (诗词句)

谜底:十四为君妇

72、谜题:元宵春灯 (网络电脑词语)

谜底:节点

73、谜题:欢欢喜喜做元宵 (音乐词语)

谜底:快节奏

74、谜题:离别四十年,本聚在元宵。 (打字一)

传奇人物名字篇7

身处数字化时代,自拍还有什么新玩法?瑞士洛桑艺术设计大学在米兰设计周期间策划了一

>> “奇葩博物馆”是多方利益媾和的怪胎 奇葩博物馆是怎样炼成的 奇葩博物馆如何被文化 “奇葩”博物馆产自权力丑行 新资讯时代数字博物馆对传统博物馆的冲击 西班牙博物馆的传统与现代 浅析传统博物馆的陈列语言 博物馆人与博物馆的故事 爱的博物馆 博物馆的伦敦 博物馆的荒谬 复活的博物馆 海边的博物馆 进化的博物馆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苏州博物馆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传统地域特性在泉州地区博物馆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装饰元素·博物馆空间设计的符号化表达 蒋琼耳:对中国传统,不做“博物馆式”的传承 以生态博物馆为导向的传统村落保护研究 博物馆展览中数字展览技术与传统展览技术的对比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医学 > 挣脱传统缰绳的奇葩博物馆 挣脱传统缰绳的奇葩博物馆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自拍博物馆

身处数字化时代,自拍还有什么新玩法?瑞士洛桑艺术设计大学在米兰设计周期间策划了一个自拍博物馆,参观者可以体验带扫描功能的自拍镜、自拍枪、全景自拍棍、影子自拍术、人脸合成自拍术等全新自拍技术,进入有趣的摄影3.0时代。 盲人的博物馆新视界

加拿大人权博物馆将艺术史上最著名的作品(包括达・芬奇的 《蒙娜丽莎》 、凡・高的 《嘉舍医生画像》 以及德国艺术家埃玛纽埃尔・洛伊茨的 《华盛顿横渡特拉华河》)进行3D处理,邀请盲人们伸手触摸,感受它们的质地和肌理。据报道,卢浮宫看到这些作品后,考虑举办一场3D专题展览。 可以吃的博物馆

传奇人物名字篇8

红色奇石文化是中国传统奇石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是奇石欣赏活动在新形势下的一种创新和发展。奇石别具一格的天然品质、深广的文化内涵、丰富的观赏内容、各个观赏要素的巨大表现力,以及欣赏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使红色奇石文化有着鲜明的特色、很高的审美价值和美好的发展前景,成为了中国红色文化潮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奇石中的人物石、景物石、文字石、数字石、标志石等,是表现红色题材的几个主要类别。

一、意义非凡的人物石

由于表现任何红色题材均以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人物为中心,因此,人物石在表现红色题材的红色奇石文化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和决定性的意义。

在人物石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侧面、不同动作、不同神情、不同姿态、不同背景的马克思、列宁、斯大林、、刘少奇、、邓小平等革命领袖,看到刘胡兰、、江姐、雷锋等优秀共产党员,看到红军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看到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与美国侵略者浴血奋战,看到边防战士守卫边疆的英武雄姿,看到农民为粮食丰收精耕细作……总之,这些生活中的人物在人物石上都能看得到,这就为我们表现红色题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极大的可能性。

二、内容丰富的景物石

人们所见的景物和景象,以及存在记忆中的景物和景象,不论是自然生成的还是人为创造的,都是景物石能够表现的内容,再没有任何石种比景物石所表现的内容更广泛、更丰富的了,其中便有很多景物石能够表现红色题材。

例如在景物石上,我们可以看到嘉兴南湖上曾经召开过中共一大的那只游船,看到以宝塔山为标志的革命胜地延安,看到主席在那里宣告了新中国成立的天安门,看到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看到成功举办2008年国际奥运会的鸟巢体育场,看到高楼林立的繁荣大都市,看到长江上穿梭往来的船只,看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燃放的礼花等等。

三、作用特殊的文字石

文字石(包括数字石)字义清楚、明确,表达内容准确无误,表达方式简单直接,在表现红色题材中的特殊作用是其他石种无法替代的。

单个的文字石,两个以上文字石的组合,文字石与画面石组合,文字石与造型石组合,都可以很好地表现红色题材。

例如:“1921”、“1949”、“3・8”、“5・1”、“7・1”、“8・1”……这些数字反映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大事件及发生的时间和历史意义。

马克思、列宁、斯大林、、邓小平等文字石组合是文字石的经典,往往成为石展中最大的亮点。因为这些名字代表着一种崇高的信仰、历史的发展进步。

四、天下难觅的标志石

标志是一种特征、符号和象征,是某种特定事物或现象的形象性、直观性代表,看到标志就会联想到它所代表的那个特定事物或现象。这里所说的标志专指图案形式的标志。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天安门代表新中国,红旗代表革命,书本代表知识,卫星代表科学技术,等等。

标志石就是上面呈现某种标志的奇石。由于所有标志都是精心设计,蕴含特定意义的,并且是标准的、固定的和唯一的,因此,标志石极难形成、极其稀有、极其珍贵,在表现红色题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五、奇石中的象征意义

象征是奇石欣赏常用的一种方法,运用奇石上某些物象的象征性,可以深入发掘奇石的思想文化内涵,更好地表现红色题材。如:红色可以象征革命和流血牺牲,白色可以象征纯洁无瑕和一尘不染,绿色可以象征春天与和平,黄色可以象征丰收和成熟;松树可以象征崇高、伟大和永垂不朽,翠竹可以象征虚心和高风亮节,梅花可以象征美好、坚贞和超凡脱俗,荷花可以象征抗拒污染和洁身自律;太阳可以象征革命领袖,风雨可以象征艰难曲折,潮水可以象征革命洪流;龙可以象征中国和中华民族,鹰可以象征英雄和自由,虎可以象征威武和强大,鸽子可以象征和平和安宁……

元帅《冬夜杂咏》之一:“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诗中的“青松”就是元帅本人崇高品格的象征。歌剧《江姐》“红梅赞”中的“红梅”就是江姐英雄形象的象征。象征手法在诗和歌中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这两部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这是我们在用奇石表现红色题材时应该很好学习和借鉴的。

六、奇石组合形式在表现红色题材中的运用

由于红色题材的广泛性、特殊性和单个奇石内容的局限性,奇石组合在表现红色题材中成为大量使用的形式,因此大大增强了奇石的思想文化内涵、表现范围和表现能力。

任何石种都可以单独进行组合,也可以与其他石种进行多石种组合。多石种组合不仅具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而且具有更深广的思想文化内涵。如:标志石的党徽和数字石的1921-2011两个石种组合,表现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至2011年已经成立了90周年,在这段历史时期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又如:标志石的奥林匹克五环会徽、数字石的2008组合、文字石的北京二字和造型石的火炬这样的多石种组合,表现了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反映了中国的强盛和在国际社会中的巨大影响力。

七、表现奇石红色题材的各种配合形式

在奇石本身的各种表现形式之外,还有其他许多表现形式可以配合奇石表现红色题材,使形式更多样,蕴含更丰富,表现更有力,观赏性更强。主要配合形式有命名、配图、配诗、赏析等。

(1)命名

命名早已成为奇石欣赏的常识,对需要表达准确、清楚的红色题材来说,命名尤其重要。恰当的命名能够准确表达观赏主题,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如:一枚奇石的画面是穿着风衣的全身像,藏石者命名“一代伟人”,暗指。也许是为了含蓄,但并不恰当。因为第一,一代伟人没有唯一性,可以指伟人,也可以指其他伟人,甚至可能被当作不是伟人的“伟人”。第二,“一代伟人”概念化,很空洞,起不到引导欣赏、提高认识的作用

因此,不如命名“伟人”比较贴切。

(2)配图

给奇石配图可以丰富赏石内容,美化赏石形式,以图解石,诱导欣赏,加深对奇石的认识如:给奇石“江姐”配上一幅红梅图(绘画或照片均可),用红梅影射江姐,既美化了江姐的形象,也让人更好地理解了江姐在残暴的敌人面前表现出的革命品格。又如:给奇石“江姐”配上一幅当时关押江姐的监狱――渣滓洞的图画,或者配上一幅江姐在渣滓洞受刑时坚强不屈的图画,都会收到同样的效果。

(3)配诗

赏石赋诗,情趣高雅,诗中有石,石中有诗,诗石相映,解读弥深。给奇石配诗,可以是专题的赏石诗,也可以借用与观赏内容有关的其他诗作。如:一枚“长城”石配诗:“砖石血肉共筑成,无边环宇任飞腾。黑云压顶何所惧,惯看殒星化烟尘”又如:“伟人”一石,背景旷远如海,似站立海边极目远眺,故配《浪淘沙・北戴河》词:“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再如:“江姐”一石,可配歌剧《江姐》主题歌《红梅赞》:“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

(4)赏析

上一篇:你为谁工作范文 下一篇:健康检查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