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句子成分范文

时间:2023-10-25 10:46:18

划分句子成分

划分句子成分篇1

关键词: 日语教学 包孕句 比较

一、日汉包孕句的定义比较

1.日语有属文的定义

山田孝雄把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然后在复句中又提出了有属文、合文、重文三种,并且定义如下:有属文=付属文を含む文。付属文とは句が文中の一成文となれるもの。子持文のこと。

2.汉语包孕句的定义

《新著国语文法》把汉语复句分为三大类——等立复句、主从复句和包孕复句。《汉语包孕问题管见》这一文章中提出的包孕句的含义是:“两个以上的单句,其中一个母句包孕着其余的子句,被包孕的子句只当句子里的一个词看待,这样的句子叫包孕句。”用句子形式(主谓词组)充当句子某一成分的句子,是单句中结构复杂的句子类型。

3.日汉包孕句的定义比较

汉语中被称为的包孕句,形象地描述了主句和从句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一种包含的关系。日语中被称为有属文,强调一种从属关系,都体现了主句和从句的关系,但是从字面上来看,汉语的包孕句更加形象。

二、日汉包孕句归属比较

1.汉语对包孕句的归属定义

谈到对包孕句的归属划分,就不得不谈到单复句的定义的划分。以下列举几个汉语中对单复句划分的定义:(1)黎锦熙、刘世儒在《汉语语法教材》中说:“凡是句子和句子,以一定的逻辑关系,用(或者可能用)和逻辑关系相适应的连词(或关联词语,就其他此类或语句临时起连词作用的)连接起来,因此具有巨大的(或者可能是巨大的)意义容量的语言单位,叫复句式,简称‘复句’。”(第三篇第一页,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2)张静在《汉语语法问题》中说:“复句是由两套或两套以上彼此不做句子成分的结构中心(或单句形式)、表示一个复杂的表述关系的句子。”(第59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3)黄成稳在《复句》中说:“复句是在单句的基础上产生的,一般的说法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在意思上有联系,分句与分句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表达较复杂的意思的句子,叫做复句。”(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以上是汉语中几个典型的关于复句的定义,这些定义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复句的某些特点,但也是不完整的。《汉语语法教材》的定义偏向于将复句理解为句子和句子的简单相加,这种定义犯了两方面的错误,一个是犯了逻辑错误,句子是属概念,它可以划分为单句和复句两句,所以复句是句子的种概念。属概念加属概念怎么能等于它的种概念呢?一个是混淆了复句和句群的区别,因为句子加句子只能构成句群。《汉语语法问题》定义的比前一种要科学,因此被不少语法著作采用,但也存在着不足。它强调了复句构成成分和表意方面的特征,少了分句之间的意义方面的联系,因此有时不能确定两套结构中心是不是构成了复句。

虽然张静的理论也存在着略微的不足,但是对包孕句的研究发展到今天,根据对单复句定义的划分,我们普遍认为汉语中的包孕句被划分为单句的行列。

2.日语对有属文的单复句划分

同样,我们比较几个日语复句的定义:(1)《日汉大辞典》复句:一种句子结构。在句子的结构中具有两个以上的主谓关系。(2)《三省堂·大辞林》複文:構造上からみた文の種類の一。主語?述語の関係が成り立っている文で、さらにその構成部分に主語?述語の関係がみられるもの。「花の咲く春が来たの類。(3)《广辞苑》主節と従属節からなる文。主節が含まれている文。根据以上复句定义,我们不难看出,日语对复句的定义主要强调一个句子整体由主述关系构成,同时,在此基础上的主语或述语部分再由包含另一个主述关系构成,便是日语中复句的定义了。

3.日汉包孕句归属划分比较

中日关于复句和单句的划分标准不一样造成了一些中日都有的句子,如包孕句的归属问题的差异。汉语对于复句和单句的划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说来,多数单句和复句的界限也是清楚的。但是有一些句子,在这种语法著作里算单句,在另一种语法著作里却算复句,标准不同,结论也不一样。我们认为单句和复句是句子的语法分类,应该采用将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相结合的标准——结构中心标准。有一套结构中心的句子是单句,有两套以上结构中心的句子是复句,这是总原则。日语中关于复句的定义主要强调一个句子整体由主述关系构成,同时,在此基础上的主语或述语部分再包含另一个主述关系。比如说日语中的有属文:象は鼻が長い。这个句子在日语中划入复句讨论,这个句子整体上的主语是“象は”,述语是“鼻が長い”,同时,在此基础上,述语部分的“鼻が長い”可以说包含了一个主述关系“鼻が長い”,即一个句子中包含了两个主述关系。

三、结语

本文从定义和归属划分两个角度对日汉包孕句进行简单的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汉语中的包孕句和日语中的有属文从句型范围上来讲大致相同。汉语中被称为包孕句,形象地描述了主句和从句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一种包含的关系。日语中被称作为有属文,强调的是一种从属关系。(2)由于日汉两种语言对复句划分的不同,日语的有属文被划分进入了复句的范畴,汉语的包孕句被划分进了单句的范畴,我认为就单复句定义而言,汉语中对复句的定义较为完善,所以我认为将包孕句划分为单句这一范畴是合理的,日语中将有属文划分为复句并未完全考虑到有属文这一句子的根本特点,还需要进一步商榷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静.汉语语法问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2]刘耀武.日语语法研究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周炎辉.日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7.

划分句子成分篇2

国内外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在过去的一年中在相互交流和借鉴中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又有了长足发展。让我们一起在忙碌中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些成果,用心感受这份喜悦。本期“功能语言学研究”专栏向学界奉献的5篇文章就是其中的部分成果。

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何伟、苏淼“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内的加的夫语法视角看汉语单复句的划分标准”一文在加的夫语法理论框架内,提出了一种划分汉语单复句的全新标准――过程标准,为汉语单复句的划分标准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过程标准以句子的过程数量为依据,在语义层找到了区分汉语单复句的根本不同――单句只表达一个主要过程的发生,而复句则表达多个过程的发生。以过程标准为依据,本文还对汉语句型的分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汉语句型在第一层次只存在两种句型,即单句和复句。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张敬源、倪梦凝 “基于加的夫语法的现代汉语介词词组研究”一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内的加的夫语法角度对现代汉语介词词组的组成及其在句法中所填充的成分做了详细的描述,重点讨论了特殊句式“介词-X-方位词”、“把字句”、“被字句”等的语义句法结构以及介词词组是否具有填充主语的语法功能,旨在研究汉语介词词组的语义和句法功能,为汉语语法界提供一种新的思路。研究发现,现代汉语中介词词组主要包括介词和介词宾语,在小句中能够填充主语、补语和状语,在词组中能够填充名词词组中的修饰语和性质词组中的完成语。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科技大学期刊中心,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高生文、闫振华“英语不连续现象的加的夫语法研究”一文探究了加的夫语法中的不连续,揭示了不连续现象的本质,重新对各种类型的不连续进行分类,提出“动词词组”不连续,并从功能视角对各种类型的不连续进行描述和阐释,很有新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董敏、高文睿“运用RST Tool分析科技英语长句” 通过描述修辞结构理论框架,运用RST Tool对科技英语长句进行实例分析,以期为明晰科技语句的逻辑语义关系提供一种易操作的分析平台,为科技阅读和科技翻译提供有益启示。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孙咏梅、徐浩“机构话语研究述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与展望”一文 从整合的视角总结和梳理机构话语研究的现状,探讨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并提出自己的思考,认为把批评话语分析的“自上而下”的视角、互动社会语言学的“自下而上”的视角以及会话分析的微观视角结合起来有助于研究者从微观到宏观,以连续的、动态的视角全面了解和理解机构话语。

在新的一年里,本刊“功能语言学研究”专栏一如既往为学界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希望对学界相关研究有所启示,同时希望功能语言学研究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成果,得到更大发展!

(供稿:何 伟)

〔摘要〕 系统功能语法学派内部的加的夫语法强调过程的重要性,为汉语单复句的划分标准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在加的夫语法理论框架内,提出了一种划分汉语单复句的标准――过程标准;过程标准以句子的过程数量为依据,在语义层找到了区分汉语单复句的根本不同――单句只表达一个主要过程的发生,而复句则表达多个过程的发生。以过程标准为依据,本文还对汉语句型的分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汉语句型在第一层次只存在两种句型,即单句和复句。

〔关键词〕 加的夫语法;汉语单复句;划分标准

〔中图分类号〕 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89(2013)01-0001-11

一、引言

1957年,汉语学界曾在《中国语文》等刊物上展开了一场关于划分汉语单句与复句标准的大讨论,但“最后也没有得出比较一致的意见”[1](550)。从那时起,汉语学家们就试图从结构关系、语音停顿、关联词语、逻辑关系(也有学者称之为意义关系)四个方面来为汉语的单复句划分找出一个标准。有的语言学家偏向采取上述四种标准中的一种作为划分的依据,比如黎锦熙[2]认为结构关系是区分一个句子到底是单句还是复句的本质标准;王力[3](127)认为,“复句有两个小句的形式或谓语形式,可以用语音停顿割断”;胡附、文炼[4]指出了关联词的使用对于汉语单复句的判断是有益的帮助;而刘世儒[5]则提出,可以利用逻辑关系区分单复句。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综合这“四个标准”或许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更为有益,吕叔湘[1](83)就曾提出,“由于汉语缺少发达的形态,因而在做出一个决定的时候往往难于根据单一标准,而是常常要综合几方面的标准”。

然而单一标准也罢,复合分析也罢,50多年过去了,汉语学界对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似乎依旧停滞不前,对于一些存在已久的问题也依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例如,对于由同一主语带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宾结构[如下文中的例(1)和例(2)],不同学者之间的争议依旧较大;譬如黎锦熙 [2](102)就认为例(1)、(2)都是一个单句,而王力[3](137)则认为它们都是复句;至今,对于这些存在争论的句子究竟属于单句还是复句也依然缺少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

(1) 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正义,爱和平。(《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2) 袭人进来,见这光景,知道梳洗过了,只得回来自己梳洗。(《红楼梦》)

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一部分汉语学家认为汉语有其独特的语法特性,单复句的划分毫无必要,应该取消。比如张世禄[6](527)就提出,“依据语法结构来区分句子的类型,在汉语里是牛头不对马嘴的;在汉语语法里所谓‘单句’、‘复句’、‘子句’、‘分句’、‘句子形式’等等名目,实在是多余的,不必要的”。孙良明[7](10)也指出,“按句法结构去划分、归纳句子结构类型,就无所谓单句、复句之分”。这样的做法不但在句法上混淆了一些概念,也给人一种因为无力应对而选择逃避问题的感觉。事实上,大部分汉语学家也不赞同这种处理方式。周鹏程[8](176)在总结现代汉语单复句研究时就曾写道,“汉语句子可以划分为单句和复句,这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已为绝大多数语法学家所肯定”。邓文彬[9](73)也明确指出,“单复句的区别,在汉语中是客观存在的。”

汉语单复句划分标准的模糊化导致了汉语句型划分的模糊化。有些汉语学者在界定汉语句型时回避单复句的划分[10]。比如李临定[11]将汉语句型分为“单动句型”、“双动句型”、“代表字句型”、“其他句型”四大类。从句型上看,这样的分类尽管较为完整,但也导致了整个汉语句型体系过于庞大而略显凌乱――此句型分类在二级层次上就包含29种小句型;从句义上看,其分类标准又是存在严重重复的――有关这一点,本文2.3节将进一步展开分析与阐述。

很显然,缺乏一套有效的区分汉语单复句的标准是造成上述“困境”的根本原因,而导致缺乏这样一套标准的根源又在于:汉语学界在以往区分单句与复句的研究中过分重视语言形式层(包括句法层、音系层)的分析,而相对忽视了在更深的层次上,即在语言的意义层上展开研究。虽然“四个标准”中的最后一个――逻辑关系标准――已经涉及了语义层,表明已经有一部分学者开始从语义方面重新思考单复句划分的问题[5],但是逻辑关系标准所关心的“意义”局限于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分句与分句之间的语义关系,拘泥于局部,导致对整个句子意义的宏观把握不够到位。同时,利用逻辑关系来区分单复句还缺少一套系统的、完善的理论。

鉴于此,本文将在以“形式体现意义,意义为中心”为语言描述原则的加的夫语法理论框架下,对汉语单复句划分的标准问题进行讨论,目的是看看能否找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单复句划分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对汉语句型的分类进行探讨。

二、从加的夫语法视角探讨

汉语单复句划分标准

(一)加的夫语法简介及“过程标准”的提出

加的夫语法(又称加的夫模式)是由Fawcett及其同事在加的夫大学等地从事语言学研究时所创立的一种语言学模式。它的产生深受系统功能语言学创始人Halliday早期著作的影响,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内部的一个语言学流派。它和以Halliday、Matthiessen为代表的悉尼语法(又称悉尼模式)“同根同源”[12](6),都以意义为语言分析的出发点,坚持“意义是第一位的,形式用来体现意义”的语言描述原则[13](93)。正如Fawcett自己所说的那样,“悉尼语法与加的夫语法的相同之处要远比它们的差异重要”[12](7)。

但是,Fawcett也多次强调,“这样讲,并不意味着我认为Halliday在英语语法每个方面的见解都是正确的!”[12](6)。较之悉尼语法,加的夫语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的夫语法明确区分了语言系统的两个层次,即意义层和形式层[14]。在运用加的夫语法进行句法分析前,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是在意义层对句子进行分析,找出过程(Process)――这一情形语义单位的中心成分;之后,才可以开始进行句法分析,找到主要动词(Main Verb) ――这一句法单位的中心成分。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利用加的夫语法研究汉语单复句划分的标准时,才能避免一味地沉溺于汉语形式上的特点,尽量少走或者避免重走前人所走过的弯路(后文对此会有进一步的解释)。其次,在确定句子参与者角色(Participant Role)时,加的夫语法依然以语义为出发点,根据句子过程所“期待”的参与者角色的数量来确定主语(Subject)和补语(Complement)的数量。比如英语句子Peter has fallen in love with Mary中的成分with Mary,在加的夫模式中就被认为是一个由介词词组填充的补语,这也是加的夫语法的创新,证明了加的夫语法在句法分析中完全坚持了“以意义为中心”的原则,具体可参见何伟[15])。再其次,Fawcett[16](24)认为:虽然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主要动词体现的,但在不少情况下,过程意义的完整体现还需要主要动词延长成分(Main Verb Extension)的帮助。如上例Peter has fallen in love with Mary的过程就不是单单依靠主要动词fall来体现的,整个句子过程的体现借助了主要动词延长成分in love,因为只有fall in love 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语义过程①。这一点似乎是传统语法和悉尼语法都没有考虑到的。最后,加的夫语法在句法分析时采用树形图(tree diagram)而非框形图(box diagram),在强调语言生成性的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虽然一个句子同时表达多种意义,但是这多种意义是由同一个结构来表达的,只不过是不同的意义有可能是由不同的结构成分或它们之间的不同组合来体现的”[15](111)。树形图的另一个优点是直观:通过树形图,可以清晰快捷地了解一个句子的各种成分是怎样连接、联系到一起的。关于加的夫语法的特点及其与传统语法、悉尼语法的不同,还可以参考[17][18][19][20]。

正是上述特点使得加的夫语法在处理汉语单复句划分标准的问题时更具优势与说服力。其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加的夫语法对英语单复句的区分更加接近汉语语法的习惯。不同于悉尼语法,加的夫语法认为英语复句只存在一种形式,即并列型复句,而不存在投射型复句。投射型复句中被投射的句子只是以嵌入句的形式充当某一参与者角色,属于单句内部的一个成分――一般充当补语成分。因此,结构上类似I think he is right的英语句子,在加的夫语法看来就是单句,he is right这一部分以小句的形式在句子层次上完成对补语成分的填充②。这样的分类原则显然更加符合汉语语法的传统与规律:从前文的讨论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汉语学界对于这一类投射型语言现象(汉语学界之前称之为“包孕句”)的处理经历了一个从“复句说”到“单句说”的转变。目前,几乎汉语界的所有学者对于句子“他说他事先并不知道这事(儿)。”的判断都趋向于单句。可以说在这一点上,汉语学界的观点和加的夫语法不谋而合。

划分句子成分篇3

英语法语句子句类一、引言

句子乃是表达一个完整思想的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对于句子的分类以及句法的分析每种语言都有不同的标准。法语和英语均是源于日耳曼语,属于印欧语系,两种语言相互影响而逐渐发展传播。对于句子的种类,英语按用途将其划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种类型。法语中从内容上将其划分为叙述句、疑问句、命令句、感叹句。

从划分情况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这两种语言在划分句类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两种语言都将句子分为陈(叙)述句、疑问句、祈使(命令)句、感叹句四类。因此本文具体将法语和英语中的四类句型进行比较分析,以使外语学习者在比较中了解掌握这两种语言。

二、法语和英语的四种句子类型异同

1.陈述句

叙述事实或说明自己的观点看法的句子称作陈述句。

例如:

(1)今天是新年。

英语:Today is New Year.

法语:Aujourd’hui,c’est le nouvel an.

(2)他能准时到达的。

英语:He can arrive on time.

法语:Il peut arriverà l’heure.

在陈述句的表达上法语和英语基本上雷同,按照正常语序客观陈述一个事实,并且在语气表达上法英都使用降调,法语中强调重音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

2.疑问句

疑问句用于为表达提出疑问请求回答的句子。

2.1英语中将疑问句划分为七种:

2.1.1一般疑问句:需要用yes或no来回答问题,其基本结构为:助动词主语谓语。这种疑问句句末多用升调。

例如:玛丽会弹钢琴么?

英语:Can Mary play the piano?

是的,她会。/不,她不会。

Yes,she can./ No,she can’t.

法语:Est-ce que Marie peut jouer du piano?

Oui,elle peut jouer?./Non,elle ne peut pas jouer

2.1.2特殊疑问句:用来对句子中某一特殊部分提问的疑问句。这种疑问句句末多用降调,通常以疑问词开始。

例如:他什么时候到?

英语:When will he arrive?

法语:Quand arrive-t-il?

特殊疑问句当中可表示提问的疑问词还有很多如who、when、what、where、why、how many等等,以这些词开始表示疑问而构成的句式都是特殊疑问句。

2.1.3选择疑问句:提供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况供对方选择回答的问题。

例如:您喜欢咖啡还是茶?

英语:Do you like coffe or tea?

法语:Préréfez-vous le café ou le thé?

在选择疑问句当中基本上都是依靠于or这个词连接表示选择性的提问。

2.1.4附加疑问句:附在陈述句之后,对陈述句所说的事实或观点提出疑问。附加疑问常常是反意的,所以也叫反意疑问句。

例如:他喜欢他的工作,不是么?

英语:He likes his job,doesn’t he?

他不喜欢他的工作,是么?

He doesn’t like his job,does he?

法语:Ilaime son travail,n’est-ce pas?

Iln’aime pas son travail,n’est’ce pas?

附加疑问句在陈述句的基础上构成用否定结构,而陈述句是肯定结构,其后附加的疑问句用否定结构:反之陈述句如是否定结构,其后的附加疑问句则是肯定结构。

2.1.5修辞疑问句:为了得到一种修辞上的效果而提出的,实际上仍然相当于陈述句。

例如:Is it important?这对你有关紧要么?(实意是对你无关紧要,何必呢?)

What more do you want? 你还要什么呢?(实意是不要再想要什么了,应知足)

2.1.6感叹疑问句:形式上仍然是疑问句实际上却为了表示感叹。如果是一般疑问句则用升调,如是特殊疑问句就用降调。例如Hasn’t she grown!(她成长的多快!)虽然是疑问句的构成但却为了表示感叹并没有表示疑问。

2.1.7反问疑问句:要求对方肯定或解释所说过的话。这种疑问句往往要重复对方已经说过的话,或在提出特殊的疑问,句末使用声调。

例如:我要进城去?I’m going to town.

进城么?To town?

是的,是进城。Yes,to town.

2.2法语中划分疑问句与英语中并不相同,法语中按照基本构成划分疑问句,将疑问句仅分成三种类型。

2.2.1第一种:是将陈述句直接改成疑问句,只是在语气上由陈述语气变成疑问语气,语调上升。如 Tu es oublié.叙述句(你忘记了。)Tu es oublié?J疑问句(你忘记了吗?)此种构成方式在英语中没有体现。

2.2.2第二种:由Est-ce que加叙述句构成的疑问句形式,如相对应英语中2.1.1例句中的法语表达句,Est-ce que Marie peut jouer du piano?(玛丽会弹钢琴么?),疑问词Est-ce que加叙述句Marie peut jouer du piano(玛丽会弹钢琴),就构成了疑问句,语调逐渐上升,语调最高点放在que上。对由Est-ce que所引导的疑问句通常是用“是或不”回答问题。

2.2.3第三种:即主谓倒装构成的疑问句。如相对应英语中2.1.3例句中的法语表达Préréfez(谓语,喜欢)-vous (主语,您) le café(咖啡)ou(或者)le thé(茶)?

2.2.4法语中也可在上述第二种和第三种基础上加疑问词构成疑问句,疑问词来表明疑问点,同样语调为上升语调,最高点落在疑问词上。答复主要针对疑问词的问点作出回答。

如相对应英语中2.1.2例句的法语表达句:Quand arrive-t-il?(他什么时候到?)该句即是疑问词加第二种主谓倒装构成的疑问句。Quand(疑问词,何时)arrive(谓语,到达)-t-il?(主语,他)?或者Quandest-ce qu’il arrive?(他什么时候到?)此句即是疑问词加第三种由Est-ce que构成的疑问句。

Quand(疑问词,何时) est-ce qu’il arrive?(以Est-ce que加叙述句)?

2.2.5最后相对于英语中的选择疑问句和附加疑问句,法语中虽未专门划分这两种疑问句,但是如2.1.2例句中的法语表达:Préréfez-vous le café ou le thé?(您喜欢咖啡还是茶?),Ou(或者,或是)就相当于英语中 or 这个词,用于连接,可表示选择性的提问。

2.1.4的附加疑问句法语表达:

Ilaime son travail,n’est-ce pas?(他喜欢他的工作,是不是?)

Il n’aime pas son travail,n’est’ce pas?(他不喜欢他的工作,是不是?)。

n’est-ce pas(是不是,是么?)该词作用相当于附加疑问,在陈述的基础上加该词表示疑问,句子语调上升,最高点落在n’est-ce pas上。

在法语中虽然能找到与英语相应的表达,但是这两种表达并不是专门构成划分疑问句的方法。

3.祈使句

祈使句:用以表示请求、命令、劝告、建议等句子称作祈使句。

3.1 英语中祈使句与陈述句结构相同,主语为第二人称,通常省略主语,句末用感叹号,语气使用降调。

例如:(1)请进来。

英语:Come in,please.

法语:Entrez,s’il vous plat.

(2)快点。

英语:Quickly!

法语:Dépêche!

(3)不要忘记我。

英语:Don’t foget me!

法语:Ne m’oublie pas! Ne m’oubliez pas!

3.2法语中将祈使句称为命令式,即命令句。同样表示命令、禁止或请求。其构成形式为:省去主语,通过动词本身来表达相应的命令禁止对象,结构简短,通常只对你、我们、您或你们这三个人称使用命令式。命令句的语调逐渐下降。如例句⑴中的Entrez,s’il vous plat!

s’il vous plat相当于英语中的please,表示“请”,可加强尊敬与请求的语气。

而在法语中与英语略有不同的是法语借助于动词进行变位,更确定命令以及禁止的对象。通过动词我们很容易理解出请求、建议或命令的对象范围。如例句中(3)的Ne m’oublie (针对第二人称“你”的命令)pas!我们可以确切翻译为:请你不要忘记我?! Ne m’oubliez(针对第二人称复数“您”的命令)pas!可以翻译为:请您或你们不要忘记我!

4.感叹句

表达快乐、悲哀、惊讶、愤怒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叫感叹句。

4.1英语当中的感叹句可分为三类构成:

4.1.1第一种:陈述句或疑问句只要改变原来的音调变成降调,句末使用感叹号即可构成感叹句。

例如:(1)天气太热了!

英语:It’s very hot!

法语:Ilfait très chaud!

(2)天哪!我忘了!

英语:Oh my God,I have forget!

法语:Dame!j’ai oublié!

4.1.2第二种:将感叹词What或How及其他修饰词置于句首,即可构成感叹句。

例如:(1)天气多好啊!

英语:How lovely the weather is!

法语:Quel beau temps!

(2)他是一个多么高的男孩子啊!

英语:What a tall boy he is!

法语:Comme il est grand!

4.1.3第三种:单词或短语直接构成感叹句。

例如:(1)天哪!

英语:Oh,my God! /Good heavens!

(2)着火了!

英语:Fire!

4.2与英语相比,法语感叹句的划分也可分为三类:

4.2.1第一类:同英语中的第一种构成感叹句方法十分相似,方法基本相同。在法语当中同样是结构与叙述句结构相同,只是在句末使用感叹号表示感叹,即构成感叹句。如4.1.1例句中法语表达:il fait très chaud!(天气太热了!)

例如:

Tu n’as pas bienécrit.(陈述句,你写的不对。)

Tu n’as pas bienécrit!(感叹句,表示感叹的情绪,你写的不对!)

4.2.2第二类:是由感叹词构成感叹句。与英语中的第二种构成较为相近。例如4.1.2第⑵例句中的法语表达:Comme il est grand!(他是一个多么高的男孩子啊!)

感叹副词Comme就是作为感叹副词出现,表示“多”、“多么”,由该词引导再加上陈述句,从而构成的句子即为感叹句。Comme(感叹副词,多么)il est grand(陈述句,他是高的)!

而与英语中不同的是法语中还可依靠感叹形容词Quel构成感叹句。Quel在法语中称作感叹形容词,它是要与被修饰的名词的性、数保持一致。因此有四个形式Quel(阳性)、Quelle(阴性)、Quels(阳性复数)、Quelles(阴性复数)。如以下例句:

Quel(感叹形容词,多么)courage(阳性名词,勇气)!(多么有勇气啊!)

Quelles(感叹形容词,多么)belles(形容词,漂亮的)photos(阴性复数名词,照片)!(多么漂亮的照片!)

正如4.1.2中的例句(1)的法语表达:Quel beau temps!(天气多好啊!)即是用Quel构成的感叹句。

因此在法语中既可用感叹副词也可用感叹形容词构成感叹句。

4.2.3第三类:以叹词或叹词短语为独立成分置于句首构成感叹句。Ah(啊!)、Attention!(注意!)Oh là là!(哎呀)等都是叹词。其本身或者再加上陈述句就可构成感叹句,例如4.1.1例句⑵中的法语表达句:Dame!j’ai oublié!(天哪!我忘了!)

Dame(叹词,天哪!)j’ai oublié(陈述句,我忘了。)就构成了感叹句。在法语中此种构成感叹句的方式雷同于英语中第三种感叹句类型即4.1.3中介绍的单词或短语直接构成感叹句。

三、结语

通过对英法句型中的陈(叙)述句、疑问句、祈使(命令)句、感叹句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两种语言在四种句子类型的划分以及句子的构成方式、语气语调、用法等方面均有共同点,但也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尤其在疑问句的划分及构成部分,异大于同。外语学习者,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法语时常觉得困难重重。希望通过本文的比较分析,使更多外语学习者在比较中学习,从而能够克服负迁移的影响,产生正迁移的效果,对两种语言的句子构成及类型方面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运用两种语言。

参考文献:

[1]陈振尧.新编法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2]薄冰英语语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

[3]薛建成.大学法语简明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法汉词典[Z].上海译文出版社.

[6]汉法词典[Z].商务印书馆.

划分句子成分篇4

笔者在十余年从事一线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些句型转换题的解题技巧,现结合句型转换的常见题型作如下归纳。

一、由肯定句变为一般疑问句

由肯定句变为一般疑问句的规则是把助动词置于句子的主语之前而把句子变为疑问语序。解题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1. 句子的谓语动词如果是be动词,则把be动词直接提到主语之前。

注意:在肯定句和一般疑问句中主语的一、二人称要互换。

例如:

(1) We are in Class 1, Grade 7.

Are you in Class 1, Grade 7?

(2) He’s polite and helpful.

Is he polite and helpful?

(3) There are some birds in the big tall tree.

Are there any birds in the big tall tree?

(4) Some Americans are going to visit our school next week.

Are some Americans going to visit your school next week ?

(5) A new modern bridge is being built over the Changjiang River.

Is a new modern bridge being built over the Changjiang River?

2. 句子的谓语动词中如果有情态动词,则把情态动词直接提到主语之前。

例如:

(1) They can park their cars in front of the supermarket.

Can they park their cars in front of the supermarket?

(2) I’d like some more dumplings.

Would you like some more dumplings?

(3) Children must be kept away from fire.

Must children be kept away from fire?

3. 句子的谓语动词如果是现在完成时或过去完成时,把时态中的助动词have、has或had 提到主语之前即可。

例如:

(1) I have finished reading the interesting book.

Have you finished reading the interesting book?

(2) The old woman had been dead before her daughter arrived.

Had the old woman been dead before her daughter arrived?

4. 句子的谓语动词如果是行为动词的一般现在时或一般过去时,在改为一般疑问句的时候,根据主语的人称和单、复数,需要添加助动词do、does或did。

例如:

(1) We enjoy the football matches very much.

Do you enjoy the football matches very much?

(2) Her mother does some cleaning every morning.

Does her mother do some cleaning every morning?

(3)She went to see her doctor yesterday.

Did she go to see her doctor yesterday?

注意:在添加了助动词的一般疑问句中,行为动词一律为动词原形。

二、由肯定句变为否定句

由肯定句变为否定句的规则是在句中的助动词之后添加否定词not。如果句中的谓语动词的情况和上述1、2、3点相同,则直接在be动词、情态动词和have、has或had之后添加否定词not。除了be动词的am词形外,否定词not可以和助动词缩写为“助动词 + n’t”。而如果句中的谓语动词是行为动词的一般现在时或一般过去时,则要先添加助动词do、does或did,再在其后添加否定词not,分别可以缩写为don’t、doesn’t和didn’t 。

注意:在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否定句中,行为动词也一律为动词原形。

例如:

(1) He is from England.

He isn’t from England .

(2) They can look for things on the Internet in Computer lessons.

They can’t look for things on the Internet in computer lessons.

(3) I have seen the interesting film already.

I haven’t seen the interesting film yet.

(4) His brother often plays football after school.

His brother doesn’t often play football after school.

(5) My grandma came for dinner yesterday evening.

My grandma didn’t come for dinner yesterday evening.

下面几种句型在变为否定句时情况特殊一些,做题时须引起注意:

a. I think +宾语从句。

该句型在变为否定句时,否定词not应放在主句上,即为:I don’t think +宾语从句。

例如:

I think it will rain tomorrow.

I don’t think it will rain tomorrow.

b. 祈使句

祈使句的特征是没有主语,以动词原形开头。在变为否定句时,应在动词原形之前添加助动词don’t.

例如:

(1) Water the flowers.

Don’t water the flowers .

(2) Please clean the blackboard.

Please don’t clean the blackboard.

三、句子的单复数互换

句子的单复数转换的规则是:对应句中的名词、代词、动词等,能变则变,不能变的,要么保留,要么去掉。要做到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一规则,必须掌握名词的单复数的变化规则,代词对应的人称和单复数,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的变化规则等。在解题过程中,还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例如:

(1) The girl is from England.

The girls are from England.

(2) He is a polite and helpful boy.

They are polite and helpful boys.

上述例句中,划线的为能变的,没划线的为该保留的,加下划线的a(an)为该去掉的。反之,在由复数变为单数时,则要根据句意在名词之前补上一个a (an)。

例如:

They are English girls.

She is an English .

但是对于“There be“句型,单复数转换时句中的a/an不能去掉,而要根据句式将其与some或any互换。

例如:

(1) There is a boat on the lake.

There are some boats on the lake .

(2) There isn’t a tree behind the house.

There aren’t any trees behind the house.

(3) Is there a pet dog in your home?

Are there any pet dogs in your home?

(4) There aren’t any pictures on the wall of our classroom.

There isn’t a picture on the wall of our classroom.

四、同义句转换

同义句转换就是将所给的句子换个说法。这一题型包含的内容多,形式杂。有词汇的同义转换,句型的同义转换等。掌握该题型的解题技巧,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词汇和句型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灵活应用,对学生形成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有极大的帮助。要掌握该题型的正确的解题方法,需要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不断练习、归纳、积累。一般说来,同义句转换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词汇的同义转换

词汇的同义转换主要有同义词、近义词的转换,反义词的转换,和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式中的不同的语序的转换等。

例如:

(1) I spent 50 yuan on the coat.

I paid 50 yuan for the coat.(同义词的转换)

(2) He likes playing football too.

He also likes playing football.(近义词的转换)

(3) Millie sits behind Daniel.

Daniel sits in front of Millie.(反义词的转换)

(4) They are all from America.

All of them are from America.(词序的转换)

2. 句型的同义转换

常见的句型的同义转换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简单句和简单句的互换,简单句和祈使句的互换,复合句和简单句的互换,复合句和复合句的互换等。

例如:

(1) My favourite lesson is English.

I like English best.(简单句和简单句的互换)

(2) It’s lunchtime.

It’s time for lunch. / It’s time to have lunch.(简单句和简单句的互换)

(3) Let’s go boating.

Shall we go boating?

Why not go boating?

What about going boating?(简单句和简单句的互换)

(4) I spend about half an hour reading English in the morning.

It takes me about half an hour to read English in the morning.(简单句和简单句的互换)

(5) He is too young to go to school.

He isn’t old enough to go to school.(简单句和简单句的互换)

He is so young that he can’t go to school.(简单句和复合句的互换)

(6) You can’t play basketball in the street.

Don’t play basketball in the street.(简单句和祈使句的互换)

(7) She didn’t go to the bookshop yesterday; she went to the library instead.

She went to the library instead of the bookshop yesterday.(复合句和简单句的互换)

(8) I went to bed after my mother came back last night.

I didn’t go to bed until my mother came back last night.(复合句和复合句的互换)

五、对句中的划线部分提问

对句中的划线部分提问是句型转换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题型的主旨是确定划线部分在句子中是什么成分,用合适的疑问词放在句首代替该部分而构成特殊疑问句。解答该题型可使用“三步提问法”。具体步骤如下:

1. 先选择一个合适的疑问词。

英语中主要的疑问词有:what, who, when, whose, where, why, which, how, how old, how many, how much, how long, how often, how soon, how far等。疑问词的确定要根据句中的划线部分作什么成分。上述疑问词的用法主要为:

What:用来询问事物、人的姓名和职业。另外,和不同的词一起使用还可询问具体的方面, 如用what time询问时间,用what color询问颜色等。

Who:用来询问人,尤其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Whose:用来询问归属,即和人之间的所有关系。

When:用来询问时间,一般指较大的时间范围(小范围的时间可用what time )。

Where:用来询问地点。

Which:用来询问哪一个,主要针对名词的定语提问。

Why:用来询问原因,标志是because。

How:用来询问方式、程度。

How old:用来询问年龄。

How many:用来询问可数名词的数量,其后要接名词的复数形式。

How much:用来询问不可数名词的数量,其后要接不可数名词。如单独使用则表示询问多少钱或对事物了解或喜欢的程度。

How long:用来询问事物的长度,也可询问时间长短。

How often:用来询问某件事或某个动作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重复发生的次数,即频度。

How soon:用来询问某件事或某个动作从说话时候起要过多久才会发生,即询问将来的情况,一般与将来时态连用。

How far:用来询问空间距离。

2. 把原句变为一般疑问句。

3. 把确定的疑问词放在句首,其后跟上一般疑问句的语序,把划线部分省略即可。

注意:如果句中的划线部分是主语或主语的定语,则可用疑问词直接替换而不用一般疑问句的语序。

例如:

(1) Her mother often gives her nice presents.

思考:本句中的划线部分Her mother 在句中作主语,因而在确定了疑问词who之后,不用将原句改为一般疑问句,直接替换即可。改写后的句子为:

Who often gives her nice presents?

(2) The boy on the yellow bike is Lucy’s brother.

思考:本句中的划线部分on the yellow bike 在句中作主语The boy 的定语,限定是哪一个男孩,因而确定的疑问词是which, 直接替换后的句子为:

Which boy is Lucy’s brother?

(3) I spend about half an hour a day reading English.

思考:本句中的划线部分不是作主语,也不是作主语的定语,因而适用“三步提问法”。

a. 先确定疑问词。

划线的about half an hour 表示一个时间长度,因而疑问词为how long.

b. 把原句改为一般疑问句为:Do you spend about half an hour a day reading English?

c. 把疑问词how long 放在句首,其后跟上一般疑问句,把划线部分去掉,最终的句子为:

How long do you spend a day reading English?

(4) Our teacher will be back in ten minutes.

思考:本句中的划线部分不是作主语,也不是作主语的定语,因而也适用“三步提问法”。

a. 先确定疑问词。

划线的in ten minutes 和一般将来时态连用,表示“在十分钟后”或“过十分钟”,因而疑问词为how soon.

b. 把原句改为一般疑问句为:Will your teacher be back in ten minutes?

c. 把疑问词how soon 放在句首,其后跟上一般疑问句,把划线部分去掉,最终的句子为:

How soon will your teacher be back?

划分句子成分篇5

[关键词]词类划分;科学性;语法功能

[中图分类号] H1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7)07-018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7.086

[本刊网址] http://

一、按形态标准划分词类

形态标准,就是根据词的形态,并且运用此法范围内表示“性”、“数”、“格”、“时”、“体”、“态”等语法意义的“词缀”、“词根变音”等语法形式来划分词类。这种标准盛行于印欧传统语法学。在中国语言学家当中,接受这种影响的主要是高名凯和陆宗达两位老先生。

陆宗达先生曾经在《汉语的词的分类》里说过,“实词怎么分类呢?咱主张按‘形态’分。汉语的词有形态没有呢?有人说没有,因为写到纸上的哪一个方块儿上实在看不出什么形态来。可是咱们谈嘴里说的话,这里头形态变化可丰富哪!为什么单选这个标准呢?因为这个标准直接反映全社会人的感觉。……”也就是:区分词类只能凭借形态。

二、按词义标准划分词类

词义标准,就是根据词所代表的概念,或者根据词的词汇意义来划分词类。词语,特别是实词,都是有具体意义的,这些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快捷地确定一个词的词性,因为相同词类的词一般情况下会具有相近的语义特征,因此在通常情况之下我们辨别词性时,首先会想到的就是词的意义所在。就像一个词,当它在表示数目和次序胡时候,大体上是可以断定它是数词;但如果它表示事物的名称,多数会看做名词;如果表示动作,一般会判定为动词;如果表示事物的性质,一般会被看做是形容词。

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也曾经表示,欧洲语言当中在一些词通常会被人分成八类甚至是九类,因为他们的词往往可以从形式上分辨,原因是汉语当中的词没有他们那么容易,可是汉语当中的词在形式上也是无法辨别的。

三、按句子成分标准划分词类

句子的成分代表着一种结构化的关系,所以我们按照句子成分的标准来划分词类也就成为感召结构关系划分词类的方式,即根据词的句法功能标准划分词类。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用的则是双轨制,即下定义用的是词的词义标准,但真正分析时却全部改用句子成分标准,这同马建忠相比就更彻底了。句子成分决定了词的分类,句子成分同词全面对应。故而,黎锦熙的结论是:“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即离开了句子就无所谓词类。

四、按语法功能标准划分词类

所谓语法功能,其实就是指汉语中的词与其他的结合能力,即可以与什么词结合,不可以与什么词结合。方光焘认为“文法学是以形态为对象的,是要从形态中发现其含义”,而“词与词的互相关系,词与词的结合,也不外是一种广义形态”,并据此做出了一个非常有名气的论断:“凭形态而建立范畴,集范畴而构成体系”。

五、论证按语法功能标准划分词类更具有科学性

通过以上对各个时期、各方学者关于此类划分标准的看法的讨论,我得出按语法功能划分词类更具有科学性。下面,我将进一步阐述我的结论。

(一)能否按形态标准给词分类

在一些形态丰富的语言里,判断这个词它属于哪一个词语类别,一般是按照词法上的形式去表达,这种方式就叫做形态,其中:

1.标志。比如鳄鱼名词词尾有:-а、-я。

2.变化。比如英语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是在原式后面加上er或者est。

汉语中无论形态标志或是变化都是少之又少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词会出现形态标志,比如后缀“―子、―儿、―头、―者、―家、―性”,但这些也是构词形态,它们也有标明词性的作用,但汉语带有这种标志的词是少数,大部分没有形态标记。

汉语的形态变化也不是很多。如语法中的名词可以在后面加上“们”,用来表示其不定量的附属关系,但这不能说所有名词都可以添加,往往只有在指人的名词后面是可以加的,而且常常还能够不加,意义上仍表示复数形式。语法中的动词后面加上“了、着、过”等助词,用来表示时间状态,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广义的形态,但也不是所有的动词都可以带时态助词。

(二)能否按句子成分标准划分词类

用句子成分标准给词分类的操作程序是,先建立词类与句子成分的对应关系,这样的对应确立以后,再按词在句子中担当的成分确定它的词类归属。一个词,做了主宾语,就说它是名词,做了定语就说它是形容词,做了状语就说它是副词等等。黎锦熙先生曾认为,汉语当中的词,其本身上没有什么样的分别,必须要注意其在句子当中的位置,这样才可以认定这个词它能够属于哪一种词类。具体来说,假如一个动词没有担任谓语,而是出现在主宾语的位置上(死不可怕,我不怕死中的“死”),就f这个词专类了。

由于汉语的词类不是单一功能的,以动词为例,它们既能做谓语(你说吧),也能做主宾语(说的容易,做就难了。他怕死),有的能作定语(死猪),有的能作状语(死啃书本。往死里打),有的能作补语(打死了。读懂了)等等,名词也不是只能做主宾语,它还能作定语(经济原因,历史问题)。正如熙说的:“汉语的词类是多功能的。”在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建立单一的对应关系不符合汉语实际。按照句子成分标准,当某类词担任了另外的成分时(比方动词做了主宾语),就说它们专类了。词类按照担任句子成分的不同转来转去,结果就是词无定类,类无定词了,等于没有划分词类。

如此说来,按照句子成分标准划分词类的后果应该是:

1.不能从词的意义方面说明词类,这就使初学者领会出现困难;

2.脱离句子的词不可以说它属于哪一类,更不能用它来指哪一词类的例子,换言之,词无定类,类无定词。

所以综上,按照句子成分标准划分词类是不科学的。

(三)按照语法功能划分词类是科学的

1.词的语法功能是指:

A.能否单独充当句法成分,这条标准可以区分实词和虚词。

B.能同那些单位组合,怎么组合,组合后产生什么关系;不能同哪些词组合。这条标准可以区分出实词和虚词的具体类别。比如,把受程度副词修饰又不能带宾语的“漂亮、大方、美丽、成熟、朴素……”归为一类,叫形容词;把能受数量结构修饰,不受副词修饰的“马、苹果、床、钢笔、花朵、原子、房间……”归为一类,叫名词等等。

2.按语法功能划分词类就基本上符合了划分词类的合理要求。

A.按语法功能分类能够照顾到词的各方面特点

B.划分词类要基本上符合词有定类,类有定词。词基本上应对好入座,一一词多类尽管有,但不应大量存在。按语法功能划分词类严谨地做到了将词的特点总结加以区分,在大的范畴下进一步划分次范畴,以达到特点地总结与严谨地区分。例如:

名词的语法特点:

(1)能受数量词组修饰:一位工人、两个面包、三筐梨……

(2)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工人、非常思想、太感情……”

(3)经常做主宾语

(4)表人名词可以后加“们”表示多数:孩子们、学生们、乡亲们……

但在名词大的语法特点下,还有次范畴,它们具有名词大的特点,但是它们同样也具有自己区别与其它名词的特点。例如: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和方位名词。它们与一般名词在功能上就有较大差别:

(1)一般名词受数量结构修饰,而这三类不受:不能说“两个将来、一个远方、三个前边……”

(2)一般名词不作状语,而这三类词经常做状语:里边请、上海见、我明天去……

(3)特别是方位名词,它不仅与一般名词有对立,与时间名词、处所名词也有对立。表现在:方位名词经常在别的词语后参与构成方位结构,表示处所、时间。例如:会议室里、放假之前……很多方位名词接受副词修饰:紧里边、最上头……

这就表明,按语法功能划分词类是细致严谨的,做到了词有定类、类有定词。在满足了词类大前提的情况下,用次范畴将特别大的类表现出来,已达到更加清晰具体。

C.分类分得比较干净、利落,没有或是极少出现两可或两难的现象。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要说以下两点:

(一)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特点来划分的。在汉语当中,不是说,所有的词亦或是所有范围的实词,它们的语法功能是一样的,在汉语中的词(实词),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可以分类的。

(二)划分词类上,首先我们要做到的一点就是词有定类,类有定词。一词出现多类的情况是常见的,但不会出现过多“跨越”的大类的词。我们可以按照选择分类标准来进行斟酌的。

在词类研究问题上还是会遇到很多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最后的出来的结果和现在通行的分类有多大出入,有待于调查研究的问题还有很多。

⒖嘉南祝

[1]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张静.汉语语法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New Talk about Old Words――Discussion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Parts of Speech in Chinese

YANG Hua-Jie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Jilin 136000, China)

Abstract: Partitioning of words is an "old" topic and a "new topic" in Chinese grammar. It is said that it is "old" because it started the discussion of the Chinese word class in the 1950s. It is "new" because in recent years some researchers have also published articles about the Chinese word class. These new research results both methods and depth than the 50's slightly better. During the period after the 1950s, there was little interest in part-of-speech problems, and avoidance of problems was not the solution.

划分句子成分篇6

关键词: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长难句 意群

1.大学英语四级的发展

随着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推进,大学英语四级也经历了一系列改革。自2006年起,由以单词、语法为重点的试卷结构转变为以听说、阅读、写作和翻译为中心的试题结构,分制改为710分,并取消了及格分数线。2013年12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又对原有的题型进行了一些新的调整,具体调整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1单词及词组听写

原单词与句子听写调整为单词及词组听写,短文长度及难度不变。要求考生在听懂短文的基础上,用所听到的原文填写空缺的单词或词组,共10题。短文播放三遍。

1.2长篇阅读

原快速阅读理解调整为长篇阅读理解,篇章长度和难度不变。篇章后附有10个句子,每句一题。每句所含的信息出自篇章的某一段落,要求考生找出与每句所含信息相匹配的段落。有的段落可能对应两题,有的段落可能不对应任何一题。

1.3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长度为140~160个汉字。

从新的题型结构不难看出,考试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变结构突出对考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使考生更注重英语基本能力的训练。通过对这些年试卷的细心观察发现,四级考试中的长难句正在悄然增多,考查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从语言的需求来看,目前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国际交流的增多,以及各大中小型企业越来越多地涉及国际化业务的趋势,英语人才需求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具备英语应用能力的其他专业人才备受青睐,而企业对人才的语言实际操作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四级改革正是为了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中国的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可以说差距较大,很多学生难以适应新的试题结构,特别是一些在词汇、语法等方面本就薄弱的学生,对以听说、读写为基础的考试较为头疼,四级中的长难句更是成了阅读的拦路虎。

2.意群的概念

意群,即sense group,是将稍长的句子分成具有一定意义的若干个短语,根据语意、语速的需要而自然产生的一种语音停顿现象。意群是句法层面意义的最小单位,它可以是一个词、一个词组、一个分句或是一个简单句,意群具有表达意思的相对完整性。因此,在阅读时,读者应注意避免从一个单词移到另一个单词,而应从一个意群移到另一个意群。在长难句的阅读中,可依理解为按句子的意思和结构把长难句划分为若干个有一定意义的短语,每一个成分即为一个意群,意群内的单词之间的语法关系极为亲密,不可断开,否则意思就无法表达出来。

3.意群在长难句中的运用

很多CET4考生反映阅读理解时能根据问题定位题点,找出文中的具置,但对于涉及的句子或段落难以理解,原因有二:一是句子为复合句,较长,有两至三行。二是句中的生词量超过理解范围。这两点影响了考生对语句意义的判断,以致读完全句,不解其意,有的文章全部读完都无法理解全面,不知所云自然无法保证题目完成的质量,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大打折扣。虽说CET4对基础薄弱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但更大的阅读障碍是未能找到正确的阅读方法,盲目试图理解个别单词以理解全文是行不通的。如果学生能掌握意群的划分方法,把长难句划分为较容易理解的下属单位,则对于理解语句乃至整个文本意义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例句一】

“Global” does not mean products that are consciously identified as American, but ones than consumers-especially young people-see as part of a modem,innovative(创新的)world in which people are linked across cultures by shared beliefs and tastes.(2006年12月四级真题)

【例句二】

In a 2001 study of 158 hospital nurses, those who faced considerable work demands but coped with the challenge were more likely to say they were in good health than those who felt they couldn’t get the job done.

例句结构复杂,成分较多,无疑会给学生造成困难和误解,可先根据意群进行划分,按照意义的表述把原句分为更小的单位。

①“Global”does not mean products //②that are consciously identified as American,// ③but ones//④that consumers//⑤-especially young people//-⑥see as //⑦part of a modem, innovative world// ⑧in which// ⑨people are linked across cultures //⑩by shared beliefs and tastes.

①In a 2001 study// ②of 158 hospital nurses,//③ those who faced considerable work demands //④but coped with the challenge// ⑤were more likely to say //⑥they were in good health //⑦than those who felt /⑧/they couldn’t get the job done.

例(一)长句划分后对应汉语为①全球化不意味着②被有意识地认定为美国化③而是那些④消费者⑤尤其是年轻人⑥当做⑦现代的,创新的世界的一部分⑧在里面⑨人们被跨文化的联系⑩被共同的信仰和品位。结合汉语知识对以上所得到的基本单位进行整合,可以表述为: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有意识地把所有产品都认定为美国化,而是消费者们,尤其是年轻人当做我们这个现代化的,创新性世界的一部分的消费品,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人们通过共同的信仰和品味进行文化交流。

例(二)划分后对应:①在一个2001研究②158个医院护士③那些人面对大量的工作需求④但处理挑战⑤更可能说⑥他们健康良好⑦比那些感到⑧他们无法做完工作。分析可得这样的含义:一项2001年开展的针对158名医院护士的调查研究表明,那些可以很好地应付繁重的工作负担的人,往往更倾向于表露他们的身体状况良好;而那些在工作的超强负荷下难以胜任的人则不然。

虽然经过划分后,基本单位明显增多,似乎更为复杂,划分后的基本单位包括词组、动词短语、介词短语、从句等,但并不影响我们对各个意群的理解。长难句被划分为形式多样,但相对简短易懂的意义单位。

4.结语

运用意群可以使阅读者更好地掌握停顿,划分句子成分,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复杂的句子,对解答四级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有极大的帮助。此外,意群的划分,即停顿,对于英语学习者的听说、翻译、写作也有很大帮助,掌握意群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等各方面能力,使英语学习者更快速地学好语言。

参考文献:

[1]季红琴,等.英语长句译法新探——意群—动态对等法[J].长春大学学报,2012(9).

[2]飞,熊红梅.见招拆招:解析大学英语六级考试阅读理解题型—意群阅读法[J].四3六/考研专区CET-4&6/GradExams,2007(10).

[3]张健.意群跟读对提高英语听力短时记忆容量的实证研究.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

划分句子成分篇7

关键词 高职 物流专业英语 语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n Necessity of Grammar Teaching for Logistics

English in High Technological Institutes

TIAN Jinying, YANG Yihua

(Guangzhou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30)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common phenomenan of placing more importance on translation than on grammar in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 technological institutes, with combination of students'insufficient ability of selfteaching in professional English study for weak basis and grammar analysis ability, and by analyzing lexical and syntactic characteristics of four plenty in logistics English,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necessity and basic method of appropriate grammar teaching in course of logistics English in high technological institutes.

Key words high technological institutes; logistics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0 引言

权威调查显示,中国的物流行业已经开始从积累阶段向集中阶段快速发展,面临着提高管理水平,开拓海外市场,应对国际激烈竞争的压力。这对物流人员的专业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一要求,目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大多开设了物流专业英语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物流英语应用能力。但是,在具体教学实施中,相当部分教师认为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不需要讲语法,只要学生能理解课文大意,记住一定的专业词汇即可。因此,物流专业英语课教学多以阅读和词句翻译为主,词法句法鲜少涉及。一学期学完专业英语课程,学生仅仅学到了一些单词和句子,并没有获得应有的专业英语学习能力。本文旨在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分析物流专业英语在词法、句法上的特点,提出在高职物流专业英语课堂上进行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和基本方法。

1 高职学生整体英语基础状况分析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专业英语的教学可以不再讲解语法。一是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已经涉及了大部分的语法知识;二是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经过了一年的公共英语学习,理应必要的语法知识已经掌握。但实际情况是,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极不平衡,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弱,词汇贫乏,语法知识远远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和应有的水平。

英语整体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是高职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即偏低。笔者通过抽样调查了解到,2009级广东高职学生高考英语平均分不到80分,即相当部分学生高中英语是不及格的。大一通过A、B级考试后,因后续没有相关的英语课程,同时因基础薄弱产生畏难情绪,很多学生停止了英语学习。开始学习专业英语后,他们感到难上加难,“马休效应”明显。即使通过词典查出所有单词的意思,但面对稍微复杂一些的句子,主谓宾都分不清,更谈不上篇章的理解。因此,为了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专业英语学习任务,花一定的课堂时间进行语法讲解是有必要的。而且,以广铁职院为例,受总课时所限,物流专业英语课程只安排了64个课时,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难以做到,更重要的应该是授之以“渔”,让他们具备掌握专业英语的基本特点,学会基本的词法、句法分析,为今后继续学习使用专业英语奠定良好的基础。

2 物流专业英语特点及语法教学方法的分析

与公共英语相比较,物流专业英语有其独特的词法、句法特征,简言之,具有“四个多”的特征。①了解这些特征,能够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其脉络,做到心中有数。

2.1 专业词汇多,大量使用词缀、合成、缩略等构词法

物流被人们真正认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因此,物流专业中的新词、新概念比较多。这些新词、新语大都是利用既有英语材料通过构词方式产生的。学生初步接触专业英语,对课文中大量集中出现的物流专业词汇往往会感到难以接受。作者尝试从专业英语词汇的构词方法着手,结合教材,对物流专业英语词汇进行归纳、分类,使学生尽快消除对词汇的陌生感和惧难心理。

从构成方式上来说,物流专业词汇可分为:(1)转类词汇,②即由于物流行业的出现才出现或由其他的词汇不改变形式直接转化而来的词汇,这部分词汇形式上并不复杂,与词的原意有一定联系。如:shelving―货架,space―舱位, logistics-物流,物流学,inventory-库存,库存目录,express-快递, node-物流节点;(2)由主干词添加前缀而成,如ex-factory 出厂前, re-process再加工, pre-contract 合同前期的, non-earning不盈利的,trans-shipment 转运;(3)由主干词加后缀而成,如ship-per 货主, cod-ing 编码 , convey-or 传动带;(4)由主干词加前缀后缀而成,如in-divisibil-ity 不可分割性 , non-storabil-ity 不可储存性,re-packag-ing 再包装;(5)由两个词组合而成,如cost-efficiency 成本效率, whole-sale 批发, vender-owned 供应商自有的,out-source 外包, stock-out 缺货,air-freight 空运货物, counter-balanced 均衡的;(6)大量运用缩略词,如DRP-配送需求规划(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 planning),TMS-运输管理系统(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ystem), SCM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MRP-材料需求计划(Materials Requirements Planning), WMS-仓储管理系统(Warehousing Management Systems)。通过讲解这些词汇的构成方法,并辅以词汇的联想记忆法,如学习distribute-配送,可以同时学习distributor-配送商,distribution-配送(名词),学习integrate,(动词) 整合,可以提及integral(形容词)一体化的,integration(名词)整合,这样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2.2 非谓语动词结构多

非谓语动词结构,指过去分词结构(v-ed结构),现在分词结构(v-ing结构)和不定式结构(to v结构)。这三种结构的短语,在专业英语文章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在句子当中充当除谓语之外的各类结构。例如,

The loss suffered by holding stock and consequently not having cash to invest elsewhere is known as an opportunity cost.

理解这个句子,找出主语是关键。主语看上去很长,而且包含了两个非谓语动词结构:suffered by holding stock 和not having cash to invest elsewhere, 但这两个非谓语动词结构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前者是作为the loss 的后置定语,而后者直接就与the loss 构成了句子的并列主语。弄清主语后,整个句子的意思就容易理解了:持有库存所遭受的损失以及因此而缺乏在别处投资的现金就是人们熟知的“机会成本”。

To design a warehouse-distribution facility, the designer is required to understand a company’s warehouse and distribution business, operation, and product flow through the facility. 句中,不定式结构To design a warehouse-distribution facility做状语,表示目的,可理解为“为了”,to understand a company’s warehouse and distribution business, operation, and product flow through the facility 做补足语,说明be required 的具体内容。 整句意思为:为了涉及仓储-配送设施,设计者需要理解公司的仓储和配送业务、运营和设施内的物流。

The objectives of the supply chain are to optimize pre- and post-production inventory levels, obtain greater efficiency from labor, equipment and space across the company and provide flexible planning and control mechanisms. 此句中,不定式结构to optimize pre- and post-production inventory levels, obtain greater efficiency from labor, equipment and space across the company and provide flexible planning and control mechanisms做表语,其中的optimize, obtain, provide 都是属于to 所带的动词,这样理清之后,看上去的长句就不难了:供应链的目的就是要优化生产前后期的库存水平、从整个公司的劳动力、设备和场地获取更高的效率,并提供灵活的规划及控制机制。

对于非谓语动词结构,学生之前虽有一定的接触,但掌握不够扎实,面对频繁出现的起不同作用的非谓语动词结构,往往不知所措。理解非谓语动词结构,首先要明白英语单句中谓语动词的独一性,即一个简单句中只能以一个动词为主,其它动词同时出现必须“非谓语化”,而且“非谓语化”的形式有上述三种。能否正确理解这些非谓语动词结构,对理解句子的整体意思非常关键。因此,对这些结构的构成和作用进行讲解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2.3 被动语态多

专业英语中在描述客观事物时,常采用被动语态,通过把所论述的过程或事实放在句子的首位,突出其客观性和重要性。但由于中文并不习惯使用被动语态,大量的被动句式,给学生的理解和翻译造成了困难。例如,

The above processes can accordingly be simplified, adjusted or supplemented on the basis of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made by the customer or by the manufacture with regard to packing and transportation modes of the product. 这个句子多处用到了被动语态,学生在翻译句子时,往往容易翻译按顺序理解,直接译成:“上述程序可以被简化、调整和补充,按照具体的要求……”这样,句子就无法往下翻译。如果讲清被动语态的特点,把后面的结构提到前面,就容易理解得多:“上述过程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或厂商对产品的包装及运输形式等方面的要求而进行相应的简化、调整和补充。”

Operating to these principles will ensure that the best use is made of expensive resources.

该句既用到了分词结构,又用到了被动语态结构。在讲解时,首先板书出make the best use of 这个词组,学生理解后再讲解被动语态,整个句子就不难了:按照这些原则来运营将确保能够对昂贵的资源进行最佳的利用。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如:

Information is required for every stage and at every level in the supply chain.

供应链各个环节都需要信息。

Plans can be made to determine the structures and quantity of rotation reserves and security reserves, depending on the source and availability of goods.

视货源及到货情况,可以有计划地确定周转储备及保险储备结构及数量。

All such requirements have to be identified so that production can be planned and implemented. 所有这些需求都需要加以识别以便能对生产进行规划和实施。

鉴于被动语态在专业英语中使用的广泛性,课堂中如果能够适当给学生讲解和复习一下被动语态的知识,可以大大降低理解上的困难。而且,上述几个句子都是将英文的被动句译成了主动句,这个特点也是需要学生掌握的。

2.4 复杂长句多

复杂长句多的原因,一个在于非谓语动词结构的大量使用,另一个原因是从句出现的高频率。有的句子甚至包括多个从句和多个非谓语结构,造成学生句子理解上的困难。为使学生更好地学会句子分析,作者在课堂上引入了句子成分分析方法,引导学生找出长句中的核心成分,将句子的成分结构、指代和修饰关系等进行划分,确定修饰关系,这样就容易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了。即通过不同的下划线,标出句子的主谓宾定状等成份,使句子结构清晰地展现出来。如,

Logistics(主语:单横下划线) is that part of the supply chain process(谓语:波浪下划线,带宾语可加箭头) that plans, implements and controls the efficient, effective flow and storage of goods, service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from the point of origin to the point of consumption to meet customer’s requirements.(定语:双下划线)③

这个句子较长,但主结构很短:物流是供应链程序的一个部分。后面的成份都是来说明是一个什么样的程序的。可理解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它对产品、服务和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和高效力的流动及存储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Another form of storage(主语) is put-away(谓语), which, after the picking/groupage operation, forms temporary storage for the dispatch loads(定语), aiming at regulating the rhythms of groupage and delivery(状语:点状下划线)。本句中,有定语从句,有插入结构,有分词结构,结构较为复杂。通过对句子成份的分析,找到句子的核心部分:另一种形式的储存是暂存。然后再理解其他结构的作用和意义,得出整个句子的意思为:另一种形式的储存是暂存,即在分拣操作之后,对待发送货物的暂时储存,目的在于调整分拣和递送的节奏。

As companies progress with their business allies to advance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状语), they(主语) accept the tenet(谓语及宾语) that no single firm can optimally perform all of the functions required for procurement, manufacture, and the delivery.(定语)

本句别要注意的是有两个部分的定语,一是整个划双线部分做定语,修饰the tenet, 另一个则是包含在定语从句当中的过去分词结构做定语,修饰the functions。

句子整个意思为:当企业和他们的商业联盟共同实现了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时,他们接受这样的理念,即没有哪个单独的企业可以最好地完成采购、制造和配送的所有功能。

对中国学生来说,分析句子是阅读资料翻译资料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对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英语而言,更是如此。通过对句子结构有清楚的概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英语的规律,实现自主学习。④

3 结语

按照Chomsky的观点,语法知识的掌握对语言学习至关重要,只有掌握了规则(主要是语法规则),才能听懂或说出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句子。⑤同理,对专业英语基本词法、句法的掌握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但高职物流专业英语课程的语法教学,并不是单纯为语法而语法,在课堂上纯粹进行语法讲解。这一方面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另一方面也会使课堂单调乏味,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的做法是,课程开始之初,先用一次课时间从整体上概括物流专业英语 “四个多”的特点,引导学生重温和深入了解词的构成方法、非谓语动词结构、被动语态和形式主语等知识,从而对物流专业英语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把握,认识到掌握语法知识对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课程的下一步教学中再结合具体语境讲解细节。为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宜拿到句子就开始分析,而是先向学生提问,要他们先思考,再针对难点适度讲解,做到“不愤不菲,不启不发”,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使学生真正获取专业英语学习的钥匙。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重点课题《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保障机制研究》(GDGZ10012)

注释

① 朱一纶.电气技术专业英语[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6-7.

② 李伏生.专业英语的特点及其教学方法[J].高教论坛,2004(4):68-73.

③ 张宏宾.物流专业英语[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101-198.

④ 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562-570.

划分句子成分篇8

一、英语长句翻译的分析

1.英语句子和汉语句子不同特点的原因。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的语言表达即使在相同问题和事物上也是不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通常是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语言系统受这种思维方式的限制,体现出通过意思来统一形式的特点。所以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相反,西方传统哲学思想是从个体上把握事物。他们理解一个想法是通过整合形式为前提的逻辑分析。英语展示出通过形式来表现意思的特点。我们称它为形合语言。

2.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特点。中国人总是使用短句、省略句和复合句去表达观点。所以这些句子非常松散。不同于汉语,英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常常会使用长句,主句常常伴有从句和独立成分,尤见于一些正式文书。

中国古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古人通过理解意思来断句。中国人习惯于强调意思而非形式。如果在两个英语句子间没有“.”那将是个不间断的句子,也会被认为是个错句。

二、英语长句的翻译方法

基本上,英语长句的翻译粗略地可被分为两个阶段:理解和陈述。让我们先看第一阶段:

1.理解。对源语言完全而彻底的理解对于任何翻译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而为了对源语言有完全彻底的理解,语内翻译是绝对必要的。长句因其结构复杂很难弄懂。语内翻译就是改述结构,分析不同成分间的关系以使得复合结构变得更清楚明了,并且重新整理和复述句子。根据奈达和雅各布森的理论以及我自己的经验, 建议使用以下步骤来理解长句:(1)划分长句结构;(2)区分主从句;(3)找出主从句间的关系;(4)将长句分为几个句落,并且标号。

划分长句结构意味着译者必须使用一些专用符号(比如下划线等等)去帮助厘清句子结构,如主语、谓语和宾语(如果有的话)等。找出主从句的关系涉及从句的类型,如定语从句或状语从句等。来看下面这个例子。

①“Mr.Micawber’s affairs②although past their crisis,were very much involved③by reason of a certain “Deed”,of④which I used to hear a great deal,and⑤which I suppose,now,to have been some former composition with his creditor,though ⑥I was so far from being clear about it then,⑦that I am conscious of having confounded it with those demoniacal parchments ⑧which were held to have, once upon a time, obtained to a great extent in Germany.”

这个长句的主要结构(主语+谓语)“Mr.Micawber ’s affairs were very much involved.”即划了线的部分),包括八个句落。

2.陈述。我们进入下一阶段--陈述。第一阶段是分析长句和将源语言由整句转化为句落。第二阶段是将句落转换成接受语。它包括两个基本程序:(1)重整句落。(2)修正。重整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独一无二的表达方式,并且句法不同。汉语句法通常是按照事物实际发生的顺序来排列的,先发生的事先说。但是英语句法更多由形式决定。拿上面那个例子来说,我们将八个句落顺序排列为: ⑧③①④⑤⑥⑦⑧。

一般来说,汉语使用短句多于长句,除了一些正式文体 (这类问题我们稍后讨论)。一个英语长句需要分为几个汉语短句。经过修正,我们得到了下面这个汉语译本(Frederic C,Tsai,思果译):

密考伯先生的事虽然危机已过,却因为有张叫做什么契据的东西还有牵连。这张契据我以前一再听他谈起,现在我想,一定是以前他跟债权人立的合约,答应偿还一部分帐款,以了结债务的。虽然那时我还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所以把和约跟那些恶魔的文件混为一谈了(那些文件据说以前在德国大为通行)。

奈达说道:“翻译在于用接受语中最自然最接近源语言的等价词来重述。首先根据意思,其次根据文风。”“不仅是信息内容上的等价,而且是尽可能地在形式上也等价。”(Nida & Waard,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1986)对于长句翻译来说也是这样。意思是我们优先考虑的,但文风和形式在翻译中也同等重要。如我们所知,通常,汉语比英语有更多的短句。在许多情况下,一个英语长句在译成汉语时不得不被分解成短句。但与此同时,对于一些正式文献里长句的使用我们会保留其形式,比如官方声明和法律文件。这意味着“接受语和信息间的关系大体上得和源语言和信息间的关系一致。”(Nid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因为“等价”的关系,当我们在一些正式文献中遇到长句时,我们应该使用一些公式化的紧凑型句子。

三、结语

上一篇:多喜欢你范文 下一篇:零分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