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的水解范文

时间:2023-11-27 12:16:38

盐类的水解篇1

关键词: 《盐类的水解》 酸碱性 教学应用

一、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分析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原理和规律,正确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能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盐类水解的实质;

初步了解盐类水解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探究不同类型的盐溶液呈不同的酸碱性,继而分析多元弱酸盐溶液碱性不同的原因,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盐溶液酸碱性,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盐知识的再认识,感受对事物认知和知识掌握的阶段性和发展性,激发学生不断更新知识的兴趣;

体验科学探究方法,感受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乐趣;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透过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盐类水解反应的概念、规律。

难点:盐类水解的实质。

五、实验用品

仪器:玻璃棒、点滴板、pH试纸、标准比色卡。

用品:浓度均为0.1mol・L的NaCO、NaHCO、CHCOONa、NaCl、NHCl、AlCl、NaSO、(NH)SO溶液,苏打粉,小苏打粉,食用明矾,蒸馏水。

六、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七、教学过程

步骤1:知识回顾,激发矛盾。

回顾引入:判断溶液酸碱性的依据是什么?

回答:c(H)与c(OH)的相对大小

设问:大部分盐都无法电离出H与OH,是否意味着大部分盐溶液都是中性的?

学生实验:探究一:用pH试纸测试下列溶液的酸碱性,并填写表格中的相关内容

不同盐溶液:NaCl AlCl NHCl NaSO CHCOONa (NH)SO 相应的pH值溶液酸碱性及盐的类型

设问:盐的类型与其溶液的酸碱性有何关系?

强酸强碱盐 酸性

强碱弱酸盐 碱性

强酸弱碱盐 中性

规律一: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步骤2:引导发现,蓄势待发。

探究二: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对三类不同盐溶液中存在的各种粒子进行比较、分析(不要忘记水及其电离);NaCl溶液、NHCl溶液、CHCOONa溶液中的离子种类,(H)和c(OH)的相对大小,有无弱电解质生成;写出NHCl溶液中存在的电离方程式,并尝试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NHCl溶液为什么呈酸性。

规律二:有弱才水解。

步骤3:整合信息,交流提升。

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盐类的水解。

本质:盐电离出的离子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中c(H)≠c(OH)。

特点:水解是微弱的、可逆的,存在水解平衡。

设问:既然水解是微弱的、可逆的,那么不同种弱酸的盐溶液碱性强弱是否相同呢?

学生实验:用pH试纸测定0.1mol/L的NaCO溶液和0.1mol/L的CHCOONa溶液的碱性强弱,并尝试加以解释。

结合H能力:CO>CHCOO

规律三:越弱越水解。

设问:对于同一种弱酸的盐溶液碱性是否相同?

学生实验:用pH试纸测定0.1mol/L的NaHCO溶液和0.1mol/L的NaCO溶液的碱性强弱,并尝试加以解释(提示: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的)。

说明:多元弱碱盐的水解比较复杂,我们按照一步水解处理。

讲解:我们对水解的原理已经比较清楚了,但是水解过程的表示还太过复杂,所以我们要用一种化学的语言:水解方程式表达水解过程。

步骤4:小结升华,迁移应用。

课堂小结:水解反应本质:在溶液中,盐电离产生的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弱碱或弱酸的反应。

水解反应规律: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迁移应用:只用pH试纸和水鉴别白色粉末是苏打、小苏打还是食用明矾。

鉴别完成后,将苏打和食用明矾配成溶液并混合,观察现象,再用pH试纸测试混合液的pH值,试着解释其中的变化。

盐类的水解篇2

《盐类的水解》评课稿 今天我们领略了xx一中化学组王xx、李xx芬老师的风采。他们分别就《盐类的水解》第2课时为我们上了传统课型和学生活动课型。各有各精彩。评课期间,工作室的成员还对传统教学与创新教学的作了对比,分析利弊。

第一节课是李老师的高二(8)班。李老师为学生们准备了每人各不相同的离子学习卡,还为他们准备了神秘的礼物作为表现优异小组的奖品。她以学习卡抢答活动复习了盐类水解规律,不但能巩固原有知识,还调动了课堂气氛。

本节课有三个亮点。一是李老师不按常规出牌,她将课本的演示实验—探究外因对氯化铁溶液水解的影响,改成了探究外因对硫酸铜溶液水解的影响。分别对比了用热水、冷水配制硫酸铜溶液,然后往硫酸铜溶液中分别加入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氢钠粉未、硫酸铵粉未做了一组对比实验。用实验现象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个亮点就是对“越稀越水解”这个理解难点用了很简单易懂的方法解决了。李老师采用了速率-时间平衡图像结合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方法,分析了加水稀释后,正逆反应粒子浓度减少辐度大小的比较,非常直观地让学生知道是正反应方向粒子浓度减少辐度更大,所以平衡正向移动。第三个亮点当然就是学生活动的创设了。李老师充分运用了她心理学的知识,积极开发学生右脑。她所创设的“大声喊”“站起来”,都寓乐于教。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评课间,大家也就课堂气氛过于活跃会不会有反作用?学生会不会只记得好玩的活动而记不起到底这节课我学了什么内容?如何引导学生课后梳理知识、总结知识点这几个问题纷纷发表了意见。

第二节课是王xx老师上的,王老师采用传统教法。先回顾盐类水解的实质、条件、规律这些内容。然后用几个问题与探究引出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再通过演示课本实验探究,得出实验结论,归纳小结。用几个相关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整一节课内容饱满、环节流畅。对教学内容逻辑的梳理和重难点的把握十分的精准。教学方法十分有效。习题的讲解分析到位,讲盐类水解的应用时能将学生生活、社会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盐类的水解篇3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盐类的水解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原理的基础上讨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行为,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学生也知道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规律,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2)盐类水解是后续电化学学习的必备基础。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弱酸、弱碱及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在教学功能上,这一章起着延伸、拓展和巩固前一章所学知识的作用。

2、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

难点:盐类水解的方程式的书写。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技能方面

在高中课程标准必修模块化学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学生已经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前两节是这一节的基础和铺垫,在知识的认识水平上是渐进的,便于引导学生了解盐类的水解规律及各种盐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

2.学习能力方面

在高中课程标准必修模块化学4《化学反应原理》中,学生掌握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及水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方法,能够将弱电解质的电离知识应用到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盐类水解的概念,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并能够运用盐类水解知识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盐类水解的概念和盐类水解的规律,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并由此加深对特殊的弱电解质――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的理解,由此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形成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入手,不断设疑,演示实验,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然后进行理论分析,由表及里,找出现象的真正原因。使学生在理论分析,总结规律的一系列活动中,获得极大的学习乐趣,由此喜爱化学。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1、提出问题,创设学习情境

[问题1]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那么盐溶液显什么性呢?

[问题2]碳酸钠属于盐类,为什么称之为纯碱?”

2、分组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以【科学探究】的内容为基础,让学生分组测定NaCl、Na2CO3、NaHCO3、NH4Cl、Na2SO4、CH3COONa、(NH4)2SO4七种盐溶液的PH值,

3、分析结果,总结规律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的结果,找出盐类组成与溶液酸碱性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完成课本P54的2、3表格的填写,并解释碳酸钠称之为纯碱的原因。

(二)分析讨论不同的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

1、设计问题,分析讨论,自主探究

[问题探究1]:CH3COONa在溶液以何种形式存在?

[问题探究2]:H2O的电离方程式?

[问题探究3]:CH3COONa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

[问题探究4]:CH3COONa溶液中哪些离子间能相互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

[问题探究5]:如果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则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

[提问]盐类水解的概念?

2、步步深入,引导思考,寻找规律,分析原因,发现本质

[问题探究1]根据CH3COONa、NH4Cl水解的过程,试分析盐类水解对水的电离平衡是起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

[问题探究2]哪些盐类可以发生水解?试分析盐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并完成P55思考与交流:

3、知识迁移,加强应用

[讨论]:以NaCl为例,讨论强酸强碱盐能否水解?

[学与问]:完成P56学与问

[应用]:1、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结合H2CO3的电离情况,思考如何书写Na2CO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2、判断下列盐类是否水解?溶液的酸碱性?写出水解离子方程式

Al2(SO4)3、NaClO、Na2S、KCl、FeCl3

(提示:结合弱电解质的电离,从盐类水解的角度分析,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小结]

1、各类型盐水解的比较

2、盐类水解的实质

内因:

外因:

结果:

3.盐的水解程度一般很小

4、盐的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注意事项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再以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使学生亲身参与到活动中来,促进完成教学目标,不仅营造了宽松、融洽、民主的课堂气氛,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表达能力与合作精神。整个教学过程用富有启发性、阶梯性的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概念的本质,并抽象形成概念,最后以恰当的练习,使概念得以深化、巩固,并学习运用。在这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品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到提高。这种强调学习主体的思维过程的教学方式,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了获得知识的方法,也较好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盐类的水解篇4

关键词: 盐类水解 离子浓度 三大守恒

盐类水解的离子浓度大小判定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学生做这类问题时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强弱电解质不能做出正确的判定;2.分不清某些溶液中对应离子的电离占主导地位还是水解占主导地位;3.对三种守恒关系的理解不够,不能正确运用三种守恒关系快速判断浓度大小。基于以上原因,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浅谈如下。

一、三大守恒关系的解读

1.电荷守恒关系

任何溶液对外必然是显示电中性,这就意味着溶液中的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量也一定是相等的。即:正电荷总数=负电荷总数。

1)先找出溶液中存在的所有离子种类。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不能找全溶液中存在的所有离子种类,常常不是忘掉电离就是忘掉水解生成的离子;②对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认识不清。以NaCl(aq)为例,溶液中存在的所有离子种类:Na、Cl、H、OH;

2)将所有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在等号的两边,不同的离子种类用加号连接上,所有的离子带上相应的浓度符号:C(Na)+C(H)=C(Cl)+C(OH);

3)将每种离子的电荷数放于浓度前:1C(Na)+1C(H)=1C(Cl)+1C(OH),即完成电荷守恒式的书写。

相似的如:NaSO(aq):1C(Na)+1C(H)=2C(SO)+1C(OH)

NaCO(aq):1C(Na)+1C(H)=2C(CO)+1C(OH)+1C(HCO)

NaHCO(aq):1C(Na)+1C(H)=2C(CO)+1C(OH)+1C(HCO)

关键点:离子种类,离子所带电荷

2.物料守恒关系

所有加入溶液中的物质,其所含的元素种类及对应原子的数目一定是不会变化的。但是溶剂中的H和O元素必然会影响到加入的H和O原子的数目,所以在物料守恒式中一定不会出现以H和O元素作为守恒的判断,那么,所加入的物质中其他的元素就一定要出现在守恒式中,且对应的元素比例要等于物质中的比例。

以NaSO(aq)为例:

1)写出元素的比例式:NaS=21

2)将对应元素在溶液中的所有组成形式罗列:Na、SO

3)得到式子:C(Na)C(SO)=21

展开为即为物料守恒式C(Na)=2C(SO)。

相似的如:NaCO(aq):C(Na)=2[C(CO)+C(HCO)+C(HCO)]

NaHCO(aq):C(Na)=C(CO)+C(HCO)+C(HCO)

NHAC(aq):C(NH)+C(NH・HO)=C(AC)+C(HAC)

关键点:元素种类,元素存在形式

3.质子守恒关系

质子守恒是学生在理解时最难理解的一种守恒式,在教学中多数教师利用电荷守恒式减去物料守恒式的方法来突破难点,但是却没有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多讲了下相减的目的是为了约掉不发生二次电离或水解的离子,因为这类离子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结果在做练习时学生书写质子守恒式的正确率显著提高了。

质子守恒关系的核心是水电离的氢离子等于水电离的氢氧根离子,但是在盐溶液中,由于存在某些离子的水解或者是分子的电离,这些水解或者电离干扰了水本身电离出来的阴阳离子,造成氢离子的浓度不等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我们所要写的质子守恒就是要找出水电离出来的离子到底在哪。由于强碱阳离子和强酸的酸根离子不发生水解和电离,因而它们对水的电离不造成影响,故而在质子守恒式中不会出现,所以才可以用相减的方法求出质子守恒式。

以NaCO(aq)为例:

CO+HO?葑HCO+OH;HCO+HO?葑HCO+OH

由于以上水解方程式的存在,我们可以看成是COHCO消耗一个H,COHCO消耗两个H。所以质子守恒式为:C(H)+C(HCO)+2C(HCO)=C(OH)。

也可以利用相减得到:

①电荷守恒:C(Na)+C(H)=2C(CO)+C(OH)+C(HCO)

②物料守恒:C(Na)=2[C(CO)+C(HCO)+C(HCO)]

①-②质子守恒:C(H)+C(HCO)+2C(HCO)=C(OH)

关键点:水的电离平衡中的C(H)=C(OH)

二、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1.单一溶液

这类溶液首先是要分清是弱电解质溶液还是盐溶液,然后才能作出判断。如果是弱电解质溶液则考虑电解质的电离,如果是盐溶液则考虑盐类的水解。但无论是哪一种溶液,其中的电离或者水解程度始终是比较弱的,其浓度不会超过原来溶质的浓度。

例如:

1)弱电解质溶液

氨水溶液(NH・HO)中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比较:由于是弱电解质,因而考虑其电离平衡,得到溶液显示碱性,由于还有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得出比较:

C(OH)>C(NH)>C(H)。

二氧化碳溶于水得到的碳酸溶液(HCO)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关系:由于是二元弱酸,所以其一级电离远大于二级电离程度,溶液显示酸性,得出比较:

C(H)>C(HCO)>C(CO)>C(OH)。

2)正盐溶液

NaAC(aq)中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比较:由于是盐溶液,因而考虑其电离后的弱离子的水解平衡,得到溶液显示碱性,由于还有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得出比较:C(Na)>C(AC)>C(OH)>C(H)。

NHCl(aq)中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比较:由于是盐溶液,因而考虑其电离后的弱离子的水解平衡,得到溶液显示酸性,由于还有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得出比较:C(Cl)>C(NH)>C(H)>C(OH)。

3)弱酸酸式盐溶液

大多数弱酸酸式根离子的水解大于其电离程度(HSO,HPO这两个离子的电离大于其水解程度)。

NaHCO(aq)中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比较:C(Na)>C(HCO)>C(OH)>C(CO)>C(H)

2.等浓度的混合缓冲溶液

这类溶液的组成通常拥有相同的阳离子或者相同的阴离子,如:醋酸和醋酸钠的缓冲液有相同的阴离子,氨水和氯化铵的缓冲液有相同的阳离子,氢氰酸和氰化钠的缓冲液有相同的阴离子,正是这些相同的成分离子才成为我们解题的关键。

当弱电解质的电离超过盐中离子水解的量就会使得电离大于水解,使得相同成分离子的量大于另一个离子的量,反之亦然。

1)以醋酸和醋酸钠的缓冲液为例:

0.1mol/LNaAC(aq)和0.1mol/LHAC(aq)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由于该弱电解质的电离大于该盐的水解程度,因而有

C(AC)>C(Na)>C(H)>C(OH)

C(AC)>C(Na)>C(HAC)>C(H)>C(OH)

(通常酸的酸性越强,则越易电离出氢离子,则越不易水解)

分析过程:可以假设混合后的溶液中只有盐的电离,不存在弱电解质的电离和弱酸根离子的水解,此时,溶液中存在:C(AC)=C(Na)=C(HAC)。然后我们来考虑水解和电离的相互影响,由于等浓度的HAC的电离大于AC水解程度,所以最终的结果将使得C(AC)>C(HAC),C(AC)>C(Na),C(Na)>C(HAC),C(H)>C(OH),又由于电离的量不会太多,因而H不会大于原物质的浓度(AC,Na,HAC)。

2)以氨水和氯化铵的缓冲液为例:

0.1mol/L氨水溶液和0.1mol/LNHCl(aq)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由于该弱电解质的电离大于该盐的水解程度,所以有

C(NH)>C(Cl)>C(OH)>C(H)

C(NH)>C(Cl)>C(NH・HO)>C(OH)>C(H)

(与酸相似,即碱性越强,越易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则越不易水解)

分析过程:同上假设,即混合后的溶液中只有盐的电离,不存在弱电解质的电离和弱碱阳离子的水解,此时,溶液中存在C(NH)=C(Cl)=C(NH・HO)。然后我们再来考虑水解和电离的相互影响,由于等浓度的NH・HO的电离大于NH的水解程度,所以最终的结果将使得C(NH)>C(NH・HO),C(NH)>C(Cl),C(Cl)>C(NH・HO),C(OH)>C(H),又由于电离的量不会太多,因而OH不会大于原物质的浓度(NH,Cl,NH・HO)。

3)氢氰酸和氰化钠的缓冲液中盐中离子水解超过弱电解质的电离的量,使得水解大于电离,所以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为:

C(HCN)>C(Na)>C(CN)>C(OH)>C(H)

盐类的水解篇5

A. 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②③⑤

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在Na2S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

B. 升高温度能使FeCl3溶液中的c(H+)增大

C. 所有钾盐、钠盐、硝酸盐都不发生水解

D. 醋酸盐溶于水能发生水解

3. 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存在的是( )

A. 室温下水电离出的c(H+)=10-13的溶液中:K+、Fe2+、Cl-、NO3-

B. 加酚酞显红色的溶液中:NH4+、Al3+、SO42-、NO3-

C. 加入铝单质能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中:Na+、NO3-、SO42-、Cl-

D. 有大量CO32-存在的无色透明溶液中:Na+、K+、Cl-、AlO2-

4. 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pH=7的氯化铵和氨水的混合溶液中:c(Cl-)=c(NH4+)

B. 中和pH与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

C. 常温下,pH=3的NaOH和CH3COONa两种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相同

D. 将pH=4的盐酸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5. 下列各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

A. HCO3-+H2O?H3O++CO32-

B. PO43-+H2O?HPO42-+OH-

C. HPO42-+H2O?H3O++PO43-

D. H2O+H2O?H3O++OH-

6. 室温下,下列关于pH为9、体积为10 mL的NaOH溶液和CH3COONa溶液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两种溶液中的c(Na+)相等

B. 加热到相同的温度,CH3COONa溶液的pH小

C. 均加水稀释到100 mL,pH依然相等

D. 两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之比为10-9∶10-5

7. 有4种混合溶液,分别由等体积0.1 mol・L-1的两种溶液混合而成:①CH3COONa与HCl、②CH3COONa与NaOH、③CH3COONa与NaCl、④CH3COONa与NaHCO3,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pH:②>③>④>①

B. c(CH3COO-):②>④>③>①

C. 溶液中c(H+):①>③>②>④

D. c(CH3COOH):①>④>③>②

8. 现有五种电解质溶液:①Na2CO3、②NaHCO3、③NaAlO2、④CH3COONa、⑤NaOH。

(1)当五种溶液的pH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编号,下同);

(2)将上述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五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时,其pH变化最大的是 ;

(3)在上述五种电解质溶液中,分别加入AlCl3溶液,无气体产生的是 。

9. A、B两种强电解质都是由氢、氮、氧、钠四种元素中的任意三种元素组成,它们的水溶液分别呈酸性或碱性。在相同温度下,A溶液的pH大于相同浓度的B溶液的pH(溶液浓度不小于10-5 mol・L-1),请找出A与B可能有的两种组合,并且要求当这两种组合中的B溶液的pH相等时,第一种组合的A、B溶液中水的电离度小于第二种组合的A、B溶液中水的电离度。

(1) 写出可能有的两种组合中A与B的化学式:

第一种组合:A ;B 。

盐类的水解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盐类水解的概念,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

2.能够运用盐类水解知识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3.知道盐类水解在工农业生产和医学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盐溶液的酸碱性规律及判断。

教学难点: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新课引入]

回顾以前所学酸碱盐的概念:

酸指的是在水溶液中电离所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碱指的是在水溶液中电离所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盐是酸、碱中和的产物,如 NaCl、Na2CO3等。

[提出问题]

1.HCl是酸,俗名叫盐酸,NaOH是碱,俗名叫烧碱,NaCl是盐,俗名叫食盐,Na2CO3也是盐,俗名叫什么?

答案:苏打、纯碱、碱面。

2.Na2CO3是盐,为什么把它的俗名叫纯碱、碱面呢?

答案:学完本节课――《盐的水解》就知道了。

一、盐的水解

1.联想质疑

我们知道,人的正常血液的pH值总是维持在7.35~7.45之间,临床上把血液的pH值小于7.35时叫酸中毒,pH值大于7.45时叫碱中毒,无论是酸中毒还是碱中毒,都会引起严重后果,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将血液的pH值纠正过来。那么我们该如何纠正呢?

理论上是酸中毒时加碱,碱中毒时加酸。下面,我们看一下临床上是如何做的。

临床上治疗酸中毒时是使用碳酸氢钠或乳酸钠,治疗碱中毒时使用氯化铵。

2.启迪思考

为什么临床上治疗酸中毒时,是使用碳酸氢钠或乳酸钠,治疗碱中毒时使用氯化铵,而不是大家想象的使用一些常见的酸和碱,却用的是盐溶液呢?

3.活动探究

实验:把少量的醋酸钠、氯化铵、氯化钠的晶体分别投入3个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溶解,然后,用pH试纸加以测定。

由实验结果展开讨论:

醋酸钠、氯化铵和氯化钠都是正盐,是强电解质,他们溶于水完全电离成离子,电离出的离子中既没有氢离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为什么他们的水溶液所呈现的酸碱性不同呢?

这是因为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发生了作用,从而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而使溶液中的H+或OH-浓度发生了改变,所以使溶液呈现不同的酸碱性。

在水溶液里,盐的离子跟水中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的水解。

二、盐水解的主要类型

盐的水解跟生成这种盐的酸和碱的强弱有密切关系。盐的水解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强碱和弱酸生成的盐

CH3COONa是强碱(NaOH)和弱酸(CH3COOH)生成的盐。水解过程如下:

CH3COONa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生成Na+和CH3COO_,由于CH3COO_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CH3COOH,消耗了溶液中的H+,打破了水的电离平衡,使平衡向促进水电离的方向移动,溶液中[OH_]随之增大,直至建立新的平衡,结果溶液里[OH_][H+],溶液呈碱性。CH3COONa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结论:强碱弱酸盐的水溶液呈碱性。

2.强酸和弱碱生成的盐

NH4Cl是强酸(HCl)和弱碱(NH3。H2O)生成的盐,水解过程如下:

NH4Cl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生成NH4+和Cl-,由于NH4+跟水所电离出来的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NH3。H2O,消耗了溶液中的OH-,打破了水的电离平衡,使平衡向促进水电离的方向移动,溶液中[H+]随之增大,直至建立新的平衡,结果溶液里[H+][OH_],溶液呈酸性,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结论:强酸弱碱盐的水溶液呈酸性。

3.强酸和强碱生成的盐

NaCl是强酸(HCl)和强碱(NaOH)生成的盐

强酸强碱盐电离出的阴离子、阳离子都不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没有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结果溶液里[H+]=[OH_],溶液呈中性

结论: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

4.弱酸和弱碱生成的盐

CH3COONH4是弱酸(CH3COOH)和弱碱(NH3。H2O)生成的盐,水解过程如下:

CH3COONH4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生成CH3COO_和NH4+,溶液中的CH3COO_和水电离出来的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CH3COOH,同时,溶液中的NH4+跟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NH3。H2O,在更大程度上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可见弱酸和弱碱生成的盐更容易水解。

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结论:弱酸弱碱盐强烈水解,水解后溶液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要比较生成的酸和碱的电离度,酸的电离度大就呈酸性,碱的电离度大就呈碱性,酸和碱的电离度一样大呈中性。

5.盐类水解的规律

(1)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2)谁弱谁水解;都弱双水解。(3)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归纳总结]

总之,盐的水解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盐的水解平衡是个动态平衡,服从平衡移动原理。实质是盐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因而使溶液显示不同的酸碱性。

一般盐类水解的程度很小,水解产物也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气体,也不发生分解。因此,书写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时一般不标“”或“”,离子方程式中一般用“”符号。

[知识应用]

盐的水解在日常生活和医药卫生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明矾(硫酸铝钾)净化水的原理,就是利用它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除去水中的杂质。

但是,盐的水解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例如,某些药物容易水解而变质。

[目标检测]

1.Na2CO3属于哪一类盐?它的水溶液酸碱性如何?

2.胃酸过多的人吃少量小苏打可中和胃酸码?

盐类的水解篇7

论文摘要:将《电解质溶液与电离平衡》一章中酸碱理论的内容提到盆类水解的前面介绍,统一了盐类水解与溶液酸碱性的公式,并与后续课程《分析化学》中酸碱滴定部分的内容前后一致,保持了连贯性.

在无机化学中,有关电离平衡的知识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大部分无机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而且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沉淀一溶解平衡是《无机化学》及后续课程《分析化学》所涉及的四大平衡中两类重要的平衡.笔者翻阅过很多版本的《无机化学》,对庞锡涛老师主编的师专《无机化学》教材中《电解质溶液与电离平衡》一章有关内容的编排,笔者作如下探讨。

1.教材中电解质溶液和与高平衡一t的内容编排

当介绍完电解质溶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缓冲溶沼后,教材接着介绍盐类的水解,然后介绍沉淀溶解平衡,最后才介绍酸碱理论。

1.1.盐类的水解部分介绍了四种类型盐类的水解

它们分别为:(I)一元弱酸强碱盐的水解:(2)一元弱碱强酸盐的水解:(3)一元弱酸弱碱盐的水解:(4)多元弱酸强碱盐的水解。对于水解后溶液的酸碱性的计算均由水解方程式求出水解常数;再根据水解平衡来计算溶液中,上述四种类型盐类水解后溶液中时分别为:

1.2.酸碱理论部分重点介绍了酸碱的质子理论在酸碱质子理论下,重新定义了: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叫做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叫做碱。酸给出质子后转变为相应的碱,喊接受质子后又转变为相应的酸,即酸启质子+碱,这种存在共扼互变关系的酸和碱称为共扼酸碱对。酸碱质子理论扩大了酸碱的范围。同时酸碱反应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如水溶液中的电离反应、中和反应、水解反应等都统一归属于酸碱反应.

2.电解质溶液和电离平衡内容编排之我见

2.1把酸碱理论的内容提到盐类水解之前

从上得知,按庞锡涛老师的教材编排体系,得出的盐类水解后溶液中的计算公式形式较复杂,记忆及使用都有些不便,尤其是本章内容、公式较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较大的负担.为此,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均未按本书顺序依次介绍给学生,而是在介绍完第一节电解质溶液、第二节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第三节缓冲溶液之后,接着介绍第六节酸碱理论,重点学习酸碱的质子理论,这里的酸、碱强度也可用来定量、衡量,且补充介绍互为共辘关系的一对共扼酸碱对的与标之间有如下关系:

以此类推。

这里由于扩大了酸、碱的范围以及酸碱反应的范围,以下盐类的水解也归结为酸碱的反应来讨论。22.盐类水解的计算公式推导上述四种盐水解后溶液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一元弱酸强喊盐的水解,如NaAc,浓度为c

Ac为一元质子碱,其与水的酸碱反应为:电离出的[OH-]公式推导与一元弱碱(如)相同,设

这就是一元弱酸强碱盐水解[OH-]的近似计算式,与一元弱碱溶液[OH-]的近似计算式相似,便于记忆和使用.同理,可导出:

一元弱碱强酸盐[H+]的近似计算式为

酸弱碱盐中酸碱质子理论下弱碱的共扼酸和弱酸的共辘碱的电离常数):

多元弱酸强碱盐

3.教材内容,新编排后的优点

3.1.将盐类水解与酸碱电离的计算公式统一起来了

只要是酸碱质子理论定义下的酸,则 要是酸碱质子理论定义下的碱,则多元酸或碱主要考虑一级电离只不过是,若式中的不能直接查表而得,而共扼的喊(或酸) 可查表而得时,要利用共扼酸胶对的与称的关系来求,即 (具体见2.1.).这样学生只要会求酸碱溶液的[H+]或[OH-],盐类水解后所得的溶液的[H+]或万[OH-]计算也就迎刃而解了.统一了公式,简化了计算,方便了使用。

3.2.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调整以后的计算公式与后续课程《分析化学》中《酸碱滴定》一章中溶液酸喊度的计算公式一致,加强了教材的连贯性。对《分析化学》教学而言,可减少《酸碱滴定》一章的教学内容,又可节省课时;对学生而言,为他们学习《酸喊滴定》一章打下基础,同时又可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经调查,绝大部分同学认为教材内容这样编排比原来的教材编排好,有利于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也有利于《分析比学》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庞锡涛.无机化学(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赵消泉,刘膝果.分析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盐类的水解篇8

一、引言

食盐是维系人类生存的一种必需品。关于我国食用盐的最早记载,可以溯至夏代。《尚书•禹贡》中有青州“厥贡盐希”的记载,表明夏代就已经有“贡”给奴隶主国家的盐。根据盐的来源不同,可分为海盐、湖盐、井盐、岩盐等几大类,每一类盐都有不同的生产工艺,但无论是哪一类盐的开发、生产与运输,其技术的发明与工艺的不断进步,都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的重要内容,是人类文明不可置疑的显著标志。其中井盐的生产工艺最为复杂,也最能体现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

今甘肃礼县盐官镇的盐神阁内存有古盐井一口,保存了全套的制盐工具以及原料。盐官镇是今礼县东部的第二大镇。该镇井盐生产历代相承,营煮不辍,是古代盐官地区重要的手工业和主要经济来源。研究表明,盐井发祥于周代秦人占据之时,秦人之所以迅速崛起,与盐有十分密切的关系①。早在先秦时期,地处西垂的秦祖先在与周文化的交流中,吸收了先进的生产经验,陶器、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有了发展,具备了熬制加工井盐的能力。春秋初年,先秦崛起,先进的制作工艺及铁器传入西垂,使井盐加工技术成熟。战国时期至秦建国初年,秦大力发展生产力,国力强盛,一统天下,为当时先进手工业工艺的传播及秦与巴蜀煮盐技术的交流提供了现实条件。秦、汉以后,国家对井盐的重视和开发,使井盐生产工艺发展完善。历经唐、宋,直至解放初,当地居民乃至周边诸县一直食用盐官的井盐。现今因其生产成本高而逐渐失去了使用价值,但作为古代社会文化遗址,其历史悠久、意义深远。2007年,甘肃礼县人民政府将盐官镇井盐制盐工艺作为一项传统手工技艺,向国家文物局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目前井盐制盐工艺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古文献的查阅、对比和总结以及考古发掘遗迹分析,探索井盐的凿井技术、汲卤方式和煮盐工具等方面。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汲取卤水后到最终成盐这一过程的制盐工艺探讨,目前还较少有人涉及。

本文以甘肃礼县盐官镇井盐生产遗址所取样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制盐过程中食盐浓度及其元素的变化,从而对古代井盐从汲取卤水后到最终生产出食盐这一过程中所蕴含的科技信息进行初步探讨和研究。

二、实验部分

(一)样品及含盐量的测定

1.本次实验样品取自甘肃礼县盐官镇,采集样品情况见表一。

2.含盐量的测定

通过溶解、过滤、蒸干的方法将卤水、滤盐土、澄滤后盐土、盐样品中的盐制出,分别计算其含盐量,结果见表二。

(二)古代井盐生产过程模拟实验

为了进一步揭示和验证制盐过程中所蕴含的科学信息,用所取样品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盐官镇古代井盐生产的工艺流程。

1.盐官镇井盐制盐过程及模拟实验

根据流传下来的盐官镇井盐制盐工艺(用卤水反复泼洒盐土,制成滤盐土,然后将滤盐土装在竹篓里,再用卤水淋滤,得到含盐量较高的盐水,最后将盐水放在锅中进行熬煮,即可获得成品盐),在实验室里进行模拟实验。首先,将汲取自礼县盐官镇的卤水洒在盐土上,待其水分自然风干或晒干后,盐分便滞留在土中,再继续泼洒井盐水并待其晾干,如此反复若干次,制成滤盐土;然后用盐官镇取的卤水不断进行淋滤,过滤出的澄清盐水流入烧杯中;最后将过滤出的澄净盐水放在电炉上蒸干,得到盐。

2.模拟实验取样的含盐量测定

取部分泼洒卤水前的盐土、滤盐土、澄滤后盐土、滤出的盐水经溶解、过滤、蒸干后,测量各自的含盐量,结果见表三。

(三)样品元素定性定量分析

为了观察制盐过程中元素的变化,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对取自甘肃礼县盐官镇的滤盐土、澄滤后盐土、盐水、盐样品做了元素的定性定量分析。

1.样品的制备

分别定量称取粉末0.5116g二份与0.2738g二份,用盐酸与硝酸的混酸置于50毫升烧杯中,加热溶解,加盖消解2h。待消解液颜色变为浅黄色,放凉过滤,用二次去离子水定容到25ml,并制作一份空白液体,待测。

2.样品测试

使用的仪器是西北大学化学分析测试中心的美国热电公司的IRISAdvantageER/S型高分辨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仪器参数:功率1150W,频率:27.12MHz,雾化压力103.3Kpa,积分时间20S(短波),10S(长波)。Ba、Ca、Cu、Fe、K、Mg、Mn、Na、Sr、Zn标准溶液均由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出品,浓度为1000μg/ml。

3.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测试结果见表四。

三、讨论

通过对盐官镇所取样品中含盐量的测定可知,滤盐土样品中的含盐量比卤水样品中的含盐量翻了近一番。将卤水洒于滤盐土上,一方面利用土壤作为吸附盐分的载体,经过阳光照晒,水分蒸发而盐分附着在了土壤颗粒上,使盐土中的含盐量大大提升,而高于直接提取自盐井中盐水的含盐量;另一方面作为滤盐土反复使用,每次制盐后都不可避免地会残留一部分盐分于土中,既节省了工量,又保证了盐水的浓度。另外,澄滤后盐土样品中的含盐量低于澄滤前盐土(滤盐土)样品中的含盐量。这是由于淋滤盐水这一制盐工序中,用井盐盐水淋滤滤盐土使土中的盐分再次溶解于盐水中,从而使淋滤后的盐水含盐量大大升高,而淋滤后的澄滤后盐土中的含盐量则降低。

综上可以看出,甘肃礼县盐官镇井盐制盐过程中淋滤盐水使原本聚集在土中的盐分溶解于盐水中,从而使淋滤后用于蒸出盐分的盐水中含盐量大大提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制盐的产出率。实验室的模拟实验亦表现出了上述现象,证实了该井盐生产工艺的科学性,体现了我国古代先民的科技才智。由元素的定性分析测试结果可知:盐中含有的元素除了Na、Ca、K、Mg主量元素以外,还有Cu、Sr、Mn、Fe、Ba等其他元素,说明甘肃礼县盐官镇生产的盐为粗盐。主量元素的含量从卤水到成盐的过程中不断增大,亦表明通过在盐土上浇灌盐水和再次淋滤盐水的方法大大提高了盐水的含盐量,能够从含盐量较低的盐水中提取出大量的食盐。

四、结语

上一篇:信访维稳工作方案范文 下一篇:老舍故居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