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事范文

时间:2023-10-21 03:48:57

更重要的事篇1

太意外了。在我的印象里,朋友是一个优雅沉稳的人,遇事不急不躁,处变不惊,待人宽容和蔼。我曾亲眼看到一个外乡人挤车的时候在他的脚上踩了一下,那可是一双崭新的皮鞋,朋友也只是大度地笑笑而已。为什么对自己的孩子他竟然会如此失态,发如此大的火?

问及才知,朋友的孩子这次期中考试又没考好,不但离他预想的班级第一、年级前五十的成绩相距甚远,而且比平常的成绩还下滑了一大截。朋友忍无可忍,终于大发雷霆:“念小学的时候,还能考个班级第一。上了中学以后,不但保持不了第一,而且成绩越来越差,这样下去怎么能考上重点高中?考不上重点高中,还能考进好的大学吗?念不成好的大学,将来到哪儿找工作?最重要的是,一点荣辱心都没有,争取第一才是一个学生最重要的事情。”

朋友的孩子是一个十三四岁的青葱少年,文弱、白净,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他放下手里的书,看了朋友一眼,说:“第一不是最重要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如此掷地有声的话不禁令我刮目相看,谁知朋友渐欲平息的怒气又被激起,他拍案而起:“现在的孩子只注重自我感受,根本没有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精神,争第一有什么不好?这么点儿想法都没有,将来能做好什么?”

那个孩子有些委屈,放下手里正看的书,很平静地说:“别发火,有碍健康。不是我不想争第一,谁不想做最好、最优秀的人?说不想那是自欺欺人或者大脑短路,可是根本不可能人人都拿第一。您也看到了,我每天晚上11点半睡觉,早晨5点半起床,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我已经很努力了,可是我的成绩仍是平平,在班级里只居中等。我接受这个现实。因为这个现实,平常我尽可能不惹您和妈妈生气,努力给你们温暖和关爱,比如帮你们打打洗脚水,提醒你们吃早餐等,以弥补我不能实现你们给我定的目标所带给你们的失望。第一除了和后天努力有关,也和先天资质有关,您总不能逼着一只羊像鸟一样飞翔吧?”

少年说完,并不看我们,拿起书进了另外一间屋子,剩下我和朋友面面相觑。当快乐和“第一”摆在一起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会对“第一”情有独钟。可是偏偏“第一”是个有点极端的词,注定只是少数人的少数行为,为什么我们总是极端地要求孩子拿第一?看着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难道那不是孩子给父母的最好的礼物吗?

快乐是心底开出来的花朵,当快乐盛开的时候,请不要连根拔起,给快乐留一个怒放的空间。生活中,很多人都苛求完美,只是完美是一个很难达到的高度。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比第一更重要,比如健康快乐地成长,比如幸福地生活……

I paid a visit to one of my friends when he was scolding his child. For the first time I saw him so furious that his forehead became blue-veined and his face wore a sour, puce look. It frightened me.

I was astonished. In my memory, he was a well-mannered and sedate breed, who could keep poised in an emergency and treat others leniently and amiably. I saw him just giving a magnanimous smile after a stranger coming to the city trod on his brand-new leather shoes when squashing into the bus. I wondered why he had such a lapse and was so wrathful to his own child.

After asking my friend, I learned that in the mid-term exams his child failed again to get satisfactory marks, unexpectedly falling far behind not only the first place in the class or the top 50 in the grade but also his previous exam results. My friend was beyond endurance and enraged, “In primary school, you were able to come out first in the class; after getting into the secondary school, you’ve not only failed to remain so but also got worse and worse exam results. At such a rate, how can you enter a key senior high school? If you cannot enter a key school, can you enter a good university? If you fail to enter a good university, how can you find a well-paid job in the future? Above all, you have no sense of shame at all. It’s the student’s most important duty to compete for the first place.”

My friend’s child was a bespectacled boy in his early teens. He had a gentle, weak constitution and a fair, clean complexion. He put down the book and took a look at his father, saying, “What’s most important is not the first place but happiness.”

I couldn’t help sitting up after hearing what he had said in such an extremely firm tone. Yet, to my surprise, it raised the ire of my friend, who had gradually simmered down. He pounded the table and said, “Today’s children pay all attention to their own feelings and aren’t a tough, positive breed at all. Is there anything wrong with competing for the first place? Without such an idea in the mind, you will end up as a loser in the future.”

The child felt wronged. He put down the book he was reading and said very calmly, “Don’t get angry, or it’s bad to your health. It’s not that I have no desire for the first place. Everyone wants to be the best. Whoever says he doesn’t want to is a liar or has something wrong with his brain, but it’s impossible at all for everyone to get the first place. You’ve seen that every night I go to sleep at 11:30 and get up at 5:30 the next morning. My whole life is occupied with learning. I’ve tried my best but can only get exam results average in the class. I face up to the reality, and due to it, in ordinary times I try not to upset you and Mom at all and try hard to give you two love and care. For example, I fetch water for you to wash the feet and remind you to have breakfast, so as to compensate your disappointment at my failure to achieve the goal you set for me. Besides the efforts, the first place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aptitudes. You cannot urge a sheep to fly like a bird, can you?”

After airing his grievance, the boy didn’t have a look at us, but took up his book and retired to another room, leaving my friend and me looking at each other in surprise. When happiness and “the first place” are placed together, many people may prefer the latter. But “the first place” as a term is extreme in meaning; it’s destined that only a few can achieve it occasionally. How come we always drive our children awfully to get the first place? It’s a best gift for the parents to see their children grow up healthy and happy, isn’t it?

更重要的事篇2

等到暮年,他终于道出了原委:“年轻的时候,我一和人争吵、生气就去跑步,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那么少,哪有时间去和人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努力工作。”

一个聪明有自控力的人,是不会舍本逐末的。他们不是没有情绪的波动,而是不会深陷于此。与其与时间纠缠,不如专注于更为重要的事情。

你的问题不是真的忧郁,而是你太闲了。

一个人太闲,未必是好事。太闲,才会把自己囿于一个小天地,一丁点大的事情也会被不自觉地放大。而一个忙碌充实的人,是没空理会那些烦心事的。

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家克里斯多夫・海希教授曾做过一个调查,他们在招募一批学生作为志愿者时,首先要填一张调查问卷。填完后,学生可以选择当场上交问卷,也可以多走15分钟,到另一个回收点交问卷。根据后续的调查,发现那些愿意多走几步的人,比偷懒者快乐得多。

史铁生刚瘫痪时,脾气暴躁、怨怼。后来,他在文字的天地中洗刷掉内心的忧郁。他说:“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萎靡不振。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

你不是怀才不遇,你只是缺乏有条理的忙碌。

台湾资深文案天后李欣频,活出了很多人梦想中的样子。她是大学老师、作家、中医师、旅行家……她每天的生活都排得很满。她坚持每天阅读一本书,看一部影片,38岁前已经游历了37个国家,七年内出版了26本畅销书。她的生活看似忙碌,却被她安排得井井有条又充实。

记者采访她是如何做到的,她说:“最重要的是事先做好计划。”

所以,当你抱怨自己太忙又毫无成就感的时候,你应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在瞎忙。真正会忙的人,从来都是有计划、有条理的,他们的潜能也因此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

唯有调动身心的力量,你才会找到生命的意义。

好生活只与你的状态有关,与忙碌本身无关。

当你懂得了“忙”的方向和意义所在,生命就会呈现出它该有的样子来。

三毛曾因数学老师的羞辱,退学后在家读书,一度患上自闭症。父母为了让她走出内心的忧郁,请了三个老师教她学习国文和画画。忙碌是医治创伤的最好良药,三毛渐渐从封闭的世界中走了出来。

她重新激活了自己的生命,终于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三毛的足迹遍布全球几十个国家,她用文字书写生命与爱情,她以她的勇气和力量,活成了很多人梦想中的样子。

当你知道为何而忙时,你所做的一切都将被赋予深沉的意义。你会陶醉在当下所做的事情中,进入一种理想的状态,生命也因此变得丰盈而充实。

这种忙不会让你有累的感觉,不会让你被情绪牵着鼻子走,相反会让你感受到生活无穷的乐趣。

更重要的事篇3

1980年代,来自伦敦西区的麦金・托什公司攻陷百老汇。《猫》(Cat)、《歌剧院的幽灵》(ThePhantom of the Opera)、《悲惨世界》(LesMiserables)与《西贡小姐》(Miss Saigon),在全世界的票房收入全部在10亿元以上。

2007年,拥有世界上一半音乐剧版权的麦金・托什公司把原版《妈妈咪呀!》(MammaMia!)带进中国。与其合作的中演公司有些焦虑,《妈妈咪呀!》真的很好,可是中国人不知道。

所有艺术作品都是产品

2003年,当时正在日本四季剧团演出的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导演焦刚第一次看到《妈妈咪呀!》,那时候他日文完全不行,已经被感动得流泪。20天之后,焦刚就出现在《妈妈咪呀!》的舞台上,出演女孩三个爸爸中的一个。

“那1年半演得太过瘾了。”焦刚为《妈妈咪呀!》叫绝,音乐被严丝合缝地用到了戏剧里面。要知道,瑞典的ABBA乐队从1974年就开始走红,他们的歌曲如此深入人心,并且因为版权保护的原因,任何词曲都不能被改动。但就是在这么苛刻的要求之下,《妈妈咪呀!》成功了。

当然,在此之前,朱迪・克莱默花了10年时间进行创作。

在演出之前,任何音乐剧都不知道自己能否成立。要讲一个完满动人的故事,制作人首先要对题材敏感、眼光独到;其次要真正掌控艺术品质,细小到每一个音符;这之后,音乐剧进入最关键的运作阶段,通过大众传媒以及其他一切手段把新剧一步一步推上去。

焦刚认为,像其他成功音乐剧一样,《妈妈咪呀!》的自信来自于对自己的高要求,“连剧务都是全世界最好的,卖的时候就非常自信。”

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产品。焦刚说:“只要有一个人买票,演出就是商业行为。”这个行当里的人不能太自恋,观众不喜欢就说观众不懂,“剧场不可以自娱自乐。”

而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中国人最希望看到真正的国外音乐剧,而不是去西化处理过的作品。“我们还没到任意发挥的时候。”

7年票房冠军的中国秘密

《妈妈咪呀!》先到,与其说是艺术考虑,不如说是商业实验。

作为在中国的推广方,中演公司相信,这样大手笔的引进动作,在任何地方都不太可能实现。“只有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音乐剧才能被接受。”中演公司的市场推广负责人王琛对《新周刊》说。

但是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国的演出市场不能再独门独户地自娱自乐。王琛坚信中国音乐剧必须吸收国外经验才能发展。所谓的国外经验是,“如果要赚钱,就必须本土化,长期演出。”引进原版《妈妈咪呀!》只是第一步。

中演公司与麦金・托什公司达成了一个15年的合作计划。首先,引进原版,万事开头难,这是最具风险的一步。王琛说:“《妈妈咪呀!》的引进成本在1600万左右。”这就意味着,按目前的票价标准和剧院容量,只有售出80%以上的票才能收回成本。

第二步,中演公司将与麦金・托什公司合作成立合资公司,由中方控股。同时购买更多的国外音乐剧版权,进行本土化处理。“本土化之后,成本就大大降低了。”不管是演员酬劳、道具制作费用都不可与原版剧同日而语。按王琛的说法,中演公司这么豪气地引进原版《妈妈咪呀!》,目的只是让中国观众迅速知道音乐剧的好处,并非长久之计。

15年计划的最后一步,才是原创。这条路看来过于漫长,但是中国音乐剧必须知道什么是好的,才能走下去而不是死掉。中演公司目前三部曲模式,其实是从日韩的成功经验而来,“这是一套被验证过的成功方式。”

成功地将《妈妈咪呀!》改造成韩文版的韩国CJ娱乐株式会社也介入了《妈妈咪呀!》的中国之路。他们曾因此在韩国本土赚了很多钱,对这个剧特别有信心;而对中演公司来说,CJ培养韩国市场与观众的经验十分宝贵。

把小节目变成大产业的难题

《妈妈咪呀!》的记录是,每晚有超过18000观众、7年16亿票房、在全球140座城市巡演,简直是票房的蜜糖。它在中国的成功,也并非没有先例可循。

2004年中演公司成功引进原版音乐剧《猫》,给了中国音乐剧市场很大信心;而焦刚也告诉《新周刊》,去年9月音乐剧《狮子王》演出,他就专程坐火车去上海,排队买票入场。在长长的购票队伍里,有很多普通的工薪族。

尽管如此,音乐剧在中国仍需要更多的时间。比如说,国外音乐剧的售票模式是在半年前就展开预售,而中国人从不轻易掏钱,“他们总要看看别人看了有什么反应。”焦刚说。

比方说,中国的演出票价相对于普通本地观众的承受能力显得偏高,因为全球巡演的剧目都会在合同里注明票价标准,还有成本考虑,不会过多预计中国的具体情况。

再比方说,在国外,一场演出80%的票是最贵的,而在中国,则是平价票占到这个比例。王琛觉得这件事很难迅速接轨,而且,虽然演出公司希望卖出更多更贵的票,但中国目前根本没有剧院能够提供更个性化、更合理的座位设置。

“就只有那么几个剧院,不可能为了一个短时间的剧就改动座位。”中演公司曾经想对属下的天桥剧场进行改造,但是他们最终因为体制原因放弃了。“剧院也许年底就不归我们了,这是由文化部统一调控的。”

同时,如果要做到像百老汇一样好,还必须有明确的市场定位。“我们得清楚观众目标群,到底是当地人还是旅游者。”这一点在中国,还没有明确面目。

更重要的事篇4

人难脱自私之嫌,故而努力做的往往是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把自己的切身利益视作安身立命的根本。但你是否追问过自己,你认定的重要之义是否真正源自你的内心,而非外界为你做下的决定?在物欲至上的今天,“重要”的意义是否需要重新被审视?

在这个讲究标准的社会里,人们总是一厢情愿地以为,“价值”是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标准来衡量的,比如:车子,房子,票子……现实物质很重要;理想、风骨、灵魂……好像没那么重要;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和自己似乎没什么关系,自然也没什么重要的。但梁文道却说,在他看来,生活中那些更重要的事就是相信理想,顺从内心的呼唤,即使做一些看似无用的事,花一些看似无用的时间也无妨,这一切都是为了在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来自这些更重要的事。更重要的事,或许不重要于一时,但绝非不重要于永恒;或许不重要于个人,但也绝不意味着不重要于群体。

更重要的事,不是活着就算了,不是周遭世界的蝇营狗苟,不是因盲目追逐而日渐干涩的生活本身,而是要从厚厚的历史尘埃中挺起胸,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抬起头,向内心深处的自己俯下身去,活得热烈而真实,相信理想并兑现理想。更重要的事,就是不能臣服于现实的一隅,而应相信自己,以天下为己任,在枕戈达旦中锐意进取。

回望百年前的中国,先贤们筚路蓝缕,他们自常人心中“重要”的俗念中超脱出来,相信还有更重要的事,他们建兵工厂以御外辱,建学校以期未来,引入德先生赛先生为古老的民族带来复兴之光。如今,时间的指针已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我们是否还能重拾那些更重要的事?

现实困境在所难免,但总该有人能肩负使命,努力于此,所以我们不能犬儒,不能抱怨一切是不能改变的,我们要寻找最热诚的信念,相信理想,燃灯前行,即使只是莹莹之光,也不中途而返。

诚然,更重要的事需要我们守望,但眼下我们认定的重要之事也需完成,唯有做好重要的事,才有能力有机会去思考去实践更重要的那些事,这样我们才不至于堕入凌空虚蹈的险境。

我们别无所资,唯有对精神、理想这些“更重要”事情满怀执著。在追寻的过程中,或许艰辛伴随着苦难,但蓬勃向上的心灵永远不会被生活之灰尘封。

【点评】

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题考查学生的重点并非在认识论上,实乃一个价值观的问题。近年来,年轻一代对金融房产、公务员等职位群体性的追捧,已经多少折射出有一定偏颇的社会价值取向,大家在万人竞上“独木桥”的热闹中,往往将“更重要的事”抛诸脑后。而本文作者却能以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自己的文化理想,追问人生价值、生活意义、精神传承,显得独具器识与情怀。看到“90后”学生群体中仍然有能传承儒家精义与五四精神的佼佼者,这不能不说是令人欣慰的事。至于倒数第二段的辩证分析(“但眼下我们认定的重要之事也需完成……”),则颇显思虑之周全、严密。

更重要的事篇5

1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改革进程较慢。近年来,我国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虽然持续不断进行改革,但是进程缓慢。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有很多体系,是影响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正是因为这样,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度。

其次,体制不健全。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导致我国事业单位实行人员分流的改革机制不能很好的实现,因此,阻碍了改革发展的步伐。除此之外,事业单位的人员派遣等问题也需要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加以实现[1]。

最后,单位考核制度不完善。更好的对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改革,必须要对工作人员定期考核。考核可以给单位和员工自身带来很多益处,不仅可以使单位领导明确员工对工作的认识度,而且可以使员工提高自身工作素质,还可以使员工更好的熟悉工作内容,为客户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工作。

2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在人员素质方面的建设

2.1 具有较强的政治思想素质

首先,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并坚持国家的有关政策和原则。这是事业单位对员工最基本的要求,员工需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从而更好的为公民提供服务。

其次,在政治上具有坚定性和鉴别能力。社会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可能与国家体制有冲突的因素,而外在的因素随时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因此,事业单位的职工需要有较强的政治思想素质、坚定不移的执念、区分善恶的能力。

2.2 思想素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事业单位人员的思想观念需要与时俱进,不仅需要更新陈旧的思想观念,而且需要不断注入新的思想观念,做到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相适应[2]。

第一,要有竞争意识。竞争意识在现实生活中是为很多单位提倡的一种意识,事业单位职工有了竞争意识,既可以提高单位的绩效,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的质量。

第二,注重效率意识的同时,也要注重效益意识。很多事业单位的人员都会急于追求效率,而忽略了效益的重要性,效率与效益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必定会给事业单位带来损失。事业单位应坚持高效率与正效益相结合,兼顾效益意识与效率意识二者的统一。

第三,提高创新意识。创新是推动事业单位发展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在事业单位从事工作的人员应该积极开拓创新,做到与时俱进,打破陈规的局限性,为事业单位发展创造动力[3]。随着社会的变化,墨守陈规导致的结果多数是解决不了现实问题的,因此这对处理事务是不利的,公民的服务需求是多样化的,而事业单位就是要更好的为需要的公民提供服务。

第四,加强员工对法制的认识。为公民进行服务时,需要依法秉公办事,这就要求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处理事务之际,需要将法律放在第一位并给予公民充分的尊重。依法办事可以促使员工的办事水准更加符合规定,既可以为公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也可以更好的促进自身法律意识的觉醒。

3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在服务理念方面的建设

3.1 以顾客为导向

事业单位作为一种具有服务性质的单位,要遵循顾客为主的原则,为有需要的顾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事业单位的员工一定要以顾客的需要为基本目标,以顾客的满意为目的,更好的开展服务工作。

3.2 兼顾公平与高效

事业单位的重点工作内容是提供服务,虽然职工的权力和职责是有限的,但是在提供服务时需要注重公平和效率的统筹兼顾。在公平与效率两者中,不能顾此失彼。首先,服务型的事业单位虽然服务的权力和职责有限,但是在开展服务过程中,需要注重对每个服务对象的公平。其次,效率是评价一个事业单位服务好坏的准则,客户的满意度就是检验单位人员办事效率的标准。

3.3 依法进行服务工作

依法服务,不但保证工作人员按原则办事,而且保证服务对象权利的实现,同时还保证事业单位的以人为本的服务性,因此可以提高事业单位在公众心中的威望[4]。事业单位的员工不仅要树立良好的依法服务意识,而且也要树立责任意识。在法律的要求下,为自己的服务行为负责,也要对服务对象负责,依法进行服务工作。

4 建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点

4.1 工作以顾客为重点

顾客至上的原则在任何一个服务单位都是最为重要的一条准则。服务型的事业单位要为公民提供更加快捷的服务,在保证办事高效的同时,也要使身为服务对象的公民满意。

4.2 选人、用人以价值观为核心

事业单位需要完善用人制度,以新人的价值观为新人入选的参考点。如果新人在入职之前,能有一个良好的服务认识,那么在入职以后,可以更好的投入到服务行业中;反之,职工的服务意识可能会相对较差。

4.3 评估以顾客满意度为标准

评价服务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服务顾客;其次,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优良的产品;再次,满足客户多种多样的需求;最后,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事业单位需要建立一个服务质量优、客户满意度高的评价体系,而评价体系是检验员工服务优劣的标准。在工作人员为客户提供服务结束后,需要客户及时对员工做出是否满意的回馈,这样既可以监督员工的服务质量,同时又可以促进员工自主提高服务意识[5]。

4.4 注重对员工道德责任的培训

服务型事业单位需要道德作为衡量员工素质的标准。员工入职之前和入职之后都要进行相应的培训,而培训时除了注重对员工工作内容方面的培训之外,还要注重对员工的道德素质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强调道德责任,积极开展关于道德教育的活动,在无形中促进员工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操守,提高服务意识,更好的为客户提供服务。

4.5 完善员工的薪酬制度

事业单位的薪酬制度需要更好的完善,积极建立奖惩制度,对表现较好的员工给予奖金,反之,则给予一定金额的罚款。在员工基本工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基础上建立薪资制度。与此同时,在单位内部,要建立公平的薪资制度,薪资以绩效为依据,既要考虑员工的工作性质,又要考虑员工的工作任务。

5 结语

更重要的事篇6

刑事诉讼客体是指诉讼主体实施刑事诉讼行为、参与刑事诉讼活动所指向的对象。①我国刑事诉讼客体理论研究虽然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但对其内容及特征的认识仍存在分歧。大多数学者认为:刑事诉讼客体包括案件事实与刑事责任,而刑事诉讼客体的基本特征是单一性与同一性。笔者同意上述观点,并且认为刑事诉讼客体的单一性与同一性是论证效力和既判力的重要理论基础与逻辑前提,为效力和既判力效力划定了范围,形成了效力与既判力效力对诉之变更的限制。

刑事诉讼的效力是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包括不告不理与诉审同一,二者是现代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原则。不告不理是指审判范围应当受制于的效力范围(包括对人与对事的效力),诉审同一是指裁判的范围与所指控的范围必须是相同的,对效力范围的认知与研究应以刑事诉讼客体的单一性与同一性为基础。就单一性而言,凡能够在刑法上产生任何具体刑罚权的事实,便可构成一个不可再分的事实单元,即单一事实。由于犯罪行为实施的方式、环境等具体情况的差异,单一事实可能是单纯的一个犯罪行为,也可能是数个法律性质相同的行为,还可能是数个法律性质相异的行为。②

以案件事实为基础,以具体刑事责任为请求内容,二者的不可分割造成单一事实单元同样不可分割,因此具有单一性。也就是说,如果提起的诉讼实际上仅指出构成一个刑罚权的部分事实行为,那么法院应当把构成该刑罚权的全部事实行为作为诉讼客体,即凡对单一事实的一部分提讼,法院便可对单一事实的全部行使审判权。与单一性类似,案件的同一性也可以使刑事具有同一性。关于刑事诉讼客体同一性的学说主要有两种,一是自然事实同一性说,认为只要审判中的事实与事实属于同一个自然、社会事实,那么无论最后定为何罪,都不算超出的效力范围;二是法律性事实同一性说,认为只有审判中最终认定的罪名所构成的事实行为与的事实行为相同或相似的时候,才可认定行为违反了刑事实体规范,并根据刑法的具体规定予以定罪处罚。①比较上述两种学说,笔者更赞同自然事实同一性说的观点,该学说所设定的模式更科学、更实际,并且符合我国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原则。

从古罗马法的“一案不二讼”、“诉权消耗”、“既决判决”,到现代刑事诉讼理论的“一事不再理”,再到英美法系的“禁止双重危险”,都是针对具有相同价值理念与涵义的已判决案件及事项的效力规则,即既判力的效力规则。刑事诉讼法理论对既判力效力的性质作如下阐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对法院、检察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均具有不可随意变更的确定力和约束力。从消极方面讲,禁止当事人、检察院和法院就既判事项再行以及重复审理,也称禁止重复追诉原则。然而,既判力的效力并非是无条件、无范围的,其同样受到诉讼客体单一性与同一性的限制。例如,就法院审判范围而言,即便法院仅就犯罪事实的一部分进行审理,对未经审理的部分,发生法律效力的法院裁判同样有效,审判的效力及于全部犯罪事实。另外,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同样也要受到一事不再理原则的限制。②在传统刑事诉讼理论中,诉之变更制度包括法院变更罪名与公诉变更,公诉变更即在检察机关后法院审理过程中改变、追加或撤回。诉之变更制度是实现实体正义的必要手段,并不为诉审同一原则所排斥。但规定诉之变更制度的国家与地区都无一例外地对法院变更和公诉变更设定了限制,大多表现为诉之变更行为仅在一定范围内被允许,具体地讲,无论是法院变更罪名还是公诉变更都受到效力单一性与同一性的限制。例如,公诉事实说认为在不妨害公诉事实同一性的限度内,允许法官径行变更检察官所引用的法律条文,无需检察官请求变更。另外,除法院变更罪名与公诉变更外,重复追诉同样应被视为一种诉之变更行为,是对既判之诉的变更,但同样受到既判力单一性与同一性的限制。由此,诉之变更制度相对传统理论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包括未决之诉的法院变更罪名、公诉变更以及既决之诉的重复追诉。

二、关于法院变更罪名

未决之诉的变更包括法院变更罪名与公诉变更,而公诉变更与法院变更又息息相关,因此,这里我们主要通过论述法院变更罪名来说明整个未决之诉的变更问题。如上所述,法院变更罪名是实现实体正义的必要手段,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运用,允许法院变更罪名的国家和地区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普遍适用性与诉讼公正性的价值取向,因此,均有以强调不损害被告人辩护权和防御权的行使为法院变更罪名底线的法律规定,并且规定法院对罪名的变更不能违背刑事诉讼不告不理、诉审分离等法律原则。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中,大陆法系国家与英美法系国家的法院变更理论及实际运行模式(包括实体规制和程序规制)也不尽相同。大陆法系国家在公诉事实同一性理论基础上构建了法院变更模式,对法院变更指控罪名设定了较为严格的程序限制,以此保障与维护被告人的辩护权利。我国是成文法国家,因此大陆法系国家所适用的法院变更罪名制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公诉事实同一性理论及其语境下法院的变更权

在大陆法系刑事诉讼法理论中,公诉事实是指被提起公诉的事实,是不告不理与控审分离原则下的概念。日本刑事诉讼法学家松尾浩野先生说:“书中所记载的案件事实,其特别重要的内容就是‘公诉事实’。从检察官的眼中看,他是提起公诉的对象,从法官的眼中看,他则是审理裁判对象的犯罪事实,而从被告人眼中看,他顺理成章地成为予以防御的对象。”③所谓公诉事实同一性是指审判的事实应该与的事实保持一致。公诉事实同一性理论在学界主要有两种学说,分别是自然事实同一说与基本事实同一说。自然事实同一说强调历史进程中的具体事件所包含的数个事实行为不能分割,认为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具体事件如果符合诉讼法规定的单一犯罪事实,则其所包含的数个事实行为将会在同一诉讼程序中受到审理,而不管实体法的评价是单纯同一犯罪还是准同一犯罪,也就是说不区分实体法中的实质竞合关系和想象竞合关系。基本事实同一说则强调构成犯罪事实的各部分与社会一般认知程度应具有同一性与共性。德国诉讼法采用的是自然事实同一说理论的观点。在公诉事实同一性理论的语境下,公诉的效力对法官的约束主要限于同一的犯罪事实与同一的被告人不应及于法律的评价。对公诉事实进行审理并对其作出法律评价应该是法官的职权范围,而变更罪名这种司法行为正是对公诉事实进行法律评价的法官的职权。但事物具有两面性,法院变更罪名的行为同样也要受到公诉事实同一性的限制与制约,公诉事实同一性是划定审判对象的前提,只有在维系公诉事实同一性的基础上,法院才有权作出变更罪名的相应行为,如德国的诉之变更制度是最典型的基于公诉事实同一性理论运行的变更模式。德国采信自然事实同一说理论,赋予法院对指控事实的法律评价作出变更的权利,尽管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受到公诉部门所提出的公诉文件内容及犯罪行为的限制,但是法院按照法律规定独立自主地进行司法审判活动,司法审判活动不受公诉部门公诉文件所引用的法律条文的干扰与限制,法院有权力与义务在对犯罪行为审理的过程中辨析相应的犯罪事实与法律条文。例如,在犯罪嫌疑人主观上不成立故意的情况下,法院应当辨析其是否具有过失或存在其他情况的可能。①除对罪名的变更外,德国诉讼法还允许法官对检察官所的事实或开启审判程序的裁定所载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变更。当然,德国诉讼法也为法官的变更行为设定了相应的限制,主要表现为变更告知程序与必要情况下延期审理两项制度。变更告知程序是指法院必须对被告人履行告知义务,而必要情况下延期审理制度是指被告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享有申请延期审理的权利。德国诉讼法正是利用增加被告人的权利达到平衡法院宽泛变更权的目的,这也是公诉事实同一性理论对法院变更制度进行限制的间接表现。

(二)我国法院变更制度的完善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为《刑诉法》)与《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为《刑诉解释》)完全肯定了法院具有对检察院以及当事人所引用的法律评价进行变更的权力。例如,《刑诉法》第162条第1款第1项明确规定:“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刑诉解释》第176条第1款第2项进一步规定:“指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指控的罪名与人民法院审理认定的罪名不一致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另外,相关法条还明确规定法院具有对控审事实进行变更的权力,例如,《刑诉解释》第178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中发现新的事实,可能影响定罪的,应当建议人民检察院补充或者变更;人民检察院不同意的,人民法院应当就指控的犯罪事实,依照本解释第一百七十六条的有关规定依法作出裁判。”从以上法律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变更制度具有法官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特点,注重法院变更罪名的职权并强调实体真实的作用,这样的法律规定模式对于实现司法独立和诉讼上的实体正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变更制度上却存在一定的缺陷,包括变更制度的范围不明晰、被告人的辩护权与防御权缺失等。笔者认为,我国应基于公诉事实同一性原则,采用自然事实同一性理论,结合诉审同一、控审分离制度,从实体法与程序法同时入手,完善我国的现行法院变更制度。具体地讲,第一,应对我国现行法律赋予法院的法律评价变更与指控事实变更设定实体性的限制,法院变更所引用的法律评价应当严格以所指控的案件事实的范围为限,这符合诉审同一原则的基本要求。确定案件事实的范围要以自然事实的同一为基础,在与公诉事实同一的范围内,遵循案件事实单一性原则,将案件事实的部分及单一事实的全部均包含在内,法院对单一案件事实的全部行使审判权与变更权。第二,应当设立法律评价变更告知程序,给予被告人以充分的辩护机会,并允许被告人以合理的理由申请延期审理,以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利。

三、关于禁止重复追诉

诉讼客体的单一性与同一性为既判力裁判的效力明确了范围,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的“一事不再理”原则,还是英美法系国家的“禁止双重危险”原则,都蕴涵着禁止重复追诉的刑事诉讼法理念。联合国《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第7款对禁止重复追诉作出了明确规定:“任何人依一国法律及刑事程序经终局判决裁定有罪或无罪开释者,不得就同一罪名再对其予以审判或科刑。”②由于刑事诉讼客体单一性与同一性的限制,禁止重复追诉原则的适用在同一案件事实的界定上应坚持人的同一性与事的同一性相结合。首先,人的同一性方面应禁止就同一既判事实重复追诉被告人以及禁止重复追诉已生效判决的被告人,而未被生效判决所涉及的当事人或诉讼参与人不受禁止重复追诉原则的限制,如顶罪案件中未被既决判决效力所及的真正犯罪嫌疑人。③其次,事的同一性方面要求公诉事实和法院已经判决的事实应当同一,而非罪名的同一,事的同一性不能及于被告人的其他犯罪事实。我国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一直遵循一事不再理和禁止重复追诉原则,但仍存在一些缺陷。

第一,检察院撤诉后再行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国现行《刑诉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对检察院的撤诉权作了规定并且允许撤诉后再行,但并未对再行进行必要的限制,包括范围上的限制和时间上的限制。虽然检察院撤诉后再行在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对既判案件的“重复追诉”,然而若再行的对象为同一的事实或同一的被告人,那么也就同样存在着“重复”的问题,因此,为限制检察院对撤诉权与再行权的滥用,提高诉讼公正性与诉讼效率性,根据禁止重复追诉的原理,在诉讼中有必要对其设定合理的限制,例如在时间或范围上均可加以限制。①

第二,二审审查范围的合理限制问题。重复追诉在我国刑事诉讼二审中的问题首先体现在全面审制度上。《刑诉法》第186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就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的限制。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诉的,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一并处理。”全面审查制度建立在司法能动主义与真实发现主义的基础上,具有历史合理性以及制度价值性,但与现代的“诉讼经济原则”、“不告不理原则”存在着明显的冲突。笔者认为,随着我国刑事司法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为了调和全面审查原则与诉讼经济原则、不告不理原则的冲突,有必要简化二审制度的内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审理。基于刑事诉讼客体的单一性和同一性对二审制度进行完善,对事实问题的上诉或抗诉的审查范围设定合理的限制,即以上诉或抗诉请求所涉及的单一和同一的客体范围为限。

更重要的事篇7

【关键词】 会计稳健性; 事务所变更; 独立董事制度

一、引言

自从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便有了现代公司的雏形,这也是问题的根本源头,根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委托人与受托人天然便是两个利益团体。人必然会进行机会主义行为,利用信息不对称对利益相关者造成损害,而会计稳健性可以抑制这一行为,因而对利益相关者来说,稳健性是有益的。

事务所出于与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或者客户过于重要,都容易造成“客大欺店”的情况。为了维持这份契约合同,事务所有动机不去披露客户的重要错误或者疏漏,甚至帮助客户进行违规操作。这类契约可能会损害其独立性,从而降低审计质量,无法有效提高企业的会计稳健性,最终损害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独立董事制度是企业内控系统的重要一环,其主要作用是防止控制股东及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损害公司整体利益,所以监督应该是独立董事最重要的职能,那么独立董事能否通过提高会计稳健性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赵德武等(2008)指出独立董事的规模、能力、意愿、环境均能够提升会计稳健性,以达到监督的目的。这一结论与国外的研究结论相符。

独立董事制度是内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降低问题;外部审计制度与内控应该相辅相成,维护相关利益者权利,事务所应客观公正地出具审计意见报告。当外部审计制度无法有效提升会计稳健性时,独立董事制度是否对外部审计的结果产生影响,又是如何影响?本文将探讨独立董事制度对事务所变更后的会计稳健性降低产生的抑制作用。

二、理论分析与文献回顾

(一)会计稳健性的衡量

Basu(1997)提出会计稳健性是企业高管出于会计谨慎性考虑,对“好消息”的确认更加严格。稳健性使得会计人员对“坏消息”的反应比“好消息”更大,反映到公司对“坏消息”的会计处理应该更加及时。Watts(2003)认为盈余稳健性要求会计对收益和损失的确认具有非对称性。这种非对称性体现在对收益和损失确认的具体要求不同。并且由于损失是外在费用,而收益更多的是内在信息,更加容易进行违规操作,这也要求对收益的确认更加严谨。

(二)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

审计实际上是为了降低信息不对称,降低费用,旨在监督企业管理层,防止管理层由于自利行为而损害利益相关者权利。陈武朝(2004)指出,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主要是由于审计师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要求企业采取稳健的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宋衍蘅等(2005)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后将会影响审计质量,其原因是事务所变更后的审计费用的影响。朱松(2010)指出对于事务所来讲,一种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就是强制审计客户保持一定的稳健性,更加及时地确认坏消息,而审计任期与是否“四大”均对会计稳健性产生显著影响。

(三)独立董事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

Beekes et al.(2004)首次研究了盈余及时性、盈余稳健性与董事会构成的关系,他们通过研究发现,执行董事与会计稳健程度负相关,而外部董事的比例与会计稳健程度显著正相关;陈胜蓝、魏明海(2007)研究了董事会的独立性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他们认为董事会越独立,越能够提高会计稳健性,从而保护了股东的利益,尤其是小股东的利益。

内控和外控的讨论更多的集中在各自领域,而很少有交叉的研究。尽管独立董事存在某些“失语”或者不称职的情况,但整体上本文依旧认为独立董事制度能发挥作用,独立董事制度能够有效监督管理层,要求其披露更加稳健的财务报告,积极配合事务所的审计。

三、研究假设

由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聘请是企业内部自行聘请,因而企业高管出于自身利益将会进行机会主义行为,会计师事务所若不应允,企业高管可以决定更换事务所。更换当年事务所由于存在大客户重要性、长期契约的诉求以及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会降低当年的审计质量,默许管理层进行一些随意性判断以及不够谨慎的会计政策,从而降低会计稳健性。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企业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当年,财务报告稳健程度下降。

独立董事制度能够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降低成本。监督是独立董事的重要职能,在行使监督权的过程中,必然会要求更加稳健的财务报告制度与会计政策。《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意见》)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应有1/2以上的比例。出于财务的监督作用,还规定上市公司所聘任的独立董事中至少应包括一名会计专业人士。独立董事制度是公司治理的重要一环,也是缓解问题的重要手段。独立董事制度加强了企业的内控,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要求也更加高,并且能够使企业有效配合审计工作,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随着独立董事占董事会人数比例的提升,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稳健程度上升。

H3:随着独立董事比例的提高,风险控制相对更好,能够有效配合审计工作,事务所变更后财务报告稳健程度下降得更多。

四、实证研究

(一)模型构建及变量定义

Basu(1997)提出了盈余非对称及时性模型来度量会计稳健性,本文借鉴其基本模型:

EPSt/Pt-1=β0+β1rett+β2DRt+β3rett*DRt+εt (1)

其中EPSt为每股盈余,Pt-1为期初股价;rett为公司t年1—12月的累计股票收益率。ret的正负号代表了“好消息”与“坏消息”;DRt为虚拟变量;当rett

EPSt/Pt-1=β0+β1rett+β2DRt+β3rett*DRt+β4chan-

get+β5changet*rett+β6changet*DRt+β7changet*rett*

DRt+∑βX+εt (2)

EPSt/Pt-1=β0+β1rett+β2DRt+β3rett*DRt+β4directt

+β5directt*rett+β6directt*DRt+β7directt*rett*DRt

+∑βX+εt (3)

EPSt/Pt-1=β0+β1rett+β2DRt+β3rett*DRt+β4chang-

et+β5changet*rett+β6changet*DRt+β7changet*rett*DRt+β8directt+β9directt*changet+β10directt*rett*DRt

+β11directt*changet*rett*DRt+∑βX+εt (4)

其中changet是虚拟变量,如果当年更换了事务所取值为1,否则为0;directt为独立董事比例;X为控制变量。

本文认为事务所变更当年,由于事务所自身利益的诉求以及信息不对称,将降低其独立性,因此推测模型(2)中β70;企业的独立董事制度越完备,越能够起到监督作用,使企业选择更加稳健的会计政策,当事务所变更时,也可以有效抑制会计稳健程度的降低,因而本文认为β11>0。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根据赵德武(2008)的研究,独立董事的规模、能力、意愿、环境均能够提高公司会计政策的稳健性。本文选取独立董事的规模作为独立董事监督权限的衡量指标,这是由于独立董事规模最能够反映一个公司重视独立董事的程度以及内控的完善性。能力、意愿指标需要综合考虑才能反映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而环境指标是外在指标,本文独立董事权利及作用应该是体现在企业赋予的权力以及主观能动性的结合。所以本文选择独立董事比例作为独立董事监督权的变量。

本文选取了2001—2011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同时剔除以下样本:

(1)当年为ST、PT的公司;

(2)当年上市的公司;

(3)无法获得独立董事比例的公司;

(4)无法获得会计师事务所的公司;

(5)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

最终获得样本10 875个。相关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

(三)描述性统计

从表2可见,有31%以上的公司在当年更换了事务所,这意味着可能高管进行了机会主义行为,从而与事务所发生了较多矛盾,于是更换了事务所,其目的是为了降低会计稳健性,使得管理层为自己牟利。同时样本公司的市场表现、公司规模、负债水平均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些都对会计稳健程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假设检验

表3为模型(2)和模型(3)固定效应回归结果,从结果中得到change*DR*ret的符号为负,说明了当企业高管选择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时,当年会降低企业的会计稳健性,这有助于高管进行机会主义行为。而direct*DR*ret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已经发挥了监督作用,能够有效提升会计稳健性。从而证明了假设1和假设2。

表4是模型(4)的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回归结果,这次回归中change*DR*ret的系数为-0.0451,其绝对值大于模型(1)中其系数的绝对值。说明当加入独立董事制度的影响后,低的独立董事制度的企业的会计稳健性降低得更多。同时,direct*change*DR*ret的系数在置信度0.1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独立董事制度对事务所变更所带来的会计稳健程度下降是有抑制作用的,这证明了假设3。

综上,表3、表4的回归结果很好地支持了本文的3个假设:(1)企业在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当年,会计稳健程度下降;(2)独立董事制度起到了有效监督作用,独立董事比例越高,会计稳健性越强;(3)随着独立董事比例的提高,更能够控制企业风险,能够有效抑制事务所变更带来的会计稳健程度降低。

五、结论

本文在现有的文献基础上,基于会计稳健性的角度,重点考察了独立董事制度与事务所变更的关系。事务所变更将会降低会计稳健性,而独立董事的监督权利越大,在风险上的控制就越好,使变更事务所造成的会计稳健程度下降问题能够得到缓解,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会计师事务所变更造成的影响还是由于问题,人与委托人的目标并不一致,独立董事制度与审计都是为了起到监督与降低成本的作用。从本文的结论看,减少事务所变更的频率及提高独立董事制度是有益的,但这可能引发其他更多的问题。

本文的研究目前局限于事务所的变更,而对于注册会计师本身没有涉及,同时独立董事制度更多的内在涵义并没有考量,因此本文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也是需要深入探讨的。

【参考文献】

[1] 赵德武,曾力,谭莉川.独立董事监督力与盈余稳健性——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8(9).

[2] Basu S.The conservatism principle and the asymmetric timeliness of earnings[J].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1997(24):3-37.

[3] Watts R L.Conservatism in Accounting Part I:Explanations and Implications[J].Accounting Horizon,2003(3):207-221.

[4] 陈武朝.中国上市公司更换审计师行为研究[D].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5] 宋衍蘅,殷德全.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来自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的证据[J].审计研究,2005(2).

[6] 朱松,夏冬林,陈长春.审计任期与会计稳健性[J].审计研究,2010(3).

[7] Beekes,W.,P.F.Pope and S.Young..The link between earnings timeliness,earnings .conservatism and board composition: evidence from the UK[J].Corporate Governance,2004(12):47-51.

更重要的事篇8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内部控制;现状;解决对策

从近几年来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下经济的不断发展来看,我国的整体经济体制还没有彻底转型,在市场经济体系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使国民经济的发展不能够持续稳定的保持增长点,这一方面与国家的相关政策有关,另一方面则与服务于民生的事业单位相应制度有关,而事业单位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财务工作,各个机关事业单位也一直以风险内控作为财务工作的重点。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发展迅猛,在实际工作中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为防范金融风险和金融犯罪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与此同时,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下应更加建立完善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文章则对此进行重点阐述。

1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不足

1.1 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存在缺陷

在目前我国的众多事业单位中,很多在职员工和领导对于内部控制都存在心理上的误区,认为内控只要不做会计制度上违规的事情就没事,而在中高层领导上更是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上概念模糊的问题,对很多事情的处理上根本没有按照新会计准则进行,在某些重要岗位上还是非专业性的人员,因此,在很多事情的处理和决策上存在不足和不专业的地方,一旦进行审计,则会暴露出很多重要的责任问题,严重暴露出内部控制上的不足。

在我国的很多企业中都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而作为事业单位则对内部控制制度视若无睹,使得新会计制度实行后不能起到管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作用,一方面是由于事业单位的这种单位性质导致的,另一方面则主要是领导层对这方面的认识层面太浅,不能从主观层面去意识到内部控制对本单位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很多事业单位中,有一部分员工为了升职或提薪一味地讨好上级,对于上级违反会计准则的事情和处理上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政策,这样一来,会计准则和内部控制就是一纸空文。

1.3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敬业程度不足,职业技能不过关

我国事业单位中的财务人员对于新下发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有些还比较陌生,甚至不去了解就进行新年度的财务工作,而有些财务人员甚至不是财务专业出身,对于财务工作一知半解,其胜任工作的能力就让人深思,更不用说谈到内部控制了。这些财务人员大多数是通过走后门或关系才能够到事业单位重要的财务岗位工作的,这些财务人员大多数是半路出家,缺少财务专业技能,对于内部审计制度和新会计准则的学习更是难上加难,只有一味地讨好领导,对领导唯命是从,又不愿意得罪同事,在工作上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蒙混过关,这就说明作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已经没有最根本的职业操守,对于内部控制的执行更是无稽之谈了。

2 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解决对策

2.1 提高事业单位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

一个企业的命运很多时候多是依赖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执行,但是一个制度是否能真正的启动作用最终得看企业的管理层,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对于制度视而不见,那么对于下属机构来说则是力不从心,更是对于一个企业的文化,氛围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创伤,而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加强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更是我们目前很多事业型单位迫在眉睫的任务,更是杜绝贪污,腐败的有力的工作。我们要定期的对于一个单位的领导层,进行职业素养的培训,加强他们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积极性和认识它的重要性,强化企业和单位的生命线,才能给一个单位真正的生命力,管理层更是核心。

2.2 不断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营造健康的单位文化和氛围

一个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在内部控制制度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强化我们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具体可从几点入手:一是在岗所有会计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杜绝特殊化,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对于会计工作能够完全胜任,独立性要较强。二是要随着现在的经济状况不断变化,同时也出现很多特殊的经济业务,对于我们会计工作者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因此单位要加强我们会计工作者的后续继续专业的技能培训工作。三是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让每一个会计工作者轮流到不同岗位,这样不仅可以加强我们会计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同时对于一个企业的监管,和杜绝违法违规行为会起到很多重要性的作用,杜绝每一个细节的错误,提升每一个人员的职业能力。

2.3 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按照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执行

严格按照有关的人员控制制度采取轮换,对于资金保管人员的工作要定期检查,防止腐败和违法行为;对于思想道德好的人员,敬业的人员要采取嘉奖政策;严格执行组织控制制度的有关规定;如岗位责任制和轮换制等。同时加强企业财务预算制度,内部独立审计制度,实物控制制度,采购制度,对于有关联的单位定期考核制度,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等,要让那张纸真正的落到实处,建立一个健康的企业。

2.4 发挥财政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在工作中由于不注重细节,在很多小问题的处理上不够注意,导致很多相关规定不能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制度去执行,随意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导致在单位内部审计或者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暴露出来,很多不经意的小细节在审查出来时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导致财务部门和很多官员被牵连。大多数原因是由于财务人员在工作时的不细致,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对工作的疏忽,造成财务工作上的失误,因此,在财务工作中应加强内部和外部审计工作的严格程度,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发挥审计部门严格监督的作用。

3 结 论

上一篇:关于元旦的板报范文 下一篇:诠释爱情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