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菜市场作文范文

时间:2023-12-04 07:40:55

热闹的菜市场作文

热闹的菜市场作文篇1

到了菜市场,就闻到了一阵诱人的香味,原来是旁边卖馄饨的小摊子已是热气腾腾的了。

走进菜市场,到处都是农副产品,有莴笋、韭菜、芹菜……这些农副产品上还带着晶莹的露珠,好似戴着水晶项链。

盆里的鱼虾正用力挣扎,溅出不少水花。螃蟹正悠然自得地爬着,好似不知道自己不久就要被人吃掉!旁边是卖水果的小摊子,苹果红得象太阳,梨黄得象月亮,香蕉兄弟们齐口同声地向我问好。真让我想起一句话“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不时有汽车、自行车、摩托车、行人路过。汽车的“滴滴声”,自行车的“丁零声”、摩托车的“突突声”交织成快乐的交响乐!

早晨的菜市场真热闹啊!

石梅小学

四(2)班

热闹的菜市场作文篇2

【关键词】市场,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巴塞罗那这座城市除了拥有很多世界著名建筑,此外还以各类市场闻名。例如博盖利亚市场 Mercat de la Boqueria ,位于老城区的兰布拉大道上,是欧洲最大、最有名的室内菜市场,这里也被誉为巴塞罗那人的“菜篮子”。这里除了是最受巴塞罗那市民欢迎的地道食材采购地,每天还吸引着无数的游客慕名而至。在这里,各类商品已经不仅仅是食物,同时也成为了艺术品,以味道、色彩、光线给予人们美好的味觉和视觉享受。

巴塞罗那的众多市场中有两个市场的建筑设计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1.圣卡特林那市场

圣卡特林那市场是位于巴塞罗那老城区的一个菜市场,巴塞罗那城市里分布着六十多个供应新鲜食物的市场,圣卡特林那市场是其中最大的市场之一。圣卡特林那市场是在原有的修道院场地上建成,它那色彩斑斓的如波浪一样起伏的屋顶,成为这片区域的焦点。

这个市场是EMBT事务所的代表作,主创设计师为贝娜蒂塔.塔格里亚布和恩里克.米拉勒斯。对人们来说购买新鲜食材回家烹饪,是绝妙的享受。建筑师希望在设计中增强这种享受,营造与健康密切相关的公共空间的文化。他们保留了大量原有的古老建筑物,在其上面以钢结构搭建了如波浪般起伏的新屋顶。屋顶内部为木质构造,让人回忆起市场原来的木质结构。屋顶外部表面贴着各种颜色的六边形瓷砖,这让人们联想到加泰罗尼亚传统建筑的美丽屋顶。

主创建筑师恩里克.米拉勒斯毕业于巴塞罗那建筑学院(ETSAB),一直在巴塞罗那执业。也许是受高迪和加泰罗尼亚地区独特建筑风格的影响,他设计作品的风格热烈奔放。他从植物等的自然形态寻找灵感,并将自然形象提取抽象为建筑构件的形态。圣卡特林那市场便是由巨大弯曲的钢梁和成束的犹如树枝伸展的钢柱支撑着自由起伏的屋顶。

建筑师希望为建筑的使用者创建幸福、熟悉的世界,他们认为圣卡特林那市场是最能体现他们设计理念的项目。这是一个位于建筑师所处地区的公共项目,是包括建筑师在内的周围居民日常生活的市场。所以建筑师在设计时注入了对这个地区的深厚感情。圣卡特林那市场已经存在了一百多年,项目启动时,圣卡特林那市场及其周边社区已经非常衰落,需要进行较大的改造。建筑师一开始就意识到圣卡特林那市场会在整个市政改造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热爱巴塞罗那这个城市,因为它可以非常现代,同时又保留了它传统的健康文明的生活。他们设计时致力于不让建筑历史性消失的同时,又使城市的整个旧区焕发生机。

圣卡特林那市场内部明亮整洁,商品琳琅满目,灯光照耀下,新鲜的蔬菜、水果、鲜鱼、饮品等闪烁着诱人的色泽,来往人群熙熙攘攘,人们闲逛、挑选、聊天,市场气氛亲切而又热闹。市场外部,彩色的起伏的屋顶延伸在主入口上方,使入口非常醒目,也活跃了入口外广场的气氛,将热闹的市场氛围传递到室外。

圣卡特林那市场相比从前的灰色充满灰尘的市场,是一次巨大的改变,建筑空间品质大大提升的同时,又延续了传统市场的回忆和喧闹氛围。曲线起伏、色彩斑斓的大屋顶和周围直线型、色彩单纯的居住建筑形成对比,创造出活泼鲜明的公共空间。市场建筑本身成为了城市街道的一道景观,增加了老街区的空间吸引力。

2. Mercat Encants市场

Mercat Encants市场是巴塞罗那当地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市集,一直保持着相对自由的户外交易模式。新市场的设计也尽量去保留了原有室外交易市场开放的特性。

新Mercat Encants市场建成于2013年。市场用地呈梯形,位于主干道旁边,其高耸宽阔的金属顶棚已经成为当地一处地标,非常引人瞩目。巴塞罗那属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气温较温和。大面积的屋顶可在炎热爆晒的季节形成大片的阴凉空间,这对市场来说非常必要。

金属顶棚的下表面由面向不同方向的多棱面转折交接构成,这些表面都是镜面的,反射着下方的市场和周围的城市环境。不论白天还是夜晚,这些顶棚都犹如高高架起的在20多米空中的大银幕,不间断地对附近的人们进行着现场直播。人们无需走近市场,即使远远地在街道另一端,也可通过顶棚的折射,清楚地知道市场里的活动进行得怎么样,是冷冷清清还是人满为患。

市场为开敞空间,深远出挑的屋顶覆盖着地上三层不同标高的平台,平台之间以宽大平缓的坡道、台阶或楼梯相连。微微倾斜的宽阔坡道不仅是最主要的交通空间,同时也是市场交易的空间,同样布置着密密的摊位,人们在游逛采购中自然而然便行进到另一区域,而不用在熙熙攘攘地人群中还总要注意脚下的台阶。这也正是设计师希望达到的效果,他们不想要像购物中心那样的平常的多层建筑,而是采用了美术馆、展览馆所常用的连续空间的手法,平缓倾斜的平面使人们在市场中各层游走时标高变得模糊,人们获得如同从前在在马路上、街道上闲逛的连续、自由自在的体验,

平台越往上面积越小,站在上层平台上可以悠闲俯瞰下层平台上热闹的商业活动,在市场中各个位置抬头就可欣赏到顶棚上反射的整个市场的倒影,人们能够更加充分地体验到浓郁热烈的市场氛围。

3.启示

菜市场、农贸市场等市场是城市居住区、住宅小区商业服务类的重要设施之一,属于必备的配套公共建筑。市场以销售农副产品和各类小商品等为主,少则几百平方米,多则达几千甚至上万平方米,是居民日常生活经常到达的公共场所。作为城乡居民“菜篮子”商品供应的主要场所,它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展示着城市形象。

菜市场等市场建筑属于商业建筑的一个分类,与其他商业建筑设计相比属于常常被忽视的一类。传统的菜市场常是设于露天的街道上,并无固定摊位。现在城市中常见的是室内菜市场,平面中间是开敞摊位,边上四周设商铺。平面布局和巴塞罗那的市场大同小异,但呈现出的立面形态和室内空间效果则差距巨大。很多菜市场设计最多做到了营造清洁有序的环境,但远远谈不上是精彩有趣的设计。

圣卡特林那市场和Mercat Encants市场证明了像市场这样的日常建筑也能够做得十分丰富而富有诗意。相比美术馆、博物馆这样的公共建筑,菜市场等市场建筑深植于城市内部,是社区和居民生活的核心元素,常常隐藏着许多的当地人才知道的故事和情愫,是最真实的生活。这些建筑设计得成功,才能和人们的生活质量紧密相连,使日常生活变得愉悦优雅。市场建筑也能对城市片区富于影响力,更能促使大众加深认识和积极传承当地的文化传统。

参考文献:

[1]贝娜蒂塔.塔格里亚布. EMBT建筑事务所与欧洲 . 建筑创作 .2012(Z1)

热闹的菜市场作文篇3

在这之前我不曾到过任何书店里面看过书,偶尔几次来到书店只是为了买书,根本没有感受过静坐在书店一角看书时的乐趣。今天我终于鼓起勇气来到了书店,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在书店里面看书了。在琳琅满目的书籍中,我挑了一本《皮皮鲁总动员》坐在了地上,仔细认真的品读起来。等到把书看完,放回书架时,心中顿时油然而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喜悦。

第一次,我忘不了。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令我永生难忘。细细品味,发现难忘的的一次又何止这一件。

记得几年前的一天,爸爸妈妈抽不开身去买菜,于是就叫我去买菜。给了我20元钱,让我去买一只鸡和一些青椒,我就骑着自行车去买了。早晨菜市场格外热闹,人山人海的。我骑车大老远的就听见了这喧闹的声音,走到门口,更是觉得车水马龙。我费了好大劲才把车推进了菜市场。每个摊主都是应接不暇,他们的脸上挂满了喜悦的笑容。我被这热闹的景象所吸引,不觉已经走到卖鸡的摊位前。那店老板问我要什么,我才反应过来,急忙说:“一只鸡。”很快我又把青椒给买来了,便回家了。中午吃饭时才感觉到第一次原来这么美好

第一次,我忘不了。第一次真美好。第一次煮饭,第一次坐车,第一次看电视,第一次写作文。第一次是奇妙的,是美好的。

第一次使人回味无穷。

热闹的菜市场作文篇4

1、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火箱围着火炉看电视,还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不一而足。街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货物都齐全,琳琅满目,洋溢着亲力而为,事事参与的热闹。

2、在新春之际,在新的一年的开始,我祝愿所有人一生平安,祝愿神州繁荣昌盛;希望这个崭新的一年能够充满辉煌,希望家人身体健康,希望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取得优异的成绩,结识新的朋友……

3、正月初一是我们国家传统佳节—春节。关于过春节各地的习俗可多了,除夕的年夜饭可是最重要的。一大家人团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品尝着美酒佳肴,其乐融融。年夜饭我们北方人喜欢吃饺子,预示着来年交好运;而南方人喜欢吃汤圆,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

5、我们一家人来到了古彭广场。节日的古彭广场人山人海,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到处都漂浮着一串串彩色的气球和条幅;锣鼓声一阵紧似一阵,人们舞着长龙,扭着秧歌,真是一片欢乐的海洋,我们都沉浸在这节日的欢庆气氛之中。

6、年前那场雪已然过去,久违的太阳从大年初一开始频频眷顾芸芸苍生。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2010年的春节假期即将结束,但不曾结束的是我心底涌动的幸福。望向阳光普照的大地,我看见幸福随着每一片阳光在闪耀。转身,我开始幸福地写字,幸福地微笑。

7、盼望已久的春节终于来了,我们换上了新衣服,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吃着丰盛的年夜饭,有墨鱼炖猪肚、红烧边鱼、乡里豆腐煮土鸡、芹菜炒猪血粑、小炒菠菜等等……现在想起来我都口水直流。我们以便吃一边看着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大兵和张卫国的相声段子把我们笑得人仰马翻,在不知不觉中2012年的钟声敲响了,密密麻麻的鞭炮声响彻了神州大地,绚丽的烟花像鲜花一样在天空中绽放,把茫茫的黑夜点缀得如同白昼一般。

8、财源广进 恭贺新喜 财运亨通 合家欢乐 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万事顺意 幸福美满 美梦连连 吉祥如意

9、翻开精美的日历,我细数着春节将要来临。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更是我期盼的佳节,因为只有这几天,我才能放下沉重的学习,放松自己的心情,淘洗着一年中最欢乐的日子。()

10、我和爸爸、妈妈出门去玩,我们一出门,就看到街上非常热闹,空气里荡漾着炮竹的硝烟味,人们都穿上节日的新装,个个喜气洋洋。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新年更高兴了。我手上拿着红艳艳,黄澄澄,绿盈盈的气球,笑个不停。

11、春节的来临,意味着春天将要降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人们在度过了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寒冬后,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怪不得在春节时,人们会这么喜悦地来迎接这个节日。

12、春节,一步又一步地向我们走近了,家家户户都忙里忙外,一会儿扫地一会儿掸尘一会抹窗户,还有的已经开始张罗饭菜了!大家都忙得热火朝天,不一会儿,就大汗淋漓了。婆婆家所在的马集镇上的人都忙着上街去赶集,好抢购过新年的水果、蔬菜、糖果、饮料了……可不,这镇上冷冷清清的,所有的人都跑到菜场、超市购年货去了。

13、沉甸甸的馒头,热气腾腾的年糕,喜滋滋的心情,在雪花飘零的冬日,穿梭着忙碌的身影。日月更迭,季节变换,又是一年岁始时,阳光暖暖的,时光慢慢的,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在微笑着,笑着督促我该拾掇起闲散的心情,伸出庸懒的双手,稍稍书写下这个节日里的琐碎与喜悦。

14、恭贺新禧 吉星高照 恭喜发财 多福多寿 财运亨通 健康长寿 开春大吉 花开富贵 恭喜发财 恭贺春节

15、普天同庆 合家欢乐 辞旧迎新 欢天喜地 万家灯火 大地回春 歌舞升平 合家团聚 新春佳节 载歌载舞

16、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每到春节,人们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这时是小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18、万事顺利 荣华富贵 一帆风顺 金玉满堂 五福临门 龙凤呈祥 龙门精神 百业兴旺 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

19、新的一年,新的梦想,新的生机……在这万紫千红的春天,一切都是新的。朋友们,趁着现在还早,让我们去寻找春风姐姐留下的种子,用心去播种,等待秋天——让梦想的种子结出你用辛勤劳动合成的希望的果实!

20、今年过年这一天还只是傍晚,花桥新修公路上就炮声连天,烟花飞舞,整个夜空五彩缤纷,我们小孩子手里拿着烟花跑着,跳着,叫着,喊着,还玩着。我和哥哥看着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文艺晚会还没有开始,就点燃烟花高兴的玩着,只看见家家户户亮着电灯想是他们都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春节文艺晚会的开幕。

21、过春节让我了解了春节时各种各样的习俗,体会到了人世间的亲情,也体会到了朋友们之间那种纯洁无瑕的友情。虽然我的口袋里装满了的红包,有一副“财大气粗”的模样,但我早已作好了今后的打算,你们想知道吗?

22、过了立春,一年一度的春节也就相继来到了。越是临近春节,鞭炮声就越大,越多,融入人们的心底,滴落,飘扬。这时,我陶醉了,我的心飘到了风景如画的故乡,回想起在那里度过的春节……

23、而在喧嚣的城市,人们又用另一种方式来度过美好的春。瞅!超市里人们挤来挤去,挑选着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东西,抢着购年货;街道上的一个角落,几个小学生手拿小型鞭炮,用打火机点燃,闭上眼睛,听着由鞭炮、汽车、人发出的声音交杂成的美妙音乐;晚上的广场,灯火辉煌,有做打气球,摆地摊生意的,有拿着荧光棒、玩具枪的小朋友,也有打羽毛球的人们……对于城里人,更能显示春的概念的词,就是“闹”字。这“闹”,突出繁华城市的人们对春的热情与新生活的美好追求。

24、年三十的清晨,我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街上买东西准备做年夜饭。街道上处处张灯结彩,十分热闹,家家户户贴着“倒福”、挂着灯笼。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纷纷面带微笑地走向大小商场,有的购物,有的游玩。这样热烈祥和、繁华喜庆的节日气氛,真是令人心潮澎湃啊。

25、今晚,千家万户热闹极了。烟花一个接着一个,好像也在欢度春节。我们也不例外,大家都聚集在爷爷奶奶家。我和妹妹举起酒杯,对大家说:“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狗年幸福,新年快乐!”说完,大家干了一杯,连平常不喝酒的奶奶也喝了一杯呢!

26、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春节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大街小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息,各个商场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子们手里都是大包小包的,脸上洋溢着节日快乐的笑容。

热闹的菜市场作文篇5

1、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火箱围着火炉看电视,还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不一而足。街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货物都齐全,琳琅满目,洋溢着亲力而为,事事参与的热闹。

2、在新春之际,在新的一年的开始,我祝愿所有人一生平安,祝愿神州繁荣昌盛;希望这个崭新的一年能够充满辉煌,希望家人身体健康,希望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取得优异的成绩,结识新的朋友……

3、正月初一是我们国家传统佳节—春节。关于过春节各地的习俗可多了,除夕的年夜饭可是最重要的。一大家人团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品尝着美酒佳肴,其乐融融。年夜饭我们北方人喜欢吃饺子,预示着来年交好运;而南方人喜欢吃汤圆,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

5、我们一家人来到了古彭广场。节日的古彭广场人山人海,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到处都漂浮着一串串彩色的气球和条幅;锣鼓声一阵紧似一阵,人们舞着长龙,扭着秧歌,真是一片欢乐的海洋,我们都沉浸在这节日的欢庆气氛之中。

6、年前那场雪已然过去,久违的太阳从大年初一开始频频眷顾芸芸苍生。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2010年的春节假期即将结束,但不曾结束的是我心底涌动的幸福。望向阳光普照的大地,我看见幸福随着每一片阳光在闪耀。转身,我开始幸福地写字,幸福地微笑。

7、盼望已久的春节终于来了,我们换上了新衣服,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吃着丰盛的年夜饭,有墨鱼炖猪肚、红烧边鱼、乡里豆腐煮土鸡、芹菜炒猪血粑、小炒菠菜等等……现在想起来我都口水直流。我们以便吃一边看着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大兵和张卫国的相声段子把我们笑得人仰马翻,在不知不觉中2012年的钟声敲响了,密密麻麻的鞭炮声响彻了神州大地,绚丽的烟花像鲜花一样在天空中绽放,把茫茫的黑夜点缀得如同白昼一般。

8、财源广进 恭贺新喜 财运亨通 合家欢乐 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万事顺意 幸福美满 美梦连连 吉祥如意

9、翻开精美的日历,我细数着春节将要来临。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更是我期盼的佳节,因为只有这几天,我才能放下沉重的学习,放松自己的心情,淘洗着一年中最欢乐的日子。()

10、我和爸爸、妈妈出门去玩,我们一出门,就看到街上非常热闹,空气里荡漾着炮竹的硝烟味,人们都穿上节日的新装,个个喜气洋洋。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新年更高兴了。我手上拿着红艳艳,黄澄澄,绿盈盈的气球,笑个不停。

11、春节的来临,意味着春天将要降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人们在度过了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寒冬后,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怪不得在春节时,人们会这么喜悦地来迎接这个节日。

12、春节,一步又一步地向我们走近了,家家户户都忙里忙外,一会儿扫地一会儿掸尘一会抹窗户,还有的已经开始张罗饭菜了!大家都忙得热火朝天,不一会儿,就大汗淋漓了。婆婆家所在的马集镇上的人都忙着上街去赶集,好抢购过新年的水果、蔬菜、糖果、饮料了……可不,这镇上冷冷清清的,所有的人都跑到菜场、超市购年货去了。

13、沉甸甸的馒头,热气腾腾的年糕,喜滋滋的心情,在雪花飘零的冬日,穿梭着忙碌的身影。日月更迭,季节变换,又是一年岁始时,阳光暖暖的,时光慢慢的,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在微笑着,笑着督促我该拾掇起闲散的心情,伸出庸懒的双手,稍稍书写下这个节日里的琐碎与喜悦。

14、恭贺新禧 吉星高照 恭喜发财 多福多寿 财运亨通 健康长寿 开春大吉 花开富贵 恭喜发财 恭贺春节

15、普天同庆 合家欢乐 辞旧迎新 欢天喜地 万家灯火 大地回春 歌舞升平 合家团聚 新春佳节 载歌载舞

16、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每到春节,人们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这时是小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18、万事顺利 荣华富贵 一帆风顺 金玉满堂 五福临门 龙凤呈祥 龙门精神 百业兴旺 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

19、新的一年,新的梦想,新的生机……在这万紫千红的春天,一切都是新的。朋友们,趁着现在还早,让我们去寻找春风姐姐留下的种子,用心去播种,等待秋天——让梦想的种子结出你用辛勤劳动合成的希望的果实!

20、今年过年这一天还只是傍晚,花桥新修公路上就炮声连天,烟花飞舞,整个夜空五彩缤纷,我们小孩子手里拿着烟花跑着,跳着,叫着,喊着,还玩着。我和哥哥看着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文艺晚会还没有开始,就点燃烟花高兴的玩着,只看见家家户户亮着电灯想是他们都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春节文艺晚会的开幕。

21、过春节让我了解了春节时各种各样的习俗,体会到了人世间的亲情,也体会到了朋友们之间那种纯洁无瑕的友情。虽然我的口袋里装满了的红包,有一副“财大气粗”的模样,但我早已作好了今后的打算,你们想知道吗?

22、过了立春,一年一度的春节也就相继来到了。越是临近春节,鞭炮声就越大,越多,融入人们的心底,滴落,飘扬。这时,我陶醉了,我的心飘到了风景如画的故乡,回想起在那里度过的春节……

23、而在喧嚣的城市,人们又用另一种方式来度过美好的春。瞅!超市里人们挤来挤去,挑选着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东西,抢着购年货;街道上的一个角落,几个小学生手拿小型鞭炮,用打火机点燃,闭上眼睛,听着由鞭炮、汽车、人发出的声音交杂成的美妙音乐;晚上的广场,灯火辉煌,有做打气球,摆地摊生意的,有拿着荧光棒、玩具枪的小朋友,也有打羽毛球的人们……对于城里人,更能显示春的概念的词,就是“闹”字。这“闹”,突出繁华城市的人们对春的热情与新生活的美好追求。

24、年三十的清晨,我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街上买东西准备做年夜饭。街道上处处张灯结彩,十分热闹,家家户户贴着“倒福”、挂着灯笼。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纷纷面带微笑地走向大小商场,有的购物,有的游玩。这样热烈祥和、繁华喜庆的节日气氛,真是令人心潮澎湃啊。

25、今晚,千家万户热闹极了。烟花一个接着一个,好像也在欢度春节。我们也不例外,大家都聚集在爷爷奶奶家。我和妹妹举起酒杯,对大家说:“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狗年幸福,新年快乐!”说完,大家干了一杯,连平常不喝酒的奶奶也喝了一杯呢!

26、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春节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大街小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息,各个商场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子们手里都是大包小包的,脸上洋溢着节日快乐的笑容。

热闹的菜市场作文篇6

青岛劈柴院位于中山路、北京路、河北路、天津路围合的街坊里,有不同方向的3个入口,旧时劈柴院中间道路是大青石条铺就的十字巷,名字即是江宁路。1897年德占胶州湾以前,劈柴院还是一片以经营劈柴等生活杂项为主的集市。每年冬季到来之前,青岛附近的民众都要来这里选购劈柴竹木,用于架房盖屋或者烧柴煮饭取暖过冬。久而久之,劈柴院地区就形成了人声鼎沸、买卖兴隆的市集,“劈柴院”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德国占领胶州湾之后,对青岛进行了首次城市建设规划,劈柴交易被逐步发展起来的特色餐饮所替代,劈柴院地区大小饭庄酒馆遍布,成为远近闻名的青岛最早的美食城。上世纪90年代,岛城开始城市东扩运动,在城市中心东移的同时,昔日繁华的中山路商业街开始衰落,劈柴院也不复往日的喧嚣热闹。虽然是小小一条窄巷,但在青岛人的眼中,劈柴院的盛衰却承载着岛城商业和娱乐业的变迁。对于劈柴院,这份深厚的感情使得劈柴院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岛城人的心中保留、传承。

劈柴院和美食的渊源由来已久,早在劈柴市场发展的同时,这里的小吃特色就已经随之经营起来。1819年(清光绪十七年),位于天津路的周记“锅贴铺”开业,随着经营的不断扩展,周氏店家嗅到了劈柴院发展的商机,而后发展成为如今大名鼎鼎的鲁菜老字号“春和楼”。春和楼位于中山路与天津路交汇处,以经营山东风味菜为特色,“葱爆海螺”“白扒鱼翅”等经典名菜成为春和楼的招牌菜。近年来,在发扬传统鲁菜的基础上,春和楼还将菜色进行了创新,以青岛著名风光为主题的“青岛十大风景菜”, 使岛城“十大风景”展现在餐盘中,名字也好听的很,比如:飞阁回澜、琴屿飘灯、蓬壶揽胜、鱼山拥翠、湛山清梵……

随着春合楼的声名鹊起,青岛特色餐饮商户们纷至沓来,元惠堂、张家坛子肉、李家饺子楼、增盛楼、天兴楼等等都成为劈柴院中数得上来的特色老字号。从2007年伊始,以春和楼为餐饮龙头,恢复劈柴院老招牌如元惠堂、李家饺子楼等等一系列的老街改造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始进行,劈柴院逐渐回复了往日的人气与热闹繁盛。

除了引进各种风味小吃,振兴劈柴院更大的亮点在于文化业态的引进,地方曲艺、民间杂技、民间手工艺等各种民俗表演项目,令来到劈柴院的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更满足了精神上的文化需求。劈柴院与曲艺表演有着不解之缘,向来是曲艺表演艺术家们的福地。著名相声演员马三立,西河大鼓演员刘泰清,著名评书艺人葛兆洪、王宝亨等等,都曾经在劈柴院里各领。改造后的劈柴院,以铜像雕塑的方式将曾经在劈柴院表演过的艺术家们也永远地“保留”在此。而恢复一新的江宁会馆,搭好了新戏台,大家伙一边品着香茶、尝着小点心、磕着瓜子,一边欣赏新艺术家们的表演,好不悠闲自在。

热闹的菜市场作文篇7

摘 要:受普通话的影响,宁波方言中“闹热”一词不仅带有普通话“热闹”的语义内涵和类似的使用语境,而且随着现代汉语组合形式的变化以及语境的变化,还保留了独特的方言韵味。对“闹热”作话语分析,既能够把握词语的内涵,又能够把握其言语行为,从而获得有效的交际价值。

关键词 :闹热 话语分析 言语行为

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里孕育着深厚的农业文化。在传统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中,人们经久不变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并逐渐养成了喜“闹”不喜“静”的民族文化。逢年过节,亲朋好友总要聚在一起“热闹热闹”,家有喜事,也必定呼朋唤友前来庆贺。普通话中的“热闹”即沿用了此意,但在宁波方言中,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宁波人创造性地用“闹热”形容场面气氛的活跃,在不同的语境下还可表示别样的话语内涵,保留了独特的方言韵味。因此,有必要通过话语分析理论,对“闹热”一词进行话语分析,把握其言语行为,以厘清其语义,获得有效的交际价值。

一、“闹热”的现代汉语组合

维特根斯坦说:“一个词的意义就是它在语言中的使用。”①不同的语言组织形式暗含着不同的内隐含义,造成微小差异的语义理解。普通话“热闹”前加“非常”“很”或“有些”等表示程度的副词时往往能传达出超乎寻常的“热闹”或仅表示气氛热烈;加否定词“不”则表示冷清或安静。宁波方言中的“闹热”也有其自身的话语组合模式,借此传达出迥异的语义内涵,构建其情景。例如:

1.“闹热”不加修饰词,单由“闹”和“热”自由组合,“闹热闹热”“闹闹热热”。这里的“闹热”用法和“热闹”类似。

(1)噶啦屋里造房子子贼,阿拉一到闹热闹热。(他们家里盖新房了,我们去凑凑热闹。)

(2)一个人多少冷清,闹热闹热多少好。(一个人很冷清,要是有人来说说话,热闹一点多好啊。)

(3)就晓得闹热闹热,闹热好贼啥宁收奏啦。(就知道热闹,热闹过后家里谁收拾?)

(4)闹闹热热过大年。(热热闹闹过大年。)

(5)小宁顶欢喜闹闹热热贼。(小孩子最喜欢热热闹闹。)

2.“咋噶”+“闹热”根据具体语境,既可以表示现场热闹,也可以表示斥责。一般是说话人对亲眼所见(闻)之景表示赞叹。

(6)那屋里咋嘎闹热啦,我啊类相相看。(你们家里真热闹啊,我也来看看。)

(7)额头咋嘎闹热啦,侬握类侬河西啦?(那边好热闹啊,你说会在干什么呢?)

(8)乃个小居头,咋噶闹热,窝里侬得噶风。(你们这些小孩子,太吵了,家里弄得那么脏。)

3.“佬佬”+“闹热”表示现场的热闹景象,不一定是亲眼所见(闻)之景。

(9)嘎啦窝今朝广场高头佬佬闹热,侬晓得伐?(他们说今天广场上很热闹,你知道吗?)

(10)庭养头菜场里佬佬闹热,有光老大个嗯!(一大清早菜场很热闹,有条很大的鱼呢!)

4.“伐忒”+“闹热”+“哦”一般表示说话人希望听话人信服自己的想法,以引起听话人的共鸣。

(11)噶啦窝里小宁已生了个,伐忒闹热哦!(他们家又生了一个,肯定更热闹啦!)

(12)广场里要是侬个音乐喷泉,宁更多了,伐忒闹热哦!(广场里要是新增一个音乐喷泉,人就更多了,肯定很热闹啊!)

二、“闹热”的话语分析

从词源来看,宁波方言中的“闹热”和普通话“热闹”虽然在语序上有变化,但构词的语素都是“闹”和“热”。首先,从“闹”的内涵看,据《说文解字》,“闹”属会意字,从市,从門(斗),意为市场上的争吵。而在《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中, “闹”共有7种释义:①人多而喧哗。~市。②吵嚷;争吵。连吵带~。③搅乱;扰乱。大~天宫。④表现或发泄。~情绪。⑤发生(动)。~了一场大病。⑥戏耍,耍笑。~着玩。⑦从事某种活动。~罢工。可见,“闹”的主要含义趋向于:缺乏秩序,场面混乱。其次,从“热”的内涵分析,据《现代汉语词典》,“热”共有8种释义。①物体内部分子不规则运动放出的一种能。物质燃烧产生“热”。②温度高。~水。③使热,加热。~。④生病引起高体温。⑤情意深厚。⑥形容非常羡慕或急切想得到。眼~。⑦受很多人欢迎的。~货。⑧放射性强。~原子。从这些释义来看,“热”不仅具有形容词性,也有使动用法,其中心含义则侧重于形容场面的盛大热烈。

话语分析理论认为“通过生产那种为集体所承认并且因而能够被实现的关于存在的表征,语言生产着存在。”②也就是说,从一定意义上而言,人存在的表现形式决定于话语交流。主体在交流中构建自己的社会身份,在不同情景中明确自己的立场,借此表明自己存在的意义,实现与话语实践环境的“相互依赖性”。

“闹热”依赖不同的社会情景构建的独特的语境内涵。例如白居易《雪中晏起偶咏所怀兼呈张常侍、韦庶子、皇甫郎中》一诗写道:“又不见西京浩浩唯红尘,红尘闹热白云冷,好于冷热中间安置身。”此处“闹热”一词用来形容“红尘”世俗流灯异彩,纷纷扰扰,和诗人内心的祥和形成对比。《鸾鎞记》第二十出:“【净】奴奴蒙公主娘娘召请赏花,怎么不多设些鼓乐,吹的吹打的打,做他几个杂剧剧本,闹热一闹热,倒是这般静悄悄的?”“闹热一闹热”意思为让场面闹热一些,“使闹热”。此处的发话者希望引起接受者的注意以活跃当时的场面。《喻世明言》卷9:“这六个人,只凑得闹热,相国那里便看在眼里,留在心里。”“凑得闹热”中的“闹热”为名词,意在告诉听话者“闹热”的景象,从而构建“这六个人”的社会身份。

冯铁山教授认为“语境是交际双方共享。能在交际双方之间起作用的语境知识,一定是双方知识相交后重合的部分,也就是双方共享的部分。”也就是说,对话要真正发挥作用,说话者能言说出让听话者领会意图的话语,必须有一个前提——双方共享一定的语境。在宁波方言语境场中,交际行为者之间共享宁波同一地域文化,也能共享“闹热”不同于普通话的语境内涵。例如:

(13)妈妈:作业做好米?(作业做好了没有?)

儿子:么勒。(没有。)

妈妈:房干里嘎闹热啦!先做作业!(房间里怎么那么烦啊!先做作业!)

(14)妈妈:作业做好米?(作业做好了没有?)

儿子:做好囊贼。(做好了。)

妈妈:房干里嘎闹热啦!勒嘎则同学蛮噢。

(房间里怎么那么热闹!在和同学玩哦。)

在这两个片段中,“闹热”显然承担着不同的语义。

两个片段都是母亲和儿子对同一情景——儿子是否完成作业的对话,都有“热闹”义,却有不同的表达效果。例(13)中妈妈听见房间里有动静,猜测孩子作业可能还没完成,当得知儿子果然在没有完成作业的情况下玩耍时,非常生气。此时宁波方言中的“闹热”就发挥了其地域性特征,带有训斥的口吻。儿子接收到由“闹热”语音所同时带来的母亲的语气,以及当时自己的表现,做出推断:此时母亲在用“闹热”表示自己的愤怒,立刻知道自己错了。例(14)中,妈妈知道儿子是在完成作业后自主安排时间,心中比较满意。儿子从“在和同学玩哦。”判断此时的“闹热”仅是母亲对当时室内情景的形容,并不带有斥责语气。

三、“闹热”的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理论代表奥斯汀认为:“说话就是做事。”任何概念不仅具有描述、表征事物的功能,还可以用来行事。即说话人只要说出了有意义、可被听话人理解的话,就可以说他实施了某个行为,即言语行为。它关注人们如何以言行事以及话语所产生的交际效果。从隐性施为句来看,说话人往往借助语气、语调、副词等一些不明确、非特定的语言手段来实施某种行为。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将该语言手段所实施的行为分成三类: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内行为可以说是一个话轮的表达,言外行为则是通过“说话”这一行为所达到的目的,言后行为指说话带来的后果,往往指向听话人一方。根据言外行为的影响,其被分为五大类:裁决型,行驶型,承诺型,行为型和阐述型。

2013年12月20日,宁波新闻网“民生·城事”栏目刊登了题为《迎新年市民可到鼓楼“里厢(里面)”赶“闹热”》一文。正文中:“从岁末到新年,鼓楼沿历史文化街区‘交关闹热’。题中的“闹热”为名词,意为“闹热”的场景,正文中的“闹热”是形容词性。记者用宁波方言“闹热”替代普通话“热闹”,更贴近宁波老百姓的日常口语习惯,从而使宁波老居民产生阅读新闻的愉悦感,也间接地接受到了记者的言外行为——希望老百姓们也来鼓楼感受“闹热”的文化气息。2014年浙江文明网的专题材料板块中的《宁波:马年元宵去哪儿闹热活动等您来》中,也采用方言形式引起宁波百姓的注意,文化专属感和亲近感油然而生。

再如前文中提到的妈妈和儿子的对话,在同一个“闹热”的话语环境中——儿子的卧室里。妈妈用不同的语调表达“房干里嘎闹热啦”,例(13)中“嘎闹热啦”语调明显加重,起到警示作用,传达出说话人妈妈对听话人儿子不及时做作业的不满和愤怒情绪。儿子在领会妈妈意图后,便可选择其认为合理的言外行为——是否服从妈妈的指令。例(14)中的前提是妈妈知道儿子完成作业,仅通过“闹热”对室内情景做出恰如其分的描述。

总之,语言就像自然生态系统一样维系着各个地域中人们的日常生活,串联着共同的地域情感,但由于政治经济活动的需要,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社会功能大的语言更易于普及。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普通话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方言也逐渐普通话化,方言的词汇、概念逐步向普通话靠拢。倘若从文化多样性角度审视,每一种方言都蕴藏着丰富的地域文化精神,每一种精神里面均具有独特的存在价值,那么,珍视这个价值就是珍视文化的独特性。“闹热”一词体现了宁波老百姓之间沟通对话的独特性,对其进行话语分析,了解隐藏在宁波方言中别样于普通话的独特内涵,更有助于我们获得有效的交际效果,同时,管中窥豹,以发掘方言这种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价值。

(本文系浙江省语言文字“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基础教育阶段典雅语言训练机制与实践研究”批准号[ZY2011A03]的阶段成果。)

注释:

①江怡.维特根斯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315.

②施旭编选.语言学基础文献选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188.

③[英]奥斯汀著.如何以言行事:1955年哈佛大学威廉·詹姆斯讲座[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03.

参考文献: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何自然.语用学探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4]俞东明.什么是语用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5]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字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6]吕叔湘,丁声树.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热闹的菜市场作文篇8

这种原味的调剂品很丰富,可能是一段趣事,也可能是某位趣人,还有可能是几件趣物。总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赶场旧事。

回忆者一

黄波,青年画家,2007年出版专著《寻城记-重庆》,2011年出版专著《黄波风景画集》。

既熟悉又陌生的赶场

赶场,对于70后的我来说是熟悉而陌生的,熟悉的是抹不去的记忆,陌生的是找不到的现在。小时候我家住在巴县鱼洞镇,那个年代对赶场理所当然的习以为常。每逢赶场天,一大清早,远乡近邻的人们三三两两从各个街口涌进城来,农民兄弟和做生意的小贩早已抢占街市的两侧,箩筐、簸箕、背篼一字排开留出通道等待主顾,小白菜还滴着晨露,豇豆里的菜青虫才刚刚睡醒,喂得太饱的鸡公被五花大绑,鸡蛋还保留着鸡窝的余温,小摊贩则用高音喇叭反复着:“有酒泡酒,无酒泡尿,无酒无尿,可以干嚼……”集市从菜市场延伸到下河码头陆续铺开,几乎逼到了县委大门,平时空旷的街道被塞得满满当当的,热闹非凡,像过节一样,这景象就是活生生的一幅《清明上河图》再现,那时候真的是以人为本,人多车少,偶尔有汽车被埋在人群里狂按喇叭也无济于事,没有车行道和人行道,整条马路都是集市。闹哄哄的市场杂而不乱,没有城管,也没有公平秤,喧嚣中讨价还价,进行着公平交易,俗称“自由市场”。这里是卖蔬菜瓜果的,那里是卖鱼肉蛋禽的,这边有副食干货,那边有日用家什,下河码头的河滩上是固定的竹木农具集市,化肥种子、扁担箩篼等一应俱全。小孩的我只有紧紧拉着父母的衣襟小心地挤挤停停,让了箩筐撞上了背篼,全然不懂大人们在熙熙攘攘中的挑三拣四,货比三家,过称之前甩一甩藤藤菜上水,买鸡之前摸一摸鸡胗子,捡鸡蛋的时候对着天空照一照,这都是必要的,生活的经验从那时就慢慢养成,石马山的番茄,中坝的萝卜都是熟客的首选。当然,我还是最喜欢敲得叮叮当当的麻糖和焦黄的三角粑。

借着自由市场的人气,街边的固定摊位和店铺的生意也好很多,锑锅换底补瓷盆,扯祭幛办嫁妆,忙个不停。到中午,赶场的人们渐渐散去,喧嚣的街道渐渐恢复平静,而下午的酒馆和茶馆随之爆棚,“叶裹皮”、“老白干”、“盖碗茶”是一天的犒劳,会友聊天还有长牌和象棋可玩,或者掏掏耳朵、修修脚,或者理理发、拔拔火罐。赶场除了是赶生计,也是休整和消遣。那时候除了赶场好像就没有别的什么聚众活动了,也没有现在发达的通讯,赶场是交易市场也是信息的中转站,很多老人一辈子没有走出过离家最近的乡镇,场就是他们的全部世界。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圈子都围绕着赶场,市场也随着一年节气而变化,清明的香烛纸蜡,端午的粽叶陈艾,中秋的糯米糍粑等等。春天带泥的秧苗,夏天新鲜的瓜果,秋天稻香的新米,冬天膘厚的年猪演绎着四季的更替。长年以来1、4、7是鱼洞场,2、5、8则是百节场,那界石镇场就赶3、6、9,每个镇每个乡都有各自约定俗成的赶场集市。错过逢1的场,只有等逢4,不赶场的日子叫“寒天”。

90年代初,我工作了,挤进了主城中心区,开始步入有商场、超市的商圈生活。或许是厌烦了商场唯利式的热情和超市机械式的购物,我还是喜欢逢5逢10到石桥铺老街赶场,不仅可以买到最新鲜的食材,还可以淘到廉价的稀特货,比如开水瓶的软木塞,土陶的煨罐和泡菜坛,竹枝扎的扫帚等等。在石桥铺赶场很多时候都是去闲逛,开春时节曾看到一老人在选青椒种子,初夏他就担了一挑青椒来卖,挑几个青椒,卤肉摊称几两猪头肉,晚餐下酒菜就解决了,逛到中午来到老街街口,这里有几家做烧菜的小餐馆,味道奇好,习惯地走进其中一家,落座,一碗肥肠,一碗豆花,一碗饭撑个满足,离开老街之前不忘买半斤红苕干和炒胡豆。

赶场结束,出了老街,看见对面电脑城门前人头攒动,人山人海,五颜六色的广告牌闪耀其中,石桥铺早已不是原来的城乡结合部了,很多人都是专程来电脑城赶场的,今天是电脑节。

回忆者二

向翔,笔名寒溪夜浣。当过兵,教过书,搞过科研,码过文字,浪迹天涯十年,足迹遍布大半中国。常混迹在蜂窝网等旅游论坛上,被众多网友奉为“活体导游”。

“淘宝”进行时

这么多年,一直执着于在大江南北的各式古镇中穿梭,最大的感受便是,如果你真心想和古镇做朋友,其实很简单,去前多收集收集资料,去时好好的触摸感受,然后便可理直气壮的说一声,嗨,古镇,我了解你了。但要是你想和他做兄弟,那就非得以身相许不可,只有真正和他一起同呼吸共劳作,你才能聆听到古镇最美妙的心跳。于是,老天创造了赶场,让这个漫长的过程有了一个完美的捷径。在这些热闹非凡的集市背后,不光隐藏着你想要的各式新奇土特,更有你想要洞悉的古镇最为真实和鲜活的生活。

对于商贸流通远不如城市、商品种类相对单一的农村来说,赶场就是一个聚宝盆,很多生产生活急需而平时又不能买到的东西都会在那天准时出现,这便是老乡们最想得到的宝藏。而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来说,赶场的宝藏依然有着非比寻常的吸引力。对于当了一辈子医生的母亲来说,乡场集市纯天然的家禽果蔬、乃至油盐酱醋既是在超市菜市买不来的新鲜可口,也是家人健康的保障,这就是她最想找到的宝藏。而对于喜爱古玩收藏的人们来说,宝藏的名称也许更加贴切,地摊上的瓶瓶罐罐,工匠铺的破旧桌椅,偶尔有上几件明清旧藏便不虚此行,即使一天终一无所获,光淘宝的乐趣也足矣让人心满意足。而对于我来说,赶场的宝藏却另有一片天地,且让我一一道来。

有人曾说,赶场有时就是在赶记忆,赶时光。这对于从小就喜欢热闹的我来说同样适用,这里承载了我对童年快乐时光太多美好的记忆,现在想来依然常沉浸其中。小时候,每次母亲去赶场,我都会死皮赖脸的粘着,因为那里面有太多太多新奇的东西让人向往。热腾腾的叶儿耙,敲得乒乒乓乓的麻糖,刚切出来的桃片,那种美味绝对是在城市里无法奢望的。而那些用树杈削成的弹弓、用鸡毛扎成的毽子更是爱不释手的玩具,虽然做工简单,但绝对真材实料且经久耐用。直到现在,我还念念不忘经常去赶场,也会很认真的去淘一些像弹珠、不干胶、铁环这些小时候疯狂着迷如今早已从城市消失的小玩意儿,淘到的不仅仅是两三件商品,而是那早已远去的童年和最纯真的快乐。

长大之后,我开始了疯狂的旅行,在大江南北的古镇中赶场,赶上午场赶下午场,赶鬼市赶水集,操着各种蹩脚方言讨价还价,抛出各种理由缠着学这学那,这些经历不仅是我赶场得来的宝贝,也是我人生经历中最宝贵的财富。我喜欢一整天蹲在门槛,耐心的看着各种工具在做秤师傅的手上翻转舞蹈,三四十道繁琐的工序为的只是最后的分厘不差;我喜欢跟着铁匠一起有节奏的呐喊,笨重的铁胚在火花四射中化为灵巧的农具;我更喜欢在剃头担子前,梳编剃刮捏,拿捶按掏剪剔,染接活舒补,十六般技艺像模像样,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这些在城市中早已无处寻迹的精湛手艺,对我永远有着神秘的吸引力,这是任何机器都永远无法取代的。

一直以来,朋友们对我讨厌逛街而独爱赶场都表示深深的疑惑,可我从来都不去解释,因为这是一个没有亲身体验过赶场的人永远无法理解的。赶场天集市中那种琳琅满目只会不断刷新你对他的认识,许多这辈子闻所未闻的东西都会从里面突然跳到你眼前,当你惊讶并兴奋,在不停询问这是什么的时候,换来的总是一个你以后再不会忘记的答案。我总是无法抵抗的为他们心甘情愿掏腰包,尽管其中很多东西我这辈子也绝对用不上,但那种魔力让人不能自拔。一个藤编的双层鱼篓,一把带有机关的小杆秤,一套足有一人高的水烟筒子,放在家里都是绝佳的装饰。后来堆得太多了实在没地放,于是开始到处施舍,恰逢朋友客栈新开张,一口气稀里哗啦搬走了一堆。虽然有点心疼,但暗自掂量了一下,价值不过一百,于是果断大方了一把。没想到后来竟然从他的客栈不翼而飞了,一件也没有落下。于是兴师问罪,才知道这家伙见客人感兴趣的颇多,干脆一咕噜贴上标签全卖了,硬生生的净挣了千把块。气的我那个直喊奸商。没料到朋友倒打一耙,说这千把块的东西硬是被我从善良的农民朋友手中百把块就骗来了,岂不更奸商。我那个无言以对,心想身在远方的老乡们知道自己天天卖的东西这么值钱该是怎样的感受。

赶场是场盛会,也是课学堂。为了在眼花缭乱的商品中脱颖而出,在四方云集的商贩中展露头角,每一个卖家无疑都卯足了劲,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一绝高低。于是乡场俨然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舞台,赶场也成了一场群星的盛会,而每个人都是自己摊上的主角。大家有的大亮歌喉,有的大展身手,有的步步演示,地道的民俗在热闹中一一呈现,让人直感叹高手竟在民间。

至于赶场的其他妙处,那就得请各位自己亲自上阵了,正所谓每个人的赶场不一样,淘得的宝贝也绝不相同,也许只是短短的半天,却是一次心情的奇妙旅行,我想,这才是赶场最大的魅力所在。

回忆者三

夏思荣,重庆资深“驴子”,人生信条是:驴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2005年开始组织更多的驴友山友去享受大自然的神奇,享受重庆周边山川河流的美妙,自然也识得许多好风景。

龚滩场的妹娃

那时候,为了渝怀铁路的勘测,我们跋涉在莽莽浩翰的武陵山腹地,当我们路过酉阳县内的古镇龚滩时,正逢一个赶场的日子。同事老冉是当地土家族人,他热情地给我们介绍老龚滩已有1700多年历史了,号称西南第一古镇,闹热得不得了,劝我们停车赶赶龚滩场,吃吃土家饭,买点土特产。

一行人下了越野车,时值金秋,脚下乌江碧兰,眼前彩林缤纷,紧贴乌江而筑的老龚滩活像一条长长的蟒蛇,趴卧在江边喝水。看得见被一根根木柱支撑、穿斗、托起的吊脚楼、印子屋、封火墙。我们踩着一条窄窄的石板街走进龚滩,远远地便听见人声嚷嚷,尽管已是下午,老龚滩的赶场天仍然热闹非凡。有戴斗笠的土家女,有撑油纸伞的苗家妹,有背高背篼的婆子,有裹白头帕的老汉,摩肩接踵,熙来攘往……仿佛还能听见当年的马帮蹄声得得,铃儿叮当……窄街两旁吊脚楼里的土家人悠闲地晒着太阳,女人们纳着鞋底,翻着空话。一个白胡子老哥咬着根烟嘴伸到了对面吊脚楼的长烟杆,这面吊脚楼里的黑胡子老哥也咬着根一样长的烟杆伸过去,二人互相填烟点火。我们都好奇地笑起来:嘿嘿,两个老哥抽烟还好耍耶。老冉说,以前的老乡场都修得很窄,当年在老家吊脚楼里,他还伸出手,偷偷和对面楼里的相好拉手呢。

我们开怀大笑着,悠哉游哉赶龚滩,在热闹的赶场人流中走走停停,东问西看,走过夏家院子、冉家院子、川主庙、桥重桥……每人都采购了一些山货提着。直到太阳西斜感觉肚饿,才坐进一家临江小馆的木楼,楼下是湍湍流过的乌江,窗外有桂花的香气飘进来。小馆的老板娘听说我们是修渝怀铁路的同志,热情洋溢为我们沏茶抹桌,一边朝里屋兴奋地大声喊:“妹娃,修铁路的客人来了!”

门帘动处,攒出个着土家服饰的姑娘,脸儿圆圆,眼儿水水,一张蓝花花头巾把她衬得小乖小乖。忽见满桌的山外男子辣辣地看她,脸一红,把头埋于胸间。

“妹娃,我们要吃甑子苞谷饭,还有香菇炖腊肉。”

“妹娃,赶场赶饿了,先来一碗油茶汤嘛。”

妹娃红着脸答应,手脚麻利地先给我们一人端上来一碗油茶汤,然后抿嘴甜笑拿起叉棍,去吊脚楼边勾下块风铃一般挂于檐下的腊肉,掷在桌上,用刀切开。好一块烟熏后风干的老腊肉,肥的,呈琥珀色,晶莹剔透,瘦肉,厚密紧实,色如玖红。妹娃腼腆地叫我们撕下瘦肉生吃。我们都诧异了一下,睁大眼看着抿嘴笑的妹娃。老冉率先撕下一块吃着,我们才你撕一块,我撕一块,填入嘴内,疑疑惑惑慢嚼,接着就牙嚼八嚼,原来五陵山的腊肉是可以生吃的呀!大呼安逸之时,那满嘴的香醇已直透骨髓。

这顿赶场的午餐,吃得晚,但吃得爽,我们坐在木楼里畅饮土家人的米酒,狼吞虎咽母女烹制的血豆腐、气气糕、蕨粑油香、荞面辣茶、山菇腊肉……直吃到夕阳西下,赶场的人流已渐渐散去,我们仍然不想离开,仿佛要将整整一个武陵山吃进记忆。木楼外,那滴血迹似的夕阳已掉进了山峦,夜色缓缓拉开,月牙便从乌江里爬起来,水淋淋的,把龚滩沐浴得像一个久远的神话。

这时,酒足饭饱的我们才记起,该启程去县城酉阳了。都彼此笑,这个场怎么赶得忘记时间了哟?妹娃执意要送我们,她拿起手电,带着我们走过窗外的桂花树,转弯抹角、爬坡下坎;带着我们穿过老龚滩迷宫似地吊脚楼与木屋,有说有笑踩上老街古朴的青石,就像踩进了老街赶场的岁月……坐进越野车,一行人都扭回头去,妹娃就站在那里,月色里沿乌江吹过来的风正在扬起她的头巾。车已经开出去很远,妹娃还站在那里,渐渐地,一个土家姑娘站在了我的生命里……

桂花又飘香的时候,我随重庆作家代表团去酉阳采风,就有了惦记与急迫。游览了陶渊明先生的世外仙境,跳罢了土家人的摆手舞,我提议明天去古镇老龚滩赶场,买点土特产,吃吃土家饭。作家们有了兴趣,都说好多年没赶过乡下的场了,同意明天到龚滩赶场找感觉。

这一夜,酉阳下起了夜雨,武陵山上的雨,淅淅沥沥,缠绵悱恻……次日清晨,传来消息,乌江涨水,路也塌方了,去不成龚滩赶场了。一夜的雨,就这样无情地抹去了作家团赶场的行程。

默默地回重庆的路上,汽车里载满了作家们的遗憾。而我,一路上都在想:脸儿圆圆,眼儿水水的妹娃,还在不在那个飘着桂花香气的小馆里?她是否还等待着、企盼着再来龚滩赶场的筑路人……

回忆者四

石景田,曾就读于乌克兰总统大学,获欧洲文学学士学位、行政管理硕士学位。留学海外期间,在华商报曾担任资深编辑一职。

异国他乡的赶场往事

记得刚回国那会儿,我并没有急着找工作,而是好好的休整了一下。毕竟我离开了八年。而在这段不长不短的时间里,重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我而言,他显得既熟悉又陌生,我要好好的到处逛逛,看看。

老妈爱好摄影,一年里大部分时间总是闲不住的。而她每次回来总会和我们分享她一路拍到的风景和民情,而我也乐于和她一起筛选照片。记得又一次,我看到了他拍摄的一组照片,画面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我好奇地问她,“这是哪儿啊,咋么热闹,干什么呢?”老妈回头看了一眼说:“这是秀山啊,那天正好是赶场天,所以人多嘛。”

提及“赶场”,对于现在生活在城里的人们来说,也许已经感到有些陌生了,小孩子们有些甚至连听都没听到过。但和我年龄相仿的同辈人我肯定都有过至少一次赶场的经历吧。至于我嘛,我不但在中国南方北方多个地方赶过场,就连在乌克兰,“赶场”我也经历过的。也许你们会觉得奇怪,外国人也会去赶场吗?是的,在国外也常常会有这样的集会。虽然叫法不同,但形式上和我们的赶场却是大同小异。

赶场,主要流行于全国各地区的乡镇之间,是一种定期的集市贸易。时间间隔有三、五或七天不等。每到市期那一天,市集上百货皆聚,应有尽有,人们三五成群地从附近村庄赶来,有的出卖自己多余的物产品,有的买进自家所需的东西,也有的趁便约亲友办些事,当然,也有人只是去看看热闹。这个习俗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广大劳动人民为了丰富物产,提高生活品质所产生的自发的商业行为。由于南北地域的不同,各地方赶场的时候市面上的商品也都不同。基本上是以当地土特产为主,偶尔也会有外来客商参与其中。他们一面向本地人兜售本地或缺的生活用品,一面又向当地人收购当地的土特产或其他商品,再运到其他地方的集市上倒卖。这一来一去,往往能获利不菲。

说起来,为什么在乌克兰也会有赶场似的集会呢?这也许是这个国度特有的历史文化所形成的吧。基辅罗斯是俄罗斯文化的起源,在乌克兰及东欧的广袤大地上,哥萨克,俄罗斯,乌克兰,突厥,蒙古,匈奴,以及斯拉夫等多个民族都在这里生活着。他们大多过着部落式的游牧生活,所以生活物资相对单一匮乏。部落之间的物质交换就成为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因为游牧民族间的生活习惯大同小异,和节日也有共同之处,所以各部落间便把生活物品和农牧产品之间的交易活动安排在一些节日里进行。久而久之,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参与部落越来越多,集市便也就此形成了,也就有了我先前说的乌克兰的“赶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资的渐渐丰富,在乌克兰,赶场已经不再是生活里的必要活动,而是成为了人们在节假日休闲和纪念历史的娱乐活动。一到节假日,乌克兰人会穿上各自的民族服装,带上各类生活用品,食品,或是工艺品聚集到城市边,形成集市。集市旁边会搭起舞台,哥萨克人是天生的歌舞好手。无论男女老幼,只要班都拉或是班卓琴的音乐一响,个个都能在台上翩翩起舞。过了中午,集市便冷清下来。人们纷纷汇聚到舞台前,吃饭,休息,唱歌跳舞。要到入夜才会收市。

我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在乌克兰“赶场”的情景。那是来到基辅的第二年,一位学姐说要带我去看看热闹,于是我便跟着她一路地铁公交的来到了基辅市郊。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么有意思的露天集市时,我忍不住说道:“这不就是我们那儿的赶场吗?”那天我们玩儿得很开心,看到有外国人来,好多人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并邀请我们一起欣赏歌舞表演。我喝到了格瓦斯,吃过了烤红肠,最后还被他们拉到了舞台上一起跳舞。

上一篇:关于防溺水的手抄报范文 下一篇:人与自然的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