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游伴奏范文

时间:2023-11-10 15:31:47

郊游伴奏篇1

跑是人体最基本的活动技能,是体育课中锻炼身体的重点项目。它对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有着积极作用。水平一阶段跑的教材都是一些最简单、最自然的奔跑,主要是培养学生跑的正确姿势,使学生学会用前脚掌着地(脚尖向前)自然地向前快跑。在保持跑的正确姿势和能跑成直线的情况下,逐渐加快跑的速度,但教学时距离不宜太长,应保持在30米左右。

本节课在组织教学的活动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了能上好这一简单的教材,教师设计了情境教学,以“我们去郊游”为主要情景,带领、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的重难点,运用情境教学达成教学目标,同时使学生掌握本课的学习内容。

案例介绍一、学习内容

①沿直线跑。②游戏:开火车跑。

二、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两点之间跑成直线距离最短。

2.运动技能目标:学会用前脚掌着地(脚尖向前)的快速跑。

3.情感目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前脚掌着地沿直线协调、自然地快跑。难点: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流程

1.活跃情绪阶段:⑴课堂常规:①指挥学生集合队伍。②师生问好。⑵队列练习:①立正。②稍息。⑶去郊游:采用走跑小游戏(音乐伴奏)进行。教师语言导入:“小朋友们,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游,好不好?”接着学生兴高采烈地跟教师乘上“大巴士”,向郊游的目的地前进。⑷教师模仿驾驶员开着大巴士带领学生走跑练习。⑸在走跑练习过程中,教师指挥学生听信号做“抱团”游戏。⑹当“大巴士”开到一片平坦的停车场上,教师带领学生做彩带热身操。教师语言导入:“小朋友们,我们的车停在了停车场,来!拿出你们的彩带跟老师做彩带热身操。”

评析: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根据设计的“郊游”情境,教师带领学生在乘大巴士的过程中,着重复习已经学过的走和跑教材,同时穿插“抱团”游戏,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巩固旧知识。当车来到一块平坦的停车场时,学生跟老师做热身活动――彩带操,以达到活跃身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本环节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发展了学生运动的基本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

2.合作、自主创新阶段。⑴邀请同学表演开汽车(团结协作走和跑)。⑵教师介绍前脚掌部位,学生之间用彩贴相互贴一贴前脚掌。⑶组织学生体验前脚掌着地跑。过渡:语言导入:“小朋友们!我们上车继续向目的地前进。”当车开到目的地,教师对学生们说:“小朋友,我们分小组来开‘汽车’,比一比,看哪组小朋友最团结、开得最稳。”学生们激情高涨,跃跃欲试。

评析: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带领大家到了郊游目的地。教师运用小组开“汽车”的形式,让学生们展示“团结合作”,重点巩固走和跑教材,接着自然过渡到直线跑教学。教师向学生讲清快跑是脚前掌着地,学生们用彩贴互相贴脚前掌,以此明确脚前掌的部位,最后学生在快跑中体验脚前掌着地的动作。⑷组织学生放“风筝”。⑸学生用彩带作“风筝”,举过头顶,在快跑中让“风筝”飞起来。⑹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快速跑,让他们手中的“风筝”飘起来。⑺教师请学生演示,评价直线跑的动作,表扬激励。⑻组织开“火车”跑游戏。⑼学生在画好的“轨道”上分小组开火车。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主要启发、诱导学生如何使“风筝”飞起来。学生利用学具――彩带进行创意,在快跑中让手中的彩带飘起来。教师适时帮助跑得不快的学生,通过努力,他们手中的“风筝”也飞了起来。学生在放“风筝”的过程中,再次体验直线快速跑,使他们感觉到“跑”不是那么单调,而是充满了乐趣。这样既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掌握了直线跑的技能。最后,教师引领大家做开火车跑的游戏,又一次通过游戏教学教育学生,让他们懂得:只有团结协作,才能使火车开得又稳又快。

3.稳定情绪,身心恢复阶段。⑴放松性活动――我们都是一家人(音乐伴奏)。⑵教师站在圆心,学生围成同心圆,与老师一起跟音乐节奏做放松舞蹈。⑶学生边唱边做动作:“我们都是一家人……”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多年来,一线的体育教师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能紧随时展的脚步,应和时代改革的强音,在教学中既有优秀传统的继承,也有改革创新的脚印。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新课改的认识和课标精神的理解。

1.尊重儿童人格,重视儿童个性发展。本节课教学活动,教师教学时非常注意尊重儿童人格,培养学生的个性。个性的培养是新课标理念的体现,更是教育面向未来的重要内容。由于传统教育价值观的消极影响,过去的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强调共性,忽视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方法。教学时为了“统一”所做出的种种限制,从某种意义上讲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本课设计“郊游”情境,倡导游戏教学,对学生启发诱导,反对注入和灌输,强调发展学生的兴趣,无疑有利于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

2.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乐此不疲。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是通过运动参与的形式得以实现的。陶行知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本节课“我们去郊游”的情境设计教学中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游戏、共同参与等,无不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因此,学生在学习、练习的过程中,一直保持较高的学习情绪,对练习乐此不疲。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练,在合作学习中不断创新。

3.体育活动的过程,它不仅是身体完成动作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高度思维活动的过程,伴有大量的认知活动。本课中对“脚前掌”的认识,学生可以通过贴一贴、相互贴来认识运动肢体的部位,从而纠正脚尖就是脚前掌的错误概念。学生通过各种运动体验,会使他们知觉敏锐、观察准确,判断能力得到提高。

郊游伴奏篇2

伴着桃花的芳香,缓缓流淌的溪水唱起了歌儿,那么动听;溪底的石头只是沉默不动,静静地躺在溪底,享受着自己的生活;溪边的小草随风舞动,为小溪伴奏,悠悠的舞姿,令人着迷;没有太美的的景色,但残留着我儿时的记忆……

记得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带着一些食物,来到这儿郊游,躺在溪边的草地上,仰望天空,数着云朵,这就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刻。在草地上玩游戏,让笑声洒落满地,悠扬地飘,飘向远处……

在这,我们有过欢笑,有过争吵,但我们的友谊却没有变过,像天上的白云,那么纯洁,没有污染。在我被成山的作业压的喘不过气时,总会到这来走走,倾诉心事。告诉流淌的小溪,告诉溪底的石头,告诉溪边的小草,告诉芳香的桃花……

这,在我们的心中是必不可少的记忆,也是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

三年级:邓子怡

郊游伴奏篇3

1.发展幼儿的平衡、跳跃能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2.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准备:

小椅子若干把(同幼儿人数);录音机和音带;一块较宽敞、柔软的场地。

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每人拿一把小椅子进入场地,四散站立。

2.幼儿站在椅子上,在音乐伴奏下,师幼一起做热身操。

3.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各种椅子游戏。

今天我们一起骑马去郊游吧!这椅子就是我们的马,我们上马!

①骑马。引导幼儿将椅背朝前跨坐在椅子上,手持椅背向前上方跳起,模仿骑马动作在场地内来回行进2~3次(如图一)。

②马术。鼓励幼儿模仿马术做各种动作,如站在椅子上跳下、站在椅子上分腿越过椅背跳下、单脚站在椅子上等等,鼓励幼儿合作游戏(如图二)。

③爬山。引导幼儿两人一组将椅子纵向并排放置成“小山”,进行“爬山”练习,即踏上椅面跨过椅背踏上另一椅面跳下。然后将所有的椅子排列起来,引导幼儿一一跨过所有的“小山”(如图三)。

④走独木桥。引导幼儿自由组合将椅子横向并排当作独木桥,进行“走独木桥”的练习。练习一段时间后,引导幼儿将所有椅子并排放置在一起,练习走“长独木桥”1~2次(如图四)。

⑤走脚印。引导幼儿将椅背着地,把椅背与椅面之间的空间当成马蹄印,沿“马蹄印”行进1~2次(如图五)。

⑥走超级独木桥。引导幼儿将放倒的椅面边缘当作超级独木桥,并在上面行进。如果幼儿行走有困难,可以引导幼儿自由选择一个合作伙伴互相搀扶行进(如图六)。

4.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

①我们玩得真开心!时候不早了,我们慢慢骑马回家吧!(幼儿做放松活动。)

②下面我们把马牵回马厩吧!(幼儿每人拿上小椅子回活动室。)

评析:

这一活动所用的器械是幼儿园均具备的小椅子,教师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能力创编了以“骑马郊游”为主题情节的各种椅子游戏,较好地发展了幼儿的体能,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

在活动中,教师把大部分的时间让给幼儿活动,如给每个幼儿一张椅子,以减少等待,减少不必要的整队,从而使活动具有一定的运动密度和强度。当幼儿利用小椅子进行走、跨、跳等练习时,教师能将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相结合,分类指导,及时调整活动计划,以满足幼儿的需要,从而改变了以往只重教材、忽视幼儿或只重结果、忽视过程的教学方法。

郊游伴奏篇4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学活动; 三注重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092-001

幼儿对音乐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会使他们情绪激动、表情愉快。音乐也是善于表达、激感的艺术,它可以使幼儿的情感世界变得更丰富、充实。音乐不仅可以带给幼儿快乐和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控制能力、集体意识及多方面的协调能力。在音乐活动中、在自由舒畅的情感中体验和学习,对幼儿性格、人格的培养以及和谐身心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必须抓好音乐教学活动,为此,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注重选择合适的乐曲

幼儿喜爱音乐和舞蹈,这是幼儿的天性。大人跳广场舞,他们会跟着有规律的节奏手舞足蹈;听到喜欢的歌曲,他们会拍手跟唱。这些“生理本能”正是向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刚开始练习音乐时最好选择节奏鲜明的乐曲,因为节奏特点明显的乐曲容易敲击出效果,如进行曲,这样便于幼儿掌握节奏特点。待幼儿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再选择一些节奏较复杂的乐曲。中班音乐活动《郊游》。《郊游》是一首曲调流畅、轻快从容的台湾童谣。歌曲描写了儿童结伴去郊游的情景,看到了“白云阳光”、“青山绿水”,一片锦绣的风景。旋律朗朗上口,为儿童所喜爱。歌词是歌曲的灵魂,幼儿只有在能理解歌词的含义时,才能够有效的记忆歌曲和产生相应的审美情感体验。所以在活动中我首先借助了比较形象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让幼儿看着图片演唱。本次活动的难点,主要是让孩子感知乐曲ABA结构的过程,然后找出歌曲中不同的情绪:A段活泼、欢快,B段舒展、优美。从不同的演唱方式中让幼儿感受歌曲的不同情绪。

教师可注意观察和发现孩子们平时爱唱的歌曲,喜欢什么题材的音乐,从中选择适合的乐曲。因为关注幼儿的兴趣,更能引发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音乐的积极性。

二、要注重熟悉乐曲并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

比如,选取的音乐作品有什么风格特点,是进行曲、抒情曲还是圆舞曲;选取的音乐作品是几拍子的,在此基础之上确定音乐作品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有位老师在组织大班幼儿进行音乐《拔根芦柴花》时,是这样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的:《拔根芦柴花》是一首江苏民歌,乐曲分为三个乐段,第一段与第三段多以八分音符为主,而第二段运用了十六分音符,给人以跳跃的感觉。整首乐曲明朗,具有活泼欢快的情绪色彩。教学重点是熟练掌握2/4拍节奏特点,并能够按强弱规律使用音乐器合拍地演奏。教学难点是学会看指挥,注意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不突出自己,达到能协调地演奏。

三、要注重巧妙引导幼儿进行音乐表演与激励

音乐可以开发右脑,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乐感,增强记忆力,对情商智商发展都有好处,表演可以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想象力的开发是陶行知非常推崇的,音乐活动中音乐表演应该启迪想象力,激发创造性思维,启发和引导能激发孩子们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思维,尽可能用创编的形式去发展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们根据音乐内容即兴表演,使得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孩子更天真可爱。

例如音乐活动《喂小鸟》,孩子们已经学会演唱歌曲《喂小鸟》,为了更好的让幼儿来感受韵律活动《喂小鸟》,让幼儿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用肢体表演表现,从而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我选择了四段不同的音乐,分别是小鸟和妈妈、鸟飞、喂食、大风。四段不同的音乐富有情境性,后面一个内容是前面一个内容的延续。音乐内容主要描述了鸟妈妈喂过小鸟后,小鸟们快乐的飞舞,但一场大风来临了,吹散了鸟宝宝们,鸟妈妈奋力保护小鸟,小鸟们非常安全。音乐表达了母爱的伟大,萌发幼儿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富有情境性的音乐情节易被幼儿接受和理解,也便于幼儿的表现表达。在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自由想象,创编动作要多样性多变性,才能充分发挥音乐表演的有效性。

音乐表演要人人参与,满足幼儿的参与欲、表演欲。让幼儿能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艺,尽情地唱,尽情地舞。要让幼儿充满自信,我能唱好歌,跳好舞。别人上台表演,我也行。教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冒然的批评幼儿,伤了幼儿自尊心,感觉自己没有音乐天赋,不是学音乐的料。试想,如从小对音乐感到自卑和躲避,那是多么可怕和可悲呀!因此,每班都应搭建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平台,为幼儿提供更多更好的表演机会。教师不能专挑几个有音乐天赋的幼儿出来唱歌跳舞表演,我们曾在观摩课上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几个幼儿把手举得很高,甚至喊出声来:“我来唱,我来表演!” 可教师就是没反应,反而说:“你乖,你坐下!”“我听见了,你先看别人表演好吗?”其实,教师不用担心,观摩的人都有一定的课改新理念,不会因为有幼儿随意插上来而扣你的分数,如你引导得好,满足了幼儿欲望,激发了兴趣,提高了音乐教学效果,反而会加分。所以,幼儿音乐表演时,教师要多赏识,多激励,“好吧,你来唱吧!”“你唱的真好,大家为他鼓鼓掌吧!”“嗯,你的舞跳得真美!”等等。这样,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解放幼儿思想,不怕唱错舞错,在玩乐中痴迷音乐表演活动,喷发音乐创新灵感,使音乐小天才茁壮成长!

郊游伴奏篇5

《蓝天白云》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上)音乐教材第一单元。

二、设计思想

《蓝天白云》内容以学生对蓝天和郊外的向往为切入点,通过演唱《捉泥鳅》、欣赏《放风筝》,唤起学生对描绘、热爱自然的音乐作品的学习兴趣,并初步了解音乐表现自然的特点,激起学生热爱自然与热爱音乐之间的情感共鸣。教学设计体现了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教学内容重视音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教学过程中以音乐为主线,采用“说、听、动、唱、玩”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把音乐“双基”能力的训练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激发学生去探究、体验大自然中无限乐趣的欲望,更深地了解中华民族富有特色的风筝文化。

三、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捉泥鳅》,能用轻快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体会儿童在大自然中嬉戏的愉快情绪。并能在音乐活动中学习“捉泥鳅”的本领。

2.认识四四拍,了解其含义及强弱规律,培养学生自我创编的能力。

3.欣赏童声合唱《放风筝》,了解中国具有特色文化的风筝,感受歌曲中小朋友放风筝时无比激动的喜悦心情及风筝飞舞时力度的变化。进一步体会在大自然中尽情歌舞的快乐与自在。

四、教学难点

1.用欢快、活泼的心情演唱好歌曲《捉泥鳅》。

2.了解中国具有特色文化的风筝,感受歌曲的情绪及力度的变化。

五、教学难点

1.找节奏中旋律相同、节奏相同的乐句。

2.用声势语言、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六、教学准备

参与一次捉泥鳅、放风筝的活动;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结合美术课画风筝;课件准备。

七、教学过程

1.课前乐《蓝天白云》。

2.谈话导入。

师:追着白云,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外面的世界非常精彩。你们喜欢在郊外玩耍吗?

生:喜欢。

师:玩是孩子的天性,能说说你平时最喜欢玩些什么吗?

——交流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歌曲中,引出交流的话题,自然导出所学内容,加强教材内容间的前后联系。】

3.新歌《捉泥鳅》学习。

师:听一听,看一看,歌中的这些孩子在玩什么呢?

(1)初次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播放MTV《捉泥鳅》

揭题:捉泥鳅

师:这是一首由台湾著名的音乐人侯德建先生所写的童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好听的歌。

(2)再听歌曲。听听歌中提到了哪些景物?

生:池塘、雨、田野、泥鳅。

(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师:野外这么美,小伙伴们玩得真高兴呀。你们想不想跟着这些小伙伴一起去捉泥鳅?

——出发吧!

(4)跟琴练唱歌曲。

①找一找:歌中的乐句你都会唱了吗?你觉得哪一句学习时有困难?

——练习。(可请会唱的学生教唱)

②认识:反复记号的唱法。

③注意点。

a.附点节奏——轻快、开心;

b.同音反复处——口齿清晰、音高一致;

c.后半段乐句——心情急切。

设计意图:感受歌曲中的自然美、生活乐。学唱新歌是学生发现难点、解决难点的过程,学生的发现过程可能会出现很多随机性,老师将及时捕捉动态资源,生成新的教学流程。

4.完整演唱歌词。

注意歌曲的情绪、速度。

师:同学们的歌词唱得很棒,精彩的歌词加上美妙旋律会更棒,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歌曲美妙的旋律吧!

5.跟琴识谱。

(1)认音识谱;

(2)分6个乐句。

师:接下来让我们开动脑筋,一起来“捉泥鳅”吧!

6.音乐游戏:捉泥鳅(课件出示歌谱)

(1)找节奏相同的乐句——读一读。

(2)找旋律相同的乐句——唱一唱。

(用不同的颜色或图案标记)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更自然地解决好歌曲中的难点部分。

7.延伸:表现歌曲

导:这么好听的歌曲它是几拍子呢?

(1)了解四四拍含义,板书,标出强弱规律。

师:让我们用四拍子的动作来拍一拍吧!

(2)声势训练。——生交流动作。

①动作如:跺脚、拍腿、拍手、拍肩。

②为歌曲伴奏。

(3)打击乐伴奏:

要求:练一练,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

(4)合奏。

唱—动—奏

设计意图:通过声势训练和打击乐伴奏,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四四拍的强弱规律的特点,并在歌曲中体验四四拍的强弱规律,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创编能力和对音乐的强弱感知能力。

师:野外的景色这么美妙,捉完了泥鳅,他们又放起了风筝。你听!

8.欣赏童声合唱《放风筝》

师:闭上眼睛,让身体随音乐的旋律摆一摆,感受放风筝时的情景吧!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情绪及力度的变化。

(2)小知识交流:“风筝”知多少?——课件出示。

①简介风筝的由来及历史:

——师生相互交流。

视频欣赏:潍坊风筝节片断。

②欣赏图片,了解风筝的分类及特点。

(3)再听歌曲,感受音乐的段落及不同情绪。

师:这首歌曲可以分为三个段落。你能想象一下,说说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吗?

①放风筝前,……小伙伴们会怎样?——激动的准备。

②放风筝时,……会有怎样的情景呢?

③风筝飞舞起来后……

——交流。

师:每个段落可以用不同的手势或动作来表现它。请你跟老师一起动一动吧。

9.音乐活动:放风筝。

师:听了、看了、了解了这么多与风筝有关的知识,让我们也不禁手痒起来,也想与歌中的小伙伴们比赛放风筝了!拿起风筝,让我们感受多彩、美妙世界带来的欢乐,让我们的明天更精彩!

——音乐活动结束新课,放风筝出音乐教室。

设计意图:欣赏部分的内容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同时也是在对比中了解《捉泥鳅》和《放风筝》的共同特点,是一次挖掘教材,根据需要重组教材的过程体验。

郊游伴奏篇6

二年三班 黄劲

“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一同去郊游。春雨姑娘欢快地为我们伴奏……”同学们有的穿着五颜六色的雨衣,有的打着各种颜色的雨伞,仿佛一朵朵蘑菇在雨中生长。

今天,老师带我们到漳州师院,师院里树木茂盛,像一个个壮大的卫士在那里站岗。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又宽又长的操场上,有一圈醒目的塑胶跑道。我们从一座小桥上走过去,绕着师院走了一圈。从这里读书毕业出来的大哥哥大姐姐就可以当老师了。

回到教室,同学们和家长一起玩亲子游戏。第一游戏是我和妈妈一起过独木桥,另外一组是林琪和她的妈妈。比赛开始了,我们两组走到是间都摔了下来,第二次我和妈妈保持平衡顺利过关,我们赢了!还有踩气球等游戏。有的家长和孩子还做了漂亮的水果拼盘。大家边吃边玩游戏,开心极了!

我们今天过了一个难忘的“雨中春游”!

郊游伴奏篇7

关键词: 宋代 恩荫制度 特点 影响

恩荫制度起源于秦时的“葆子”和两汉时的任子制,到隋唐时发展为恩荫制,至两宋时期,此制度空前兴盛,成为当时选官的重要途径之一,并且恩荫制度在宋代逐渐完善定型,一直维持到中国封建社会结束。恩荫制度在宋代完善成型并呈现诸多特点,空前的兴盛对北宋社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宋代恩荫制度的特点

宋初恩荫制度基本上承袭唐代的评选规则,但是随着在宋各个统治者的发展下逐渐完善定型,条目也越来越繁。特别是在与辽朝订立“澶渊之盟”以后,宋真宗无力收复幽燕地区,而是大搞东封西祀,粉饰太平,广开恩荫。从此恩荫补官大肆泛滥,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恩荫的名目繁多

与历代较简单的恩荫名目相比,宋代名目可谓花样翻新,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其分为“常荫”,包括“圣节荫补、郊祀荫补、致仕荫补、遗表荫补、登极荫补、册后荫补、殁于王事荫补、宗室补官”等,还有“特恩”,如后妃生子、褒奖抚恤性荫补等。以下仅分析“常荫”中的前四例:(1)圣节奏补。所谓圣节奏补,就是遇皇帝诞日授给臣僚子弟以官的制度。据马端临考证:太宗“至道二年,始有寿宁节推恩之令,则圣节奏荐自此为例”。(2)郊祀荫补。宋代每三年一次,由皇帝率百官在冬至日合祭天地于京城南郊。每次郊祀大礼,不但举行隆重的礼仪,而且要推恩百官与臣民,实行大赦,为官员晋阶升级。(3)致仕奏补。仁宗统治初年,规定郎中以上官员告老致仕,可荫补一子为官。以后又规定:凡宰执、三公、使相致仕,录其子为六品官(多授国子监丞或将作监丞);各司员外郎以上官员致仕,录其子为校书郎或正字;三丞(太常丞、秘书丞、殿中丞)以上官员致仕,可荫补子弟为太庙斋郎。(4)遗表奏补。这种做法一开始属于特典,而后演变为定制。天禧元年(1017),王旦病重,请杨亿代拟遗表,并表示“不可以将尽之言为宗室求官”。其实,遗表奏荫子弟是合法的,北宋对各级官员遗表奏补的人数皆有定额。

除以上所列举的常制外,还有两项普遍实行的“特恩”荫补:(1)地方官子弟入贺恩补。这一制度始于唐末五代,当时每遇新君即位,凡有镇将、州府官员子弟入朝贡物祝贺者,皆授以官,实为姑息之策。(2)褒奖抚恤性荫补。从宋代史籍窥出,北宋一代,这一特典恩补的随意性很大,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凡奖励军功政绩、抚恤阵亡任殁、昭雪冤谪屈死、酬慰勤谨劳苦、褒扬忠烈贤达、优待前朝勋臣之族不显者,皆可用之,往往惠及州县巡检、县尉、寨主等小官。如宣徽南院使、镇州都部署郭守文平日将俸禄所得全部犒劳了军士,待其“卒之日,家无余财”。太宗认为他能毁家纾难,故诏“录其子为五品正员官”。

2.恩荫的范围极广

从恩萌制度的发展史来看,汉代一般只荫同母兄弟或儿子;唐代可荫子、孙或曾孙;至宋代的恩荫却是一人入仕,则子孙、亲族俱可得官,大者并可及于门客、医士等。

3.恩荫的数额众多

宋代在恩荫的人数上也大大超过各代。除唐代一人可荫一至二人外,汉、明、清均明文规定,大小官员一生一般只能荫一人。而宋代却多得多。臣僚遇郊礼荫补一项,孝宗末年在“通减三分之一”以后规定:“宰相十人,执政八人,侍从六人,中散大夫至中大夫四人,带职朝奉郎至朝议三人。”恩荫数额的冗滥,也从另一个方面表现出来。宋代官员总数,少则一万员左右,多则三万四千余员。如果按三万员计算,假如每一官员一生任官三十年,那么平均每年任官数额最多可达一千员。可见仅这一项,就超出了年平均任官的最高数。

4.乞赐科名

荫补者做官后,纷纷通过各种渠道乞赐科举出身,也是宋代恩荫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荫补者可以得到的赐科名,有赐进士及第(于仁宗景拓元年取消)、赐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踢同学究出身和赐同三传出身等。

5.多充任京官

在宋代,太中大夫、待制以上的官员,都“以京官任子弟”,“至若在京百司,金谷浩翰,权势子弟,长为占据”。

6.恶性循环

宋初官员“甫往任即得荫矣”,因而“群臣子弟以荫得官,往往未离童此”。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他们又可以荫自己的子侄,即所谓“荫授之官,又行荫典”。司栋李会说“比年大臣子弟仅能胜衣,即箔从列,遇大礼亦得奏补。其稚年显贵,身既滥矣,未有子而移荫他人,是叠滥也”。综观以上六点,可见造成宋代冗官泛滥的根源所在。

二、宋代恩荫制度的影响

宋代恩荫制度的历史影响与弊端是多方面的。

第一,北宋的恩荫制度保证了权贵子弟入仕途径的畅通,其与南北朝时期的门阀世族世袭制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它在选官体系中世袭的重心下降,从而避免了世袭制可能导致的高层权力多元化而使皇权削弱的弊端。它是前朝世袭特权制的继续,又是对此种特权制的否定。而凭恩荫取官的多是不学无术之徒,加之在荫补过程中假市门资、诡报亲等的舞弊现象严重,使恩荫出身者的地位下降。

第二,滥行恩荫,加大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冗官之弊。人们在谈到北宋职官制度时,皆蔽之曰“冗滥”。孰不知表现在政治生活中的冗官现象,是仕进途径的杂滥而导致的。北宋官员队伍呈恶性膨胀趋势,其原因固非一端,但滥施恩荫应该是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一个。冗滥的官员群中,增加最快、占比例最大的是文官选人阶及武官大小使臣阶的小官,这种现象与两宋时期官员子弟录补为官多授选人阶及小使臣阶的史实不无关系。

第三,恩荫制度的伪滥,使一批不谙文修武的纨绔子弟混入了官僚队伍,导致官吏整体素质下降。对官僚子弟来说,凭父兄的政治特权以荫补入仕,要比科举入仕既省力又快捷,不受寒窗之苦就可得官,故那些权贵子弟不愿再习文修武,只等官禄。这种状况十分普遍,导致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出现了学士不习书札、三司不识财务、将帅不谙弓马的怪现象,以及官不得人、庸才当权的全面腐败。

第四,人为地培植了一个寄生性很强的官僚阶层,腐败了政治生活。前文述及,原来官员子弟奏补为官,没有年龄限制,“未离襁褓,已列簪绅”的状况十分普遍。后来虽然对嫡长子长孙以外的诸子诸孙等亲属有所限制,但官员的嫡长子长孙不在限制之列,其三五岁就成了朝廷命官,“未童龀以受奉”,授官即得章服,一群寄生性很大的童子官僚被人为地卵化了出来,真是“尚从竹马之游,已造荷囊之列”,一群小寄生虫的形象跃然眼前。

纵观汉唐以降历代中,宋代官场既少廉政又乏廉耻的情况最为突出,这与宋代恩荫之滥有着密切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苗书梅.宋代官员选任和管理制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1.

[2]游彪.宋代荫补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9.

[3]朱瑞熙.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77.

郊游伴奏篇8

时间像是琴键上的音符,弹奏出最美的乐章,只是我们只顾忙着各自的工作,忘了好好欣赏,因为时代的脚步有点快,我们稍不留意就会找不着北,就这样一直下去,走着走着发现自己都不会生活了,原来好复杂。

天气渐渐的转暖了,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大地慢慢解冻,树木开始发芽,小草也偷偷探出头来欣赏世界,花儿也按耐不住激动地心情,疯狂地成长起来,只为感受春天的气息,享受春天的温暖。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更会有一场美丽的意外,与家人一起外出郊游、与爱人一起漫步微风细雨、与心仪的他看一场温暖的电影、与小伙伴们肆无忌惮的疯狂、与一切可能美好的东西亲密接触,享受春天送给的礼物。春天把最美的花香给了我们,我们把最美的心香给了流年,我们不曾轰轰烈烈,却一直都在,就我们一起放空心境等春来,一起春暖花开!

上一篇:花落水流红范文 下一篇:普通话的笑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