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大全范文

时间:2023-11-24 22:46:27

套路大全篇1

2、虽然有时会想你、虽然每天都起你,不想再爱过头成了痛。

3、在我眼里,你不仅聪明能干,而且秀色可餐。

4、我愿为你颠倒红尘,这是你我的命运。有一日,当你登临高峰,面向大海,你会看到一个云游四方的行僧。你的眼中有他,他却在回眸之间将你印入了心底。

5、悠悠岁月之间我心永远不变,纵使沧海桑天爱你至到永远,我不在乎昨天更无所谓明天,抛开世间一切,唯独对你的思念一生一世,海枯石烂!

6、如果真的有缘,哪怕是一个向左走一个向右走,终究有一天还会环绕地球一月后在某个地方邂逅的。

7、对我来说,重要的事情只剩下三件了。如果把他们从轻到重排列,我想应该是这样的:我爱你,爱你,你。

8、老天做证,我的影子随时随地都随着你,我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在凝视追寻着你……当死,我的意思是——你洗澡的时候除外!

9、如果我们生存的冰冷的世界依然难改变,至少我还拥有你化解冰雪的容颜。

10、时光终会将所有温暖的陪伴,熬成最美的情话。

套路大全篇2

[关键词]散打 普通高校 武术套路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3-0203-0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精神追求的提高,以及西方文化的入侵,普通高校大学生对体育课的精神追求也越来越高,比较喜欢时尚、自由、刺激一点的体育项目。而武术套路的教学相对其他运动项目的教学在这几点上也有所欠缺,同类项目的跆拳道有脚靶可以踢来劈去,带上护具可以踢躲闪攻,比赛竞技,为什么中华武术套路不能比赛对抗呢?很多高校领导担心对抗的安全性而不敢尝试,其实,只要比赛规则合理,安全措施到位,其安全性是完全可以得到保障的。完全可以把中华武术散打融入到套路中去,把散打脚靶作为武术套路功力练习的器械,这样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武术课的互动性,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一、武术套路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普通高校的武术套路教学内容单调、枯燥,缺乏实用性

通过笔者对普通高校开设武术套路课的现状调查发现,现行的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的内容基本上以五步拳、初级长拳三路、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为主,教学内容单调、枯燥,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对武术课的客观要求不符,大学生接受事物的心理和小学生不同,他们希望对所学的事物能学以致用,结果他们学到的只是武术套路的动作,并且还不知道其动作的攻防含义,导致他们认为武术套路只是花架子而已,没有实用性。因此学生对学习武术套路的积极性不高,是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内容难度较大,缺乏互动和自由

通过对普通高校学过初级长拳三路的100名大学生的随机调查发现,结果完全掌握的学生占5%,基本掌握的学生占15%,没有掌握的学生占80%。通过调查结果证明,70%的学生认为初级长拳三路动作难度较大,63%的学生认为动作内容太多,不容易记住,74%的学生认为武术套路缺乏互动性,在整节课中一直在学在练,没有时间自由探讨和自由学习。这种状况很难达到学生锻炼身体的目的,很难激发学生对武术套路的兴趣和爱好,更别说培养学生的终身锻炼体育的意识。

二、普通高校武术套路结合散打运动进行教学的探析

(一)散打融入普通高校武术套路教学的可行性

散打具有很强的攻防作用,在散打实战中双方总想办法击中对手,而不被对手击中,学习者总是在这种条件下进行训练的。经过长期的体能技术训练,可以培养大学生机智勇敢遇敌而不慌的防身自卫能力。如果能把散打各种腿法技术和踢靶技术融进普通高校武术套路的教学内容中去,可以弥补武术套路教学内容单调不实用的缺点,还能激发对那些隐含在传统武术套路中有着攻防含义动作的挖掘。并且散打早已作为选修课在普通高校试行了多年,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欢迎,但由于普通高校散打教学模式过于竞技化,只练习几种拳法、腿法和简单的摔法,就别无其他,内容相对武术套路也显得单调无趣,幸好还有个脚靶可以踢来踢去,增加了一点互动趣味和实战性质。因此,散打教学一直在打,而武术套路一直在练,只练不打的教学模式和只打不练的教学模式,都是不符合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模式,也不符合普通大学生对武术套路的认识。所以,把散打教学融入普通高校武术套路教学中去,既是外在学生对武术的需求,也是武术套路本身内在的要求,还是现代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理念的要求。

(二)普通高校武术套路结合散打教学的方式

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有一些人士提出把散打融入套路的建议,并且还做了各种尝试,让专业套路运动员也练习散打,散打运动员也参加套路比赛,但终因两者技术类型悬殊太大而未能融为一体。但特别提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实验对象是专业的运动员,他们习武的目的就是比赛,获取最好的成绩,其训练单调而枯燥是必然的。而本文所选的对象是普通高校大学生,他们的身体基础差,训练目标主要是为了健身,从武术中体验体育所带来的快乐和有趣。因此,“打练结合”的模式完全有可能对他们的胃口,所以本文主要建议:散打可以先以半融入的方式先把散打的基本技术融入武术套路教学中去,与此同时,要从传统武术套路中选出具有攻防实战意义的、经典易学简单的动作来丰富散打的基本技术动作,并且武术套路中散打的基本打靶技术和竞技散打中的基本打靶技术应有所不同,前者可以更接近生活中的防身自卫之术,而后者是必须在规定的比赛规则内追求技术的科学实用。然后,再不断地通过实验探索散打融入到普通高校武术套路教学中更好的发展模式。

三、结论与建议

套路大全篇3

关键词: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发展;历程;个性;共性;规则;趋向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09)02-0075-04

有学者曾指出:“中华武术的现代化演进史,是武术演进中的重点课题,但目前仍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对武术近、现代史的研究,还应与武术发展的重大理论研究课题结合起来。”[1] 竞技武术套路是武术现代化发展最为典型的标志性成果,它曾是中国武术发展的主导,也曾是武术进军奥运的首当其冲,2008北京奥运会以后将何去何从,自然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值此关键时刻,总结其历史发展脉络,研究其未来走向,意义重大。本文将从技术角度对其发展进行历史地、发展地剖析。[LM]

1 对竞技武术套路技术演变的历史回顾

1.1 竞技武术套路的形成

武术是在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的背景下成型、发展,乃至全面成熟的,它自里到外、从技术到精神,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迹,可以说是一个成熟的文化载体。而自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拉开序幕,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文化及其体育全面侵入中国,在其影响下,武术开始了现代化的演进历程,更多地注入了西方文化的元素。竞技武术套路正是武术20世纪现代化发展的标志性产物。

在西方体育影响下,民国时期就出现了武术套路竞技的萌芽,如旧中国各届全运会上的武术表演及竞赛。但是,现代意义上的竞技武术套路则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逐渐形成的。新中国建立之初,武术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但是,尝试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客观问题。在当时的左倾思想影响下,以这些问题为依据,50年代中后期,确立了仅将套路作为主要内容进行推广的发展模式,并将树立“矫健敏捷,勇敢优美”的形象[2]作为其技术发展的主方向。1959年公布实施的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是该思路的集中体现,它借鉴了体操的评分方法,主要引导武术向“质量高、难度大、形象美”的方向发展,如对跳跃动作的“腾空”作了明确说明,要求“各种跳跃动作,除向前远穿的以外,都要求在两脚离地身体悬空时开始进行,两脚落地前完成”[3]。

1.2 竞技武术套路技术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1959年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的颁布实施是竞技武术套路形成的主要标志。在其后的整个发展历程中,就技术走势而言,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5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末,是追求难美艺术化的阶段;第二阶段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后期,是向传统和技击回归的阶段;第三阶段从90年代中后期至今,是武术重新加强难美艺术化的阶段。

如果说竞技武术套路形成之始,借鉴体操评分规则,确立“难美化”的技术发展方向,是武术现代化的第一步,那么,60年代初,对武术进行的“标准化”发展,则是武术现代化发展的第二步。根据竞技体育开展竞赛的实际需要,武术门派林立,套路繁多的状况不适于竞技比赛,为了便于对比,利于评判,1960年,编制了五个项目的“武术竞赛规定套路”,从而改变了过去不同拳种套路内容庞杂、风格各异而无法评判的现象,提高了竞技难度,增加了比赛的可比性,因此,1960年《规则》增加了规定套路的比赛条文。

另外,1960年9月在郑州举办的全国武术运动会,除原设的长拳、太极拳、长器械和短器械外,增设了南拳项目。这样,以长拳、南拳、太极拳、刀、剑、棍、枪为核心的竞技武术套路技术体系基本确立。

虽然前期竞技武术套路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但是,随着70年代的“乒乓外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政治局面,体育事业开始蓬勃发展,中国武术队也频频出访,并得到国外朋友的高度赞誉。借此东风,1972年武术比赛就得到恢复,并且,为了强化武术套路的艺术性,1973年《武术竞赛规则》引人注目的设置了0.7分的“出色完成难度动作和创新难度动作”分值,这使得后来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动作越来越快,奔跑越来越多,器械越来越轻薄细小,技击特点越来越少,从而极大地催化了武术的“艺术化”进程,将竞技武术套路第一阶段的发展推向了顶点。

该规则的实施虽然催化了武术的艺术化进程,具有积极的一面,但是,由于过分突出跳跃翻腾,而使运动员忽视了动作规格、功架、劲力、技击特点等方面,从而也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随着武术的技击特点的淡化,艺术演练特色的强化,人们逐渐意识到了武术套路技术发展的这种过分激进的态势对武术发展极为不利。因此,1977年的全国武术比赛即停止使用1973年《规则》,随后,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发展进入了第二个历史阶段――向传统和技击回归的阶段。

1979年《武术竞赛规则》不仅取消了1973年《规则》中关于难度动作评分的规定,并且罗列了14个“限制动作”。从1973年“难度动作”给予“鼓励分”和“加分”,到1979年对跳跃、翻腾动作给予“限制”,这个改动是相当大的。[3] 后来的1984年和1991年的两部《规则》的指导思想与之基本一致。这几部规则的实施促使竞技武术套路向传统和技击回归,这顺应了改革开放后武术界众多学者的呼声, 武术技术发展进入文化特色、技击特点和艺术性并重的阶段。

1990年武术成功进入亚运会,接下来随着1993年那次北京申奥,武术也确立了进军奥运的宏伟目标,这不得不使竞技武术套路向世界体坛的表现难美性项目看齐。以1994年的第二次武术训练工作会议上张耀庭提出“高、难、新、美”的技术发展方向为标志,竞技武术套路发展进入了第三个历史阶段――重新踏上了加快艺术化进程的发展之路。在以强调动作难度为鲜明特色的1996年《武术竞赛规则》和新世纪试行《武术竞赛规则》的指引下,竞技武术套路技术的难美艺术性一步一步加强,特别是新世纪试行规则的推行,催生了大量难度动作的产生,不仅长拳技术体系,而且南拳、太极拳技术体系的难度动作也日新月异。整个竞技武术套路技术体系已经做好了北京奥运会之前的一切准备。

然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武术与奥运失之交臂,竞技武术套路今后的技术发展自然成了学者们探讨的热点话题,是转化思路,向注重传统文化特色,突出技击特点的方向发展,走“打练结合”的道路,还是继续淡化文化特色和技击特点,加强其难美艺术性,向奥运难美表现性项目靠拢,成为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当然,也有学者提出“高、难、美、新、真”的折中观点。[4-5]

对此,笔者认为:随着竞技武术套路艺术难美化进程的加剧,“打练结合”已经成为历史[6],而淡化技击特点和文化特色也绝非其发展的长久之计,“高、难、美、新、真”的提法也无以贴切反映其技术发展的方向。[7] 那么,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到底将沿着怎样得方向发展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从整体全局出发,对此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2 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发展的整体平衡

对竞技武术套路而言,技击特点是最主要的技术特点,独具东方文化特色的含蓄美、象征美、和谐美是最主要的文化特色,表现难美艺术性是最主要的竞技特征,这三方面构成了竞技武术套路的整体技术,竞赛规则如何从宏观上调控这三方面协调发展,是其技术发展永恒的主题。这里我们主要从整体技术以及竞赛规则对技术发展的调控两方面做深入探讨。

2.1 竞技武术套路整体技术发展探析

竞技武术套路是武术现代化发展中传统的武术套路“锦上添花”之作,是将一些具有攻防含义的动作高度艺术化,再配以高难动作的点缀而形成的艺术珍品,艺术表现是其最核心的价值所在。这里的“锦”即运动员演练的许多具有攻防含义的动作及其表现出来的灵活多变的步法、高度协调的身法、整体合一的劲力、形神兼备的气度,这里的“花”即对每一个技击动作严格的规范化以及“高、飘、旋、稳”的难度动作的点缀。研究竞技武术套路发展也就是研究对“锦”的编织加工,对“花”的精雕细琢,使运动员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中华武术独树一帜的技法、刚健有为的气度,并通过艺术夸张的手法表现出独具东方特色的艺术美。

2.1.1 对“锦”的编织加工

对“锦”的编织加工,首先是材料的选取,《现代汉语词典》认为:“锦”是“有色彩花纹的丝织品”[8]。如果我们未加选择,而以尼龙线之类的东西代替丝线,那么,编织得再好,也不能称之为“锦”。所以,对竞技武术套路而言,首先是对动作的选取,要求选取的绝大部分动作具有技击特点,而非嫁接移植大批其它动作来哗众取宠,因为“攻防技击特点构成了武术的本质”[9]。如果这一点做不好,编成的套路再精彩华丽也只算是华而不实的套路。因此,首先精挑细选具有技击特点的动作,是编织加工竞技武术套路这块“锦”的第一步,也是首要的一个环节。

温力教授曾多次强调的“动作具有攻防含意是武术最主要的特点之一,这种具有攻防含意的动作则是武术最主要的内容”[10],“‘知行合一’决定了武术技术体系的技击特点”[11],“武术的首要的特点在于它的技击特点”[9],“套路练习必须突出技击特点”[12],等等,都是从竞技武术套路这块“锦”的质地与构成方面谈竞技武术套路。

其次是对“锦”的编织,这要求深悉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的专业人士将具有技击特点的动作编排成的竞技套路使运动员一抬脚,一落足,都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技击场景中那机智灵活、闪展腾挪的步法,类似“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的身法,排山倒海、雷霆万钧的整体劲力,形神兼备、内外合一、充分表现每个动作技击含义的勇敢无畏、无坚不摧的气势。这要求对套路的编排首先要设计好起势,使其既简洁明了,又不失风格和造型美,然后通盘考虑各段落在套路中所担负的任务,注意到哪些动作起烘托、铺垫作用,哪些动作和组合是整套的核心,从而安排好相应的内容,使整个套路在演练中高潮迭起,达到情绪、运动强度上的高峰,淋漓尽致的展现套路的演练风格。

2.1.2 对“花”的设计雕琢

如果能将上述两方面做好,那就等于编织好了一块极富东方文化特色的“锦”,然而,作为艺术表现性的竞技套路之所以区别于其它武术套路,关键在于这块“锦”又经过了高度细致的加工,并且增添了绚烂多彩的花朵。这包括两个方面,即:技术的艺术化和高难化。

首先是对“锦”上底暗花纹色彩的调配和加工,也就是说,使武术套路中原有的具有技击特点的动作根据美学原理高度规范化,能充分表现具有技击含义的动作的艺术美。比如,下颌内收,含胸拔背,将背部肌肉拉紧,是技击对抗中站势的基本要求,然而,这样的姿势在展现气势挺拔的长拳类竞技套路中显然不太雅观,因此,将其改成了头正颈直、挺胸立腰。这样,一起势就给人以刚毅挺拔、威武激昂的气势。又如,实战中,两腿微曲,一手护下颌,一手摆拳的平摆拳动作,显然没有竞技套路中一手做后勾手,一手前亮掌,大腿接近水平的虚步亮掌动作更优美。再如,实战中绝对没有攻击后的动作定势,但是,竞技套路中缺少了定势亮相就无以表现竞技套路快慢相间、动迅静定的节奏。总之,将具有技击含义的动作经过高度的艺术规范,是将其难美化的第一步。

其次是选取“花”来点缀,这要求选取的难度惊险动作必须具有攻防特点,或者虽不具有攻防特点,但符合武术运动的一般规律。这些动作一类是对武术中原有的技击动作的拔高。如太极拳竞技套路中的腾空飞脚+ 提膝独立、腾空摆莲540°+ 雀地龙,又如长拳套路中的旋风脚720°+ 跌竖叉,直身前扫900°,再如南拳竞技套路中的鲤鱼打挺直立+提膝独立、腾空双踹腿、腾空盘腿360°侧扑,等等。另一类是对其它艺术形式内容的借鉴改编。如对戏剧、舞蹈中摆头、定势、亮相的借鉴,对一些刀花、剑舞、棍花的吸收,又如,对杂技中翻腾、旋转的动作的借鉴而形成的旋子转体720?,侧空翻转体360?,原地后空翻、单跳后空翻,等等。

再次是对锦的整体设计,即对演练场景的包装。竞技武术套路不同于其它武术套路可以“拳打卧牛之地”,根据竞技比赛的需要,为更好地展现运动员智慧勇敢的表演意境,应当给予提供广阔的表现舞台,再配以音乐、灯光、背景、效果,调集一切艺术手段,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渲染烘托竞技武术套路的艺术化气氛。

邱丕相教授提出的:为增强竞技武术套路的艺术性,可以将它与现代艺术、美学相结合,使观众到表演者智慧勇敢的表演意境中去体会那种最壮美最动人的艺术性,从而达到身临其境、物我两忘的境界[13],正是从“花”的点缀方面谈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

2.2 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发展的规则调控

竞赛规则是为进行运动竞赛而制定的统一规范和准则,是竞赛赖以进行的依据。它不仅可使运动员在同一的条件下进行公平合理的比赛,而且还要反映出该运动项目所达到的技术水平,同时又要引导该运动项目的技术向某一方向发展。[3] 从技术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后两方面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1959年、1960年、1973年制定的几部《规则》促使了套路向“质量高、难度大、形象美”的方向发展。1979年、1984年、1991年修订的3部《规则》将武术套路技术引导到保持技击特点的方向。1996年《规则》、新世纪试行《规则》增设难度动作及创新难度的加分,无疑引导竞技套路向“高、难、美、新、快、强”的奥运项目中的表现难美类的方向发展。

武术竞赛规则是其技术发展的杠杆,具有重要的宏观调控作用。规则在某一时期对某些技术发展给以鼓励,当其得到一定的发展后,又将促进另一些技术的发展。这样整个技术发展才均衡。我们不可能设想一部一劳永逸的规则,因为一本规则在一定时期对技术发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过了这段时期对技术发展又可能起到阻碍作用,所以,根据技术发展的需要,应该不断地修改规则。对规则的修改既要根据当时技术发展的需要,又要把握整个技术发展的总趋势,使规则引导技术在不平衡中均衡发展。[3]

3 竞技武术套路技术的发展前景探讨

3.1 竞技武术套路申奥阶段的发展重点是对“花”的设计雕琢

1996年《规则》和新世纪试行《规则》对难度动作分值的加重旨在引导竞技武术套路向奥运会难美表现性项群靠近,这完全符合竞技武术套路当前发展的实际需要,因为“促使武术成为奥运会项目,是我们向国际推广武术所要完成的一次飞跃,是竞技武术发展的最高目标”[14], 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将使越来越多的人去探询竞技武术以外的更加丰富多彩的武术,去寻求武术的真谛,这必将促使整个武术的普及和发展。所以,前一阶段竞技武术套路的技术发展更强调对“花”的设计雕琢,促使动作高度规范化和难美化,创新更多的新颖难度动作,以便做好奥运之前的技术准备。

根据这个需要,武术界应该“放下包袱,开动机器”,不要再避讳武术成为“花拳绣腿”似的“舞术”,武术成为“中国的艺术体操”之类的风言风语,而应该大胆地借鉴、吸收、综合、创造,从竞技武术套路是一门艺术的角度出发,主动地到戏曲、舞蹈等艺术宝库中摄取精华,为其发展“锦上添花”。

3.2 未来竞技武术套路发展将游离于“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表达”之间

由以上几部分论述可知,“锦”和“花”是现代竞技武术套路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强调“花”势必会影响“锦”,重视高难动作创新势必冲击武术固有的技击特点、特有的精气神。当高难动作发展到一定程度,接近发展极限,肯定还要强调对“锦”的编织加工。因为“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其过程和结果都是武术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15],“将竞技武术打入奥运会对武术发展仅是一次‘借船出海’”,“我们应该将武术作为一个体系推向世界”[16]。近来,竞技武术套路为了迎合奥运会,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一再“削足适履”,从而失去了许多自身的优秀特点,以至于民间武术界许多人士对此无法接受,如果再不遏制这种态势,竞技套路赛场有可能完全失去观众。因此,当这个阶段性的任务完成以后,向传统回归将成为必然。所以,即便成为奥运会项目也仅是武术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通过竞技武术传播,使更多的人来探寻竞技武术以外的整个武术,将武术作为一种文化推向世界。

由此而言,当以发展难度动作为主的艺术化进程达到一定程度,竞技规则的再次修定必将成为大势所趋。那时的竞技规则将引导技术由偏重于武术外在的手、眼、身法、步,转向内在的精神、气、力、功,将攻防意识提到一定的高度,改变现在很多运动员赛场上“练得很起劲,就是不知在表达什么”的局面。当内在的东西,具有东方艺术特色的个性化特征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规则还将再次修改,最后使其技术平衡于“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表达”之间。

事物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在一个时期里总是某一方面发展较快,另一方面发展较慢,在另一时期则相反。事物正是在这种不平衡状态中平衡地发展。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同样如此。竞技武术套路技术的发展历程之所以经历了确立艺术化、向传统和技击回归,重新走向难美艺术化三个阶段,就是因为其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平衡而受到了竞技规则的宏观调控。长此以往,竞技武术套路发展还将会出现不平衡的状态。《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还要与时俱进,及时修正,以引导技术沿正确的轨道发展。今后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重点即处理好“锦”与“花”的关系,使套路中的技击特点、文化特色、难美表现按一定比例协调发展,使竞技武术套路真正成为表现“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文化载体。

对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我们不能仅盯住过去,也不能只看到眼前,而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从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探寻脉络,总结规律,从而指导其未来发展的实践。我们期待着新世纪竞技武术套路发展得更美好!

4 小 结

4.1 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发展经历了确立难美艺术化方向、向传统和技击回归、重新重视难美艺术性三个发展阶段,从“事物总是在不平衡状态中平衡地发展”的角度出发,其未来技术发展仍将此起彼伏,但从总体上趋于均衡。

4.2 在竞技武术套路中,技击特点是其最主要的技术特点,形神兼备是其最主要的文化特色,难美表现是其最主要的竞技特征,三者如何协调起来是其发展的关键问题。

4.3 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重点即对“锦”的编织加工,对“花”的精雕细琢,武术竞赛规则应该宏观调控“锦”与“花”的关系,使套路中的技击特点、文化特色、难美表现性按一定比例协调发展,这是竞技武术套路发展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

[1] 旷文楠.中华武术历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5,21,(3):1-6.

[2] 毛伯浩.武术的表演和竞技[J].新体育,1956(24):17.

[3] 温力.从《武术竞赛规则》修定看武术技术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87,(4):31-36.

[4] 栗胜夫.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研究[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79-195.

[5] 栗胜夫 姚丽华 刘会宾.我国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必由之路――高难美新真[J].体育文化导刊,2003,(12),34-37.

[6] 杨建营.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探讨武术的套路与对抗两种运动形式的关系[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2):55-57.

[7] 栾丽霞、彭鹏、杨建营.对近年来关于竞技武术套路发展较有影响的几种观点的评述[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0):1425-1427.

[8] 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本.

[9] 温力.试论武术运动的现状与发展[J].体育科学,1987,(3),13-16.

[10][ZK(#]温力.试论武术的特点、内容和形式[J].体育科学,1984,(2).

[11]温力.“知行合一”与武术的技击特点[J].少林与太极,1992,(5、6).

[12]温力.试论武术的特点及套路练习与对抗练习的结合,1987年全国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

[13]邱丕相.对武术套路商业化发展的探讨研究[C].第6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Z],2000,(12).

[14]李杰.2000年全国武术训练竞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5]李杰.武术与奥运会[J].体育文史, 2000 (5).

套路大全篇4

关键词: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特点;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作为直接面向用户的电力基础设施,6-10kV配电网建设曾经在上世纪60-80年代初期在国内推广配电网带电作业。但是由于当时现实条件的束缚,在具体的作业方式、操作步骤、安全防护用具、后备安全防护等方面问题颇多,最终导致部分地区该项作业的停止。

一、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式

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式可按采用的绝缘工具和绝缘方式来进行分类。

1、按所采用的绝缘工具分类

按所采用的绝缘工具分类,作业法划分如下:

1.1.1绝缘平台作业法。绝缘平台通常以绝缘人字梯、绝缘车、独脚梯等组成。不论是作业人员通过绝缘手套采用直接作业法还是通过绝缘工具采用间接作业法,绝缘平台都起着相对地面之间的主绝缘作用。无论是采用直接法还是间接法,通常在被检修作业开展之前,都会采取隔离用具或绝缘遮蔽对相邻带电体隔离或遮蔽。同时,相关作业操作者要穿戴全套绝缘防护用具。当用绝缘手套直接作业时,防护手套要套在橡胶绝缘手套外边防刺穿或磨破。

1.1.2杆上绝缘工具作业法。作业人员通过脚扣等登杆器具登杆至适当位置系上安全带,与系统电压保持适宜的安全距离,在应用端部装配不同工具附件的绝缘杆上进行作业。该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受交通地形限制,在高空绝缘斗臂车无法到达的杆位都可进行作业。

1.1.3绝缘斗臂车作业法。带电作业绝缘斗臂车是上世界30年代在欧美国家研制,50年代在全世界送、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中广泛应用。这种作业车灵活便利、应用范围广、劳动强度较低的特点让高空绝缘斗臂车配电网带电作业更加安全、适应性更强。

2、按绝缘方式分类

按绝缘方式分类,带电作业可分为直接作业法和间接作业法。直接作业是配电工作人员利用高空作业车绝缘梯或绝缘臂直接接近带电体,作业操作者身体穿戴各绝缘防护用具直接作业。间接作业是以绝缘工具作为主要绝缘、绝缘穿戴用具作为辅助绝缘的作业方法。在整个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中,不论是采用直接作业法亦或是间接作业法,如果按照作业操作者的人体电位来进行划分,都属于中间电位作业法。

二、配电网带电作业特点

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中,配电网络的高压线较低,配电设施密集,三相导线间的空间距离较小,作业范围窄,作业人员很容易触及不同电位的电力设施。因此,作业人员配电网带电作业不宜身穿屏蔽服、直接接触带电体等作业方式,原因如下:

相对地可能造成短路

在线路杆塔上横担、更换绝缘子等作业,如果作业人员采用等电位作业方式,穿戴全套屏蔽服,极有可能身体不同部位同时接触接地体和带电体,形成单相接地。尽管在6-10kV系统中是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若接有一定长度的电缆或线路较长,三相电会超过屏蔽服通流容量,严重时会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2、可能造成相间短路

当带电体遮盖不全或没遮盖时,作业人员身穿屏蔽服在进行修补导线等相间作业时,动作幅度一旦较大,就可能同时接触两相带电体,屏蔽服的金属网会导致相间短路,如果相间短路电流过大,通过屏蔽服造成设备短路,还会因短路电流超过屏蔽服通流容量(I型屏蔽服为5A、II型为30A),直接造成人员伤亡。

因此,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不宜穿屏蔽服进行等电位作业,要穿戴全套绝缘防护,采用主、辅绝缘结合、多层后备绝缘防护的方式。

三、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用具

1、绝缘遮蔽罩

用于遮蔽带电导体或非带电导体的保护罩称其为绝缘遮蔽罩。遮蔽罩在带电作业用具中并非主绝缘,只是在带电作业人员短暂碰撞带电体时,起绝缘隔离或遮蔽保护作用。绝缘遮蔽罩带电作业要做到足够的安全可靠性,使用前必须做好严格的机械、电气及其它检验试验。遮蔽罩的工频试验电压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遮蔽罩的工频试验电压

2、绝缘手套

在高压电气设备上进行带电作业时起电气绝缘作用的手套成为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它和一般的劳动保护用安全防护手套还是有较大的区别,有较高的机械性能、良好的电气性能和服用性能,手套用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制成,形状为分指式。根据电压等级不同,手套型号有3种,适用范围及相关电气绝缘性能见表2。

表2 绝缘手套电气绝缘性能要求

绝缘手套机械性能要求如下:平均拉伸强度≥14MPa,平均拉断伸长率≥600%,拉伸永久变形

3、绝缘服

作业人员身穿整套绝缘服在配电线路上作业,一般会有两种作业方法:一种是在国外广泛使用的身穿全套绝缘服通过绝缘手套直接接触带电体。绝缘服作为带电体与人体间的绝缘防护,可以有效解决配电线路净空距离过小问题,但是绝缘护具使用中可能产生磨损及其本身耐受电压安全度不大,直接作业中只能够作为辅助绝缘决不能作为主绝缘;二是绝缘工具间接作业,绝缘工具作为主绝缘,绝缘手套和绝缘服作为人身安全的后备防护用具。

4、绝缘鞋

绝缘鞋是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时的辅助安全用具,确保使用安全,绝缘鞋要符合相应电气性能要求,预防性检验周期不应超过6个月。穿用绝缘鞋要避免接触锐器,防止机械损伤。同时还要避免高温、油、酸、碱等腐蚀性物质。

四、结束语

在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中,不宜采用等电位作业方式。为确保作业人员安全,无论是直接作业还是间接作业均应穿戴绝缘防护,主、辅绝缘结合、多层后备绝缘防护的作业方式。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用具不仅应有较高的电气绝缘强度,还应有良好的防潮性和服用性能,保证安全下方便作业施工。

参考文献:

[1] 林根成.对输配电线路带点作业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J].广东科技,2008,(18).

[2] 胡毅,王力农,刘松喜,黄小明.输电线路带点作业方式及安全防护[J].高电压技术,2000,(05).

[3] 胡毅.输配电线路带点作业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高电压技术,2006,(11).

[4] 俸兴旺.10千伏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法及其特点[J].广西电业,2008,(09).

[5] 杨彦枫.10kV配电线路带负荷更换线路短路器作业方法[J].黑龙江电力,2006,(02).

套路大全篇5

一、“套路”的缘起

“套路”,武术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应当属于“演法”。旧时称“套子”或“套”。套路是几代武术家研究揣摩的精华,在实战中不断改进的成果。站在课堂教学这个角度来理解“套路”,我想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成为“套路大师”,在自己的教师生涯中,也应似武术家一样倾尽心血,凝聚精华,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改进并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套路”。并且在关键的环节中善于“下套”吸引学生,将学生紧紧“套”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主动获取知识的道路上,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程老师的这堂课已经达到了这种境界。

二、给学生设“大套”

程老师上的这堂课是很有套路的,他善于给学生“设套”。我们先来看看他的每个教学环节是怎样预设的,也就说是怎样给学生设套的。首先是设情境,套出问题;其次是观察比较,套出方法;再次是合作探究,套出规律;接着是拓展应用,套出能力;最后是质疑思考,套中解“套”。这五个“设套”的环节,可以说是逐套深入,套套相扣,一套接一套的,足以见得程老师的课堂教学思路是何等的清晰。虽是借班上课,师生间的陌生感却随着课堂上风趣幽默的“设套”进程全然消失了,师生相互融合在一起,学生被老师的连环套一套接一套地套住,收入彀中。这就是程老师从整课堂这个宏观目标上设下的“大套”。

三、给学生下“小套”

我们再来赏析一下程老师是如何给学生下“小套”的。

1.套中设诱,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入“套”

程老师的第一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套出问题”。PPT展示:“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进行1012次运算,工作103秒可运算多少次?”这个问题因为数字很大,学生如果没有预习的话是很难求出正解的,这么大的数字该怎么运算呢?学生很想知道,于是对学生产生了非常大的吸引力,我认为这是程老师在往套中扔了诱饵,将学生引入整堂课的大圈套中。问题呈现后,程老师马上提问学生,复习了什么是底数,什么是指数,什么是幂。复习的内容虽是旧知,实际上是程老师在下套。很多学生对答如流,都能从回答中找到胜利的快乐。当学生沉浸在快乐之时,教师紧接着抛出第二个诱饵:你能算出1012×103的结果吗?这时学生被套在问题之中,欲罢不能。学生已经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了,怎能舍得放弃再品喜悦的机会?便各个低头沉思演算,想最快获得答案。到这里,创设情境环节就达到了预设的效果,起到了“入套”的作用。

2.由浅入深,让学生在连环套中无法自拔

再看程老师的第二个环节。首先利用PPT展示:根据乘方的意义填空,看看计算结果有什么规律?

(1)25×22= (2)a3×a2= (3)5m×5n= (m、n都是正整数)

这三个题目看似简单,却内藏玄机,由浅入深,富于变化:第一个底数指数全是数字,第二个将底数改为字母,指数是数字,第三个底数为数字,指数为字母。虽然是数字与字母的变化,却是概念的不断深化,也是数学思维的转化。这就是套路,由浅入深的套路。同样我们赏析一下第三个环节出示的几个例题:

(1)x2・x5 (2)a・a6 (3)2×24×23 (4)32×33×34

这四个例题出发点在于理解同底数幂乘法法则,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不仅是逐步推进,将学生拉入套中,越套越紧,是学生落入教师的“套”中,无法自拔。

四、对课堂教学“套路”的诠释

程老师的这堂课,从设“大套”到下“小套”,让学生在经历“入套解套”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每个小套环环相扣,天衣无缝,充分展现了一个有自己教学套路的课堂教学风采。

所谓教学“套路”,说白了就是教学方法或课堂教学模式。一个有自己教学套路的老师,就一定有自己独到的教学策略。也就是说我们在每个教学环节实施的过程中要懂得怎样“下套”,将学生的心紧紧拴住,心无旁骛,紧跟教师的“套路”去求知、去发展。教学套路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日常积累、不断反思、不断改进的过程,是对自己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这个过程注定有十月怀胎的辛勤付出,更有分娩时的阵痛后的快乐幸福。我想像程老师这样一个具有自己的教学套路的老师,一定有他平时付出的艰辛。

一个有自己教学套路的老师,还必须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程老师在讲评例题的时候,语速适中,音量抑扬顿挫,节奏感明显,不温不火,切合主题,逻辑性强,魅力显现无遗。所以每当我们在讲台上挥洒的时候,一言一行、一笑一颦都能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学生,让他们不知不觉、快快乐乐的“入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独有的人格魅力在无声无息中影响着每一位学生,推动每一位学生默默成长。

套路大全篇6

【关键词】高压电缆;金属护套;交叉互联

概述

唐山三友110KV变电站三三线投运于2012年12月17日,是三友化工110KV变电站向三友西110KV变电站供电线路,全长1950米,采用截面积为300mm?单芯铜电缆,金属护套为波纹铝材料,全段线路均分为三段,包含两组中间接头及两个终端头,两组中间接头波纹铝护套用同轴电缆经交叉互联箱进行换位,终端头铝护套为直接接地,够成一个完整的交叉互联系统。

一、电缆金属护套交叉互联接地系统的应用

目前应用的高压电缆,特别是110KV及以上电缆,基本上均为单芯电缆。单芯电缆的导线与金属屏蔽的关系,可看作一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当电缆的导线通过交流电流时,其周围产生的一部分磁力线将与屏蔽层铰链,使屏蔽层产生感应电压,感应电压的大小与电缆线路的长度和流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电缆很长时,护套上的感应电压叠加起来可达到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在线路发生短路故障、遭受操作过电压或雷电冲击时,屏蔽上会形成很高的感应电压,甚至可能击穿护套绝缘。如果屏蔽两端同时接地使屏蔽线路形成闭合通路,屏蔽中将产生环形电流,电缆正常运行时,屏蔽上的环流与导体的负荷电流基本上为同一数量级,将产生很大的环流损耗,使电缆发热,影响电缆的载流量,减短电缆的使用寿命。因此,电缆金属护套应采用可靠合理的接地方式,来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

高压电缆金属护套的接地一般只能使用单端接地和交叉互联接地,而不能使用双端接地。因为在双端接地的情况下,护套中有环流通过。

单端接地时金属护套对地之间有感应电压存在,仅适合长度较短的线路。而三三线线路较长,比较适合使用交叉互联接地。交叉互联接地是将金属护套的一端直接接地,采用中间绝缘头和交叉互联箱将三相电缆的金属护套进行换位链接,另一端通过保护接地或直接接地。金属护套在完全换位的情况下应无环流通过,两端对地之间也无感应电压,每段电缆中间有感应电压,且换位处感应电压最高。这种接地方式虽然适用于长线路,但应特别注意换位的连接,护套交叉互联时出现接点隐性失误,导致换位不完全,护套换位处感应电压将≥50V限定值,且护套中环流将会显著增大,造成电缆运行故障。

正常情况下,电缆金属护套交叉互联系统的换位有两种方法,如图所示:

二、交叉互联事故分析

1、事故分析

三三线交叉互联箱分别位于硅业院内及热电公司西北门,为便于阐述,将硅业院内互联箱确定为1#互联箱,热电公司西北门互联箱确定为2#互联箱。电缆投运当天,在有功3.2MW轻负载的情况下,对三三线交叉互联进行外护套环流测量,发现B相接地电流高达40A。

交叉互联箱接线简图如图三所示:

在未将线路停运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将2#互联箱内导电排拆除,取下A3、A4同轴电缆,此时测量同轴电缆对地电压高达1000V。拆除后将电缆头甩至互联箱外,准备进行正确连接。由于三三线交叉互联箱同轴电缆穿孔施工时未进行防割伤电缆处理,导致同轴电缆穿箱处绝缘层被互联箱电缆穿孔边缘磨破,出现对互联箱壳体放电情况,弧光的高温将同轴电缆引燃,造成绝缘层起火。工作人员立即通知我站值班员,将三三线路停运。停运后护层感应电压消失,工作人员将明火扑灭,避免了对110KV高压电缆造成损坏。

纠正2#互联箱内接线后,将三三线投入运行,负荷为10MW,再次测得的护层环流值显示,金属护层互联已达到完全换位。如下表:

测量部位 1#互联箱 2#互联箱

A1 A2 B1 B2 C1 C2 A3 A4 B3 B4 C3 C4

电流 1.37 1 1.28 1.41 1.04 1.31 1.14 1.38 2.01 1.21 1.39 1.98

在取得本次事故的教训后,我站对主变高压侧电缆护层环流也进了测量,结果如下:

测量部位 GIS断路器侧 2#主变侧

A B C A B C

电流 36 42 50 43 47 51

因主变电缆长度较短,由前面互联接地系统应用中可知,主变高压电缆应采用单端接地,另一点经接地保护箱。在检查过程中发现GIS断路器侧为同轴电缆直接接地,主变侧为三相同轴电缆经接地箱直接接地。这种接线方式会是护套中出现较大环流,使护套温度过高,加速电缆绝缘老化,影响电缆使用寿命及运行安全。所以我站将主变侧的直接接地箱更换为保护箱,投运后测得的环流如下:

测量部位 GIS断路器侧电流 2#主变侧电压

A B C A B C

值 0.48 0.72 0.59 0 0 0

有所测数据可知,金属护套已经达到良好接地效果。

2、交叉互联不完全换位的危害

交叉互联不完全换位,导致铝护套内流过过大的感应电流,使护套温度升高,高温会加速电缆绝缘老化,影响电缆的使用寿命。

三、结束语

套路大全篇7

关键词 武术套路 竞赛 分析

刀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刀术从传统文化演变到现今的体育竞赛项目,有质的飞跃,但在演变的过程仍然有待我们去完善。通过女子刀术比赛前十六名的最终比赛成绩的数据统计分析,运用现场观察法观察刀术运动员竞赛整个过程,探讨女子刀术运动员竞赛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运动员的训练及竞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4年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女子刀术项目的竞赛评分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观察法

进行比赛的现场观察,观察2013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女子刀术项目前16名运动员得分情况,准确记录各项成绩。

1.2.2统计法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2013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女子刀术项目前16名运动员最后成绩进行数据处理

1.2.3归纳法

根据统计结果及相关数据,结合《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2012)以及笔者多年来的训练体会进行归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女子刀术项目的单项名次与各部分评分因素的相关分析

2013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女子刀术运动员的(动作质量得分,演练得分,难度得分,套路最终得分)情况,详情见表1。

由表1可看出,在2013年女子套路刀术比赛中,有9人在动作质量和难度动作满分;1人动作质量扣了0.3分;2人动作质量扣了0.4分;2人扣了0.5分;2人扣了0.7分。从整体上看,女子在动作质量规格完成率相对较低,也反映出动作质量有提高空间。2013年女子刀术演练得分现状为,有12人达到“好”的档次的第三档,而只4人处于一般的档次,以上可以看出,对于全国前16名来说女子刀术在演练方面相对较弱,应该重点加强基本技术训练,以全面提高演练质量水平。

2.2女子刀术各类评分与最后得分的相关分析

女子刀术最后得分与其中各项评分的相关分析表明:2013年女子刀术运动员的得分与动作难度和动作质量呈中度相关 (P0.05),动作难度和动作质量得分在最后成绩中起重要作用(图1)。在女子刀术最后得分与质量、演练、难度得分的对比趋势也可以看出:动作难度得分趋势与最后得分趋势的一致性较好,动作质量得分与最后得分趋势的一致性稍差,演练水平得分与最后得分趋势的一致性最差。

3竞技武术自选刀竞赛现状

2013年女子刀术竞赛的评分内容依然采用2003年规则的评比办法,2011年补充规则中修改补充重点加强了演练水平的必选内容动作,套路规定加入两组必选基本技术动作组合,以劈刀为主及挂刀、撩刀为主的两组基本刀法内容,而2003 年规则中只规定了部分主要的步型、腿法和器械方法,其余的大部分均作为选用动作,这样就可以减少相同动作的使用率并且在难度的设定上也一改从前的单一性,为运动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增加了套路编排的多样性潜能,促进竞技武术朝着“高、难、新”的技术方向发展。规则还把难度动作的等级分为A、 B、 C 级,每个等级又划分了各自的难度系数,使其难度指标更加量化。

规则变化对武术套路刀术编排的影响。难度分值的增长和高难性使运动员在套路内容的编排上显得非常吃力并且趋于简单化,在完成规则设置的动作内容编排的基础上,以完成难度编排为重点,尽量避免过多的重复动作,使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和体力来保证完成动作难度的成功率,并得到相应的分值。这样一来,就使难度编排出现下列问题:

(1)难度动作异化。所谓难度动作的异化是指编排者创设的经运动员演练的直观显现的难度动作不反映武术套路运动的本质特征,而这些难度动作在套路中的一再出现又影响了套路运动的目的性与规律性相统一地发展。

(2)难度动作破坏了套路的整体节奏。目前难度动作在套路演练中的表现为: 演练前以静止站立姿势较长时间的停顿,演练中为了得高分而强调旋转翻腾的度数,忽略了技术规格,演练后与其它基本技术衔接的不流畅。

(3)构布局失衡。竞技武术套路追求高难美新,出现了速度快、力量大、动作变化多、起伏变化大的特点,对速度耐力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在套路编排时出现了前两段内容比较丰富充实,结构比较复杂,布局富有变化,而后两段则选择省力和不易失败的动作原地迂回、反复,以此弥补体力的不足,造成结构布局失衡。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新规则的实施到现在,影响女子成绩主要因素为演练水平,其次为动作质量、第三为动作难度,但三者相关系数差异不明显。

(2)在规则的制约下,2013年女子刀术竞赛的评分内容依然采用2003年规则的评比办法,修改补充规则中加强了演练的必选内容,加入两组必选基本技术动作,极大丰富了现阶段刀术演练技术内容不够丰富的局面。

4.2 建议

女子刀术选手在保证难度完成情况下,着重提高演练水平,突出演练风格,注重难度动作质量规格的训练。女子刀术选手应在今后训练中加强巩固难度动作,着重提高身体素质,在身体能力同步加强的同时精求提高演练水平和套路动作质量,因女子运动员身体爆发力及速度力量方面较差,应该着重提高身体素质、爆发力等方面练习。

参考文献

[1] 韩英甲.关于优秀女子套路运动员刀棍技能水平的现状研究[J].山东体 科技,2006(2).

[2] 何瑞虹.2002年武术套路试行规则评分内容的相关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 学报,2004(10).

[3] 中国武术协会审定.武术竞赛规则( 试行) [S].2003.

[4] 方平,徐美玲.浅析竞技武术套路运动中的“高、难、美、新”[J].浙江体育科 学,2001(4).

[5] 温佐惠.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发展变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1).

套路大全篇8

一、国际电镀线路板行业发展模式与经验借鉴

从1838年英国镀银专利提出至今,电镀已有160多年的发展历史,电镀技术为世界制造业的发展和工业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统计和预测,全球电镀线路板行业的产值于2006~2010年期间将由约420亿美元增至约537亿美元,平均复合年增长率约为6.3%。从区域发展趋势看,1998年电镀线路板产业主要以美国、日本及欧洲为主,产值约占全球的73.4%;2000年后,这一格局出现重大转变,电镀线路板产业中心进一步向亚洲转移,中国大陆由于下游产业的逐步转移及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了越来越多电镀线路板厂商的投资。

纵观世界上所有的先行工业化地区,产业配套都经历了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再到不完善的过程。各国电镀线路板行业在经历了萌芽期、快速发展期、成熟期后,都逐步将附加值低、污染严重的低端产品转移到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仅保留了部分高端电镀产品的生产制造环节,从事与主导产业(汽车、电子、航天、军事等)相配套的、附加值高的电镀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将电镀线路板行业逐步向专业化、一体化和高技术产业化的方向推进。

二、国内电镀线路板行业发展及区域分布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世界制造业重心逐步向我国转移。与此同时,电镀线路板行业因其具有较强的装饰性与功能性等特点,已成为我国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配套行业。电镀技术不仅仅在传统工业中扮演重要角色,在高新技术产业,如现代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及产品制造方面,更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20000多个电镀厂点,其年产值超过100亿美元;从事电镀行业的职工总人数约50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比例为6%~7%,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线约5000条,年产量约3.5~4.0亿平方米。据国际知名市场调研机构N.T.Information调查,2008年我国PCB行业以1217亿元的产值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PCB行业总产值的34.9%。2008年底,全球2430家PCB 企业中有930家中国企业,占全球PCB企业总数的38%,居世界第一;世界知名的PCB生产企业中大部分已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并正在积极扩展。

从地域分布看,国内电镀企业主要集中在各大中工业城市及其周围农村地区。经济越发达、制造业越兴旺的地区,电镀企业越多。全国40%以上的电镀企业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这两个地区的产值约占全国的60%[1]。其中,珠三角地区由于起步早,在企业数量、规模、人才、技术等方面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由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CPCA)评选的2008年中国印制电路行业百强中,其中56家分布在珠三角地区,总销售收入488.14亿元,占全国PCB百强企业总销售收入的64%。珠三角地区的全国PCB百强企业主要分布在珠江东岸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区域,即深圳、广州、东莞和惠州,占珠三角地区PCB企业总数的75%。

三、深圳电镀线路板行业发展概况

随着深圳轻工电子行业的发展,电镀线路板等配套行业需求旺盛,在市场推动下逐步形成一定行业规模,但由于我市一直未规划电镀线路板基地,电镀线路板企业未能入园,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了点多、面广的局面。据调查,深圳电镀线路板企业共有1000余家,主要集中在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发电、机电、机械及钟表制造业,五金等金属制品、玩具及工艺饰品制造业,机修、汽修服务业和玻璃、建材及家具制造业等几个行业中[2]。

1) 电镀企业现状。根据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3]统计,截止2007年底,深圳市共有专业电镀企业(指专门对外接受委托加工的电镀企业)及配套电镀企业(指由于生产工艺需要须在厂内配套电镀生产线的企业)企业500余家,工业总产值约150亿元;其中,专业电镀企业372家,工业总产值合计63.1亿元。这500多家电镀企业中有300多家(其中210家为专业电镀企业)分布在宝安、龙岗两区,少数分布在南山、福田等区。

2) 线路板企业现状。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制电路板(PCB)行业随着我市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而日益壮大。目前深圳已成为全国PCB行业发展最早、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据深圳市线路板行业协会调查,2008年底深圳PCB企业总数达583家,相关配套的设备材料企业约250家,全市PCB行业总产值350亿元,占全国的28.7%[4]。其中,宝安区是我市PCB企业最为集中的区域,全市583家PCB企业中有396家位于宝安区,主要集中在沙井、福永、松岗和西乡等几个街道。

四、深圳市发展电镀线路板行业的现实意义

4.1 落实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必须发展电镀线路板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电子信息产业亦需要完善的产业配套能力与之相适应

电子信息产业是深圳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目前深圳已经形成在全国大中城市中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是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IT产业生产基地之一。据统计,2008年深圳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710.95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7839.15亿元,约占比90%[5]。由2008年深圳电子信息业主要行业增加值及比重(图1)可看出,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外设、电子元器件、数字视听设备等产品是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重点。

在《深圳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导向目录(2009年修订)》中,明确鼓励发展各种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特别是芯片制造,卫星导航系统、卫星遥感系统设备制造,TFT-LCD等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及驱动模块制造、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制造,模拟、数模集成电路制造,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子计算机用光传输与光电集成器件、大中型电子计算机及高性能微机等,这些项目均需要高端的电子电镀与之配套。所以,深圳要落实产业政策,发展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与之配套的高端电镀线路板行业。

4.2 电镀线路板行业是产业配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电镀线路板行业有利于推进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快速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深圳工业中成长性最好、竞争力最强的支柱产业,其竞争优势除了来源于多年培育形成的规模效应、市场份额和技术力量外,更得益于完善的产业链和产品配套能力。PCB行业是当今电子元器件制造业中应用度最广、技术创新最快的行业之一,从计算机及外设、手机等高端产品,到电视机及各种数码产品,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或产品均需要其配套,以联能科技、至卓高飞等大型PCB企业为代表,其技术创新能力、生产成本控制等直接关系到所配套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从图2不难发现:2005~2008年,作为电子信息产业中重要的电子元件制造业门类之一,深圳电镀线路板制造业与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行业总产值的相关系数为0.95,说明两者具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其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是基本同步的。

4.3 高端电镀线路板行业是深圳承接国际制造业和服务业高端环节转移、发展总部经济、增强城市国际竞争优势必不可少的基础支撑

目前,高端电镀技术主要掌握在珠三角地区的深圳、广州以及长三角的上海、苏州等地。电镀线路板行业经过多年发展与集聚,珠三角地区(以深圳和广州为代表)和长三角地区(以上海和苏州为代表)已发展成为国内电子信息产业配套最为成熟的两个地区,也是国际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区。深圳在过去二十几年的快速持续发展中,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配套优势,是珠三角地区高端电镀线路板生产制造规模最大、技术研发最为活跃、人才和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在电子信息产业配套能力方面是周边其他城市(如东莞、清远、惠州等)短期内不可比拟的,是深圳承接国际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城市核心竞争力之一。

如果深圳不保留和优化电镀线路板行业的发展,随着特区政策优势的减弱,以及近几年劳动力和经营成本的上升、土地资源紧缺,将导致电镀线路板企业为谋求发展而外迁的局面:一种情况是外迁到长三角区域,这将大大提升该区域的产业配套能力,间接削弱深圳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配套优势,使深圳在承接新一轮的以数控机床、大型成套设备、交通运输制造及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转移方面相对长三角地区处于劣势。电镀线路板行业一旦退出深圳,在很大程度上会削减深圳产业配套能力,除影响产业转移的承接竞争力外,极大可能导致深圳原有的电子信息和先进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亦将随之流走!

五、深圳电镀线路板行业发展建议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宏观指导下,电镀线路板行业作为重污染行业,对其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借鉴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电镀线路板行业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深圳市主导产业对电镀线路板产品的需求特征,深圳市电镀线路板产业集聚基地建设应突出以下特色:

5.1 打造部级电镀线路板行业循环经济产业园

《深圳市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实施方案》提出,至2015年,深圳要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建成一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企业和4个工业园区(月亮湾循环经济产业园片区、福田保税区、观澜高新区和电镀线路板行业循环经济产业园),这四大园区将是未来五年深圳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头戏。其中,电镀线路板行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将按照循环经济理念来建,通过不同的方法处理电镀的废弃液,集中处理有害液体,并提取有用资源回收利用。

5.2 设置企业准入门槛

为配合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遵照广东省《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电镀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基地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粤环[2007]8号)及其补充规定(粤环[2007]83号),制定深圳市电镀线路板产业集聚基地进入标准,优选与深圳未来主导产业(计算机制造、通讯设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汽车装备制造等)相配套的、产品附加值和自动化程度高的高端电镀线路板生产企业,限制附加值低、污染重的传统电镀线路板生产企业,强化与深圳市主导产业需求相适应的产业配套能力。

5.3 建立电镀线路板研发平台和创新中心

2009年初,国家发改委决定在未来三年将把约100个国家工程创新与研发中心集中到珠三角,在2020年前将珠三角地区发展为中国重要的创新中心。深圳应结合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科技部批准的七个部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之一)的建设,建立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相耦合的电镀线路板技术研发平台,形成深圳市电镀线路板行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中心,为深圳市支柱产业配套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5.4 设立电镀线路板行业清洁生产中心

设立电镀线路板行业清洁生产中心,积极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电镀线路板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以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鼓励采用低浓度电镀等先进工艺取代污染严重的高浓度电镀传统工艺;鼓励发展无氰电镀工艺,限制淘汰含氰电镀工艺;提倡逆流漂洗、槽边回收、中水回用等节水型生产工艺,取代单级漂洗或直接冲洗等落后工艺;促进推广节能型高频整流电源的应用,逐步取代高能耗的整流电源等。

六、结论

国外先进工业化地区电镀线路板行业的发展都是逐步将附加值低、污染严重的低端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仅保留部分高端产品的生产制造环节,从事与主导产业相配套的、附加值高的电镀产品的专业化生产。深圳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后期,电子信息产业是其支柱产业;深圳要发展总部经济,必须将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为其提供配套服务的电镀线路板产业,逐步向高端化和专业化的方向推进。因此,建立一套与主导行业相配套的、高规格的、专业化程度高的电镀线路板行业,不但有利于留住和吸引大型高新技术企业,而且有利于推动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向产业链的高端部分攀升。

在深圳发展高端电镀线路板行业,可巩固珠江东岸高端电镀线路板行业龙头地位,是深圳承接国际制造业和服务业高端环节转移、发展总部经济、增强城市国际竞争能力必不可少的基础支撑。建设电镀线路板企业集聚区,全面调整电镀线路板行业布局,引导电镀线路板企业进行集中生产、集中治理,实施清洁生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走集约化经营道路,有利于电镀线路板行业上规模、上档次,实现规模集聚效应。

参考文献:

[1] 谢家业, 我国电镀行业与清洁生产审核, 来源:gdcp. /detail.asp?id=979

[2] 杨伟利, 南粤电镀行业的环境优化之路, 《环境》,2007年05期,44-47

[3] 深圳市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库,2008

[4] 何坚明, 深圳PCB产业现况解读, 《印制电路资讯》,2009年第4期,5-11

上一篇:微小说精选范文 下一篇:雷锋精神的内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