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柳之质范文

时间:2023-10-22 15:17:47

蒲柳之质篇1

关键词:植物配置;菖蒲河公园;历史文脉

随着2002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与《皇城保护规划》的出台,历史河湖水系的保护被明确提出,其中重点保护与北京城市历史沿革密切相关的河湖水系,恢复具有重要价值的河湖水面,同时也确立了新建的公共绿地在旧城改造中的重要地位。菖蒲河的改造应运而生,菖蒲河公园位于天安门的西侧,原名外金水河,来源于皇城西苑的中海,向东由皇城南端流入御河。明代成为皇城内的1条河流,因长满菖蒲得名为菖蒲河。西北为劳动人民文化宫,即太庙,北侧为保存完整的四合院,同时菖蒲河也是南池子文化历史保护街区的南边界。20世纪60年代,为了解决部分庆典器材的存放,将菖蒲河加上盖板,上面搭起仓库、住房,后来形成狭窄脏乱的街巷,环境恶劣,给城市的整体景观与周围的居民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在这个背景下,皇城菖蒲河公园规划应运而生。根据《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要求,恢复了菖蒲被污染的历史原貌,开辟以河为特色的开放性公某绿地,并与东黄城根遗址公园相衔接,形成完整的沿皇城城墙绿化休憩空间。经过初步调查,菖蒲河的主要树种如下:(1)基调乔木树:油松、白皮松、圆柏、绦柳、国槐、旱柳、银杏、玉兰、枣树等。(2)基调灌木:金银忍冬、樱花、紫叶李、木槿、紫薇、紫荆、海棠、榆叶梅、丁香等。(3)地被:沿阶草、铺地柏、麦冬、玉簪等。(4)绿篱:龙柏、大叶黄杨、紫叶小檗。禾本科:早园竹

1滨水区植物景观的营造

1.1历史文脉的传承

菖蒲河公园的植物配置都体现了总体规划中对历史文脉传承的宗旨。围绕菖蒲河这个主题和历史名称,河中种植了大量的菖蒲,同时也种植了大量的水生植物,河中的植物丰富。香蒲、芦苇、水葱、千屈菜等水生植物与沿岸随风摇曳的绦柳创造出了生机盎然的野趣。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更是被发挥的淋漓尽致,松林竹径、粉墙置石等极具文化特色的景观比比皆是,与园林古建相结合,更是别有一番意境。在菖蒲河南侧的东苑小筑景点,就是将园林建筑和植物的文化内涵结合的非常成功的一个例子。古朴的四角攒尖亭,曲折的连廊与敞厅,传统园林的气息扑面而来,连廊周围配以玉兰、海棠、牡丹、芍药等极具传统文化韵味的植物,四角攒尖亭在深绿色龙柏的掩映下时隐时现,同时加入早春与夏秋开花的花灌木丁香、紫薇、木槿,辅以部分月季和玉簪,植物群落既科学稳定,又极具美学价值,与传统建筑相得益彰的同时,灰墙形成鲜明的对比。

1.2原有古树的合理利用

为了深刻挖掘菖蒲河的文化脉络,对原有的大树保护和利用不仅使得整个公园的环境古朴自然,更具有一种传统文化的精神。在河岸坡地中保留了原有的60棵大树,主要以绦柳为主,在这些高大的乔木中穿插栽种部分花灌木,同时兼有大量的草坪植被和水生植物。

2皇城墙沿线植物景观的营造

菖蒲河南侧是整齐的皇城墙,红色的城墙将菖蒲河与长安街隔开,给公园创造了一个安静的空间。由于高高的城墙容易给人压抑的感觉,菖蒲河公园充分利用植物迎合地形,塑造开敞或郁闭的空间。通过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结合起伏的地形将红墙营造的时隐时现,同时利用植物的疏密变化制造时开时合的空间,创造不同的空间体验。

3园界植物景观的营造

菖蒲河公园作为一个狭长的带状公园,南侧以皇城墙为边界,北侧则使用植物这种软边界与北侧的四合院进行分割。主要使用绿篱进行界定边界,或者使用常绿的针叶树或者禾本科的竹类以封闭公园的空间,创造幽静的公园游憩环境。

4小结

蒲柳之质篇2

开元河,她源起泰山西南群岭,流经岱岳区青春创业园,从泰山新站新城区大门前流过,注入泮河,汇入大汶河入海。本次项目“开元河一期规划设计”北起新站北街,南至学院路,全长1680米,主河道宽50米(泄洪道)。规划设计面积26.7万平方米。

开元河流经南黄村、马湾村、曹家庄等村庄,据当地老百姓讲:传说这个河湾内住着一条黄龙,保护当地村民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站在开元河与灵山大街交汇处的桥上,向西望就是虎山和未来的泰山新站。

规划设计依据:

新城区规划设计

湿地保护公约

公园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甲方提供现场勘测图及有关要求

现场踏勘

开元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理念

性质

供公众游览、休憩、健身、科普教育等活动的人工湿地公园,为城市提供一个富氧循环的是“湿地之肺”。

原则:

生态为主,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保护、改善河道生态系统(廊道生态)

体现地方历史文化内涵,提供与旅游休闲相适应的各项功能服务

经济实用原则:以较小的投入创造极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理念

依河流为基础,建造开放式水生植物群落,形成人与动物、植物的和谐发展的循环式生态系统。

抓住地域特色:以生态水上活动为主要内容,服务市民,形成休闲科普教育基地。

突出新城区本地域文化特点。

规划设计总结构:

形态结构:

整个湿地公园形成“一廊两斑”开元河湿地生态系统,即一个生态廊道,两个生态斑块组成。

一廊:“龙虎开元”之开元河生态廊道

两斑:“虎山映塔”斑块:从新站北街至新站南街,面积14.6万平方米。

“龙湾史话”斑块:从新站南街至学院路,面积14.6万平方米。

根据现场自然水面条件,设计两个不同功能斑块:虎山映塔生态湿地以游憩为主,龙湾史话以生态湿地科普教育为主。

景观结构:

一线:一个山水生态线―开元河

二章:虎山映塔、龙湾史话

八景:根据对本地域自然资源和历史资源的调查,我们对开元河进行总体规划设计,依湿地自然生态景观为主,结合本地域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泰山开元河湿地生态景观,建成后泰山新站城市新片区可形成前有开元河(黄龙湾)环绕,背有虎山塔为靠山的“山水城市”格局,同时呈现出开元河湿地八景。

八景:

虎山映塔:依灵山大街与开元河交汇处为中心,远借虎山高塔,近亲开元之水。设计“泰山开元河湿地公园”入口标识及虎山映塔景点题名。人在栈道上行走,近观鸭鹅戏水,远望虎山高塔,形成山、水、塔、人相聚相亲于镜水湾之中虚实相间的湿地景观。

琴石飘乐:从新站北街至新站南街。河段中,以石栈道、卵石护岸设计为主。每当风吹浪花轻击青石板时,浪花敲击石栈道的“水乐”会随风飘入栈桥上行人的心忐,与开元河波浪一起久久回荡。

柳堤听曲:保留原有河堤及古老柳树,在柳下河边架起栈道。人走其中,上有垂柳飘飘,下有群鹅嬉戏,黄莺啼鸣,形成一种乡野生态景观。

芦花飞雪:利用原有湿地洼塘,种植芦苇蒲草,科学引流开元河水,形成秋季芦花,冬季飞雪的生态湿地景观。

润泽书香:与英雄山中学东门结合设计,设计学生修读广场,广场采用木质栈道平台与荷花睡莲水池结合设计。形成荷香、水香、书香三香飘逸的景观环境

水活沁心:根据湿地的科学内涵,设计人工湿地科普水景观,主要对学生、市民。讲述湿地的功能和作用,唤起人们对湿地保护的重视。

丰草木驿:利用原池塘鱼塘,种植蒲草、千屈菜、菖蒲等泰山特有的水生植物,结合木栈道形成水生草类植物湿地景观

新栈开元:在社区和主要道路边的人工河岸附近,根据不同情况设计亲水平台、当地文化小品,丰富开元河人文景观。

环境容量

Q= i x s / w

(Q:最大公园游人容量;i:生态环境容纳系数; s:公园面积; w:人均占有公园面积)

最大公园容量Q=2670人/日

建筑及道路系统

建筑设计

管理房:现代园林建筑

亭廊花架:木质、草木结合为主

游舟码头:石质、木质结合

道路系统:

道路分三级

一级路为主要园路,宽4米,贯通两岸景点。路面为彩色沥青,彩色水泥压模。供电动车,自行车游览。

二级路,宽2.4米,连通景点内各景通道,路面为自然石材。供游人步行游览。

三级路,宽1.5―2米,主要是栈道和游步路构成,路面丰富多样。供游人水上游览。

绿化植物规划

原则:

以当地水生植物为主;

以水生植物和林地为主,草坪花卉为辅;

体现季相特色,乡土风情、生物多样性。

树种规划

各景点依据景观特色和当地条件,选择相适应的植物栽植。以柳树为骨干树,以乡土树为基调树种,选择当地特有:泰山千屈菜、菖蒲、杏菜、芦苇、蒲草、狼尾草、荷花等水生植物。本着生态为本的原则,主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因此,本园依水生植物和乔木为主,以植物造景为主。

照明规划

蒲柳之质篇3

很多时候老师认为有读有写就是读写结合,其实读写结合这么多年为什么大部分时候操作起来收效甚微,原因就是读写的结合点不清楚,学生不是在写由读而学来的语言运用的技巧,而是写读后感、读后想之类的感想,但这种写考查的是学生原有的水平,而不是考查学生学习这节课,考查这篇课文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收获。

现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中的《童年的水墨画》为例谈一谈我认识理解的读写结合,确定读写结合训练点是快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切入点。而如何确定读写结合训练点时是读写结合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童年的水墨画》是一组诗。诗如文题,犹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剪影,文字优美,颇有意境。

第二首《溪边》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这一片段讲点很多:

1.讲景:垂柳――拟人;山溪――比喻镜子和绿玉带;说明溪水清澈、碧绿、平静。

2.讲色:红蜻蜓,绿溪水,对比的色彩中呈现 “万绿丛中一点红”。

3.讲静:“立”突出了静,静静的钓竿上的红蜻蜓,都屏息凝视,生怕打扰大家钓鱼,吓跑鱼儿。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都是静止不动的,因为它们都在等待水里鱼儿上钩。

4.讲动:“碎”使原有的寂静被打破了,鱼儿挣扎,孩子欢笑,溪水动了,人影碎了,一个“碎”字传神地写出了由静到动的画面。

5.讲情:快乐,柳树是快乐的,它快乐地照着溪水这面镜子,山溪是快乐的,因为它美得像绿色的玉带,蜻蜓是快乐的,因为它觉得钓竿真是有趣的地方,更快乐的是孩子,因为他钓上了活蹦乱跳的鱼。

在这节课讲完后,第一次我让学生学习格式的仿写,要求学生想象自己的童年生活,用小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的童年生活,三句话分别按照《溪边》这首诗的格式 “景―人―情”来描写。学生写了、练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课后我陷入深深地思考,“景―人―情”这样的结构很多诗歌里都有运用,但作为这一课,不同于其他诗歌文本,从这一课学到的独特的文字运用的解读密码是什么呢?

在课后的反思中,我反复读这三小节诗,找这三首诗之间的联系,渐渐发现,三首小诗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三个场景,展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内容形式虽不尽相同,但在表达的语言方面却有相似之处,那就是字面上对人物事件的介绍都很含蓄,将人物的形象隐藏在句子中,在含蓄的表达中留给读者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街头》这首诗中没有直接写地点,却让我们知道了环境喧闹;没有直接写人物,却让我们读出了一个专注读书的孩子;没有直接写时间,却让我们揣摩出了时间的悄然流逝,没有直接写情感,却让我们体会到读书的快乐……这就是含蓄,多么巧妙的语言呀,“言有尽而意无穷”。

《江上》这首诗前一句读出了一群孩子水中嬉戏的群像,后一句就仿佛一个活泼的孩子个体浮现在眼前。同样是含蓄的语言,同样让读者从文字的描写中读出了形象。

这是不是就是这首组诗的解读密码呢?我换了一种思路,重新设计了读写结合的环节。考虑到学生的运用水平,我设计了一个梯度,做了如下设计:

“一个个生动的场景,一串串欢快的笑声,寥寥几笔就向我们勾勒出一幅幅童年的水墨画,让我们走进了诗歌的含蓄美。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幅幅水墨画,记得我们学过的三年级课文《金色的草地》吧,请你试着改写一首小诗,写出放风筝的乐趣,但不直接出现我和弟弟这两个人物。”

课文内容: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学生开始了写作,现摘录两首:

草地(一)

金黄的地毯,

洁白的蒲公英。

贴在脸上抓痒,

飞在空中舞蹈。

呼――呼――

草地上飞舞着花絮和笑声。

草地(二)

金黄的地毯,

洁白的蒲公英。

飞舞,降落,

奔跑,打滚。

漂白一双双小手,

染黄一只只脚丫。

蒲柳之质篇4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保留灌肠 柳氮磺吡啶 肾上腺皮质激素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09

资料和方法

2002~2008年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520例,均经结肠镜检查并活检确诊[1]。分为治疗组260例,男121例,女139例;年龄18~7l岁,平均40.6岁;病程1~11年。对照组260例,男117例,女143例;年龄18~69岁,平均41.3岁;病程1~11年。患者均以腹泻,果冻样黏液便、脓血便、腹痛为主症并伴有不同程度发热、乏力、纳差、贫血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类型及病情差异无显著性。

治疗方法:治疗组中西药灌肠,五倍子10g,海螵蛸10g,白及10g,蒲公英20g,败酱草20g,双花20g,黄柏9g,大黄9g,柳氮磺吡啶片2g,强的松片20mg。先将中药水煎成100~150ml,再将柳氮磺吡啶片2g,强的松片20mg研细末加入汤药中。药温20~30℃左右,保留灌肠,每晚睡前1次,灌肠后叮嘱病人仰卧位、俯卧位、左右侧位各15~20分钟,以便药物均匀分布肠黏膜面上。10~15天1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西医治疗,急性中重度期氢化可的松100~3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滴,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病情稳定后改强的松片60mg/日口服。慢性期,应用柳氮磺吡啶片1.5~2g,3~4次/日口服。病情缓解后改为1g/次,2次/日口服。症状好转后维持剂量为0.5g/次,3次/日。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肠镜复查黏膜恢复正常或溃疡病灶愈合,粪常规检查3次均正常;②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粪常规红、白细胞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结 果

两组治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见表1。

讨 论

根据国内众多学者统计调查,我国UC发病率逐年增高[2],中医认为UC属于“泄泻”范畴。而病理性特症则以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炎性浸润为主的非特异性炎性病变。本组治疗组采用中西药合用治愈率达68.4%。方中五倍子涩肠止泻,其所含鞣酸具有保护创面,抑制多种细菌的作用[3]。海螵蛸、白及收敛止血,保护肠黏膜,促进溃疡愈合。蒲公英、双花、败酱草具有清热解毒,消痛排浓,祛瘀止痢之功效。黄柏清热燥湿止痢,大黄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强的松具有抗炎作用,柳氮磺吡啶片对肠壁结蒂组织有亲和力,在该处分解释放出磺胺吡啶而起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保留灌肠可以使药物直达病所,高浓度作用于病灶,药物经过肠黏膜吸收,避免了胃、小肠消化液对药物的破坏也避免了对胃肠黏膜的刺激。

参考文献

1 姚光弼,徐福兴,欧阳钦.第七届国际胃肠病学大会报道.中华消化杂志,1995,15(1):30.

2 姚光弼,顾进同.第10届亚洲太平洋地区胃肠病学大会概况介绍.中华消化杂志,1997,17:166.

蒲柳之质篇5

《聊斋志异》广泛地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善恶报应观念及改造的佛教因果报应观念,以此为武器严惩贪官污吏、歹恶之徒,以此为手段来促人改过自新,来鼓励善行,树立道德范例。《聊斋志异》中善恶报应作品具有强烈的神秘性、喜剧性、恐怖性,强化了劝惩效果。

【关键词】 蒲松龄;聊斋志异;善恶报应;因果报应

善恶报应是中国人历史上最为久远的最为普遍的基本信仰,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小说家深受其影响。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得大量的善恶报应内容,占到全书近五百篇故事的三分之一左右。可以说善恶报应思想是全书的核心思想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的学者对《聊斋志异》中的善恶报应内容进行了广泛研究,研究者们众口一词地把《聊斋志异》中的善恶报应说成是“因果报应”、“果报”,“因果报应”、“果报”是佛教术语,把中国固有的善恶报应观念称之为“因果报应”,将其纳入佛教的“因果报应”体系是不妥的,是陷入了一个误区。

在佛教传人之前,中国在春秋时代就已产生了善恶报应观念,两者后来有融合交汇之处,有互相吸取的地方,但还有相当的不同之处。在分析《聊斋志异》中的善恶报应内容之前,有必要对两者进行分辨。

因果报应(也有译作“异熟”的)是佛教的基础理论之一,是佛教用以说明世界一切关系的基本理论。佛教认为宇宙间的一切现象和事物都离不开因果关系的。因果报应观念是高度理论化的、思辨化的,理论非常繁复深奥,不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能涵盖得了的。

中国本来固有的善恶报应观念是由儒家、墨家、道家、理学学派的观念汇聚而成的。上述诸家都从不同的角度阐发了这一观念。中国善恶报应观念主要讲人的善恶行为所招致的后果,而不涉及其他。内容明确单一,表述简洁化、信条化、格言化,是对生活经验的直观概括,多是零碎的表述。缺乏细密深入的理论分析,缺乏理论阐述的严密性,即使是后来将善恶报应念理论化的“天人感应”说、“负载”说,也不像“因果报应”理论那样深奥、繁琐。

中国的百姓难以理解深奥繁琐的因果报应的教义,倒是本土的善恶报应观念深入人心,流行了几千年。

在报应的实施方式、实施者方面两者有很大不同。佛教认为,业是实现因果报应的推动力。《华严经·人法界品》云:“一切诸报,皆从业起。”业在冥冥中起作用,一个人的一念、一言、一行都会造成一种业力,业力导致祸福之报。业力是推动轮回来实现报应的。中国的传统善恶报应观念认为,善恶报应是由上天和神明来实施的。《尚书·汤浩》云:“天道福善祸淫”。《墨于·明鬼》云:“鬼神之能赏贤罚暴”。《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云:“人行善者天赏之,行不善者天殃之。”中国百姓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觉得佛教的“业”、“业报”的教义太抽象、太玄虚,对此说弄不懂,也不感兴趣。对神明报应之说深信不疑,认为由上天、神明实施报应更有权威性、公正性。

在引起报应的原因方面,佛教因果报应论讲得非常复杂,小乘佛教提出有六因:能作因、俱有因、同类因、相应因、遍行因、异熟因。一个人身上的一念、一言、一行都引起果报,佛经说,一日一夜有八万四千念,每一念都可以引出一生乃至多生的异熟果,实在是太繁琐。中国的传统善恶报应观认为,一个人明显的善恶行为才有报应。《太上感应篇》说:“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佛教认为,由善恶业引起的苦乐果报,并不一定是由当世实现的,佛教有三世报应之说,即现报、生报、后报,一般是轮回到来世时受报。中国传统善恶报应观念中,有人死为鬼。有的鬼能复活之说,并不存在来世之说,所以善恶报应都是当世报。在当世中到了一定的时辰,就实现报应,俗语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马上就报”,“多行不义必自毙”。中国民众的心理希望报应要来得快,一个人行善作恶的结果,周围的人、同时生活的人要能看到,善恶行为和报应要同时相连的,这样心理才平衡,断开二者的联系,来世报就使人莫名其妙了。武当山下伍家沟村有一则民间故事《难道前世没有天》,讲雷公将一个老奶奶三岁的孙子击死。老奶奶对雷公说,我孙子还是一个吃奶的孩子,没做坏事,你不该抓他,雷公回答说,你孙子前辈没做好事,是雷打前世冤的。老奶奶提出抗议:“雷打前世冤,前世没有天!”质问雷公,上一辈子的坏事,为啥没在上一辈子降罪呢?前世的天干什么去了呢?雷公觉得自己没有理,把孩子救活了。此故事表现了民众希望现世报的强烈愿望。

在报应的承受者上,佛教的业报轮回说讲,有情众生之生命个体为业力作者及报应的承受者,自作自受,不延及家庭、子孙,如《泥洹经》所言:“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亦不受,善自受福,恶自受殃。”中国传统的善恶报应观念,以家庭、家族为基本承受单位,在一个家族内个人善恶行为决定着其家庭或家族后代的祸福。《易经》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因为中国是宗法社会,特别重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家庭是人生的依赖,个人与家庭不可分割,融为一体。家庭成员受报等于全家受报,无论善报、恶报,都直接影响全家人的命运。

佛教因果报应观念与中国传统的善恶报应观念的构筑基础不同,立足点不同,是两者最大的不同,最根本的不同。佛教的因果报应说是建立在否定现世,否定人生的基础上,是出世的。佛教认为,人生是苦海,人的生命没有价值,不要贪恋人生,人修炼最好的善报是脱离人世,放弃生命,跳出轮回,进入不生不灭的状态,即涅架境界——极乐世界,才是最大的幸福。中国传统的善恶报应观念的构筑基础、立足点是人世的。是建立肯定现世、肯定人生、肯定人的生命价值的基础上的,报应的目的是提升人性,人人如都能弃恶从善,世俗世界会变得和谐美好。由于两种观念立足点不同,也派生出报应的价值观念不同,从中国的善恶报应观来看,现世报中最严重的恶报是失去生命,给人带来最大的痛苦。人如被变成禽兽也是最严重的报应,是最大的耻辱。中国人的心目中,视人为万物中心,人高于禽兽。佛教却认为人的生命不足惜,人的身体只是臭皮囊,死了还可轮回,失去生命并非严重的恶报。不停地轮回才是最痛苦的。佛教还讲众生平等,人与动物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区别只是外部形态的不同,况且这种区别只是暂时的,在轮回中随时会转变。因此,人受报变为牲畜,是恶报,但不是最严重的恶报。这些观念与善恶报应观相比,弱化了报应的威慑力。

转贴于

通过上述两种报应观的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聊斋志异》中的报应内容的主体是中国传统的善恶报应观念,只有极少篇章涉及到轮回形式,表现佛教的因果报应观念,如《江城》、《蹇偿债》等,还有一部分作品对佛教因果报应说进行了改造,蒲松龄借此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愿望。《聊斋志异》中的佛教因果报应内容只是作为中国传统善恶报应观念的补充。

《聊斋志异》中的善恶报应作品散论

郑春元 (本文字数:2988)     《浦松龄研究》 2006年第2期 字号: 【大 中 小】

《聊斋志异》中的施报者绝大多数为天帝、神仙、鬼、人,而不是什么业报。如王六郎(《王六郎》)、祝生(《水莽草》)、张不量(《张不量》)、马二混(《蕙芳》)、夏氏(《纫针》)等都是上天对其施以善报;瑞云(《瑞云》)、金永年(《金永年》)、钟生(《钟生》)、席方平、席廉(《席方平》)、柳和(《宫梦弼》)、陈生(《西湖主》)等是神仙对其施以善报。虐待婆母的杜小雷之妻(《杜小雷》)、盗鸭者(《骂鸭》)、在酒中掺水投毒的酒商金陵乙(《金陵乙》)、暴虐成性、残害家人的尹氏(《马介甫》)、杀人如麻的宋国英(《潞令》)等受到上天的谴惩。作恶多端的李司鉴(《李司鉴》)、邑中的无赖(《邑人》)、行为轻薄好色的士人方栋(《瞳人语》)、害主的恶仆(《董公子》)、有隐恶的丘生(《彭海秋》)、炫耀身份的邑贵(《颠道人》)受到神仙的恶报。骗色的恶霸南三复(《窦氏》)、好色被鬼所迷的王生(《画皮》)、扬人隐私的霍生之妻(《霍生》)、侵占他人钱财的商人申竹亭(《任秀》)、受贿诬人为奸的典史(《梅女》)受到鬼的恶报。蒲松龄在《阿霞》篇末强调了天报的严厉:“噫!人之无良,舍其旧而新是谋,卒之卵覆而鸟亦飞,天之所报亦惨矣。”蒲松龄这样写基于中国民间广泛存在的天帝神鬼信仰,与民间善恶报应信仰相通,易于与百姓的民间信仰引起共振、共鸣。

蒲松龄与中国民众希望善恶快速受到报应的心是相通的,《聊斋志异》中广泛地反映了这种强烈的心理。即善恶在当世受报,而不是来世。他不能让一个恶人无休止作恶下去,害人害下去,逍遥法外,然后寿终正寝,来世再受报。他也不能让行善的人一直终贫到死没有回报。如那样的话,民众就太失望了,人间一点点希望的光亮就熄灭了。《聊斋志异》中对行善作恶者的处理原则是:“恶积则天殃自至,罪成则地狱斯罚。”积善终当有报。《聊斋志异》中涉及到“轮回”的内容很少。绝大多数作品是行善作恶的报应,短则数日,长则数年或几十年,都会在自身现世到来。《布客》中的布客得知自己大限将至,出钱造桥方便行人,寿命立即得以延长。《水灾》中弃儿救母的孝子的孝心感动天神,弃儿在洪水涌来时被水包围却安然无恙。《博兴女》的恶豪淫杀民女后,当即被神龙攫去脑袋。恶霸南三复诱骗窦女,致其母子冻亡,几年后,鬼魂使其犯下盗墓奸尸罪,被判死刑,负义的武孝廉石某,欲杀有恩之狐妻,被索回救命灵药,半年后病死(《武孝廉》),无行小贩梁有才欲卖妻,受众婢簪刀猛刺后,被弃之绝壁危崖上,半年后死于狱中(《云翠仙》)。这种当世报应是很符合百姓心愿的。

《聊斋志异》中大多是以家庭、家族为单位承受报应的,不是像佛经所讲的自作自受。蒲松龄接受了道家的负载说。在《钱卜巫》中借巫者言:“先人有善,其福未尽,则后人享之;先人有不善,其祸未尽,则后人亦受之。”《席方子》中陷害他人的恶霸地主羊某被二郎神严惩,家产被抄,其子也遭报,家业衰败,楼阁田产尽归席家所有。蒲松龄在有些善恶报应的作品中,加重了负载的力度。按负载理论,承担报应主要部分的是行善作恶的当事人,余下部分才由子孙承担。蒲松龄让作恶者的子孙也承受重报。《果报》中的某甲贪财背义,受神报,暴病若狂,自割腹流肠而死,不久,儿子也死去。蒲松龄还使受报的范围扩大,受报者的父母妻子也承受报应。不仅是下延子孙,还上溯父母,旁及妻子。《梅女》中受贿三百钱诬人为奸逼死人命的典史,自己遭鬼报而死,其妻先遭报,妻顾氏年少而死,并沦为鬼娼,为典史赎罪。《画皮》中好色的王生,受鬼报被挖去心肝,其妻也受强食乞人痰唾之辱。在善报篇章中,席方平为人忠孝,为父报仇,自己得以重返人间,得到羊某的家产,其父席廉因儿子的善行得到二郎神赐阳寿三纪(《席方子》)。钟生孝母,他为疗母疾,舍弃功名,其母得到善报,冥王赐其阳寿一纪(《钟生》)。《聊斋志异》的扩大范围的恶报,有点株连的味道,对这些恶人有斩草除根之意。一方面表现了蒲松龄对这种行为愤恨,另外,也告诫世人,作恶害人所付出的代价是极其沉重的。至于善报惠及父母,则表现了“百善孝为先”之意。

支撑《聊斋志异》中善恶报应内容的基础是人世思想。书中善报的内容是延寿、得妻子、得子嗣、得财产,都是肯定现世生活、珍视现世生活,肯定人的生命、肯定人的价值、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提高行善者的生活质量,弥补其生活缺陷。书中的恶报是作恶者丧命离开人世、失去子嗣、失去家产、变为禽兽,不能享受人世生活,认为离开人世是痛苦的,是严重的惩罚,从反面表现出人世的可贵。作品不是宣传离世,不是宣传脱轮回、超生死,不是鼓励人们进入涅架境界,而认为人生和人世是高于一切的。《莲香》中有云:“天下所难得者,非人身哉!”由此可见,《聊斋志异》的报应内容并非是佛教因果报应思想。

《聊斋志异》中有少量的佛教因果报应内容,但蒲松龄不是将其原封搬来,而是对其进行改造。如佛教因果报应理论主张,善恶报应不能相互抵消,作恶必须受恶报,行善必须受善报,作善业后又做了恶业,则先受善报,再受恶报。一般人往往既作善业,也作恶业,那么就会时而升天,时而堕入地狱,不断轮回,升沉不止。在《聊斋志异》中善恶报应是可以抵消的,而且是一善抵多恶,只要有一善就可以免除多种恶报。《某公》中的陕西某公,做过许多恶事,阴司按律将其转生为羊,后查到某公曾救过一人,就仍判其投胎为人。刘姓恶霸作恶多端,恶贯满盈,被阎王捉去,所作恶行,按阴刑当油煎火炼,来世变牛,查其记录还做过一件善事,用三百钱救一对夫妇团聚,因此事,阎王免他死罪,让其回到阳世(《刘姓》)。蒲松龄打破佛教善恶报应不能相抵的铁律,以善抵罪,对报应进行了人性化处理,对少量的善也给超值的回报,在极力劝善,让做过恶事的人看到希望,以免破罐破摔,把坏事干到底。

佛教的善恶报应主要是通过六道轮回实现的,人因善业、恶业,在轮回中处于不同的生命层次。《聊斋志异》常写到作恶者与受报者之间的关系,蒲松龄的处理方式与佛教六道轮回的说法不同,作恶者没有轮回转世,而是受害者轮回转世,来向作恶者进行报复。《柳氏子》中的柳氏与人合伙经商,私吞合伙人的钱财,合伙人死后转世为柳氏子,把家财挥霍一空,死后,又约柳氏前去,揭露其不义行为。《拆楼人》、《四十千》情节与《柳氏子》相类似。都是仇人投身作恶者之家为子,向作恶者进行报复,蒲松龄这样安排,是为了缩短恶报的时间,作恶者受到当世之报。《聊斋志异》还对“六道轮回”进行简化。杜小雷之妻虐待婆母,按佛教的说法“横暴不如悛悔,宜堕畜牲道”。她作恶后受丈夫的斥责,没经死后投胎转世,就直接变为猪。这也是为了缩短报应的时间,让家人尽快直接看到她受报应的恶果。

蒲柳之质篇6

2、汉方三调茶的药效:

(1)缓解三高症状。

汉方三调茶主要成份有红小豆、红薏米、赤豆、茯苓、山药、栀子、蒲公英、桑叶、鸡内金、牛蒡根、青钱柳叶、黑苦荞麦,在这些成分的共同作用之下,对降低血糖和血脂有着非常好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有助于降低血压,非常适合中老年人群使用。当然如果你存在低血糖或低血压值等异常情况,那么可能就不需要使用这个产品,否则可能会导致当前的情况越来越糟糕。

(2)祛湿排毒。

汉方三调茶在去湿排毒上面也有着非常好的功效,因为里面特别添加了红薏米和赤豆,这些成分都具有祛湿排毒的作用,非常适合湿气比较重的人群使用。如果你并没有这方面的现象,那么适当的使用这个产品,也能够起到预防上的功效。

(3)清除肥胖。

汉方三调茶对于虚胖人群来说有着非常好的作用,同时也具有健脾开胃的功效,可以有助于调理内分泌系统和增强人体基础代谢,所以坚持使用一段时间,会让很多肥胖的人群有体重下降的情况。

(4)疏通乳腺。

汉方三调茶对乳腺增生以及乳腺结节患者来说也有帮助,因为里面的蒲公英就具有这方面的功效,其次对某些妇科炎症女性朋友来说也有比较大的帮助,还能够起到温暖子宫和胃部的功效,长期使用可以去除寒冷,也能够有助于预防感冒,对增强体质也会有一些效果。

蒲柳之质篇7

城市的发展与变迁,记录下来的是城市物质存在与居民之间交流后留下的印记,而这一印记反过来影响着人们在这一城市的生活方式[2],犁江河滨水区是一个穿插在时空中的故事,向人们传达着城市、河流与人之间的联系。犁江河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如何把挖掘出的地方特色融入设计中,强化地块防洪、泄洪等河道功能性的同时,设计理念也注重植物和景观塑造以承载文化的传达。另外,地域特征中强调的是人、城市、自然之间的三者关系,在中国传统哲学体系中,人与自然是一个根本、和谐的关系,即“天人合一”[2]。

2总体布局结构

在城市未来规划中,河道周边有着不同性质的用地,其中包括商业金融娱乐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社区公共设施用地、商业性办公用地、一类居住用地以及商住混合用地,因此,在景观设计时应考虑不同河段的不同功能要求。根据兼顾河道防洪、泄洪的功能要求以及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休闲空间的设计原则,整个河道总体规划为:一带、四廊、四点。一带:整个犁江河滨河公园贯穿不同城市用地地块,将散落的绿地节点串联成蒙自建成区东北方向的生态轴线,整个景观节奏随河道的延生一一展开。四廊:不同用地性质决定着用地的不同功能,功能的不同影响着设计的目的。根据河道各段不同的要求,分别以沉香叠翠、岁堤曦韵、依樱乘风和云杉陇影为设计主题,丰富河道景观层次,提升城市景观水平。四点:景观设计,就是土地的设计[3]。四块较大面积的绿地根据其面积和周围环境的特殊性,设计为沿犁江河的4个街旁绿地作为景观亮点。

3主题景观空间的创造

3.1景观段落分析

犁江静如练,隽景散成诗。喧鸟覆凝翠,冠英满芳甸。生动的说明了犁江沉静悠远的静态景观,以及滨河生动自然的动态画面,呈现出一幅清泽雅致的滨河景观。整个滨河景观设计将以4个主题进行展开(图1)。(1)沉香叠翠。该段滨河区多为居住用地因此以常绿和棕榈科植物升华植物空间层次,葱翠与清香的乔木增加视觉与嗅觉的冲击,并在大片的绿地中揉入具有文化特色的景观小品和植栽方式,为整段河道唱响自然的前奏(图2)。(2)岁堤曦韵。该段滨河区周围多以商业用的为主,利用地形高差构思充满美感的空间立体感,拓展驳岸潜能,让现代商业与自然景观良好衔接,在岁月的传承和新记忆的形成中形成一道极具平衡感的视觉盛宴(图3)。(3)依樱乘风。本段除主要为居住用地外,还有零散的沿河绿地,对人与自然理念的表达创造了有利条件,枝繁叶茂的乔木中绚丽的花朵在苍翠中蔓延,随季节变化流淌过不同的景致,盛开的水葱、怒放的芦花都洋溢着生命的力量,这正是设计为居住区营造的氛围,为居民提供一个身心放松,延生幸福感的空间(图4)。(4)云杉陇影。此段与城郊相接,以云杉为主的植物配置舒缓了城市的节奏,河道中微风涟漪,水生植物新绿点点渗透进历史的长河中(图5)。

3.2设计元素分析

(1)设计元素。根据滨河绿地的特殊性和标志性,在设计中运用运用了示意水波的弧线设计,以及以河中浅滩的形式作为景观表现,增加滨河公园亲水的主题,并增加了木栈道可与两岸相连形成两岸绿地的环路交通系统。另外,米轨作为特色元素也穿插在设计中,增加整个景观的游趣(图6)。(2)文化元素。以图腾、景墙和雕塑等不同形式将民族特色的文化融入设计中,更显设计对文化的传承(图7)。

4植物景观规划

根据河道不同区段的景观风格需求,对每段的主要植物进行了对应的搭配。沉香叠翠段选择的主要植物有万年麻、旅人蕉、棕竹、黄金榕、蜘蛛兰、水葱、苏铁、肾蕨、黄花槐、蒙自合欢、水菖蒲、银海枣、狐尾椰、大叶冬青、木棉、假槟榔等,该段选择了常绿树种以及多棕榈科的植物作为主线来表达蒙自的地域文化。岁堤曦韵段主要选择了梭鱼草、葱兰、大花萱草、非洲茉莉、八角金盘、再力花、莎草、鸢尾、一串红、春羽、栾树、球花石楠、滇菜豆树、柳树、红千层、鸡嗉子等调和出绿意盎然的景观,强调堤岸自然的景观风貌。依樱乘风段主要选择了芦苇、花叶良姜、香蒲、红花檵木、蜘蛛兰、叶子花、鼠尾草、沿阶草、海芋、鹅掌柴、红叶石楠、假连翘、菖蒲、柳树、冬樱花、棠梨花等,运用开花落叶乔木强化驳岸的序列感,增强本段芬芳、色彩的喜悦感。云杉陇影段主要选择了万年麻、云南蓍草、棕竹、黄金榕、芦苇、扶桑、狐尾草、肾蕨、鸡蛋花、水杉、菜叶芦竹、瓜子黄杨、千蕨菜、柳树、小叶榄仁、红杉等,杉树和柳树的交替搭配赋予了此段新的生命和较色,云杉傲然、树影婆娑品味历史的痕迹。

5结语

快速的城市化让许多城市失去了原本应有的特色,其地方文化和风俗逐渐消失。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更渴望与自然的接触和他人的交流。人类天生喜爱绿色的植物和蓝色的水,喜欢享受与自然之间的直接感观体验[4]。自古,河流总是为城市带来生机,滨河公园作为难得的景观载体,其丰富的景观层次和多样的空间布局为城市生态景观空间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蒲柳之质篇8

1. 争奇斗艳:奇:奇异;艳:色彩鲜艳。形容百花竞放,十分艳丽。

2. 移花接木: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

3. 指桑骂槐: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4. 含苞待放:形容花朵将要开放时的形态。也比喻将成年的少女。

5. 疏影暗香:疏影:稀疏的枝影;暗香:清幽的香气。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态,后被用为梅花的代称。

6. 郁郁葱葱: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7. 藕断丝连:藕已折断,但还有许多丝连接着未断开。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

8. 古寺青灯:古寺:年代久远的寺庙;青灯:以植物油为燃料的灯,其光发青。形容虔诚修行者生活的凄苦与寂寞。

9. 心如芒刺:芒:植物的刺。心里像芒刺扎一样难受。形容心里极其痛苦。

10. 枯杨生稊:稊:植物的嫩芽。枯萎有杨树又长出了芽。旧喻老人娶少妻。

11. 枝繁叶茂:枝叶繁密茂盛。

12. 践土食毛:指蒙受君恩;亦泛指起居生活。毛,泛指土地上生长的粮食蔬菜等植物。

13. 范张鸡黍:范:范式;张:张劭;鸡:禽类;黍:草本植物,指黍子。范式、张劭一起喝酒食鸡。比喻朋友之间含义与深情。

14. 枯木逢春:逢:遇到。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15. 苍翠欲滴:苍翠:深绿。形容草木等绿色植物仿佛饱含水份一样。

16. 花团锦簇:锦:有文彩的丝织品;簇:丛聚。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17. 囫囵吞枣: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18. 破壳而出:带壳的动植物冲破其外壳而生长。形容新生事物十分顽强。

19. 漂蓬断梗:飘飞的蓬草和随波逐流的植物断茎。比喻生活不安定,到处漂泊。

20. 婀娜多姿:形容姿态柔和而美好。

21. 枯杨之稊:枯:枯槁;稊:植物的嫩芽。枯萎的杨树又长出了芽。比喻老夫娶少妻。

22. 飘萍断梗:随波逐流的浮萍和植物的断茎。比喻飘泊无定的身世。

23. 姹紫嫣红: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24. 出山小草:出山:从山里出来;小草:植物。比喻隐士出来做官。

25. 红豆相思:红豆:植物名,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比喻男女相思。

26. 拔茅连茹:茅:白茅,一种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27. 蒲鞭之政:蒲:香蒲,一种草本植物。以蒲为鞭,柔软不能伤人。旧时称官吏宽厚仁慈。

28. 葵藿倾阳:葵:葵花;藿:豆类植物的叶子。葵花和豆类植物的叶子倾向太阳。比喻一心向往所仰慕的人或下级对上级的忠心。

29.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30. 披荆斩棘: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31. 蔓引株连:蔓:蔓生植物的根茎。顺着蔓寻根。比喻一网打尽。

32. 豆蔻年华: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33. 葱翠欲滴:葱翠:深绿。形容草木等绿色植物仿佛饱含水份一样。

34. 层林尽染:层林尽染,原意是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35. 绿叶成荫:也指绿叶繁茂覆盖成荫。

36. 碧绿青翠:十分绿,形容翠绿的,用于写树木。青翠:鲜绿、翠绿的颜色。

37. 柳暗花明: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38.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39. 一暴十寒: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40. 奇花异草:原意是指希奇少见的花草。

41. 棘刺母猴:棘:多刺的植物。在棘刺尖端雕刻的猕猴。形容欺骗的勾当或艰难的事业。

42. 然荻读书: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43. 苍松翠柏:苍:青色。翠:青绿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

44. 薏苡明珠:薏苡: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可供食用酿酒,并入药。薏米被进谗的人说成了明珠。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

45. 牵萝莫补:萝:女萝,植物名。指无法弥补。

46. 楚楚可怜:楚楚:植物丛生的样子,也形容痛苦的神情。本指幼松纤弱可爱,后形容女子娇弱的样子。

47. 瓜葛相连:瓜、葛:都是蔓生植物,其藤能攀附在别的物体上。比喻辗转攀连的社会关系。也比喻两件事或两个人相互牵联的关系。

48. 绚丽多彩:形容色彩华丽。

49.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上一篇:活着影评范文 下一篇:穷人课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