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楼西畔桂堂东范文

时间:2023-09-29 17:32:38

画楼西畔桂堂东篇1

雁山园位于广西桂林桂阳公路中的雁山镇上,离桂林市22 km,阳朔县城30 km。雁山园始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原为清代桂林地方官吏唐岳的私人园林,名为“雁山别墅”,后来唐岳被朝廷征调,客死异乡,由于家道中落,园子逐渐荒废。至1911年,园林归清末两广总督岑春煊,岑是广西西林人(今隆林),别号西林,故将园子易名为“西林花园”,岑政坛失意后客居上海,1926年,岑氏将花园捐献给民国广西省政府作为市民公园,更名“雁山公园”。雁山园为晚清园林,其特色是将园内天然的岩洞溪河、浓荫郁葱的树木和古雅别致的建筑巧妙地融为一体,表现出桂林山水园林之山奇、水奇和洞奇的特征,是一座规模较大的极富地方风韵的近代私家园林。堪称岭南庭园中的“山庄”佳构和园林精品,有“岭南第一园”之誉。

雁山园占地面积15 hm?,南北长500多米,东西宽330多米,园地结构是真山真水景观,桂林地质属喀斯特溶岩,石山平地兀起,屹立奇秀,相思江从园里流过,窄时为溪,宽则为湖.两岸桂丛柏木荫盖,山清水碧,景致天然。因公园西面的山形犹如平沙落雁,恰像一只北来的鸿雁,至此忽然扭身引颈向东,停在相思河畔,故雁山镇和公园亦由此得名。

相思河由南向北流,穿越雁山园,河水来无影,去无踪,只有200来米一段在园中,当地民谣唱道:“一段仙河落园中,路绕围墙无处通,终年四季常流水,来无源头去无踪。”所以称它为“飞来河”。 河水源起方竹山脚,四周怪石丛生,水道绿荫夹岸,水中澄碧清冽,游鱼可数,至乳钟山西麓突然消失。在相思河中有一个鱼沉潭,相传初一、十五水流涌动而鱼跃回江中,因而雁山园享有“沉鱼落雁之地”的美誉。湖塘池岸或利用天然山石为岸,或保留自然土岸,地尽其利,各得其所,使全园水系相通,或广池巨浸,或小溪曲涧,聚分自然,曲折成章,既有对比,又富变化。

雁山园利用天然的山水洞石树木,结合功能需要,布置楼堂馆榭来组织园林空间,创造出舒适的生活环境。由于历史的乱世战火,又历经抗战、内战、等动荡年代,园内的古建筑大多已毁于兵灾、火灾等天灾人祸,大部荡然无存。民国至解放后,广西师专、广西大学、广西农学院、桂林农校等也曾在此办学,增建了许多教学楼房、宿舍、礼堂等建筑。孙中山1921年在桂林誓师北伐时也曾来过这里游玩,并在相思河上荡舟,留下了“孙中山系舟处纪念亭”旧址。1937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到此游玩也留下了“山明水秀”的题字。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李四光、马君武、杨东莼等也曾到此游览、讲学和工作。雁山园是民国文化痕迹最重的地方之一,现经过修葺,恢复了大部分景区与景点,园中的建筑,相当一部分按民国旧样修复,其中大学广场、汇学堂礼堂等保持民国原样。

大门设在全园北端西面,以乳钟山作为屏障,正对着大门,既自然舒展宏伟瑰丽,又省人工,使整个园子隐而不露,起到了增加全园景色层次和深度的作用。大门为一重阁门楼,背山面广场,隔水面置一拱桥引人渡入,步移景异。至门前可透过园门窥见重阁石壁、桂花树丛,山石嶙峋,如同一幅天然山水国画。门额上书“雁山别墅”四字。湖畔建有一座别致的书斋式建筑――清香书屋,唐岳儿子曾在此居住过,俗称“公子楼”,也是国际著名华人企业家、文化名人靳羽西的出生地。隔湖相对建有凸出水面的轩榭,称为“小姐楼”,经修缮后面目一新,门额上“榕园”二字,为齐白石手书。

大门西北处的燕宁居建于1893年,由留美建筑大师杨廷宝设计。1921年孙中山携夫人宋庆龄曾在此居住,其后几十年间,、林森等人均在此居住过。其旁侧还有起文楼等。园中东北角的钟乳山南面有状元亭、马君武与岑春煊故居等。

碧云湖是全园的主要景区,过去有涵通楼、澄研阁、碧云湖舫、水榭、长廊、亭台等。涵通楼原是全园的主体建筑,为歇山二层楼阁,画栋雕梁,十分堂皇,楼前设有一戏台,登楼可览全园之胜,是唐岳藏书、宴客、聚友、玩乐之处,清人称之为“层楼巍耸,高甍华宇,气象距细……”。涵通楼通过长廊把东面湖中的碧云湖舫和西南面方竹山麓的澄研阁连接成一体,形成一组庞大的建筑群,建筑高低错落,位置得宜有序,南面又有高大的方竹山作为衬托,因而显得造型优美,成为全园的构图中心。现涵通楼正在修复中,据说按原样重修后将成为漓江画派文献馆。

碧云湖中设一形若舟船的水阁,谓之“碧云湖舫”,登临凭栏眺望可观赏湖光山色,亦可琴棋书画、游乐歌饮其间,也是全园的重点建筑之一。碧云湖又称“鸳鸯湖”,为园内最大水面,山石为岸,翠峰倒影,湖畔植柳,湖内种莲,红荷点点,画舟翩翩,碧波涟漪,游鱼穿梭,微风夹歌,风景如画。

园中方竹山上有一天然石洞,早期因桃树而得名,园主唐岳避逃世事所起名为桃源洞,有“世外桃源”之意。上个世纪30年代大学者胡适先生游阳朔返桂林途中曾来此一游,园主送了他几颗色艳如血、又红又大的红豆,勾起胡适的诗兴,写下了“相思江上相思岩,相思岩下相思豆,三年结子不嫌迟,一夜相思叫人瘦”的诗句,以后雁山园的红豆相思树一夜声名大嗓,享誉岭南。“桃源洞”改了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名字“相思洞”,其洞口浅而窄,乍见无奇特之处。进得洞去,扶壁而下,绕一巨石,则豁然开朗,意境别辟,“高崖数十丈,容设数十筵。”从洞内往外望,有绿竹三两丛,桃花数百株,凉风飒然,清旷静谧。

方竹山系一狭长地带,主要由方竹山南坡、花神祠、相思洞、桃林、李林、八角西林亭等组成。花神祠在方竹山南面,内有十二花神像,游人到此可供拜鲜花,佑青春美丽。花神祠西边有一山边小径,称“不扫径”,园中深秋之际,落叶覆盖,境意深远,主人不忍扫落叶,故名不扫径。

画楼西畔桂堂东篇2

2、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4、更吹落、星如雨 。

5、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6、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7、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8、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9、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

10、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1、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

画楼西畔桂堂东篇3

上联:山河发奇观松茂竹苞涉时秀

下联:庭阶生瑞气兰馨桂馥迁地良

上联:山河气象果新奇到处莺歌燕舞

下联:栋宇规模真壮丽满眼虎踞龙蟠

上联:神光照临聿新栋宇

下联:主爱覆庇高筑华堂

上联:水如碧玉山如黛

下联:凤有高梧鹤有松

上联:松茂竹苞及时而秀

下联:兰馨桂馥迁地为良

上联:向阳庭院风光好

下联:勤劳人家幸福多

上联:信宅宏开肯堂肯构

下联:恩家作颂仁爱仁慈

上联:有福有寿勤俭户

下联:无虑无忧康乐家

上联:择居仁里和为贵

下联:善与人同佳为邻

上联:春华秋实此处饶有农家乐趣

下联:水抱山环其中别具园林风光

上联:地久天长门有喜

下联:年丰人寿福无边

上联:光耀丹楹喜占旺相

下联:诗赓白雪先得阳春

上联:红日高照新居户

下联:喜花常开幸福家

上联:画栋连云光旧业

下联:华堂映日耀新居

上联:吉日迁居万事如意

下联:良辰安宅百年遂心

上联:今冬如春江山吐秀

下联:生财有道栋宇增辉

上联:家富人和顺如流水

下联:时言乐笑穆若清风

上联:家居绿水青山畔

下联:人在春风和气中

上联:江山聚秀归新宇

下联:奎璧联辉映画堂

上联:今冬如春江山吐秀

下联:生财有道栋宇增辉

上联:里有仁风春意永

下联:家余德泽福运长

上联:门对青山庭铺瑞雪

下联:屋临绿水窗横腊梅

上联:乔迁喜天地人共喜

下联:新居荣福禄寿全荣

上联:松茂竹苞及时而秀

下联:兰馨桂馥迁地为良

上联:庭树花开莺声送喜

下联:阶兰秀茁燕翼贻谋

上联:喜落成华构盈门秀色

下联:庆乔迁新居满屋春风

上联:笑语声声共庆乔迁喜

下联:腊梅朵朵同妆进取楼

上联:居卜风和仁是里

下联:堂开景聚德为邻

上联:门对青山千古看

下联:家居旺地四时新

上联:门迎春夏秋冬福

下联:户纳东西南北祥

上联:迁居新逢吉祥日

下联:安宅正遇如意春

上联:迁入新宅吉祥如意

下联:搬进高楼福寿安康

上联:乔第喜迁新气象

下联:换门不改旧家风

上联:乔木好音多远闻莺迁金谷晓

下联:上林春*早近看花报玉堂开

上联:乔迁喜天地人共喜()

下联:新居荣福禄寿全荣

上联:庆乔迁合家皆禧

下联:居新宅世代永安

上联:三阳日照平安宅

画楼西畔桂堂东篇4

泛黄的照片中,那个女子很安静地望向远方!

红色交错的灯光,暗暗地洒落,幻美的生活之后,人去楼空!

——题记

看多了世间的繁华和萧条,我的心随之起伏。我感叹于富人的生活,同情于穷人的凄惨,羡慕于情人间的甜蜜,但同时我也可怜于恋人间的分手。

韩愈的《无题》里有一句诗: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我想这是所有在恋爱中的女生最喜欢听到的话吧!

然而,我却不大相信这种爱情观。许多男生都挺喜欢和我诉苦的,不是说昨天甩了几个,就是今天交了几个女友,我都听得厌倦了。也许有人会说,你这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或许是吧!

画楼西畔桂堂东篇5

白鹭村,位于赣南客家中部地区赣县北隅,它依山傍水,沿着鹭溪呈月牙形分布。南北走向,长约1公里,宽约0.5公里。村南是龙岗,村北是玉屏山。烟峦翠阜,叠嶂绵延,形成弧状拱卫着村庄。5条山脚伸至村后,被古代勘舆家称为“五龙山形”,是一处灵山秀水之地。

关于白鹭村名的由来,据记载在宋绍兴六年,钟兴由兴国竹坝迁此建村。据谱载,钟兴夜梦白鹭,飞此栖息,遂以白鹭为村名。这里曾经白鹭翻飞、百鸟嬉戏,可见村里的祖先很是爱护环境、敬重自然。

这里有江南保存最完好、最集中的客家古村落。历经860多年的风吹雨打,依然保存有一定规模的堂屋、祠宇共69座。村子中心地带是客家古代居民群,这里有许多“第一”和“唯一”:中国第一座也是唯一以女士命名的女士祠“王太夫人祠”,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江南第一个村级民俗博物馆,故宫唯一一块遗留在外的金砖。2006年,白鹭村成为“中国十大古村”之一。

站在村口清水塘边,村中景致尽收眼底。清水塘四周杨柳依依,犹如聚宝盆。塘外的鹭溪河,蜿蜒曲折,流向树林深处,消失在一片浓绿之中。河畔有两座山岭,一称“狮蹲”,一谓“象跃”,把住水口,留住来龙。

走进白鹭村,会有恍然间到了古代的感觉,触目所及都是古朴风貌。村中最大规模和最具特色的古宅要数“葆中堂”,占地3000多平方米。在中栋厅堂大天井中,有两株一雄一雌罗汉松,两树并排而立,右边的雌者树枝千转百回,袅袅婷婷,左边的雄者挺拔伟立,虬劲多姿,两树枝杈缠绕,难分难舍,开花育果各有分工,令人称奇。相传罗汉松为清乾隆年间种下,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赣南乃至全省少有的雄雌罗汉松。

再往上走,一座绣花楼映入眼帘。花窗明亮,吊脚楼下一汪清水,两株数百年的桂花树栽于两旁,小院内还有铁树、桃树、竹林等。前瞻碧水疏桂,后枕青山绿树,是一处琴棋书画、悠然自得的红阁楼台。

画楼西畔桂堂东篇6

我和朋友随着南来北往的游客相携跨进了三苏祠。进入祠内,迎面是两棵高大的银杏,巍巍然站立在殿门的两旁,冠盖相接,千枝万叶,遮天蔽日,宛若两把巨伞,据传为清代所植。

银杏冠盖之下,绿荫掩映之中,由数十盆奇姿异态的盆景镶边的通道直达殿堂正门。“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的楹联灿然夺目。跨进门去,就好像走访苏府,拜谒文豪似的,令人顿有超脱时代、回溯往古之感。端庄的殿宇,改建于明洪武元年,几经修葺,宛然新建,檐角欲飞,画栋雕梁,耀人眼目。这殿堂内,原有三苏父子三尊高大的彩色塑像,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可惜在“”时期被毁掉了,谁不叹为恨事?且喜胜地逢春,很快就要为三苏重塑金身了。眼下,殿内虽无三杰塑像,但匾对颇多,皆富诗情画意。巨型木刻珍品如清代眉州直牧冯会所作的《三苏图》,明代仇英所作的《东坡笠屐图》,形象逼真,耐人寻味。还有很多当代名家的诗画,丰富多彩,使人流连。殿前两旁的东西厢房,也陈列着大量元、明、清以及当代的名人字画。殿堂对面是东西两座碑亭,东亭内存有苏祠立祠记祀碑,西亭内存有难得一睹的东坡手迹石碑。古今过客,于此拓字者不胜其数。

大殿后是启贤堂、木假山堂、洛美堂,鳞次栉比,堂廊相接。启贤堂前,有三株并立的珍贵的金银桂树,黄的如金,白的如银,花团锦簇,缀满枝头,金风徐徐,飘来浓香四溢,游人都禁不住合掌叫绝。这是后人为追念三苏父子的文章“天香云外”而专门培植的。邻近那棵并蒂丹荔,已有三百多岁了,依然亭亭如盖。这株并蒂丹荔沿于东坡三十三岁离家时,与其亲友手植荔树送别待归的故事。东坡曾为诗云:“故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子待我归,荔子已丹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而今古祠复苏,丹荔仍秀,东坡先生该回来了!思念着东坡先生,步入启贤堂内,堂内存有东坡先生的书法影印手迹和珍贵碑文的拓本。东坡先生的书法实在是气魄雄奇,出入百家,自成一派。人们见了,不能不情思飞动,浮想联翩。来往游客,或诵“赤壁”之赋,或歌“大江东去”之词,纷纷沉醉于一代文豪翰墨馨香之中。

启贤堂的背后是木假山堂。这是清代康熙四年(1665年)本于苏氏故宅的木假山而设置的。原老泉家中蓄有木假山三峰,并撰写了《木假山记》和诗。因老泉珍爱此山,父子三人于宋仁宗嘉v四年十月离家赴京城开封做官时,将木假山运至京城所居的南园庭前。当时著名诗人梅圣俞因爱此山而有韵赞;后来陆游等人也多有木假山的题咏。我站在木假山堂前,诵诗读文,观山看景,品赏那三峰突起,峭然挺拔,直刺苍穹的态势,顿使我神思飘逸,无限感怀。

木假山堂的右前方是云屿楼,始建于清光绪三年。因有三分水,二分竹,故文有“岛居”之称。此楼面临大池,万竿绿竹掩护。前有石砌雕栏围成的无水方池,置有奇花异草的盆景,游人到此,甚觉别有天地,兴致为之猛增。尤其在云屿楼头,凭栏眺望,峨眉之姿,古祠之丽,远景近景,尽在一览之中。俯瞰那抱月亭前一汪澄碧的池水,映着天光,白茫茫的,真像一幅巨大的白练。

西去数十步是披风榭,这是清光绪二十四年仿南宋时期眉州城内环湖中的披风榭重建。爱国诗人陆游有词云:“故乡归来要有日,安得春江变酒从公倾!”足见对坡仰慕之忱。而今披风榭后虽无春江,但却有赛过春江的一块数亩方塘,名日瑞莲池。登临披风榭,坐定飞来椅,只觉得阵阵凉风拂面,股股馨香扑鼻。抬眼望去,好一片绿的海洋!莲花刚刚开过,剩下一池莲叶、莲蓬。池水是绿的,莲叶、莲蓬也是绿的,绿得那么深,绿得那么美,连池上的天空、云朵也染上蔚然深秀的色彩。我,简直醉了!尤其是那座落在半池之中的构思精巧、古色古香的飞檐尖顶亭子。由长廊连接东西,变成一个通道,时时有游人经过,或坐于亭上观景,亭子和游人都好像浮在绿海上。纵在冬春季节。满池荷莲隐匿后,这池上的景致也够使人动情的:亭子、长廊、朱栏、游人,通通倒映水中,但遇一阵风过,池面一时闪动,水中倒影顿时会变得更多、更可观了。东坡有诗云:“乱我须与眉,变为百东坡。”据说这亭子即据此诗而造,名曰“百坡亭”。但我想,后人建造百坡亭,恐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即激励后辈儿孙追赶和超越坡,在文学艺术上有更大的建树。三苏故地,物华天宝,不该只出一个东坡,应该出十个、百个东坡。

百坡亭西端池畔,有座近年来新造的碑亭,虽是新造,但却具有古建筑的特色:所辟两门如亭,檐绕龙凤浮雕,朱栏和窗棂着色讲究,两副楹联:“木假山堂怀旧柏,瑞莲池畔读遗碑”“亭上雄文凿青石,槛前修竹忆南屏”,十分醒目,令人触景生情。亭内有珍贵的马卷碑、柳州碑等,石碑林立,碑文甚美,真书、行书、草书兼备。往来游客,深受感发,往往奋袖出臂,挥指描摹,迷恋其间,良久不去。

跨弓桥,过小渠,抬头可见一亭建在三水汇集的圆池中央,名曰鱼亭。鱼亭北面的弓桥之下,浓密的树荫之中,一亭如船,名曰船坞,浮于渠水之上。从船坞岸上的桥头,向西极目,可见百花圃、式苏轩、八角亭、半潭秋水,都在竹树掩映之中。近处有一块八角小池,名曰洗砚池,相传为东坡兄弟青少年时期写字、作画、为诗、为文后洗砚的小水塘。这池中水与别处不同,碧绿得发黑,然而又是洁净得闪亮,真如一块碧琉璃。人在池边,影在池中,令人感到“茫然不悟身何处,水色天光共蔚蓝”,委实是一幅淋淋漓漓的水墨画!我忽然想起坡的有名譬喻“雪泥鸿爪”,不自觉地去寻觅坡兄弟二人在此洗砚所留下的故迹。可惜人世沧桑,故迹已不复存在了。但这洗砚池本身就是东坡兄弟留下的故迹。看它池水尚墨,甚感“源远流长”四字的含义。

画楼西畔桂堂东篇7

1、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唐·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5.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6.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7.浣溪沙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8.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9.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破阵子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1.远山

张秦娥

秋水一抹碧,残霞几缕红。

水穷云尽处,隐隐两三峰。

12.浣溪沙

北宋·晏殊

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

少留归骑促歌筵。为别莫辞金盏酒,

入朝须近玉炉烟。不知重会是何年。

13.易水送别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14.纳凉

宋·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15.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6.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7.洛桥晚望

唐·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18.邯郸冬至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9.赠少年

唐·温庭筠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20.陇西行四首

唐·陈陶

汉主东封报太平,无人金阙议边兵。

纵饶夺得林胡塞,碛地桑麻种不生。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陇戍三看塞草青,楼烦新替护羌兵。

同来死者伤离别,一夜孤魂哭旧营。

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21.农家

唐·颜仁郁

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22.无题

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23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24.游终南山

唐·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25.寄左省杜拾遗

唐·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26.滕王阁诗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竹帘幕卷西山雨。

仙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7.瀑布联句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唐·黄檗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唐·李忱

28.过分水岭

唐·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29.晚晴

唐·李商隐

深居府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30.晚度天山有怀京邑

唐·骆宾王

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

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

30.春行即兴

唐·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31山行 宋·叶茵

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

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

32.山雨

宋·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33.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4.书愤二首(其一)

宋·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秖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做鬼雄。

35.从军行

唐·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36.丁都护歌

唐·李白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系盘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37.子夜四时歌:春歌

唐·李白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子夜四时歌:夏歌唐·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子夜四时歌: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四时歌:冬歌

唐·李白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40.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画楼西畔桂堂东篇8

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宋]陈著

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慳。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天应有意故遮阑。拍人间。等闲看。好处时光,须用著些难。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

桂枝香·吹箫人去------[宋]刘辰翁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鞭芙缥缈,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宋]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等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寻常、泥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念奴娇·中秋对月-----[明]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念奴娇·中秋------[宋]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宋]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秋宵月下有怀-----[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满江红·中秋夜潮-----[宋]史达祖

万水归阴,故潮信、盈虚因月。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有物揩磨金镜净,何人_攫银河决。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沈冤雪。光直下,蛟龙穴。声直上,蟾蜍窟。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待明朝、说似与儿曹,心应折。

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宋]张孝祥

同是瀛洲册府仙。只今聊结社中莲。胡笳按拍酒如川。唤起封姨清晚景,更将荔子荐新圆。从今三夜看婵娟。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宋]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谓洋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沈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木兰花慢·丁未中秋------[宋]刘克庄

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隔翠幌银屏,新眉初画,半面犹遮。须臾淡烟薄霭,被西风扫尽不留些。失了白衣苍狗,夺回雪兔金蟆。乘云径到玉皇家。人世鼓三挝。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何须如钩似玦,便相将、只有半菱花。莫遣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宋]文天祥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嗣布。

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唐]权德舆

嬴女乘鸾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边。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

中秋月二首·其二-----[唐]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中秋------[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一剪梅·中秋元月-----[宋]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上一篇:众里寻她范文 下一篇:老人与海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