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金谷园范文

时间:2023-11-10 09:57:38

杜牧金谷园篇1

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内有明镜般的高山湖泊、水美草丰的牧场、百花盛开的湿地、飞禽走兽时常出没的原始森林。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云南普达措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云南普达措导游词1藏语“碧塔”是株树成毡的地方。在晴朗的日子里观赏春天的碧塔海,别有情致。湖畔四周,苍松古栎,遮天蔽日,碧塔海被黛色的群山环抱,像一颗镶嵌在群山中的绿宝石。湖水清澈明亮,在太阳缕缕金辉照耀下,闪闪熠熠,奇秀悦目。高山临湖,山光水色融为一体,真可谓“半湖青山半湖水”。湖周围杜鹃花绚丽灿烂,湖畔鸟语花香,游鱼游曳于浅滩岸边。从杜鹃花海中向外望去,在广阔的草甸上,成群的牛羊悠然徜徉于鲜花点缀的草甸上。湖光与草原由此相映成趣,令人如痴如醉。

属都湖位于香格里拉县城东北方,也称硕都湖,距县城35公里。海拔3705米,积水面积15平方公里,是全县最大的湖泊之一,湖水清澈透亮,湖中盛产“属都裂腹鱼”,鱼身金黄,腹部有一条裂纹,鱼肉细腻鲜美,湖上还栖息着大量的野鸭、水葫芦、黄鸭等飞禽。属都湖四周青山郁郁,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湖东面成片的白桦林,秋天一片金黄,山中云杉、冷杉高大粗壮,直指云霄,树冠浓绿缜密,可遮风避雨,林中栖息着麝、熊、豹、金猫、毛冠鹿、藏马鸡等多种珍禽异兽。

属都湖藏语“属都措”,“属”意为奶子,“都”意为汇集,属都湖即汇集奶子之意,属都岗湖畔是香格里拉最好的牧场,这里草场广阔,水草丰茂,每年春夏之际,成群的牛羊游弋于湖畔,牧棚星星点点,置身湖畔,背负青山,面临绿水,牛群点点黔黑,牧笛声声入耳,让人深切地感受到高原人闲放、悠游的生活情趣。

云南普达措导游词2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内有明镜般的高山湖泊、水美草丰的牧场、百花盛开的湿地、飞禽走兽时常出没的原始森林。碧塔海、属都湖两个美丽的淡水湖泊素有高原明珠之称,湖中盛产的属都裂腹鱼、碧塔重唇鱼,味鲜物美;漫步在林间的牧场上,马儿叮咚的脖铃声、远处牧棚里悠悠冒起的炊烟,显得与周围的自然是那么的和谐;原始森林里的各种林木,千姿百态,气象万千。景区雨量充沛、气候宜人。

有时云天飘渺,时隐时现,宛如仙境;有时则云海茫茫,有如腾云驾雾...一般,情趣异常。这样的自然条件,使得植物生长茂盛,植被丰富,俨然就是一个天然的植物园。此外,还有多处断层崖、林间小涧、深沟峡谷等一些独特小景交错分布,具有极高的地理科学价值与旅游观赏价值。普达措国家公园普达措国家公园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为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拉姆撒国际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绝美。普达措国家公园位于香格里拉东22公里处,公园的大门设在“香格里拉第一村”霞给村的村头,由碧塔海与属都湖生态旅游区组成。

普达措国家公园内有明镜般的高山湖泊、水美草丰的牧场、百花盛开的湿地、茂密的原始森林,碧塔海、属都湖两个美丽的淡水湖泊素有高原明珠之称。每年夏季,这里满山的杜鹃花竞相开放;秋冬季节大量的黄鸭等飞禽在湖边嬉戏,天然成趣。公园边上的霞给村里有土陶坊、唐卡坊、木器坊、牛角雕刻坊、藏香坊、民居博物馆、藏银坊等各式各样的民间作坊,摆满了制作精美的各式各样藏族手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普达措国家公园不同季节景致不同,最美应该是夏、秋两季。

云南普达措导游词3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位于滇西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中心地带,由国际重要湿地碧塔海自然保护区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红山片区之属都湖景区两部分构成,距香格里拉县城22公里,公园处于滇西北亚高山寒温性针叶林植被带,最高点在弥里塘北部山顶,海拔4159米;最低点在碧塔海东部金子沟,海拔3200米,相对高差959米。

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它集环境保护、生态文化旅游、环境教育和社区受益功能为一体,在保护国家和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前提下,为国内外游客提供观光机会。

“普达措”的“普达”为梵文音译,译为舟船,“措”是藏语,译为海、湖。“普达措”意为普度众生到达理想彼岸的舟湖。最早文字记载于藏传佛教噶玛巴活佛第十世法王(1604—1674年)《曲英多杰传记》。书中曾这样记载:法王往姜人辖下的圣地以及山川游历观赏,在建塘边上有一具“八种德”的名叫普达的湖泊。尤如卫地观音净土(布达拉)之特征。此地僻静无喧嚣,湖水明眼净心。湖中有一型如珍珠装点之曼佗罗的小岛耸立其间,周围环绕普达措湖水,周边是无限艳丽的草甸,由各种药草和鲜花点缀。山上森林茂密,树种繁多。堪称建塘天生之“普达胜境”。

云南普达措导游词4普达措国家公园的旅游资源由自然生态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两部分构成。自然生态景观资源分地质地貌景观资源、湖泊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森林草甸生态旅游资源、河谷溪流旅游资源、珍稀动植物和观赏植物资源五大部分。人文景观资源是为普达措国家公园自然生态景观注入活的灵魂的藏族传统文化,包括宗教文化、农牧文化、民俗风情以及房屋建筑等等。

普达措国家公园一期工程主要由“两湖一坝”三个景点构成:“高原仙子”属都胡、“佛眼状的草甸”弥里塘和“高原明珠”碧塔海。公园现已开通一条贯穿“两湖一坝”的“8”字形观光车道。

普达措国家公园带给你的将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满足,而且,这里是个无任何污染的童话世界,水质和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类标准,湖清清,天湛蓝,林涛载水声,鸟语伴花香,是游客修身养性和陶冶情操的最佳净域。漫步其中,你将心旷神怡,流连往返,忘却世间烦恼。

云南普达措导游词5大家好!我是你们香格里拉之行的导游___,您可以叫我__或亲爱的游客们:者X导。我代表我们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欢迎:“朋友们,欢迎您的到来!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度过最美好的圣地之旅”在开始我们圣地之旅之前,我想下面这些是您需要注意的。建议大家带上外套、羽绒服、手套、防滑靴。加上气候干燥,紫外线辐射强,女士应准备好防晒霜、遮阳帽、太阳镜。我们所在地属高海拔地区,不宜剧烈运动,不宜饮酒,多食蔬菜、水果,以防发生高山反应。如果有体质较弱的朋友,可以在酒店租用小型的氧气瓶以及准备一些巧克力之类的高热量食物。我们的旅游车牌号为_______,请大家在旅游中一定要以安全为先,记好我们的车牌号,不要掉队,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事情一定要及时跟我说,若有意见请大家及时指正。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一下香格里拉。“香格里拉”一词,源于藏经中的香巴拉王国,在藏传佛教的发展史上,其一直作为“净土”的最高境界而被广泛提及,在现代词汇中它又成了“伊甸园”、“理想国”、“世外桃源”、“乌托邦”的代名词。据说其隐藏在青藏高原雪山深处的某个隐秘地方,整个王国被双层雪山环抱,有8个成莲花瓣状的区域,中央耸立的内环雪山,被称为卡拉巴王官,宫内住着香巴拉王国的国王。那里有雪山、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金矿及纯净的空气,是美、明朗、安然、闲逸、知足、宁静、和谐等一切人类美好理想的归宿。正因为拥有这些,“香格里拉”的传说,才像谜一样

杜牧金谷园篇2

在大田,在白泥卧山下,有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她——就是远近闻名的“十里杜鹃”花海,金沙县旅游胜地之一。

“十里杜鹃”位于大田乡白泥村,总面积15.8平方公里,景区内有马缨、锦绣 、百合、高山等28种杜鹃花,颜色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最古老的杜鹃高达300多年花龄。每年4月是杜鹃花绽放的最佳时期,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为推进旅游产业增添了动力。

2012年以来,金沙县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对“十里杜鹃”景区进行升级打造,并引进金沙县华山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创办金沙县优质高效生态现代家庭农场——杜鹃园,实施全域旅游战略,使之成为人民满意的幸福产业,取得了明显实效。为提升“十里杜鹃”域外知名度,金沙县分别于2018年、2019年成功举办了“五彩金沙·花海毕节”两届百里杜鹃东部景区——大田杜鹃花区文化旅游节,通过开展文艺演出、摄影比赛、自行车骑行赛、越野竞速赛等活动,广泛推介旅游资源,展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拉动地方经济的同时为广大游客送上了精神大餐。

走进“十里杜鹃”花海,犹如走进异彩斑斓的世界,面对火红的马樱,仿若一身红裙的少女,使人想起美妙的爱情故事;凝视粉红的露珠,宛如亭亭玉立的仙子,使人想起白泥卧大山的传说;遥看乳白的花卉,犹如雍容华贵的夫人,使人想起当年安氏之女风采......还有,苗家的芦笙舞、布依的对山歌、彝族的篝火晚会,以及当地自编自演的相声、小品等,组成一幅“春风十里不如你”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赏心悦目之余,还可以品尝野生香菇炖土鸡、清蒸竹荪牛排、香椿炒鸡蛋、蕨菜炒腊肉等纯天然美食。置身花的海洋,感悟自然真谛,我们感受着人生的无限风光。

杜鹃花,使我联想一个神话故事:周朝末期,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当时有个死而复生的人鳖灵当宰相,那时洪水为灾,鳖灵凿巫山、开三峡,除了水患。望帝见他功高,便把帝位让于他,自己隐居于西山中。杜宇生前注意教民务农,死后仍不改其本性,他化为布谷鸟,每到春天总要呼唤人们“布谷”、“快快布谷”,提醒人们及时播种。此时正是杜鹃花开,古人因见杜鹃嘴上有一块红斑,认为它是苦啼流出的鲜血。神话凄美,却彰显爱民如子的家国情怀。目前,我们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要提振精气神,不忘初心跟党走,为全面小康建功立业,以切实的行动推进经济大发展、社会大繁荣!

杜牧金谷园篇3

我的草原,我丰润的蓬勃生机的牧场,洁白的羊群追逐着山巅的云,金黄的牧草,点缀着天蓝水碧咩咩欢叫的高亢。牧羊鞭儿轻轻甩,一串悠扬,一曲牧歌缭绕一株株茁壮的炊烟,轻颤着马头琴的低回婉转,跌宕起牧羊姑娘银铃般的笑,连绵着远方无尽的金色向往。

惊雷般滚动的马蹄,蹬踹着桀骜不驯咴咴昂首的震天长嘶,铿锵掷地的响鼻,咚咚擂响原野金秋的粗犷和豪放。高高擎起沁满手心温柔的套马杆,驾驭着丰收的喜悦,浅尝秋风的哺育飞翔清梦,与马蹄的轰鸣,在无边无际的秋色缤纷里,放纵阡陌延伸的轻狂......

我站在这如画的秋色里,听秋风弹奏草原怒放的心曲,听牧歌缠绵苍鹰翱翔云端的那份沉着和飘逸,北方缓缓吹来的寒冷,像是冲锋的号角,把我的思绪裹挟着飞鹰的矫健,向着萧瑟和苍凉,一次次俯冲、一次次撞击。

我的草原、我的牧场、我储藏欢乐和梦想的芦苇荡,我怀揣希望、魂牵飞翔圆梦的鸿雁,此刻你是否也贪恋着草原美丽的画卷,是否流连徘徊在芦苇荡那芦絮飘飞的离愁里,迟迟不肯告别家的温暖和无痕秋水的亲昵?

我知道,你有更辽阔的梦,你要去跋涉山高水长,你要搏击风霜雪雨,你要跨越峰峦叠嶂,你要拥抱峰回路转的暖暖朝阳,你要沐浴鸟语花香的明媚晨曦......尽管即将告别家园,尽管要尝试离别的凄苦,你依然义无反顾的盘旋起惜别的啸叫,向着云淡碧空雁阵的呼唤,踏上痴心向往春暖花开的征程!

鸿雁,你可知道?你已带走了我的思念、我的牵挂、我的希冀、我的惆怅、我的梦回、我的期待、我的祝福......祝福你一路高歌,向着明媚,向着海阔天空蔚蓝的远方!

远飞的大雁,请你快快飞,飞到长城上,踱量一下城墙的坚毅,翅膀轻拍厚实的城砖,转告我的仰慕、我的敬意,轻触一砖一石垒砌的铜墙铁壁般的固若金汤。请你衔去我的问候,让巍峨的雄关千秋万代宝刀不老,永永远远东风浩荡!万里长城纵贯的一撇与京杭大运河蜿蜒的一捺所组成的“人”字,与你们跌宕起伏的“人”字形雁阵交相辉映,诗意的绽放地老天荒的刚强。

远飞的大雁,请你快快飞,飞到北京城,注目天安门前,那金色朝阳缓缓托起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腾的辉煌。伫立于圆明园的废墟上,庄严的挥舞国旗上的镰刀斧头,警告那些列强:中国不再是“病夫”,谁敢挑起争端,犯我河山,我游弋的航母、飞天的火箭会让他们粉身碎骨,用哭泣的樱花去祭奠他们失败的命运,还我渔岛繁茂、人民安康!

远飞的大雁,请你快快飞,飞到黄河岸,倾听黄河巨浪翻涌咆哮五千年龙腾的强音,捎去我金秋十月的梦幻,随黄河的浪涛荡漾金黄,把我黄河水漂染的黄皮肤写满文明的音符,伴着黄河渡口的轻舟,桨儿摆渡文明乐章的灿烂。

远飞的大雁,请你快快飞,飞到我故园,把我思念故土的乡音,播撒在沂蒙的山水间、孔林孟庙古柏参天的林荫畔。老区的人民,我热情的乡邻,会像战争年代照顾子弟兵那样把你来招唤。掬一捧沂河水,你是否感觉,像当年红嫂救治伤员的乳汁那么香甜?多吃些打谷场上金灿灿的谷穗吧,你前方的路一波三折、充满艰险。

远飞的大雁,请你快快飞,飞到长江边,俯瞰三峡的红叶轻吻朝霞,静静的徜徉“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美妙画卷。把“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曼妙,渲染成一川烟岚的绚丽。在杜鹃花纷飞的余香里,绽放长江号子的波澜壮阔,与“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和弦筝鸣,流泻“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浪漫。

远飞的大雁,请你快快飞,飞到珠穆朗玛,聆听着藏族阿玛虔诚的祈祷,在一步一叩首圣洁经幡的引领下,青稞面的馨香激荡着你汹涌的豪气,即使八千多米高纬度的寒冷刺骨,有我的气息取暖,有我的鼓励作帆,你依然扇动健硕的翅膀,奋发!冲天!

一声嘹亮的长啸在气流托举的“世界屋脊”上空亢奋的划过,不负众望的鸿雁,你翅膀轻灵着我的梦,终于在“一览众山小”的巅峰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扑向“柳暗花明又一村”心仪的明媚向往,那满山遍野姹紫嫣红的绽放,一定是你锻造坚毅的熔炉吧?

我站在北方的天空下,金色草原极目的山岗上,与风窃窃私语:来年格桑花开,排列整齐的“人”字形雁队威武的啸傲春暖时,那高亢的喊着号子的头雁,一定会似曾相识!

杜牧金谷园篇4

一、加工机理

首先通过蒸汽热处理,使谷物(玉米)淀粉得到凝胶糊化,而后经机械压力,破坏细胞内淀粉结合的氢键,使淀粉从蛋白质的包被中释放出来,同时也使谷物(玉米)中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发生改变,有利于动物机体对谷物(玉米)中淀粉和蛋白质的消化利用。

二、加工流程

首先,将收购的谷物(玉米)用筛选和磁选设备清除杂物;其次,将清理干净的谷物(玉米)用提升机输送到蒸汽加热调质罐,通过蒸汽蒸煮,使谷物(玉米)淀粉得到充分糊化;再次,将糊化好的谷物(玉米)输送到预先加热的轧辊压片机,轧成需要密度的薄片;最后,将轧好的谷物(玉米)薄片输送到干燥冷却机,当温度降至常温、水分达到要求时,即可计量、包装。

加工流程图如下:

三、主要技术参数

1. 蒸汽温度:100~110℃。

2. 蒸汽调质时间:35~60分钟,以40分钟最佳。

3. 轧辊挤压压力:定压法3.5兆帕,定距法6兆帕。

4. 压片密度:320~360克/升。

5. 成品含水量:10%以下,以8%最佳。

四、技术的先进性

1. 与干式压片饲料加工技术相比,该技术可使谷物(玉米)中的淀粉糊化度提高30%,瘤胃淀粉消化率提高15%,小肠淀粉消化率提高25%,全消化道淀粉消化率提高7%。

2. 与干式压片饲料加工技术相比,该技术可使谷物(玉米)中的饲料蛋白质向微生物蛋白质的转化效率提高10%以上,小肠氮消化率提高10%,总肠道氮消化率提高8%。

3. 与干式压片饲料加工技术相比,该技术可杀灭谷物(玉米)中的有害微生物、病原体、霉菌毒素、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杜绝了病原的传播,有利于提高动物产品质量。

4. 与干式压片饲料加工技术相比,该技术可使谷物(玉米)的消化利用率从70%提高到100%,由此可节约谷物(玉米)饲料40%以上。

5. 与干式压片饲料加工技术相比,该技术可使动物排粪量减少15%以上,粪便中氮排放量从145克/天下降到129克/天,从而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6. 与挤压膨化和制粒等加工方法相比,该技术具有工艺相对简单、资金投入较少、加工成本低廉等优点,便于中小型养殖场(户)、饲料厂掌握、接受和推广。

杜牧金谷园篇5

来到山脚,我第一眼就看到了火红的枫林,那一簇簇,一片片的红枫叶,多像是太阳散发着它的光和热。让人倍增温暖。这时,我默默念起唐代杜牧的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原来秋天有红色。

不知不觉,我已来到山顶,向下俯视,田里的稻谷也已经熟了。那沉甸甸的穗子压得稻桔抬不起头。农民也沉浸在喜悦之中。这时,一阵风吹来,那田里的稻谷连绵起伏,像一片金黄的海洋,正泛着波浪。原来秋天有黄色。

这时,天空中下起了绵绵的小雨,像是秋姑娘正在吐诉心事,然而我并未躲避,而是让秋雨尽情抚摸我的脸庞。雨停后,我抬头望着那万里无云的天空,是沁人心扉的蓝。原来秋天也有蓝色。

我开始往回走,看见路旁开满了纯白色的野菊花,他们对着我微笑。虽然没有公园里的鲜花美丽娇嫩,可却让人百看不厌。走上去还会有露珠的芳香。原来秋天还有白色。

看来秋天真的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像夏日的彩虹,向天边的晚霞……

杜牧金谷园篇6

秦岭山间多悬崖绝壁,险峻陡峭。战国时秦昭襄王以范睢为相,开凿栈道,在悬崖绝壁间凿山为孔、插木为梁,铺木板联为栈阁,形成独特的山间栈道。二千多年前的这一杰出创举,是人类道路史上的一大奇迹。如今尚有迹可寻的栈道主要有子午道、骆谷道、褒斜道、陈仓道、蓝武道等,均系古代自长安翻越秦岭、前往南方诸省的驿道。这几条艰险的古栈道,是一个早于万里长城的巨大土木工程,也是中国古代的国家级“高速公路”。与古长城相比,栈道的主要作用在于沟通。那么,这些古代的国家级高速公路,也是秦始皇为了管辖蜀地而开辟的吗?之前又是个什么样子呢?都已然湮没在历史尘烟中了,难以搞清。从现存资料看,早在传说时代的周武王伐纣时,就有来自南方的庸、蜀、羌、髦、微、陆、彭、濮等古国和古民族参战,这说明,早在中国历史上的传说时代,秦岭已经不可阻挡兵马。至少到战国时,已有文献说:“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之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褒斜、故道、傥骆、子午、荔枝、文川、金牛、米仓、阴平等十余条古栈道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在并不很远的中华民国年间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公路、几十年前才有铁路之前,先民们的沟通主要就是靠着这几条古栈道。

子午道,又叫子午谷,北口在西安市长安区,叫子口;南口在洋县,叫午口,从长安出发翻越秦岭,经宁陕、石泉、西乡到洋县,全长420公里。子午古栈道还称之为“荔枝道”。荔枝道是由川东涪陵经西乡至宁陕通往长安的通道。至今在紧邻西安的宁陕县广货街镇、江口镇等地方依稀可见先民们深凿于峭壁上的石窝。在这条古栈道旁边散落有摩崖石刻、唐兵马营遗址、竹林八卦阵、铁板峰、石阵等十余处人文自然景观。

今西安辖区内的秦岭古栈道上,仍有大量文物古迹遗存至今。据西安市文史馆专家介绍,骆谷道上遗迹主要分布在周至县关岭梁以北的西骆峪河谷段,八斗河、大蟒河、父子岭段、厚畛子一带黑河上游河谷段和都督门胥水上游段等处,多有栈道、栈孔、石栈、石砭路、栈桥等遗存;鼓轰潭附近的大蟒河两岸,分别有1米多高的石桩3个,似为架设索桥所设;大蟒河今公路桥旁河床两岸及河心巨石有桥柱孔遗迹数个。

“秦岭古道旅游开发拥有优越的交通条件。现代公路交通是在古代驿路交通基础上合乎逻辑的发展。”事实上,目前穿越秦岭的多条公路及铁路与秦岭古道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承袭关系。例如,今宝成铁路的宝鸡至风县段和川陕公路的风县至汉中段大致沿陈仓道修筑;今西万公路(西安至四川万源公路)大致沿子午道修筑;西(安)界(牌)公路大致沿蓝武道修筑;周(至)城(固)公路大致沿骆谷道修筑。目前,人们乘汽车翻越秦岭,就可以不时看到公路旁有古栈道的栈孔遗迹。今后的旅游开发,基本可以利用现有公路,一般不必再另辟线路,交通上的投入将很有限。

贯通秦岭的诸条古栈道中,有一条干脆就是因为一个名女人而改名,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就是这件事。荔枝道,原称间道,杨玉环嗜食荔枝,朝廷遂在四川涪陵建优质荔枝园,并修整四川涪陵至长安的道路,取道达州(今四川达县),从陕西西乡快马入子午谷,至长安不过三日,进呈贵妃的荔枝犹新鲜如初。杜甫曾对之叹日:“百马死山谷,至今耆旧悲”杜甫在傥骆道也写过一首诗:“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自说二女齿背时,回头却向秦云哭”,令人唏嘘。

那悬崖上那或大或小、或方或圆的石孔在时光的流失中早已失去了作用,但仍在向后人们诉说着那段曾经的辉煌和鲜为人知的那些历史,那些人与自然、自然与历史的关系。无声抚摩着古人支撑栈道的那些石孔,真不敢想象前人是用怎样的智慧和勇气在如此险峻的山崖开凿出这条曲折的小径,那些以车代步的现代人走在这条小径上面又会有怎样的想法?

如今,古栈道虽然已经失去她原有的功能,但那一路洒满铃声的马帮在晨曦中和夕阳里依然向我缓缓走来,走成记忆中一种莫明的悲壮。

对秦岭古栈道旅游项目的开发,西安市文史馆专家主张不搞大动作,风格应定位于古拙朴实、引人遐思,让游客观赏悬崖绝壁上二千多年前留下的栈孔、桥柱、路面。当然,这并不等于无所作为。具体来说,主要应做三件事。一是在沿途设置标识牌,内容或提醒游客注意观赏从车窗可见的栈孔、栈桥遗迹,或告知游客在此下车前行若干米有何遗迹观览点。二是在适当地点复原数米栈道,供游客停车观览,使其对古代栈道有感性认识。三是编撰一份规范的导游词,告诉游客这一古道的历史始末,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典故。大规模复原古栈道既不可能、也不必要,因为目前情况与二千多年前已迥不相同,秦岭中遍地树木任由砍伐的条件早已不复存在。从通盘宏观角度思考,秦岭古栈道开发将会盘活西安和陕南的一批旅游资源,带动关中和陕南的一批旅游项目,对西安旅游业发展必将产生长远良性影响。西安市文史馆的研究报告指出,秦岭古道旅游是一条“线”,在它的两端与沿线都有一批“点”。这条“线”一旦启动,沿线的“点”就被激活了。

西安作为一个中心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有赖于周围区域旅游业的总体发展。因此,西安只有与陕南的汉中、安康、商洛三市携手开发秦岭古栈道旅游,通过秦岭古栈道把关中和陕南各地众多的旅游景点连起来,形成一个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网络,就能实现“多赢”,使陕南三市和西安的旅游业共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杜牧金谷园篇7

星辰实验学校九年级 张瑗佳

书像一块长得恭恭敬敬的方糖,掺上清晨的甘露,便熬制成了心灵的高汤。

七岁刚上小学,会捧着画册煞有其事地翻阅,稚嫩的目光会被缤纷的图画牢牢粘住;九岁,总是一本简单的注音童话,一个人不厌其烦地用手指着一字一字念过,会为了小猪的稻草房子被风吹倒而伤心好久;十二岁,会在下雨天一个人跑到书店捧回一本《天方夜谭》,作为生日礼物送给自己;十五岁,不经意地抚过这些互成角度的书页,仿佛有一个深邃通道,通道的那边,有我,我用文字与现实,编织着一个幻彩迷离的梦境。

小美人鱼的故事,不知被我含着泪读过几遍。那个如水晶泡泡般易碎的结局令我幼小的心灵第一次感受到无法言语的震撼。太多的童话总以“从此以后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为结局,这种苍白的幸福,也许能给善良的人们以短暂的慰藉,却无法给人以永恒的震撼,这就是缺憾的美丽;荆棘鸟穿越时空,栖息于奇丽的森林之中,历尽坎坷与磨难,一生仅此绝唱,歌声凄婉动听,最后泣血而死。我第一次明白,何为执着与坚定,何为决绝与梦想,何为生命的壮丽。于是我学会在书籍中寻找梦想。品读庄子的“至人无已,神人无功,至人无名”,这便成了我一生追求的境界;古旧的线装书,泛黄的书页,洇开的墨迹,总能使慌乱的我恢复平静,冰冷的我寻回感动。杜牧在石崇金谷园的“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香消玉殒的绿珠,酒红色温暖的夕阳余晖,浓妆淡抹的脂粉香气,昔日名园的颓废,均在此一现。

在许多含泪的眼神中,成长的我捕捉经典,那些隽永而经典的文字,挤在时光的边缘,穿梭在历史的晚风中,如一刹那的凝眸,却铸就永恒;书籍如那些灰色或斑斓的羽翼,载我漫游成长的旅途,作我贴心的旅伴。我将书紧抱于胸前,让它作我心灵的创可贴。

心灵向我承诺:书籍哲理的光辉将填补它成长的空白。我微笑:“这就够了。”

点评:写作是多元化的情感活动。我们赞美大江东去,当然也欣赏暗香浮动。此文作者表现出的独特的个体才情,确实引人注目。作品前半部分以简笔粗线条勾勒自己的成长“与书俱进”;后半部分是重点,借“美人鱼”“荆棘鸟”表明自己心灵“审美与升华”的历程。但随后论及庄子与杜牧语,不是不美,而是与前文内容、思想的联系很是牵强。如能改写一例再次佐证书籍让自己心灵“得益”,从而构成三个排比段,就比较圆满了。结尾则抒情味更浓,境界也随之提升。我们希望:小作者能多一点“微笑”,少一点“含泪”!

运村初级中学 唐燕云

杜牧金谷园篇8

两技仙桂一时芳

杜牧生在唐代都城长安,他的祖父杜佑是德、顺、宪的三朝宰相,所撰《通典》是我国第一部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巨著。关于当时的杜家,长安有句民谚说:“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而最令杜牧念念不忘的就是“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可见其家世之显赫。高华的世族门第,深厚的家学涵溶,给予杜牧一生的价值趋向及政治追求以极大影响。

然而,命运就是这样变化无常,从十岁起,随着祖父、父亲的相继去世,杜家无可奈何地走向衰落。惨痛的生活变故,深深衬示出人生的荒诞与冷酷,它不仅给心高气傲的杜牧以强烈的人生挫折感,同时也化成了他力学求仕、重振家门的巨大动力。杜牧少年时便博览群书,特别致力于历史的“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他不仅满腹经纶,而且又胸怀经邦济世的高远志向,充满了忧国忧民之心。因此,他把眼光投向历史,投向社会现实,指谪历史与现实的弊病,关注着民生疾苦和社会弊端。他曾写过《罪言》、《论战》等有关政治、军事的论文,曾注过《孙子》十三篇,还多次引古论今地给当政者写信议论政治、军事方略。在二十三岁就写下了著名的《阿房宫赋》,详尽而沉痛地论述了天下兴亡之道。

大和二年,杜牧26岁进士及第。皇榜之后,他给长安的朋友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却将春色入关来。”可见,杜牧当时心情舒畅,满面春风,好像春色也被他带进了长安。

这个春天确实是属于杜牧的,因为他在同年又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以第四等及第,名振京邑。按照惯例,新科进士要到曲江游耍。这时的杜牧顾盼生辉,一举手,一投足,都才情万种。他们一行三五人来到曲江寺院,碰见一位打坐的僧人,攀谈起来。僧人便问杜牧姓名,杜牧得意地报上大名,心想“天下谁人不识我”,满以为僧人会大吃一惊,谁知这位僧人面色平静。同去游览的人夸赞杜牧考试连中,和尚看了看杜牧笑着说:“皆不知也。”杜牧因为和尚不知道他的姓名而感到惊讶和失望,就在寺院的墙壁上题了一首诗:《赠终南兰苦僧》“家在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禅师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意味长。”这首诗表明了杜牧放浪不羁的性格特点,同时也表明了他的才学与哲思。

十年一觉扬州梦

晚唐政治腐败,现实黑暗,杜牧只因“性情耿介”,“刚直有奇节”,不愿媚事权贵,在李党之首李德裕的排挤下,不得升迁。杜牧本以为可飞黄腾达,青云直上,取得很高的政治地位,而等待着他的却是几乎终生的幕僚生涯与远守僻郡。他那“邪佞每思当面唾”的直率性格,以致于使他“清贫长欠一杯钱”,日子在柴米油盐的催逼中勉强为继。杜牧看不到自己的前途与希望,不能用积极的态度来把握自己的命运,而是以一种借酒消愁,纵情声色的消极态度来表达的自己的矛盾心理。

熟读史书,看透时局,杜牧无法力挽狂澜,只得无奈将一腔悲愤交于酒肆。对于杜牧而言,饮酒成了疗伤祛痛的乐事。在他的诗中描写饮酒的诗句也最多,有“幽人本多睡,更酌一樽空”的百无聊赖,有“生前酒伴闲,愁醉闲多少”的惆怅苦闷,有“细算人生事,彭殇共一筹”的难得糊涂,他在酒中找到了精神寄托和平衡。

杜牧不仅以饮酒来对这个腐败的社会进行消极抗争,同时也以一种不拘细行,放纵的生活行为来傲视人生,以纵情声色来掩饰自己孤寂的灵魂。这时的杜牧三十一岁,于当年年轻气盛,金榜题名的二十一岁相差了一个年龄段。但是,他忧国忧民的抱负却在扬州这一片歌舞升平的花红酒绿中淹没了。杜牧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因此只能以一种消极的沉沦来抒发自己的痛苦心情。

杜牧当时所写的《遣怀》,反映了他以醇酒美人淡忘仕途多舛的失落心情,“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落魄江湖”,可以看出诗人是很不满于自己沉沦下僚,寄人篱下的境遇。但自己无力改变现实,只好流连青楼以忘忧。不知不觉,已是十年了。现在自己要离开了,回头看看,往日的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如今就像做了一场梦似的。这既有痛苦的回忆,也有醒悟后的感伤。“赢得”二字,也许调侃之中含有不堪回首的辛酸、自嘲和悔恨。政治消磨了一个昂然的青年,十年,对胸怀大志的杜牧来说,是多么漫长而珍贵,他本可以为国家做出多少事。而今空怀壮心,无处施展,大好时光只能虚掷于青楼歌馆中,这是一种怎样的无奈与悲哀!

流水无情草自春

早期诗人有过及第后“春风得意马蹄疾”的豪情与宣州和扬州八年之久的踌躇满志的幕吏生活。大和九年,杜牧接受朝廷任命为幕监察御史,由扬州赴长安供职。杜牧是有政治抱负的,这一次进京,他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而此时正是震惊朝野的“甘露之变”发生的前夕。

朝廷内部激烈的斗争,使杜牧觉得政治上的远大抱负难以实现。因而因景抒情,赠友伤怀,写了许多好诗,如“秋山念君别,惆怅桂花时。”另外,杜牧这时还有另一层心境:自从进士及第,为官十多年,他经国治世的雄才大略却还未能充分施展,这种惆怅使他的诗作带着一些伤感消沉的情调。但杜牧个性旷达豪迈,这份悲愁心情的自我消解也体现在劲健写意以及豪迈沉雄的哲思中,从而体现了他力求高绝的文学主张,也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不容忽视的地位。

杜牧也在沉寂中渐渐发觉,自己已无力呐喊,已经在走着一条认命的路,妥协的路。他的想到贾谊,引贾生为千古知己,“聊书感怀韵,焚之遗贾生”,是在诉说着自己寂寞之上的寂寞。不久杜牧就以身体有病为借口,表示不能胜任,又回到了洛阳。这之后,杜牧似乎看破了红尘,又恢复了其风流“本性”。但他的心里却是充满苦涩的。他和朋友一起参观金谷园,朋友兴致勃勃,他却哀叹“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言语间甚是悲凉。

852年,杜牧病情恶化,他心知死之将至,便自撰墓志铭。据《新唐书》载,墓志铭写就之后,杜牧闭门在家,搜罗生前文章,对火焚之,仅吩咐留下十之二三。杜牧晚年评定自己说,“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也算是道出了他给自己的一个明确的定位。的确,杜牧和同时代的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一起闻名后世,重要的原因是他能够“特创豪宕波峭一派,以力矫时弊”,自成一家。公元853年,杜牧逝世,享年50岁。

杜牧一生,得意一时,沉沦半世。作为晚唐诗坛的一朵奇葩,杜牧既是一个其人其文风流倜傥的才子,又是一个忧国忧民立志用世的能士,时而“雄姿英发”,时而又“一往情深”,这样不同的气质统一在一个矛盾体中,碰撞出璀璨的诗歌艺术。在花团锦簇、争娇竟艳的繁荣的唐代诗坛,杜牧以他俊爽的独特风格,炫耀奇彩于晚唐,被称为“晚唐翘楚”。

历程评述:

上一篇:推广学习范文 下一篇:经济学专业方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