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的人生范文

时间:2023-11-08 02:21:39

更好的人生篇1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那么,我党历史上是怎样顺应各族人民的新期待的?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人民的新期待有哪些具体表述?当前我国人民的新期待主要有哪些?顺应人民新期待对我党自身建设提出了怎样的要求?请看专家学者们的解读——

特邀嘉宾

许耀桐(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教授)蔡霞(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

陈少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方栓喜(中国【海南】改革研究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

■顺应我国各族人民的新期待,努力把人民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是我党执政以来一以贯之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主持人:近日,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的重要论断,那么,如何从党的历史上来认识和理解这一重要论断?

蔡霞:顺应我国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努力把人民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这是十七大报告的一个基点,更是我党自创立以来特别是执政50多年来一以贯之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我们党的全部历史表明,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我党都始终自觉顺应人民的利益期待,为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奋斗。民主革命时期,我党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带领各族人民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大解放,为当代中国一切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为顺应全国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富强的期待,我党继续着新的“伟大长征”,致力于为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但由于各种复杂原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遇到很大的曲折,实践证明,计划经济模式的社会主义难以真正使中华民族强盛起来。20世纪70年代末期,“振兴中华”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一大心愿和期待,为顺应人民的这一期待,我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毅然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可以说,改革开放是决定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29年来,我党始终把顺应人民的期望作为制定改革政策,实行改革举措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力求做到使改革政策合民情、顺民心,使改革成果为人民共享。

许耀桐:从历史上看,我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奋斗的政党,总是坚定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善于倾听着来自人民群众的呼唤,通过提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集中反映民情、民气、民心、民意,为民解忧愁,为民谋福祉,为民建基业。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就是这样一个凝聚全体人民意志的盛会;大会上所作的报告,回答的都是老百姓殷切期盼,都是贴近老百姓的事情。

■十七大报告中关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部分中的许多新观点、新思路,鲜明地体现了我党唱出了人民群众的政治心声

主持人:从历史上看,人民群众的期待包涵了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那么,就政治方面来说,十七大报告涉及人民群众政治新期待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许耀桐: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部分,所包含的众多新观点和新思路,鲜明地体现了我党唱出了人民群众的政治心声。具体来说:

一是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新命题。它前所未有地把人民民主视为社会主义的珍贵生命,赋予社会主义民主以生机活力。倘若缺失了民主,鲜活的社会主义生命之花就会枯萎、凋谢。因此,一切珍惜社会主义称号的人们,一切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人们,都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民主,不遗余力地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二是明确提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社会主义之所以要发展人民民主,扩大人民民主,就是为了实现人民的民利,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推进人民民主建设,任重道远、意义非凡,只有把人民民主建设好了,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才会彻底清除封建遗毒,使我国的政治体制和政治生活真正发生历史性巨变。

三是把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紧密联系起来,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能离开政治体制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人民的意愿出发,满足人民的根本要求。

四是概括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就是“四民主”和“四权”,即“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方略包括: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提高参政议政实效,等等。

五是明确提出了“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要按照群众公认的原则选拔干部,保证我们党的各级干部都能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这项工作确实是一项重点工程,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基础工程。

■在文化领域,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就需要关注百姓不同层次的需求,包括基本权益保障和丰富生活、欣赏精品等各个层面

主持人:当前,在文化领域我国人民有哪些新期待呢?

陈少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这是在文化领域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的基本战略。一个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与时俱进的要求,有不同层次的需求。我把文化分为三个层面,即核心层、中间层和表层。所谓核心层的文化,主要是指历史文化中延续性强的内容,如道德、宗教、语言、习俗、部分思维方法等;所谓中间层是指历史上每经过一段时间发生部分内容较大变化的文化,如法律、文学艺术和生活方式等;所谓表层文化,是指和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密切相关,以生活时尚、娱乐为主的文化。人们对于不同层次的文化都有需求,深层文化和中间层文化更加要求一致性,而表层文化则需要丰富多彩。显然,一个社会中不同的人群,根据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不同,其所期待的具体文化内容也有差别。我把它区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本文化权利保障层次,二是丰富的文化娱乐层次,三是精品的创造与欣赏的层次。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可以说,文化领域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就需要关注百姓不同层次的需求,包括基本权益保障和丰富生活、欣赏精品等各个层面。顺应不同的需求层次,需要开展不同层面的创造与创新的工作。为此,要打破把“百花齐放”理解为同一种香花一百株的误区。我们要满足不同层次的文化生活需求,是需要千百种多姿多彩的可观、可嗅、可感、可乐的鲜花。

■满足人民对公共服务的新期待,要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新阶段社会政策的重点

主持人: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可以说,这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指明了一个方向。那么,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呢?

方栓喜:对于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目标,十七大报告中作了明确表述:“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个具体目标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当前要满足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和新期待,应从新阶段社会建设中的新矛盾、新课题出发,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社会政策的重点。

当前,广大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同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之间的矛盾,成为新阶段民生问题突出的矛盾。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作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变,但是这一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发生了阶段性的变化。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社会成员在一般的衣食等生存资料方面已经得到比较充分的满足。但另一方面,广大社会成员在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就业服务、基本社会保障、基本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公共需求在快速增长。由于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没有相应跟上,使得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民生问题相对突出,公共服务产品供给跟不上人民的需要。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供给问题,又主要表现在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上。比如,城市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相对完善,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相当不健全。再比如,发达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不仅比较健全,而且供给水平比较高,但落后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相对来说,不但体系欠缺,而且供给水平也较低。因此,解决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问题,主要的矛盾在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自觉顺应人民的期待,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不断解放思想,破除教条主义

主持人:顺应人民新期待这一课题,对我党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更好的人生篇2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应该关注学生,更新教学理念;应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或自主学习知识的发生与发展。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具有多样性、生动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与方法。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学内容从许多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与线索”,以创造最大的空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式的学习,从而达到社会的要求。

二、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陶行知说:“知识是学来的,智慧是生成的。”现在的高中数学教育强调学生在尝试和体验中获得知识。数学教师不能像过去那样把学生的头脑当作知识的仓库,而应该把学生的头脑变成一个智慧的加工厂。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就是学生在高中数学老师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鼓励学生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让学生自学。而且,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地进行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启发”,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与拓展。

“郑人买履”的故事大家一定听说过,那个人宁可相信自己的尺子,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这则故事所反映的问题在我们的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中也是大量存在的。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的高中数学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不是把学生引向其应该发展的方面,而是引向了应该发展的反向。我们的高中数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选择适合教育的受教育者,而不是在创造一种适合受教育者的教育。其实,在高中数学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用自己的教法去选择学生来教,应该是根据学生来选择合适的教法。高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主质疑解惑,自主反馈评价,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高中数学课堂才会自然真实,朴实无华。

三、关注效率,检验效果

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高中数学课堂评价要关注效果,即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掌握了多少知识,提高了哪些能力,解决了哪些问题。但是,更应该关注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效率来评价数学教学的效果。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评价一堂高中数学课,我们要看数学教学效果,但更应该看数学教学效率,只有高效率地达成教学效果的课才能称为优质课。所以,在评价一堂数学课的教学效果时,必须评价其效率,从效率中看教学效果。但无论是怎样的数学教学模式,都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权最大程度地下放给学生,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真正地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

更好的人生篇3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逐渐加深当代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影响,使其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建立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高校主动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在校大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进行大学生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进行相关的教育探索势在必行。但是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所开展得思想政治教育却存在一定的问题,过分注重理论性观念的灌输,使得学生很易产生反感的情绪,影响教育效果的出现,如何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之下更好的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更好进行成长成为很多高校所应进行的重要思考,本文将通过对当前我国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帮助有关部门进行更好的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建立更好的教育模式。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各高校都开始注重思想政治的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以及相关教育机制的建设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下面我们就根据一些具体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分析。

(一)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全面。人生来各有不同,对于同一事物的认知也会有一定的不同,价值的存在是人主观的一种认识,进行有价值的教育就是使学生更好的从教育中汲取对自身发展有益的影响,更好的实现自身的发展,找到更好的精神归属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高校在进行思想教育时过分的强调了老师的主观意识,对于学生的价值取向的建立关心程度较少,在进行思想的灌输时,完全的将二者放在了队里的位置,使学生主观意识中逐渐形成二者不可兼得的意识,但是社会价值与学生自身价值本不应该成为对立项,学生在进行自身价值发展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实现自身的发展,二者和谐相处的情况将使学生对于价值取向的树立更为全面和健康。

(二)教育方式缺乏创新。当下我国很多高校所进行的学生思想教育往往集中于思修课的设置,数十年的教育模式未曾发生改变,但是事实却很不客气的向我们证实这种教育模式过分单调与传统已经渐渐地不能满足当下的教育需求,很多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并没有很好地认识到思想教育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很多学生进行思修课程的学习也更多地是为了完成相关的考试任务,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弊端在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设置中显得尤为严重,教师对于学生所关心关注的实事方面涉及较少,很难吸引学生的关注,同时缺乏创新的教育模式与学生与学生所需的教育存在较大的差距致使教育效果并不明显。

(三)师生缺少互动。近年来关于教育方式的创新报道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迎合学生的需求,我国教育部门正在积极地进行相关的研究,旨在通过教育方式的革新等方式使学生可以更高效的进行知识的学习,使教师的讲授效果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但是研究与实践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进行新的教育方式的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的高校教育仍以教师“一言堂”形式为主,在课堂上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沟通,课下更是缺乏相应的交流,这些问题的存在真实的影响着高校的思想教育成果。思想教育课程教师通过了解学生所需进行定向的问题解决才可以更好的达到教育的目的,但是这正是目前高校思想教育中所缺失的。

二、高校思想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研究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仅是新形势下对于教育所提出的要求,更是教育更加贴近现实的体现,进行以人为本教育模式的发展可以更好的进行个人主体性的弘扬,更好的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可以有效地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和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以人为本的宣传,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普及可以营造出更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进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建立时,需要真实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学生的教育,以学生的成长为出发点进行教育,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更好的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学校的关怀,使其得到健康的发展与成长,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心情更加愉悦,怀揣着感恩心进行学习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二)营造以人为本的政治环境。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大对政治环境的建设,良好的政治环境可以方便学校更好的进行相关建设。在进行政治环境的建设时,学校可以积极地进行学校文化的发展与完善,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归属感与荣誉感,良好的文化环境还会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对于以人为本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以人为本的政治环境。

(三)加强师生沟通更好进行交流。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应该有别于其他学科,进行相关的讲授时教师需要更多的进行学生需求的了解,更好的找到教学切入点,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想文化的宣传有效地解决学生听课乏味的现象,通过交流教师可以更好的找到学生当下关心的问题以及思想的一些问题,对于接下来的开导与教育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针对性的教学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更好的进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宣扬。

三、总结

更好的人生篇4

关键词:就业 创业 指导 体系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创业与就业指导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与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进行就业与创业课程的设置,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根据自身发展进行科学择业,实现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一、高职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平台的实践意义

学生作为一批未走上社会的群体,对于就业知识了解较少,进行创业的想法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进行就业创业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就业与创业的认识。例如在进行就业求职时,应该怎样回答考官的问题可以更好地得到考官的认可,帮助自己更好地得到理想的岗位,在进行岗位工作时需要注意哪些事情,以便可以更好地处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以及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使自身的工作氛围更加的健康向上。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就业方面的了解,使其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更好地了解到进行就业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实现自身的成长,学校进行就业指导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未来。

二、高职就业与创业指导的工作目标

1、知识目标

在进行就业指导时,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就业相关知识的普及与传授。进行就业指导体系的建设,需要建立一个明确的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相关学习可以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掌握。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应该及时地将当下就业情况与趋势很好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对于当下的就业有一个较为清晰地认知,这种认知对于其之后认真地进行相关能力的提升以及知识的巩固、就业的选择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学生对于当下的就业形势认识不足,便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后果,当学生对于就业盲目乐观之时,便很容易造成自身的松懈,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生所学不扎实、能力欠佳问题的出现。因此,制定一个合理的知识目标,对学生进行更为专业的管理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能力提升。

2.能力目标

能力的提升才是一个人成才的根本,因此在进行就业指导时,院校需要注重理念的传达,进行就业指导是为了方便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的选择,获得更好的发展,但是只有能力过硬才可以真正地胜任本职工作,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切不可因为学校进行就业指导而忽视能力的提高。在进行能力目标的制定时,学校需要根据当下的发展形势,了解企业所需人才的形式帮助学生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更加符合企业满意的职员要求,从而获得企业的认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很多学生往往扮演着被动学习的角色,对于学习缺乏积极性,但是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很多企业更加注重员工自身自学能力的高低,这种自学能力可以使职员获得长久的发展,对于企业的成功贡献更多的力量。除此之外,过硬的心理素质也是很多企业重点了解的方向,因此院校应该注重对于学生该能力的培训,以求获得更好的效果。

3.素质目标

良好的素质不仅可以使人获得更为宽广的人脉,为之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更是很多企业所进行员工考察的一个重点方向。良好的素质可以代表企业的形象,相反素质较差的员工往往会使客户以小观大,造成对企业的误会影响企业间的合作,因此很多企业在进行员工的选择时,职业道德素质以及法律素质往往被考官所重视。良好的素质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影响着人才的发展与未来。因此,在进行就业指导体系的建设中,重视以素质为目标进行学生的培养同样重要。

三、高职就业与创业的指导模式

1.课堂知识教导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达到进行培训的知识目标,学校进行课堂知识的传授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进行当下就业形势的分析与讲解,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所处位置,并很好地进行自身的定位,良好的准确的定位对于学生之后的就业选择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相比于以往的课程,就业培训课程的设置主要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知识普及,而不是传统技能的培训,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该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例如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教学,这对于其之后想要竞聘的职位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而对于新生的教学则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放松,主要以奠定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目标为主。针对学生的真实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循序渐进的模式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也会有着十分有效的帮助。

2.模拟实聘

学生对于求职竞聘总会存在很多的疑问,通过单纯的知识讲解很难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求职需要重视的方面,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可以采用模拟实聘的形式使学生更好地进行了解。在进行教师的安排时,学校需要进行积极的思考,主要选择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并对于社会企业招聘了解较深的教师进行这一角色的扮演,对学生进行模拟招聘。通过课堂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目标会有一定程度的完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进行实聘演习将使学生对于所学进行更好地了解,虽然教师并不是企业单位的人事部门人员,但是长期从事教学对于企业招聘的了解使他们可以很好地胜任这一角色,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指导。因此,进行模拟实聘是一种效果较为良好的培训模式。

四、就业与创业指导平台的构建

1.健全就业与创业指导体系

高职院校在进行就业与创业指导体系的建立时,要注重师资力量的配备,可以保障学生存在就业问题时得到及时的解决,获得真正的帮助,同时加强相关成果的验收,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接受相关培训,例如学校增加实训课程的数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竞聘流程,同时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分数的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斗志,主动地进行能力的提升。

2.就业信息服务

首先,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的共享。学校可以在校内网页中设置相关的就业信息介绍网站的链接,在进行相关网站的选择时,学校必须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确定网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之后才可以进行链接的创建,方便学生进行浏览学习。其次,加强校企合作。定期邀请企事业用人部门的高级管理人才进行相关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一手用人单位所需要求,帮助学生制定更好的成长目标,最终实现成功就业。然后,加强就业政策的宣传。当下国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就业,相关政策出台较为频繁,进行相关政策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就业与创业的选择,利用政策支持进行相关发展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效果。最后,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的所需安排专业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针对性的讲解将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提高。

3.就业市场服务

据统计,校内就业市场是当今众多高职院校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校园招聘会中成功就业的学生数量占到总数的20.1%,其次便是通过学校就业网站进行信息的获取,参加相关面试成功获得岗位学生,其数量占到总人数的19.8%,可见进行就业网站的建设对于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性。校内就业市场往往基于学校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其可靠性与真实性较之一般的网站以及中介更容易得到学生的信赖。作为即将毕业的学生,往往缺乏足够的社会阅历,因此为了可以更加顺利的就业而不被不法企业所欺骗,很多学生十分重视校内就业市场的利用,积极地进行岗位寻找。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成功就业,学校可以根据本学校各专业的特色进行相关市场建设与发展,同时注重与用人单位进行联系,使更多的用人单位来校进行学生的招聘可以帮助在校生获得更好的工作,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成功率。

4.心理咨询服务

近些年我国应届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很多学生面临一毕业就失业的情况,为此很多学生开始为自己的未来焦虑。这种情况的出现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长此以往不仅将影响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还将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学校应该积极地进行心理咨询服务的建设,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心理问题的解决与疏导,使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树立更加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获得更多的就业发展机会。

综上所述,就业指导平台的建设可以大大地增加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成功率,面对当下存在的问题积极地进行相关的思考与探索,逐渐完善就业指导平台的建设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与成长。就业信息的传递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当下社会用人市场的把握,对于自身的定位以及发展做出较好的计划;就业市场的建立可以使学生在更加放心的背景下进行工作的选择,抛弃顾虑的选择方式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根据自身所想进行职业的选择,真正做到“选我所爱”,为之后的自身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心理咨询服务体系的建设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精神面貌,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姿态进行学习工作,面临用人单位展现出更多的自信与魅力,从而获得用人单位的欣赏,拿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就业指导平台的建设对于学生的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虽然我国在相关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积极地进行思考将为我国的高职院校学生带来更好的发展与未来。

参考文献

[1]赵国东.就业创业指导的信息平台设计与实践[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3(12):58-59

[2]李亚军.高校就业指导网站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3(3):33-34

[3]毕红棋.高校全程化就业指导平台的探索与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2(10):78-79

更好的人生篇5

2、对于每个人来说,可能生活的方式都是不同的,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追求,同时更要利用好自身的优势去不断提升自己,这样不但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也能让自己生活的更加精彩。

3、在生活中,每个人不管扮演什么角色,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能够比较好的履行好自己的义务承担好自己的责任,才能够更好的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从而给别人一很好的形象。

4、对于新时代的人来说,不但能够做好自己,同时更是要有勇于挑战不断创新的能力。虽然说每个人的能力可能都是有限的,但是唯有勇气和创新是不可估量的,所以一定要永葆前行才会更有力量。

5、当然,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困难,有的人可能很好的就解决了,有的人可能就没有办法克服,不管怎样,作为个人来说,一定要能承担起所有的责任,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出自己的本事。

6、在生活中,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不管拥有着怎样的生活,亦或是处于人生的任何阶段,唯有做好更好的自己,去不遗余力的实现个人的价值,这样才会更好的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更好的人生篇6

【关键词】话剧表演;建立;内心视象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026-02

简单来讲,内心视像便是艺术呈现、创作者,结合实际接触的事物,通过内心思想活动,构造出非现实的艺术形象。可以说,艺术是人内心视像最直接的反映,具有较强的情感。在话剧表演中,要求表演者以丰富多姿的内心世界来作为基础,内化现实世界中的经验,构成生动、形象、具体、贴切的内心视像,实现完美的演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著作中就曾提出,只有利用假想的形式,才能够更好地引发演员的想象,让演员进入自身联想的虚构环境中,丰富内心的思想,激绪,将内心情感与人物形象相结合,通过内心视象的形式,对人物形象进行演绎,呈现出更加动人而精彩的表演。

一、内心视象的作用

对戏剧演员来说,内心视象的产生主要源于演员自身,需要其结合实际事物,并了解、感悟事物的发展状况,结合内心的思想活动,并通过思想活动来实现艺术的再创造,进而结合内心构成的视象,对角色进行准确把握,激绪,让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灵动、形象。

在话剧表演中,建立内心视象,能够让人物的性格及艺术形象更加圆润而饱满。通常来说,视像的形成,需要对各事物进行有机结合,并利用镜像,将话剧中的人物更加真实地呈现出来。[1]而怎样将内心镜像通过表演呈现出来,这就需要演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并在角色的塑造上更具张力,对人物的情感、内心实现进行准确把握,完成角色的塑造。与此同时,在话剧表演中建立内心视象还有利于构成戏剧冲突。而戏剧冲突能够更好地推进话剧情节的发展。戏剧冲突不仅由剧本决定,同时也需要依靠演员的内心视像呈现,通过情感传达及语言表达,让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将剧本情节的设定更好地演绎出来。在此过程中,同样也要求演员构建内心视象,对人物形象有充分理解,进而掌握戏剧矛盾点,在情感上爆发,引起观众共鸣。

话剧成功的标志就是与观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并使观众有所感动、有所思考。因此,丰富的内心视象能够让表演更加成功,完成编导想要传达的艺术理念,并达到艺术效果。

二、内心视象的特征

在戏剧表演中内心视象的构建,不仅具有针对性,更具有形象性与具体性。一个演员要完成内心视象的构建,必须要依托生活环境及自身的情感体验、生活体验,这也就是其具体性特征的主要表现。同时,内心视象也是一种形象思维,因此具有明显的形象性,能够促使演员更好地进行表演创作。而在针对性上,由于内心视象是演员塑造成功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因此,在人物选择上,一定要坚持针对性的原则,让内心视象与角色特征更加符合,以充分发挥内心视象在戏剧舞台表演上的作用。由于演员无法将人物的生活体验全部经历,而内心视象需要以动人、鲜明、生动的事物作为依托,所以,针对特定的视象,也要求演员能够针对性地进行事物的筛选,从而更好地构建内心视象,焕发真实的情感,进行角色的完美演绎。

三、话剧表演中内心视象的构建

(一)重视视像的构建。话剧表演要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与表演效果,就需要增进与观众的互动,若是在话剧表演中,一味依赖剧本、舞台效果等,是不能取得成功的。丰富多彩、情感鲜明的内心视象,无论是对戏剧剧本还是演员自身,都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要求话剧演员要重视对内心视象的构建,尤其是对正处于表演学习阶段的演员来说,更要注重培养内心视象,通过对人物的刻画,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特征、生活状况与时代背景、情感经历等,对人物的中心思想加深理解,更好地构建内心视象,提升自身的表演水平。

针对具有舞台经验的话剧演员来说,内心视象不再仅仅是心中形象思维的结果,而应该随人物的发展历程,逐渐呈现出来。所以,话剧演员还要在表演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对内心视象的构建,认识内心视象对于表演创作的价值所在,更加完美地呈现出人物形象与人物情感。

(二)丰富细节情感体验。话剧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要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还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激情记忆,唤发对人物的情绪与情感,并以情绪记忆的方式作为补充,让情感体验更具有感染力、真实性,以增加表演的魅力,让创作更加完整、丰富。基于此,话剧演员就要通过细节情感体验,来对角色形象进行完善,并要求演员在日常的生活中,更应该感受、关注细节,体会、领悟、把握事物的每一个细节状态,以及人物的形象,达到传神的表演。[2]

当然,剧本的创作同样不能脱离了实际生活,人物的塑造,需要以社会实践、生活实践作为基础。所以,一个具备较高综合素养的话剧演员,同时也需要更好地关注细节生活,并在舞台演绎中,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逻辑顺序,融入剧本设计的情境中,结合间接与直接生活回忆,让表演更加真实、生动,构建与角色生活相符的视像。

(三)增进人物形象的活力。在话剧表演中,对于内心视象的构建,还需要表演者更好地领悟、体会剧本中人物形象的特质、情感,更好地增进人物形象的活力和生机,通过内心视象,更好地激感。通常来说,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并非是孤立、全面、静止的,而是一个对立统一的,与多方联系,并时刻变化的形象,在人物形象中,其所处的场景变化多端,形态各异。因此,话剧演员还需要将与人物形象有关的事物进行有机整合,并发挥事物之间的协调、促进作用,更好地吸引观众的眼球,让表演连成一个整体,如同连贯镜头,将内心视象更好地呈现出来,形成更加流畅、完整、生动的画面,让人物形象更具有生命力。

(四)突出矛盾。需要注意的是,话剧表演中,内心视象的构建,不仅是一种思维的呈现,更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构成内心视象的形象思维千差万别。其中,实际生活中的形象思维更为自由,不会受到更多范围、条件或时间、地点、背景的限制。然而,话剧演员的内心视象,则要基于剧本的人物形象设计,并受到舞台条件、情境、演绎时间等限制,所以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了较高要求。而话剧演员要在短时间内达到情感的积累,并将情感更好地表达出来,就需要抓住情节、人物情感的矛盾点,通过表演来激感,达到较好的表演效果。

四、结语

构建内心视象,对于话剧表演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构建内心视象,不仅能够促使演员更好理解人物形象,真实、细致地表达戏剧中的人物思想感情,还能够达到完美、理想的舞台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许i婷.以戏剧为方法:身份的重建与呈现[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1):113-118.

更好的人生篇7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其中写文章就是直接体现学生心理的书面形式,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一点,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加以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学生写作文与学做人是紧密相关,也是在作文中雕塑自己心灵的很好手段。因此,写作文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德,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观察感知和体验顿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运笔成章,也可以感悟真理、陶冶性灵,从而使学生得到思想上的升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对于作文教学过程,教师更应去尊重学生的选择,并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好发现学生的独特思考,鼓励学生在写作文时发挥创造意识与创造精神,从而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而且,中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更是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环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张扬个性,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独特感受,挖掘学生在语文作文上的潜能,从而培养学生丰富饱满的情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锐活跃,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全面提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水平

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坚持身教重于言教,善于从教材中发掘人文知识以人文精神,在自己一言一行中见诸行动,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语文教师更应与时倶进,不断加强对自身修养的提高,更好完善自己的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躬行实践,要教会学生尊老爱幼、伸张正义、乐于助人,还应教会学生明辨是非、发奋有为、拼搏进取,言传身教的鼓励学生往好的方向发展,使学生的人文精神也逐步培养成形,提升学生的爱心与责任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这样才能立于培养有良好人文精神的新一代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开放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视野,能够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更好的学习人文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人格发展更健全。

三、因材施教提高学生人文精神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因材施教,按照新修订的教学大纲要修,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高思想认识以及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情趣,善于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人文方面的教学。因此在教材选择中,应对注重思想意识的名篇,注重文章包含的感情因素以及文化内涵的讲解;对于陈旧的语文教材,教师可以在讲解中添加人文魅力的因素,使学生通过文章对作者又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学作品,如朱光潜、沈从文等的作品,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发散在道德修养以及文学审美上的思维能力,这样更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中学语文教学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语文课程教学作为载体,在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教材、教师培训等方面不断提高,以便更高效的传承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的文学、艺术审美以及哲学理论的修养,在获得更多的人文知识,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等,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弘扬人文精神,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代语文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人物。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人文素养,注重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取向,将语文知识训练与人文教育谐调统一,不仅有利于传承语文课本中的人文精神,还会使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全面提升,为我国培养更多的人才。

更好的人生篇8

法;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2―0025―01

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的关键,小学班级管理对于人才的培养起到相大的作用。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提倡人文化、素质化教育的推动下,人文主义教育观念也逐渐地回归人们的视野并且被应用。本文针对小学班级管理的人文主义教育观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有效的管理措施。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应用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意义

1. 从应用主体来看。小学班级管理的人文主义教育观念被应用的主体是小学生,而孩子的接收力较强、可塑性较高,这为推行人文教育作了很好的铺垫。并且,小学生较高的活跃程度和强烈的好奇心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天性,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得到非常好的发展,从而提升更多优秀品德的发展空间。

2. 从人文教育观念本身来看。教育是一个时展的前提,而人文则是必要条件。人文精神是社会重要的价值观,强调人性关怀,注重人的尊严,将人文精神应用到教育当中来有助于端正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3. 从对班级管理方面来看。为更好地实现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机整体性,教师从人文主义教育观念出发,认真关注并且发现孩子的不同之处。挖掘他们的潜能,再加以相对合适的措施使得每个孩子都能够积极地加入到班级活动中来,以此更好地实现班级管理的有机整体性。

二、怎样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有效实施人文主义教育观念

1. 教育者要为小学生树立榜样。小学生这个群体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所以必须有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对象才能使他们更好地去学习从而成人成才。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树人先树德,一个人没有了道德就好比一棵树没有了根,即使外表枝繁叶茂,最终也会枯萎倒下。同样的道理,为人师表,纵使你的学术造诣有多么的高,教学技巧和专业知识有多么的丰富,倘若不能教会学生在社会上生存所必备的道德,那么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的用处。相反,一个专业技能一般的人,但是他有非常优秀的品德,就能影响学生。

2. 教育方法很关键。俗话说得好,找准源头,对症下药。在小学班级的管理上也应该如此。因为,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方法都不一样,这就决定了他们各自所擅长的领域有所不同。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交流中,班级管理者和各科任老师应努力去发现并且挖掘学生潜能,从而做到对症下药。在平时可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通过不同类型的活动来帮助学生找准定位。根据学生自身的优势去培养和发展,使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这里,人文主义教育观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样的教育观念使学生更好、更早地去接受差异、认识差异。也使得班级管理者管理起班级来变得轻松简单。

3. 让学生在良好氛围中成长。所处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树立良好的班风,营造良好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一言一行都是一个班级形象的体现。要从人文主义教育的观念出发,首先让学生学会去尊重每一个人,相互尊重是最好的礼貌,这样班级风气就会变好;其次,开展一些集体性的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加入进去,让他们去体会集体荣誉,从而学会团结;最后,一个班级应该有其代表性的东西,例如班徽,集合大家的意见设计一枚班徽,这样具有代表性的东西能够强化班级的整体性,使学生从中获得归属感。还需要强调的是班级管理者和各科任教师的处事方法也非常的关键。为了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减退,打造更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应做到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成为真正的朋友,做到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这样更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

上一篇:中秋节黑板报内容范文 下一篇:校本课程评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