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的过程范文

时间:2023-11-02 22:03:11

养蚕的过程篇1

【关键词】规模化养蚕 蚕病 综合防治策略

蚕病是养蚕过程中最怕遇到的,只有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才能有效的防治蚕病,从而使蚕儿发病的损失降到最低。在饲养过程中,日常注重清洁和消毒,能将病源传染的途径从根本上切断,有效的预防蚕与蚕间的相互传染,使饲养条件加以改善,蚕的体制加强了,抵抗力也就增强了。养蚕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只有通过有效的防治蚕病才能得以实现。

一、养蚕环境的污染及蚕病的传播特征

(一)养蚕环境的污染

首先,病原物的污染,养蚕季节能够轻易的发现很多地方都堆积了蚕沙,且都未经过任何处理,甚至有些病死的蚕被养蚕员未经任何处理,随意乱扔或装进塑料袋中随意的丢弃到小河或水沟,导致空气和水流污染、含有病原,且被扩散和传播开来,致使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存在于整个养蚕的环境之中。此外,生物农药的使用也是致使环境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原因之一;其次,化学农药污染,持续调整的农业产业结构逐渐向多元化产业结构发展,因此,有时为防治桑树以外的植物害虫会使用化学农药,从而污染了养蚕的环境;最后,大气污染,在工业发达的地区,一些化工厂在进行生产中,会将含氟化物、硫化物的废气排放到环境中,附近的桑叶必定会受到污染,蚕若食了这种桑叶就会中毒。

(二)蚕病的传播特征

一是大量的蚕病病原,蚕室或上簇室产生过蚕病,那么其中所有的东西上都会隐藏着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甚至有些病原会存在于清洗过蚕匾、蚕架的死水塘里和环境之中;二是蚕体质弱,未能妥善的饲养蚕,如:没有及时的收蚁、未能分批提青、鲜桑饱食和饱食就眠、对饷食过分的推迟等都会造成蚕的体质差;三是蚕叶质量差,桑叶在晚秋蚕期要么太老,要么太嫩,加上农作物喷药受到的污染,蚕食后抵抗力下降或是中毒;四是蚕药使用不当或药质不良,一些不良或过期的蚕药被蚕农使用,或者蚕农用药不对症等都会引起蚕病的发生;五是恶劣的气候条件也可能导致蚕病的发生。

二、对蚕病及时的发现和正确的诊断

(一)蚕病的及时发现

在养蚕过程中,对蚕病的诊断通常采用“望”、“闻”、“切”、“听”。“望”顾名思义就是看,就是观察蚕的发育状况、体态、排粪、体色,一般整体发育均匀、体色青白、尾角翘起,排墨绿色的粪便,且形态是六角,符合这些全部条件的就是健康的蚕体。“闻”就是嗅蚕室的气味,桑叶香味的蚕室证明里面的蚕也是健康的。“切”就是用手触摸蚕体,健康的蚕体富有弹性,且十分结实。“听”就是在大蚕期,听蚕儿食桑的声音,有如春雨沙沙声即为正常。

(二)蚕病的正确诊断

对蚕病的正确诊断是采用观看的形式进行判断,对蚕群体的发育、行动、体形、体色、吐液、排便等外观的症状进行观察。

三、规模化养蚕中蚕病的综合防治策略

(一)加强养蚕环境的综合治理

加强养蚕环境的综合治理,既有利于保障桑蚕业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首先,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养蚕环境综合治理的工程较大,所以要在思想上提高相关部门的认识,对工作多做汇总并上报,加强领导的重视,便于今后工作的开展。其次,加大宣传,积极引导,培训指导。成千上万的大众都与养蚕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休戚相关,所以应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的蚕农自觉自愿的配合并参与其中。最后,无公害化的处理蚕沙,对病原的扩散进行控制,从而减少蚕病的产生。

(二)蚕病的综合防治

(1)消除病原,严格消毒。首先,做到“三消”―蚕前彻底消、蚕中坚持消、蚕后立即消。蚕前彻底消,蚕前消毒药物要严格按照蚕前消毒流程,掌握药物比例,消毒药物浓度一定要达到要求,掌握好消毒时间,消毒要面面俱到,特别注意死角,做到消毒彻底。蚕期坚持消毒,要坚持洗手给桑、换鞋或踏灰(石灰)入室,每天早上第一次给桑前坚持用漂白粉防僵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每次出沙后,蚕室地面要用含有效氯0.3%的漂白粉液或3―5%石灰水消毒;对病虫污染叶用含有效氯0.3%的漂白粉液进行叶面消毒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对贮桑室定期消毒。蚕后立即消,养蚕结束后,回山消毒也要及时和彻底,蚕具应先消后洗,使病原不会再扩散;对养蚕环境用漂白粉液或石灰浆彻底消毒,使养蚕的外部环境保持清洁、无菌状态。

(2)妥善饲养,增强蚕体。小蚕感染,造成大蚕期发病,特别五龄期爆发蚕病在养蚕中常见,因此,对于小蚕的饲养要格外的重视。其一,蚕品种的选择,饲养的蚕的品种选择抗病性、抗逆性强的蚕品种,选用的品种应按照季节选取适合该季气候的蚕品种;其二,小蚕期要做到保温、保湿,桑叶新鲜、定期给桑、给桑均匀,要坚持洗手给桑、换鞋或踏灰入室,坚持桑叶叶面消毒,坚持早晚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最好全面进行小蚕共育,这样,可以保全蚕头数,便于技术指导,确保蚕儿体质健壮。大蚕饲养做到稀蚕薄座,不能过密,坚持开门、窗饲养,做到通风换气;其三,搞好眠起处理,做到饱食就眠,蚕儿入眠时,蚕座要撒干燥资料,如石灰或焦糠等,眠中防止阳光直照、强风吹拂;其四,注重分批提青。五,发现病弱小蚕投入消毒缸。

(3)运用综合措施,降低蚕座感染蚕病率。一是加强对蚕体蚕座的消毒,特别是在其易感期,由于这是蚕的体质较差,很容易感染蚕病,所以每天都要对蚕体蚕座进行一次消毒,并适时适量的给食抗菌剂;二是桑树的治虫和叶面的消毒做到位;三是天气严重的影响着蚕桑的生产,蚕病的预防必须结合实际天气的变化,观察天气和桑叶的情况防治蚕病;四是加强管理病死蚕,将其放置于石灰消毒缸之中,后倒入土壤内深埋; 五是养蚕员养蚕卫生习惯必须良好,把消毒工作及时做好。

综上所述,养蚕只要做到“严格三消、稀蚕薄座、通风换气、鲜桑饱食”,即可达到无病高产。

参考文献:

[1]李雪云.规模化养蚕中蚕病的综合防治[Z].中国蚕学会商品性小蚕饲养规程和蚕病防控学术研讨会,2010 .

[2]陈从明.使用“4+1”配方预防暴发性蚕病[J].蚕学通讯,2013.

养蚕的过程篇2

关键字:饲养活动;课程开发;问题;行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6-0076-04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背景下,围绕“以幼儿发展为本”[1]这一中心,课程生成、回归经验、自主探究等理念不断冲击着教师。在寻求更优化的课程资源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课程实施的关键在于:课程是否能指向于幼儿的发展需求?是否坚持在行动中积累幼儿的有益经验?实施的过程是否能够帮助幼儿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是否能够帮助幼儿形成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等等。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结合本土资源,我园尝试开发饲养活动课程。以下就以大班饲养主题《可爱的蚕宝宝》为例,对开发饲养课程中如何从问题出发调整饲养行动策略,有效促进幼儿自主性学习作具体说明。

一、主题的由来和意图

我园地处江南水乡吴江,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养蚕之乡。为了帮助我们的孩子与蚕宝宝亲密接触,饲养蚕宝宝的活动应运而生。

主题活动“可爱的蚕宝宝”最终目标是通过探究、记录、讨论等形式了解蚕宝宝不同生长阶段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进而培养幼儿责任意识,使其形成对生命的关爱之情。这种责任意识和对生命的感受,主要通过幼儿全程参与饲养,亲历观察探究形成。幼儿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和良好的品质。

二、主题活动脉络

蚕宝宝一生的变化神奇美妙,从孵化到产卵整个周期约两个月。如图1所示,我们以蚕宝宝的生命周期(蚕宝宝幼虫、休眠、成长、结茧、成蛾产卵、孵化)为主线,不断挖掘其教育价值,包括蚕宝宝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生长变化以及与人类的生活关系等,带领幼儿亲历探究。

三、主题的实施过程

面临的问题之一:准备什么?怎么准备?

1.我们的问题——饲养初始,幼儿如何做好探究的准备?

教师和幼儿没有丰富的饲养蚕宝宝的经验,为了确保饲养工作的有序开展,必须做好饲养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对蚕宝宝的生活习性、食性、生长变化等基本特征的了解,饲养环境的创设,食物来源的考察,日常清理工作的准备,观察工具的收集,记录表格、多媒体观察工具的设置,还要收集幼儿关于蚕宝宝的认知经验,并根据幼儿的兴趣预设蚕宝宝饲养活动计划单等内容。

2.我们的实践——了解幼儿的需求,做好活动的准备与铺垫

为了鼓励幼儿顺利开展饲养活动,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准备工作:借助书籍、网络信息,查阅资料,掌握蚕宝宝的基本特征。同时进行实地考察,充分做好食物、饲养环境、饲养操作材料的准备工作,并通过谈话活动了解幼儿对蚕宝宝的已有经验,发展幼儿探究欲望,预设活动单。

策略1:捕捉孩子的需要,确定饲养的规则和要求。

我们在尝试进行的蚕宝宝饲养活动中,努力让幼儿以一种主人翁的姿态,像小小生物学家一样尽情探索发现。研究蚕宝宝,但不能去打扰蚕宝宝,更不能威胁蚕宝宝的生命。[2]首先,我们借助书籍和网络资源,并向有经验的蚕农学习蚕宝宝的生活习性、饲养环境创设要求、饲养工具选择等内容,并带领孩子们进行饲养前的谈话活动,孩子们对“如何饲养蚕宝宝”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活动的效果来看,虽然大多数幼儿对蚕宝宝比较陌生,但孩子的天性决定了其对小动物情有独钟的关心和喜爱。他们初步了解了一些饲养的规则和要求。

策略2:挖掘幼儿兴趣背后的教育价值,制定计划。

幼儿天真烂漫、好奇好问,对什么事都充满兴趣。所以在开展蚕宝宝饲养课程时,他们可能会出现很多的兴趣点。面对幼儿在活动中的童言稚语,教师要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处理,捕捉和挑选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内容,最大限度地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生成有价值、有意义的活动。孩子们对蚕宝宝有许多想了解的问题:“蚕宝宝吃什么?”“蚕宝宝睡觉吗?”“蚕宝宝和毛毛虫一样吗?”……在此基础上,我们把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分成一个个可操作、可实施、可探究的内容,形成计划单。(如表1)

策略3:支持孩子的饲养动机,做好前期准备。

如果饲养活动课程内容本身处于幼儿的兴趣范围之内,或可以相当迅速地引发幼儿的兴趣,这些饲养活动课程多半能够诱发幼儿良好的反应。因此饲养活动课程的核心是最大限度满足幼儿对自己兴趣和想法的追求,并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采取有效措施,只有这样孩子才有可能得到有效适宜的发展。[3]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我们顺应孩子的兴趣,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纸盒给蚕宝宝造个新家的行动开始了。

面临的问题之二:探究什么?怎么探究?

1.我们的问题——如何进行深入、持久的蚕宝宝探究活动?

幼儿在饲养蚕宝宝时对其食物产生了疑问:蚕宝宝吃什么呢?起初我们直接告诉幼儿答案,并借助网络、书籍等媒体,查找许多有关蚕宝宝食性的知识,向幼儿介绍。但从活动现场来看,幼儿的兴趣平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通过这次活动经历我们发现,饲养活动课程的核心就是幼儿做事的过程,应鼓励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不断螺旋上升、循环往复的探究活动中,幼儿的学习质量得到了提升。

2.我们的实践——运用问题情境,引发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究

在幼儿饲养探究活动中,仅有好奇心对于幼儿发展技能和提升认识是远远不够的,要促进幼儿科学探究技能的发展,成人的指导非常必要。在实践活动中我们以幼儿自发的探究为基础,分解幼儿的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发展幼儿探究能力,逐渐引导幼儿更加集中、系统地研究,以此积累丰富的有益经验。首先,我们鼓励幼儿针对饲养过程中的实践提出疑问,并运用多种感官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仔细观察。其次,大家通过实际行动、实验操作、调查、收集等方法对事件、问题进行探究。最后,同伴间分享和讨论各自的想法,倾听不同的观点。

策略1:多种观察相结合,掌握观察方法。

蚕宝宝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生长变化等,都是一个个有意义的观察点。为了延长幼儿的观察兴趣,我们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并结合一般性观察、比较性观察、长期系统性观察,使得蚕宝宝的探索活动更深入、具体、有效。如在喂蚕宝宝吃桑叶的活动中,孩子们惊奇地发现:被蚕宝宝吃过的桑叶边都是呈圆弧形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蚕宝宝前面的三对脚小小的,像人类的手,会抓住桑叶,而后面的四对脚粗粗的,很有力量,是用来爬行和固定支撑身体的。幼儿通过分析、比较、判断蚕宝宝前后脚的区别和不同作用,正确细致地发现了蚕宝宝吃过的桑叶边都是圆弧形的原因,在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有效地形成和发展了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策略2:创设机会,给予孩子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幼儿的主动学习不仅需要可以操作的具体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有能够引发幼儿产生“问题”或“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4]如在“学习测量蚕宝宝”的过程中,孩子们观察发现了蚕宝宝身长的区别,教师继续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比较蚕宝宝的长短。经过讨论,孩子们的思维一下打开,有的说用蜡笔,有的说用线,还有的甚至说用积木和竹竿来量。讨论完后,孩子们各自到区域角寻找材料动手进行蚕宝宝的测量工作。孩子们在第一次操作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不足,在第二次测量时,对操作材料进行了适当调整:加入了新的测量工具——尺,将原有的线剪为短的线(方便操作),淘汰了木块的测量工具。经过两次测量,针对哪种测量工具最好,孩子们进行了讨论(根据幼儿的意见汇总成表2)。本次“测量蚕宝宝长短”的系列活动,并不是单纯测量蚕宝宝的长度,关键是帮助幼儿通过实际行动获得有关测量的直接经验和方法。

策略3:提供机会,让孩子学会借助书籍查找答案。

学会如何通过查阅资料来解答疑问是幼儿增长学习品质的又一里程碑。如,蚕宝宝经过若干历程终于长到了五岁幼虫,孩子们又发现了蚕宝宝的新变化:“蚕宝宝身体的颜色变得有点透明”,“头抬得好高,和平时睡觉的样子有点不一样”。针对孩子们的疑问,教师决定鼓励幼儿通过查看蚕宝宝资料(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的蚕宝宝生长过程资料)来获得答案。在查阅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比较发现了目录与页码的关系,以及图片代表的具体含义,在自主学习的状态下解答了心中的疑问:蚕宝宝要结茧了,它给自己搭个小窝,然后自己在里面编茧子,蚕宝宝还会变成蚕蛾。

策略4:关注学习情境,坚持在行动中拓展有益经验。

在蚕宝宝饲养课程中,我们鼓励支持幼儿大胆尝试,让他们从事实中得到反馈。我们关注的是让幼儿做什么,而不是听什么,关注幼儿整体的行为,把直接经验作为蚕宝宝饲养活动的主要内容。[5]因此当幼儿发现了蚕宝宝成功结茧后,我们带领幼儿自己动手摘茧,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帮助幼儿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帮助幼儿直接发现了蚕茧的一些细节,蚕茧摇起来会“咕咚咕咚”响,怎么会这样呢?带着疑问幼儿了解了蚕宝宝一生的生长。在幼儿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后,又跃跃欲试想学缫丝时,教师及时给予幼儿尝试的机会。大家在有经验的家长帮助下,成功的学会了缫丝。

策略5:多样化表征对蚕宝宝的认识和感受。

幼儿通过细致观察、自主探究,积累了许多有关蚕宝宝的经验,幼儿这些认知经验的获得是一个由外向内的过程。但如何引导幼儿将认知由内向外表征,使幼儿在这种交互中获得发展,这是我们面临的又一问题。经过实践,我们尝试引导幼儿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表达对蚕宝宝的认识和感受,如利用语言、绘画、唱歌、舞蹈、角色游戏等来记录。通过不同形式的表征,幼儿巩固了已获得的知识,又进一步增强了参与饲养活动的积极性。

面临的问题之三:延伸什么?怎么延伸?

1.我们的问题——饲养活动如何延伸、拓展?

幼儿参与饲养活动是为了丰富关于动物的经验,了解动物的特性和生长发展情况,但是饲养活动的教育价值并不只局限于动物本身所呈现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生命周期等。此外,动物与人类生活、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也是饲养活动所追求的教育价值。幼儿在零距离观察蚕宝宝结茧、亲身体验缫丝的过程后,对蚕丝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还了解甚少。有幼儿提问:“这么细的蚕丝有什么用呢?”这一内容对于幼儿来说又是一种全新的知识。作为教师是通过讲解拓展幼儿的知识,还是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呢?经过商讨,我们决定开展“神奇的蚕丝制品”延伸活动。

2.我们的实践——“神奇的蚕丝制品”延伸活动

基于幼儿对蚕丝的具体加工还很陌生的现状,带领幼儿实地参观工厂,了解蚕丝的加工过程。幼儿对蚕丝产生了高涨的兴趣,教师又鼓励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蚕丝制品,请幼儿做小小讲解员介绍丝绸制品。在丰富多样的丝绸制品展示会后,我们又开展了设计真丝制品的活动。从参观—介绍—设计,使得幼儿的饲养探究活动更加深入。

策略1:挖掘社区资源,带领孩子实地参观。

我们帮助孩子了解蚕宝宝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就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的教育功能。孩子们通过实地参观工厂和蚕丝商店,不仅见识了各种缫丝设备和工具材料,还访问了现场的工作人员,开阔了视野。小小探索家们还试着自己为“蚕茧如何加工成蚕丝”找出答案。

策略2:迁移生活经验,营造活动的实习场。

大班幼儿好奇好问,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孩子们的饲养蚕宝宝活动并没有因为蚕宝宝结茧、蚕蛾产卵而结束。在欣赏了《蚕丝之旅》的视频后,他们的兴趣点开始向“神奇的蚕丝”转变。孩子们结合日常生活的编织经验,幼儿或独立或两两合作开始学习用纸条交错编织,并在家长的协助下收集各类丝织品,开展了丝织品展示交流会,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丝织品“小小模特”走秀活动。

在蚕宝宝饲养主题活动开展中还有很多教育价值等待我们进行开发和挖掘,从而生成更多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在蚕宝宝饲养课程开发实践中我们发现:要把课程建设的着眼点放在建设的过程之中,要注重幼儿的学习,关注幼儿的行动,根据幼儿的学习来确定教师的教学行为。只有将幼儿的经验和知识的获得看作是幼儿主动建构的过程,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才能从这里起步。[6]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北京,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01.

[2][美]英格里德·查鲁福,卡仁·沃斯.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M].张澜,熊庆华,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

[3][5][6]虞永平.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3.99.100.

养蚕的过程篇3

关键词 蚕;省力化;小蚕养殖;大蚕养殖;自动上簇

中图分类号 S8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305-01

随着全国各地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其他非农产业,而养蚕业又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因此劳动力的缺乏成为制约蚕桑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宜丰县芳溪镇南田村某养蚕专业大户,现有桑园1.33 hm2,2011年春蚕因请不到劳动力仅饲养蚕种6张,造成大量桑叶浪费。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笔者认为只有大力推广全程省力化养蚕技术,从传统的养蚕业过渡至现代养蚕业,才能提高养蚕劳动效率,减轻养蚕劳动强度,实现蚕桑业又好又快发展[1]。笔者根据20多年从事蚕桑生产的经验,现将全程省力化养蚕技术介绍如下。

1 小蚕饲养

小蚕是指1~3龄蚕,这一阶段实行小蚕共育,采取防干饲养。

1.1 小蚕共育

根据蚕种量的多少,以自然村、村民小组或联户为单位,将每一户蚕农的蚕种集中到一起,从中遴选出养蚕技术好、有责任心、会管理的人员,进行蚕种补催青、孵化和小蚕饲养工作,化千家万户养小蚕为少数人专门从事小蚕饲养,从而解放了劳动力。

1.2 防干饲养

小蚕防干育是根据小蚕对高温多湿适应性强这一特点而采用的一种技术措施,其目的是使饲育环境保湿,从而保持桑叶新鲜,使小蚕吃好、吃饱,发育齐一,体质强健,且节约用桑,节省劳力。

1.2.1 防干膜。以市售聚乙烯塑料薄膜为原料,根据蚕匾的规格每张剪成略大于蚕匾,然后在薄膜上打通气孔制成小蚕防干膜,孔距5 cm,孔径0.1 cm(以1龄小蚕钻不出为适度)。其特点是坚韧耐用,容易消毒,能通气,能保桑叶新鲜,可以多次使用,是一种优良的覆盖防干材料。

1.2.2 覆盖育。1~2龄蚕,防干膜上盖下垫,3龄只盖不垫,饲育时,每次给桑前30 min揭开上盖的防干膜,当各龄期蚕开始眠下时就不盖,至下龄饷食后再覆盖,下雨天不盖。各龄蚕座最大面积为:1龄1 m2,2龄2 m2,3龄6 m2。

1.2.3 给桑。传统养蚕每天给桑4~6次,但采用了防干饲育每天给桑2~3次即可,不但节省了劳力,而且由于采用了防干膜,还保持了桑叶的新鲜。给桑方法是:一般每天早晚各喂1次,中午补喂1次,有时中午不喂。每次给桑前30 min揭开防干膜,喂桑叶后即盖上。

1.2.4 蚕体蚕座消毒。每天早上用防病1号、晚上用新鲜石灰粉喷洒蚕体蚕座进行消毒、干燥。每次加网都要用蚕用四二浸网对蚕体进行消毒。灵活掌握添食防病,2龄开始用蚕用红霉素进行添食防病,以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蚕药进行添食,饷食时添食效果最好。同时,不要忽视养蚕期蚕室的消毒工作,特别是在除沙后要结合补湿进行蚕室消毒,搞好蚕室卫生。

2 大蚕饲养

小蚕共育至3龄后将蚕分发到各户饲养,4龄后为大蚕,此时可以将蚕下地养地蚕,同时采取条桑饲育,可节省大量劳力。

2.1 地蚕饲育

地蚕饲育就是蚕不在蚕匾中饲养,而是直接将蚕放在地上或搭的架子上饲养。方法是:首先在地上放1层干稻草,然后撒上1层新鲜石灰,再将蚕移至其上饲养,期间一直至蚕上簇都不用除蚕沙。

2.2 条桑育

条桑育主要在农春蚕和夏蚕的养殖上应用较多,春蚕是在大蚕期边伐条边养蚕,夏蚕是桑树夏伐后采用疏芽叶来养蚕。

2.2.1 蚕座面积。每龄蚕的蚕座最大面积在蚕饷食后一次扩增到位,4龄蚕最大面积约8 m2/张,五龄蚕为30~40 m2/张。

2.2.2 给桑。每天喂条桑2次,即9:00和21:00各喂1次。剪条时间为早上和下午。为了让蚕及时吃到新鲜叶,要做到早采,上午喂;下午采,夜晚喂。避免中午采叶,并且喂多少剪多少,不要让蚕儿吃过夜叶和陈叶。若遇天气干旱,气候干燥,桑叶容易萎凋,可以在每次喂蚕后适当添食补水等,以保持桑叶新鲜。喂蚕方法:喂前先将过长枝条剪掉,喂蚕时要求叶芽部分朝内,枝杆部分向外,力求蚕座平整,枝条平行摆放,杜绝枝杆交叉、“十”字排放。

2.2.3 消毒防病。尽管大蚕抗病能力比小蚕强,但大蚕食叶多,蚕座湿度大,更有利于病菌的滋生繁殖。因此,保持蚕座干燥,加强蚕病防治不容忽视。要求每天晚上喂叶前撒1层新鲜石灰以便干燥蚕座和蚕体、蚕座消毒,30 min后再喂叶。期间灵活掌握药物添食,同时根据天气情况加强蚕室通风换气。

3 塑料折簇自动上簇

纸板方格簇是目前最优良的簇具,但其上簇既费工又较繁锁,许多蚕农都难以接受,而使用传统稻草蜈蚣簇则柴印茧、黄斑茧比较多,茧子质量较差,同时做簇具也较费人(下转第308页)

(上接第305页)

工,并消耗大量的稻草,且蜈蚣簇不能重复使用。而塑料折簇可以解决二者的不足,并且采茧方便,只要操作科学,所结出的蚕茧质量与方格簇相比也不逊色[2]。

3.1 自动上簇方法

一般蚕5龄饷食后经6~8 d开始吐丝结茧。蚕在将熟时改用片叶饲养,待熟蚕量达5%左右时,添食1次蚕用蜕皮激素,下一餐再喂1层片叶,然后用竹竿或剪下的桑树枝条铺在上面,竹竿每25 cm放1根,再放上折簇与竹竿呈“十”字型。折簇不宜拉得太长,长度不超过1.2 m,通常簇具波峰里蚕茧够做即可,折簇应距墙边5~7 cm,避免蚕宝宝爬上墙壁并在其上营茧。春蚕上簇可铺1~2层折簇,夏秋蚕宜采用2层折簇上簇,2层呈“十”字型叠放。

3.2 簇中管理

放簇后,先适当关闭门窗,保持簇中光线均匀、无风,促进熟蚕入孔结茧。当熟蚕定位开始营茧时应及时开窗。见白后,还要继续开窗排湿,以促进蚕茧内层湿气排到茧外。簇中温度以24 ℃为宜,同时还要做好防鼠工作。蚕茧成形转硬后,将簇连茧拿走,然后把簇下的蚕沙全部清理出去,再将簇连茧移入蚕室叠放,一般叠放5层,每一堆之间要留通道以便通风和走人。

3.3 适时采茧

一般上簇后春、秋季7 d,夏季6 d即可采摘。采茧时,先清除簇片上的杂物和下脚茧,再把簇片放置于干燥、清洁的蚕箔内,用手采下蚕茧。采茧过程中动作要轻、避免损伤蛹体,且应根椐上簇时间,做到先上先采,分批采茧,分级售茧[3]。

3.4 折簇的洗涤和保管

采茧结束后,先把折簇按原形扎紧,在1 kg漂白粉加15 kg水配制的消毒液中浸10~20 min,然后拿起观察茧丝和渍是否脱下,如果未脱下应加漂白粉重新浸泡[4]。较干净时,再用清水冲洗后晾干,严禁放入阳光下曝晒,以免缩短使用期。洗净晾干后的折簇按原形扎紧,用塑料袋密封,置于干燥无毒、清洁的环境中保存,一般能使用8~10年。

4 参考文献

[1] 蒋文勇,钱忠兵.关于蚕桑省力化技术的思考[J].江苏蚕业,2011,33(1):38-40.

[2] 杜凤侠.省力化养蚕提高茧质的做法[J].蚕桑茶叶通讯,2011(2):4-5.

[3] 蒋文勇,钱忠兵.蚕桑省力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蚕桑茶叶通讯,2011(2):1-2.

养蚕的过程篇4

一、在养蚕活动中找寻语文学习兴趣契机

语文教学,我们往往过多的是从文本出发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总是我们教师一厢情愿的行为,很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参与到情境创设过程中来,不能让学生利用自己已经有的语文经验来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时间长了,由于方式单一,形式单调,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没有学生的亲身体验,让许多学生对这种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慢慢失去了兴趣,而让学生参与到养蚕活动中来,因为学生每一天所面对的都是新的事物。对这样一个新的生命总是有一种好奇的心理。每天都要想知道有关蚕的相关知识。所以,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抓住这个契机,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中的《金蝉脱壳》一课时,也许学生对蝉脱壳没有生活经历,所以总会感觉到这篇文章中的内容自己很难理解,那么,我们就可以联系蚕休眠蜕皮时自己的所观所想,这样,学生就会对这篇课文内容产生兴趣,然后再让学生寻找二者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这样,学生就会在自己养蚕的经验基础上认真快乐学习这篇文章的。

二、在养蚕活动中搭建语文学习有效平台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科普知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如何给学生搭建一个有效的语文学习平台,对学生语文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这一个平台搭建不好,学生就会对语文学习不知所以然,就不知道从何处插手,学生就不可能更有效地学习语文,养蚕虽然是科学学科要解决的内容,但是我们选用养蚕这个实践活动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平台,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养蚕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组织学生来搜集古代与现代关于赞美蚕的诗词歌赋,让学生写观察日记,记录在养蚕过程中自己的情感生活。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实施课题研究的几百个日日夜夜里,学生在养蚕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在这里,与家长的沟通,与老师的交流,向专家的咨询就成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让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因为养蚕这个活动牵涉到许多方面的力量,它需要利用各种因素来完成这个任务。比如,有的学生为了更好地掌握养蚕技术要领,回家问自己的家长,到社区咨询相关的专家,或上网查阅相关的资料,培养了学生的搜集能力,发展了学生的交往能力与总结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促进了学生、家长、教师的各种交流,养蚕也成为家长与孩子沟通的一个重要平台,平时在与自己孩子沟通中就有话题了,而在交流过程中也培养了亲子关系。这些,都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我们在学生养蚕过程中,专门聘请一位专家作为我们的指导老师,并开通咨询热线,让学生在养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可以在第一时间里解决。每一周专门开辟一节课来让学生交流养蚕心得,写养蚕周记。在养蚕这个平台上,我们语文教师就可以有效地贯彻先进的语文教学理念,家长通过这个平台也对孩子进行了亲情教育,而学生在这个平台上也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自强不息,如何学习等一系列在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思想。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学生编辑出版的关于养蚕的小报就多达300多份,提出的建议与意见有近1000条,每一位参与的学生写出养殖日记达到200多篇,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在养蚕活动中激发语文学习探索精神

在为时二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强调学生在养蚕过程中的自己亲身体验,强调学生的自我认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养蚕过程中逐步学会了如何与别人合作,让学生理解一个人在社会上总是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总是需要与别人合作的。在整个养蚕活动过程中,我们总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基点,让学生亲自来养蚕,让学生来感受蚕的一生是如何变化的,让学生在养蚕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索,比如,蚕蛹的形成,蚕蛹变成蚕蛾需要多长时间,蚕蛾是如何从蚕茧里跑出来的等等,都是学生在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索过程中认识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需要学会与别人合作,要学会与其他同学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理解,学会与其他同学之间交流信息,相互帮助,与其他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与合作的关系,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也能体验到被别人尊重与信任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必需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养蚕的过程篇5

关键词:蚕病;防治措施;黄山市

中图分类号 S8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6-138-02

蚕桑业是黄山市特色农业产业之一。2012年,全市共有桑园面积5 877hm2,发放蚕种85 705盒,生产蚕茧3 784t,蚕茧收入1.19亿元。多年来,蚕病危害一直是困扰着养蚕生产的一个难题,以夏秋蚕病发生尤为突出,家蚕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等病害各地都有发生,病毒病特别是血液型脓病呈流行趋势,真菌病和细菌病在个别地区危害也较为严重;蚕病危害呈现发病广,发病严重的局面,许多蚕农不知如何应对,盒种产茧下降,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如何有效地控制蚕病危害,稳步发展蚕业生产,增加蚕农收益,加强农村蚕病防治工作已成为蚕桑生产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1 蚕病发生原因分析

1.1 饲养管理粗放 由于近年的蚕茧市场低迷,产业比较效益下降,蚕桑生产逐步滑坡,桑园弃管严重,出现“轻桑、轻蚕、轻消毒”的现象,致使病原物积累增多,蚕病发生面广,发病率高。同时随着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蚕农呈现老龄化趋势,管桑养蚕劳动力大多数是留守老人和无法外出务工的弱势群体,缺乏必要的防病知识,养蚕消毒工作随意性大,消毒防病措施不落实,养蚕农户的蚕室、室外环境恶劣,并且饲养管理较为粗放,养蚕密度过大,导致蚕病暴发风险相对增加。

1.2 气候异常 蚕期气候变化剧烈,极易诱发蚕病,因为恶劣环境易造成蚕体虚弱,蚕病损失不可避免。在养蚕中,春季雨水多、小蚕易受低温高湿的影响而诱发僵病,5龄后期又容易遇到高温闷热天气而暴发血液型脓病。近年来气候变暖,夏秋季高温天数长,秋蚕期极易遇到极端气候,大面积暴发蚕病。夏秋季以发生中肠型脓病、真菌病为主,晚秋季以发生真菌病、血液型脓病为主。发病特点是:一般蚕病的发生在1~2龄蚕期几乎不发病,3龄蚕期才开始发生蚕病,5龄蚕期蚕病发生最多、最重,发病率最高;大蚕期暴发蚕病,往往是因小蚕对病菌的抵抗力较弱感染而致,蚕病的频发,最直接的危害就是造成蚕农减产、减收,茧质下降。在2012年晚秋蚕期间,由于秋季连续晴热,局部地区暴发了血液型脓病,特别是一些饲养条件差,房屋紧张地区发病更为严重,徽州区芝篁村晚秋全村185盒蚕种平均单产26.2,平均损失率为30%以上。

1.3 环境污染 由于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给蚕区带来了工业污染等环境问题,桑叶被废气、粉尘污染;随着粗放型、省力化养蚕技术的普及,加之夏秋季气候恶劣叶质差,易发生蚕病,给蚕茧安全生产带来很大风险。在大田或桑园治虫施用农药,极易因农药残效期掌握不当直接危害桑园,或其他作物施药而随风飘移污染邻近的桑园桑叶,而致慢性或急性中毒,同样也给蚕桑生产及蚕病的发生带来许多隐患,在当地每年都有蚕农药中毒事件发生。

2 蚕病综合防治措施

2.1 强化蚕农消毒防病意识 病原物的存在是蚕病发生的直接原因。蚕一般得了病,是无法治好的,因为蚕的生命周期太短,且蚕发病时,已不吃叶,无法添食药物进行治疗,所以杀灭病原物则是控制蚕病发生的主要措施,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防治方针,把综合防治措施落到实处[1]。蚕病的暴发,除气候、环境诱因等客观因素外,最主要的问题是蚕农主观上普遍忽视消毒防病工作,存在侥幸心理;有相当一部分蚕农对蚕的生理特性不了解,蚕期中没有抓住关键环节,忽视蚕体、蚕座消毒,对小蚕的保护不够;蚕农一些不良的操作行为,如蚕沙乱倒,病死蚕喂鸡,一季草龙用一年等,也为蚕病的发生、传播创造了条件。在抓蚕病防治工作中,要帮助蚕农按照操作规范,自觉形成在采桑、给桑、扩座除沙等操作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消毒卫生习惯,做到干干净净养蚕。农技部门应通过对蚕桑骨干及养蚕大户的培训和宣传资料发放,讲授蚕病发生、发展、传播及危害,进行消毒及防病基本知识的宣传,使蚕农对消毒防病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改变“蚕发病,寻药治”的传统错误观念,提高蚕农的安全生产意识。

2.2 规范蚕病防治程序 近年来秋蚕饲养期因气候恶劣、虫害和农药污染严重,导致蚕病和农药中毒频繁发生,造成蚕茧产质量下降,蚕农饲养秋蚕信心缺乏。如何减少不良气候、桑叶品质和病原三大因素对蚕病发生的影响,确保秋蚕生产平稳安全,养蚕前的蚕室蚕具消毒、养蚕中蚕体蚕座消毒和养蚕后“回山”消毒,是减轻夏秋期蚕病损失最有效的手段[2]。蚕病防治技术直接关系到蚕病的防治效果,在配套设施上要求养蚕户联户建立消毒池,能浸渍消毒的蚕具尽量采用浸渍消毒法;对周围大环境的消毒,要以村级为单位建立相应的消毒组织,采取统一消毒的办法;严格执行“一洗、二晒、三消毒”的步骤,保证蚕室、蚕具的消毒效果,坚持蚕体蚕座消毒,做好易感染期的保护,保证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当前在广泛推广蚕桑省力化系列技术的同时,更要把防病工作贯穿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

2.3 明确技术措施

2.3.1 统一消毒步骤 蚕前先彻底打扫、清洗蚕具及蚕室内外环境,而后在消毒池浸渍消毒蚕具,蚕室用20%新鲜石灰浆掺漂白粉粉刷,经喷雾、熏烟二次消毒后封门,以防再污染;贮桑室要经常用漂白粉消毒,保证清洁;对大环境由村里统一组织各户分区清理打扫,统一组织喷药消毒。抓好秋蚕防病消毒是工作重点,因连续养蚕,病毒、病菌积累多,病原新鲜、毒力强,需认真对待,将蚕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加强高温闷热预防措施,合理运用喷洒井水、晚上开放门窗、搭凉棚或遮阳网等操作,创造良好生长环境,避免高温对秋蚕的危害。

2.3.2 抓好蚕期防病 在饲养过程中,要经常观察群体发育状况,蚕的行动、体形、体色、病斑、吐液及排粪等外观症状,有针对性地加强防治工作。收蚁时及各龄起蚕用小蚕防病一号蚕体消毒,3龄饷食后到5龄第2d,每天撒1次新鲜石灰粉或防僵粉进行蚕座消毒,保持蚕座的干净整洁;5龄期隔天用红霉素、氯霉素添食,抑制肠道内细菌的有害作用,增强蚕的体质,将预防工作做到位。注意调节蚕室、蚕座的温湿度,创造适合蚕生理特点的小环境,防止高温闷热,低温多湿,消除致病诱因[3]。

2.3.3 实行小蚕共育 该技术是一项经几十年实践证明的成熟技术。实行小蚕共育既可以解决单家独户消毒不彻底、费时的难题,又可以做到“统一消毒、统一饲养、统一管理”,有利于农技部门实用技术的推广,防止蚕病发生,保证蚕体强健,确保稳产高产。提倡通过共育精心养好小蚕,严格提青分批,淘汰病小蚕、弱小蚕,保证健蚕数和健蚕率。

2.3.4 切断传染途径 遇到蚕发病了,首先要诊断准确,然后再想办法控制,不让其继续传染。一般用防病一号或新鲜石灰粉进行局部消毒或整体蚕座消毒,发现蚕座上病蚕较多的,无法拾清的,则要在蚕座上勤撒石灰粉,勤除沙,隔离和消灭病源,直到蚕座上病死蚕少为止。同时添食病毒灵和新鲜石灰浆对健康蚕进行预防。

2.3.5 推广抗逆性强的蚕品种 在生产上按照养蚕季节的特点,适当选用抗病较强的蚕品种。优质强健型蚕品种的推广,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防病措施,在不增加投入情况下能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不同的蚕品种对蚕病的抵抗力不同,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综合考虑选择抗病力、抗逆性强的蚕品种。

2.4 确保供应蚕药的质量 由于生产萎缩,蚕药经营市场比较混乱,质量得不到保证,假冒、过期、失效蚕药屡屡进入生产环节,严重影响消毒防病效果,增加了蚕农风险。要提高蚕药供应质量,一方面必须规范农资市场行为,加大农业执法力度,杜绝伪劣蚕药销售;另一方面农技部门可实行种药配套,跟踪服务。蚕药供应建议还是以氯制剂(漂白粉、消特灵等)、甲醛类制剂、新鲜石灰等大宗消毒防病药剂为主,不要盲目使用未见报道或没有试验的蚕药。通过县、乡、村蚕桑技术网络,加强蚕药使用知识的培训和指导,纠正蚕药使用中不科学、不规范的操作;把技术推广和正规蚕药服务结合起来,宣传到位,供应到位。

2.5 建立蚕病预警机制 根据天气和桑叶情况灵活进行蚕病的防治。蚕桑生产是靠天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蚕儿体温随气温变化而变化,因此,必须结合实际和天气变化预防蚕病。预报方法以天气变化趋势为依据,预测长时间的低温阴雨或长时间的高温,即将对蚕的生理产生的影响;通过对适宜病原体滋生环境的分析和蚕座日常观察,及时发出预报,疏通防治渠道,告诉农民采取相应的措施,早预防、早发现、早控制,最大程度地降低蚕病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张改萍.阳城县农村蚕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中国蚕业,2011,32(4):82-84.

[2]钱元骏,吴友良,郭锡杰,等.蚕病的发生与防治[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6-103.

养蚕的过程篇6

关键词:桑蚕原种;微粒子病;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S88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3005503

1引言

桑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孢子寄生家蚕所引起的疾病,可通过胚种感染、食下感染两种途径危害家蚕,是桑蚕所有病害中唯一的被检疫对象[1]。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桑蚕原种场(以下简称广西桑蚕原种场)是广西唯一的家蚕三级原种繁育单位,承担着全区蚕种生产所需原种的生产任务,2015年生产桑蚕原种近20万张[2]。近年来,为了保证原种质量,满足普通蚕种场的用种需要,广西桑蚕原种场在原种繁育过程中除了严格执行原种生产技术规程,认真落实好各项技术工作外,还在武鸣基地进行技术的创新变革,使原种质量、产量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总结分析桑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技术,对广西桑蚕良种繁育中微粒子病防控问题进行思考,以期能够促进广西桑蚕良种繁育品质的提升。

2广西桑蚕原种生产微粒子病全程防控技术

广西桑蚕原种场为规范三级原种繁育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作制度,并根据广西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和3~11月多批次生产的特点,在防控家蚕微粒子病上经过多年生产实践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防控技术。

2.1母蛾、成品卵集中镜检,淘汰有毒蚕种

实行母蛾、成品卵检验是保证桑蚕原种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广西桑蚕原种场生产的母种、原原种、原种按照程序每个批次都全部集中送至广西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站进行母蛾和成品微粒子病卵检验检疫。

2.2注重消毒防病工作,减少蚕病感染几率

广西桑蚕原种场的消毒防病主要集中在养蚕环境和桑叶净化两个部分上,以化学方法为主,与物理方法相结合。化学方法是使用如甲醛、漂白粉、大蚕防病1号等消毒药剂对蚕用物品、养蚕环境等进行消毒;物理方法是采取蒸煮或日光暴晒等方式对蛾布等蚕用物品进行消毒。在养蚕环境的消毒防病上,要求各组组长认真落实养蚕前蚕室蚕具的“三消一洗”;养蚕中蚕座、地面、用具消毒,督促饲养人员遵守勤洗手、“三换鞋”;养蚕后回山消毒等消毒防病制度。

广西桑蚕原种场从2002年开始小蚕期(1~3龄)用叶消毒清洗,2004年秋季起开始全程消毒,2008年研制出了一套机械自动化桑叶全程消毒清洗系统,以电动机带动网带传送桑叶的自控系统,首次解决了桑叶浸泡时间这一国内未解决的难题,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解决了大蚕期传统桑叶浸泡消毒用于繁杂、效率偏低的问题[3]。

2.3定期环境抽样检测,实行桑园病虫害监测

家蚕微粒子孢子具有生物的变异性和多样性,交叉感染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且极易通过风、流水或人体传播,创建优良干净的环境是防控家蚕微粒子病的一项有效措施。为了解病原活动情况,广西桑蚕原种场在原种繁育生产上制定了定期的环境抽样监测制度,做好养蚕各期间的生产环境消毒及桑园病虫害管控工作。

2.3.1养蚕各时期的生产环境监控

养蚕前、养蚕中和养蚕后均定期进行环境抽样监测,抽样地点包括生产区、办公区和生活区,不同地点根据与生产关系的密切程度取相应数量的样本,着重监控生产区,样本检出微粒子孢子后,立即通知对应区域负责人进行全方位的消毒清洗,防止病原扩散。

2.3.2桑园病虫害管控

广西桑园中桑螟、桑尺蠖、菜粉蝶、斜纹夜蛾、桑毛虫类等昆虫微粒子病自然感染率很高,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可以通过染病昆虫的粪便、鳞毛、尸体等污染桑叶,引起家蚕食下传染,形成交叉传染[4]。因此,广西桑蚕原种场十分重视桑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以杜绝野外昆虫交叉感染作为防控微粒子病发生的第一道关口,做到坚持预警监测,及时杀灭桑树害虫,做好桑园的封园和清园工作。同时,尝试进行生态防控,朝全面净化养蚕环境发展。

2.4桑叶与蚕沙处理

当前,广西桑蚕原种场武鸣家蚕原种繁育基地对处理桑叶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在尽可能降低桑叶受损的前提下,做好桑叶的消毒清洗晾干以及桑叶的储存保鲜,统一配送桑叶,有利于提高桑叶管理和工作效率[5]。利用专用冷库,将消毒清洗晾干后的桑叶装框保存在7~12 ℃的冷库中,达到桑叶保鲜的作用,根据养蚕用叶计划,合理出库用叶,减少桑叶浪费。

在蚕沙处理上,武鸣基地采用蚕沙无害化处理方法,袋b储运后由拖拉机运送,盖膜储藏。随后接种VT-1000菌剂,经微生物发酵处理,杀灭蚕沙中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蝇虫卵和微粒孢子虫,切断各种蚕病的传染源,处理后的蚕沙可作为肥料还田,充分利用了资源[6]。

3全程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3.1蚕期消毒属于框架性工作,工作不够细化

家蚕饲养的春蚕期和秋蚕期在气象条件和饲养条件上不一样,根据笔者家蚕原种繁育和蚕种检验检疫多年的工作经验,广西多雨潮湿、温差较大的春蚕期比秋蚕期更易导致家蚕发生微粒子病。但是春蚕期与秋蚕期的消毒防病工作程序和处理桑叶的方法目前基本一致,并没有根据气候的特点和蚕期不同的用叶标准进行消毒工作的细化,小蚕期和大蚕期的消毒工作也同样存在着类似问题。另外,对于防病药物的选用主要还是漂白粉,存在着一定的单一性,对漂白粉药效与配用水质中的pH值、氨氮、亚硝酸盐、温度等影响因素[7]未做进一步研究。

3.2饲养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桑园管理需进一

步加强近年来,广西的家蚕原种生产主要集中在武鸣原种繁育基地,武鸣基地的建设随着蚕桑产业的发展在不断加强,承担的蚕种生产量和桑园面积逐年扩增,劳动力需求量大,场内饲养人员的流动性和变动性也相应增加,饲养技术水平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状况。而随着桑园面积不断扩增,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有在某一时段频发,甚至暴发的现象发生。这不排除是因为桑园昆虫种群随着桑园面积的扩大,微孢子虫种群也大大增加,微孢子虫随着昆虫的迁飞性更易扩散,相互交叉传染的几率成倍增长,导致微粒子病的发生,桑园病虫害防治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4对策与建议

广西原种繁育生产时间长、生产量大,部分批次蚕种受环境温度、桑叶质量等因素影响,出现了如不良卵增加、卵量减少等质量问题,消毒防病工作和桑园管理工作也随着饲养批次的增加难度加大,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控工作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4.1抓好微粒子防控技术中的“重点”与“细节”

广西属于热带、亚热带蚕区,雨量多、气温高,原种生产密集、批次重叠,家蚕微粒子孢子容易发生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加上桑园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发生频次增高,野外昆虫微粒子孢子与家蚕发生交叉感染同时几率增加。微粒子防控技术讲究“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消毒工作应贯穿于蚕前、蚕中、蚕后全过程,并注意总结气候和环境的变化特点,细分蚕期消毒防病工作。而蚕前、蚕中两个时期通常被视为消毒工作的重要时期,但由于生产批次频繁,大环境逐渐恶化,病原呈现复杂多样性变化,只注重蚕前、蚕中的消毒并不能保证病原被全部杀灭,残留的病原如果经过一个蚕期的繁衍增殖,数量会剧增, 对原种生产造成威胁。因此,不能忽视蚕后消毒这一环节,将各个步骤都做到位,才能有效避免病原的扩散和对环境的污染。

另外,养蚕前后蚕室、蚕具消毒为综合性预防消毒,杀灭对象为所有蚕体病原;蚕期中须预防蚕病发生,必须对蚕体、蚕座及蚕室环境、桑叶等进行有效的消毒。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发展,蚕用消毒药剂的种类越来越多,针对性加强的同时对人体的伤害性相对减少,生产中可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和要求选用适宜的消毒药剂和消毒方式,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减轻饲养人员对于消毒工作的抵触情绪。

4.2设置场部微粒子病防控小组落实技术措施

微粒子病的发生需要进行细致的记录和分析,经过对比研究后才能准确地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控技术。场部应该设置以科长为主要负责人的专门的微粒子病防控小组,对环境抽样结果和微粒子病发生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并进行技术监控,确保每一个防控技术都能有效落实。例如,通过记录蚕期天气情况,收集环境抽样检查结果、母蛾检验结果、卵壳检验结果、桑园病虫害发生等数据,与微粒子病发生时间作对应分析,找出微粒子病的潜在发生规律或有价值的信息,加强预知检查工作;在实际消毒中不定期抽检消毒剂的有效浓度,避免消毒液出现浓度过低不能杀灭病原或浓度过高增加成本,加大消毒剂的腐蚀性、刺激性或毒性,对人、桑叶或物品等造成伤害。同时,场部微粒子病防控小组还应负责饲养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监督,特别是对于新进的饲养人员,应帮助他们尽快掌握技术规程,提高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罗梅兰,蒋满贵.广西桑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的回顾与展望[J].广西蚕业,2012,49(1):43~48.

[2]黄红燕,汤庆坤,陈枝,等.广西家蚕三级原种繁育发展现状与思考[J].中国蚕业,2016,37(1):52~56.

收稿日期:20170105

作者介:黄展望(1958―),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基层林业站林业工作。

[3]黄景滩,贾雪峰,施祖珍,等.桑叶全程消毒清洗机自动化系统的工艺介绍[J].广西蚕业 2011,48(2):63~69.

[4]黄旭华,潘志新,朱方容,等.广西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交叉感染情况调查[J].广西蚕业,2010,47(4):15~20.

[5]杨杰.建立蚕种良繁桑叶集中处理和统一配送模式的探讨[J].广西蚕业,2014,51(1):43~45.

[6]赖艳梅,何松涛,韦红群.新基地试繁家蚕原种的新探索[J].广西蚕业,2013,50(1):42~44.

养蚕的过程篇7

关键词:桑蚕;省力化;高效;病虫害防治

桑蚕业是我国一种较有特色的传统行业,近几年来,随着桑蚕价格的上涨,桑蚕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益。随着桑蚕业规模的扩大,桑蚕业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就变得更加艰巨,因此,桑蚕业就需要根据桑蚕业养殖的地方的地域气候条件来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病虫害预防机制,采取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措施来保证桑蚕的安全生产。

1桑蚕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的优势

桑蚕业已经有着千百年的发展史,它也是大部分桑蚕业种植区域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由于人们以前对桑蚕经济价值不了解,使桑蚕业养殖一直都是靠天吃饭,而并非靠养殖人员自身的技术来实现。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同时改变人们经济状况,桑蚕业就需要引入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来尽量缩短城乡差距,同时提高桑蚕的功效,降低人们的工作劳动强度,增加人们的经济效益。广西一直是桑蚕业最大的桑蚕养殖基地,而广西贵港市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为21.5℃,贵港市的主要气候灾害便是春秋干涸、汛期局部暴雨洪涝。因此,针对这种气候因素,在广西桑蚕业采取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便能省时、省力、高效、高产的进行家蚕养殖,而这种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培育的桑蚕大多都是优质、生命力强、创伤小、抗病能力强且茧质优良的桑蚕,这对提高桑蚕业经济效益有较大的帮助。在桑蚕业利用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可以让养殖者每次每人养殖5~8种类型的家蚕,提高养殖效率,降低蚕农的工作量,同时还能提高蚕农的收入。这种情况下,便可以让养蚕合作社和养蚕小组的开设变得更有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推进桑蚕产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1]。

2桑蚕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

2.1小蚕共育技术

在桑蚕业有句俗语便是“养好小蚕一半收”,这体现出推广小蚕共育技术重要性。具体做法是:蚕农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3~6户蚕农自行建立养蚕室,然后制定工作表来监督掌控蚕室的温度、空气湿润度、卫生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2引进优良桑苗

桑苗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桑蚕质量的高低,良好的桑苗在抗病性、高产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因此,通过引入优良桑苗便能节省蚕农的人力、物力,对蚕丝增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3引入优良桑蚕品种

优良桑蚕品种是获得优质蚕丝的关键,只有保证了桑蚕质量才能确保蚕丝的品质。而优良的桑蚕一般都是抗病性强、蚕茧产量高、质量又好且效益极高的桑蚕,如此便可以结合桑蚕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的平均气温21.5℃、降雨量1600mm、无霜期353d的气候条件来选择合适的蚕种。

2.4利用大蚕4~5龄全面省力化饲养技术

大蚕4~5龄饲养是一季蚕中饲养最繁忙的时期,这个时间段高效技术可以有春季室外大棚地铺条桑育和室内蚕台育的方式。

3桑蚕的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广西贵港区域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降雨量和阳光都充足,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桑树的生长,但同时也会使桑园内的小气候闷热潮湿,如此便让很多病虫得以繁殖蔓延[2]。目前,在桑蚕业中,桑蚕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3.1过分看重和依赖化学药物

化学药物防治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有着效果好、成本低的优势,这便让广大蚕农在桑蚕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缺乏科学用药的意识,当他们发现药物也不能完全杀死病虫时便随意加大化学药物的浓度,最终形成由于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而让病虫对此药物产生抗药性,让桑蚕病虫害防治工作更加艰难的局面。

3.2防治不够科学

在桑蚕业,蚕农在种植桑树和养殖桑蚕时大都是采取平时随意“侦查”下,当发生病虫害时便直接采取措施进行防治的方式,使得病虫害发生初期没能及时扼制从而让害虫进入高龄期,让病虫害防治工作错失最佳时机。这种状况的发生就是由于蚕农太过注重治疗而轻视预防的重要性,殊不知防治工作中防在治之前,只有先预防才能达到好的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

3.3病虫害预防预报机制不够完善

桑蚕业中蚕农较为分散,各个地区不同户的蚕农桑蚕的病虫害防治时间、地点、方法、所使用的药物种类和浓度都有所差异,这些因素便让桑蚕病虫害防治预报机制在根本上达不到防治目的,使机制平台信息不够健全,在病虫害暴发时得不到具体的防治,无法掌握病虫害发生态势。

4桑蚕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4.1科学利用化学药物防治和农业防治

在桑蚕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蚕农依然可以以化学药物防治作为主要的防治手段,但也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蚕农在防治工作中,要根据病虫害的具体情况来掌握化学药物的种类、用量及药物的浓度,特别要注意不能在一个时期内长期使用一种药物,避免病虫产生抗药性[3]。同时,在防治工作中要结合贵港市当地冬季偏暖夏季偏高的气候条件来及时清理桑蚕养殖基地,在养殖基地还可以通过安装诱虫灯等工具来诱捕害虫。

4.2加强培训,提高蚕农基本素质

蚕农会有重治轻防的理念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桑蚕的科学防虫防病知识不够了解,缺乏科学防治理念。因此,桑蚕业要加强对蚕农技术培训,及时更新他们的桑蚕养殖知识,努力教授他们对于科学防治桑蚕病虫害的知识,提高他们科学防治病虫害技能,提高蚕农基本素质。从养殖基地的实际情况来指导蚕农在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综合防治工作理念基础上做好桑蚕病虫害防治工作,以期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4.3建立健全的病虫害预防预报机制

政府应根据村落养殖桑蚕的实际情况在各村落建立专门的病虫害防治预报机制,通过给各个村落配备专业预测设备来及时掌握桑蚕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及时播报准确的病虫害防治信息,如此才能让蚕农在病虫害预报信息的基础上实时对桑蚕病虫害进行监测,确保发生病虫害时能够利用化学防治或是生物防治、农业防治来快速应对,在最大限度上保证桑蚕养殖不受影响。

5结语

桑蚕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的发展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桑蚕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也需要随之不断发展进步,如此才能保证桑蚕养殖的经济效用。

参考文献

[1]冯延胜,吴义飞.桑蚕的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浅谈[J].南方农业,2016(26):71-72.

[2]施祖珍.广西桑园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蚕业,2010,47(4):11-14.

[3]吕艳.桑蚕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2(11):93.

养蚕的过程篇8

[关键词]桑蚕 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8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136-0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丝绸的需求尤其是高档丝绸的需求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针对目前社会发展的需求,桑蚕养殖由原来的小蚕室、个体户养殖逐渐发展转变为大规模的桑蚕养殖基地。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等地大力发展桑蚕养殖技术、扩大桑园种植面积,长治市2006年全年养蚕约16000张,产茧超70万公斤,收入超16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推动了整个长治市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结合本地实际,桑农及蚕桑养殖基地在生产过程中应重点掌握蚕种催青及收蚁、小蚕饲育、大蚕饲养、上簇及采茧四个阶段生产技术要点。

一、蚕种催青及收蚁

蚕种催青时关键是要控制好温度、湿度及光照度等。在出库后1-4天,温度一般控制在23℃左右,干湿差2.5℃,自然光照即可;第5天至孵化期间,适当提高温度到26℃左右,湿度降低至1.5-1℃;第8天见蚕卵一端上青色时,即蚕卵点青,用黑布遮光保持黑暗;第十天早上5时揭去黑布并开灯感光,让蚁蚕孵化。蚕种催青中要注意温度平稳并保持好温度,同时要防止煤气、农药、烟草、蚂蚁、老鼠等伤害。

收蚁时采用当天早上露水干后顶芽下第二、三片桑叶作为收蚁用叶,一般选择上午九点进行,夏季可适当提前,将桑叶切成小方块或丝状后撒到蚕种纸上,让蚁蚕自行爬上桑叶,10-15分钟后,将蚁蚕和桑叶统一翻倒在蚕座上,若不同批次的蚁蚕,则进行分天收蚁,分批饲养,避免混合饲养。

二、小蚕饲育技术

小蚕生命力脆弱,自身抵抗能力低下,对生长环境的变化尤为敏感,温度过高或过低、干湿差过大等都会造成小蚕发育迟缓、严重者甚至死亡,所以为了确保小蚕能正常生长,要注意以下技术要点:

1.把握好小蚕室温湿度;一般情况下,小蚕期靠高温多湿饲养才能发育正常,龄蚕室温度宜28℃,干湿差1度(湿度85-90%);2-3龄降低至26-27℃,干湿差调整至1-1.5℃(80-85%)。为了保证高温多湿环境,1-3龄蚕可采用塑料薄膜覆盖防干饲养,1-2龄蚕上盖下垫全防干育,3龄蚕只盖不垫半防干育。

2.保证良桑饱食;喂小蚕的桑叶要经过严格选采,同时要确保桑叶新鲜幼嫩,1龄蚕采用自顶芽下第2-3片叶(黄中带绿叶),2龄蚕采第3-4片(绿中带黄),3龄采第4-5片(浓绿有光泽叶)。在给小蚕喂食之前要先将桑叶切碎,大小一般以蚕体长1-1.5倍为宜,每6小时喂一次,在每次喂蚕前要进行扩座除沙,扩座均座保证每头蚕要有2头蚕活动空间,除沙保证蚕座清洁,防止蚕病传染喂叶量一般控制在1龄给叶1.5-2层,2龄2-2.5层,3龄2.5-3层。

3.做好小蚕的眠起管理;小蚕随着生长眠起特征逐渐变化,1龄蚕体色由青灰转为炒米色,蚕体粘蚕粪,体躯微缩,2龄蚕出现驼蚕(蚕背蚕)现象,皮肤发亮,3龄蚕蚕体肥短,体皮紧张发亮。眠起处理主要包括眠除、饱食就眠以及提青分批,眠除是指蚕眠前加网除去蚕粪和残渣(蚕沙);饱食就眠是指在眠前除沙后给1-2回桑,使蚕饱食就眠安定;提前分批是指将入眠时间不一的蚕分开饲养。一般情况下同批蚕中90%以上蚕已入眠,但仍有少量迟眠蚕不眠而继续爬动吃桑,此时应撒上石灰粉并且加网再给桑叶,引出这些迟眠蚕另行饲养,经过4-6小时后迟眠蚕就可入眠。在小蚕眠定后还要做好眠中保护,即指将薄膜揭开,撒上新鲜石灰粉,然后降低蚕室温度1度,干湿差保持在1.5-2度,并且防治强风、强光和震动。

4.饷食处理技术;饷食即指蚕眠起后的第一餐叶,主要控制好饷食的时刻、饷食用良桑及给桑量和蚕体消毒三方面,饷食时刻选择整批蚕98%以上已脱皮,头部由青灰转淡褐色,爬动寻食时为宜;饷食用桑宜选稍偏嫩叶,给叶量以到下次给叶时间刚吃光为宜;蚕体消毒通过“防病一号”或撒石灰进行蚕体、蚕座消毒,让小蚕爬动10分钟后加网给叶,饷,30分钟后可除沙。

三、大蚕饲养方式技术

大蚕一般指4、5龄期,饲养方式有地面、蚕匾、蚕台方式等,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与小蚕不同。

1.控制好温湿度;饲养大蚕要通风良好,避免高温多湿,温度以25度,湿度以70%为宜。

2.保证蚕座卫生;大蚕期每天早上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防止蚕病传染和发生,阴雨天每天撒2次石灰粉,保持干爽,并且要注意淘汰弱小,捡出病蚕死蚕,以防蚕病蔓延。

3.4龄蚕良桑饱食。四龄蚕是蚕体丝腺成长的转折时期,要确保良桑饱食,如果营养不良,会影响到产量和质量,要求桑叶新鲜质好,一般选采顶叶下第7-15片叶喂用。

4.5龄蚕要合理给桑,通过合理给桑,才能提高桑叶效益,一般5龄蚕用桑占全龄期用桑85%左右,具体操作为两头紧中间松,5龄第1-2天和第6-7天给桑时以刚吃光为宜,第3-6天则保证良桑饱食。此阶段桑叶选采成熟片叶或成熟枝条叶,

5.添食蚕用抗生素,三龄起蚕和4龄第2天、5龄第3、5天各添食500单位氯霉素,以防蚕病。4龄第2天、5龄第2天、4、6天各用40%“灭蚕蝇”乳剂300倍液体喷一次,或500倍液添食一次防蝇蛆病。

四、上簇及采茧

上簇就是将熟蚕放到簇具上让其吐丝结茧。簇具目前多使用方格簇、竹花簇以及塑料折簇,上簇密度每平方米方格簇上156头,竹花簇上熟蚕700-800头,塑料折簇每张上200头。上满熟蚕后的花簇架成“人”字形,方格簇则挂起,室温控制在25度左右,加强通风排湿,并且随时捡病死蚕,以免污染好茧,造成污染和黄斑发生。采茧以蚕化蛹、蛹体变为棕黄为宜,一般春蚕上簇后5-7天、夏秋上簇后4---6天为采茧适期,采下的茧以2-3粒厚平铺于蚕匾上,避免蚕茧发热。

五、结语

蚕由于其生长条件苛刻,加之抵御环境变化能力很弱,所以在养殖桑蚕的过程中要做好各个过程的养护工作,确保蚕食用的桑叶恰当、生长环境适宜,这样才能结出优良的蚕茧,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学贵,桑蚕高产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3:329.

[2]本报记者,王继辉,特约记者,高文治,桑蚕养殖业,如何不再“打摆子”?[N],洛阳日报,2010-09-30006.

上一篇:最感人的情话范文 下一篇:既然你并没有犯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