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霍金范文

时间:2023-09-27 18:51:05

史蒂芬霍金篇1

“我的心略微大于整个宇宙。”19世纪初,葡萄牙天才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说。他几乎穷尽一生的时间,用来寻找宇宙的真谛,以及自我如何与现实和谐相处。不过,文学家们太过于敏感而情绪化,这样严谨的事情最终还是得由物理学家来完成。

1988年,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写出了《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在这本书中,霍金尝试着解答过去只有神学才能触及的题材,即时间有没有开端,空间有没有边界。从此以后,这位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物理学家开始引领起一股科流。2012年1月8日,这位科学兼文化的世界偶像度过了自己70岁的生日,而从过去到未来,他的心则一直在追随着这个宇宙。

千年内地球毁灭?

对于霍金而言,2012年1月的大事件无疑是自己70岁的生日,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2012就像一根敏感的神经,因为玛雅人“2012年12月21日地球将会毁灭”的预言而被不断刺激。人人都在关心这一点是否会真的到来,他们求助于宗教,更求助于科学。而作为最近两个世纪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史蒂芬・霍金自然也是被求助的对象之一。

“未来1000年内,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地球会因某场大灾难而毁灭,如核战争或者温室效应。所以,人类必须移居其它星球。万一地球毁灭,人类就必须在火星或太阳系中的其它星体生活。”1月初,还没有度过70岁生日的霍金在BBC回答观众提问中这样说道。他借助自己面前的那台电脑发声,这种金属性的音调通过电波,冷静地提醒着全世界。

不同于其他科学家的谨慎,在这次对谈中,霍金不仅说到了地球可能毁灭的话题,还公开表明自己认为外星人的确存在。“人类的宇宙并非唯一,预测宇宙有许多个,每一个物理常数对应的值不同。在宇宙中的其他地方寻找有智慧的生命将是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但试图与不同文明的外星人交流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外星人决定来拜访我们,那么结果可能就和欧洲人到达美洲时一样,美洲原住民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

于是,有关人类毁灭的话题在2012年的第一个月份甚嚣尘上。不过,就在人们热切讨论的当口,剑桥大学对外事务和通信办公室负责人蒂姆・霍尔特则表示,媒体其实曲解了霍金的意思。他在预言“地球千年内毁灭”时用的是“存在这种可能性”,而报道中则变成了“基本可以确定的是”。而且,除此之外,有关“地球毁灭”的观点和理论都是他从前的观点,并非最新提出的课题,所以并不存在“霍金在70岁生日前提醒地球人”的这种说法。

事实证明了霍尔特的话。实际上,霍金本人在其生日前还在医院里进行治疗,他连剑桥大学为其准备的“庆生盛典”都没能参与。剑桥大学原本要在1月8日这天特地为他举行一整天的宇宙学座谈会,邀请他莅临演讲。可惜霍金两天前才出院,所以不得不缺席,这让很多兴致勃勃来参与的人怅然若失。据BBC报道,霍金预定的讲题是“我的简史”,全球超过一百位顶尖的科学家都会到现场捧场。而为了聆听他的教诲,很多物理学爱好者以及霍金本人的粉丝都是提前几个月买好了门票。

无数人在心中巨大的“末日恐慌”稍微得以平复后再次将目光放在了那次霍金探讨地球毁灭可能性的BBC采访中, “人类灭绝是可能发生的,但却不是不可避免的。我是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最终可以带人类冲出太阳系,到达宇宙中更遥远的地方。”当如此的言论从一个已经来到古稀之年、多年被身残所累、且刚刚结束在医院治疗的科学家口中说出时,忧虑则没有理由不被希望所代替。

厄运的反面

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就能够掀起全世界的大讨论,连剑桥大学都不得不出来“辟谣”。这一切,都只因霍金本人的名望。

作为剑桥大学的天文学、理论物理学家,霍金将相对论与量子理论结合,用来解释创造与支配宇宙的力量。他以“霍金辐射”推测著称,被誉为是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理论物理学家。他的名著《时间简史》被译成各种文字,在全球创下超过千万册的销售量,比麦当娜的写真集还畅销。

但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对于霍金来说,他的人生更是充满波折。

1942年1月8日,史蒂芬・霍金出生于英国牛津。那一天,刚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的日子。但当时没有人想到这个小孩会成为未来的大物理学家,他的父亲弗兰克和母亲伊莎贝尔更是如此。那个时候纳粹德国正在轰炸英格兰,伦敦及其周边地区几乎每天都在遭受空袭,霍金一家只想着如何能够在这战乱之中保住性命。

在颠簸流离的生活当中,霍金慢慢地成长起来,他也逐渐显示出了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天赋。尽管父亲非常希望他能够像自己一样成为医疗专家,可17岁那年霍金还是考上牛津大学的自然科学学院。他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得到一等荣誉学位,然后转去剑桥大学研究宇宙学。

那个在童年时期就可以自己动手组装出简易电脑的年轻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他对整个宇宙敞开了自己的身心。

可是,4年之后噩运降临到了他的身上―他被诊断出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运动神经病。当时,医生认为他最多只能活两年。在此后的日子里,虽然霍金顽强地击败了医生最初的预言,可是他的运动神经却在一天天地逐渐停止活动。1970年,在学术上声名鹊起的霍金已无法自己走动,他开始使用轮椅。此后的日子里,他再也没离开它。但即使身体被禁锢,他的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当中。

然而,正是因为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也让霍金开始意识到生命的短暂,他必须专心一致地工作,“他认为自己的智力不会受到影响,所以他对自己的命运泰然处之。当无法再用手运算等式时,他训练自己以极快速度在心里运算。这项能力让他在面对深奥的物理问题时,能找到旁人无法提出的解答。”他的好朋友、理论物理学家基帕・索恩教授说,而他则是霍金人生轨迹的见证者。

但厄运并没有因为霍金的顽强就停止侵袭的步伐。

1980年,霍金因为肺炎住院,此后他连说话能力也丧失了。为了能够和他人沟通,英特尔公司为霍金定制了一辆“高科技轮椅”。他“打字”时,会先抽动右边面颊上的肌肉。眼镜上的红外线感应器受到讯息,电脑屏幕上就会自动显示出相应的字来。不过,要是突然因为某件事情而发笑,面部肌肉抽动得太快的话,屏幕上就会出现一大堆乱码。

除了“打字”,霍金还能“说话”。他使用Words-Plus公司开发的Equalizer发音程式,发音时生硬得有点像电子字典,还带有一点美国口音,但对于霍金而言,这不仅不是问题,还变成了他展现自己幽默的素材:“原本这套系统还有法国口音,可要是用了这套口音,恐怕我太太要跟我离婚了。”

物理界摇滚巨星

霍金之所以是霍金,在专业领域巨大的学术成就当然是重点,但最重要的还是他一直坚持用浅显的话来向公众解释宇宙的奥秘,他就像是上帝派来的“科学天使”。而这个天使,绝不仅仅只有 “身残志坚”或者“大物理学家”这两面。

霍金大半生只能在轮椅上生活,他从事的也更多的是思考性的工作,但实际上他并不是个安静的人。很多时候他都像个孩子一样,喜欢看到别人因为自己的表现而感到吃惊。在20世纪70年代他放弃双拐坐上轮椅之后,那个灵活的轮椅就成为他的双腿,而他更是成为驾驶轮椅的“车手”。

他经常从位于剑桥西路5号的家经过魅力的剑河和古老的国王学院,驾驶轮椅到银街的应用数学和物理系办公室。据他的助手介绍,他特别喜欢以全速来“驾驶”轮椅。他似乎不知道害怕,有时候会突然恶作剧似地开到马路中间。几次三番这样下来,每逢出门,他的助理都要神情紧张地跑在前头,以防有意外发生。

此外,霍金还有一个特殊的“爱好”―要是他被某人惹恼了,就会驱动轮椅去轧对方的脚指头。

他的学生尼克・华纳曾经透露:“史蒂芬最大的遗憾,是他还没有机会去轧撒切尔夫人的脚。”不过,他有机会在英国王储查尔斯身上部分地完成心愿。据说有一次他和查尔斯王子会面,他通过电脑发声器告诉王子自己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为了证明这一点,他还旋转自己的轮椅来进行炫耀。结果,轮椅轧到了查尔斯的脚趾。那是一个啼笑皆非的场面,被“挑衅”的查尔斯王子当时显得有些尴尬,不知道是该批评还是表扬这位世界上最有名的科学家。

霍金不但用自己的学识来引领世界,他还像个社会活动家一样出现在各个需要他出现的场合。而且,他的现身一定会让这个场合备受关注,除了同行,他的粉丝、媒体、闪光灯甚至姑娘们都蜂拥而上,所以很多人把他看做物理学界的“摇滚明星”。

“明星”霍金还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演电视剧,他曾在美国卡通喜剧《辛普森家庭》《飞出个未来》以及科幻影集《星际迷航记》中客串。他在《辛普森一家》的第10季、第16季、第18季和第22季中以动画的形式出现,他还亲自配音。对于这次“表演”,霍金说是看在女儿露西的面子上。“露西认识他们的编剧,他说想写一个关于我的故事。我当即就接受了,因为这肯定很有趣,要知道《辛普森一家》是美国电视最棒的作品。”

此外,自从1991年耗资百万英镑的传记性纪录片《时间简史》诞生的那一天起,有关他的影片就层出不穷。霍金不断地利用自己的知名度来推广科学的影响力。也正是如此,他才超越了那些在实验室或者演算室里默默工作的同行,成为两个世纪以来影响力最大的文化偶像。

女人真琢磨不透

抛开身体因素之外,70岁高龄的霍金在精神上越来越像是一个科学顽童。他像前任牛顿、狄拉克一样担任了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这是这是世界上最崇高的教席―在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图书馆中,并列着由雕塑家制作的狄拉克和霍金的半身像,他们分别对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研究作出同等深远的贡献。可是狄拉克是孤独而寡言的,他从未像霍金这样有那么多物理学之外的思考、不解甚至忧虑。

就在霍金70岁生日之前,美国《新科学家》杂志还对他进行了一次采访。他被问到物理学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发现,也被问到自己最大的失误,以及每天想的最多的是什么。前二者他的回答分别是可以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证据“宇宙背景探测器”和黑洞可以毁灭信息,而最后一个问题,他的答案却是:“女人。她们对我来说,完全是一个谜。”

霍金有过两次婚姻,但两次都没有能够白头偕老。

霍金70岁生日庆典上,虽然他本人没有现身,但他的第一任妻子简・怀尔德却出现了。1965年的冬天,霍金的一些朋友用雪利酒和葡萄酒来举办聚会。那个时候他只是有点结巴,但没人知道他到底出了什么事。就是在那次聚会上,他认识了简。随后的日子里,他们开始交谈并互相了解。“他知道自己失去了一些东西,也知道某种无法控制的事情正在发生,”但即使意识到了这一点,简还是爱上了这个个性稍微有些古怪的剑桥研究生。他们在1965年结婚,简义无反顾地留在霍金身边,像照顾孩子一样地照顾他,给他继续生活下去的决心。遗憾的是,25年后因为种种原因,这段婚姻走到了尽头。他们留下了三个孩子,罗伯特、露西以及蒂莫西。

1995年,霍金和贴身护士伊莱恩・梅森结婚。不过,不久就有人发现霍金身上出现多处神秘伤痕,也有他的护士在接受采访时称伊莱恩性格暴躁。但物理学家本人从未向任何人表达自己有过被虐待的经历,连英国警方都无能为力。这段婚姻在阴云密布的情况下持续了11年,2006年10月,霍金再次离婚。当时英国媒体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他忍受不了妻子,也有的说他爱上了一位年轻护士。

如今,霍金一个人住在剑桥西路5号的家中,当然,他的生活并不孤单。除了剑桥大学为他雇佣的护理团队之外,前不久,他还在个人网站消息,拟招聘一名技术助理,要求懂计算机和电子学,能够帮助他公开演讲,处理媒体和公众问题。据悉,受聘者将在2012年2月下旬上任,年薪大约2.5万英镑。

史蒂芬霍金篇2

去年,斯蒂文·霍尔被授予“美国建筑师协会金奖”(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Gold Medal),即AIA金奖。这个建筑行业的重量级奖项只奖励给为建筑做出持久贡献的个人。作为第68位获奖者,斯蒂文·霍尔的名字将与托马斯·杰斐森、弗兰克·赖特以及贝聿铭等人一起被镌刻进AIA华盛顿总部大厅内的花岗岩金奖荣誉墙上,载入史册。

心有猛虎

1947年出生于华盛顿的斯蒂文·霍尔被《时代》杂志誉为美国最优秀的建筑师。

24岁时,他从华盛顿大学建筑系毕业。三十岁之前,斯蒂文·霍尔便在纽约创立了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

1993年,斯蒂文·霍尔参与到赫尔辛基当代美术馆的竞标中。516件竞标作品,数百位建筑牛人,这一回不管有没有获得上帝眷顾,斯蒂文·霍尔却是实实在在地征服了传统保守的芬兰人。不仅赢了,且赢得漂亮极了,甚至从此成为他建筑生涯的黄金转折点。

选址一向是斯蒂文·霍尔在意的问题。在他的第一本书中他就曾详尽地论述了建筑物与其选址、文化和历史渊源的关系,他认为好的建筑物必然是完全融入选址,建筑师的建筑理念必须深深植根于它的现有环境。于是世人最终看到斯蒂文·霍尔疯狂地将赫尔辛基当代美术馆馆址选在好几个芬兰著名建筑中间。但他表示毫无压力啊,因为最后无论是国会大厦、芬兰音乐厅还是中央火车站,亦或是大自然的海港都成了赫尔辛基当代美术馆的陪衬。

美术馆的最大亮点在于与光线的完美融合。我们都知道芬兰是高纬度国家,赫尔辛基的阳光入射角度从不超过51°,这样的小角度不仅没有让斯蒂文·霍尔抓狂,反而让他迎难而上,拥有了别具一格的“捕光”设计。博物馆的主体25个画廊全部透着缕缕光线。在美术馆里,只要天上有浮云,地上便有飘渺云影,光线的无穷变幻构造出了一幅幅新图景。

自此,斯蒂文·霍尔国际建筑大师的地位得以确立。

拒迪拜,在北京

一百多年前,“野兽派”绘画大师亨利·马蒂斯在美丽的地中海边创作了惊世名作《舞蹈》。蓝色大海绿茵草地的背景下,五个拥有朱砂色身体的狂野女人拉手围成圈,以某种原始又兽性的奔放节奏扭动着身体。一百年后斯蒂文·霍尔以此为灵感,在北京东直门设计了8 楼相连的“当代MOMA”。

是的,只要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建造的首都机场T3航站楼走出来,进入北京市区后,你不可能不注意到那个庞大建筑物。这个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十大建筑奇迹的建筑正是让斯蒂文·霍尔在中国名声大噪的重量级作品。

其实当年MOMA 的投资商当代集团的原始诉求很简单,只是想找一个国际建筑大师操刀为MOMA设计一个霸气抢眼的外观便行了。但这可不是斯蒂文·霍尔的做事原则,他接下了活,便认真地设计了起来。当他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呈交给了当代集团,投资方迟疑了两周,最后给斯蒂文·霍尔如下回复:你的方案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算,但我们将调整预算以实现工程。

2005年,他们破土开工了。环状的空中天桥将8幢建筑宏伟地连接在一起,加之一栋艺术酒店与一座多功能水上影院,构成一个三维立体建筑空间。空中有天桥,地下有通道,斯蒂文·霍尔用绝无仅有的创举打破了空间的横纵限制。站在天桥上,正如斯蒂文·霍尔自己所言,“你可以看到城市在你眼前缓缓展开”。

除了当代MOMA,斯蒂文·霍尔在中国还设计了南京四方建筑艺术博物馆、深圳万科中心、成都来福士广场等。现在的斯蒂文·霍尔分别在纽约和北京设有办公室,员工总数约50人。

世界三大建筑工地,中国、印度、迪拜让国际建筑师们虎视眈眈。但斯蒂文·霍尔在访问中坦言自己已经拒绝了迪拜,而选择了中国。“主要原因是可以自由地展望、了解21 世纪的建筑远景,比如可持续性能源体系和综合型都市,后者既具有开放性,又有全新的公众空间。”他说。

艺术的供养

当然我们不要忘了斯蒂文·霍尔还是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的终身教授。学院派最大的特点是让艺术相通。斯蒂文·霍尔的作品大多体现了这点,文学、绘画、音乐、哲学无不给其建筑设计以供养。

一本《白鲸记》让斯蒂文·霍尔设计出了渤·奥住宅,这个坐落于山上能俯瞰到大西洋的建筑的充气骨架结构让人联想到小说中的鲸骨棚屋;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的壁画《一艘向美人鱼倾吐故事的帆船》则让斯蒂文·霍尔为比利时设计出了“SAIL HYBRID”。

假设斯蒂文·霍尔不做建筑师,他会做什么?或许是画家,因为每天早晨他都会画一小时水彩画,三十年如一日,他的设计手稿全部由水彩绘制,甚至还出版过一本名为《写在水中》的水彩画集。又或者是家居设计师,不要忘记他曾在中国的几大城市开名为“都市主义”的巡回展览,展出的正是桌椅、门把手等家居物件。庞大建筑与微小家居,到他这都能驾驭的很好。

史蒂芬霍金篇3

I like simple experiments and champagne, so I’ve combined two of my favorite things to see if time travel from the future to the past is possible. I’m throwing a party, a welcome reception for future time travellers. But there’s a twist; I’m not letting anyone know about it until after the party has happened. Here is the invitation giving the exact 1)coordinates in time and space. I am hoping copies of it, in one form or another, will survive for many thousands of years. Maybe one day someone living in the future will find the information and use a wormhole time machine to come back to my party, proving that time travel will one day be possible. My time-traveller guests could be arriving any moment now. Five…four…three…two…one. What a shame. I was hoping a future Miss Universe was going to step through the door.

我喜欢简单的实验和香槟酒,所以我将两者结合,以验证时空穿越的可能性。我要举办一个派对,欢迎来自未来的时间旅行者参加。但是,派对结束后我才会发出请柬,请柬上会标明精确的时间和空间坐标。我希望这上面的信息会以某种方式得以在以后数千年的时空中留存,也许有一天生活在未来的某个人能发现这个信息,并通过“虫洞”穿越到我的派对上,以此证明时间旅行终有实现的一天。现在,我那些进行时间旅行的朋友们随时可能出现了。五――四――三――二――一。很遗憾,我原本希望能有一位未来的环球小姐能推开这扇门。

霍金轶事知多少

出演“自己”

去年,霍金客串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并饰演自己,此举令不仅是影迷们,还有主演们都惊喜不已。其实霍金在影视圈已算是常客,他曾在《星际迷航:下一代》系列中饰演过自己,与“爱因斯坦”及“牛顿”一起打桥牌;在美剧《辛普森一家》和《飞出个未来》中也都出现过并由他本人配音。霍金希望能借助影视手段更形象地解释自己的理论。

装备“潮人”

由于身患顽疾,霍金有一身的高科技配备,于是就有了这句戏说霍金的话,“史蒂芬・霍金教授是这个世界上最接近爱因斯坦、最接近宇宙的真理,同时也最接近机器战警与终结者的存在。”因为霍金的身体状况时有变化,科学家们正在研发一套名为“iBrain”的设备,这款装置能够捕获霍金的脑电波而后传给电脑进行分析,并最终转化成词组和句子。将来某一天,霍金就能“想”什么说什么了!

赌局嗜好

史蒂芬霍金篇4

5年前,他死于一场空难。

英国《每日邮报》不久前公布了历经数年的调查结果,试图寻找柯蒂斯的死亡真相,揭秘他背后那个神秘的金钱帝国。

警方调查说,导致史蒂芬・柯蒂斯丧生的空难源于天气恶劣和驾驶员操作失误。可事情似乎没这么简单。就在事发前一周,柯蒂斯对朋友说:“如果我在未来几周内遭遇不幸,那一定不是事故。”

结交富豪

2004年3月3日傍晚,柯蒂斯乘坐私人直升机前往位于波特兰岛的城堡别墅,当时天空下着小雨。临近伯恩默斯机场时,直升机突然极速坠落。随着一声巨响,柯蒂斯和驾驶员麦克斯・拉得福德当场毙命。

柯蒂斯之死震惊俄罗斯寡头集团和克里姆林宫,英国情报机构和安全部门也出动调查死亡原因。当时俄罗斯正着手几名富豪的逃税案件,作为关键人物,柯蒂斯的突然死亡无疑给调查增添一层迷雾。

柯蒂斯1958年8月7日出生于森德兰,父亲是一名会计。上世纪80年代初,他从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学获得法律学位,随后开始律师生涯。他先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做税务顾问,1990年成立自己的律师所,专事商务和财产交易。

1997年,柯蒂斯开始为梅纳捷普银行工作,其老板是当时俄罗斯首富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他旗下的尤科斯石油公司市值超过240亿美元。

柯蒂斯具有超强记忆力,习惯把重要数据和细节记在脑子里,很少白纸黑字留下字据,这种行事风格有利于保密,因而深得霍多尔科夫斯基信任。在柯蒂斯的帮助下,数亿美元石油利润流出俄罗斯,分散到霍多尔科夫斯基在直布罗陀、开曼群岛和马恩岛等地开设的账户上,谁也不知道确切数额。

上世纪90年代正是俄罗斯寡头集团崛起之时。他们因聚集大量财富而成为众矢之的,频频受到税务部门审查,暗杀威胁不断,出门必须带保镖、乘防弹车。而在英国,没人认识他们,可以自由出行,大把花钱。而且,根据英国法律,外国人即使在英国居住多年、持有英国护照,但只要是非常住人口,就只需按英国收入部分上税,而俄罗斯大亨们的主要收人来自国内,于是英国成了他们的避税天堂。

为转移资产,他们需要可靠的英国律师实施具体操作。柯蒂斯因与霍多尔科夫斯基关系密切,自然成为大亨们的首选。就这样,他进入流亡英国的俄罗斯富豪圈,结交了诸多赫赫有名的人物,包括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和罗曼・阿布拉莫维奇等。

大亨作派

当柯蒂斯告诉挚友,公司将有几名显赫的俄罗斯客户时,挚友曾劝过他:“你疯了吗?为什么要和俄罗斯人混在一起?这将是一场灾难。他们有不同的游戏规则。一旦你陷入其中,他们就会紧抓不放。你是在和魔鬼打交道。”

柯蒂斯却不以为然,开玩笑说:“我会跳到他们的背上,一路走向地狱。”他认为,替俄罗斯富豪打理财务是他事业的一个转机。

有一次他从莫斯科归来,激动地对朋友说:“那里就像狂野的西部,少数几名商人控制着一切,真是奇妙!”

俄罗斯富豪普遍生性猜疑、偏执,却对柯蒂斯信任有加,因为他能让他们的万贯家财逃过俄罗斯当局审查,是唯一对他们资产(包括房产、游艇、艺术品、汽车、珠宝、账户、股票、基金等)了如指掌的人,是他们的“秘密守护神”,因此竞相巴结他。

有一回,一名富豪送给柯蒂斯女儿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玩偶,女儿玩了没多久就扔进了玩具盒。后来,柯蒂斯在莫斯科商店里发现,这种玩偶的体内藏有一串价值数千英镑的钻石项链。从莫斯科返回后,柯蒂斯第一件事就是直奔玩具盒,取走那个被冷落多时的玩偶。

通过替俄罗斯富翁打理家产,柯蒂斯积聚了大量财富,拥有私人飞机和多处豪宅,生活作派也越来越像一个大亨。他经常在伦敦豪华夜总会开贵宾包厢,一个晚上就掷金3万美元,给门童的小费不少于30美元。

暴富也给他带来精神压力,他不再像从前那样和蔼可亲,变得脾气暴躁、缺乏耐心,有时甚至有些骄横跋扈。

死神临近

2003年10月,霍多尔科夫斯基因巨额逃税在西伯利亚被捕。此前,梅纳捷普银行总裁普拉东・列别杰夫也已被捕。俄罗斯媒体报道说,在直布罗陀有一个“神秘人物”,实际操控着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柯蒂斯闻讯,对同事说:“我现在不能去俄罗斯了,我很快也会被逮捕。”

他担心俄罗斯当局迟早会找上门来,询问他在逃税案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同时,他也担心自己成为商业对手的报复目标,因为不少尤科斯石油公司中小投资者称他们受到欺骗,是逃税案的受害者。柯蒂斯知道,买凶杀人在俄罗斯并不罕见。

“我给自己挖了个坑,我陷得太深了,”柯蒂斯对同事说,“我不知道自己能否爬出来。”

死前数周,他不断被受雇于尤科斯中小股东的私家侦探跟踪,俄罗斯官方调查人员也对他实施24小时监控。他把办公桌从窗口挪开,担心有人将他射杀。

2004年初,柯蒂斯的保镖在他的别墅发现了窃听装置。据柯蒂斯的叔叔回忆,柯蒂斯曾收到无数匿名恐吓电话。保镖公司的奈杰尔・布朗说:“斯蒂芬显然受到死亡威胁,他的死亡时间十分可疑,很多人有杀他的动机。他知道得太多了。”

开始,柯蒂斯还试图独自应对威胁,直至接到一个威胁他妻子和13岁女儿的电话。他决定向国家犯罪情报总署求助,表示愿意提供俄罗斯富豪在英国的商业活动及资产信息,以换取当局对家人的保护。

死因成谜

飞机失事前一周,柯蒂斯曾对朋友说:“我如果在未来几周内遭遇不幸,那一定不是事故。”

他还向同事播放过手机上的语音留言,一个俄罗斯口音的人说:“柯蒂斯,你在哪里?我们来了,就在你身后,我们一直在跟踪你。”

这些信息让柯蒂斯的亲友认定,他不是死于普通飞机失事,而是谋杀。

“他显然死于谋杀,”一名前同事说,“采用的手段是遥控。他们事先就知道他的飞行计划,因为他们监听了他的电话。”

直升机驾驶员麦克斯・拉得福德的父亲丹尼斯・拉得福德认为,空难调查处并没有认真调查事故原因,“伯恩默斯机场的安全状况糟糕透顶,谁要想在那里制造一场空难,简直易如反掌”。

对于空难调查处给出的事故解释――天气原因和操作失误,丹尼斯说:“麦克斯在比当天更恶劣的天气条件下飞行过无数次。如果他在降落过程中突然失控,就不可能在失事前29秒钟通过无线电向指挥塔描述跑道状况。”

保镖公司的布朗坚信这是场暗杀。他说:“暗杀假设十分充分,斯蒂芬受到死亡威胁,他知道太多内幕,因而存在暗杀动机。可是警察从来询问过我和我的同事,或者斯蒂芬的客户和雇员。通常情况下,警察会询问死者死前接触过的最后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我。我们也许无法知道事实的真相,但至少应该有一个充分的调查。”

许多名流出席了柯蒂斯的葬礼,其中不乏熟悉的俄罗斯面孔,包括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及其女友。

史蒂芬霍金篇5

艾玛尔与梅西安、利盖蒂、布列兹等当代音乐大师有很深的私交,并以演奏这些当代音乐,尤其是法国音乐而著名。形象敦厚壮实的他在音乐会的上半场,演奏了六首德彪西的前奏曲:《沉没的教堂》《精灵的舞蹈》《烟火》《月色满亭台》《水妖》《西风所见》,其演释风格明显不同于我们印象中的德彪西,比如以意大利钢琴大师米开朗杰利为代表的德彪西。艾尔玛没有过多强调色彩,而是注重作品结构,在感性的印象派中注入了更多的理性思维,这也许与他平时较多接触当代音乐有关,当代音乐大多理性重于感性。接着演奏的布列兹《第一钢琴奏鸣曲》,为艾玛尔的演奏风格找到了答案:他对作品中空间概念、结构概念的把握和解读,沉稳老到,别有一功——虽然我们不太习惯欣赏这样的音乐。在上半场最后演奏的利盖蒂三首练习曲《金属》《空弦》《华沙之秋》中,艾尔玛依然表现出了这样的特点。练习曲是利盖蒂钢琴音乐中的代表作之一,艾尔玛的演奏曾得到过利盖蒂本人的首肯。

如果说,演奏当代作品,评判的标准还难以完全建立的话,那么,演奏传统作品,就非常考验钢琴家的全面实力了。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向来是钢琴家的热门曲目,唱片版本如过江之鲫,现场演奏也多有所见,但艾玛尔演奏的《B小调奏鸣曲》,是真正感动我并让我为之震撼的,他将这首单乐章庞大乐曲的内在结构解析得既步步为营、条分缕析,又波澜壮阔、激情澎湃,技巧扎实辉煌,极富内在张力。艾玛尔似乎不像传统意义上的法国钢琴家,而更像德国和俄罗斯钢琴学派的综合。

与之鲜明对比的霍夫,无论形象还是演奏风格,都颇具内秀的绅士风度。霍夫不仅是钢琴家,还是作曲家、作家、神学家,文化和音乐的综合修养非同一般。他的演奏注重情感的连贯通畅,气息抒情而又热情洋溢。上半场开篇的贝多芬《月光奏鸣曲》,就显示了他的这一特色。接着演奏的是他自己创作的钢琴奏鸣曲《断落的树枝》,由十六个短小、独立的部分组成,演奏时间约有二十分钟,主要表达的是“树枝在春天萌发,最终面临折损,再难以修复”,一种秋风萧瑟、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情绪。音乐空灵而多变,表达了霍夫丰富而又神秘的内心世界。

霍夫这次演奏的斯克里亚宾“第四”“第五”钢琴奏鸣曲。在斯克里亚宾的十首钢琴奏鸣曲中,这两首是从传统走向当代的转型期作品,朦胧而又激荡“狂喜”,霍夫演来得心应手,一气呵成,令我对原本感觉有些苦涩的斯克里亚宾,有了新的体验,这是我此次音乐会的一大收获。

下半场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也许有艾玛尔的先入为主,而且又是那么的精彩火爆,与之对比,霍夫的表现稍微弱了些。可能这首作品不太适合霍夫的风格,是否仅仅是为了纪念李斯特而选择它?

史蒂芬霍金篇6

全书共十二章,讲述了关于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识,包括:我们的宇宙图像、空间和时间、膨胀的宇宙、不确定性原理、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等内容,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遥远星系、黑洞、粒子、反物质等知识,并对宇宙的起源、空间和时间以及相对论等古老命题进行了阐述。

2、《果壳中的宇宙》

《果壳中的宇宙》(《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原作者史蒂芬·霍金。该图书曾获得安万特科学图书奖。该书围绕主题是宇宙学,涉及广义相对论、量子论、黑洞、暴胀、时间旅行、弦论、超引力等诸多前沿概念。

3、《大众天文学》

世界名著译丛。 本书是由法国天文学家、世界著名科普作家C.弗拉马里翁所著,初版于1880年,遂成为传遍全球的科普经典,被誉为“法国图书馆镇馆之宝”。全书共分七篇,分别介绍了地球,月亮,太阳,行星世界,彗星、流星及陨星,恒星宇宙以及天文仪器等。 值得一提的是,译者李珩教授又根据天文学的新近发展进行了补充修订,使本书内容翔实而新颖。

4、《天文爱好者手册》

浩瀚无垠的宇宙,为人类提供了一个不断开拓进取、溯源探新的广阔领域。为了让广大读者了解更多的天文知识,该书按照探索经验,介绍了宇宙的面貌、天文学的新发现、各类天体的特点、自制简易天文望远镜和天文观测的各种方法,还介绍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星空和星图等,引导人们进入天文学的殿堂。

史蒂芬霍金篇7

作为一天的热身运动,Jona镇居民托马斯·斯密德亨尼总是在华氏62度左右的苏黎世湖中游个半小时,然后去上班。午餐很简单,通常是沙拉和鱼,佐餐酒却不马虎——一杯精心调制的Chardonnay白葡萄酒下肚,托马斯的脸上总会洋溢出开心的笑容。

这就是瑞士工业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斯密德亨尼家族现任第四代主要传人托马斯·斯密德亨尼的日常生活。他掌管的霍尔森(Holcim Group)目前是全球第二大水泥和混凝土生产集团,在70多个国家拥有110多家水泥厂。

2002年Forbes富豪榜披露托马斯的身价为24亿美元,而托马斯的胞弟,现年57岁的斯蒂芬·斯密德亨尼(Stephan Schmidheiny)更高达31亿美元。尽管斯蒂芬经营头脑比其兄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并不过多涉足家族产业。

尽管斯密德亨尼家族在瑞士及全世界拥有金融、地产、豪华品牌、光学仪器、航空、机械加工等其它企业,但水泥这个外行看来颇为枯燥的生意是家族最为根深蒂固的营生。

从1912年开始就专注于水泥生意的斯密德亨尼家族有着将家族产业在家族成员内部进行分配的传统。 当年那个名为霍尔德班克金融集团(Holderbank" Financière Glaris Ltd)的家族企业分拆给了托马斯的祖父和他的兄弟,随后分拆给托马斯的父亲和他的兄弟——传到托马斯这一代,霍尔德班克变成了现在的霍尔森。

托马斯·斯密德亨尼曾说过:“我们成功的秘密就在于把事业分拆给愿意承担责任的人。”具体说来,托马斯在个人经历上将家族传统从两个方面延伸开去:专注、同时多元化。

托马斯的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当他还是个学生的时候,就在多家水泥厂工作,为承担家族事业的未来积累了实际工作经验。苏黎世工学院和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学习推动了这一过程的实现——

大学毕业后,他加入在美国Clarksville的水泥厂工作和学习,之后成为墨西哥Apasco水泥厂技术经理。1975年,托马斯成为霍尔森集团公司执行董事,三年后晋升为霍尔森集团公司执行委员会主席。

1984年,他接替了其父亲马克斯·斯密德亨尼(Max Schmidheiny)在霍尔森集团公司董事长的职位。在托马斯·斯密德亨尼任职的近二十年间,霍尔森集团销售额从1978年的20亿瑞士法郎增长到2002年的130多亿瑞士法郎。

是的,托马斯的经历和家族史一样有着特有的斯密德亨尼式的专注与按部就班。不过从一开始,斯密亨德尼就意识到国内市场只能为生意扩张提供非常有限的机会。因此,在1920年代早期,托马斯的祖辈们就开始在欧洲的土地上为水泥制造寻找最适宜的泥土。很快,家族生意的全球化发展就以投资的方式蔓延至埃及、黎巴嫩和南非。

长期以来,家族成员禀信,水泥这种牵扯过多自然因素的复杂行业,财富价值的创造必须和环境发展达成一致。就初期的机械开采这一环节而言,托马斯时刻遵循两个最低的原则:从开始就将成本压至最低,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要保持在0.7/700公斤的最低标准。

尽管标准的数值不断变化,但这两个原则始终是霍尔森制胜的关键,在其全球化的进程中被不断强化。在此基础上,托马斯把霍尔森带入了一个变革的时代——

经过1940-1980四十年间的稳步发展,1980年代以来,随着家族事业入住的西欧、亚洲、北美等区域当地品牌的增多,霍尔森集团像很多传统的欧洲家族企业一样,开始进入全球整合的新阶段。

首先是一体化财务制度的建立,由一个财务中心统领遍布全球的业务;在管理层设置方面,重新界定集权与授权之间的程度,托马斯更乐意让手下去接受挑战,独立解决问题,他相信人的共同成长会使公司文化更加丰富。

同时,原有的低成本优势在新时代也显得过于单薄了,托马斯掌管下的霍尔森将产品附加值服务业务确立为目前的发展重点,这其中,全面考虑单个公司的要求变得非常重要。

另外,分散的地方品牌管理被简化,2001年5月,集团正式更名为“霍尔森”,这表明公司向着重塑统一品牌的方向发展。不过,每一个当地分公司仍以强调客户关系的本地化管理为主导,托马斯认为在全球化的经营活动中,霍尔森的员工必须学习各国的语言和文化,他本人便能够熟练运用5种语言。

正如托马斯所言:公司的战略模式是把狭窄的产品范围和宽泛的地域覆盖相结合、本地化管理和全球统一标准相依托。

这样做的效果显著,2001年,霍尔森集团公司生产水泥及混凝土3亿多吨,销售收入为136亿瑞士法郎,净利润为10亿瑞士法郎。在2002年的Forbes杂志上,位列全球家族企业富豪榜第61位。作为瑞士、伦敦、法兰克福和纽约证券交易的上市公司,截至2002年12月31日,霍尔森公司市值约为87亿美元。 当然,托马斯在令霍尔森从传统中新生的道路也绝非一帆风顺——

2002年1月1日起,由于被指控进行“内幕交易”(insider trading)而罚款146万欧元,斯密德亨尼不再担任霍尔森集团公司的CEO,但还是董事会成员。

去年,斯密德亨尼家族同意简化霍尔森集团公司的资产结构,所有的公司持股者将执行“一股一票”制度。斯密德亨尼仍然是霍尔森集团公司最大的持股者,拥有27.1%的股东投票权。托马斯对放弃公司控制权并不遗憾,他认为“一股一票”的公司治理制度有利于当前瑞士经济的发展。

事实上,其实在卸任之前的两年,托马斯就致力于分离公司总裁和CEO的职能,让CEO成为独立的职位。而且,5年前,霍尔森集团公司引进了危机管理的项目,使得公司不会因此而动摇。

针对由此而来的“斯密德亨尼家族已经从巅峰走向衰败”的说法,托马斯·斯密德亨尼持反驳意见:“外界只看到我的事业有了终结,却没看到我走的每一步所带来的积极的变化。”

从另一个角度看,托马斯放弃大部分的股东选举权正是霍尔森集团公司的公司治理制度现代化的一个积极信号,证明这个古老的瑞士家族像以前一样,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骤变。

卸任后,托马斯将把注意力集中到葡萄酒厂和其他的投资项目上,特别是瑞士度假胜地BadRagaz以及艺术收藏。他还将享受旅游的快乐,拜访久未碰面的朋友。■(许玫/文)

托马斯和斯蒂芬兴趣广泛,或许,这与霍尔森兼顾专注与灵活的公司特质不无关系

托马斯和斯蒂芬两兄弟显然继承了家族多样化发展的特质,除了科技、清洁能源、林牧业,他们还花费大量时间在环保事业上,被舆论称作“绿色亿万富翁”。特别是弟弟斯蒂芬·斯密德亨尼,常常给一些权威报纸的环保专刊赞助。1992年,他成为里约热内卢联合国地球大会秘书长的特别顾问,两年后通过旗下的Avina基金会给可持续发展项目投资超过2亿美元。斯蒂芬表示还将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力度。尽管通过分拆斯蒂芬从父亲手中得到了部分产业,但斯蒂芬并没有插手家族事业。他将资产主要投资到美国的热门证券上,还有大约500万美元用于艺术品收藏。

托马斯同样涉猎私人投资和艺术品收藏:他在黎巴嫩、瑞士和加拿大投资地产,在美国建立建筑材料公司,拥有著名化妆品品牌雅诗兰黛(Estee Lauder)的股份;投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alvatore Calatrava展览,并且是瑞士著名画家Ferdiand Hodler作品全球最大的珍藏者。

不同的是,托马斯对葡萄酒情有独钟——

史蒂芬霍金篇8

写出内容丰富、情文并茂的佳作的方法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要在写作前先构思好文章的整体框架,列好提纲,然后再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和写作技巧,使文章变得血肉丰满,情感真挚。写作提纲能把纷繁复杂的思绪梳理清楚,让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晰,也能充分调动作者写作积极性,使文章一气呵成。

【原文展示】

残阳·明天

我是小塘里那一束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荷,我的不蔓不枝,我的香远益清使无数人为之倾倒。我就是在夏日里绝不向逆境低头的梵·高!

我是那一丛有着令人荡气回肠之魄的秋菊,在冷冽的风中独享痛楚被羁押留下的伤,我顾影自怜,我有着不同于别人的灵魂。我就是“宇宙之王”斯蒂芬·威廉·霍金!

我是那漫漫冬夜里的一枝寒梅,我傲然挺立枝头,描摹着我对生命的冲动!

我就是绝不向逆境低头的贝多芬!

我一生不幸,却对艺术充满了与达·芬奇雷同的独特见解。尽管别人对我都是无尽的谩骂和讽刺,可我仍不

放弃对艺术的执著追求。我愤怒,我想让那向日葵充满对生活的不竭热爱;我悲痛,我割掉了双耳,我要向全世界证明自己!我要告诉你:“残阳过后明天依旧美好,秋风的飒爽依旧让你气

宇轩昂!”

我的生命是为世界的知识宝库而生的,我的灵魂是为坚韧、不屈的生命体而塑造的!我同意梵·高的观点:“即使放在火柴盒里,我也是无限空间的主宰者。”由此,我已将毕生精力投入到物理学的终身研究中,我提出了一个伟大的理论——相对论。我要告诉你:“残阳过后明天依旧美好,冬夜里的余香依旧还芬芳着!”

我出生在德国一个平凡的家庭里,朴实无华的生活环境阻挡不住我出类拔萃的音乐才华的显示。我虽双耳失聪,可那对音乐无限的热情使我重新振奋;即使人们不能理解,但我只要独自在音符中穿梭就足以了!我要告诉你:“残阳过后明天依旧美好,夏日的激情依旧使我重新燃烧!”

【失误剖析】

这篇文章选材还是不错的,文章叙写了梵·高、霍金、贝多芬等人坚强面对冷酷的现实,最终取得斐然成就的事迹,语言也铿锵有力。不足之处是文章层次不够清晰,结构有点混乱,内容单薄,段与段之间缺乏必要的过渡等。究其原因就是作者写作时缺乏列纲立意的意识,信马由缰,想到哪写到哪。

升格建议:文章可以饱含感情而又富含诗意的语言,在开篇点题。主体部分应分为三个片段:以夏荷的绽放引出梵·高的事例,以秋菊的傲然引出霍金的事例,以寒梅的怒放引出贝多芬的事例。结尾可引用名句照应开头并扣题。

【升格作文】

残阳·明天

舒靖然

曾经的阴霾,不代表迷茫的未来;逝去的残阳,明天依旧可以升起!

是否还记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万种风情?一束粉荷玉立于淤泥之中,它的香远益清、不蔓不枝是否让你神魂颠倒?

我是那激情夏日里的一束荷,我的生命在淤泥中摸索前行,却绽放出那倾国倾城的俏丽容颜!我就是在生前人人嘲讽的梵·高!我热爱艺术,更热爱生

命,可我却在阴影中度过了余生。我夏日般的激情都赋予了向日葵,我用火热的红色抒发出我的艺术理想!

是否还记得“冲天香阵透长安,满

城尽带黄金甲”的雄浑气魄?一丛秋菊挺立于纷繁落叶之中,它的英勇骄姿是否让你大为赞赏?

我是那肃杀秋日里的一丛菊,我的生命为荒凉的土地掬起了一捧温暖的色彩,我在阴霾里独自徘徊!我就是身残志坚的“宇宙之王”斯蒂芬·威廉·霍金!我是数学、物理等学科的狂热爱好者,虽早年瘫痪,但我仍旧毕生置身于科学研究之中。我坐在轮椅上,但我完成了《时间简史》等科普著作!

是否还记得“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别样韵味?一枝寒梅独立枝头,它的自顾自怜,千娇百媚是否让你怦然心动?

我是那凛冽冬日里的一剪寒梅,我的生命使空荡的庭院不再倍感凄凉,而是暗香浮动!我就是音乐世界的天才作曲家,命运的主宰者贝多芬!我出生于德国一个平凡的家庭,幼时就显示出异于常人的音乐天赋。我疯狂地追求音乐,但在我人生事业的顶峰,我竟双耳失聪了。我开始焦躁不安,因为人们不再关注我的作品,竟只一味打探我的生活、我的状态!我生气,我怒吼!我创作出了不朽的经典《命运交响曲》!

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也许,真正拥有过残阳,我们面对明天时才会做到安之若素,处之泰然!

【亮点评析】

上一篇:选美大赛范文 下一篇:中秋习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