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范文

时间:2023-11-15 05:18:48

秋菊篇1

秋天的什么最美?当然是秋菊啦!

秋菊虽没有玫瑰的娇艳,也没有牡丹的富丽,更没有百合的庄重,但它去能傲霜独放,让人油生一种敬意。

秋菊的品种很多,有“灯下舞娘”,有“晴空淡雨”,有“碧海银涛”……

这些秋菊千姿百态,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刚刚绽放,还有的迎风吐艳。秋菊的颜色也是五彩缤纷的,有的红如火,有的白如雪,有的粉如霞,还有的黄如金……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盆高居在百花之上的一盆黑菊花,这盆黑菊花与众不同,他的黑里似乎还透着红,宽宽的花瓣像烫过的头发一样丝丝往里卷,显得异常庄重,严肃。像铁面无私的包公正坐在公堂上审案。

还有一盆九龙菊,花头极大,白色的花瓣一丝一丝的,花瓣弯曲带钩,中间金黄的花蕊像一个小太阳,它那墨绿的枝干上,枝叶稀疏,香味扑鼻而来,十里飘香。

秋菊篇2

秋天纵然是枯叶、枯木比比皆是,但它却依然是极美的,美得不同寻常。

秋天的菊花开的正傲,鲜亮的暗色仿佛使用各色的油漆涂染上去的。在这树叶都“刷刷拉拉”地飘落的季节,也只有菊花不畏寒风,傲霜怒放,五颜六色,千姿百态。

在某一天的早晨,我不知是着了魔,还是发了疯,我竟是十分地想去赏菊。母亲没法,只是嘱咐我多穿一点衣服,便让我去了。

秋天的风如刀割般,刮得我的脸生疼,让人睁不开眼。好不容易终于来到了花圃,却发现花圃早已是人满为患,好生热闹。

花圃虽人满为患,却并无几人去赏菊,这倒让我轻而易举的来到了菊花面前。菊花有很多种,都被零零散散地被摆放各处。但即使这样,它依然挺直了腰杆,开的热烈。

不知为何,花圃的花虽众多,但我却觉得这菊花格外的美,甚至超过了这花圃里的任何一朵花。因为别的花纵然好看,但终究还是开得过艳,过俗了。而菊花虽有缺陷,但它开得自如,清丽非凡。

菊花傲霜,做人也“因”是如此,只有面对困难时迎刃而解,才得以成功。如元稹的诗中所写;“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句话不就是在说菊花的傲霜精神吗?

秋菊篇3

今天来到富乐山,我一下子就融入了喜庆、热烈、菊艳、花香的氛围中。在菊展景区,那些奔前跑后的孩子,牵手相携的老人,步履坚定的青年男女,无一不为这风姿绰约,盛况空前的菊展洋溢着笑容。频频闪烁的闪光灯记下了美丽的永恒。

在“菊渊雅韵”景区,人们漫游在高雅的菊艺造景景点,吟颂李白的“月下独酌”。怀念诗仙李白,花丛中摆酒,举杯邀明月,相约游仙境的情怀。同时,怀念诗圣杜甫在少陵草堂疾笔奋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芙蓉古渡”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和梢公摆渡的造型,把人们带回了当年乘渡木舟过溪看白鹭翩翩起舞的情景。

在“揽菊胜景”景区,人们陶醉在遍地黄金,花香四溢之中;穿行在小桥上、流水旁。那志趣幽雅的南国书屋,粗犷豪放的北国樵庄,沃野千里的川西农耕和独立寒秋的山村野钓,一下子把人们从繁华喧嚣的都市反扑归真到了大自然。

“三国寻踪”和“精品荟萃”景区,掀起了富乐山赏菊的高潮。

与雄浑的建筑相呼应的汉朝大鼎,矗立在由不同颜色菊花拼成的三国争霸的疆域上,穿梭其中的“木牛流马”使人联想起金戈铁马的古战场;怀念着足智多谋的诸葛丞相。

伴随着悠扬的“洞经音乐”,在“精品荟萃”景区,人们饱览着形态千变、色彩丰富,傲霜而令人倾慕的菊花的芳华。在这多达二百余个品种的精品荟萃里,无论是紫色的“精山花鸟”,黄色的“黄石公”,红色的“红衣金珠”;还是小巧玲珑的“国华周公”,朵大雪白的“国华金剑云”。无不色彩鲜艳丰富,气味芬芳、甜醇;形态千变,令人目不暇接。

这些千姿百态的菊花,有的花盛开而花蕊不露;有的呈飞舞状;有的呈卷伞形;有的呈钩环形,还有的纤纤弱弱,像小家碧玉似的娇羞……它们或俯、或仰、似歌、似舞、似语、似笑……真是极尽妍态,美不胜收。

整个富乐山,无论是道旁、厅堂、无一不有菊花点缀,处处陈列着五彩斑澜的盆菊。曲折的走廊里,一步一景错错落落地摆放着大小不一的陶盆,各类名种的菊花,琳琅满目,如盛装迎宾。

各景区,用各种菊花和山石、书画布置各异的艺术展,如同一件件艺术精品,令人叹为观止。

秋菊篇4

【关键词】秋菊打官司;香火;宗族制度

电影《秋菊打官司》讲的是西北农村中的一个村长和村民之间故意伤害的“案件”。因为些许琐事,村民万庆来同村长王善堂发生了口角,万庆来骂只生了四个女儿的村长“断子绝孙”之类的话语。村长发怒,踢了万庆来的下身。万庆来的妻子--秋菊对此气恼非常。她认为自己要讨要个“说法”。对于秋菊所下定决心要讨要的这个“说法”究竟是什么,我和大家的看法一样,大致就是让村长给万认个错,承认自己不应该踢万庆来的“要命的地方”。乡间的司法助理员费尽心思调解一番,以失败告终。于是秋菊到了县城、甚至省城讨“说法”,最后在律师的帮助下,中级法院给了她“说法”,公安人员调查发现她的丈夫受到了轻伤,认为村长应当受到治安行政处罚。于是,不久前刚刚带领村民救了秋菊母子性命的村长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电影的最后一幕停留在了秋菊疑惑不解的眼神和远远驶去的警车上,让人唏嘘。故事虽然清晰简单,但是其中蕴含的有关传统文化和法律文化的东西,确实值得我们探讨。

一、秋菊的“气”――“要命的东西”和要命的“香火”

电影中曾秋菊的台词曾多次暗示,如果不是踢了“要命的地方”秋菊是不会千辛万苦讨个“说法”的。有这样一个场景,县公安局的工作人员读着“他平白无故踢伤我丈夫,犯了故意杀人罪,国法难容”笑出了声。我们也被这滑稽的言辞逗乐了,稍稍有些法律常识的人们都在笑秋菊的无知和的老汉的夸大其词。但是,在秋菊心中,踢坏了丈夫的“那个东西”,就是踢坏了万家整个家族(万庆来是独子)的生育能力,就是断了万家的“香火”。所以,秋菊所费尽心思索要的“说法”恐怕就是因为村长侵犯了万家的“香火”。

我们可以大致地认为“香火”的重要性来源于中国古代传统的“血食祭祀”。血食者,《辞源》谓之曰“古时杀生取血,用以祭祀”。古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常常以“血食”、“不血食”借以指代国家的延续和破灭,而血食祭祀的主祭者则应该为家族的嫡长子(因“鬼神不享非类之祭”所以必须是男性男系亲属)“不血食”指其国家的祖先不能再得到祭祀,也就是这个家族已经灭亡,没有传承的后代能够祭祀祖先了。在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认为祖先死后的生活在地下世界中,所以,逢年过节子孙须以牛羊等牲畜祭祀之,若族中祖先得不到祭祀,则祖先就会变为饿(恶)鬼作恶人间,危害统治。比如在中国古代就有“罪犯存留养亲”的制度,根据这一制度罪犯被处以死刑或者长期徒刑时,罪犯的父母年老或有病,该罪犯的是家中父母唯一的儿子,那么法律允许判处其他刑罚,这不仅仅是对罪犯父母的人道主义关怀,更是在父母年老无法再生育的情况下替其家族留下“香火”。

后来,祭祀制度从大宗族祭祀演变为小家庭祭祀,祭品也不再是“奢侈昂贵”的牛羊等牲畜,但是血食祭祀所造成的“重男轻女”的观念并没有随着祭祀形式的转变而改变,以不传“香火”为大不孝的情况还是没有得到改观。所以若是万庆来的“要命的东西”就这样被踢坏,而秋菊腹中胎儿又不知是男是女,其“香火”是否可续就是一个大大的疑问了。

而中国古代的主要的继承制度又强化了这一观点。承继资格者的范围受到限定,是因为祭祀先人的事情构成承继的要素,而就这一祭祀来说存在鬼神不享非类之祭的限制而且祭祀的义务和财产的继承不可分地结合这样的情况也是作为承继的继承样式的特质,作为其结果,财产始终都应该保留在同族(广义的家的内部)之手。在此家族没有符合资格的男性继承人的时候,其宗族将会为其立嗣(同姓同辈男性),而家产也会被嗣子继承。所以,“香火”不仅仅有保障先人有人祭祀而“衣食无忧”,对家庭财产的延续的意义也很重大。

虽然关于继承制度的规定在当下的法律体系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不再相信血食祭祀,但是这些引发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对“香火”重视却无法磨灭。有了这些铺垫,秋菊的“执着”便看起来就不再是“无理取闹”了。

二、宗族制度传统、村落互与村长的“面子”和“架子”

与秋菊费尽周折讨要“说法”一起构成故事主线的是村长想要维持和保全的“面子”。村长的“面子”问题几次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剧中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场景:

秋菊拿着发票收据去找村长,村长掏出二百元钱来,并没有直接给秋菊,手一扬,二十张十元大钞散落在风里:

秋菊:我今天来就不是图个钱,我是要个理。

村长:理?你以为我软了?我是看李公安大老远跑一不容易,给他个面子,地下的钱一共二十张,你拾一张给我低一回头,拾一张给我低一回头,低二十回头,这事就完了。

秋菊:完不完,你说了也不算。

本来,此时秋菊当初的犟劲已经“偃旗息鼓”,对于“说法”的执着也少了不上。可是,村长把钱扔在地上的举动使得秋菊的“气”再一次爆发。

李公安:你看你看,大家都忙忙的么,为这事我都跑了几回了。刚才县上裁决你又不是没看么,你不丢面子么。

村长:李公安,你说,有啥事乡里解决不了,凭啥到县里臭我的名声。

李公安:哎呀,她也不想把你怎么样。

村长:再说,我大小是个干部,以后我在村里没法工作么。

可见,秋菊的执着彻底将王村长的作为一村之长的面子给摧毁了,村长接下来的不配合也在情理之中。

秋菊为她的“说法”到处上访打官司,村长也为了他的“面子”始终不肯妥协。在我们看来,这种胶着的状态之所以维持,村长对“面子”的“执着坚守”起了很大的作用。村长的这种作为一村之长所端的“架子”,很可能来自中国传统的宗族制度和村落制度。

原始社会时期,以血缘为基础的最原始的宗族产生了。商朝族已有具有本族特点的名号、坟地和葬俗。西周时,宗子对宗族成员有教导、惩罚的权力甚至掌握着族人的生杀大权。到了宋代,修宗谱、建宗祠、立族长、订族规较为盛行和完备,宗族习惯法也渐渐成文化。中国古代传统法制中“抓大放小”的政策观念使得民间的纠纷解决机制非常丰富,宗族内部的“司法权”“立法权”就在国家法的所放空的领域中生长旺盛,直到近现代,影响仍然深刻。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指出过:“族权和政权、神权、夫权一样,是束搏我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一条大绳索。”而新中国的村庄很大一部分都脱胎于过去的宗族,“一姓一村”“二姓同村”的情况一直相当常见。正如约翰・杜威所说,企图摆脱习俗规范的努力是最不易的,所以村长作为事实上的“族长”甚至“几族之长”有这样的“架子”,要求这样的“面子”而在做错事的时候宁愿赔钱也拒不道歉也就不奇怪了。

另外,村落的互的特征也能够解释村长不愿意向秋菊低头的原因。村落是中国乡土社会的基本单位,古代政府对居民的低成本管理决定了它承载着很多“社会管理职能”的功能,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解决公共服务的基本单位”。无论是传统国家,还是今天的国家政权,都不可能将权力的触角伸入到乡村社会的方方面面,而家庭也不能够完全“自给自足”供给自己如灌溉农田和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在灾荒之年的风险与非凭一己之力可面对。因此,农民客需要在就近村庄内部通过合作进行互助,处理公共事务,应对生活风险。生活互需要通过村庄伦理来给予保障。

在王村长的理念中,村里人之间的恩怨完全可以在上一次互助遗留的“情谊”和下一次“互助”流露的“歉意”中得到淡忘,根本不需要借助村落以外的非人情的力量,秋菊一再求助于村落以外的“硬邦邦”“冷冰冰”的行政力量来索要所谓的“说法”,是对其之前的“互活动”带来的情谊的否定和对下一次互助的不期待,若此时向其妥协,就是打破了在互助中了结恩怨的这种微妙伦理关系,就是违背这种村落中互的伦理道德。所以,在村长的观念中,这种小事不用借助外界力量解决,应依靠村落内部的互助的伦理关系加以解决,而秋菊一直向外界寻求帮助则是在冲击这种伦理的平衡。所以随着秋菊不断“上诉”,他的妥协也就越来越难达到了。

三、法律的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

在秋菊艰难地拿到了中级人民法院给出的驳回公安局行政复议的判决,并被判赔偿250元。“说法”到了,但是就在费尽辛苦“救”了秋菊母子两人性命之后,村长被公安局行政拘留。这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影片的前半段,李公安做好人买礼物送给秋菊赔不是,并骗她说是村长买的时候,秋菊对此表态:“要是这,那就算村长给咱赔了不是了,钱不钱么,无所谓了。”可见,她想要的“说法”就是村长对自己的行为道歉,是要维护一种犯错就该道歉的“礼”而不是想要使得村长真正的受到“刑”的惩罚。所以,这样的结果是她不能够接受也不能够理解的。秋菊很难想明白为什么自己要的只是一个说法,而村长却“依法”被抓走了。

司法活动中法与情的平衡向来都是一个难题。清代著名学者余樾(曲园)就曾经说过“通达治体于天理、国法、人情,三者皆到,虽老于吏事者,不能易也”。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以熟读诗书然而缺乏法律训练的文人来治理农民,以及法律解释和司法实践的道德化取向,它们都是在制度上长期存在的困难。但是这个影片的结果却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仅仅利用法律来村民之间的争端。设定这样的惩罚的人没有察觉到秋菊真正的需要并不是使村长得到法律的惩罚,而是一个“道歉”。

我们看完影片,就可能对结局产生秋菊式的疑惑,为什么秋菊只是要一个“说法”而村长早已得到她谅解的时候就被抓走了呢?

徐忠明教授有过如下阐释:只要承认寻求案件的妥善解决与维护社会的和谐秩序是司法官员的终极目标,并且承认传统中国秩序观念具有“情景化”和“审美性”的特征,那么,斟酌“情理”与法律也就成为司法裁判的不可忽视的前提;如若撇开这一前提,乃至不顾传统中国司法官员对于司法裁判特征的自我表达,仅仅依据档案记载和判牍文书进行“索引式的”形式主义解读,恐怕都是有失偏颇的做法。对此,笔者表示赞同。从徐老师阐释的和法理学上所阐释的法律的作用和目标来看整个故事的发展,我们大可以认为中级法院不顾“人情”做出所谓违背了“司法官员维护社会和谐秩序的终极目标”的、这种既伤了村长的“面子”,又伤了大家的“和气”的用“依法判决”来给“说法”的处理方法的合理性确实值得怀疑。

当然,这是纯粹理论的讨论,实践中为什么公权力没有让这件事小事化了,我们不得而知。司法实践本就是极其复杂的环节,最简单的事情可能变得最复杂。小到法官写判决书时心情、私人关系、法院绩效考核指标要求,大到中央近期精神政策指引,司法环节中的灵活性和可预见性之间这对矛盾的对立统一在很多时候确实让人费解。

正如冯象老师所说,这是一个欧亨利式的结尾,凸显出法律一旦触动,干预起来就猝不及防,不留余地”。那我们就权当做这是对秋菊淡化了对法律的敬畏而以法律为工具来“耍小孩脾气”的和村长“顽固不化”,“面子主义”的惩罚吧。

四、结语

《秋菊打官司》影片里所蕴藏的关于历史传统和法律文化的信息极其丰富,可以深入挖掘许多有关于法律、伦理、传统文化的内容。虽然在有些人看来秋菊的行为和心态略显幼稚和笨拙,在有些人看来就是“无理取闹”,但是无论如何,其还是表达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民众的法律意识的觉醒,一种符合新时代精神的抗争,其表现出了对于传统权威的挑战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而且其中对于中国农村的风俗文化、乡土人情、对中国现行诉讼程序的充分且细腻的展现更使得其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得以凸显。

参考文献

[1] 德克・布迪.的法律[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2] 赵晓力.要命的地方-秋菊打官司再解读[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第六卷第2辑.

[3] 徐忠明.众声喧哗:明清法律文化的复调叙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滋贺秀三.中国家族法原理[M].法律出版社,2003版.

秋菊篇5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们迎着秋风走出校园,就像笼里的鸟儿飞往大自然。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歌声回落在每个人的心田。我们穿过了山岭,走过了小径,踏过了田野,来到了目的地—菊园。

原本累得筋疲力尽的同学们,看到这漫山遍野的菊花,疲倦顿扫。一阵秋风吹过,给我们送来一股清香,真是花气迷人,就像是秋姑娘在欢迎我们的到来似的。

开始采摘菊花了,大家激动极了,像一群群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菊花的形状各异,盛开的菊花如蜜蜂温暖的家一样,时时为蜜蜂敞开家门;半开的菊花就像一位爱美的小姑娘,为了不让自己晒黑,用手捂住了脸,偷偷看着外面精彩的世界;而那些花骨朵就像在和我们捉迷藏,躲起来不让我们看见它。看看这朵,瞧瞧那朵,都那么美,始终不忍将它们摘下,于是跑上更高的山坡,从高处往底处望去,那满园的菊花,就如同刚下了一场雪,给大地穿上了洁白无瑕的银装,

让人沉浸在这世界里,舍不得离开。

菊花虽不如郁金香那样高贵,也不如牡丹那样艳压群芳,但它有自己独特的气质与魅力,也正因此,我才更爱菊花。

秋菊篇6

“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古往今来,成千上万的文人骚客赞颂秋菊,欣赏她在秋天的夕阳中溢出的美好,她仿佛就如一位少女,在秋风的轻拂中昂首挺胸,亭亭玉立。

秋菊不只美丽,更有着一种坚韧,一种任凭风吹雨打也不低头,任凭秋风大力的呼啸也不丧气的坚韧。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就如诗中所言,无论秋风是多么得冷冽刺骨,菊花依旧开的轰轰烈烈,浓烈的色彩亦如她的性子一般,素雅坚贞,凌霜盛开。

我的爷爷非常喜爱养花,几乎什么花都种过,但最让他感到骄傲的莫过于出自他手的那一片菊花。

在阳台外的小院中有着专门属于爷爷的一块土地,上面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菊花。无论怎从哪个角度看,都十分夺人眼球。我走近爷爷种的菊花,认真仔细地观赏:碧绿碧绿的叶子,托起了金黄色的花蕾;金黄的花蕾上,小小的花瓣肆意地舒展着,一丝一丝的花瓣一圈圈地卷了起来,像一个旋涡。它仿佛是长眠了一个春夏,在秋天之际伸开了懒腰。

许多邻里看到我们小院中的秋菊都会赞叹道:“好美的菊花啊!是自己种的呀?真好看诶!花了许多功夫吧!”每当这时,爷爷都会骄傲地向我一笑。

秋天,本是一个百花凋零的季节,但因为有了秋菊,而更加的绚丽夺目。我赞美菊花,因为它不仅只有美丽,更有不畏严寒的傲骨!我钦佩菊花,因为它不仅只有芬芳,更有坚强不屈的灵魂!

秋菊篇7

秋天来了,秋天是菊花开放的好日子,我被那浓浓的香味勾引住,简直是入了神。

公园的花坛里,宽阔的道路上,雄伟的大山以及农村的稻田里都可以见到菊花。它还是梅兰菊竹中的君子呢!非常令人激动。有的绽开了花瓣,笑容满面的欢迎您的到来,有的才吐一点点细小的嫩芽,它们正在生长,准备迎接新的一年,不久芽儿就变成了花骨朵儿,花骨朵儿马上就要绽开,长大成人了!

说起菊花的颜色,那可是五彩缤纷、各种各样、应有尽有。金黄色的菊花在随风飘动,雪白的菊花在空中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就在这时,菊花们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吧花园打扮得漂漂亮亮,看起来就像一幅大活画。

菊花的作用那可就更大了。比如:人们可以那它熬成药、治病,也可以拿它做成菊花茶、降火,还可以拿它做菜,里面有很多营养、可以补身子。听说菊花里还有密呢!招引来了不少蜜蜂和蝴蝶。

菊花还是一种坚强的植物。每当天空下起了秋霜,别的植物都抱头睡觉。只有菊花抬着头、挺着胸面对着秋霜,它一点也不怕,要坚持到底。

秋菊篇8

2、菊花以黄色显示自己的容貌。

《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黄华。”“黄花”在诗人笔下成了菊花的代词。

“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初唐王绩见到菊花吐艳,醒悟到重阳节的来临。

杜甫在战乱中度过重阳,“旧采黄花賸,新梳白发微”;“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从时序的推移中觉察到自身的衰老。

李白却用“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显示他所特有的豪情。

3、白菊可算是后起之秀。最早咏白菊的当推刘禹锡和白居易。令狐楚家中有白菊,刘一再见诸吟咏:“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花的洁白有如“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妆”;花的娇贵使得“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白居易回忆经历的杭州、洛阳、苏州“三处菊花同色黄”,晚年见到“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时,不由得既兴奋又感慨。

上一篇:春花范文 下一篇:祖国在我心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