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总设计师简历范文

时间:2023-10-07 03:07:53

容易总设计师简历

容易总设计师简历篇1

1.运用图示法把教材内容制成投影片,起到浓缩教材,突出重点的作用

图示法投影教学的关健是要设计好图示,其实是把用文字来叙述的历史知识结构,用图示的形式加以表现。它的最大特点之一是简约性。图示除用符号以外也用文字,一般用词组,因此比长篇的文字叙述要简约。有些过程省略了,有些过程用符号来表示。

如讲到“殖民主义罪恶”时,其中“奴隶贸易”可用下图表示:

附图{图}

图1

欧洲殖民者的商船在欧洲装上少许廉价商品前往非洲(出程),在非洲海岸购进或掠得成群奴隶运往大西洋(中程),用这些黑奴在美洲换取巨额的货物运回欧洲(归程)。在这三角贸易中,黑奴成为真正的商品,累累白骨给西方世界带来了灿烂的黄金。

这幅图示就形象地反映了贩卖黑人奴隶的“三角”贸易。

学历史既需要形象思维,也需要逻辑思维。使用图示时,必须配以教师生动具体的讲述,这样就可以达到省时省力,又取得好效果的目的。

2.运用图示法把复习课内容制成投影片,纵横串连,进行知识归类

图示法投影教学的第二大特点是系统性,图示能表示历史事件之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

复习课中,为了把知识学活,教师要打乱教材章节,割块连线,纵横联系,把同一类型同一性质,同一意义的历史事件联贯起来进行专题复习。

如我在复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抗斗争”时,按背景、经过、纲领、失败原因、意义、教训等方面自制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4张投影片。一节课复习一个专题,容量大、节奏快,而且知识系统性强。

3.运用图示法把复杂的历史问题制成投影片,使复杂问题条理化

图示法投影教学的第三大特点就是条理性。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内容错综复杂,高一的学生学起来很吃力,我利用图示法把这个问题简化成纲要信号制成投影片,可以起到统摄全貌,提示全章的作用。

附图{图}

图2

这样,学生在阅读教材,了解本章的节、子目基础上,思考法国革命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再读图,这个复杂问题简单多了。

4.运用图示法把练习制成投影片,巧设问题,培养能力

近年来,历史高考愈来愈注重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投影片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有独特的优点。我在用图示法制作习题投影片时(复合片),利用投影片的文字、图表的可遮性和可加性的特点,首先将要解答的题的“主干”用投影片映出,然后将所有解答的题的“支干”先后依次映出,逐步培养学生审题、分析、综合、评述等能力。通过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不仅防止了题海的泛滥,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增强了记忆的效果。

总之,电教课中运用图示法投影教学,使知识具有简约性、系统性、条理性,也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容易总设计师简历篇2

关键词:历史教育 提纲式板书 图标式板书

图示式板书问题式板书

教师站在讲台上,在一定意义上宛如演员站在舞台上一样,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调动各种手段,力求达到最佳效果。板书是教师经常采用的重要教学手段,是一种简便而又有效的直观教学形式。

板书艺术在历史教学中之所以重要,首先在于它简明概括,既是教材的内容提要,在一定意义上又成为教师的讲课提纲和学生的复习提纲。其次在于它的直观性,它直接作用于学生视觉,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痕迹。教师的讲授与板书配合使用,学生抬头可见,低头可记,耳闻目睹,获得的知识分外深刻。另外,板书突出了教材的重点,反映了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既能帮助学生掌握教学思路,又是教学目的体现。因此,精心设计板书,充分发挥板书的作用,是历史教师的重要任务。

教材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板书的形式也不同。初中历史课堂上常用的板书形式有四种;提纲式板书 、图表式板书、图示式板书、问题式板书等。

一、提纲式板书

提纲式板书是以事物发展进程为线索,将教材要点浓缩成提纲,采用小标题形式,按顺序、分层次排列出来。

提纲式板书的主要优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紧扣教材,其基本线索与教材的编排体例大致相同,课堂上便于学生学习新知识,课后便于学生结合教材进行复习。第二,在课题统帅下,便于学生掌握教材重点。第三,层次分明,易于从板书中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提示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间的内在联系。由于该板书形式具备这些优点,使其成为课堂上运用最能普遍、最广泛的板书形式。如初中《中国历史》第24课《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可设计以下板书:

文化运动

1、背景:北洋军阀统治,尊孔复古反动政策。帝国主义兴风作浪。

2、新文化运动兴起 时间:1915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鲁迅、胡适

主要阵地:《新青年》

内容: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

3、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4、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五四爱国运动

1、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要求遭拒绝。

2、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陈独秀、在北京领导学生斗争。

3、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运动发展标志:1919年6月3日上海工人罢工。

4、步胜利。

5、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性质

无产阶级和先进知识分子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世界影响

二、图表式板书

图表式板书是对有关历史知识进行合乎逻辑的编排整理,用表格的形式系统归类或综合比较,将来龙去脉和各种关系条理地展现出来。它一般又分为统计表、文字表、比较表、年表等。如:

(一)“二战”中的大事年表

(二)新航路开辟简表

这种板书的优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第一,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一目了然,使人过目不忘。第二,能够展现历史发展进程中多层次、多角度的网络关系,易于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结构。第三,把事物间的异同明显地展示出来,便于学生比较,掌握历史概念。

三、图示式板书

图示式板书是把教材中的知识要点用简单图示结合文字注记,对复杂的历史现象进行形象的展示的一种板书方式。这种板书节省文字,简明生动,直观性强,便于记忆。如,讲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可设计如下图示:

四、问题式板书

问题式板书是把教材中的主要内容编成一系列问题,按顺序列在黑板上,让学生对照问题阅读教材,然后通过师生互动逐一解决,完成该课教学任务课的板书方式。这种板书形式在上课伊始即将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明确地交给学生,针对性强,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它适用于课堂纪律好、学习积极性高的班级。如,《初中历史》第三册第18课《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可列如下板书:

一、武昌起义是在怎样的形式下爆发的?说出起义的时间和主力。

二、简要叙述武昌起义的过程。

三、中华民国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

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何时、由谁颁布的?

为什么说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五、袁世凯是怎样窃取革命果实的?

六、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怎样?它为什么失败?

板书是教师在课堂上亲手创造美的过程,因此板书应给人一种美感。板书的设计要布局合理,结构新颖,排列整齐匀称,错落有序,字迹要规范整洁;色彩要醒目而不杂乱。

总之,以上是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几种板书形式。随着新的教学理论的不断运用,新的板书形式还会应运而生,历史教师只有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拘一格,我们的历史教育水平才能登上一个新台阶。

容易总设计师简历篇3

一、目前课堂板书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多媒体教学设备日益完善。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不言而喻,多媒体课件涵盖的内容广泛,生动形象,资源丰富,翻看起来非常方便,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因此,许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比较热衷于使用多媒体。在听课过程中不难发现,一部分教师出现了过分“迷恋”多媒体的现象,甚至于彻底扔掉了手中的粉笔,整堂课只有口动而无手动,结果是幻灯片量大,且切换比板书要快很多,使学生记笔记更难,更无从分辨重难点,不能专心听课,造成学生听课时好象明白, 但课后感到脑子空空一片。板书艺术的缺乏是历史课堂的极大损失,因此我们不仅不能舍弃板书,而更应该思考板书艺术和其他教学手段的配合使用,最大程度上提高历史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历史课堂板书设计的原则和艺术

1.从综合的角度看,历史课堂的教学板书要与教学课件等各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紧密结合,做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一方面,多媒体课件和纸质学案在课堂上难以作随机的调整。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随机产生的教学信息,就是我们所说的“突况”的出现,比如学生发现一种不一样的说法,或是学生的一个颇有深度的提问,乃至教师在课堂上一个突然而至的灵感,等等。这些信息往往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动人”之处,教学效果的“亮点”所在。如教师能及时把握此契机,提炼其内容进而即兴板书加以表达,给学生以表扬、鼓励、着重强调之意。这种“及时反馈”的优势,是各种预设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同时也必将呈现出更为完美的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教学总是围绕一定的重点、难点展开的,虽然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纸质学案也可以将这些重点难点呈现出来,但教学课件的信息页面总是有限的,总是需要不断翻页表现一些新内容的。由于一些课件演示速度较快.画面停留时间较短,致使教学中很多文字表述的内容很容易被遗忘。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会使记忆的难度增加,往往还容易引起学生的记忆疲劳。如此时教师能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以提纲挈领、简明扼要的板书形式来展现整节课的结构和脉络,不仅有利于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全课的授课内容,强化记忆,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步发展。

2.从板书形式的角度看,应该依据不同内容和教学方法合理布局板书内容。

因教材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板书的形式也应该有所不同。历史课堂上常用的板书形式有四种:提纲式板书、图表式板书、图示式板书、因果式板书等。

(1)常识性史实可以可以运用提纲式板书,提纲式板书是课堂上运用最普遍、最广泛的板书形式。它是以事物发展进程为线索,将教材要点浓缩成提纲,采用小标题形式,按顺序、分层次排列出来。

(2)涉及到内容列举的或对比的可以运用图表式板书,图表式板书是对有关历史知识进行合乎逻辑的编排整理,用表格的形式系统归类或综合比较,将来龙去脉和各种关系条理地展现出来。

(3)对于比较复杂的历史现象可以运用图示式板书,图示式板书是把教材中的知识要点用简单图示结合文字注记,对复杂的历史现象进行形象的展示的一种板书方式。这种板书节省文字,简明生动,直观性强,便于记忆。比如在讲解美国的三权分立时就可以提前在黑板上画出图示,借助图示可以更加直观地说明美国政权的划分和彼此间的关系。

(4)联系紧密的史实可以运用因果式板书,因果式板书是把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按因果关系列在黑板上,让学生掌握一个推导过程的板书方式。这种板书形式在上课过程中不断进行史实之间的串联,易于建立史实之间的联系,但它适用于课堂纪律好、学习积极性高的班级。

3.从难易程度角度看,书写主体可以由教师转向学生。

内容相对难理解,难以概括的内容,板书内容应该由老师自己完成。对于部分容易把握的内容,可以将板书权还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完成。把板书权利还给学生可以有下列好处:

首先,有利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课题让学生去板书,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板书中发现问题;例题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可以反映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思路;知识体系让学生去总结呈现,可以让学生发现规律,有利于促进学生表达和书写能力的养成。无论学生板书书写的质量怎么样,在书写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学习的兴趣也会不断增加。

其次,有利于面向全体。新的教学理念和评价标准下,让每一位学生投入其中,让每一个孩子得以成长,才是我们探究高效课堂的价值取向。

最后,有利于追求教学生成。在教W实践中,很多学生是心里明白口头上却不能表达出来,也有很多学生是口头上头头是道却不善于书面表达。板书就是学生操练书面表达的视觉通道,不仅能与学生由听觉得来的信息相印证,并且与其相综合,促进学生构建新的意义。

4.从板书布局角度看,板书艺术也需要考虑美学因素。

容易总设计师简历篇4

【关键词】板书笔记提高效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多媒体教学得到普遍应用,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对于我们的历史学科,教师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重现历史”,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带领学生在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中学习历史,既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但同时,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教师的板书越来越少,学生动手做听课笔记的也越来越少,这两个“越来越少”引起了有关专家的担忧,也应该引起我们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板书与笔记的关联

以往评价教学,对教师的教案、板书设计、教学方法、课后小结非常看重。特别是教师精心构思的板书设计,经常引起听课者的共鸣,在课堂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现在,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普及,那些现成的音画设计和课件在网上比比皆是,教师无需自己制作,只需网上下载,既方便,又快捷,因此多媒体课件渐渐地代替了教师的板书,导致教师的板书越来越少。同时,多媒体教学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学生们在课堂上普遍不做听课笔记了,他们或只是捧着教材,或只是盯着显示屏上五彩缤纷的插图,就是很少有拿着笔和纸记录课堂内容的。缺少了听课笔记的听课,学生疏于动手写字,教师在讲台上的提纲挈领、临场发挥、灵光闪现,都没有留在学生的“纸写笔载”中,难免是一种缺陷。一位专家说,听一堂没有板书的课,好像读一首没有诗眼的诗,看一幅没有神韵的画。听一堂不记笔记的课,思路就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对问题的深层内涵的认识和把握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由此可见,教师的板书和学生的笔记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学中的“眼睛”与“窗口”,是传递和接受教学信息的有效手段。一手漂亮的板书如同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一样,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让人回味无穷。学生也定能以此作为参考和借鉴,记下一手漂亮的笔记。而且一手漂亮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可以突出重难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自己的板书,不断提高自己的板书水平,积极优化课堂板书。同时,教师要在书写板书的时候,告诉学生记好笔记的要领,提醒他们,并指导他们记好课堂笔记。

二、优化板书的原则

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板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在实践中认真揣摩,精心设计,不断优化,写出一手像样的、能体现自己独特风格的板书。总体说来,优化板书应该把握以下四条原则:

第一,历史课堂的板书要做到条理清晰。历史课涉及的知识点纷繁复杂,头绪繁多。板书应该是教师讲课的提纲,提纲决定了教师讲课内容的先后顺序,体现了知识内容的层次性及其内在联系。条理清晰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头绪,听得明白,看得清楚。

第二,历史课堂的板书要做到简明扼要。板书贵在扼其要点,删繁就简。“简”是字不多,话不长,能用两个字的就不用三个字,能用一个词的就不用一句话,能用图示的就不用文字描述。简明扼要的板书能够统领课堂知识,扼其要害,抓其要点,让学生一抬眼就看得清楚明白,毋庸到冗长的文字堆里去寻找信息。

第三,历史课堂的板书要做到美观生动。 “美观生动”学生就爱看,就能吸引住学生,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其愿意抄笔记。比如恰当地使用彩色粉笔就是美化板书的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将板书文字在排列上做些艺术性的处理,其效果也会不同凡响。

第四,历史课堂的板书要做到形式多样。不断变换板书的形式,可以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花样翻新可以使人为之一振,兴趣大增。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以示意图、对比表格等辅助手段,设计出形形的板书,才能受学生的欢迎,才能充分地发挥板书的积极作用。

三、完善笔记的要领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所有的记忆东西都会逐渐遗忘。古人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笔记记在课本上或笔记本上,这样方便查找,也不容易丢失。学生可以通过翻看课堂笔记,回忆起当时的课堂情景,从而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但是很多学生在记笔记方面不得要领,这就需要老师的悉心指导,逐渐教会学生记笔记的如下要领:

第一,明确做笔记的宗旨。做笔记的宗旨,就是进行知识的转移。因此,做笔记时要以大脑为主帅、思维为中心、理解为标准、重点为获取,变老师和书本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

第二, 把握做笔记的时机。做笔记的前提,就是不能影响听讲和思考。因此做笔记的时机有三个:一是老师书写板书时,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三是下课后,要尽快抽时间补记、完善。

第三、 注意做笔记的方法。课堂笔记应该简明扼要、纲目清楚。因此,做笔记的方法有三个:一是圈点勾画,突出重要的经典原话,名词解释、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等;二是抓关键词做批注,用自己的语言,把老师所讲授的重点记下来;三是摘录板书,把不懂的问题和疑点记下来,课后去研究、思考、查对和询问。

第四、分清主次,把握内容。课堂上做笔记,要坚持“听”与“想”为主,记笔记为次,不能“满堂记”、“满板记”,保证听懂了,想好了再记。而且,不能过于注重“漂亮”,要坚持以记内容为主,记提纲、记重点、记补充的内容、记疑点、记方法、记总结。

四、运用好板书和笔记,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当然,对于教师而言,板书不是写完就万事大吉了,还应在课堂小结中充分利用板书提纲挈领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板书回顾、总结、巩固、延伸本节课所学的重难点内容,再对繁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系统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和记忆。

同样的,对于学生而言,也不是课上记记笔记就万事大吉了,还应在课后做好整理和完善工作,补充笔记中的省略部分,将简化符号复原,对重点部分要核实,未听懂部分要弄懂,使笔记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而且还要充分地使用笔记,复习笔记,最好在当天抽出合适的时间对着笔记本,在脑海中回忆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课内容,包括每一个细节,实在想不起来再看看笔记,通过复习笔记这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减缓对知识的遗忘。

容易总设计师简历篇5

一、提问具有启发性忌简单直接

教师应注意避免问题设计的简单化、直接化,不能直接提一些简单的、学生不加思索就可随口而答的问题。如提问时间、地点、人名、内容等学生一眼就能找到答案无助于思维发展的问题,这样易于陷入为提问而提问的形式主义,从而失去提问的价值。为此,教师要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具体筹划,设计出“若隐若现,可望可及”的问题,使提问具有启发性,具有思维量和思维价值,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思考去发现知识的蕴含之美,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讲“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时,如直接提问明治维新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只会照书死答,无助于思维的发展和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把问题设计成明治维新的内容有几个方面,哪一方面的内容对后世影响最大?,这样通过创设疑难,把学生置于“探索者”的位置,让学生随着历史知识的展现,积极思考。学生不仅掌握了维新变法的内容,还加深了对维新变法性质和意义的理解,使学生问有所思,思有所得。

二、提问要角度新颖切忌平淡无奇

提问的核心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枯燥、平淡的问题则味如嚼蜡,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长期如此,还会使学生感到厌烦,逐渐形成对问题的惰性和思维的僵化。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角度新颖,平中出奇,使问题具有情趣和吸引力,能使学生因好奇而集中注意力,并由好奇心发展为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诱导学生积极思考,热情主动地去学习。例如,在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时,教师可一改平淡的直问方式,反问学生: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爆发,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这种问题,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跃跃欲试,从而大大激起了思维的波澜,并使学生在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过程中体会到积极思维的快乐,完成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发展了智能。

三、提问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好问题的难度

提问设疑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由“现有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教师设计的问题如果过于深奥,则显得高不可攀,学生不知所云,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而且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也就无法落到实处。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基础和思维特点,把握好问题的难度,使所设计的问题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邻近发展区域内”,即在“跳跳就能够得着”的高度上,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思考后能够回答。比如,讲中国近代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非常抽象的历史概念时,教师可以把“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这类难度大的问题改设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政治、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接近学生认知和思维水平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结合史实分析,使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含义。这样既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提问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忌不架铺垫

对于教学中的疑难知识,教师应避免不架铺垫,直接提问。而应根据学生实际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分层次、有梯度的设问,把一个看似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能够直接思维的“子问题”,形成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组,使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深化,并在克服重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在学战后美国的“冷战”这一疑难问题,就可以层层设问,步步深入,化难为易:(1)二战后美国要称霸世界的阻力?(2)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什么政策?(3)对西欧国家采取什么政策?为什么?这样,通过巧秒设计一些过渡性和递进式问题,架设思维的铺垫,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最终圆满解决疑难问题。这种分层次、构建思维“阶梯”的提问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疑难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五、提问要问题准确答案明确忌模糊不清

教师设计的问题如果在概念或内容上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容易使学生产生思维的混乱,甚至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因此,提问时应注意问题准确,答案明确。不能岐路亡羊,留有三岔路口。例如,“秦灭六国是在哪一年完成的?先后灭了哪六个诸侯国?”这个问题具体明确,“完成”、“先后”四个字的运用,具有鲜明的科学性若提问为“秦灭六国在哪一年?灭了哪些国家?问题在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上就会模糊不清,学生就难以答出精确的答案。

容易总设计师简历篇6

今天,费城已成为全美第五大城市,从宽阔的河面西望,壮丽的天际线下,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三座高耸的塔楼。塔楼简单的白色,简洁的设计手法与周边低矮、谦恭的褐色民居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其所在的“协会山”(Society Hill)社区鹤立鸡群。1961年,美籍华裔设计师贝聿铭以他在这个项目上简明的国际主义设计手法受到主流设计界的关注,并赢得了进步建筑奖(Progressive Architecture)。但专业设计人士的喝彩并没有为这个项目赢得商业成功。长期的低入住率,迫使开发商放弃了所有权,退出了费城市场。最终挽救项目命运的,既不是设计的标新立异也不是营销的市场策略,而是协会山的社区复兴规划。

二战结束后,美国的政策逐步转移到城市建设。住房和都市发展部提出了“都市更新计划(Urban Renewal)”以恢复城市的活力。在费城,协会山社区被列入更新计划,一块5英亩的土地挂牌招标。当时全美首屈一指的地产大亨威廉•柴根道夫(William Zeckendorf)获得了项目的开发权。当年的柴根道夫被许多城市视为救世主,他以眼光独到,善于冒险而闻名四海。其中一桩成功的买卖是对曼哈顿临东河的一块土地的包装。首先,柴根道夫令设计师在这块土地上构思了一个梦幻城市,并宣称这个方案的实施将取代洛克菲勒中心在曼哈顿的地位。而后正当人们陷入他编织的美梦之中时,老到的开发商悄悄地转手给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卖主――联合国。这块土地上的内容也改变了,变成了联合国总部办公楼和它的会议中心。

通过他的煽动能力,柴根道夫成功地完成了多桩大宗土地交易,成为全美最大的开发商。在他横扫天下的招数中,有一招儿是雇用国际顶级设计师。贝聿铭也曾投身于柴根道夫的团队之中。携着辉煌的业绩,带着才华横溢的设计师,柴根道夫夺得了协会山地段的开发权。那是个国际主义风格盛行的时代,贝聿铭在这个拥有两百年历史的街区中,采用了超大尺度街坊的处理手法,在一片绿地之中竖立了三幢现代塔楼。这与周边的连排住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三栋塔楼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很难融入到街区的历史环境之中。更加糟糕的是,租户也不买帐,入住率极低,费城住房署不得已收回项目的所有权,回到最初的想法:复兴协会山的历史文化风貌。对塔楼周边开发,他们要求设计采用稳妥的方案,要求购买者保护建筑的历史品味,保持社区的历史价值;即使是现代风格的建筑,也要求对材料和细部的处理确保与历史风貌相融合。到1977年,塔楼落成18年后,整个历史街区的复兴计划才得以最终完成。这时协会山已是完全不同的社区了:街道采用了宜人的尺度,许多住宅的入口仍保留了拴马桩和地下室出入口这样殖民时代的细节。建筑的立面砖砌的工艺十分考究。这些使得人们很容易将1774年美国独立的历史与协会山的氛围联系起来。而这时,当年叱咤风云的柴根道夫已经破产。

社区的生长周期远比房地产项目长久;邻里街坊的生命力远比一件建筑艺术品旺盛;居住环境需要的关爱远远超出商品包装所涵盖的范围。温馨的社区环境,厚重的文化,丰富的周边设施,使协会山的居民成为费城历史长河中的幸运者。当然,那三幢与众不同的塔楼,对他们来说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一点异趣。

容易总设计师简历篇7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哪些同学想当科学家?现在有哪些同学还想当科学家?要想实现这个远大的理想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籍日裔物理学家加来道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一文,或许同学们能从中受到启发。

[设计意图:谈话法导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

二.理清结构

老师由易到难设计几个问题,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准。

1.本文写了几件事?按什么顺序展开的?

2.写了哪几件事,请用最简洁地文字回答。

3.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展示本文的结构图。

童年 青年 (成年)

鲤鱼世界的幻想(想象) 实验 (理论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故事(理论)

4.引导学生揣摩结构的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关键句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结构的严谨美。]

三.拟写简历

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给作者加来道雄写一份自我推介简历。

1.学生讨论写法后,教师归纳写简历方法。

明确:压缩课文内容,筛选主要信息,连贯转换成文。

压缩的方法:

筛选:筛掉次要信息,选定主要信息。次要信息:复指内容、过渡文字、具体内容、反面内容、假设内容、修饰成分(定语、状语等)、复句内容(如转折复句中“虽然”引领的内容)等。

转换:把选出的主要信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成为一段没有语病的话。再运用合并同类项(相似信息),把文学语言转换为叙述语言,加上一些过渡词语等方法,使话连贯。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在课文中用勾画的方法找出关键句。

3.交流:每组一名同学交流。学生评价:谁说得好?为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四.美点探究

(1)假如你是一位老板,你会录用他吗?为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会,因为他从小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因为想象力是创造的基础;因为他能够对他感兴趣的东西始终充满激情;因为他能够耐得住寂寞和奉献精神;因为他不仅进行了理论研究,而且还能与实践相结合;因为他具有探索的精神……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感受科学家在探求真理中所表现的人格魅力――人格美。]

(2)假如你是一位普通读者,你更愿意看他的简历还是本文?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回答:本文。本文语言更为生动,更有趣味性。教师顺势就问:你觉得本文哪些句子语言最美,美在何处?这样便水到渠成的过渡到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品味语言。

如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突然之间,不知怎的我就被拉出了咱们的宇宙(池水),投进了一个冥冥世界,那里有令人目眩的强光和我从未见过的奇形怪状的物体。最奇怪的是那个抓住我的生物竟然一点也不像鱼。更使我震惊的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它的鳍,但是没有鳍它还是能够运动。我感觉到熟习的自然规律不再适合于这个冥冥世界。随后,我发现自己突然又被扔回了咱们的世界。”

品味语言的方式:

(1)本段是从鲤鱼的角度看世界,假如从人的角度看鲤鱼所见之景,这段文字又该怎么写呢?(比较,体会它的生动性)

(2)教师用充满感情的朗读感染学生。(读出惊诧的情感)

[设计意图:品味语言美]

五.总结全文

学生总结学完本文后的收获。

1.领略了科普文三美:求真的美、人格的美、严谨的美。

2.培养了两种能力:筛选能力和鉴赏科普文的能力。

[设计意图:强化教学重难点。]

容易总设计师简历篇8

一、简笔画式板书

这类板书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形式之一。它是以直观的图画代替抽象的文字,让学生借助画面的艺术表现能力,加深对文字内容的理解,能起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因为简笔画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因此在实践操作中,往往需要教师精彩动情地解说加以润饰,才能使无声的铅字转化成有声有形、直观、形象的画面。

如S版第四册中的第18课《小鹿的减法》一课中,教师利用这一直观的简笔画,轻而易举地让学生理解小鹿要造桥、獐子要铺路的原因。

除此之外,学生还可通过板书把作者描写小鹿在造桥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情形生动地“放映”出来。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既简单又省时,比反复枯燥的讲解要巧妙得多。因为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斟酌、咀嚼画面,同时又倾听教师动情的语言,能令自己置身于形象的语言中。容易体会到小鹿造桥的决心之大,真正明白“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这句话的含义,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二、蝴蝶式板书

这类板书采用了类似蝴蝶左右对称形式的设计,形式美观、简洁。板书不但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而且能让学生借助板书进行背诵。

如S版第一册中的第8课《树叶》的整个板书精炼而又涵括文本内外。中间以树叶为全诗的线索,通过板书学生形象地知道树枝、小虫、鱼儿、小鸟……都喜欢树叶,树叶给它们带来了温暖。还可让学生借助此板书进行说写训练:除了树枝、小虫、鱼儿、小鸟把树叶当扇子、被子、花伞、风筝之外,还有什么动物会拿树叶当什么?如:蚂蚁把树叶当运动场。这是一首儿童诗,板书已把诗的顺序及内容展示出来了,学生看着板书便基本上能把全诗背诵出来,因此这则板书变自然而然地成了学生背诵课文的助力。

三、提纲式板书

这类板书在日常教学中最常用,顾名思义它是以课文内容的结构或内容提要为主的板书,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的脉络和写作的特点。

如S版第五册中的第15课《锡林郭勒大草原》一文的板书设计,较完整地反映了课文的结构层次,不仅让学生了解草原的广阔、美丽、欢腾,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总—分”式句子的说写训练。

四、表格式板书

表格式板书就是将板书内容统一列入表格,类目清楚,条理性强,对于训练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有较大的示范作用。这类板书的操作方法是:要求学生先根据表格的内容,通过读读、找找、议议,找出课文的有关词语填入表格,然后教师在板书中用对应的内容进行板书,帮助学生概括出课文所讲的内容。此类板书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或同伴互相讨论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进而师生共同设计出有关的板书。如S版中的《顶碗少年》可采用表格式的板书设计:

五、概括式板书

这类板书把课文的内容用精炼、简洁的词语进行概括性地说明。如第九册中第22课《“心正笔正”的柳公权》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条理性强,脉络清晰,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线索,既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又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六、探究式板书

这类板书适用于先知道结果,后知道原因的课文,能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和探究的欲望。如S版中的《端午节的来历》《清明节的由来》《咕咚》等课文均可采用此类板书。

S版第八册中的第30课《端午节的来历》这则板书的顺序是由下至上,让学生对端午节的由来及意义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还可指导学生复述课文(结合黑板上的板书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

总之,板书的设计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创造性设计。无论如何,板书的设计力求要收到“讲起来方便,写起来顺手,看起来自然,记起来深刻,用起来方便”的良好效果。当然,要发挥板书的功效,还要与教师精辟地讲解、分析、提问等教学活动相互联系起来,才能更有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上一篇:万不得已的意思解释范文 下一篇:最好的微信名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