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后感范文

时间:2023-11-20 21:29:46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后感篇1

而波恩人对这位“波恩的儿子”更是深爱有加,波恩一年一度的贝多芬节,就是对这位一代乐圣的最好纪念!

贝多芬成为一代乐圣,有着必然的因素。音乐世家的遗传基因为他提供了先天的条件,而超越常人的非凡的努力与勤奋则是贝多芬成为一代大师的后天因素。然而,一代乐圣的光环背后,谁能体会贝多芬童年时的辛酸、青年时的绝望、暮年时凄惨呢?

贝多芬的父亲对儿子寄予了厚望,希望贝多芬成为莫扎特一样的音乐神童,望子成龙心切的父亲把才4岁的小贝多芬逼着站在椅子上练习弹钢琴,甚至在下半夜,小贝多芬经常被父亲从床上拉起来,练琴到天亮。常常酗酒的父亲成为家庭的一个沉重的负担,贝多芬在10岁时,就在教堂弹琴挣钱,以减轻家里负担。后来,贝多芬17岁时,母亲去世,养家的重担完全落在了尚未成年的贝多芬的柔弱的肩上,一路风雨,贝多芬坚强走来,然而,人生的道路究竟还有多少坎坷?贝多芬不得而知。

父亲近乎轲刻的训练让贝多芬打下了扎实的音乐基础,加上先天的有利条件,少年贝多芬就初露出一代大家的苗头,年仅12岁的贝多芬就创作了德雷斯勒进行曲的9个钢琴变奏曲。青年时代,好学的贝多芬在奥地利皇子克西米里安 弗朗茨的帮助下,二次前往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求学,分别投入一代音乐大师莫扎特和海顿门下学习作曲。天才的贝多芬遇到二位良师,犹如久旱逢甘露,如饥似渴地从二位大师那里吸收着知识的养份,终成一代大家,贝多芬与莫扎特、海顿一起,被人们称为"维也纳三杰"。

然而,当荣誉来临时,命运却与贝多芬开起了玩笑,似乎注定贝多芬一生将与坎坷相伴。30多岁的贝多芬竟然彻底失去了听力,伴随他的,将是一个无声的世界,与人的交流只能通过书写来进行,对于一个风华正茂的作曲家来说,失去听力就是等于失去生命一样残酷。贝多芬无法理解命运为何对他如此不公?绝望的贝多芬准备以自杀来了结自己的人生,当他写好遗书准备寄给兄弟时,面对生死抉择,贝多芬冷静了下来,把遗书默默保存下来,坚强的贝多芬最后选择了继续生活和创作音乐。

我们无法想象此刻的贝多芬经受了何等的煎熬,我们更无法想象此刻的贝多芬经历了如何的绝望,但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创造了一部部伟大的传世音乐经典,无疑是惊世骇俗的!更是空前绝后的!

也许,经历了心灵上死而复活的重生,他的生命热情愈加炽热;经过了凤凰涅磐盘的生命洗礼,其神更髓,其创造力更加辉煌。贝多芬,也只有贝多芬,将心与音乐融为一体,从此,他的音乐创作不再依靠听觉,而是用心创造。也只有将心与音乐合二为一的贝多芬,才创造出世界上最伟大、最感人的传世经典——《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等等。这些一部部气势磅礴的不朽作品问世,铸就了贝多芬一代乐圣的地位。

在贝多芬所有的交响曲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他的《命运交响曲》,贝多芬在创作《命运交响曲》时说:“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交响曲》所表现出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其气势,巍巍如泰山压顶,让人不敢抑望;滔滔似大江东去,让人叹为观止;如鲲鹏展翅九万里,如风雷激荡五洲声。《命运交响曲》那强劲有力、欢乐向上的乐章,又是那么鼓舞人心,给人以美,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勇气,我曾多次聆听过这部用心灵谱写的不朽华章,激励着我面对困难,面对坎坷,面对风雨。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后感篇2

音乐不知何时开始了,那惊心动魄的开篇猛然间把我从刚才的意境中拉了回来。贝多芬之作——《命运交响曲》我并不陌生,但不知为什么比寻常听得更加投入,才开始便牢牢抓住了我的心,是那么惊心动魄,震撼人心。

它是音乐家遭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后谱写成的心曲,也该是贝多芬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他不因生活的艰辛和人生打击而如泣如诉、哀伤不已,相反内心充满了“要扼住命运的喉咙”的反抗情绪。

•

听着,我仿佛看到了--看到了自幼有着极大的音乐天赋的贝多芬受到了父亲虐待,我仿佛看到了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双耳失聪,忍受着朋友的嘲笑,不甘屈服于命运,坚持作曲,我也感受到了--感受到命运的不公,我听到了--听到来自贝多芬心灵深处的呐喊,“扼住命运的喉咙!”

心中突然起了个疑问:命运之神苦苦折磨着他,究竟是什么给了他那么大的勇气和信心?他不是想到过自杀吗?难道是冲动?非也!是他对音乐的狂热之情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震撼人心的旋律多像他发自肺腑的呐喊:“我还年轻,我要继续我的艺术追求,我要活着!”《交响曲》由始到终演绎着一场紧张激烈的“命运”与“勇气”的战争。有人说过,生活——就是为了生存与斗争,那么贝多芬就是生活在和命运做殊死抗争的精神世界里。这也是他的音乐作品告诉我的。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后感篇3

“星”,不是指天上的星星,而是指明星。当然,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尊敬的名人。这些名人,可能是伟人、学者、专家……或者也可能是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等等。那么你最崇拜、最喜爱的人物是谁呢?

我最崇拜、最喜爱的人物不是刘德华,不是成龙,也不是姚明。而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贝多芬出生于1770年,他从小热爱音乐,然而,在他马上就要成功的时候,却被医生诊断出使听衰减弱,甚至可以使耳朵变聋的病。

1798年贝多芬听觉渐衰,1820年后两耳失聪,失去了听觉,再也听不见大自然的声音了。但就在两耳失聪后,他还仍继续坚持创作。然而,在这段安静的时间里,贝多芬创造出了令世界都感到叹为观止的音乐。当然,最具代表性的那就是《田园交响曲》和《命运交响曲》。

当雄浑激昂的《命运交响曲》叩击着你的心扉时,你也许会想起了贝多芬——这位遭受到命运承重打击时的音乐巨人。他曾经说过:“我将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并不能是我完全屈服。”就是在耳聋的这段时间中,创造出了响遇世界的音乐。就是在耳聋中,虽然会给贝多芬带来交流的障碍,也是他常被人误解,社会交流受到极大的约束,他自己也认为自己连一棵大树都比不上,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但是,耳聋的贝多芬远离社会中的喧嚣和纷争,获取心灵的净化和安宁。这何尝又不是一件好事呢!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疾,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但他想创造出欢乐给世界,贝多芬就是这样的人,所以我们要学习贝多芬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贝多芬的遭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你失去一些东西的时候,同时你也会收获一些东西。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后感篇4

――贝多芬

如火焰般舞动的《小步舞曲》,像河水般流淌的《献给爱丽斯》,若浪涛般轰鸣的《命运交响曲》……一曲曲不朽的旋律,承载着一个孤独而伟大的音乐家沉重而热烈的情感,穿越了时光的鸿沟,跨越了文化的障碍,抵达我们心灵的深处,并与每个人心中无法诉说的情感碰撞,相融,激起深深的感动……

这些不朽的旋律告诉世界,曾经,有一个坚毅、正直、真诚的灵魂,挣扎过,奋斗过,希望过,创造过……并且,深深地爱过。他就是我们熟知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在初一这个快乐和忧伤合奏的季节,读《音乐巨人贝多芬》这篇课文,我碰触到一颗在凄然命运中发射光芒的心。文章记录了贝多芬耳聋后的生活状态,作者用平实有力的语言,刻画出一位喜欢孤独和安静,但又渴望被理解的老人形象,展现了音乐家对艺术的追求,与命运的抗争。

然而,当我的思想在文字间徜徉时,却想到了更多。

“一个人走到田野里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贝多芬是自然之子,刚毅中带着柔情。他信仰上帝和神明,可他更信任自然。那些花草、云彩,无声地慰藉着他受伤的心灵,他写道:“世界上无人会像我一样地喜爱田野……我对一棵树比对一个人还要喜爱……”自然像贝多芬那逝去的母亲,当贝多芬的灵魂独自哭泣时,她用爱的光芒遮挡了世人对贝多芬不理解的目光。我眼前总浮现着这样一幅画面:贝多芬逃离了世人的非议,他逃到了田野里,拿着陈旧的乐谱,感受着黄昏的宁静,孤独地漫步;他伫足在幼小的树前,片片新萌的绿叶,传达着亲切的安慰。大自然的恩泽无处不在,那些温暖的话语,早已渗进了贝多芬的血液,融进了充满欢乐和感激的《田园交响曲》。

他孤独,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朋友。许多人认为他恃才傲物、粗俗无礼,贝多芬对这些批评不屑一顾。然而谁又能了解到,他或许是试图用自负的盔甲掩盖内心的空虚和落寞;谁又能看到他内心的累累伤痕?百年以后,因为贝多芬的巨大成就,人们终于有了去了解他的耐心。他的善良,他的辛酸和无奈,从语言的尽头――音乐里,翩然而出。

“你们可能会想到我――一座倒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里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丧失了作为音乐家最珍贵的官能――听觉。命运的枷锁紧紧束缚着他,他已无力高呼,甚至走到了生死边缘,但缪斯之手挽留了他。在哀伤的深渊,音乐给予了他抗争的力量;无论受到怎样的伤害,他的创作热情始终没有消退。他甚至开始真诚地歌颂欢乐了,他没有得到过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世俗的快乐,却把快乐留给了世人。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后感篇5

——读《音乐巨人贝多芬》有感

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那个“扼住命运咽喉”的人;也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那首旷世著作——《命运交响曲》。那个人就是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的作者。

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月光流入了我家。我坐在床前聆听着《命运交响曲》,它如行云流水一般,清新飘逸。让我的脑海随之而澎湃,让一切念想在这雄健的音乐中得到净化乃至升华。

从音乐,很自然地想到了作者,一个饱受苦难而不屈服命运的音乐巨人——贝多芬。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但是他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试想,一个音乐家怎么忍受得了自己谱写好了曲,却听不到音乐的旋律?怎么忍受得了看见自己的手指拂过琴键,却不能听见那动听的韵律?

可贝多芬没有永远沉浸在悲伤中,他默默接受了现实,凭着坚忍不拔的意志,把全身心投入到了自己喜欢的音乐创作中,他用自己的身体代替耳朵感受音乐,“倾听”音乐,让自己融入到那天籁之中。

困难、挫折对有志者来说是一笔财富。它是检验强者和弱者的试金石。孟子也曾经说过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古今中外逆境成才的故事非常多,《周易》是周文王在坐牢时写成的,《春秋》是孔子在仕途失意后作的,屈原被流放时创作了《离骚》,左丘失明才著了《国语》,孙膑被削了膝盖骨愤而作《兵法》,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子囚在秦国写了《说难》《孤愤》,司马迁遭宫刑写了《史记》,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红楼梦》。而我们生活在如此安逸的生活环境中,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音乐还在黑白的琴键上跳跃,贝多芬已悄然远走。然而他的语言,他的精神,他的音乐却永久地埋藏在人们记忆中。他没有为一点困难而放弃,他不会因为挫折而痛苦,只是执着的追求自己的梦想。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后感篇6

贝多芬在28岁时听力逐渐减弱,到了45岁的时候听力完全失聪,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比这一打击更沉重了。虽然贝多芬的耳朵失聪了,但他坚持不懈的完成了《第二交响曲》,说明贝多芬还深爱着音乐事业。之后更多更好的音乐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的涌现。《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还有优美动听,洋溢着欢乐的小提琴奏曲。

贝多芬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始人之一。他一方面有着卓越的音乐天赋,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另一方面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成为他作为音乐家的特殊品质。

我崇敬他的坚强性格,崇敬他那坚持不懈的意志,崇敬他对社会的责任感。

指导老师:杨燕芬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后感篇7

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冯・贝多芬(1770~1827),他在西方音乐史上独领,由海顿、莫扎特创立并发展起来的维也纳古典音乐风格与形式,在贝多芬手里加以扩充、发展,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连接起来。

贝多芬初露峥嵘的时代,正是美国独立战争完成,华盛顿出任总统,法国革命动荡,拿破仑风云一时,音乐上古典主义熟透的时代。贝多芬的创作是建立在古典主义传统的坚实基础上的,但当时的贝多芬所处的环境,也受到了法国“启蒙运动”与德国“狂飙运动”的影响,使知识界包括一些贵族青年崇尚自由、博爱、人道主义思想。 这些新的时代精神影响着他,外在的环境影响和他内在的努力,使得他把古典主义的传统推向顶峰并被改造成为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新体裁新风格。

贝多芬的创作在风格上分为四个时期,即波恩时期、维也纳初期、成熟时期及晚期。在波恩时期的作品中,例如《d小调弦乐三重奏》(op.8),三首简易的钢琴奏鸣曲(op.49.No.1.2)及一些钢琴小品等等。这些作品的风格基本上是海顿、莫扎特式的古典主义。在1792年11月,贝多芬在海顿等人的鼓励支持下,离开了故乡,定居维也纳。贝多芬到维也纳不久就在海顿的直接指导下学习作曲,同时又相继向当时著名的对位法教师阿布莱希兹贝格(1736~1809),著名的歌剧作曲家萨列埃列(1750~1825)等人学习音乐理论及作曲。他在维也纳初期所写的一些作品,表现出受到海顿、莫扎特等大师们的深刻影响,如他题赠给海顿的三首钢琴奏鸣曲(op.2.No.1.2.3),《b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19.1795)就是突出的例子。后来逐渐在他的一些创作中也表现出那种“维特式”的性格,例如《C小调悲怆奏鸣曲》《#C小调月光奏鸣曲》等等。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创作还是演奏,贝多芬已经显示出了自己独特的个性。他的创作和演奏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生气勃勃的气氛,热烈的情感和对比强烈的气氛。

维也纳初期是贝多芬在思想和创作上逐渐成熟的一个转折的时期。在他的创作中渐渐呈现出一种狂风暴雨般的特质,特别在1800年以后的创作中,革命的、英雄的因素逐渐形成。

第三交响曲的构思与完成,标志着贝多芬创作盛期的到来。这部交响乐深刻地表现了他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敬仰和他对这位共和革命的“旗手”(拿破仑)的崇拜。在这部创作中奠定了他的新风格――英雄性、群众性的风格。第三交响曲所昭示的气质与风格也渗透在同时期的其他大量作品中。

贝多芬的音乐在当时引起了不同反响,当时的人们已经习惯了以海顿、莫扎特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主义风格与样式,而像第三交响曲这样繁多的变化、意外处理及演奏难度令人难以接受,贝多芬音乐中所蕴含的力量和热情,使当时的人在震惊之余还从另外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贝多芬。E.T.A霍夫曼形容贝多芬的音乐:“在上升的高潮中一泻千里,并且使听众在摆脱不掉那种压抑的情绪中进入无限无际,令人神往的精神世界。”他通过贝多芬的作品感受到了浪漫主义的精神。

直到1815年,进入了贝多芬的创作晚期,这一时期,由于华丽、轻松愉快的意大利歌剧又风行于欧洲各大城市,使得比较严肃健康及比较重视内容与形式一致的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创作逐渐被抛弃,许多进步艺术家很自然地把注意力移向大自然或集中于内心情感的抒发。这种观点和态度,促使在音乐艺术创作风格上产生了急剧的变化,一种新的浪漫主义的风格在逐渐形成中。而贝多芬这位经历了启蒙时期及法国革命年代的艺术家,在创作风格方面也不免会产生犹豫。

在这一时期,贝多芬的创作曾暂时中断,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搜集各国的民歌并写作歌曲。他的创作风格在转变着,抒情性的风格代替了曾占统治地位的英雄性风格。如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在之后的10年间,贝多芬又重新振作,创作了第九交响曲《庄严弥撒》《 bB大调奏鸣曲》等,达到了创作的高峰。从这些创作中可以看出:他对革命胜利仍没有失去信心,没有放弃自由等博爱的信念。

“18世纪的古典主义追寻沉思冥想和心灵抚慰,而贝多芬的和声,像席勒的诗文,具有爆发性。”贝多芬在某种程度上接近了浪漫主义的精神领域,但是,要把他算作是浪漫主义的一员,在他风格上的定义上是错误的,因为贝多芬是从18世纪成长起来的,他所做的是对古典主义的新的综合,将其传给新的世纪。

关于交响乐

在贝多芬一生的创作中,交响乐的创作占了特殊重要的地位。通过他的创作,可以看到交响乐是如何从古典主义时期过渡到浪漫主义的新时期。

贝多芬的交响乐从创作风格和特征上可以分为几类:英雄性、戏剧性第三、第五、第九交响曲;生活风俗性和抒情性第一、第四、第八交响曲;群众性、舞蹈性第七交响曲,而第二交响曲则是既有生活风俗特点又有豪迈的英雄气概,第六交响曲则融自然和哲理于一体。从时代风格的变化来看,第一、第二交响曲还保持相当明显的古典主义的传统特点;而在第三、第五、第七、第九交响乐则为典型的贝多芬式,并结合了法国革命音乐的雄伟、壮丽的性格;第四、第六、第八交响乐带有明显的抒情性,具有浪漫气息。

第五交响曲《命运》的音乐分析

早在1805年,即在创作第四交响曲之前,贝多芬已经开始第五交响曲的构思,但是这部作品一直到1808年才最后完稿。第五交响曲的英雄性构思,是《英雄》交响曲所确立的英雄形象的继续和进一步发展。在这里,紧张的戏剧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白热化程度,体现出内心最尖锐的矛盾和各种各样的情绪对置。从形式上说,它比第三交响曲更集中、更紧凑,也更统一。

第五交响曲的斗争主题原是启蒙运动时期悲剧的典型。在古典悲剧和与它紧密联系的格鲁克的音乐剧中,人同命运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但是严厉残酷的命运形象却常被描写为不可避免的,而人的胜利往往又由于外界的力量而突然发生。贝多芬改革这个传统的主题,加以新的处理,使人的意志付诸行动;在他的交响曲中,人的胜利是同命运的暴力进行殊死的斗争得来的。他的第五交响曲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失败和胜利、痛苦和欢乐,说明生活的道路是艰难曲折和满布荆棘的,但是对社会负有的崇高责任感,使人格外奋不顾身地去建立功勋。英雄扯断束缚着他的锁链,点燃自由的火炬,朝着欢乐和幸福的目标胜利前进。从黑暗到光明,通过斗争走向胜利,这就是第五交响曲的戏剧性冲突的整个发展历程。因此,贝多芬的这部作品实际上是一部名符其实的“斗争和胜利的交响曲”。

《C小调第五交响曲》有一个贯穿始终的特定音调,贝多芬把它称为“命运的敲门声”,因此这部交响曲就被称为《命运》。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

一开始就是“命运的敲门声”,这个“命运”的动机浓缩为简洁的结构:4个音的节奏型,由极强(ff)的力度,弱拍起的3个重复短音,下行三度到强拍的延长音构成。这一动机构成了第一主题,这一主题用渐强推送到一个戏剧性的停顿,引向三个响亮而不连贯的和弦,最后的一个和弦在第一小提琴的长音上造成一个悬而不决的音响,直到全乐队强力度的命运动机出现才消除。这个戏剧性的孤立的动机陈述打断了主题的向前流动,随着从全乐队演奏的ff到弦乐组的P的快速活跃的音乐进行,主题才在动机上再现。这里贝多芬风格的几个特点显现出来了:强度通过乐器的添加而增强,节奏活动频繁,音高水平上升,这些汇成一个强大的渐强,在两个用无声隔开的和弦中到达顶点。这里鲜明的力度对比、紧张的和声、快速的音乐进行,造成一种惊慌不安的情绪。直到圆号奏出动机的变体才得到缓和。接着第一小提琴和木管乐器演奏出明朗、抒情的第二主题。这一主题为轻的力度,当演奏到第三小节时,“命运”动机就在低音区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作以强调。当它反复时,“命运”动机仍紧跟其后,到乐章的尾声,“命运”动机暂时占了上风,英雄的性格在令人生畏的“命运”的强大冲击力下经受考验。

第二乐章:bA大调、3/8拍、双重主题变奏曲

这一乐章以抒情流动的旋律由大提琴和中提琴缓慢地奏出第一主题,这是附点三十二分音符的连续运用,使沉静的旋律孕育着一种内在的动力,产生出一种不断推进的感觉。接着木管乐器奏出果敢刚毅的进行曲风格第二主题。这两个主题本身形成对比,但宁静、沉思的第一主题和具有英雄性的第二主题,在音调和气质上和“命运”动机又有着紧密的联系。贝多芬在这个乐章中,再次运用了变奏曲式的创作技巧,将两个主题经过变化,充分发展,最后给以完满的结束。

第三乐章:谐谑曲、复三部曲式

这一乐章表现了决战前夕各种力量的对比。基本主题是两个富于对比性的材料,其一是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紧张的乐句,其二是小提琴迟疑犹豫徘徊的旋律。这个对比性的主题反复了两次,表现出内心的矛盾和性格的二重性,随后生机勃勃的第二主题闯了进来,“命运”的动机再一次出现。在两个主题的反复中,“命运”和第一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音乐在三声中段里转化为C大调,出现了一个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的舞曲主题,这一音乐立即由弦乐器作了模仿和发展。它强健有力,热情欢快。这一主题的反复,由强奏开始,在进行中逐渐减弱,乐器不断减少,只剩下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命运”的动机不再是强音了,而是单簧管和第一小提琴的拨奏。这种戏剧性的力度改变造成了一种情绪的酝酿。这一乐章的调性安排是交响曲的主调性(C小调),这和第三交响曲相同,而再现部的独特之处是定音鼓50小节固执的敲击,最后在欢呼似的凯旋音调中不停顿地进入末乐章。

第四乐章:快板、奏鸣曲式

这一乐章,具有无比壮阔的声势和无比宏伟的英雄气概,C大调的辉煌音乐把胜利的情绪渲染得淋漓尽致。第一主题由整个乐队强有力地奏出,如同进行曲,好似进军号。第二主题在G大调上由小提琴奏出,它的节奏是基本动机,但旋律和情绪已被英雄主义的光辉所取代。英雄已驾驭了命运。乐曲到最后似终又起,并以一往无前的加速,反复不断加强动量,达到最强的终止。

结束语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后感篇8

   最近,我读完了一本书,书名是《名人传》。这本书是我所看过书中最喜欢之一。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著作。全书分为《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作者罗曼罗兰在全书中描述了这些名人为追求辛福生活、追求理想和困难作斗争的故事。

   在三本传记中的名人中,我最敬佩的就是贝多芬了。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优秀的天才音乐家。在贝多芬的一生里经历了数不清的坎坷,这些坎坷要发生在普通人身上,恐怕他早就崩溃了,但贝多芬用他的坚韧的意志克服了挫折。

   贝多芬的童年就是一个悲剧,贝多芬小时候,他的父亲逼着他学习音乐,想激发他的音乐才能,完全不顾贝多芬的感受,有时他的父亲甚至把他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只留下一把小提琴给他,让他和小提琴一整天关在一起。不仅父亲逼着他学音乐,在他16岁时,他的母亲不幸去世了,他的父亲也变成了一个酒鬼。深深的打击到了贝多芬的心灵,但他束手无策,也是这些可怕的挫折导致了贝多芬古怪暴躁的脾气。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堕落,他把他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音乐创作当中了,贝多芬以他过人的天赋,惊人的创作能力,很快的成名了。当他正准备享受音乐带给他的幸福时,挫折又再次降临到贝多芬的身上——他的耳朵聋了。

   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耳朵,音乐是用耳朵听的,如果听不到音乐了,那他也做不了音乐家了。对于贝多芬来说这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但贝多芬没有放弃音乐家的梦想,依然和挫折作斗争,他在这种被疾病困扰下既然创作出的来的不朽作品名垂青史:《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欢乐颂》和《C小调第5交响曲》。这些作品让人们赞叹不已。

   除了《多芬传》之外还有《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书中的米开朗琪罗与托尔斯泰都是和贝多芬一样家喻户晓的名人,都和贝多芬一样拥有着坚强的意志,都是值得让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几个名人,向他们学习,为自己的梦想继续前进。

   关于《名人传》读书心得

是她带我来到这个世界在黑暗的人群中脱颖而出,在孤独的世界中不屈不挠,强忍着一切痛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没错,他们是《名人传》中的英雄。《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著作。全书分为《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他阐述了这样一个主题:伟大的天才必须向庸俗而且充满敌意的社会进行不屈的斗争,才能获得胜利,完成天才的创造事业。在三本传记中的名人中,我最敬佩的就是米开朗琪罗了。

米开朗琪罗是一位雕塑家兼画家。他出生在意大利的贵族家庭,六岁时候母亲便死了,他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从小学习雕塑和绘画的米开朗琪罗被抓去造陸墓,逼得他痛苦地创造他不满意的作品,但是他没有因此而屈服,还在临终前创造了著名的《哀悼基督》。米开朗琪罗是孤独的。他恨人,他也被人恨;他爱人,却不被人爱。人们对他又是钦佩,又是畏惧。他胆小多疑,做事谨慎但爱猜忌。但是没有人能理解他,所以,他的一生在痛苦与孤独中度过。他的家庭成员不仅没有理解他的良苦用心,把他看成是赚钱的机器。但是他仍然爱家人,甘愿奉献,却没有人理解他的付出。米开朗琪罗的内心是忧郁的,他的谨慎让人一次次嘲笑,他缺少朋友,更没有爱情。但是他爱家人、爱祖国、爱人民,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艺术,却独自忍受着痛苦,这样的人让我敬佩。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名人传》告诉我们的也是这个道理,面对困境,我们要想想他们与命运抗争的情景,然后努力的去面对,去拼搏,终将获得成功。

  关于《名人传》读书心得

   阅读了法国罗曼·罗兰所著的《名人传》后,我有很深的感触。《名人传》主要写了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贝多芬三位伟人,他们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与挫折,却一直没有向失败屈服。他们的经历使我明白:挫折能更好地磨练人的意志。

   在这三位伟人中,贝多芬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贝多芬在音乐方面有极高的天赋,他喜爱音乐,还为了自己的音乐事业去了音乐之都——维也纳。但是,在她人生的鼎盛时期,他的听力开始下降,然后就失聪了。也许,正是因为失聪,他后来所创造的音乐更优美动听,贝多芬并没有因为失聪而放弃音乐理想,他对不幸的命运不屈服的精神,着实令人佩服,值得我们学习。

   读过了贝多芬的故事,使我想到了海伦?凯勒,她因小时候的一场大病,成为一个又聋又哑又盲的女孩,她想了解外面的`一切,但是她又能做些什么呢?她付出了自己的努力,最终也成为了有影响力的人物。

   贝多芬和海伦·凯勒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引发了我的思考。眼看即将升入中学,学习压力必然会加重,在学习中也会有许多困难。我想,我也应该用他们这种精神,打破一切困难,抵抗挫折,完成自己的理想。

   关于《名人传》读书心得

   读完《名人传》,我感到伟人的精神是震撼世界的,冲击人心灵深处的。书中的三位巨人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列夫·托尔斯泰,既不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英雄豪杰,也不是功盖千秋的绝世高人,但他们均有一种内在的强大的生命力,他们都勇敢无畏地与困难作斗争。贝多芬贝多芬出身贫寒,很早就辍学。他的一生坎坷不平,大多数时间,他孤身一人,寂寞地活着,唯一的亲人也辜负了他。他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在日复一日的独来独往中,唯有音乐陪伴着他,若没有音乐,贝多芬就真的像与世隔绝了。身心虽受到沉重地打击,可贝多芬仍然坚强地活了下来。正是这不凡的坎坷使他勇敢地与命运作斗争,而且越斗越勇。他创作了多部不朽的传世之作,这些经典之作大部分都是在他耳疾严重时所作的,如《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等。

上一篇:建材市场招商方案范文 下一篇:初二期末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