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小品剧本范文

时间:2023-09-16 15:29:12

非诚勿扰小品剧本篇1

有人评价《非诚勿扰》缺少了冯小刚早年电影中对现实的愤怒和批判,更多的是温和的调侃,且多了些浪漫与温情――“有点不像冯小刚了。”

冯小刚应该是什么样子?早先在一次公开活动中,姚明曾以玩笑的方式评价冯小刚“人不可貌相”,而今面对诸多质疑,冯小刚咧嘴笑笑:“我本来一直是个浪漫的人,只是隐藏得比较深,大家从表面上都没发现。现在我一看自己都50了,再不浪漫就来不及了,于是我就浪起来了。”

“天命”年的浪漫

虽然在北海道出游的路上就已经构想出了“浪漫的事”,可冯小刚在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在2009年的贺岁片中用上这些情节。贺岁档他原本想拍的是《贵族》。而且当时编剧彭浩翔已经将剧本写了近三分之二,但看过本子之后,冯小刚觉得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贵族》就被暂时搁置了。“《贵族》一时半会儿拍不了,就决定给华谊拍个赚钱的喜剧片,算是他们对我去年拍《集结号》支持的回报。”知恩图报的冯小刚,对战争片《集结号》投资大成本高且无法进行广告植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制作方的收入而一直耿耿于怀。

于是《非诚勿扰》“应运而生”。

“逆流而上,道阻且长,所谓伊人,非诚勿扰。”――仅仅从《非诚勿扰》这句频繁亮相于电影海报和预告宣传片的key word来看,冯导此番泛酸的“浪漫”心迹已经表露无遗――始于《诗经・蒹葭》的经典意象、取自琼瑶剧《在水一方》流传甚广的歌词,再加上很是“文艺”的摄像、光影、画面和构图,人们不由得相信,冯小刚这次真的“浪”起来了。

《非诚勿扰》的剧本是从2008年5月开始写的,冯小刚写剧本的过程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完全跟着感觉走”,写到哪算哪,甚至不知道怎样结束。其间,他了自己最初的思路――女主人公舒淇也是众多相亲对象中最“不靠谱”的一位。终稿变为:在葛优无私的帮助过程中,舒淇与之产生真正了的爱情,最后二人终成眷属。

当故事写到北海道的那部分,冯小刚几乎完全被自己的作品吸引和征服,甚至想把前面那部分征婚统统删去,将《非诚勿扰》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浪漫爱情故事。但为了影片能够在圣诞节前上映,他又不得不放弃了这些想法。

《非诚勿扰》的后半段,影片节奏陡然变缓,风格上增加了些文艺片的味道,尤其是在陪同秦奋和笑笑游览北海道的朋友邬桑离开时――邬桑的车缓缓开出,影片给了这位大配角长达近一分钟的镜头,唱着歌的他逐渐沉默,直至哭泣。

有人评价这段跟整个片子关系不大,甚至感觉莫名其妙。但提及此事,冯小刚的神情中却透着悲伤,“这段表达的感情‘一言难尽’。简单的说可能是对友情的回忆,这其中包含了人生的甜酸苦辣。就像片子中葛优说的:‘钱对我不算事,就是缺朋友。几个最好的已经各奔东西。我现在真想你们,我真的很孤独’。现在想起第五代的同学,有些同学已经行踪难觅,有时候我真的会突然心酸。”

身为朋友的葛优更能理解冯小刚写这一段的感情。葛优说完台词下车往前走的时候,竟一边走一边哭,甚至想回身和邬桑挥手也没好意思。拍完戏,葛优独自在一个角落里坐半天,然后对冯小刚说“小刚,说完这段我真的很难受。”讲到这里,冯小刚停顿了一会儿,有些出神。所谓“五十知天命”,《非诚勿扰》这部电影,或许真可以说是年届50的冯小刚对自己人生的一次回顾和梳理。

《非诚勿扰》的妥协

虽然在票房上是“常胜将军”,但冯小刚仍然很在意外界对《非诚勿扰》的评价,他的助理也说过,“他就在意票房”。冯小刚还曾因负面新闻而彻夜难眠,不过他在电影中保留了邬桑那段表达戏,有人因此也说“他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自由。”

《非诚勿扰》的票房再次让“自由”的冯小刚长足了脸。《非诚勿扰》一上映,首日全国票房1500万元,首周四天全国票房8000万元左右,截至2009年1月6日,全国的票房已经达到了3.02亿元,并且再次成为贺岁片的成功代表登上央视《新闻联播》。该片比冯小刚的上一部大片《集结号》破两亿提前了6天,这一业绩在历年国产影片中位列第二,仅次于《赤壁》。另外,《非诚勿扰》作为冯小刚的小说作品,同时采用传统图书、互联网、阅读器、手机阅读等四种形式,于2008年12月19日同步出版发行。

“《非诚勿扰》不算1700-1800万元的宣传费,投资为4000万元,这部电影是我有史以来投入产出比最好的一部。”冯小刚并不掩饰内心的喜悦,一再强调“这是我拍得最省事、最快乐,同时也是投入最少产出最多的一部电影。”然而,媒体关注的却并不仅仅是《非诚勿扰》的高票房,更多的矛头指向了片中的植入广告。

《非诚勿扰》的植入广告,占了总投资的一半以上。冯小刚对此表示无奈,“作为导演,我不喜欢商业电影,但是因为合作的关系”,加广告是为了减轻投资的风险。“这次写剧本之前就有不少广告来找我,我最后推了很多,杯子都摔了一打。你们现在看到的广告数量只占报名总数的一半。”冯小刚说到在北海道上开的汽车,斯巴鲁赞助了接近千万的一笔资金,当然他们也要求这个电影要放映4万次以上。“我觉得投资人的苦衷要理解,善于和别人合作很重要,所以我们要学会妥协,这样我们才能把事情做长久。”

大众、小众电影中间有堵墙

“妥协”也好,“无奈”也罢,这两个词汇其实说来还是有点矫情。冯小刚在中国商业电影上毕竟已经确立了标杆的地位,曾有圈内人评价冯小刚:“中国内地土生土长商业导演中根红苗壮的第一人”。而对于冯小刚很少有参加国际电影比赛的经历,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专门发表评论:“冯小刚拍出高票房的电影,一点也不亚于在海外电影节拿到大奖。”

说这话的时候,时间要回到冯小刚首部贺岁片《甲方乙方》获得3000万元票房的那一天。那是国产片最低迷的1997年,那年的平安夜该片一上映,火爆程度立即超越了人们对国产片的想像,仅北京一个城市便收回了全部投资成本,票房尽收1150万元,全国累计票房超过3000万元。虽然《甲方乙方》的投资成本很低,只有400万元,但是它在资金运作上却开拓了一个新的模式:导演和所有演员的片酬都实行与影片捆绑的方式,即完全靠票房分成来提取片酬。

《甲方乙方》被誉为中国内地电影贺岁片的开山之作,国产影片贺岁档自此热闹起来,而冯小刚则始终处于领跑者的位置,他的名字从此跟贺岁片紧紧绑在一起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票房奇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手机》、《天下无贼》……

经过这一系列喜剧商业电影的成功,如今的冯小刚已经能够挺直了腰板儿说:“我知道什么样的片子有票房。”话虽如此,在拍摄《集结号》的时候,他也曾有点“彷徨”。

2007年,一贯善于制造幽默对白的冯小刚喊出“这次我媚内!”的口号,放言将所有砝码押在内地观众身上。当兵出身的冯小刚喜欢看《巴顿将军》这样的电影。“以前我看到所有的战争片都会很兴奋,总想着我要怎么拍。”

当时,冯小刚想用1000万美元,拍一个跟8000万美元一样质量的电影。但要拍一部没有大明星,没有显而易见的商业标签的电影,对冯小刚是有压力的。他反复掂量,直到开拍之前,忽然冷静下来,找到王中军说:“不拍了,赚不了钱。战争电影,没有一线明星,海外市场怎么办?人家都不明白谁跟谁在打。”冯小刚诚实地告诉王中军,他很想拍,但对市场回报确实没底。王中军想了想说:“要不赌一下?”回忆当时场景,冯小刚微笑着说:“我们常说投资人唯利是图,不一定,也有理想主义的有钱人――中军他们就是。”

对《集结号》,冯小刚本来设想过一个结局:主人公最后什么也没挖到,被人当成疯老头,冻死在破棚子里,临死的时候手上拿着半个干馒头。可编剧刘恒当时便急了,说:“绝对不行!小刚你要相信观众是相信神话的。神话是什么呀?就是英雄最后会站在山顶上!谷子地不能死!”冯小刚明白,自己是一个商业片导演,要顺着观众的心情走,“尽可能在这个基础上,走得不恶心,不廉价。” 他又补充道,“我能不能把结局往我刚开始设想的那一边走呢?当然,那样的话电影节一定喜欢,但市场就没了,8000万元投资就收不回来。我这人真没什么得奖的欲望,所以咱就别走那得奖的路子。”

冯小刚强调,导演自己要做出选择。就像演员一样,想要做明星就得拍大众电影,人看得多;想做有“质感”的演员,就要承受寂寞,虽然有可能拿大奖,但只是在得奖那天晚上星光璀璨,之后还要继续在漫长的寂寞中等待。“不能看着人家走在红地毯上频频曝光就眼红”,导演拍片,得奖与票房想兼而有之非常困难。“例如《非诚勿扰》,如果想得奖,起码结局里舒淇就不应该活着……我想明白了,这里面没有中间道路可以走。我这部片子就是要走高票房路线。自己要遵守自己选择的这条路。这也是大众与小众电影的不同,他们中间有堵墙,钻不过去,也推不倒。”

《集结号》创下2.6亿元的票房,成为近年来首部取得高额票房的非古装武侠类型电影。有媒体评价:“冯小刚的《集结号》是一次类型突破,填补中国商业电影的一个产品空白。”冯小刚却坦言,拍这种大片子实在是太辛苦了,“再也不干这吃苦受累的事儿了。” 他表示,如果有机会,把《非诚勿扰》这种风格与题材延续下去也未尝不可。“拍片子,大家看着不累,足矣。”

继《非诚勿扰》后,冯小刚明年将开拍筹备多年的地震题材电影《余震》,影片计划于2010年上映。说到这部关于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的男主角,冯小刚笑道:“不是所有角色都适合葛优的,就像去年‘谷子地’这个角色,很适合张涵予。当然,《余震》的剧本目前还没出来。”

冯小刚简介

电影导演、编剧

1958年生于北京。高中毕业后进入文工团,担任舞美设计。后参军。转业后,进入北京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担任工会文体干事。1985年,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任美工师,之后与郑晓龙联合编导《遭遇激情》,与王朔联合编剧《编辑部的故事》。1994年开始执导电影,并屡创票房佳绩,成为中国商业片导演领军人物。

部分电影作品:

非诚勿扰(2008年)、集结号(2007)、夜宴(2006) 、天下无贼 (2004) 、手机(2003) 、大腕 (2001) 、一声叹息(2000) 、没完没了 (1999) 、不见不散 (1998) 甲方乙方(1997) 、永失我爱 (1994)

冯小刚语录

电影需要喘息,要走进生活,要有感而发。

中国的明星制里面其实有一个怪现象,就是没票房,但是要价倒挺高的。

仅就商业成绩来看,说我是商业电影导演似乎是高抬了我,但要把我归为具有个人风格的电影导演,票房又高了点――通常这类导演是以赔钱为己任的,而我的影片起码是不赔钱的。

过去我跟他们说,不要那么幼稚,不是投资大就了不起;投资小,档期就得往旁边挪。他们(发行部门与院线)回答,“没看不起你”,但实际操作中他们就是这样。这就是我们的现实――整个社会就一个势利眼。

回忆《甲方乙方》,我觉得里面有几个诀窍:一个是反向思维,一个是假正经,再就是你得旁征博引,把好多不相干的事情扯到一起来。

《非诚勿扰》仍然延续我们的风格:

非诚勿扰小品剧本篇2

关键词:冯小刚;爱情片;类型喜剧;非诚勿扰;婚恋观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141-01

即便在今天,当人们提及中式婚恋的时候,依然首推保守而富有仪式感的传统嫁娶。自周代至满清,三书六礼的求亲程序延续千年,直至五四时期,才逐渐被西式的自由恋爱取代。而征婚一词则诞生于十八世纪,也自西方舶来,只不过国人对它的接纳,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

从八十年代小品《征婚》的大热,到零八年国产大片《非诚勿扰》上映,公开求偶的做法已经由新奇变得平常,更加开放的婚恋诉求随之反映在大银幕上。如今,观众已经不再满足于一见钟情、两情相悦或者是三角恋爱的陈旧模式,爱情片如《爱情呼叫转移》、《桃花运》等作品,无不选择以“征婚”来结构故事,试图通过对多个“另一半”的呈现,展示出多元化社会对爱情的多元化想象。

影片中的八位应征者,虽在身份性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别,但与《征婚启事》里极端个性的一干形象相比,他们是更加社会化、符号化了的。这一组群像,仿佛是当下婚恋奇观的某种集合,等待着主流价值观念的化身——征婚者秦奋的检验和遴选。在相亲过程中,他们相同美貌下的不同硬伤被逐一揭露,譬如先天缺陷、后天疾病,动机不纯、另有所爱,性开放以及性冷淡——这使其全部被传统的性别秩序排除在外。

一部主流大片,能对当下的婚恋乱象进行清晰的描述,特别是直面性与婚姻的关系,以及同性恋、第三者,未婚先孕等敏感话题,足可见影片的观念是开放的,观众的心态也愈加包容。然而,就本质而言,冯氏幽默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前卫和保守的距离,模糊了边缘与主流的界限,但这并不意味着影片接受了前卫和边缘的价值理念——应征者们无一不被秦奋,以及秦奋身后的主流婚恋观明确拒绝。这就印证了征婚广告里的一个要求,所谓“外表时尚,内心保守”。可见,主人公不仅在寻找着这样的爱人,也在寻找着这样的爱情。

由此看来,《非诚勿扰》披着玩世不恭的外皮,骨子里却是规矩得很。这一点,首先体现在秦奋一角的塑造上。根据类型片理论,固定的人物模式乃是一类影片不可或缺的部分。虽然中国的爱情片模式尚未完全形成,但冯小刚的爱情喜剧已算是其中类型化程度较高的一支。流水的美女、铁打的葛优,正是此类影片的人物标签。在这部回归之作里,葛优所饰演的秦奋似乎与从前的北京顽主、大院平民并无二致。

但在更深层面,秦奋的形象确实发生了某种变奏。在冯小刚早期的影片,如《甲方乙方》、《没完没了》、《不见不散》等作品中,男主角总是漂泊不定的边缘化人物,而女性则扮演着中庸、主流的角色,负责将游离的男性引回正题。如今,这种人物设定悄然对换。在某种程度上,秦奋依旧是一个若即若离的精神流浪者,但是相比于完全出走于社会秩序外的女主角笑笑,他已赫然站在了安定、传统的拯救者立场上。

在女主角身上,冯小刚延续了《一声叹息》和《手机》中对第三者的关注。正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爱情本身拥有着绝对超越地位的爱情电影之中,道德总是有些面目模糊。因此,笑笑的形象是正面的。她不仅拥有着“一往而深”的古典爱情,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发乎于情止乎于礼的——她有付出,有等待,但很少争取什么。而她的爱情悲剧,也并不是因为自身的第三者地位,而是由于男人的游移不定。

与传统意义上的痴男怨女不同,秦奋和笑笑是一对非典型恋人。他们各有情伤,互不相爱,但却能大大方方的谈婚论嫁,即便缺少感情的积淀,仿佛只要是好人、有好感,婚姻就不在话下。

爱情到底是私人产物,而言必及政治历史的做法终将影响到此类影片的类型化进程。由此看来,《非诚勿扰》系列的爱情主题清晰而纯粹,代表了中国电影娱乐化、商业化的发展大势。当然,与好莱坞刻意“略化、美化、纯化”时代背景、突出爱情本体的做法不同,《非诚勿扰》囿于其大片身份,还是涉及了如金融危机、汶川地震等重大时事,显示了自觉向主流靠拢的趋向,这在宣传语对“和谐”的强调上尤为鲜明。

在类型片尚未成熟的今天,以《非诚勿扰》系列为代表的冯氏爱情喜剧无疑在主题、叙事、人物和形式风格上都自觉遵循了某种程序,从而为中国爱情片的模式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既然秦奋和笑笑选择三十年后完婚,我们完全可以相信,《非诚勿扰》还将有第三部、第四部出现,即便其结构依旧松散、广告依旧众多,也会毫无例外的大卖热卖。

参考文献:

[1]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王一川.中国大陆类型片的本土特征.文艺研究,2006 第7期.

非诚勿扰小品剧本篇3

[关键词] 《非诚勿扰》; 电影植入广告; 问题; 对策。

《非诚勿扰》是国内著名导演冯小刚拍摄的爱情题材系列电影,因其幽默的风格和独特的剧情设计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 《非诚勿扰》第二部更是在上映第三天的时候即票房过亿,而该影片中的电影植入广告收入也达到了几千万。《非诚勿扰》系列电影是国内电影植入广告商业运作的成功案例,对中国今后商业广告产业的发展无疑也具有示范作用。

一、电影植入广告概述。

( 一) 电影植入广告的界定。

在信息时代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海量的信息使人们不可避免地产生消极和抵触情绪,而这也正是目前商业广告产业发展的瓶颈。如何发掘新的商业广告渠道,如何寻找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新的商业广告载体,成为所有广告从业人员所面临的课题,在这种大背景下,电影植入广告便应运而生。电影植入广告是指将某种产品或者服务的标识性符号有选择地融入电影的剧情之中,通过电影台词、道具、场景等多种元素将产品或者服务展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商业信息的内容,进而达到商业广告宣传的目的。以电影《非诚勿扰》为例,随着剧情的展开和推进,海南航空公司、清华同方电脑、奔驰汽车、招商银行信用卡、威士忌酒以及摩托罗拉手机等相继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使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加深了电影植入广告中产品或者服务的印象,起到了良好的广告宣传作用。

电影植入广告具有传统商业广告所不具备的优势,它能够积极地融入电影艺术之中,并成为电影剧情的一部分,以相对隐匿的方式对产品或者服务进行商业宣传,摆脱了传统商业广告直白、单调、机械的营销模式。当观众已经厌倦了大量的商业广告侵占自己时间和精力之时,这种全新的商业广告传播理念和营销方式给广大影视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让电影观众在非抵触的状态下自然地接受广告所传达的信息,这种传播效果往往是传统商业广告所达不到的。因此,电影植入广告能够在观众欣赏影视作品和商业广告宣传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它具有隐匿性的特点,既不会影响电影作品的艺术性和整体性,也可以较好地完成宣传产品或服务的推广任务。随着电影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电影商业运营模式的不断成熟,电影植入广告越来越受到了各类企业的青睐,并逐渐演化成为现代商业广告的主流形式之一,对商业广告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 二) 电影植入广告的表现形式。

第一,电影道具广告植入。电影道具的广告植入是指将某种特定的产品刻意作为剧情发展中的相关道具,并通过镜头特写、反复播放等方式使观众对该产品或者品牌留下深刻印象。在电影 《非诚勿扰》中,以电影道具的形式进行商业广告宣传的产品有很多,例如,清华同方电脑、摩托罗拉手机和奔驰汽车等。在电影的开始阶段,男主人公秦奋在婚恋网站上征婚广告,刻意地突出了清华同方牌笔记本电脑的标志,此时笔记本所起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电影道具的作用,而且还起到了宣传清华同方品牌的作用,这就是电影道具植入广告的典型表现。在电影的后半部分,秦奋和邬桑在车里进行对话,镜头却对准了带有斯巴鲁标志的车载卫星定位器,通过镜头的定位和特写,斯巴鲁这一品牌在不知不觉中被广大电影观众所熟悉和认知。

电影道具广告植入是一种最为原始和广泛的电影植入广告形式,它能够在电影剧情的发展过程中,以较为直接的方式把特定的产品或服务展现在观众眼前,表达的效果也是自然和流畅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商业广告宣传作用。再例如,影片中也多次出现了奔驰汽车的镜头,当秦奋开车接梁笑笑回家的时候,以镜头特写的方式展示了奔驰汽车的标志。梁笑笑和芒果一起开车去吃饭,当汽车停在饭店门口的时候,镜头又给了奔驰标志一个长达五秒钟的特写。

在召开拍卖会之前,参加会议的嘉宾相继入场,而他们所驾驶的也都是奔驰汽车。可见,奔驰汽车作为一个电影道具,不仅起到了品牌推广的作用,还充分展示了奔驰汽车较为高端的消费定位,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奔驰汽车公司的企业文化,这种全方位的宣传效果是传统的商业广告所难以企及的。

第二,电影场景广告植入。电影场景广告植入相对于电影道具广告植入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其所宣传的往往是某种特定的服务,通过营造剧情所需要的场景的方式来展示某种相关的品牌或服务。例如,在电影 《非诚勿扰》中,有一个典型的场景就是海南航空公司的客机机舱,当秦奋等人进入机舱的时候,梁笑笑以及其他身着海南航空公司空姐服装的空乘人员热情地对乘客进行问候,并在飞行过程中为乘客提供各种周到的服务。通过这些场景的展示,观众不知不觉地就会对海南航空公司产生一份好感,而这种好感会极大地影响今后选择航班时的消费行为。海南航空公司通过贺岁电影这一载体,成功地实施了自己的品牌推广战略,提升了公司的企业形象和知名度,从此,海南航空公司专业、热情、周到的服务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非诚勿扰》这部电影的主题是爱情,那么剧情中自然少不了唯美的影视背景,导演将这一背景定位在了杭州的西溪湿地,西溪湿地较好地展示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当秦奋坐着小船游览西溪湿地的时候,导游小姐热情地为他介绍西溪湿地的人文地理情况,相继提到了杭州的有关路名、景点方位、文化习俗等,使观众不经意间了解和熟悉了杭州的风土人情,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些影视情节就是杭州的一部城市宣传片。

第三,电影对白广告植入。电影对白广告植入是指在演员们的对话中加入有关产品或者服务的相关信息,以言语的形式向观众传达相关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品质等。

在电影 《非诚勿扰》的对白中有不少广告的植入,这些对白广告植入往往以诙谐幽默的台词为载体,通过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将特定的产品或者服务信息传达给了广大观众。

例如,秦奋和梁笑笑去某处住宿,第二天早上突然有人敲门,打开门之后,一个送快递的工作人员说: “您好,这是您先生在淘宝网上订购的轮椅。”显然,这是导演刻意安排进去的电影对白广告,而淘宝网作为全国最大的网络购物网站此时出现在剧情中确实也符合故事的发展需要,可谓是商业广告和影视艺术的双赢。还有,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当秦奋与梁笑笑讨论结婚后的权利时,梁笑笑幽默地说“打麻将是可以的,但是牌友我得审查一下,看电视也是可以的,但是不许看 《非诚勿扰》”。众所周知,《非诚勿扰》

是江苏卫视举办的一个知名度非常高的相亲类节目,此时,将该电视节目加入到对白中,既增加了台词的幽默感,同时又给电视节目 《非诚勿扰》做了商业广告。通过电影对白的形式加入商业广告属于层次比较高的营销模式,既没有影响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又达到了很好的产品推广效果,因此,电影对白广告植入可能是今后电影植入广告发展的主流趋势。

二、现阶段电影植入广告所存在的问题。

一是电影中被植入的广告过多。目前,电影制作往往追求大投资、大制作,为了减轻资金压力,很多导演和制片人倾向于选择通过植入广告的方式来获得额外的收入。

但是,在电影中植入广告一定要有限度,否则,过度地追求广告费用会严重影响电影作品的艺术价值。据不完全统计,在电影 《非诚勿扰》中总共出现了二十多个广告,其广告收入达到了几千万。尽管电影植入广告带来了丰厚的资金收入,但是过多的广告会造成剧情的不连贯,降低了电影作品的品位和价值。电影植入广告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隐性,应当通过间接的方式把产品的功能和品质展现出来,这也是电影植入广告同传统商业广告最大的不同之处。

在电影中 《非诚勿扰》有些广告的植入做的恰到好处,但也有一些广告的植入显得不尽合理。例如,在秦奋在网络上征婚广告的时候,镜头刻意定位在清华同方电脑的商标上,而且进行了滞留和放大处理,这一点就略显呆板和机械,让观众很容易就能够觉察出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广告行为。

二是电影植入广告与剧情不相符。好的电影植入广告应该与电影的剧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甚至能够更好地为电影的主题服务,给人一种广告和电影浑然一体的感觉。

目前,很多电影中所植入的广告单纯地追求商业利益,对广告的植入技巧重视不足,从而使得广告的植入不能迎合剧情的发展,有时甚至会与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相矛盾。

在电影 《非诚勿扰》中,秦奋、梁笑笑等人去饭店吃饭,此时却突然插入了某人寿保险的广告,有些让观众感到意外。因为剧情的发展与人寿保险并不存在太多的关联,所以生硬地加入这一广告很容易让人产生反感,严重影响了影片的观赏性。

三是电影植入广告的艺术处理不足。电影植入广告是一门技术,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一个好的电影植入广告不但能够很好地反映出产品或者服务的优良品质,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还能够给观众带来一定的美感。现阶段,大量的电影植入广告开始出现,但是不少导演往往对电影植入广告的艺术处理还不够重视,这就极易导致被植入的广告表现形式过于明显,并且无法很好地同电影剧情相融合。在很多情况下,商业广告只是被生硬地添加到了影片之中,缺乏必要的艺术处理,让观众非常不适应,难以对特定的产品或者服务产生好感,使得广告的推广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而这与商业广告的最终价值追求是背道而驰的。

三、我国发展电影植入广告的若干对策。

首先,要合理把握电影植入广告的数量。应该正确认识植入广告与电影之间的关系,严格把握电影植入广告的数量和质量,植入广告是为电影服务的,而不是电影为植入广告服务,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两者之间的主次关系,才能够真正发挥电影植入广告的商业价值。电影导演和制片人不能单纯地追求广告费收入,而是将重点放在植入广告的植入技巧方面,通过艺术的手法将广告美化,并使之更好地与电影剧情融为一体。电影植入广告必须尽量符合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而不能不加选择地进行广告植入,应该巧妙地选择广告的植入点,既要藏,又要露,藏要藏得恰到好处,露要露得合理充分。例如,在电影 《非诚勿扰》中有关海南航空公司的广告宣传就做得合情合理,较好地将海南航空的服务理念体现了出来。电影植入广告的效果直接取决于影片的质量,因此,只有正确处理影片和广告之间的关系,使二者和谐共存,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才能够从根本上达到推广特定商品和服务的最终目标。

其次,要完善相关的广告法律法规,积极引导广告产业的发展。在我国,电影植入广告起步较晚,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必要约束和管制,这将严重影响我国商业广告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对电影产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作用。例如,一些电影制片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将烟草广告和违禁药品广告植入到电影作品之中,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我国相关立法部门应当积极开展广泛的社会调研,充分了解目前我国电影植入广告的发展状况,并认真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尽快制定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商业广告法律法规,有效地规范和引导商业广告营销行为。

对电影中出现的非法广告、虚假广告等进行严厉打击,为中国电影植入广告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军林。 植入式影视广告的法律思考[J]。 中国广告,2008(04) .

[2]李欣。 电影植入式广告的运作模式初探[J]。 科技创新导报,2009( 31) .

非诚勿扰小品剧本篇4

[关键词]婚恋交友 《非诚勿扰》 栏目研究

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受众需求的不断升级,使得中国电视业进入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巨大竞争压力使各家电视媒体为了拓展其生存空间而不断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这种电视媒体求新思变的大背景下,2010年1月15日,一档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在江苏卫视隆重登场。在播出短短四个多月的时间里,就以其精良的节目制作和全新的婚恋交友模式得到了观众和商家热烈追捧。

一、《非诚勿扰》栏目产生的背景

《非诚勿扰》栏目的创立,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顺应了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可以说,社会的变迁和受众的需求为《非诚勿扰》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契机。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出现将隐秘、含蓄的婚恋交友放到了明处,一方面为当代的单身男女提供了一个安全、自由的交流空间,达到了人们渴望展示自我的目的;另一方面,将私密的个人情感问题,由人际传播变为大众传播,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理和窥探欲望。其次,随着80后渐渐走出象牙塔,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当他们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时,他们却遇到了前人所没有遇到的众多现实问题,比如男多女少,比如开放叛逆、注重自我的个性等。这就造成了如今大男大女,剩男剩女现象的盛行,同时还造成了他们对爱、对人际关系缺乏安全感的集体焦虑,于是在社会压力增加和生活节奏加快的时候,年轻人开始用更直白更简练的方式选择情感伴侣,他们希望通过更公开的平台来直接帮忙鉴定双方。《非诚勿扰》正是满足了当今社会单身男女的这些需求。第三,据有关部门统计,当前我国有婚介交友机构4万多家,从业人数达30万,服务的人群将近1亿。如果按每人平均收费500元计算的话,那将是个500亿元的大市场。由此可见,婚介经济实在是充满财富机遇的朝阳产业。出于电视节目商业性的理性考虑,推出以婚恋交友为内容的电视栏目必然能够受到众多与婚介行业相关的商家的青睐,在满足其广告精准投放的需要的同时,还能获得商家对栏目的赞助,实现频道的经济效益。

二、对《非诚勿扰》栏目的分析

《非诚勿扰》在综合多方面的受众调查与数据分析后,把栏目的核心目标受众定位于广大的适婚单身男女。由于栏目的核心诉求点是“婚恋交友”,栏目把所有想要恋爱的、正在恋爱的、将要结婚的、已经结婚的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人群纳入自己收视对象,它既包括栏目的核心目标受众,又涵盖了想要为自己争取幸福的社会中的潜在受众。我们可以这样说,只要家有适婚青年,全家都会关注这个节目,这样无疑把80%的观众都锁定成目标受众群。栏目这种独特的定位理念,灵活而不僵硬,保持了受众定位的弹性与张力。既锁定了特定目标受众,又可以最大限度的吸引并扩大了栏目的潜在受众,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在“收视为王”的时代,要想从一个给人感觉老套的节目类型制作出新颖时尚的节目,并取得良好的收视率,栏目理念的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非诚勿扰》的栏目理念是紧紧围绕“诚”来定位的,把“诚”放在了栏目的核心地位。与此同时,《非诚勿扰》的栏目理念始终以各种方式体现在节目的各个环节,保证了栏目的实用性与服务性,实现了栏目的趣味性与娱乐性,同时更加凸显了栏目的文化内涵与社会意义,使栏目具有了强大的吸引力。

《非诚勿扰》栏目的主要内容采用的是真人秀的表现方式,呈现的是真实的交友过程。栏目基本上每期选择5位经由海选出来的男嘉宾,这些男嘉宾本身带有较强的话题性或故事性。整个节目流程布置也十分严密和巧妙,就像一部电视剧一样情节跌宕起伏。《非诚勿扰》背景音乐的选择十分考究,能充分契合场上气氛,男嘉宾出场的背景音乐《Can you feel it》大气磅礴,有种万众注目英雄登场的气势。被选女嘉宾上台的背景音乐《GEE》清甜的女声,愉快的旋律,让少男少女一下子似乎陷进了热恋中的感觉。在背景音乐这种细节的把握上让《非诚勿扰》直接提升了一个层次。

作为一档面向普通电视观众的婚恋交友栏目,《非诚勿扰》节目吸纳兼容了多种节目类型的特色,集真人秀、综艺娱乐、婚恋服务为一体,真正实现了受众的参与式传播,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非诚勿扰》作为一档落点较深的婚恋交友类节目,其整体风格是戏剧冲突、节奏快速但又不失严肃稳重的,而主持人孟非稳重大气却又不失幽默活泼,睿智而有魅力的主持风格与《非诚勿扰》非常对位和贴切。

三、对《非诚勿扰》栏目的发展建议

电视婚恋交友类节目作为电视台经营的产品之一,一样遵循着产品生命周期的规律,如何尽量延长其成长期和成熟期,推迟其衰退期的到来,已成为《非诚勿扰》栏目发展的主要课题。

1、追求高品位,突出服务性

作为大众精神产品的制造者,电视传播者有必要担负起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粮食的历史使命。不得不承认,目前的《非诚勿扰》只是将现代青年男女的婚恋交友观念通过节目传达给了电视机前的观众,但还远没有做到高品位,例如嘉宾身份真假难辨;嘉宾言谈低级恶俗,甚至在场外弄出一些有着恶劣影响的事件,严重损坏了栏目在观众心目中的品牌形象,长此以往,栏目最终很有可能昙花一现,惨淡收场。

其次,服务性是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首要特性。除此之外,片面强调其他特性,都有违创办这类节目的初衷。《非诚勿扰》在栏目服务性和娱乐性有机结合的探索上,渐渐迷失了方向,通过近几期节目笔者可以看出,栏目组利用嘉宾刻意制造话题,吸引观众眼球。例如第22期中的东北小伙关敬民寻年薪100万~300万的女友,录制多期节目的女嘉宾朱真芳要求男方月薪20万,还要有豪宅、跑车,这类嘉宾的出现不但向受众传达了错误的婚恋观念、价值观念,还让受众对栏目本身的服务性产生了质疑。到底这档栏目是年轻男女交友的平台还是各类话题男女炒作自己的跳板?所以笔者建议栏目尽量确保嘉宾们身份和心态的真实,有了真实这个基础,节目才有服务性。服务性始终是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杀手锏,节目制作者应该对此有高度认识,并在具体创作实践中予以充分体现。

2、强化品牌延伸,完善节目产业价值链的打造

在竞争激烈的媒介市场,单有“内容

为王、形态制胜”的理念已经不足以使栏目具有长期竞争优势,还必须走强化品牌延伸,完善节目产业价值链的道路。电视栏目的品牌延伸一方面拓展了电视栏目的盈利空间,另一方面,也会形成一种反作用力,再次加深人们对于电视节目的印象,扩大节目的影响力。《非诚勿扰》开播几个月来,以其特色内容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具有了较高的品牌竞争力与影响力,积累了丰厚的品牌资源,吸引了许多优秀的广告客户,栏目在品牌延伸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如建立栏目网站、推出栏目视频、联动其他媒体资源等。但与国内外成熟的生活服务真人秀节目的品牌运营相比,《非诚勿扰》对衍生品的开发是远远不够的,栏目在品牌延伸与产业链的打造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基于此,笔者建议《非诚勿扰》栏目应该强化品牌延伸,完善节目产业价值链的打造。首先,衍生产品的开发。到目前为止,在音像制品、图书及杂志出版方面,《非诚勿扰》还是一片空白,这与节目的火热极不相称,但也可能与节目开播时间不长有很大关系。栏目可以把节目内容编写成相亲指南方面的书籍或画册出售,还可以组织节目主持人、嘉宾、制片人等创作与栏目相关的图书,把节目的幕后故事写成书出版。其次,《非诚勿扰》除了在节目中设立了短信互动平台,能让观众获取二十四位女嘉宾的资料以外,还可以用适合网络传播或手机平台传播的形式对节目内容要素进行分割,重新包装,进而创新盈利模式,实现多赢。

3、多手法融合,多媒体互动

谈话、聊天是电视婚恋交友节目最基本的表现手法,然而并非只有这些手法才能达到栏目的功能性和娱乐性。《非诚勿扰》目前只有嘉宾问答,嘉宾的VCR展示,心理专家解析等环节,虽然都是帮助嘉宾增进互动了解的有效形式,但是长此以往难免会落入窠臼,缺乏新意。笔者建议栏目不妨打破演播室的狭小空间,借助某些节日或者事件,将节目现场搬到室外,一来可以给观众带来新鲜感,二来栏目组可以籍此进行一系列的事件营销,创造收益。

此外,电视婚恋交友节目要想留住年轻的观众,必须实行多媒体互动的传播策略。报纸、杂志要对节目多加关注,广播、电视、网络实行同步播出,拓展传播的空间,在电视节目之后,还有各位嘉宾的网络和广播的重复传播,届时观众对任何一位嘉宾有兴趣、有疑问,都可以上网或者收听广播,通过QQ和热线电话与嘉宾互相交流,第一时间得到嘉宾反馈的信息,这种无缝隙的信息覆盖,应当是比较理想的传播状态。这样既扩大了栏目的影响力,又能带动江苏广播电视集团旗下的其他媒体同步发展。

总之,在全媒体竞争时代,谁能为广大受众打造出精彩的栏目,谁就能吸引更多的人群,在媒体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可以说,栏目维系着电视台的生命。因此,对电视栏目的研究也就具有了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①韩晓静,《交换的空间情感的故事――央视经济频道栏目研究》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

②门大泉,《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发展策略》[J].《声屏世界》,2009(4)

③世纪佳缘网,《2009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粉皮书》

非诚勿扰小品剧本篇5

关键词 : 《非诚 勿扰 》 电视相亲类节目 创新。

210 0 年起 , 随着 《我们约会吧 》 、《非诚勿扰 》等电视相亲类节目的开播 ,电视相亲类节 目一度席卷电视荧屏 。

电视相亲类节 目带来高收视率的同时 ,也产生 了过度娱乐 和低俗的问题 。为此 , 原 国家广 电总局于 2001 年 6 月连续下发文件对相亲类节 目进行规范 ,并于 201 2 年实施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 目管理的意见 》 。

经过一系列的规范 , 电视相亲类节 目日渐走 向成熟 。其中 , 在众多 的电视相亲类节 目中 ,江苏卫视的 《非诚勿扰 》

不断探索新形式 , 避免同质化竞争 ,走 出了具有 自我特色的道路 , 不仅连续三年领跑于全 国同类节 目 , 而且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 。

1  解析 《非诚勿扰 》受欢迎的原因。

1.1 节 目定位的价值创新。

理论上 , 电视相亲类 节 目的首要功能是 为受众提供交友平 台 , 满足受众对婚恋的需求 。在这个前提下 , 此类节 目同时带有娱乐功能。 不过 , 在实践中 , 绝 大部分相亲类节 目的定位是娱乐节 目。不可否认 , 《非诚勿扰 》

同样具备很强的娱乐性 , 但在节 目的定位上却没有重复娱乐化的道路 , 反而是有意识地弱化娱乐性 。 主持人孟非无数次在节 目中传达并且强调 《非诚勿扰 》是 大型生活服务类节 目 。这意 味着 , 《非诚 勿扰 》 除了能满足受众相亲交友 的需求 , 同时也有可能满足受众 的其他生活需要 。 因此节 目中出现海南 “香蕉哥” 下场后卖完滞销香蕉的情况就不足为奇 。更有基层的副乡长来征婚 时顺带不忘宣传 当地招商引资 。于是 , 《非诚勿扰 》 节 目定位就具备 了创新价值 , 避免与 同类节目的同质化竞争 , 丰富了节目的内涵 。

1.2 主持人 “三人行 ” 的精品化组合主持人在电视节 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 是节 目的领导者和引导者 。 《非诚勿扰 》采用的是台上主持与 台下两位点评嘉宾主持的组合形式 , 不同于其他相亲类节 目的一人主持或者男女搭配 。台上主持孟非在主持 《非诚勿扰 》

前 , 主播被认为是 国内民生类 电视节目典 范的 《南京零距 离 》 。孟非八年新 闻评论员的身份本身就弱化 了 《非诚勿扰 》 的娱乐性 , 使得一档相亲类的节 目增加 了严谨性 。点评嘉宾主持乐嘉是 中国性格色彩研究中心创办人 ,语言犀利 , 具有敏锐 的洞察力 ; 黄茜温文尔雅 , 本身就是 中国传统中贤妻良母的代言人 。因此 , 孟非的领导力 、掌控力加上乐嘉的洞察力 、 黄菌 的亲和力 , 三人相得益彰 。 在节 目中 , 他们与男女嘉宾的交流时常有火花的碰撞 , 增加了节 目的精彩性和可看性 。

, .3 节 目形式不断推陈出新《非诚勿扰 》 开播以来 , 在节 目形式上不断探索 以期推陈出新 。 在主持人方面 , 节 目开播后半年加入了点评 嘉宾黄苗 。 黄菌是心理学博士 , 又是一名教授 , 她 的加人在节 目初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 增加 了节 目的亲和力和深度 。栏 目组从 210 1 年开始先后推 出澳洲 、 美 国等一 系列海外专场 ,增加海外元素 , 为观众带来差异化的趣味 。海外专场的男女嘉宾条件优异 ,工作环境 良好 , 增加了节 目的精致度 。

另外 , 由于男嘉宾的 VCR 都是在海外录制 , 受众在观看相亲类 节目的同时可以体会异域风情 , 无疑是很大的吸引力 。 第一个海外专场播 出后就受到观众的热议 。210 2 年 01 月 《非诚勿扰 》

又进行 了全新改版 , 增加了爆灯环节 ,鼓励女嘉宾大胆追求爱情 。随之推 出飘柔爱转角 , 如果男嘉宾牵手不成功 ,就有机会在飘柔爱转角遇到合适 的对象 。 同时 , 飘柔爱转角也为更多女性提供了相亲交友的机会 , 更凸显 了节目的生活服务的定位 。此外 , 江苏卫视还为 女嘉宾制作了优美 的宣传片 ,配合 《非诚勿扰 》在江苏卫视播出 。《非诚 勿扰 》 的一系列动作 , 使得一档综艺类节 目更像是一部电视剧 , 始终有新的剧情吸引受众 、 打动受众 。

2 电视相亲类节目的发展与创新。

2.1 节目价值创新。

目前 , 全国仅上星卫视的相亲类节 目就超过十个 。 仔细观看这些相 亲类节 目 , 会发现此类节 目形式雷同 ,内容相互重复。 如果不加以创新 , 很难在众多的相亲类节 目中脱颖而 出,吸引受众 。 《欢乐总动员 》 的策划魏永刚认 为 : “如今国内综艺节 目的制作和改版都 面临着盗版的问题 , 一个综艺节 目的优秀创意一产生 , 很多人就会不假思考地模仿 , 而不是学习 、创新 。

但其实只有动脑筋 的综艺节 目才能生存 , 简单模仿 , 观众并不买账 。 ” ①节 目价值创新表现在相亲类节 目上可 以是节 目定位 、 形式 、 内容 、受众定位上 的创新 。 《非诚勿扰 》 就是凭借其节 目定位的创新和形式 的不断推陈 出新 , 探索出一条属于 自己的道路 。

2 2 大众传播的 “大众 ” 策略。

目前 , “大众传播已经进人了由 `大众 ' 变为 `小众 ' 、由 `广播 ‘变为 `窄播 ' 的转型时期 。 ” ②这种发展趋势是基于对 目标受众的精准定位 。但是 ,“小众化 ” 就必然意味着将某些层面的受众排除在外 。

纵观大部分相亲类节 目的男女嘉宾年龄呈年轻化 , 年龄范 围大都在 2-2 一52 岁之间 , 长相俊美 , 与其说来相亲 ,不如说是走秀 , 更有个别男女嘉宾现身在不同的相亲类节 目。男女嘉宾年龄范围的局限性可能会带来两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 , 年轻的俊男美女更增加了节目的娱乐性; 另一方面 , 年轻化趋势极有可能限制了受众的范围。

《非 诚勿 扰 》 虽 然 以三 十岁左右的男女嘉宾为主要群体 , 但是男女嘉 宾年 龄 层 跨度 大 , 二 十 、 三十 、四十 , 甚至五十 , 节 目中甚至曾经有过妈妈跟女儿一起来相亲的例子 。另外 , 节 目中女嘉宾不乏离异者或者单亲妈妈 。这不仅增加了节 目本身的真实性 , 而且多跨度 的年龄层使得受众面增 多 , 节 目不再局限于年轻人 , 而是 “大众化 ” 。冯小刚评价说 , 《非诚勿扰 》不只停留在相亲类节 目的层面 , 而是透过节 目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群体与价值观 。

2.3 电视的宣传教育功能与娱乐功能的平衡。

大众传播不仅具有社会教化功能 ,也具有娱乐功能 。但是 、 目前 电视节目存在着一个怪圈: 要么教化 , 要么娱乐 。传媒的社会教化功能与娱乐功能径渭分明 , 互不相容 。 “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 。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 以娱乐 的方式 出现 , 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一切文化 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 的附庸 , 而且毫无怨言 ,甚至无声无息 , 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 ” ③02 12 年实施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 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 目管理的意见 》正是以期解决娱乐节 目过度娱乐化 的现状 , 提 出电视节 目要加强文化建设 , 在娱乐的同时承担起应有的宣传教育作用 , 达到宣传教育与娱乐的平衡 。

此外 , 相亲类节 目要发展与创新 ,还应重视主持人在节 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 坚持主持人精品化 , 发挥主持人在相亲类节 目的积极引导作用 。

参考文献 :

l][ 魏永刚: 欢 乐总动员 , 十一前整 改谨 防三 面埋伏 , 北京晨报 , 2040年 9 月22 日z][ 蔡雯 , 新 闻编辑 学, 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 , 20 01 年 .

非诚勿扰小品剧本篇6

1.《非诚勿扰2》:零点票房200万,首日票房3325万,周末总票房不详。

2.《让子弹飞》:零点票房100万,首日票房3018万,周末总票房1.8亿。

3.《赵氏孤儿》:零点票房46万,首日票房3000万,周末总票房5100万。

各路影评人的心水排名

阿木

1.赵氏孤儿:是士族的悲忧悲剧。

2.让子弹飞:充满着想象力与激情的四射。

3.非诚勿扰2:是激情过后的沉思。

红鱼

1.非诚勿扰2:纵使你能比这不靠谱的世界更不靠谱,却始终对抗不过靠谱的生老病死。

2.让子弹飞:站着挣钱是牛逼,但也要分你干的是什么。

3.赵氏孤儿:凯爷下次能不能都想明白了再开机?

朱白

1.赵氏孤儿:回头再看那些自以为聪明的骂陈凯歌2的,没一个比陈拍得有道理的。

2.非诚勿扰2:冯小刚天赋好,把《我的千岁寒》形象化了。

3.让子弹飞:看着也高兴,但细想想没啥了不起。

木卫二

1.让子弹飞:满足了广大民众的乐趣,也给予了评论人士发挥的空间。

2.赵氏孤儿:陈凯歌已经跟不上时代。

3.非诚勿扰2:把逗乐观众、自我抒情混在一块了。

达到厂

1.让子弹飞:最有特色的姜文语言,短促有力酣畅漓淋。

2.非诚勿扰2:节奏流畅自然,爱与死的中年危机娓娓道来。

3.赵氏孤儿:流于表面,未能深刻揭开复杂的人物关系。

耿聪

1.让子弹飞:可怕的姜文,赢得鲁迅笔下喜欢看杀头民众的狂欢。

2.赵氏孤儿:廉颇老矣,“左”“右”不讨好。

3.非诚勿扰2:冯小刚的时代已经过去。

赛人

1.非诚勿扰2:王朔和冯小刚多年后牵手之作,却是近年来最具人生感的一部电影。

2.让子弹飞:一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无须努力的寓言。

3.赵氏孤儿:天知道陈凯歌到底要给自己一个什么交代。

藤井树

1.让子弹飞:一分钟一个高潮,这么牛逼的事也只有姜文能够干得出来。

2.非诚勿扰2:冯小刚一玩深沉就分裂了。

3.赵氏孤儿:一次“调包不成,将计就计”的拙劣表演。

云飞扬

1.让子弹飞:对《太阳照常升起》被忽视的强烈报复性创作。

2.赵氏孤儿:陈凯歌将著名悲剧故事,进行了私人化改写。

3.非诚勿扰2:王朔的真心话,冯小刚的大冒险,中年情结的呈现,为一代人的精神自传。

虞晓毅

1.非诚勿扰2:我更喜欢《非2》的人生感触,仅此而已。

2.让子弹飞:从电影角度来说《子弹》更强。

3.赵氏孤儿:无。

年度期待终于揭晓了。所谓的年度娱乐头件大事的这道谜语,到了《赵氏孤儿》、《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相继亮相之后,基本上谜底已经揭晓。三部集中在年底上映的贺岁片,没多少争议地可以称之为年度华语电影的最高水准,此时来集中议论这三部片子,自然也是为期待埋单、为嗜好找结果的必然之事。

陈凯歌

我们有很多既成印象,然后用印象来判断和审查新鲜事物,但这种事儿常常不太靠谱。比如大家议论《赵氏孤儿》时觉得导演太傻,大多都是靠既有惯性来判断。陈凯歌在《霸王别姬》之后,没能再拍出如此功力的作品。在《无极》经历了堪称人生污点般的失败之后,陈凯歌回归般地拍了《梅兰芳》,这是一个在题材和投入上了双保险的作品,与其说陈凯歌要实践中国电影市场的一种审美,还不如说他在这件事上已经禁不起失败时,选择了一种实际上的低头认错姿态。到了今年的《赵氏孤儿》可以说是一种顺从和礼让的产物。《赵氏孤儿》剔除了骄傲的姿态,成了一种能够深沉表达导演意念同时又不失与观众互动的年度作品。陈来拍《赵》恰到好处,《赵》同时也救赎了陈的命运和事业。

冯小刚

在冯小刚的艺术人生轨迹上,有几个必要的注脚点,它们连接起来的线路成了一幅可以纵观这位迄今最能代言普通人心态的导演的曲线图。这幅图表上清晰地标刻着冯小刚这一路走来的印记,从表达青年人创业伊始的《甲方乙方》,到中年人感情困惑的《一声叹息》、《手机》,再到如今充满人之将尽人生感悟的《非诚勿扰2》,这些作品几乎记载了他的人生和每一阶段的感悟。他将围绕在自己生活周围的真实感受,不遗余力地通过电影传达给观众,这是种接地气儿发源自身的真实情操。与其说冯小刚知道如何讨好观众,还不如说他更通晓让自己先舒坦和坦诚的秘密。

姜文

如果没有争议,姜文就只能服输。比如《太阳照常升起》除了那个观影后中途下车要连抽几根烟的评论外,没有争议地处于大败状态。但连孩子都看得出来姜文是一位有着卓越才华的人,一个饱含理想又同时禀受于天的导演怎么可能服输呢?换句话说,人们怎么忍心这样一位才华流满地的人寂寞呢?执导生涯13载,四部作品,从数量上甚至都称不上职业导演,但在此姜文展露的才华有目共睹。从《阳光灿烂的日子》的青涩、懵懂,到《鬼子来了》的老练狡诈跟自己作对,再到《太阳照常升起》不与人为难就算不上导演了。那么《让子弹飞》呢,我觉得是姜文孤注一掷地要跟人拼命了,这种拼命的姿态一方面要赌气般证明自己,另一方面当然也是自身情怀的一种流露。

非诚勿扰小品剧本篇7

一、日常生活故事

除了2007年底上映的《集结号》,冯小刚的贺岁片几乎都是讲述现代都市生活中普通人的日常遭遇,如出租司机想方设法去讨债(《没完没了》),已婚男人面对无奈的婚外情(《一声叹息》)等等。这种日常生活故事似乎就发生在现实生活中观众的身边,因此往往能够充分得到观众的认同,比如在《手机》上映时,有记者发现电影院的洗手间里站满了匆忙删除手机短信的观众。《非诚勿扰》讲述的也是这样一个现实生活中并不新鲜的故事:“海龟”(海归)“剩男”秦奋想通过网上征婚解决终身大事,结果前来应征的有同性恋者、墓地推销员、极端健忘者、性冷淡者、已有身孕者、“小三”……网上征婚是随着网络普及而出现的新观念,“剩男”、“剩女”是现代都市中的热点问题,婚恋故事是永远不会过时的题材,三者组合构成了洋溢着当下生活气息的日常生活故事,这样一个故事以世情奇观的方式展现出来,令观众觉得既熟悉,又有些陌生。在讲述这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故事时,冯小刚并不以居高临下的批判的眼光来看待故事中人物的所作所为,而是以一种平视的眼光,或者说甚至以故事中人物的视角来看待故事。这种反启蒙主义的、去精英化的叙事是典型的平民风格的叙事方式。

众所周知,大众文化语境中的影像故事,要么是传奇故事,要么是日常生活故事,就此而言,表现日常生活故事并非冯小刚的独家绝活,如《没事偷着乐》《我叫刘跃进》等影片也是讲述日常生活故事。与这些影片相比,冯小刚从来不把日常生活故事处理成对当下社会问题的尖锐反映,而是以一种不伦不类、无章可循的方式表现出来。就《非诚勿扰》而言,它在表现形式上并不单纯讲述秦奋与梁笑笑的故事,影片几乎以1/3的分量来展示现代婚恋奇观。这种反严谨结构的、似乎很不严肃的叙事方式也可以说是冯小刚追求去精英化的平民叙事风格的表现。当然。我们并不能因此就指责冯小刚的贺岁片只是表现一些似乎很凌乱、很无聊的男女关系,其实,这种看似不严肃的叙事中也有严肃的一面,如《非诚勿扰》乍一看似乎像色拉拼盘,有些芜杂,但仔细思量却发现冯小刚已经把一个俗套的爱情故事变成了对当代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让观众对身处其中的当下急剧变革的现实生活有所认识、有所感悟。

二、大众口昧

冯小刚的贺岁片不仅以普通人的视角讲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故事,而且非常善于将这种故事调制得合乎大众口味。比如。冯小刚的贺岁片也会触及一些热点的社会问题,也会嘲讽社会现实,却并不以暴露社会矛盾为己任,相反,他往往以一种充满温情的叙事来化解矛盾,淡化故事的悲剧性,以一种出人意料的喜剧结尾对观众激动不安的心灵进行按摩。《非诚勿扰》中梁笑笑的故事有一种伤感、无助的气息,当这位迷情的女孩投海自杀时,故事的悲剧性达到顶点。假如叙事到此戛然而止,那么,影片也许就会成为对“小三”爱情悲剧的反映,其审美价值、认识价值与社会意义无疑会大幅提升。但是,冯小刚显然不想以悲剧的崇高感来震撼观众的心灵,因为他深通商业电影之道。众所周知,一般观众绝不会像鉴赏一首诗歌一样去鉴赏一部电影,他们走进电影院与其说是为了欣赏艺术,不如说是为了做一次白日梦,在想象的世界中获得某种情感满足与思想认同。因此,作为大众文化消费品的电影少有追求悲剧美的,悲剧性的内容往往只是为了吊足观众的胃口,最终一般仍然以皆大欢喜结局。就拿《非诚勿扰》来说,其结尾是一艘路过的渔船救起了梁笑笑,让再生的梁笑笑与秦奋开始了新的感情之旅。很显然,正如一般观众所期待的,秦奋的脉脉温情最终战胜了梁笑笑不切实际的爱情神话,这其实是大众婚恋观与大团圆情结的一次胜利。

冯小刚不仅在故事情节上善于迎合大众口味,而且在故事情境上大做文章,极力满足观众的视觉。在消费社会中,大众口味往往集中于本能地带。而电影作为视觉消费品,只有极力满足观众的视觉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票房业绩,为此,商业电影无不展示身体、暴露私密,为了通俗而不惜庸俗。在这方面,冯小刚一直做得比较有分寸,但是,他也从不敢怠慢观众对可“看”性的需求。在《非诚勿扰》中,他在不经意间让观众偷窥了一眼范先生女秘书故意暴露的胸部,而且不断更换故事场景,尤其将核心情结放置在日本的北海道发生,展示了异域风情,充分满足了观众对“看”的期待。由此可见,冯小刚贺岁片的平民风格,即以老百姓的眼光、老百姓的表达方式讲述适合老百姓口味的日常生活故事,这其中也包含着对当代消费主义大众文化的妥协,乃至屈从。

三、无伤大雅的调侃

众所周知,王朔文学对冯小刚的电影有着很大影响。在冯小刚的早期贺岁片中,一大突出特征就是不时地蹦出一两旬王朔式的调侃,如《大腕》中“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么?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在《非诚勿扰》中,仍然有一些王朔式的调侃,如秦奋“征婚启事”中的自我介绍:“我岁数已经不小了,日子小康,抽烟不喝酒,留学生身份出去的,在国外生活了十几年,没正经上过学,蹉跎中练就一身生存技能。现在学无所成海外归来,实话实说,应该定性为一只没有公司、没有股票、没有学位的三无伪‘海龟’。”这种坦诚而又俏皮的表达是对现实生活中诸多千方百计掩饰、包装自己的那些三无伪“海龟”的一种调侃。其实,《非诚勿扰》中的调侃不仅表现在语言方面,还表现在情节上,如影片一开头秦奋向范先生出售“分歧终端机”发明专利的那场戏,无疑是对现实生活中所谓重大科技发明的一种调侃,再如秦奋在北海道寻欢的那场戏,不动声色地调侃了男性的性幻想。

就冯小刚贺岁片中的调侃而言,实质上与王朔的调侃大不相同,冯小刚的调侃几乎没什么政治指涉意义,没有王朔那种消解崇高、颠覆权威的批判精神,他仅仅是为了制造噱头,给观众逗乐。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言,“冯小刚有时也暴露社会的种种失衡和病态,但绝不触动现存社会秩序,都在主流框架中用嬉笑的方式宣泄被压抑的情绪。”这种无伤大雅的调侃显然不是什么精英主义趣味,而是一种老百姓的表达方式,其直接来自于老百姓对待日常生活的一种乐观的态度。对此,冯小刚自己总结说:“从《甲方乙方》开始我就没有按照香港好莱坞缔造的喜剧章法作文,既缺少滑稽的表演又没有依靠夸张的形体表演,不仅如此,演员的表演甚至是很严肃的,正是这种煞有介事,这种一本正经的现实生活的调侃,让观众获得了对变革了的生活的认同,用话语的宣泄化解了由利益分配不公所积聚在心里的郁闷,和面对生活种种不如意的尴尬。”

非诚勿扰小品剧本篇8

他接戏的标准很简单,就是看人物、情节和故事是不是有意思。

那个眼睛里泛着狡黠的光,能言善侃,时不时耍点小滑头使点小奸计但内心真诚、为人善良的小人物,又回来了。这是葛优最拿手的角色,《非诚勿扰》里他演得更是顺风顺水、得心应手、几入化境。有人说这是自我重复,但对于类型片来说,“自我重复”不是罪过而是法宝。质疑声传到葛优耳里,他不急不恼,慢悠悠说,这不是“重复”,这是“继续”。

从《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到《没完没了》《大腕》,观众一次又一次被逗乐,他们被训练出这样的条件反射:看见葛优出场就想笑,憋着等着,只待他张嘴说话,那口气就能“扑哧”一下吐出来,继而捧腹大笑。这种条件反射对于《夜宴》来说是灾难,但对于《非诚勿扰》,可能就意味着上亿的票房。这部投资五千万的贺岁片,片方的票房预估值是两亿。

这样一个演员,你简直想象不出他在现实里会是别的样子。然而葛优,生活里偏偏两样儿。银幕上他口若悬河妙语如珠,银幕下他惜字如金谨言慎行。

配合默契的即兴创作

谈起与冯小刚的再度合作,葛优形容:“更了解,更熟练了。”片中许多台词,完全是为葛优量身定做。因为是自编自导,冯小刚在现场会加入很多即兴的东西。《非诚勿扰》中有一个暴笑的段落,在北海道,秦奋(葛优饰)到一个小教堂做忏悔,将自己这辈子从穿开裆裤开始做的坏事一桩桩一件件悉数坦白。他做过的坏事如此之多,以至于说到日头西沉,神父听得两腿发颤精疲力尽,他还没完没了。神父只好逃出来求秦奋的朋友把他架走:“他的罪恶太多了,附近有一家大教堂,我们的教堂太小了,装不下他的罪恶。”

这段戏很长,秦奋坦白的那些恶作剧非常好笑,看葛优表演时那副信手拈来的样子,很多人都会以为这是葛优小时候的亲身经历。葛优说其实完全不是,那些事情都是他从别人那里听来的,现场冯小刚给了点提示。实拍那天,冯小刚并没有给秦奋写台词,他跟葛优说,这一段剧本里没声音,你的台词不会用,你就随便说。于是葛优就现场编词,嘟嘟囔囔说了一大堆。后来看成片的时候,他还纳闷,不是说这段不用台词的么,怎么给用上了?谁料看完以后,他发现效果还特别好,连观众都信以为真。

在拍摄过程中,冯小刚会根据现场的情况和演员的状态进行修改。有时他会临时跟其他演员说,待会儿你和葛优对词的时候,他这么问你,你就这么回答,别再按咱们之前商量好的那样回答了,看他怎么反应。如此这般,每次这种时候,都弄得葛优措手不及,但他即兴做出的反应,往往有更出人意料的效果。对此葛优不仅不在意,还很理解:“在情节或者台词方面的加减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我能感觉到小刚这次写剧本有的地方时间紧,就只写了个意思出来,可能不太准确。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我们会把它磨合到最好。”

坐轮船去札幌

《非诚勿扰》的重头戏在日本北海道拍摄,和以往电影中白雪皑皑的景象不同,《非诚勿扰》里展现了一个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完全不同的北海道。葛优说这次去北海道拍戏非常愉快,等于顺便旅游了,一点没遭罪――唯一的例外是在原始森林里拍戏。那场戏说的是众人接受野外生存训练,葛优穿着厚厚的外套扮狗熊。北海道的天气虽然不热,但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还是挺高的,可把葛优热的一身大汗。更有意思的是,他们拍戏的地方从电影里看,美丽的像童话世界,但实际上到处都是牛羊粪。虽然闻不惯那个味儿,却还要装作很享受的样子。

日本是中国近邻,飞行时间不过短短几个小时。《非诚勿扰》剧组拍摄日程安排极为紧张,为了保证进度,某航空公司还特意为剧组申请了“北京――札幌”这条仅使用了一次的国际航线,并准备了专机。这种为一部电影申请一次性航线在国内尚属首次,尤为难得的是,剧组赴北海道拍摄刚巧是2008年8月下旬,正值北京奥运期间,民航各项管理尤其严格。但这样的优待,葛优并没有享受到,原因是他“恐飞”。葛优出远门一向坐火车,这在圈内早已尽人皆知。他说:“坐火车踏实,再说现在的火车也挺快。”火车到不了日本,不过没关系,还有轮船。

其他人飞几小时就到了札幌,葛优足足在海上晃了两天。《非诚勿扰》片尾有一场重头戏,葛优和舒淇和好,然后又碰到濒临破产的范伟,这些都发生在一个巨大的豪华游轮上。剧组在这艘游轮上一边拍戏,一边就劈波斩浪地回国了。从银幕上看,这艘游轮确实甚为了得,葛优形容它“完全就是一座大酒店”。

葛优是天生的怕坐飞机,他头一回坐飞机是20多年前去《顽主》剧组试镜,同机的还有梁天、谢园。哥几个都是头一次坐飞机,飞机起飞以后在机舱里不停地走来走去,不同的是人家走是因为兴奋,葛优走是因为害怕。

不跟别人要角色

说来奇妙,拍了十年贺岁片,葛优一点没显老,在《非诚勿扰》里和舒淇谈情说爱,看着还是很般配。内地男演员一般年过四十就不演纯粹谈恋爱的戏了,就连当年的第一小生王志文都不例外,可葛优却成了个异数。对此葛优不以为意:“因为生活中年龄差别大的有的是,你要说七十了还找这么一个可能有点问题。”如果冯小刚的贺岁片一直拍下去,他也有信心一直演下去。不过归根结底,这还取决于剧本,“得看小刚的剧本写这个人多大岁数,他做导演可以一直拍下去,做演员的年龄上毕竟还有限制。”

葛优是贺岁片的“金字招牌”,从《甲方乙方》开始,他和冯小刚在贺岁档的合作就所向披靡。后来也有人把这块金字招牌“借”去拍贺岁片,像去年的《命运呼叫转移》和今年的《桃花运》,虽然票房在同等制作的影片里算好的,但还是没法和冯氏贺岁片比。这些电影,一来葛优戏份少,观众看得不过瘾,二来大家觉得和冯小刚的贺岁片比,还是差那么点味道,至于这味道究竟是什么,谁也说不清道不明,只能笼统地说,这两个人之间有“化学反应”。关于这一点,冯小刚也不谦虚:“葛优的表演最接近我想要的效果。演喜剧需要技术,他就是有他的技术,分寸感也好。葛优很有意思,他演别人的戏的时候就是出不来,跟我一块儿演,票房就特别好。可能跟别人的导演、剧本也有关系。”

除了贺岁片外,葛优也在尝试其他类型的各种影片,他直言,现在看来有些选择并不成功。他接戏的标准很简单,就是看人物情节和故事是不是有意思。葛优曾说过,1992年到1994年,是他最辉煌的一段时间,凭借《活着》他拿到了戛纳影帝,至今华人世界只有他和梁朝伟享此殊荣。但在采访中,葛优拒绝承认那是他演艺生涯的最高峰:“不能说最高,因为以后还有啊。不过这些事情从来不是想的,都是碰上的。”

就像葛优常说的,他运气好,好多事“都赶上了”一样,至今他接演电影仍保持一种很随性的态度:“从来不去跟别人要角色,多大的导演都是。主要是现在还用不着,很多找上门的本子,其中有很多都不错。”

合作者眼中的葛优

“你要是想找一帅哥就别来了,你要是想找一钱包就别见了,硕士学历以上的免谈,女企业家免谈(小商小贩除外),省得咱们互相都会失望。刘德华和阿汤哥那种财貌双全的郎君是不会来征你的婚的,当然我也没做《诺丁山》的梦。你要真是一仙女我也接不住,没期待你长得跟画报封面一样看一眼就魂飞魄散。外表时尚、内心保守,身心都健康的一般人就行,要是多少有点婉约那就更靠谱了。心眼别太多岁数别太小,允许时常有不切实际的想入非非,但三句话就能给轰回现实还不气不恼顶多有点难为情的咧嘴一笑就该干嘛干嘛去了。我喜欢会叠衣服的女人每次洗完烫平叠得都像刚从商店里买回的一样……”

这是秦奋征婚启事的不完全版,《非诚勿扰》里葛优有不少这样的大段台词,他的抑扬顿挫和节奏把握,令人叫绝。但面对采访,他却常常拙于言辞,用的最多的回答是“没什么不一样”、“感觉差不多”、“没什么特别可说的”、“我说不太出来”。

“铁打的男主角,流水的女主角”,早有人这样总结冯小刚的贺岁片,和那么多女演员合作过,大家都想知道葛优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可他就是不让你如愿。让他评价下她们的优缺点,他也不说,他的道理很朴素:“说人缺点大可不必。优点说多了,人说你互相吹捧。为什么不说人家缺点,我觉得缺点在底下告诉人家就完了,不至于要说的大伙儿都知道。”

葛优不愿意评价别人,却挡不住《非诚勿扰》的合作者们评价他。

冯小刚:“老百姓想到贺岁片的时候就会想到葛优还有我,好像我们是一个整体。就喜剧来说,我写的这些台词、人物的状况,葛优领会起来非常容易,而且他可以有所发挥。葛优对于喜剧分寸的拿捏非常到位,别人可能说这个话就完全没意思,但是台词放到葛优嘴里说出来的时候,就非常的有幽默感。因为我们合作的作品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假正经,一个是不着调,这两点观众都非常喜欢。葛优演喜剧已经非常得心应手了,他这些年来的变化是对喜剧分寸的掌握拿捏越来越完善和纯熟,而不变的就是他的喜剧内涵。舒淇和葛优两人表演相得益彰,感觉特别舒服,请他们俩来演这个戏算是对得起观众了。”

舒淇:“很久以前就看过葛老师演的电影《活着》,就这一部电影就很欣赏他了,他是我心目中全世界最好的男演员之一。我最惊讶的是他人特别好,这么大牌的演员,在现场不迟到不早退,脾气特别特别好,我从没看过他发脾气。他会用一种幽默的方式看待每一件事情,比如有人问他‘你这样子好像不好’,他就说‘对对,我不好’。从他身上除了能学到演技外,还能学到很好的心态。我们拍戏的时候,玩的非常开心。你从旁边看他,很自然就会被他吸引。”

胡可:“葛优老师非常认真,我和他对词的时候,哪怕一句台词只有四五个字,他都会很注意逻辑重音在哪里,用什么样的感觉说。这是我学到的很重要的地方。有时自己会想,这句话很短嘛,就过去了。其实一句很短的台词,如果讲得很精彩,也可以变成经典。这次跟葛优老师合作才知道,为什么他那么多对白会成为经典,让很多人记忆深刻。”

方中信:“刚开始知道跟葛优老师合作,有点怕,因为他是很资深的演员。结果和我想的分别很大,他人很好,开工就讲笑话,没有架子。跟他合作蛮开心的。”

上一篇:未来的高科技产品范文 下一篇:三八节假期范文